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2833B - 旋轉電機 - Google Patents

旋轉電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2833B
TWI772833B TW109123070A TW109123070A TWI772833B TW I772833 B TWI772833 B TW I772833B TW 109123070 A TW109123070 A TW 109123070A TW 109123070 A TW109123070 A TW 109123070A TW I772833 B TWI772833 B TW I7728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wire
core
coils
rotating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3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7801A (zh
Inventor
小林達也
野間啓二
齋藤憲一
櫻井裕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7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7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2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283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旋轉電機,其可利用共用零件來變更匝數。 本發明之旋轉電機100具備:圓筒狀之定子芯11;複數根芯齒11T2,其等沿定子芯11之徑向設置於定子芯11;及複數個線圈12,其等分別捲繞於複數根芯齒11T2之至少1根;且複數個線圈12係由2根以上之導線(主線12M與副線12S)構成,上述2根以上之導線分別捲繞於複數根芯齒11T2之至少1根,2根以上之導線(主線12M與副線12S)之各端部構成旋轉電機100之電路EC中之接點PU、PV、PW。

Description

旋轉電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旋轉電機。
旋轉電機係根據其用途而要求各種各樣之輸出或旋轉速度,故一般針對每種用途利用不同之零件。因此,若能夠於規格不同之旋轉電機中共用零件,則於零件製作方面或零件籌備方面有利。
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旋轉電機,其係藉由將對連接線圈之導電構件予以保持之保持構件設為共用零件,而能夠將旋轉電機之接線構造變更為Y接線與△接線之任一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244008號公報
專利文獻1之旋轉電機僅可選擇2種接線構造(Y接線與△接線)之 任一者,故能應對之規格限於2種模式。
然而,旋轉電機之用途並不限於能以上述2種模式之規格應對之用途,較理想為能夠於更多規格中共用零件之旋轉電機之構造,但因旋轉電機之電、磁特性而難以實現。
例如,於欲在體型、輸入電壓相同之旋轉電機中使額定旋轉速度不同之情形時,必須改變線圈(繞組)之匝數或接線數。於接線數相同之情形時,若其額定旋轉速度相差一倍,則所需之匝數變為一半。因此,若依照匝數較多之旋轉電機之規格來使零件共用化,則於用作額定旋轉速度較高之旋轉電機之情形時,存在線圈中所產生之感應電壓變大,無法以額定旋轉速度驅動旋轉電機之情形。進而,於輸入電壓不同之情形時亦然,若欲使體型或額定旋轉速度相同,則必須就匝數進行調整。
如此,因旋轉電機之電、磁特性,而難以由1個旋轉電機實現複數種不同之規格。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根據用途而容易地變更繞組規格之旋轉電機。
為達成上述目標,本發明之旋轉電機具備:圓筒狀之定子芯;複數根芯齒,其等於上述定子芯之徑向上設置於上述定子芯;及複數個線圈, 其等介隔絕緣構件而分別捲繞於上述複數根芯齒之至少1根;且上述複數個線圈係由2根以上之導線構成,上述2根以上之導線分別捲繞於上述複數根芯齒之至少1根,上述2根以上之導線之各端部構成上述旋轉電機之電路中之接點。
根據本發明,可以根據所要求之旋轉電機之規格,容易地變更旋轉電機之繞組規格。除上述以外之問題、構成及效果可由以下實施方式之說明而明瞭。
1:定子
2:轉子
2C:轉子芯
2M:磁體
3:軸
4:滾珠軸承
5:負載側端托架
6:負載相反側端托架
7:殼體
7F:鰭片
8:接線盒
9:風扇
10:端蓋
11:定子芯
11B:芯背
11B1:溝槽
11T:芯齒構件
11T1:圓筒部
11T2:芯齒
11T3:槽口
11T4:前端部
11T5:槽部
12:線圈
12M:主線
12MU:主線
12MU1:主線
12MU2:主線
12MUE:捲繞末尾
12MV:主線
12MV1:主線
12MV2:主線
12MW:主線
12MW1:主線
12MW2:主線
12S:副線
12SU:副線
12SU1:副線
12SU2:副線
12SUE:捲繞末尾
12SUS:捲繞開頭
12SV:副線
12SV1:副線
12SV2:副線
12SW:副線
12SW1:副線
12SW2:副線
12U:線圈
12U1:線圈
