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0573B - 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 - Google Patents

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0573B
TWI760573B TW107136468A TW107136468A TWI760573B TW I760573 B TWI760573 B TW I760573B TW 107136468 A TW107136468 A TW 107136468A TW 107136468 A TW107136468 A TW 107136468A TW I760573 B TWI760573 B TW I7605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ring
flange portion
relative
fishing tack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6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7141A (zh
Inventor
落合浩士
北島啓吾
高田務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7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0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057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1Spoo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27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pick-up, i.e. for reels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將捲筒環任意地卸除。
本發明提供一種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5,其係組合於將釣線向前方陸續送出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線器本體,並且伴隨著把手之旋轉操作而沿著捲筒軸線前後移動之捲筒,且具備:捲筒本體60,其具有捲繞釣線之捲線主體部65、自捲線主體部之前端部朝向與捲筒軸線交叉之徑向之外側延伸的環狀之法蘭部67、及自法蘭部朝向前方延伸之連結筒部68;捲筒環61,其相對於法蘭部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法蘭部;及固定環62,其經由連結筒部相對於捲筒本體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捲筒本體,且將捲筒環自前方按壓於法蘭部;於連結筒部,限制固定環相對於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之第1限制部120相對於連結筒部能夠脫離地安裝。

Description

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
作為將釣線朝向前方陸續送出之釣具用捲線器之一而眾所周知之紡車式捲線器一般而言主要具備:捲線器本體,其具有把手;轉子,其配設於捲線器本體之前方側,且能夠旋轉地組合於捲線器本體;及捲筒,其配設於轉子之前方側,且具有捲繞釣線之捲線主體部。
於捲取釣線時,捲筒與伴隨著把手之旋轉操作而旋轉之轉子連動地於前後方向往返移動。藉此,能夠經由線輥而將釣線均勻地捲取至捲線主體部。於甩竿時,藉由將導環臂傾倒為放線姿勢並將釣竿朝向前方晃出,能夠將捲繞於捲線主體部之釣線朝向前方陸續送出(放出)。
如上所述,捲筒係捲繞釣線之重要零件,考慮耐久性、耐蝕性、耐磨性、剛性、捲繞感覺等,其材質或表面處理等日益改良。尤其,形成於捲線主體部之前方側之法蘭部由於每當藉由甩竿而朝向前方放出釣線時均接觸釣線,故而容易施加因與釣線之接觸所致之負擔。因此,近年來,已知有於法蘭部之外周緣部側安裝有由耐磨性等優異之硬質材形成之捲筒環之捲筒。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已知有於法蘭部之外周緣部牢固地固定(例如由密切之嵌合、接著或壓緊等而進行之固定)由硬質材形成之捲筒環(硬質材環)之捲筒。根據該捲筒,由於具備捲筒環,故而可減輕產生於與釣線之間之摩擦阻力,例如能夠防止釣線斷線或抑制釣線之飛行距離降低。進而,該捲筒不易產生因與釣線之接觸導致之捲筒環本身產生傷痕、磨耗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147561號公報
然而,即便為上述先前之捲筒,亦存在如下情形:例如因長期使用而與釣線持續接觸或與外部接觸等,而捲筒環產生傷痕、凹陷、粗糙等不良情況。於該情形時,就先前之捲筒而言,由於捲筒環牢固地固定於法蘭部,故而無法將捲筒環單獨修理或更換,必須將捲筒整體卸除後修理,或將捲筒整體更換。因此,修理、更換所花費之維護成本容易變高,尚存在改善之餘地。
本發明係考慮此種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將捲筒環任意地卸除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
(1)本發明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係組合於將釣線向前方陸續送出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線器本體,並且伴隨著安裝於上述捲線器本體之把手之旋轉操作沿著捲筒軸線前後移動之捲筒,且具備:捲筒本體,其具有捲繞釣線之捲線主體部、自上述捲線主體部之前端部朝向與上述捲筒軸線交叉之徑向之外側延伸的環狀之法蘭部、及自上述法蘭部朝向前方延伸之連結筒部;捲筒環,其係以自上述徑向之外側包圍上述法蘭部之外周緣部之方式形成,並且相對於上述法蘭部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法蘭部;及固定環,其經由上述連結筒部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捲筒本體,且將上述捲筒環自前方按壓於上述法蘭部;限制上述固定環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之第1限制部相對於上述連結筒部能夠脫離地安裝於上述連結筒部;上述第1限制部限制上述固定環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向上述捲筒軸線之軸向及向環繞上述捲筒軸線之周向之相對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捲筒,固定環將捲筒環自前方按壓於捲筒本體之法蘭部,並且第1限制部限制固定環相對於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因此,例如於限制固定環向捲筒軸線之軸向及環繞捲筒軸線之周向之移動的狀態下,可經由連結筒部將固定環組合於捲筒本體。因此,可利用固定環將捲筒環自前方穩定地按壓於法蘭部,從而可於固定環與法蘭部之間夾持捲筒環。藉此,可將捲筒環晃動較少地穩定地保持,例如於甩竿時,可一面利用捲筒環將釣線穩定地引導一面朝向前方陸續送出釣線。
此外,由於第1限制部相對於連結筒部能夠脫離地安裝,故而藉由自連結筒部卸除第1限制部,可解除固定環相對於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之限制。藉此,可自捲筒本體使固定環向前方側分離而將該固定環自捲筒本體卸除,從而可解除利用固定環之捲筒環之按壓。因此,可自法蘭部使捲筒環向前方側分離而將該捲筒環自捲筒本體卸除。
如此,由於可將捲筒環任意地卸除,故例如於捲筒環產生傷痕等之情形時,可僅將捲筒環修理或更換。因此,可抑制修理、更換所花費之維護成本,從而減輕使用者之負擔。
進而,亦可根據釣具用捲線器之種類、釣線之種類、誘餌之種類等,自例如材質或表面處理不同之複數種捲筒環中選擇最佳之捲筒環進行替換。因此,可根據情況區分使用捲筒環,可提高使用容易度,並且亦可提昇例如提高釣線之飛行距離等捲線器性能。
(2)亦可為,於上述固定環形成有與上述第1限制部協作地限制上述固定環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之第2限制部;且上述第1限制部以於上述徑向貫通上述連結筒部並且較上述連結筒部更向上述徑向之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上述第2限制部藉由與上述第1限制部中較上述連結筒部更向上述徑向之外側突出之部分協作,限制上述固定環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
於該情形時,藉由使捲筒本體側之第1限制部、及固定環側之第2限制部相互協作,可限制固定環相對於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因此,與僅利 用第1限制部限制固定環之相對移動相比,容易更確實地限制固定環相對於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
(3)亦可為,於上述連結筒部形成有第1螺紋部,上述固定環具有形成有螺合於上述第1螺紋部之第2螺紋部之螺紋筒部,藉由將上述螺紋筒部螺固於上述連結筒部而組合於上述捲筒本體,上述第2限制部具有以相對於上述第1限制部中較上述連結筒部更向上述徑向之外側突出之部分於上述周向排列之方式配置之卡止突起;且藉由上述卡止突起自上述周向卡止上述第1限制部,從而限制上述固定環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向上述周向之移動。
