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2653B - 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2653B
TWI712653B TW105109409A TW105109409A TWI712653B TW I712653 B TWI712653 B TW I712653B TW 105109409 A TW105109409 A TW 105109409A TW 105109409 A TW105109409 A TW 105109409A TW I712653 B TWI712653 B TW I7126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solvent
less
meth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9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1611A (zh
Inventor
大村直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700572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71265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1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2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265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9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 G03F7/105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having substances, e.g. indicators, for forming visible im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2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bound to oxygen
    • C08K5/33Oxim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47/00Porphines; Azaporphines
    • C09B47/04Phthalocyanines abbreviation: P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6Preparation of organic pigments
    • C09B67/0069Non aqueous dispersions of pigments containing only a solvent and a dispersing agent
    • C09B67/007Non aqueous dispersions of phthalocyanines containing only a solvent and a dispers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71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ehydrating agents; Dispersing agents; Dustfree compositions
    • C09B67/0084Dispersions of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09D17/002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in organic med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09D17/003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containing an organic pig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5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or components in so far 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thographic processes or materials used therefor
    • G03F7/0007Filters, e.g. additive colour filters; Components for display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28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photosensitivity-increasing substances, e.g. photoinitiators
    • G03F7/031Organic compounds not covered by group G03F7/029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著色力較高、乾燥膜於溶劑中之溶解性較高、可抑制附著異物之產生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使用該著色樹脂組成物之彩色濾光片及影像顯示裝置、以及用於該著色樹脂組成物之顏料分散液。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含有(A)顏料、(B)分散劑、(C)溶劑、(D)黏合劑樹脂及(E)光聚合起始劑,(A)顏料包含鹵化酞菁鋅(Halogenated zinc phthalocyanine)顏料,該鹵化酞菁鋅顏料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3以上,且(C)溶劑包含於1013.25hPa下沸點為150℃以上之高沸點溶劑。

Description

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影像顯示裝置。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含有特定之鹵化酞菁鋅(Halogenated zinc phthalocyanine)顏料及特定之高沸點溶劑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具有使用該著色樹脂組成物所製作之像素的彩色濾光片、及具有該彩色濾光片之影像顯示裝置。
作為習知製造液晶顯示裝置等中所使用之彩色濾光片之方法,已知有顏料分散法、染色法、電沈積法、印刷法。其中,就分光特性、耐久性、圖案形狀及精度等觀點而言,具有均衡優異特性之顏料分散法被最廣泛地採用。
近年來,對於彩色濾光片要求更高穿透、高亮度、高對比度且高色域化。作為決定彩色濾光片之顏色之色料,就耐熱、耐光性等觀點而言,一般使用顏料,其中,較佳地使用固有之穿透吸收光譜於可見光波長區域與背光源(back light)之螢光體光譜一致者。例如作為綠色像素形成用,自先前以來使用鹵化酞菁銅綠色顏料與各種黃色顏料之組合。