12U2:線圈
12V:線圈
12V1:線圈
12V2:線圈
12W:線圈
12W1:線圈
12W2:線圈
13:繞線管
13B:主體部
13C:中央凸緣部
13I:內徑凸緣部
13M:主繞線管
13O:外徑凸緣部
13S:副繞線管
14:端托架安裝螺釘
15:端蓋安裝螺釘
16U:跨接線
17:繞線噴嘴
18:槽襯
100:旋轉電機
COM:共通連接點
CU:電線
EC:電路
P:接點
PCU:接點
PCV:接點
PCW:接點
PM:接點
PMU1:接點
PMU2:接點
PS:接點
PSU1:接點
PSU2:接點
PU:接點
PU1:接點
PU2:接點
PU3:接點
PU4:接點
PU5:接點
PU6:接點
PU7:接點
PU8:接點
PV:接點
PV1:接點
PV2:接點
PV3:接點
PV4:接點
PV5:接點
PV6:接點
PV7:接點
PV8:接點
PW:接點
PW1:接點
PW2:接點
PW3:接點
PW4:接點
PW5:接點
PW6:接點
PW7:接點
PW8:接點
圖1係本發明之旋轉電機之一側剖視圖。
圖2係從軸向觀察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之定子之模式圖。
圖3係將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之定子之接點接線成第1連接模式之第1電路的模式圖。
圖4係將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之定子之接點接線成第2連接模式之第2電路的模式圖。
圖5係表示構成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之線圈的2根導線之模式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之繞線管之形狀之前視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方式之繞線管之形狀之前視圖。
圖8係表示使用繞線噴嘴於本發明第5實施方式之定子芯之芯齒捲繞線圈之立體圖。
圖9係表示利用繞線噴嘴於本發明第5實施方式之定子芯之芯齒捲繞 線圈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第6實施方式之電路之接點之構成的電路圖。
圖11係將本發明第6實施方式之電路之接點按照第1連接模式連接而成之第1電路圖。
圖12係將本發明第6實施方式之電路之接點按照第2連接模式連接而成之第2電路圖。
圖13係將本發明第6實施方式之電路之接點按照第3連接模式連接而成之第3電路圖。
圖14係將本發明第6實施方式之電路之接點按照第4連接模式連接而成之第4電路圖。
圖15係表示將本發明第6實施方式之電路之接點按照第1至第4連接模式連接之情形時之匝數、輸入電壓及額定旋轉速度之表。
以下,使用圖式,對本發明第1至第6實施方式之旋轉電機之構成及動作進行說明。再者,各圖中,相同符號表示相同部分。
(第1實施方式)
圖1係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之旋轉電機100之一側剖視圖。旋轉電機100具備固定子(定子)1、轉子(rotor)2、旋轉軸(軸)3、軸承(滾珠軸承)4、負載側端托架5、負載相反側端托架6、殼體7、接線盒8、風扇9及端蓋10。
定子1為圓筒狀零件,其具備定子芯11、線圈12及繞線管13。定子芯11具備芯齒構件11T與芯背11B。線圈12介隔繞線管13捲繞於芯齒構件11T。
轉子2具備磁體2M與轉子芯2C,且配置於定子1之中空部,介隔氣隙與定子1之內周對向。
旋轉軸(軸)3係與轉子2結合而一體地旋轉之旋轉軸,其將旋轉電機100之旋轉驅動力傳遞至連接於負載側之被驅動機器(例如泵、射出成型機等)。軸承(滾珠軸承)4設置於軸3之負載側與負載相反側此兩者,其外圈嵌入至形成於負載側端托架5及負載相反側端托架6之台階孔,且支持嵌入於其內圈之軸3使之旋轉自如。
負載側端托架5係藉由端托架安裝螺釘14而組裝至殼體7,且經由滾珠軸承4對軸3予以支持。負載相反側端托架6係藉由端托架安裝螺釘14而組裝至殼體7,且經由滾珠軸承4對軸3予以支持。
殼體7係覆蓋並保護定子1之圓筒狀零件,於內部固定有定子1。又,於兩端,分別藉由端托架安裝螺釘14而組裝有負載側端托架5與負載相反側端托架6。又,於殼體7之外周壁形成有用以使旋轉電機100冷卻之鰭片7F,並且設置有接線盒8。
接線盒8於內部具備將和電源連接之電線與旋轉電機100進行連接之 端子(未圖示)。
風扇9安裝於從負載相反側端托架6突出之軸3之前端,與軸3一起旋轉,而使旋轉電機100冷卻。
端蓋10係覆蓋並保護風扇9之構件,其藉由端蓋安裝螺釘15而安裝於負載相反側端托架6。
圖2係從軸向觀察本實施方式之定子之模式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之定子1為12槽固定子,其具備構成磁路之1個定子芯11、構成電路之12個線圈12(12U、12V、12W)、及將定子芯11與線圈12絕緣之12個繞線管13。
定子芯11係藉由將電磁鋼板積層而形成,且由芯齒構件11T與芯背11B構成。於芯齒構件11T,設置有1個圓筒部11T1與12個芯齒11T2,從圓筒部11T1朝定子芯11之外徑方向以均等角度設置有12個芯齒11T2。再者,圓筒部11T1係為了向轉子2較多地釋放磁通並且減少渦電流之產生,而形成為徑向之厚度隨著離開設置有芯齒11T2之部分而變薄。
芯背11B為圓筒形狀,於內周壁以均等角度形成有於軸向上延伸之12個溝槽11B1。藉由使芯齒11T2之前端嵌入至溝槽11B1之各者,而將芯齒構件11T與芯背11B組裝。
