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5771B - 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 Google Patents

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5771B
TWI715771B TW106116624A TW106116624A TWI715771B TW I715771 B TWI715771 B TW I715771B TW 106116624 A TW106116624 A TW 106116624A TW 106116624 A TW106116624 A TW 106116624A TW I715771 B TWI715771 B TW I7157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aforementioned
machin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6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3208A (zh
Inventor
川原勇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3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3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5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577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465Identification means, e.g. labels, tags, mark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課題]避免可以連結及分離的插頭側連接器以錯誤的排列而連結。 [解決手段]設置一種只有在特定的2個插頭側連接器相鄰的情況下,其中一個前述插頭側殼體的凹溝可以卡合至另一個插頭側殼體的凸條,或者,其中一個插頭側殼體的凸條可以卡合至另一個插頭側殼體的凹溝之構造。

Description

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更詳細地說,是有關於一種用在多極連接器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連接器構造)。
發明背景 目前已知有藉由可以連結及分離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來構成多極連接器的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32248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4-78370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以往可以連結及分離的插頭側連接器可以不受限制地個別自由組合排列,且沒有作出對於錯誤排列的對應處置。 因此,會有插頭側連接器以錯誤的排列而連結,且錯誤排列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被連結到機器側連接器上的疑慮。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是避免可以連結及分離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以錯誤的排列而連結。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是用在藉由可以連結及分離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之組合來構成多極連接器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前述插頭側連接器(10)各自包含大致長方體形狀的插頭側殼體(12),該插頭側殼體(12)可內置插頭側端子(18),且具有能與相鄰的其他前述插頭側連接器(10)對向的2個側面(12A、12B),前述插頭側殼體(12)在前述側面(12A、12B)的其中一個上具有至少一個凹溝(24),且在前述側面(12A、12B)的另一個上具有至少一個凸條(26),只有在特定的2個前述插頭側連接器(10)相鄰的情況下,其中一個前述插頭側殼體(12)的前述凹溝(24)可以藉由滑動移動而卡合至另一個前述插頭側殼體(12)的前述凸條(26),或者,其中一個前述插頭側殼體(12)的前述凸條(26)可以藉由滑動移動而卡合至另一個前述插頭側殼體(12)的前述凹溝(24)。
根據此構成,由於只有在特定的2個前述插頭側連接器(10)相鄰的情況下,插頭側殼體(12)才會彼此連結,因此可以避免可以連結及分離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以錯誤的排列而連結。
在上述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中,較佳是在彼此相鄰的2個前述插頭側殼體(12)中,存在複數個彼此卡合的前述凹溝(24)與前述凸條(26)的配對,在前述側面(12A、12B)中,前述凹溝(24)與前述凸條(26)是位於與可滑動的方向正交之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只有前述配對位於相同位置的前述插頭側殼體(12)才可以彼此連結。
根據此構成,只有前述凹溝(24)與前述凸條(26)的配對位於相同位置的插頭側殼體(12)才可以彼此連結,且將此適用在特定的2個插頭側連接器(10),藉此只有在特定的2個前述插頭側連接器(10)相鄰的情況下,插頭側殼體(12)才會彼此連結,而可以避免可以連結及分離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2)以錯誤的排列而連結。
在上述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中,較佳是前述凹溝(24)與前述凸條(26)具有楔形榫形狀,該楔形榫形狀會藉由彼此的卡合而將相鄰的前述插頭側殼體(12)連結為在正交於前述側面的橫向方向上無法拉開。
根據此構成,由於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已被連結為在橫向方向上無法拉開的插頭側殼體(12)之組合體是在不連接到連接對象的機器側連接器(50)之狀態下完成,因此可以一次性地將事先已連結的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連接到機器側連接器(50)的機器側殼體(52)上。
在上述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中,較佳是前述凹溝(24)及前述凸條(26)具有楔形榫形狀,在前述側面(12A、12B)上更設置有對位用凸條(30)或對位用凹溝(28),該對位用凸條(30)或對位用凹溝(28)是從前述凹溝(24)或前述凸條(26)的至少一者之端部側延伸於前述凹溝(24)或前述凸條(26)的同方向上,且可以從前述橫向方向卡合至前述凹溝(24)或前述凸條(26)。
