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5078B -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色變換基板、圖像顯示裝置、及硬化膜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色變換基板、圖像顯示裝置、及硬化膜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5078B
TWI825078B TW108109632A TW108109632A TWI825078B TW I825078 B TWI825078 B TW I825078B TW 108109632 A TW108109632 A TW 108109632A TW 108109632 A TW108109632 A TW 108109632A TW I825078 B TWI825078 B TW I8250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esin composition
photosensitive resin
derivative
cured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9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0665A (zh
Inventor
立松結花
西山雅仁
宇田川敬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0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0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5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50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28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photosensitivity-increasing substances, e.g. photoinitiators
    • G03F7/029Inorganic compounds; Onium compounds; 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hetero atoms other than oxygen, nitrogen or sulfu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作為本發明的一態樣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至少含有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性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該光聚合起始劑的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 mL/g・cm以上。另外,包含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硬化膜例如可應用於色變換基板。包括該硬化膜的色變換基板例如可應用於圖像顯示裝置。

Description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色變換基板、圖像顯示裝置、及硬化膜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含有特定的光聚合起始劑以及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硬化膜、使用該硬化膜的色變換基板及圖像顯示裝置、以及硬化膜的製造方法。
近年來,作為新的薄型顯示器之一,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器受到關注,開始以行動電話或行動設備、電視機等顯示用顯示器的形式上市。
作為使有機EL顯示器全色(full color)化的方法,先前一直推進將紅(R)、綠(G)、藍(B)的各發光材料製膜的RGB分塗方式的開發,但伴隨顯示器的大型化、高精細化,會因製膜裝置的巨大化而使成本增加、或高精細化存在極限等,因此正在研究其他各種方式。其中,正積極地研究藉由使藍色背光的光變換為綠色發光或紅色發光的色變換(顏色變換介質(Color Changing Media,CCM))方式的全色化技術。例如,提出有一種自發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為用以形成色變換層的組成物,且其特徵在於包含螢光染料、高折射材料、鹼可溶性樹脂、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起始劑、及溶劑(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或提 出有一種包含量子點及黏合劑樹脂的硬化性組成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另一方面,作為使顯示裝置或照明裝置的發光效率提升的技術,提出有一種包含吡咯亞甲基化合物及黏合劑樹脂的、將入射光變換成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6-713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6-157114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6/190283號
然而,於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現有技術中,雖可形成與使用不具有發光特性的顏料或染料的色變換層相比亮度高的色變換層,但所獲得的亮度仍不充分。另外,專利文獻3中,關於形成經圖案化的色變換膜並無任何揭示,關於作為現有的有機EL顯示器的課題的亮度的提升亦未加以研究。
另外,雖可藉由將色變換層加以厚膜化以增大色變換層的光路長度而期待亮度的提升,但利用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組成物難以於厚膜化的色變換層中形成微細的圖案。
本發明是鑑於所述情況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形成高亮度且微細的圖案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硬化膜、使用 該硬化膜的色變換基板及圖像顯示裝置、以及硬化膜的製造方法。
為解決所述課題來達成目的,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至少含有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的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性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
另外,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光聚合起始劑為氧化膦系化合物。
另外,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最大吸收波長中的所述光聚合起始劑的吸光係數為20mL/g.cm以下。
另外,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更含有折射率為1.40以上且3.00以下的微粒子。
另外,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微粒子的數量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300nm以下。
另外,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微粒子的含量相對於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的重量比為5/1以上且100/1以下。
另外,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為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05-1
(通式(1)中,X為C-R7或N;R1~R9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以及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中)
另外,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通式(1)中,X為C-R7,R7為由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基。
[化2]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06-2
(通式(2)中,r選自由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所組成的群組中;k為1~3的整數;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r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
另外,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藉由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00nm以上且未滿580nm的區域內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
另外,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藉由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80nm以上且未滿750nm的區域內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
另外,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更含有在360nm以下的波長區域內具有最大吸收波長的紫外線吸收劑。
另外,本發明的硬化膜的特徵在於:包含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記載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
另外,本發明的硬化膜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硬化膜的膜厚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另外,本發明的硬化膜的製造方法為包含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硬化膜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曝光步驟,所述曝光步驟使用超高壓水銀燈對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記載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進行曝光,所述曝光步驟中的所述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曝光量以i射線換算計為60mJ/cm2以上且250mJ/cm2以下。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基板的特徵在於包括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記載的硬化膜。
另外,本發明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如所述發明所記載的色變換基板。
根據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而發揮出可形成高亮度且微細的圖案的效果。另外,藉由使用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而發揮出可實現高亮度的硬化膜、色變換基板及圖像顯示裝置的效果。
以下,對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色變換基板、圖像顯示裝置、及硬化膜的製造方法的適宜的實施形態進 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形態,可根據目的或用途進行各種變更來實施。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至少含有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的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性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藉由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所述光聚合起始劑、光聚合性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藉由紫外線照射而產生自由基以使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從而可藉由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紫外線照射部與紫外線非照射部的鹼溶解性的差而對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賦予圖案加工性。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具有將入射光變換為波長較該入射光更長的光的色變換功能。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如上所述般一併含有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以及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的光聚合起始劑。
如前文所述,為使亮度提升,有效的是將色變換層加以厚膜化來增大色變換層的光路長度。但厚膜的色變換層難以藉由曝光而使底部充分硬化,因此先前的組成物難以兼具亮度與微細圖案加工性。於本發明中,著眼於因與i射線相比波長更長,故更直線性地到達底部的h射線,而選擇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的光聚合起始劑來作為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光聚合起始劑。藉此,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藉由曝光的底部的硬 化性顯著提升。其結果,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即便為厚膜亦可形成微細的圖案。
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可更含有h射線的吸光係數未滿100mL/g.cm的光聚合起始劑、紫外線吸收劑、微粒子、有機溶劑、密接改良劑、界面活性劑、分散劑、聚合抑制劑等。尤其作為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所含有的所述微粒子,較佳為折射率為1.40以上且3.00以下。所述微粒子使入射光或來自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發光適度散射,從而使光變換效率提升,因此可使亮度進一步提升。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構成成分)
以下,對構成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各成分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中的所謂「光聚合起始劑」,是指藉由光(包括紫外線或電子束)而分解或發生反應、或者分解及發生反應,並產生自由基的化合物。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光聚合起始劑的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若h射線的吸光係數未滿100mL/g.cm,則h射線的吸收變少,厚膜的藉由曝光的底部的硬化性不充分。其結果,於該厚膜中難以形成微細的圖案。因此,光聚合起始劑的h射線的吸光係數須為100mL/g.cm以上。就形成更微細的圖案的觀點而言,光聚合起始劑的h射線的吸光係數較佳為200mL/g.cm以上。另一方面,就操作容易性的觀點而言,光聚合起始劑的h射線的吸光係數較佳為 1000mL/g.cm以下。
此處,所謂吸光係數,是指針對光聚合起始劑的溶液而將光路長度設為1cm、將濃度換算成1g/mL溶液時的吸光度的值。光聚合起始劑的吸光係數可藉由以下方式來求出:製備利用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rop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acetate,PGMEA)對光聚合起始劑進行稀釋而成的稀釋液,使用光路長度1cm的單元,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MultiSpec-1500)測定h射線(405nm)中的吸光度,並將該測定值換算成濃度1g/mL溶液。
作為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的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氧化膦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乙酮系化合物、肟酯化合物、硫雜蒽系化合物等。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亦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來作為光聚合起始劑。
