CN106025710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5710B
CN106025710B CN201610191520.4A CN201610191520A CN106025710B CN 106025710 B CN106025710 B CN 106025710B CN 201610191520 A CN201610191520 A CN 201610191520A CN 106025710 B CN106025710 B CN 106025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metal fittings
terminal
docking
gu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15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5710A (zh
Inventor
松野元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6025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5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5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5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为了使设置在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两端的对接引导部中的加强金属配件的一接合突起部从所述对接引导部的壁面突出,从而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在对接和解除对接的过程中不产生变形并提高可靠性,一种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本体;多个端子,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以及加强金属配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形成于纵向两端的对接引导部,所述对接引导部与在另一方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两端形成的对接引导部对接。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包括一接合突起部,所述接合突起部的前端部接合安装于另一方连接器本体的加强金属配件的接合部;以及所述接合突起部的至少包含所述前端部的部分从所述对接引导部的壁面突出。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用于电连接一对平行的电路基板。这些基板对基板连接器安装于所述一对电路基板的彼此面对的表面上且随后对接以建立一电连接。已提出加强金属配件安装于两端部,以作为用于保持两个连接器对接(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的锁定元件。
图10是现有技术的加强金属配件的一对立体图,其中(a)图示出了第二加强金属配件,(b)图示出了第一加强金属配件。
在图10的(b)中,851是安装于第一连接器(安装于一第一电路基板(未示出))的基座的纵向两端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在图10的(a)中,951是安装于第二连接器(安装于一第二电路基板(未示出))的基座的纵向两端的第二加强金属配件。
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板状的本体部852,沿第一连接器的横向延伸;一侧方接合片858,从本体部852的两端沿第一连接器的纵向延伸;一基板连接部856,连接于侧方接合片858的下端且牢固地焊接于第一电路基板;侧方接合凸部858a,形成到侧方接合片858的内侧面;以及一基座接合用凸部854,形成于各侧方接合片858的前端。
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板状的本体部952,沿第二连接器的横向设置在中心处;一侧方接合片958,从本体部952的左右端向第二连接器的横向外侧延伸;一侧方接合凸部958a,形成于各侧方接合片958的前端;一基板连接部956,牢固地焊接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连接于本体部952的下端(图的视角的上端));以及基座接合用凸部952a,形成于本体部952的一表面。
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对接时,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的侧方接合凸部858a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的侧方接合凸部958a互相接合,以锁定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并维持它们对接。
专利文献1:特许公开号JP2009-277365
然而,当现有技术中的两个连接器解除对接时(即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解除对接时),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的侧方接合片958产生变形并卷起。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解除对接时,使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的侧方接合凸部858a与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的侧方接合凸部958a的接合解除的力是同等起作用的,但是与第二加强金属配件951的侧方接合凸部958a到固定于基座和第二电路基板的本体部952的距离相比,第一加强金属配件851的侧方接合凸部858a到固定于第一电路基板的基板连接部856的距离更短。结果,将本体部952和侧方接合凸部958a连接的侧方接合片958承受到更多的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使设置在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两端的对接引导部中的加强金属配件的一接合突起部从所述对接引导部的壁面突出,从而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在对接和解除对接的过程中不产生变形并提高所述连接器的可靠性。
本发明是一种连接器,其包括:一连接器本体;多个端子,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以及加强金属配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形成于纵向两端的对接引导部,所述对接引导部与在另一方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两端形成的对接引导部对接。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包括一接合突起部,所述接合突起部的前端部接合安装于另一方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的加强金属配件的接合部;以及所述接合突起部的至少包含所述前端部的部分从所述对接引导部的壁面突出。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对接面侧至少在所述接合突起部的周围的部分由形成所述对接引导部的绝缘材料覆盖。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连接器中,所述壁面至少在所述接合突起部周围的部分形成有一凹入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本体形成为使至少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周围的部分由一绝缘材料覆盖并与所述绝缘材料成为一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连接器中,所述壁面是所述对接引导部的侧壁部的外壁面,另一方的对接引导部包括用于将插入的对接引导部收容的一嵌合凹部(对接凹部),另一方的加强金属配件包括覆盖所述嵌合凹部的内侧面的一内壁部,且另一方的接合部是形成于所述内壁部的一凹部。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两端的所述对接引导部中的所述加强金属配件的一接合突起部从所述对接引导部的壁面突出。结果,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在对接和解除对接的过程中不产生变形,从而能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两个立体图,其中,(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一部分分解图,其中只有第一加强金属配件移开;