於該情形時,藉由將固定環擰入捲筒本體並使螺紋筒部螺固於連結筒部,可將固定環組合於捲筒本體。尤其,藉由固定環之擰入,可一面調整按壓捲筒環之按壓力,一面將捲筒環自前方逐漸按壓於法蘭部。因此,可於法蘭部與固定環之間穩定地夾持捲筒環,可將捲筒環晃動更少地穩定地保持。
又,藉由於將固定環組合於捲筒本體之後安裝第1限制部,成為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相互於周向能夠卡止之狀態。藉此,可利用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限制固定環相對於捲筒本體向周向之移動,故而例如可於將固定環適當鎖定之狀態下將固定環組合於捲筒本體。
(4)亦可為,上述第1限制部及上述卡止突起於上述周向空開間隔地配 置有複數個。
於該情形時,由於可利用複數個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限制固定環相對於捲筒本體向周向之移動,故而例如可將固定環更確實地鎖定。
(5)亦可為,於上述連結筒部形成有於上述徑向上貫通該連結筒部之螺孔,上述第1限制部設為能夠擰入上述螺孔之螺絲構件。
於該情形時,由於可將第1限制部擰入螺孔,故而可有效地抑制第1限制部自連結筒部意外地脫離(脫落)。因此,例如可長期穩定地維持固定環相對於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之限制。
再者,於利用例如固定螺絲作為螺絲構件之情形時,可以第1限制部不向連結筒部之內側突出之方式,使第1限制部鑽進螺孔之內側。因此,能夠有效地利用連結筒部之內側空間。
(6)亦可為,於上述固定環形成有表示上述卡止突起相對於上述第1限制部之相對周向位置之指標部。
於該情形時,於將固定環擰入捲筒本體時,可一面視認指標部一面調整固定環相對於捲筒本體之周向位置。藉此,於將第1限制部安裝於連結筒部時,可使第1限制部與第2限制部為適當地且迅速地於周向能夠卡止之狀態。因此,可高效率地進行捲筒環之安裝作業。
(7)亦可具備止轉部,該止轉部抑制上述捲筒環相對於上述法蘭部向環繞上述捲筒軸線之周向之相對移動。
於該情形時,由於可藉由止轉部抑制捲筒環相對於法蘭部向周向之相對移動,故而可一面抑制捲筒環旋轉,一面於固定環與法蘭部之間夾持捲筒環。因此,可進而穩定地保持捲筒環。
進而,例如於將固定環以緊固之方式安裝於捲筒本體之情形時,可抑制捲筒環伴隨著固定環一起旋轉,故而容易適當地進行固定環之緊固。
(8)亦可為,上述止轉部具備:第1凹部,其形成於上述法蘭部,且朝向前方及上述徑向之外側開口;第2凹部,其形成於上述捲筒環,且朝向前方及上述徑向之內側開口,並且相對於上述第1凹部於上述徑向對向配置;及止轉銷,其自前方能夠脫離地嵌合於上述第1凹部及上述第2凹部之內側。
於該情形時,於將捲筒環組合於法蘭部之後,使止轉銷自前方嵌入至第1凹部及第2凹部之內側,僅藉由如此簡便之作業即可抑制捲筒環相對於法蘭部向周向之相對移動。因此,可高效率地進行捲筒環之安裝作業。
(9)亦可為,上述固定環將上述止轉銷自前方按壓。
於該情形時,固定環不僅將捲筒環自前方按壓於法蘭部,而且亦按壓止轉銷。因此,可有效地防止止轉銷脫開。
(10)本發明之釣具用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其具有把手;上述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及轉子,其伴隨著上述把手之旋轉操作而能夠繞上述捲筒軸線旋轉地組合於上述捲線器本體,並且藉由與上述捲筒之前後移動連動地旋轉而將釣線捲繞於上述捲線主體部。
根據本發明之釣具用捲線器,無需將捲筒整體卸除,可僅將捲筒環任意地卸除。因此,如上文所述,能夠進行捲筒環單品之修理或更換,而且可進行捲筒環之替換,根據情況區分使用捲筒環。因此,所製成之釣具用捲線器可抑制維護成本,並且容易使用,捲線器性能提高。
根據本發明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可將捲筒環任意地卸除,可進行捲筒環單品之修理或更換,故而可抑制修理、更換所花費之維護成本。進而,由於可進行捲筒環之替換並根據情況區分使用捲筒環,故而可提高使用容易度,並且亦可提昇例如提高釣線之飛行距離等捲線器性能。
1:紡車式捲線器(釣具用捲線器)
2:捲線器本體
3:把手組裝體(把手)
4:轉子
5:捲筒
10:本體部
11:蓋部
12:保護構件
13:收容空間
14:腳部
15:安裝片
16:固定螺栓
18:蓋
20:第1安裝壁
21:第2安裝壁
22:第1安裝孔
23:第2安裝孔
24:第1支持筒
25:第2支持筒
30:把手軸
31:把手臂
32:把手旋鈕
40:圓筒體
40a:前壁部
40b:周壁部
41:第1臂部
41a:前端部
42:第2臂部
42a:前端部
43:貫通孔
44:凸座部
45:小齒輪軸
45a:前端部
46:捲筒之軸
47:螺帽
50:導環臂
51:第1導環支持構件
52:第2導環支持構件
53:線輥
54:導環
60:捲筒本體
61:捲筒環
62:卡環(固定環)
65:捲線主體部
66:裙部
67:法蘭部
68:連結筒部
70:拖曳調整旋鈕
71:拖曳調整機構
75:驅動軸
76:驅動齒輪
77:小齒輪
78:軸承
80:轉子驅動機構
81:擺動機構
82:逆轉防止機構
85:中間齒輪
86:螺軸
87:滑塊
90:環狀槽
91:第1周面
92:第1凹部
93:第1螺紋部
94:螺孔
100:環本體
101:引導環
102:連結片
103:第2周面
104:第2凹部
105:止轉部
106:止轉銷
110:螺紋筒部
111:輪廓筒部
112:支持壁部
113:按壓片
114:第2螺紋部
115:凸緣部
116:止動面
120:螺絲構件(第1限制部)
121:螺旋軸
121a:前端部
125:卡止突起(第2限制部)
126:標記槽(指標部)
130:捲筒
131:O形環(止轉部)
L1:左右方向
L2:前後方向
N:假想之延長線
O1:把手軸線
O2:捲筒軸線
R:釣竿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釣具用捲線器)之側視圖。
圖2係包含圖1所示之紡車式捲線器之局部剖視圖之側視圖。
圖3係包含自箭頭A方向(後方側)觀察圖2所示之紡車式捲線器之紡車式捲線器之局部剖視圖的後視圖。
圖4係將圖1所示之捲筒環之周邊放大之捲筒的剖視圖。
圖5係圖4所示之捲筒之立體圖(包含剖視圖)。
圖6係自箭頭B方向(前方側)觀察圖4所示之捲筒的捲筒之前視圖。其中,省略了軸環之圖示。
圖7係將圖5所示之止轉銷之周邊放大之捲筒的立體圖(包含剖視圖)。
圖8係表示對圖7所示之捲筒本體組合捲筒環之前之狀態的捲筒之立體圖(包含剖視圖)。
圖9係表示自圖8所示之狀態對捲筒本體組合捲筒環之後,將止轉銷嵌合於第1凹部及第2凹部之內側之狀態的捲筒之立體圖(包含剖視圖)。
圖10係圖1所示之軸環之立體圖。
圖1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中之止轉銷之變化例之圖,且係表示對捲筒本體組合捲筒環之前之狀態的捲筒之立體圖(包含剖視圖)。
圖12係表示自圖11所示之狀態對捲筒本體組合捲筒環之後,將止轉銷嵌入至第1凹部及第2凹部之內側之中途之狀態的捲筒之立體圖(包含剖視圖)。
圖13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捲筒之剖視圖,且係將捲筒環之周邊放大之剖視圖。
圖14係圖13所示之捲筒之立體圖(包含剖視圖)。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釣具用捲線器,列舉紡車式捲線器為 例進行說明。又,於各圖式中,存在為了設為能夠視認各構成構件之大小而根據需要將各構成構件之縮小比例適當變更之情形。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1主要具備:捲線器本體2;把手組裝體(把手)3,其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能夠圍繞把手軸線O1旋轉地安裝於該捲線器本體2;轉子4,其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能夠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地組合於該捲線器本體2;及捲筒5,其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能夠沿著捲筒軸線O2往返移動地組合於該捲線器本體2,且供捲繞未圖示之釣線。
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沿著把手軸線O1之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L1,並且將沿著捲筒軸線O2之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L2。又,將前後方向L2上自捲筒5陸續送出釣線之方向定義為前方,將其相反方向定義為後方,並且以自後方側觀察紡車式捲線器1之視點定義左右。再者,圖3係自後方側(圖2所示之箭頭A方向)觀察紡車式捲線器1之後視圖。
進而,存在如下情形:於自把手軸線O1之軸線方向(左右方向L1)觀察把手軸線O1之俯視時,將與把手軸線O1交叉之方向稱為徑向,將環繞把手軸線O1之方向稱為周向。同樣地,存在如下情形:於自捲筒軸線O2之軸線方向(前後方向L2)觀察捲筒軸線O2之俯視時,將與捲筒軸線O2交叉之方向稱為徑向,將環繞捲筒軸線O2之方向稱為周向。進而,將把手軸線O1之徑向中自把手軸線O1朝向釣竿R之方向稱為上方,將其相反方向稱為下方。
再者,把手軸線O1及捲筒軸線O2係於上下方向相互離開地配設,並且以自上下方向觀察相互大致正交之方式交叉。即,把手軸線O1與捲筒軸線O2立體地交叉。
(捲線器本體)