根據此構成,作為凹溝(24)與凸條(26)的楔形榫嵌合之順序,首先使對位用凹溝(28)從橫向方向卡合至凸條(26)或者使對位用凸條(30)從橫向方向卡合(進入至)至凹溝(24)來進行大概的對位,之後在凹溝(24)與凸條(26)的延伸方向上使插頭側殼體(12)移動,即可以使凹溝(24)與凸條(26)完成楔形榫嵌合。 藉此,即可以輕易地進行楔形榫嵌合的作業。
在上述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中,較佳是前述插頭側殼體(12)具有將前述側面在正交於該側面的方向上貫穿的貫穿孔(20),該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更包含連結桿(23),該連結桿(23)連續地插入至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的前述貫穿孔(20),且以對齊狀態來連結該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2)。
根據此構成,在橫向方向上對齊的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之組合體的連結狀態也可以藉由連結桿(23)來維持。
在上述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中,較佳是前述插頭側端子(18)是插入至前述插頭側殼體(12)上所形成的端子安裝孔(14)之母型端子(18),且具有卡合部(18C),該卡合部(18C)在該母型端子(18)插入至前述端子安裝孔(14)的預定插入位置之狀態下,會與前述連結桿(23)卡合,前述連結桿(23)兼作為將前述母型端子(18)保持在前述預定插入位置的保持器。
根據此構成,由於將在橫向方向上對齊的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之組合體中的全部母型端子(18)保持在預定插入位置一事是藉由一個連結桿(23)來進行的,因此可以減少零件的件數。
在上述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中,較佳是前述插頭側殼體(12)具有:卡合部(32),可卡合脫離地卡合至連接對象的機器側連接器(50)之機器側殼體(52)上所形成的卡止部(60),且將前述插頭側殼體(12)無法拉開地卡止至前述機器側殼體(52)上;操作部(40),進行該卡合部(32)對前述卡止部(60)的卡合及脫離;及連結部(72、74),將相鄰的前述插頭側殼體(12)之前述操作部(40)可分離地彼此連結。
根據此構成,藉由連結部(72、74)來使得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的操作部(40)彼此連結,藉此即可以一次性地將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的卡合部(32)與卡止部(60)的卡合所造成之鎖固進行解除。
在上述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中,較佳是前述插頭側殼體(12)是因應於各種類而被上色為不同的顏色。
根據此構成,即可以藉由插頭側殼體(12)的顏色來區分插頭側殼體(12)的種類。
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機器側連接器包含:機器側殼體(52),界定出連接器插入室(54),該連接器插入室(54)可供所有構成上述發明之組合體的複數個前述插頭側殼體(12)可插拔地插入;及複數個機器側端子(66),是藉由前述插頭側殼體(12)被插入至前述連接器插入室(54),來與前述插頭側端子(18)導通連接。
根據此構成,即可以連接所有構成上述發明之組合體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2)。
在上述機器側連接器中,較佳是包含界定出連接器插入室(54)的機器側殼體(52),該連接器插入室(54)可供所有構成上述發明之組合體的複數個前述插頭側殼體(12)可插拔地插入,且該機器側連接器包含機器側端子(66),其藉由前述插頭側殼體(12)被插入至前述連接器插入室(54),來與前述插頭側端子(18)導通連接,又,在各種類的前述插頭側殼體(12)所插入的位置上更具有彩色部分(68),該彩色部分(68)是被上色為與應該插入至該位置的種類之前述插頭側殼體(12)的顏色相同的顏色。
根據此構成,藉由進行插頭側殼體(12)的顏色與上述機器側殼體(52)所附上的顏色之顏色匹配,即可以防止插頭側連接器(10)對機器側連接器(50)的錯誤連接。
在上述機器側連接器中,較佳是前述機器側殼體(52)具有複數個導引部(56、58),該導引部(56、58)是以前述插頭側殼體(12)的單體為單位來個別地引導對應的前述插頭側連接器(10)的插拔。
根據此構成,即使在機器側殼體(52)中沒有內部分隔壁,也能以一個插頭側殼體(12)為單位來進行插頭側端子(18)與機器側端子(66)的連接,和一次性地將多個連接狀態的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插入至機器側殼體(52)的情況相較之下,可以藉由較小的插入力來進行。
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本發明的連接器對是包含構成上述發明之組合體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與上述發明之一個機器側連接器(50)的連接器對。
根據此構成,藉由可以連結及分離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之組合體與一個機器側連接器(50),即可以得到一種在關於插頭側連接器(10)的排列方面已安裝有防呆(fool-proof)機構的小型多極連接器。 發明效果
藉由本發明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由於只有在特定的2個前述插頭側連接器相鄰的情況下,插頭側殼體才會彼此連結,因此可以避免可以連結及分離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以錯誤的排列而連結。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圖1~圖8來說明本發明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連接器構造)的一個實施形態。 在各圖中,是藉由箭頭來定義前後、左右、上下的方向。 再者,如圖1所示,在插頭側連接器與機器側連接器中,是彼此相反地來定義前後方向。
如圖1、圖2所示,連接器對(連接器構造)是由彼此可以連結及分離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之組合體、與供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連接的一個機器側連接器50所構成。