作為氧化膦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豔佳固(IRGACURE)」(註冊商標)819)、「豔佳固(IRGACURE)」(註冊商標)1800、「豔佳固(IRGACURE)」(註冊商標)1870、「達羅卡(DAROCUR)」(註冊商標)4265(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等。以下,將作為氧化膦系化合物的一例的「豔佳固(IRGACURE)」819適宜簡稱為IC819。作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等。作為苯乙酮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豔佳固(Irgacure)」(註冊商標)369,巴斯夫(BASF) 公司製造)等。作為肟酯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艾迪科亞庫茲(ADEKA ARKLS)」(註冊商標)NCI-831(艾迪科(ADEKA)公司製造)等。作為硫雜蒽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4-二乙基硫雜蒽-9-酮等。
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的光聚合起始劑的結構並無特別限定。作為該光聚合起始劑,就底部硬化性及透明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氧化膦系化合物,更佳為由下述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更佳為「豔佳固(IRGACURE)」819。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11-3
所述通式(8)中,R16~R18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以及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中。該些中,較佳為芳基。所述基中,氫的至少一部分可經取代,作為經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較佳為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 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包括取代基在內的R16~R18的碳數分別較佳為0~20。
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如上所述般含有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為使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效率良好地發光,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光聚合起始劑(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者)較佳為於後述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最大吸收波長中的吸光係數低。具體而言,該光聚合起始劑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最大吸收波長中的吸光係數較佳為20mL/g.cm以下。若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最大吸收波長中的該光聚合起始劑的吸光係數為20mL/g.cm以下,則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可效率良好地吸收光,因此可充分發揮吡咯亞甲基衍生物所具有的發光特性,可使亮度進一步提升。
此處,所謂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最大吸收波長是指30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波長區域中的吸收光譜最大的波長。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最大吸收波長可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MultiSpec-1500)來測定。
於本發明中,就抑制顯影時的表面粗糙的觀點而言,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光聚合起始劑的含量較佳為於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除有機溶劑以外的其他成分)的100重量%中為1重量%以上。另外,就相容性的觀點而言,該光聚合起始劑 的含量較佳為於該固體成分的100重量%中為10重量%以下。另外,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亦可一併包含該光聚合起始劑以及鏈轉移劑。
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較佳為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13-4
通式(1)中,X為C-R7或N。R1~R9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以及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中。
於所述所有基中,氫亦可為氘。該情況於以下所說明的化合物或其部分結構中亦相同。另外,於以下說明中,例如所謂碳數6~4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是指亦包括在芳基中進 行了取代的取代基所含的碳數而所有碳數為6~40的芳基。對碳數進行了規定的其他取代基亦與此相同。
另外,於所述所有基中,作為經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較佳為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進而較佳為於各取代基的說明中視為較佳的具體取代基。另外,該些取代基可進一步由所述取代基取代。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這一情況下的「未經取代」是指氫原子或氘原子進行了取代。於以下所說明的化合物或其部分結構中,關於「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的情況,亦與所述相同。
於所述所有基中,所謂烷基,例如表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等飽和脂肪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經取代的情況下的追加的取代基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烷基、鹵素、芳基、雜芳基等,關於該方面,於以下的記載中亦相通。另外,烷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就獲取的容易性或成本的方面而言,較佳為1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更佳為1以上且8以下的範圍。
所謂環烷基,例如表示環丙基、環己基、降冰片基、金剛烷基等飽和脂環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烷基部分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雜環基,例如表示吡喃環、哌啶環、環狀醯胺等在環內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脂肪族環,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雜環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烯基,例如表示乙烯基、烯丙基、丁二烯基等含有雙鍵的不飽和脂肪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烯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環烯基,例如表示環戊烯基、環戊二烯基、環己烯基等含有雙鍵的不飽和脂環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
所謂炔基,例如表示乙炔基等含有三鍵的不飽和脂肪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炔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烷氧基,例如表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經由醚鍵而鍵結有脂肪族烴基的官能基,該脂肪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烷氧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烷硫基,是指烷氧基的醚鍵的氧原子被取代為硫原子者。烷硫基的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烷硫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芳基醚基,例如表示苯氧基等經由醚鍵而鍵結有芳香族烴基的官能基,芳香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 基。芳基醚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6以上且40以下的範圍。
所謂芳基硫醚基,是指芳基醚基的醚鍵的氧原子被取代為硫原子者。芳基硫醚基中的芳香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芳基硫醚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6以上且40以下的範圍。
所謂芳基,例如表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芴基、苯並芴基、二苯並芴基、菲基、蒽基、苯並菲基、苯並蒽基、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16-30
基、芘基、丙[二]烯合芴基(fluoranthenyl group)、三亞苯基(triphenylenyl group)、苯並丙[二]烯合芴基、二苯並蒽基、苝基、螺旋烴基(helicenyl group)等芳香族烴基。其中,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芘基、丙[二]烯合芴基、三亞苯基。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芳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6以上且40以下,更佳為6以上且30以下的範圍。
於R1~R9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作為芳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更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進而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尤佳為苯基。
於各取代基由芳基進一步取代的情況下,作為芳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更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尤佳為苯基。
所謂雜芳基,例如表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三嗪基、萘啶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噁啉基、喹唑啉基、苯並呋喃基、苯並噻吩基、吲哚基、二苯並呋喃基、二苯並噻吩基、咔唑基、苯並咔唑基、咔啉基(carbolinyl group)、吲哚並咔唑基、苯並呋喃並咔唑基、苯並噻吩並咔唑基、二氫茚並咔唑基、苯並喹啉基、吖啶基、二苯並吖啶基、苯並咪唑基、咪唑並吡啶基、苯並噁唑基、苯並噻唑基、啡啉基等在一個或多個環內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環狀芳香族基。其中,所謂萘啶基,表示1,5-萘啶基、1,6-萘啶基、1,7-萘啶基、1,8-萘啶基、2,6-萘啶基、2,7-萘啶基的任一者。雜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雜芳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且40以下,更佳為2以上且30以下的範圍。
於R1~R9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下,作為雜芳基,較佳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苯並呋喃基、苯並噻吩基、吲哚基、二苯並呋喃基、二苯並噻吩基、咔唑基、苯並咪唑基、咪唑並吡啶基、苯並噁唑基、苯並噻唑基、啡啉基,更佳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尤佳為吡啶基。
於各取代基由雜芳基進一步取代的情況下,作為雜芳基,較佳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苯並呋喃基、苯並噻吩基、吲哚基、二苯並呋喃基、二苯並噻吩基、咔唑基、苯並咪唑基、咪唑並吡啶基、苯並噁唑基、苯並噻 唑基、啡啉基,更佳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尤佳為吡啶基。
所謂鹵素,表示選自氟、氯、溴及碘中的原子。另外,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此處,作為取代基,例如可列舉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等,該些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
所謂胺基,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胺基。作為進行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例如可列舉:芳基、雜芳基、直鏈烷基、分支烷基等。作為芳基、雜芳基,較佳為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該些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且50以下,更佳為6以上且40以下,尤佳為6以上且30以下的範圍。
所謂矽烷基,例如表示三甲基矽烷基、三乙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丙基二甲基矽烷基、乙烯基二甲基矽烷基等烷基矽烷基,或苯基二甲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三苯基矽烷基、三萘基矽烷基等芳基矽烷基。矽上的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矽烷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以上且30以下的範圍。
所謂矽氧烷基,例如表示三甲基矽氧烷基等介隔有醚鍵的矽化合物基。矽上的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另外,所謂氧硼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氧硼基。作為氧硼基的進行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例如可列舉芳基、雜芳基、直鏈烷基、分支烷基、 芳基醚基、烷氧基、羥基等。其中,較佳為芳基、芳基醚基。另外,所謂磺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磺基。作為磺基的進行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例如可列舉芳基、雜芳基、直鏈烷基、分支烷基、芳基醚基、烷氧基等。其中,較佳為直鏈烷基、芳基。另外,所謂氧化膦基,是指由-P(=O)R10R11所表示的基。R10、R11選自與R1~R9相同的群組中。
所謂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是指任意兩個鄰接的取代基(例如通式(1)的R1與R2)相互鍵結而形成共軛或非共軛的環狀骨架。作為此種縮合環及脂肪族環的構成元素,除碳以外,亦可包含選自氮、氧、硫、磷及矽中的元素。另外,該些縮合環及脂肪族環可進而與其他環縮合。
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顯示出高發光量子產率、且發光光譜的半高寬小,因此可達成有效率的色變換與高色純度兩者。進而,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可藉由將合適的取代基導入至合適的位置來調整發光效率、色純度、熱穩定性、光穩定性及分散性等各種特性或物性。例如,與R1、R3、R4及R6均為氫的情況相比,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顯示出更良好的熱穩定性及光穩定性。
於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的情況下,作為該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等碳數1~6的 烷基。進而,作為該烷基,就熱穩定性優異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另外,就防止濃度消光、提高發光量子產率的觀點而言,作為該烷基,更佳為立體地體積大的第三丁基。另外,就合成的容易度、原料獲取的容易度的觀點而言,作為該烷基,亦可較佳地使用甲基。
於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作為該芳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進而佳為苯基、聯苯基。作為該芳基,尤佳為苯基。
