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5887U - 接觸件以及具接觸件的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觸件以及具接觸件的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5887U
TWM535887U TW105214430U TW105214430U TWM535887U TW M535887 U TWM535887 U TW M535887U TW 105214430 U TW105214430 U TW 105214430U TW 105214430 U TW105214430 U TW 105214430U TW M535887 U TWM535887 U TW M5358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ece
contact piece
contact member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4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chael Wollitzer
Christian Maier
Original Assignee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TWM535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5887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1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81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ouver typ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Description

接觸件以及具接觸件的連接器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用於電流傳輸或用於第一接觸件和與之耦合的第二接觸件之間的信號傳輸,該接觸件具有多數基本上彼此平行延伸於橫向上的接觸片,每一接觸片各具有一用於接觸第一接觸件和/或第二接觸件的接觸區。
該第一接觸件可為接觸插口,使為接觸銷或接觸插頭的第二接觸件可以插入方向插入其中與之耦合,其中該接觸件於接觸插口與接觸插頭之間形成一電流流動路徑。
此外,本創作涉及一具有該接觸件的連接器。
具有多個接觸片的接觸件,並用於傳輸兩個接觸件之間的電流或信號,為已知的,這些接觸片經常以彈性或柔性方式設置,使其於耦合狀態並在機械預應力下緊抵於至少一個接觸件,並以此方式提供接觸件與接觸件之間的低接觸電阻。
如第6圖所示,這些接觸件以薄片保持架620的方式被保持於一接觸插口600內部,使該接觸件的接觸片至少部分地伸入到一用於接收接觸銷610的容納空間內,為達此目的,該些中央設置的接觸片的接觸部具有一徑向向內凸出的彎曲部分,如果與該接觸插口600形成互補的接觸銷610被插入至容納空間中,則該接觸片會徑向向外彈性變形,並於耦合狀態在機械預應力下緊抵該接觸銷610。
然而已經發現,具有這種接觸件的插接耦合需要相對高的插入力,因該接觸片在此情況下必須彈性變形,此外,傳輸過程有時需要高電流或是傳輸高頻信號會需要特別低的接觸電阻,而習用接觸件不可靠且無法持久地滿足上述要求。
有鑑於上述問題,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合用於傳輸高電流或傳輸射頻信號的接觸件,而該接觸件同時具有特別簡單的安裝方式。
該目的是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接觸件,以及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連接器而實現;根據本創作進一步的優選組態,則為相應各附屬申請專利範圍的內容。
本創作之接觸件的特徵在於,其中一接觸片的接觸區與另一接觸片的接觸區於橫向上彼此偏移設置。
在此,“接觸片的接觸區”可理解為其沿接觸片的橫軸之部分,其中接觸片於耦合狀態並在機械預應力下頂抵於至少一為接觸銷的接觸件,或是頂抵於為接觸銷和接觸插口的二接觸件;其中接觸片在其接觸區可彈性變形,使得第一接觸件與第二接觸件耦合時,接觸片於兩者之間形成作用,在機械預應力下緊抵於至少其中一接觸件,特別是抵壓於該二接觸件。
例如,接觸片在其接觸區具有彎曲、弧狀、扭曲、傾斜、歪斜等等類似形狀,使得在其接觸區至少部分地從薄片平面向外延伸,其中該用於接觸至少一個接觸件的伸出部分具有機械預應力;在此,上下文中的“薄片平面”可理解為:穿過薄片軸向且在薄片寬度方向上跨越有一橫向軸線的平面。
接觸片的接觸區在一橫向上彼此的偏移設置下,至少會有一垂直於軸向的剖面,其只垂直相交於兩個接觸片其中之一的一個接觸區,換句話說,在薄片橫向上該第一接觸片的接觸區不會延伸超越過作為第二接觸片的接觸區的同一縱剖面;特別是,該第一接觸片的接觸區與該第二接觸片的接觸區彼此偏移設置,使其不會形成垂直於軸向且與該二接觸區相交的剖面,換句話說,當第二接觸片的接觸區開始時,在橫向上該第一接觸片的接觸區已然停止;或者,在橫向上該二接觸片的接觸區僅於預定部分彼此並排設置。
第一接觸片的接觸區(或接觸區從薄片平面伸出的最遠點)與第二接觸片的接觸區(或接觸區從薄片平面伸出的最遠點)之間的距離,在橫向方向上可以超過接觸片的總長度的10%,優選為超過20%,特別優選為超過40%及以上。
本創作奠基於:習知接觸件中,其接觸片的接觸區位於同一剖面平面上,尤其是在各個接觸片的中央,因此在耦合過程中,所有接觸片的接觸區必須同時彈性變形,才能緊抵於接觸件,因此,在某一特定時間點上必須帶入一特別高的插入力,而這會使安裝操作變得較複雜;相反地,當本創作的接觸件的各個接觸片的接觸區以彼此偏移方式設置時,在耦合過程中,第一接觸片首先彈性變形,之後第二接觸片才開始彈性變形,因此,其最大施加插入力可以被減少,特別是可以被減半,且可以同時提供良好的接觸電阻。