图3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的两个立体图,其中,(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两个立体图,其中,(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一部分分解图,其中只有第二加强金属配件被移开;
图6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加强金属配件的两个立体图,其中,(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图7是一立体图,其示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连接器对接操作过程中的位置关系;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两个连接器在对接操作完成之后的两个立体图,其中,(a)是从第二连接器侧观察到的一视图,而(b)是从第一连接器侧观察到的一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两个连接器在对接操作完成之后的一对视图,其中,(a)是一侧视图,而(b)是从(a)中的线A-A作出的一剖视图;
图10是现有技术的加强金属配件的两个立体图,其中(a)是第二加强金属配件的一视图,而(b)是第一加强金属配件的一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第一连接器
11 第一基座
11a、111a 对接面
11b、111b 安装面
12 凹部
12a、113 凹槽部
13 第一凸部
14、122b 侧壁部
15a 第一端子收容内侧腔
15A、15B 第一端子收容腔
15b 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
21 第一突出端部
21a 上面
21b、122a 端壁部
21c 侧壁延长部
21f、55b 内壁部
21g 中央部
21h 拐角部
21k、55d、157b 外壁部
22 嵌合凹部
25 内端凸部
25a 相对平面
26 第一金属配件保持凹部
26e 第一固定部收容开口部
26f 第一臂部收容开口部
26g 第二固定部收容开口部
51、851 第一加强金属配件
52 第一本体部
53 连接臂部
55 侧方引导部
55a、157a 上壁部
55c 接合凹部
56a、156a 第一固定部
56b、156b 第二固定部
57 中央引导部
57a 上侧覆盖部
57b 内侧覆盖部
57c 凸部收容开口
61A、61B 第一端子
62、162 尾部
64 下侧连接部
65、165 第一接触部
66、166 第二接触部
67 上侧连接部
101 第二连接器
111 第二基座
112 第二凸部
122 第二突出端部
122c 凹入部
151、951 第二加强金属配件
152 第二本体部
156 固定部
157 中央覆盖部
157c 侧壁覆盖部
158 接合突起部
158a 前端部
161A、161B 第二端子
164 连接部
166a 第二接触凹部
852、952 本体部
854、952a 基座接合用凸部
856、956 基板连接部
858、958 侧方接合片
858a、958a 侧方接合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参照附图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两个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一部分分解图,其中只有第一加强金属配件移开。图3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的两个立体图。在图1和图3中,(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在图中,1是第一连接器,其为本实施例中的一对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的其中之一。第一连接器1是一表面安装连接器,其安装于一第一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并对接后述的另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101。此外,第二连接器101是本实施例中的一对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的另一个。这也是一表面安装连接器且安装于一第二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优选建立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电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也可为用于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基板、柔性扁平线缆(FFC)、柔性印刷电路(FPC)基板或任何其它类型的基板。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说明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指示方向的表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取决于示出在图中的两个连接器以及它们的组成部件的方位。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或它们的组成部件的方位变化时,解释也根据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连接器1具有一第一基座11,第一基座11为由一绝缘材料(诸如一合成树脂)制成的一一体模制成型的连接器本体。如图所示,第一基座11具有一长方体的厚板状的形状,且具有一长方体的凹部12,凹部12具有在将插入的第二连接器101收容的一侧(即对接面11a侧(图2中的上侧))形成围绕的周边。一第一凸部13作为一岛部一体形成于第一基座11的凹部12内。侧壁部14与第一基座11一体形成并在第一凸部13的两侧平行于第一凸部13延伸。
这里,第一凸部13和侧壁部14从凹部12的底表面向上突出并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延伸。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延伸的细长的凹槽部12a作为凹部12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凸部13的两侧。
这里,凹槽状的第一端子收容内侧腔15a形成于第一凸部13的两侧的侧面。凹槽状的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还形成于侧壁部14的内侧的两侧面。第一端子收容内侧腔15a和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连结并与凹槽部12a的底表面成为一体。当第一端子收容内侧腔15a和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一起说明时,它们将简称为第一端子收容腔15。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端子收容腔15在第一基座11的横向两侧均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并排形成。更具体地,多个第一端子收容腔15以一预定的间距形成于第一凸部13的两侧。收容于各第一端子收容腔15内的第一端子61也以相同的间距设置于第一凸部13的两侧。
