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51251B - 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51251B TWI851251B TW112120390A TW112120390A TWI851251B TW I851251 B TWI851251 B TW I851251B TW 112120390 A TW112120390 A TW 112120390A TW 112120390 A TW112120390 A TW 112120390A TW I851251 B TWI851251 B TW I85125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 inlay
- core head
- mold body
- co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成型模具,利用多個第一芯頭以及與第一芯頭開模方向不同的多個第二芯頭,在模具的開模階段分別進行開模。由此,使得成型模具能夠製造出結構更加複雜的注塑件,減少甚至免去了注塑件的機加工環節,縮減了產品的製造週期。再者,注塑件結構複雜性提升的同時,對於原材料的損耗也對應減少。尤其在單個產品形態較小,亦或是原材料較昂貴時,可以極大地降低注塑成本,減少材料浪費。同時,在第一鑲件開模後,直接將第一模體和第二模體分離,可以將第二鑲件一同與注塑件分離,進一步簡化工藝流程。
Description
本申請涉及注塑成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成型模具。
在產品的加工製造中,通常零部件在注塑成型後,還需要利用機加工等手段,對產品的形狀進行進一步加工修整。以使得產品能夠與預定尺寸、形狀相匹配。原因在於,在注塑工藝中,考慮到開模方向等因素影響,無法將型腔製作成與零部件的成品形態完全契合。因此,對注塑件的進一步加工處理,增加了產品的製造週期,提高了製造成本。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成型模具,利用開模方向不同的第一芯頭和第二芯頭,減少甚至避免對注塑件的進一步加工,簡化了製造工藝。
本發明實施例的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體;第二模體,與所述第一模體相對設置;多個第一鑲件及多個第二鑲件,所述第一鑲件包括第一芯頭,所述第二鑲件包括第二芯頭,所述第一模體、所述第二模體、所述第一芯頭和所述第二芯頭對合形成型腔;多個所述第一鑲件可操作地相對於所述型腔直線運動,所述第一鑲件的運動方向與所述第二芯頭的運動方向不平行;各所述第一芯頭開模後,多個所述第二芯頭與所述第一模體同步開模。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模體具有多個通道,多個所述通道與多個所述第一鑲件一一對應;所述第一鑲件還包括導向部,所述第一芯頭位於所述導向部的一端,所述導向部可伸縮地穿設在所述通道中,其中,所述第一芯頭的開模方向與所述第二芯頭的開模方向夾角為銳角。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鑲件包括第二杆體,所述第二芯頭位於所述第二杆體的端部,所述第二芯頭向所述第二模體的一側彎折;所述第一鑲件具有第一導向孔,所述第一導向孔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鑲件運動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鑲件通過所述第一導向孔可滑動地套設於所述第二杆體。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鑲件包括滑道,所述滑道沿所述第一鑲件的運動方向延伸;所述成型模具還包括:多個止擋條,與各所述滑道一一對應並適配,所述止擋條穿設於所述滑道中且兩端與所述第二模體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滑道在深度方向貫穿所述第一鑲件並與所述第一導向孔連通;所述止擋條,包括相互背離的兩個止擋面,所述止擋面面向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鑲件開設有朝向所述第一導向孔側壁的矩形缺口,所述矩形缺口在所述止擋條的延伸方向貫穿所述第二鑲件,所述止擋條通過兩所述止擋面卡設於所述矩形缺口。
進一步地,所述通道具有遠離所述型腔的臺階孔;所述導向部包括操作端,所述操作端向所述導向部的徑向凸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多個第一彈性件,多個所述第一彈性件與多個所述臺階孔一一對應並置於所述臺階孔的大徑端,所述第一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操作端抵接,另一端與所述臺階孔的檯面抵接。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端具有操作面;所述第一模體包括多個第一側面,多個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操作面一一對應,且所述臺階孔的大徑端位於所述第一側面;所述第一鑲件位於合模位置,各所述第一側面與各所述操作面持平,所述第一鑲件位於開模位置,所述第一彈性件將所述操作面從所述臺階孔的大徑端頂出。
