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9781B - 具有腔部之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腔部之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9781B
TWI789781B TW110120567A TW110120567A TWI789781B TW I789781 B TWI789781 B TW I789781B TW 110120567 A TW110120567 A TW 110120567A TW 110120567 A TW110120567 A TW 110120567A TW I789781 B TWI789781 B TW I7897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cavity
circuit board
electronic componen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0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3385A (zh
Inventor
露谷和俊
岡崎道𨺓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d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d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d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3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78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12Mountings, e.g. non-detachable insulatin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具有可收容感測器晶片等電子零件之腔部,且具有多層配線構造之電路基板。 本發明之電路基板1係具備積層於絕緣層3之表面上之絕緣層4。絕緣層4係具有使絕緣層3之表面露出之腔部C,絕緣層3係具有與腔部連通之貫通孔T。腔部C之內壁係於底部附近具有外伸形狀。由於如此具有積層了數個絕緣層之構造,故可使基板成為多層配線構造。而且,由於腔部C之內壁底部附近具有外伸形狀,故藉由接著劑74將收容於腔部C內之感測器晶片等電子零件70固定之情形時,可提高接著強度。

Description

具有腔部之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腔部之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尤其係關於一種可將感測器晶片等電子零件收容於腔部內之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已知將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感測器模組作為具備麥克風等感測器晶片之感測器模組。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感測器模組係包含:具有貫通孔之基板、及以與貫通孔重疊之方式搭載於基板之感測器晶片,藉由感測器晶片來檢測經由貫通孔進入之空氣之振動(聲音)。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18727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感測器模組因基板具有箱形形狀,故難以實現多層配線構造。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可收容感測器晶片等電子零件之腔部,且具有多層配線構造之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電路基板之特徵在於,具備第1絕緣層、及積層於第1絕緣層之表面上之第2絕緣層,第2絕緣層係具有使第1絕緣層之表面露出之腔部,腔部之內壁係於底部附近具有外伸形狀。
根據本發明,由於具有積層了數個絕緣層之構造,故可使基板成為多層配線構造。而且,由於在腔部之內壁底部附近具有外伸形狀,故藉由接著劑將收容於腔部內之感測器晶片等電子零件固定之情形時,可提高接著強度。
本發明中,第1絕緣層亦可具有與腔部連通之貫通孔。藉此,腔部之內部經由貫通孔而暴露於氣體環境中。
本發明之電路基板亦可進而具備埋入至第2絕緣層之第1電子零件。藉此,可使電路基板多功能化。該情形時,電路基板亦可進而具備收容於腔部且較第1電子零件厚之第2電子零件。藉此,即便於第2電子零件較厚之情形時,亦可抑制整體厚度之增加。並且,該情形時,電路基板亦可進而具備將第2電子零件固定於腔部內之接著劑,且接著劑之一部分被填充至因外伸形狀而形成之凹部。藉此,可提高接著劑對第1及第2絕緣層之接著強度。
本發明之電路基板亦可進而具備第3絕緣層,該第3絕緣層係積層於第2絕緣層之與第1絕緣層相接之表面的相反側表面上,腔部係貫通第2及第3絕緣層而設置,且於腔部之內壁,在第2絕緣層與第3絕緣層之交界部分設置有另一凹部。藉此,藉由將接著劑之另一部分填充至另一凹部,可提高接著劑對第2及第3絕緣層之接著強度。
本發明之電路基板亦可進而具備埋入至第1絕緣層之第1電子零件。藉此,可使電路基板多功能化。該情形時,第1電子零件亦可於俯視下與上述腔部存在重疊。藉此,可使電路基板之平面尺寸小型化。並且,該情形時,亦可進而具備收容於腔部之第2電子零件,且第2電子零件於俯視下與第1電子零件存在重疊。藉此,可使電路基板之平面尺寸進一步小型化。