因为第一端子收容腔15收容有两种类型的第一端子61,即一种宽的第一端子61A和一种窄的第一端子61B,所以也就有两种类型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即用于收容宽的第一端子61A的一种宽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A和用于收容窄的第一端子61B的一种窄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B。宽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A在沿第一基座11的横向两侧延伸的各排中形成于纵向两端,而窄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B在各排中形成于两端的宽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A之间。在图中所示的且在此说明的实例中,有四个窄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B均形成于第一凸部13的两侧,但是可有三个或更少的窄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B均形成于两侧,或者五个或更多的窄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B均形成于两侧。
因为宽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A和窄的第一端子收容腔15B的结构除了宽度尺寸之外均相同,所以它们有时在后面的说明中一起称为第一端子收容腔15。因为宽的第一端子61A和窄的第一端子61B的结构除了宽度尺寸之外均相同,所以它们有时在后面的说明中一起称为第一端子61。
各第一端子6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导电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部件,且具有:一被保持部;一尾部62,连接于被保持部的下端;一上侧连接部67,连接于被保持部的上端;一第二接触部66,形成于上侧连接部67的内侧端附近;一下侧连接部64,连接于第二接触部66;以及一第一接触部65,形成于下侧连接部64的自由端附近。
被保持部沿上下方向(即沿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延伸,且插入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并由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保持。尾部62弯折并连接于被保持部,沿左右方向(即沿第一基座11的横向)向外延伸,并连接(例如采用焊接)于一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一基板上的一导电迹线。
第二接触部66形成于上侧连接部67的内侧端、向下弯折并沿第一基座11的横向向内突出。下侧连接部64具有一U字状的侧面形状并连接于第二接触部66。第一接触部65形成于下侧连接部64的自由端附近(即内侧的上端附近)、弯折成U字状且沿第一基座11的横向向外突出。
各第一端子61从安装面11b(图2的下侧)插入第一端子收容腔15,且被保持部在两侧上被形成于侧壁部14的内侧的侧面上的第一端子收容外侧腔15b的侧壁挟持,以使各第一端子61固定于第一基座11。当第一端子61安装于第一基座11内时,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定位在凹槽部12a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面对。
因为各第一端子61是通过加工一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部件,所以各第一端子61具有弹性。从形状上看出,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彼此面对且能够弹性变形。换句话说,当第二连接器101的一第二端子161插入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之间时,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之间的间隔弹性地扩张。
所有的第一端子61(即宽的第一端子61A和窄的第一端子61B)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即具有相同的沿从尾部62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一接触部65的自由端的轴线作出的横截面形状。因此,所有的第一端子61均具有从尾部62至与第二端子161的接触部分的相同的电气长度。
第一突出端部21作为对接引导部设置于第一基座11的纵向两端。一嵌合凹部22作为凹部12的一部分形成于各第一突出端部21。各嵌合凹部22为长方形的凹部,且连接于各凹槽部12a的纵向两端。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对接时,嵌合凹部22收容后面说明的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突出端部122。
第一突出端部21包括:侧壁延长部21c,从侧壁部14的纵向的两端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延伸;以及一端壁部21b,沿第一基座11的横向延伸。在各第一突出端部21中,通过在两端连接的端壁部21b和侧壁延长部21c形成一方形C字状(squared-off C-shaped profile)的连续侧壁且限定长方形的嵌合凹部22的三个侧面。
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收容且保持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上形成的一第一金属配件保持凹部26。当从对接面侧观察时,第一金属配件保持凹部26具有一方形C字状的形状。第一突出端部21的上面21a开口,并且一狭缝状的空间从上面21a沿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向下延伸。
由端壁部21b和两个侧壁延长部21c形成的方形C字状的侧壁由第一金属配件保持凹部26分成一内壁部21f和外壁部21k。内壁部21f具有一方形C字状轮廓且连接于侧壁部14的纵向两端。各外壁部21k由第一金属配件保持凹部26的第一臂部收容开口部26f和第一固定部收容开口部26e分为三个部分,即一中央部21g和左右拐角部21h。第一固定部收容开口部26e开口于端壁部21b的外表面,而第一臂部收容开口部26f开口于侧壁延长部21c与端壁部21b连接的部分的附近的外表面。中央部21g的外壁面为第一基座11的纵向最外侧壁面。
一第二固定部收容开口部26g形成于内壁部21f的与侧壁延长部21c的端壁部21b相邻的部分。第二固定部收容开口部26g形成为贯通嵌合凹部22的底板。
一内端凸部25形成于各端壁部21b的内侧面,并朝向第一凸部13延伸。内端凸部25的面对第一凸部13的相对平面25a为一平面,该平面用作用于确定第一连接器1的各部件相对第一基座11的纵向的位置的一基准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一体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细长的第一本体部52,沿第一基座11的横向延伸;细长的连接臂部53,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的左右两端;侧方引导部55,连接于连接臂部53的前端;以及一中央引导部57,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的上端。
第一本体部52固定于外壁部21k的中央部21g。连接臂部53弯折成具有当从上方观察时(即平面视图)的一大体L字状且弯折成在上下方向和横向上能够弹性变形。如图1所示,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上时,连接臂部53收容于第一臂部收容开口部26f。
