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4006B - 光碟機裝置、及播放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碟機裝置、及播放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4006B
TWI754006B TW107104474A TW107104474A TWI754006B TW I754006 B TWI754006 B TW I754006B TW 107104474 A TW107104474 A TW 107104474A TW 107104474 A TW107104474 A TW 107104474A TW I754006 B TWI754006 B TW I7540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c
recorded data
control unit
buffer
read comma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4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7902A (zh
Inventor
久世雄一
矢島政利
小西信一
西岡昭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7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7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0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8Speed 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0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nhibiting, or warning against double recording on the same blank or against othe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alfunc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0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nhibiting, or warning against double recording on the same blank or against othe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alfunctions
    • G11B19/041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read or write err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75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aspects of buff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Rotational Drive Of Disk (AREA)

Abstract

一種光碟機裝置,具備:轉軸馬達,使光碟旋轉;光學頭;第一控制部,藉由控制轉軸馬達及光學頭,從旋轉中的光碟讀取記錄資料;及輸出部,將所讀取的記錄資料輸出至配置於光碟機裝置之外部的訊號處理裝置。藉由輸出部所輸出的記錄資料,會被記憶於訊號處理裝置所具備的緩衝器中。第一控制部會依據顯示緩衝器之剩餘容量的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光碟的旋轉數降低。

Description

光碟機裝置、及播放裝置
發明領域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光碟機裝置、及具備此光碟機裝置之播放裝置。
發明背景 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光碟裝置。近年來,用以記錄4k解析度的影像內容等資料量大之影像內容的光碟,即Ultra HD BD-ROM(以下也記載為UHD BD-ROM)正在進行規格化。又,對應於UHD BD-ROM,使光碟以高速旋轉之光碟機裝置的產品化也在進行中。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146763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揭示是提供一種降低了由於光碟之旋轉所產生的噪音之光碟機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之光碟機裝置是一種光碟機裝置,具備:馬達,使光碟旋轉;光學頭;控制部,藉由控制前述馬達及前述光學頭,從旋轉中的前述光碟讀取記錄資料;及輸出部,將所讀取的前述記錄資料輸出至配置於前述光碟機裝置之外部的訊號處理裝置,且,藉由前述輸出部所輸出的前述記錄資料,會被記憶於前述訊號處理裝置所具備的緩衝器中,前述控制部會依據顯示前述緩衝器之剩餘容量的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 發明效果
依據本揭示,可實現一種降低了由於光碟之旋轉所產生的噪音之光碟機裝置。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一邊參照適當圖式,一邊詳細說明實施形態。但是,有時會省略掉超出必要之詳細的說明。例如,有時會省略已充分瞭解之事項的詳細說明或對於實質上相同之構成的重複說明。這是因為要避免以下的說明不必要地變得冗長,讓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緣故。
再者,發明者們是為了讓本領域之技術人員能夠充分理解本揭示而提供附加圖式及以下的說明,並非意圖藉由這些來限定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主題。附加之圖式均為示意圖,未必是嚴密地被圖示之圖。又,在所附圖式中,對於實質上相同的構成會附加相同的符號,重複的說明有時會被省略或簡化。
(實施形態1) [播放裝置的構成]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1之播放裝置,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首先,針對實施形態1之播放裝置的構成進行說明。圖1是實施形態1之播放裝置的外觀圖。圖2是實施形態1之光碟機裝置的外觀圖。圖3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播放裝置的功能構成的方塊圖。
如圖1所示,實施形態1之播放裝置10是播放光碟40的裝置。具體來說,播放裝置10是BD播放器,會將影像訊號輸出至顯示裝置(圖未示)。播放裝置10具備光碟機裝置20及訊號處理裝置30。
[光碟機裝置] 首先,針對光碟機裝置20之詳細的構成,一邊參照圖2及圖3一邊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光碟機裝置20是會使光碟40旋轉,並讀取光碟40中所記錄之記錄資料的裝置。光碟40是例如UHD BD-ROM,但亦可是BD-ROM或BD-R等其他的光碟。在實施形態1中,光碟40是已完成資料記錄的光碟,記錄有例如動畫內容等來作為記錄資料。
如圖3所示,光碟機裝置20具備光學頭21、光學頭控制電路22、轉軸馬達23、螺紋馬達24、馬達控制電路25、第一控制部26、第一通訊部27、及記憶部28。
光學頭21會依據光學頭控制電路22在光碟40的記錄層上將雷射光聚光,並接收在光碟40的記錄層所反射的雷射光。又,光學頭21會將所接收的雷射光轉換成電氣訊號而對光學頭控制電路22輸出。光學頭21會輸出下列訊號來作為電氣訊號,即,成為擺動訊號(wobble signal)之根據的訊號、成為伺服誤差訊號(servo error signal)之根據的訊號、及資料訊號(RF訊號)等。具體來說,光學頭21是光學讀頭裝置,具備雷射光源及光偵測器等,該雷射光源會射出雷射光,該光偵測器會將雷射光轉換成電氣訊號。
擺動訊號是僅存在於記錄型的光碟40中,對應於光碟40之擺動構造的訊號,且是顯示雷射光在光碟40的資料軌内被聚光之位置的位址的訊號。擺動訊號會依據從光學頭21所得到的訊號而在光學頭控制電路22内部被生成。再者,在已完成資料記錄的光碟40或播放專用的光碟40之情況下,位址能夠從存在於光碟40之資料軌内的資料訊號(RF訊號)來取得。在以下,雷射光在光碟40的資料軌内「被聚光的位置」,也會被記載成「聚光位置」或「讀取位置」。伺服誤差訊號是用以將雷射光聚焦於記錄層,且,使聚光位置跟隨資料軌的訊號,會依據從光學頭21所得到的訊號而在光學頭控制電路22内部被生成。資料訊號是顯示資料軌中所記錄之資料的訊號。在以下的實施形態中,資料訊號也會被記載成記錄資料。
伺服誤差訊號是用以將藉由光學頭21所生成之聚光位置(光束點)控制於光碟40的期望位置之訊號的總稱。在伺服誤差訊號中,包含聚焦誤差訊號及循軌誤差訊號。
光學頭控制電路22是用以供第一控制部26控制光學頭21的電路。光學頭控制電路22會從例如,成為從光學頭21所輸出之伺服誤差訊號之根據的訊號,來生成聚焦誤差訊號及循軌誤差訊號。光學頭控制電路22會依據聚焦誤差訊號,將雷射光聚焦於記錄層上,且,依據循軌誤差訊號,來使聚光位置跟隨資料軌。又,光學頭控制電路22包含驅動電路,該驅動電路是用以驅動光學頭21所具有的雷射發光元件。再者,也有著用以驅動雷射發光元件的驅動電路設置於光學頭21之外部的情況。
又,光學頭控制電路22會將擺動訊號或資料訊號進行訊號處理來取得位址,並輸出至第一控制部26。又,光學頭控制電路22會從資料訊號的資料部取得資料,並輸出至第一控制部26。具體來說,光學頭控制電路22包含如下電路,即,將擺動訊號進行訊號處理,並輸出顯示聚光位置之位址資訊的電路、以及將資料訊號二值化的電路等,。
轉軸馬達23是使光碟40旋轉的馬達。螺紋馬達24是使光學頭21沿光碟40之徑向移動的馬達。