線圈12(12U、12V、12W)係介隔繞線管13以集中繞組之方式捲繞於芯齒構件11T之12個芯齒11T2中之1根的2根導線,其由主線12M(12MU、12MV、12MW)與副線12S(12SU、12SV、12SW)構成。
詳細而言,線圈12被區分為三相交流之UVW相,由4根U相之線圈12U、4根V相之線圈12V、及4根W相之線圈12W構成。而且,線圈12U、12V、12W係每根都按UVW之順序排列於圓周方向上。
又,線圈12U係由主線12MU與副線12SU構成,線圈12V係由主線12MV與副線12SV構成,線圈12W係由主線12MW與副線12SW構成。而且,主線12MU、12MV、12MW與副線12SU、12SV、12SW之各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
又,主線12M與副線12S係以每根導線於定子芯11之徑向上分離之方式捲繞於芯齒構件11T之芯齒11T2,匝數較多之主線12M配置於定子芯11之內徑側,匝數較少之副線12S配置於定子芯11之外徑側。再者,主線12M與副線12S為相同線徑。
繞線管13係覆蓋芯齒構件11T之芯齒11T2且將芯齒11T2與線圈12絕緣之角形柱狀之絕緣構件,其分別設置有防止捲繞於定子芯11之內徑側之線圈12崩散之內徑凸緣部13I、及防止捲繞於定子芯11之外徑側之線圈12崩散之外徑凸緣部13O。
如此構成之定子1係以如下方式裝配。首先,於繞線管13捲繞線圈12。此時,以於定子芯11之徑向上分離之方式,將主線12M捲繞於繞線管13之內徑凸緣部13I側,將副線12S捲繞於繞線管13之外徑凸緣部13O側。繼而,將捲繞有主線12M與副線12S之12個繞線管13插入至芯齒構件11T之12根芯齒11T2。繼而,將芯齒構件11T之芯齒11T2之前端嵌入至芯背11B之溝槽11B1,而將芯齒構件11T與芯背11B組裝。
其次,示出以下:可以藉由變更連接模式來變更複數個線圈12之匝數與接線構造,該連接模式係用於將由構成本實施方式之複數個線圈12之複數根導線(主線12M與副線12S)的各端部所構成之電路接點進行接線。
圖3係將本實施方式之定子1之接點接線成第1連接模式而成之第1電路的模式圖,表示將主線12M以Y接線之方式連接之例。再者,於本實施方式中,接線構造為Y接線,故主線12M之捲繞開頭之端部(接點PM1)連接於共通連接點COM,該部分之連接模式於本實施方式中共通,故未圖示而省略。又,UVW相之各連接模式為相同之連接模式,故僅示出U相,省略V、W相。
如圖3所示,定子1具備跨接線16U。跨接線16U係將和電源之U相連接之電線CU與線圈12U連結之電線,其連接於4根主線12MU之捲繞末尾12MUE之端部(接點PMU2)及電線CU之接點PCU。如此,設為將4根主線12MU之捲繞開頭之端部(接點PMU1)分別連接於共通連接點COM(未圖示)、將4個接點PMU2並聯連接於接點PCU之連接模式(第1連接模式),藉 此可構成將4根主線12MU並聯地進行Y接線而成之第1電路。
圖4係將本實施方式之定子1之接點接線成第2連接模式而成之第2電路的模式圖。再者,與圖3所示之第1電路同樣地,接線構造為Y接線,故將主線12M之捲繞開頭之端部(接點PM1)連接於共通連接點COM,該部分之連接模式於本實施方式共通,故未圖示而省略。又,UVW相之各連接模式為相同之連接模式,故僅示出U相,省略V、W相。
如圖4所示,藉由將主線12MU之捲繞末尾12MUE之端部(接點PMU2)、與副線12SU之捲繞開頭12SUS之端部(接點PSU1)連接,而將主線12MU與副線12SU串聯連接。而且,將4根副線12SU之捲繞末尾12SUE之端部(接點PSU2)與電線CU之接點PCU連接於跨接線16U。如此,設為將主線12M之捲繞開頭之端部(接點PMU1)連接於共通連接點COM、將接點PSU1串聯連接於接點PCU、且將接點PSU2並聯連接於接點PCU之連接模式(第2連接模式),藉此可構成將串聯連接有4根主線12MU與副線12SU之4根線圈12U並聯地進行Y接線而成之第2電路。
再者,本實施方式中,以接線構造成為Y接線之方式將接點進行接線,但亦可以接線構造成為△接線之方式將接點進行接線。
於本實施方式之旋轉電機100中,複數個線圈(本實施方式中為12根線圈12)之各者係由2根以上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與副線12S)構成,上述2根以上之導線捲繞於複數根芯齒(本實施方式中為12根芯齒 11T2)之至少1根,2根以上之導線之各端部構成旋轉電機100之電路中之接點P(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之接點PM與副線之接點PS)。因此,於將相同之殼體與定子芯用於旋轉電機之情形時亦然,可藉由將複數根主線12M與副線12S之端部適當進行接線以變更繞組規格(例如匝數、接線構造),而根據要求容易地變更旋轉電機100之規格。又,旋轉電機100之製造後之繞組規格之變更亦容易,故可將1台旋轉電機用於不同之用途,可提高旋轉電機100之通用性。
再者,關於使用中之旋轉電機100,構成複數個線圈(本實施方式中為12根線圈12)之複數根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與副線12S)之各端部(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之接點PM與副線之接點PS)係按照特定之連接模式而接線。例如,可以藉由變更連接模式而變更複數個線圈之匝數。具體而言,本實施方式中,可從僅主線12M之匝數NM變更為將主線12M與副線12S之匝數NS串聯地接線而成之線圈12之匝數(NM+NS),亦可進行反向變更。因此,可利用共用零件變更構成電路之線圈之匝數,故可容易地製造規格不同之旋轉電機。