侧方引导部55为从连接臂部53的前端沿第一基座11的纵向延伸的一角筒状,且包括一上壁部55a、一内壁部55b以及一外壁部55d。上壁部55a大体平行于第一基座11的对接面11a,且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上时,上壁部55a从上方覆盖侧壁延长部21c。内壁部55b为从上壁部55a的内侧端向下延伸的一平板状,且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上时,内壁部55b覆盖嵌合凹部22的内侧面。外壁部55d为从上壁部55a的外侧端向下延伸、平行于内壁部55b行进且与连接臂部53保持齐平的一平板状。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上时,外壁部55d覆盖侧壁延长部21c的外侧面。
接合凹部55c形成于内壁部55b的前端部(与第一本体部52相反的端部),以接合相对的接合部。在图所示的例子中,接合凹部55c是沿厚度方向贯通内壁部55b的一开口。然而,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对接时,接合凹部55c可以接合下面所述的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上的接合突起部158的前端部158a。接合凹部55c不必贯通内壁部55b。接合凹部55c不必是如接合凹部55c一样的一凹部,它可以是能够与接合突起部158的前端部158a接合的一突出部。然而,接合凹部55c用于下面的说明中。
一第一固定部56a从连接臂部53的后端部(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的下端延伸而一第二固定部56b从内壁部55b的后端部(第一本体部52侧的端部)的下端延伸,且第一固定部56a和一第二固定部56b均固定于第一基板的表面。因此,当第一连接器1安装于第一基板的表面时,侧方引导部55的后端部被固定而前端部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作为一自由的、悬臂式的弹性元件能够弹性位移。因为有两个被固定的后端部,即一第一固定部56a和一第二固定部56b,所以第一连接器1不会剥离(peel off)第一基板的表面。
沿连接臂部53和侧方引导部55从第一固定部56a和第二固定部56b至位于连接臂部53的前端部的接合凹部55c的长度是很大的且作为一长弹性体(long spring)。这样,接合凹部55c在横跨上下方向上的一宽的范围能够弹性位移。
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上时,中央引导部57覆盖内壁部21f的上表面和端壁部21b的内侧面的一部分。中央引导部57包括:一上侧覆盖部57a,其基端连接于第一本体部52的上端而其前端斜向下弯曲;以及一内侧覆盖部57b,其基端连接于上侧覆盖部57a的前端而其前端向下延伸。
用于收容内端凸部25的一凸部收容开口57c形成于内侧覆盖部57b的下端中央部。这样,甚至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上时,相对平面25a露出于嵌合凹部22内。通过凸部收容开口57c与内端凸部25嵌合,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相对第一突出端部21被定位。
下面是第二连接器101的构成的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两个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一部分分解图,其中只有第二加强金属配件被移开。图6是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加强金属配件的两个立体图。在图4和图6中,(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而(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第二连接器101具有一第二基座111,第二基座111为由一绝缘材料(诸如一合成树脂)制成的一一体模制成型的第二连接器本体。如图所示,第二基座111具有一厚板状的长方形。第二基座111包括:一一体形成的细长的凹槽部113,在与第一连接器1对接的侧(即对接面111a侧(在图5的上侧))沿第二基座111的纵向延伸;以及第二凸部112,作为细长的凸部,限定凹槽部113的外侧并沿第二基座111的纵向延伸。第二凸部112沿凹槽部113的两侧且沿第二基座111的两侧延伸。
各第二凸部112包括一相对的第二端子161。凹槽部113在安装于第二基板的侧(即安装面111b(图5的下端))由一底板封闭。
有两种类型的第二端子161,即宽的第二端子161A和窄的第二端子161B。宽的第二端子161A形成于沿第二基座111的横向两侧延伸的各排的纵向两端,而窄的第二端子161B形成于各排的两端处的宽的第二端子161A之间。在图中所示的且在此说明的例子中,分别有四个窄的第二端子161B形成于第二凸部112的两侧,但是可能分别有三个或更少的第二端子161B形成于第二凸部112的两侧,或者分别有五个或更多的第二端子161B形成于第二凸部112的两侧。
因为宽的第二端子161A和窄的第二端子161B的结构除了宽度尺寸之外是相同的,所以它们有时在下面的说明中一起称为第二端子161。
各第二端子16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导电金属板一体形成的部件,且具有:一被保持部(未示出);一尾部162,连接于被保持部的下端;一第二接触部166,连接于被保持部的上端;一连接部164,连接于第二接触部166的上端;以及一第一接触部165,连接于连接部164的内侧端。一第二接触凹部166a形成于第二接触部166的表面。
本体部(未示出)由第二基座111包围并保持。尾部162在沿所述本体部的横向(即沿第二基座11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连接(例如采用焊接)于一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二基板上的一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一信号线。
第二端子161与第二基座111采用一模制成型方法(如包覆成型(overmolding)或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而一体成型。换句话说,第二端子161设于第二基座111内部且使模具的腔填充一绝缘材料来形成。这样,各第二端子161一体连接于第二基座111,从而所述被保持部埋设于第二基座111,但是第一接触部165的表面、连接部164的表面以及第二接触部166的表面露出于第二凸部112的侧表面和对接面111a。
所有的第二端子161(即宽的第二端子161A和窄的第二端子161B)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即具有相同的沿从尾部162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一接触部165的自由端的轴线所作出的横截面形状。因此,所有的第二端子161均具有从尾部162至与第一端子61的接触部分的相同的电气长度。
第二突出端部122作为一对接引导部设置于第二基座111的纵向两端。第二突出端部122是沿第二基座111的横向延伸且两端连接于各第二凸部112的纵向两端的厚的部件。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上表面具有一大体长方形的形状。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已对接时,第二突出端部122作为一插入凸部插入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突出端部21的嵌合凹部22。
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安装于第二突出端部122。与第二端子161一样,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与第二基座111采用一模制成型方法(如包覆成型或嵌件成型)而一体成型。换句话说,与第二端子161一样,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设于第二基座111内部且使模具的腔填充一绝缘材料来形成。