如圖1~圖3所示,各插頭側連接器10包含由樹脂成形品所構成之個別的插頭側殼體12。 插頭側殼體12為大致長方體形狀,且具有彼此平行的左側面12A及右側面12B。 一個插頭側殼體12的左側面12A是藉由在左右方向(橫向方向)上以對齊的狀態排列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的組合,而與相鄰於左側的其他插頭側連接器10的右側面12B相對向。 一個插頭側殼體12的右側面12B是藉由在左右方向上以對齊的狀態排列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的組合,而與相鄰於右側的其他插頭側連接器10的左側面12A相對向。
再者,在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的組合中,配置在最左側的插頭側殼體12的左側面12A是對向於後述之機器側連接器50的左端壁52C之內面,而配置在最右側的插頭側殼體12的右側面12B是對向於機器側連接器50的右端壁52D之內面。
插頭側殼體12在上下2層具有在前後方向上延伸的端子安裝孔14。 如圖5、圖6所示,各端子安裝孔14可供導通連接了絕緣被覆電線(電纜線)16的金屬製之母型端子(插頭端子)18插入。 母型端子18具有:供後述之公型端子66的突出部66A插入的筒狀的插孔部18A、及止回形狀的卡止突起(卡止矛部)18B,卡止突起18B卡合至插頭側殼體12上所形成的卡止部分14A,藉此相對於插頭側殼體12受到卡止而可防止拔出。 在此,將母型端子18在端子安裝孔14中已插入至卡止突起18B會卡合至卡止部分14A的位置之狀態,稱為母型端子18已插入至端子安裝孔14的正規插入位置之狀態。
如圖1、圖3、圖5、圖6所示,各插頭側殼體12具有貫穿孔20。 貫穿孔20是將左側面12A及右側面12B在正交方向(左右方向)上貫穿,且在左右方向上橫向穿過上下雙方的端子安裝孔14之一部分而延伸,並在左側面12A及右側面12B上開口。 換言之,貫穿孔20是位在對應於上下的端子安裝孔14之間的上下方向之位置上,且在左右方向上橫向穿過上側的端子安裝孔14之下側部分及下側的端子安裝孔14之上側部分雙方而延伸。
如圖5所示,插頭側連接器10包含與插頭側殼體12為分開獨立零件的保持器22。 保持器22為樹脂成形品,呈L形狀且具有桿狀的插入部22A及拆裝操作把持部22B,該插入部22A可插拔地插入至貫穿孔20,該拆裝操作把持部22B連接於插入部22A的一端且與左側面12A貼合。 如圖5(A)~(C)所示,插入部22A對貫穿孔20的插入是在母型端子18對端子安裝孔14的插入完成之後才進行。
如圖6所示,只有在母型端子18在端子安裝孔14中已插入至正規插入位置(預定插入位置)之狀態下,插入部22A才可以不與端子安裝孔14內的母型端子18發生衝突,而將其整體插入至貫穿孔20中。 藉由插入部22A整個插入至貫穿孔20中,拆裝操作把持部22B就會接合於左側面12A。
藉此,當母型端子18在端子安裝孔14中還未插入至正規插入位置之情況下,拆裝操作把持部22B不會接觸左側面12A,而是位於與左側面12A有距離的位置,因此,作業者可以根據保持器22對貫穿孔20的插入程度,以目視方式來確認母型端子18是否在端子安裝孔14中已插入至正規插入位置。 藉由此目視作業即可以輕易地避免母型端子18的插入不良。
在母型端子18已插入至端子安裝孔14的正規插入位置之狀態下,如圖6所示,插入至貫穿孔20的插入部22A是以前面22C來抵接上下的母型端子18之各個落差面(卡合部)18C。 藉由此抵接也可防止母型端子18相對於插頭側殼體12而拔出。
如圖1~圖3所示,各插頭側殼體12在左側面12A的上下2處具有分別在前後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凹溝(鍵溝)24,且在右側面12B的上下2處一體地具有分別在前後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凸條(嵌合鍵)26。
左右相鄰的插頭側殼體12是藉由彼此相鄰的兩殼體以滑鍵式來卡合(嵌合)彼此對向的左側面12A之凹溝24與右側面12B之凸條26,而在左右方向上以對齊的狀態相連結。 凹溝24是溝開口側形成短邊的側翻梯形之橫截面形狀的「楔形榫溝」,而凸條26是突出前端形成長邊的側翻梯形之橫截面形狀的「楔形榫凸條」,且凹溝24與凸條26彼此會進行「楔形榫嵌合」。
換言之,凹溝24及凸條26的橫截面形狀是包含突伸(overhang)部的橫截面形狀,該突伸部是藉由凹溝24及凸條26的上下之傾斜面而連結為在直角地貫穿左側面12A及右側面12B的方向(左右方向)上無法拉開。
會進行楔形榫嵌合的凹溝24與凸條26之卡合,是藉由對齊彼此相鄰的2個插頭側殼體12之上下位置且使該2個插頭側殼體12在前後方向上相對地位移(滑動移動),而能夠以滑動式來進行,藉由該楔形榫嵌合,會使得左右相鄰的插頭側殼體12被連結為在橫向方向上無法拉開。
根據此構造,由於可以在未連接到機器側連接器50的狀態下,得到左右相鄰的插頭側殼體12已被連結為在橫向方向上無法拉開的多個連接狀態之插頭側連接器10,因此,可以一次性地將事先已連結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連接到機器側連接器50上。
相較於將各個插頭側連接器10一個一個連接到機器側連接器50的情況,在此一次性連接中,可以迅速地進行將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連接到機器側連接器50的作業。
處於多個連接狀態的插頭側連接器10,亦即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之組合體的各插頭側殼體12之貫穿孔20是在左右方向上一直線地彼此連通。 在此情況下,如圖7所示,可以採用具有插入部23A及拆裝操作把持部23B的L形狀之連結桿23,該插入部23A的長度相當於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的左右方向之合計尺寸,該拆裝操作把持部23B的長度與拆裝操作把持部22B同等。
在連結桿23的使用中,插入部23A是在連續狀態下插入至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的貫穿孔20中,藉此提升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的連結強度。 連結桿23兼作為保持器22,其插入部23A與前述保持器22的插入部22A同樣地,會與位於正規插入位置(預定插入位置)之母型端子18卡合,藉此將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的母型端子18一次性地保持在正規插入位置上。
藉此,對於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之組合體,只需要各準備一個連結桿(保持器)23即可,不需對各插頭側連接器10準備個別的保持器22,而可以減少零件的件數。
如圖1~圖3所示,凹溝24及凸條26並不是橫跨左側面12A及右側面12B的前後方向之全長而存在,而是僅在左側面12A及右側面12B的前側,以小於前述全長(全長的1/2~2/3程度)的前後方向長度來設置。
如圖2所示,在左側面12A上形成有對位用凹溝28,該對位用凹溝28是從各凹溝24的後端向後方一直線地連續延伸。 對位用凹溝28是一種可以從橫向方向(左右方向)卡合至凸條26的凹溝,其具有左側面12A的前後方向之全長的1/2~1/3程度的前後長,且具有矩形橫截面,該矩形橫截面具有上下方向之溝寬,該溝寬大於凹溝24的上下方向之最大溝寬,且大於對應的凸條26的最大條寬。
