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0599B -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0599B
TWI830599B TW112105741A TW112105741A TWI830599B TW I830599 B TWI830599 B TW I830599B TW 112105741 A TW112105741 A TW 112105741A TW 112105741 A TW112105741 A TW 112105741A TW I830599 B TWI830599 B TW I8305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thermal spray
film
spray film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5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7414A (zh
Inventor
王文顥
川口忠義
永井宏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7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7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59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8/00Coating for obtaining at least two superposed coatings either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C23C2/00 - C23C26/00 or by combinations of method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23C and C25C or C25D
    • C23C28/30Coatings combining at least one metallic layer and at least one inorganic non-metallic layer
    • C23C28/34Coatings combining at least one metallic layer and at least one inorganic non-metallic layer including at least one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 layer, e.g. metal carbide, nitride, boride, silicide layer and their mixtures, enamels, phosphates and sulphates
    • C23C28/345Coatings combining at least one metallic layer and at least one inorganic non-metallic layer including at least one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 layer, e.g. metal carbide, nitride, boride, silicide layer and their mixtures, enamels, phosphates and sulphates with at least one oxide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006Pattern or selective deposits
    • C23C2/0064Pattern or selective deposits using masking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26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22Anodisation on selected surface a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458Vessel
    • H01J37/32477Vess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protecting vessels or internal part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5Plasma etching; Reactive-ion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63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 H01L21/67069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for drying etch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Coating By Spraying Or Casting (AREA)

Abstract

設於進行電漿處理的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40),具備基材(41)、陽極氧化膜(42a)、熱噴塗膜(42b)。基材(41),具有表面(FS1)、位於比表面(FS1)還高的位置之表面(FS2)、以及側面(SS1)。內壁構件(40)的再生方法,具有:(a)將從熱噴塗膜(42b)露出的陽極氧化膜(42a)藉由遮罩材(100)覆蓋之工程;(b)藉由噴砂處理,將表面(FS2)上的熱噴塗膜(42b)除去,並且留下側面(SS1)上及表面(FS1)的一部分上的熱噴塗膜(42b)之工程;(c)將遮罩材(100)拆下之工程;(d)將位於遠離殘留的熱噴塗膜(42b)的位置之陽極氧化膜(42a)藉由遮罩材(101)覆蓋之工程;(e)以覆蓋殘留的熱噴塗膜(42b)之方式,在表面(FS2)上、側面(SS1)上及表面(FS1)的一部分上藉由熱噴塗法形成新的熱噴塗膜(42b)之工程;及(f)將遮罩材(101)拆下之工程。