進一步地,所述成型模具還包括:驅動部,包括與多個所述第一鑲件對應的多個驅動體,所述驅動體具有與所述操作面對應的驅動斜面,多個所述驅動體可操作地沿所述第二芯頭的運動方向移動;所述第一鑲件位於合模位置,所述驅動斜面同時與操作面和所述第一側面抵接。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部還包括:驅動板,同時與多個所述驅動體固接;第二彈性件,其一端與所述驅動板抵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模體抵接。
進一步地,所述通道還具有連接孔和限位環面,所述連接孔分別與所述型腔和所述臺階孔的小徑端連通,所述限位環面由所述連接孔向所述臺階孔的小徑端延展;所述導向部還包括第一杆體,所述第一杆體位於所述操作端和所述第一芯頭之間,所述第一杆體具有配合面,所述配合面沿所述第一杆體的徑向延伸並與所述限位環面適配。
進一步地,所述型腔的內壁具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包括可拼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於所述第一模體,所述第二部分位於所述第二芯頭;所述配合面與所述限位環面抵接時,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互拼接。
進一步地,所述型腔的內壁還具有多個第一柱面,各所述第一柱面由所述第一弧面向所述型腔的中心區域延伸;各所述第一柱面位於各所述第一芯頭,且所述第一鑲件的運動方向與所述第一柱面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部分環繞所述第一柱面。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成型模具,利用多個第一芯頭以及與第一芯頭開模方向不同的多個第二芯頭,在模具的開模階段分別進行開模。由此,使得成型模具能夠製造出結構更加複雜的注塑件,減少甚至免去了注塑件的機加工環節,縮減了產品的製造週期。再者,注塑件結構複雜性提升的同時,對於原材料的損耗也對應減少。尤其在單個產品形態較小,亦或是原材料較昂貴時,可以極大地降低注塑成本,減少材料浪費。同時,在第一鑲件開模後,直接將第一模體和第二模體分離,可以將第二鑲件一同與注塑件分離,進一步簡化工藝流程。
以下基於實施例對本申請進行描述,但是本申請並不僅僅限於這些實施例。在下文對本申請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申請。為了避免混淆本申請的實質,公知的方法、過程、流程、元件和電路並沒有詳細敘述。
此外,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圖都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且附圖不一定是按比例繪製的。
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申請中的具體含義。
圖1是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該成型模具的爆炸示意圖。圖3是第一模體3、模座9和第二模體4的裝配示意圖。如圖1-3所示,圖中的第一模體3設置在了模座9的中心位置。該第一模體3可以為模仁。同時在模仁頂部設置安裝孔34,模仁通過安裝孔34與模座9固定連接。而後,與第二模體4對合形成部分型腔5。
圖4和圖5是驅動體81分別與第一模體3和第一鑲件1的配合示意圖。其中,圖5中展示的箭頭A和箭頭B,分別為驅動體81向第一鑲件1抵壓的運動方向和遠離第一鑲件1的運動方向。
圖6是第一模體3的結構示意圖。第一模體3的底部具有一個大致為碗狀結構的凹陷區域,該凹陷區域用於與第二模體4對合,以形成部分型腔5。圖7是型腔5的結構示意圖。左右兩圖分別為型腔5在不同方向的視角。其中,圖中的粗實線為型腔5的內部輪廓。與此相對的,點劃線為成型模具與型腔5相鄰的位置的零部件輪廓。
圖8和圖9是第一鑲件1和第二鑲件2在不同狀態下的剖視圖。圖9是第一鑲件1的剖視圖。其中,圖8中第一鑲件1的第一芯頭11靠近型腔5內部。圖9中第一鑲件1位於遠離型腔5中心位置。
圖11是成型模具的工作流程示意圖。其中,狀態Ⅰ中左側的第一鑲件1的第一芯頭11位於型腔5,右側的第一鑲件1的第一芯頭11從型腔5位置抽離(如圖11中箭頭C所示)。狀態Ⅱ中在第一鑲件1全部從注塑件A上抽離後,第二鑲件2和第一模體3一同從注塑件A上抽離。