捲線器本體2具備本體部(基體部)10、蓋部11及保護構件12。本體部10例如係鎂合金、鋁合金等輕合金製或高強度樹脂之成形零件,其內部形成有收容各種捲線器構成構件之收容空間13。於本體部10之上部,以朝向上方延伸之方式一體地形成有腳部14。於腳部14之上端部,安裝於釣竿R之安裝片15以沿著釣竿R延伸之方式形成。
再者,圖1~圖3所示之釣竿R係模式性地表示者,一般而言關於設置於釣竿R之捲線器安裝台座(捲線器座)等之構成省略了圖示。
蓋部11與本體部10同樣為輕合金製或高強度樹脂之成形零件,且能夠卸除地固定於本體部10。上述收容空間13係藉由蓋部11例如被密閉(液密、氣密等)地堵塞。作為蓋部11相對於本體部10之固定方法,並不特別限定,例如利用包含配置於本體部10中位於轉子4之後方側之部分之固定螺栓16在內的其他複數個固定螺栓進行固定。
保護構件12係自後方側覆蓋本體部10之後部及蓋部11之後部之蓋零件。但是,保護構件12並非必需之構成,亦可不具備保護構件12。
如圖3所示,於本體部10之右側面,形成有用以安裝把手組裝體3或蓋18之平坦之第1安裝壁20。與此對應地於蓋部11之左側面,形成有用以 安裝把手組裝體3或蓋18之平坦之第2安裝壁21。於圖示之例中,於第1安裝壁20側安裝有蓋18,於第2安裝壁21側安裝有把手組裝體3。
即,本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1係以左把手之情形為例。但是,如下所述,亦能夠藉由於第1安裝壁20側安裝把手組裝體3而變更為右把手之形態。於該情形時,於第2安裝壁21側安裝蓋18。
於第1安裝壁20,以於左右方向L1貫通本體部10之方式形成有第1安裝孔22。同樣地,於第2安裝壁21,以於左右方向L1貫通蓋部11之方式形成有第2安裝孔23。該等第1安裝孔22及第2安裝孔23與把手軸線O1形成於同軸上,且以隔著收容空間13於左右方向L1面對之方式配置。
於第1安裝壁20,形成有朝向收容空間13之內側突出並且其內側與第1安裝孔22內連通之圓筒狀之第1支持筒24。同樣地,於第2安裝壁21,形成有朝向收容空間13之內側突出並且其內側與第2安裝孔23內連通之圓筒狀之第2支持筒25。該等第1支持筒24及第2支持筒25與把手軸線O1同軸地配置。
(把手組裝體)
如圖3所示,把手組裝體3具備:把手軸30,其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能夠圍繞把手軸線O1旋轉地支持於該捲線器本體2;把手臂31,其無法旋轉地連結於把手軸30,且經由把手軸30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能夠圍繞把手軸線O1旋轉地安裝於該捲線器本體2;及把手旋鈕32,其能夠旋轉地安裝於 把手臂31之前端部。
(轉子)
如圖1及圖2所示,轉子4係伴隨著把手組裝體3之旋轉操作而能夠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地被組合,並且與捲筒5之往返移動(沿著捲筒軸線O2之前後移動)連動地旋轉,由此將釣線捲繞於下述捲筒5之捲線主體部65。
轉子4具備:圓筒體40,其與捲筒軸線O2同軸地配置於捲線器本體2之前部側,且形成為具有前壁部40a及周壁部40b之有頂筒狀;以及第1臂部41及第2臂部42,其等連結於周壁部40b。
圓筒體40於後方開口,且以自徑向外側包圍捲線器本體2之前部側之方式自前方側組合於捲線器本體2。於前壁部40a之中央部分,形成有於前後方向L2貫通前壁部40a之貫通孔43之圓筒狀之凸座部44朝向後方突出設置。貫通孔43與捲筒軸線O2形成於同軸上。於凸座部44之內側,通過貫通孔43而插通有圓筒狀之小齒輪軸45及捲筒之軸46。
再者,小齒輪軸45能夠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其前端部較前壁部40a向前方側延伸。而且,前壁部40a經由安裝於小齒輪軸45之前端部之螺帽47與小齒輪軸45一體地連結。藉此,轉子4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能夠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地組合於該捲線器本體2。
第1臂部41及第2臂部42連結於周壁部40b之後端部,並且以隔著捲筒 軸線O2於徑向相互對向之方式配置。第1臂部41及第2臂部42以自周壁部40b之後端部朝向前方延伸之方式形成,並且其前端部41a、42a較前壁部40a向前方突出。
於第1臂部41之前端部41a及第2臂部42之前端部42a,能夠旋動(能夠搖動)地安裝有導環臂50。
導環臂50具備:第1導環支持構件51,其能夠旋動安裝於第1臂部41之前端部41a;第2導環支持構件52,其能夠旋動安裝於第2臂部42之前端部42a;線輥53,其能夠旋轉地安裝於第1導環支持構件51之前端部;及導環54,其彎曲形成為大致U形狀,且以將第1導環支持構件51與第2導環支持構件52之間連接之方式配置。
導環54係以其一端部經由線輥53而固定於第1導環支持構件51之前端部,且以其另一端部固定於第2導環支持構件52之前端部。線輥53將釣線引導至捲筒5。
導環臂50能夠於將釣線引導至線輥53之線引導姿勢(圖1及圖2所示之狀態)與自線引導姿勢反轉之放線姿勢之間搖動。於導環臂50位於線引導姿勢之狀態下,藉由轉子4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能夠經由線輥53將釣線捲繞於捲筒5。
(捲筒)
如圖2、圖4及圖5所示,捲筒5具備:筒狀之捲筒本體60,其相對於捲筒之軸46之前端部能夠卸除地固定於該捲筒之軸46之前端部;捲筒環 61,其相對於捲筒本體60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捲筒本體60;及環狀之卡環(固定環)62,其相對於捲筒本體60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捲筒本體60,且將捲筒環61自前方按壓於捲筒本體60。
捲筒之軸46與捲筒軸線O2同軸地配置,且能夠藉由下述擺動機構81沿著捲筒軸線O2往返移動。藉此,捲筒5經由捲筒之軸46能夠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沿著捲筒軸線O2往返移動(能夠前後移動)。
捲筒本體60具備:圓筒狀之捲線主體部65,其以位於第1導環支持構件51與第2導環支持構件52之間之方式配置;圓筒狀之裙部66,其以自捲線主體部65之後端部朝向後方延伸之方式形成,並且形成為較捲線主體部65大徑,且自徑向之外側包圍轉子4中之圓筒體40之周壁部40b;環狀之法蘭部67,其自捲線主體部65之前端部朝向徑向外側延伸;及連結筒部68,其以自法蘭部67進而朝向前方延伸之方式形成;且該捲筒本體60與捲筒軸線O2同軸地配置。
再者,關於捲筒5之構成,將於之後詳細地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於捲筒5安裝有拖曳調整機構71,該拖曳調整機構71主要具備:未圖示之制動機構,其設置於捲線主體部65之內側,且對捲筒5之旋轉進行制動;及拖曳調整旋鈕70,其能夠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地安裝,且調整制動機構之制動力。再者,拖曳調整旋鈕70主要配置於連結筒部68之內側。再者,於圖1及圖2以外之各圖式中,省略了拖曳調整機構71之圖示。
(紡車式捲線器之其他構成)
如圖2及圖3所示,於捲線器本體2之收容空間13內設置有:圓筒狀之驅動軸75,其能夠圍繞把手軸線O1旋轉地支持於捲線器本體2,並且經由把手軸30而連結於把手組裝體3;驅動齒輪76,其形成於驅動軸75;小齒輪77,其與驅動齒輪76嚙合並且伴隨著驅動軸75之旋轉而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及軸承78,其設置於驅動齒輪76與捲線器本體2之間,且支持驅動軸75使之能夠圍繞把手軸線O1旋轉。
進而,於捲線器本體2之收容空間13內進而設置有:轉子驅動機構80,其基於把手組裝體3之旋轉操作使轉子4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擺動機構81,其基於把手組裝體3之旋轉操作使捲筒5於捲筒軸線O2方向往返移動;及轉子4之逆轉防止機構82。
(轉子驅動機構)
轉子驅動機構80主要包含驅動軸75、驅動齒輪76及小齒輪77。
如圖3所示,把手軸30自左側插入驅動軸75之內側,相對於驅動軸75無法相對旋轉地連結於該驅動軸75。藉此,驅動軸75伴隨著把手組裝體3之旋轉操作而圍繞把手軸線O1旋轉。再者,於驅動軸75,例如一體地形成有驅動齒輪76。
如圖2所示,小齒輪77一體地形成於與捲筒軸線O2同軸地配置之圓筒狀之小齒輪軸45。小齒輪軸45自後方插入至形成於轉子4之凸座部44之 貫通孔43內,且其前端部45a較轉子4之前壁部40a向前方突出。於小齒輪軸45中之前端部45a安裝有螺帽47,藉此小齒輪軸45與轉子4一體地連結。捲筒之軸46能夠於捲筒軸線O2方向相對移動地插通於小齒輪軸45之內側。
小齒輪77與驅動齒輪76嚙合,伴隨著驅動軸75及驅動齒輪76之旋轉而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藉此,能夠經由小齒輪77及小齒輪軸45而使轉子4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因此,轉子驅動機構80將由把手組裝體3之旋轉操作產生之旋轉力傳遞至轉子4。
(擺動機構)
如圖2所示,擺動機構81具備:中間齒輪85,其與小齒輪77嚙合;螺軸86,其與捲筒之軸46平行地配置;及滑塊87,其伴隨著螺軸86之旋轉而沿著螺軸86往返移動。
中間齒輪85及螺軸86伴隨著小齒輪77之旋轉而旋轉。滑塊87相對於捲筒之軸46無法相對旋轉地連結於該捲筒之軸46,並且伴隨著螺軸86之旋轉而沿著螺軸86往返移動。藉此,可使固定於滑塊87之捲筒之軸46沿著捲筒軸線O2往返移動。因此,擺動機構81將由把手組裝體3之旋轉操作產生之旋轉力轉換為直線之運動力並傳遞至捲筒5。
(捲筒之詳細構成)
其次,對捲筒5之構成詳細地進行說明。
