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6448B -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6448B
TWI816448B TW111123250A TW111123250A TWI816448B TW I816448 B TWI816448 B TW I816448B TW 111123250 A TW111123250 A TW 111123250A TW 111123250 A TW111123250 A TW 111123250A TW I816448 B TWI816448 B TW I8164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hermal spray
aforementioned
spray film
re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3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0677A (zh
Inventor
水無翔一郎
川口忠義
渡部拓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0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0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6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644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458Vessel
    • H01J37/32477Vess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protecting vessels or internal parts, e.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4/00Coating by spra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e.g. by flame, plasma or electric discharge
    • C23C4/02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oated, e.g. for coating on selected surface a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401Means for minimising impurities, e.g. dust, moisture or residual gas, in the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404Coatings or surface treatment on the inside of the reaction chamber or on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5Plasma etching; Reactive-ion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32Processing objects by plasma generation
    • H01J2237/33Processing objects by plasma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cessing
    • H01J2237/334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458Vessel
    • H01J37/32477Vess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protecting vessels or internal parts, e.g. coatings
    • H01J37/32495Means for protecting the vessel against plasm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設置於進行電漿處理之處理室的內壁的內壁構件(40)係具備基材(41)、具有端部(EP1)的陽極氧化膜(42a)、具有端部(EP2)的熱熔射膜(42b)。基材(41)係具有表面(FS1)、位於比表面(FS1)還高之位置的表面(FS2)、及側面(SS1)。內壁構件(40)的再生方法係具有(a)藉由遮罩材(100)覆蓋從熱熔射膜(42b)露出的陽極氧化膜(42a)的工程;(b)利用對於熱熔射膜(42b)進行噴砂處理,去除表面(FS2)上的熱熔射膜(42b),並且以未被遮罩材(100)覆蓋的陽極氧化膜(42a)被熱熔射膜(42b)覆蓋之方式,留下表面(FS1)上及側面(SS1)上之熱熔射膜(42b)的一部分的工程;(c)於殘留之熱熔射膜(42b)上及表面(FS2)上,藉由熱熔射法形成新的熱熔射膜(42b)的工程;及(d)卸除遮罩材(100)的工程。

Description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尤其關於設置於電漿處理裝置中進行電漿處理之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先前,於加工半導體晶圓,以製造電子裝置等的工程中,藉由層積於半導體晶圓的表面的複數膜層,形成積體電路。於該製造工程,需要細微的加工,適用使用電漿的蝕刻處理。在此種電漿蝕刻處理所致之加工中,伴隨電子裝置的高積體化,被要求高精度及高良率。
用以進行電漿蝕刻處理的電漿處理裝置係於真空容器的內部具備形成電漿的處理室,於處理室的內部中,收納半導體晶圓。構成處理室的內壁的構件係由於強度及製造成本相關的理由,通常,將鋁或不鏽鋼等之金屬製的材料作為基材。進而,該處理室的內壁係在電漿處理時,接觸電漿或面向電漿。因此,在構成處理室的內壁的構件中,於基材的表面配置電漿耐性高的皮膜。藉由前述皮膜,從電漿保護基材。
作為形成此種皮膜的技術,先前公知所謂藉由熱熔射法形成熱熔射膜的方法。在熱熔射法中,利用在設為大氣或所定壓力的氣體氣氛中形成電漿,將皮膜用的材料的粒子投入至電漿,形成半熔融狀態的粒子。利用將該半熔融狀態的粒子噴吹或照射至基材的表面,以形成熱熔射膜。