另外本創作之接觸件中,由於二接觸片的接觸區各自位於薄片橫向上彼此間隔的二剖面平面上,藉此不僅可以形成良好的電接觸,還可以在接觸件與接觸件之間提供一可靠的機械性連接,因為沿軸向上,該等接觸片具有至少兩個間隔設置的接觸點,其為接觸片抵靠接觸件的點,同時可藉此穩固該二接觸件之間的耦合。
接觸片的接觸區與欲接觸的接觸件之間的可靠電性接觸,已被證明為有用的是,該接觸片至少在其接觸區範圍各自繞其自身軸向扭轉或傾斜設置。
“繞其自身軸向扭轉”可理解為該接觸片在其軸向延伸過程中的一種扭曲、旋轉和/或傾斜,該扭轉行為可以藉由下述形成:於一延伸於軸向的第一剖面平面上,接觸片的第一剖面面積大致對應於與其彼此間隔設置的接觸片的第二剖面面積,不過,其相對於第一剖面面積以一預定的角度旋轉或傾斜。
例如,該接觸片擁有至少部分的條狀物,該條狀物在寬度方向具有一預定條寬,其中該條狀物延伸於該接觸片的軸向,並相對於原始寬度方向越來越傾斜;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薄片平面由非傾斜條狀部分內的條狀物的寬度方向與條狀物的軸向共同定義出,其中該條狀物於其橫向延伸相對於薄片平面越來越傾斜,例如,以超過5度且小於90度的傾斜角傾斜,特別是超過15度而小於45度;優選地,該接觸片在其接觸區中具有相對於薄片平面的最大傾斜角,其用於接觸第一接觸件和/或第二接觸件。
優選地,該接觸片的軸向在每一剖面平面上大致通過薄片中心,換句話說,該接觸片在其橫向上並非整體彎曲,而是為直線延伸,但以其自身軸向形成扭轉,可替代地,根據本創作,接觸片同時繞其自身軸向扭轉並於軸向彎曲的形式為可行的;在接觸片為彎曲的情況下,該接觸片的橫向L也擁有一彎曲延伸形式,其遵循該接觸片的橫向延伸。
接觸片在其軸向彎曲的情況下,具有相隔很遠的接觸點,該接觸點用於兩個接觸件的彼此接觸,藉此,如第6圖所示的接觸件於耦合時,在軸向上接觸該接觸片中央的接觸銷以及接觸件兩端的接觸插口;其中,在接觸片軸向上電流傳導路徑從接觸片中心延伸至接觸片兩端,這可能會形成通過接觸片的相對較高的接觸電阻,以及可能導致相關的升溫和損失。
與此相反地,這些圍繞自身軸向於狹窄空間內(即在接觸區範圍內)扭轉或傾斜的接觸片,則同時適用與第一接觸件、第二接觸件進行接觸;這是因為該傾斜接觸區的第一邊端設置於薄片平面的相對側,而接觸區的第二邊端亦同上設置,從而使電流傳導路徑大致可以橫向通過接觸片而延伸。
在一個特別優選的實施例中,該接觸區的接觸片以傾斜方式設置,使電流傳導路徑從接觸區的第一邊端延伸至接觸區的第二邊端,其中該第一邊端與第一接觸件電接觸,而該第二邊端在大致相同的剖面平面中與第二接觸件電接觸。
優選地,該第一接觸片為該第二接觸片相鄰的接觸片,換言之,該第一接觸片至少與不同剖面平面上的其中一個接觸件進行接觸,而非與其直接相鄰第二接觸片進行接觸,其中該第二接觸片可平行延伸於該第一接觸片,藉由這個由緊鄰接觸片“均等化”所提供的電流路徑可以減少接觸件和/或接觸件的局部加熱升溫,使得接觸件適用於傳輸高電流。
根據一個特別優選的實施例,該接觸片的接觸區被交替設置於兩個間隔開來且延伸於橫向的接觸平面上,換句話說,兩個相鄰的接觸片的接觸區被安排在不同的剖面平面上;在此,接觸平面與各個接觸區的點相交,其中該點為接觸區距離薄片平面的最遠處;兩個接觸平面在縱向上的距離可以大於5mm且小於5cm,特別是超過1cm和小於3cm,該距離長度可等於接觸片的總長度的40%以上,接觸區與接觸片的交替設置,一方面可改善耦合穩定性,另一方面則可降低耦合所需插入力,因為在兩個間隔設置的插入位置上,只需施加大約一半的總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片的接觸區並非簡單地在不同的接觸平面上交替設置(如XYXYXY等),而是以不同的排列設置,例如,這些接觸區以多重交替(如XXYYXXYY等)或一個非交替的排列(如XYYXXX等)設置,本創作中所使用的術語“交替”也包括一個多重交替排列。
根據本創作的接觸件可以被用於第一接觸件和第二接觸件之間的屏蔽連接,在這方面,已證明有利的是,接觸片的第一部分具有沿其軸向的第一預定寬度分佈,而接觸片的第二部分具有沿其軸向並可與第一預定寬度分佈區分開來的第二預定寬度分佈;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接觸片的第一部分的寬度分佈大致與接觸片的第一部分的第一預定寬度分佈形成反向。
在此,第一部分的接觸片與第二部分的接觸片可以交替設置,換句話說,每二沿橫向方向的相鄰接觸片皆擁有彼此相異且特別是相反的寬度分佈;例如,第一部分的接觸片從接觸件一端以一預定程度逐漸變細,而第二部分的接觸片則從接觸件同一端以同一預定程度逐漸變寬。
業已發現,這樣相鄰的接觸片的交替寬度分佈可以改善屏蔽效應,尤其是當接觸件以優選為封閉式薄片保持架的形式形成,其中該薄片保持架內至少可設置一信號載流導體,當二相鄰接觸片彼此以相同程度改變其寬度分佈,將會使由接觸片提供的屏蔽發生特別突然的變化,或是造成短距離內的波阻抗變化,相鄰接觸片交替變化的寬度分佈可以在屏蔽時“均等化”這種突然的變化,經由接觸件的橫向延伸可使整體達成恆定阻抗。
優選地,該些接觸片各具有從第一薄片端延伸出的扭力條,其從薄片平面至接觸區越來越傾斜,其中該薄片平面為與扭力條的非傾斜面的相切面;這種所謂具有“扭簧原則”的接觸片,可以形成特別低的接觸電阻,並可在短電流路徑上通過個別薄片將接觸點定義於兩個接觸件上。
關於簡便組裝方面,優選地,至少兩個的相鄰接觸片,特別是所有的接觸片,其扭力條以及其薄片平面,圍繞各自的軸向並以同一方向傾斜之。
關於利用接觸件形成整體良好屏蔽效果,已被證明為有利的,該扭力條至少於接觸區範圍內具有一第一寬度,並在延伸朝向另一薄片端時過渡成具有第二寬度的連接桿,其特別是具有小於一半的寬度,寬度較大而厚度較小的扭力條特別適合於圍繞自身軸向進行扭轉;將寬大的扭力條漸縮成一細小的連接桿,之後為在耦合過程中扭曲的接觸區,藉此可改善接觸區的可扭轉性,並簡便耦合過程。
