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1660B - 顏色變換組成物、顏色變換層、波長變換基板、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顏色變換組成物、顏色變換層、波長變換基板、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1660B
TWI801660B TW108132679A TW108132679A TWI801660B TW I801660 B TWI801660 B TW I801660B TW 108132679 A TW108132679 A TW 108132679A TW 108132679 A TW108132679 A TW 108132679A TW I801660 B TWI801660 B TW I8016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group
color conversion
light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2084A (zh
Inventor
石田豊
神崎達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2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2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1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16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5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16Solid spheres
    • C08K7/18Solid spheres inorganic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8Metal complexes of other metal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the previous group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微型LED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中使用的顏色變換材料中兼具適宜的高顏色再現性與高耐久性的顏色變換組成物。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含有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基質樹脂及折射率為1.7~2.8的無機粒子,且不含感光性成分。

Description

顏色變換組成物、顏色變換層、波長變換基板、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顯示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包含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及微粒子的顏色變換組成物、顏色變換層、波長變換基板、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顯示器。
顏色變換方式的多色化技術向液晶顯示器或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器、照明等中的應用正受到積極研究。 作為液晶顯示器的課題,可列舉顏色再現性的提高。為了提高顏色再現性,有效的是藉由使光源單元的藍色、綠色、紅色的各發光光譜的半高寬(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變窄而提高藍色、綠色、紅色各色的色純度。作為解決該課題的手段,提出了將無機半導體微粒子的量子點用作顏色變換組成物的成分的技術。 另外,亦提出有使用有機物的發光材料代替量子點來作為顏色變換組成物的成分的技術。作為將有機發光材料用作顏色變換組成物的成分的技術的例子,揭示有使用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進而,液晶顯示器的課題可列舉響應速度慢或對比度低,為了彌補所述課題,有機EL顯示器或微型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顯示器般的使用自發光型光源的自發光型顯示器受到關注。 例如,作為使用自發光型光源實現多色發光的方法之一,提出有顏色變換(CCM)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所述方式可使用單色發光的有機EL元件,因此顯示器的製造容易,亦積極地研究對大畫面顯示器的展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2411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8-286033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0/092694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使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有機發光材料的發光元件於顏色再現性、耐久性的觀點上仍不充分。尤其是可兼具顏色再現性與高耐久性的技術不充分。 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使用螢光顏料作為發光材料的CCM法,但激發光的光譜及螢光材料的發光光譜的半高寬並不狹窄,色純度的提高不充分。另外,存在發光材料對光的穩定性低,於連續點燈時色度發生明顯變化的課題。
因此,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於微型LED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中使用的顏色變換材料中兼具高顏色再現性與高耐久性的顏色變換組成物。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進行了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如下顏色變換組成物,可解決所述課題,所述顏色變換組成物含有具有特定折射率的無機粒子且不含感光性成分。即,本發明具有以下構成。 一種顏色變換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基質樹脂及折射率為1.7~2.8的無機粒子且不含感光性成分。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為高顏色再現性且耐久性亦優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
<顏色變換組成物> 本發明中,所謂顏色變換組成物是指如下顏色變換組成物:含有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基質樹脂及無機粒子且不含光聚合性化合物或光聚合性起始劑等感光性成分。於顏色變換組成物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或光聚合性起始劑等感光性成分的情況下,於光反應時產生自由基,引起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劣化,因此顏色變換效率、耐久性降低。另外,即便藉由經時,亦產生自由基,引起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劣化。其結果,顏色變換組成物的耐久性降低。 另外,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較佳為不含感熱性成分。所謂感熱性成分,具體而言是指熱聚合性起始劑。於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不含感熱性成分的情況下,可抑制熱反應引起的自由基的產生。其結果,顏色變換效率、耐久性提高,因此較佳。
<無機粒子> 本發明中使用的無機粒子的折射率為1.7~2.8。若折射率未滿1.7,則對於入射光及來自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發光,散射效果低,因此無法增加光程長度。因此,提高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顏色變換效率的效果不充分。就因散射效果變高而光程長度增加且可提高顏色變換效率的方面而言,無機粒子的折射率較佳為1.7以上,更佳為1.75以上,進而佳為2.0以上。
另一方面,若無機粒子的折射率超過2.8,則散射效果變高,但由於顏色變換組成物與空氣界面或玻璃界面的折射率差變大,因此難以提取進行了顏色變換的光。其結果,亮度降低,因此無機粒子的折射率較佳為2.8以下,更佳為2.72以下,進而佳為2.5以下。 此處,所謂本發明中的無機粒子的折射率,是指對於隨機選擇的30個無機粒子,將鈉的D射線(589 nm)作為光源,於溫度25℃的條件下,使用阿貝折射計(DR-M2、阿塔顧(Atago)(股)製造),藉由液浸法(貝克線法)測定的折射率的數平均值。 作為無機粒子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球狀、橢圓體狀、針狀、多邊形狀、星形狀等。表面可具有凹凸或細孔,亦可為中空形狀。
(粒徑) 就獲得充分的光散射效果的觀點而言,本發明中的無機粒子的平均粒徑較佳為0.1 μm以上。另外,就獲得充分的顏色變換效率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7 μm以下。就顏色變換效率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2 μm以上,較佳為0.6 μm以下,更佳為0.5 μm以下。 本發明中,所謂無機粒子的平均粒徑是指中值粒徑(D50)。根據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觀察無機粒子所獲得的二維圖像,計算與粒子的外緣相交於兩點的直線的該兩個交點之間的最大距離,將該最大距離定義為各別的粒徑。對觀測到的200個粒子計算粒徑,於由此獲得的粒度分佈中,將自小粒徑側起的累計通過率為50%的粒徑作為D50。 例如於測定顏色變換組成物的硬化膜中所存在的無機粒子的粒徑的情況下,可利用機械研磨法、切片機法、截面拋光儀(Cross section polisher,CP)法及聚焦離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加工法的任一種方法,以觀測到硬化膜的剖面的方式進行研磨後,根據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所獲得的剖面而獲得的二維圖像算出平均粒徑。
(種類) 作為無機粒子,可列舉二氧化鈦、氧化鋯、氧化鋁、氧化鈰、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鐵、氧化鋅、氮化鋁、鋁、錫、鈦或鋯的硫化物、鈦或鋯的氫氧化物等,該些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就高折射率、獲取的容易性的觀點而言,可列舉氧化鋁、氧化錫、二氧化鈦、氧化鋯、鈦或鋯的硫化物、鈦或鋯的氫氧化物等作為較佳的無機粒子。該些中,就塗膜、硬化膜的折射率調整的方面而言,更佳為使用選自氧化鋁、氧化鋯、二氧化鈦中的至少一種,尤其可較佳地使用二氧化鈦。 作為市售的無機粒子,氧化鋁粒子可列舉「AKP-50」、「AKP-3000」(以上為住友化學(股)公司製造)、「阿德瑪法音(Admafine)A0-5」(亞都瑪科技(Admatechs)(股)公司製造)、「艾羅西德(AEROXIDE)」Alu C(以上為日本艾羅西爾(股)公司製造)等。氧化鋯粒子可列舉「UEP-100」(第一稀元素化學工業(股)公司製造)等。二氧化鈦粒子可列舉「JR-301」、「JR-805」(以上為帝化(Tayca)(股)公司製造)等。
(含量) 於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中,無機粒子的含量較佳為3質量%以上且70質量%以下。就於顏色變換組成物中均勻地分散且獲得充分的光程長度並且可提高顏色變換效率而言,無機粒子的含量較佳為3質量%以上,更佳為4質量%以上,進而佳為5質量%以上。另一方面,就於顏色變換組成物中無機粒子不凝聚或沈降而可提高顏色變換效率而言,無機粒子的含量較佳為7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佳為15質量%以下。另外,關於無機粒子的含量,就吡咯亞甲基的量子產率的觀點而言,無機粒子的含量相對於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的質量比(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無機粒子)較佳為0.01~3.33,進而佳為0.15~0.8。
於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中,於無機粒子為二氧化鈦的情況下,二氧化鈦的含量較佳為3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若為3質量%以上,則於顏色變換組成物中均勻地分散且獲得充分的光程長度並且顏色變換效率提高,因此較佳。較佳為4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若為20質量%以下,則於顏色變換組成物中無機粒子難以凝聚或沈降,顏色變換效率提高,因此較佳。較佳為15質量%以下。另外,關於二氧化鈦的含量,就吡咯亞甲基的量子產率的觀點而言,二氧化鈦的含量相對於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的質量比(吡咯亞甲基衍生物/二氧化鈦)較佳為0.02~2.5,進而佳為0.027~1.5。若為所述範圍內,則不會降低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量子產率,而光程長度增加,因此可獲得效率非常高的顏色變換效率。
<吡咯亞甲基衍生物> 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包含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較佳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X為C-R7 或N。R1 ~R9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中,所述選擇的基與鄰接取代基之間亦可形成縮合環及脂肪族環。
於所述所有基中,氫可為氘。該情況於以下所說明的化合物或其部分結構中亦相同。另外,於以下說明中,例如所謂碳數6~4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是指亦包含在芳基中進行了取代的取代基中所含的碳數的所有碳數為6~40的芳基。對碳數進行了規定的其他取代基亦與此相同。