如圖4及圖5所示,捲筒本體60之法蘭部67以自捲線主體部65之前端部朝向徑向外側延伸之方式形成,且其外徑與裙部66之外徑大致相同。
於法蘭部67之前表面,形成有朝向後方凹陷並且遍及法蘭部67之全周而於周向延伸之環狀槽90。環狀槽90以朝向前方及徑向外側開口之方式形成。再者,劃分形成環狀槽90之壁面中朝向徑向外側之壁面設為第1周面91。
如圖4~圖6所示,進而於法蘭部67之前表面,形成有朝向後方凹陷之第1凹部92。
第1凹部92形成於法蘭部67中位於較環狀槽90更靠徑向內側之部分,並且以朝向前方及徑向外側開口之方式形成。因此,第1凹部92以於第1周面91開口之方式形成。
第1凹部92係以於自前方觀察之前視時,與下述第2凹部104協作成為於徑向較長之橢圓形狀之方式形成,並且其深度與環狀槽90之深度同等。又,第1凹部92係於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有複數個。例如,第1凹部92形成有6個,以捲筒軸線O2為中心於周向空開等間隔地配置。
但是,第1凹部92之形狀或數量並不限定於上述情形時,亦可適當變更。例如,作為第1凹部92之數量,可為1個,亦可為6個以外之複數個。又,作為第1凹部92之形狀,亦可於自前方觀察之前視時與下述第2凹部104協作成為圓形狀、或多邊形狀。
如圖4及圖5所示,於連結筒部68之外周面,形成有第1螺紋部93(例 如母螺紋部)。第1螺紋部93主要形成於連結筒部68中位於較前後方向L2之中央部靠前方之部分。但是,亦可遍及連結筒部68之全長形成有第1螺紋部93。
於連結筒部68,以於徑向貫通該連結筒部68之方式形成有螺孔94。螺孔94形成於連結筒部68中位於較第1螺紋部93靠後方側之部分,並且於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有複數個。例如,螺孔94以捲筒軸線O2為中心於周向空開等間隔地配置之方式形成有4個。
但是,螺孔94之數量並不限定於上述情形時,例如亦可形成3個以下,或5個以上。再者,於螺孔94之內周面,形成有未圖示之母螺紋部。
具有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法蘭部67及連結筒部68之捲筒本體60例如由鎂合金、鋁合金等輕合金製、或高強度樹脂、碳素材等形成。
(捲筒環)
如圖4及圖5所示,捲筒環61以自徑向外側包圍法蘭部67之外周緣部之方式形成,且相對於法蘭部67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法蘭部67。
捲筒環61例如由硬質陶瓷等硬質材料形成,並且被實施特定之塗佈處理(硬質表面處理等)。藉此,確保捲筒環61具有例如固定之硬度、耐久性、耐磨性等。但是,捲筒環61之材質並不限定於硬質材料,例如亦可為鈦合金、鋁合金等金屬製。
如圖4~圖6所示,捲筒環61具備:環本體100,其自徑向外側包圍法 蘭部67之外周緣部,並且嵌合於外周緣部;及引導環101,其隨著自環本體100之外周緣部朝向前方而逐漸朝向徑向外側延伸;且該捲筒環61與捲筒軸線O2同軸地配置。
於環本體100形成有連結片102,該連結片102朝向徑向內側突出,並且進入至形成於法蘭部67之環狀槽90內。
連結片102能夠自前方脫離地進入至環狀槽90內,並且於相對於法蘭部67之前表面接觸之狀態下能夠脫離地嵌合於第1周面91之外側。藉此,捲筒環61之整體相對於法蘭部67能夠自前方脫離地組合於該法蘭部67。
如圖7及圖8所示,連結片102之內端面設為遍及其全周例如緊密地接觸於第1周面91之第2周面103。因此,確保第1周面91與第2周面103之間具有密封性。
於連結片102,形成有於前後方向L2貫通連結片102之第2凹部104。第2凹部104形成於連結片102中於徑向上與形成於法蘭部67之第1凹部92對向之部分,並且以朝向徑向內側開口之方式形成。因此,第2凹部104以於第2周面103開口之方式形成,並且連通於第1凹部92內。
再者,第2凹部104由於以於前後方向L2貫通連結片102之方式形成,故而於前方及後方之兩者開口。但是,第2凹部104未必於前後方向L2貫通連結片102,只要以至少於前方及徑向內側開口之方式形成即可。
如圖6所示,第2凹部104係以於自前方觀察之前視時與第1凹部92協作成為於徑向較長之橢圓形狀之方式形成。又,第2凹部104與第1凹部92 對應,於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有複數個。即,第2凹部104以捲筒軸線O2為中心於周向空開等間隔形成有6個。
如圖4所示,引導環101係如上文所述以隨著自環本體100之外周緣部朝向前方而逐漸朝向徑向外側延伸之方式形成,故而形成為朝向前方逐漸擴徑之剖面錐形。引導環101之外周面例如設為藉由表面處理等而確保特定之平滑度之引導面,能夠於甩竿時阻力較小地引導自捲線主體部65朝向前方陸續送出之釣線。
再者,引導環101之前端部位於較螺孔94及下述螺絲構件120靠後方側。
(止轉部)
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捲筒環61係利用止轉部105以被抑制向周向之相對移動之狀態被組合於捲筒本體60之法蘭部67。
如圖6、圖7及圖9所示,止轉部105具備:上述第1凹部92,其形成於捲筒本體60之法蘭部67;上述第2凹部104,其形成於捲筒環61之連結片102;及止轉銷106,其能夠自前方脫離地嵌合於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側。
止轉銷106與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形狀對應,形成為於自前方觀察之前視時形成為橢圓形狀之薄型之按鈕狀。
如圖8及圖9所示,止轉銷106於將捲筒環61自前方組合於捲筒本體60之法蘭部67之後,自前方嵌入至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側,藉此各 別地嵌合於複數個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各者之內側。
藉此,止轉銷106以於徑向橫穿第1周面91及第2周面103之狀態,將捲筒本體60與捲筒環61於周向一體地連結。藉此,捲筒環61藉由複數個止轉銷106,以被抑制相對於法蘭部67向周向之相對移動之狀態組合於捲筒本體60。
(卡環)
如圖4及圖5所示,卡環62藉由螺固於連結筒部68,而經由連結筒部68相對於捲筒本體60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捲筒本體60,且將捲筒環61自前方按壓於捲線器本體2之法蘭部67。
如圖4、圖5及圖10所示,卡環62具備:螺紋筒部110,其自徑向外側包圍捲線器本體2之連結筒部68;輪廓筒部111,其以隨著自螺紋筒部110之前端部側朝向徑向外側而逐漸朝向後方延伸之方式形成,且自徑向外側包圍連結筒部68;環狀之支持壁部112,其自輪廓筒部111之後端部朝向徑向外側延伸,並且自徑向內側與捲筒環61中之引導環101之前端部接觸;及按壓片113,其自支持壁部112朝向後方延伸,並且將捲筒環61之連結片102自前方按壓於捲筒本體60之法蘭部67;且該卡環62與捲筒軸線O2同軸地配置。
於螺紋筒部110之內周面,形成有螺合於形成在連結筒部68之外周面之第1螺紋部93之第2螺紋部114(例如公螺紋部)。於螺紋筒部110之前端 部,形成有朝向徑向內側突出並且遍及螺紋筒部110之全周而於周向延伸之環狀之凸緣部115。
凸緣部115位於較連結筒部68之前端部靠前方側,並且其內徑與連結筒部68之內徑大致相同。卡環62藉由凸緣部115例如被防止相對於捲筒本體60過度鎖緊。
輪廓筒部111如上文所述,以隨著自螺紋筒部110之前端部側朝向徑向外側逐漸朝向後方延伸之方式形成,故而形成為朝向後方逐漸擴徑之剖面錐形。再者,輪廓筒部111之後端部位於較引導環101之前端部及法蘭部67之環狀槽90更靠徑向內側。
按壓片113形成為自徑向外側包圍連結筒部68之後端部側之圓筒狀,且藉由將螺紋筒部110螺固(緊固)於連結筒部68,而將連結片102遍及其全周自前方按壓於捲筒本體60之法蘭部67。
但是,按壓片113並不限定於形成為圓筒狀之情形時。例如亦可將按壓片113形成為於周向延伸之圓弧狀,而且將該按壓片113於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複數個。於該情形時,亦可利用複數個按壓片113,將連結片102於周向之複數個部位自前方按壓於捲筒本體60之法蘭部67。
又,例如亦可以輪廓筒部111之後端部位於較法蘭部67之環狀槽90更靠徑向外側之方式形成輪廓筒部111,然後以自輪廓筒部111之後端部朝向後方延伸之方式形成按壓片113。
按壓片113不僅將連結片102自前方按壓於捲筒本體60之法蘭部67,而且如圖4及圖7所示,將嵌合於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側之止轉銷106自前方按壓。藉此,止轉銷106藉由按壓片113被防止自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內脫落(脫開)。
如圖4及圖5所示,支持壁部112自徑向內側接觸於引導環101之前端部,且自徑向內側支撐引導環101。因此,例如於對引導環101作用外力時,能夠利用支持壁部112防止引導環101以朝向徑向內側傾倒之方式位移。藉此,利用引導環101,能夠穩定地引導釣線。
如圖5及圖10所示,於輪廓筒部111之內周面,形成有供下述螺絲構件120之前端部121a接觸之止動面116。
止動面116形成於輪廓筒部111之內周面中位於形成在連結筒部68之螺孔94之徑向外側之部分,且以遍及輪廓筒部111之全周而於周向延伸之方式形成為環狀。再者,止動面116相對於捲筒軸線O2大致平行地形成。
(第1限制部、第2限制部)
如圖4及圖5所示,以上述方式構成之卡環62藉由安裝於連結筒部68之複數個螺絲構件(第1限制部)120與形成於卡環62之複數個卡止突起(第2限制部)125之協作,被限制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