作為熱熔射膜的材料,例如使用氧化鋁、氧化釔或氟化釔等的陶瓷材,或包含該等的材料。利用藉由此種皮膜(熱熔射膜)覆蓋基材的表面,構成處理室的內壁的構件係涵蓋長期間,抑制了電漿所致之消耗,也抑制電漿與構件的表面之間的交互作用的量及性質的變化。
例如於專利文獻1揭示具備具有此種電漿耐性之皮膜的處理室之內壁的構件。在專利文獻1中,作為前述皮膜的範例,揭示氧化釔。
另一方面,熱熔射膜的表面係長期間的使用後劣化,熱熔射膜的粒子因為與電漿的交互作用而消耗,有熱熔射膜的膜厚減少的問題。基材的表面在處理室的內部露出的話,構成基材之金屬材料的粒子會附著在處理室的內部中被處理的晶圓,有晶圓發生污染之虞。因此,進行於具有因為使用而劣化、損傷或消耗之熱熔射膜的構件的表面,再次藉由熱熔射法再生熱熔射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10003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先前技術中,因關於後述觀點的考慮不夠充分,所以,產生了各種問題。
例如,於先前技術中,於劣化的熱熔射膜上,再次藉由熱熔射法再生熱熔射膜時,在再熱熔射的前後難以將熱熔射膜的厚度保持為一定。
又,在基材為鋁或其合金時,於基材的表面,設置藉由陽極氧化處理所形成的耐酸鋁皮膜(陽極氧化膜),與藉由熱熔射法所形成的皮膜(熱熔射膜)。然後,在陽極氧化膜與熱熔射膜之間形成邊界。亦即,以覆蓋陽極氧化膜的端部之方式,於陽極氧化膜上形成熱熔射膜。此時,去除劣化的熱熔射膜時,也去除被熱熔射膜覆蓋的陽極氧化膜,所以,陽極氧化膜的端部的位置會後退。因此,每於重複進行熱熔射膜的再生時,陽極氧化膜的端部的位置會後退,所以,陽極氧化膜的面積會減少。
另一方面,以留下陽極氧化膜的端部之方式去除熱熔射膜時,於陽極氧化膜上會殘留劣化或消耗之舊的熱熔射膜。因此,每於重複進行熱熔射膜的再生時,殘留之舊的熱熔射膜會被層積。此種舊的熱熔射膜的層積體容易剝離,所以,該層積體有成為處理室的內部之異物的發生源之虞。
本案的主要目的係提供在再熱熔射的前後將熱熔射膜的厚度保持為一定的技術。又,本案的其他目的係提供可防止陽極氧化膜之面積的減少,並且抑制處理室的內部之異物的發生的技術。
其他課題及新穎的特徵,可從本說明書的記述及添附圖面理解。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於本案所揭示的實施形態中,簡單說明代表性者的概要的話,如下所述。
一實施形態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係設置於電漿處理裝置中進行電漿處理之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前述內壁構件,係具備:基材,係具有第1表面、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之位置的第2表面、及連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的第1側面;陽極氧化膜,係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且具有位於前述第1側面上的第1端部;及第1熱熔射膜,係以覆蓋前述第1端部之方式,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2表面上的第1熱熔射膜,且具有位於形成在前述第1表面上之前述陽極氧化膜上的第2端部。又,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係具有:(a)藉由遮罩材覆蓋從前述第1熱熔射膜露出的前述陽極氧化膜的工程;(b)前述(a)工程後,利用對於前述第1熱熔射膜進行噴砂處理,去除前述第2表面上的前述第1熱熔射膜,並且以未被前述遮罩材覆蓋的前述陽極氧化膜被前述第1熱熔射膜覆蓋之方式,留下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之前述第1熱熔射膜的一部分的工程;(c)前述(b)工程後,於殘留之前述第1熱熔射膜上及前述第2表面上,藉由熱熔射法形成第2熱熔射膜的工程;及(d)前述(c)工程後,卸除前述遮罩材的工程。
一實施形態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係設置於電漿處理裝置中進行電漿處理之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前述內壁構件,係具備:基材,係具有第1表面、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之位置的第2表面、及連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的第1側面;陽極氧化膜,係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2表面上,且具有位於前述第1表面上的第1端部;及第1熱熔射膜,係以覆蓋前述第1端部之方式,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的第1熱熔射膜,且具有位於形成在前述第1表面上之前述陽極氧化膜上的第2端部。又,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係具有:(a)藉由遮罩材覆蓋從前述第1熱熔射膜露出,且至少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的工程;(b)前述(a)工程後,利用對於前述第1熱熔射膜進行噴砂處理,去除前述第1表面上的前述第1熱熔射膜;(c)前述(b)工程後,於從前述遮罩材露出的前述第1表面上,藉由熱熔射法形成第2熱熔射膜的工程;及(d)前述(c)工程後,卸除前述遮罩材的工程。 [發明的效果]
依據一實施形態,可在再熱熔射的前後將熱熔射膜的厚度保持為一定。又,可防止陽極氧化膜之面積的減少,並且抑制處理室的內部之異物的發生。
以下,依據圖式來說明實施形態。再者,於用以說明實施形態的全圖中,對於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附加相同的符號,省略其重複的說明。又,在以下的實施形態中,特別必要時以外原則上不重複進行相同或同樣之部分的說明。
又,本案中所說明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係相互交叉,相互正交。本案所用之「俯視」的表現係代表從Z方向觀察藉由X方向及Y方向所構成之面。
(實施形態1) <電漿處理裝置的構造> 以下使用圖1,針對實施形態1的電漿處理裝置1的概要進行說明。
電漿處理裝置1係具有圓筒形狀的真空容器2、設置於真空容器2的內部的處理室4、設置於處理室4的內部的工作台5。處理室4的上部係構成電漿3發生之空間即放電室。
