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0164B - 組合物、硬化物、濾光器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組合物、硬化物、濾光器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0164B
TWI820164B TW108123382A TW108123382A TWI820164B TW I820164 B TWI820164 B TW I820164B TW 108123382 A TW108123382 A TW 108123382A TW 108123382 A TW108123382 A TW 108123382A TW I820164 B TWI820164 B TW I8201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compound
mass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3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2546A (zh
Inventor
前田洋介
齋藤智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艾迪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艾迪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艾迪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2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2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1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only
    • C08G65/06Cyclic ethers having no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outside the ring
    • C08G65/16Cyclic ethers having four or more ring atoms
    • C08G65/18Oxet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6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3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5/329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C08G65/33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G65/331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 C08G65/3314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cyclic
    • C08G65/3315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cyclic aromat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3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5/329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C08G65/333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G65/3333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containing imide group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 本發明係一種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以及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之至少一者之組合物。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上述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上述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較佳為相對於上述光酸產生劑100質量份為5質量份以上90質量份以下。

Description

組合物、硬化物、濾光器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及特定之增感劑之組合物。
對特定光具有強度較大之吸收之化合物被用於CD-R(Compact Disk-Recordable,可錄光碟)、DVD-R(DVD recordable,一次寫入式DVD)、DVD+R(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cordable,可寫入DVD)、BD-R(Blu-ray Disc Recordable,藍光光碟)等光學記錄媒體之記錄層、或者液晶顯示裝置(LCD)、電漿顯示面板(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CRT)、螢光顯示管、場發射型顯示器等圖像顯示裝置之光學元件。
於專利文獻1中,作為以防止電漿顯示器之遙控誤動作及吸收電漿顯示器中產生之氖橙色(neon orange)光為目的之濾光器用組合物,揭示有含有特定丙烯酸系樹脂及於380~780 nm具有極大吸收之色素之樹脂組合物。 於專利文獻2中,作為對短波半導體雷射之發送波長表現出高感度之圖像記錄材料,揭示有含有於350~850 nm具有吸收極大值之增感色素之自由基聚合性之感光性組合物。 於專利文獻3中,作為用於形成固體攝像元件等之濾光器之組合物,揭示有含有於700~1100 nm具有吸收極大值之色澱色素之硬化性組合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US7241404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259558號公報 專利文獻3:US7820254
作為提昇圖像顯示裝置之色再現性之方法,已知提高各色之發光光之色純度之方法。 例如,藉由使用吸收綠色光與紅色光之重疊區域之波長之光的濾光器,可幫助圖像顯示裝置提昇綠色光及紅色光之色純度。 本發明者等人針對使用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及增感劑之陽離子聚合性組合物作為用於形成上述濾光器之基礎組合物進行研究,但存在無法製成硬化感度及組合物之分散穩定性兩者均優異之陽離子聚合性組合物之情況。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點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經過銳意研究,結果發現,藉由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與特定之增感劑組合使用,可解決上述課題,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物,其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以及選自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
藉由使組合物具有選自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以下有時稱為特定增感劑)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而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為下述通式(3-1)所表示之化合物,上述苯并咔唑化合物為下述通式(4-1)、(4-2)或(4-3)所表示之化合物,上述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為下述通式(1000-1)所表示之化合物,藉此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因此較佳。
[化1] (式中,R11 及R12 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上述烷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羥基及羧基之至少一者而成之基)
[化2] (式中,R155 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 R156 、R157 、R158 、R159 、R160 、R161 、R162 、R163 、R164 及R16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氰基、羥基或羧基)
[化3] (式中,R255 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 R256 、R257 、R258 、R259 、R260 、R261 、R262 、R263 、R264 及R26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氰基、羥基或羧基)
[化4] (式中,R355 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 R356 、R357 、R358 、R359 、R360 、R361 、R362 、R363 、R364 及R36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氰基、羥基或羧基)
[化5] (式中,R1001 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 R1002 、R1003 、R1004 、R1005 、R1006 、R1007 、R1008 及R1009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氰基、羥基或羧基, R1002 、R1003 、R1004 及R1005 中之至少一個基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且R1006 、R1007 、R1008 及R1009 中之至少一個基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通式(3-1)中之R11 及R12 分別獨立為碳原子數1~3之烷基或上述烷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羥基及羧基之至少一者而成之基,上述通式(4-1)中之R155 為碳原子數3~15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15之芳烷基,上述通式(4-2)中之R255 為碳原子數3~15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15之芳烷基,上述通式(4-3)中之R355 為碳原子數3~15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15之芳烷基,上述通式(1000-1)中之R1001 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15之烷基。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特定增感劑為上述化合物,而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特定增感劑之合計含量相對於上述光酸產生劑100質量份為5質量份以上9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藉由使特定增感劑之含量為上述範圍,而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特定增感劑之合計含量於上述特定增感劑與其以外之增感劑之合計100質量份中為50質量份以上。原因在於藉由使特定增感劑之含量為上述範圍,而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且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之含量於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100質量份中為20質量份以上。原因在於藉由使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種類及含量為上述範圍,而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組合物包含色素。原因在於可使上述組合物用於形成濾光器。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組合物係濾光器形成用。原因在於可使上述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效果得到更有效之發揮。
本發明提供上述組合物之硬化物。
由於上述硬化物係使上述組合物硬化而成者,故而例如於組合物包含色素之情形時,可製成色素之滲出等較少、色素之分散狀態良好之硬化物。
本發明提供一種濾光器,其具有包含上述硬化物之光吸收層。
藉由使上述光吸收層包含上述組合物之硬化物,而成為圖像顯示裝置之色再現性優異之濾光器。又,經時穩定性變得優異。
本發明提供一種硬化物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使組合物硬化之步驟。
由於上述硬化物之製造方法係使上述組合物硬化,故而例如容易形成硬化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合物、其硬化物、濾光器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以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A. 組合物 首先,對本發明之組合物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組合物之特徵在於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以及選自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
本發明之組合物藉由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與選自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以下有時稱為特定增感劑)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組合使用,而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關於藉由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與上述特定增感劑加以組合而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之原因,推測如下。 藉由特定增感劑所具有之芳香環結構而抑制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之凝集,而使組合物中各成分之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並且,成為組合物中之各成分良好分散之狀態,結果特定增感劑能夠有效率地吸收光。進而,特定增感劑由於HOMO(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最高佔有分子軌道)與LUMO(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最低未占分子軌道)之能階高於光酸產生劑,故而有效率地向光酸產生劑進行電子轉移。因此,藉由使組合物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與特定增感劑而硬化感度變得優異。
本發明之組合物由於硬化感度優異,故而可獲得充分硬化之硬化物,於該組合物包含色素之情形時,能夠容易地獲得色素之滲出等較少之硬化物。進而,本發明之組合物由於分散穩定性優異,故而於該組合物包含色素之情形時,能夠穩定地製造色素之分散狀態良好之硬化物。 以下,對本發明之組合物之各成分進行詳細說明。
1. 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 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選自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
(1) 烷氧基苯化合物 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只要為具有1個以上之以共價鍵直接鍵結於苯環上之烷氧基之化合物即可。 作為此種烷氧基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稱為化合物1)。
[化6] (式中,R表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上述烷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羥基及羧基之至少一者而成之基,n表示1~6之整數。再者,於n為2以上之情形時,R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
作為上述通式(3)中之R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正己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4-甲基-2-戊基、1,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正庚基、1-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5-甲基己基、2,4-二甲基戊基、環己基甲基、正辛基、第三辛基、1-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2-丙基戊基、2,5-二甲基己基、2,5,5-三甲基己基、正壬基、2,2-二甲基庚基、2,6-二甲基-4-庚基、3,5,5-三甲基己基、正癸基、4-乙基辛基、正十一烷基、1-甲基癸基、正十二烷基、1,3,5,7-四甲基辛基、正十三烷基、1-己基庚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二十烷基、正二十三烷基、正二十四烷基、環戊基、環己基、4-甲基環己基、4-第三丁基環己基、環庚基及環辛基等直鏈、支鏈或環狀之烷基。
於本發明中,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之結構可為直鏈、支鏈或環狀之任意者,較佳為直鏈或支鏈,尤佳為直鏈。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烷基之碳原子數較佳為1~5,其中,較佳為1~3,其中尤佳為1~2,其中尤佳為1。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R為上述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對上述通式(3)中之R所表示之烷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羥基及羧基之至少一者而成之基(以下有時稱為取代烷基)之氫原子進行取代的原子或基可自羥基及羧基中選擇,較佳為羥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關於上述取代烷基中採用之烷基之較佳結構、較佳碳原子數,可設為上述碳原子數1~30之烷基與相同。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上述R較佳為碳原子數1~15之烷基或取代烷基,其中,較佳為碳原子數1~5之烷基或取代烷基,尤佳為碳原子數1~3之烷基,其中尤佳為碳原子數1~2之烷基或取代烷基,其中尤佳為碳原子數1之烷基或取代烷基。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R為上述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又,於n為2以上之情形時,上述R可分別獨立地選擇,可相同亦可不同。
上述通式(3)中,n為1~6之整數,較佳為1~3之整數,其中,較佳為2~3之整數,尤佳為2。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又,於n為2之情形時,上述化合物1較佳為下述通式(3-1)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稱為化合物3-1),即,2個烷氧基於對位進行取代之化合物。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化7] (式中,R11 及R12 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上述烷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羥基及羧基之至少一者而成之基)
上述通式(3-1)中之R11 及R12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取代烷基係與上述通式(3)中之R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取代烷基相同。
上述R11 及R12 較佳為分別獨立表示直鏈或支鏈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其中,較佳為直鏈之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上述R11 及R12 較佳為相同之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於本發明中,上述R11 及R12 較佳為分別獨立為直鏈之碳原子數1~15之烷基或取代烷基,其中,較佳為直鏈之碳原子數1~10之烷基或取代烷基,尤佳為碳原子數1~5之烷基或取代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2) 苯并咔唑化合物 上述苯并咔唑化合物只要為具有苯并咔唑結構之化合物即可。 作為此種苯并咔唑化合物,可列舉下述通式(4-1)、(4-2)或(4-3)所表示之化合物。其中,較佳為下述通式(4-1)所表示之化合物。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化8] (式中,R155 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R156 、R157 、R158 、R159 、R160 、R161 、R162 、R163 、R164 及R16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氰基、羥基或羧基)
[化9] (式中,R255 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R256 、R257 、R258 、R259 、R260 、R261 、R262 、R263 、R264 及R26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氰基、羥基或羧基)
[化10] (式中,R355 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R356 、R357 、R358 、R359 、R360 、R361 、R362 、R363 、R364 及R36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氰基、羥基或羧基)
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5 、R255 及R355 (以下有時稱為R155 等)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係與上述通式(1)中之R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相同。
作為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5 等所表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例如可列舉:苯基、甲苯基、3,4,5-三甲氧基苯基、4-第三丁基苯基、聯苯基、萘基、甲基萘基、蒽基及菲基等。 上述碳原子數6~30之芳基亦可為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被取代為例如鹵素原子、硝基、氰基、烷基、烷氧基、烯基、烯氧基、烷氧基烷基、烷醯氧基或烷氧基羰基的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 再者,於基中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情形時,基之碳原子數係規定為包括該取代基之碳原子數在內之合計碳原子數。例如於上述碳原子數6~30之芳基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情形時,所謂碳原子數6~30,並非指氫原子經取代前之碳原子數,而係指包括該取代基之碳原子數在內之合計碳原子數。
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6 、R157 、R158 、R159 、R160 、R161 、R162 、R163 、R164 及R165 、R256 、R257 、R258 、R259 、R260 、R261 、R262 、R263 、R264 及R265 以及R356 、R357 、R358 、R359 、R360 、R361 、R362 、R363 、R364 及R365 (以下有時稱為R156 等)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碳原子數6~30之芳基係與上述R156 等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相同。 作為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6 等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氯、溴及碘。
作為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5 等所表示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例如可列舉上述烷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被取代為芳基之基等,例如可列舉:苄基、茀基、茚基、9-茀基甲基、α-甲基苄基、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乙基及萘基丙基等。
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5 等較佳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其中,較佳為碳原子數3~15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15之芳烷基,尤佳為碳原子數5~12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12之芳烷基,其中尤佳為碳原子數6~10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10之芳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又,於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5 等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之情形時,較佳為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直鏈或支鏈之芳烷基,其中,較佳為支鏈之烷基或直鏈之芳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於本發明中,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5 等較佳為支鏈之碳原子數3~15之烷基或直鏈之碳原子數7~15之芳烷基,尤佳為支鏈之碳原子數5~12之烷基或直鏈之碳原子數7~12之芳烷基,其中尤佳為支鏈之碳原子數6~10之烷基或直鏈之碳原子數7~10之芳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於本發明中,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6 等較佳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其中,較佳為氫原子。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3)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 上述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只要為具有包含咔唑骨架、並且咔唑骨架中之2個苯環上分別具有烷氧基之二烷氧基咔唑結構之化合物即可。 作為此種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可列舉下述通式(1000-1)所表示之化合物。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化11]