Description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本發明有關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特別有關電漿處理裝置中設於進行電漿處理的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加工由半導體所成的晶圓,而製造電子元件已行之有年。此製造工程中,為了在上述晶圓的表面形成電路構造,會應用運用電漿之蝕刻。這樣的電漿蝕刻所致之加工中,隨著電子元件的高度積體化,一直要求更高的加工精度及良率的提升。
電漿蝕刻中運用的電漿處理裝置中,在真空容器的內部配置有處理室。設於處理室的內部構件的基材,通常由強度及成本的觀點看來,係由鋁或不鏽鋼等金屬所構成。內部構件曝露於電漿,故在基材的表面會配置耐電漿性高的皮膜。藉此,便可於更長的期間讓基材的表面不因電漿而被消耗。或,在電漿與內部構件的表面之間,抑制相互作用的量或性質的變化。
作為耐電漿性高的皮膜,一般使用陽極氧化膜及熱噴塗膜。但於長時間的使用後,不可避免地熱噴塗膜的厚度會因劣化而減少。熱噴塗膜的表面於長期間的使用之後劣化,熱噴塗膜的粒子由於與電漿之相互作用而被消耗,而有導致熱噴塗膜的膜厚減少的問題。一旦基材的表面在處理室的內部露出,則構成基材的金屬材料的粒子會附著於在處理室的內部受到處理的晶圓,恐會在晶圓產生污染。因此,對於具有因使用而劣化、損傷或消耗的熱噴塗膜之構件的表面,會進行再度藉由熱噴塗法而將熱噴塗膜再生。
專利文獻1中,揭示具備這樣的具有電漿耐性的皮膜之處理室的內壁的構件。專利文獻1中,作為上述皮膜的例子揭示氧化釔。
此外,專利文獻2中,揭示當形成於基材的表面的熱噴塗膜於長期間的使用之後劣化時,將由同一材料所成的熱噴塗膜予以再度熱噴塗之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10003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33246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習知技術中,針對以下要點考慮不足,故肇生了各種問題。習知技術中,熱噴塗時,會在不欲熱噴塗之處設置遮罩材,而在從遮罩材露出之處成膜。此時,熱噴塗膜的一部分也會成膜於遮罩材上。若於熱噴塗後拆下遮罩材,則成膜於遮罩材上的熱噴塗膜會從本體的熱噴塗膜被剝下,故在和遮罩材接觸之處容易產生毛邊。毛邊容易剝離,故毛邊成為異物,因而發生處理室的內部被污染的問題。
此外,當除去劣化的熱噴塗膜時,若被熱噴塗膜覆蓋著的陽極氧化膜也被除去,則隨著熱噴塗膜的再生的次數增加,恐會導致陽極氧化膜的端部後退。另一方面,當以留下和陽極氧化膜重疊的熱噴塗膜之方式將熱噴塗膜除去的情形下,每當再度熱噴塗,留下的熱噴塗膜便會層積。層積的殘留熱噴塗膜容易剝離,而容易造成異物。
本案的主要目的在於,於電漿處理裝置中,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異物的產生之內部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他待解問題及新穎特徵,將由本說明書之記述及所附圖面而明瞭。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案揭示之實施形態當中,若要簡單說明具代表性者之概要,則如下所述。
一個實施形態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為電漿處理裝置中設於進行電漿處理的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前述內壁構件,具備:基材,具有第1表面、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的位置之第2表面、以及聯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之第1側面;陽極氧化膜,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及第1熱噴塗膜,以覆蓋前述第1側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及前述第1表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的一部分之方式,形成於前述第2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此外,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具有:(a)將從前述第1熱噴塗膜露出的前述陽極氧化膜藉由第1遮罩材覆蓋之工程;(b)於前述(a)工程後,藉由噴砂處理,除去前述第2表面上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並且留下前述第2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之工程;(c)於前述(b)工程後,將前述第1遮罩材拆下之工程;(d)於前述(c)工程後,將位於遠離殘留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的位置之前述陽極氧化膜藉由第2遮罩材覆蓋之工程;(e)於前述(d)工程後,以覆蓋殘留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之方式,在前述第2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藉由熱噴塗法形成由和前述第1熱噴塗膜相同材料所成的第2熱噴塗膜之工程;及(f)於前述(e)工程後,將前述第2遮罩材拆下之工程。