於工作台5的上方,設置形成圓板形狀的窗構件6,與形成圓板形狀的平板7。窗構件6係例如由石英或陶瓷的介電質材料所成,氣密地密封處理室4的內部。平板7係以從窗構件6隔開之方式設置於窗構件6的下方,例如由石英般的介電質材料所成。又,於平板7設置有複數貫通孔8。在窗構件6與平板7之間,設置間隙9,在進行電漿處理時,對間隙9供給處理氣體。
工作台5係對於被處理材即晶圓(基板)WF進行電漿處理時,為了設置晶圓WF所用。再者,晶圓WF係例如由矽般的半導體材料。工作台5係從上方觀察在與處理室4的放電室同心,或近似可當成同心程度的位置,配置其上下方向的中心軸的構件,形成圓筒形狀。
工作台5與處理室4的底面之間的空間係透過工作台5的側壁與處理室4的側面之間的間隙,與工作台5的上方空間連通。因此,設置於工作台5上之晶圓WF的處理中所產生之生成物、電漿3或氣體的粒子,係經由工作台5與處理室4的底面之間的空間,被排出至處理室4的外部。
又,雖未有詳細的圖示,但是,工作台5係形成為圓筒形狀,具有由金屬材料所成的基材。前述基材的上面係被介電質膜覆蓋。於介電質膜的內部,設置有加熱器,於加熱器的上方,設置複數電極。對於前述複數電極,供給直流電壓。藉由該直流電壓,使晶圓WF吸附於前述介電質膜的上面,可將用以保持晶圓WF的靜電力,生成於前述介電質膜及晶圓WF的內部。再者,前述複數電極係點對稱地配置於工作台5的上下方向之中心軸的周圍,對於前述複數電極,分別施加不同之極性的電壓。
又,於工作台5,設置有同心圓或螺旋狀地多重配置的冷媒流路。又,在晶圓WF設置於前述介電質膜的上面上之狀態中,對晶圓WF的下面與介電質膜的上面之間的間隙,供給氦(He)等之具有熱傳遞性的氣體。因此,於前述基材及介電質膜的內部,配置前述氣體流通的配管。
又,電漿處理裝置1係具備阻抗匹配器10與高頻電源11。於工作台5的前述基材,透過阻抗匹配器10連接高頻電源11。於晶圓WF的電漿處理中,為了於晶圓WF的上面上形成用以誘引電漿中的荷電粒子的電場,從高頻電源11對前述基材供給高頻電力。
又,電漿處理裝置1係具備導波管12、磁控管振盪器13、電磁線圈14、電磁線圈15。於窗構件6的上方,設置導波管12,於導波管12的一端部,設置磁控管振盪器13。磁控管振盪器13可振盪並輸出微波的電場。導波管12係微波的電場用以傳遞的管路,微波的電場係透過導波管12供給至處理室4的內部。電磁線圈14及電磁線圈15係設置於導波管12及處理室4的周圍,使用來作為磁場產生手段。
再者,導波管12係具備方形導波管部與圓形導波管部。方形導波管部係形成為矩形狀的剖面形狀,延伸存在於水平方向。於方形導波管部的一端部,設置磁控管振盪器13。於方形導波管部的另一端部,連結圓形導波管部。圓形導波管部係以形成為圓形狀的剖面形狀,中心軸延伸存在於上下方向之方式構成。
又,電漿處理裝置1係具備配管16與氣體供給裝置17。氣體供給裝置17係透過配管16連接於處理室4。處理氣體係從氣體供給裝置17透過配管16供給至間隙9,在間隙9的內部擴散。擴散的處理氣體係從貫通孔8供給至工作台5的上方。
又,電漿處理裝置1係具備壓力調整板18、壓力檢測器19、高真空泵即渦輪分子泵20、粗抽真空泵即乾式泵21、排氣配管22、閥23~25。工作台5與處理室4的底面之間的空間具有作為真空排氣部的功能。壓力調整板18係圓板形狀的閥,利用在排氣口的上方往上下移動,增減氣體用以流入排氣口之流路的面積。亦即,壓力調整板18也兼用於開閉排氣口的閥的作用。
壓力檢測器19係用以偵測處理室4的內部之壓力的感測器。從壓力檢測器19輸出的訊號係發送至未圖示的控制部,於前述控制部中檢測出壓力之值,因應檢測出之值,從前述控制部輸出指令訊號。依據前述指令訊號,驅動壓力調整板18,讓壓力調整板18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變化,排氣之流路的面積增減。
渦輪分子泵20的出口係透過配管連結於乾式泵21,於前述配管的途中設置閥23。工作台5與處理室4的底面之間的空間連接於排氣配管22,於排氣配管22設置閥24及閥25。閥24係以處理室4從大氣壓成為真空狀態之方式,利用乾式泵21用以低速排氣的緩慢排氣用的閥,閥23係利用渦輪分子泵20用以高速排氣的主排氣用的閥。
<電漿處理> 以下,作為電漿處理的一例,針對對於預先形成於晶圓WF的上面上的所定膜,執行使用電漿3的蝕刻處理之狀況進行例示。
晶圓WF係從電漿處理裝置1的外部載置於像機器臂般之真空搬送裝置的臂部的前端部,被搬送至處理室4的內部,設置於工作台5上。真空搬送裝置的臂部從處理室4退出的話,處理室4的內部會被密封。然後,對工作台5的介電質膜之內部的靜電吸附用的電極施加直流電壓,藉由生成的靜電力,晶圓WF係在前述介電質膜上被保持。
在此狀態下,在晶圓WF與前述介電質膜之間的間隙,具有氦(He)等的熱傳遞性的氣體透過設置於工作台5的內部的配管供給。又,藉由未圖示的冷媒溫度調整器,調整成所定溫度的冷媒被供給至工作台5的內部的冷媒流路。藉此,在調整溫度的基材與晶圓WF之間,促進熱的傳遞,晶圓WF的溫度被調整為適合電漿處理的開始之範圍內之值。
藉由氣體供給裝置17調整過流量及速度的處理氣體透過配管16供給至處理室4的內部,並且藉由渦輪分子泵20的動作,從排氣口排氣至處理室4的內部。藉由兩者的均衡,處理室4的內部的壓力被調整為適合電漿處理的範圍內之值。
在此狀態下,從磁控管振盪器13振盪微波的電場。微波的電場係傳播於導波管12內部,透射窗構件6及平板7。進而,藉由電磁線圈14及電磁線圈15所生成的磁場被供給至處理室4。藉由前述磁場與微波的電場的交互作用,發生電子迴旋共振(ECR: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然後,藉由處理氣體的原子或分子激發、游離或解離,電漿3生成於處理室4的內部。
生成電漿3的話,高頻電力從高頻電源11供給至工作台5的基材,於晶圓WF的上面上形成偏置電位,電漿3中的離子等之荷電粒子被引誘至晶圓WF的上面。藉此,以沿著遮罩層的圖案形狀之方式,對於晶圓WF的所定膜,執行蝕刻處理。之後,檢測出處理對象之膜的處理到達其終點的話,則停止來自高頻電源11之高頻電力的供給,停止電漿處理。
不需要更多晶圓WF的蝕刻處理時,進行高真空排氣。然後,在去除靜電而解除晶圓WF的吸附之後,真空搬送裝置的臂部進入至處理室4的內部,已處理的晶圓WF被搬送至電漿處理裝置1的外部。
<處理室的內壁構件> 如圖1所示,於處理室4的內部設置有內壁構件40。內壁構件40係例如具有作為用以穩定介電質即電漿3之電位的接地電極的功能。
如圖2所示,內壁構件40具備基材41與被覆基材41的表面的皮膜42。基材41係由導電性材料所成,例如由鋁、鋁合金、不銹鋼或不鏽鋼合金的金屬材料所成。
內壁構件40係於電漿處理中暴露於電漿3。假設,基材41的表面沒有皮膜42時,因為基材41被暴露於電漿3,基材41成為腐蝕或異物的發生源,有污染晶圓WF之虞。皮膜42係為了抑制晶圓WF的污染而設置,由對於電漿3的耐性比基材41還高的材料所成。藉由皮膜42,使內壁構件40維持作為接地電極的功能,並且可從電漿3保護基材41。