於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下,作為該雜芳基,較佳為吡啶基、喹啉基、噻吩基,進而佳為吡啶基、喹啉基。作為該雜芳基,尤佳為吡啶基。
於R1、R3、R4及R6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的情況下,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於鹼可溶性樹脂或溶媒中的溶解性變良好,因此較佳。該情況下,作為烷基,就合成的容易度、原料獲取的容易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
於R1、R3、R4及R6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下,顯示出更良好的熱穩定性及光穩定性,因此較佳。該情況下,更佳為R1、R3、R4及R6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
雖亦存在使多個性質提升的取代基,但於所有性質中均顯示出充分的性能的取代基有限。尤其難以兼具高發光效率與高色純度。因此,可藉由對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導入多種取代基而獲得於發光特性或色純度等方面取得了平衡的化合物。
尤其於R1、R3、R4及R6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例如較佳為如R1≠R4、R3≠R6、R1≠R3或R4≠R6等般導入多種取代基。此處,「≠」表示為不同結構的基。例如,R1≠R4表示R1與R4為不同結構的基。藉由如上所述般導入多種取代基,可同時導入對色純度產生影響的芳基與對發光效率產生影響的芳基,因此可進行細微的調節。
其中,就平衡性良好地提高發光效率與色純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R1≠R3或R4≠R6。該情況下,相對於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可於兩側的吡咯環中分別導入一個以上的對色純度產生影響的芳基,且於除此以外的位置中導入對發光效率產生影響的芳基,因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所述兩者的性質。另外,於R1≠R3或R4≠R6的情況下,就使耐熱性與色純度兩者均提高的觀點而言,更佳為R1=R4及R3=R6
作為主要對色純度產生影響的芳基,較佳為經供電子性基取代的芳基。所謂供電子性基,於有機電子論中,是指藉由誘導效應或共振效應,對經取代的原子團提供電子的原子團。作為供電子性基,可列舉作為哈米特法則(hammett equation)的取代基常數(σp(對位))而取負值者。哈米特法則的取代基常數(σp (對位))可引用自化學便覽基礎篇修訂5版(II-380頁)。
作為供電子性基的具體例,例如可列舉:烷基(甲基的σp:-0.17)或烷氧基(甲氧基的σp:-0.27)、胺基(-NH2的σp:-0.66)等。尤其較佳為碳數1~8的烷基或碳數1~8的烷氧基,更佳為甲基、乙基、第三丁基、甲氧基。就分散性的觀點而言,尤佳為第三丁基、甲氧基,於將該些設為所述供電子性基的情況下,於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可防止由分子彼此的凝聚所引起的消光。取代基的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但為了提高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光穩定性,需要抑制鍵的扭曲,因此較佳為相對於與吡咯亞甲基骨架的鍵結位置而鍵結於間位或對位。另一方面,作為主要對發光效率產生影響的芳基,較佳為具有第三丁基、金剛烷基、甲氧基等大體積取代基的芳基。
於R1、R3、R4及R6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較佳為R1、R3、R4及R6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此時,更佳為R1、R3、R4及R6分別選自以下的Ar-1~Ar-6中。該情況下,作為R1、R3、R4及R6的較佳組合,可列舉如表1-1~表1-11中所示般的組合,但並不限定於該些。
[化5]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23-5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23-6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24-7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25-8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26-9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27-10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28-11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29-12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30-13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31-14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32-15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33-16
另外,於通式(1)中,R2及R5較佳為氫、烷基、芳基的任一者。其中,作為R2及R5,就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的熱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氫或烷基,就容易於發光光譜中獲得窄的半高寬的觀點而言,更佳為氫。
另外,於通式(1)中,R8及R9較佳為烷基、芳基、雜芳基、氟、含氟烷基、含氟雜芳基或含氟芳基。尤其,就相對於激發光穩定且可獲得更高的發光量子產率而言,R8及R9更佳為氟或含氟芳基。進而,就合成的容易度而言,R8及R9進而佳為氟。
此處,所謂含氟芳基,是指包含氟的芳基。作為含氟芳基,例如可列舉: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及五氟苯基等。所謂含氟雜芳基,是指包含氟的雜芳基。作為含氟雜芳基,例如可列舉:氟吡啶基、三氟甲基吡啶基及三氟吡啶基等。所謂含氟烷基,是指包含氟的烷基。作為含氟烷基,例如可列舉三氟甲基或五氟乙基等。
另外,於通式(1)中,就光穩定性的觀點而言,X較佳為C-R7。於X為C-R7的情況下,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耐久性有容易受到取代基R7的影響的傾向。具體而言,於R7為氫的情況下,該部位的反應性高,因此有該部位與空氣中的水分或氧容易發生反應的傾向。另外,於R7為例如烷基般的分子鏈的運動的自由度大的取代基的情況下,有於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內部化合物彼此容易經時地凝聚的傾向。因此,R7較佳為剛直、且運動的自由度小而不易引起凝聚的基。具體而言,R7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任一者。
就提供更高的發光量子產率、更難以發生熱分解的觀點 及光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X為C-R7且R7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作為該芳基,就不損及發光波長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
進而,為了提高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光穩定性,較佳為適度地抑制R7與吡咯亞甲基骨架的碳-碳鍵的扭曲。就此種觀點而言,作為R7,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聯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三聯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萘基,更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聯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三聯苯基。作為R7,尤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
另外,R7較佳為體積適度大的取代基。藉由R7具有某種程度的大體積,可防止分子的凝聚。結果,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發光效率或耐久性進一步提升。
作為此種大體積取代基的R7的進而較佳例,可列舉由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結構的基。即,於通式(1)中,於X為C-R7的情況下,R7較佳為由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基。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35-17
於通式(2)中,r選自由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所組成的群組中。k為1~3的整數。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r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
就可提供更高的發光量子產率這一觀點而言,r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該芳基中,尤其可列舉苯基、萘基作為較佳例。於r為芳基的情況下,通式(2)的k較佳為1或2,其中,就進一步防止分子的凝聚的觀點而言,更佳為2。進而,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多個r中的至少一個較佳為經烷基取代。作為該情況下的烷基,就熱穩定性的觀點而言,可列舉甲基、乙基及第三丁基作為尤佳例。
另外,就控制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發光波長或吸收波長、或者提高與溶媒的相容性的觀點而言,r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氧基或鹵素,更佳為甲基、乙基、第三丁基、甲氧基。就分散性的觀點而言,作為該r,尤佳為第三丁基、甲氧基。對於防止由分子彼此的凝聚所引起的消光而言,更有效的是r為第三丁基或甲氧基。
另外,作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態樣,較佳為R1~R7中的至少一者為拉電子基。尤其較佳為以下所示的 第一態樣~第三態樣。作為第一較佳態樣,可列舉R1~R6中的至少一者為拉電子基。作為第二較佳態樣,可列舉R7為拉電子基。 作為第三較佳態樣,可列舉R1~R6中的至少一者為拉電子基,且R7為拉電子基。藉由如上所述般於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吡咯亞甲基骨架中導入拉電子基,可大幅降低吡咯亞甲基骨架的電子密度。藉此,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相對於氧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結果,可進一步提高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耐久性。
所謂拉電子基,亦稱為吸電子性基,於有機電子論中,是指藉由誘導效應或共振效應而自經取代的原子團吸引電子的原子團。作為拉電子基,可列舉作為哈米特法則的取代基常數(σp(對位))而取正值者。哈米特法則的取代基常數(σp(對位))可引用自化學便覽基礎編修訂5版(II-380頁)。再者,雖苯基亦具有如上所述般的取正值的例子,但於本發明中,苯基不包含於拉電子基中。
作為拉電子基的例子,例如可列舉:-F(σp:+0.06)、-C1(σp:+0.23)、-Br(σp:+0.23)、-I(σp:+0.18)、-CO2R12(σp:R12為乙基時為+0.45)、-CONH2(σp:+0.38)、-COR12(σp:R12為甲基時為+0.49)、-CF3(σp:+0.50)、-SO2R12(σp:R12為甲基時為+0.69)、-NO2(σp:+0.81)等。R12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成環碳數6~30的芳香族烴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成環原子數5~30的雜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碳數1~30的烷 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碳數1~30的環烷基。作為所述各基的具體例,可列舉與所述相同的例子。
作為較佳的拉電子基,可列舉:氟、含氟芳基、含氟雜芳基、含氟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醯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磺醯基或氰基。其原因在於,該些基難以發生化學性分解。
作為更佳的拉電子基,可列舉:含氟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或氰基。其原因在於,該些基會帶來防止濃度消光、提高發光量子產率的效果。尤佳的拉電子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
作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較佳例之一,可列舉如下情況:R1、R3、R4及R6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進而X為C-R7且R7為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於該情況下,R7尤佳為包含作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
另外,作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較佳的又一例,可列舉如下情況:R1、R3、R4及R6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所述的Ar-1~Ar-6中,進而X為C-R7且R7為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於該情況下,R7更佳為包含作為第三丁基、甲氧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尤佳為包含作為甲氧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
另外,作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較佳的又一 例,可列舉如下情況:R1、R3、R4及R6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選自所述Ar-1~Ar-6中,且R2及R5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進而X為C-R7且R7為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於該情況下,R7更佳為包含作為第三丁基、甲氧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尤佳為包含作為甲氧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
作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具有以下所示的結構的化合物。
[化7]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40-18
[化8]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41-19
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利用日本專利特表平8-509471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00-208262號公報中所記載的方法來合成。即,藉由使吡咯亞甲基化合物與金屬鹽於鹼共存下反應,可獲得作為目標的吡咯亞甲基系金屬錯合物。
另外,關於吡咯亞甲基-氟化硼錯合物的合成,可參考「有機化學期刊(J.Org.Chem.)」(vol.64,No.21,pp.7813-7819(1999))、「應用化學英文國際版(Angew.Chem.,Int.Ed.Engl.)」 (vol.36,pp.1333-1335(1997))等中所記載的方法來合成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如下方法:對由下述通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及由通式(6)所表示的化合物於氧氯化磷存在下、於1,2-二氯乙烷中進行加熱後,與由下述通式(7)所表示的化合物於三乙基胺存在下、於1,2-二氯乙烷中進行反應,藉此獲得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此處,R'1~R'9與所述說明中的R1~R9相同。J表示鹵素。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42-20
進而,於導入芳基或雜芳基時,可列舉利用鹵化衍生物與硼酸或硼酸酯化衍生物的偶合反應而生成碳-碳鍵的方法,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同樣地,於導入胺基或咔唑基時,亦可列舉 例如利用鈀等金屬觸媒下的鹵化衍生物與胺或咔唑衍生物的偶合反應而生成碳-氮鍵的方法,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本發明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於用於綠色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情況下,較佳為藉由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00nm以上且未滿580nm的區域內觀測到最大發光波長(波峰波長)的發光。以下,將於500nm以上且未滿580nm的區域內觀測到最大發光波長的發光稱為「綠色的發光」。此處,最大發光波長例如可使用F-2500形分光螢光光度計(日立製作所公司製造)來測定。