本發明之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具備:第1步驟,其係於第1絕緣層之一表面積層第2絕緣層;第2步驟,其係將設置於第1絕緣層之一表面之第1配線圖案作為終止層而去除第2絕緣層之一部分,藉此於第2絕緣層形成較第1配線圖案平面尺寸小之腔部,並且將設置於第1絕緣層之另一表面之第2配線圖案作為遮罩而去除第1絕緣層之一部分,藉此於第1絕緣層形成與腔部連通之貫通孔;及第3步驟,其係藉由去除第1配線圖案而於腔部之內壁底部附近形成凹部,藉此使腔部之內壁底部附近成為外伸形狀。
根據本發明,可根據第1配線圖案之尺寸及形狀來調整應形成於腔部內壁之凹部之形狀。
本發明之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亦可進而具備第4步驟,該第4步驟係將電子零件收容於腔部之內部,並且藉由一部分被填充至凹部之接著劑,將電子零件固定於腔部內。藉此,可提高接著劑對第1及第2絕緣層之接著強度。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如此,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有能夠收容感測器晶片等電子零件之腔部,且具有多層配線構造之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以下,一面參照隨附圖式,一面針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圖1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之構造的示意性剖面圖。
如圖1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係具有包含絕緣層3~5、及位於絕緣層3~5之各表面之導體層L1~L4之多層配線構造。雖未特別限定,但位於最下層之絕緣層3及位於最上層之絕緣層5亦可為於玻璃布等芯材中含浸有環氧樹脂等樹脂材料之核心層。相對於此,絕緣層4亦可為不包含玻璃布等芯材之無芯材樹脂層。絕緣層4係包含絕緣層4a、4b。絕緣層3、5之熱膨脹係數尤佳為小於絕緣層4之熱膨脹係數。如此,製成利用屬於核心層之絕緣層3、5夾住屬於無芯材樹脂層之絕緣層4之構造,即便於電路基板1之厚度較薄之情形時亦可獲得充分之機械強度。絕緣層3與絕緣層5之厚度亦可彼此相同。
於絕緣層4中埋入有半導體積體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等電子零件60。又,於電路基板1上,在電子零件60之附近貫通設置有絕緣層4、5,在底部設置有使絕緣層3之表面露出之腔部C,於腔部C之內部收容有半導體IC等電子零件70。關於電子零件60、70之種類並未特別限定,電子零件70可為麥克風、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氣體感測器等感測器晶片,電子零件60可為控制電子零件70之控制器晶片。若將腔部C設置於電子零件60之附近,則可縮短將電子零件70與電子零件60連接之配線之配線長。電子零件60可薄型化至能埋入至絕緣層4之厚度、例如100 μm以下。相對於此,電子零件70較電子零件60之厚度大,但藉由收容於腔部C而可抑制電路基板1整體之厚度。電子零件70亦可自位於最上層之絕緣層5之表面突出。腔部C之內壁較佳為相對於絕緣層3~5之主面呈垂直,但因製程而難以使腔部C之內壁完全垂直,故腔部C之內壁亦可為錐形。
於腔部C之底部附近設置有凹部A1。凹部A1係使腔部C之直徑於底部局部放大之部分,於俯視下跨及腔部C之底部全周而設置。因設置有此種凹部A1,故腔部C之內壁於底部附近構成外伸形狀。收容於腔部C之電子零件70係藉由接著劑74固定於電路基板1。接著劑74係與構成腔部C之底面之絕緣層3之表面、以及構成腔部C之內壁之絕緣層4之剖面相接,並且一部分被填充至凹部A1。藉由如此將接著劑74之一部分填充至凹部A1,可提高接著劑74對絕緣層3、4a之接著強度。
於絕緣層3設置有與腔部C連通之數個貫通孔T。藉此,電子零件70之檢測部73經由貫通孔T暴露於氣體環境中,故可檢測空氣之振動、壓力、溫度或組成。貫通孔T之數量並未特別限定,但與設置1個較大之貫通孔T相比,較佳為設置尺寸較小之數個貫通孔T。藉此,異物不易自貫通孔T混入。但是,根據電子零件70之種類,並非必須設置貫通孔T。
位於最上層之絕緣層5及形成於其表面之導體層L1之一部分係由阻焊劑SR1覆蓋。同樣地,位於最下層之絕緣層3及形成於其表面之導體層L4之一部分係由阻焊劑SR2覆蓋。雖未特別限定,但阻焊劑SR1係構成電路基板1之上表面1a,阻焊劑SR2係構成電路基板1之下表面1b。雖未圖示,於電路基板1之上表面1a,可搭載電容器或電感器等電子零件。於下表面1b,可形成與母板連接之使用者端子。
導體層L1係包含配線圖案11~14。配線圖案11~14中之未由阻焊劑SR1覆蓋之部分亦可實施包含Au等之鍍覆層P。配線圖案11係經由接合線BW1連接於電子零件70之接合墊71。同樣地,配線圖案12係經由接合線BW2連接於電子零件70之接合墊72。另一方面,為了不使絕緣層5於腔部C之開口部之周圍露出,將配線圖案13設置為包圍腔部C之開口部。配線圖案13較佳為被賦予接地電位之接地圖案。藉此,利用配線圖案13亦可獲得屏蔽效果。
導體層L2係包含配線圖案21~23。配線圖案21~23係經由貫通絕緣層5而設置之通孔導體50~52,分別連接於導體層L1之配線圖案11、12、14。又,配線圖案22、23係經由設置於俯視下與電子零件60重疊之位置之通孔導體55、56,分別連接於電子零件60之端子電極61、62。
導體層L3係包含配線圖案32、33。配線圖案32、33係經由貫通絕緣層4而設置之通孔導體53、54,分別連接於導體層L2之配線圖案21、23。通孔導體53、54係配置於俯視下不與電子零件60重疊之位置。
導體層L4係包含配線圖案41~43。配線圖案41係設置於與腔部C重疊之位置,且於對應於貫通孔T之部分被去除。配線圖案42、43係經由貫通絕緣層3而設置之通孔導體58、59,分別連接於導體層L3之配線圖案32、33。亦可對配線圖案41~43中之未由阻焊劑SR2覆蓋之部分實施包含Au等之鍍覆層P。