螺絲構件120藉由螺固於形成在連結筒部68之螺孔94,而能夠脫離地安裝於連結筒部68。
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螺絲構件120,設為所謂之無頭全螺紋螺絲,即,螺合於螺孔94之母螺紋部之公螺紋部形成於螺旋軸121之外周面,且其頭部形成為與螺旋軸121同徑之固定螺絲。於圖示之例中,設為螺旋軸121之前端部(螺紋頭)121a平坦地形成之所謂「平頭」之螺絲構件120,但前端部121a之形狀並不特別限定。又,於螺旋軸121之頭部側之端面,形成有用以使工具卡合而使螺絲構件120旋轉之未圖示之安裝孔。作為安裝孔,例如可列舉六角孔、十字孔、一字孔、星孔等,但並不特別限定。
螺絲構件120以鑽進螺孔94之內側之方式安裝,且其前端部121a自徑向內側接觸於卡環62之止動面116。藉此,螺絲構件120被限制向螺孔94內過多地擰入。再者,螺絲構件120之頭部側不向連結筒部68之內側突出,而收容於螺孔94之內側。
卡止突起125以自卡環62中之螺紋筒部110之後端部進而朝向後方突出之方式形成,並且於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有複數個。具體而言,卡止突起125以空開較螺絲構件120之螺旋軸121之直徑稍微大之間隔於周向排列之方式配置。因此,螺絲構件120於配置於在周向相鄰之卡止突起125彼此之間之狀態下,其前端部121a接觸於止動面116。
複數個卡止突起125中其間隔著螺絲構件120於周向排列之2個卡止突起125能夠相對於螺絲構件120自周向被卡止。因此,該等卡止突起125限制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
具體而言,於將使卡環62緊固於連結筒部68時之旋轉方向設為周向之一方向,將相反地使卡環62相對於連結筒部68鬆動時之旋轉方向設為周向之另一方向時,例如當使卡環62向作為緊固方向之周向之一方向旋轉時,位於較螺絲構件120更靠周向之另一方向側之卡止突起125卡止於螺絲構件120。藉此,可限制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緊固方向側之相對移動。
又,例如於使卡環62向作為鬆動方向之周向之另一方向側旋轉時,位於較螺絲構件120更靠周向之一方向側之卡止突起125卡止於螺絲構件120。藉此,可限制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鬆動方向側之移動。
如上所述,藉由利用螺絲構件120及複數個卡止突起125,可限制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
再者,複數個卡止突起125形成為較與螺孔94及螺絲構件120對應之數量多。因此,能夠根據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之相對周向位置,選擇相對於螺絲構件120卡止之卡止突起125。
於卡環62中之凸緣部115,形成有表示卡止突起125相對於螺絲構件120之相對周向位置之標記槽(指標部)126。因此,利用標記槽126,能夠掌握卡止突起125相對於螺絲構件120之相對周向位置。
標記槽126係於凸緣部115之內周面沿著捲筒軸線O2形成為線狀,並且於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有複數個。如圖10所示,各標記槽126以相對於在周向相鄰之卡止突起125彼此之間沿著捲筒軸線O2延伸之假想之延長線 N而言周向位置一致之方式形成。
因此,如圖5所示,藉由以標記槽126與螺孔94之中心於捲筒軸線O2方向(前後方向L2)一致之方式,將卡環62組合於捲筒本體60,能夠使螺孔94位於在周向相鄰之卡止突起125彼此之間。
(紡車式捲線器之作用)
其次,對利用以上述方式構成之紡車式捲線器1之情形簡單地進行說明。
於進行甩竿之情形時,自圖1及圖2所示之狀態將導環臂50傾倒成放線姿勢,將釣竿R朝向前方晃出。藉此,可將捲繞於捲筒5之捲線主體部65之釣線朝向前方陸續送出。
然後,於捲起釣線之情形時,使導環臂50如圖1及圖2所示返回至線引導姿勢。藉此,藉由導環臂50將釣線引導至線輥53。於該狀態下,一面握住把手旋鈕32,一面使把手組裝體3圍繞把手軸線O1適當旋轉而進行把手操作。
把手組裝體3之旋轉力藉由轉子驅動機構80被傳遞至轉子4,故而可使該轉子4圍繞捲筒軸線O2旋轉。與此同時,把手組裝體3之旋轉力藉由擺動機構81被傳遞至捲筒5,故而可使該捲筒5沿著捲筒軸線O2往返移動。
其結果,可一面使捲筒5於前後方向L2往返移動一面使轉子4旋轉,從而可經由線輥53將釣線均勻地捲繞於捲筒5之捲線主體部65。
尤其,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捲筒5,如圖4及圖5所示,卡環62將捲筒環61自前方按壓於捲筒本體60之法蘭部67,並且藉由螺絲構件120與卡止突起125之協作,而限制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因此,可於限制了卡環62向周向之移動之狀態下,經由連結筒部68將卡環62組合於捲筒本體60。
因此,可利用卡環62將捲筒環61自前方穩定地按壓於法蘭部67,可於卡環62與法蘭部67之間夾持捲筒環61。藉此,可將捲筒環61晃動較少地穩定地保持,例如於甩竿時,可一面利用捲筒環61中之引導環101將釣線穩定地引導一面朝向前方陸續送出釣線。
此外,由於螺絲構件120相對於連結筒部68能夠脫離地安裝,故而藉由自連結筒部68之螺孔94將螺絲構件120卸除,可解除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之限制。藉此,可自捲筒本體60使卡環62向前方側分離而將該卡環62自捲筒本體60卸除,從而可解除卡環62對捲筒環61之按壓。因此,可自法蘭部67使捲筒環61向前方側分離而將該捲筒環61自捲筒本體60卸除。
具體而言,於卸除捲筒環61之情形時,於自連結筒部68之內側將拖曳調整旋鈕70等卸除之後,自形成於連結筒部68之各螺孔94將螺絲構件120分別卸除。藉此,可解除卡止突起125相對於螺絲構件120之周向之卡止。
繼而,於卸除螺絲構件120之後,使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作為 鬆動方向側之周向之另一方向側旋轉而使卡環62自捲筒本體60分離,將卡環62於前方卸除。
繼而,於卸除卡環62之後,自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內卸除止轉銷106,藉此可將捲筒環61自捲筒本體60於前方卸除。
如此,可將捲筒環61任意地卸除,故而例如於捲筒環61產生傷痕等之情形時,可僅將捲筒環61修理或更換。因此,可抑制修理、更換所花費之維護成本,可減輕使用者之負擔。
進而,亦可根據紡車式捲線器1之種類、釣線之種類、誘餌之種類等,例如自材質或表面處理不同之複數種捲筒環61中選擇最佳之捲筒環61進行替換。因此,可根據情況區分使用捲筒環61,可提高使用容易度,並且亦可提昇例如提高釣線之飛行距離等捲線器性能。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1,由於具備可僅將捲筒環61任意地卸除之捲筒5,故而能夠進行捲筒環61單品之修理或更換,並且可進行捲筒環61之替換,根據情況區分使用捲筒環61。因此,可製成能夠抑制維護成本並且使用容易、捲線器性能提高之紡車式捲線器1。
其次,對安裝捲筒環61之情形進行說明。
於該情形時,將捲筒環61自前方組入捲筒本體60,如圖8所示,一面將捲筒環61之連結片102嵌入至形成於法蘭部67之環狀槽90內,一面使環本體100嵌合至法蘭部67之外周緣部。藉此,可將捲筒環61自前方組合於法蘭部67。
此時,以形成於法蘭部67之複數個第1凹部92之位置與形成於連結片102之複數個第2凹部104之位置於周向一致之方式,將捲筒環61組合於法蘭部67。藉此,複數個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成為相互連通之狀態。
繼而,將止轉銷106自前方嵌入複數個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內之各者並使其等嵌合。藉此,如圖9所示,藉由止轉銷106,可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法蘭部67向周向之相對移動。
繼而,將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朝向作為緊固方向之周向之一方側擰入,使螺紋筒部110螺固於連結筒部68。藉此,可將卡環62自前方組合於捲筒本體60,並且如圖7所示,可利用按壓片113將捲筒環61之連結片102自前方按壓於法蘭部67。
尤其,可一面藉由卡環62之緊固而調整按壓捲筒環61之按壓力,一面將連結片102自前方逐漸按壓於法蘭部67。因此,可於法蘭部67與按壓片113之間穩定地夾持捲筒環61,從而可將捲筒環61晃動較少地穩定地保持。
進而,由於藉由止轉銷106而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法蘭部67向周向之相對移動,故而可於抑制了捲筒環61旋轉之狀態下,於法蘭部67與按壓片113之間夾持捲筒環61。因此,可將捲筒環61晃動更少地穩定地保持。進而,於將卡環62緊固時,由於捲筒環61不伴隨著卡環62之旋轉而一起 旋轉,故而易於容易且確實地進行卡環62之緊固作業。
而且,卡環62之按壓片113不僅將捲筒環61自前方按壓於法蘭部67,而且如圖7所示亦按壓止轉銷106。因此,可有效地防止止轉銷106自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內脫開。
繼而,進行螺絲構件120向螺孔94之安裝。
再者,於安裝螺絲構件120時,於上述卡環62之緊固時,一面視認形成於凸緣部115之標記槽126,一面調整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之周向位置。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以標記槽126之位置相對於形成在連結筒部68之螺孔94之位置於周向一致之方式,調整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之周向位置。