圖12和圖13為一種能夠通過本實施例的成型模具製成的注塑件A。兩圖中都設有兩個第一凹陷A1和兩個第二凹陷A2。該第一凹陷A1和第二凹陷A2的朝向不同。其中,第一凹陷A1的中心軸線為虛線D,第二凹陷A2的中心軸線為虛線E。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13所示,本實施例的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體3、第二模體4、多個第一鑲件1及多個第二鑲件2。第一模體3和第二模體4相對設置。第一鑲件1包括第一芯頭11,第二鑲件2包括第二芯頭21。其中,第一模體3、第二模體4、第一芯頭11和第二芯頭21對合形成型腔5。
同時將多個第一鑲件1配置為可操作地相對於型腔5直線運動,第一鑲件1的運動方向配置為與第二芯頭21的運動方向不平行,也即二者錯開一定的角度。該成型模具的各第一芯頭11開模後,多個第二芯頭21與第一模體3同步開模。多個第二芯頭21與第一模體3的開模方向如圖13中的虛線F和虛線E所示,第一芯頭11的開模方向如圖13中的虛線D所示。
容易理解,本實施例可以通過第一鑲件1和第二鑲件2分別在注塑件A上形成朝向不同、位置不同或是形狀不同的區域。圖12和13中展示了一種通過本實施例成型模具製成的注塑件A。
其中,圖13中展示的角度θ和角度φ是球面坐標的兩個維度。該注塑件A包括第一凹陷A1和第二凹陷A2。該第一凹陷A1徑向尺寸大於第二凹陷A2的徑向尺寸,第一凹陷A1的深度小於第二凹陷A2的深度,同時兩個凹陷的朝向具有一個夾角(如虛線E和虛線D所示),虛線E和虛線D的夾角大致為135度(θ方向)。兩個第一鑲件1的角度在φ方向呈180度。本實施例的第一芯頭11用於形成第一凹陷A1,第二芯頭21用於形成第二凹陷A2。
可選地,各第一芯頭11的開模方向可以不同,可根據注塑件A的形態進行調整(包括θ方向和φ方向)。例如各第一芯頭11與第二芯頭21開模方向的夾角不同。包括但不限於45度、50度或65度等(θ方向)。又例如各第一芯頭11可以佈設在型腔5的周向的各角度(φ方向)上。圖4中展示了的一種佈置形式,圖中的第一芯頭11數量為兩個,對稱佈設在型腔5的兩側。
本申請實施例的成型模具,利用多個第一芯頭11以及與第一芯頭11開模方向不同的多個第二芯頭21,在模具的開模階段分別進行開模。由此,使得模具能夠製造出結構更加複雜的注塑件A,減少甚至免去了注塑件A的機加工環節,縮減了產品的製造週期。再者,注塑件A結構複雜性提升的同時,對於原材料的損耗也對應減少。尤其在單個產品形態較小,亦或是原材料較昂貴時,可以極大地降低注塑成本,減少材料浪費。同時,在第一鑲件1開模後,直接將第一模體3和第二模體4分離,可以將第二鑲件2一同與注塑件A分離,進一步簡化工藝流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13所示,第一模體3具有多個通道31,多個通道31與多個第一鑲件1一一對應。與此相對的,第一鑲件1還包括導向部12,第一芯頭11位於導向部12的一端,導向部12可伸縮地穿設在通道31中,其中,第一芯頭11的開模方向與第二芯頭21的開模方向夾角為銳角。
具體地,第一芯頭11的開模方向與第二芯頭21的開模方向夾角為45度。其中,第二芯頭21的開模方向為沿垂直於成型模具的底面的方向(如圖13中的虛線F所示)。
本實施例的第一鑲件1和第二鑲件2都可以與第一模體3相對運動,簡化了成型模具的結構。通過改變通道31的佈置位置和佈置角度,可以調節注塑件A上第一凹陷A1的角度和深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13所示,第二鑲件2包括第二杆體22,第二芯頭21位於第二杆體22的端部,第二芯頭21向第二模體4的一側彎折(θ方向)。第一鑲件1具有第一導向孔13,第一導向孔13的延伸方向與第一鑲件1運動方向一致,第一鑲件1通過第一導向孔13可滑動地套設於第二杆體22。
本實施例可以將第一凹陷A1設置在第二凹陷A2的頂部位置。例如第一凹陷A1為凹台,而第二凹陷A2為一個位於凹台中心位置的通孔(詳見圖13)。通過將第二鑲件2穿設進第一鑲件1內,可以在成型模具注塑時,在注塑件A頂部位置形成一個沉頭孔。
進一步地,第二芯頭21包括避讓區域211,該避讓區域211位於第二芯頭21與第二杆體22的連接位置。同時,該避讓區域211位於第二芯頭21遠離彎折方向的一側。在第一鑲件1處於合模位置時,且在第二芯頭21的開模方向上,避讓區域211與第一杆體122對應。
從圖11中狀態Ⅰ的兩個放大圖可見,當第二芯頭21從注塑件A上抽離時,需要避讓第一凹陷A1位置,否則將會與注塑件A發生磕碰,使得第一凹陷A1變形。為此,本實施例調整了第一芯頭11的插入型腔5的深度以及第一芯頭11的抽離角度,將避讓區域211與第二杆體22的靠近第一芯頭11的位置(第一芯頭11的後側)對應,以保證第一芯頭11抽離後,避讓區域211的頂部直接與第一模體3對應。
在開模時,先將第一芯頭11抽離,使得第二芯頭21上方區域與注塑件A頂部錯開,從而在第一模體3的帶動下,實現將第二芯頭21抽離注塑件A。