本發明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於用於綠色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情況下,較佳為藉由430nm以上且未滿500nm的波長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綠色的發光。一般而言,激發光的能量越大,越容易引起材料的分解。但430nm以上且未滿500nm的波長範圍的激發光為激發能量較小的激發光。因此,藉由作為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吸收的光而使用該波長範圍的激發光,可抑制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分解。其結果,可自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獲得色純度良好的綠色的發光。
本發明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於用於紅色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情況下,較佳為藉由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80nm以上且未滿750nm的區域內觀測到最大發光波長(波峰波長)的發光。以下,將於580nm以上且未滿750nm的區域內觀測到最大發光波長的發光稱為「紅色的發光」。
本發明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於用於紅色的感光性樹 脂組成物中的情況下,較佳為藉由430nm以上且未滿580nm的波長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紅色的發光。一般而言,激發光的能量越大,越容易引起材料的分解。但430nm以上且未滿580nm的波長範圍的激發光為激發能量較小的激發光。因此,藉由作為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吸收的光而使用該波長範圍的激發光,可抑制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分解。其結果,可自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獲得色純度良好的紅色的發光。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可根據化合物的莫耳吸光係數、發光量子產率及激發波長中的吸收強度、以及所製作的硬化膜的膜厚或透過率來適宜設定。例如,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於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的100重量%中較佳為0.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藉由將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設為該固體成分中的0.1重量%以上,可使色純度與亮度進一步提高。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更佳為於該固體成分中為0.3重量%以上。另一方面,藉由將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設為該固體成分中的10重量%以下,可使吡咯亞甲基衍生物於鹼可溶性樹脂中的溶解性提升,從而可使色變換效果進一步提升。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更佳為於該固體成分中為1.5重量%以下。
本發明中的所謂「鹼可溶性樹脂」是指具有酸性基的樹脂。作為酸性基,較佳為羧基、羥基等。作為鹼可溶性樹脂,例 如可列舉: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胺基甲酸酯酸酯、脲樹脂、聚乙烯基醇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酯樹脂等。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亦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來作為鹼可溶性樹脂。該些中,就穩定性的觀點而言,更佳為丙烯酸樹脂。
丙烯酸樹脂更佳為具有脂環式烴基。丙烯酸樹脂藉由具有脂環式烴基,可使相對於鹼顯影液或有機溶劑等的耐化學品性提升。例如,丙烯酸樹脂更佳為具有於側鏈具有羧基的由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結構單元、以及於側鏈具有脂環式烴基的由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結構單元。丙烯酸樹脂藉由具有由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結構單元,可使相對於鹼顯影液的溶解性進一步提升。另外,丙烯酸樹脂藉由具有由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結構單元,可使相對於鹼顯影液或有機溶劑等的耐化學品性及亮度進一步提升。
[化10]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46-21
所述通式(3)中,R13表示氫原子或甲基。所述通式(4)中,R14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15表示碳數1~6的有機基。n為1~3的整數。於n為2以上的情況下,多個R15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作為R15所表示的有機基,可列舉: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脂肪族環。該些中,就相對於鹼顯影液的溶解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羧基、酯基。
具有由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結構單元與由所述通式(4)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丙烯酸樹脂例如可藉由將構成由通式 (3)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共聚成分與構成由通式(4)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共聚成分進行共聚而獲得。亦可相對於該些共聚成分而進一步聚合其他共聚成分。
作為所述構成由通式(3)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共聚成分,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等。此處,所謂「(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作為該共聚成分,亦可使用該些的兩種以上。該些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酸。
作為所述構成由通式(4)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共聚成分,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三環[5.2.1.02,6]癸烷-8-基(甲基)丙烯酸酯、三環[5.2.1.02,6]癸烷-8-基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作為該共聚成分,亦可使用該些的兩種以上。該些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
作為所述其他共聚成分,較佳為乙烯性不飽和化合物。其原因在於: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感度提升。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不飽和羧酸烷基酯;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 胺基乙基丙烯酸酯等不飽和羧酸胺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不飽和羧酸縮水甘油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等氰化乙烯基化合物;1,3-丁二烯、異丙烯等脂肪族共軛二烯;在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矽酮等巨單體等。作為該「其他共聚成分」,亦可使用該些的兩種以上。該些中,尤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
就使鹼溶解性進一步提升的觀點而言,丙烯酸樹脂中的由通式(3)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含量較佳為於丙烯酸樹脂的100重量%中為5重量%以上。另外,就形成更微細的圖案的觀點而言,丙烯酸樹脂中的由通式(3)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含量較佳為於丙烯酸樹脂的100重量%中為60重量%以下。
另一方面,就使亮度進一步提升的觀點而言,丙烯酸樹脂中的由通式(4)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含量較佳為於丙烯酸樹脂的100重量%中為5重量%以上,更佳為15重量%以上。另外,就形成更微細的圖案的觀點而言,丙烯酸樹脂中的由通式(4)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的含量較佳為於丙烯酸樹脂的100重量%中為60重量%以下,更佳為45重量%以下。
本發明中的鹼可溶性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30℃以上且180℃以下。藉由將鹼可溶性樹脂的Tg設為30℃以上,可抑制由來自光源的入射光所產生的熱或設備的驅動熱而引 起的鹼可溶性樹脂的分子運動,從而可使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分散狀態穩定化。藉此,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耐久性提升。鹼可溶性樹脂的Tg更佳為50℃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另一方面,藉由將鹼可溶性樹脂的Tg設為180℃以下,可使後述的硬化膜的可撓性提升。鹼可溶性樹脂的Tg更佳為150℃以下,進而較佳為140℃以下。
作為此種鹼可溶性樹脂的一例的丙烯酸樹脂的合成方法,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06-124664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等。
本發明中的鹼可溶性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0~800,000。藉由將鹼可溶性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10,000以上,可使該鹼可溶性樹脂的強度提升。其結果,可形成含有該鹼可溶性樹脂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更微細的圖案。另一方面,藉由將鹼可溶性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800,000以下,可適度地抑制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黏度。此處,鹼可溶性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可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來測定。
就抑制殘渣而形成更微細的圖案的觀點而言,本發明中的鹼可溶性樹脂的酸值較佳為50mgKOH/g以上,更佳為70mgKOH/g以上。另一方面,就使鹼溶解性進一步提升的觀點而言,鹼可溶性樹脂的酸值較佳為200mgKOH/g以下,更佳為150mgKOH/g以下。此處,鹼可溶性樹脂的酸值可藉由使用0.1mol/L 的氫氧化鉀.乙醇水溶液,於25℃下對將鹼可溶性樹脂溶解於鄰甲酚中而成的溶液進行滴定來求出。
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鹼可溶性樹脂的含量較佳為相對於鹼可溶性樹脂與後述的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計100重量份而為20重量份以上且80重量份以下。藉由將鹼可溶性樹脂的含量設為20重量份以上,可形成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更高亮度且更微細的圖案。鹼可溶性樹脂的含量更佳為30重量份以上。另一方面,藉由將鹼可溶性樹脂的含量設為80重量份以下,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感度及鹼溶解性提升。鹼可溶性樹脂的含量更佳為60重量份以下。
本發明中的所謂「光聚合性化合物」,是指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的化合物。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胺甲酸酯、改質雙酚A環氧(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酸1,6-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鄰苯二甲酸酐環氧丙烷(甲基)丙烯酸酯、偏苯三甲酸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松香改質環氧二(甲基)丙烯酸酯、醇酸改質(甲基)丙烯酸酯等寡聚物;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基縮甲醛(triacryl formal)、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雙苯氧基乙醇芴二丙烯酸酯、二環戊二烯基二 丙烯酸酯、該些的烷基改質物、烷基醚改質物或烷基酯改質物等。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亦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來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不僅含有所述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亦可更含有微粒子。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藉由含有微粒子,可使來自光源的入射光或來自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發光適度散射而使光變換效率提升,從而可使亮度進一步提升。以下,將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所含有的微粒子適宜簡稱為微粒子。
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所含有的微粒子較佳為白色微粒子。此處,所謂白色是指依據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Z8717(1989)而測定的蒙賽爾(Munsell)顯示系的明度為8.0~10.0的顏色。作為白色微粒子,例如可列舉:滑石、雲母、高嶺土黏土等礦物;氧化鈦(titania)、二氧化鋯(zirconia)、氧化鋁(alumina)、氧化矽(silica)、氧化鋅等金屬氧化物;硫酸鋇、硫酸鈣等金屬硫酸鹽;碳酸鋇、碳酸鈣、碳酸鎂、碳酸鍶等金屬碳酸鹽;偏矽酸鈉、硬脂酸鈉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亦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來作為微粒子。該些中,就電性可靠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氧化鈦、二氧化鋯、氧化鋁、氧化矽、硫酸鋇、硫酸鈣、碳酸鋇、碳酸鈣、碳酸鎂、碳酸鍶、偏矽酸鈉的微粒子,就使折射率及亮度進一步提升的觀點而言,更佳為氧 化鈦、二氧化鋯、氧化鋁。再者,作為市售的氧化鈦微粒子,例如可列舉JR-301、JR-600A(帝化(Tayca)公司製造)等。作為二氧化鋯微粒子,例如可列舉「UEP」(註冊商標)100(第一稀元素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等。作為氧化鋁,例如可列舉「艾羅希德(AEROXIDE)」(註冊商標)Alu C(日本艾羅希爾(Aerosil)公司(股))等。
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所含有的微粒子的折射率較佳為1.40以上且3.00以下。藉由將微粒子的折射率設為1.40以上,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亮度進一步提升。微粒子的折射率更佳為1.60以上。藉此,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其他成分與微粒子的折射率差變大,因此光變換效率提升,從而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亮度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藉由將微粒子的折射率設為3.00以下,可使光變換效率進一步提升,從而可形成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更微細的圖案。微粒子的折射率更佳為1.80以下,藉此,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微細圖案加工性進一步提升。此處,本發明中的所謂微粒子的折射率是指針對任意選擇的30個微粒子,將鈉的D射線(589nm)作為光源,於溫度25℃的條件下使用阿貝折射計(DR-M2,愛拓(Atago)公司製造),藉由液浸法(貝克(Becke)線法)進行測定而得的折射率的數量平均值。