優選地,該二相鄰接觸片的連接桿,於橫向上彼此偏移設置,使得不會有垂直於橫向的剖面平面與該二連接桿相交,藉此可以防止兩個相鄰的接觸片至少部分地形成寬長形切口,而這樣的長形切口對於形成良好屏蔽效果方面具有負面影響。
關於良好屏蔽效果,已經證明為有效地,所述扭力條長度優選地超過一半的總長度,特別是超過75%的總長度,以具有大致恆定的寬度分佈,較長的扭力條可改善耦合過程中接觸片的扭轉性或傾斜性,具有恆定寬度或特別是具有恆定剖面面積的扭力條可形成沿接觸片直至接觸區的均勻應力分佈,其可以分別形成扭力條的一端,在該端上,扭力條過渡成較細小的連接桿。
接觸片可以被分成具有不同剖面的兩個區域,即扭力條與連接桿,其中所述扭力條形成一彈性區域並保持之,而所述連接桿可使結構變短。
關於經由接觸件提供短電流路徑,而能使接觸件與接觸片之間形成低接觸電阻這方面,已被證明為有利的是,接觸片的接觸區在彈性預應力下具有用於接觸第一接觸件的第一邊端,和/或在相應的接觸片的軸向相對側在彈性預應力下具有用於接觸第二接觸件的第二邊端。
一特別短的電流路徑可藉此形成:該接觸區的第一邊端(或是薄片平面一側該接觸區與該薄片平面相距最遠的點)與第二邊端(或是薄片平面另一側該接觸區與該薄片平面相距最遠的點)之間延伸有一大致垂直於橫向的幾何連接線。
關於以簡便方式提供小巧緊湊的組件,已被證明為有利的是,該接觸片延伸於為第一支撐條或支撐環的第一連接體與第二支撐條或支撐環的第二連接體之間在橫向上將之間隔開來,其中該支撐環不一定是圓形的,而是可具有邊角的幾何形狀,例如四邊形,尤其可以是矩形或方形或橢圓形,優選地,該支撐環為圓形,特別是正圓形。
所述接觸片可連接該二連接體,例如,各接觸片以相等間距各自延伸至兩個連接體之間相鄰的兩個接觸片,該連接體可以為縱向的,特別是以垂直於橫向接觸片的縱條形式形成,並特別是作為支撐環或支撐條。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接觸片與該連接體之間具有一90度角,這樣的實施例可以形成一直線型的薄片保持架;在其它實施例中,該接觸片與該連接體之間的角度,例如,各該接觸片的軸向與作為支撐條的連接體的延伸方向之間的角度,大於45度並小於90度,特別是超過75度而小於90度,這樣的實施例可以形成一傾斜的薄片保持架;在該傾斜薄片保持架,各接觸片的軸向不垂直於該支撐條的延伸方向,並且為了提供接觸片橫向L的傾斜設置所需的突出,各該接觸片並不完全彼此平行但大致彼此平行。
薄片保持架的剖面不一定必得為圓形,也可以是橢圓形或多邊形,例如,一四邊形的薄片保持架可以用於與一四邊形的插口內的接觸片或類似物進行接觸。
每個接觸片的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一連接體,與之相對的接觸片的第二端可以連接到相應的第二連接體,以使整體的接觸片藉由該二連接體穩定地保持在一起,該接觸片可以單件式或一體形成方式以金屬製成,例如,該接觸片可以金屬沖壓方式形成,一支撐環可以是全圓環件或是部分圓周環件,其例如擁有超過180度的旋轉角度或是擁有超過270度旋轉角度的環件。
關於形成一小巧緊湊的組件方面而言,也證明為有利地,為形成一薄片籠或薄片保持架,該接觸片以至少部分在圓周方向圍繞設置,特別是一基本上(局部)為環形排列的設置,一形成為(局部)環形的薄片保持架的接觸件可以被容納入一圓筒形的插口(第一接觸件)內,一圓筒形接觸銷(第二接觸件)可以被插入其中,此外,一形成為(局部)環形的薄片保持架的接觸件還可設置於一圓筒形接觸銷上,以耦合一插口,與接觸片的橫向相對應的是耦合方向,該接觸銷可以此方向被帶入插口內。
一在圓周方向至少部份或完全環繞的接觸件可以下述方式製造出:將剛開始為平直設置的中間延伸有接觸片的支撐條的兩端,彼此靠近或彼此連接在一起,以形成一接觸片的圓周環繞設置。
根據本創作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種連接器。
根據一實施例,該連接器包括一接觸插口,其用於耦合一接觸銷,其中該接觸銷上包括一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之一的接觸件。
該接觸銷和接觸插口可具有大約的圓筒形狀,而該接觸件可以部份環形或環形的薄片保持架形成;可替選地,該接觸銷可以接觸片形式,而該接觸插口可以四邊形插口形式形成,在這種情況下,該接觸件的剖面可以擁有邊角輪廓。
該接觸銷可以下述方式與接觸插口耦合:將該接觸銷以平行於接觸片軸向的插入方向帶入接觸插口,直至接觸片的接觸區在機械預應力下,既與接觸插口的內壁也與接觸銷的外壁形成電接觸。
優選地,該接觸片的接觸區各以如下方式圍繞自身軸向扭轉或傾斜:其用於接觸的徑向朝外的第一邊端具有一接觸插口的內壁,而其徑向朝內的第二邊端則深入一被接觸件包圍的內部空間,其中該內部空間用於容納該接觸銷。
有關本創作為達上述之使用目的與功效,所採用之技術手段,茲舉出較佳可行之實施例,並配合圖式所示,詳述如下:
第1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接觸件100的示意圖,該接觸件100由兩個以支撐條形式呈現,並由縱向延伸的第一連接體250、第二連接體251,以及兩者之間多個在橫向L上彼此平行延伸的接觸片120、121共同組成;在此該二連接體250、251各自以支撐條形式延伸於薄片平面(接觸片120、121)之兩端。
該接觸片120、121各自從第一連接體250延伸至第二連接體251,且與該二連接體以一體成型方式製成,例如以金屬沖壓或類似的方式,相鄰接觸片120、121在縱向上各具有彼此相同的距離。
該接觸件100用於傳輸第一接觸件和第二接觸件(未示出)之間的電流或信號,為此,每一接觸片皆具有一從薄片平面延伸出的接觸區130、131,其用於在應力下與至少一接觸件進行接觸;第1圖所示實施例中,該接觸片120、121的接觸區130、131分別以突起或彎弧形式形成,當該接觸件被容納於兩個(平坦)接觸件之間時,該接觸區被彈性變形於接觸片平面方向。