另外,於所述所有基中,作為經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較佳為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進而佳為於各取代基的說明中視為較佳的具體的取代基。另外,該些取代基可進一步由所述取代基取代。
所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這一情況下的「未經取代」,是指氫原子或氘原子進行了取代。以下所說明的化合物或其部分結構中,關於「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這一情況,亦與所述相同。
於所述所有的基中,所謂烷基,例如表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等飽和脂肪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另外,烷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就獲取的容易性或成本的方面而言,較佳為1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更佳為1以上且8以下的範圍。
所謂環烷基,例如表示環丙基、環己基、降冰片基、金剛烷基等飽和脂環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烷基部分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雜環基,例如表示吡喃環、哌啶環、環狀醯胺等在環內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脂肪族環,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雜環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烯基,例如表示乙烯基、烯丙基、丁二烯基等含有雙鍵的不飽和脂肪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烯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環烯基,例如表示環戊烯基、環戊二烯基、環己烯基等含有雙鍵的不飽和脂環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
所謂炔基,例如表示乙炔基等含有三鍵的不飽和脂肪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炔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烷氧基,例如表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介隔醚鍵而鍵結有脂肪族烴基的官能基,該脂肪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烷氧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烷硫基,為烷氧基的醚鍵的氧原子被取代為硫原子者。烷硫基的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烷硫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
所謂芳基醚基,例如表示苯氧基等鍵結有介隔醚鍵的芳香族烴基的官能基,芳香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芳基醚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6以上且40以下的範圍。
所謂芳基硫醚基,為芳基醚基的醚鍵的氧原子被取代為硫原子者。芳基硫醚基中的芳香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芳基硫醚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6以上且40以下的範圍。
所謂芳基,例如表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芴基、苯並芴基、二苯並芴基、菲基、蒽基、苯並菲基、苯並蒽基、
Figure 02_image003
基、芘基、丙[二]烯合芴基(fluoranthenyl group)、三亞苯基(triphenylenyl group)、苯並丙[二]烯合芴基、二苯並蒽基、苝基、螺旋烴基(helicenyl group)等芳香族烴基。其中,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芘基、丙[二]烯合芴基、三亞苯基。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芳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6以上且40以下,更佳為6以上且30以下的範圍。
於R1 ~R9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作為芳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更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進而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尤佳為苯基。
於各取代基進一步經芳基取代的情況下,作為芳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更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尤佳為苯基。
所謂雜芳基,例如表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三嗪基、萘啶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噁啉基、喹唑啉基、苯並呋喃基、苯並噻吩基、吲哚基、二苯並呋喃基、二苯並噻吩基、咔唑基、苯並咔唑基、哢啉基(carbolinyl group)、吲哚並咔唑基、苯並呋喃並咔唑基、苯並噻吩並咔唑基、二氫茚並咔唑基、苯並喹啉基、吖啶基、二苯並吖啶基、苯並咪唑基、咪唑並吡啶基、苯並噁唑基、苯並噻唑基、啡啉基等於一個或多個環內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環狀芳香族基。其中,所謂萘啶基,表示1,5-萘啶基、1,6-萘啶基、1,7-萘啶基、1,8-萘啶基、2,6-萘啶基、2,7-萘啶基的任一者。雜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雜芳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且40以下,更佳為2以上且30以下的範圍。
於R1 ~R9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下,作為雜芳基,較佳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苯並呋喃基、苯並噻吩基、吲哚基、二苯並呋喃基、二苯並噻吩基、咔唑基、苯並咪唑基、咪唑並吡啶基、苯並噁唑基、苯並噻唑基、啡啉基,更佳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尤佳為吡啶基。
於各取代基進一步經雜芳基取代的情況下,作為雜芳基,較佳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苯並呋喃基、苯並噻吩基、吲哚基、二苯並呋喃基、二苯並噻吩基、咔唑基、苯並咪唑基、咪唑並吡啶基、苯並噁唑基、苯並噻唑基、啡啉基,更佳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尤佳為吡啶基。
所謂鹵素,表示選自氟、氯、溴及碘中的原子。
所謂酯基,例如表示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等介隔有酯鍵鍵結而成的官能基,該取代基亦可進一步經取代。酯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以上且20以下的範圍。更具體而言,可列舉:甲氧基羰基等甲基酯基、乙氧基羰基等乙基酯基、丙氧基羰基等丙基酯基、丁氧基羰基等丁基酯基、異丙氧基甲氧基羰基等異丙基酯基、己氧基羰基等己基酯基、苯氧基羰基等苯基酯基等。另外,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
所謂胺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胺基。作為進行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例如可列舉:芳基、雜芳基、直鏈烷基、分支烷基等。作為芳基、雜芳基,較佳為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該些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且50以下,更佳為6以上且40以下,尤佳為6以上且30以下的範圍。
所謂矽烷基,例如表示三甲基矽烷基、三乙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丙基二甲基矽烷基、乙烯基二甲基矽烷基等烷基矽烷基,或苯基二甲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三苯基矽烷基、三萘基矽烷基等芳基矽烷基。矽上的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矽烷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以上且30以下的範圍。
所謂矽氧烷基,例如表示三甲基矽氧烷基等介隔有醚鍵的矽化合物基。矽上的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另外,所謂氧硼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氧硼基。作為進行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例如可列舉芳基、雜芳基、直鏈烷基、分支烷基、芳基醚基、烷氧基、羥基等。其中,較佳為芳基、芳基醚基。另外,所謂磺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磺基。作為進行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例如可列舉芳基、雜芳基、直鏈烷基、分支烷基、芳基醚基、烷氧基等。其中,較佳為直鏈烷基、芳基。另外,所謂氧化膦基,是指由-P(=O)R10 R11 所表示的基。R10 R11 選自與R1 ~R9 相同的群組中。
所謂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是指任意兩個鄰接的取代基(例如通式(1)的R1 與R2 )相互鍵結而形成共軛或非共軛的環狀骨架。作為此種縮合環及脂肪族環的構成元素,除碳以外,亦可含有選自氮、氧、硫、磷及矽中的元素。另外,該些縮合環及脂肪族環可進而與其他環縮合。
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顯示出高發光量子產率、且發光光譜的半高寬小,因此可達成有效率的顏色變換與高色純度兩者。進而,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可藉由將合適的取代基導入至合適的位置來調整發光效率、色純度、熱穩定性、光穩定性及分散性等各種特性或物性。例如,與R1 、R3 、R4 及R6 全部為氫的情況相比,R1 、R3 、R4 及R6 中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顯示出更良好的熱穩定性及光穩定性。
於R1 、R3 、R4 及R6 中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的情況下,作為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等碳數1~6的烷基。進而,作為該烷基,就熱穩定性優異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另外,就防止濃度消光、提高發光量子產率的觀點而言,作為該烷基,更佳為立體地體積大的第三丁基。另一方面,就合成的容易度、原料獲取的容易度的觀點而言,作為該烷基,亦可較佳地使用甲基。
於R1 、R3 、R4 及R6 中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作為芳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進而佳為苯基、聯苯基。尤佳為苯基。
於R1 、R3 、R4 及R6 中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下,作為雜芳基,較佳為吡啶基、喹啉基、噻吩基,進而佳為吡啶基、喹啉基。尤佳為吡啶基。
於全部的R1 、R3 、R4 及R6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的情況下,於黏合劑樹脂或溶媒中的溶解性良好,因此較佳。該情況下,作為烷基,就合成的容易度、原料獲取的容易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
於R1 、R3 、R4 及R6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下,因顯示出更良好的熱穩定性及光穩定性而較佳。該情況下,更佳為R1 、R3 、R4 及R6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
雖亦存在使多個性質提高的取代基,但於所有性質中均顯示出充分的性能的取代基有限。尤其難以使高發光效率與高色純度兼具。因此,可藉由對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導入多種取代基而獲得於發光特性或色純度等方面取得了平衡的化合物。
尤其於R1 、R3 、R4 及R6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例如較佳為如R1 ≠R4 、R3 ≠R6 、R1 ≠R3 或R4 ≠R6 等般導入多種取代基。此處,「≠」表示為不同結構的基。例如,R1 ≠R4 表示R1 與R4 為不同結構的基。藉由如上所述般導入多種取代基,可同時導入對色純度產生影響的芳基與對發光效率產生影響的芳基,因此可進行細微的調節。
其中,就平衡性良好地提高發光效率與色純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R1 ≠R3 或R4 ≠R6 。該情況下,相對於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可於兩側的吡咯環中分別導入一個以上的對色純度產生影響的芳基,且於除此以外的位置中導入對發光效率產生影響的芳基,因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所述兩者的性質。另外,於R1 ≠R3 或R4 ≠R6 的情況下,就使耐熱性與色純度兩者均提高的觀點而言,更佳為R1 =R6 及R3 =R4