再者,即使不具有作為接地電極之功能的基材30中,也使用不鏽鋼合金或鋁合金等的金屬材料。因此,對於基材30的表面,也為了抑制因為暴露於電漿3而發生之腐蝕或異物的發生,施加提升對於電漿3的耐性的處理,或減低基材30的消耗的處理。此種處理係例如鈍化處理、熱熔射膜的形成、或PVD法或者CVD法所致之膜的形成。
再者,雖未圖示,但是為了減低電漿3所致之基材30的消耗,於形成為圓筒形狀的基材30之內壁的內側,配置如氧化釔或石英等之陶瓷製的圓筒形狀的護蓋亦可。此種護蓋藉由配置於基材30與電漿3之間,遮斷或減低基材30與電漿3內之反應性高的粒子的接觸,或基材30與荷電粒子的衝突。藉此,可抑制基材30的消耗。
使用圖3及圖4,針對內壁構件40的構造進行說明。圖3係揭示內壁構件40的俯視圖,圖4係沿著圖3所示之A-A線的剖面圖。
內壁構件40(基材41)係大概形成為具有在內周與外周之間具有所定厚度的圓筒形狀。又,內壁構件40係由上部40a、 中間部40b及下部40c所成。上部40a係圓筒的內徑及外徑相對小之處,下部40c係圓筒的內徑及外徑相對大之處。中間部40b係用以連接上部40a及下部40c之處,形成為圓筒的內徑及外徑連續地變化的圓錐台形狀。
內壁構件40係以包圍工作台5的外周之方式,沿著處理室4的內壁設置。於內壁構件40之內周側的表面(基材41之內周側的表面),作為皮膜42的一部分,藉由熱熔射法形成熱熔射膜。又,在內壁構件40安裝於處理室4的內部之狀態下,於內壁構件40之外周側的表面(基材41之外周側的表面),作為皮膜42的一部分,藉由陽極氧化處理形成陽極氧化膜。
又,熱熔射膜不僅基材41之內周側的表面,也隔著上部40a的上端部形成於基材41之外周側的表面。其理由係由於電漿3的粒子於上部40a中,從內壁構件40的內周側迂迴至內壁構件40的外周側,有與基材41之外周側的表面發生交互作用之虞。所以,到推估為電漿3的粒子迂迴的區域為止,需要於基材41之外周側的表面形成熱熔射膜。於圖4,此種區域被揭示為區域50。
圖5A~圖5D係放大揭示區域50的剖面圖。實施形態1之內壁構件40係具備以下說明般之基材41、陽極氧化膜42a、熱熔射膜42b。圖5A係揭示形成皮膜42(陽極氧化膜42a、熱熔射膜42b)前的基材41,圖5B係揭示形成皮膜42後的基材41。
如圖5A所示,於實施形態1之基材41,在內壁構件40之內周側(基材41的內周側)朝向內壁構件40的外周側(基材41的外周側)的方向(X方向)中產生段差。亦即,基材41係於基材41的外周側中,具有表面FS1、位於比表面FS1還高之位置的表面FS2、及聯繫表面FS1與表面FS2的側面SS1。再者,表面FS1與表面FS2之間的距離L1係相當於段差的高度、及側面SS1的長度。在此,距離L1係例如0.5mm。
如圖5B所示,陽極氧化膜42a係形成於表面FS1及側面SS1上。又,陽極氧化膜42a係具有位於側面SS1上的端部EP1。陽極氧化膜42a係在形成熱熔射膜42b之前,藉由陽極氧化處理形成氧化膜。基材41為例如鋁或鋁合金時,陽極氧化膜42a係為耐酸鋁皮膜。
熱熔射膜42b係以覆蓋端部EP1之方式,形成於表面FS1上、側面SS1上及表面FS2上。又,熱熔射膜42b係具有位於形成在表面FS1上之陽極氧化膜42a上的端部EP2。
熱熔射膜42b係例如藉由使用電漿的熱熔射法形成。在該熱熔射法中,在大氣壓下形成電漿,將氧化釔、氟化釔或包含該等之材料的粒子供給至電漿內,使前述粒子成為半熔融狀態。利用將該半熔融狀態的粒子噴吹或照射至基材41的表面FS1、FS2,以形成熱熔射膜42b。
再者,熱熔射膜42b之表面的凹凸係例如以算術平均粗度(面粗度)Ra成為8以下之方式構成。又,熱熔射膜42b的各粒子之大小的平均(平均粒徑)係例如於體積基準的D50中為10μm以上、50μm以下。
於區域50中,利用基材41的表面FS1、側面SS1及表面FS2被陽極氧化膜42a或熱熔射膜42b中至少一方覆蓋,在電漿處理時,防止基材41暴露於電漿3。
<實施形態1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以下使用圖5B~圖5D,針對內壁構件40的再生方法(內壁構件40的製造方法)所包含的各工程進行說明。
圖5B的內壁構件40係於所定期間中配置於處理室4內,暴露於電漿3。暴露於電漿3的熱熔射膜42b係改質或消耗,所以,需要去除該熱熔射膜42b,重新再生熱熔射膜42b。
首先,如圖5C所示,藉由遮罩材100覆蓋從熱熔射膜42b露出的陽極氧化膜42a。此時,遮罩材100係接觸熱熔射膜42b的端部EP2。又,遮罩材100係由具有不會被後述的噴砂處理去除之特性的材料所成,例如樹脂膠帶。
接著,對於熱熔射膜42b進行噴砂處理。噴砂處理係利用從表面FS2向表面FS1的方向,且從對於表面FS1以所定角度θ傾斜的方向,投射噴砂粒子200來進行。噴砂粒子200碰撞熱熔射膜42b的粒子,藉由物理作用去除熱熔射膜42b。又,利用適切選擇被投射之噴砂粒子200的角度θ,可留下熱熔射膜42b的一部分。
藉由此種噴砂處理,去除表面FS2上的熱熔射膜42b,並且以未被遮罩材100覆蓋的陽極氧化膜42a被熱熔射膜42b覆蓋之方式,留下表面FS1上及側面SS1上之熱熔射膜42b的一部分。如此,陽極氧化膜42a係被殘存的熱熔射膜42b或遮罩材100的任一方覆蓋,所以,陽極氧化膜42a整體不會暴露於噴砂處理。
接著,如圖5D所示,於殘留之熱熔射膜42b上及表面FS2上,藉由熱熔射法形成新的熱熔射膜42b。用以形成新的熱熔射膜42b的手法及條件係與圖5B所說明者相同。再者,利用將半熔融狀態的粒子300噴吹至基材41的表面FS1、FS2的方向係與表面FS1、FS2垂直的方向。接著,卸除遮罩材100。如此一來,可再生熱熔射膜42b,所以,內壁構件40再生為圖5B的狀態。
再者,圖5D中新形成的熱熔射膜42b係具有位於形成在表面FS1上之陽極氧化膜42a上的端部EP3。然後,端部EP3的位置係與圖5B的熱熔射膜42b之端部EP2的位置一致。
又,初始形成的熱熔射膜42b及新形成的熱熔射膜42b係由相同材料所成。噴砂處理後殘留的熱熔射膜42b係在電漿處理時不會直接暴露於電漿3,幾乎沒有改質等之處。因此,殘留的熱熔射膜42b與新的熱熔射膜42b係作為相同之優質的熱熔射膜42b而一體化。
之後,內壁構件40再次被暴露於電漿3,熱熔射膜42b發生改質等時,利用重複圖5B~圖5D的各工程,再生熱熔射膜42b,可再生內壁構件40。
如上所述,在先前技術中,每於重複進行熱熔射膜42b的再生時,陽極氧化膜42a的端部EP1的位置會後退,所以,有陽極氧化膜42a的面積減少的問題。又,在以留下陽極氧化膜42a的端部EP1之方式去除熱熔射膜42b時,每於重複進行熱熔射膜42b的再生,會層積殘留之舊的熱熔射膜42b,有該層積體成為處理室的內部之異物的發生源的問題。