以上為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之構造。如此,本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係具備收容電子零件70之腔部C,並且具備與腔部C連通之數個貫通孔T,故即便於電子零件70之厚度較大之情形時,亦可抑制整體之厚度,且經由貫通孔T檢測空氣之振動、壓力、溫度或組成。而且,腔部C之內壁係於底部附近具有外伸形狀,將接著劑74之一部分填充至因外伸形狀而形成之凹部A1,故亦可提高接著劑74之接著力。又,為了不使絕緣層5於腔部C之開口部之周圍露出,將配線圖案13設置成包圍腔部C之開口部,故亦可防止絕緣層5中包含之玻璃布等芯材脫落。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圖2~圖17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首先,如圖2所示,準備於包含玻璃纖維等芯材之絕緣層3之兩面貼合包含Cu等導體箔之導體層L3、L4而成之基材(工作板)、即雙面銅箔基板(CCL,Copper Clad Laminate)。為了確保適度之剛性以便容易操作,絕緣層3所包含之芯材之厚度較理想為40 μm以上。再者,導體層L3、L4之材質並未特別限制,除了上述Cu之外,可列舉例如Au、Ag、Ni、Pd、Sn、Cr、Al、W、Fe、Ti、不鏽鋼(SUS,Steel Use Stainless)材料等金屬導電材料,該等之中,自導電率或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Cu。關於下述其他導體層L1、L2亦相同。又,為了提高對絕緣層4a之密接性,較佳為使導體層L3之表面L3a粗化。
又,絕緣層3中使用之樹脂材料只要係可成形為片狀或膜狀者,則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除了玻璃環氧化物之外,可使用例如乙烯基苄基樹脂、聚乙烯基苄基醚化合物樹脂、雙馬來醯亞胺三
Figure 110120567-A0304-12-0000-4
樹脂(BT樹脂)、聚苯醚(聚苯醚氧化物)樹脂(PPE、PPO)、氰酸酯樹脂、環氧+活性酯硬化樹脂、聚苯醚樹脂(聚苯氧樹脂)、硬化性聚烯烴樹脂、苯并環丁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芳香族聚酯樹脂、芳香族液晶聚酯樹脂、聚苯硫醚樹脂、聚醚醯亞胺樹脂、聚丙烯酸酯樹脂、聚醚醚酮樹脂、氟樹脂、環氧樹脂、酚樹脂、或苯并
Figure 110120567-A0304-12-0059-1
Figure 110120567-A0304-12-0000-4
樹脂之單體;或於該等樹脂中添加有氧化矽、滑石、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硼酸鋁晶鬚、鈦酸鉀纖維、氧化鋁、玻璃薄片、玻璃纖維、氮化鉭、氮化鋁等之材料;進而於該等樹脂中添加有包含鎂、矽、鈦、鋅、鈣、鍶、鋯、錫、釹、釤、鋁、鉍、鉛、鑭、鋰及鉭中之至少1種金屬之金屬氧化物粉末之材料;可根據電氣特性、機械特性、吸水性及耐回焊性等觀點,適當選擇並使用。並且,作為絕緣層3所包含之芯材,可列舉調配有玻璃纖維、芳香族聚醯胺纖維等樹脂纖維等之材料。關於下述其他絕緣層4a、4b、5亦相同。
其次,如圖3所示,例如使用光微影法等公知之方法將導體層L3圖案化,藉此形成配線圖案31~33。配線圖案31係設置於與應形成腔部C之區域重疊之位置。又,於配線圖案31,在與應形成貫通孔T之區域重疊之位置設置有開口部31a。其次,如圖4所示,以埋入導體層L3之方式,例如藉由真空壓合等將未硬化(B階段狀態)之樹脂片材等積層於絕緣層3之表面,藉此形成絕緣層4a。
其次,如圖5所示,將電子零件60載置於絕緣層4a上。電子零件60係以形成有端子電極61、62之主面朝向上側之方式,以面朝上方式搭載。於電子零件60為半導體IC之情形時,矽基板亦可薄型化至例如200 μm以下,更佳為50~100 μm左右。
其次,如圖6所示,以覆蓋電子零件60之方式形成絕緣層4b及導體層L2。絕緣層4b之形成例如較佳為,於塗佈未硬化或半硬化狀態之熱硬化性樹脂之後,於未硬化樹脂之情形時,對其進行加熱而使其半硬化,並且使用加壓手段使其與導體層L2一起硬化成形。絕緣層4b較理想為不包含纖維之樹脂片材,上述纖維會妨礙電子零件60埋入。藉此,將電子零件60埋入至絕緣層4。
其次,如圖7所示,例如使用光微影法等公知之方法,藉由蝕刻將導體層L2之一部分去除,藉此形成使絕緣層4露出之開口部53a~56a。其中,開口部53a、54a分別形成於與配線圖案32、33重疊之位置,開口部55a、56a分別形成於與電子零件60之端子電極61、62重疊之位置。
其次,如圖8所示,藉由將導體層L2作為遮罩進行雷射加工或噴擊加工,而去除未由導體層L2覆蓋之部分之絕緣層4。藉此,於與開口部53a~56a對應之位置,分別形成通孔53b~56b。於通孔53b~56b之底部,分別露出配線圖案32、33及端子電極61、62。
其次,如圖9所示,藉由實施無電解鍍覆及電解鍍覆而於通孔53b~56b之內部分別形成通孔導體53~56。亦可於進行無電解鍍覆及電解鍍覆之前,將導體層L2全部刪除。藉此,導體層L3之配線圖案32、33及電子零件60之端子電極61、62經由通孔導體53~56連接於導體層L2。其次,如圖10所示,藉由光微影法等公知之方法使導體層L2圖案化,藉此形成配線圖案21~23。
其次,如圖11所示,以埋入導體層L2之方式,對絕緣層5與導體層L1積層而成之片材進行真空熱壓。其次,如圖12所示,例如使用光微影法等公知之方法藉由蝕刻將導體層L1、L4之一部分去除,藉此於導體層L1形成使絕緣層5露出之開口部50a~52a、Ca,於導體層L4形成使絕緣層3露出之開口部57a~59a。開口部Ca係設置於與配線圖案31重疊之位置,開口部57a係設置於與開口部31a重疊之位置。