作為主要對色純度產生影響的芳基,較佳為經供電子性基取代的芳基。所謂供電子性基,於有機電子論中,是指藉由誘導效應或共振效應而將電子供給至所取代的原子團的原子團。作為供電子性基,可列舉取負值作為哈米特方程(Hammett equation)的取代基常數(σp(對))的基。哈米特方程的取代基常數(σp(對))可自化學便覽基礎編修訂5版(II-380頁)中引用。
作為供電子性基的具體例,例如可列舉烷基(甲基的σp:-0.17)或烷氧基(甲氧基的σp:-0.27)、胺基(-NH2 的σp:-0.66)等。尤其較佳為碳數1~8的烷基或碳數1~8的烷氧基,更佳為甲基、乙基、第三丁基、甲氧基。就分散性的觀點而言,尤佳為第三丁基、甲氧基,於將該些設為所述供電子性基的情況下,於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可防止由分子彼此的凝聚所引起的消光。取代基的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但為了提高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光穩定性,需要抑制鍵的彎曲,因此較佳為相對於與吡咯亞甲基骨架的鍵結位置而鍵結於間位或對位。另一方面,作為主要對發光效率產生影響的芳基,較佳為具有第三丁基、金剛烷基、甲氧基等大體積取代基的芳基。
於R1 、R3 、R4 及R6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較佳為R1 、R3 、R4 及R6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此時,R1 、R3 、R4 及R6 更佳為分別選自以下的Ar-1~Ar-6中。該情況下,作為R1 、R3 、R4 及R6 的較佳的組合,可列舉如表1-1~表1-11中所示的組合,但並不限定於該些組合。
[化2]
Figure 02_image005
[表1-1] (表1-1)
Figure 108132679-A0304-0001
[表1-2] (表1-2)
Figure 108132679-A0304-0002
[表1-3] (表1-3)
Figure 108132679-A0304-0003
[表1-4] (表1-4)
Figure 108132679-A0304-0004
[表1-5] (表1-5)
Figure 108132679-A0304-0005
[表1-6] (表1-6)
Figure 108132679-A0304-0006
[表1-7] (表1-7)
Figure 108132679-A0304-0007
[表1-8] (表1-8)
Figure 108132679-A0304-0008
[表1-9] (表1-9)
Figure 108132679-A0304-0009
[表1-10] (表1-10)
Figure 108132679-A0304-0010
[表1-11] (表1-11)
Figure 108132679-A0304-0011
R2 及R5 較佳為氫、烷基、羰基、酯基、芳基中的任一者。其中,就熱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氫或烷基,就容易於發光光譜中獲得窄的半高寬的觀點而言,更佳為氫。
R8 及R9 較佳為烷基、芳基、雜芳基、烷氧基、芳基醚基、氟、含氟烷基、含氟雜芳基或含氟芳基、含氟烷氧基、含氟芳基醚基、氰基,就相對於激發光穩定、且可獲得更高的螢光量子產率的方面而言,更佳為氟、氰基或含氟芳基。就合成的容易度而言,進而佳為氟或氰基。進而,R8 或R9 中的任一者較佳為氰基。藉由導入氰基,耐久性提高。
此處,所謂含氟芳基,是指含有氟的芳基,例如可列舉: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及五氟苯基等。所謂含氟雜芳基,是指含有氟的雜芳基,例如可列舉:氟吡啶基、三氟甲基吡啶基及三氟吡啶基等。所謂含氟烷基,是指含有氟的烷基,例如可列舉三氟甲基或五氟乙基等。
另外,通式(1)中,就光穩定性的觀點而言,X較佳為C-R7 。當X為C-R7 時,取代基R7 會大幅影響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耐久性,即,該化合物的發光強度的經時性降低。具體而言,於R7 為氫的情況下,該部位的反應性高,因此該部位與空氣中的水分或氧容易發生反應。此會引起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解。另外,於R7 為例如烷基般的分子鏈的運動的自由度大的取代基的情況下,反應性確實降低,但於顏色變換片中化合物彼此經時地凝聚,結果招致由濃度消光引起的發光強度的降低。因此,R7 較佳為剛直、且運動的自由度小而難以引起凝聚的基,具體而言,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中的任一者。
就提供更高的螢光量子產率、更難以發生熱分解的方面而言,另外就光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X為C-R7 且R7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作為芳基,就無損發光波長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
進而為了提高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光穩定性,需要適度地抑制R7 與吡咯亞甲基骨架的碳-碳鍵的彎曲。其原因在於,若彎曲過大,則對於激發光的反應性變高等,光穩定性降低。就此種觀點而言,作為R7 ,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聯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三聯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萘基,更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聯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三聯苯基。尤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
另外,R7 較佳為體積適度大的取代基。藉由R7 具有某種程度的大體積,可防止分子的凝聚,其結果,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發光效率或耐久性進一步提高。
作為此種大體積取代基的進而佳的例子,可列舉由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R7 的結構。 [化3]
Figure 02_image007
於通式(2)中,r選自由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所組成的群組中。k為1~3的整數。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r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
就可提供更高的發光量子產率的觀點而言,r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該芳基中,尤其可列舉苯基、萘基作為較佳例。於r為芳基的情況下,通式(2)的k較佳為1或2,其中,就進一步防止分子的凝聚的觀點而言,更佳為2。進而,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r的至少一個較佳為經烷基取代。作為該情況下的烷基,就熱穩定性的觀點而言,可列舉甲基、乙基及第三丁基作為尤佳例。
另外,就控制螢光波長或吸收波長、或者提高與溶媒的相容性的觀點而言,r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氧基或鹵素,更佳為甲基、乙基、第三丁基、甲氧基。就分散性的觀點而言,尤佳為第三丁基、甲氧基。就防止由分子彼此的凝聚所引起的消光而言,更有效的是r為第三丁基或甲氧基。
另外,作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態樣,較佳為R1 ~R7 中的至少一者為拉電子基。尤其較佳為(1)R1 ~R6 中的至少一者為拉電子基;(2)R7 為拉電子基;或者(3)R1 ~R6 中的至少一者為拉電子基且R7 為拉電子基。藉由如所述般於所述化合物的吡咯亞甲基骨架中導入拉電子基,可大幅降低吡咯亞甲基骨架的電子密度。藉此,所述化合物相對於氧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其結果,可進一步提高所述化合物的耐久性。
所謂拉電子基,亦稱為吸電子性基,於有機電子論中為藉由誘導效應或共振效應而自經取代的原子團吸引電子的原子團。作為拉電子基,可列舉作為哈米特法則的取代基常數(σp(對位))而取正值者。哈米特方程的取代基常數(σp(對))可自化學便覽基礎編修訂5版(II-380頁)中引用。再者,雖苯基亦具有如上所述般的取正值的例子,但於本發明中,苯基不包含於拉電子基中。
作為拉電子基的例子,例如可列舉:-F(σp:+0.06)、-Cl(σp:+0.23)、-Br(σp:+0.23)、-I(σp:+0.18)、-CO2 R12 (σp:R12 為乙基時為+0.45)、-CONH2 (σp:+0.38)、-COR12 (σp:R12 為甲基時為+0.49)、-CF3 (σp:+0.50)、-SO2 R12 (σp:R12 為甲基時為+0.69)、-NO2 (σp:+0.81)等。R1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形成碳數6~30的芳香族烴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形成原子數5~30的雜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碳數1~30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碳數1~30的環烷基。作為該些各基的具體例,可列舉與所述相同的例子。
通式(1)中,R2 及R5 中的至少一者較佳為拉電子基。原因在於:通式(1)的R2 及R5 是對吡咯亞甲基骨架的電子密度產生較大影響的取代位置,藉由對R2 及R5 導入拉電子基,可有效率地降低吡咯亞甲基骨架的電子密度,對氧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因此可進一步提高耐久性。
進而,通式(1)中,R2 及R5 更佳為拉電子基。其原因在於: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對氧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可大幅提高耐久性。 作為拉電子基,較佳為包含氟原子的基。藉由為包含氟原子的基,可進一步降低吡咯亞甲基骨架的電子密度,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對氧的穩定性提高,可提高耐久性。
作為較佳的拉電子基,可列舉:氟、含氟芳基、含氟雜芳基、含氟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醯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磺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磺酸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磺醯胺基或氰基。其原因在於,該些基難以發生化學性分解。 作為更佳的拉電子基,可列舉:含氟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醯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磺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磺酸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磺醯胺基或氰基。其原因在於,該些基會帶來防止濃度消光、提高發光量子產率的效果。尤佳的拉電子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
作為進而佳的拉電子基,可列舉:含氟羰基、含氟酯基、含氟醯胺基、含氟磺醯基、含氟磺酸酯基、含氟磺醯胺基。該些基可有效率地降低吡咯亞甲基硼錯合物骨架的電子密度。藉此,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對氧的穩定性提高,其結果,可進一步提高耐久性。 其中,由於可不使色純度降低而提高耐久性,因此較佳為R2 及R5 中的至少一者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尤其,就耐久性的提高的觀點而言,尤佳為R2 及R5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
作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一個較佳的例子,可列舉以下情況:R1 、R3 、R4 及R6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進而X為C-R7 且R7 為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於該情況下,R7 尤佳為包含作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
另外,作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個較佳的例子,可列舉以下情況:R1 、R3 、R4 及R6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所述的Ar-1~Ar-6中,進而X為C-R7 且R7 為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於該情況下,R7 更佳為包含作為第三丁基、甲氧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尤佳為包含作為甲氧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
另外,作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個較佳的例子,可列舉以下情況:R1 、R3 、R4 及R6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並且R2 及R5 分別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進而X為C-R7 且R7 為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於該情況下,R7 尤佳為包含作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
另外,作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個較佳的例子,可列舉以下情況:R1 、R3 、R4 及R6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所述Ar-1~Ar-6中,且R2 及R5 分別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進而X為C-R7 且R7 為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於該情況下,R7 更佳為包含作為第三丁基、甲氧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尤佳為包含作為甲氧基的r的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