如圖1及圖3所示,在右側面12B上一體形成有對位用凸條30,該對位用凸條30是從各凸條26的後端向後方一直線地連續延伸。 對位用凸條30是一種可以從橫向方向(左右方向)卡合至凹溝24的凸條,其具有矩形橫截面,該矩形橫截面具有上下方向之條寬,該條寬小於凸條26的上下方向之最小條寬,且小於對應的凹溝24的最小條寬。
在未插入至後述之機器側殼體52的連接器插入室54之狀態下,亦即將插頭側連接器10插入至機器側連接器50之前,在連結彼此相鄰的2個插頭側殼體12時,是在將彼此相鄰的2個插頭側殼體12之前後方向的位置錯開插頭側殼體12的前後方向全長之1/2~1/3程度的狀態下,將彼此相鄰的2個插頭側殼體12從左右方向(對向的左側面12A與右側面12B彼此接近的橫向方向)相貼合來使對位用凹溝28與凸條26卡合,且在對位用凹溝28的上下方向之溝寬的範圍內,進行上下方向之大概的對位。之後,使彼此相鄰的2個插頭側殼體12在前後方向上相對地位移,藉此從對位用凹溝28與凸條26的「鬆動嵌合」自然地變化為凹溝24與凸條26的緊密「楔形榫嵌合」。藉此,凹溝24與凸條26的楔形榫嵌合之作業性會變佳,且可以改善將處於未插入至連接器插入室54的狀態之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連結的作業性。
同樣地,在將彼此相鄰的2個插頭側殼體12的前後方向之位置錯開插頭側殼體12的前後方向全長之1/2~1/3程度的狀態下,將彼此相鄰的2個插頭側殼體12從左右方向(對向的左側面12A與右側面12B彼此接近的橫向方向)相貼合來使對位用凸條30與凹溝24卡合,且在凹溝24的上下方向之溝寬的範圍內,進行上下方向之大概的對位。之後,使彼此相鄰的2個插頭側殼體12在前後方向上相對地位移,藉此從對位用凸條30與凹溝24的「鬆動嵌合」自然地變化為凹溝24與凸條26的緊密「楔形榫嵌合」。藉此,凹溝24與凸條26的楔形榫嵌合之作業性會變佳,且可以改善將處於未插入至連接器插入室54的狀態之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連結的作業性。
在彼此相鄰的2個插頭側殼體12中,以配對為單位而存在複數個彼此卡合的凹溝24與凸條26的配對,且在左側面12A及右側面12B中,與前述可滑動的方向(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的位置,亦即上下方向的位置是以配對為單位而有所不同。如圖4所示,凹溝24與凸條26的配對的位置是設定A~F等6個不同的上下位置,且藉由上下2層的凹溝24與凸條26的配對的組合而存在有類型I~IX等9種插頭側殼體,只有上下2層的配對雙方都位於相同位置的插頭側殼體12才能彼此連結。
亦即,只有在特定的2個插頭側連接器10彼此相鄰的情況下,其中一個插頭側殼體12的凹溝24才能可滑動地卡合至另一個插頭側殼體12的凸條26,或者,其中一個插頭側殼體12的凸條26才能可滑動地卡合至另一個插頭側殼體12的凹溝24這點,是取決於凹溝24及凸條26的上下方向之設置位置的一致及不一致。再者,在圖4中,○符號表示凹溝24的上下位置,而●符號表示凸條26的上下位置。
例如,類型I的插頭側殼體12與類型II的插頭側殼體12,其上層的凹溝24與凸條26的配對的位置(以下稱為配對位置)一致為「C」,且下層的配對位置一致為「F」,藉此可以作為特定的2個插頭側連接器10而連結。 但是,類型III的插頭側殼體12,其上層的配對位置為「B」,且下層的配對位置為「E」,與類型I的插頭側殼體12的配對位置不一致,因此並不是特定的2個插頭側連接器10,故類型I的插頭側殼體12與類型III的插頭側殼體12無法連結,可以藉由防呆來避免錯誤排列。
在此實施形態中,只有在插頭側殼體12從類型I、類型II、類型III…類型VIII、類型IX的順序排列之情況下,插頭側連接器10才能連結為連續9個,而在其他的順序下,例如,插頭側殼體12從類型I、類型III、類型II…等順序下並無法連結,故可以事先避免插頭側連接器10因錯誤的排列而連結為多個連接。
如圖1~圖3、圖6所示,插頭側殼體12具有雙支梁構造的樹脂製之彈性變形板部38,該彈性變形板部38是藉由空隙34而從插頭側殼體12在上側向上分離,且藉由各連結部36而只將前後端部一體地連結至插頭側殼體12的前後端部。 在彈性變形板部38的前後方向之中間部的上部,一體地成形有可卡合脫離地卡合至後述之卡止用開口60的卡合用突部32。 卡合用突部32是藉由彈性變形板部38的前後間之向下凸的圓弧狀彈性變形而在上下方向上位移。
在彈性變形板部38的後側之上部突出形成有解鎖操作部40。 解鎖操作部40是構成為一種藉由以指尖操作向下方按壓,使得彈性變形板部38彈性變形為向下凸的圓弧狀,進而使卡合用突部32對卡止用開口60的卡合脫離的操作部。
在插頭側殼體12中,包含彈性變形板部38、卡合用突部32及解鎖操作部40的整體,是因應於類型I~IX的種類而被上色為不同的顏色。 上色可以在插頭側殼體12的成形時,在樹脂材料中添加指定顏色的顏料來進行。
作業者可以藉由插頭側殼體12的顏色來輕易地判別插頭側連接器10的種類。 插頭側殼體12的顏色,最佳是針對各個類型I~IX去設定個別的顏色,但為了減少顏色數量,分開配置的殼體也可以設定為相同顏色,例如,類型I及VI設定為白色、類型II及VII設定為紫色、類型III及VIII設定為紅色、類型IV及IX設定為綠色、類型V設定為藍色。
如圖1、圖2及圖8所示,機器側連接器50包含由樹脂成形品所構成之機器側殼體52。 機器側殼體52是作成為由上壁52A、下壁52B、左端壁52C、右端壁52D、底壁52E所構成之前側開放的長方體形狀,且將底壁52E固定在電路基板(未圖示)等上。
機器側殼體52藉由上壁52A、下壁52B、左端壁52C、右端壁52D、底壁52E而界定出一個長方體形狀之連接器插入室54,該連接器插入室54是供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在前後方向上可插拔地插入的前側開放式,且內部沒有分隔(隔壁)。 連接器插入室54雖然可供所有構成前述組裝體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插入,但成為一種已將內部分隔壁去除的構造,而形成了一個收容空間,該內部分隔壁是指一種可將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的收容部依照每個插頭側連接器10來加以區隔的分隔壁。
藉此,當插入相同數量的插頭側連接器10之情況下,機器側連接器50的左右尺寸會變小,而能追求機器側連接器50的小型化。
機器側殼體52在上壁52A的連接器插入室54側上,一體地具有上部導軌56,該上部導軌56是將從左右方向來看對應於各插頭側殼體12的位置在前後方向上延伸。 上部導軌56是在限制了左右及上下方向之移動的狀態下,在前後方向上可滑動地卡合至彈性變形板部38及插頭側殼體12的上側部分。 機器側殼體52在下壁52B的連接器插入室54側上,一體地具有下部導軌58,該下部導軌58是將從左右方向來看對應於各插頭側殼體12的位置在前後方向上延伸。 下部導軌58是在限制了左右及上下方向之移動的狀態下,在前後方向上可滑動地卡合至插頭側殼體12的下側部分。