其次,如圖13所示,藉由將導體層L1、L4作為遮罩進行雷射加工或噴擊加工,而將未由導體層L1覆蓋之部分之絕緣層5、4去除,並且將未由導體層L4覆蓋之部分之絕緣層3去除。藉此,於與開口部50a~52a、58a、59a對應之位置,分別形成通孔50b~52b、58b、59b,於與開口部Ca對應之位置形成腔部C,且於與開口部57a對應之位置形成貫通孔T。開口部50a~52a之形成與腔部C之形成可同時進行,亦可依序進行。此時,腔部C之底部之平面尺寸小於配線圖案31之平面尺寸,因此,配線圖案31之外周緣部成為由絕緣層4a覆蓋之狀態。
如此,於腔部C之形成時,將配線圖案13作為遮罩之一部分,將配線圖案31作為終止層進行加工,藉此可容易形成具有所期望之形狀之腔部C。又,若形成腔部C,則絕緣層5所包含之玻璃布等芯材會有突出至腔部C之內部之情形。於此種情形時,將配線圖案13設置成包圍腔部C之開口部,藉此腔部C之開口部之周圍由配線圖案13壓住,故不易產生玻璃布等芯材之脫落。
於雷射加工或噴擊加工時,被加工物之厚度方向上之玻璃布之比率越大,又,屬於被加工物之樹脂所包含之填料之填充率越大,則每單位時間之加工量越少。這意味著,通常,被加工物之熱膨脹係數越大則每單位時間之加工量越多。因此,於絕緣層4之熱膨脹係數大於絕緣層5之情形時,在加工絕緣層5之第1階段,亦即縱橫比較小之階段,每單位時間之加工量相對較小。相對於此,在加工絕緣層4之第2階段,亦即縱橫比較大之階段,每單位時間之加工量相對較大。藉此,可抑制形成縱橫比較大之腔部時所產生之內壁之傾斜,可形成具有更接近於垂直之內壁之腔部C。但是,腔部C之形成方法並不限定於雷射加工或噴擊加工,亦可使用其他方法,例如鑽孔加工。
其次,如圖14所示,藉由實施無電解鍍覆及電解鍍覆而於通孔50b~52b、58b、59b之內部分別形成通孔導體50~52、58、59。此時,可於腔部C之內壁或貫通孔T之內壁形成鍍覆膜。其次,如圖15所示,藉由光微影法等公知之方法使導體層L1、L4圖案化,藉此於導體層L1形成配線圖案11~14,於導體層L4形成配線圖案41~43。此時,露出至腔部C之底面之配線圖案31亦被去除,藉此,於腔部C之底部形成凹部A1。因此,凹部A1之高度與導體層L3之厚度相等。
繼而,如圖16所示,於既定之平面位置形成阻焊劑SR1、SR2之後,如圖17所示,於自阻焊劑SR1、SR2露出之配線圖案11~13、41~43之表面形成包含Au等之鍍覆層P,而完成電路基板1之前驅物。電路基板1之前驅物係將電子零件70收容於腔部C之前之半成品。繼而,對腔部C之內部供給接著劑74之後,將電子零件70收容於腔部C,使用接合線BW1、BW2進行電連接,而完成電路基板1。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將配線圖案31作為終止層形成平面尺寸較配線圖案31小之腔部C,其後,去除配線圖案31,故可於腔部C之底部附近形成凹部A1。又,由於配線圖案31設置有開口部31a,故可在形成與腔部C連通之貫通孔T時,同時形成腔部C。
而且,於藉由雷射加工或噴擊加工形成腔部C之情形時,若使用如下材料作為位於下層之絕緣層4之材料,則可將腔部C之內壁加工得更垂直,上述材料不包含玻璃布,且樹脂所包含之填料之填充率較位於上層之絕緣層5少,因此熱膨脹係數較絕緣層5大。藉此,可使電路基板1之平面尺寸小型化。
圖18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2之構造的示意性剖面圖。
如圖18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2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之不同點在於,於腔部C之內壁設置有另一凹部A2。由於其他基本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相同,故對相同要素標註相同符號,省略重複之說明。凹部A2係設置於絕緣層4b與絕緣層5之交界部分,可於形成腔部C之後,藉由去除露出至腔部C之內壁之導體層L2而形成。而且,若不僅使接著劑74填充至位於腔部C之底部附近之凹部A1,亦填充至另一凹部A2,則可進一步提高接著劑74之接著強度。
圖19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6之構造的示意性剖面圖。
如圖19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6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之不同點在於,於絕緣層3、4設置有腔部C,於絕緣層5設置有貫通孔T。由於其他基本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相同,故對相同要素標註相同符號,省略重複之說明。本實施形態如例示,腔部C與貫通孔T之上下位置亦可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相反。
圖20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7之構造的示意性剖面圖。
如圖20所示,第4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7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之不同點在於,於絕緣層5設置有腔部C,於絕緣層3、4設置有貫通孔T。由於其他基本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相同,故對相同要素標註相同符號,省略重複之說明。本實施形態中,埋入有電子零件60之絕緣層4與形成有腔部C之絕緣層5不同,故可使電子零件60與腔部C於俯視下具有部分重疊。尤其是,如圖20所示,若使電子零件60與電子零件70於俯視下具有部分重疊,則亦可使電路基板7之平面尺寸小型化。