一個實施形態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為電漿處理裝置中設於進行電漿處理的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前述內壁構件,具備:基材,具有第1表面、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的位置之第2表面、聯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之第1側面、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的位置且位於比前述第2表面還低的位置之第3表面、以及聯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3表面之第2側面;陽極氧化膜,形成於前述第3表面上、前述第2側面上、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及第1熱噴塗膜,以覆蓋形成於前述第1側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及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的一部分之方式,形成於前述第2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此外,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具有:(a)將從前述第1熱噴塗膜露出的前述陽極氧化膜藉由第1遮罩材覆蓋之工程;(b)於前述(a)工程後,從前述第2表面朝向前述第1表面的方向,且從相對於前述第1表面以規定的角度傾斜的方向投射噴砂粒子,藉此除去前述第2表面上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並且留下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之工程;(c)於前述(b)工程後,將前述第1遮罩材拆下之工程;(d)於前述(c)工程後,將前述第3表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藉由第2遮罩材覆蓋之工程;(e)於前述(d)工程後,從前述第3表面朝向前述第1表面的方向,且從相對於前述第1表面以規定的角度傾斜的方向照射和前述第1熱噴塗膜相同材料的粒子,藉此以覆蓋殘留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之方式,在前述第2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第2熱噴塗膜之工程;及(f)於前述(e)工程後,將前述第2遮罩材拆下之工程。 發明之效果
按照一種實施形態,能夠於電漿處理裝置中,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異物的產生之內部構件的再生方法。
以下,基於圖面詳細說明實施形態。另,在用來說明實施形態的全部圖式中,對具有同一機能的構件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其重複說明。此外,以下的實施形態中,除特別必要時以外,原則上不重複同一或同樣部分的說明。
此外,本案中說明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係相互交叉,相互正交。本案中使用的「俯視圖」及「俯視」等表現,意指Z方向觀看由X方向及Y方向所構成的面。
(實施形態1) 〈電漿處理裝置的構成〉 以下利用圖1,說明實施形態1中的電漿處理裝置1的概要。
電漿處理裝置1,具備圓筒形狀的真空容器2、及設於真空容器2的內部的處理室4、及設於處理室4的內部的平台5。處理室4的上部,構成供電漿3產生的空間亦即放電室。
在平台5的上方,設有呈圓板形狀的窗構件6、及呈圓板形狀的板7。窗構件6,例如由石英或陶瓷這樣的介電體材料所成,將處理室4的內部氣密地密封。板7,以和窗構件6相隔距離之方式設於窗構件6的下方,例如由石英這樣的介電體材料所成。此外,在板7設有複數個貫通孔8。在窗構件6與板7間設有間隙9,於進行電漿處理時,在間隙9會被供給處理氣體。
平台5,當對於被處理材即晶圓WF進行電漿處理時,用於設置晶圓WF。另,晶圓WF例如為矽這樣的半導體材料的基板,或為包含形成於基板上的半導體元件、絕緣膜及導電性膜之層積構造體。平台5這一構件,其上下方向的中心軸配置於從上方觀看和處理室4的放電室為同心或近似至可視為同心的程度的位置,呈圓筒形狀。
平台5與處理室4的底面之間的空間,透過平台5的側壁與處理室4的側面之間的間隙,和平台5的上方的空間連通。因此,於設置於平台5上的晶圓WF的處理中產生的生成物、電漿3或氣體的粒子,會經由平台5與處理室4的底面之間的空間而被排出往處理室4的外部。
此外,雖詳細未圖示,平台5呈圓筒形狀,且具有由金屬材料所成的基材。上述基材的上面,藉由介電體膜而被覆蓋。在介電體膜的內部設有加熱器,在加熱器的上方設有複數個電極。在上述複數個電極被供給直流電壓。藉由此直流電壓,能夠在上述介電體膜及晶圓WF的內部生成使晶圓WF吸附於上述介電體膜的上面而用來保持晶圓WF的靜電力。另,上述複數個電極,繞著平台5的上下方向的中心軸以點對稱配置,在上述複數個電極分別被施加相異的極性的電壓。
此外,在平台5設有以同心圓狀或螺旋狀多重地配置之冷媒流路。此外,於在上述介電體膜的上面上設置有晶圓WF的狀態下,在晶圓WF的下面與介電體膜的上面之間的間隙,被供給氦(He)等的具有熱傳遞性的氣體。因此,在上述基材及介電體膜的內部,配置有供上述氣體流通的配管。
此外,電漿處理裝置1,具備阻抗匹配器10及高頻電源11。在平台5的上述基材,透過阻抗匹配器10連接高頻電源11。於晶圓WF的電漿處理中,從高頻電源11往上述基材供給高頻電力,以便在晶圓WF的上面上形成用來引誘電漿中的帶電粒子之電場。
此外,電漿處理裝置1,具備導波管12、磁控管振盪器13、螺線管線圈14、螺線管線圈15。在窗構件6的上方設有導波管12,在導波管12的一端部設有磁控管振盪器13。磁控管振盪器13能夠振盪並輸出微波的電場。導波管12為用來傳播微波的電場之管路,微波的電場透過導波管12被供給至處理室4的內部。螺線管線圈14及螺線管線圈15設於導波管12及處理室4的周圍,被使用作為磁場產生手段。
另,導波管12,具備方形導波管部及圓形導波管部。方形導波管部呈矩形狀的截面形狀,朝水平方向延伸。在方形導波管部的一端部設有磁控管振盪器13。在方形導波管部的另一端部連結有圓形導波管部。圓形導波管部呈圓形狀的截面形狀,構成為中心軸朝上下方向延伸。
此外,電漿處理裝置1,具備配管16及氣體供給裝置17。氣體供給裝置17透過配管16連接至處理室4。處理氣體從氣體供給裝置17透過配管16被供給至間隙9,在間隙9的內部擴散。擴散的處理氣體從貫通孔8被供給往平台5的上方。