作為本發明中的微粒子的形狀,例如可列舉球狀、橢圓體狀、針狀、多角形狀、星型等,另外,微粒子的形狀亦可為在表面具有凹凸或細孔的形狀,亦可為中空形狀。
本發明中的微粒子的粒徑較佳為5nm以上且300nm以下。藉由將微粒子的粒徑設為5nm以上,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微粒子的分散穩定性提升,從而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亮度進一步提升。微粒子的粒徑更佳為10nm以上。另一方面,藉由將微粒子的粒徑設為300nm以下,可適度地抑制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微粒子所引起的光的散射強度,可形成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更微細的圖案。微粒子的粒徑更佳為100nm以下。此處,所謂本發明中的微粒子的粒徑,是指一次粒徑的數量平均值(即數量平均粒徑),所謂一次粒徑是指一次粒子的最大直徑與最小直徑的平均值。
微粒子的粒徑可藉由以下的方法來求出。例如,於使用電子顯微鏡(S-4800,日立高新技術(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而以10,000倍的倍率進行放大觀察而得的視野中,自觀察到整體像的粒子中任意選擇100個粒子,對該100個粒子測定各自的一次粒徑。於粒子的剖面形狀不為圓形的情況下,分別測定該粒子的最大直徑與最小直徑,並將其平均值設為一次粒徑。未必於一次測定中測定100個粒子的一次粒徑,亦可自多個視野合計選擇100個粒子。算出所測定的100個粒子的一次粒徑的數量平均值,藉此可求出微粒子的粒徑。
作為微粒子的製造方法,例如可列舉將成為原料的礦物等粉碎而微細化的粉碎法;氣相、液相或固相下的化學方法;物理方法等。作為粉碎法,例如可列舉:噴射法(jet method)、鎚擊 法(hammer method)、研磨法(mill method)等。作為氣相下的化學方法,例如可列舉:化學蒸鍍法(化學氣相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電爐法、化學火焰法、電漿(plasma)法等。作為液相下的化學方法,例如可列舉:沈澱法、烷氧化物法、水熱法等。作為固相下的化學方法,例如可列舉晶析法等。作為物理方法,例如可列舉噴霧法、溶液燃燒法、冷凍乾燥法等。該些中,沈澱法因可容易地將微粒子的粒徑調整為所期望的範圍而較佳。
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微粒子的含量是藉由相對於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的重量比而規定。例如,當將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微粒子的重量設為Ma,將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重量設為Mb時,微粒子的含量是以微粒子的含量相對於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的重量比(Ma/Mb)成為既定的範圍內的方式來調整。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微粒子的含量相對於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的重量比(Ma/Mb)較佳為5/1以上且100/1以下。藉由將重量比(Ma/Mb)設為5/1以上,可使微粒子所引起的光的散射強度提升,從而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亮度進一步提升。重量比(Ma/Mb)更佳為20/1以上。另一方面,藉由將重量比(Ma/Mb)設為100/1以下,可適度地抑制微粒子所引起的光的散射強度,可形成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更微細的圖案。重量比(Ma/Mb)更佳為80/1以下。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不僅含有所述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亦可更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感光性樹脂組成物藉由含有紫外線吸收劑而吸收j射線的波長區域的光。因此,可抑制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底部的線寬變粗,從而形成更微細的圖案。
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所含有的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於360nm以下的波長區域中具有最大吸收波長。最大吸收波長可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MultiSpec-1500)來測定。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苯並三唑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來作為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苯並三唑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2H-苯並三唑-2-基)-對甲酚、2-(2H-苯並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2-[5-氯(2H)-苯並三唑-2-基]-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2,4-二第三丁基-6-(5-氯苯並三唑-2-基)苯酚、2-(2H-苯並三唑-2-基)苯酚、2-(2H-苯並三唑-2-基)-4,6-第三戊基苯酚、2-(2H-苯並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2-(2H-苯並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並三唑等。作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辛苯酮(octabenzone)、2-羥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等。作為三嗪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的「地奴彬(Tinuvin)」(註冊商 標)400、「地奴彬(Tinuvin)」(註冊商標)405等。
於本發明中,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較佳為於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的100重量%中為0.05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藉由將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設為於該固體成分的100重量%中為0.05重量%以上,可進一步抑制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線寬變粗,從而可使微細圖案加工性進一步提升。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更佳為於該固體成分的100重量%中為0.1重量%以上。另一方面,藉由將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設為於該固體成分的100重量%中為10重量%以下,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感度提升。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更佳為於該固體成分的100重量%中為5.0重量%以下。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不僅含有所述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亦可更含有有機溶劑。作為該有機溶劑,例如可列舉:二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乙酸苄酯、苯甲酸乙酯、苯甲酸甲酯、丙二酸二乙酯、2-乙基己基乙酸酯、2-丁氧基乙基乙酸酯、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草酸二乙酯、乙醯乙酸乙酯、環己基乙酸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乙醯乙酸甲酯、乙基-3-乙氧基丙酸酯、2-乙基丁基乙酸酯、異戊基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丙酸酯、乙酸戊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甲醚、甲基卡必醇、乙基卡必醇、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第三丁醚、二丙二醇單甲醚、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乙酸異戊基丁醇、3-甲基-2-丁醇、3-甲基-3-甲氧基丁醇、環戊酮、環己酮、二甲苯、乙基苯、溶劑石腦油(solvent naphtha)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亦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來作為有機溶劑。
於本發明中,就使塗佈性提升的觀點而言,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有機溶劑的含量較佳為於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100重量%中為40重量%以上,更佳為50重量%以上。另一方面,就將抗蝕劑塗佈成厚膜的觀點而言,該有機溶劑的含量較佳為於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100重量%中為90重量%以下,更佳為80重量%以下。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不僅含有所述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亦更含有密接改良劑,藉此可使後述的硬化膜相對於基板的密接性提升。作為該密接改良劑,例如可列舉: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矽烷偶合劑。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亦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來作為密接改良劑。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不僅包含所述 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亦更包含界面活性劑,藉此可使塗佈性及塗膜表面的均勻性提升。作為該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月桂基硫酸銨、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三乙醇胺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硬脂基胺乙酸酯、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銨等陽離子界面活性劑;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月桂基羧甲基羥基乙基咪唑鎓甜菜鹼等兩性界面活性劑;聚氧乙烯月桂醚、聚氧乙烯硬脂醚、山梨糖醇酐單硬脂酸酯等非離子界面活性劑;氟系界面活性劑;矽酮系界面活性劑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亦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來作為界面活性劑。
於本發明中,就塗膜的面內均勻性的觀點而言,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界面活性劑的含量較佳為於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100重量%中為0.00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不僅含有所述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亦可更含有分散劑。作為該分散劑,例如可列舉顏料的中間體或顏料衍生物等低分子分散劑、高分子分散劑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亦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來作為分散劑。作為顏料衍生物,例如可列舉有助於顏料的適度的濕潤或穩定化的顏料骨架的烷基胺改質物、羧酸衍生物、磺酸衍生物等。其中,較佳為對於微細顏料的穩定化具有顯著效果的顏料骨架的磺酸衍生物。作為高分子分散劑,例如可列舉:聚酯、聚烷基胺、聚烯丙基胺、聚亞胺、聚醯胺、聚胺基甲酸酯、聚丙烯酸酯、聚醯亞胺、聚醯胺 醯亞胺等聚合物或該些的共聚物等。該些高分子分散劑中,較佳為固體成分換算的胺價為5mgKOH/g~200mgKOH/g且酸值為1mgKOH/g~100mgKOH/g者。尤其,更佳為具有鹼性基的高分子分散劑。其原因在於:可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保存穩定性提升。作為具有鹼性基的市售品的高分子分散劑,例如可列舉:「索思帕(Solsperse)」(註冊商標)24000(阿維西亞(Avecia)公司製造);「EFKA」(註冊商標)4300、4330、4340(埃夫卡(EFKA)公司製造);「阿吉斯帕(Ajisper)」(註冊商標)PB821、PB822(味之素精細化學公司製造);「BYK」(註冊商標)161~163、2000、2001、6919、21116(畢克化學(BYK-Chemie)公司製造)等。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不僅包含所述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亦更包含聚合抑制劑,藉此可使穩定性提升。聚合抑制劑通常顯示出禁止或停止由因熱、光、自由基起始劑等而產生的自由基所引起的聚合的作用,用於防止熱硬化性樹脂的凝膠化或停止聚合物製造時的聚合等。作為本發明中的聚合抑制劑,例如可列舉:對苯二酚、第三丁基對苯二酚、2,5-雙(1,1,3,3-四甲基丁基)對苯二酚、2,5-雙(1,1-二甲基丁基)對苯二酚、鄰苯二酚、第三丁基鄰苯二酚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亦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來作為聚合抑制劑。
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例如可藉由將所述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性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混 合,並視需要混合所述其他成分來獲得。
<硬化膜>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硬化膜為包含所述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膜。以下若提及硬化膜,則只要無特別說明,則是指包含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膜。
就充分發揮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色變換功能並使亮度充分提升的觀點而言,硬化膜的膜厚較佳為5μm以上,更佳為10μm以上。另一方面,就抑制圖像顯示裝置的畫素缺陷的觀點而言,硬化膜的膜厚較佳為50μm以下。
此種硬化膜的膜厚可藉由使用觸針式膜厚測定裝置來測定階差的高度而算出。更具體而言,對硬化膜的一部分利用針等劃出傷口而剝出基板等下層,並自硬化膜的上方垂直地使用觸針式膜厚計進行觀察,藉此可求出膜厚。
另外,硬化膜的線寬較佳為30μm以上。此處,所謂硬化膜的線寬,是指於基板上加工成所期望的圖案的硬化膜的寬度中最窄的部分的底部的寬度。條紋圖案粗的情況下不易產生圖像顯示裝置的畫素缺陷,因此,將硬化膜的線寬設為30μm以上,藉此可抑制圖像顯示裝置的畫素缺陷。另外,就將硬化膜組裝至圖像顯示裝置等的情況下的精細度的觀點而言,硬化膜的線寬較佳為400μm以下。此種硬化膜的線寬可使用光學顯微鏡對硬化膜的圖案以50倍的倍率進行放大觀察來測定。
硬化膜中所含的成分可藉由以下方式來鑒定:利用機械 手(manipulator)來採取硬化膜的樣品,進行雷射拉曼(例如堀場喬賓伊馮(HORIBA Jobin Yvon)公司製造的拉曼諾(Ramanor)T-64000)分析、或傅立葉變換紅外(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FT-IR)(例如分光科技(SPECTR-TECH)公司製造的FT-IR顯微鏡(FT-IR MICROSCOPE))分析,並與標本加以比較。另外,可藉由視需要組合離心分離、過濾、GPC分取等採取法、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而進行高精度鑒定。另外,於硬化膜包含金屬的情況下,可藉由感應耦合電漿(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發光分光分析、雷射解吸電離-質譜(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LDI-MS)分析來檢測金屬。