以上,針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其等當然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2,6,7:電路基板 1a:電路基板之上表面 1b:電路基板之下表面 3,4,4a,4b,5:絕緣層 11~14,21~23,31~33,41~43:配線圖案 31a,50a~59a,Ca:開口部 50~56,58,59:通孔導體 50b~56b,58b,59b:通孔 60,70:電子零件 61,62:端子電極 71,72:接合墊 73:檢測部 74:接著劑 A1,A2:凹部 BW1,BW2:接合線 C:腔部 L1~L4:導體層 L1a~L4a:導體層L1~L4之表面 P:鍍覆層 SR1,SR2:阻焊劑 T:貫通孔
圖1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之構造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2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3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4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5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6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7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8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9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10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11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12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13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14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15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16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17係用以說明電路基板1之製造方法之步驟圖。 圖18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2之構造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19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6之構造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20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7之構造的示意性剖面圖。
1:電路基板
1a:電路基板之上表面
1b:電路基板之下表面
3,4,4a,4b,5:絕緣層
11~14,21~23,32,33,41~43:配線圖案
50~56,58,59:通孔導體
60,70:電子零件
61,62:端子電極
71,72:接合墊
73:檢測部
74:接著劑
A1,A2:凹部
BW1,BW2:接合線
C:腔部
L1~L4:導體層
P:鍍覆層
SR1,SR2:阻焊劑
T:貫通孔

Claims (12)

  1. 一種電路基板,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絕緣層;及單層的第2絕緣層,其積層於上述第1絕緣層之表面上;且上述第2絕緣層係具有使上述第1絕緣層之上述表面露出之腔部,上述腔部之內壁係於底部附近具有外伸形狀,上述第1絕緣層係具有與上述腔部連通之貫通孔。
  2. 如請求項1之電路基板,其進而具備埋入至上述第2絕緣層之第1電子零件。
  3. 如請求項2之電路基板,其進而具備收容於上述腔部,且較上述第1電子零件厚之第2電子零件。
  4. 如請求項3之電路基板,其進而具備將上述第2電子零件固定於上述腔部內之接著劑,上述接著劑之一部分係填充至因上述外伸形狀而形成之凹部。
  5. 如請求項4之電路基板,其進而具備第3絕緣層,該第3絕緣層係積層於上述第2絕緣層之與上述第1絕緣層相接之表面的相反側表面上,上述腔部係貫通上述第2及第3絕緣層而設置,於上述腔部之內壁,在上述第2絕緣層與上述第3絕緣層之交界部分設置有另一凹部。
  6. 如請求項5之電路基板,其中,上述接著劑之另一部分係填充至上述另一凹部。
  7. 如請求項1之電路基板,其進而具備埋入至上述第1絕緣層之第1電子零件。
  8. 如請求項7之電路基板,其中,上述第1電子零件係於俯視下與上述腔部存在重疊。
  9. 如請求項8之電路基板,其進而具備收容於上述腔部之第2電子零件,上述第2電子零件係於俯視下與上述第1電子零件存在重疊。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電路基板,其中,進而具備形成於上述第1絕緣層與上述第2絕緣層之界面的導體層,因上述外伸形狀而形成之凹部的高度係與上述導體層的厚度相等。