此外,電漿處理裝置1,具備壓力調整板18、壓力檢測器19、高真空泵浦即渦輪分子泵浦20、粗抽泵浦即乾式泵浦21、排氣配管22、閥23~25。平台5與處理室4的底面之間的空間,作用成為真空排氣部。壓力調整板18為圓板形狀的閥,藉由在排氣口的上方上下地移動,而將供氣體往排氣口流入的流路的面積予以增減。亦即,壓力調整板18兼用作將排氣口開閉的閥的用途。
壓力檢測器19,為用來偵測處理室4的內部的壓力之感測器。從壓力檢測器19輸出的訊號被發送至未圖示的控制部,於上述控制部檢測出壓力的值,根據檢測出的值而從上述控制部輸出指令訊號。基於上述指令訊號,驅動壓力調整板18,壓力調整板18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變化,讓排氣的流路的面積增減。
渦輪分子泵浦20的出口,透過配管連結至乾式泵浦21,於上述配管的途中設有閥23。平台5與處理室4的底面之間的空間連接至排氣配管22,在排氣配管22設有閥24及閥25。閥24為用來藉由乾式泵浦21以低速排氣的慢速排氣用的閥,閥23為用來藉由渦輪分子泵浦20以高速排氣的主要排氣用的閥,以使處理室4從大氣壓成為真空狀態。
〈電漿處理〉 以下,作為電漿處理的一例,示意對於事先形成於晶圓WF的上面上的規定的膜,執行運用電漿3的蝕刻處理的情形。
晶圓WF,從電漿處理裝置1的外部被載置於機器手臂這樣的真空搬送裝置的手臂的先端部,被搬送往處理室4的內部,而被設置於平台5上。一旦真空搬送裝置的手臂從處理室4退場,則處理室4的內部被密封。然後,對平台5的介電體膜的內部的靜電吸附用的電極施加直流電壓,藉由生成的靜電力,晶圓WF在上述介電體膜上被保持。
在此狀態下,在晶圓WF與上述介電體膜之間的間隙,透過設於平台5的內部的配管供給氦(He)等的具有熱傳遞性的氣體。此外,藉由未圖示的冷媒溫度調整器而被調整成規定的溫度的冷媒,被供給至平台5的內部的冷媒流路。如此一來,在溫度受到調整的基材與晶圓WF之間促進熱的傳遞,晶圓WF的溫度被調整成適合開始電漿處理的範圍內的值。
藉由氣體供給裝置17而流量及速度被調整了的處理氣體,透過配管16被供給至處理室4的內部,並且藉由渦輪分子泵浦20的動作而處理室4的內部從排氣口被排氣。藉由兩者的平衡,處理室4的內部的壓力被調整成適於電漿處理的範圍內的值。
在此狀態下,從磁控管振盪器13振盪微波的電場。微波的電場在導波管12內部傳播,穿透窗構件6及板7。又,藉由螺線管線圈14及螺線管線圈15而生成的磁場被供給至處理室4。藉由上述磁場與微波的電場之相互作用,肇生電子迴旋共振(ECR: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然後,處理氣體的原子或分子被激發、電離或解離,藉此在處理室4的內部生成電漿3。
一旦電漿3生成,則從高頻電源11往平台5的基材供給高頻電力,在晶圓WF的上面上形成偏壓電位,電漿3中的離子等帶電粒子會被引誘至晶圓WF的上面。如此一來,便會以循著光罩層的圖樣形狀之方式對晶圓WF的規定的膜執行蝕刻處理。其後,一旦檢測出處理對象的膜的處理已到達其終點,則停止來自高頻電源11的高頻電力的供給,電漿處理停止。
當不需要進一步的晶圓WF的蝕刻處理的情形下,進行高真空排氣。然後,靜電被除去而晶圓WF的吸附被解除後,真空搬送裝置的手臂進入往處理室4的內部,處理完畢的晶圓WF被搬送往電漿處理裝置1的外部。
〈處理室的內壁構件〉 如圖1所示,電漿處理裝置1中在進行電漿處理的處理室4的內壁,設有內壁構件40。內壁構件40例如作用成為用來使介電體亦即電漿3的電位穩定之接地電極。
如圖2所示,內壁構件40,具備基材41及被覆基材41的表面之皮膜42。基材41由導電性材料所成,例如由鋁、鋁合金、不鏽鋼或不鏽鋼合金這樣的金屬材料所成。
內壁構件40於電漿處理中曝露於電漿3。假設在基材41的表面沒有皮膜42的情形下,基材41會曝露於電漿3,因而基材41會腐蝕或成為異物的產生源,恐會讓晶圓WF被污染。皮膜42係為了抑制晶圓WF的污染而設置,由對於電漿3的耐性比基材41還高的材料所成。藉由皮膜42,能夠使內壁構件40維持作為接地電極的機能,並且保護基材41不受電漿3影響。
另,在不具有作為接地電極的機能的基材30中,也會使用不鏽鋼合金或鋁合金等這樣的金屬材料。因此,在基材30的表面也會施以提升對於電漿3的耐性之處理,或使基材30的消耗減低之處理,以便抑制由於曝露於電漿3而發生的腐蝕或異物的產生。這樣的處理,例如為鈍化(passivation)處理、形成熱噴塗膜、或藉由PVD法或者CVD法形成膜。
另,雖未圖示,但為了使電漿3所造成的基材30的消耗減低,在呈圓筒形狀的基材30的內壁的內側,亦可配置有氧化釔或石英等這樣的陶瓷製的圓筒形狀的護罩。這樣的護罩配置於基材30與電漿3之間,藉此阻斷或減低基材30與電漿3內的反應性高的粒子之接觸、或基材30與帶電粒子之衝撞。如此,能夠抑制基材30的消耗。
利用圖3及圖4,說明內壁構件40的構成。圖3為示意內壁構件40的俯視圖,圖4為沿著圖3所示A-A線的截面圖。
內壁構件40(基材41),大致呈在內周與外周之間具有規定的厚度的圓筒形狀。此外,內壁構件40,由上部40a、中間部40b及下部40c所成。上部40a為圓筒的內徑及外徑相對小之處,下部40c為圓筒的內徑及外徑相對大之處。中間部40b為用來連接上部40a及下部40c之處,例如呈圓筒的內徑及外徑連續地變化之截頂圓錐形狀。
內壁構件40,以圍繞平台5的外周之方式,沿著處理室4的內壁設置。在內壁構件40的內周側的表面(基材41的內周側的表面),作為皮膜42的一部分,藉由熱噴塗法形成熱噴塗膜。此外,在內壁構件40被安裝於處理室4的內部的狀態下,在內壁構件40的外周側的表面(基材41的外周側的表面),作為皮膜42的一部分,藉由陽極氧化處理形成陽極氧化膜。
此外,熱噴塗膜,不僅在基材41的內周側的表面,還透過上部40a的上端部而也形成於基材41的外周側的表面。其理由在於,電漿3的粒子恐會在上部40a從內壁構件40的內周側繞進內壁構件40的外周側,而和基材41的外周側的表面肇生相互作用。是故,直到料想電漿3的粒子會繞進的區域為止,必須在基材41的外周側的表面形成熱噴塗膜。圖4中,這樣的區域被示意為區域50。
〈實施形態1中的內壁構件的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圖5A~圖5G為將區域50放大示意的截面圖。以下利用圖5A~圖5C,說明內壁構件40的構造及其製造方法。實施形態1中的內壁構件40,具備如以下說明般的基材41、陽極氧化膜42a、熱噴塗膜42b。陽極氧化膜42a及熱噴塗膜42b,分別構成皮膜42的一部分。