具體地,第二芯頭21還設置有拔模斜度。拔模斜度也即脫模斜度,是為了方便出模而在模膛兩側設計的斜度。為了保證第二芯頭21能夠順利地從注塑件A的第二凹陷A2內拔出,將第二芯頭21遠離第二杆體22的一端的端面尺寸設置較小。靠近第二杆體22一端的端面尺寸較大。圖11中的放大圖展示了的一種具體形式,圖中第二芯頭21靠近注塑件A中心的一側的側面與第二芯頭21的拔模方向保持一致或幾乎一致,上述避讓區域211位於該側面的頂部位置。而遠離注塑件A中心一側的側面,其頂部向遠離注塑件A中心方向傾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13所示,第一鑲件1包括滑道14,滑道14沿第一鑲件1的運動方向延伸。成型模具還包括多個止擋條6,多個止擋條6與各滑道14一一對應並適配,止擋條6穿設於滑道14中且兩端與第二模體4連接。本實施例的止擋條6可以在第一鑲件1的運動方向上,對第一鑲件1的位置進行限制。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13所示,滑道14在深度方向貫穿第一鑲件1並與第一導向孔13連通。止擋條6包括相互背離的兩個止擋面61,止擋面61面向滑道14的延伸方向。第二鑲件2開設有朝向第一導向孔13側壁的矩形缺口23,矩形缺口23在止擋條6的延伸方向貫穿第二鑲件2,止擋條6通過兩止擋面61卡設於矩形缺口23。本實施例的第二鑲件2通過止擋條6與第一模體3相對固定。由此,當第一模體3和第二模體4相互分離時,第二鑲件2也可以同時與注塑件A分離。簡化了成型模具的開模步驟。同時還能保證第一鑲件1能夠相對止擋條6滑動。
進一步地,第一模體3開設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該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貫穿整個第一模體3並與止擋條6對應。止擋條6的兩端分別搭接在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上。由此,在對成型模具進行組裝時,可以先將第一鑲件1和第二鑲件2安裝好後,一同穿設在通道31內。而後,將第二杆體22上的矩形缺口23、滑道14、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相互對應。而後將止擋條6穿設其中,以簡化成型模具的安裝流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13所示,通道31具有遠離型腔5的臺階孔311。導向部12包括操作端121,操作端121嚮導向部12的徑向凸起。同時,成型模具包括多個第一彈性件71,多個第一彈性件71與多個臺階孔311一一對應並置於臺階孔311的大徑端3111,第一彈性件71的一端與操作端121抵接,另一端與臺階孔311的檯面3113抵接。利用第一彈性件71可以讓第一鑲件1在通道31內伸縮。在合模階段,抵壓操作端121,以使得第一鑲件1伸入型腔5位置。在開模階段,可以釋放操作端121,從而使其自動彈起。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13所示,操作端121具有操作面1211。第一模體3包括多個第一側面33,多個第一側面33與操作面1211一一對應,且臺階孔311的大徑端3111位於第一側面33。在此前提下,第一鑲件1位於合模位置,各第一側面33與各操作面1211持平,第一鑲件1位於開模位置,第一彈性件71將操作面1211從臺階孔311的大徑端3111頂出。通過第一彈性件71、操作面1211與第一側面33的相互配合,保證了第一芯頭11可以在合模位置和開模位置進行快速調節。提高了成型模具的注塑效率。
進一步地,成型模具還包括驅動部8,該驅動部8包括與多個第一鑲件1對應的多個驅動體81,驅動體81具有與操作面1211對應的驅動斜面811,多個驅動體81可操作地沿第二芯頭21的運動方向移動。第一鑲件1位於合模位置,驅動斜面811同時與操作面1211和第一側面33抵接。通過驅動斜面811保證第一鑲件1不會過多壓入第一模體3中,保證第一芯頭11在型腔5中的伸入尺寸。避免第一鑲件1受到過多的應力。進一步地,驅動部8還包括驅動板82和第二彈性件72。驅動板82同時與多個驅動體81固接。第二彈性件72,其一端與驅動板82抵接,另一端與第一模體3抵接。
具體地,模座9頂部具有導向槽91,該導向槽91朝向模仁的側向,並且導向槽91的一側與驅動板82連通,上述驅動體81沿導向槽91與模仁側壁形成的凹陷區域滑動。該凹陷區域可以為驅動體81的滑動提供導向。
優選地,各第一鑲件1相對於第二芯頭21開模方向(此處特指在θ方向上)相同。通過下壓驅動板82可以同時將多個第一鑲件1同步向型腔5移動。在開模階段,第二彈性件72還能將驅動板82頂起,從而帶動多個第一芯頭11同步抽離型腔5。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13所示,通道31還具有連接孔312和限位環面313,連接孔312分別與型腔5和臺階孔311的小徑端3112連通,限位環面313由連接孔312向臺階孔311的小徑端3112延展。導向部12還包括第一杆體122,第一杆體122位於操作端121和第一芯頭11之間,第一杆體122具有配合面1221,配合面1221沿第一杆體122的徑向延伸並與限位環面313適配。
本實施例通過配合面1221與限位環面313的配合,進一步限制第一芯頭11插入型腔5的距離。使得注塑件A上的第一凹陷A1的深度得到保證。