又,可以藉由變更連接模式而變更複數個線圈之接線構造。具體而言,於本實施方式中,可將線圈之接線構造交替地變更為Y接線與△接線。因此,可利用共用零件變更電路之接線構造,故可容易地製造規格不同之旋轉電機。
又,旋轉電機100中,2根以上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與副 線12S)係以每根導線於定子芯11之徑向上分離之方式捲繞於複數根芯齒(本實施方式中為12根芯齒11T2)之至少1根。因此,即便於僅接線有主線12M之第1連接模式之情形時,從12根主線12M之各者釋放至轉子2之磁通亦均等,可防止轉子2產生旋轉不均。又,可抑制副線12S對從主線12M向轉子2釋放之磁通造成之影響。
又,旋轉電機100中,2根以上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與副線12S)中,配置於定子芯之內徑側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之匝數多於配置於定子芯11之外徑側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副線12S)。因此,匝數較多且產生磁通較大之主線12M位於轉子2之附近,漏磁通或衰減量降低,故可提高旋轉電機之效率。
又,複數個線圈(本實施方式中為12根線圈12)分別以集中繞組之方式捲繞於複數根芯齒(本實施方式中為12根芯齒11T2)之1根。因此,構造簡易,可削減製造成本。
(第2實施方式)
圖5係表示構成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之線圈之2根導線之模式圖。再者,本實施方式中,除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點外,具備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圖中相同符號表示相同或相當部分。
本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點在於,2根以上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與副線12S)係以每根導線於定子芯11之徑向上分離而捲繞 於複數根芯齒(本實施方式中為12根芯齒11T2)之至少1根,2根以上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與副線12S)中,配置於定子芯之內徑側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副線12S)之匝數少於配置於上述定子芯之外徑側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之匝數。即,如圖5所示,主線12M與副線12S係以主線12M配置於定子芯11之外徑側、副線12S配置於定子芯11之內徑側之方式,介隔繞線管13而捲繞於芯齒構件11T之芯齒11T2。
如此配置之定子1中,配置於定子芯11之內徑側之導線之匝數少於配置於定子芯11之外徑側之導線之匝數。因此,可使內徑側之繞組厚度變薄,使外徑側之繞組厚度變厚,可使捲繞於芯齒11T2之複數個線圈中於定子芯11之圓周方向上相鄰之線圈之間所形成之間隙變窄,可增加定子芯11內之繞組之占空係數(space factor)。
(第3實施方式)
圖6係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之繞線管之側視圖。再者,本實施方式中,除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點外,具備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圖中相同符號表示相同或相當部分。
本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點在於,如圖6所示,於繞線管13之主體部13B設置有將主線12M與副線12S隔開之至少1個中央凸緣部13C。即,繞線管13具有沿定子芯11之徑向隔開間隔地排列之3個以上之凸緣部(本實施方式中為內徑凸緣部13I、外徑凸緣部13O、及1個中央凸緣部13C),2根以上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與副線12S)係每根導 線捲繞於3個以上之凸緣部中於定子芯之徑向上相鄰之2個以上之凸緣部之間(本實施方式中為內徑凸緣部13I與中央凸緣部13C之間、及外徑凸緣部13O與中央凸緣部13C之間)。
若如此將導線捲繞於芯齒11T2,則易於將複數根導線分離地捲繞至1根芯齒11T2。
(第4實施方式)
圖7係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方式之繞線管之側視圖。再者,本實施方式除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點外,具備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圖中相同符號表示相同或相當部分。