關於綠色像素之高亮度化,例如提出有如專利文獻1~3中所記載,具有特定色相之新穎鹵化酞菁鋅綠色顏料,實現了對於習知之鹵化酞菁銅綠色顏料之高亮度化。又,於專利文獻1~3 中記載有將鹵化酞菁鋅顏料與聯咪唑或α-胺基烷基苯酮等光聚合起始劑組合之例。進而,近年來發現:關於如專利文獻4中所記載之含有C.I.顏料綠58作為鹵化酞菁鋅綠色顏料且含有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及乙酸3-甲氧基丁酯等作為溶劑的著色組成物,可改善塗佈基板上之凝集異物或表面粗度。進而,如專利文獻5所記載,發現藉由併用鹵化酞菁鋅綠色顏料與包含特定之肟酯系化合物之光聚合起始劑,可抑制著色樹脂組成物於製造時或保管中產生異物;又,可抑制與N-甲基吡咯啶酮接觸時之析出物之產生。又,於專利文獻6~11中亦記載有將鹵化酞菁鋅綠色顏料與包含肟酯系化合物之光聚合起始劑組合之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7034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7034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9-5201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11-028219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9-271502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10-84119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2010-97172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開2011-99974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2011-145668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專利特開2012-53278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專利特開:2012-172003號公報
本發明者對專利文獻1~11中所記載之含有作為鹵化酞菁鋅顏料之C.I.顏料綠58(以下簡稱為「G58」)之著色樹脂組成物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其著色力較低,為了達成一定之色度,必須使塗佈膜厚較厚。因此,本發明者為了獲得著色力較高,以及達成一定之色度可使塗佈膜厚較薄之著色樹脂組成物而反覆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特定之鹵化酞菁鋅顏料可達成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發明者對含有該顏料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反覆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使用該組成物所形成之乾燥膜於溶劑中之溶解性較低,因此,存在於利用模嘴塗佈法塗佈該組成物時,乾燥而附著於分配噴嘴前端之異物以異物之形式附著於塗佈膜表面的於G58之情形時不存在之新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著色力較高、乾燥膜於溶劑中之溶解性較高、可抑制附著異物之產生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具有使用該著色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像素之彩色濾光片、具有該彩色濾光片之影像顯示裝置、及用於該著色樹脂組成物之顏料分散液。
本發明者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特定之鹵化酞菁鋅綠色顏料及特定之高沸點溶劑,可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完成本發明。即,本發明之主旨如下所述。
[1]一種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係含有(A)顏料、(B)分散劑、(C)溶劑、(D)黏合劑樹脂及(E)光聚合起始劑者;其中 上述(A)顏料包含鹵化酞菁鋅顏料,該鹵化酞菁鋅顏料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3以上,且上述(C)溶劑包含1013.25hPa下之沸點為150℃以上之高沸點溶劑。
[2]如[1]中所記載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C)溶劑進而包含1013.25hPa下之沸點未滿150℃之低沸點溶劑。
[3]如[1]或[2]中所記載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C)溶劑相對於著色樹脂組成物之含有比率為50質量%以上。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高沸點溶劑相對於上述(C)溶劑之含有比率為0.5質量%以上。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高沸點溶劑於20℃下之蒸汽壓為400Pa以下。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B)分散劑包含具有含氮原子之官能基之嵌段共聚合體。
[7]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E)光聚合起始劑包含肟酯系化合物。
[8]一種彩色濾光片,其具有使用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著色樹脂組成物所製作之像素。
[9]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具有如[8]中所記載之彩色濾光片。
[10]一種顏料分散液,其係含有(A)顏料、(B)分散劑及(C)溶劑者;其中上述(A)顏料包含鹵化酞菁鋅顏料,該鹵化酞菁鋅顏料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3以上,且上述(C)溶劑包含1013.25hPa下之沸點為150℃以上之高沸點 溶劑。
[11]如[10]中所記載之顏料分散液,其中,上述(C)溶劑進而包含1013.25hPa下之沸點未滿150℃之低沸點溶劑。
[12]如[10]或[11]中所記載之顏料分散液,其中,上述(C)溶劑相對於顏料分散液之含有比率為50質量%以上。
[13]如請求項[10]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顏料分散液,其中,上述高沸點溶劑相對於上述(C)溶劑之含有比率為1質量%以上。
[14]如[10]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顏料分散液,其中,上述高沸點溶劑於20℃下之蒸汽壓為400Pa以下。
[15]如[10]至[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顏料分散液,其中,上述(B)分散劑包含具有含氮原子之官能基之嵌段共聚合體。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著色力較高、乾燥膜於溶劑中之溶解性較高、可抑制附著異物之產生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具有使用該著色樹脂組成物所形成像素之彩色濾光片、具有該彩色濾光片之影像顯示裝置、及用於該著色樹脂組成物之顏料分散液。
10‧‧‧透明支持基板
20‧‧‧像素
30‧‧‧有機保護層
40‧‧‧無機氧化膜
50‧‧‧透明陽極
51‧‧‧電洞注入層
52‧‧‧電洞輸送層
53‧‧‧發光層
54‧‧‧電子注入層
55‧‧‧陰極
100‧‧‧有機EL元件
500‧‧‧有機發光體
圖1係表示具有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之有機EL元件之一例的剖面概略圖。
圖2係綠色顏料A之質譜。
圖3係綠色顏料B之質譜。
圖4係實施例8之膜表面評價之測定輪廓。
圖5係比較例2之膜表面評價之測定輪廓。
圖6係比較例4之膜表面評價之測定輪廓。
圖7係比較例3之膜表面評價之測定輪廓。
以下,對本發明之構成要件等進行詳細說明,但該等為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之一例,並不限定於該等內容。再者,「(甲基)丙烯醯」、「(甲基)丙烯酸酯」等意指「丙烯醯及/或甲基丙烯醯」、「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等,例如「(甲基)丙烯酸」意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又,所謂「總固形份」,意指顏料分散液或著色樹脂組成物中所包含之、除下述溶劑成分以外之全部成分。
於本發明中,所謂「重量平均分子量」,係指利用GPC(凝膠滲透層析法)所獲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又,於本發明中,所謂「胺值」,只要未特別預先說明,則表示有效固形份換算之胺值,係以與每1g分散劑固形份之鹼基當量之KOH質量表示之值。再者,於本說明書中,以質量表示之所有百分率或份與以重量表示之百分率或份相同。
[1]著色樹脂組成物及顏料分散液之構成成分