<色變換基板>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色變換基板為包括所述包含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硬化膜,且具有將入射光變換為波長較該入射光更長的光的色變換功能。此種色變換基板較佳為藉由基板與所述硬化膜的組合而形成。色變換基板中所使用的基板較佳為透明基板。本發明中的所謂透明,是指波長400nm、550nm、633nm、800nm下的光線透射率均為90%以上。作為透明基板,例如可列舉玻璃板、樹脂板、樹脂膜等。作為玻璃板的材質,較佳為無鹼玻璃。作為樹脂板、樹脂膜的材質,較佳為聚酯樹脂、丙烯酸樹脂、透明聚醯亞胺樹脂、聚醚碸樹脂等。玻璃板及樹脂板的厚度較佳為1mm以下,更佳為0.6mm以下。樹脂膜的厚度較佳為100 μm以下。
<硬化膜及色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
接著,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硬化膜及色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以下,作為該些的製造方法的一例,對在基板上形成硬化膜的情況下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硬化膜及色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中,首先,進行將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上的塗佈步驟。作為該塗佈步驟中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旋塗機、棒塗機、刮塗機、輥塗機、模塗機、噴墨印刷法、網版印刷法等而將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基板的方法;將基板浸漬於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方法;將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噴霧至基板的方法等。
於該塗佈步驟中,較佳為藉由對塗佈於基板上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進行乾燥來形成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塗膜。作為乾燥方法,例如可列舉:風乾、加熱乾燥、真空乾燥等。
接著,進行對基板上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使用既定的光源進行曝光的曝光步驟。於該曝光步驟中,較佳為介隔遮罩對形成於基板上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塗膜照射紫外線等光,藉此對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塗膜選擇性地進行曝光。作為該曝光步驟中使用的光源,例如可列舉超高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化學燈等。該些中,就曝光波長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超高壓水銀燈或高壓水銀燈,更佳為超高壓水銀燈。作為曝光機,可列舉採用近接 式、鏡面投影、透鏡掃描等方式的曝光機。該些中,就精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透鏡掃描方式的曝光機。
另外,該曝光步驟中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曝光量以i射線換算計較佳為60mJ/cm2以上且250mJ/cm2以下。若曝光量為60mJ/cm2以上,則可形成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更微細的圖案。另一方面,若曝光量為250mJ/cm2以下,則可抑制曝光所引起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分解,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亮度進一步提升。
其後,於曝光步驟中,較佳為視需要藉由顯影液來進行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顯影,從而於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上形成所期望的微細圖案。作為顯影液,較佳為鹼性顯影液。作為鹼性顯影液,例如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矽酸鈉、偏矽酸鈉、氨水等無機鹼類;乙基胺、正丙基胺等一級胺類;二乙基胺、二正丙基胺等二級胺類;三乙基胺、甲基二乙基胺等三級胺類;氫氧化四甲基銨等有機鹼類等鹼性物質或其水溶液等。鹼性顯影液亦可為使用該些的兩種以上者。
接著,進行將曝光後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而形成硬化膜的硬化步驟。於該硬化步驟中,較佳為將藉由所述曝光步驟而獲得的圖案狀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藉由加熱處理來硬化,藉此形成包含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硬化膜。於該硬化步驟中,加熱處理可於空氣中、氮環境中、真空中等進行。就硬化膜相對於基板的密接性的觀點而言,加熱溫度較佳為100℃以上,更 佳為120℃以上。另一方面,就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耐熱性的觀點而言,加熱溫度較佳為200℃以下,更佳為180℃以下。加熱時間較佳為0.5小時以上且5小時以下。
如上所述般製造包含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硬化膜。即,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硬化膜的製造方法為包括所述曝光步驟者。另外,藉由於基板上形成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膜,可製造包括該硬化膜的色變換基板。如此般製造的色變換基板例如可適宜地用於電子材料、汽車用燈或各種照明裝置、各種顯示器等中。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色變換基板為高亮度且高精細,因此可適宜地用於有機EL顯示器、微型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器、電子紙等圖像顯示裝置中。
<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圖像顯示裝置為包括所述色變換基板者。具體而言,於本發明中,圖像顯示裝置較佳為具備具有所述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膜的色變換基板、彩色濾光片基板、以及發光元件。該情況下,色變換基板較佳為配置於彩色濾光片基板與發光元件之間。例如,於圖像顯示裝置為有機EL顯示器的情況下,有機EL顯示器較佳為包括部分驅動型的藍色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光源、色變換基板、以及彩色濾光片基板。該有機EL顯示器亦可於彩色濾光片基板與部分驅動型的藍色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光源之間具有有機保護層或無機氧化膜。另外,該有機EL顯示器可為被動驅動方式,亦可為主動驅動方式。另一方面,於圖像顯示 裝置為微型LED顯示器的情況下,微型LED顯示器較佳為包括部分驅動型的藍色LED光源、色變換基板、以及彩色濾光片基板。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由下述實施例限定。另外,下述實施例1~實施例24及比較例1~比較例7中的測定方法及評價方法如以下所示。
<1H-NMR的測定>
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1H-NMR測定是使用超導FT-NMR裝置EX-270(日本電子公司製造),於氘代氯仿溶液中進行。
<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測定>
後述的合成例3、合成例4中的鹼可溶性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來測定。
<酸值的測定>
合成例3、合成例4中的鹼可溶性樹脂的酸值是藉由使用0.1mol/L的氫氧化鉀-乙醇水溶液,於25℃下對將鹼可溶性樹脂溶解於鄰甲酚中而成的溶液進行滴定來求出。
<折射率的測定>
於折射率的測定中,針對實施例1~實施例9、實施例11~實施例24及比較例1~比較例2、比較例5~比較例7中使用的微粒子,將鈉的D射線(589nm)作為光源,於溫度25℃的條件下使用阿貝折射計(DR-M2,愛拓(Atago)公司製造),藉由液浸法(貝克線法)來測定折射率。
<數量平均粒徑的測定>
於微粒子的數量平均粒徑的測定中,使用電子顯微鏡(S-4800,日立高新技術(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以10,000倍的倍率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微粒子進行放大觀察。針對自觀察到整體像的微粒子中任意選擇的100個微粒子,測定各自的一次粒徑。算出所測定的100個微粒子的一次粒徑的數量平均值,將所獲得的值設為微粒子的數量平均粒徑。
<最大吸收波長的測定>
於最大吸收波長的測定中,製備利用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MEA)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發光材料進行稀釋而成的稀釋液,使用光路長度為1cm的單元,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MultiSpec-1500)測定300nm~800nm的吸收光譜,讀取吸光度最大時的波長作為最大吸收波長。
<吸光係數的測定>
於吸光係數的測定中,製備利用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MEA)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光聚合起始劑進行稀釋而成的稀釋液,使用光路長度為1cm的單元,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MultiSpec-1500)測定300nm~800nm的吸收光譜,將h射線(405nm)及發光材料的最大吸收波長中的吸光度換算成濃度1g/mL溶液,藉此求出吸光係數。
<最大發光波長的測定>
於最大發光波長的測定中,對藉由各實施例及比較例而製作 的色變換基板的硬化膜的表面,使用F-2500形分光螢光光度計(日立製作所公司製造)來照射波長460nm的光,並測定激發時的螢光光譜,讀取螢光發光強度最大時的波長作為最大發光波長。
<亮度的測定>
於亮度的測定中,於搭載有市售的藍色LED(最大發光波長450nm)的面狀發光裝置上載置藉由各實施例及比較例而製作的色變換基板及透射500nm以上的波長的黃色彩色濾光片基板。對面狀發光裝置流動10mA的電流而使藍色LED點燈,使用分光放射亮度計(SR-LEDW,拓普康技術家(Topcon Technohouse)公司製造)來測定亮度(單位:cd/m2)。關於實施例1~實施例16及比較例1、比較例3、比較例4,將比較例2中的亮度設為1.00時的相對值作為亮度,關於實施例17~實施例24及比較例5、比較例6,將比較例7中的亮度設為1.00時的相對值作為亮度。
<膜厚的測定>
於膜厚的測定中,對硬化膜的一部分利用針劃出傷口而剝出塗佈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玻璃,使用觸針式膜厚計(薩夫考姆(Surfcom)1400d,東京精密公司製造)來測定硬化膜與玻璃的階差的高度,將所獲得的測定值設為膜厚。
<線寬的測定>
於線寬的測定中,使用光學顯微鏡(MX61L,奧林巴斯(Olympus)公司製造),以50倍的倍率對藉由各實施例及比較例而製作的色變換基板的硬化膜的圖案進行放大觀察,測量線寬為 50μm的圖案的底部的線寬,將所獲得的測量值設為線寬。
<微細圖案加工性的評價>
於微細圖案加工性的評價中,使用光學顯微鏡(MX61L,奧林巴斯(Olympus)公司製造),以50倍的倍率對藉由各實施例及比較例而製作的色變換基板的硬化膜的圖案進行放大觀察,基於以下的基準對該硬化膜的圖案加工性進行評價。
◎:於線寬20μm的圖案中未確認到缺陷及線寬變粗。
○:於線寬20μm的圖案中未確認到缺陷,但確認到線寬變粗。
△:於線寬20μm的圖案中確認到缺陷,但於線寬30μm的圖案中未確認到缺陷。
×:於線寬30μm的圖案中確認到缺陷。
<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化合物>
於下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化合物G1、化合物G2及化合物R1、化合物R2為以下所示的化合物。
[化11]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69-22
<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原料>
下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原料如下所示。
(合成例1)
於合成例1中,對作為本發明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一例的化合物G1的合成方法進行說明。於化合物G1的合成方法中,將3,5-二溴苯甲醛(3.0g)、4-第三丁基苯基硼酸(5.3g)、四(三苯基膦)鈀(0)(0.4g)、及碳酸鉀(2.0g)放入至燒瓶中,並進行氮氣置換。於其中加入經脫氣的甲苯(30mL)及經脫氣的水(10mL),進行4小時回流。將所獲得的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自冷卻後的反應溶液對有機層進行分液,其後,利用飽和食鹽水對該有 機層進行清洗。於利用硫酸鎂對該清洗後的有機層進行乾燥、過濾後,將溶媒蒸餾去除。藉由矽膠層析法對所獲得的反應產物進行精製,從而以白色固體的形式獲得3,5-雙(4-第三丁基苯基)苯甲醛(3.5g)。
接著,將所述3,5-雙(4-第三丁基苯基)苯甲醛(1.5g)與2,4-二甲基吡咯(0.7g)放入反應溶液中,加入脫水二氯甲烷(200mL)及三氟乙酸(1滴),於氮氣環境下攪拌4小時。繼而,加入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0.85g)的脫水二氯甲烷溶液,進而攪拌1小時。於反應結束後,加入三氟化硼二乙基醚錯合物(7.0mL)及二異丙基乙基胺(7.0mL)並攪拌4小時,其後,進而加入水(100mL)進行攪拌,並對有機層進行分液。於利用硫酸鎂對該有機層進行乾燥並過濾後,將溶媒蒸餾去除。藉由矽膠層析法對所獲得的反應產物進行精製,其結果,獲得0.4g的化合物G1(產率18%)。所獲得的化合物G1的1H-NMR分析結果如下所示。
1H-NMR(CDCl3(d=ppm)):7.95(s,1H),7.63-7.48(m,10H),6.00(s,2H),2.58(s,6H),1.50(s,6H),1.37(s,18H)
(合成例2)
於合成例2中,對作為本發明中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一例的化合物R1的合成方法進行說明。於化合物R1的合成方法中,於氮氣氣流下且於120℃下,對4-(4-第三丁基苯基)-2-(4-甲氧基苯基)吡咯(300mg)、2-甲氧基苯甲醯氯(201mg)以及甲苯(10mL) 的混合溶液進行6小時加熱。繼而,將該混合溶液冷卻至室溫後進行蒸發。繼而,於利用乙醇(20mL)進行清洗並進行真空乾燥後,獲得2-(2-甲氧基苯甲醯基)-3-(4-第三丁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吡咯(260mg)。
接著,於氮氣氣流下且於125℃下,對所獲得的2-(2-甲氧基苯甲醯基)-3-(4-第三丁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吡咯(260mg)、4-(4-第三丁基苯基)-2-(4-甲氧基苯基)吡咯(180mg)、甲磺酸酐(206mg)以及進行了脫氣的甲苯(10mL)的混合溶液進行7小時加熱。繼而,將該混合溶液冷卻至室溫後,注入水(20mL),並利用二氯甲烷(30mL)對有機層進行萃取。利用水(20mL)將該有機層清洗兩次,進行蒸發,以真空乾燥後的殘留物的形式獲得吡咯亞甲基體。
接著,於氮氣氣流下,於所獲得的吡咯亞甲基體與甲苯(10m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二異丙基乙基胺(305mg)、以及三氟化硼二乙醚錯合物(670mg),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其後,注入水(20mL),並利用二氯甲烷(30mL)對有機層進行萃取。利用水(20mL)將該有機層清洗兩次,利用硫酸鎂加以乾燥後進行蒸發。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的產物進行精製,並加以真空乾燥後,獲得紫紅色粉末(0.27g)(產率70%)。所獲得的紫紅色粉末的1H-NMR分析結果如下所示,從而確認到以上所獲得的紫紅色粉末為由所述結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R1。
1H-NMR(CDCl3(d=ppm)):1.19(s,18H),3.42(s,3H),3.85 (s,6H),5.72(d,1H),6.20(t,1H),6.42-6.97(m,16H),7.89(d,4H)
(合成例3)
於合成例3中,對作為本發明中的鹼可溶性樹脂的一例的樹脂A的合成方法進行說明。於樹脂A的合成方法中,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卻管、滴液漏斗及氣體導入管的1L的燒瓶中導入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02g)。其後,經由氣體導入管而將氮氣導入至燒瓶內,將燒瓶內環境置換為氮氣。其後,將燒瓶內的溶液升溫至100℃後,使用滴液漏斗,花2小時將包含二環戊基甲基丙烯酸酯(59.4g(0.27莫耳))、甲基丙烯酸苄酯(68.7g(0.39莫耳))、甲基丙烯酸(37.8g(0.5莫耳))、偶氮雙異丁腈(4.0g)、以及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101g)的混合物滴加至燒瓶中,於滴加結束後進而於100℃下持續攪拌5小時。此時,作為所述二環戊基甲基丙烯酸酯,使用的是日立化成公司製造的FA-513M。