(式中,R1001 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R1002 、R1003 、R1004 、R1005 、R1006 、R1007 、R1008 及R1009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氰基、羥基或羧基,R1002 、R1003 、R1004 及R1005 中之至少一個基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且R1006 、R1007 、R1008 及R1009 中之至少一個基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
關於上述通式(1000-1)中之R1001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及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與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5 等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及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相同。 關於上述通式(1000-1)中之R1002 ~R1009 (以下有時稱為R1002 等)可採用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鹵素原子,與上述通式(4-1)~(4-3)中之R156 等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及鹵素原子相同。 作為上述通式(1000-1)中之R1002 等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可列舉上述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之苯環側末端之亞甲基被取代為氧原子之基,具體而言,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丁氧基等。
上述通式(1000-1)中之R1001 較佳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其中,較佳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15之烷基,尤佳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其中尤佳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5之烷基,其中尤佳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3之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上述通式(1000-1)中之R1002 、R1003 、R1004 及R1005 之至少一個基與R1006 、R1007 、R1008 及R1009 之至少一個基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R1002 、R1003 、R1004 及R1005 中之R1003 與R1006 、R1007 、R1008 及R1009 中之R1008 分別獨立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其中,較佳為碳原子數1~15之烷氧基,尤佳為碳原子數1~10之烷氧基,其中尤佳為碳原子數1~5之烷氧基,其中尤佳為碳原子數1~3之烷氧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作為上述通式(1000-1)中之R1002 等所表示之烷氧基以外之原子或基,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其中,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尤佳為氫原子。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於本發明中,於R1003 及R1008 分別為烷氧基之情形時,R1002 、R1004 及R1005 以及R1006 、R1007 及R1009 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其中,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尤佳為氫原子。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4)其他 本發明之組合物可僅包含烷氧基苯化合物及苯并咔唑化合物之任一者,亦可包含兩者。 於本發明中,就硬化感度與分散穩定性之均衡性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苯并咔唑化合物。
於上述組合物包含烷氧基苯化合物及苯并咔唑化合物之兩者之情形時,苯并咔唑化合物之含量於該等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90質量份以上,最佳為95質量份以上。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作為本發明之組合物中之烷氧基苯化合物及苯并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相對於上述光酸產生劑100質量份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9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上8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上70質量份以下,尤佳為30質量份以上65質量份以下,最佳為40質量份以上6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作為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及苯并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於該等化合物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3質量份以上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上3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7質量份以上2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作為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及苯并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於上述組合物100質量份中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2質量份以上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份以上2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4質量份以上1.8量部以下,最佳為0.5質量份以上1.5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作為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及苯并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於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及苯并咔唑化合物與其等以外之增感劑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95質量份以上,最佳為100質量份,即,上述組合物僅包含特定增感劑作為增感劑。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本發明之組合物可僅包含選自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中之任一種化合物,亦可包含2種以上之化合物。 於本發明中,就硬化感度與分散穩定性之均衡性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之至少一者。 又,就硬化感度與分散穩定性之均衡性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僅包含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中之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
作為本發明之組合物中之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相對於上述光酸產生劑100質量份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9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上8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上70質量份以下,尤佳為30質量份以上65質量份以下,最佳為40質量份以上6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作為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於該等化合物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3質量份以上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上3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7質量份以上2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作為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於上述組合物100質量份中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2質量份以上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份以上2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4質量份以上1.8量部以下,最佳為0.5質量份以上1.5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作為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於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與其等以外之增感劑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95質量份以上,最佳為100質量份,即,上述組合物僅包含特定增感劑作為增感劑。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關於作為特定增感劑之含量之對比物的特定增感劑與特定增感劑以外之增感劑之合計中採用之特定增感劑以外之增感劑,具體而言,可列舉下文記述之「5.其他增感劑」項中記載之增感劑,更具體而言,可列舉:蒽系化合物、萘系化合物、作為雜環化合物之咔唑衍生物、二苯甲酮衍生物、9-氧硫𠮿衍生物、硫𠮿化合物、作為雜環化合物之啡噻𠯤衍生物及作為胺化合物之三苯基胺化合物。
2.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 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 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只要為於由光酸產生劑產生之酸之作用下進行聚合反應或交聯反應之化合物即可,並無特別限定。 作為此種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環氧化合物及氧雜環丁烷化合物等環狀醚化合物、環狀內酯化合物、環狀縮醛化合物、環狀硫醚化合物、螺原酸酯化合物以及乙烯醚化合物等。作為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可使用選自其等中之1種或2種以上。
於本發明中,就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良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環狀醚化合物作為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 環狀醚化合物之含量於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100質量份中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95質量份以上。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作為上述環狀醚化合物,較佳為環氧化合物及氧雜環丁烷化合物,尤佳為環氧化合物。原因在於藉由包含環氧化合物,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上述環氧化合物包括包含環氧基之全部化合物在內。例如,包含環氧基及氧雜環丁烷基兩者之化合物係相當於環氧化合物者。 作為此種環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芳香族環氧化合物、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等。
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係藉由利用氧化劑將含有環己烯環或環戊烯環之化合物進行環氧化而獲得之如環氧環己烷或環氧環戊烷化合物般具有脂肪族環與環氧環共有環結構之一部分之環氧環烷烴結構的化合物。
作為上述具有環氧環烷烴結構之化合物,可列舉下述通式(5-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類的具有2個以上之環氧環己烷結構之化合物。原因在於藉由包含此種化合物,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化12] (式中,X5 表示直接鍵或連結基(具有1個以上之原子之二價基))
作為X5 所表示之連結基,例如可列舉:二價烴基、碳-碳雙鍵之一部分或全部經環氧化之伸烯基、羰基、醚鍵、酯鍵、碳酸酯基、醯胺基、及其等複數個連結而成之基等。
作為上述二價烴基,可列舉直鏈或支鏈之或者具有環烷基環之碳原子數1~20之伸烷基。
作為上述直鏈或支鏈伸烷基,可列舉自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第三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異辛基、2-乙基己基、第三辛基、壬基、異壬基、癸基、異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等碳原子數1~20之直鏈或支鏈烷基去除1個氫原子而獲得之基。 關於作為上述二價烴基之碳原子數1~20之直鏈或支鏈伸烷基,可列舉:亞甲基、甲基亞甲基、二甲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等。
作為上述環烷基環,可列舉:單環式烴基、交聯烴環基等。 作為上述單環式烴基,可列舉: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環癸基、甲基環戊基、甲基環己基、二甲基環己基、三甲基環己基、四甲基環己基、五甲基環己基、乙基環己基、甲基環庚基等,其中,可列舉: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 作為上述交聯烴環基,可列舉:雙環[2.1.1]己基、雙環[2.2.1]庚基、雙環[2.2.2]辛基、雙環[4.3.1]癸基、雙環[3.3.1]壬基、𦯉基、𦯉烯基、降𦯉基、降𦯉烯基、6,6-二甲基雙環[3.1.1]庚基、三環丁基、金剛烷基。
作為X5 所表示之具有環烷基環之烷基,可列舉將上述環烷基與上述直鏈或支鏈之烷基加以組合而獲得之基。例如可列舉:直鏈或支鏈烷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經上述環烷基取代之基、直鏈或支鏈烷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亞甲基經自上述環烷基去除1個氫原子後之基取代之基、上述環烷基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經上述直鏈或支鏈烷基取代之基等。 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1,2-伸環戊基、1,3-伸環戊基、亞環戊基、1,2-伸環己基、1,3-伸環己基、1,4-伸環己基、亞環己基等伸環烷基(包括亞環烷基)等。
作為上述碳-碳雙鍵之一部分或全部經環氧化之伸烯基(以下有時稱為「環氧化伸烯基」)中之伸烯基,例如可列舉:伸乙烯基、伸丙烯基、1-伸丁烯基、2-伸丁烯基、伸丁二烯基、伸戊烯基、伸己烯基、伸庚烯基、伸辛烯基等碳原子數2~8之直鏈或支鏈伸烯基等。
於本發明中,X5 較佳為連結基,較佳為二價烴基、酯鍵、或其等複數個連結而成之基,尤佳為由二價烴基與酯鍵連結而成之基。原因在於藉由使用此種化合物,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又,於本發明中,X5 所表示之二價烴基較佳為自碳原子數1~18之直鏈或支鏈烷基去除1個氫原子而獲得之伸烷基,更佳為自碳原子數1~8之直鏈或支鏈烷基去除1個氫原子而獲得之伸烷基,進而較佳為自碳原子數1~5之直鏈烷基去除1個氫原子而獲得之伸烷基,尤佳為自碳原子數1~3之直鏈烷基去除1個氫原子而獲得之伸烷基。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碳原子數處於上述範圍內,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作為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更具體而言,可列舉:3,4-環氧環己烷羧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3,4-環氧-1-甲基己烷羧酸3,4-環氧-1-甲基環己酯、3,4-環氧環己烷羧酸6-甲基-3,4-環氧環己基甲基-6-甲酯、3,4-環氧-3-甲基環己烷羧酸3,4-環氧-3-甲基環己基甲酯、3,4-環氧-5-甲基環己烷羧酸3,4-環氧-5-甲基環己基甲酯、2-(3,4-環氧環己基-5,5-螺-3,4-環氧)環己烷間二㗁烷、己二酸雙(3,4-環氧環己基甲基)酯、羧酸3,4-環氧-6-甲基環己酯、亞甲基雙(3,4-環氧環己烷)、二環戊二烯二環氧化物、雙(3,4-環氧環己烷)羧酸乙二酯、環氧六氫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環氧六氫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環氧乙基-3,4-環氧環己烷、1,2-環氧-2-環氧乙基環己烷、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等。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3,4-環氧環己烷羧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及3,4-環氧-1-甲基己烷羧酸3,4-環氧-1-甲基環己酯等。原因在於藉由包含此種化合物,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關於作為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可較佳地使用之市售品,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第6103653號公報等中所記載者。
關於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之含量,只要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則並無限制,例如於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可設為2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份以上9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份以上90質量份以下,尤佳為50質量份以上9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上述芳香族環氧化合物係具有芳香族環及環氧基且不具有環氧環烷烴結構者。 作為此種芳香族環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具有至少1個芳香族環之多酚或其環氧烷加成物之聚縮水甘油醚,例如:雙酚A、雙酚F、或對其等加成環氧烷而獲得之化合物之縮水甘油醚、及環氧酚醛清漆樹脂等。 又,可列舉:間苯二酚或對苯二酚、鄰苯二酚等具有2個以上之酚性羥基之芳香族化合物之縮水甘油醚;苯二甲醇或苯二乙醇、苯二丁醇等具有2個以上之醇性羥基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聚縮水甘油醚;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偏苯三甲酸等具有2個以上之羧酸基之多元酸芳香族化合物之聚縮水甘油酯;苯甲酸或甲苯甲酸、萘甲酸等苯甲酸類之縮水甘油酯;氧化苯乙烯或二乙烯基苯之環氧化物等。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酚類之聚縮水甘油醚、具有2個以上之醇性羥基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聚縮水甘油醚、多酚類之聚縮水甘油醚、苯甲酸類之縮水甘油酯及多元酸類之聚縮水甘油酯,尤佳為具有2個以上之醇性羥基之芳香族化合物之聚縮水甘油醚。原因在於藉由包含此種化合物,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關於上述芳香族環氧化合物之含量,只要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即可,例如於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0質量份以上6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上4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上述脂肪族環氧樹脂係具有環氧基且不含環氧環烷烴結構及芳香族環者。 作為此種脂肪族環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脂肪族多元醇或其環氧烷加成物之聚縮水甘油醚;脂肪族長鏈多元酸之聚縮水甘油酯;藉由使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進行乙烯基聚合所合成之均聚物;藉由使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與其他乙烯基單體進行乙烯基聚合所合成之共聚物等。 作為代表性之化合物,可列舉:二醇之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之三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之三縮水甘油醚、山梨糖醇之四縮水甘油醚、二季戊四醇之六縮水甘油醚等多元醇之縮水甘油醚,藉由對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甘油等脂肪族多元醇加成1種或2種以上之環氧烷而獲得之聚醚多元醇之聚縮水甘油醚,及脂肪族長鏈二元酸之二縮水甘油酯。進而可列舉:脂肪族高級醇之單縮水甘油醚,苯酚、甲酚、丁基苯酚、或藉由對其等加成環氧烷而獲得之聚醚醇之單縮水甘油醚,高級脂肪酸之縮水甘油酯,環氧化大豆油,環氧硬脂酸辛酯、環氧硬脂酸丁酯及環氧化聚丁二烯等。 又,作為上述脂肪族環氧化合物,亦可使用氫化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等芳香族環氧化合物之氫化物。 作為上述脂肪族環氧化合物,亦可使用2,2-雙(羥基甲基)-1-丁醇之1,2-環氧-4-(2-環氧乙烷基)環己烷加成物等具有於源自環氧環烷基環之環烷基環上直接以單鍵地鍵結環氧乙烷基之結構作為結構單元、具有環氧環烷基環之環氧基彼此聚合之結構作為主鏈結構的化合物。
作為可用作上述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的二醇之二縮水甘油醚,可較佳地使用下述通式(5-2)所表示之化合物。原因在於藉由使用上述化合物,上述組合物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化13] (式中,Y5 表示二價烴基)
作為Y5 所表示之二價烴基,例如可列舉直鏈或支鏈之或者具有環烷基環之碳原子數1~30之伸烷基。 上述碳原子數1~30之伸烷基之1個或2個以上之亞甲基可被取代為-O-。
作為Y5 所表示之直鏈或支鏈之或者具有環烷基環之碳原子數1~30之伸烷基,可使用與上述X5 所表示之直鏈或支鏈之或者具有環烷基環之碳原子數1~30之伸烷基相同之基。 於本發明中,Y5 較佳為具有支鏈之基。原因在於藉由具有上述結構,上述組合物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於本發明中,Y5 較佳為直鏈或支鏈之或者具有環烷基環之碳原子數2~30之伸烷基,更佳為直鏈或支鏈之或者具有環烷基環之碳原子數3~28之伸烷基,尤佳為直鏈或支鏈之或者具有環烷基環之碳原子數4~26之伸烷基。又,於Y5 為亞甲基未被取代為-O-之直鏈或支鏈伸烷基之情形時,其碳原子數較佳為4~10。於上述Y5 為亞甲基被取代為-O-之直鏈或支鏈伸烷基之情形時,Y5 較佳為碳原子數10~26且具有自聚伸烷基二醇去除兩末端羥基之結構之伸烷基,其中,較佳為碳原子數10~26且具有自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去除兩末端羥基之結構之伸烷基。於Y5 為具有環烷基環之伸烷基之情形時,Y5 較佳為碳原子數13~20且具有2個環烷基環之伸烷基,尤佳為下述通式(5-3)所表示之基。原因在於藉由使Y5 具有上述結構,上述組合物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化14] (式中,R5a 及R5b 表示氫原子或甲基,*表示鍵結部位)
作為上述通式(5-2)所表示之脂肪族二醇化合物之二縮水甘油醚化物,具體而言,可列舉:二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二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三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等聚伸烷基二醇之二縮水甘油醚化物、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環己烷二羥甲基二縮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9-壬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等。 又,作為Y5 具有環烷基環者,例如可列舉:氫化雙酚之二醇之二縮水甘油醚化物、氫化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AF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B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C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E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F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G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M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S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P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TMC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Z二縮水甘油醚、雙[4-(縮水甘油氧基)環己基]醚、4,4'-聯環己醇二縮水甘油醚等。
關於上述脂肪族環氧化合物之含量,只要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則並無限制,例如於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可設為1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15質量份以上9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份以上70質量份以下,尤佳為25質量份以上6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較佳為包含脂肪族環氧化合物及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兩者。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於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包含脂肪族環氧化合物及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兩者之情形時,上述脂肪族環氧化合物之含量較佳為於上述脂肪族環氧化合物及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為5質量份以上90質量份以下,其中,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上50質量份以下,尤佳為15質量份以上40質量份以下。