其中一第一接觸片120的接觸區130在橫向L上與一第二接觸片121的接觸區131偏移設置,其為該第一接觸片120的相鄰接觸片的接觸區;該第一接觸區130(或是該第一接觸區130距離接觸片平面最遠的點)與一垂直於橫向L的第一接觸平面E1相交;而該第二接觸區131(或是該第二接觸區131距離接觸片平面最遠的點)與一垂直於橫向L的第二接觸平面E2相交,而該第二接觸平面E2與該第一接觸平面E1沿橫向L以一預定距離彼此間隔設置,該距離可以大於接觸片的總長度10%,特別是大於接觸片的總長度40%。
兩個相鄰接觸片120、121的接觸區130、131分別被設置於不同的接觸平面E1、E2上,使得沿著橫向形成接觸區的交替排列設置。
在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體250及該第二連接體251垂直延伸於接觸片120、121的橫向L以二支撐條形式呈現;將第1圖所示的支撐條以環形方式捲起,其與支撐條之間的接觸片,共同形成一直線型薄片保持架。
在本創作其他實施例(未示出)中,接觸片的橫向L分別以一角度(例如介於45度和90度之間的角度)延伸於彼此平行的支撐條,並藉由該二支撐條的環形捲起而形成一傾斜薄片保持架。
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如第2圖所示係為接觸件200之示意圖。
該接觸件200在此亦具有多數大致彼此平行延伸的接觸片220、221,其延伸於以支撐條形式形成的第一連接體250與第二連接體251之間。
該接觸片220、221分別以條狀形式延伸於一橫向L,而該第一連接體250、第二連接體251與該接觸片220、221一體成型,該第一連接體250、第二連接體251則大致與該接觸片220、221垂直而延伸於縱向;該縱向方向和橫向方向共同跨伸出一薄片平面,在此其類似一紙張平面,將第2圖所示的支撐條以環形方式捲起,其與支撐條之間的接觸片,共同形成一直線型薄片保持架。
在本創作其他實施例(未示出)中,接觸片的橫向L分別以一角度(例如介於45度和90度之間的角度)延伸於彼此平行的支撐條,並藉由該二支撐條的環形捲起而形成一傾斜薄片保持架。
每一接觸片220、221皆具有分別用於接觸各二接觸件的接觸區230、231。
該接觸片220用於設置於兩個接觸件間,該二接觸件用於傳輸兩個接觸件之間的電流;在此,其中一接觸件從薄片平面的一側與接觸片的接觸區進行接觸,而另一接觸件則從薄片平面的另一側與該接觸片的接觸區進行接觸。
在此,該接觸片220、221以扭轉彈簧的形式形成,其分別至少於其接觸區230、231部分繞其自身軸向A傾斜或偏置,接觸區的第一邊端240位於薄片平面的一側(紙平面的上方),並用於在彈性預應力下接觸該第一接觸件;接觸區的相對第二邊端241位於薄片平面的另一側(紙平面的下方),並用於在彈性預應力下接觸該第二接觸件,藉此可以提供一特別短的電流路徑,其通過接觸片以大致垂直於橫向L行進。
兩個相鄰接觸片的接觸區230、231,在橫向上彼此偏移設置,藉此,接觸區在延伸至第一連接體250或第二連接體251的方向形成全體性的交替排列設置。
換句話說,第一接觸片221的接觸區231(或接觸區與薄片平面相距最遠點)被第一接觸平面E1剖過;而第二接觸片220的接觸區230(或接觸區與薄片平面相距最遠點)被第二接觸平面E2剖過,而該第二接觸平面E2與該第一接觸平面E1彼此間隔設置,其中該距離可以大於接觸片的總長度25%,特別是可以大於接觸片的總長度50%。
該接觸片220、221分別包括一具有接觸區的扭力條225,該扭力條在縱向上具有一寬度B1,以及包括一更細的連接桿226,該連接桿在縱向上具有一寬度B2;該扭力條225分別從其中之一連接體250、251朝向另一端的連接體250、251延伸至該接觸區,至此,該扭力條形成傾斜,該扭力條在該接觸區各自過渡成為連接桿226,該扭力條藉由該連接桿與另一連接體連接,藉此可穩固該扭力條並可實現縱向於薄片平面的彈性變形。
該二相鄰接觸片各自具有一反向的寬度分佈,例如:第一接觸片220的扭力條225與第一連接體250連接,而第一接觸片220的連接桿226與第二連接體251連接;與之相反地,第二接觸片221的連接桿226與第一連接體250連接,而第二接觸片221的扭力條225與第二連接體251連接,藉此形成該接觸片的寬度交替設置,因此該等連接桿226被偏移設置可產生較大的空隙,所以可形成良好的屏蔽效果。
在此,該扭力條225可以分別延伸超過一半以上的接觸片總長,特別是超過75%以上接觸片的總長,優選為具有一恆定條寬。
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如第3A圖與第3B圖所示係為直線型薄片保持架,第3A圖係為本創作接觸件200的立體圖,第3B圖係為該接觸件200的正視圖。
該接觸件200以一薄片籠的方式形成,其至少部分圍繞著圓周方向U,其中,多數於橫向L延伸的接觸片220、221在該圓周方向U並排設置,該等接觸片220、221分別從以部分環件或環段的形式形成的第一連接體250延伸至以部分環件或環段的形式形成的第二連接體251。
第3A圖所示係為接觸件的製品,可以藉由將第2圖所示平面狀的接觸件200以環形彎曲方式實現,因此關於該接觸片220、221的設置與結構,如上述說明。
特別是,該等接觸片各自由接觸區230、231圍繞其自身軸向扭轉或傾斜;每一接觸片皆具有一扭力條225,其從一接觸片端相對一薄片平面越來越傾斜,其中該最大傾斜範圍定義了各該接觸片的接觸區,在此該薄片平面由扭力條的非傾斜徑向外表面的相交平面定義出。
第2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兩個相鄰的接觸片的接觸區在橫向L上彼此偏移設置,以使接觸區在圓周方向上形成一交替排列;此外,關於所示的接觸區的交替排列,也可以在圓周方向提供接觸區的不同順序排列。
所述接觸件200用於傳輸例如為接觸插口的第一接觸件和例如為接觸銷的第二接觸件之間的電流,該徑向向外突出的接觸區230、231的第一邊端240用於在機械預應力下與接觸插口的內壁進行接觸,而其向內伸入該薄片籠內部空間的接觸區230、231的第二邊端241用於在機械預應力下與接觸銷的外壁進行接觸,該行為尤其可從第3B圖清楚看出;此外,從第3B圖亦可看出,該等接觸片的扭力條相對於各自薄片平面以相同方向圍繞它們自身的軸向A而分別傾斜之。