以下對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及顏料分散液之各構成成分進行說明。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以(A)顏料、(B)分散劑、(C)溶劑、(D)黏合劑樹脂及(E)光聚合起始劑作為必需成分,進而視需要亦可調配除上述成分以外之其他添加物等。又,本發明之顏料分散液以(A)顏料、(B)分散劑及(C)溶劑作為必需成分,進而視需要亦可調配除上述成分以外之其他添加物等。
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係如下者:(A) 顏料包含鹵化酞菁鋅顏料,該鹵化酞菁鋅顏料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3以上,且(C)溶劑包含1013.25hPa下之沸點為150℃以上之高沸點溶劑。又,第2態樣之顏料分散液係如下者:(A)顏料包含鹵化酞菁鋅顏料,該鹵化酞菁鋅顏料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3以上,且(C)溶劑包含1013.25hPa下之沸點為150℃以上之高沸點溶劑。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係如下者:(A)顏料包含鹵化酞菁鋅顏料,該鹵化酞菁鋅顏料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3以上,且(E)光聚合起始劑包含肟酯系化合物。以下,對各構成成分進行說明。以下,只要未特別預先說明,則將第1~第3態樣一併進行說明。
[1-1](A)顏料
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及顏料分散液中所使用之(A)顏料包含鹵化酞菁鋅顏料(以下有時稱為「綠色顏料a」)。該鹵化酞菁鋅顏料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3以上。如此,認為藉由包含綠色顏料a作為(A)顏料,可同時實現高著色化與高亮度化。其詳細之機制不明,但推測藉由因含有大量氫原子所引起之穿透光譜變化,峰之半值寬較窄,而有效地遮蔽紅色或藍色之穿透光,因此實現高著色化及高亮度化。
通常之酞菁鋅於一分子中具有16個氫原子,將該等氫原子之一部分利用鹵素原子進行取代而成者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鹵化酞菁鋅顏料。尤其就高著色及高亮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
1分子顏料中之平均氫原子數之測定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使用藉由螢光X射線基本參數法(FP法)所測得之平均鹵素原子數而算出之方法、或藉由雷射脫附離子化法(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LDI)-質譜法(Mass Spectrometry,MS)進行測定之方法等,就簡便性或精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FP法。
於使用FP法而算出之方法中,首先,藉由FP法測定平均鹵素原子數。由於鹵化酞菁鋅中鹵素原子及氫原子所占之位置為16個,故而算出未被鹵素原子佔有之剩餘之位置,藉此獲得平均氫原子數。較佳為採用實施例中所使用之裝置及條件進行測定並算出。詳細而言,根據藉由FP法所測得之鋅原子與鹵素原子之質量比,求出每個鋅原子之平均鹵素原子數,自16減去平均鹵素原子數,藉此獲得平均氫原子數。
另一方面,於藉由LDI-MS法進行測定之方法中,藉由LDI-MS法測定相對於分子量(m/z值)之強度。通常,於綠色顏料a中,成為氫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之個數不同之分子之混合物,根據藉由上述方法對該混合物進行測定所獲得之各分子之強度,算出各分子中所含有之氫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之個數,進而將其等進行平均,藉此可算出一分子中所含有之氫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之個數之平均值。較佳為採用實施例中所使用之裝置及條件進行測定並算出。詳細而言,根據質譜之主峰之分子量,獲得與各峰對應之氯化溴化酞菁鋅分子(H16-x-yZnC32N8BrxCly)中之x及y之值,其次,將波峰強度為一定值以上之數個峰(分子)作為對象算出其等之平均值,藉此獲得各原子之平均原子數。
綠色顏料a於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通常為 2以上,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4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16以下,更佳為14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進而更佳為10以下,尤佳為8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成為高著色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提高分散液之穩定性之傾向。
又,綠色顏料a於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氯原子數較佳為0.5以上,更佳為1以上,進而較佳為1.5以上;又,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3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成為高著色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成為高亮度之傾向。
又,綠色顏料a於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溴原子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進而較佳為3以上;又,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3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成為高亮度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成為高著色之傾向。
進而,綠色顏料a於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氯原子數相對於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溴原子數之比率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15以上,進而較佳為0.2以上;又,較佳為7以下,更佳為3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尤佳為0.5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成為高著色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成為高亮度之傾向。
另一方面,綠色顏料a藉由FP法所算出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通常為2以上,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3.5以上,進而較佳為4.0以上,進而更佳為4.2以上,尤佳為4.5以 上;又,較佳為12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8以下,進而更佳為6以下,尤佳為5.5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成為高著色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提高分散液之穩定性之傾向。
又,綠色顏料a藉由FP法所測得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氯原子數較佳為0.5以上,更佳為1以上,進而較佳為1.5以上;又,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進而更佳為8以下,尤佳為6以下,最佳為4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成為高著色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成為高亮度之傾向。