藉此,上部導軌56及下部導軌58是對每一個插頭側連接器10,亦即以插頭側殼體12的單體為單位,來個別地引導插頭側殼體12對機器側殼體52的前後方向之插拔,而容許插頭側殼體12一個一個地插入至機器側殼體52中。 藉此,即使在機器側殼體52中沒有內部分隔壁,也能以一個插頭側殼體12為單位來進行母型端子18與機器側連接器50側的後述之公型端子66的連接,和一次性地將多個連接的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插入至機器側殼體52的情況相較之下,可以藉由較小的插入力來進行。
而且,由於上部導軌56及下部導軌58會個別地將插頭側殼體12保持在左右方向的預定位置,因此即使機器側殼體52中沒有內部分隔壁,仍可以將在左右方向上對齊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在跳過配置於中途的插頭側連接器10之缺齒狀態下,插入至機器側連接器50以及配置到預定位置。
機器側殼體52更一體地具有複數個插入導引部59,該插入導引部59是從底壁52E朝向與插頭側殼體12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插入導引部59是相對於每個插頭側殼體12而形成,且插入至對應的插頭側殼體12之卡合部15(參照圖6),並和上部導軌56及下部導軌58一起進行插頭側殼體12對機器側殼體52的前後方向之插拔的引導,以及左右及上下方向的定位。
左端壁52C上形成有凸條62(參照圖2),該凸條62可供配置在左端的插頭側殼體12之凹溝24在前後方向上可滑動地卡合。 右端壁52D上形成有凹溝64(參照圖1),該凹溝64可供配置在右端的插頭側殼體12之凸條26在前後方向上可滑動地卡合。 凸條62及凹溝64具有與凸條26及凹溝24的橫截面形狀相同的側翻梯形之橫截面形狀。
機器側殼體52在上壁52A上具有可供卡合用突部32可卡合脫離地嵌入的卡止用開口60。 插入至連接器插入室54的插頭側殼體12是藉由卡合用突部32嵌入至卡止用開口60而被固定住(鎖固)。
如圖8所示,機器側連接器50在與插入至連接器插入室54的各插頭側殼體12之各母型端子18對應的位置上,具有金屬製的公型端子(機器側端子)66。 公型端子66是設置為與插入至連接器插入室54的各插頭側殼體12之母型端子18的總數相同數量,且具有突出部66A,該突出部66A是從各底壁52E朝向與插頭側殼體12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而向連接器插入室54突出。 突出部66A是嵌合至母型端子18的插孔部18A。 藉由此嵌合,母型端子18與公型端子66會導通連接。
在此,在圖8中附上符號(GND)的公型端子66是接地端子。 接地端子66(GND)的突出部66A之突出長度比其他公型端子66的突出部66A之突出長度還長。 藉此,母型端子18與公型端子66的導通連接一開始是在接地端子66(GND)上進行,可藉由以接地消除靜電來追求連接器連接時的機器側之安全性。
如圖1、圖2所示,上壁52A的前側(連接器插入室54的開口側)以及連接器插入室54的開口緣之上部,在左右方向上對應於各卡止用開口60的位置上設置有四角形的著色部68、70。 著色部68、70是對應於每個卡止用開口60,亦即對應於每個插入至連接器插入室54的插頭側連接器10而個別地設定,且在各插頭側殼體12插入的位置上,藉由噴墨印表機等印刷有與該位置應該插入的種類之插頭側連接器10的顏色相同顏色之圖形(四角形)。 例如,在左右方向上對應於紅色的插頭側殼體12插入的位置上的著色部68、70上,印刷有紅色的圖形。
插頭側連接器10對機器側連接器50的連接,是藉由以下方式來進行:使每個插頭側連接器10的插頭側殼體12之上下部分,或是使因相鄰的插頭側連接器10之凹溝24與凸條26的嵌合而成為多個連接狀態的插頭側連接器10的插頭側殼體12之上下部分,卡合至對應的左右方向位置之上部導軌56及下部導軌58,受該等導軌56、58引導的同時,令插頭側連接器10滑動而插入至連接器插入室54中。 在此插入中,卡合用突部32是藉由彈性變形板部38朝向下方彈性變形,而潛入上壁52A的前緣部且自動地嵌合至卡止用開口60,進而被固定住。
在此連接作業中,藉由進行著色部68、70的顏色與插頭側殼體12的顏色之顏色匹配,即可以防止因鍵排列造成的錯誤組裝,且可以事先防止插頭側連接器10對機器側連接器50的錯誤連接。
插頭側連接器10的取出是以插頭側連接器10為單位(以插頭側殼體12為單位)而藉由以下方式來進行:藉由解鎖操作部40被作業者的手指壓下,令彈性變形板部38朝向下方彈性變形而使得卡合用突部32降下,在卡合用突部32與卡止用開口60的嵌合脫離之鎖固解除的狀態下,將插頭側殼體12拉出到前方。 想要一次性地取出相鄰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10之情況下,只要一次性地將取出對象之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的解鎖操作部40壓下即可。
接著,參照圖9、圖10來說明本發明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的其他實施形態。 再者,在圖9、圖10中,對應於圖1~圖8的部分是附上與圖1~圖8所附的符號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在此實施形態中,解鎖操作部40的右端部上形成有凹部72,且解鎖操作部40的左端部上形成有凸部74。 凹部72是後方開口的截面C形之凹部,而凸部74是圓柱狀的凸部,藉由相鄰的插頭側殼體12之前後方向的相對移動,或者藉由在已經插入至機器側殼體52的插頭側殼體12旁邊插入其他插頭側殼體12,相鄰的解鎖操作部40之凹部72與凸部74就會嵌合,令相鄰的插頭側殼體12之解鎖操作部40彼此連結。
在此實施形態中,由於相鄰的插頭側殼體12之解鎖操作部40是彼此連結,因此只要一個插頭側殼體12之解鎖操作部40被壓下,即可在相鄰的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中,使得因卡合用突部32與卡止用開口60的嵌合而鎖固的插頭側殼體12一次性地進行解除鎖固。 藉此,一起取出相鄰的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時之操作性會變得良好。
以上,雖然針對其較佳實施形態來說明本發明,但正如同於只要是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即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如此之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之範圍內可以作適當的變更。
例如,如圖11所示,插頭側連接器10也可以是將2個上述實施形態的2極用之插頭側殼體12一體成形為4極用的連接器、將3個插頭側殼體12一體成形為6極用的連接器、或將5個插頭側殼體12連結為10極用的連接器等,並不限定於2極用的連接器。
複數個2極用的插頭側殼體12一體成形之連接器是將相鄰的插頭側殼體12之後部彼此一體成形的構造,與單一的插頭側殼體12同樣地,是受上部導軌56及下部導軌58引導而插入至連接器插入室54中。 2極用的插頭側殼體12的連結個數為3個以上之連接器,只在位於兩端的插頭側殼體12上設置有卡合用突部32,且複數個插頭側殼體12中只需連結設置一個解鎖操作部40即可。