具體地,第一杆體122包括第一段1222和第二段1223,配合面1221位於第一段1222和第二段1223的連接位置。其中,第一段1222與連接孔312配合,第二段1223與臺階孔311的小徑端3112配合。由此,進一步增加了第一鑲件1的運動精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13所示,型腔5的內壁具有第一弧面51,第一弧面51包括可拼接的第一部分511和第二部分512,第一部分51位於第一模體3,第二部分512位於第二芯頭21。上述配合面1221與限位環面313抵接時,第一部分511和第二部分512相互拼接。
容易理解,注塑件表面的過渡位置,受到模具形狀的影響,在開模或合模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缺陷。以3C電子產品為例,圖12-13為一種3C電子產品上使用的零件。其頂部為第二弧面A3,第一凹陷A1位置用於容置電能收發模組B。該電能收發模組B在放入到第一凹陷A1中後,需要其頂面與第二弧面A3平滑的過渡,以使其外形美觀,保證用戶的使用體驗。為此,位於第一凹陷A1頂部的棱(如圖13的線段G所示),需要與電能收發模組B的頂部外緣拼接在一起,因此需要有較高的配合精度。
在此前提下,本實施例將第一弧面51拆分為兩個部分,也即當第一芯頭11位於合模位置時,第一凹陷A1和第一凹陷A1周邊的第二弧面A3的形狀都通過第一芯頭11成型,保證了該位置在開模的過程中不會變形。另一方面,通過第一部分511和第二部分512組成第一弧面51的成型方式,需要第一部分511和第二部分512具有較高的相對位置精度,否則形成的第二弧面A3則不夠圓滑。為此,本實施例還進一步通過配合面1221與限位環面313以及操作面1211與第一側面33的相互配合,對第一部分511和第二部分512相對位置關係進行精准控制。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13所示,型腔5的內壁還具有多個第一柱面52,各第一柱面52由第一弧面51向型腔5的中心區域延伸。各第一柱面52位於各第一芯頭21,且第一鑲件1的運動方向與第一柱面52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部分512環繞第一柱面52。本實施例的第一柱面52用於形成第一凹陷A1的側壁,第一柱面52的延伸方向可以使第一鑲件1在遠離型腔5的過程中,不會與注塑件A本體發生干涉。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並不用於限制本申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改動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
1:第一鑲件
11:第一芯頭
12:導向部
121:操作端
1211:操作面
122:第一杆體
1221:配合面
1222:第一段
1223:第二段
13:第一導向孔
14:滑道
2:第二鑲件
21:第二芯頭
211:避讓區域
22:第二杆體
23:矩形缺口
3:第一模體
31:通道
311:臺階孔
3111:大徑端
3112:小徑端
3113:檯面
312:連接孔
313:限位環面
33:第一側面
34:安裝孔
4:第二模體
5:型腔
51:第一弧面
511:第一部分
512:第二部分
52:第一柱面
6:止擋條
61:止擋面
71:第一彈性件
72:第二彈性件
8:驅動部
81:驅動體
811:驅動斜面
82:驅動板
9:模座
91:導向槽
A:注塑件
A1:第一凹陷
A2:第二凹陷
A3:第二弧面
B:電能收發模組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成型模具的爆炸示意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模體、模座和第二模體的裝配示意圖;
圖4是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模體與驅動體的配合示意圖;
圖5是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鑲件、第二鑲件及驅動體的配合示意圖;
圖6是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模體的剖視示意圖;
圖7是本申請實施例的型腔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鑲件及第二鑲件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的剖視示意圖;
圖9是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鑲件及第二鑲件在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的剖視示意圖;
圖10是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鑲件的剖視示意圖;
圖1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成型模具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圖12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注塑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注塑件的剖視示意圖。