又,綠色顏料a藉由FP法所測得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溴原子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進而更佳為6以上,尤佳為7以上,最佳為8以上;又,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3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進而更佳為11以下,尤佳為10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成為高亮度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成為高著色之傾向。
進而,綠色顏料a藉由FP法所測得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氯原子數相對於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溴原子數之比率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15以上,進而較佳為0.2以上;又,較佳為7以下,更佳為3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尤佳為0.5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成為高著色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成為高亮度之傾向。
又,綠色顏料a較佳為於該綠色顏料a中含有3.5質量%以上之氯原子者,更佳為4.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3質量 %以上,尤佳為4.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尤佳為6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成為高著色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成為高亮度之傾向。綠色顏料a中所含有之氯原子及溴原子之含量可藉由如下燃燒氣體-離子層析法而測定:使該顏料溶解於苯甲酸乙酯中後,利用燃燒裝置進行燃燒,使其燃燒氣體吸收至過氧化氫吸收液中,並測定該吸收液中之離子。
又,綠色顏料a藉由上述分析法所測得之該綠色顏料a中之溴原子之含有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上,更佳為4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5質量%以上,尤佳為50質量%以上。又,溴原子之含有比率較佳為80質量%以下,更佳為7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下,尤佳為55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成為高亮度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成為高著色之傾向。
此種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可藉由日本專利特開昭50-130816號公報等中所揭示之公知之製造方法而製造。例如可列舉適當使用芳香環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溴以及氯等鹵素原子之鄰苯二甲酸或鄰苯二甲腈作為起始原料而合成顏料之方法。於該情形時,亦可視需要使用鉬酸銨等觸媒。
作為其他方法,可列舉於包含氯化鋁、氯化鈉、溴化鈉等之混合物之110~170℃左右之熔融物中利用溴氣將酞菁鋅溴化之方法。於該方法中,可藉由調節熔融鹽中之氯化物與溴化物之比率、改變氯氣之導入量或反應時間,而任意地控制溴含量不同之各種溴化酞菁鋅之比率。反應結束後,若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投入至 鹽酸等酸性水溶液中,則所生成之溴化酞菁鋅會發生沈澱。其後,進行過濾、清洗、乾燥等後處理,而獲得溴化酞菁鋅。
視需要將如此獲得之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於磨碎機、球磨機、振磨機、振動球磨機等粉碎機內進行乾式磨碎,繼而,藉由溶劑鹽磨法或溶劑沸騰法(Solvent boiling method)等進行顏料化,藉此獲得顯現穿透率或對比度較高之綠色之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顏料化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就可容易地抑制結晶成長且獲得比表面積較大之顏料粒子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採用溶劑鹽磨處理。
所謂溶劑鹽磨,意指將剛合成後之粗顏料、無機鹽及有機溶劑進行混練磨碎。具體而言,將粗顏料、無機鹽及不溶解其等之有機溶劑添加至混練機中,於其中進行混練磨碎。作為此時之混練機,較佳為例如使用捏合機、混捏機或行星式混合機、或如日本專利特開2006-7706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具有由環狀固定圓盤與同心之旋轉圓盤之間隙部分所形成之粉碎空間之連續混練機等。
作為上述無機鹽,可較佳地使用水溶性無機鹽,例如較佳為使用氯化鈉、氯化鉀、硫酸鈉等無機鹽。又,更佳為該等無機鹽之平均粒徑為0.5~50μm。此種無機鹽可藉由將通常之無機鹽進行微粉碎而容易地獲得。再者,亦可使用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G59作為綠色顏料a。
(A)顏料除綠色顏料a以外,亦可包含其他綠色顏料。作為其他綠色顏料,例如可列舉:C.I.顏料綠7、C.I.顏料綠36、C.I.顏料綠58等。
綠色顏料中所包含之綠色顏料a之含有比率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上, 進而更佳為50質量%以上,尤佳為80質量%以上,且通常為100質量%以下。於上述下限值以上之情形時,有更多地獲得該顏料之效果之傾向。
又,(A)顏料中所包含之綠色顏料之含有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上,更佳為3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上,尤佳為45質量%以上;又,通常為100質量%以下,較佳為90質量%以下,更佳為8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下,尤佳為60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可實現廣色域化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改良製版性之傾向。
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中之(A)顏料之含有比率相對於固形份總量通常為20質量%以上,較佳為25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5質量%以上;又,通常為90質量%以下,較佳為70質量%以下,更佳為6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以下,尤佳為45質量%以下。於上述範圍內之情形時,有分散穩定性良好且更多地獲得利用綠色顏料所能獲得之效果之傾向。
又,本發明之顏料分散液中之(A)顏料之含有比率相對於固形份總量較佳為20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上,尤佳為5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80質量%以下,更佳為70質量%以下。於上述範圍內之情形時,有分散穩定性良好且更多地獲得利用綠色顏料所能獲得之效果之傾向。
又,本發明之顏料分散液中之綠色顏料之含有比率相對於固形份總量較佳為20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上,尤佳為5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80質 量%以下,更佳為70質量%以下。於上述範圍內之情形時,有分散穩定性良好且更多地獲得利用綠色顏料所能獲得之效果之傾向。