相對於此,依據實施形態1,陽極氧化膜42a之端部EP1的位置係在熱熔射膜42b的再生前後不會變化。所以,可防止陽極氧化膜42a之面積的減少,並且抑制處理室4的內部之異物的發生。又,在圖5D中新形成的熱熔射膜42b之端部EP3的位置係與圖5B的熱熔射膜42b之端部EP2的位置一致。亦即,可提供在再次熱熔射的前後,厚度或面積等的各種參數幾乎相同的熱熔射膜42b。
(實施形態2) 以下使用圖6A~圖6E,針對實施形態2之內壁構件40,與內壁構件40的再生方法(內壁構件4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再者,在以下說明中,主要針對與實施形態1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關於與實施形態1重複之處,省略說明。
<實施形態2之內壁構件>
圖6A~圖6E係放大揭示圖4的區域50的剖面圖。實施形態2之內壁構件40也與實施形態1相同,具備基材41、陽極氧化膜42a、熱熔射膜42b。構成該等的材料、及用以形成該等的手法等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
圖6A係揭示形成皮膜42(陽極氧化膜42a、熱熔射膜42b)前的基材41,圖6B係揭示實施形態2中所使用的遮罩材101。圖6C係揭示形成皮膜42後的基材41。
如圖6A所示,即使實施形態2之基材41,也在內壁構件40之內周側(基材41的內周側)朝向內壁構件40的外周側(基材41的外周側)的方向(X方向)中產生段差。再者,表面FS1與表面FS2之間的距離L2係相當於段差的高度、及側面SS1的長度。在此,距離L2係例如5.0mm。
如圖6B所示,實施形態2之遮罩材101係以符合前述段差的形狀之方式,預先製作之L字形狀的金屬製構件。亦即,遮罩材101係具有遵循表面FS1及側面SS1各別的形狀之形狀的治具,由金屬材料所成。遮罩材101中沿著側面SS1之處的距離L3係以稍微小於距離L2之方式設計,例如4.5mm。遮罩材101中沿著表面FS1之處係以比陽極氧化膜42a的端部EP1更接近側面SS1之方式設計,例如2.0mm。遮罩材101的厚度L5係例如1.0mm。
如圖6C所示,實施形態2之陽極氧化膜42a係 形成於表面FS1、側面SS1上及表面FS2上。又,陽極氧化膜42a係具有位於表面FS1上的端部EP1。熱熔射膜42b係以覆蓋端部EP1之方式,形成於表面FS1上。又,熱熔射膜42b係具有位於形成在表面FS1上之陽極氧化膜42a上的端部EP2。
即使實施形態2中,也於區域50中,利用基材41的表面FS1、側面SS1及表面FS2被陽極氧化膜42a或熱熔射膜42b中至少一方覆蓋,在電漿處理時,防止基材41暴露於電漿3。
<實施形態2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以下使用圖6C~圖6E,針對內壁構件40的再生方法(內壁構件40的製造方法)所包含的各工程進行說明。
圖6C的內壁構件40係於所定期間中配置於處理室4內,暴露於電漿3。暴露於電漿3的熱熔射膜42b係改質或消耗,所以,需要去除該熱熔射膜42b,重新再生熱熔射膜42b。
首先,如圖6D所示,藉由遮罩材101覆蓋從熱熔射膜42b露出,且至少形成於表面FS1及側面SS1上的陽極氧化膜42a。此時,遮罩材101係接觸熱熔射膜42b的端部EP2。
接著,利用對於熱熔射膜42b進行噴砂處理,去除表面FS1上的熱熔射膜42b。噴砂處理係利用從與表面FS1垂直的方向,投射噴砂粒子200來進行。噴砂粒子200碰撞熱熔射膜42b的粒子,藉由物理作用去除熱熔射膜42b。噴砂粒子200的投射範圍係以不及於表面FS2之方式,設定於包含遮罩材101的表面FS1上。
在此,也去除並未被遮罩材101覆蓋,且藉由熱熔射膜42b覆蓋的陽極氧化膜42a。因此,陽極氧化膜42a的端部EP1的位置會稍微退後,移動至整合於遮罩材101的位置。
接著,如圖6E所示,於從遮罩材101露出的表面FS1上,藉由熱熔射法形成新的熱熔射膜42b。用以形成新的熱熔射膜42b的手法及條件係與圖5B所說明者相同。再者,利用將半熔融狀態的粒子300噴吹至表面FS1、FS2的方向係與表面FS1、FS2垂直的方向。接著,卸除遮罩材101。如此一來,於實施形態2中也可再生熱熔射膜42b,所以,內壁構件40再生為圖6C的狀態。
再者,圖6E中新形成的熱熔射膜42b係具有位於形成在表面FS1上之陽極氧化膜42a上的端部EP3。然後,端部EP3的位置係與圖6C的熱熔射膜42b之端部EP2的位置一致。又,端部EP3的位置也與圖6D中退後之陽極氧化膜42a的端部EP1的位置一致。
之後,內壁構件40再次被暴露於電漿3,熱熔射膜42b發生改質等時,利用重複圖6C~圖6E的各工程,再生熱熔射膜42b,可再生內壁構件40。
在實施形態2中,作為遮罩材101,適用沿著段差的形狀之形狀的金屬製構件即治具。因此,僅利用將遮罩材101貼上表面FS1及側面SS1,亦即,將遮罩材101貼上段差,即可迅速進行遮罩材101的設置。又,遮罩材101的形狀為不變,所以,可經常固定陽極氧化膜42a之端部EP1的位置,可固定新形成的熱熔射膜42b之端部EP3的位置。
如圖6D中所說明般,第1次的熱熔射膜42b的再生時,陽極氧化膜42a的端部EP1的位置會稍微退後。但是,在第2次之後的熱熔射膜42b的再生時,因為遮罩材101的形狀不變,所以,端部EP1的位置不會改變,再次熱熔射的前後中一致。亦即,重複圖6C~圖6E的各工程,重複熱熔射膜42b的再生之狀況中,也可經常固定端部EP1的位置及端部EP3的位置。所以,實施形態2中,也可防止陽極氧化膜42a之面積的減少,並且抑制處理室4的內部之異物的發生。又,可提供在再次熱熔射的前後,厚度或面積等的各種參數幾乎相同的熱熔射膜42b。
以上,已依據前述實施形態,具體說明本發明者,但是,本發明並不是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者,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中可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實施形態1中也可代替遮罩材100,使用像遮罩材101般形狀不變的治具。然而,依據電漿處理裝置1的規格,有內壁構件40形成為各種形狀之狀況。該狀況中,需要準備對應該等的治具。又,陽極氧化膜42a與熱熔射膜42b接觸之處並不限於可經常高精度設置治具之處(例如圖6D)。如實施形態1,如果是像樹脂膠帶的遮罩材100的話,不需要準備新的治具,所以,容易適用於各種形狀的內壁構件40。
亦即,於使陽極氧化膜42a之端部EP1的位置及新的熱熔射膜42b之端部EP3的位置一致的精度,與設置遮罩材的快速性的觀點中,實施形態2優於實施形態1。另一方面,於遮罩材的萬用性的觀點中,實施形態1優於實施形態2。