圖5A示意形成陽極氧化膜42a及熱噴塗膜42b以前的基材41。如圖5A所示,在實施形態1中的基材41,於X方向當中的從內壁構件40的內周側(基材41的內周側)朝向內壁構件40的外周側(基材41的外周側)之方向,產生2個高低差。
亦即,基材41,於基材41的外周側,具有表面FS1、表面FS2、側面SS1、表面FS3及側面SS2。表面FS2位於比表面FS1還高的位置。側面SS1聯繫表面FS1與表面FS2。表面FS3位於比表面FS1還高的位置,且位於比表面FS2還低的位置。側面SS2聯繫表面FS1與表面FS3。
另,表面FS1與表面FS2之間的距離L1,相當於一方的高低差的高度,例如0.6mm。表面FS1與表面FS3之間的距離L2,相當於另一方的高低差的高度,例如0.1mm。
如圖5B所示,於形成熱噴塗膜42b以前,藉由陽極氧化處理形成陽極氧化膜42a。陽極氧化膜42a,形成於表面FS3上、側面SS1上、表面FS1上及側面SS2上。另,當基材41為例如鋁或鋁合金的情形下,陽極氧化膜42a為防蝕鋁(alumite)皮膜。
接著,將表面FS3上的陽極氧化膜42a藉由遮罩材100覆蓋。遮罩材100為治具等。在此狀態下,藉由熱噴塗法形成熱噴塗膜42b。此熱噴塗法中,是在大氣壓下形成電漿,將氧化釔、氟化釔或含有它們的材料的粒子供給至電漿內,使上述粒子成為半熔融狀態。將此半熔融狀態的粒子200對表面FS1及表面FS2照射。這裡,是從表面FS3朝向表面FS1的方向,且從相對於表面FS1以規定的角度θ1傾斜的方向照射粒子200。
如圖5C所示,藉由上述熱噴塗法,在表面FS2上、側面SS1上及表面FS1的一部分上形成熱噴塗膜42b。此外,熱噴塗膜42b,以覆蓋側面SS1上的陽極氧化膜42a及表面FS1上的陽極氧化膜42a的一部分之方式形成。藉由從以角度θ1傾斜的方向照射粒子200,粒子200不會照射至遮罩材100附近的表面FS1,熱噴塗膜42b會形成於遠離遮罩材100的位置。亦即,熱噴塗膜42b會形成於遠離表面FS3及側面SS2的位置。
其後,將遮罩材100拆下。此時,遮罩材100未接觸熱噴塗膜42b。是故,能夠消弭發生毛邊,毛邊成為異物因而處理室4的內部被污染這一習知技術的問題。
另,熱噴塗膜42b的表面的凹凸,例如以算術平均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a成為8以下之方式構成。此外,熱噴塗膜42b的各粒子的大小的平均(平均粒子徑),在體積基準的D50下,例如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區域50中,表面FS1、表面FS2、表面FS3、側面SS1及側面SS2藉由陽極氧化膜42a或熱噴塗膜42b當中的至少一方而被覆蓋,藉此,於電漿處理時會防止基材41曝露於電漿3。
〈實施形態1中的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以下利用圖5D~圖5G,說明內壁構件40的再生方法。另,內壁構件40的再生方法,亦可說是接續圖5C之內壁構件40的製造方法。
圖5C的內壁構件40,於規定的期間中配置於處理室4內,曝露於電漿3。曝露於電漿3的熱噴塗膜42b會改質或消耗,故必須將此熱噴塗膜42b去除,而再生新的熱噴塗膜42b。
首先,如圖5D所示,將從熱噴塗膜42b露出的陽極氧化膜42a藉由遮罩材101覆蓋。遮罩材101,由具有不會藉由後述的噴砂處理而被除去的特性之材料所成,例如為治具或樹脂膠帶。
接著,對熱噴塗膜42b進行噴砂處理。噴砂處理,是藉由從表面FS2朝向表面FS1的方向,且從相對於表面FS1以規定的角度θ2傾斜的方向投射噴砂粒子300而進行。噴砂粒子300衝撞熱噴塗膜42b的粒子,熱噴塗膜42b藉由物理作用而被去除。
如圖5E所示,藉由上述噴砂處理,將表面FS2上的熱噴塗膜42b除去,並且留下側面SS1上及表面FS1的一部分上的熱噴塗膜42b。藉由適當地選擇投射的噴砂粒子300的角度θ2,便能夠留下熱噴塗膜42b的一部分。其後,將遮罩材101拆下。
接著,如圖5F所示,將表面FS3上的陽極氧化膜42a藉由遮罩材100覆蓋。亦即,將位於遠離殘留的熱噴塗膜42b的位置之陽極氧化膜42a藉由遮罩材100覆蓋。接著,藉由熱噴塗法照射半熔融狀態的粒子200,藉此形成新的熱噴塗膜42b。用來形成新的熱噴塗膜42b的手法及條件,和圖5B中說明者相同。
亦即,從表面FS3朝向表面FS1的方向,且從相對於表面FS1以規定的角度θ1傾斜的方向,照射和殘留的熱噴塗膜42b相同材料的粒子200。如此一來,如圖5G所示,以覆蓋殘留的熱噴塗膜42b之方式,在表面FS2上、側面SS1上及表面FS1的一部分上形成新的熱噴塗膜42b。其後,將遮罩材100拆下。
另,圖5G中將遮罩材100拆下時,遮罩材100未接觸熱噴塗膜42b。是故,能夠消弭發生毛邊,毛邊成為異物因而處理室4的內部被污染這一習知技術的問題。
此外,若形成太多新的熱噴塗膜42b,則熱噴塗膜42b的上部會接觸遮罩材100的上部,將遮罩材100拆下時恐會發生毛邊。因此,較佳是在熱噴塗膜42b和遮罩材100接觸以前停止粒子200的照射。
依此方式便能夠將熱噴塗膜42b再生,故內壁構件40會被再生成圖5C的狀態。此外,最初形成的熱噴塗膜42b及新形成的熱噴塗膜42b由同一材料所成。於噴砂處理後殘留的熱噴塗膜42b,於電漿處理時不會直接曝露於電漿3,是幾乎不會有改質等之處。因此,殘留的熱噴塗膜42b和新的熱噴塗膜42b會成為同一良質的熱噴塗膜42b而一體化。
其後,當內壁構件40再次曝露於電漿3而熱噴塗膜42b產生改質等的情形下,藉由重複圖5D~圖5G的各工程,便能夠將熱噴塗膜42b再生而將內壁構件40再生。
以上已基於上述實施形態具體地說明了本發明,惟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可做種種變更。
1:電漿處理裝置 2:真空容器 3:電漿 4:處理室 5:平台 6:窗構件 7:板 8:貫通孔 9:間隙 10:阻抗匹配器 11:高頻電源 12:導波管 13:磁控管振盪器 14:螺線管線圈 15:螺線管線圈 16:配管 17:氣體供給裝置 18:壓力調整板 19:壓力檢測器 20:渦輪分子泵浦 21:乾式泵浦 22:排氣配管 23~25:閥 30:基材 40:內壁構件 40a:上部 40b:中間部 40c:下部 41:基材 42:皮膜 42a:陽極氧化膜 42b:熱噴塗膜 50:區域 100,101:遮罩材 200:半熔融狀態的粒子 300:噴砂粒子 FS1~FS3:表面 SS1,SS2:側面 WF:晶圓(被處理材)