本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點在於,如圖7所示,繞線管13分離為供捲繞主線12M之主繞線管13M、及供捲繞副線12S之副繞線管13S。即,複數個線圈(本實施方式中為12根線圈12)係介隔複數個繞線管(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繞線管13M與副繞線管13S)分別捲繞於複數根芯齒(本實施方式中為12根芯齒11T2)之1根,複數個繞線管以沿定子芯11之徑向排列之方式安裝於複數根芯齒之1根,2根以上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與副線12S)係每根導線捲繞於複數個繞線管(本實施方式之主繞線管13M與副繞線管13S)之各者。
若如此每根導線對應不同之繞線管,則可同時捲繞2根以上之導線,可縮短繞線所需之時間。
(第5實施方式)
圖8係表示使用繞線噴嘴於本發明第5實施方式之定子芯之芯齒捲繞線圈之立體圖。再者,本實施方式除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點外,具備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圖中相同符號表示相同或相當部分。
本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點如下。
(1)定子芯11並未被分割成芯齒構件11T與芯背11B而為一體。
(2)芯齒部11T不具備圓筒部11T1而是具備槽口11T3。
(3)將線圈12與定子芯11絕緣之構件並非繞線管13而是槽襯18。
(4)主線12M與副線12S並非於定子芯11之徑向上分離地捲繞於芯齒11T2,而是歸攏到一起捲繞於芯齒11T2。
本實施方式之定子1具備定子芯11、線圈12(主線12M與副線12S)、及將定子芯11與線圈12絕緣之槽襯18。
定子芯11係藉由將電磁鋼板積層而形成,且設置有芯背部11B與芯齒部11T。芯背部11B為圓筒狀之部分,於內周壁等間隔地設置有於軸向上延伸且朝內徑方向突出之12個芯齒部11T。
芯齒部11T設置有從芯背部11B朝內徑方向突出之芯齒11T2、及配備於芯齒11T2之前端且朝圓周方向之兩側突出之圓弧狀之前端部11T4。前端部11T4與相鄰之前端部11T4之間形成有槽口11T3。
圖9係表示利用繞線噴嘴17於本實施方式之定子芯11之芯齒部11T之芯齒11T2捲繞線圈12之狀態的立體圖。如圖9所示,於由芯背部11B與芯齒部11T所包圍之槽部11T5之內壁安裝有作為絕緣構件之槽襯18。主線12M與副線12S係藉由在槽口11T3內移動之繞線噴嘴17,而介隔該槽襯18彙集成1根地捲繞於芯齒11T2。
若如此將2根以上之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與副線12S)彙集地捲繞於複數根芯齒(本實施方式中為12根芯齒11T2)之至少1根,則與將導線逐根捲繞之情形相比,可縮短繞線所需之時間。
(第6實施方式)
圖10係表示本發明第6實施方式之電路之接點之構成的電路圖。再者,本實施方式中,除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點外,具備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圖中相同符號表示相同或相當部分。
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之點為槽數,第1實施方式中為12槽,相對於此,本實施方式中為6槽。
本實施方式之定子1為6槽,故如圖10所示,本實施方式之電路EC具備6根線圈12,6根線圈12係由與三相交流之UVW相之各者對應之線圈(U相線圈12U1、12U2、V相線圈12V1、12V2、及W相線圈12W1、12W2)構成。而且,6根線圈12係由配置於內徑側之主線12M、及配置於外徑側 之副線12S此2根導線構成,各者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即,U相線圈12U1具備主線12MU1與副線12SU1,主線12MU1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U1與PU2,副線12SU1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U3與接點PU4。
同樣地,U相線圈12U2具備主線12MU2與副線12SU2,主線12MU2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U5與PU6,副線12SU2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U7與接點PU8。
又,V相線圈12V1具備主線12MV1與副線12SV1,主線12MV1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V1與PV2,副線12SV1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V3與接點PV4。
同樣地,V相線圈12V2具備主線12MV2與副線12SV2,主線12MV2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V5與PV6,副線12SV2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V7與接點PV8。