關於作為上述芳香族及脂肪族環氧化合物可較佳地使用之市售品,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第6103653號公報等中所記載者。
上述氧雜環丁烷化合物係具有氧雜環丁烷環且不含環氧基者。 作為此種氧雜環丁烷化合物,例如可列舉:3-乙基-3-羥基甲基氧雜環丁烷、3-(甲基)烯丙氧基甲基-3-乙基氧雜環丁烷、(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甲基苯、4-氟-[1-(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甲基]苯、4-甲氧基-[1-(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甲基]苯、[1-(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乙基]苯醚、異丁氧基甲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異𦯉基氧基乙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異𦯉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2-乙基己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乙基二乙二醇(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二環戊二烯(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二環戊烯基氧基乙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二環戊烯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四氫呋喃甲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四溴苯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2-四溴苯氧基乙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三溴苯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2-三溴苯氧基乙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2-羥基乙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2-羥基丙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丁氧基乙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五氯苯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五溴苯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𦯉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3,7-雙(3-氧雜環丁基)-5-氧雜-壬烷、3,3'-(1,3-(2-亞甲醯基)丙二基雙(氧基亞甲基))雙(3-乙基氧雜環丁烷)、1,4-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甲基]苯、1,2-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甲基]乙烷、1,3-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甲基]丙烷、乙二醇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二環戊烯基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三乙二醇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四乙二醇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三環癸二基二亞甲基(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三羥甲基丙烷三(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1,4-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丁烷、1,6-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己烷、季戊四醇三(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季戊四醇四(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聚乙二醇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二季戊四醇六(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二季戊四醇五(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二季戊四醇四(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己內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己內酯改性二季戊四醇五(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二-三羥甲基丙烷四(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EO改性雙酚A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PO改性雙酚A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EO改性氫化雙酚A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PO改性氫化雙酚A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EO改性雙酚F(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等。
作為上述氧雜環丁烷化合物所具有之氧雜環丁烷環之數量,只要為1個以上即可,較佳為1以上5以下,較佳為1以上3以下。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關於上述氧雜環丁烷化合物之含量,只要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則並無限制,例如於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可設為6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上4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作為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亦可使用硫雜環丙烷化合物、硫雜環丁烷化合物等其他化合物。 關於可用作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其他化合物、環狀內酯化合物、環狀縮醛化合物、環狀硫醚化合物、螺原酸酯化合物及乙烯醚化合物等,可設為與日本專利第6103653號公報等中記載之內容相同。
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只要為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者即可,可使用低分子量化合物、高分子量化合物之任意者。 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就組合物之易塗佈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低分子量化合物。又,低分子量化合物於組合物中之分散性或溶解性等優異,因此可獲得透明性優異之硬化物,故較佳。 關於上述低分子量化合物之分子量,只要可獲得所需之塗佈性等,則無限制,例如可設為1000以下。
關於上述低分子量化合物之含量,只要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則並無限制,例如於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70質量份以上,最佳為80質量份以上。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關於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含量,只要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則無限制,例如於烷氧基苯化合物及苯并咔唑化合物、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以及光酸產生劑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8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90質量份以上。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關於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含量,只要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則無限制,例如於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以及光酸產生劑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8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90質量份以上。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含量於上述組合物100質量份中,可設為3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40質量份以上80質量份以下,尤佳為50質量份以上7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容易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更優異之組合物。
3.光酸產生劑 本發明之組合物包含光酸產生劑。 上述光酸產生劑只要為藉由紫外線照射等光照射而能夠產生酸之化合物即可,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作為藉由照射紫外線而釋出路易斯酸之鎓鹽之複鹽或其衍生物。原因在於硬化感度變得優異。作為此種化合物之代表性者,可列舉下述通式(11)所表示之陽離子與陰離子之鹽。
[化15]
通式(11)中之陽離子[A]m+ 較佳為鎓,其結構例如可以下述通式(11A)表示。
[化16]
此處,R3 為碳原子數1~60之可包含若干個碳原子以外之原子之有機基。a為1~5之整數。a個R3 各自獨立,可相同亦可不同。又,較佳為至少一者為具有芳香環之上述有機基。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R3 為上述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變得更優異。 Q為選自由S、N、Se、Te、P、As、Sb、Bi、O、I、Br、Cl、F、N=N所組成之群中之原子或原子團。又,於將陽離子[A]m+ 中之Q之原子價設為q時,需使m=a-q之關係成立(其中,將N=N視作原子價0進行處理)。
又,陰離子[B]m- 較佳為鹵化錯合物,其結構例如可以下述通式(11B)表示。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陰離子為上述結構,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變得更優異。
[化17]
此處,L係作為鹵化錯合物之中心原子之金屬或半金屬(Metalloid),為B、P、As、Sb、Fe、Sn、Bi、Al、Ca、In、Ti、Zn、Sc、V、Cr、Mn、Co等。X為鹵素原子或鹵化烷基。b為3~7之整數。又,於將陰離子[B]m- 中之L之原子價設為p時,需使m=b-p之關係成立。
作為上述通式之陰離子[LXb ]m- 之具體例,可列舉:四(五氟苯基)硼酸根[(C6 F5 )4 B]- 、四氟硼酸根(BF4 )- 、六氟磷酸根(PF6 )- 、六氟銻酸根(SbF6 )- 、六氟砷酸根(AsF6 )- 、六氯銻酸根(SbCl6 )- 、三(五氟甲基)三氟磷酸根離子(FAP陰離子)等。
又,陰離子[B]m- 亦可較佳地使用下述通式(11B-1)所表示之結構者。原因在於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化18]
此處,L、X、b係與上述相同。又,作為其他可使用之陰離子,可列舉:過氯酸根離子(ClO4 )- 、三氟甲基亞硫酸根離子(CF3 SO3 )- 、氟磺酸根離子(FSO3 )- 、甲苯磺酸根陰離子、三硝基苯磺酸根陰離子、樟腦磺酸根、九氟丁磺酸根、十六氟辛磺酸根、四芳基硼酸根、四(五氟苯基)硼酸根等。
於本發明中,此種鎓鹽之中,使用下述(一)~(三)之芳香族鎓鹽尤為有效。原因在於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可單獨使用其等中之1種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一)苯基重氮鎓六氟磷酸鹽、4-甲氧基苯基重氮鎓六氟銻酸鹽、4-甲基苯基重氮鎓六氟磷酸鹽等芳基重氮鎓鹽
(二)二苯基錪六氟銻酸鹽、二(4-甲基苯基)錪六氟磷酸鹽、二(4-第三丁基苯基)錪六氟磷酸鹽、甲苯基異丙苯基錪四(五氟苯基)硼酸鹽等二芳基錪鹽
(三)下述群I或群II所表示之鋶陽離子與六氟銻離子、四(五氟苯基)硼酸根離子等之鋶鹽
[化19] <群I>
[化20] <群II>
又,作為其他較佳者,亦可列舉:(η5 -2,4-環戊二烯-1-基)[(1,2,3,4,5,6-η)-(1-甲基乙基)苯]-鐵-六氟磷酸鹽等鐵-芳烴錯合物,或三(乙醯丙酮)鋁、三(乙基丙酮乙酸)鋁、三(水楊醛酸)鋁等鋁錯合物與三苯基矽烷醇等矽烷醇類之混合物等。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等變得更優異。
其等之中,就實用性與光感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芳香族錪鹽、芳香族鋶鹽、鐵-芳烴錯合物,就硬化感度方面而言,更佳為下述通式(2)所表示之芳香族鋶鹽。
[化21]
(式中,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R29 及R30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碳原子數1~10之烷氧基或碳原子數2~10之酯基,R31 、R32 、R33 及R34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碳原子數1~10之烷基,R35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或選自下述化學式(A)~(C)中之任一個取代基,Anq- 表示q價陰離子,p表示使電荷為中性之係數)
[化22] (式中,R121 、R122 、R123 、R124 、R125 、R126 、R127 、R128 、R129 、R130 、R131 、R132 、R133 、R134 、R136 、R137 、R138 、R139 、R145 、R146 、R147 、R148 及R149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碳原子數1~10之烷氧基或碳原子數2~10之酯基,R140 、R141 、R142 、R143 及R144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碳原子數1~10之烷基, *表示與式(2)中之S之鍵結位置)
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作為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R31 、R32 、R33 、R34 、R35 、R121 、R122 、R123 、R124 、R125 、R126 、R127 、R128 、R129 、R130 、R131 、R132 、R133 、R134 、R136 、R137 、R138 、R139 、R140 、R141 、R142 、R143 、R144 、R145 、R146 、R147 、R148 及R149 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氯、溴、碘等。
作為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R31 、R32 、R33 、R34 、R35 、R121 、R122 、R123 、R124 、R125 、R126 、R127 、R128 、R129 、R130 、R131 、R132 、R133 、R134 、R136 、R137 、R138 、R139 、R140 、R141 、R142 、R143 、R144 、R145 、R146 、R147 、R148 及R149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異戊基、第三戊基、己基、環己基、庚基、辛基、壬基、乙基辛基、2-甲氧基乙基、3-甲氧基丙基、4-甲氧基丁基、2-丁氧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3-甲氧基丁基、2-甲硫基乙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二氟乙基、三氯乙基、二氯二氟乙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九氟丁基、十氟戊基、十三氟己基、十五氟庚基、十七氟辛基、甲氧基甲基、1,2-環氧乙基、甲氧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甲基、甲硫基甲基、乙氧基乙基、丁氧基甲基、第三丁硫基甲基、4-戊烯基氧基甲基、三氯乙氧基甲基、雙(2-氯乙氧基)甲基、甲氧基環己基、1-(2-氯乙氧基)乙基、1-甲基-1-甲氧基乙基、乙基二硫乙基、三甲基矽烷基乙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氧基甲基、2-(三甲基矽烷基)乙氧基甲基、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乙基羰基甲基、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2-甲基-2-金剛烷基氧基羰基甲基、乙醯基乙基、2-甲氧基-1-丙烯基、羥基甲基、2-羥基乙基、1-羥基乙基、2-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3-羥基丁基、4-羥基丁基、1,2-二羥基乙基等。
作為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R121 、R122 、R123 、R124 、R125 、R126 、R127 、R128 、R129 、R130 、R131 、R132 、R133 、R134 、R136 、R137 、R138 、R139 、R145 、R146 、R147 、R148 及R149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10之烷氧基,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異丁氧基、戊氧基、異戊氧基、第三戊氧基、己氧基、環己氧基、環己基甲氧基、四氫呋喃氧基、四氫吡喃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3-甲氧基丙氧基、4-甲氧基丁氧基、2-丁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3-甲氧基丁氧基、2-甲硫基乙氧基、三氟甲氧基等。
作為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R121 、R122 、R123 、R124 、R125 、R126 、R127 、R128 、R129 、R130 、R131 、R132 、R133 、R134 、R136 、R137 、R138 、R139 、R145 、R146 、R147 、R148 及R149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2~10之酯基,可列舉: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丁醯氧基、氯乙醯氧基、二氯乙醯氧基、三氯乙醯氧基、三氟乙醯氧基、第三丁基羰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苯甲醯氧基等。
作為上述通式(2)中之pAnq- 所表示之q價陰離子,可設為與作為上述陰離子[B]m- 所列舉者相同。
關於上述光酸產生劑之含量,只要可獲得所需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即可,於上述組合物100質量份中,可設為0.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上4質量份以下,尤佳為1質量份以上3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含量為上述範圍,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關於上述光酸產生劑之含量,只要可獲得所需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即可,相對於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100質量份較佳為0.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5質量份以上4質量份以下,尤佳為1質量份以上3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含量為上述範圍,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4.色素 上述組合物視需要可包含色素。 藉由使上述組合物包含色素,例如可較佳地用於形成濾光器。 作為上述色素,可列舉:顏料、染料等。
於本發明中,就更有效地發揮分散穩定性優異之效果之觀點而言,上述色素較佳為包含顏料、染料,其中較佳為包含染料。原因在於藉由使用上述色素,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又,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可容易地形成能夠選擇性地吸收所需波長之濾光器。 又,原因在於藉由將染料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組合使用,容易獲得於所需波長範圍具有陡峭之吸收峰之硬化物,即,吸收峰之範圍寬度較窄之硬化物。
作為上述顏料,例如可使用:亞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𠮿化合物;喹啉化合物;蒽醌化合物;香豆素化合物;酞菁化合物;異吲哚啉酮化合物;異吲哚啉化合物;喹吖啶酮化合物;蒽締蒽酮化合物;芘酮化合物;苝化合物;吡咯并吡咯二酮化合物;硫靛藍化合物;二㗁𠯤化合物;三苯基甲烷化合物;喹酞酮化合物;萘四羧酸;偶氮染料、花青染料之金屬錯合物化合物;色澱顏料;藉由爐法、槽法或熱法獲得之碳黑、或者乙炔黑、科琴黑或燈黑等碳黑;利用環氧樹脂調整或被覆上述碳黑而獲得者、預先於溶劑中利用樹脂進行對上述碳黑分散處理使之吸附20~200 mg/g之樹脂而獲得者、對上述碳黑進行酸性或鹼性表面處理而獲得者、平均粒徑為8 nm以上且DBP(di-n-but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吸油量為90 ml/100 g以下者、根據950℃下揮發成分中之CO及CO2 所算出之全氧量係每100 m2 碳黑之表面積為9 mg以上者;石墨、石墨化碳黑、活性碳、碳纖維、奈米碳管、螺旋碳纖維、碳奈米角、碳氣凝膠、富勒烯;苯胺黑、顏料黑7、鈦黑;氧化鉻綠、米洛麗藍、鈷綠、鈷藍、錳系、亞鐵氰化物、磷酸鹽群青、鐵藍、群青、天藍、濃綠、翡翠綠、硫酸鉛、黃丹、鋅黃、鐵丹(紅色氧化鐵(III))、鎘紅、合成鐵黑、棕土、體質顏料等有機或無機顏料。該等顏料可單獨使用或將複數種混合使用。
作為上述顏料,亦可使用市售之顏料,例如可列舉:顏料紅1、2、3、9、10、14、17、22、23、31、38、41、48、49、88、90、97、112、119、122、123、144、149、166、168、169、170、171、177、179、180、184、185、192、200、202、209、215、216、217、220、223、224、226、227、228、240、254;顏料橙13、31、34、36、38、43、46、48、49、51、52、55、59、60、61、62、64、65、71;顏料黃1、3、12、13、14、16、17、20、24、55、60、73、81、83、86、93、95、97、98、100、109、110、113、114、117、120、125、126、127、129、137、138、139、147、148、150、151、152、153、154、166、168、175、180、185;顏料綠7、10、36;顏料藍15、15:1、15:2、15:3、15:4、15:5、15:6、22、24、56、60、61、62、64;顏料紫1、19、23、27、29、30、32、37、40、50等。
作為上述染料,可列舉:蒽醌系色素、靛系色素、茜素系色素、吖啶系色素、茋系色素、噻唑系色素、萘酚系色素、喹啉系色素、硝基系色素、吲達胺系色素、㗁𠯤系色素、酞菁系色素、花青系色素、部花青系色素、吡咯亞甲基系色素、偶氮系色素、四氮雜卟啉系色素、𠮿系色素、三芳基甲烷系色素等染料等,其等可將複數種混合使用。作為此種染料,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7-68221號公報中記載者。
就更有效地發揮分散穩定性優異之效果之觀點而言,上述染料較佳為花青系色素、部花青系色素、吡咯亞甲基系色素、偶氮系色素、四氮雜卟啉系色素、𠮿系色素、三芳基甲烷系色素,其中,較佳為花青系色素、四氮雜卟啉系色素、三芳基甲烷系色素。原因在於藉由使用上述染料,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又,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可容易地形成能夠選擇性地吸收所需波長之濾光器。 又,原因在於藉由將上述染料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組合使用,容易獲得於所需波長範圍具有陡峭之吸收峰之硬化物,即,吸收峰之範圍寬度較窄之硬化物。
上述四氮雜卟啉系色素只要為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者即可,可較佳地使用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色素。 原因在於藉由將上述四氮雜卟啉系色素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組合使用,不僅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並且容易獲得於所需波長範圍具有陡峭之吸收峰之硬化物,即,吸收峰之範圍寬度較窄之硬化物。
[化23] (式(1)中,R1 ~R8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胺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6~30之芳氧基、碳原子數2~30之雜芳基、或者該等基中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R1 與R2 、R3 與R4 、R5 與R6 、及R7 與R8 可相互連結而形成包含吡咯環之碳原子之脂環結構。其中,R1 ~R8 不會全部為氫原子。M表示2個氫原子、2個1價金屬原子、2價金屬原子、或者3價或4價金屬化合物)
上述R1 ~R8 可相同亦可不同。 例如,R1 與R2 、R3 與R4 、R5 與R6 、及R7 與R8 可分別為相同之基,亦可分別為不同種類之基。
作為上述R1 ~R8 所表示之鹵素原子,例如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上述R1 ~R8 所表示之胺基可為一級胺基、二級胺基及三級胺基之任意者。 作為二級胺基及三級胺基,可列舉各胺基之1個或2個氫原子被取代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之基。
作為上述二級胺基,例如可列舉:胺基、N-甲基胺基、N-乙基胺基、N-正丁基胺基、N-環己基胺基、N-正辛基胺基、N-正癸基胺基、N-苄基胺基、N-苯基胺基、N-(3-甲基苯基)胺基、N-(4-甲基苯基)胺基、N-(4-正丁基苯基)胺基、N-(4-甲氧基苯基)胺基、N-(3-氟苯基)胺基、N-(4-氯苯基)胺基、N-(1-萘基)胺基、N-(2-萘基)胺基。