[圖1]實施形態1中的電漿處理裝置示意模型圖。 [圖2]實施形態1中的內壁構件示意概念圖。 [圖3]實施形態1中的內壁構件示意俯視圖。 [圖4]實施形態1中的內壁構件示意截面圖。 [圖5A]實施形態1中的內壁構件的基材示意截面圖。 [圖5B]實施形態1中的內壁構件的製造方法示意截面圖。 [圖5C]接續圖5B的內壁構件的製造方法示意截面圖。 [圖5D]實施形態1中的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示意截面圖。 [圖5E]接續圖5D的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示意截面圖。 [圖5F]接續圖5E的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示意截面圖。 [圖5G]接續圖5F的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示意截面圖。
41:基材 42a:陽極氧化膜 42b:熱噴塗膜 101:遮罩材 300:噴砂粒子

Claims (9)

  1. 一種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為電漿處理裝置中設於進行電漿處理的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內壁構件,具備: 基材,具有第1表面、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的位置之第2表面、以及聯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之第1側面; 陽極氧化膜,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及 第1熱噴塗膜,以覆蓋前述第1側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及前述第1表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的一部分之方式,形成於前述第2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 具有: (a)將從前述第1熱噴塗膜露出的前述陽極氧化膜藉由第1遮罩材覆蓋之工程; (b)於前述(a)工程後,藉由噴砂處理,除去前述第2表面上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並且留下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之工程; (c)於前述(b)工程後,將前述第1遮罩材拆下之工程; (d)於前述(c)工程後,將位於遠離殘留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的位置之前述陽極氧化膜藉由第2遮罩材覆蓋之工程; (e)於前述(d)工程後,以覆蓋殘留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之方式,在前述第2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藉由熱噴塗法形成由和前述第1熱噴塗膜相同材料所成的第2熱噴塗膜之工程;及 (f)於前述(e)工程後,將前述第2遮罩材拆下之工程。
  2. 如請求項1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基材,具有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的位置且位於比前述第2表面還低的位置之第3表面、以及聯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3表面之第2側面, 前述陽極氧化膜,亦形成於前述第3表面上及前述第2側面上, 前述(d)工程中,前述第3表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藉由前述第2遮罩材而被覆蓋。
  3. 如請求項2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e)工程中,從前述第3表面朝向前述第1表面的方向,且從相對於前述第1表面以規定的角度傾斜的方向照射和前述第1熱噴塗膜相同材料的粒子,藉此形成前述第2熱噴塗膜。
  4. 如請求項3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e)工程中,在前述第2熱噴塗膜和前述第2遮罩材接觸以前,停止前述粒子的照射。
  5. 如請求項1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b)工程中,前述噴砂處理,是藉由從前述第2表面朝向前述第1表面的方向,且從相對於前述第1表面以規定的角度傾斜的方向投射噴砂粒子而進行。
  6. 如請求項1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基材,呈在內周與外周之間具有規定的厚度的圓筒形狀, 前述第1表面、前述第2表面及前述第1側面設於前述基材的外周側。
  7. 一種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為電漿處理裝置中設於進行電漿處理的處理室的內壁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內壁構件,具備: 基材,具有第1表面、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的位置之第2表面、聯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表面之第1側面、位於比前述第1表面還高的位置且位於比前述第2表面還低的位置之第3表面、以及聯繫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3表面之第2側面; 陽極氧化膜,形成於前述第3表面上、前述第2側面上、前述第1表面上及前述第1側面上;及 第1熱噴塗膜,以覆蓋形成於前述第1側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及形成於前述第1表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的一部分之方式,形成於前述第2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 