第4圖所示係為第3A圖中根據本創作的接觸件200以及一以接觸銷520形式呈現的接觸件;該接觸銷520用於耦合並以插入方向S被帶入部分環形的接觸件200的內部空間中。
在耦合過程中,最初使相對於圓周方向U傾斜的第一接觸片220的接觸區230彈性變形,使其從接觸銷520的外壁徑向向外被推擠而部分地向後扭轉,然後該相對於圓周方向U傾斜的第二接觸片221的接觸區231同樣彈性變形,於對應其插入方向S的橫向L上相對於第一接觸片220的接觸區230以一距離偏移設置,藉此可簡化該耦合過程。
第5A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的連接器500以及一被接觸插口510收容的接觸件200,該接觸件200可具有徑向向外突設的突起,例如凸部512,藉此,該接觸件200可被固定於接觸插口510內,第5B圖所示係為第5A圖中的連接器500的立體圖。
該接觸插口510的形狀基本上為中空圓筒狀,其用於以插入方向S帶入一與之互補的接觸銷520。
該接觸件200包括多個在圓周方向U上並排設置且以插入方向S延伸的接觸片220、221,其接觸區圍繞各自薄片的軸向傾斜,其第一邊端240用於與接觸插口510的內壁進行電性接觸,使該內壁圍繞該接觸件,而其第二邊端241則伸入一被該接觸件包圍的內部空間550內,該內部空間用於容納該接觸銷520。
該等相鄰的接觸片分別於插入方向上彼此偏移設置,此外該等相鄰的接觸片的寬度分佈,大致以相反方向進行,藉此可以實現一簡便的耦合過程;另外,藉由該較短的電流路徑可形成低接觸電阻,使得本創作的接觸件適用於高電流的傳輸;另外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屏蔽效果,使得本創作的接觸件可用於信號傳輸或用於一或多個信號導體的屏蔽。
圖中所示的相鄰接觸片220、221的接觸區,在兩個接觸平面的簡單交替設置,可以以其他排列方式替代之,當這些接觸片其接觸區位於所述第一接觸平面E1時,以X表示之,而該等接觸片其接觸區位於所述第二接觸平面E2時,以Y表示之,則可以沿著圓周方向U例如以一雙重交替排列XXYYXXYY或是一多重交替排列XXXXYYYYXXXXYYYY或其他等等類似方式,取代該圖式中所示的簡單交替排列XYXYXY;替選地,可以為一非對稱交替排列XYYXYY、XXYXXY、XYYYXYYY、XXXYXXXY或其他等等類似方式;進一步替選地,該接觸片X的排列與該接觸片Y的排列不交替設置,例如XYYXXYYY或其他等等類似方式;另外,也可以另設置一第三組接觸片Z,其接觸區於橫向L上,既相對於第一接觸片X的接觸區,也相對於第二接觸片Y的接觸區偏移設置。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實已達到所預期之使用目的與功效,且更較習知者為之理想、實用,惟,上述實施例僅係針對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行具體說明而已,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其它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術手段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含於本創作所涵蓋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0‧‧‧接觸件
120、121‧‧‧接觸片
130、131‧‧‧接觸區
200‧‧‧接觸件
220、221‧‧‧接觸片
230、231‧‧‧接觸區
225‧‧‧扭力條
226‧‧‧連接桿
240‧‧‧第一邊端
241‧‧‧第二邊端
250‧‧‧第一連接體
251‧‧‧第二連接體
500‧‧‧連接器
510‧‧‧接觸插口
512‧‧‧凸部
520‧‧‧接觸銷
550‧‧‧內部空間
A‧‧‧軸向
B1‧‧‧寬度
B2‧‧‧寬度
E1‧‧‧第一接觸平面
E2‧‧‧第二接觸平面
L‧‧‧橫向
S‧‧‧插入方向
U‧‧‧圓周方向
600‧‧‧接觸插口
610‧‧‧接觸銷
620‧‧‧保持架
第1圖所示係為本創作接觸件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圖所示係為本創作接觸件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3A圖所示係為本創作接觸件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3B圖所示係為根據第3A圖所示的正視圖。 第4圖所示係為根據第3A圖所示的接觸件以及一以接觸銷形式呈現的接觸件。 第5A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的連接器以及一被接觸插口收容的接觸件之平面圖。 第5B圖所示係為根據第5A圖所示的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6圖所示係為習知接觸件的連接器。
100‧‧‧接觸件
120、121‧‧‧接觸片
130、131‧‧‧接觸區
250‧‧‧第一連接體
251‧‧‧第二連接體
E1‧‧‧第一接觸平面
E2‧‧‧第二接觸平面
L‧‧‧橫向

Claims (17)