作為上述三級胺基,可列舉:N,N-二甲基胺基、N,N-二乙基胺基、N,N-二正丁基胺基、N,N-二正己基胺基、N,N-二正辛基胺基、N,N-二正癸基胺基、N,N-二正十二烷基胺基、N-甲基-N-乙基胺基、N-乙基-N-正丁基胺基、N-甲基-N-苯基胺基、N-乙基-N-苯基胺基、N-正丁基-N-苯基胺基、N-苄基-N-苯基胺基、N,N-二苯基胺基、N,N-二(3-甲基苯基)胺基、N,N-二(4-甲基苯基)胺基、N,N-二(4-乙基苯基)胺基、N,N-二(4-第三丁基苯基)胺基、N,N-二(4-正己基苯基)胺基、N,N-二(4-甲氧基苯基)胺基、N,N-二(4-乙氧基苯基)胺基、N,N-二(4-正丁氧基苯基)胺基、N,N-二(4-正己氧基苯基)胺基、N,N-二(1-萘基)胺基、N,N-二(2-萘基)胺基、N-苯基-N-(3-甲基苯基)胺基、N-苯基-N-(4-甲基苯基)胺基、N-苯基-N-(4-辛基苯基)胺基、N-苯基-N-(4-甲氧基苯基)胺基、N-苯基-N-(4-乙氧基苯基)胺基、N-苯基-N-(4-正己氧基苯基)胺基、N-苯基-N-(4-氟苯基)胺基、N-苯基-N-(1-萘基)胺基、N-苯基-N-(2-萘基)胺基、N-苯基-N-(3-苯基苯基)胺基、N-苯基-N-(4-苯基苯基)胺基、N-咔唑基、N-啡㗁𠯤基、N-啡噻𠯤基等。
上述R1 ~R8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12之烷基,尤佳為碳原子數1~8之烷基。原因在於藉由為上述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又,上述R1 ~R8 亦可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即,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即,不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更具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正己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4-甲基-2-戊基、1,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正庚基、1-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5-甲基己基、2,4-二甲基戊基、環己基甲基、正辛基、第三辛基、1-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2-丙基戊基、2,5-二甲基己基、2,5,5-三甲基己基、正壬基、2,2-二甲基庚基、2,6-二甲基-4-庚基、3,5,5-三甲基己基、正癸基、4-乙基辛基、正十一烷基、1-甲基癸基、正十二烷基、1,3,5,7-四甲基辛基、正十三烷基、1-己基庚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二十烷基、正二十三烷基、正二十四烷基、環戊基、環己基、4-甲基環己基、4-第三丁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等直鏈、支鏈或環狀之烷基。
作為上述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可列舉烷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 作為上述取代氫原子之取代基,例如可列舉:乙烯基、烯丙基、丙烯酸基、甲基丙烯酸基等乙烯性不飽和基;氟、氯、溴、碘等鹵素原子;乙醯基、2-氯乙醯基、丙醯基、辛醯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苯基羰基(苯甲醯基)、酞醯基、4-三氟甲基苯甲醯基、特戊醯基、水楊醯基、草醯基、硬脂醯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第三丁氧基羰基、正十八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等醯基;乙醯氧基、苯甲醯氧基等醯氧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丁基胺基、環戊基胺基、2-乙基己基胺基、十二烷基胺基、苯胺基、氯苯基胺基、甲苯胺基、甲氧苯胺基、N-甲基苯胺基、二苯基胺基、萘基胺基、2-吡啶基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苯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苯甲醯基胺基、甲醯基胺基、特戊醯基胺基、月桂醯基胺基、胺甲醯基胺基、N,N-二甲基胺基羰基胺基、N,N-二乙基胺基羰基胺基、𠰌啉基羰基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羰基胺基、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正十八烷氧基羰基胺基、N-甲基甲氧基羰基胺基、苯氧基羰基胺基、胺磺醯基胺基、N,N-二甲基胺基磺醯基胺基、甲基磺醯基胺基、丁基磺醯基胺基、苯基磺醯基胺基等含有胺基之基;磺醯胺基、磺醯基、氰基、磺基、羥基、硝基、巰基、醯亞胺基、胺甲醯基、磺醯胺基、膦酸基、磷酸基或磺基、膦酸基、磷酸基之鹽等。 又,上述取代氫原子之取代基亦可為上述烷基、下述烷氧基、芳基、芳氧基、雜芳基等。
作為此種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例如可列舉:芳烷基,直鏈、支鏈或環狀之鹵烷基,直鏈、支鏈或環狀之烷氧基烷基,直鏈、支鏈或環狀之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氧基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直鏈、支鏈或環狀之鹵烷氧基烷基等。
作為上述芳烷基,可列舉:苄基、α-甲基苄基、α-乙基苄基、α,α-二甲基苄基、α-苯基苄基、α,α-二苯基苄基、苯乙基、α-甲基苯乙基、β-甲基苯乙基、α,α-二甲基苯乙基、4-甲基苯乙基、4-甲基苄基、3-甲基苄基、2-甲基苄基、4-乙基苄基、2-乙基苄基、4-異丙基苄基、4-第三丁基苄基、2-第三丁基苄基、4-第三戊基苄基、4-環己基苄基、4-正辛基苄基、4-第三辛基苄基、4-苯基苄基、4-(4'-甲基苯基)苄基、4-(4'-第三丁基苯基)苄基、4-(4'-甲氧基苯基)苄基、4-甲氧基苄基、3-甲氧基苄基、2-乙氧基苄基、4-正丁氧基苄基、4-正庚氧基苄基、3,4-二甲氧基苄基、4-氟苄基、2-氟苄基、4-氯苄基、3-氯苄基、2-氯苄基、3,4-二氯苄基、2-呋喃甲基、1-萘基甲基、2-萘基甲基等。
作為上述直鏈、支鏈或環狀之鹵烷基,可列舉:氟甲基、3-氟丙基、6-氟己基、8-氟辛基、三氟甲基、1,1-二氫全氟乙基、1,1-二氫全氟正丙基、1,1,3-三氫全氟正丙基、2-氫全氟-2-丙基、1,1-二氫全氟正丁基、1,1-二氫全氟正戊基、1,1-二氫全氟正己基、6-氟己基、4-氟環己基、1,1-二氫全氟正辛基、1,1-二氫全氟正癸基、1,1-二氫全氟正十二烷基、1,1-二氫全氟正十四烷基、1,1-二氫全氟正十六烷基、全氟乙基、全氟正丙基、全氟正戊基、全氟正己基、2,2-雙(三氟甲基)丙基、二氯甲基、2-氯乙基、3-氯丙基、4-氯環己基、7-氯庚基、8-氯辛基、2,2,2-三氯乙基等。
作為上述直鏈、支鏈或環狀之烷氧基烷基,可列舉: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正丁氧基甲基、正戊氧基甲基、正己氧基甲基、(2-乙基丁氧基)甲基、正庚氧基甲基、正辛氧基甲基、正癸氧基甲基、正十二烷氧基甲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2-正丙氧基乙基、2-異丙氧基乙基、2-正丁氧基乙基、2-正戊氧基乙基、2-正己氧基乙基、2-(2'-乙基丁氧基)乙基、2-正庚氧基乙基、2-正辛氧基乙基、2-(2'-乙基己氧基)乙基、2-正癸氧基乙基、2-正十二烷氧基乙基、2-正十四烷氧基乙基、2-環己氧基乙基、2-甲氧基丙基、3-甲氧基丙基、3-乙氧基丙基、3-正丙氧基丙基、3-異丙氧基丙基、3-正丁氧基丙基、3-正戊氧基丙基、3-正己氧基丙基、3-(2'-乙基丁氧基)丙基、3-正辛氧基丙基、3-(2'-乙基己氧基)丙基、3-正癸氧基丙基、3-正十二烷氧基丙基、3-正十四烷氧基丙基、3-環己氧基丙基、4-甲氧基丁基、4-乙氧基丁基、4-正丙氧基丁基、4-異丙氧基丁基、4-正丁氧基丁基、4-正己氧基丁基、4-正辛氧基丁基、4-正癸氧基丁基、4-正十二烷氧基丁基、5-甲氧基戊基、5-乙氧基戊基、5-正丙氧基戊基、5-正戊氧基戊基、6-甲氧基己基、6-乙氧基己基、6-異丙氧基己基、6-正丁氧基己基、6-正己氧基己基、6-正癸氧基己基、4-甲氧基環己基、7-甲氧基庚基、7-乙氧基庚基、7-異丙氧基庚基、8-甲氧基辛基、8-乙氧基辛基、9-甲氧基壬基、9-乙氧基壬基、10-甲氧基癸基、10-乙氧基癸基、10-正丁氧基癸基、11-甲氧基十一烷基、11-乙氧基十一烷基、12-甲氧基十二烷基、12-乙氧基十二烷基、12-異丙氧基十二烷基、14-甲氧基十四烷基、四氫呋喃甲基等。
作為上述直鏈、支鏈或環狀之烷氧基烷氧基烷基,可列舉:(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2-乙氧基乙氧基)甲基、(2-正丁氧基乙氧基)甲基、(2-正己氧基乙氧基)甲基、(3-甲氧基丙氧基)甲基、(3-乙氧基丙氧基)甲基、(3-正丁氧基丙氧基)甲基、(3-正戊氧基丙氧基)甲基、(4-甲氧基丁氧基)甲基、(6-甲氧基己氧基)甲基、(10-乙氧基癸氧基)甲基、2-(2'-甲氧基乙氧基)乙基、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2'-正丁氧基乙氧基)乙基、3-(2'-乙氧基乙氧基)丙基、3-(2'-甲氧基丙氧基)丙基、3-(2'-異丙氧基丙氧基)丙基、3-(3'-甲氧基丙氧基)丙基、3-(3'-乙氧基丙氧基)丙基等。
作為上述芳氧基烷基,可列舉:苯氧基甲基、4-甲基苯氧基甲基、3-甲基苯氧基甲基、2-甲基苯氧基甲基、4-乙基苯氧基甲基、4-正丙基苯氧基甲基、4-正丁基苯氧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氧基甲基、4-正己基苯氧基甲基、4-正辛基苯氧基甲基、4-正癸基苯氧基甲基、4-甲氧基苯氧基甲基、4-乙氧基苯氧基甲基、4-丁氧基苯氧基甲基、4-正戊氧基苯氧基甲基、4-氟苯氧基甲基、3-氟苯氧基甲基、2-氟苯氧基甲基、3,4-二氟苯氧基甲基、4-氯苯氧基甲基、2-氯苯氧基甲基、4-苯基苯氧基甲基、1-萘氧基甲基、2-萘氧基甲基、2-呋喃氧基甲基、1-苯氧基乙基、2-苯氧基乙基、2-(4'-甲基苯氧基)乙基、2-(4'-乙基苯氧基)乙基、2-(4'-正己基苯氧基)乙基、2-(4'-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4'-正丁氧基苯氧基)乙基、2-(4'-氟苯氧基)乙基、2-(4'-氯苯氧基)乙基、2-(4'-溴苯氧基)乙基、2-(1'-萘氧基)乙基、2-(2'-萘氧基)乙基、2-苯氧基丙基、3-苯氧基丙基、3-(4'-甲基苯氧基)丙基、3-(2'-萘氧基)丙基、4-苯氧基丁基、4-(2'-乙基苯氧基)丁基、4-苯氧基戊基、5-苯氧基戊基、5-(4'-第三丁基苯氧基)戊基、6-苯氧基己基、6-(2'-氯苯氧基)己基、8-苯氧基辛基、10-苯氧基癸基、10-(3'-甲基苯氧基)癸基等。
作為上述芳烷氧基烷基,可列舉:苄氧基甲基、苯乙氧基甲基、4-甲基苄氧基甲基、3-甲基苄氧基甲基、4-正丙基苄氧基甲基、4-正辛基苄氧基甲基、4-甲氧基苄氧基甲基、4-乙氧基苄氧基甲基、4-正丁氧基苄氧基甲基、4-氟苄氧基甲基、3-氟苄氧基甲基、2-氟苄氧基甲基、4-氯苄氧基甲基、4-苯基苄氧基甲基、2-苄氧基乙基、2-苯乙氧基乙基、2-(4'-甲基苄氧基)乙基、2-(2'-甲基苄氧基)乙基、2-(4'-氟苄氧基)乙基、2-(4'-氯苄氧基)乙基、3-苄氧基丙基、3-(4'-甲氧基苄氧基)丙基、4-苄氧基丁基、4-(4'-苯基苄氧基)丁基、5-(4'-甲基苄氧基)戊基、6-苄氧基己基、8-苄氧基辛基等。
作為上述直鏈、支鏈或環狀之鹵烷氧基烷基,可列舉:氟甲氧基甲基、3-氟正丙氧基甲基、6-氟正己氧基甲基、三氟甲氧基甲基、1,1-二氫全氟乙氧基甲基、1,1-二氫全氟正丙氧基甲基、2-氫全氟-2-丙氧基甲基、1,1-二氫全氟正丁氧基甲基、1,1-二氫全氟正戊氧基甲基、1,1-二氫全氟正己氧基甲基、1,1-二氫全氟正辛氧基甲基、1,1-二氫全氟正癸氧基甲基、1,1-二氫全氟正十四烷氧基甲基、2,2-雙(三氟甲基)丙氧基甲基、3-氯正丙氧基甲基、2-(8-氟正辛氧基)乙基、2-(1,1-二氫全氟乙氧基)乙基、2-(1,1,3-三氫全氟正丙氧基)乙基、2-(1,1-二氫全氟正戊氧基)乙基、2-(6-氟正己氧基)乙基、2-(1,1-二氫全氟正辛氧基)乙基、3-(4-氟環己氧基)丙基、3-(1,1-二氫全氟乙氧基)丙基、3-(1,1-二氫全氟正十二烷氧基)丙基、4-(全氟正己氧基)丁基、4-(1,1-二氫全氟乙氧基)丁基、6-(2-氯乙氧基)己基、6-(1,1-二氫全氟乙氧基)己基等直鏈、支鏈或環狀之鹵烷氧基烷基等。
作為上述R1 ~R8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烷氧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12之烷氧基,尤佳為碳原子數1~8之烷氧基。原因在於藉由為上述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又,上述R1 ~R8 亦可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即,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即,不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正戊氧基、新戊氧基、環戊氧基、正己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2-乙基丁氧基、環己氧基、正庚氧基、正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正壬氧基、正癸氧基、正十一烷氧基、正十二烷氧基、正十三烷氧基、正十四烷氧基、正十五烷氧基、正十六烷氧基、正十七烷氧基、正十八烷氧基、正二十烷氧基、正二十三烷氧基、正二十四烷氧基等。
作為上述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可列舉烷氧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 作為上述取代氫原子之取代基,可列舉上述作為取代烷基中之氫原子之取代基所列舉者等。 作為上述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更具體而言,可列舉:芳烷氧基、直鏈、支鏈或環狀之鹵烷氧基等。
作為上述芳烷氧基,可列舉:苄氧基、α-甲基苄氧基、α-乙基苄氧基、α,α-二甲基苄氧基、α-苯基苄氧基、α,α-二苯基苄氧基、苯乙氧基、α-甲基苯乙氧基、β-甲基苯乙氧基、α,α-二甲基苯乙氧基、4-甲基苯乙氧基、4-甲基苄氧基、3-甲基苄氧基、2-甲基苄氧基、4-乙基苄氧基、2-乙基苄氧基、4-異丙基苄氧基、4-第三丁基苄氧基、2-第三丁基苄氧基、4-第三戊基苄氧基、4-環己基苄氧基、4-正辛基苄氧基、4-第三辛基苄氧基、4-苯基苄氧基、4-(4'-甲基苯基)苄氧基、4-(4'-第三丁基苯基)苄氧基、4-(4'-甲氧基苯基)苄氧基、4-甲氧基苄氧基、3-甲氧基苄氧基、2-乙氧基苄氧基、4-正丁氧基苄氧基、4-正庚氧基苄氧基、3,4-二甲氧基苄氧基、4-氟苄氧基、2-氟苄氧基、4-氯苄氧基、3-氯苄氧基、2-氯苄氧基、3,4-二氯苄氧基、2-呋喃甲氧基、1-萘基甲氧基、2-萘基甲氧基等。
作為上述直鏈、支鏈或環狀之鹵烷氧基,可列舉:氟甲氧基、3-氟丙氧基、6-氟己氧基、8-氟辛氧基、三氟甲氧基、1,1-二氫全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1,1-二氫全氟正丙氧基、1,1,3-三氫全氟正丙氧基、2-氫全氟-2-丙氧基、1,1-二氫全氟正丁氧基、1,1-二氫全氟正戊氧基、1,1-二氫全氟正己氧基、6-氟己氧基、4-氟環己氧基、1,1-二氫全氟正辛氧基、1,1-二氫全氟正癸氧基、1,1-二氫全氟正十二烷氧基、1,1-二氫全氟正十四烷氧基、1,1-二氫全氟正十六烷氧基、全氟乙氧基、全氟正丙氧基、全氟正戊氧基、全氟正己氧基、2,2-雙(三氟甲基)丙氧基、二氯甲氧基、2-氯乙氧基、3-氯丙氧基、4-氯環己氧基、7-氯庚氧基、8-氯辛氧基、2,2,2-三氯乙氧基等。
作為上述R1 ~R8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較佳為碳原子數6~20之芳基,尤佳為碳原子數6~16之芳基。原因在於藉由為上述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又,上述R1 ~R8 亦可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中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即,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 作為上述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列舉芳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 作為上述取代氫原子之取代基,可列舉上述作為取代烷基中之氫原子之取代基所列舉者等。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即,不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及具有上述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例如可列舉:苯基、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3-乙基苯基、4-乙基苯基、4-正丙基苯基、4-異丙基苯基、4-正丁基苯基、4-異丁基苯基、4-第三丁基苯基、4-正戊基苯基、4-異戊基苯基、4-第三戊基苯基、4-正己基苯基、4-環己基苯基、4-正庚基苯基、4-正辛基苯基、4-正壬基苯基、4-正癸基苯基、4-正十一烷基苯基、4-正十二烷基苯基、4-正十四烷基苯基、4-正十六烷基苯基、4-正十八烷基苯基、2,3-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5-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2,3,5,6-四甲基苯基、5-二氫茚基、1,2,3,4-四氫-5-萘基、1,2,3,4-四氫-6-萘基、2-甲氧基苯基、3-甲氧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3-乙氧基苯基、4-乙氧基苯基、4-正丙氧基苯基、4-異丙氧基苯基、4-正丁氧基苯基、4-異丁氧基苯基、4-正戊氧基苯基、4-正己氧基苯基、4-環己氧基苯基、4-正庚氧基苯基、4-正辛氧基苯基、4-正壬氧基苯基、4-正癸氧基苯基、4-正十一烷氧基苯基、4-正十二烷氧基苯基、4-正十四烷氧基苯基、4-正十六烷氧基苯基、4-正十八烷氧基苯基、2,3-二甲氧基苯基、2,4-二甲氧基苯基、2,5-二甲氧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3,5-二甲氧基苯基、3,5-二乙氧基苯基、2-甲氧基-4-甲基苯基、2-甲氧基-5-甲基苯基、3-甲氧基-4-甲基苯基、2-甲基-4-甲氧基苯基、3-甲基-4-甲氧基苯基、3-甲基-5-甲氧基苯基、2-氟苯基、3-氟苯基、4-氟苯基、2-氯苯基、3-氯苯基、4-氯苯基、4-溴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2,4-二氟苯基、3,5-二氟苯基、2,4-二氯苯基、3,4-二氯苯基、3,5-二氯苯基、2-甲基-4-氯苯基、2-氯-4-甲基苯基、3-氯-4-甲基苯基、2-氯-4-甲氧基苯基、3-甲氧基-4-氟苯基、3-甲氧基-4-氯苯基、3-氟-4-甲氧基苯基、4-苯基苯基、3-苯基苯基、2-苯基苯基、4-(4'-甲基苯基)苯基、4-(4'-甲氧基苯基)苯基、3,5-二苯基苯基、1-萘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乙氧基-1-萘基、6-正丁基-2-萘基、6-甲氧基-2-萘基、7-乙氧基-2-萘基、2-呋喃基、2-噻吩基、3-噻吩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4-胺基苯基、3-胺基苯基、2-胺基苯基、4-(N-甲基胺基)苯基、3-(N-甲基胺基)苯基、4-(N-乙基胺基)苯基、2-(N-異丙基胺基)苯基、4-(N-正丁基胺基)苯基、2-(N-正丁基胺基)苯基、4-(N-正辛基胺基)苯基、4-(N-正十二烷基胺基)苯基、4-N-苄基胺基苯基、4-N-苯基胺基苯基、2-N-苯基胺基苯基、4-(N,N-二甲基胺基)苯基、3-(N,N-二甲基胺基)苯基、2-(N,N-二甲基胺基)苯基、4-(N,N-二乙基胺基)苯基、2-(N,N-二乙基胺基)苯基、4-(N,N-二正丁基胺基)苯基、4-(N,N-二正己基胺基)苯基、4-(N-環己基-N-甲基胺基)苯基、4-(N,N-二乙基胺基)-1-萘基、4-吡咯烷基苯基、4-哌啶基苯基、4-𠰌啉基苯基、4-吡咯烷基-1-萘基、4-(N-苄基-N-甲基胺基)苯基、4-(N-苄基-N-苯基胺基)苯基、4-(N-甲基-N-苯基胺基)苯基、4-(N-乙基-N-苯基胺基)苯基、4-(N-正丁基-N-苯基胺基)苯基、4-(N,N-二苯基胺基)苯基、2-(N,N-二苯基胺基)苯基、4-[N,N-二(4'-甲基苯基)胺基]苯基、4-[N,N-二(3'-甲基苯基)胺基]苯基、4-[N,N-二(4'-乙基苯基)胺基]苯基、4-[N,N-二(4'-第三丁基苯基)胺基]苯基、4-[N,N-二(4'-正己基苯基)胺基]苯基、4-[N,N-二(4'-甲氧基苯基)胺基]苯基、4-[N,N-二(4'-乙氧基苯基)胺基]苯基、4-[N,N-二(4'-正丁氧基苯基)胺基]苯基、4-[N,N-二(4'-正己氧基苯基)胺基]苯基、4-[N,N-二(1'-萘基)胺基]苯基、4-[N,N-二(2'-萘基)胺基]苯基、4-[N-苯基-N-(3'-甲基苯基)胺基]苯基、4-[N-苯基-N-(4'-甲基苯基)胺基]苯基、4-[N-苯基-N-(4'-辛基苯基)胺基]苯基、4-[N-苯基-N-(4'-甲氧基苯基)胺基]苯基、4-[N-苯基-N-(4'-乙氧基苯基)胺基]苯基、4-[N-苯基-N-(4'-正己氧基苯基)胺基]苯基、4-[N-苯基-N-(4'-氟苯基)胺基]苯基、4-[N-苯基-N-(1'-萘基)胺基]苯基、4-[N-苯基-N-(2'-萘基)胺基]苯基、4-[N-苯基-N-(4'-苯基苯基)胺基]苯基、4-(N,N-二苯基胺基)-1-萘基、6-(N,N-二苯基胺基)-2-萘基、4-(N-咔唑基)苯基、4-(N-啡㗁𠯤基)苯基等。
作為上述R1 ~R8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氧基,較佳為碳原子數6~20之芳氧基,較佳為碳原子數6~16之芳氧基。原因在於藉由為上述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又,上述R1 ~R8 亦可為碳原子數6~30之芳氧基中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即,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氧基。 作為上述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氧基,可列舉芳氧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 作為上述取代氫原子之取代基,可列舉上述作為取代烷基中之氫原子之取代基所列舉者等。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6~30之芳氧基,即,不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氧基、及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氧基,例如可列舉:苯氧基、2-甲基苯氧基、3-甲基苯氧基、4-甲基苯氧基、3-乙基苯氧基、4-乙基苯氧基、4-正丙基苯氧基、4-異丙基苯氧基、4-正丁基苯氧基、4-異丁基苯氧基、4-第三丁基苯氧基、4-正戊基苯氧基、4-異戊基苯氧基、4-第三戊基苯氧基、4-正己基苯氧基、4-環己基苯氧基、4-正庚基苯氧基、4-正辛基苯氧基、4-正壬基苯氧基、4-正癸基苯氧基、4-正十一烷基苯氧基、4-正十二烷基苯氧基、4-正十四烷基苯氧基、4-正十六烷基苯氧基、4-正十八烷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氧基、2,4-二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3,4-二甲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氧基、3,4,5-三甲基苯氧基、2,3,5,6-四甲基苯氧基、5-二氫茚氧基、1,2,3,4-四氫-5-萘氧基、1,2,3,4-四氫-6-萘氧基等。
作為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氧基,亦可列舉:2-甲氧基苯氧基、3-甲氧基苯氧基、4-甲氧基苯氧基、3-乙氧基苯氧基、4-乙氧基苯氧基、4-正丙氧基苯氧基、4-異丙氧基苯氧基、4-正丁氧基苯氧基、4-異丁氧基苯氧基、4-正戊氧基苯氧基、4-正己氧基苯氧基、4-環己氧基苯氧基、4-正庚氧基苯氧基、4-正辛氧基苯氧基、4-正壬氧基苯氧基、4-正癸氧基苯氧基、4-正十一烷氧基苯氧基、4-正十二烷氧基苯氧基、4-正十四烷氧基苯氧基、4-正十六烷氧基苯氧基、4-正十八烷氧基苯氧基、2,3-二甲氧基苯氧基、2,4-二甲氧基苯氧基、2,5-二甲氧基苯氧基、3,4-二甲氧基苯氧基、3,5-二甲氧基苯氧基、3,5-二乙氧基苯氧基、2-甲氧基-4-甲基苯氧基、2-甲氧基-5-甲基苯氧基、3-甲氧基-4-甲基苯氧基、2-甲基-4-甲氧基苯氧基、3-甲基-4-甲氧基苯氧基、3-甲基-5-甲氧基苯氧基等。
又,亦可列舉:2-氟苯氧基、3-氟苯氧基、4-氟苯氧基、2-氯苯氧基、3-氯苯氧基、4-氯苯氧基、4-溴苯氧基、4-三氟甲基苯氧基、3-三氟甲基苯氧基、2,4-二氟苯氧基、3,5-二氟苯氧基、2,4-二氯苯氧基、3,4-二氯苯氧基、3,5-二氯苯氧基、2-甲基-4-氯苯氧基、2-氯-4-甲基苯氧基等。
進而,亦可列舉:3-氯-4-甲基苯氧基、2-氯-4-甲氧基苯氧基、3-甲氧基-4-氟苯氧基、3-甲氧基-4-氯苯氧基、3-氟-4-甲氧基苯氧基、4-苯基苯氧基、3-苯基苯氧基、2-苯基苯氧基、4-(4'-甲基苯基)苯氧基、4-(4'-甲氧基苯基)苯氧基、3,5-二苯基苯氧基、1-萘氧基、2-萘氧基、4-甲基-1-萘氧基、4-乙氧基-1-萘氧基、6-正丁基-2-萘氧基、6-甲氧基-2-萘氧基、7-乙氧基-2-萘氧基等。
作為上述R1 ~R8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2~30之雜芳基,例如可列舉包含至少一個以上之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作為雜原子之芳香族雜環。 又,上述R1 ~R8 亦可為碳原子數2~30之雜芳基中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即,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2~30之雜芳基。 作為上述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2~30之雜芳基,可列舉雜芳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經取代基取代之基。 作為上述取代氫原子之取代基,可列舉上述作為取代烷基中之氫原子之取代基所列舉者等。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2~30之雜芳基,即,不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雜芳基、及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2~30之雜芳基,例如可列舉:呋喃基、吡咯基、3-吡咯啉基、吡唑基、咪唑基、㗁唑基、噻唑基、1,2,3-㗁二唑基、1,2,3-三唑基、1,2,4-三唑基、1,3,4-噻二唑基、吡啶基、嗒𠯤基、嘧啶基、吡𠯤基、哌𠯤基、三𠯤基、苯并呋喃基、吲哚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三唑-2-基、苯并三唑-1-基、嘌呤基、喹啉基、異喹啉基、香豆素基、㖕啉基、喹㗁啉基、二苯并呋喃基、咔唑基、啡啉基、啡噻𠯤基、黃酮基、鄰苯二甲醯亞胺基、萘基醯亞胺基等。
作為上述R1 與R2 、R3 與R4 、R5 與R6 或R7 與R8 相互連結而形成之脂環結構,可列舉包含R1 等所鍵結之吡咯環之碳原子在內所形成之碳原子數3~20之脂環式烴基,例如可列舉:環己烷、甲基環己烷、二甲基環己烷、第三丁基環己烷、氰基環己烷、二氯環己烷等脂環結構。
於本發明中,上述R1 ~R8 較佳為氫原子、不具有取代基或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不具有取代基或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或者不具有取代基或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原因在於藉由為上述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作為R1 與R2 、R3 與R4 、R5 與R6 、及R7 與R8 之組合,只要能夠吸收所需波長之光,則可為任意組合,具體而言,較佳為(i)氫原子與烷基之組合、(ii)烷基與烷氧基之組合、(iii)烷基與芳基之組合等。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又,R1 、R3 、R5 及R7 可為不同之基,但較佳為相同之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進而,R2 、R4 、R6 及R8 可為不同之基,但較佳為相同之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作為上述(i)之組合,較佳為氫原子與不具有取代基或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之組合,更佳為氫原子與不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1~10之烷基之組合,尤佳為氫原子與不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2~5之烷基之組合。原因在於藉由為上述組合,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最佳為R1 、R3 、R5 及R7 為氫原子,且R2 、R4 、R6 及R8 為異丙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等不具有取代基之碳原子數3~5之支鏈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作為上述M所表示之2價金屬原子,例如可列舉屬於週期表第3族~第15族之金屬原子。具體而言,可列舉:Cu、Zn、Fe、Co、Ni、Ru、Pb、Rh、Pd、Pt、Mn、Sn、Pb等。 作為M所表示之1價金屬原子,例如可列舉:Na、K、Li等。 又,作為M所表示之3價或4價金屬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屬於週期表第3族~第15族之3價或4價金屬之鹵化物、氫氧化物及氧化物等。作為上述金屬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AlCl、AlOH、InCl、FeCl、MnOH、SiCl2 、SnCl2 、GeCl2 、Si(OH)2 、Si(OCH3 )2 、Si(OPh)2 、Si(OSiCH3 )2 、Sn(OH)2 、Ge(OH)2 、VO、TiO等。 作為上述M,其中,較佳為Cu、Zn、Co、Ni、Pb、Pd、Pt、Mn、VO、TiO,尤佳為Cu、Co、Ni、Pd、VO。