於所述攪拌結束後,經由氣體導入管而將空氣導入至燒瓶內,使燒瓶內環境成為空氣環境,然後於燒瓶內投入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31.2g(0.25莫耳))、三-二甲基胺基甲基苯酚(1.0g)、以及對苯二酚(0.16g),使反應於110℃下持續進行6小時,藉此獲得重量平均分子量12,000、酸值108mgKOH/g、樹脂固體成分40.0重量%的鹼可溶性樹脂(樹脂A)的溶液。再者,所述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相對於本反應中所使用的甲基丙烯酸以莫耳分率計而為50莫耳%。
(合成例4)
於合成例4中,對作為本發明中的鹼可溶性樹脂的一例的樹脂B的合成方法進行說明。於樹脂B的合成方法中,除變更原料單體及組成比以外,藉由與合成例3相同的方法來合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重量比33/33/34)後,加成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33重量份),藉此獲得重量平均分子量23,000、酸值75mgKOH/g、樹脂固體成分45.0重量%的鹼可溶性樹脂(樹脂B)的溶液。
<實施例1>
(微粒子分散液的製作)
對實施例1的微粒子分散液的製作方法進行說明。於實施例1中,將作為微粒子的硫酸鋇(BF-20,堺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粒徑:30nm,折射率:1.64)(96g)、作為鹼可溶性樹脂的藉由合成例3而獲得的樹脂A的溶液(60g)、γ-丁內酯(114g)、N-甲基-2-吡咯啶酮(598g)、以及3-甲基-3-甲氧基乙酸丁酯(132g)裝入至儲罐中,利用均質攪拌機攪拌1小時後,使用具備70%填充有0.05mmΦ氧化鋯珠的離心分離分離器的Ultra Apex Mill以轉速8m/s進行2小時分散。藉此獲得固體成分濃度12重量%、微粒子相對於樹脂的重量比(微粒子/樹脂)為80/20的微粒子分散液。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製作)
對實施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製作方法進行說明。於實施例1中,添加5.0重量份的作為光聚合起始劑的巴斯夫(BASF) 公司製造的「豔佳固(IRGACURE)」(註冊商標)819、0.5重量份的藉由合成例1而獲得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化合物G1)、36.8重量份的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日本化藥公司製造的「卡亞拉得(Kayarad)」(註冊商標)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 hexaacrylate,DPHA)、81.67重量份的作為鹼可溶性樹脂的藉由合成例3而獲得的樹脂A的溶液、1.0重量份的作為紫外線吸收劑的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的「地奴彬(Tinuvin)」(註冊商標)400、208.8重量份的作為微粒子的藉由所述方法而獲得的微粒子分散液、50.7重量份的作為有機溶劑的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MEA),並進行攪拌混合。其後,利用0.45μm的針筒過濾器對該些的混合物進行過濾,製備實施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再者,將所述「豔佳固(IRGACURE)819」適宜簡稱為「IC819」。
(色變換基板的製作)
對實施例1的色變換基板的製作方法進行說明。於實施例1中,使用厚度0.5mm的無鹼玻璃(旭硝子公司製造,AN100)作為玻璃基板,於該玻璃基板上,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20μm的方式塗佈實施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並進行真空乾燥。使用遮罩對準機(Mask Aligner)(佳能(Canon)公司製造,PLA-501F),將超高壓水銀燈設為光源,以曝光量100mJ/cm2(i射線),不介隔光罩而對實施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塗膜)進行全面曝光。繼而,於170℃下進行30分鐘加熱硬化,於玻璃基板上形成實施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膜。
另外,於與所述玻璃基板相同的玻璃基板(厚度0.5mm的無鹼玻璃)上,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20μm的方式塗佈實施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並進行真空乾燥。使用遮罩對準機(佳能(Canon)公司製造,PLA-501F),將超高壓水銀燈設為光源,經由以曝光成10μm~50μm的線圖案的方式設計而成的光罩,以曝光量100mJ/cm2(i射線)進行曝光,利用0.3重量%的四甲基銨水溶液進行50秒顯影。其後,於170℃下進行30分鐘加熱硬化,於玻璃基板上形成實施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膜圖案。如以上般獲得實施例1的色變換基板。
針對實施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藉由所述方法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表2中。
<實施例2>
於實施例2中,使用艾迪科(ADEKA)公司製造的「艾迪科亞庫茲(ADEKA ARKLS)」(註冊商標)NCI-831作為光聚合起始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2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2的評價結果示於表2中。
<實施例3>
於實施例3中,使用氧化鈦(JR-600A,帝化(Tayca)公司製造,粒徑:250nm,折射率:2.40)作為微粒子,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 對實施例3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3的評價結果示於表2中。
<實施例4>
於實施例4中,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4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4的評價結果示於表2中。
<實施例5>
於實施例5中,使用氧化鋁(「艾羅希德(AEROXIDE)」(註冊商標)Alu C,日本艾羅希爾(Aerosil)公司製造,粒徑:13nm,折射率:1.76)作為微粒子,且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5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5的評價結果示於表2中。
<實施例6>
於實施例6中,使用硫酸鋇(BF-40,堺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粒徑:10nm,折射率:1.64)作為微粒子,且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6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6的評價結果示於表2中。
<實施例7>
於實施例7中,使用硫酸鋇(B-30,堺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粒徑:300nm,折射率:1.64)作為微粒子,且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7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7的評價結果示於表2中。
<實施例8、實施例9>
於實施例8、實施例9中,如表2、表3所示般變更微粒子的添加量(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微粒子的含量),且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8、實施例9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8的評價結果示於表2中。將實施例9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表3中。
<實施例10>
於實施例10中,未添加微粒子及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10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10的評價結果示於表3中。
<實施例11>
於實施例11中,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1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 評價。將實施例11的評價結果示於表3中。
<實施例12、實施例13>
於實施例12、實施例13中,如表3所示般變更曝光量,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12、實施例13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12、實施例13的評價結果示於表3中。
<實施例14、實施例15>
於實施例14、實施例15中,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如表3所示的方式,於玻璃基板上塗佈實施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14、實施例15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14、實施例15的評價結果示於表3中。
<實施例16>
於實施例16中,使用合成例4中所合成的樹脂B作為鹼可溶性樹脂,且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16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16的評價結果示於表3中。
<實施例17>
於實施例17中,使用化合物R1作為吡咯亞甲基衍生物,除 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17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17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表4中。
<實施例18>
於實施例18中,使用NCI-831作為起始劑,且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7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另外,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2.5μm的方式,於玻璃基板上塗佈所述所製作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7同樣地制作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18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18的評價結果示於表4中。
<實施例19>
於實施例19中,使用氧化鋁(「艾羅希德(AEROXIDE)」(註冊商標)Alu C,日本艾羅希爾(Aerosil)公司製造,粒徑:13nm,折射率:1.76)作為微粒子,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19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19的評價結果示於表4中。
<實施例20>
於實施例20中,使用硫酸鋇(BF-40,堺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粒徑:10nm,折射率:1.64)作為微粒子,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 例20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20的評價結果示於表4中。
<實施例21>
於實施例21中,使用硫酸鋇(B-30,堺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粒徑:300nm,折射率:1.64)作為微粒子,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2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21的評價結果示於表4中。
<實施例22、實施例23>
於實施例22、實施例23中,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如表4所示的方式,於玻璃基板上塗佈實施例18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22、實施例23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22、實施例23的評價結果示於表4中。
<實施例24>
於實施例24中,使用合成例4中所合成的樹脂B作為鹼可溶性樹脂,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實施例24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實施例24的評價結果示於表4中。
<比較例1>
於比較例1中,使用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的「豔佳固(Irgacure)」(註冊商標)OXE02作為光聚合起始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比較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比較例1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表5中。再者,於表5中的「發光材料」中,作為一例而包含吡咯亞甲基衍生物。
<比較例2>
於比較例2中,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3μm的方式,於玻璃基板上塗佈比較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除此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比較例2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比較例2的評價結果示於表5中。
<比較例3>
於比較例3中,使用化合物G2作為發光材料,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0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比較例3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比較例3的評價結果示於表5中。
<比較例4>
於比較例4中,使用量子點(CdSeS/ZnS:點徑6nm,西格瑪-奧德里奇(Sigma-Aldrich)公司製造)作為發光材料G3,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0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比較例4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 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比較例4的評價結果示於表5中。
<比較例5>
於比較例5中,使用化合物R1作為發光材料,除此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比較例5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比較例5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表6中。
<比較例6>
於比較例6中,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3μm的方式,於玻璃基板上塗佈比較例1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除此以外,與比較例5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比較例6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比較例6的評價結果示於表6中。
<比較例7>
於比較例7中,使用化合物R2作為發光材料,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製作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其後,針對比較例7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色變換基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各評價。將比較例7的評價結果示於表6中。
[表2]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83-23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84-24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85-25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86-26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87-27
[工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色變換基板、圖像顯示裝置、及硬化膜的製造方法適於可形成高亮度且微細的圖案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硬化膜、使用該硬化膜的色變換基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Claims (18)