馬達控制電路25是用以供第一控制部26控制轉軸馬達23及螺紋馬達24的電路。馬達控制電路25會控制例如轉軸馬達23的旋轉數、及螺紋馬達24的旋轉方向與旋轉量。
第一控制部26會利用光學頭控制電路22控制光學頭21,並利用馬達控制電路25控制轉軸馬達23及螺紋馬達24。第一控制部26例如會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及光學頭21,來從旋轉中的光碟40讀取記錄資料。具體來說,第一控制部26是藉由處理器、微電腦、或專用電路等所實現。第一控制部26亦可藉由處理器、微電腦、及專用電路當中的2個以上的組合來加以實現。
第一通訊部27是用以供光碟機裝置20與訊號處理裝置30進行通訊的通訊模組。換言之,通訊模組是通訊電路。第一通訊部27例如會與訊號處理裝置30所具備的第二通訊部31進行有線通訊。具體來說,第一通訊部27具備取得部27a及輸出部27b。
取得部27a會取得藉由訊號處理裝置30所發送的讀取命令。第一控制部26會依據藉由取得部27a所取得的讀取命令來讀取記錄資料。
輸出部27b會將所讀取的記錄資料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30,該訊號處理裝置30配置於光碟機裝置20的外部。
記憶部28是記憶有第一控制部26所會執行之控制程式等的記憶裝置。具體來說,記憶部28是藉由半導體記憶體等所實現。
[訊號處理裝置] 接著,針對訊號處理裝置30進行說明。訊號處理裝置30是對從光碟機裝置20所輸出之記錄資料進行訊號處理的裝置,與光碟機裝置20是個別獨立的裝置。具體來說,訊號處理裝置30是安裝有電路零件及積體電路等的基板。亦即,具體來說,訊號處理裝置30是電路模組。如圖3所示,訊號處理裝置30具備第二通訊部31、第二控制部32、緩衝器33、及訊號處理部34。
第二通訊部31是用以供訊號處理裝置30與光碟機裝置20進行通訊的通訊模組。換言之,通訊模組是通訊電路。第二通訊部31例如會與光碟機裝置20所具備的第一通訊部27進行有線通訊。
具體來說,第二通訊部31會接收從輸出部27b所輸出的記錄資料。又,第二通訊部31會依據第二控制部32的控制,將讀取命令發送至第一通訊部27。
第二控制部32會進行記憶控制,該記憶控制是將藉由第二通訊部31所接收的記錄資料記憶於緩衝器33中。第二控制部32會監控緩衝器33的剩餘容量,並因應於緩衝器的剩餘容量,來使第二通訊部31發送讀取命令。藉此,由於記錄資料會因應讀取命令而從光碟機裝置20被傳送至訊號處理裝置30,所以緩衝器33清空的情況會被抑制。
具體來說,第二控制部32是藉由處理器、微電腦、或專用電路等所實現。第二控制部32亦可藉由處理器、微電腦、及專用電路當中的2個以上的組合來加以實現。
緩衝器33是暫時性地記憶記錄資料的記憶裝置。具體來說,緩衝器33是藉由半導體記憶體等所實現。
藉由緩衝器33,光碟40所記錄的記錄資料在顯示裝置上被播放時,能夠抑制影像中斷的情況。
例如,在光碟40中,作為記錄資料記錄有檔案A及檔案B的2個檔案,在檔案A及檔案B被連續播放(無縫播放)時,光碟機裝置20會在讀取檔案A之後再讀取檔案B。此時,在光碟機裝置20讀取檔案A之後到存取檔案B為止的存取期間,無法進行從光碟機裝置20到訊號處理裝置30之記錄資料的傳送。
因此,訊號處理裝置30會預讀對應於檔案A的記錄資料並預先記憶在緩衝器33中,藉此在存取期間中,利用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對應於檔案A的記錄資料,來將影像訊號送至顯示裝置。藉此,影像中斷的情況會被抑制。
又,在光碟40的記錄面有髒污時,或是因為針對光碟機裝置20的外在要因(振動或衝撃等),而會存在有光碟機裝置20無法讀取藉由讀取命令所指定之讀取位置的資料之情況。此時,光碟機裝置20會視需要進行再試處理,該再試處理是再次嘗試讀取光碟40的相同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從取得讀取命令到傳送記錄資料為止的時間會變得比通常更長。在這種情況下,藉由利用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來將影像訊號傳送至顯示裝置,影像中斷的情況也會被抑制。
再者,除了這種特殊的情況外,對緩衝器33之記錄資料的輸入量是被設計成會成為來自緩衝器33之記錄資料的輸出量以上。因此,通常在緩衝器33中,記錄資料會慢慢被蓄積(累積)。
訊號處理部34為了讀取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並從訊號處理裝置30輸出影像訊號,會對所讀取的記錄資料進行各種訊號處理。具體來說,訊號處理部34是藉由處理器、微電腦、或專用電路等所實現。訊號處理部34亦可藉由處理器、微電腦、及專用電路當中的2個以上的組合來加以實現。再者,第二控制部32及訊號處理部34亦可作為一個處理部來加以實現。
[記錄資料讀取動作] 接著,針對光碟機裝置20的記錄資料之讀取動作進行說明。圖4是用以說明光碟機裝置20的記錄資料之讀取動作的示意圖。圖4中的縱軸顯示記錄資料的傳送速率,該記錄資料是藉由第一控制部26所讀取,並藉由輸出部27b所輸出。圖4中的橫軸顯示時間。
如上所述,記錄資料的讀取是將讀取命令作為觸發器所進行,該讀取命令是藉由訊號處理裝置30的第二通訊部31所發送。在圖4中,藉由取得部27a取得讀取命令的時間點是以虛線箭頭加以顯示。
在讀取命令被取得後,第一控制部26會開始記錄資料之讀取,該記錄資料是對應於所取得之讀取命令。此時,具體來說,第一控制部26會藉由控制光學頭21及螺紋馬達24,將雷射光聚光於讀取命令中所指定的讀取位置,且,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使光碟40以規定的旋轉數旋轉。
規定的旋轉數是每一光碟40個別地被訂定,例如,被記錄於該光碟40之記錄層當中的最内周之碟片資訊區域。規定的旋轉數也被包含在構成索引檔案等之規定的檔案之記錄資料中。
如圖5所示,規定的旋轉數是記錄資料的傳送速率[Mbps]會呈恆定的旋轉數。圖5是顯示讀取位置與記錄資料的傳送速率間之關係的圖。
光碟40中,每1周之記錄資料的量會因應於讀取位置而不同,讀取位置越靠近内周,每1周之記錄資料的量就變得越少。因此,如圖6所示,規定的旋轉數會因應於讀取位置而變化,讀取位置位於越靠近内周就變得越多。圖6是顯示讀取位置與光碟40的旋轉數間之關係的圖。這種旋轉數的控制方式被稱為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恆定線性速度)。
在上述圖4之例中,讀取命令會每隔期間T1就從訊號處理裝置30被發送。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第一控制部26會以傳送速率R1從光碟40讀取對應於該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在讀取命令中,成為讀取之對象的記錄資料之邏輯位址及資料長度會被指定。
圖4中所示之暫停期間T2是記錄資料之讀取被暫停的期間。暫停期間T2是從第一時間點到第二時間點為止的期間,該第一時間點是對應於一個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之讀取結束的時間點,該第二時間點是對應於繼一個讀取命令之後的下一個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之讀取開始的時間點。第二時間點是與上述下一個讀取命令被取得的時間點實質上相同的時間點。再者,光碟40即便在暫停期間T2中,也會以規定的旋轉數旋轉。
[用以降低噪音的旋轉數之控制] 然而,光碟40的旋轉數的增加會成為噪音的原因。尤其,當光碟40是UHD BD-ROM時,與光碟40是BD-ROM時相比,由於光碟40的旋轉數有增加,所以風切聲及轉軸馬達23的晃動所造成的噪音很大。對此所想得到的對策有,將光碟40周邊以金屬製的框體圍繞的防音對策、及對光碟機裝置20貼附防音墊的防音對策等。然而,由於任一種防音對策都會增加零件數,所以會造成成本增加。
因此,光碟機裝置20為了降低噪音,會進行光碟40的旋轉數之控制。以下針對這種旋轉數的控制進行說明。首先,針對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所進行的旋轉數相關之處理進行說明。圖7A是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所進行的旋轉數相關之處理的流程圖。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上述之規定的旋轉數也會被記載成第一旋轉數。
在藉由取得部27a取得讀取命令後,第一控制部26會進行將邏輯位址(logical address)轉換成實體位址(physical address)的處理(S11),該邏輯位址是在所取得的讀取命令中所指定的。又,第一控制部26會進行將實體位址轉換成光碟40之半徑位置的處理(S12)。
接著,第一控制部26會依據倍速指定値與步驟S12中所得到之半徑位置,來算出第一旋轉數(S13)。倍速指定値是例如從已取得記錄資料的第二控制部32被通知至第一控制部26,該記錄資料是光碟40内之會構成規定的檔案之記錄資料。倍速指定値是針對光碟40所訂定的値。並且,第一控制部26會算出第二旋轉數(S14),該第二旋轉數是變動下限的旋轉數,在以下所述的旋轉數之控制中會被利用到。第二旋轉數是例如藉由對第一旋轉數乘以未達1之規定的係數所算出。第二旋轉數是例如使第一旋轉數降低數%到10%左右的旋轉數。
接著,針對光碟機裝置20的旋轉數之控制進行說明。圖7B是光碟機裝置20的旋轉數之控制的流程圖。
首先,第一控制部26會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來使光碟40以第一旋轉數旋轉(S21)。在光碟40以第一旋轉數旋轉的期間,如上述圖4所示,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第一控制部26會從光碟40讀取對應於該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又,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第一控制部26會進行圖7A所示之旋轉數相關之處理。
接著,第一控制部26會檢測暫停期間T2的長度(S22)。並且,第一控制部26會判定暫停期間T2的長度是否為第一閾値以上(S23)。第一閾値之具體的値可經驗性或實驗性地適當被訂定。