作為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四氮雜卟啉系色素,更具體而言,可設為與日本專利特開2017-68221號公報中記載之作為通式(1)之具體例所列舉者相同。
作為上述四氮雜卟啉系色素之製造方法,可採用公知方法,例如可依據J. Gen. Chem. USSR vol. 47, 1954-1958 (1977)中記載之方法製造。
作為上述四氮雜卟啉系色素之市售品,例如可列舉:PD-311S、PD-320、NC-35、SNC-8(以上由山本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FDG-004、FDG-007(以上由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
上述三芳基甲烷系色素只要為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者即可,例如可較佳地使用下述通式(301)所表示之色素。 原因在於藉由將上述三芳基甲烷系色素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組合使用,不僅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並且容易獲得於所需波長範圍具有陡峭之吸收峰之硬化物,即,吸收峰之範圍寬度較窄之硬化物。
[化24] (式中,R301 、R302 、R303 、R304 、R305 、R306 、R307 、R308 、R309 及R310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硝基或羥基;或表示碳原子數1~8之烷基或該烷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基,或者碳原子數1~8之烷氧基或該烷氧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基; R311 、R312 、R313 、R314 、R315 及R316 分別獨立表示羥基、鹵素原子、氰基或硝基;或表示碳原子數1~8之烷基或該烷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氰基、硝基、羥基或鹵素原子之基,苯基或該苯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碳原子數1~4之烷基、鹵素原子、氰基或乙烯基之基,或者苄基或該苄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碳原子數1~4之烷基、鹵素原子、氰基或乙烯基之基; R301 與R311 、R302 與R312 、R305 與R313 、R306 與R314 、R309 與R315 、及R310 與R316 可連結形成6員環; R311 與R312 、R313 與R314 、及R315 與R316 可連結形成3~6員環之雜環; R303 與R304 、及R307 與R308 可經由單鍵、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CR317 R318 、CO、NR319 、PR320 或SO2 而連結形成環; R304 與R305 、R306 與R307 可連結形成6員環; X表示單鍵、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CR317 R318 、CO、NR319 、PR320 或SO2 ; R317 及R318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8之烷基或該烷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基、或者碳原子數1~8之烷氧基或該烷氧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基; R319 及R320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者碳原子數1~8之烷基或該烷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基; Anq1- 表示q1價陰離子,q1表示1或2,p1表示將電荷保持為中性之係數)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R301 、R302 、R303 、R304 、R305 、R306 、R307 、R308 、R309 、R310 、R311 、R312 、R313 、R314 、R315 及R316 以及X表示CR317 R318 時之R317 及R318 、X表示NR319 時之R319 、X表示PR320 時之R320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8之烷基,可使用上述R1 ~R8 所表示之烷基中之滿足特定碳原子數者。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R301 、R302 、R303 、R304 、R305 、R306 、R307 、R308 、R309 、R310 、R311 、R312 、R313 、R314 、R315 及R316 以及X表示CR317 R318 時之R317 及R318 、X表示NR319 時之R319 、X表示PR320 時之R320 所表示之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氰基、硝基、羥基、鹵素原子之碳原子數1~8之烷基,可列舉上述碳原子數1~8之烷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氰基、硝基、羥基、鹵素原子之基。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R301 、R302 、R303 、R304 、R305 、R306 、R307 、R308 、R309 、R310 、R311 、R312 、R313 、R314 、R315 及R316 以及X表示CR317 R318 時之R317 及R318 、X表示NR319 時之R319 、X表示PR320 時之R320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8之烷氧基,可使用上述R1 ~R8 所表示之烷氧基中之滿足特定碳原子數者。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R301 、R302 、R303 、R304 、R305 、R306 、R307 、R308 、R309 、R310 、R311 、R312 、R313 、R314 、R315 及R316 以及X表示CR317 R318 時之R317 及R318 、X表示NR319 時之R319 、X表示PR320 時之R320 所表示之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碳原子數1~8之烷氧基,可列舉上述碳原子數1~8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基。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R301 、R302 、R303 、R304 、R305 、R306 、R307 、R308 、R309 、R310 、R311 、R312 、R313 、R314 、R315 及R316 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氯、溴、碘。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R311 、R312 、R313 、R314 、R315 及R316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4之烷基,可使用上述R1 ~R8 所表示之烷基中之滿足特定碳原子數者。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R301 與R311 、R302 與R312 、R305 與R313 、R306 與R314 、R309 與R315 、及R310 與R316 可連結形成之6員環,可列舉:哌啶環、吡啶環、嘧啶環、喹啉環、異喹啉環等。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R311 與R312 、R313 與R314 、及R315 與R316 可連結形成之3~6員環之雜環,可列舉:哌啶環、哌𠯤環、吡咯啶環、𠰌啉環、硫代𠰌啉環、吡啶環、吡𠯤環、嘧啶環、喹啉環、異喹啉環、咪唑環、㗁唑環、咪唑啶環、吡唑啶環、異㗁唑啶環、異噻唑啶環等。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R304 與R305 、R306 與R307 可連結形成之6員環,可列舉苯環,該等環可與其他環縮合或經取代。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Anq1- 所表示之陰離子,例如可列舉一價陰離子或二價陰離子。 例如作為一價陰離子,可列舉: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碘化物離子、氟化物離子等鹵化物離子;過氯酸根離子、氯酸根離子、硫氰酸根離子、六氟磷酸根離子、六氟銻酸根離子、四氟硼酸根離子等無機系陰離子;甲磺酸根離子、十二烷基磺酸根離子、苯磺酸根離子、甲苯磺酸根離子、三氟甲磺酸根離子、萘磺酸根離子、二苯基胺-4-磺酸根離子、2-胺基-4-甲基-5-氯苯磺酸根離子、2-胺基-5-硝基苯磺酸根離子、酞菁磺酸根離子、具有聚合性取代基之磺酸根離子、於日本專利特開平10-23599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0-33795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1-10208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10851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16822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20996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32235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24818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29790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8-25370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表2004-50337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336150號公報、國際公開2006/28006號等中記載之磺酸根離子等有機磺酸系陰離子;辛基磷酸根離子、十二烷基磷酸根離子、十八烷基磷酸根離子、苯基磷酸根離子、壬基苯基磷酸根離子、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膦酸根離子等有機磷酸系陰離子、雙三氟甲基磺醯亞胺離子、雙全氟丁磺醯亞胺離子、全氟-4-乙基環己磺酸根離子、四(五氟苯基)硼酸根離子、三(氟烷基磺醯基)碳陰離子等。 作為二價陰離子,例如可列舉:苯二磺酸根離子、萘二磺酸根離子等。又,視需要亦可使用:具有將處於激發狀態之活性分子去激發(使之淬滅)之功能之淬滅陰離子,或者於環戊二烯基環具有羧基或膦酸基、磺酸基等陰離子性基之二茂鐵、二茂釕等茂金屬化合物陰離子等。 又,p1係以使分子整體之電荷為中性之方式選擇。
作為上述淬滅陰離子,例如可列舉於日本專利特開昭60-23489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4381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30577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6-23902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9-30988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9-32347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0-4576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1-20811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16823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20137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20606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29740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平7-96334號公報、國際公開98/29257號等中記載之陰離子。
作為上述通式(301)中之Anq1- 所表示之陰離子,就耐熱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一價之有機磺酸系陰離子、雙三氟甲基磺醯亞胺離子、雙全氟丁磺醯亞胺離子、全氟-4-乙基環己磺酸根離子、苯二磺酸根離子或萘二磺酸根離子,進而較佳為雙三氟甲基磺醯亞胺離子。 作為上述陰離子,就可獲得於所需波長範圍具有陡峭之吸收峰之硬化物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上述無機系陰離子。
作為上述通式(30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陽離子部分之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第2014/196464號中記載之化合物No.1~No.62。
於本發明中,就於溶劑中之溶解性之方面而言,R311 、R312 、R313 、R314 、R315 及R316 較佳為碳原子數1~8之烷基或該烷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為極性基、尤其是羥基之基,更佳為碳原子數1~8之烷基,尤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正己基等碳原子數1~5之烷基,其中,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碳原子數1~5之直鏈烷基。其原因在於可成為於550 nm以上610 nm以下之範圍具有陡峭之吸收峰、吸收峰之半值寬較窄者。 於本發明中,就可成為於550 nm以上610 nm以下之範圍具有陡峭之吸收峰、吸收峰之半值寬較窄者之觀點而言,R301 、R302 、R303 、R304 、R305 、R306 、R307 、R308 、R309 及R310 較佳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硝基、羥基或碳原子數1~8之烷氧基,其中,較佳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 於本發明中,就可成為於550 nm以上610 nm以下之範圍具有陡峭之吸收峰、吸收峰之半值寬較窄者之觀點而言,較佳為:R304 、R307 為鹵素原子,R301 、R302 、R303 、R305 、R306 、R308 、R309 及R310 為氫原子。 又,就易獲得性之方面而言,X較佳為氧原子或硫原子。
上述通式(30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採用與國際公開第2014/196464號中記載之方法相同之方法。
上述花青系色素只要為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者即可,例如可較佳地列舉下述通式(401)所表示之色素。 原因在於藉由將上述花青系色素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組合使用,不僅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並且容易獲得於所需波長範圍具有陡峭之吸收峰之硬化物,即,吸收峰之範圍寬度較窄之硬化物。
[化25] (式中,環A及A'分別獨立表示苯環、萘環、菲環或吡啶環, R411 及R411' 分別獨立表示羥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SO3 H、羧基、胺基、醯胺基、茂金屬基(metallocenyl)、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或碳原子數1~8之烷基, X411 及X411' 分別獨立表示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CR423 R424 -、碳原子數3~6之環烷烴-1,1-二基或-NR425 -, R423 、R424 及R42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SO3 H、羧基、胺基、醯胺基、茂金屬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或碳原子數1~8之烷基, Y411 及Y411'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者存在經羥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SO3 H、羧基、胺基、醯胺基或茂金屬基取代之情況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或碳原子數1~8之烷基, Q表示構成碳原子數1~9之次甲基鏈、鏈中存在包含環結構之情況之連結基, r2及r2'表示0或能夠於環A及環A'中進行取代之數, Anq2- 表示q2價陰離子,q2表示1或2,p2表示將電荷保持為中性之係數)
作為上述通式(401)中之R411 、R411' 、Y411 、Y411' 、X411 、X411' 、R423 、R424 、R425 、Q、RR'所表示之基,例如可使用與日本專利特開2017-095558號公報中記載之R11 、R11' 、Y11 、Y11' 、X11 、X11' 、R23 、R24 及R25 、Q、RR'所表示之官能基相同之官能基。 作為上述通式(401)中之R411 、R411' 、Y411 、Y411' 以及X411 及X411' 中之R423 、R424 及R425 所表示之鹵素原子,例如可列舉:氟、氯、溴、碘。
作為上述通式(401)中之R411 、R411' 、Y411 、Y411' 以及X411 及X411' 中之R423 、R424 及R425 所表示之胺基,可使用上述R1 ~R8 所表示之胺基。
作為上述通式(401)中之R411 、R411' 、Y411 、Y411' 以及X411 及X411' 中之R423 、R424 及R425 所表示之醯胺基,可列舉:甲醯胺、乙醯胺、乙基醯胺、異丙基醯胺、丁基醯胺、辛基醯胺、壬基醯胺、癸基醯胺、十一烷基醯胺、十二烷基醯胺、十六烷基醯胺、十八烷基醯胺、(2-乙基己基)醯胺、苯并醯胺、三氟乙醯胺、五氟苯甲醯胺、二甲醯胺、二乙醯胺、二乙基醯胺、二異丙基醯胺、二丁基醯胺、二辛基醯胺、二壬基醯胺、二癸基醯胺、二-十一烷基醯胺、二-十二烷基醯胺、二(2-乙基己基)醯胺、二苯甲醯胺、二-三氟乙醯胺、二-五氟苯甲醯胺等。
作為上述通式(401)中之R411 、R411' 、Y411 、Y411' 以及X411 及X411' 中之R423 、R424 及R425 所表示之茂金屬基,可列舉:二茂鐵基、二茂鎳基、二茂鋯基、二茂鈦基、二茂鉿基等。
作為上述通式(401)中之R411 、R411' 、Y411 、Y411' 以及X411 及X411' 中之R423 、R424 及R425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可使用與上述R1 ~R8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相同之基。
作為上述通式(401)中之R411 、R411' 、Y411 、Y411' 以及X411 及X411' 中之R423 、R424 及R425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可列舉:苄基、苯乙基、2-苯基丙烷-2-基、二苯基甲基、三苯基甲基、苯乙烯基、肉桂基、二茂鐵基甲基、二茂鐵基丙基等。
作為上述通式(401)中之R411 、R411' 、Y411 、Y411' 以及X411 及X411' 中之R423 、R424 及R425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8之烷基,可使用上述R1 ~R8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滿足特定碳原子數者。
上述R411 、R411' 、Y411 、Y411' 以及X411 及X411' 中之R423 、R424 及R425 所表示之芳基、芳烷基及烷基等基存在上述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羥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SO3 H基、羧基、胺基、醯胺基或茂金屬基之情況。 作為可取代R411 、R411' 、Y411 、Y411' 、R423 、R424 及R425 所表示之芳基、芳烷基、烷基之氫原子之鹵素原子、胺基、醯胺基及茂金屬基,可列舉R411 等之說明中所例示者。 又,上述R411 、R411' 、Y411 、Y411' 以及X411 及X411' 中之R423 、R424 及R425 中之芳烷基及烷基等基存在上述基中之1個或2個以上之亞甲基被取代為-O-、-S-、-CO-、-COO-、-OCO-、-SO2 -、-NH-、-CONH-、-NHCO-、-N=CH-或雙鍵之情況。
於上述通式(401)中,作為X411 及X411'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3~6之環烷烴-1,1-二基,可列舉:環丙烷-1,1-二基、環丁烷-1,1-二基、2,4-二甲基環丁烷-1,1-二基、3,3-二甲基環丁烷-1,1-二基、環戊烷-1,1-二基、環己烷-1,1-二基等。
於本發明中,上述R411 、R411' 較佳為硝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上述Y411 、Y411' 較佳為碳原子數1~8之烷基,其中,較佳為碳原子數2~7之烷基,尤佳為碳原子數4~6之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又,於上述Y411 、Y411' 為烷基之情形時,可為直鏈烷基,但較佳為支鏈烷基,其中,較佳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4-甲基-2-戊基、1,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等碳原子數4~6之支鏈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上述X411 及X411' 較佳為-CR423 R424 -。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上述R423 、R424 及R425 較佳為碳原子數1~8之烷基,其中,較佳為碳原子數1~5之烷基,尤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等碳原子數1~3之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上述環A及環A' 較佳為苯環或萘環,其中,較佳為苯環。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作為上述通式(401)中之Q所表示之構成碳原子數1~9之次甲基鏈、鏈中存在包含環結構之情況之連結基,較佳為下述(Q-1)~(Q-11)所表示之基,原因在於易於製造。碳原子數1~9之次甲基鏈中之碳原子不包括進而取代次甲基鏈及次甲基鏈中所含之環結構之基之碳原子(例如連結基(Q-1)~(Q-11)中之兩末端之碳原子、Z'或R14 ~R19 包含碳原子之情形時之該碳原子)。
[化26] (式中,R14 、R15 、R16 、R17 、R18 、R19 及Z'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羥基、鹵素原子、氰基、-NRR'、芳基、芳烷基或烷基,-NRR'、芳基、芳烷基及烷基之氫原子可被取代為羥基、鹵素原子、氰基或-NRR',-NRR'、芳基、芳烷基及烷基中之亞甲基可被取代為-O-、-S-、-CO-、-COO-、-OCO-、-SO2 -、-NH-、-CONH-、-NHCO-、-N=CH-或-CH=CH-, R及R'表示芳基、芳烷基或烷基, *表示鍵結部位)
作為上述R14 、R15 、R16 、R17 、R18 、R19 及Z'所表示之鹵素原子、芳基、芳烷基或烷基,可列舉R411 等之說明中所例示者,作為R及R'所表示之芳基、芳烷基或烷基,可列舉R411 等之說明中所例示者。
作為可取代Q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9之次甲基鏈之氫原子之芳基、芳烷基、烷基及鹵素原子,可列舉R411 等之說明中所例示者,作為可取代該等芳基、芳烷基、烷基之氫原子之鹵素原子,可列舉R11 等之說明中所例示者。
於本發明中,上述Q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9之次甲基鏈較佳為上述通式(Q-1)所表示之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上述Z'較佳為氫原子、烷基,其中,較佳為氫原子。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優異。
作為上述通式(401)中之Anq2- 所表示之q2價陰離子,可列舉上述Anq1- 之說明中所例示之陰離子。
作為本發明中使用之花青系色素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17-095558號公報中記載之化合物No.1~104。
關於上述色素之含量,只要可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即可,根據組合物之用途等而異,於組合物100質量份中,可設為0.01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含量為上述範圍,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於本發明中,於上述組合物為濾光器形成用之情形時,上述色素之含量於組合物100質量份中較佳為0.01質量份以上5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份以上3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10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含量為上述範圍,色調整變得容易。
5.其他增感劑 上述組合物可包含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以外之增感劑(以下有時稱為第2增感劑)。 作為上述第2增感劑,只要為吸收所照射之光而可提昇自光酸產生劑之酸產生效率者即可,例如可列舉:蒽系化合物、萘系化合物、安息香衍生物、二苯甲酮衍生物、9-氧硫𠮿衍生物、α,α-二乙氧基苯乙酮、苯偶醯、茀酮、𠮿酮、硫𠮿化合物、鈾醯化合物、鹵素化合物、先前公知之自由基聚合起始劑、過渡金屬化合物、胺化合物、磷化合物、雜環化合物、含縮合環之化合物、以及經烷氧基取代之苯等。
再者,作為上述第2增感劑所列舉之化合物存在彼此無法明確區分之情況。例如,二苯甲酮衍生物等存在包含相當於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者之情況。又,雜環化合物之中存在包含相當於含縮合環之化合物者之情況。
作為上述蒽系化合物,只要為具有蒽結構之化合物即可,例如可列舉下式(IIIa)所表示者。
[化27] (式中,R201 及R202 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或碳原子數2~12之烷氧基烷基,R203 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6之烷基)
作為R201 、R202 及R203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6之烷基,可使用上述通式(1)中之R1 等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滿足特定碳原子數者。 作為R201 及R202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2~12之烷氧基烷基,可列舉:甲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甲氧基丙基、乙氧基乙基、甲氧基丁基、乙氧基丙基、丙氧基乙基、甲氧基戊基、乙氧基丁基、丙氧基丙基、丁氧基乙基、戊氧基乙基、丁氧基丙基、己氧基乙基、戊氧基丙基等。