以下示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一例,但該化合物並不限定於該些。 [化4]
Figure 02_image008
[化5]
Figure 02_image010
[化6]
Figure 02_image012
[化7]
Figure 02_image014
[化8]
Figure 02_image016
[化9]
Figure 02_image018
[化10]
Figure 02_image020
[化11]
Figure 02_image022
[化12]
Figure 02_image024
[化13]
Figure 02_image026
[化14]
Figure 02_image028
[化15]
Figure 02_image030
[化16]
Figure 02_image032
[化17]
Figure 02_image034
[化18]
Figure 02_image036
[化19]
Figure 02_image038
[化20]
Figure 02_image040
[化21]
Figure 02_image042
[化22]
Figure 02_image044
[化23]
Figure 02_image046
[化24]
Figure 02_image048
[化25]
Figure 02_image050
[化26]
Figure 02_image052
[化27]
Figure 02_image054
[化28]
Figure 02_image056
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可藉由例如日本專利特表平8-509471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00-208262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來合成。即,藉由使吡咯亞甲基化合物與金屬鹽於鹼共存下反應可獲得作為目標的吡咯亞甲基系金屬錯合物。 另外,關於吡咯亞甲基-氟化硼錯合物的合成,可參考「有機化學期刊(J. Org. Chem.)」, vol.64, No.21, pp.7813-7819(1999)、「應用化學國際版(英語)(Angew. Chem., Int. Ed. Engl.)」, vol.36, pp.1333-1335(1997)等中所記載的方法,合成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如下方法:對由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及由通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於氧氯化磷存在下、於1,2-二氯乙烷中進行加熱後,與由下述通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於三乙基胺存在下、於1,2-二氯乙烷中進行反應,藉此獲得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其中,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此處,R1 ~R9 與所述說明相同。J表示鹵素。
[化29]
Figure 02_image058
進而,於導入芳基或雜芳基時,可列舉利用鹵化衍生物與硼酸或硼酸酯化衍生物的偶合反應而生成碳-碳鍵的方法,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同樣地,於導入胺基或咔唑基時,亦可列舉例如利用鈀等金屬觸媒下的鹵化衍生物與胺或咔唑衍生物的偶合反應而生成碳-氮鍵的方法,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除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以外,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視需要可適宜含有其他化合物。例如,為了進一步提高自激發光向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能量遷移效率,亦可含有紅螢烯(rubrene)等輔助摻雜劑。另外,於欲摻加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發光色以外的發光色的情況下,可添加所期望的有機發光材料,例如:香豆素系色素、若丹明系色素等有機發光材料。另外,除該些有機發光材料以外,亦可組合添加無機螢光體、螢光顏料、螢光染料、量子點等公知的發光材料。
以下示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以外的有機發光材料的一例,但本發明並不特別限定於該些。 [化30]
Figure 02_image060
(波長限定、福斯特(Forster)) 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較佳為含有如下第一發光材料:藉由使用波長4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於500 nm以上且未滿580 nm的區域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以後,將於500 nm以上且未滿580 nm的區域中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稱為「綠色的發光」。 另外,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較佳為含有如下第二發光材料:被波長4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或來自第一發光材料的發光中的任一者或兩者激發,而呈於580 nm以上且750 nm以下的區域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以後,將於580 nm以上且750 nm以下的區域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稱為「紅色的發光」。 通常,激發光的能量越大,越容易引起材料的分解。但是,波長4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為激發能量相對較小者。因此,不會引起顏色變換組成物中的發光材料的分解而可獲得色純度良好的發光。
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中,關於第一發光材料及第二發光材料,可僅包含任一者,亦可包含兩者。另外,第一發光材料可僅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多種。同樣地,第二發光材料可僅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多種。 波長4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的一部分會部分地透過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因此可將其自身用作藍色的發光。因此,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含有顯示出綠色的發光的第一發光材料與顯示出紅色的發光的第二發光材料,於使用發光波峰尖銳的藍色LED作為藍色光的情況下,可獲得於藍色、綠色、紅色的各色彩中顯示出尖銳形狀的發光光譜且色純度良好的白色光。其結果,尤其於顯示器中,可有效率地形成色彩更加鮮豔的且更大的色域。另外,於照明用途中,與成為當前主流的使藍色LED與黃色螢光體組合而成的白色LED相比,尤其綠色區域與紅色區域的發光特性獲得改善,因此可獲得演色性提高的較佳的白色光源。
作為第一發光材料,可列舉香豆素6、香豆素7、香豆素153等香豆素衍生物;吲哚菁綠等花青衍生物;螢光黃、螢光黃異硫代氰酸酯、羧基螢光黃二乙酸酯等螢光黃衍生物;酞菁綠等酞菁衍生物;二異丁基-4,10-二氰基苝-3,9-二羧酸酯等苝衍生物;以及吡咯亞甲基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物、噁嗪衍生物、萘二甲醯亞胺衍生物、吡嗪衍生物、苯並咪唑衍生物、苯並噁唑衍生物、苯並噻唑衍生物、咪唑並吡啶衍生物、唑衍生物、蒽等具有縮合芳基環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芳香族胺衍生物、有機金屬錯合物化合物等作為適宜者。但是,第一發光材料並不特別限定於該些化合物。 該些化合物中,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因提供高發光量子產率,且耐久性良好,因此為特別適宜的化合物。作為吡咯亞甲基衍生物,例如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因顯示出色純度高的發光而較佳。
作為第二發光材料,可列舉4-二氰基亞甲基-2-甲基-6-(對二甲基胺基苯乙烯基)-4H-吡喃等花青衍生物;若丹明B、若丹明6G、若丹明101、磺基若丹明101等若丹明衍生物;1-乙基-2-(4-(對二甲基胺基苯基)-1,3-丁二烯基)-吡啶鎓-過氯酸鹽等吡啶衍生物;N,N'-雙(2,6-二異丙基苯基)-1,6,7,12-四苯氧基苝-3,4:9,10-雙二碳醯亞胺等苝衍生物;以及卟啉衍生物、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噁嗪衍生物、吡嗪衍生物、稠四苯或二苯並二茚並苝等具有縮合芳基環的化合物或者其衍生物、有機金屬錯合物化合物等作為適宜者。但是,第二發光材料並不特別限定於該些化合物。 該些化合物中,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因提供高發光量子產率,且耐久性良好,因此為特別適宜的化合物。作為吡咯亞甲基衍生物,例如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因顯示出色純度高的發光而較佳。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中的發光材料的含量雖然亦取決於化合物的莫耳吸光係數、發光量子產率及激發波長中的吸收強度、以及所製作的顏色變換層的厚度或透過率,但通常相對於顏色變換層中所含的樹脂的100質量份為1.0×10-4 質量份~30質量份。其中,進而佳為1.0×10-3 質量份~10質量份,尤佳為5.0×10-3 質量份~5質量份。 另外,當於顏色變換組成物中含有呈現綠色的發光的第一發光材料與呈現紅色的發光的第二發光材料兩者時,就將綠色的發光的一部分變換成紅色的發光而言,第一發光材料的含有莫耳量n1 與第二發光材料的含有莫耳量n2 的比率為n1 :n2 =100:1~1:100,較佳為20:1~1:20,進而佳為5:1~1:5,尤佳為0.7:1~1:0.7。其中,含有莫耳量n1 及含有莫耳量n2 為後述的顏色變換層的基質樹脂中所含的物質量。
<基質樹脂> 用於本發明的基質樹脂是形成連續相的樹脂,只要是成型加工性、透明性、耐熱性等優異的材料即可。本發明中,較佳為不引起光硬化反應的基質樹脂。進而,本發明中,更佳為除了光硬化反應以外不引起熱硬化反應的基質樹脂。 作為所述樹脂,可較佳地使用熱塑性樹脂。於使用熱塑性樹脂的情況下,不會因光照射或熱而產生自由基,可防止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劣化,顏色變換效率或耐久性提高,因此較佳。另外,可防止藉由經時而產生自由基,因此不會引起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劣化,結果耐久性提高,因此較佳。
作為具體的樹脂,例如可使用脲樹脂、氟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狀烯烴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聚乙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乙烯醇樹脂、纖維素樹脂、脂肪族酯樹脂、芳香族酯樹脂、脂肪族聚烯烴樹脂、芳香族聚烯烴樹脂等公知者。另外,亦可使用該些的共聚樹脂。該些樹脂中,就透明性的觀點而言,可適宜地使用丙烯酸樹脂、酯樹脂或該些的混合物。除了透明性以外,就耐熱性的觀點而言,可更佳地使用丙烯酸樹脂及酯樹脂。
<其他添加劑> 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亦可於無損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包含添加劑。作為添加劑的例子,具體而言,可列舉:分散穩定化劑、調平劑、抗氧化劑、阻燃劑、脫泡劑、塑化劑、交聯劑、硬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等耐光性穩定化劑、矽烷偶合劑等接著輔助劑等。另外,本發明中不含光聚合性起始劑。於不含光聚合性起始劑的情況下,防止光照射或熱所引起的自由基的產生,不會引起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劣化。因此,可提高顏色變換效率或耐久性。另外,由於可防止經時所引起的自由基的產生,因此不會引起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劣化。其結果耐久性提高,因此較佳。 另外,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較佳為不含熱聚合性起始劑。於不含熱聚合性起始劑的情況下,可抑制熱反應所引起的自由基的產生。其結果顏色變換效率或耐久性提高,因此較佳。
<顏色變換層> 本發明的顏色變換層是含有所述顏色變換組成物的硬化物。為了發揮充分的顏色變換功能,顏色變換層的膜厚較佳為1 μm以上,更佳為5 μm以上。另一方面,就抑制畫素缺陷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下。 膜厚可藉由使用觸針式膜厚測定裝置測定階差的高度來計算。更具體而言,利用針等對顏色變換層的一部分進行劃傷而使基板等的下層露出,從顏色變換層的上方垂直地使用觸針式膜厚計進行觀察,藉此可求出膜厚。
<波長變換基板> 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具有將入射光變換為比所述入射光的波長長的光的顏色變換功能,且由透明基板與所述顏色變換層形成。 此處,所謂透明是指波長400 nm~800 nm的光線透過率均為90%以上。作為透明基板,例如可列舉玻璃板、樹脂板、樹脂膜等。作為玻璃板的材質,較佳為無鹼玻璃。作為樹脂板、樹脂膜的材質,較佳為聚酯樹脂、丙烯酸樹脂、透明聚醯亞胺樹脂、聚醚碸樹脂等。玻璃板及樹脂板的厚度較佳為1 mm以下,更佳為0.6 mm以下。樹脂膜的厚度較佳為100 μm以下。 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11於透明基板1上具備顏色變換層,例如如圖1、圖4及圖7所示,具備紅色變換層3及綠色變換層4。顏色變換層較佳為包含多個顏色變換層,但顏色變換層亦可為一個。另外,波長變換基板11可形成有隔離壁2,紅色變換層3及綠色變換層4較佳為配置於隔離壁與隔離壁之間(凹部)。另外,波長變換基板11較佳為如圖4及圖7所示具有紅色彩色濾光片9、綠色彩色濾光片10及藍色彩色濾光片14等彩色濾光片。可使激發光從透明基板1側入射,從透明基板1的相反側進行視認,亦可使激發光從顏色變換層側入射,從透明基板1側進行視認。關於測定波長變換基板作為樣品時的量子收率,於對顏色變換基板照射波峰波長為440 nm~460 nm的藍色光時,通常為0.5以上,較佳為0.7以上,更佳為0.8以上,進而佳為0.9以上。