在暫停期間T2的長度較長時,會被推定成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多,亦即,緩衝器33的剩餘容量少。因此,可以想作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枯竭的可能性低,沒有必要將記錄資料以高速傳送。
因此,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暫停期間T2的長度為第一閾値以上後(在S23為是),會從現在的旋轉數算出規定數A、已使旋轉數降低之旋轉數的運算值(S24)。規定數A是經驗性或實驗性地適當被訂定。接著,第一控制部26會判定所算出的運算值是否為未達第二旋轉數(S25)。
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所算出的運算值為未達第二旋轉數後(在S25為是),會將運算值變更成第二旋轉數(S26)。藉由步驟S25及步驟S26,運算值會被限幅(clip)成變動下限的第二旋轉數。
在步驟S25中判定運算值為第二旋轉數以上時(在S25為否)、及在步驟S26的處理被進行後,第一控制部26會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使光碟40以運算值(比0更大且比第一旋轉數更少的旋轉數)旋轉(S27),並回到步驟S22的處理。亦即,第一控制部26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從現在的旋轉數降低而接近於第二旋轉數。此結果,記錄資料的傳送速率會降低。圖8是用以說明光碟40的旋轉數降得比第一旋轉數更低時的記錄資料之讀取動作的示意圖。圖8中的縱軸顯示記錄資料的傳送速率,橫軸顯示時間。圖8是對應於圖4的圖,圖4的傳送速率,亦即,光碟40的旋轉數為第一旋轉數時的傳送速率是被以虛線來顯示。
若藉由一個讀取命令所指示的資料量為相同的話,如圖8所示,在光碟40以比第一旋轉數更少的旋轉數旋轉時,傳送速率會從R1降低至R2,暫停期間T2也會變短。
如此,第一控制部26會將暫停期間T2的長度作為顯示緩衝器之剩餘容量的剩餘容量資訊使用,並依據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具體來說,在被推定成因為緩衝器33的剩餘容量少,所以沒有必要將記錄資料以高速傳送時,第一控制部26會使旋轉數降低。藉此,光碟機裝置20能夠在不使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的情況下,來降低噪音。又,像這樣藉由旋轉數的控制來降低噪音時,由於光碟機40的零件數不會增加,所以光碟機40的成本增加會被抑制。
另一方面,在步驟S22中所檢測之暫停期間T2的長度較短時,會被推定成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少,亦即,緩衝器33的剩餘容量多。因此,可以想作由於會有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枯竭的可能性,所以無法使記錄資料的傳送速度降低。
因此,第一控制部26也會進行讓已降低的旋轉數接近於第一旋轉數的控制。具體來說,第一控制部26在步驟S23中判定暫停期間T2的長度為未達第一閾値後(在S23為否),會判定暫停期間T2的長度是否為未達第二閾値(S28)。第二閾値被設定成比第一閾値更小的値。第二閾値被設定成比第一閾値更小的値一事,換言之,將會對旋轉數的控制賦與遲滯(hysteresis)特性。因此,旋轉數的變更被頻繁地進行的情況會被抑制。第二閾値之具體的値可經驗性或實驗性地適當被訂定。
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暫停期間T2的長度為未達第二閾値後(在S28為是),會從現在的旋轉數算出規定數B、已使旋轉數增加之旋轉數的運算值(S29)。規定數B是經驗性或實驗性地適當被訂定。接著,第一控制部26會判定所算出的運算值是否比第一旋轉數更高(S30)。
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所算出的運算值比第一旋轉數更高後(在S30為是),會將運算值變更成第一旋轉數(S31)。藉由步驟S30及步驟S31運算值會被限幅成變動上限的第一旋轉數。
在步驟S30中判定旋轉數的運算值為第一旋轉數以下時(在S30為是)、及在步驟S31的處理被進行後,第一控制部26會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使光碟40以運算值旋轉(S27),並回到步驟S22的處理。亦即,第一控制部26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從現在的旋轉數增加而接近於第一旋轉數。
如此,第一控制部26會依據在光碟40的旋轉數降得比第一旋轉數更低的時候之暫停期間T2的長度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增加。換言之,會使記錄資料的傳送速率增加。藉此,光碟機裝置20能夠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的情況。
再者,在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的時候,第一控制部26亦可依據以藉由取得部27a所取得之讀取命令中所指定的邏輯位址之連續性,使旋轉數立即回復到第一旋轉數。
具體來說,第一控制部26會判定對應於第一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是否為一種與對應於緊接在第一讀取命令之前所取得的第二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呈邏輯位址不連續的記錄資料。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了邏輯位址不連續時,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以第一旋轉數,亦即,以針對光碟40所訂定的旋轉數來旋轉。
例如,在第二讀取命令中被指定了邏輯位址A1、資料長度L1時,只要在第一讀取命令中所指定的邏輯位址A2為A1+L1的話,第一控制部26就能夠判定邏輯位址有連續性。如果在第一讀取命令中所指定的邏輯位址A2並非A1+L1的話,第一控制部26就能夠判定邏輯位址沒有連續性。
例如,使用者按壓了播放裝置10之遙控器的跨越鍵或返回鍵時,邏輯位址將失去連續性。此時,原先在緩衝器33中所蓄積的記錄資料會被丟棄,而有必要重新在緩衝器33中蓄積記錄資料。在這種情況下,旋轉數會立即被提升到第一旋轉數,藉此來促進對緩衝器33之記錄資料的蓄積。
再者,當光碟40為多層光碟時,在讀取位置橫跨2個記錄層而改變的情況(例如,像是讀取位置從L0層改變至L1層時)下,雖然實體位址不連續,但是在讀取命令中所指定的邏輯位址會連續。
(實施形態1的變形例) 在上述旋轉數的控制中,雖然暫停期間T2的長度是作為剩餘容量資訊而被使用,但讀取命令的頻率亦可作為剩餘容量資訊來使用。具體來說,第一控制部26亦可取代暫停期間T2的長度,改為藉由上述圖4之期間T1的長度與第一閾値間之比較,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同樣地,第一控制部26亦可藉由期間T1的長度與第二閾値間之比較,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增加。
又,暫停期間T2對期間T1的比例亦可作為剩餘容量資訊來使用。第一控制部26亦可藉由暫停期間T2對期間T1的比例與第一閾値間之比較,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同樣地,第一控制部26亦可藉由暫停期間T2對期間T1的比例與第二閾値間之比較,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增加。
(實施形態2) 如上述圖6所示,第一旋轉數是讀取位置位於越靠近内周就變得越大。亦即,在光碟40以第一旋轉數旋轉時,讀取位置越在内周側,噪音就會變得越大。
因此,上述旋轉數的控制亦可僅在讀取位置位於比規定位置更在内周側時,亦即,僅在噪音變大時才會選擇性地被進行。以下,針對這種實施形態2的旋轉數之控制進行說明。圖9是實施形態2的旋轉數之控制的流程圖。再者,在以下,以與圖7B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旋轉數之控制間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並適當地省略既有事項的說明。
如圖9所示,第一控制部26會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使光碟40以針對該光碟40所訂定的第一旋轉數來旋轉(S41)。在光碟40以規定的第一旋轉數旋轉的期間,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第一控制部26會從光碟40讀取對應於該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
接著,第一控制部26會特定讀取位置(S42)。如上述之圖7A所示,讀取位置是依據在讀取命令中所指定的邏輯位址而被特定。
接著,第一控制部26會判定被特定的讀取位置是否比規定位置更在内周側(S43)。規定位置可依據噪音等級的實測値等,經驗性或實驗性地適當被訂定。
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讀取位置比規定位置更在内周側後(在S43為是),會進行圖7B所示的處理(S44)。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讀取位置比規定位置更在外周側後(在S43為否),會結束旋轉數的控制。
如以上所說明地,藉由圖7B所示之處理僅在讀取位置位於比規定位置更在内周側時才會選擇性地被進行一事,光碟機裝置20能夠有效率地降低噪音。
(實施形態3) 在上述實施形態1及2中,在旋轉數的控制中,使用了暫停期間T2等剩餘容量資訊,該剩餘容量資訊是在光碟機裝置20側被檢測,且間接地顯示緩衝器33之容量的資訊。在此,剩餘容量資訊亦可是從訊號處理裝置30所發送的資訊。在實施形態3中,針對光碟40的旋轉數之控制進行說明,該旋轉數之控制是依據從訊號處理裝置30所發送的剩餘容量資訊。圖10是實施形態3的旋轉數之控制的流程圖。