1:電漿處理裝置 2:真空容器 3:電漿 4:處理室 5:工作台 6:窗構件 7:平板 8:貫通孔 9:間隙 10:阻抗匹配器 11:高頻電源 12:導波管 13:磁控管振盪器 14:電磁線圈 15:電磁線圈 16:配管 17:氣體供給裝置 18:壓力調整板 19:壓力檢測器 20:渦輪分子泵 21:乾式泵 22:排氣配管 23:閥 24:閥 25:閥 30:基材 40:內壁構件(接地電極) 40a:上部 40b:中間部 40c:下部 41:基材 42:皮膜 42a:陽極氧化膜 42b:熱熔射膜 50:區域 100:遮罩材(樹脂膠帶) 101:遮罩材(治具) 200:噴砂粒子 300:半熔融狀態的粒子 EP1:端部 EP2:端部 EP3:端部 FS1:表面 FS2:表面 SS1:側面 WF:晶圓(被處理材)
[圖1]揭示實施形態1的電漿處理裝置的示意圖。 [圖2]揭示實施形態1之內壁構件的概念圖。 [圖3]揭示實施形態1之內壁構件的俯視圖。 [圖4]揭示實施形態1之內壁構件的剖面圖。 [圖5A]揭示實施形態1之內壁構件的基材的剖面圖。 [圖5B]揭示實施形態1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的剖面圖。 [圖5C]揭示接續於圖5B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的剖面圖。 [圖5D]揭示接續於圖5C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的剖面圖。 [圖6A]揭示實施形態2之內壁構件的基材的剖面圖。 [圖6B]揭示實施形態2之遮罩材的剖面圖。 [圖6C]揭示實施形態2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的剖面圖。 [圖6D]揭示接續於圖6C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的剖面圖。 [圖6E]揭示接續於圖6D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的剖面圖。
1:電漿處理裝置
2:真空容器
3:電漿
4:處理室
5:工作台
6:窗構件
7:平板
8:貫通孔
9:間隙
10:阻抗匹配器
11:高頻電源
12:導波管
13:磁控管振盪器
14:電磁線圈
15:電磁線圈
16:配管
17:氣體供給裝置
18:壓力調整板
19:壓力檢測器
20:渦輪分子泵
21:乾式泵
22:排氣配管
23:閥
24:閥
25:閥
30:基材
40:內壁構件(接地電極)
WF:晶圓(被處理材)

Claims (15)

  1. 一種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係設置於電漿處理裝置中進行電漿處理之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特徵為: 前述內壁構件,係具備: 基材,係具有第1表面、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之位置的第2表面、及連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的第1側面; 陽極氧化膜,係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且具有位於前述第1側面上的第1端部;及 第1熱熔射膜,係以覆蓋前述第1端部之方式,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2表面上的第1熱熔射膜,且具有位於形成在前述第1表面上之前述陽極氧化膜上的第2端部; 該再生方法,係具有: (a)藉由遮罩材覆蓋從前述第1熱熔射膜露出的前述陽極氧化膜的工程; (b)前述(a)工程後,利用對於前述第1熱熔射膜進行噴砂處理,去除前述第2表面上的前述第1熱熔射膜,並且以未被前述遮罩材覆蓋的前述陽極氧化膜被前述第1熱熔射膜覆蓋之方式,留下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之前述第1熱熔射膜的一部分的工程; (c)前述(b)工程後,於殘留之前述第1熱熔射膜上及前述第2表面上,藉由熱熔射法形成第2熱熔射膜的工程;及 (d)前述(c)工程後,卸除前述遮罩材的工程。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於前述(b)工程中,前述噴砂處理係利用從前述第2表面向前述第1表面的方向,且從對於前述第1表面以所定角度傾斜的方向,投射噴砂粒子來進行。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於前述(a)工程中,前述遮罩材係接觸前述第2端部。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第2熱熔射膜,係具有位於形成在前述第1表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上的第3端部; 前述第3端部的位置,係與前述第1熱熔射膜的前述第2端部的位置一致。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遮罩材,係由樹脂膠帶所成。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第1熱熔射膜及前述第2熱熔射膜,係由相同材料所成。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基材,係形成為在內周與外周之間具有所定厚度的圓筒形狀; 前述第1表面、前述第1側面及前述第2表面,係設置於前述基材的外周側。
  8. 一種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係設置於電漿處理裝置中進行電漿處理之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特徵為: 前述內壁構件,係具備: 基材,係具有第1表面、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之位置的第2表面、及連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的第1側面; 陽極氧化膜,係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2表面上,且具有位於前述第1表面上的第1端部;及 第1熱熔射膜,係以覆蓋前述第1端部之方式,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的第1熱熔射膜,且具有位於形成在前述第1表面上之前述陽極氧化膜上的第2端部; 該再生方法,係具有: (a)藉由遮罩材覆蓋從前述第1熱熔射膜露出,且至少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的工程; (b)前述(a)工程後,利用對於前述第1熱熔射膜進行噴砂處理,去除前述第1表面上的前述第1熱熔射膜的工程; (c)前述(b)工程後,於從前述遮罩材露出的前述第1表面上,藉由熱熔射法形成第2熱熔射膜的工程;及 (d)前述(c)工程後,卸除前述遮罩材的工程。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於前述(a)工程中,前述遮罩材係接觸前述第2端部。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第2熱熔射膜,係具有位於前述第1表面上的第3端部; 前述第3端部的位置,係與前述第1熱熔射膜的前述第2端部的位置一致。