<凹部> 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11的凹部是指藉由將隔離壁2配置成與多個光源對應的圖案狀而劃分的區域。圖1~圖3中,由在透明基板1上配置成圖案狀的隔離壁2劃分的區域相當於凹部。可用於隔離壁2的材料可使用感光性樹脂、非感光性樹脂的任一種,具體而言,可較佳地使用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氧烷聚合物系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等。 隔離壁2亦可利用旋塗、浸漬塗佈、輥塗、凹版塗佈、分配器等濕式塗佈法形成規定的薄膜,進而利用包含抗蝕劑塗佈、預烘烤、曝光、顯影、後烘烤、蝕刻、抗蝕劑去除等的光微影法,製作圖案。另外,於使用LiF、MgF2 等固體物形成隔離壁的情況下,可於利用真空蒸鍍、濺鍍等乾式製程形成膜後,進而利用所述光微影法或蝕刻等乾式製程形成規定的圖案。 隔離壁2的膜厚較佳為大於顏色變換層的膜厚,較佳為0.5 μm~50 μm的範圍。另外,隔離壁2的圖案只要充分防止與鄰接的凹部中形成的顏色變換層的混色即可,較佳為以1 μm~20 μm的寬度形成,進而佳為以5 μm~15 μm的寬度形成。
<顏色變換組成物的製作方法> 以下,對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製作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再者,以下所說明的製作方法為一例,顏色變換組成物的製作方法並不限定於此。混合規定量的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基質樹脂、折射率為1.7~2.8的無機粒子以及視需要的添加劑及溶劑等。於將所述成分以成為規定組成的方式混合後,利用均質機、自轉公轉型攪拌機、三輥機、球磨機、行星式球磨機、珠磨機等攪拌·混練機將所述混合物均質地混合分散,藉此可獲得顏色變換組成物。 於混合分散後、或混合分散的過程中,亦可較佳地於真空或減壓條件下進行消泡。另外,可事先混合某特定的成分,亦可對製成的顏色變換組成物施加老化等處理。亦可利用蒸發器,自混合分散後的混合物中將溶劑去除而調整為所期望的固體成分濃度。
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較佳為高黏度。於顏色變換組成物為高黏度的情況下,可均勻地分散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與無機粒子,因此於應用於波長變換基板的情況下,可獲得良好的顏色變換效率。本發明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在25℃下的黏度較佳為0.2 Pa·s以上且50 Pa·s以下。若顏色變換組成物在25℃下的黏度為0.2 Pa·s以上,則可抑制無機粒子的沈降且增加光程長度,因此可提高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顏色變換效率。就提高顏色變換效率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2 Pa·s以上,更佳為2 Pa·s以上,進而佳為10 Pa·s以上。 另外,若顏色變換組成物在25℃下的黏度為50 Pa·s以下,則無機粒子的分散變得容易,因此可抑制無機粒子的凝聚且增加光程長度,因此可提高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顏色變換效率。
<顏色變換層的製作方法> 將所述顏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基材上並使其乾燥而製作顏色變換層。塗佈可利用逆輥塗佈機、刮板塗佈機、狹縫模塗佈機、直接凹版塗佈機、膠印凹版塗佈機、吻合式塗佈機、正向輥塗佈機(natural roll coater)、氣刀塗佈機、輥式刮板塗佈機、雙流塗佈機(two-stream coater)、棒塗機、線棒塗佈機、敷料器、浸漬塗佈機、簾幕塗佈機、旋塗機、刮刀塗佈機等來進行。顏色變換層的乾燥可使用熱風乾燥機或紅外線乾燥機等一般的加熱裝置進行。該情況下,乾燥條件通常為40℃~250℃下1分鐘~5小時,較佳為60℃~200℃下2分鐘~4小時。另外,亦可進行分段硬化(step cure)等階段性乾燥。
<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的製作方法的一例。再者,以下說明的製作方法為一例,波長變換基板的製作方法並不限定於此。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具備所述顏色變換層。作為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可較佳地使用如下方法:製作所述顏色變換組成物並使用噴墨印刷法或網版印刷法來圖案形成顏色變換層的方法、或者藉由狹縫模塗佈或噴嘴塗佈而進行圖案形成的方法。 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可應對從低黏度到高黏度的各種顏色變換組成物的塗佈液,為了獲得顏色變換層的厚膜化或膜厚均勻性,較佳為藉由狹縫模塗佈或噴嘴塗佈來圖案形成顏色變換層。尤其為了高精度地圖案化超微細的圖案,可較佳地使用噴嘴塗佈或使用微細加工後的狹縫模的狹縫模塗佈。 另外,波長變換基板的乾燥可使用熱風乾燥機或紅外線乾燥機等一般的加熱裝置來進行。該情況下,乾燥條件通常為40℃~250℃下1分鐘~5小時,較佳為60℃~200℃下2分鐘~4小時。另外,亦可進行分段硬化等階段性乾燥。
<彩色濾光片> 進而,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較佳為具有本發明的顏色變換層及彩色濾光片。彩色濾光片如圖4至圖9所例示可使用紅色彩色濾光片9、綠色彩色濾光片10、藍色彩色濾光片14。彩色濾光片是用於透過可見光的特定波長區域、將透過光設為所期望的色相以及提高透過光的色純度的層。藉由對波長變換基板11使用彩色濾光片,可選擇性地僅截止來自激發光源的藍色光,僅取出變換光,其結果色純度提高。 本發明中使用的彩色濾光片可使用液晶顯示器等平板顯示器中使用的材料來形成。作為所述材料,近年來經常使用在光致抗蝕劑中分散有顏料的顏料分散型材料。作為彩色濾光片,較佳為使用使400 nm以上且550 nm以下的波長範圍的光透過的藍色彩色濾光片、使500 nm以上且600 nm以下的波長範圍的光透過的綠色彩色濾光片、使500 nm以上的波長範圍的光透過的黃色彩色濾光片、或者使600 nm以上的波長範圍的光透過的紅色彩色濾光片等。另外,彩色濾光片可與顏色變換層分開積層,亦可一體化地積層。另外,可在波長變換基板上形成彩色濾光片,亦可與波長變換基板分開製作彩色濾光片基板,將波長變換基板與彩色濾光片基板重疊使用。顏色變換層與彩色濾光片較佳為從光源起依次積層顏色變換層、彩色濾光片。
作為本發明中使用的彩色濾光片,可較佳地使用含有色材與黏合劑樹脂的彩色濾光片形成用組成物的硬化物,更佳為含有色材、黏合劑樹脂、反應性單體及光聚合起始劑的彩色濾光片形成用組成物的硬化物。作為色材,可列舉顏料或染料等。作為顏料,可列舉有機顏料、無機顏料。色材亦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該些中,較佳為有機顏料、染料,該情況下,可提高彩色濾光片的光透過性。 作為紅色色材的有機顏料,例如可列舉C.I.顏料紅9、48、97、122、123、144、149、166、168、177、179、180、192、209、215、216、217、220、223、224、226、227、228、240、254、255、256、257、258、260、261、264、266、267、268、269、273、274、291等。 作為黃色色材的有機顏料,可列舉C.I.顏料黃12、13、17、20、24、83、86、93、95、109、110、117、125、129、137、138、139、147、148、150、153、154、166、168、180、185、231等。 作為其他顏色的色材,可列舉C.I.顏料橙13、31、36、38、40、42、43、51、55、59、61、64、65、71等橙色顏料等。
作為染料,例如可列舉油溶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鹼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等。所述染料可色澱化,亦可作為染料與含氮化合物的成鹽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偶氮系染料、苯醌系染料、萘醌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呫噸系染料、花青系染料、方酸內鎓系染料、克酮鎓系染料、部花青系染料、二苯乙烯系染料、二芳基甲烷系染料、三芳基甲烷系染料、螢光黃母體(Fluoran)系染料、螺環吡喃系染料、酞菁系染料、靛藍系染料、俘精酸酐(Fulgide)系染料、鎳錯合物系染料、薁系染料等。 作為綠色彩色濾光片中使用的色材,例如可列舉C.I.顏料綠1、2、4、7、8、10、13、14、15、17、18、19、26、36、45、48、50、51、54、55、58、59、或C.I.顏料黃1、1:1、2、3、4、5、6、9、10、12、13、14、16、17、24、31、32、34、35、35:1、36、36:1、37、37:1、40、41、42、43、48、53、55、61、62、62:1、63、65、73、74、75、81、83、87、93、94、95、97、100、101、104、105、108、109、110、111、116、117、119、120、126、127、127:1、128、129、133、134、136、138、139、142、147、148、150、151、153、154、155、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2、173、174、175、176、180、181、182、183、184、185、188、189、190、191、191: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2、203、204、205、206、207、211、213、218、220、221、228、C.I.顏料藍15、15:1、15:2、15:3、15:4、15:5、15:6、16、60等顏料。
作為藍色彩色濾光片中使用的色材,例如可列舉C.I.顏料藍15、15:3、15:4、15:6、16、22、60、64等藍色顏料、C.I.顏料紫19、23、29、30、32、37、40、50等紫色顏料、酸性紅59、289、日本專利特開2011-032298中所示的色材等。 該些色材可溶解於彩色濾光片形成用組成物中,亦可以粒子的形式分散。於該些色材中,就進一步提高亮度的觀點而言,彩色濾光片(尤其是紅色彩色濾光片)較佳為包含紅色色材及黃色色材。進而,該黃色色材更佳為C.I.顏料黃138、C.I.顏料黃139、C.I.顏料黃150、C.I.顏料黃180、C.I.顏料黃185及C.I.顏料黃231中的至少一者。
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藉由由顏色變換層吸收特定顏色以外的光而增大特定波長區域的光強度。因此,藉由波長變換基板包含所述色材,可提高由顏色變換層變換的顏色的波長選擇性,進一步提高色純度。
作為黏合劑樹脂,較佳為可防止色材的凝聚而使色材等均勻地分散於彩色濾光片層內的樹脂。具體而言,作為黏合劑樹脂,可列舉之前作為顏色變換層中含有的樹脂所例示的樹脂。 彩色濾光片及顏色變換層的各層的厚度可藉由使用觸針式膜厚測定裝置測定階差的高度來計算。更具體而言,利用針等對彩色濾光片層或顏色變換層的一部分進行劃傷而使基板等的下層露出,從彩色濾光片層或顏色變換層的上方垂直地使用觸針式膜厚計進行觀察,藉此可求出作為對象的層的厚度。
本發明中,於將彩色濾光片層的線寬設為W1、將顏色變換層的線寬設為W2的情況下,W1-W2較佳為1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藉由使W1-W2為1 μm以上,可抑制顏色變換層對於從斜向觀察時透過其他顏色的著色層的光的影響,進一步提高色純度或亮度。另一方面,藉由使W1-W2為30 μm以下,可提高透過顏色變換層且透過彩色濾光片的光的比例,進一步提高亮度或色純度。彩色濾光片及顏色變換層的各層的線寬可使用光學顯微鏡以倍率100倍放大觀察彩色濾光片層或顏色變換層的圖案來進行測定。
另外,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亦可進一步包括:設置於顏色彼此不同的各彩色濾光片之間的樹脂黑色矩陣;以及覆蓋基板上的彩色濾光片等的各構成部的外塗層。作為外塗層,例如可列舉包含環氧樹脂、丙烯酸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氧烷樹脂、聚醯亞胺樹脂、含矽聚醯亞胺樹脂、聚醯亞胺矽氧烷樹脂等的膜等。 作為形成樹脂黑色矩陣的材料,例如可列舉含有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等黏合劑樹脂與黑色顏料的材料。作為黑色顏料,例如可列舉C.I.顏料黑7、碳黑、石墨、氧化鐵、氧化錳、鈦黑等。樹脂黑色矩陣可含有該些的兩種以上,亦可進一步含有其他顏色的顏料。黑色顏料可經表面處理。樹脂黑色矩陣的厚度較佳為0.5 μm以上且2 μm以下。
<顯示器> 本發明的顯示器包括發光為藍色光或藍綠色光的光源、以及至少本發明的顏色變換基板。 本發明中使用的光源包含多個光源且為可部分驅動的自發光型光源。 光源的種類只要可放射能夠激發顏色變換層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藍色光或藍綠色光,則均可使用任一種光源。例如熱陰極管或冷陰極管、無機電致發光等螢光性光源、有機EL元件光源、發光二極體(以下記載為LED)光源、白熱光源或者太陽光等的任一種激發光在原理上均可利用。
圖2、圖5及圖8中,微型LED 5相當於光源,圖3、圖6及圖9中,有機EL元件7相當於光源。激發光可具有一種發光波峰,亦可具有兩種以上的發光波峰,但為了提高色純度,較佳為具有一種發光波峰。另外,亦可將發光波峰的種類不同的多個光源任意組合使用。
本發明的顯示器的光源較佳為於430 nm~500 nm的波長範圍內具有極大波長作為藍色光或藍綠色光,發光光譜可為單波峰,亦可為雙波峰。另外,於430 nm~500 nm的波長範圍內具有極大波長者亦包含如YAG系LED般於430 nm~500 nm的波長範圍內具有第1波峰、於500 nm~700 nm的波長範圍內具有第2波峰者,但就提高藍色的色純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於500 nm~700 nm處不具有極大波長。另外,於430 nm~500 nm的波長範圍內具有波峰為更適宜的激發光。430 nm~500 nm的波長範圍的激發光是較小的激發能量,可防止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發光物質的分解。因此,本發明中使用的光源較佳為於波長43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的範圍內具有極大發光的光源。進而,該光源較佳為於波長440 nm以上且470 nm以下的範圍內具有極大發光。