在實施形態3的旋轉數之控制中,剩餘容量資訊是表示緩衝器33的剩餘容量少之緩衝器已滿(buffer full)通知。訊號處理裝置30的第二控制部32會監控緩衝器33的剩餘容量,在緩衝器的剩餘容量變得比規定容量更少時,會使第二通訊部31發送緩衝器已滿通知。規定容量可經驗性或實驗性地適當被訂定。
如圖10所示,第一控制部26會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使光碟40以針對該光碟40所訂定的第一旋轉數來旋轉(S51)。在光碟40以規定的第一旋轉數旋轉的期間,取得部27a會取得讀取命令(S52)。再者,雖然未圖示,但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第一控制部26會從光碟40讀取對應於該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
接著,第一控制部26會判定緊接在所取得的讀取命令之前是否已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S53)。第一控制部26判定了緊接在所取得的讀取命令之前已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時(在S53為是),會判定現在的旋轉數是否比規定的第一旋轉數更低(S54)。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了現在的旋轉數為第二旋轉數時(在S54為否),會繼續讀取命令的取得(S52)。
另一方面,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了現在的旋轉數比第二旋轉數更高時(在S54為是),會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S55)。這是因為,可以想作在已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時,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枯竭的可能性低,沒有必要將記錄資料以高速傳送的緣故。
在步驟S55中,第一控制部26例如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恰好降低規定之第一旋轉數的第一規定比例。第一規定比例是例如1%。步驟S55中之處理被示意地圖示於圖11中。圖11是用以說明在實施形態3的旋轉數之控制中,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之情況的圖。
如圖11所示,每當緊接在前有存在緩衝器已滿通知的讀取命令被取得時,第一控制部26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恰好降低規定之第一旋轉數的第一規定比例。藉此,光碟機裝置20能夠在不使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的情況下,來降低噪音。
另一方面,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了緊接在所取得的讀取命令之前並未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時(在S53為否),會判定現在的旋轉數是否比規定的第一旋轉數更低(S56)。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了現在的旋轉數為規定的第一旋轉數時(在S56為否),會繼續讀取命令的取得(S52)。
另一方面,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了現在的旋轉數比規定的第一旋轉數更低時(在S56為是),會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增加(S57)。這是因為,由於並未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所以降低記錄資料的傳送速度的話,會有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枯竭的可能性的緣故。換言之,藉由步驟S57的處理,光碟機裝置20能夠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的情況。
在步驟S57中,第一控制部26例如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恰好增加規定之第一旋轉數的第二規定比例。第二規定比例是例如3%。步驟S57中之處理被示意地圖示於圖12中。圖12是用以說明在實施形態3的旋轉數之控制中,光碟40的旋轉數增加之情況的圖。
如圖12所示,每當緊接在前不存在緩衝器已滿通知的讀取命令被取得時,第一控制部26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恰好增加規定之第一旋轉數的第二規定比例。再者,在步驟S57中,第一控制部26亦可將增加量調整成可使得光碟40的旋轉數不超過規定之第一旋轉數。
(實施形態3的變形例) 再者,實施形態3的旋轉數之控制是使用了剩餘容量資訊的旋轉數之控制之一例,該剩餘容量資訊是從訊號處理裝置30被發送的資訊。剩餘容量資訊並未限定於緩衝器已滿通知,亦可是其他的態樣。
例如,剩餘容量資訊亦可是表示緩衝器的剩餘容量比規定容量更多的通知。此時,第一控制部26是緊接在所取得的一個讀取命令之前就已取得其他的讀取命令時,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且,緊接在所取得的一個讀取命令之前就已取得上述通知時,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增加。
又,亦可從訊號處理裝置30發送剩餘容量資訊,該剩餘容量資訊為直接地顯示緩衝器33之剩餘容量的資訊。此時,第一控制部26例如會藉由比較所取得的剩餘容量資訊與閾値,來使旋轉數降低或增加。
又,實施形態3的旋轉數之控制亦可與實施形態2的旋轉數之控制組合。亦即,即便在實施形態3的旋轉數之控制中,步驟S52以後的旋轉數之控制,亦可僅在讀取位置位於比規定位置更内周側時才會選擇性地被進行。藉此,光碟機裝置20能夠有效率地降低噪音。 (實施形態4) 從訊號處理裝置30除了發送緩衝器已滿通知外,亦可發送顯示緩衝器33之剩餘容量多的緩衝器不足(buffer shortage)通知。在以下,針對使用了緩衝器已滿通知及緩衝器不足通知的光碟40的旋轉數之控制進行說明。圖13是實施形態4的旋轉數之控制的流程圖。 在實施形態4的旋轉數之控制中,訊號處理裝置30的第二控制部32會監控緩衝器33的剩餘容量,在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變得比第一閾值更多時,會使第二通訊部31發送緩衝器已滿通知。又,第二控制部32會監控緩衝器33的剩餘容量,在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變得比小於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値更少後,會使第二通訊部31發送緩衝器不足通知。緩衝器已滿通知是第一資訊之一例,緩衝器不足通知是第二資訊之一例。第一閾値及第二閾値可經驗性或實驗性地適當被訂定。第二通訊部31在接收緩衝器已滿通知或緩衝器不足通知後,會對光碟機裝置20的第一通訊部27發送上述通知。 如圖13所示,首先,第一控制部26會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來使光碟40以第一旋轉數旋轉(S61)。在光碟40以第一旋轉數旋轉的期間,第一控制部26會判定是否已藉由取得部27a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S62)。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了已藉由取得部27a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時(在S62為是),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從第一旋轉數降低至第二旋轉數(S63)。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了尚未藉由取得部27a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時(在S62為否),會維持光碟40的旋轉數,使光碟40以第一旋轉數旋轉(S61)。 在光碟40以第二旋轉數旋轉的期間(S63),第一控制部26會判定是否已藉由取得部27a取得緩衝器不足通知(S64)。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了已藉由取得部27a取得緩衝器不足通知時(在S64為是),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從第二旋轉數增加至第一旋轉數(S61)。第一控制部26在判定了尚未藉由取得部27a取得緩衝器不足通知時(在S64為否),會維持光碟40的旋轉數,使光碟40以第二旋轉數旋轉(S63)。 圖14是顯示在這種實施形態4的旋轉數之控制中,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的圖。圖14(a)顯示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圖14(b)顯示旋轉數。 如圖14所示,在光學頭21朝向光碟40之期望的資料記錄位置進行尋覓動作的期間(存取中),雖然記錄資料不會被記憶於緩衝器33中,但由於持續對訊號處理部34輸出記錄資料,所以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會降低。在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低於第二閾値的時間點t1或t3中,第二控制部32會使第二通訊部31發送緩衝器不足通知。第一控制部26會將已藉由取得部27a取得緩衝器不足通知一事作為觸發器,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從第二旋轉數增加至第一旋轉數。