又,W相線圈12W1具備主線12MW1與副線12SW1,主線12MW1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W1與接點PW2,副線12SW1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W3與接點PW4。
同樣地,W相線圈12W2具備主線12MW2與副線12SW2,主線12MW2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W5與接點PW6,副線12SW2之端部構成電路之接點PW7與接點PW8。
又,於電路EC,具備與三相交流電源接線之電線之接點PCU、PCV、PCW。
而且,構成複數個線圈(本實施方式中為U相線圈12U1、12U2、V相線圈12V1、12V2、及W相線圈12W1、12W2)之複數根導線(本實施方式中為主線12M與副線12S)之各端部即接點以能夠電性連接之方式排列於接線盒8中。
其次,對將電路EC之接點按照特定之連接模式進行接線之情形時之電路進行說明。圖10~13係將本實施方式之電路EC之接點按照特定之連接模式連接之情形時之電路圖,圖14係表示將本實施方式之電路EC之接點按照特定之連接模式連接之情形時之匝數、輸入電壓及額定旋轉速度的表。
再者,本實施方式中,於每根芯齒11T2,主線12M與副線12S串聯連接,且主線12MU2、主線12MV2、及主線12MW2係以Y接線之方式連接。因此,接點PU2與接點PU3、接點PU6與接點PU7、接點PV2與接點PV3、接點PV6與接點PV7、接點PW2與接點PW3、接點PW6與接點PW7、接點PU8與共通連接點COM、接點PV8與共通連接點COM、及接點PW8與共通連接點COM得以連接。又,主線12M與副線12S設為相同匝數N1。
圖11所示之電路係將圖10所示之電路之接點按照以下連接模式(第1連接模式)連接而成者。即,關於U相,將接點PCU、接點PU1及接點PU6連接,關於V相,將接點PCV、接點PV1及接點PV6連接,關於W相,將接點PCW、接點PW1及接點PW6連接,且利用接點PU2、接點PV2及接點PW2將UVW相連接。藉由接線成該第1連接模式而成為將主線12M並聯地進行Y接線之第1電路。
圖12所示之電路係將圖10所示之電路之接點按照以下連接模式(第2連接模式)連接而成者。即,關於U相,將接點PCU與接點PU1連接,將接點PU6與接點PU2連接,關於V相,將接點PCV與接點PV1連接,將接點PV6與接點PV2連接,關於W相,將接點PCW與接點PW1連接,將接點PW6與接點PW2連接。藉由接線成該第2連接模式而成為將2根主線12M串聯地進行Y接線之第2電路。
圖13所示之電路係將圖10所示之電路之接點按照以下連接模式(第3連接模式)連接而成者。即,關於U相,將接點PCU、接點PU1及接點PU8連接,關於V相,將接點PCV、接點PV1及接點PV8連接,關於W相,將接點PCW、接點PW1及接點PW8連接,且利用接點PU4、接點PV4及接點PW4將UVW相連接。藉由接線成該第3連接模式,而成為將串聯連接有主線12M與副線12S之線圈12並聯地進行Y接線之第3電路。
圖14所示之電路係將圖10所示之電路之接點按照以下連接模式(第4連接模式)連接而成者。即,關於U相,將接點PCU與接點PU1連接,將接 點PU8與接點PU4連接,關於V相,將接點PCV與接點PV1連接,將接點PV8與接點PV4連接,關於W相,將接點PCW與接點PW1連接,將接點PW8與接點PW4連接。藉由接線成該第4連接模式,而成為將串聯連接有主線12M與副線12S之2根線圈12串聯地進行Y接線之第4電路。
圖15中示出按照第1連接模式至第4連接模式連接之各情形時之1槽之匝數、Y接線之數量、輸入電壓及額定旋轉速度。
第1連接模式係將主線12M並聯地進行Y接線之電路,故1槽之匝數為主線12M之匝數即N1,Y接線之數量為2。又,第2連接模式係將2根主線12M串聯地進行Y接線之電路,故1槽之匝數為主線12M之匝數即N1,Y接線之數量為1。又,第3連接模式係將2根串聯連接有主線12M與副線12S之線圈12並聯地進行Y接線之電路,故1槽之匝數為主線12M與副線12S之匝數之合計即2N1,Y接線之數量為2。又,第4連接模式係將2根串聯連接有主線12M與副線12S之線圈12串聯地進行Y接線之電路,故1槽之匝數為主線12M與副線12S之匝數之合計即2N1,Y接線之數量為1。
又,第2連接模式係將第1模式中並聯連接之2根主線12M串聯地進行接線之電路,故於將第1模式之輸入電壓設為V1之情形時,第2模式之輸入電壓可設為2V1。又,第2連接模式如上所述匝數為N1,故於將第1模式之額定旋轉速度設為R1之情形時,第2模式之額定旋轉速度為R1。
又,第3連接模式中,於將輸入電壓設為與第1連接模式相同之V1之 情形時,匝數為2N1,故額定旋轉速度為R1/2。
又,第4連接模式係將於第3連接模式中並聯連接之2根線圈12串聯地進行接線而成之電路,故可設為第3連接模式之輸入電壓之2倍即2V1。又,第4連接模式中,匝數為2N1,故第4連接模式之額定旋轉速度為R1/2。
如此,可藉由變更定子1(共用零件)之連接模式而變更構成電路之線圈之匝數與Y接線之數量(接線構造),故可容易地製造規格不同之旋轉電機。又,於製造後,可藉由變更接點之連接模式而變更匝數,從而可改變規格。因此,可將1台旋轉電機用於不同之用途。因而,可降低製造成本,可提供通用性優異之旋轉電機。
又,接點P(PU、PV、PW)以能夠電性連接之方式排列於接線盒8中,故作業者或使用者只要對接線盒8之內部進行操作便可容易地變更構成線圈之導線之連接模式,可容易地變更旋轉電機之規格。