本發明中使用的自發光型的光源較佳為LED。若光源為LED,則可高精細地配置多個光源,因此可實現高解析度的顯示器。另外,發光二極體的發光強度高,因此可實現亮度高的顯示器。另外,就提高藍色光的色純度的方面而言,較佳為LED具有氮化鎵系化合物半導體。藉由LED為氮化鎵系化合物半導體,可使激發光的發光變得清晰,色純度提高。作為本發明中使用的LED的種類,並無特別限定,就於顯示器的畫素中使用的方面而言,可較佳地使用微LED(尺寸100 μm~500 μm)、微型LED(<100 μm)。
另外,本發明中使用的自發光型光源較佳為於陽極與陰極之間存在有機層且藉由電能發光的有機EL元件。若光源為於陽極與陰極之間存在有機層且藉由電能發光的有機EL元件,則不僅可實現高解析度的顯示器,而且可實現薄型化,因此可實現顯示器自身的薄型化。
作為本發明的顯示器的代表性例子,於微型LED顯示器中,具備部分驅動型藍色微型LED光源及包含本發明的顏色變換層的波長變換基板,於有機EL顯示器中,可列舉具備部分驅動型藍色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光源及包含本發明的顏色變換層的波長變換基板等。
此處,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中的顏色變換層較佳為與自發光型光源的發光面平行設置,且顏色變換層的自發光型光源側的表面與自發光型光源的發光面的距離為10 μm以下。若自發光面的距離為10 μm以下,則顏色變換層中包含的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容易吸收光源發出的藍色光,且無機粒子的散射效果亦變大,因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顏色變換效率。本發明的顏色變換層與光源的發光面的距離進而佳為5 μm以下。進而佳為顏色變換層與光源的發光面密接。 [實施例]
以下,使用具體例說明本發明及效果,但實施例並不限定本發明的適用範圍。
<無機粒子> R1:氧化鋁粒子「AKP-3000」(住友化學(股)製造 平均粒徑0.5 μm、折射率1.76) R2:氧化鋯粒子「UEP-100」(第一稀元素化學工業(股)製造 平均粒徑0.6 μm、折射率2.4) R3:二氧化鈦粒子「JR-301」(帝化(Tayca)(股)製造 平均粒徑0.3 μm、折射率2.7) R4:二氧化鈦粒子「JA-1」(帝化(Tayca)(股)製造 平均粒徑0.18 μm、折射率2.5) R5:氧化鎂粒子「SMO-0.4」(堺化學工業(股)製造 平均粒徑0.4 μm、折射率1.72) R6:氧化鋅粒子「費奈斯(FINEX)-30W-LP2」(堺化學工業(股)製造 平均粒徑0.35 μm、折射率1.95) R7:二氧化矽粒子「SO-E2」(亞都瑪科技(Admatechs)(股)製造 平均粒徑0.5 μm、折射率1.45) R8:硫酸鋇粒子「B-30」(堺化學工業(股)製造 平均粒徑0.3 μm、折射率1.64) R9:二氧化鈦粒子「JR-1000」(帝化(Tayca)(股)製造 平均粒徑1.0 μm、折射率2.7) R10:二氧化鈦粒子「JR-405」(帝化(Tayca)(股)製造 平均粒徑0.21 μm、折射率2.7)
<發光劑> RD-1、GD-1~4、DCJTB、G-303為下述所示的化合物。 [化31]
Figure 02_image062
[化32]
Figure 02_image064
<黏度測定> 對於後述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製作的顏色變換組成物,於以下條件下實施黏度測定。 測定裝置:B型黏度計型號(Model)RVDVII+(博勒菲(BROOKFIELD)公司製造) 測定溫度:25℃ 轉速:50 rpm 測定的時機:轉子攪拌開始1分鐘後
<顏色變換效率評價> 以100 mA/cm2 對紅色、綠色驅動後述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製作的顯示器,利用拓普康(Topcon)製造的分光放射計SR-LEDW測定各顏色的波峰強度。對於紅色,測定波長600 nm~700 nm下的波峰強度,對於綠色,測定波長500 nm~550nm下的波峰強度。將比較例1的波峰強度設為1.0,示出與此相對的波峰強度的相對值。相對值越大,表示顏色變換效率越優異。 A:相對值的值為4.0以上 顏色變換效率的提高效果非常大 B:相對值的值為2.0以上且未滿4.0 顏色變換效率的提高效果大 C:相對值的值為1.3以上且未滿2.0 有顏色變換效率的提高效果 D:相對值的值未滿1.3 無顏色變換效率的提高效果。
<耐久性評價> 測定後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製作的顯示器於全部點燈時(白色)的色度變化,於耐久性評價中使用從CIEu'v'的初始值至變化±0.01的時間。至變化的時間越長表示耐久性越優異。 A:400小時以上 耐久性極其良好 B:200小時以上且未滿400小時 耐久性良好 C:100小時以上且未滿200小時 耐久性於實際使用上無問題 D:未滿100小時 耐久性差。
<膜厚測定> 於利用針來對所製作的顏色變換層的一部分進行劃傷而使塗佈了顏色變換組成物的玻璃露出後,使用觸針式膜厚計(碩科慕(SURFCOM)1400d、東京精密(股)製造)測定顏色變換層的表面與玻璃基板的高度作為膜厚。
<膜厚均勻性評價> 於利用針來對所製作的5 cm×5 cm的顏色變換層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劃傷而使塗佈了顏色變換組成物的玻璃露出後,使用觸針式膜厚計(碩科慕(SURFCOM)1400d、東京精密(股)製造)測定顏色變換層的表面與玻璃基板的高度作為膜厚。從利用針劃傷的部位以2 mm間隔測定10點,求出各顏色變換層中的膜厚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平均膜厚(10點的測定結果的相加平均值),藉由下述式求出膜厚偏差B。 膜厚偏差B(%)={|(最大膜厚偏差值*-平均膜厚)|/平均膜厚}×100 *最大膜厚偏差值選擇膜厚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與平均膜厚的差較大的一者。|(最大膜厚偏差值*-平均膜厚)|是絕對值。 A:膜厚偏差B(%)未滿3% 膜厚均勻性良好。 B:膜厚偏差B(%)為3%以上且未滿5% 膜厚均勻性在實用上無問題 C:膜厚偏差B(%)為5%以上 膜厚均勻性差。
(實施例1)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及應用了該波長變換基板的LED顯示器的製作例。該LED顯示器以畫素數160×120×RGB、畫素間距0.33 mm形成。
<波長變換基板的製作> ·隔離壁的製作 於透明基板(康寧(Corning)1737玻璃:50×50×1.1 mm)上旋塗VPA204/P5.4-2(日鐵化學&材料(股)製造)作為隔離壁材料,介隔形成格子狀圖案的光罩進行紫外線曝光,利用2%碳酸鈉水溶液顯影後,於200℃下烘烤,形成透明的隔離壁(膜厚25 μm)的圖案。製作線寬0.1 mm、間距0.3 mm、膜厚20 μm的線圖案。 ·紅色變換層的製作 使用容積100 ml的聚乙烯製容器,添加乙酸丁酯37.5 g、紅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RD-1 0.04 g、綠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GD-1 0.04 g、作為基質樹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帕拉派特(PARAPET)GHS;可樂麗(Kuraray)製造)9.51 g、無機粒子R1 2.91 g進行混合。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以1000 rpm攪拌、脫泡40分鐘,製作紅色變換組成物。測定紅色變換組成物的黏度,結果為0.4 Pa·s。使用噴嘴塗佈法將製作的紅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所述基板上,於120℃下加熱40分鐘並進行乾燥,獲得平均膜厚15 μm的紅色變換層。 ·綠色變換層的製作(綠色) 使用容積100 ml的聚乙烯製容器,添加乙酸丁酯37.5 g、綠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GD-1 0.04 g、作為基質樹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帕拉派特(PARAPET)GHS;可樂麗(Kuraray)製造)9.55 g、無機粒子R1 2.91 g進行混合。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以1000 rpm攪拌、脫泡40分鐘,製作綠色變換組成物。測定綠色變換組成物的黏度,結果為0.4 Pa·s。使用噴嘴塗佈法將製作的綠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所述基板上,於120℃下加熱40分鐘並進行乾燥,獲得平均膜厚15 μm的綠色變換層。 藉此,製作了如下波長變換基板:具有線寬0.1 mm、間距0.3 mm、膜厚10 μm的線圖案且具有使藍色光透過的畫素、包含紅色變換層的畫素、以及包含綠色變換層的畫素。
·LED顯示器的製作 對應於藉由所述製作的波長變換基板上經圖案化的畫素形狀,於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上安裝微倒裝晶片(Mini-Flip Chip)0510(微LED;吉耐特(GeneLite)製造),藉此製作了可部分驅動的自發光型LED基板。以波長變換基板中的顏色變換層與LED基板中的LED的發光面的距離成為10 μm的方式貼合波長變換基板與LED基板,製作LED顯示器。 ·評價結果 使用該LED顯示器測定各色的波峰強度的結果如表2所示。紅色為相對值3.0,綠色為相對值3.0,獲得良好的顏色變換效率。另外,測定全部點燈時(白色)的色度變化,結果從CIEu'v'的初始值至變化±0.01的時間為350小時,獲得良好的耐久性。
(實施例2~實施例5)(無機粒子的種類) 除了變更為表2及表3所示的無機粒子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然後,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2及表3所示。如表2及表3所示,根據實施例2~實施例5的評價結果可知,若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則顏色變換效率與耐久性良好。
[表2] (表2)
Figure 108132679-A0304-0012
[表3] (表3)
Figure 108132679-A0304-0013
(比較例1)(無機粒子的種類) 除了利用以下方法製作顏色變換組成物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然後,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如表3所示,比較例1中耐久性可獲得實用上無問題的結果。 ·紅色變換層的製作 使用容積100 ml的聚乙烯製容器,添加乙酸丁酯37.5 g、紅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RD-1 0.04 g、綠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GD-1 0.04 g、作為基質樹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帕拉派特(PARAPET)GHS;可樂麗(Kuraray)製造)12.42 g進行混合。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以1000 rpm攪拌、脫泡40分鐘,製作紅色變換組成物。測定紅色變換組成物的黏度,結果為0.3 Pa·s。使用噴嘴塗佈法將製作的紅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所述基板上,於120℃下加熱40分鐘並進行乾燥,獲得平均膜厚15 μm的紅色變換層。 ·綠色變換層的製作 使用容積100 ml的聚乙烯製容器,添加乙酸丁酯37.5 g、綠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GD-1 0.04 g、作為基質樹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帕拉派特(PARAPET)GHS;可樂麗(Kuraray)製造)12.46 g進行混合。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以1000 rpm攪拌、脫泡40分鐘,製作綠色變換組成物。測定綠色變換組成物的黏度,結果為0.3 Pa·s。使用噴嘴塗佈法將製作的綠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所述基板上,於120℃下加熱40分鐘並進行乾燥,獲得平均膜厚15 μm的綠色變換層。
(比較例2、比較例3)(無機粒子的種類) 除了變更為表3所示的無機粒子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然後,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如表3所示,比較例2、比較例3中耐久性雖然實用上無問題,但顏色變換效率未提高。
(實施例6~實施例9)(無機粒子的含量) 除了變更為表4所示的顏色變換組成物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然後,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4所示。如表4所示,根據實施例6~實施例9的評價結果可知若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則顏色變換效率與耐久性良好。
[表4] (表4)
Figure 108132679-A0304-0014
(實施例10~實施例13)(發光劑的種類) 除了變更為表5所示的發光劑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然後,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5所示。如表5所示,根據實施例10~實施例13的評價結果可知若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則顏色變換效率與耐久性非常良好。
[表5] (表5)
Figure 108132679-A0304-0015
(比較例4、比較例5)(發光劑的種類) 除了變更為表5所示的發光劑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然後,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5所示。如表5所示,比較例4、比較例5中獲得顏色變換效率提高若干程度,但耐久性降低的結果。
(實施例14、實施例15)(基質樹脂的種類) 除了變更為表6所示的基質樹脂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然後,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6所示。如表6所示,根據實施例14、實施例15的評價結果可知若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則顏色變換效率與耐久性良好。
[表6] (表6)