  1. 一種接觸件,該接觸件(100、200)用於電流傳輸或用於為接觸插口的第一接觸件和與之耦合的接觸銷的第二接觸件之間的信號傳輸,該接觸件具有多個彼此平行延伸於橫向(L)上的接觸片(120、121、220、221),該每一接觸片各具有一用於接觸第一接觸件和/或第二接觸件的接觸區(130、131、230、231); 其特徵在於:其中一該接觸片(120、220)的接觸區(130、230)與另一該接觸片(121、221)的接觸區(131、231)於橫向(L)上彼此偏移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該接觸片(220、221)至少於其接觸區(230、231)範圍內分別圍繞自身軸向(A)扭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該接觸片(220)為另一該接觸片(221)其中之一相鄰接觸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之接觸件,其中,相鄰的該接觸片(220、221)的接觸區(230、231)在二彼此間隔且垂直延伸於橫向的接觸平面(E1、E2)上交替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一該接觸片的接觸區(230)第一部分具有沿其軸向(A)的第一預定寬度分佈,而另一該接觸片的接觸區(231)的第二部分具有沿其軸向(A)的第二預定寬度分佈,其與第一寬度分佈不同,優選為大致為相反於所述第一寬度分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該接觸片(220)的第一部分以及該另一接觸片(221)的第二部分交替設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該接觸片(220、221)分別具有一從薄片端延伸出的扭力條(225),其至少在該接觸區從一薄片平面越來越傾斜延伸,該薄片平面為與該扭力條(225)非傾斜面的相切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至少兩個相鄰的該接觸片(220、221)的扭力條(225),其相關薄片平面以相同方向圍繞其自身軸向(A)而傾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該接觸片的扭力條(225)在其接觸區(230、231)的範圍內具有第一寬度(B1),並在延伸朝向另一薄片端時過渡成具有第二寬度(B2)的連接桿(226),該第二寬度(B2)係小於該第一寬度(B1),特別是小於一半的寬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二相鄰的該接觸片(220、221)的連接桿(226)彼此偏移設置,特別是設置於兩個相對的薄片端上,使得剖面平面不會與該二連接桿相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該接觸片的扭力條(225)以恆定的第一寬度(B1)延伸超過該接觸片的總長一半以上,特別是超過該接觸片的總長75%以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該接觸片(220、221)的接觸區(230、231)分別具有一在彈性預應力下用於接觸一該接觸件的第一邊端(240),和/或一位於相應該接觸片的軸向(A)相對側在彈性預應力下用於接觸另一該接觸件的第二邊端(241)。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該接觸片(220、221)的第一邊端(240)與第二邊端(241)之間延伸有一垂直延伸於橫向(L)的幾何連接線。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該接觸片(220、221)分別延伸於第一支撐條或支撐環的第一連接體(250)與第二支撐條或支撐環的第二連接體(251)之間,並在橫向(L)上間隔設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觸件,其中,為能形成一薄片籠或是薄片保持架,該接觸片以至少部分地由圓周方向(U)圍繞設置,特別是一部分環形或環形的設置。
  16. 一種具接觸件的連接器(500),其具有一用於與接觸銷(520)於插入方向(S)上耦合的接觸插口(510),其中該插入方向平行於接觸片的橫向(L),在該接觸插口(510)中持有一前述申請專利範圍其中之一所述的接觸件(20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具接觸件的連接器,其中,該接觸片的接觸區分別圍繞各自薄片的軸向(A)呈扭轉或傾斜,而使其第一邊端(240)與該接觸插口(510)的內壁進行電性接觸,使該內壁圍繞該接觸件,而使其第二邊端(241)伸入一被該接觸件包圍的內部空間(550)內,該內部空間用於容納該接觸銷(520)。
TW105214430U 2015-09-29 2016-09-21 接觸件以及具接觸件的連接器 TWM5358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5006807.3U DE202015006807U1 (de) 2015-09-29 2015-09-29 Kontaktlamellenteil sowie Steckverbinder mit Kontaktlamellentei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5887U true TWM535887U (zh) 2017-01-21

Family

ID=54481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4430U TWM535887U (zh) 2015-09-29 2016-09-21 接觸件以及具接觸件的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5167B2 (zh)
EP (1) EP3357127B1 (zh)
JP (1) JP2018530139A (zh)
KR (1) KR20180061148A (zh)
CN (1) CN108140960B (zh)
CA (1) CA2993705A1 (zh)
DE (1) DE202015006807U1 (zh)
TW (1) TWM535887U (zh)