然後,利用未圖示之工具,自連結筒部68之內側將螺絲構件120擰入螺孔94,如圖4及圖5所示,使螺絲構件120之前端部121a接觸於卡環62之止動面116。藉此,以螺絲構件120不向連結筒部68之內側突出之方式,使螺絲構件120鑽進螺孔94之內側之狀態下,可將螺絲構件120安裝於連結筒部68。
如上文所述,由於一面視認標記槽126一面調整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之周向位置,故而藉由將螺絲構件120安裝於螺孔94,可使螺絲構件120配置於在周向相鄰之卡止突起125之間,並且可使螺絲構件120與卡止突起125為能夠相互於周向卡止之狀態。
藉此,可利用螺絲構件120及卡止突起125,限制捲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移動。因此,例如可於鎖定卡環62之狀態下,將卡環62組合於捲筒本體60。
尤其,由於利用複數個螺絲構件120,故而可於複數個部位使螺絲構件120與卡止突起125於周向卡止,從而可有效地抑制捲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移動,適當地進行卡環62之鎖定。
藉由以上,可完成捲筒環61之安裝。
尤其,於進行捲筒環61之安裝時,由於一面視認標記槽126一面調整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之周向位置,故而於將螺絲構件120安裝於連結筒部68時,可成為卡止突起125不堵塞螺孔94,而且能夠將螺絲構件120與卡止突起125適當且迅速地於周向卡止之狀態。因此,可高效率地進行捲筒環61之安裝作業。
又,於將捲筒環61組合於法蘭部67之後,將止轉銷106自前方嵌入至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側,僅藉由此種簡便之作業即可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法蘭部67向周向之相對移動。因此,於該方面,亦可高效率地進行捲筒環61之安裝作業。
進而,由於將螺絲構件120擰入螺孔94之內側,故而可有效地抑制螺絲構件120自連結筒部68意外地脫離(脫落)。因此,例如可長期穩定地維持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相對移動之限制。
進而,由於利用固定螺絲作為螺絲構件120,故而可以螺絲構件120之一部分不向連結筒部68之內側突出之方式,將螺絲構件120於鑽入螺孔 94之內側之狀態下安裝於連結筒部68。因此,可有效地利用連結筒部68之內側空間,例如,如圖2所示可適當地配置拖曳調整旋鈕70等。
(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亦可由能夠彈性變形之彈性材形成止轉銷106。作為彈性材,並不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腈橡膠、丁基橡膠、矽橡膠、彈性體樹脂等。
於由彈性材形成止轉銷106之情形時,例如只要將止轉銷106形成為稍大於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外形尺寸,將止轉銷106以彈性變形之狀態嵌入至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側即可。藉此,可利用止轉銷106之彈性回復力,使止轉銷106牢固地密接於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面。
因此,可防止於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與止轉銷106之間產生晃動,可防止對應於晃動而捲筒環61相對於捲筒本體60於周向稍微移動。因此,可更有效地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可更穩定地保持捲筒環61。
進而,於由彈性材形成止轉銷106之情形時,如圖11及圖12所示,亦可以止轉銷106之外徑隨著自後方朝向前方而逐漸變大之方式,形成為剖面錐形。
於該情形時,於將止轉銷106嵌入至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側時,可以隨著使嵌入進展而彈性變形量變大之方式,使止轉銷106逐漸彈 性變形。因此,使止轉銷106容易嵌入至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側。又,於使止轉銷106嵌入至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側之後,可發揮與上述相同之作用效果。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該第2實施形態中,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構成要素相同之部分,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於第1實施形態中,由第1凹部92、第2凹部104及止轉銷106構成止轉部105,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但於本實施形態中,利用O形環,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
如圖13及圖1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1具備代替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1凹部92、第2凹部104及止轉銷106而於卡環62之支持壁部112與捲筒環61之環本體100之間配設有O形環(止轉部)131之捲筒130。
O形環131係以自徑向外側包圍卡環62之按壓片113之方式形成,並且外嵌於按壓片113。
O形環131例如由腈橡膠、氟橡膠、矽橡膠等彈性材形成,並且形成為其直徑大於捲筒環61中之環本體100與卡環62之支持壁部112之間之前後方向L2之間隔。因此,O形環131係於以在前後方向L2壓塌之方式彈性變形之狀態下,夾持於捲筒環61中之環本體100與卡環62之支持壁部112 之間。
因此,O形環131藉由彈性回復力分別緊密地密接於至少捲筒環61之環本體100及卡環62之支持壁部112。因此,確保O形環131與捲筒環61之間、及O形環131與卡環62之間具有較高之密封性。
進而,卡環62係經由按壓片113將捲筒環61之連結片102自前方按壓於捲筒本體60之法蘭部67,與此同時,將O形環131自前方牢固地壓抵於捲筒環61。因此,可確保O形環131與捲筒環61之間具有較高之滑動阻力,從而可有效地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
即便為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1,亦可利用O形環131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故而可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除此以外,由於利用O形環131可確保較高之密封性,故而,例如可有效地防止塵埃、液體等通過卡環62與捲筒環61之間自外部進入卡環62之內側。因此,例如可製成具備較高之防水性能之捲筒130及紡車式捲線器1。
進而,如第1實施形態般,由於無須將止轉銷106嵌入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側,故而容易高效率地進行捲筒環61之更換、替換等。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作為示例而提出,並不意圖限定發明之範圍。實施形態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實 施,可於不脫離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例如業者可容易地想到者、實質上相同者、均等之範圍內者等包含於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中。
例如,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使卡環62螺固於捲筒本體60,但並不限定於該情形。例如,亦可將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能夠於捲筒軸線O2方向(前後方向L2)相對移動地組合於該捲筒本體60。總之,只要將捲筒環61可經由連結筒部68相對於捲筒本體60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捲筒本體60即可。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利用螺絲構件120及卡止突起125,限制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但卡止突起125並非必需,亦可不具備卡止突起125。
例如,只要於卡環62之止動面116,形成供螺絲構件120之前端部121a螺固之螺孔,將擰入連結筒部68之螺孔94之螺絲構件120之前端部121a進而擰入形成於止動面116之螺孔即可。藉此,由於可經由螺絲構件120將捲筒本體60與卡環62於徑向連結,故而不利用卡止突起125,即可限制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