具有: (a)將從前述第1熱噴塗膜露出的前述陽極氧化膜藉由第1遮罩材覆蓋之工程; (b)於前述(a)工程後,從前述第2表面朝向前述第1表面的方向,且從相對於前述第1表面以規定的角度傾斜的方向投射噴砂粒子,藉此除去前述第2表面上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並且留下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之工程; (c)於前述(b)工程後,將前述第1遮罩材拆下之工程; (d)於前述(c)工程後,將前述第3表面上的前述陽極氧化膜藉由第2遮罩材覆蓋之工程; (e)於前述(d)工程後,從前述第3表面朝向前述第1表面的方向,且從相對於前述第1表面以規定的角度傾斜的方向照射和前述第1熱噴塗膜相同材料的粒子,藉此以覆蓋殘留的前述第1熱噴塗膜之方式,在前述第2表面上、前述第1側面上及前述第1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第2熱噴塗膜之工程;及 (f)於前述(e)工程後,將前述第2遮罩材拆下之工程。
  8. 如請求項7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e)工程中,在前述第2熱噴塗膜和前述第2遮罩材接觸以前,停止前述粒子的照射。
  9. 如請求項7記載之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基材,呈在內周與外周之間具有規定的厚度的圓筒形狀, 前述第1表面、前述第2表面、前述第3表面、前述第1側面及前述第2側面設於前述基材的外周側。
TW112105741A 2022-05-23 2023-02-17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TWI8305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2/021060 WO2023228232A1 (ja) 2022-05-23 2022-05-23 内壁部材の再生方法
WOPCT/JP2022/021060 2022-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7414A TW202347414A (zh) 2023-12-01
TWI830599B true TWI830599B (zh) 2024-01-21

Family

ID=88918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5741A TWI830599B (zh) 2022-05-23 2023-02-17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228232A1 (zh)
KR (1) KR20230164656A (zh)
CN (1) CN117441227A (zh)
TW (1) TWI830599B (zh)
WO (1) WO202322823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41017A1 (en) * 2002-01-30 2003-07-31 Tokyo Electron Limited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7224348A (ja) * 2006-02-22 2007-09-06 Tokyo Electron Ltd 耐環境部材、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耐環境部材の製造方法
EP1405330B1 (en) * 2001-06-27 2016-04-13 Applied Materials, Inc. Process chamber components having textured internal surfac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WO2020171958A1 (en) * 2019-02-21 2020-08-27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Macroscopic texturing for anodized and coated surfaces
TW202031927A (zh) * 2019-01-11 2020-09-01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導電電極的陶瓷噴頭
US20210265137A1 (en) * 2020-02-26 2021-08-26 Intel Corporation Reconditioning of reactive process chamber components for reduced surface oxid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2462A (ja) 2000-12-12 2007-12-27 Tokyo Electron Ltd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の再生方法,プラズマ処理容器内部材,プラズマ処理容器内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02203838A (ja) * 2001-01-04 2002-07-19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用部品の作製方法
JP4006596B2 (ja) 2002-07-19 2007-11-1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希土類酸化物溶射部材および溶射用粉
JP4090324B2 (ja) * 2002-10-15 2008-05-2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製造装置用部品の使用方法及び半導体製造装置用部品