WO (1) WO20170548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22303B3 (de) * 2015-12-15 2017-04-20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Steckverbinderbuchse
KR102094628B1 (ko) * 2016-02-26 2020-03-30 로젠버거 호흐프리쿠벤츠테흐닉 게엠베하 운트 코. 카게 전기 플러그 커넥터용 접촉 슬리브
EP3232456B1 (en) * 2016-04-11 2019-07-10 ABB Schweiz AG Contact assembly for electrically and mechanically connecting a first terminal of a first apparatus to a second terminal of a second apparatus
DE202016106978U1 (de) * 2016-08-12 2017-02-01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Hochstromkontaktbuchse
CN108365371B (zh) * 2017-11-07 2020-10-02 得意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8390235B (zh) * 2018-04-18 2019-09-06 深圳尼索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接触件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18005244B4 (de) * 2018-06-30 2024-04-11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Lamellenkontaktelement
KR102615842B1 (ko) * 2018-10-16 2023-12-20 엘에스이브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전기자동차 커넥터용 접촉 스프링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자동차 커넥터
AT522822B1 (de) * 2019-08-07 2021-12-15 Neutrik Ag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CN111092320A (zh) * 2019-12-02 2020-05-0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孔接触件
DE102020202609A1 (de) * 2020-02-28 2021-09-02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Konusförmige Kontaktfederhülse sowi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er und Steckverbindungen mit solchen Kontaktfederhülsen
TWM598550U (zh) * 2020-03-05 2020-07-1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冠簧之電源連接器
TWI787929B (zh) * 2021-07-30 2022-12-21 太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的彈性接觸件
DE102022107332A1 (de) 2022-03-29 2023-10-05 Kromberg & Schubert Automotive Gmbh & Co. Kg Kontaktelement mit austauschbarer kontaktz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49739A1 (de) 1970-10-09 1972-04-13 Dunkel Otto Gmbh Steckerstift
US4299431A (en) * 1980-03-03 1981-11-1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Underwater-mate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DE59206463D1 (de) * 1991-06-27 1996-07-11 Sotax Ag Kontaktorga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Kontaktorgans
US5588884A (en) * 1995-09-08 1996-12-31 Packard Hughes Interconnect Company Stamped and formed contacts for a power connector
US6062919A (en) * 1997-08-29 2000-05-16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high current-carrying capability and low insertion force