藉此,藉由存取結束後的讀取,記錄資料能夠急速地蓄積於緩衝器33中,在下一個存取發生時,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枯竭的情況會被抑制。 另一方面,在光學頭21從光碟40讀取記錄資料的讀取中之期間內,由於記錄資料會被記憶於緩衝器33中,所以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會增加(圖14(a)的「讀取中(高倍速)」)。在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高於第一閾値的時間點t2中,第二控制部32會使第二通訊部31發送緩衝器已滿通知。第一控制部26會將已藉由取得部27a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一事作為觸發器,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從第一旋轉數減少至第二旋轉數。 藉此,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增加會變得平緩(圖14(a)的「讀取中(低倍速)」)。又,噪音會被降低。 再者,實際上,在光碟40的規格中,訂定有最大存取時間T3,存取中之期間的長度不得超過最大存取時間T3(圖示於圖14中)。又,在光碟40的規格中,也訂定有斜率,該斜率是在存取中之期間內,會使得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降低的斜率。第二閾値是例如依據這種最大存取時間T3及斜率,而被訂定成不會使得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枯竭的値。
(總結) 如以上所說明地,光碟機裝置20具備:轉軸馬達23,使光碟40旋轉;光學頭21;第一控制部26,藉由控制轉軸馬達23及光學頭21,從旋轉中的光碟40讀取記錄資料;及輸出部27b,將所讀取的記錄資料輸出至配置於光碟機裝置20之外部的訊號處理裝置30。藉由輸出部27b所輸出的記錄資料,會被記憶於訊號處理裝置30所具備的緩衝器33中。第一控制部26會依據顯示緩衝器33之剩餘容量的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轉軸馬達23是馬達之一例,第一控制部26是控制部之一例。
藉此,光碟機裝置20能夠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並降低噪音。亦即,可實現一種降低了由於光碟40之旋轉所產生的噪音之光碟機裝置20。
又,光碟機裝置20亦可更具備取得部27a,該取得部27a會取得藉由訊號處理裝置30所發送的讀取命令。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第一控制部26會從光碟40讀取對應於該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第一控制部26亦可將暫停期間T2的長度作為剩餘容量資訊來使用,該暫停期間T2是從對應於所取得之一個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之讀取結束的時間點起,到對應於繼一個讀取命令之後的下一個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之讀取的時間點為止的期間。
藉此,光碟機裝置20藉由利用暫停期間T2來推定緩衝器33的剩餘容量,能夠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並降低噪音。
又,第一控制部26亦可在暫停期間T2的長度為第一閾値以上時,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
藉此,光碟機裝置20藉由比較暫停期間T2與第一閾值,能夠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並降低噪音。
又,第一控制部26亦可在於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的時候之暫停期間T2的長度為未達第二閾值時,使光碟40的旋轉數增加。
藉此,光碟機裝置20藉由比較暫停期間T2與第二閾值,能夠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
又,第二閾値亦可比第一閾値更小。
藉此,能夠對旋轉數的控制賦與遲滯特性,所以旋轉數的變更被頻繁地進行的情況會被抑制。
又,光碟機裝置20亦可更具備取得部27a,該取得部27a會取得藉由訊號處理裝置30所發送的剩餘容量資訊。第一控制部26亦可依據所取得的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剩餘容量資訊是例如緩衝器已滿通知。
藉此,光碟機裝置20能夠利用從訊號處理裝置30所發送的剩餘容量資訊,來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並降低噪音。
又,取得部27b亦可還會取得藉由訊號處理裝置30所發送的讀取命令。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第一控制部26亦可從光碟40讀取對應於該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並依據緊接在所取得之一個讀取命令之前是否已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來使光碟40的旋轉降低。例如,第一控制部26亦可是緊接在所取得之一個讀取命令之前就已取得剩餘容量資訊時,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又,第一控制部26亦可是緊接在所取得之一個讀取命令之前就已取得其他的讀取命令時,使光碟40的旋轉數增加。
藉此,光碟機裝置20能夠利用從訊號處理裝置30所發送的緩衝器已滿通知,來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並降低噪音。
又,第一控制部26亦可還會判定光碟40中之記錄資料的讀取位置是否比規定位置更在内周側。第一控制部26亦可在已判定記錄資料的讀取位置比規定位置更在内周側時,依據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
如此,藉由旋轉數的控制僅在讀取位置位於比規定位置更在内周側時才會選擇性地被進行一事,光碟機裝置20能夠有效率地降低噪音。
又,第一控制部26亦可依據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得比針對光碟40所訂定的旋轉數更低。這種旋轉數是例如上述規定的第一旋轉數。
藉此,光碟機裝置20藉由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得比針對光碟40所訂定的旋轉數更低,就能夠降低噪音。
又,光碟機裝置20亦可更具備取得部27b,該取得部27b會取得藉由訊號處理裝置30所發送的讀取命令。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第一控制部26亦可從光碟40讀取對應於該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並依據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得比針對光碟40所訂定的旋轉數更低。又,第一控制部26亦可在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的時候,當對應於所取得之第一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是一種與對應於緊接在第一讀取命令之前所取得之第二讀取命令的記錄資料呈位址不連續的記錄資料時,使光碟40的旋轉數以針對光碟40所訂定的旋轉數來旋轉。
藉此,原先在緩衝器33中所蓄積的記錄資料被丟棄時,由於旋轉數會被提升至降低前的旋轉數,所以會促進對緩衝器33之記錄資料的蓄積。 又,第一控制部26亦可在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比第一閾値更多時,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且在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比小於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値更低時,使光碟40的旋轉數增加。 藉此,光碟機裝置20能夠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並降低噪音。 又,光碟機裝置20亦可更具備會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及緩衝器不足通知的取得部27a,該緩衝器已滿通知顯示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變得比第一閾値更多的情況,該緩衝器不足通知顯示緩衝器33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變得比小於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値更低的情況。緩衝器已滿通知是第一資訊之一例,緩衝器不足通知是第二資訊之一例。第一控制部26在已藉由取得部27a取得緩衝器已滿通知時,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降低,且在已藉由取得部27a取得緩衝器不足通知時,會使光碟40的旋轉數增加。 藉此,光碟機裝置20能夠利用緩衝器已滿通知及緩衝器不足通知,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並降低噪音。
又,播放裝置10具備光碟機裝置20及訊號處理裝置30。
藉此,播放裝置10能夠抑制緩衝器33中所記憶的記錄資料枯竭,並降低噪音。亦即,可實現一種降低了由於光碟40之旋轉所產生的噪音之播放裝置10。