進而,於使螺絲構件120之前端部121a螺固於形成在止動面116之螺孔之情形時,例如亦能夠應用於將卡環62自前方藉由滑動移動而組合於捲筒本體60之構成。
例如,於將卡環62自前方藉由滑動移動而組合於捲筒本體60之後, 將擰入連結筒部68之螺孔94之螺絲構件120之前端部121a進而擰入形成於止動面116之螺孔,藉此能夠限制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及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前後方向L2之相對移動之兩者。
但是,如上述各實施形態般,於使螺絲構件120及卡止突起125協作之情形時,與僅利用螺絲構件120限制卡環62之相對移動之情形時相比,容易更確實地限制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之相對移動,故而更佳。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列舉利用固定螺絲作為螺絲構件120之情形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固定螺絲,亦可為頭部直徑較螺旋軸121大之一般之螺栓、螺桿等。
進而,並不限定於螺絲構件120,例如亦可利用鎖定銷等桿構件作為限制卡環62相對於捲筒本體60之相對移動之第1限制部。於該情形時,例如只要於連結筒部68形成貫通孔以代替螺孔94,藉由以將桿構件嵌入至該貫通孔內之方式安裝,成為使桿構件與卡止突起125於周向能夠卡止之狀態即可。即便於該情形時,亦可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
但是,於使第1限制部為螺絲構件120之情形時,由於可有效地防止螺絲構件120意外地自螺孔94脫落,故而更佳。
又,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藉由使止轉銷106嵌合至第1凹部92及第2凹部104之內側,而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但例如亦可藉由使進入至第1凹部92或第2凹部104內之凸部形成於捲 筒本體60或捲筒環61,而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
例如,亦可於捲筒環61中之連結片102,形成朝向徑向內側突出並且嵌合至第1凹部92之內側之凸部以代替第2凹部104。即便於該情形時,亦可伴隨著捲筒環61與捲筒本體60之組合,將凸部自前方嵌入至第1凹部92內,並且能夠利用第1凹部92及凸部之嵌合,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
又,與此相反,亦可於捲筒本體60中之法蘭部67,形成朝向徑向外側突出並且嵌合至第2凹部104之內側之凸部以代替第1凹部92。即便於該情形時,亦可伴隨著捲筒環61與捲筒本體60之組合,將凸部嵌入至第2凹部104內,並且能夠利用第2凹部104及凸部之嵌合,抑制捲筒環61相對於捲筒本體60向周向之相對移動。
5:捲筒
60:捲筒本體
61:捲筒環
62:卡環(固定環)
65:捲線主體部
67:法蘭部
68:連結筒部
90:環狀槽
91:第1周面
92:第1凹部
93:第1螺紋部
94:螺孔
100:環本體
101:引導環
102:連結片
103:第2周面
104:第2凹部
105:止轉部
106:止轉銷
110:螺紋筒部
111:輪廓筒部
112:支持壁部
113:按壓片
114:第2螺紋部
115:凸緣部
116:止動面
120:螺絲構件(第1限制部)
121:螺旋軸
121a:前端部
125:卡止突起(第2限制部)
126:標記槽(指標部)
L2:前後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其係組合於將釣線向前方陸續送出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線器本體,並且伴隨著安裝於上述捲線器本體之把手之旋轉操作而沿著捲筒軸線前後移動之捲筒,且具備:捲筒本體,其具有捲繞釣線之捲線主體部、自上述捲線主體部之前端部朝向與上述捲筒軸線交叉之徑向之外側延伸的環狀之法蘭部、及自上述法蘭部朝向前方延伸之連結筒部;捲筒環,其係以自上述徑向之外側包圍上述法蘭部之外周緣部之方式形成,並且相對於上述法蘭部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法蘭部;及固定環,其經由上述連結筒部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能夠自前方分離地組合於該捲筒本體,且將上述捲筒環自前方按壓於上述法蘭部;限制上述固定環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之第1限制部相對於上述連結筒部能夠脫離地安裝於上述連結筒部;上述第1限制部限制上述固定環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向上述捲筒軸線之軸向及向環繞上述捲筒軸線之周向之相對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其中於上述固定環,形成有與上述第1限制部協作而限制上述固定環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之第2限制部;且上述第1限制部以於上述徑向貫通上述連結筒部並且較上述連結筒部更向上述徑向之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上述第2限制部藉由與上述第1限制部中較上述連結筒部更向上述徑 向之外側突出之部分協作,限制上述固定環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之相對移動。
  3. 如請求項2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其中於上述連結筒部形成有第1螺紋部,上述固定環具有形成有螺合於上述第1螺紋部之第2螺紋部之螺紋筒部,藉由將上述螺紋筒部螺固於上述連結筒部而組合於上述捲筒本體,上述第2限制部具有以相對於上述第1限制部中較上述連結筒部更向上述徑向之外側突出之部分於上述周向排列之方式配置之卡止突起;且藉由上述卡止突起自上述周向卡止上述第1限制部,從而限制上述固定環相對於上述捲筒本體向上述周向之移動。
  4. 如請求項3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及上述卡止突起係於上述周向空開間隔地配置有複數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其中於上述連結筒部形成有於上述徑向上貫通該連結筒部之螺孔,上述第1限制部設為能夠擰入上述螺孔之螺絲構件。
  6. 如請求項3或4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其中於上述固定環形成有表示上述卡止突起相對於上述第1限制部之相對周向位置之指標部。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其具備止轉部,該 止轉部抑制上述捲筒環相對於上述法蘭部向環繞上述捲筒軸線之周向之相對移動。
  8. 如請求項7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其中上述止轉部具備:第1凹部,其形成於上述法蘭部,且朝向前方及上述徑向之外側開口;第2凹部,其形成於上述捲筒環,且朝向前方及上述徑向之內側開口,並且相對於上述第1凹部於上述徑向對向配置;及止轉銷,其能夠自前方脫離地嵌合於上述第1凹部及上述第2凹部之內側。
  9. 如請求項8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其中上述固定環將上述止轉銷自前方按壓。
  10. 一種釣具用捲線器,其具備:捲線器本體,其具有把手;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及轉子,其伴隨著上述把手之旋轉操作而能夠圍繞上述捲筒軸線旋轉地組合於上述捲線器本體,並且藉由與上述捲筒之前後移動連動地旋轉而將釣線捲繞於上述捲線主體部。
TW107136468A 2017-12-20 2018-10-17 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 TWI760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4393A JP6968685B2 (ja) 2017-12-20 2017-12-20 魚釣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及び魚釣用リール
JP2017-244393 2017-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141A TW201927141A (zh) 2019-07-16
TWI760573B true TWI760573B (zh) 2022-04-11

Family

ID=65364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468A TWI760573B (zh) 2017-12-20 2018-10-17 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7846B2 (zh)
JP (1) JP6968685B2 (zh)
KR (1) KR102633702B1 (zh)
CN (1) CN110012875B (zh)
DE (1) DE102018222154B4 (zh)
GB (1) GB2571188B (zh)