JP2006222240A (ja) * 2005-02-10 2006-08-2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08270595A (ja) * 2007-04-23 2008-11-06 Texas Instr Japan Ltd 反応生成物剥離防止構造及びその製作方法、並びに当該構造を用い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386926B2 (ja) * 2008-10-20 2014-01-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溶射被膜形成方法
KR101671671B1 (ko) * 2016-05-25 2016-11-01 주식회사 티씨케이 반도체 제조용 부품의 재생방법과 그 재생장치 및 재생부품
WO2019053836A1 (ja) * 2017-09-14 2019-03-2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ウェット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5330B1 (en) * 2001-06-27 2016-04-13 Applied Materials, Inc. Process chamber components having textured internal surfac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030141017A1 (en) * 2002-01-30 2003-07-31 Tokyo Electron Limited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7224348A (ja) * 2006-02-22 2007-09-06 Tokyo Electron Ltd 耐環境部材、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耐環境部材の製造方法
TW202031927A (zh) * 2019-01-11 2020-09-01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導電電極的陶瓷噴頭
WO2020171958A1 (en) * 2019-02-21 2020-08-27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Macroscopic texturing for anodized and coated surfaces
US20210265137A1 (en) * 2020-02-26 2021-08-26 Intel Corporation Reconditioning of reactive process chamber components for reduced surface oxid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228232A1 (zh) 2023-11-30
TW202347414A (zh) 2023-12-01
CN117441227A (zh) 2024-01-23
WO2023228232A1 (ja) 2023-11-30
KR20230164656A (ko) 202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28900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4890734B2 (ja) 低汚染プラズマチャンバ構成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0345420B1 (ko) 플라즈마처리장치
TWI559357B (zh) Electrode generation electrode and plasma processing device
JP6984126B2 (ja) ガス供給装置、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ガス供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1196354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6339866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01057359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5547366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3516523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I830599B (zh)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KR20200051505A (ko) 배치대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TWI816448B (zh) 內壁構件的再生方法
JP2015141956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JP4902054B2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KR20200001493A (ko) 플라스마 처리 장치
WO2023026331A1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用保護皮膜の洗浄方法
TWI722495B (zh) 電漿處理裝置
JP2004296753A (ja) プラズマ露出部品及びその表面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202205348A (zh) 邊緣環及電漿處理裝置
JP2022030376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08172270A (ja) プラズマ露出部品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