於本發明中,R201 及R202 較佳為碳原子數2~5之烷基。原因在於藉由為上述官能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性變得優異。又,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耐透濕性等亦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R203 較佳為氫原子。
作為上述式(IIIa)所表示之蒽系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9,10-二甲氧基蒽、9,10-二乙氧基蒽、9,10-二丙氧基蒽、9,10-二異丙氧基蒽、9,10-二丁氧基蒽、9,10-二戊氧基蒽、9,10-二己氧基蒽、9,10-雙(2-甲氧基乙氧基)蒽、9,10-雙(2-乙氧基乙氧基)蒽、9,10-雙(2-丁氧基乙氧基)蒽、9,10-雙(3-丁氧基丙氧基)蒽、2-甲基-9,10-二甲氧基蒽、2-乙基-9,10-二甲氧基蒽、2-甲基-9,10-二乙氧基蒽、2-乙基-9,10-二乙氧基蒽、2-甲基-9,10-二丙氧基蒽、2-乙基-9,10-二丙氧基蒽、2-甲基-9,10-二異丙氧基蒽、2-乙基-9,10-二異丙氧基蒽、2-甲基-9,10-二丁氧基蒽、2-乙基-9,10-二丁氧基蒽、2-甲基-9,10-二戊氧基蒽、2-乙基-9,10-二戊氧基蒽、2-甲基-9,10-二己氧基蒽、2-乙基-9,10-二己氧基蒽等。
作為上述萘系化合物,只要為具有萘結構之化合物即可,例如可列舉下式(IIIb)所表示者。
[化28] (式中,R204 及R205 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6之烷基)
作為R204 及R205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6之烷基,可使用上述通式(1)中之R1 等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滿足特定碳原子數者。
於本發明中,其中,R204 及R205 較佳為碳原子數1~3之烷基。原因在於藉由為上述官能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性變得優異。又,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耐透濕性等亦變得優異。
作為上述式(IIIb)所表示之萘系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4-甲氧基-1-萘酚、4-乙氧基-1-萘酚、4-丙氧基-1-萘酚、4-丁氧基-1-萘酚、4-己氧基-1-萘酚、1,4-二甲氧基萘、1-乙氧基-4-甲氧基萘、1,4-二乙氧基萘、1,4-二丙氧基萘、1,4-二丁氧基萘等。
作為上述安息香衍生物,可列舉:安息香甲醚、安息香異丙醚、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等。 作為上述二苯甲酮衍生物,可列舉:二苯甲酮、2,4-二氯二苯甲酮、鄰苯甲醯苯甲酸甲酯、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等。 作為上述9-氧硫𠮿衍生物,可列舉:2-氯9-氧硫𠮿、2-異丙基9-氧硫𠮿等。
作為上述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列舉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及熱自由基聚合起始劑。
作為上述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較佳者,可例示:苯乙酮系化合物、苯偶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9-氧硫𠮿系化合物、雙咪唑系化合物、吖啶系化合物、醯基膦系化合物、肟酯化合物等。
作為上述苯乙酮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二乙氧基苯乙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4'-異丙基-2-羥基-2-甲基苯丙酮、2-羥基甲基-2-甲基苯丙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對二甲基胺基苯乙酮、對第三丁基二氯苯乙酮、對第三丁基三氯苯乙酮、對疊氮苯亞甲基苯乙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𠰌啉基丙酮-1、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𠰌啉基苯基)-丁酮-1、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異丙醚、安息香正丁醚、安息香異丁醚、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等。
作為上述苯偶醯系化合物,可列舉苯偶醯等。 作為上述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二苯甲酮、鄰苯甲醯苯甲酸甲酯、米其勒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4-苯甲醯基-4'-甲基二苯硫醚等。
作為上述9-氧硫𠮿系化合物,可列舉:9-氧硫𠮿、2-甲基9-氧硫𠮿、2-乙基9-氧硫𠮿、2-氯9-氧硫𠮿、2-異丙基9-氧硫𠮿、2,4-二乙基9-氧硫𠮿等。
作為上述雙咪唑系化合物,可列舉六芳基雙咪唑(HABI,三芳基-咪唑之二聚物),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2,2'-雙(2-氯苯基)-4,4',5,5'-四(4-乙氧基羰基苯基)-1,2'-聯咪唑、2,2'-雙(2-溴苯基)-4,4',5,5'-四(4-乙氧基羰基苯基)-1,2'-聯咪唑、2,2'-雙(2-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4-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4,6-三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溴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4-二溴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4,6-三溴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4,5,2',4',5'-六苯基雙咪唑、2,2'-雙(2-氯苯基)-4,5,4',5'-四苯基雙咪唑、2,2'-雙(2-溴苯基)-4,5,4',5'-四苯基雙咪唑、2,2'-雙(2,4-二氯苯基)-4,5,4',5'-四苯基雙咪唑、2,2'-雙(2-氯苯基)-4,5,4',5'-四(3-甲氧基苯基)雙咪唑、2,2'-雙(2-氯苯基)-4,5,4',5'-四(3,4,5-三甲氧基苯基)-雙咪唑、2,5,2',5'-四(2-氯苯基)-4,4'-雙(3,4-二甲氧基苯基)雙咪唑、2,2'-雙(2,6-二氯苯基)-4,5,4',5'-四苯基雙咪唑、2,2'-雙(2-硝基苯基)-4,5,4',5'-四苯基雙咪唑、2,2'-二鄰甲苯基-4,5,4',5'-四苯基雙咪唑、2,2'-雙(2-乙氧基苯基)-4,5,4',5'-四苯基雙咪唑及2,2'-雙(2,6-二氟苯基)-4,5,4',5'-四苯基雙咪唑、5'-四(對碘苯基)聯咪唑、2,2'-雙(鄰氯苯基-4,4',5,5'-四(間甲氧基苯基)聯咪唑)、2,2'-雙(對甲硫基苯基)-4,5,4',5'-二苯基-1,1'-聯咪唑、雙(2,4,5-三苯基)-1,1'-聯咪唑、5,5'-四(對氯萘基)聯咪唑等或者日本專利特公昭45-37377號公報中揭示之以1,2'-、1,4'-、2,4'-共價鍵結之互變異構物、WO00/52529號說明書中記載之化合物等。
作為上述吖啶系化合物,可列舉:吖啶、9-苯基吖啶、9-(對甲基苯基)吖啶、9-(對乙基苯基)吖啶、9-(對異丙基苯基)吖啶、9-(對正丁基苯基)吖啶、9-(對第三丁基苯基)吖啶、9-(對甲氧基苯基)吖啶、9-(對乙氧基苯基)吖啶、9-(對乙醯基苯基)吖啶、9-(對二甲基胺基苯基)吖啶、9-(對氰基苯基苯基)吖啶、9-(對氯苯基)吖啶、9-(對溴苯基)吖啶、9-(間甲基苯基)吖啶、9-(間正丙基苯基)吖啶、9-(間異丙基苯基)吖啶、9-(間正丁基苯基)吖啶、9-(間第三丁基苯基)吖啶、9-(間甲氧基苯基)吖啶、9-(間乙氧基苯基)吖啶、9-(間乙醯基苯基)吖啶、9-(間二甲基胺基苯基)吖啶、9-(間二乙基胺基苯基)吖啶、9-(氰基苯基)吖啶、9-(間氯苯基)吖啶、9-(間溴苯基)吖啶、9-甲基吖啶、9-乙基吖啶、9-正丙基吖啶、9-異丙基吖啶、9-氰基乙基吖啶、9-羥基乙基吖啶、9-氯乙基吖啶、9-溴吖啶、9-羥基吖啶、9-硝基吖啶、9-胺基吖啶、9-甲氧基吖啶、9-乙氧基吖啶、9-正丙氧基吖啶、9-異丙氧基吖啶、9-氯乙氧基吖啶、4,6-雙(二甲基胺基)吖啶、10-乙酸吖啶、10-甲基乙酸酯吖啶、3,6-二甲基吖啶、7,13-二甲基吖啶、7,13-雙(二甲基胺基)吖啶、3,6-二甲基-10-乙酸吖啶、3,5-二甲基-10-甲基乙酸酯吖啶、7,13-二甲基-10-乙酸吖啶、7,13-二甲基-10-甲基乙酸酯吖啶、1,7-雙(9-吖啶基)庚烷、1,5-雙(9-吖啶基)戊烷、1,3-雙(9-吖啶基)丙烷、2,7-二苯甲醯基-9-苯基吖啶、2,7-雙(α-羥基苄基)-9-苯基吖啶、2,7-雙(α-乙醯氧基苄基)-9-苯基吖啶、2,7-二甲基-9-(4-甲基苯基)吖啶、2,7-二甲基-9-苯基吖啶、2,7-雙(3,4-二甲基-苯甲醯基)-9-(3,4-二甲基苯基)吖啶、2,7-雙(α-乙醯氧基-4-第三丁基苄基)-9-(4-第三丁基苯基)吖啶、2,7-二甲基-9-(3,4-二氯苯基)吖啶、2,7-二甲基-9-(4-苯甲醯基苯基)吖啶、2,7-雙(2-氯苯甲醯基)-9-(2-氯苯基)吖啶、2-(α-羥基-3-溴苄基)-6-甲基-9-(3-溴苯基)吖啶、2,5-雙(4-第三丁基苯甲醯基)-9-(4-第三丁基苯基)吖啶、1,4-雙(2,7-二甲基-9-吖啶基)苯、2,7-雙(α-苯基胺基羰氧基-3,4-二甲基苄基)-9-(3,4-二甲基苯基)吖啶及2,7-雙(3,5-二甲基-4-羥基-4'-氟二苯基甲基)-9-(4-氟苯基)吖啶、9,10-二氫吖啶、1-甲基吖啶、4-甲基吖啶、2,3-二甲基吖啶、1-苯基吖啶、4-苯基吖啶、1-苄基吖啶、4-苄基吖啶、1-氯吖啶、2,3-二氯吖啶、10-丁基-2-氯吖啶-9(10H)-酮、10-丙基-2-氯吖啶-9(10H)-酮、10-丁基-2-氯吖啶-9(10H)-酮1,2-雙(9-吖啶基)乙烷、1,3-雙(9-吖啶基)丙烷、1,4-雙(9-吖啶基)丁烷、1,6-雙(9-吖啶基)己烷、1,7-雙(9-吖啶基)庚烷、1,8-雙(9-吖啶基)辛烷、1,9-雙(9-吖啶基)壬烷、1,10-雙(9-吖啶基)癸烷、1,11-雙(9-吖啶基)十一烷、1,12-雙(9-吖啶基)十二烷、1,14-雙(9-吖啶基)十四烷、1,16-雙(9-吖啶基)十六烷、1,18-雙(9-吖啶基)十八烷、1,20-雙(9-吖啶基)二十烷、1,3-雙(9-吖啶基)-2-硫雜丙烷、1,5-雙(9-吖啶基)-3-硫雜戊烷-7-甲基-苯并[c]吖啶、7-乙基-苯并[c]吖啶、7-丙基-苯并[c]吖啶、7-丁基-苯并[c]吖啶、7-戊基-苯并[c]吖啶、7-己基-苯并[c]吖啶、7-庚基-苯并[c]吖啶、7-辛基-苯并[c]吖啶、7-壬基-苯并[c]吖啶、7-癸基-苯并[c]吖啶、7-十一烷基-苯并[c]吖啶、7-十二烷基-苯并[c]吖啶、7-十三烷基-苯并[c]吖啶、7-十四烷基-苯并[c]吖啶、7-十五烷基-苯并[c]吖啶、7-十六烷基-苯并[c]吖啶、7-十七烷基-苯并[c]吖啶、7-十八烷基-苯并[c]吖啶、7-十九烷基-苯并[c]吖啶、1,1-雙(7-苯并[c]吖啶基)甲烷、1,2-雙(7-苯并[c]吖啶基)乙烷、1,3-雙(7-苯并[c]吖啶基)丙烷、1,4-雙(7-苯并[c]吖啶基)丁烷、1,5-雙(7-苯并[c]吖啶基)戊烷、1,6-雙(7-苯并[c]吖啶基)己烷、1,7-雙(7-苯并[c]吖啶基)庚烷、1,8-雙(7-苯并[c]吖啶基)辛烷、1,9-雙(7-苯并[c]吖啶基)壬烷、1,10-雙(7-苯并[c]吖啶基)癸烷、1,11-雙(7-苯并[c]吖啶基)十一烷、1,12-雙(7-苯并[c]吖啶基)十二烷、1,13-雙(7-苯并[c]吖啶基)十三烷、1,14-雙(7-苯并[c]吖啶基)十四烷、1,15-雙(7-苯并[c]吖啶基)十五烷、1,16-雙(7-苯并[c]吖啶基)十六烷、1,17-雙(7-苯并[c]吖啶基)十七烷、1,18-雙(7-苯并[c]吖啶基)十八烷、1,19-雙(7-苯并[c]吖啶基)十九烷、1,20-雙(7-苯并[c]吖啶基)二十烷、7-苯基-苯并[c]吖啶、7-(2-氯苯基)-苯并[c]吖啶、7-(4-甲基苯基)-苯并[c]吖啶、7-(4-硝基苯基)-苯并[c]吖啶、1,3-雙(7-苯并[c]吖啶基)苯、1,4-雙(7-苯并[c]吖啶基)苯、7-[1-丙烯-3-基(苯并[c]吖啶)]、7-[1-乙基戊基-(苯并[c]吖啶)]、7-[8-十七烯基-(苯并[c]吖啶)]、7,8-二苯基-1,14-雙(7-苯并[c]吖啶基)十四烷、1,2-雙(7-苯并[c]吖啶基)乙烯、1-甲基-1,2-雙(7-苯并[c]吖啶基)乙烯、7-苯乙烯基-苯并[c]吖啶、7-(1-丙烯基)-苯并[c]吖啶、7-(1-戊烯基)-苯并[c]吖啶、9-(2-吡啶基)吖啶、9-(3-吡啶基)吖啶、9-(4-吡啶基)吖啶、9-(4-嘧啶基)吖啶、9-(2-吡𠯤基)吖啶、9(5-甲基-2-吡𠯤基)吖啶、9-(2-喹啉基)吖啶、9-(2-吡啶基)-2-甲基-吖啶、9-(2-吡啶基)-2-乙基吖啶、9-(3-吡啶基)-2-甲基-吖啶、9-(3-吡啶基)-2,4-二乙基-吖啶、3,6-二胺基-吖啶磺酸鹽、3,6-雙(二甲基胺基)吖啶磺酸鹽、氯化3,6-二胺基-10-甲基-吖啶鎓、9-吖啶羧酸等。
作為上述醯基膦系化合物,可列舉: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LucirinTPO,BASF公司製造)、異丁醯基-甲基次膦酸甲基酯、異丁醯基-苯基次膦酸甲基酯、特戊醯基-苯基次膦酸甲基酯、2-乙基己醯基-苯基次膦酸甲基酯、特戊醯基-苯基次膦酸異丙基酯、對甲苯甲醯基-苯基次膦酸甲基酯、鄰甲苯甲醯基-苯基次膦酸甲基酯、2,4-二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次膦酸甲基酯、對三級丁基苯甲醯基-苯基次膦酸異丙基酯、丙烯醯基-苯基次膦酸甲基酯、異丁醯基-二苯基氧化膦、2-乙基己醯基-二苯基氧化膦、鄰甲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對三級丁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3-吡啶基羰基-二苯基氧化膦、丙烯醯基-二苯基氧化膦、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特戊醯基-苯基次膦酸乙烯基酯、己二醯基-雙-二苯基氧化膦、特戊醯基-二苯基氧化膦、對甲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4-(三級丁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2-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2-甲基-2-乙基己醯基-二苯基氧化膦、1-甲基-環己醯基-二苯基氧化膦、特戊醯基-苯基次膦酸甲基酯及特戊醯基-苯基次膦酸異丙基酯、4-辛基苯基氧化膦、對苯二甲醯基-雙-二苯基氧化膦、1-甲基-環己基羰基二苯基氧化膦、三級烷徑一元羧酸醯基(versatoyl)-二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4-二異丁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Irgacure819;BASF公司製造)、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氯-3,4,5-三甲氧基苯甲醯基)-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氯-3,4,5-三甲氧基苯甲醯基)-4-乙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甲基-1-萘甲醯基)-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雙(2-甲基-1-萘甲醯基)-4-乙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甲基-1-萘甲醯基)-2-萘基氧化膦、雙(2-甲基-1-萘甲醯基)-4-丙基苯基氧化膦、雙(2-甲基-1-萘甲醯基)-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雙(2-甲氧基-1-萘甲醯基)-4-乙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氯-1-萘甲醯基)-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4-二辛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4-二異丙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4-二己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丙氧基-4-甲基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4-二異戊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氯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氯苯甲醯基)-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氯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氯苯甲醯基)-4-聯苯基氧化膦、雙(2,6-二氯苯甲醯基)-4-丙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氯苯甲醯基)-2-萘基氧化膦、雙(2,6-二氯苯甲醯基)-1-萘基氧化膦、雙(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CGI403)、6-三甲基苯甲醯基-乙基-苯基-亞磷酸酯(SPEEDCURETPO-L,Lambson公司製造)等。
作為上述肟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1-[9-乙基-6-苯甲醯基-9H-咔唑-3-基-辛烷-1-酮肟-O-乙酸酯、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乙烷-1-酮肟-O-苯甲酸酯、1-[9-正丁基-6-(2-乙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乙烷-1-酮肟-O-苯甲酸酯、乙酮-1-[9-乙基-6-(2-甲基-4-四氫呋喃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4-四氫吡喃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5-四氫呋喃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4-(2,2-二甲基-1,3-二氧戊環基)甲氧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4-四氫呋喃基甲氧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等。
作為上述熱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列舉:2,2'-偶氮二異丁腈、2,2'-偶氮雙(異丁酸甲酯)、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1,1'-偶氮雙(1-乙醯氧基-1-苯基乙烷)等偶氮系起始劑,過氧化苯甲醯、二第三丁基過氧化苯甲醯、過氧化特戊酸第三丁酯、過氧化二碳酸二(4-第三丁基環己基)酯等過氧化物系起始劑,過硫酸銨、過硫酸鈉、過硫酸鉀等過硫酸鹽等。可使用其等之1種,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上述過渡金屬化合物係含有過渡金屬之化合物,作為過渡金屬,可列舉:Fe、Co、Ni、Cu、Cr、Ag等。
作為上述胺化合物,可使用脂肪族胺、脂環式胺、芳香族胺等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 作為上述一級胺,可列舉:乙基胺、丙基胺、異丙基胺、丁基胺、異丁基胺、戊基胺、新戊基胺、己基胺、辛基胺、壬基胺、2-乙基己基胺、環己基胺、乙醇胺、苯胺、對甲基苯胺等。 作為上述二級胺,例如可列舉:二乙基胺、二丙基胺、二丁基胺、二戊基胺、二己基胺、甲基苯胺、乙基苯胺、二羥基乙基胺等。 作為上述三級胺,可列舉:三甲基胺、三乙基胺、N,N-二甲基苄基胺、三苯基胺、三丁基胺、三辛基胺、三-十二烷基胺、二丁基苄基胺、三萘基胺、N-乙基-N-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N-苯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對甲苯胺、N,N-二甲基-4-溴苯胺、N,N-二甲基-4-甲氧基苯胺、N-苯基哌啶、N-(4-甲氧基苯基)哌啶、N-苯基-1,2,3,4-四氫異喹啉、6-苄氧基-N-苯基-7-甲氧基-1,2,3,4-四氫異喹啉、N,N'-二甲基哌𠯤、N,N-二甲基環己基胺、2-二甲基胺基甲基苯酚、2,4,6-三(二甲基胺基甲基)苯酚、三(2-甲氧基甲氧基乙基)胺、三{2-(2-甲氧基乙氧基)乙基}胺、三{2-(2-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乙基}胺、三{2-(1-甲氧基乙氧基)乙基}胺、三{2-(1-乙氧基乙氧基)乙基}胺、三{2-(1-乙氧基丙氧基)乙基}胺、三[2-{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胺、三乙醇胺三乙酸酯等,其中,較佳為三苯基胺衍生物。
作為三苯基胺衍生物,可列舉以下之通式(V)所表示者。
[化29] (式中,R211 、R212 、R213 、R214 、R215 、R216 、R217 、R218 、R219 、R220 、R221 、R222 、R223 、R224 及R22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碳原子數6~20之芳基、氰基、羥基或羧基)
作為R211 、R212 、R213 、R214 、R215 、R216 、R217 、R218 、R219 、R220 、R221 、R222 、R223 、R224 及R225 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及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可使用上述通式(1)中之R1 等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及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滿足特定碳原子數者。 作為R211 、R212 、R213 、R214 、R215 、R216 、R217 、R218 、R219 、R220 、R221 、R222 、R223 、R224 及R225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6~20之芳基,可列舉:苯基、甲苯基、3,4,5-三甲氧基苯基、4-第三丁基苯基、聯苯基、萘基、甲基萘基、蒽基、菲基等。
就硬化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式(V)中之3個苯環之任一個環具有鹵素原子,尤佳為3個苯環均具有鹵素原子,最佳為R213 、R218 及R223 為鹵素原子。其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性變得優異。
作為上述磷化合物,可列舉:氧化膦、膦、磷酸、亞磷酸、膦酸、亞膦酸、次膦酸、次亞膦酸、磷酸酯、亞磷酸酯等。
上述雜環化合物中之雜環可為單環及縮合環之任意者。作為雜環化合物,可列舉:咔唑衍生物、吲哚衍生物、吡咯啶酮衍生物、吡咯衍生物、啡啶衍生物、啡㗁𠯤衍生物、啡𠯤衍生物、噻唑衍生物、苯并噻唑衍生物、㗁唑衍生物、苯并㗁唑衍生物、異㗁唑衍生物、苯并異㗁唑衍生物、呋喃衍生物、苯并呋喃衍生物、噻吩衍生物、啡噻𠯤衍生物、吡啶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嗒𠯤衍生物、哌啶衍生物、吡喃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三𠯤衍生物、喹啉衍生物、異喹啉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吲哚衍生物、吡咯啶衍生物、哌啶酮衍生物、二㗁烷衍生物、二苯并二氧雜環己烯衍生物等。 上述雜環化合物之中,較佳為含有氮原子或氧原子之含縮合環之化合物,就易獲得性等而言,尤佳為咔唑衍生物、二苯并二氧雜環己烯衍生物,尤其就硬化性而言較佳。其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性變得優異。
作為上述咔唑衍生物,可列舉具有咔唑結構、且不具有與苯環鍵結之烷氧基之化合物,可列舉下述(VI)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30] (式中,R226 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20之芳基,R227 、R228 、R229 、R230 、R231 、R232 、R233 及R234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碳原子數6~20之芳基、氰基、羥基、羧基)
作為R226 、R227 、R228 、R229 、R230 、R231 、R232 、R233 及R234 所表示之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及碳原子數6~20之芳基之例,可使用上述通式(1)中之R1 等所表示之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及碳原子數6~30之芳基中之滿足特定碳原子數者。
於本發明中,R226 較佳為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性變得優異。 於本發明中,R227 、R228 、R229 、R230 、R231 、R232 、R233 及R234 較佳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其中,較佳為氫原子。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性變得優異。
作為二苯并二氧雜環己烯衍生物,只要為具有二苯并二氧雜環己烯結構者即可,例如可列舉以下之通式(VIII)所表示者。
[化31] (式中,R268 、R269 、R270 、R271 、R272 、R273 、R274 及R27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
作為R268 、R269 、R270 、R271 、R272 、R273 、R274 及R275 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及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可使用上述通式(1)中之R1 等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及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滿足特定碳原子數者。
作為上述含縮合環之化合物,除上述作為雜環化合物所例示之含縮合環之化合物以外,亦可列舉:茀衍生物、䓛衍生物、菲衍生物、芘衍生物、蒽醌衍生物、苝衍生物、苯并蒽衍生物、稠四苯衍生物、聯三伸苯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等。作為含縮合環之化合物,較佳為含有氮原子或氧原子之含縮合環之化合物,又,就吸收波長域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苝衍生物。
作為苝衍生物,可列舉以下之通式(IX)所表示者。
[化32] (式中,R276 、R277 、R278 、R279 、R280 、R281 、R282 、R283 、R284 、R285 、R286 及R287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0之烷基)
作為R276 、R277 、R278 、R279 、R280 、R281 、R282 、R283 、R284 、R285 、R286 及R287 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及碳原子數1~10之烷基,可使用上述通式(1)中之R1 等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及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中之滿足特定碳原子數者。
關於上述第2增感劑之含量,只要能夠促進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彼此之聚合即可,相對於上述特定增感劑之合計100質量份,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3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5質量份以下,最佳為0.1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含量為上述範圍,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更具體而言,作為第2增感劑的蒽系化合物、萘系化合物、作為雜環化合物之咔唑衍生物、二苯甲酮衍生物、9-氧硫𠮿衍生物、硫𠮿化合物、作為雜環化合物之啡噻𠯤衍生物及作為胺化合物之三苯基胺化合物之合計含量相對於上述特定增感劑之合計100質量份,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3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5質量份以下,最佳為0.1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含量為上述範圍,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6.溶劑 上述組合物視需要可包含溶劑。 上述溶劑係能夠使組合物中之各成分分散或溶解者。 上述溶劑係不會於上述酸產生劑之作用下與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者。 因此,上述「2.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項中記載之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即便於常溫(25℃)大氣壓下為液狀,亦不屬於上述溶劑。 又,上述溶劑係用於使上述組合物之各成分分散或溶解者,因此上述「1.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3.光酸產生劑」中記載之光酸產生劑、「4.色素」中記載之色素、「5.其他增感劑」中記載之第2增感劑等即便於常溫大氣壓下為液狀,亦不屬於上述溶劑。