11:第一芯頭
12:導向部
1211:操作面
21:第二芯頭
71:第一彈性件
811:驅動斜面
Claims (7)
- 一種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體(3);第二模體(4),與所述第一模體(3)相對設置;多個第一鑲件(1)及多個第二鑲件(2),所述第一鑲件(1)包括第一芯頭(11),所述第二鑲件(2)包括第二芯頭(21),所述第一模體(3)、所述第二模體(4)、所述第一芯頭(11)和所述第二芯頭(21)對合形成型腔(5);多個所述第一鑲件(1)可操作地相對於所述型腔(5)直線運動,所述第一鑲件(1)的運動方向與所述第二芯頭(21)的運動方向不平行;各所述第一芯頭(11)開模後,多個所述第二芯頭(21)與所述第一模體(3)同步開模;其中,所述第一模體(3)具有多個通道(31),多個所述通道(31)與多個所述第一鑲件(1)一一對應;所述第一鑲件(1)包括導向部(12)以及滑道(14)並具有第一導向孔(13),所述第一芯頭(11)位於所述導向部(12)的一端,所述導向部(12)可伸縮地穿設在所述通道(31)中,其中,所述第一芯頭(11)的開模方向與所述第二芯頭(21)的開模方向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一導向孔(13)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鑲件(1)運動方向一致,所述滑道(14)沿所述第一鑲件(1)的運動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鑲件(2)包括第二杆體(22),所述第二芯頭(21)位於所述第二杆體(22)的端部,所述第二芯頭(21)向所述第二模體(4)的一側彎折,所述第一鑲件(1)通過所述第一導向孔(13)可滑動地套設於所述第二杆體(22);所述成型模具還包括: 多個止擋條(6),與各所述滑道(14)一一對應並適配,所述止擋條(6)穿設於所述滑道(14)中且兩端與所述第二模體(4)連接。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所述滑道(14)在深度方向貫穿所述第一鑲件(1)並與所述第一導向孔(13)連通;所述止擋條(6),包括相互背離的兩個止擋面(61),所述止擋面(61)面向所述滑道(14)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鑲件(2)開設有朝向所述第一導向孔(13)側壁的矩形缺口(23),所述矩形缺口(23)在所述止擋條(6)的延伸方向貫穿所述第二鑲件(2),所述止擋條(6)通過兩所述止擋面(61)卡設於所述矩形缺口(23)。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所述通道(31)具有遠離所述型腔(5)的臺階孔(311);所述導向部(12)包括操作端(121),所述操作端(121)向所述導向部(12)的徑向凸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多個第一彈性件(71),多個所述第一彈性件(71)與多個所述臺階孔(311)一一對應並置於所述臺階孔(311)的大徑端(3111),所述第一彈性件(71)的一端與所述操作端(121)抵接,另一端與所述臺階孔(311)的檯面(3113)抵接。
-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所述操作端(121)具有操作面(1211);所述第一模體(3)包括多個第一側面(33),多個所述第一側面(33)與所述操作面(1211)一一對應,且所述臺階孔(311)的大徑端(3111)位於所述第一側面(33);所述第一鑲件(1)位於合模位置,各所述第一側面(33)與各所述操作面(1211)持平,所述第一鑲件(1)位於開模位置,所述第一彈性件(71)將所述操作面(1211)從所述臺階孔(311)的大徑端(3111)頂出。
-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所述成型模具還包括:驅動部(8),包括與多個所述第一鑲件(1)對應的多個驅動體(81),所述驅動體(81)具有與所述操作面(1211)對應的驅動斜面(811),多個所述驅動體(81)可操作地沿所述第二芯頭(21)的運動方向移動;所述第一鑲件(1)位於合模位置,所述驅動斜面(811)同時與操作面(1211)和所述第一側面(33)抵接;所述驅動部(8)還包括:驅動板(82),同時與多個所述驅動體(81)固接;第二彈性件(72),其一端與所述驅動板(82)抵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模體(3)抵接。