在图5中,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和第二基座111是否是独立的组装在一起的部件是看不清楚的。然而,当包覆成型或嵌件成型在本实施例的第二基座111上进行时,至少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周围区域的部分由绝缘树脂覆盖且与绝缘树脂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是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而一体形成的一部件,且包括:一细长的第二本体部152,沿第二基座111的横向延伸;一中央覆盖部157,连接于第二本体部152的上端;接合突起部158,从第二本体部152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以及固定部156,从接合突起部158与第二本体部152连接的部分的下端延伸。
第二本体部152露出在第二突出端部122的端壁部122a的内壁面上。中央覆盖部157包括:一上壁部157a,覆盖在端壁部122a的上表面;一外壁部157b,从上壁部157a的外侧端向下延伸且露出在端壁部122a的外壁面上;以及侧壁部157c,从上壁部157a的左右端向下延伸且露出在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侧壁部122b的外壁面上。当从侧方观察时,固定部156弯折以形成一L字状,且前端部平行于第二基座111的对接面111a。所述前端部分支有朝向端壁部122a的外壁面延伸的一第一固定部156a以及朝向侧壁部122b的外壁面延伸的一第二固定部156b。第一固定部156a和第二固定部156b使用一连接手段(如焊接)固定于第二基板。
至少接合突起部158的前端部158a从侧壁部122b的外壁面向外延伸。接合突起部158的外表面的至少除从侧壁部122b的外壁面向外突出的部分外的部分由形成侧壁部122b的树脂覆盖。更具体地,接合突起部158的外表面的至少在对接面111a侧的部分由形成侧壁部122b的绝缘材料覆盖。应注意的是,侧壁部122b的外壁面的至少围绕接合突起部158的部分包括从该部分的围绕的表面向内延伸的一凹入部122c。这样,甚至当绝缘材料流入接合突起部158的周围并形成毛边(burr)时,仍可以确保从侧壁部122b的外壁面到前端部158a的突出量。
因此,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解除对接且从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与前端部158a接合的接合凹部55c向对接面111a的力施加时,所述力部分地由侧壁部122b承受(support)且接合突起部158沿对接面111a的方向也不会产生变形。
下面是使具有这些结构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对接的操作的说明。
图7是一立体图,示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对接操作过程中的位置关系。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两个连接器在对接操作完成之后的两个立体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两个连接器在对接过程完成之后的一对视图。在图8中,(a)是从第二连接器侧观察到的视图,而(b)是从第一连接器侧观察到的视图。在图9中,(a)是侧视图,而(b)是从(a)中的线A-A作出的一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可连接于信号线或电源线。
例如,所有的第一端子61和所有的第二端子161可以连接于电源线而作为一平行电路(并联电路)。因为宽的第一端子61A和窄的第一端子61B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和电气长度而仅在宽度尺寸上不同,且因为宽的第二端子161A和窄的第二端子161B也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和电气长度而仅在宽度尺寸上不同,所以电阻值(resistance value)仅取决于宽度尺寸且分流(shunt)很容易计算。电流很大,但是因为产生很多热量的宽的第一端子61A和宽的第二端子161A设置在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11的纵向两端,所以热量很容易散出且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不会变热。
此外,例如,宽的第一端子61A和宽的第二端子161A可以连接于电源线,而窄的第一端子61B和窄的第二端子161B连接于信号线。在此,例如,来自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电池的电源线可连接于宽的第一端子61A和宽的第二端子161A,而承载信号(如电池的识别号码、剩余电量和温度)的信号线可连接于窄的第一端子61B和窄的第二端子161B。在此,因为连接于电源线的宽的第一端子61A和宽的第二端子161A位于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11的纵向两端,所以热量很容易散出且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不会变热。
在此,通过将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例如采用焊接连接于与第一基板(未示出)上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且通过将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第一固定部56a和第二固定部56b例如采用焊接连接于第一基板的加强用连接垫,第一连接器1表面安装于第一基板。与连接于窄的第一端子61B的尾部62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信号线,而与连接于宽的第一端子61A的尾部62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一电源线。连接于尾部62的这些连接垫彼此分隔开。结果,第一连接器1的四个宽的第一端子61A分别连接于四条电源线。
同样地,通过将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例如采用焊接连接于与第二基板(未示出)上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且通过将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第一固定部156a和第二固定部156b例如采用焊接连接于第二基板的加强用连接垫,第二连接器101表面安装于第二基板。与连接于窄的第二端子161B的尾部162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信号线,而与连接于宽的第二端子161A的尾部162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电源线。连接于尾部162的这些连接垫彼此分隔开。结果,第二连接器101的四个宽的第一端子161A分别连接于四条电源线。
首先,如图7所示并参照图1和图4,操作人员使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基座11的对接面11a与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的对接面111a相对,使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器1的对应凹槽部12a的位置对准,并使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器1的对应的凹部22的位置对准,以完成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的定位。
第一连接器1和/或第二连接器101沿对接方向朝向另一方的连接器移动,且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和第二突出端部122分别插入第一连接器1的凹槽部12a和嵌合凹部22。由此,如图8所示,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已对接时,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之间建立电连接。