包含綠色顏料a之綠色顏料之平均一次粒徑通常為0.1μm以下,較佳為0.04μm以下,更佳為0.03μm以下;又,通常為0.005μm以上。藉由將平均一次粒徑設為上述範圍內,有可抑制消偏光特性變差及穿透率降低之傾向。
再者,顏料之平均一次粒徑可利用以下方法求出。即,將顏料於氯仿中進行超音波分散,並滴加至貼附有火棉膠膜之篩網上,進行乾燥,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觀察而獲得顏料之一次粒子像。於有機顏料之情形時,將各顏料粒子之粒徑設為換算成為相同面積之圓之直徑的面積圓當量徑,對複數個顏料粒子分別求出粒徑後,依照下式之計算式計算個數平均值而求出平均粒徑。
各顏料粒子之粒徑:X1、X2、X3、X4、…、Xi、……Xm平均粒徑=ΣXi/m
又,為了調整色相,(A)顏料可包含黃色顏料。作為黃色顏料,例如可列舉:C.I.顏料黃(P.Y.)1、1:1、2、3、4、5、6、9、10、12、13、14、16、17、20、24、31、32、34、35、35:1、36、36:1、37、37:1、40、41、42、43、48、53、55、61、62、62:1、63、65、73、74、75、81、83、86、87、93、94、95、97、100、101、104、105、108、109、110、111、116、117、119、120、125、126、127、127:1、128、129、133、134、136、137、138、139、142、147、148、150、151、153、154、155、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2、 173、174、175、176、180、181、182、183、184、185、188、189、190、191、191: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2、203、204、205、206、207、208、及於下述式(I)所表示之偶氮巴比妥酸與鎳之1:1錯合物或其互變異構物中插入其他化合物而成之化合物(以下稱為「式(I)所表示之鎳偶氮錯合物」)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15-2
又,作為上述其他化合物,可列舉下述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15-3
其中,較佳可列舉C.I.顏料黃83、117、129、138、139、154、155、180、185、及式(I)所表示之鎳偶氮錯合物,進而較佳可列舉C.I.顏料黃83、138、139、180、及式(I)所表示之鎳偶氮錯合物。
該等黃色顏料之平均一次粒徑通常為0.2μm以下,較佳為0.1μm以下,更佳為0.04μm以下。於顏料之微粒化時,可較佳地使用如上述溶劑鹽磨之方法。(A)顏料中所包含之黃色顏料之含有比率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9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80質量%以下,尤佳為70質量%以下,最佳為60質量%以下, 且通常為0質量%以上,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上,尤佳為50質量%以上。於上述上限值以下之情形時,有能更多地獲得綠色顏料a之效果之傾向。
又,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及顏料分散液除(A)顏料以外亦可包含染料。尤其就亮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黃色染料。
[1-2](B)分散劑
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及顏料分散液為了使(A)顏料穩定地分散而含有(B)分散劑。其中,若使用高分子分散劑,則經時之分散穩定性優異,故而較佳。作為高分子分散劑,例如可列舉:胺基甲酸酯系分散劑、聚伸乙基亞胺系分散劑、聚氧乙烯烷基醚系分散劑、聚氧乙二醇二酯系分散劑、山梨醇酐脂肪族酯系分散劑、脂肪族改質聚酯系分散劑。作為該等分散劑之具體例,以商品名可列舉:EFKA(註冊商標,BASF公司製造)、DisperBYK(註冊商標,BYK-Chemie公司製造)、Disparlon(註冊商標,楠本化成公司製造)、SOLSPERSE(註冊商標,Lubrizol公司製造)、KP(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Polyflow(共榮社化學公司製造)等。
於高分子分散劑中,就分散性或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含氮原子之官能基之嵌段共聚合體,更佳為丙烯酸系嵌段共聚合體。作為具有含氮原子之官能基之嵌段共聚合體,較佳為包含於側鏈具有四級銨鹽基及/或胺基之A嵌段及不具有四級銨鹽基及/或胺基之B嵌段的A-B嵌段共聚合體及/或B-A-B嵌段共聚合體。
作為含氮原子之官能基,可列舉一~三級胺基、或四級銨鹽基,就分散性或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一~三級胺基,更佳為具有三級胺基。上述嵌段共聚合體中之具有三級胺基之重複單位之結構並無特別限定,就分散性或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17-4
上述式(1)中,R1及R2分別獨立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芳烷基,R1及R2亦可相互鍵結而形成環狀結構。R3為氫原子或甲基。X為2價連結基。
上述式(1)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1以上;又,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6以下,進而較佳為4以下。作為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等,於該等中,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己基,更佳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又,可為直鏈狀、支鏈狀之任一者。又,亦可包含環己基、環己基甲基等環狀結構。
上述式(1)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6以上;又,較佳為16以下,更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8以下。作為芳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苯基、甲基苯基、乙 基苯基、二甲基苯基、二乙基苯基、萘基、蒽基等,於該等中,較佳為苯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二甲基苯基、或二乙基苯基,更佳為苯基、甲基苯基、或乙基苯基。
上述式(1)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芳烷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7以上;又,較佳為16以下,更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9以下。作為芳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苯基亞甲基、苯基伸乙基、苯基伸丙基、苯基伸丁基、苯基伸異丙基等,於該等中,較佳為苯基亞甲基、苯基伸乙基、苯基伸丙基、或苯基伸丁基,更佳為苯基亞甲基、或苯基伸乙基。
於該等中,就分散性、保存穩定性、電氣可靠性、顯影性之觀點而言,R1及R2分別獨立較佳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
作為上述式(1)中之烷基、芳烷基或芳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烷氧基、苯甲醯基、羥基等,就合成之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未經取代。
又,於上述式(1)中,作為R1及R2相互鍵結而形成之環狀結構,例如可列舉5~7員環之含氮雜環單環或該等2個縮合而成之縮合環。該含氮雜環較佳為不具有芳香性者,更佳為飽和環。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下述(IV)者。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18-5