Figure 108132679-A0304-0016
(比較例6)(基質樹脂的種類) 除了利用以下方法製作顏色變換組成物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然後,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6所示。如表6所示,比較例6中獲得顏色變換效率提高若干程度,但耐久性降低的結果。 ·紅色變換層的製作 使用容積100 ml的聚乙烯製容器,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ropyleneglycol methyl ether acetate,PMA)37.5 g、紅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RD-1 0.04 g、綠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GD-1 0.04 g、卡亞拉得(KAYARAD)DPHA(單體;日本化藥製造)4.98 g、A0502(光聚合起始劑;東京化成工業製造)0.25 g、Z254F(丙烯酸系寡聚物;大賽璐氫特(DAICEL ALLNEX)製造)7.22 g、無機粒子R1 2.87 g進行混合。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以1000 rpm攪拌、脫泡40分鐘,製作紅色變換組成物。測定紅色變換組成物的黏度,結果為0.1 Pa·s。使用噴嘴塗佈法將製作的紅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所述基板上,於120℃下加熱40分鐘並進行乾燥,獲得平均膜厚15 μm的紅色變換層。 ·綠色變換層的製作 使用容積100 ml的聚乙烯製容器,添加乙酸丁酯37.5 g、綠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GD-1 0.04 g、卡亞拉得(KAYARAD)DPHA(單體;日本化藥製造)4.98 g、A0502(光聚合起始劑;東京化成工業製造)0.25 g、Z254F(丙烯酸系寡聚物;大賽璐氫特(DAICEL ALLNEX)製造)7.26 g、無機粒子R1 2.87 g進行混合。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以1000 rpm攪拌、脫泡40分鐘,製作綠色變換組成物。測定綠色變換組成物的黏度,結果為0.1 Pa·s。使用噴嘴塗佈法將製作的綠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所述基板上,於120℃下加熱40分鐘並進行乾燥,獲得平均膜厚15 μm的綠色變換層。
(實施例16、實施例17)(硬化膜與發光面的距離) 除了將波長變換基板的顏色變換層與LED基板的發光面的距離變更為表6所示的值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7所示。如表7所示,根據實施例15、實施例16的評價結果可知若顏色變換層的接近光源的一側的表面與發光面的距離為10 μm以下,則顏色變換效率與耐久性良好。
[表7] (表7)
Figure 108132679-A0304-0017
(實施例18)(與彩色濾光片的組合)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波長變換基板及應用了該波長變換基板的LED顯示器的製作例。該LED顯示器以畫素數160×120×RGB、畫素間距0.3 mm形成。 <波長變換基板的製作> ·隔離壁的製作 於透明基板(康寧(Corning)1737玻璃:50×50×1.1 mm)上旋塗VPA204/P5.4-2(日鐵化學&材料(股)製造)作為隔離壁材料,介隔形成格子狀圖案的光罩進行紫外線曝光,利用2%碳酸鈉水溶液顯影後,於200℃下烘烤,形成透明的隔離壁(膜厚25 μm)的圖案。製作線寬0.1 mm、間距0.3 mm、膜厚20 μm的線圖案。 ·彩色濾光片的製作 對於製作了隔離壁的透明基板,使用旋塗法塗佈紅色彩色濾光片材料(富士膠片電子材料(股)製造:彩色鑲嵌(color mosaic)CR-7001)。對形成的塗膜藉由光微影法實施了圖案化。藉此,製作了具有線寬0.1 mm、間距0.3 mm、膜厚2 μm的線圖案的紅色彩色濾光片。 其次,除了使用綠色彩色濾光片材料(富士膠片電子材料(股)製造:彩色鑲嵌(color mosaic)CG-7001)以外,使用與紅色彩色濾光片同樣的方法,製作了綠色彩色濾光片。所製作的綠色彩色濾光片與所述紅色彩色濾光片同樣地具有線寬0.1 mm、間距0.3 mm、膜厚2 μm的線圖案。
·紅色變換層的製作 使用容積100 ml的聚乙烯製容器,添加乙酸丁酯37.5 g、紅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RD-1 0.04 g、綠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GD-1 0.04 g、作為基質樹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帕拉派特(PARAPET)GHS;可樂麗(Kuraray)製造)9.51 g、無機粒子R1 2.91 g進行混合。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以1000 rpm攪拌、脫泡40分鐘,製作紅色變換組成物。測定紅色變換組成物的黏度,結果為0.4 Pa·s。使用噴嘴塗佈法將製作的紅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所述紅色彩色濾光片上,於120℃下加熱40分鐘並進行乾燥,獲得平均膜厚15 μm的顏色變換層。 ·綠色變換層的製作 使用容積100 ml的聚乙烯製容器,添加乙酸丁酯37.5 g、綠色吡咯亞甲基衍生物GD-1 0.04 g、作為基質樹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帕拉派特(PARAPET)GHS;可樂麗(Kuraray)製造)9.55 g、無機粒子R1 2.91 g進行混合。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以1000 rpm攪拌、脫泡40分鐘,製作綠色變換組成物。測定綠色變換組成物的黏度,結果為0.4 Pa·s。使用噴嘴塗佈法將製作的綠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所述綠色彩色濾光片上,於120℃下加熱40分鐘並進行乾燥,獲得平均膜厚15 μm的顏色變換層。 藉此,製作了如下顏色變換基板:具有使藍色光透過的畫素、於紅色變換層上具有紅色彩色濾光片的畫素、以及於綠色變換層上具有綠色彩色濾光片的畫素。
·LED顯示器的製作 對應於藉由所述製作的波長變換基板上經圖案化的畫素形狀,於TFT基板上安裝微倒裝晶片(Mini-Flip Chip)0510(微LED;吉耐特(GeneLite)製造),藉此製作了可部分驅動的自發光型LED基板。以波長變換基板中的顏色變換層與LED基板中的LED的發光面的距離成為10 μm的方式貼合波長變換基板與LED基板,製作LED顯示器。 ·評價結果 使用該LED顯示器測定各色的波峰強度的結果如表8所示。紅色為相對值4.6,綠色為相對值4.6,獲得良好的顏色變換效率。另外,測定全部點燈時(白色)的色度變化,結果從CIEu'v'的初始值至變化±0.01的時間為350小時,獲得良好的耐久性。
[表8] (表8)
Figure 108132679-A0304-0018
(實施例19~實施例44)(無機粒子的種類、含量) 除了將基質樹脂變更為表9~表15所示的丙烯酸共聚樹脂(酷派尼祿(coponyl)N-6593;三菱化學製造)且將無機粒子的種類及調配量、發光材及基質樹脂的調配量變更為表中記載的組成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然後,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9~表15所示。如表9~表15所示,根據實施例19~實施例44的評價結果可知若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則顏色變換效率與耐久性良好。
[表9] (表9)
Figure 108132679-A0304-0019
[表10] (表10)
Figure 108132679-A0304-0020
[表11] (表11)
Figure 108132679-A0304-0021
[表12] (表12)
Figure 108132679-A0304-0022
[表13] (表13)
Figure 108132679-A0304-0023
[表14] (表14)
Figure 108132679-A0304-0024
[表15] (表15)
Figure 108132679-A0304-0025
(實施例45~實施例49)(黏度的效果) 除了調整所調配的溶劑的量並變更為表16所示的黏度的顏色變換組成物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然後,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16所示。如表16所示,根據實施例45~實施例49的評價結果可知若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則顏色變換效率與耐久性良好。
[表16] (表16)
Figure 108132679-A0304-0026
(實施例50、實施例51)(塗佈方法) 除了變更為表17所示的塗佈方法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17所示。如表17所示,根據實施例50、實施例51的評價結果可知若為本發明的塗佈方法,則顏色變換效率與耐久性良好,膜厚均勻性亦良好。
[表17] (表17)
Figure 108132679-A0304-0027
(實施例52~實施例55)(發光劑的種類) 將基質樹脂變更為表18所示的丙烯酸共聚樹脂(酷派尼祿(coponyl)N-6593;三菱化學製造),變更為該表18所示的發光劑、無機粒子、無機粒子的添加量,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顏色變換組成物。然後,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18所示。如表18所示,根據實施例52~實施例55的評價結果可知若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則顏色變換效率與耐久性非常良好。
[表18] (表18)
Figure 108132679-A0304-0028
(比較例7、比較例8)(發光劑的種類) 將基質樹脂變更為表18所示的丙烯酸共聚樹脂(酷派尼祿(coponyl)N-6593;三菱化學製造),變更為該表18所示的發光劑、無機粒子、無機粒子的添加量,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顏色變換組成物。然後,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18所示。如表18所示,比較例7、比較例8中,獲得顏色變換效率、耐久性降低的結果。
(實施例56~實施例63)(發光劑的種類、二氧化鈦的含量) 將基質樹脂變更為表19、表20所示的丙烯酸共聚樹脂(酷派尼祿(coponyl)N-6593;三菱化學製造),變更為該表19、表20所示的發光劑、無機粒子、無機粒子的添加量,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顏色變換組成物。然後,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製作波長變換基板,製作LED顯示器,進行各測定及評價。結果如表19、表20所示。如表19、表20所示,根據實施例56~實施例63的評價結果可知若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則顏色變換效率與耐久性良好。 [表19] (表19)
Figure 108132679-A0304-0029
[表20] (表20)
Figure 108132679-A0304-0030
1:透明基板 2:隔離壁 3:紅色變換層 4:綠色變換層 5:微型LED 6:基板 7:有機EL元件 8:密封層 9:紅色彩色濾光片 10:綠色彩色濾光片 11:波長變換基板 12:LED基板 13:有機EL基板 14:藍色彩色濾光片 20:使用波長變換基板的顯示器(微型LED) 21:使用波長變換基板的顯示器(有機EL元件)
圖1為表示使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波長變換基板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圖。 圖2為使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顯示器的一例。 圖3為使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顯示器的一例。 圖4為表示使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波長變換基板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圖。 圖5為使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顯示器的一例。 圖6為使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顯示器的一例。 圖7為表示使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波長變換基板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圖。 圖8為使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顯示器的一例。 圖9為使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顏色變換組成物的顯示器的一例。

Claims (26)

  1. 一種顏色變換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基質樹脂、及折射率為1.7~2.8的無機粒子,且不含感光性成分,其中所述顏色變換組成物中,所述無機粒子的含量為3質量%以上且70質量%以下,且所述無機粒子的含量相對於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含量的質量比為0.01~3.3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不含感熱性成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無機粒子的含量為3質量%以上且70質量%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無機粒子的含量為3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無機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1μm以上且0.7μm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無機粒子含有選自氧化鋁、氧化鋯、二氧化鈦中的至少一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為由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108132679-A0305-02-0119-1