  11.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遮罩材,係具有遵循前述第1表面及前述第1側面各別的形狀之形狀的治具。
  12.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第1熱熔射膜及前述第2熱熔射膜係由相同材料所成。
  13.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基材,係形成為在內周與外周之間具有所定厚度的圓筒形狀; 前述第1表面、前述第1側面及前述第2表面,係設置於前述基材的外周側。
  14.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於前述(b)工程中,也去除並未被前述遮罩材覆蓋,且藉由前述第1熱熔射膜覆蓋的前述陽極氧化膜,而前述第1端部的位置退後。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具有: (e)前述(d)工程後,讓前述內壁構件暴露於電漿的工程; (f)前述(e)工程後,藉由前述遮罩材覆蓋從前述第2熱熔射膜露出,且至少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的工程; (g)前述(f)工程後,利用對於前述第2熱熔射膜進行噴砂處理,去除前述第1表面上的前述第2熱熔射膜的工程; (h)前述(g)工程後,於從前述遮罩材露出的前述第1表面上,藉由熱熔射法形成第3熱熔射膜的工程;及 (i)前述(h)工程後,卸除前述遮罩材的工程; 前述(i)工程後之前述第1端部的位置,係與前述(f)工程前之前述第1端部的位置一致。
TW111123250A 2021-06-28 2022-06-22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TWI8164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24419 2021-06-28
PCT/JP2021/024419 WO2023275958A1 (ja) 2021-06-28 2021-06-28 内壁部材の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0677A TW202300677A (zh) 2023-01-01
TWI816448B true TWI816448B (zh) 2023-09-21

Family

ID=84691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3250A TWI816448B (zh) 2021-06-28 2022-06-22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40300A1 (zh)
JP (1) JP7286026B1 (zh)
KR (1) KR20230005107A (zh)
CN (1) CN115803469A (zh)
TW (1) TWI816448B (zh)
WO (1) WO2023275958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4348A (ja) * 2006-02-22 2007-09-06 Tokyo Electron Ltd 耐環境部材、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耐環境部材の製造方法
TW201943870A (zh) * 2018-04-20 2019-11-16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裝置用構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1559A (ja) * 1997-05-19 1998-12-04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006596B2 (ja) 2002-07-19 2007-11-1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希土類酸化物溶射部材および溶射用粉
TW200423195A (en) * 2002-11-28 2004-11-01 Tokyo Electron Ltd Internal member of a plasma processing vessel
JP4503270B2 (ja) * 2002-11-28 2010-07-1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容器内部材
TW200718805A (en) * 2005-11-07 2007-05-16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 Coat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4856978B2 (ja) * 2006-02-21 2012-01-1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装置及び処理室の内壁の形成方法
JP5014656B2 (ja) * 2006-03-27 2012-08-29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用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86926B2 (ja) * 2008-10-20 2014-01-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溶射被膜形成方法