該等環狀結構亦可進而具有取代基。
於上述式(1)中,作為2價連結基X,例如可列舉:碳數1~10之伸烷基、碳數6~12之伸芳基、-CONH-R13-基、-COOR14-基[其中,R13及R14為單鍵、碳數1~10之伸烷基、或碳數2~10之醚基(烷氧基烷基)]等,較佳為-COO-R14-基。
又,上述嵌段共聚合體之上述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於全部重複單位中所占之含有比率較佳為1莫耳%以上,更佳為5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10莫耳%以上,進而更佳為15莫耳%以上,尤佳為20莫耳%以上,最佳為25莫耳%以上;又,較佳為90莫耳%以下,更佳為7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50莫耳%以下,尤佳為40莫耳%以下。於上述範圍內之情形時,有可同時實現分散穩定性與高亮度之傾向。
又,就提高與分散劑之溶劑等黏合劑成分之相溶性、提高分散穩定性之觀點而言,上述嵌段共聚合體較佳為具有下述式(2)所表示之重複單位。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19-6
上述式(2)中,R10為伸乙基或伸丙基,R11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R12為氫原子或甲基。n為1~20之整數。
上述式(2)之R11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1以上,較佳為2以上;又,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6以下,進而較佳為4以下。作為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等,於該等中, 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己基,更佳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又,可為直鏈狀、支鏈狀之任一者。又,亦可包含環己基、環己基甲基等環狀結構。
又,就與溶劑等黏合劑成分之相溶性及分散性之觀點而言,上述式(2)中之n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2以上;又,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
又,上述嵌段共聚合體之上述式(2)所表示之重複單位於全部重複單位中所占之含有比率較佳為1莫耳%以上,更佳為2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4莫耳%以上;又,較佳為30莫耳%以下,更佳為2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10莫耳%以下。於上述範圍內之情形時,有可同時實現與溶劑等黏合劑成分之相溶性及分散穩定性之傾向。
又,就提高與分散劑之溶劑等黏合劑成分之相溶性、提高分散穩定性之觀點而言,上述嵌段共聚合體較佳為具有下述式(3)所表示之重複單位。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20-7
上述式(3)中,R8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芳烷基。R9為氫原子或甲基。
上述式(3)之R8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1以上,較佳為2以上;又,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6以下。作為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 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等,於該等中,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己基,更佳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又,可為直鏈狀、支鏈狀之任一者。又,亦可包含環己基、環己基甲基等環狀結構。
上述式(3)之R8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6以上;又,較佳為16以下,更佳為12以下。作為芳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苯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二甲基苯基、二乙基苯基、萘基、蒽基等,於該等中,較佳為苯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二甲基苯基、或二乙基苯基,更佳為苯基、甲基苯基、或乙基苯基。
上述式(3)之R8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芳烷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7以上;又,較佳為16以下,更佳為12以下。作為芳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苯基亞甲基、苯基伸乙基、苯基伸丙基、苯基伸丁基、苯基伸異丙基等,於該等中,較佳為苯基亞甲基、苯基伸乙基、苯基伸丙基、或苯基伸丁基,更佳為苯基亞甲基、或苯基伸乙基。
於該等中,就溶劑相溶性及分散穩定性之觀點而言,R8較佳為烷基、或芳烷基,更佳為甲基、乙基、或苯基亞甲基。作為R8中之烷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烷氧基等。又,作為芳基或芳烷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鏈狀烷基、鹵素原子、烷氧基等。又,R8所表示之鏈狀烷基中包含直鏈狀及支鏈狀之任一者。
又,上述嵌段共聚合體之上述式(3)所表示之重複單位於全部重複單位中所占之含有比率較佳為30莫耳%以上,更佳為 4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5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80莫耳%以下,更佳為70莫耳%以下。於上述範圍內之情形時,有可同時實現分散穩定性與高亮度之傾向。
上述嵌段共聚合體亦可具有除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以外之重複單位。作為此種重複單位之例,可列舉源自如下單體之重複單位: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甲基)丙烯醯氯等(甲基)丙烯酸鹽系單體;(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等(甲基)丙烯醯胺系單體;乙酸乙烯酯;丙烯腈;烯丙基環氧丙基醚、丁烯酸環氧丙基醚;N-甲基丙烯醯基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22-63
啉等單體。
就進一步提高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具有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之A嵌段及不具有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之B嵌段的嵌段共聚合體。該嵌段共聚合體較佳為A-B嵌段共聚合體或B-A-B嵌段共聚合體。又,更佳為B嵌段具有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重複單位及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重複單位。
又,除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以外之重複單位亦可含有於A嵌段中,作為此種重複單位之例,可列舉源自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之重複單位等。除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以外之重複單位,於A嵌段中之含量較佳為0~50莫耳%,更佳為0~20莫耳%,最佳為於A嵌段中不含有該重複單位。