    X為C-R7或N,R1~R9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酸酯基、磺醯胺基中,所述選擇的基與鄰接取代基之間亦可形成縮合環及脂肪族環。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通式(1)中,X為C-R7,R7為由通式(2)所表示的基,
    Figure 108132679-A0305-02-0120-2
    r選自由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磺基、氧化膦基所組成的群組中;k為1~3的整數;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r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通式(1)中,R1、R3、R4及R6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通式(1)中,R1、R3、R4及R6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通式(1)中,R1~R6中的至少一者為拉電子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通式(1)中,所述拉電子基為包含氟原子的基。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通式(1)中,所述拉電子基分別獨立地為選自含氟羰基、含氟酯基、含氟醯胺基、含氟磺醯基、含氟磺酸酯基及含氟磺醯胺基中的基。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通式(1)中,R8或R9中的至少一者為氰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包含如下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藉由使用激發光而呈於500nm以上且未滿580nm的區域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包含如下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藉由使用激發光而呈於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區域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其中所述顏色變換組成物含有下述第一發光材料 及第二發光材料,第一發光材料或第二發光材料中的至少一者為所述吡咯亞甲基衍生物,(a)第一發光材料,藉由使用激發光而呈於500nm以上且未滿580nm的區域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b)第二發光材料,藉由被激發光或來自所述第一發光材料的發光中的至少一者激發而呈於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區域觀測到波峰波長的發光。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含有溶劑,黏度為0.2Pa.s以上且50Pa.s以下。
  19. 一種顏色變換層,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
  20. 一種波長變換基板,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顏色變換層。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波長變換基板,進一步包括彩色濾光片。
  22. 一種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包括藉由噴嘴塗佈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而圖案形成顏色變換層的步驟。
  23. 一種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包括藉由狹縫模塗佈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顏色變換組成物而圖案形成顏色變換層的步驟。
  24. 一種顯示器,於畫素中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或第21項所述的波長變換基板、以及發光為藍色光或藍綠色光的可部分驅動的自發光型光源。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顯示器,其中所述波長變換基板中的顏色變換層相對於所述自發光型光源的發光面平行設置,所述顏色變換層與發光面的距離為10μm以下。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或第25項所述的顯示器,其中所述自發光型光源為微型發光二極體或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TW108132679A 2018-09-13 2019-09-11 顏色變換組成物、顏色變換層、波長變換基板、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顯示器 TWI801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1149 2018-09-13
JP2018-171149 2018-09-13
JP2019-061083 2019-03-27
JP2019061083 2019-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2084A TW202022084A (zh) 2020-06-16
TWI801660B true TWI801660B (zh) 2023-05-11

Family

ID=69776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679A TWI801660B (zh) 2018-09-13 2019-09-11 顏色變換組成物、顏色變換層、波長變換基板、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0054575A1 (zh)
KR (1) KR20210060438A (zh)
CN (1) CN112639543B (zh)
TW (1) TWI801660B (zh)
WO (1) WO20200545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95252B (en) * 2020-05-19 2023-10-11 Plessey Semiconductors Ltd Monolithic RGB micro LED display
WO2022131363A1 (ja) * 2020-12-17 2022-06-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発光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4628566B (zh) * 2022-03-28 2023-06-09 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色转换结构、发光单元及发光单元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1160A (ja) * 2010-05-17 2011-12-01 Yamamoto Chem Inc 色変換材料、該材料を含む組成物、該組成物を使用した色変換光学部品および該色変換光学部品を使用した発光素子
TW201817736A (zh) * 2016-07-29 2018-05-16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含氮之環狀化合物,含彼之變色膜,及含彼之背光元件和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7610B2 (ja) 1995-02-13 2000-04-2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赤色蛍光変換膜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赤色発光素子
US6022592A (en) * 1998-07-20 2000-02-08 Yissum Research Development Company Of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solid state dye laser
WO2010092694A1 (ja) 2009-02-16 2010-08-19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色変換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5913938B2 (ja) * 2011-11-30 2016-05-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転写材料、光拡散層の形成方法、及び有機電界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302884B2 (ja) * 2014-09-26 2018-03-28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自発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これより製造された色変換層を含む表示装置
WO2017056909A1 (ja) * 2015-09-30 2017-04-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光学センサー、および、キット
KR101968940B1 (ko) * 2015-10-27 2019-04-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색변환 필름
KR102425914B1 (ko) * 2016-01-12 2022-07-2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자발광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색변환층 및 화상표시장치
JP6977253B2 (ja) * 2016-11-18 2021-12-08 東レ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1160A (ja) * 2010-05-17 2011-12-01 Yamamoto Chem Inc 色変換材料、該材料を含む組成物、該組成物を使用した色変換光学部品および該色変換光学部品を使用した発光素子
TW201817736A (zh) * 2016-07-29 2018-05-16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含氮之環狀化合物,含彼之變色膜,及含彼之背光元件和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9543A (zh) 2021-04-09
WO2020054575A1 (ja) 2020-03-19
JPWO2020054575A1 (ja) 2021-08-30
CN112639543B (zh) 2022-09-27
TW202022084A (zh) 2020-06-16
KR20210060438A (ko)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9870B2 (ja) ピロメテンホウ素錯体、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
WO2018043237A1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それを含む発光体、照明装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TWI801660B (zh) 顏色變換組成物、顏色變換層、波長變換基板、波長變換基板的製造方法及顯示器
TWI804566B (zh) 發光元件、顯示器及色轉換基板
JP6432697B2 (ja) ピロメテンホウ素錯体、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フィルム、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8603957B (zh) 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
TWI765048B (zh) 顏色轉換片、含有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和照明裝置
JP7290047B2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WO2022070877A1 (ja) 色変換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JP7380216B2 (ja) 色変換部材、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照明装置、色変換基板およびインク
JP2021076790A (ja) 色変換フィルム、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
WO2024057867A1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光源ユニット、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WO2022255173A1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JPWO2019039142A1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WO2024075649A1 (ja) ピロメテンホウ素錯体、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色変換基板、光源ユニット、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WO2023008318A1 (ja) 色変換シート、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KR20240020715A (ko) 색 변환 시트, 그것을 포함하는 광원 유닛, 디스플레이 및 조명 장치
JP2023027448A (ja) 色変換シート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