TW (1) TWI760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0835B2 (ja) * 2018-07-20 2022-12-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フックキーパーおよび魚釣り用リール
KR20230027519A (ko) 2021-08-19 2023-02-28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라인 매듭의 돌출 방지수단을 구비한 낚시 릴용 스풀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1279A (ja) * 2012-12-20 2014-07-03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TW201725976A (zh) * 2015-12-18 2017-08-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承捲線器及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4973U (ja) * 1984-06-06 1985-12-2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のスプ−ル
JPS6336267U (zh) * 1986-08-25 1988-03-08
US4938433A (en) * 1987-05-23 1990-07-03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Spinning reel
JP3392237B2 (ja) * 1994-11-11 2003-03-31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AT503U1 (de) * 1994-12-01 1995-12-27 Davorin Sonenvald Vorrichtung zum abwickeln von schnur
JP3033414U (ja) * 1996-07-10 1997-01-28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JP3534548B2 (ja) * 1996-08-22 2004-06-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2001028981A (ja) * 1999-07-21 2001-02-06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TW461800B (en) * 1999-12-03 2001-11-01 Shimano Kk Spinning reel spool
JP2002000136A (ja) * 2000-06-26 2002-01-08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US6648258B2 (en) * 2000-10-25 2003-11-18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spool and spinning reel
JP2002204640A (ja) * 2001-01-10 2002-07-23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TW534795B (en) * 2001-05-18 2003-06-01 Shimano Kk Spinning-reel spool
JP2004147561A (ja) * 2002-10-30 2004-05-27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7275706B2 (en) * 2005-09-22 2007-10-02 Shimano Inc. Spool for spinning reel
JP4934420B2 (ja) * 2006-12-19 2012-05-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4863928B2 (ja) * 2007-05-21 2012-01-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4963291B2 (ja) * 2007-12-27 2012-06-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5746462B2 (ja) * 2009-08-20 2015-07-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連結構造
JP5349348B2 (ja) * 2010-01-22 2013-11-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支持構造
JP6039454B2 (ja) * 2013-02-18 2016-12-07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糸係止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6374643B2 (ja) * 2013-07-26 2018-08-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1279A (ja) * 2012-12-20 2014-07-03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TW201725976A (zh) * 2015-12-18 2017-08-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承捲線器及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1820817D0 (en) 2019-02-06
DE102018222154B4 (de) 2023-06-01
CN110012875B (zh) 2022-03-11
TW201927141A (zh) 2019-07-16
CN110012875A (zh) 2019-07-16
JP6968685B2 (ja) 2021-11-17
JP2019110761A (ja) 2019-07-11
GB2571188B (en) 2021-04-14
US10477846B2 (en) 2019-11-19
GB2571188A (en) 2019-08-21
US20190183104A1 (en) 2019-06-20
DE102018222154A1 (de) 2019-06-27
KR20190074942A (ko) 2019-06-28
KR102633702B1 (ko)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7989B2 (en) Dual-bearing reel
TWI760573B (zh) 釣具用捲線器之捲筒及釣具用捲線器
EP2792238B1 (en) Line roller and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using same
TW200800012A (en) Connection member of fishing reel
JP2009261367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把手
JP2009044990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キャストコントロール機構
KR101081832B1 (ko) 듀얼 베어링 릴의 레벨 와인딩 기구
TW201340866A (zh) 紡車式捲線器的釣線導引機構及紡車式捲線器
EP3503723A1 (en) Reel with disengageable seal
KR102605688B1 (ko) 낚시용 릴의 핸들 노브 및 낚시용 릴
JP2005218329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3502291B2 (ja) 魚釣用リ−ル
JP677505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操作レバー
KR20140094421A (ko) 낚시용 릴의 드래그 기구
TWI760559B (zh) 雙軸承捲線器
CN106954600B (zh) 渔线辊
JP2011135847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979785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KR20140080408A (ko) 스피닝 릴
JP5600076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KR20200010018A (ko) 스피닝 릴
JP6534839B2 (ja)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H086459Y2 (ja) 釣り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4121284A5 (zh)
JP7227852B2 (ja) 釣り用リ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