  11. 一種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步驟,其係於第1絕緣層之一表面積層第2絕緣層;第2步驟,其係將設置於上述第1絕緣層之上述一表面之第1配線圖案作為終止層而去除上述第2絕緣層之一部分,藉此於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平面尺寸較上述第1配線圖案小之腔部,並且將設置於上述第1絕緣層之另一表面之第2配線圖案作為遮罩而去除上述第1絕緣層之一部分,藉此於上述第1絕緣層形成與上述腔部連通之貫通孔;及第3步驟,其係藉由去除上述第1配線圖案而於上述腔部內壁之底部附近形成凹部,藉此使上述腔部內壁之底部附近成為外伸形狀。
  12. 如請求項11之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具備第4步驟,該第4步驟係將電子零件收容於上述腔部之內部,並且藉由一部分被填充至上述凹部之接著劑將上述電子零件固定於上述腔部內。
TW110120567A 2020-06-25 2021-06-07 具有腔部之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7897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9382 2020-06-25
JP2020109382A JP7435306B2 (ja) 2020-06-25 2020-06-25 キャビティを有する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385A TW202203385A (zh) 2022-01-16
TWI789781B true TWI789781B (zh) 2023-01-11

Family

ID=79282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0567A TWI789781B (zh) 2020-06-25 2021-06-07 具有腔部之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35306B2 (zh)
TW (1) TWI789781B (zh)
WO (1) WO2021261117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1740A (ja) * 1989-03-28 1990-11-19 Motorola Inc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JPH0653459A (ja) * 1992-07-27 1994-02-25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固体撮像素子パッケージ
JP2008282971A (ja) * 2007-05-10 2008-11-20 Yamaha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実装構造
JP2014029974A (ja) * 2012-06-26 2014-02-13 Kyocera Corp 電子部品収納用パッケージ
US9370107B2 (en) * 2014-04-18 2016-06-14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Embedded component structure and process thereof
TW201926587A (zh) * 2017-12-06 2019-07-0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扇出型半導體封裝
JP2020056711A (ja) * 2018-10-03 2020-04-09 Tdk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用パッケージ基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センサー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8229A (ja) 2004-10-26 2006-05-18 Murata Mfg Co Ltd 複合多層基板
JP5082321B2 (ja) 2006-07-28 2012-11-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47169B2 (ja) 2010-03-10 2012-06-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フォン
JP5029727B2 (ja) 2010-06-01 2012-09-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フォン
JP5742323B2 (ja) 2011-03-14 2015-07-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センサパッケージ
EP2901714A4 (en) 2012-09-27 2016-06-08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INTEGRATED CIRCUIT IN MEMS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1740A (ja) * 1989-03-28 1990-11-19 Motorola Inc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JPH0653459A (ja) * 1992-07-27 1994-02-25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固体撮像素子パッケージ
JP2008282971A (ja) * 2007-05-10 2008-11-20 Yamaha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実装構造