取決於凹溝24及凸條26的上下方向之位置的插頭側殼體12之種類並不限定於9個,也可以是小於9個,或者是比9個還多。 又,只有在特定的2個插頭側連接器10相鄰的情況下,其中一個插頭側殼體12的凹溝24才能可滑動地卡合至另一個插頭側殼體12的凸條26,或者,其中一個插頭側殼體12的凸條26才能可滑動地卡合至另一個插頭側殼體12的凹溝24,藉此使該相鄰的插頭側殼體12彼此連結的構造,並不限定於凹溝24及凸條26的上下方向之位置的一致及不一致,也可以是由凹溝24及凸條26的形狀或大小的一致及不一致來決定。 也可以是插頭側連接器10具有公型端子,而機器側連接器具有母型端子。
機器側殼體52的左端壁52C上所形成的凸條62可以省略,且右端壁52D上所形成的凹溝64可以替換為可供位在A~C位置或/及D~F位置之任一位置上的凸條26卡合且寬度較寬的凹部。 在此情況下,即可以追求機器側殼體52的共用化。
會進行楔形榫嵌合的凹溝24及凸條26並不限定於側翻梯形的橫截面形狀,橫截面形狀也可以是鉤形等。
又,上述實施形態所示的構成要素並非全部都是必須的,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都可以作適當的取捨選擇。
10‧‧‧插頭側連接器12‧‧‧插頭側殼體12A‧‧‧左側面12B‧‧‧右側面14‧‧‧端子安裝孔14A‧‧‧卡止部分15‧‧‧卡合部16‧‧‧絕緣被覆電線(電纜線)18‧‧‧母型端子(插頭端子)18A‧‧‧插孔部18B‧‧‧卡止突起(卡止矛部)18C‧‧‧落差面(卡合部)20‧‧‧貫穿孔22‧‧‧保持器22A、23A‧‧‧插入部22B、23B‧‧‧拆裝操作把持部22C‧‧‧前面23‧‧‧連結桿(保持器)24‧‧‧凹溝(鍵溝)26‧‧‧凸條(嵌合鍵)28‧‧‧對位用凹溝30‧‧‧對位用凸條32‧‧‧卡合用突部34‧‧‧空隙36‧‧‧連結部38‧‧‧彈性變形板部40‧‧‧解鎖操作部50‧‧‧機器側連接器52‧‧‧機器側殼體52A‧‧‧上壁52B‧‧‧下壁52C‧‧‧左端壁52D‧‧‧右端壁52E‧‧‧底壁54‧‧‧連接器插入室56‧‧‧上部導軌(導引部)58‧‧‧下部導軌(導引部)59‧‧‧插入導引部60‧‧‧卡止用開口62‧‧‧凸條64‧‧‧凹溝66‧‧‧公型端子(機器側端子)66(GND)‧‧‧接地端子66A‧‧‧突出部68、70‧‧‧著色部72‧‧‧凹部74‧‧‧凸部A~F‧‧‧配對位置I~IX‧‧‧類型
圖1是顯示本發明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的一個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施形態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的主要部位的放大立體圖。 圖3是本實施形態之插頭側連接器的放大立體圖。 圖4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的鍵配置的圖表。 圖5(A)~(C)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端子及保持器的安裝順序的立體圖。 圖6是本實施形態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縱截面圖。 圖7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多個連接的插頭側連接器中的保持器的安裝的立體圖。 圖8是本實施形態之機器側連接器的主要部位的截面立體圖。 圖9是顯示本發明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的其他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圖10是其他實施形態之插頭側連接器的放大立體圖。 圖11是顯示本發明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的其他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A~F‧‧‧配對位置
I~IX‧‧‧類型

Claims (10)

  1. 一種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是用在藉由可以連結及分離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之組合來構成多極連接器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前述插頭側連接器各自包含大致長方體形狀的插頭側殼體,該插頭側殼體可內置插頭側端子,且具有能與相鄰的其他前述插頭側連接器對向的2個側面,前述插頭側殼體在前述側面的其中一個上具有至少一個凹溝,且在前述側面的另一個上具有至少一個凸條,只有在特定的2個前述插頭側連接器相鄰的情況下,其中一個前述插頭側殼體的前述凹溝可以藉由滑動移動而卡合至另一個前述插頭側殼體的前述凸條,或者,其中一個前述插頭側殼體的前述凸條可以藉由滑動移動而卡合至另一個前述插頭側殼體的前述凹溝,其中,前述插頭側殼體具有將前述側面在正交方向上貫穿的貫穿孔,該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更包含連結桿,該連結桿連續地插入至複數個插頭側殼體的前述貫穿孔,且以對齊狀態來連結該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前述插頭側端子是插入至前述插頭側殼體上所形成的端子安裝孔之母型端子,且具有卡合部,該卡合部在該母型端子插入至前述端子安裝孔的預定插入位置之狀態下,會與前述連結桿卡合,前述連結桿兼作為將前述母型端子保持在前述預定插入位置的保持器。
  2. 如請求項1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其中在彼此相鄰的2個前述插頭側殼體中,存在複數個彼此卡合的前述凹溝與前述凸條的配對,在前述側面中,前述凹溝與前述凸條是位於與可滑動的方向正交之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只有前述配對位於相同位置的前述插頭側殼體才可以彼此連結。
  3. 如請求項1或2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其中前述凹溝與前述凸條具有楔形榫形狀,該楔形榫形狀會藉由彼此的卡合而將相鄰的前述插頭側殼體在前述側面上連結為在正交於該側面的橫向方向上無法拉開。
  4. 如請求項3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其中在前述側面上更設置有對位用凸條或對位用凹溝,該對位用凸條或對位用凹溝是從前述凹溝或前述凸條的至少一者之端部側延伸於前述凹溝或前述凸條的同方向上,且可以從前述橫向方向卡合至前述凹溝或前述凸條。
  5. 如請求項1或2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其中前述插頭側殼體具有:卡合部,可卡合脫離地卡合至連接對象的機器側連接器之機器側殼體上所形成的卡止部,且將前述插頭側殼體無法拉開地卡止至前述機器側殼體上;操作部,進行該卡合部對前述卡止部的卡合及脫離;及連結部,將相鄰的前述插頭側殼體之前述操作部可分離地彼此連結。
  6. 如請求項1或2之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 體,其中前述插頭側殼體是因應於各種類而被上色為不同的顏色。