(其他的實施形態) 如以上所述,作為本申請案中所揭示之技術的例示,說明了實施形態。然而,本揭示之技術並不受限於此,也可適用於適當進行了變更、置換、附加、省略等之實施形態。又,也可以組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各個構成要素,來作成新的實施形態。因此,以下整理其他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等的構成要素雖然是以專用的硬體所構成,但亦可藉由執行適合各構成要素的軟體程式來實現。各構成要素亦可藉由CPU或處理器等之程式執行部,將已記錄於硬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記錄媒體的軟體程式讀取並執行來實現。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過的光學頭控制電路、馬達控制電路、第一控制部、第一通訊部、第二通訊部、第二控制部、緩衝器、及訊號處理部,亦可作為SoC(System-on-a-chip:系統單晶片)形成為1個積體電路晶片來實現。此積體電路晶片例如會被形成為訊號處理裝置的一部分。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光碟的種類並未特別受到限定。光碟亦可是例如AD(Archival Disc(註冊商標))、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CD(Compact Disc)等。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過之光碟的旋轉數之控制中的複數個處理之順序是一例。複數個處理的順序可以被變更,複數個處理當中之一部分的處理亦可並行地被執行。
又,本揭示之統括性或具體的態樣並不限定於光碟機裝置及播放裝置,亦可作為系統或方法來實現。又,本揭示之統括性或具體的態樣亦可以積體電路、電腦程式或電腦能夠讀取的CD-ROM等之記錄媒體來實現。
例如,本揭示亦可作為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過之光碟機裝置的控制方法來實現。又,本揭示可作為用以使電腦執行上述控制方法的程式來實現,亦可作為記錄有該程式之非暫時性的記錄媒體來實現。
如以上所述,作為本揭示中之技術的例示,說明了實施形態。為此,提供了附加圖式及詳細之說明。
因此,在附加圖式及詳細之說明中所記載的構成要素之中,不光只有用以解決課題所必需的構成要素,為了例示上述技術,也可能包含並非用以解決課題所必需的構成要素。因此,不應該以該等非必需的構成要素有記載於附加圖式或詳細之說明中這點,就立即認定該等非必需的構成要素為必需的。
又,由於上述的實施形態是用以例示本揭示中之技術的實施形態,所以在申請專利範圍或其均等範圍中,能夠進行各種的變更、置換、附加、省略等。 産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作為降低了噪音的光碟機裝置是有用的。
10‧‧‧播放裝置20‧‧‧光碟機裝置21‧‧‧光學頭22‧‧‧光學頭控制電路23‧‧‧轉軸馬達24‧‧‧螺紋馬達25‧‧‧馬達控制電路26‧‧‧第一控制部27‧‧‧第一通訊部27a‧‧‧取得部27b‧‧‧輸出部28‧‧‧記憶部30‧‧‧訊號處理裝置31‧‧‧第二通訊部32‧‧‧第二控制部33‧‧‧緩衝器34‧‧‧訊號處理部40‧‧‧光碟R1、R2‧‧‧傳送速率T1‧‧‧期間T2‧‧‧暫停期間T3‧‧‧最大存取時間t1、t2、t3‧‧‧時間點S11~S14、S21~S31、S41~S44、S51~S57、S61~S64‧‧‧步驟
圖1是實施形態1之播放裝置的外觀圖。 圖2是實施形態1之光碟機裝置的外觀圖。 圖3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播放裝置的功能構成的方塊圖。 圖4是用以說明實施形態1之光碟機裝置的記錄資料之讀取動作的示意圖。 圖5是顯示讀取位置與記錄資料的傳送速率間之關係的圖。 圖6是顯示讀取位置與光碟的旋轉數間之關係的圖。 圖7A是每當讀取命令被取得時所進行的旋轉數相關之處理的流程圖。 圖7B是實施形態1的旋轉數之控制的流程圖。 圖8是用以說明光碟的旋轉數降得比第一旋轉數更低時的記錄資料之讀取動作的示意圖。 圖9是實施形態2的旋轉數之控制的流程圖。 圖10是實施形態3的旋轉數之控制的流程圖。 圖11是用以說明在實施形態3的旋轉數之控制中,光碟的旋轉數降低之情況的圖。 圖12是用以說明在實施形態3的旋轉數之控制中,光碟的旋轉數增加之情況的圖。 圖13是實施形態4的旋轉數之控制的流程圖。 圖14是顯示在實施形態4的旋轉數之控制中,緩衝器中所記憶之記錄資料的量的圖。
10‧‧‧播放裝置
20‧‧‧光碟機裝置
21‧‧‧光學頭
22‧‧‧光學頭控制電路
23‧‧‧轉軸馬達
24‧‧‧螺紋馬達
25‧‧‧馬達控制電路
26‧‧‧第一控制部
27‧‧‧第一通訊部
27a‧‧‧取得部
27b‧‧‧輸出部
28‧‧‧記憶部
30‧‧‧訊號處理裝置
31‧‧‧第二通訊部
32‧‧‧第二控制部
33‧‧‧緩衝器
34‧‧‧訊號處理部
40‧‧‧光碟

Claims (15)

  1. 一種光碟機裝置,具備:馬達,使光碟旋轉;光學頭;控制部,藉由控制前述馬達及前述光學頭,從旋轉中的前述光碟讀取記錄資料;及輸出部,將所讀取的前述記錄資料輸出至配置於前述光碟機裝置之外部的訊號處理裝置,且,藉由前述輸出部所輸出的前述記錄資料,會被記憶於前述訊號處理裝置所具備的緩衝器中,前述控制部會依據顯示前述緩衝器之剩餘容量的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被預讀之前述記錄資料,在前述記錄資料被使用之前暫時性地記憶在前述緩衝器。
  2. 如請求項1之光碟機裝置,其更具備取得部,該取得部會取得藉由前述訊號處理裝置所發送的讀取命令,每當前述讀取命令被取得時,前述控制部會從前述光碟讀取對應於該讀取命令的前述記錄資料,前述控制部會將如下期間的長度作為前述剩餘容量資訊來使用,該期間是從對應於所取得之一個讀取命令的前述記錄資料之讀取結束的時間點起,到對應於繼前述一個讀取命令之後的下一個讀取命令的前述記錄資料之讀取開始的時間點為止的期間。
  3. 如請求項2之光碟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在前述期間的長度為第一閾值以上時,會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
  4. 如請求項3之光碟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在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的時候之前述期間的長度為未達第二閾值時,會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增加。
  5. 如請求項4之光碟機裝置,其中前述第二閾值比前述第一閾值更小。
  6. 如請求項1之光碟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會依據前述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得比針對前述光碟所訂定的旋轉數更低。
  7. 一種光碟機裝置,具備:馬達,使光碟旋轉;光學頭;控制部,藉由控制前述馬達及前述光學頭,從旋轉中的前述光碟讀取記錄資料;及輸出部,將所讀取的前述記錄資料輸出至配置於前述光碟機裝置之外部的訊號處理裝置,且,藉由前述輸出部所輸出的前述記錄資料,會被記憶於前述訊號處理裝置所具備的緩衝器中,前述控制部會依據顯示前述緩衝器之剩餘容量的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前述光碟機裝置更具備取得部,該取得部會取得藉由前述訊號處理裝置所發送的前述剩餘容量資訊, 前述控制部會依據所取得的前述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
  8. 如請求項7之光碟機裝置,其中前述取得部還會取得藉由前述訊號處理裝置所發送的讀取命令,每當前述讀取命令被取得時,前述控制部會從前述光碟讀取對應於該讀取命令的前述記錄資料,並依據緊接在所取得之一個讀取命令之前是否已取得前述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
  9. 如請求項8之光碟機裝置,其中緊接在所取得之前述一個讀取命令之前就已取得前述剩餘容量資訊時,前述控制部會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
  10. 如請求項8或9之光碟機裝置,其中緊接在所取得之前述一個讀取命令之前就已取得其他的讀取命令時,前述控制部會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增加。
  11. 一種光碟機裝置,具備:馬達,使光碟旋轉;光學頭;控制部,藉由控制前述馬達及前述光學頭,從旋轉中的前述光碟讀取記錄資料;及輸出部,將所讀取的前述記錄資料輸出至配置於前述光碟機裝置之外部的訊號處理裝置,且,藉由前述輸出部所輸出的前述記錄資料,會被記憶於前述訊號處理裝置所具備的緩衝器中,前述控制部會依據顯示前述緩衝器之剩餘容量的剩餘 容量資訊,來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其中前述控制部還會判定前述光碟中之前述記錄資料的讀取位置是否比規定位置更在內周側,在已判定前述記錄資料的讀取位置比前述規定位置更在內周側時,會依據前述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
  12. 一種光碟機裝置,具備:馬達,使光碟旋轉;光學頭;控制部,藉由控制前述馬達及前述光學頭,從旋轉中的前述光碟讀取記錄資料;及輸出部,將所讀取的前述記錄資料輸出至配置於前述光碟機裝置之外部的訊號處理裝置,且,藉由前述輸出部所輸出的前述記錄資料,會被記憶於前述訊號處理裝置所具備的緩衝器中,前述控制部會依據顯示前述緩衝器之剩餘容量的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前述光碟機裝置更具備取得部,該取得部會取得藉由前述訊號處理裝置所發送的讀取命令,每當前述讀取命令被取得時,前述控制部會從前述光碟讀取對應於該讀取命令的前述記錄資料,並依據前述剩餘容量資訊,來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得比針對前述光碟所訂定的旋轉數更低,在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的時候,當對應於所取得之 第一讀取命令的前述記錄資料是一種與對應於緊接在前述第一讀取命令之前所取得之第二讀取命令的前述記錄資料呈位址不連續的記錄資料時,會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以針對前述光碟所訂定的旋轉數來旋轉。