DE102013224566A1 (de) * 2013-11-29 2015-06-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Maskierung auf Wolframlegierungsbasis und eine Wolframlegierung
CN105274465B (zh) * 2015-11-17 2018-01-30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真空镀膜腔内部件洁净粗糙表面的再生方法
JP7224096B2 (ja) * 2017-07-13 2023-02-1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用部品の溶射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用部品
CN107630185B (zh) * 2017-09-15 2020-01-17 芜湖通潮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刻机台内壁板再生方法
CN109622333A (zh) * 2018-12-10 2019-04-16 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缺陷的修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4348A (ja) * 2006-02-22 2007-09-06 Tokyo Electron Ltd 耐環境部材、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耐環境部材の製造方法
TW201943870A (zh) * 2018-04-20 2019-11-16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裝置用構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0677A (zh) 2023-01-01
CN115803469A (zh) 2023-03-14
JP7286026B1 (ja) 2023-06-02
JPWO2023275958A1 (zh) 2023-01-05
WO2023275958A1 (ja) 2023-01-05
KR20230005107A (ko) 2023-01-09
US20240240300A1 (en) 2024-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0734B2 (ja) 低汚染プラズマチャンバ構成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9256326B (zh)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用部件及其喷镀方法
KR101406524B1 (ko) 플라즈마 생성용 전극 및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JP6984126B2 (ja) ガス供給装置、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ガス供給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835953B (zh) 基板載置台及基板處理裝置
JP2019192701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用部材
TW201401425A (zh) 針對被處理基體之微粒附著控制方法及處理裝置
SG189627A1 (en) Components of plasma processing chambers having textured plasma resistant coatings
US20190214235A1 (en)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4091861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方法及び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JP5547366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6469985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WO2002048421A1 (ja) プラズマ処理容器の再生方法,プラズマ処理容器内部材,プラズマ処理容器内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I816448B (zh)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JP6397680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
KR20200051505A (ko) 배치대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TWI830599B (zh)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JP2004047653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用基板載置台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KR20200001493A (ko) 플라스마 처리 장치
US20240203708A1 (en) Cleaning method of film layer in the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4296753A (ja) プラズマ露出部品及びその表面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16225579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JP2022030376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202217908A (zh) 用於氫與氨電漿應用的具有保護性陶瓷塗層的處理套件
JP2008172270A (ja) プラズマ露出部品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