更具体地,第二连接器101的各第二端子161插入在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之间,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端子161的第一接触部165接触,而第一端子61的第二接触部66和第二端子161的第二接触部166接触。结果,与第一基板上的连接垫(连接于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连结的导电迹线以及与第二基板上的连接垫(连接于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连结的导电迹线建立电连接。
各第一端子61的弹性作用使得第一接触部65和第二接触部66在两侧上挟持第二端子161。第一端子61的第二接触部66接合在第二端子161的第二接触部166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二接触凹部166a。因为各第二端子161由第一端子61牢固地保持,所以第二端子161不会与第一端子61脱离,且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保持对接。
因为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分别安装于一大面积的第一基板和一大面积的第二基板上,所以操作人员不能看到第一连接器1的对接面11a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对接面111a,而且操作人员必须通过手探进行对接操作。因为简单地通过手探不能使两个连接器1、101正确地对准,所以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有时未对准。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未对准时,第二连接器101的对接面111a可能相对第一连接器1的对接面11a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人员使第一连接器1和/或第二连接器101沿对接方向朝向另一方的连接器移动时,第二连接器101的一个第二突出端部122接触第一连接器1的一个第一突出端部21,而且第一突出端部21沿对接方向受第二突出端部122强烈地挤压(即向下,如图7所示)。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一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安装于第一突出端部21,且各第一突出端部21由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中央引导部57和侧方引导部55覆盖。因此,甚至当受到第二突出端部122强烈地挤压时,压力经由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第一固定部56a和第二固定部56b传递至第一基板。几乎没有任何压力传递至第一突出端部21。由此,第一突出端部21不会被破坏或损坏。
此外,一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安装于第二突出端部122,且各第二突出端部122由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中央覆盖部157和侧壁覆盖部157c覆盖。因此,甚至当受到第一突出端部21强烈地挤压时,压力经由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第一固定部156a和第二固定部156b传递至第二基板。几乎没有任何压力传递至第二突出端部122。由此,第二突出端部122不会被破坏或损坏。
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已完成对接时,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之间建立电连接,且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彼此接合。这样,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之间建立电连接,并维持电源线之间的连接。
更具体地,如图9(b)所示,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插入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而且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左右接合突起部158的前端部158a插入并接合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左右侧方引导部55的接合凹部55c。需要注意的是,左右侧方引导部55的内壁部55b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接合突起部158的前端部158a之间的距离。当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插入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中时,左右侧方引导部55的内壁部55b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由于左右接合突起部158而扩大。然而,如图9(b)所示,当左右接合突起部158的前端部158a插入接合凹部55c中时,原始的距离通过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弹性作用而恢复。这样,侧方引导部55的接合凹部55c和接合突起部158的前端部158a保持可靠地接合,且结果,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可靠地锁定。
在此,位于连接臂部53的前端部处的接合凹部55c具有由一长弹性体的弹性作用且弹性位移的量能够很大。因此,甚至当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由于振动和冲击产生(例如,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电子设备坠落时)而稍微位移时,不管接合突起部158的前端部158a是否位移,接合凹部55c仍然保持接合。结果,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维持可靠地接合,且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维持可靠地锁定。
此外,为了使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解除对接,第一连接器1和/或第二连接器101沿解除对接的方向远离另一方的连接器移动。此时,从第二基座111沿解除对接的方向的力(向下的力,如图9(b))施加于接合突起部158(接合突起部158的前端部158a与接合凹部55c接合)。然而,接合突起部158的至少包括前端部158a的部分从侧壁部122b的外壁面向外突出。此外,接合突起部158周围的区域由形成侧壁部122b的绝缘材料覆盖。更具体地,对接面111a侧的至少一部分由形成侧壁部122b的绝缘材料至少覆盖在接合突起部158周围。这防止接合突起部158从第二基座111沿解除对接的方向位移并阻止接合突起部158卷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101包括:一第二基座111;多个第二端子161,安装于第二基座111;以及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安装于第二基座111。第二基座111包括形成于纵向两端的第二突出端部122。第二突出端部122与在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基座11的纵向两端形成的第一突出端部21对接。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包括一接合突起部158,接合突起部158的前端部158a接合安装于第一基座11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上的一接合凹部55c。接合突起部158的至少包括前端部158a的部分从第二突出端部122的壁面突出。