作為此種溶劑,可使用水、有機溶劑之任意者,可較佳地使用有機溶劑。
作為上述有機溶劑,可列舉:甲基乙基酮、甲基戊基酮、二乙基酮、丙酮、甲基異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2-庚酮等酮類;乙醚、二㗁烷、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二丙二醇二甲醚等醚系溶劑;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環己酯、乳酸乙酯、琥珀酸二甲酯、TEXANOL等酯系溶劑;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等溶纖劑系溶劑;甲醇、乙醇、異或正丙醇、異或正丁醇、戊醇、二丙酮醇等醇系溶劑;乙二醇單乙酸甲酯、乙二醇單乙酸乙酯、丙二醇-1-單甲醚-2-乙酸酯(PGMEA)、二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丙酸乙氧基乙酯、1-第三丁氧基-2-丙醇、乙酸3-甲氧基丁酯、環己醇乙酸酯等醚酯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劑;己烷、庚烷、辛烷、環己烷等脂肪族烴系溶劑;松節油、D-檸檬烯、蒎烯等萜烯系烴油;礦油精、Swazol #310(科斯莫松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Solvesso #100(埃克森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等石蠟系溶劑;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鹵化脂肪族烴系溶劑;氯苯等鹵化芳香族烴系溶劑;卡必醇系溶劑、苯胺、三乙胺、吡啶、乙酸、乙腈、二硫化碳、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二甲基亞碸、水等,該等溶劑可使用1種或以2種以上之混合溶劑之形式使用。其等之中,可列舉酮類、醚酯系溶劑等,特別是丙二醇-1-單甲醚-2-乙酸酯、環己酮等,該等溶劑可使用1種或以2種以上之混合溶劑之形式使用。 上述有機溶劑之中,較佳為酮類、醇系溶劑、醚酯系溶劑、芳香族系溶劑等,其中,較佳為醚酯系溶劑、醇系溶劑。原因在於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關於上述溶劑之含量,只要可獲得所需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即可,於上述組合物100質量份中,可設為1質量份以上99質量份以下,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上8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份以上50質量份以下,尤佳為20質量份以上4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藉由使上述含量為上述範圍,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變得更優異。
7.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上述組合物視需要可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係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者。 作為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基,只要為藉由自由基而能夠聚合者即可,例如可列舉: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乙烯性不飽和基等。 再者,於本發明中,乙烯醚基不屬於作為自由基聚合性基之乙烯基。 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設為具有1個以上之自由基聚合性基者,可使用具有1個自由基聚合性基之單官能化合物、具有2個以上之自由基聚合性基之多官能化合物。
作為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使用具有酸值之化合物、不具有酸值之化合物等。 作為上述具有酸值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等具有羧基等之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作為上述不具有酸值之化合物,可列舉:丙烯酸胺基甲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丙烯酸酯樹脂、環氧甲基丙烯酸酯樹脂、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不具有羧基等之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例如,關於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將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且具有酸值之化合物及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且不具有酸值之化合物組合使用。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於混合使用2種以上之情形時,可預先使其等進行共聚合而以共聚物之形式來使用。 作為此種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等,更具體而言,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16-176009號公報中記載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等。
於本發明中,就用於獲得半值寬較窄之濾光器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之含量較少。 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之含量於烷氧基苯化合物及苯并咔唑化合物、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以及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5質量份以下,最佳為0質量份,即,不含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之含量於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以及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質量份以下,尤佳為0.5質量份以下,最佳為0質量份,即,不含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8. 添加劑 上述組合物除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色素、其他增感劑、溶劑、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以外,視需要亦可包含添加劑。 又,作為上述添加劑,可列舉各種添加劑。 作為此種添加劑,可設為與國際公開2017/098996號公報等中所記載者相同。
關於上述添加劑之合計含量,只要能夠形成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即可,例如於添加劑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烷氧基苯化合物及苯并咔唑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3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可容易地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 關於上述添加劑之合計含量,只要能夠形成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即可,例如於添加劑與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較佳為30質量份以下。原因在於可容易地獲得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
9. 組合物 作為上述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只要為能夠形成包含所需量之上述各成分之組合物之方法即可,可列舉使用公知之混合機構之方法。 上述製造方法可列舉如下方法:準備溶劑,一面向溶劑中依序添加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特定增感劑等一面進行混合。
作為本發明之組合物之用途,可列舉:濾光器、塗料、塗層劑、襯裏劑、接著劑、印刷版、絕緣清漆、絕緣片材、積層板、印刷基板、半導體裝置用・LED封裝用・液晶注入口用・有機電致發光元件(EL)用・光元件用・電氣絕緣用・電子零件用・分離膜用等之密封劑、成形材料、膩子(putty)、玻璃纖維含浸劑、填縫劑、半導體用・太陽電池用等之鈍化膜、層間絕緣膜、保護膜、印刷基板、或者彩色電視、PC顯示器、攜帶型資訊終端、CCD影像感測器之彩色濾光片、電漿顯示面板用之電極材料、印刷墨水、齒科用組合物、光造形用樹脂、液狀及乾燥膜之雙方、微小機械零件、玻璃纖維纜線塗層、全像記錄用材料之各種用途。
作為上述濾光器,可設為要求改變透過濾光器之光之光譜形狀者,例如可用於液晶顯示裝置(LCD)、電漿顯示面板(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CRT)、CCD影像感測器、CMOS感測器、螢光顯示管、場發射型顯示器等圖像顯示裝置用、分析裝置用、半導體裝置製造用、天文觀測用、光通信用、眼鏡鏡片、窗等用途。
於本發明中,上述組合物較佳為濾光器形成用,更佳為圖像顯示裝置用之濾光器形成用,進而較佳為圖像顯示裝置之色調整濾光器形成用,最佳為減輕2種顯色之可見光間之重疊的圖像顯示裝置之色調整濾光器形成用。原因在於可使上述組合物之上述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效果得到更有效之發揮。 又,作為上述組合物之用途,亦可列舉要求可撓性之用途。 具體而言,上述組合物可較佳地用於形成具有可撓性之圖像顯示裝置用之濾光器等。
B. 硬化物 其次,對本發明之硬化物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硬化物之特徵在於:其係上述組合物之硬化物。
上述硬化物係使上述組合物硬化而成者,因此例如於上述組合物包含色素之情形時,可製成色素之滲出等較少、色素之分散狀態良好之硬化物。
本發明之硬化物使用上述組合物。 以下,對本發明之硬化物進行詳細說明。 再者,關於上述組合物,可設為與上述「A.組合物」項中記載之內容相同。
上述硬化物通常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等聚合性化合物之聚合物。 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之聚合物之含量可設為與上述「A.組合物」項中記載之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含量相同。
關於上述硬化物之俯視形狀、厚度等,可根據上述硬化物之用途等適當設定。 作為上述厚度,例如可設為0.05 μm以上300 μm以下等。
作為上述硬化物之製造方法,只要為能夠將上述組合物之硬化物形成為所需形狀之方法,則並無特別限定。 作為此種製造方法,例如可設為與下文記述之「D.硬化物之製造方法」項中記載之內容相同,因此省略此處之說明。
關於上述硬化物之用途等,可設為與上述「A.組合物」項中記載之內容相同。
C. 濾光器 其次,對本發明之濾光器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濾光器之特徵在於:具有包含上述硬化物之光吸收層。
根據本發明,藉由使上述光吸收層包含上述組合物之硬化物,圖像顯示裝置之色再現性變得優異。又,經時穩定性變得優異。
本發明之濾光器具有上述光吸收層。 以下,對本發明之濾光器所包含之光吸收層進行詳細說明。
1. 光吸收層 上述光吸收層包含上述組合物之硬化物。 上述光吸收層所包含之上述硬化物之含量通常於光吸收層100質量份中占100質量份。即,可將上述光吸收層設為由上述硬化物構成者。 關於上述硬化物,可設為與上述「B.硬化物」項中記載之內容相同。 於本發明中,上述硬化物通常為包含色素者,即,使用包含特定增感劑、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與色素之組合物所形成者。
關於上述光吸收層之俯視形狀、面積及厚度等之形狀,可根據濾光器之用途等適當設定。 作為上述光吸收層之形成方法,只要為能夠形成所需形狀、厚度之光吸收層之方法即可,可採用公知之塗膜之形成方法。作為上述形成方法,例如可設為與下文記述之「D.硬化物之製造方法」項中記載之內容相同。
2. 濾光器 上述濾光器可僅包含上述光吸收層,亦可包含上述光吸收層以外之其他層。 作為上述其他層,可列舉:透明支持體、底塗層、抗反射層、硬塗層、潤滑層、黏著劑層等。 關於此種各層之內容及其形成方法等,可設為濾光器通常採用者,例如可設為與日本專利特開2011-144280號公報、國際公開第2016/158639號等中記載之內容相同。 上述光吸收層亦可用作例如將上述透明支持體及任意各層之間進行接著之接著層等。 又,此時,亦可對上述濾光器設置密接於作為接著層之光吸收層之表面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等公知之隔離膜。
上述濾光器於用於圖像顯示裝置用之情形時,通常可配置於顯示器之前面。例如直接將濾光器貼附於顯示器之表面亦無妨,於在顯示器之前設置有前板或電磁波屏蔽板之情形時,可於前板或電磁波屏蔽板之表側(外側)或背側(顯示器側)貼附濾光器。 上述濾光器可用作例如圖像顯示裝置所包含之各構件,例如彩色濾光片、偏光板等光學構件。 又,上述濾光器可直接積層於上述圖像顯示裝置所包含之各構件上。
D. 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其次,對本發明之硬化物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硬化物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包括使上述組合物硬化之步驟。
根據本發明,由於係使上述組合物硬化,故而例如容易形成硬化物。
本發明之硬化物之製造方法包括上述硬化步驟。 以下,對本發明之硬化物之製造方法之各步驟進行詳細說明。 再者,上述組合物可設為與上述「A.組合物」項中記載之內容相同,因此省略此處之說明。
1. 硬化步驟 上述硬化步驟係使上述組合物硬化之步驟。 作為上述組合物之硬化方法,只要為藉由使光酸產生劑產生酸而可使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彼此聚合之方法即可。 作為上述硬化方法,更具體而言,可採用對上述組合物進行照射紫外線等能量線之能量線照射處理之方法。 作為上述能量線及能量線下之暴露時間,可設為與國際公開2013/172145號公報等中記載之內容相同。 作為上述能量線之能量線源,可列舉:自超高、高、中、低壓水銀燈、氙氣燈、碳弧燈、金屬鹵化物燈、螢光燈、鎢絲燈、準分子燈、殺菌燈、準分子雷射、氮氣雷射、氬離子雷射、氦鎘雷射、氦氖雷射、氪離子雷射、各種半導體雷射、YAG雷射、發光二極體、CRT光源等獲得之具有2000埃~7000埃之波長之電磁波能量或電子束、X射線、放射線等高能量線等。 上述能量線之暴露時間根據能量線之強度、塗膜厚度或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種類等而異,例如可設為0.1秒~10秒左右。
2. 其他步驟 上述製造方法視需要可具有其他步驟。 作為此種步驟,可列舉使組合物硬化之步驟前之塗佈上述組合物之步驟等。 作為塗佈組合物之方法,可採用旋轉塗佈、輥式塗佈、棒式塗佈、模嘴塗佈、淋幕式塗佈、各種印刷、浸漬等公知方法。 作為上述基材,可根據硬化物之用途等適當設,可列舉包括鈉玻璃、石英玻璃、半導體基板、金屬、紙、塑膠等者。 又,上述硬化物於形成於基材上後,可自基材剝離而使用,亦可自基材轉印至其他被接(黏)著體而使用。
3. 硬化物 關於藉由本發明之製造方法製造之硬化物及用途等,可設為與上述「B.硬化物」項中記載之內容相同。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上述實施形態僅為例示,具有與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之技術思想實質上相同之構成、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之各者均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中。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等以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製造例1] 化合物C-1之製造方法 將2,7,12,17-四-第三丁基-5,10,15,20-四氮雜-21H,23H-卟啉(Aldrich試劑)0.538g(1 mmol)、乙酸銅(II)0.2 g(1.1 mmol)及DBU 0.52 g(3.3 mmol)與正戊醇10 g進行混合,於140℃下反應8小時。其後,藉由液相層析法(氯仿)精製殘差,經過減壓乾燥而獲得目標物C-1。藉由質譜分析確認為目標物之分子量。
[化33]
[製造例2] 藉由國際公開第2014/196464號中記載之方法,獲得下述式(C-5)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34]
[參考例1~27及實施例1~3] 依據下述表1及2中記載之組成,調配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酸產生劑、色素、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光自由基起始劑、溶劑及添加劑而獲得組合物。 又,各成分係使用以下之材料。 再者,表中之調配量表示各成分之質量份。
(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 A1-1: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ADEKA公司製造之ED-523T) A1-2: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ADEKA公司製造之ED-506) A1-3:芳香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ADEKA公司製造之EP-4100E) A1-4:芳香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ADEKA公司製造之EP-4901) A1-5:芳香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ADEKA公司製造之EP-4000) A1-6:脂環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ADEKA公司製造之EP-4080E) A1-7:具有環氧環己烷結構之脂環族環氧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Daicel公司製造之Celloxide 2021P) A1-8:脂肪族環氧化合物,高分子量化合物(Daicel公司製造之EHPE-3150) A1-9:芳香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高分子量化合物(日本化藥公司製造之NC-3000) A1-10:芳香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高分子量化合物(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JER1001) A1-11:氧雜環丁烷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之OXT-101) A1-12:氧雜環丁烷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之OXT-211) A1-13:脂環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下述式(A1-13)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35]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A2-1: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日本化藥公司製造之Kayarad DPH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與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之混合物)) (熱塑性樹脂) A3-1:熱塑性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住友化學公司製造之Sumipex LG)
(酸產生劑) B1-1:光酸產生劑,芳香族鋶鹽(下述式(B1-1)所表示之化合物) B1-2:光酸產生劑,芳香族鋶鹽(下述式(B1-2)所表示之化合物) B1-3:光酸產生劑,芳香族鋶鹽(下述式(B1-3)所表示之化合物) B1-4:光酸產生劑,芳香族鋶鹽(下述式(B1-4)所表示之化合物) B1-5:光酸產生劑,芳香族鋶鹽(SAN-APRO公司製造之CPI-150) B1-6:光酸產生劑,芳香族鋶鹽(SAN-APRO公司製造之CPI-100P) B1-7:光酸產生劑,芳香族鋶鹽(SAN-APRO公司製造之CPI-210S) B1-8:熱酸產生劑,芳香族鋶鹽(三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I-110)
[化36]
(自由基起始劑) B2-1:熱自由基起始劑(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IRGACURE184))
(色素) C-1:四氮雜卟啉,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M=Cu)(製造例1中製造之上述式(C-1)所表示之化合物) C-2:四氮雜卟啉,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山田化學工業製造之FDG-006) C-3:四氮雜卟啉,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M=釩)(山本化成公司製造之PD-320) C-4:花青(下述式(C-4)所表示之化合物) C-5:三芳基甲烷系色素,通式(301)所表示之化合物(製造例2中製造之上述式(C-5)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37]
(添加劑) D-1:調平劑(Dow Corning Toray公司製造之SH-29P Paint aditive) D-2:界面活性劑(BYK-Chemie公司製造之BYK-333) D-3:抗氧化劑(ADEKA公司製造之AO-60) D-4:抗氧化劑(ADEKA公司製造之AO-20) D-5:增感劑(下述式(D-5)所表示之化合物) D-6:增感劑(下述式(D-6)所表示之化合物) D-7:增感劑(下述式(D-7)所表示之化合物) D-8:增感劑(下述式(D-8)所表示之化合物,特定增感劑)
[化38]
(溶劑) E-1:甲基乙基酮(MEK) E-2:甲苯 E-3:二丙酮醇 E-4:丙二醇單甲醚(PGM)
[評價] 關於各種測定,依據以下方法進行。
評價1.硬化物之最大吸收波長 藉由以下方法準備評價用樣品,使用日本分光製造之可見紫外吸光度計V-670測定透射光譜,獲得450 nm~700 nm之範圍中之透射率之最小值(透射率)與此時之波長(最大吸收波長:λmax)。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及表2。
(評價用樣品之製作方法) (1)藉由棒式塗佈法於基材(東洋紡織製造之PET膜A9300,100 μm)塗佈上述組合物。 塗膜之厚度係以使硬化後之最大吸收波長下之透射率成為5%左右(3%以上7%以下)之方式調整。 (2)繼而,將塗膜於烘箱中於80℃、5分鐘之條件下進行乾燥處理而去除溶劑。 (3)繼而,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分別進行以下之硬化處理。 (3-1)於參考例1~16、參考例18~23及實施例1~3中,使用高壓水銀燈對乾燥處理後之塗膜照射700 mJ/cm2 之紫外線進行硬化處理,獲得評價用樣品。 (3-2)於參考例17中,於烘箱中對乾燥處理後之塗膜進行100℃、20分鐘之加熱處理而進行硬化處理,獲得評價用樣品。 (3-3)於參考例24及參考例26中,於烘箱中對乾燥處理後之塗膜進行120℃、20分鐘之加熱處理而進行硬化處理,獲得評價用樣品。 (3-4)於參考例25及參考例27中,將乾燥處理後之塗膜(附基材)作為評價用樣品。
評價2.硬化物之半值寬 根據上述「評價1.硬化物之最大吸收波長」中獲得之透射光譜,算出半值((100%-最大吸收波長下之透射率(%))/2)。 繼而,由所獲得之透射光譜與半值之計算結果分別求出波長大於最大吸收波長之側與波長小於最大吸收波長之側的成為半值時之波長,算出兩個波長之差之絕對值作為半值寬。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及表2。 再者,若半值寬較窄,則表示例如於將硬化物用作濾光器時在能夠抑制各色之發光強度之降低之方面優異。
評價3.黏性 以與上述「評價1.硬化物之最大吸收波長」相同之方法製作評價用樣品,藉由觸摸評價於剛製作後之表面之黏性,根據以下基準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及表2。 ++:不黏著(無黏性) +:有黏性,但放置12小時後不黏著(無黏性) 再者,若黏性評價為「++」,則表示硬化物之硬化速度較快。
評價4.捲縮性 將以與上述「評價1.硬化物之最大吸收波長」相同之方法製作之評價用樣品裁切成10 cm見方,藉由目視確認有無翹曲,根據以下基準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及表2。 ++:無翹曲 -:有翹曲 再者,若捲縮性評價為「++」,則表示硬化物少有捲縮,捲縮性優異。
評價5.可撓性 將以與上述「評價1.硬化物之最大吸收波長」相同之方法製作之評價用樣品裁切成10 cm見方,捲繞於直徑10 mm之金屬棒上,藉由目視確認有無龜裂產生,根據以下基準評價。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及表2。 ++:無龜裂 -:有龜裂 再者,若可撓性評價為「++」,則表示硬化物之可撓性優異。
評價6.耐溶劑性 利用浸染有丙酮之棉棒擦拭以與上述「評價1.硬化物之最大吸收波長」相同之方法製作之評價用樣品之上述組合物之硬化膜,擦拭10個來回後目視觀察染料之色移情況,根據以下基準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及表2。 ++:無色移 -:有色移 再者,若耐溶劑性為「++」,則表示硬化物於隨時間經過而產生之色變化較小之方面優異。
評價7.色素單體之最大吸收波長及半值寬 將色素(C-1~C-5)以溶解後之最大吸收波長下之透射率成為5%左右(3%以上7%以下)之方式溶解於氯仿,而製備色素溶液。 繼而,將色素溶液填充於石英池(光程長度10 mm、厚度1.25 mm)內,使用分光光度計(例如日本分光製造之可見紫外吸光度計V-670)測定透射率,獲得450 nm~700 nm之範圍中之透射率之最小值(透射率)與此時之波長(最大吸收波長:λmax)。 又,藉由與上述評價2相同之方法,算出半值寬(色素單體之半值寬)。 將結果示於下述表3。
評價8.黏性2 關於實施例1~16及18以及實施例19~26,將所照射之紫外線量自700 mJ/cm2 變更為100 mJ/cm2 ,除此以外,以與上述「評價1.硬化物之最大吸收波長」相同之方法製作評價用樣品,藉由觸摸評價於剛製作後之表面之黏性,根據以下基準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及表2。 ++:不黏著(無黏性) +:有黏性,但放置12小時後不黏著(無黏性) 再者,若黏性評價為「++」,則表示硬化物之硬化速度較快。
[表1]
[表2]
[表3]
根據表1~2及表3,確認到參考例1~19之組合物於550 nm以上610 nm以下具有最大吸收波長。 確認到與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之參考例24及參考例26相比,參考例1~19之硬化物之半值寬與色素單體之半值寬之差較小。具體而言,於參考例1~19中,使半值寬之差成為了50 nm以下。相對於此,於參考例24及參考例26中,半值寬之差大於50 nm。即,確認到參考例1~19之組合物於550 nm以上610 nm以下之波長範圍等所需波長範圍具有陡峭之吸收峰。 又,表中未作記載,針對將參考例1之色素之含量設為0.05質量份、0.1質量份、0.2質量份之參考例(參考例1-1、參考例1-2、參考例1-3)、及將參考例24之色素之含量設為0.05質量份、0.1質量份、0.2質量份之比較例(參考例24-1、參考例24-2、參考例24-3),進行上述「評價2.硬化物之半值寬」中記載之評價。 其結果為,確認到參考例1-1~1-3之硬化物之半值寬與色素單體之半值寬的差比各色素含量為同量之參考例24-1~24-3小10 nm以上。 其結果為,確認到參考例1~19之組合物能夠提昇綠色發光及紅色發光之色純度,而作為圖像顯示裝置之色再現性優異之濾光器特別有用。