再者,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可包含各種變化例。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係為了容易理解地說明本發明而作了詳細說明,並非必須限定於具備所說明之全部構成者。又,能將某實施方式之構成之一部分替換為其他實施方式之構成,又,亦能於某實施方式之構成中添加其他實施方式之構成。又,能夠對各實施方式之構成之一部分進行其他構成之追加、刪除及替換。
再者,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亦可為以下態樣。
可將主線12M與副線12S之線徑設為不同之直徑。又,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之槽數(12槽、6槽),亦可為其他槽數。又,亦可於每根芯齒11T2設置2根以上之副線12S。又,亦可將複數根導線以分佈繞組之方式捲繞於芯齒。
12MU1:主線
12MU2:主線
12MV1:主線
12MV2:主線
12MW1:主線
12MW2:主線
12SU1:副線
12SU2:副線
12SV1:副線
12SV2:副線
12SW1:副線
12SW2:副線
12U1:線圈
12U2:線圈
12V1:線圈
12V2:線圈
12W1:線圈
12W2:線圈
COM:共通連接點
EC:電路
PCU:接點
PCV:接點
PCW:接點
PU1:接點
PU2:接點
PU3:接點
PU4:接點
PU5:接點
PU6:接點
PU7:接點
PU8:接點
PV1:接點
PV2:接點
PV3:接點
PV4:接點
PV5:接點
PV6:接點
PV7:接點
PV8:接點
PW1:接點
PW2:接點
PW3:接點
PW4:接點
PW5:接點
PW6:接點
PW7:接點
PW8:接點

Claims (6)

  1. 一種旋轉電機,其特徵在於具備:圓筒狀之定子芯;複數根芯齒,其等沿上述定子芯之徑向設置於上述定子芯;及複數個線圈,其等分別捲繞於上述複數根芯齒之至少1根;且上述複數個線圈係由2根以上之導線構成,上述2根以上之導線分別捲繞於上述複數根芯齒之至少1根,上述2根以上之導線之各端部構成上述旋轉電機之電路中之接點,且上述2根以上之導線係:彙集地捲繞於上述複數根芯齒之至少1根。
  2. 如請求項1之旋轉電機,其中構成上述複數個線圈之複數根導線之各端部係按照特定之連接模式進行接線。
  3. 如請求項2之旋轉電機,其中可以藉由變更上述連接模式,而變更上述複數個線圈之匝數。
  4. 如請求項2之旋轉電機,其中可以藉由變更上述連接模式,而變更上述複數個線圈之接線構造。
  5. 如請求項1之旋轉電機,其中上述複數個線圈分別以集中繞組之方式捲繞於上述複數根芯齒之1根。
  6. 如請求項1之旋轉電機,其更具備一接線盒,該接線盒設置於覆蓋上述定子芯之殼體,於上述接線盒中,能夠電性連接地排列有構成上述複數個線圈之複數根導線之各端部。
TW109123070A 2019-08-06 2020-07-08 旋轉電機 TWI772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4785 2019-08-06
JP2019144785A JP2021027725A (ja) 2019-08-06 2019-08-06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7801A TW202107801A (zh) 2021-02-16
TWI772833B true TWI772833B (zh) 2022-08-01

Family

ID=74502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3070A TWI772833B (zh) 2019-08-06 2020-07-08 旋轉電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27725A (zh)
TW (1) TWI772833B (zh)
WO (1) WO20210246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201617A1 (de) * 2021-02-19 2022-08-25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Elektromotor zum wahlweisen Betrieb mit zumindest zwei unterschiedlichen Versorgungsspannungen sowie Umschaltvorrichtung für den Elektromot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3340A (ja) * 1998-09-02 2000-03-21 Nippon Electric Ind Co Ltd Srモータ用ステータ巻線及びその巻線形成方法
JP2004328900A (ja) * 2003-04-24 2004-11-18 Nissan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