  13. 一種光碟機裝置,具備:馬達,使光碟旋轉;光學頭;控制部,藉由控制前述馬達及前述光學頭,從旋轉中的前述光碟讀取記錄資料;及輸出部,將所讀取的前述記錄資料輸出至配置於前述光碟機裝置之外部的訊號處理裝置,且,藉由前述輸出部所輸出的前述記錄資料,會被記憶於前述訊號處理裝置所具備的緩衝器中,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緩衝器中所記憶之前述記錄資料的量比第一閾值更多時,會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且在前述緩衝器中所記憶之前述記錄資料的量比小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更低時,會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增加,被預讀之前述記錄資料,在前述記錄資料被使用之前暫時性地記憶在前述緩衝器。
  14. 如請求項13之光碟機裝置,其更具備會取得第一資訊及第二資訊的取得部,該第一資訊顯示前述緩衝器中所記憶之前述記錄資料的量變得比前述第一閾值更多的情況,該第二資訊顯示前述緩衝器中所記憶之前述 記錄資料的量變得比小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更低的情況,前述控制部在已藉由前述取得部取得前述第一資訊時,會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降低,且在已藉由前述取得部取得前述第二資訊時,會使前述光碟的旋轉數增加。
  15. 一種光碟播放裝置,具備:光碟機裝置,是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光碟機裝置;及前述訊號處理裝置。
TW107104474A 2017-02-24 2018-02-08 光碟機裝置、及播放裝置 TWI7540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3521 2017-02-24
JP2017-033521 2017-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7902A TW201837902A (zh) 2018-10-16
TWI754006B true TWI754006B (zh) 2022-02-01

Family

ID=63254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4474A TWI754006B (zh) 2017-02-24 2018-02-08 光碟機裝置、及播放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6447B2 (zh)
EP (2) EP4116972A3 (zh)
JP (1) JP7117642B2 (zh)
TW (1) TWI754006B (zh)
WO (1) WO20181551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7642B2 (ja) * 2017-02-24 2022-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5440B (en) * 1995-01-25 2000-03-21 Discovision Ass Method of changing rotational rate of storage medium from initial rate to desired rate
US20020191514A1 (en) * 2001-06-15 2002-12-19 Kun-Chang Chang Dynamic speed control method for storage device
US20030152005A1 (en) * 2002-02-12 2003-08-14 Takashi Miyamoto Method of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onto/from a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an information-recording and/or information-reproducing device
US20040141440A1 (en) * 2003-01-21 2004-07-22 Yi-Chung Lee Method of adjusting rotation speed of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4362733A (ja) * 2003-05-09 2004-12-2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再生装置、回転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US20050177841A1 (en) * 2002-04-10 2005-08-11 Matushita Elec. Ind. Co. Ltd. Disk apparatus
US20050195694A1 (en) * 2004-03-03 2005-09-08 Hui-Chih Li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access rate of an optical disc driver
JP2006147119A (ja) * 2004-10-20 2006-06-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の情報再生方法、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US20090080302A1 (en) * 2007-09-21 2009-03-26 Teac Corporation Disk driv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EP1748431B1 (en) * 2005-07-29 2012-05-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8232042B2 (en) * 2005-03-31 2012-07-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orage medium,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16012379A (ja) * 2014-06-27 2016-01-21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0829A (en) * 1990-12-12 1993-05-11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Adjustable threshold for buffer management
US5659799A (en) * 1995-10-11 1997-08-19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isk drive by varying disk rotation speed when buffered data is above high or below low threshold for predetermined damping period
US5625615A (en) * 1995-12-08 1997-04-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cal storage drive employing variable write speed for reduced laser write power
US6246650B1 (en) * 1996-12-18 2001-06-12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speed data reproduction
JPH1116104A (ja) 1997-06-27 1999-01-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記憶装置
JP2000348431A (ja) 1999-06-07 2000-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TW452760B (en) * 1999-07-20 2001-09-01 Asustek Comp Inc Method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EP1143436B1 (en) * 2000-03-31 2006-05-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signal source
US7574272B2 (en) * 2000-10-13 2009-08-11 Eric Paul Gibb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fer optimization in a portable audio device
JP2002208214A (ja) * 2001-01-15 2002-07-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制御装置