根據參考例1~19與參考例24及參考例26之捲縮評價,推斷參考例1~19之組合物少有硬化收縮,密接性等變得優異。 根據參考例1~19與參考例24及參考例26之可撓性評價,確認到參考例1~19之組合物之可撓性良好,例如對於具有可撓性之圖像顯示裝置中使用之濾光器等特別有用。 根據參考例1~19與參考例25及參考例27之耐溶劑性之評價,確認到參考例1~19之組合物藉由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而可形成三維交聯之塗膜,從而可獲得色素之保持性能等耐久性優異之硬化物。 根據參考例17與其他參考例之比較,確認到光酸產生劑之硬化速度快於熱酸產生劑。又,確認到藉由使用熱酸產生劑,於硬化處理(加熱處理)後可容易地與其他構件貼合。 根據參考例20~23及實施例1~3與參考例3等之黏性2之評價,確認到包含增感劑之組合物即便於作為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聚合性優異之A1-7之含量較低之情況下,亦可發揮優異之硬化性。
[實施例101~138及比較例101~111] 依據下述表4~7中記載之組成,調配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色素、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光自由基起始劑、增感劑、溶劑及添加劑,攪拌1小時而獲得組合物。 又,各成分係使用以下之材料。 再者,表中之調配量表示各成分之質量份。
[製造例11] 於冰浴冷卻下,向300 ml之DMF中添加NaH(41.6 g,1.04 mol),並滴加苯并咔唑(150.7 g,0.69 mol)之DMF(600 ml)溶液。 繼而,滴加1-溴-2-乙基己烷(267.9 g,1.38 mol),升溫至60℃並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注入至1300 g之冰水中,使用鹽酸將pH值調整為3,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水洗後加以濃縮。利用乙醇/己烷使殘渣晶析,而獲得作為目標物(下述式(E1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白色結晶。藉由質譜分析確認為目標物之分子量。
[製造例12] E15合成例 於冰浴冷卻下,向300 ml之DMF中添加NaH(41.6 g,1.04 mol),並滴加7H-苯并[c]咔唑(150.7 g,0.69 mol)之DMF(600 ml)溶液。 繼而,滴加1-溴-2-乙基己烷(267.9 g,1.38 mol),升溫至60℃並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注入至1300 g之冰水中,使用鹽酸將pH值調整為3,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水洗後加以濃縮。利用甲苯/己烷對殘渣進行管柱精製,而獲得作為目標物(下述式(E15)所表示之化合物)之透明油狀物。藉由NMR分析確認為目標化合物。
[製造例13] E16合成例 於冰浴冷卻下,向300 ml之DMF中添加NaH(41.6 g,1.04 mol),並滴加11H-苯并[a]咔唑(150.7 g,0.69 mol)之DMF(600 ml)溶液。 繼而,滴加苄基溴(17.8 g,0.104 mol),升溫至60℃並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注入至1300 g之冰水中,使用鹽酸將pH值調整為3,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水洗後加以濃縮。利用乙醇/己烷使殘渣晶析,而獲得作為目標物(下述式(E16)所表示之化合物)之白色結晶。藉由NMR分析確認為目標化合物。
[製造例14] E18合成例 於冰浴冷卻下,向30 ml之DMF中添加NaH(4.16 g,0.1 mol),並滴加3,6-二甲氧基-9H-咔唑(15.7 g,0.069 mol)之DMF(60 ml)溶液。 繼而,滴加溴乙烷(1.09 g,0.01 mol),升溫至60℃並攪拌2小時。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注入至130 g之冰水中,使用鹽酸將pH值調整為3,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水洗後加以濃縮。利用乙醇使殘渣晶析,而獲得作為目標物(下述式(E18)所表示之化合物)之白色結晶。藉由NMR分析確認為目標化合物。
[製造例15] E20合成例 於室溫下使氫醌(10.0 g,0.09 mol)與氫氧化鉀(20.4 g,0.364 mol)溶解於DMSO(80 ml)中。滴加1-溴-2-乙基己烷(32.5 g,0.182 mol),升溫至80℃並攪拌2天。反應結束後,利用二氯乙烷進行萃取,經水洗後濃縮有機層。利用乙酸乙酯/己烷對殘渣進行管柱精製,而獲得作為目標物(下述式(E20)所表示之化合物)之黃色油狀物。藉由NMR分析確認為目標化合物。
(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 A11:具有環氧環己烷結構之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下述式(A11)所表示之化合物,Daicel公司製造之Celloxide 2021P,通式(5-1)所表示之化合物) A12: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下述式(A12)所表示之化合物,通式(5-2)所表示之化合物) A13:脂肪族環氧化合物,高分子量化合物(下述式(A13)所表示之化合物,Daicel公司製造之EHPE-3150,2,2-雙(羥基甲基)-1-丁醇之1,2-環氧-4-(2-環氧乙烷基)環己烷加成物) A14: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下述式(A14)所表示之化合物,通式(5-2)所表示之化合物) A15: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下述式(A15)所表示之化合物,n≒6,通式(5-1)所表示之化合物) A16:芳香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下述式(A16)所表示之化合物) A17:氧雜環丁烷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下述式(A17)所表示之化合物,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之OXT-211) A18:縮水甘油基苯醚,芳香族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醚型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下述式(A18)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39]
(酸產生劑) B11:光酸產生劑,芳香族鋶鹽(上述式(B1-4)所表示之化合物50質量%與下述式(B11B)所表示之化合物50質量%之混合物之碳酸丙二酯溶液,固形物成分50%)
[化40]
(色素) C11:四氮雜卟啉,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M=Cu)(製造例1中製造之上述式(C-1)所表示之化合物) C12:花青(上述式(C-4)所表示之化合物) C13:三芳基甲烷系色素,通式(301)所表示之化合物(製造例2中製造之上述式(C-5)所表示之化合物)
(添加劑) D11:調平劑(Dow Corning Toray公司製造之SH-29P Paint aditive)
(特定增感劑) E11:苯并咔唑化合物,通式(4-1)所表示之化合物,製造例11中製造之下述式(E11)所表示之化合物 E12:烷氧基苯化合物,通式(3-1)所表示之化合物,下述式(E12)所表示之化合物 E13:烷氧基苯化合物,通式(3-1)所表示之化合物,下述式(E13)所表示之化合物 E14:烷氧基苯化合物,通式(3-1)所表示之化合物,下述式(E14)所表示之化合物 E15:增感劑(通式(4-3)所表示之化合物,製造例12中製造之下述式(E15)所表示之化合物,特定增感劑) E16:增感劑(通式(4-1)所表示之化合物,製造例13中製造之下述式(E16)所表示之化合物,特定增感劑) E17:增感劑(通式(1000-1)所表示之化合物,下述式(E17)所表示之化合物,特定增感劑,TCI製造之D4833(3,6-二甲氧基-9H-咔唑)) E18:增感劑(通式(1000-1)所表示之化合物,製造例14中製造之下述式(E18)所表示之化合物,特定增感劑) E19:增感劑(通式(3-1)所表示之化合物,下述式(E19)所表示之化合物,特定增感劑,TCI製造之D1065(1,4-雙(2-羥基乙氧基)苯)) E20:增感劑(通式(3-1)所表示之化合物,製造例15中製造之下述式(E20)所表示之化合物,特定增感劑)
[化41]
(增感劑) F11:蒽化合物,下述式(F11)所表示之化合物 F12:蒽化合物,下述式(F12)所表示之化合物 F13:萘化合物,下述式(F13)所表示之化合物 F14:咔唑化合物,下述式(F14)所表示之化合物 F15:咔唑化合物,下述式(F15)所表示之化合物 F16:二苯甲酮化合物,下述式(F16)所表示之化合物 F17:𠮿酮化合物,下述式(F17)所表示之化合物 F18:硫𠮿化合物,下述式(F18)所表示之化合物 F19:啡噻𠯤咔唑化合物,下述式(F19)所表示之化合物 F20:三苯基胺化合物,下述式(F20)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42]
(溶劑) G11:二丙酮醇(醇系溶劑) G12: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MEA,醚酯系溶劑)
[評價] 關於各種測定,依據以下方法進行。
評價A1.溶解性 對各增感劑0.2 g添加溶劑5 ml後,使用攪拌器進行混合,根據此時溶解所需時間而評價增感劑之溶解性。將結果示於下述表4~7。 ++:於10分鐘以內溶解 +:於10分鐘以上30分鐘以內溶解 -:需要30分鐘以上才溶解、或不溶解 再者,對增感劑添加之溶劑係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溶劑相同。 溶解所需時間越短,可判斷與溶劑之相溶性越良好,例如與樹脂組合物之相溶性優異,分散穩定性優異。
評價A2.分散穩定性 作為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將特定增感劑(E11~E20)及非特定增感劑(F11~F20)以外之成分進行混合而製備樹脂組合物後,添加特定增感劑及非特定增感劑,使用攪拌器進行混合。測定特定增感劑及非特定增感劑於樹脂組合物中溶解所經過之時間,而評價分散穩定性。將結果示於下述表4~6。 ++:於15分鐘以內溶解 +:於15分鐘以上60分鐘以內溶解 -:需要60分鐘以上才溶解、或不溶解 溶解所需時間越短,可判斷樹脂組合物與增感劑之相溶性越良好,分散穩定性優異。
評價A3.硬化感度 於基材(玻璃基板,10 cm見方、100 μm)上以塗膜之厚度成為3 μm之方式利用旋轉塗佈法塗佈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組合物後,於90℃下乾燥1分鐘,藉此去除溶劑而獲得乾燥塗膜。 繼而,使用於365 nm具有明線之LED光源對乾燥塗膜進行曝光,測定塗膜表面變得不黏著所需之曝光量,依據下述基準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下述表4~7。 ++:未達300 mJ/cm2 +:300 mJ/cm2 以上未達1200 mJ/cm2 -:1200 mJ/cm2 以上或未變得不黏著 變得不黏著所需之曝光量越少,可判斷硬化感度越優異。
評價A4.耐濕熱性 於基材(玻璃基板,100 μm)上以塗膜之厚度成為3 μm之方式利用棒式塗佈法塗佈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組合物後,於150℃下乾燥10分鐘,藉此去除溶劑而獲得乾燥塗膜。 繼而,使用無電極紫外光燈以1500 mJ/cm2 之曝光量對乾燥塗膜進行紫外線照射,而獲得硬化膜。 於所獲得之硬化膜積層於基材之狀態下,於恆溫恆濕槽內在80℃、80RH%之條件下保存24小時後,顯微鏡觀察硬化膜表面。 測定硬化膜表面之1 cm×1 cm範圍內之被源自色素之析出物被覆之面積比率。對硬化膜表面之任意10個部位進行該測定,求出10個部位之平均值,依據以下之判斷基準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下述表4~7。 ++:未達10% +:10%以上未達30% -:30%以上 被源自色素之析出物被覆之面積比率越小,可判斷耐濕熱性越優異。
[表4]
[表5]
[表6]
[表7]
[總結] 根據上述表4~7,可確認藉由包含特定增感劑而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兩者均優異。 可確認於烷氧基苯化合物中,烷氧基之碳原子數為1者與碳原子數為2~5者相比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兩者均優異。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硬化感度及分散穩定性優異之組合物。

Claims (10)

  1.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光酸產生劑、以及選自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且作為增感劑僅包含選自烷氧基苯化合物、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中之至少一者之化合物,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為下述通式(3-1)所表示之化合物,上述苯并咔唑化合物為下述通式(4-1)、(4-2)或(4-3)所表示之化合物,上述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為下述通式(1000-1)所表示之化合物,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包含脂肪族環氧化合物及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兩者,脂肪族環氧化合物之含量為於脂肪族環氧化合物及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中為15質量份以上40質量份以下,
    Figure 108123382-A0305-02-0129-1
    (式中,R11及R12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或上述烷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羥基及羧基之至少一者而成之基)[化2]
    Figure 108123382-A0305-02-0130-2
    (式中,R155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R156、R157、R158、R159、R160、R161、R162、R163、R164及R165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氰基、羥基或羧基)
    Figure 108123382-A0305-02-0130-3
    (式中,R255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R256、R257、R258、R259、R260、R261、R262、R263、R264及R265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氰基、羥基或羧基)[化4]
    Figure 108123382-A0305-02-0131-4
    (式中,R355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R356、R357、R358、R359、R360、R361、R362、R363、R364及R365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氰基、羥基或羧基)
    Figure 108123382-A0305-02-0131-5
    (式中,R1001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乙烯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或碳原子數7~30之芳烷基,R1002、R1003、R1004、R1005、R1006、R1007、R1008及R1009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6~30之芳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氰基、羥基或羧基,R1002、R1003、R1004及R1005中之至少一個基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且R1006、R1007、R1008及R1009中之至少一個基為碳原子數1~30之烷氧基)。
  2.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上述通式(3-1)中之R11及R12分別獨立為碳原子數1~3之烷基或上述烷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羥基及羧基之至少一者而成之基,上述通式(4-1)中之R155為碳原子數3~15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15之芳烷基,上述通式(4-2)中之R255為碳原子數3~15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15之芳烷基,上述通式(4-3)中之R355為碳原子數3~15之烷基或碳原子數7~15之芳烷基,上述通式(1000-1)中之R1001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15之烷基。
  3.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上述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上述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相對於上述光酸產生劑100質量份為5質量份以上90質量份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上述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上述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之合計含量於上述烷氧基苯化合物、上述苯并咔唑化合物及上述二烷氧基咔唑化合物與其等以外之增感劑之合計100質量份中為50質量份以上。
  5.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 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之含量於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100質量份中為20質量份以上。
  6.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上述組合物進而包含色素。
  7.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上述組合物為濾光器形成用。
  8. 一種硬化物,其係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組合物之硬化物。
  9. 一種濾光器,其具有包含如請求項8之硬化物之光吸收層。
  10. 一種硬化物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使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組合物硬化之步驟。
TW108123382A 2018-07-27 2019-07-03 組合物、硬化物、濾光器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TWI820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1724 2018-07-27
JP2018-141724 2018-07-27
JP2018248687 2018-12-28
JP2018-248687 2018-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2546A TW202012546A (zh) 2020-04-01
TWI820164B true TWI820164B (zh) 2023-11-01

Family

ID=69181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3382A TWI820164B (zh) 2018-07-27 2019-07-03 組合物、硬化物、濾光器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366900B2 (zh)
KR (1) KR20210036864A (zh)
CN (1) CN112154167B (zh)
TW (1) TWI820164B (zh)
WO (1) WO20200219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9776B1 (ko) * 2019-03-15 2022-07-11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제, 중간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중간 적층체
JP2021066773A (ja) * 2019-10-18 2021-04-30 株式会社Adeka 組成物、硬化物及び硬化物の製造方法
JPWO2021157491A1 (zh) * 2020-02-04 2021-08-12
WO2022092080A1 (ja) * 2020-10-30 2022-05-05 株式会社Adeka 重合性組成物、硬化物及び硬化物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5991A1 (en) * 2000-04-04 2002-02-28 Crivello James V. Oligomeric and polymeric photosensitizers
TW591048B (en) * 2001-07-17 2004-06-11 Mitsui Chemicals Inc Photocationic-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and uses thereof
JP2011246606A (ja) * 2010-05-27 2011-12-08 Kawasaki Kasei Chem Ltd 光硬化性組成物
TW201351039A (zh) * 2012-05-15 2013-12-16 Adeka Corp 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9648A (ja) 1999-02-19 2000-09-05 Jsr Corp 光カチオン重合用光増感剤および光カチオン重合方法
JP2003096184A (ja) * 2001-07-17 2003-04-03 Mitsui Chemicals Inc 光硬化型樹脂組成物
JP4431336B2 (ja) 2003-04-09 2010-03-10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樹脂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ー
JP4538351B2 (ja) 2005-03-18 2010-09-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光性組成物
JP4958461B2 (ja) 2006-03-30 2012-06-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近赤外吸収色素含有硬化性組成物
JP5516869B2 (ja) * 2010-03-13 2014-06-11 川崎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光カチオン重合増感剤組成物、光感応性酸発生剤組成物、光カチオン重合性組成物及び該光カチオン重合組成物を重合してなる重合物
JP5963467B2 (ja) * 2012-02-10 2016-08-03 ケミプロ化成株式会社 単分子でエキシプレックス発光を示す化合物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6285539B2 (ja) * 2014-03-31 2018-02-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組成物、硬化膜、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832071B2 (ja) * 2016-03-25 2021-02-24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着色感光性組成物、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る着色硬化物、表示素子及び着色硬化物の製造方法
JP7228343B2 (ja) * 2017-10-06 2023-02-24 株式会社Adeka 組成物及び硬化性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5991A1 (en) * 2000-04-04 2002-02-28 Crivello James V. Oligomeric and polymeric photosensitizers
TW591048B (en) * 2001-07-17 2004-06-11 Mitsui Chemicals Inc Photocationic-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and uses thereof
JP2011246606A (ja) * 2010-05-27 2011-12-08 Kawasaki Kasei Chem Ltd 光硬化性組成物
TW201351039A (zh) * 2012-05-15 2013-12-16 Adeka Corp 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4167A (zh) 2020-12-29
CN112154167B (zh) 2023-08-22
TW202012546A (zh) 2020-04-01
WO2020021969A1 (ja) 2020-01-30
JP7366900B2 (ja) 2023-10-23
JPWO2020021969A1 (ja) 2021-08-05
KR20210036864A (ko) 2021-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0164B (zh) 組合物、硬化物、濾光器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TWI785180B (zh) 組合物、硬化物、濾光器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TWI592751B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201206897A (en) Compound and colored composition
TW201040151A (en) Coloring composition, color filter, and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KR20090096328A (ko)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TW201443164A (zh) 著色組成物、著色硬化膜及顯示元件
TW201543149A (zh) 著色組成物、著色硬化膜及顯示元件
CN114072474B (zh) 组合物、固化物、光学滤波器及固化物的制造方法
TW201341478A (zh) 著色劑、彩色濾光片用著色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顯示元件
TW201819542A (zh) 色材分散液、著色樹脂組合物、彩色濾光器、液晶顯示裝置、及發光顯示裝置
TW201406801A (zh)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及顯示元件
TW201502700A (zh) 著色組成物、著色硬化膜及顯示元件
TWI617632B (zh) 感光性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液晶顯示裝置暨發光顯示裝置
JP7374567B2 (ja) 組成物、硬化物、光学フィルタ及び硬化物の製造方法
CN110099966B (zh) 着色剂组合物、着色剂分散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滤色器和液晶显示装置
TW201946981A (zh) 色材分散液、組合物、膜、光學濾光器及顯示裝置
TW201922717A (zh) 化合物、潛在性紫外線吸收劑、組合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WO2021044801A1 (ja) 組成物、硬化物、光学フィルタ及び硬化物の製造方法
JPWO2020071041A1 (ja) 色材分散液、着色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カラーフィルタ、並びに表示装置
TWI850445B (zh) 組合物、硬化物、光學濾光器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