TW200513007A (en) * 2003-09-19 2005-04-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C rotary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JP2007244008A (ja) * 2006-03-06 2007-09-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JP2012244726A (ja) * 2011-05-18 2012-12-1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15077024A (ja) * 2013-10-10 2015-04-20 アスモ株式会社 電機子、回転電機、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3340A (ja) * 1998-09-02 2000-03-21 Nippon Electric Ind Co Ltd Srモータ用ステータ巻線及びその巻線形成方法
JP2004328900A (ja) * 2003-04-24 2004-11-18 Nissan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
TW200513007A (en) * 2003-09-19 2005-04-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C rotary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JP2007244008A (ja) * 2006-03-06 2007-09-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JP2012244726A (ja) * 2011-05-18 2012-12-1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15077024A (ja) * 2013-10-10 2015-04-20 アスモ株式会社 電機子、回転電機、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7801A (zh) 2021-02-16
JP2021027725A (ja) 2021-02-22
WO2021024645A1 (ja)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87962B2 (en) Double-stator/double-rotor type motor and direct drive apparatus for washer using same
US5449962A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ry
JP2014107983A (ja) 電動モータ
JP2010057266A (ja) 電動機を用いた駆動装置
JP6465133B2 (ja) 回転電機、固定子巻線
TWI772833B (zh) 旋轉電機
JP4299734B2 (ja) 回転電機
JP2010220421A (ja) 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JP4728139B2 (ja) 誘導反発吸引原理を利用した回転電機
JP2004282858A (ja) 固定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機
JP2018102090A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6498775B2 (ja) 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20048340A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WO2017145613A1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JP2020055067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主軸装置
US20230327532A1 (en) Three-phase induction motor
WO2023106338A1 (ja) モータ
US11664705B2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19037103A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US20230198330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7188627B1 (ja) 回転電機
JP5483053B2 (ja) 回転電機
JP6889066B2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1114903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JP2024040760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ファン装置、及びコイルの巻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