TWI238991B (en) * 2003-06-18 2005-09-01 Lite On It Corp Method of controlling rotating speed of an optical drive
JP3914253B2 (ja) * 2006-05-17 2007-05-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再生装置、システム、ホスト、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2008146763A (ja) * 2006-12-12 2008-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回転速度制御方法
JP2008159103A (ja) 2006-12-21 2008-07-10 Sharp Corp 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同ディスク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737155B2 (ja) * 2007-07-13 2011-07-27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7117642B2 (ja) * 2017-02-24 2022-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5440B (en) * 1995-01-25 2000-03-21 Discovision Ass Method of changing rotational rate of storage medium from initial rate to desired rate
US20020191514A1 (en) * 2001-06-15 2002-12-19 Kun-Chang Chang Dynamic speed control method for storage device
US20030152005A1 (en) * 2002-02-12 2003-08-14 Takashi Miyamoto Method of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onto/from a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an information-recording and/or information-reproducing device
US20050177841A1 (en) * 2002-04-10 2005-08-11 Matushita Elec. Ind. Co. Ltd. Disk apparatus
US20040141440A1 (en) * 2003-01-21 2004-07-22 Yi-Chung Lee Method of adjusting rotation speed of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4362733A (ja) * 2003-05-09 2004-12-2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再生装置、回転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US20050195694A1 (en) * 2004-03-03 2005-09-08 Hui-Chih Li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access rate of an optical disc driver
JP2006147119A (ja) * 2004-10-20 2006-06-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の情報再生方法、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US8232042B2 (en) * 2005-03-31 2012-07-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orage medium,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thod
EP1748431B1 (en) * 2005-07-29 2012-05-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20090080302A1 (en) * 2007-09-21 2009-03-26 Teac Corporation Disk driv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2016012379A (ja) * 2014-06-27 2016-01-21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17642B2 (ja) 2022-08-15
EP3588500B1 (en) 2022-08-03
EP3588500A1 (en) 2020-01-01
US20190206438A1 (en) 2019-07-04
EP4116972A3 (en) 2023-03-08
TW201837902A (zh) 2018-10-16
EP3588500A4 (en) 2020-06-24
US10636447B2 (en) 2020-04-28
JPWO2018155186A1 (ja) 2019-12-19
EP4116972A2 (en) 2023-01-11
WO2018155186A1 (ja) 2018-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60394B2 (ja) 情報再生方法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US873271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rdering process execution using process step tables
US7916593B2 (en)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 of an optical disk utilizing retry feature
US7924667B2 (e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medium, and method controlling a write speed
JP4598355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プリピット検出方法
TWI754006B (zh) 光碟機裝置、及播放裝置
JP3914253B2 (ja) 情報再生装置、システム、ホスト、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4252011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4951577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JP2006331565A (ja) 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の再生方法
US7755983B2 (en) Optical disc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090129224A1 (en)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JP6180347B2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フォーカス引込制御方法
JP200433502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004165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332501A (ja) 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情報再生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JP421840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シーク速度制御方法
JP2011081851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JP2007184014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310911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18113087A (ja) 光ディスク処理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処理システム
JP2010182372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光ディスクセットアップ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セットアッププログラム
JP2007200502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6155714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1313479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読取りデータ転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