-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所述通道(31)還具有連接孔(312)和限位環面(313),所述連接孔(312)分別與所述型腔(5)和所述臺階孔(311)的小徑端(3112)連通,所述限位環面(313)由所述連接孔(312)向所述臺階孔(311)的小徑端(3112)延展;所述導向部(12)還包括第一杆體(122),所述第一杆體(122)位於所述操作端(121)和所述第一芯頭(11)之間,所述第一杆體(122)具有配合面(1221),所述配合面(1221)沿所述第一杆體(122)的徑向延伸並與所述限位環面(313)適配;所述型腔(5)的內壁具有第一弧面(51),所述第一弧面(51)包括可拼接的第一部分(511)和第二部分(512),所述第一部分(51)位於所述第一模體(3),所述第二部分(512)位於所述第二芯頭(21);所述配合面(1221)與所述限位環面(313)抵接時,所述第一部分(511)和所述第二部分(512)相互拼接。
-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所述型腔(5)的內壁還具有多個第一柱面(52),各所述第一柱面(52)由所述第一弧面(51)向所述型腔(5)的中心區域延伸;各所述第一柱面(52)位於各所述第一芯頭(21),且所述第一鑲件(1)的運動方向與所述第一柱面(52)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部分(512)環繞所述第一柱面(5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821982 | 2022-11-24 | ||
CN202211482198.2A CN115816775A (zh) | 2022-11-24 | 2022-11-24 | 成型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21411A TW202421411A (zh) | 2024-06-01 |
TWI851251B true TWI851251B (zh) | 2024-08-01 |
Family
ID=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302557A (ja) | 2007-06-06 | 2008-12-18 | Bridgestone Corp | タイヤ加硫金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の加硫方法 |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302557A (ja) | 2007-06-06 | 2008-12-18 | Bridgestone Corp | タイヤ加硫金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の加硫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51251B (zh) | 成型模具 | |
JPH10264217A (ja) | 樹脂成形用金型装置 | |
JP2005053129A (ja) | 射出成形用金型 | |
TW202421411A (zh) | 成型模具 | |
JP3225897U (ja) | 樹脂成形品の射出成形用金型 | |
JP2003231160A (ja) | 射出成形機用金型 | |
JP5244426B2 (ja) | 表皮材インサート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形方法 | |
CN219055202U (zh) | 成型模具 | |
JPH03222708A (ja) | 射出成形用金型の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構造 | |
JPH11192647A (ja) | 射出成形金型におけるスライド機構 | |
JPS5987112A (ja) | プラスチツク成形型のアンダ−カツト処理装置 | |
JP3034326B2 (ja) | 圧縮成形法とその成形金型装置 | |
CN220347106U (zh) | 一种冷压模具 | |
JP2001310354A (ja) | 射出成形用金型 | |
KR20050091268A (ko) | 파이프재의 홈부 성형 방법 | |
JP7260931B2 (ja) |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及び成形用金型 | |
JP3046781U (ja) | エジェクタ機構 | |
CN211807505U (zh) | 薄形斜顶倒扣脱模机构及其注塑模具 | |
KR100838768B1 (ko) | 금형조립체의 게이트돌기 커팅장치 및 커팅방법 | |
CN112140485B (zh) | 一种滑块内斜销机构及模具 | |
JP2544509Y2 (ja) | インサ−ト成形用金型装置 | |
JP2003181810A (ja) | 金型装置 | |
JPH04166313A (ja) | 樹脂成形金型 | |
JPH09155936A (ja) | 射出成形用金型 | |
JP2003181811A (ja) | 金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