  7. 一種機器側連接器,包含:機器側殼體,界定出連接器插入室,該連接器插入室可供所有構成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組合體的複數個前述插頭側連接器可插拔地插入;及機器側端子,是藉由前述插頭側連接器被插入至前述連接器插入室,來與前述插頭側端子導通連接。
  8. 一種機器側連接器,包含界定出連接器插入室的機器側殼體,該連接器插入室可供所有構成如請求項6之組合體的複數個前述插頭側連接器可插拔地插入,且該機器側連接器包含機器側端子,其藉由前述插頭側連接器被插入至前述連接器插入室,來與前述插頭側端子導通連接,又,在各種類的前述插頭側殼體所插入的位置上更具有彩色部分,該彩色部分是被上色為與應該插入至該位置的種類之前述插頭側殼體的顏色相同的顏色。
  9. 如請求項7或8之機器側連接器,其中前述機器側殼體具有複數個導引部,該導引部是以前述插頭側連接器的單體為單位來個別地引導對應的前述插頭側連接器的插拔。
  10. 一種連接器對,包含:構成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組合體的複數個插頭側連接器;及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一個機器側連接器。
TW106116624A 2016-05-24 2017-05-19 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TWI7157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3548 2016-05-24
JP2016103548 2016-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3208A TW201813208A (zh) 2018-04-01
TWI715771B true TWI715771B (zh) 2021-01-11

Family

ID=6041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6624A TWI715771B (zh) 2016-05-24 2017-05-19 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4006B2 (zh)
EP (1) EP3467953B1 (zh)
JP (3) JP6850259B2 (zh)
CN (1) CN109196728B (zh)
TW (1) TWI715771B (zh)
WO (1) WO20172040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37562B1 (en) * 2017-06-06 2022-09-07 Nippon Tanshi Co., Ltd. Connector structure
CN110574240B (zh) * 2017-09-01 2021-03-30 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多路充电器
USD919578S1 (en) * 2017-11-24 2021-05-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Housing for equipment for control of electric power
DE102018115371A1 (de) 2018-06-26 2020-01-02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modul für einen Industriesteckverbinder
US11637404B2 (en) 2018-07-12 2023-04-25 Samtec, Inc. Cable connector system
US11588262B2 (en) 2018-10-09 2023-02-21 Samtec, Inc. Cable connector systems
JP7353035B2 (ja) * 2018-12-26 2023-09-2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積層型ワイヤマウントウェハ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FR3124029B1 (fr) * 2021-06-11 2023-11-03 Speedinnov Ensemble de connexion électriqu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5078U (ja) * 1992-02-07 1993-08-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JPH10106670A (ja) * 1996-09-26 1998-04-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割式コネクタ
JP2001052798A (ja) * 1999-08-02 2001-02-23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連結構造
TW443602U (en) * 1999-09-23 2001-06-23 Tekcon Electronics Corp Modular electric signal connector
TWM264685U (en) * 2004-11-16 2005-05-11 Weli Sheng Terminal Ind Co Ltd Expandable power connecting-ba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9003B2 (ja) * 1990-07-04 1999-07-12 ケル株式会社 ツーピース端子台コネクタ
JPH0565078A (ja) 1991-09-09 1993-03-19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骨格部材の接合構造
NL9302007A (nl) * 1993-11-19 1995-06-16 Framatome Connectors Belgium Connector voor afgeschermde kabels.
JP3106915B2 (ja) * 1995-06-28 2000-11-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ブロックコネクタ
JP3685891B2 (ja) * 1996-10-29 2005-08-2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
JPH113753A (ja) * 1997-06-12 1999-01-06 Nec Shizuoka Ltd ブロック型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3494885B2 (ja) * 1998-04-27 2004-02-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結合コネクタ