  1. 一種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至少含有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的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性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所述光聚合起始劑在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最大吸收波長下的吸光係數為20mL/g.cm以下。
  2. 一種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至少含有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的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性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且更含有折射率為1.40以上且3.00以下的微粒子,所述微粒子的含量相對於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的重量比為5/1以上且100/1以下。
  3. 一種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至少含有h射線的吸光係數為100mL/g.cm以上的光聚合起始劑、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光聚合性化合物及鹼可溶性樹脂,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為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88-28
    通式(1)中,X為C-R7或N;R1~R9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氫、烷基、環烷基、在環內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脂肪族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以及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所述光聚合起始劑為氧化膦系化合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所述光聚合起始劑在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最大吸收波長下的吸光係數為20mL/g.cm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更含有折射率為1.40以上且3.00以下的微粒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所述微粒子的數量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300nm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所述微粒子的數量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300nm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所述微粒子的含量相對於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的重量比為5/1以上且100/1以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所述通式(1)中,X為C-R7,R7為由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基,
    Figure 108109632-A0305-02-0090-29
    通式(2)中,r選自由氫、烷基、環烷基、在環內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脂肪族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所組成的群組中;k為1~3的整數;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r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藉由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00nm以上且未滿580nm的區域內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藉由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80nm以上且未滿750nm的區域內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感光 性樹脂組成物,其更含有在360nm以下的波長區域內具有最大吸收波長的紫外線吸收劑。
  14. 一種硬化膜,其特徵在於,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硬化膜,其中膜厚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
  16. 一種硬化膜的製造方法,所述硬化膜包含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所述硬化膜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曝光步驟,使用超高壓水銀燈對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進行曝光,所述曝光步驟中的所述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曝光量以i射線換算計為60mJ/cm2以上且250mJ/cm2以下。
  17. 一種色變換基板,其特徵在於,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15項所述的硬化膜。
  18.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色變換基板。
TW108109632A 2018-03-23 2019-03-20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色變換基板、圖像顯示裝置、及硬化膜的製造方法 TWI825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5833 2018-03-23
JP2018055833 2018-03-23
JP2018144811 2018-08-01
JP2018-144811 2018-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665A TW201940665A (zh) 2019-10-16
TWI825078B true TWI825078B (zh) 2023-12-11

Family

ID=67987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9632A TWI825078B (zh) 2018-03-23 2019-03-20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色變換基板、圖像顯示裝置、及硬化膜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259741B2 (zh)
KR (1) KR102599290B1 (zh)
CN (1) CN111868627B (zh)
TW (1) TWI825078B (zh)
WO (1) WO2019181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30786A1 (ja) * 2020-12-18 2022-06-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色変換フィルム用組成物、色変換フィルム、色変換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23066925A (ja) 2021-10-29 2023-05-16 山陽色素株式会社 青色蛍光体感光性組成物
WO2023084906A1 (ja) * 2021-11-12 2023-05-19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用波長変換膜形成用組成物
WO2023100809A1 (ja) * 2021-11-30 2023-06-08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膜形成用組成物
JP2023151257A (ja) 2022-03-31 2023-10-16 山陽色素株式会社 蛍光体分散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蛍光体感光性組成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07995A (zh) * 2014-08-29 2016-03-01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著色組成物、彩色濾光器、圖案形成方法、彩色濾光器的製造方法、固態攝影元件、影像顯示裝置以及色素多聚體的製造方法
JP2017021346A (ja) * 2015-07-10 2017-01-26 Jsr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ベゼル及び表示装置
TW201708415A (zh) * 2015-05-26 2017-03-01 Toray Industries 吡咯亞甲基硼錯合物、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膜以及包含此些的光源單元、顯示器以及照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6528B2 (ja) * 2002-07-09 2008-1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感光性平版印刷版材料
JP2004317937A (ja) * 2003-04-18 2004-11-1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感光性平版印刷版材料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KR20120049937A (ko) * 2009-09-07 2012-05-17 도호쿠 다이가쿠 패턴 형성용 광경화성 조성물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막두께 측정 방법
JP2015022072A (ja) * 2013-07-17 2015-0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及び波長変換基板
KR102201361B1 (ko) 2014-09-26 2021-01-1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1995930B1 (ko) 2015-02-25 2019-07-0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양자점을 포함하는 경화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JP6686657B2 (ja) * 2015-04-22 2020-04-22 Jsr株式会社 着色組成物、着色硬化膜、カラーフィルタ、表示素子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WO2017018392A1 (ja) * 2015-07-29 2017-02-02 Jsr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膜、波長変換部材、及び膜の形成方法
TWI781917B (zh) * 2016-02-03 2022-11-0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樹脂膜、樹脂膜的製造方法、光學濾波器、積層體、固體攝像元件、圖像顯示裝置以及紅外線感測器
KR102497282B1 (ko) * 2016-09-13 2023-0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포토레지스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 필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07995A (zh) * 2014-08-29 2016-03-01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著色組成物、彩色濾光器、圖案形成方法、彩色濾光器的製造方法、固態攝影元件、影像顯示裝置以及色素多聚體的製造方法
TW201708415A (zh) * 2015-05-26 2017-03-01 Toray Industries 吡咯亞甲基硼錯合物、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膜以及包含此些的光源單元、顯示器以及照明
JP2017021346A (ja) * 2015-07-10 2017-01-26 Jsr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ベゼル及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99290B1 (ko) 2023-11-07
JPWO2019181698A1 (ja) 2021-02-04
KR20200135942A (ko) 2020-12-04
TW201940665A (zh) 2019-10-16
JP7259741B2 (ja) 2023-04-18
WO2019181698A1 (ja) 2019-09-26
CN111868627A (zh) 2020-10-30
CN111868627B (zh)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5078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色變換基板、圖像顯示裝置、及硬化膜的製造方法
TWI679250B (zh) 自發光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含有使用它之色變換層的濾色片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486404B (zh) 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el顯示器
TWI654487B (zh) 黑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黑矩陣及圖像顯示裝置
TWI554509B (zh) 染料用化合物
TWI588212B (zh) 三芳基甲烷系化合物、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el顯示裝置
WO2019146519A1 (ja) 赤色積層基板、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用基板
TW201518357A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KR101997656B1 (ko) 잔텐계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TW201634444A (zh) 肟酯化合物、含有肟酯化合物之光聚合起始劑及可光聚合的組成物、模製物件及顯示器裝置
JP6604606B2 (ja) 化合物、これを含む色材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TWI592441B (zh) A hardenable composition, a cured film, a display element, and a dry film
KR102204534B1 (ko)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색변환층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413509B1 (ko) 화합물
JP6418590B2 (ja) 化合物及び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769487B (zh) 化合物、包括其的光阻螢光樹脂組成物、由其製造的色彩轉換膜、背光單元以及顯示器裝置
JP2019523760A (ja) 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2019158990A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およ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6371601B2 (ja) 化合物及び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201337459A (zh) 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el顯示裝置
TW201710783A (zh) 著色劑及其製造方法、著色組成物、著色硬化膜及顯示元件
JP6631861B2 (ja) 化合物、これを含む色材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JP2019077861A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23100809A1 (ja) 波長変換膜形成用組成物
TW201823375A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