这样,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在对接操作和解除对接操作的过程中不会变形,且可以维持可靠性。
第二基座111的对接面111a侧的至少一部分由形成第二突出端部122的绝缘材料覆盖在至少接合突起部158的周围。因此,阻止了接合突起部158从第二基座111沿解除对接的方向位移且接合突起部158不会卷起。
此外,于第二突出端部122的所述壁面的至少在接合突起部158周围的部分形成有一凹入部122c。这样,甚至当绝缘材料流入到接合突起部158的周围时,能确保从侧壁部122b的外壁面至前端部158a的突出量。
第二基座111通过由绝缘材料覆盖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而由绝缘材料一体成型。这样,第二基座11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能牢固地结合。
此外,第二突出端部122的所述壁面是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侧壁部122b的外壁面,第一突出端部21包括用于将插入的第二突出端部122收容的一嵌合凹部22。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包括:一内壁部55b,覆盖嵌合凹部22的内侧面;以及接合凹部55c,形成于内壁部55b。因此,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维持可靠地接合,且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不会解除接合。
本发明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修改。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一连接器。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连接器本体;
多个端子,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以及
加强金属配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
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形成于纵向两端的对接引导部,所述对接引导部与在另一方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两端形成的对接引导部对接;
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包括一接合突起部,所述接合突起部的前端部接合安装于另一方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的加强金属配件的接合部;以及
所述接合突起部的至少包含所述前端部的部分从所述对接引导部的外壁面向外延伸,所述接合突起部的外表面的至少除从所述外壁面向外突出的部分外的部分由形成所述对接引导部的绝缘材料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壁面至少在所述接合突起部周围的部分形成有一凹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本体形成为使至少所述加强金属配件周围的部分由一绝缘材料覆盖并与所述绝缘材料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壁面是所述对接引导部的侧壁部的外壁面,另一方的对接引导部包括用于将插入的对接引导部收容的一嵌合凹部,另一方的加强金属配件包括覆盖所述嵌合凹部的内侧面的一内壁部,且另一方的接合部是形成于所述内壁部的一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壁面是所述对接引导部的侧壁部的外壁面,另一方的对接引导部包括用于将插入的对接引导部收容的一嵌合凹部,另一方的加强金属配件包括覆盖所述嵌合凹部的内侧面的一内壁部,且另一方的接合部是形成于所述内壁部的一凹部。
CN201610191520.4A 2015-03-30 2016-03-30 连接器 Active CN106025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8122 2015-03-30
JP2015068122A JP6391517B2 (ja) 2015-03-30 2015-03-30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5710A CN106025710A (zh) 2016-10-12
CN106025710B true CN106025710B (zh) 2018-07-06

Family

ID=57017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1520.4A Active CN106025710B (zh) 2015-03-30 2016-03-3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90327B2 (zh)
JP (1) JP6391517B2 (zh)
KR (1) KR101832599B1 (zh)
CN (1) CN106025710B (zh)
TW (4) TWI7162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7218B2 (ja) * 2016-11-18 2021-01-0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842359B2 (ja) * 2017-05-10 2021-03-1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761375B2 (ja) * 2017-05-29 2020-09-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941000B2 (ja) * 2017-08-09 2021-09-2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75626B2 (ja) * 2017-11-29 2021-12-0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2019186062A (ja) * 2018-04-11 2019-10-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2335137B (zh) * 2018-06-22 2022-04-05 株式会社藤仓 电连接器
JP7148357B2 (ja) * 2018-10-18 2022-10-0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7202937B2 (ja) * 2018-12-19 2023-01-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2659117B1 (ko) * 2018-12-27 2024-04-18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JP7108531B2 (ja) * 2018-12-27 2022-07-28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309370B2 (ja) * 2019-01-22 2023-07-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JP7273525B2 (ja) 2019-01-29 2023-05-1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0184459A (ja) 2019-05-08 2020-11-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TWI760873B (zh) * 2019-10-18 2022-04-1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US11424565B2 (en) 2019-11-05 2022-08-23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pair