除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重複單位及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以外之重複單位亦可含有於B嵌段中,作為此種重複單位之例,可列舉源自如下單體之重複單位: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甲基)丙烯醯氯等(甲基)丙烯酸鹽系單體;(甲 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等(甲基)丙烯醯胺系單體;乙酸乙烯酯;丙烯腈;烯丙基環氧丙基醚、丁烯酸環氧丙基醚;N-甲基丙烯醯基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23-64
啉等單體。除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重複單位及上述通式(3)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以外之重複單位,於B嵌段中之含量較佳為0~50莫耳%,更佳為0~20莫耳%,最佳為於B嵌段中不含有該重複單位。
又,就分散性之方面而言,上述嵌段共聚合體之酸值較佳為較低,尤佳為0mgKOH/g。此處,所謂酸值,表示中和分散劑固形份1g所需之KOH之mg數。
進而,就分散性及顯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嵌段共聚合體之胺值較佳為30mgKOH/g以上,更佳為50mgKOH/g以上,進而較佳為70mgKOH/g以上,進而更佳為90mgKOH/g以上,尤佳為100mgKOH/g以上,最佳為110mgKOH/g以上;又,較佳為150mgKOH/g以下,更佳為130mgKOH/g以下。此處,所謂胺值,表示有效固形份換算之胺值,係以每1g分散劑固形份之鹼基當量之KOH質量表示之值。
又,上述嵌段共聚合體之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以下有時稱為「Mw」)計較佳為1000~30000之範圍。於上述範圍內之情形時,有分散穩定性變得良好;又,於利用狹縫噴嘴方式之塗佈時更不易產生乾燥異物之傾向。
上述嵌段共聚合體可藉由公知之方法而製造,例如可藉由導入上述各重複單位之單體進行活性聚合而製造。作為活性聚合法,可採用日本專利特開平9-6200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31713號公報、或P.Lutz,P.Masson et al,Polym.Bull.12, 79(1984);B.C.Anderson,G.D.Andrews et al,Macromolecules,14,1601(1981);K.Hatada,K.Ute,et al,Polym.J.,17,977(1985);K.Hatada,K.Ute,et al,Polym.J.,18,1037(1986);右手浩一、畑田耕一,高分子加工,36,366(1987);東村敏延、澤本光男,高分子論文集,46,189(1989);M.Kuroki,T.Aida,J.Am.Chem.Soc,109,4737(1987);相田卓三、井上祥平,有機合成化學,43,300(1985);D.Y.Sogoh,W.R.Hertler et al,Macromolecules,20,1473(1987)等中所記載之公知之方法。
於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及顏料分散液中,(B)分散劑之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A)顏料100質量份,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5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上,進而更佳為2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30質量份以上;又,較佳為7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份以下。藉由設為上述範圍內,有可獲得分散穩定性優異且高亮度之著色性樹脂組成物之傾向。
[1-3]分散助劑
於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及顏料分散液中,亦可為了提高顏料之分散性、提高分散穩定性而含有顏料衍生物等作為分散助劑。作為顏料衍生物,可列舉:偶氮系、酞菁系、喹吖酮系、苯并咪唑酮系、喹酞酮系、異吲哚啉酮系、異吲哚啉系、二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24-65
系、蒽醌系、陰丹士林系、苝系、紫環酮系、二酮吡咯并吡咯系、二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24-66
系顏料等衍生物。作為顏料衍生物之取代基,可列舉磺酸基、磺醯胺基及其四級鹽、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羧基、 醯胺基等直接或經由烷基、芳基、雜環基等鍵結於顏料骨架而成者,較佳可列舉磺醯胺基及其四級鹽、磺酸基,更佳為磺酸基。又,該等取代基可於一個顏料骨架上取代有複數個,亦可為取代數不同之化合物之混合物。作為顏料衍生物之具體例,可列舉:偶氮顏料之磺酸衍生物、酞菁顏料之磺酸衍生物、喹酞酮顏料之磺酸衍生物、異吲哚啉顏料之磺酸衍生物、蒽醌顏料之磺酸衍生物、喹吖酮顏料之磺酸衍生物、二酮吡咯并吡咯顏料之磺酸衍生物、二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25-67
顏料之磺酸衍生物等。
其中,較佳為與綠色顏料之色相之干涉較少之顏料之衍生物,更佳為顏料黃138之磺酸衍生物、顏料黃139之磺酸衍生物、顏料藍15之磺酸衍生物。顏料衍生物之使用量相對於(A)顏料100質量份通常為0.1質量份以上;又,通常為3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份以下。
[1-4]分散樹脂
於本發明之顏料分散液中,亦可含有選自下述黏合劑樹脂中之樹脂之一部分或全部。具體而言,於下述製備顏料分散液時之分散處理步驟中,藉由與上述分散劑一併含有黏合劑樹脂之一部分或全部,該黏合劑樹脂藉由與分散劑之協同效應而有助於分散穩定性,結果有可減少分散劑之添加量之可能性,故而較佳。如此,有時將分散處理步驟中所使用之樹脂稱為分散樹脂。
[1-5](C)溶劑
(C)溶劑於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或顏料分散液中具有使顏料、分散劑、及其他成分溶解或分散並調節黏度之功能。作為該(C)溶劑,只要為可使各成分溶解或分散者即可。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或第2態樣之顏料分散液中,(C)溶劑含有於1013.25hPa下之沸點為150℃以上之高沸點溶劑(以下僅簡稱為「高沸點溶劑」)。如此,藉由含有高沸點溶劑,認為使再溶解性提高,可抑制於使用特定之氯化溴化酞菁鋅綠色顏料之情形時特異地產生之、因著色樹脂組成物之再溶解性所引起之於硬化膜表面之異物產生。
上述高沸點溶劑於1013.25hPa下之沸點(以下只要未特別預先說明,則僅簡稱為「沸點」)通常為150℃以上,較佳為170℃以上,更佳為190℃以上,進而較佳為210℃以上;又,較佳為340℃以下,更佳為300℃以下,進而較佳為280℃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再溶解性提高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彩色濾光片製造步驟中之VCD(減壓乾燥)之效率提高之傾向。
又,上述高沸點溶劑於20℃下之蒸汽壓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Pa以上,更佳為10Pa以上,進而較佳為100Pa以上;又,較佳為2000Pa以下,更佳為1000Pa以下,進而較佳為500Pa以下,尤佳為400Pa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彩色濾光片製造步驟中之VCD(減壓乾燥)之效率提高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再溶解性提高之傾向。