JP2014029974A (ja) * 2012-06-26 2014-02-13 Kyocera Corp 電子部品収納用パッケージ
US9370107B2 (en) * 2014-04-18 2016-06-14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Embedded component structure and process thereof
TW201926587A (zh) * 2017-12-06 2019-07-0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扇出型半導體封裝
JP2020056711A (ja) * 2018-10-03 2020-04-09 Tdk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用パッケージ基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センサー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06852A (ja) 2022-01-13
JP7435306B2 (ja) 2024-02-21
TW202203385A (zh) 2022-01-16
WO2021261117A1 (ja)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3219B2 (en) Semiconductor element built-in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014228B1 (ko) 플렉시블 다층 배선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171499B2 (ja) 電子装置用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K2768291T3 (en) Built-in component board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s well as mounting body
JPWO2007126090A1 (ja) 回路基板、電子デバイス装置及び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JPWO2010041630A1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85089A (ja) 樹脂配線基板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2007227586A (ja) 半導体素子内蔵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032985A (ko) 패키지 기판, 패키지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적층형 패키지
JP2008159973A (ja) 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内蔵した部品内蔵回路基板
JP2008124247A (ja) 部品内蔵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50135046A (ko) 패키지 기판, 패키지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적층형 패키지
KR101701380B1 (ko) 소자 내장형 연성회로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599860B2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基板の製造方法
TWI789781B (zh) 具有腔部之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US11393761B2 (en) Circuit board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109287B1 (ko) 전자부품 내장형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9212692A (ja) 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50043135A (ko) 금속막을 포함한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것을 포함한 반도체 패키지
JP7486934B2 (ja) 回路基板
TWI767597B (zh) 電子零件內藏式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JP2012186270A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JP2021002539A (ja) 電子部品内蔵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225443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TW202123786A (zh) 電子零件內藏封裝基板及具備其之感測器模組暨電子零件內藏封裝基板之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