US11411333B2 (en) 2019-11-05 2022-08-09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JP7201580B2 (ja) * 2019-12-25 2023-01-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7454995B2 (ja) * 2020-05-11 2024-03-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KR102494901B1 (ko) * 2020-05-13 2023-02-06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JP7441147B2 (ja) * 2020-09-17 2024-02-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7038172B2 (ja) * 2020-10-12 2022-03-1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WO2023054870A1 (ko) * 2021-10-01 2023-04-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강성이 증가된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634A (zh) * 2004-03-31 2006-05-1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82542A (zh) * 2008-05-12 2009-11-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7766666B1 (en) * 2009-08-13 2010-08-0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050805A (zh) * 2011-10-14 2013-04-17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JP5547024B2 (ja) * 2010-10-04 2014-07-0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3270A (ja) * 2003-03-07 2004-09-30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219308B2 (ja) * 2004-08-18 2009-02-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能付き補強金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4478609B2 (ja) 2005-05-23 2010-06-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2007258001A (ja) * 2006-03-23 2007-10-04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2007323854A (ja) 2006-05-30 2007-12-13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5197294B2 (ja) * 2008-10-14 2013-05-1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553502B2 (ja) * 2008-12-19 2014-07-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250450B2 (ja) * 2009-02-27 2013-07-31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TWM363115U (en) * 2009-03-20 2009-08-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tacts thereof
US8292635B2 (en) * 2011-03-12 2012-10-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obust latching means
JP2013101909A (ja) * 2011-10-14 2013-05-23 Molex Inc コネクタ
KR101488891B1 (ko) * 2013-08-08 2015-02-02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어셈블리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634A (zh) * 2004-03-31 2006-05-1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82542A (zh) * 2008-05-12 2009-11-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7766666B1 (en) * 2009-08-13 2010-08-0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JP5547024B2 (ja) * 2010-10-04 2014-07-0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103050805A (zh) * 2011-10-14 2013-04-17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0054A (zh) 2021-08-01
TWI731754B (zh) 2021-06-21
TW202025564A (zh) 2020-07-01
JP6391517B2 (ja) 2018-09-19
US20160294082A1 (en) 2016-10-06
KR20160117228A (ko) 2016-10-10
TW201703358A (zh) 2017-01-16
JP2016189244A (ja) 2016-11-04
CN106025710A (zh) 2016-10-12
TWI738630B (zh) 2021-09-01
TWI693751B (zh) 2020-05-11
TWI716281B (zh) 2021-01-11
TW202044675A (zh) 2020-12-01
US9590327B2 (en) 2017-03-07
KR101832599B1 (ko) 2018-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5710B (zh) 连接器
CN106067623B (zh) 连接器
JP6842359B2 (ja) コネクタ
CN104716506B (zh) 连接器
JP6807218B2 (ja) コネクタ
TWI475765B (zh) Connector
JP7445703B2 (ja) コネクタ
TWI595707B (zh) 連接器
JP7473613B2 (ja) 金具、金具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0021830A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TWI789046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JP6660432B2 (ja) コネクタ
JP4603501B2 (ja) コネクタ
JP2013235844A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JP6118301B2 (ja) 金型装置
JP5411305B2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