JP2000200654A (ja) 1999-01-06 2000-07-18 N T T Telecom Eng Tokyo:Kk 人間の感覚に訴えて誤接続及び誤操作を防止する装置
JP4961069B2 (ja) 2000-03-06 2012-06-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
DE10017868B4 (de) * 2000-04-11 2004-03-04 Leopold Kostal Gmbh & Co. Kg Elektrisches Steckverbindungsteil
MXPA05004904A (es) 2002-11-05 2005-07-22 Yazaki Corp Alojamiento de conector electrico, un metodo para marcar el alojamiento de conector electrico y un metodo para insertar una terminal de metal en el alojamiento de conector electrico.
JP2004319140A (ja) * 2003-04-11 2004-11-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391310B2 (ja) 2004-05-07 2009-12-2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4852026B2 (ja) 2007-04-26 2012-01-11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4956323B2 (ja) 2007-08-10 2012-06-2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EP2263289B1 (de) * 2008-04-08 2018-12-05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et aus anschlussadapter und anschlussklemme
JP5284759B2 (ja) 2008-11-17 2013-09-11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189464B2 (ja) * 2008-11-21 2013-04-2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151962B2 (ja) 2008-12-22 2013-02-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4078370A (ja) 2012-10-10 2014-05-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コネクタ
DE102013009330B4 (de) * 2013-06-03 2018-06-2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ontaktträger mit Kontaktträgerelementen
JP6275603B2 (ja) * 2014-09-12 2018-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5078U (ja) * 1992-02-07 1993-08-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JPH10106670A (ja) * 1996-09-26 1998-04-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割式コネクタ
JP2001052798A (ja) * 1999-08-02 2001-02-23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連結構造
TW443602U (en) * 1999-09-23 2001-06-23 Tekcon Electronics Corp Modular electric signal connector
TWM264685U (en) * 2004-11-16 2005-05-11 Weli Sheng Terminal Ind Co Ltd Expandable power connecting-ba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6728B (zh) 2020-04-28
WO2017204017A1 (ja) 2017-11-30
US20190207343A1 (en) 2019-07-04
JP6933539B2 (ja) 2021-09-08
EP3467953B1 (en) 2021-12-22
US10404006B2 (en) 2019-09-03
TW201813208A (zh) 2018-04-01
CN109196728A (zh) 2019-01-11
EP3467953A1 (en) 2019-04-10
JP2021170554A (ja) 2021-10-28
JP2019050176A (ja) 2019-03-28
EP3467953A4 (en) 2020-01-15
JPWO2017204017A1 (ja) 2019-04-11
JP6850259B2 (ja) 2021-03-31
JP7190006B2 (ja) 2022-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5771B (zh) 插頭側連接器的組合體、機器側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TWI732869B (zh) 連接器構造
JP585984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736062B2 (ja) 電気接続デバイス
EP2495821A1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6084587A1 (ja) コネクタ
EP3678263A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JP2015064933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ハウジング
WO2018225527A1 (ja) コネクタ構造
JP688729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88632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0938140B2 (en) Connector
JP7340340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