JP3675134B2 (ja) * 1997-10-21 2005-07-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20030060090A1 (en) * 2001-09-21 2003-03-27 Allgood Christopher L. High current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EP2115820B1 (de) * 2007-01-31 2015-09-30 Multi-Holding AG Kontaktelement sowie anwendung eines solchen kontaktelements in einer steckverbindung
DE202010003649U1 (de) * 2010-03-16 2010-07-15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Hochstromsteckverbinder
JP5447971B2 (ja) * 2010-04-08 2014-03-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
US8784143B2 (en) * 2011-04-20 2014-07-22 Cardiac Pacemakers, Inc. Cantilevered spring contact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JP5083847B1 (ja) * 2011-06-07 2012-11-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エレメント及びコネクタ
JP5763984B2 (ja) * 2011-06-21 2015-08-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接点構造及びこの端子接点構造を備えた端子
CN203423290U (zh) * 2013-04-15 2014-02-05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接触弹簧、接触套筒装置和接触系统
DE102013217256B3 (de) * 2013-08-29 2015-03-05 Robert Bosch Gmbh Buchse sowie Hochstromsteckverbindung, die eine solche Buchse aufwei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57127A1 (de) 2018-08-08
KR20180061148A (ko) 2018-06-07
EP3357127B1 (de) 2019-10-09
JP2018530139A (ja) 2018-10-11
US10135167B2 (en) 2018-11-20
CN108140960B (zh) 2019-11-15
WO2017054896A1 (de) 2017-04-06
DE202015006807U1 (de) 2015-10-27
US20180248290A1 (en) 2018-08-30
CN108140960A (zh) 2018-06-08
CA2993705A1 (en)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35887U (zh) 接觸件以及具接觸件的連接器
US7074096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plural arch-shaped elements
KR102094628B1 (ko) 전기 플러그 커넥터용 접촉 슬리브
JP2018537826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ソケット
JP6099769B2 (ja) ソケットコンタクト
TW201445839A (zh) 金屬彈片
JP5639101B2 (ja) コネクタ端子用接触ばね
JPS6117108B2 (zh)
KR20120096921A (ko) 전기 플러그 커넥터
JP3109962B2 (ja) プレスインコンタクト
JP2000077126A (ja) リセプタクル型電気コンタクト
US5326289A (en) Female hyperboloi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h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US6325643B1 (en) Press-in contact
CN105846203B (zh) 接触铜弹片和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JP5971899B2 (ja) コンタクトエレメント及びコネクタ
JP6772041B2 (ja) コネクタ端子
CN105390845B (zh) 冠簧
EP307648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108181B2 (en) Vibration resistant high-powe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1528493U (zh) 一种线路板测试探针
TWM514663U (zh) 偶極天線振子
CN113228439B (zh) 电气连接器的可调对准元件
CN219303997U (zh) 一种冠簧
CN108471007A (zh) 一种插孔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119457A1 (ja) ユニバーサルコンセ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