作為上述高沸點溶劑之具體例,可列舉:乙二醇二乙酸酯(沸點:191℃)、乙二醇單正丁醚(沸點:171℃)、丙二醇單正 丁醚(沸點:170℃)、二乙二醇二乙醚(沸點:188℃)、二乙二醇單乙醚(沸點:202℃)等二醇醚類、乙二醇單正丁醚乙酸酯(沸點:192℃)、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沸點:217℃)、二乙二醇單正丁醚乙酸酯(沸點:247℃)、3-乙氧基丙酸乙酯(沸點:170℃)、乙酸3-甲氧基丁酯(沸點:171℃)等二醇醚乙酸酯類、1,3-丁二醇二乙酸酯(沸點:232℃)等二醇二乙酸酯類,就著色樹脂組成物之溶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乙酸酯類或二醇醚類,更佳為二醇烷基醚乙酸酯類。
又,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或第2態樣之顏料分散液中,(C)溶劑較佳為含有於1013.25hPa下之沸點未滿150℃之低沸點溶劑(以下僅簡稱為「低沸點溶劑」)。如此,藉由含有低沸點溶劑,有彩色濾光片製造步驟中之VCD(減壓乾燥)之效率提高之傾向。
上述低沸點溶劑於1013.25hPa下之沸點(以下只要未特別預先說明,則僅簡稱為「沸點」)通常未滿150℃,較佳為140℃以下,更佳為130℃以下,進而較佳為120℃以下;又,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90℃以上,進而較佳為100℃以上。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彩色濾光片製造步驟中之VCD(減壓乾燥)之效率提高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再溶解性提高之傾向。
作為低沸點溶劑之具體例,可列舉: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庚酮、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異戊酯、丁酸乙酯、丁酸正丙酯、丁酸異丙酯、丙酮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二乙醚、二丁醚、丙酮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戊酯、 乙酸異戊酯、丙酸丁酯、丁酸乙酯、丁酸丙酯、3-甲氧基異丁酸甲酯、乙醇酸甲酯、乳酸甲酯、2-羥基異丁酸甲酯、乙酸2-甲氧基乙酯、乙二醇甲醚乙酸酯、二丁醚、環戊酮、2-己酮、3-己酮、5-甲基-2-己酮、2-庚酮、3-庚酮、4-庚酮、1-甲氧基-2-丙醇等。
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中之(C)溶劑之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6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尤佳為75質量%以上,最佳為8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9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85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可提高著色組成物之保存穩定性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使塗佈時之膜厚成為一定值以下之傾向。
又,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中,上述高沸點溶劑相對於(C)溶劑之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5質量%以上,更佳為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2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5質量%以上,特別較佳為8質量%以上,尤佳為15質量%以上,最佳為3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80質量%以下,更佳為6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尤佳為20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可提高乾燥膜於溶劑中之溶解性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縮短塗佈後之塗膜之乾燥時間之傾向。
進而,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中,上述低沸點溶劑相對於(C)溶劑之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0質量%以上,更佳為4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上,尤佳為8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99.5質量%以下,更佳為99質 量%以下,進而較佳為98質量%以下,尤佳為95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可縮短塗布後之塗膜之乾燥時間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提高乾燥膜於溶劑中之溶解性之傾向。
然而,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顏料分散液中(C)溶劑之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6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尤佳為8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9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85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可提高顏料分散液之保存穩定性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減少帶入部分著色組成物之溶劑比率的傾向。
又,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顏料分散液中,上述高沸點溶劑相對於(C)溶劑之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0質量%以上,特別較佳為15質量%以上,尤佳為40質量%以上,最佳為6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80質量%以下,更佳為6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尤佳為30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可提高乾燥膜於溶劑中之溶解性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縮短塗佈後之塗膜之乾燥時間之傾向。
進而,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顏料分散液中,上述低沸點溶劑相對於(C)溶劑之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0質量%以上,更佳為4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上,尤佳為7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99質量%以下,更佳為98質量%以 下,進而較佳為95質量%以下,尤佳為90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可縮短塗佈後之塗膜之乾燥時間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提高乾燥膜於溶劑中之溶解性之傾向。
另一方面,於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中,溶劑可無特別限定地使用,例如可使用以下所例示者。
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丙醚、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正丁醚、丙二醇第三丁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正丁醚、甲氧基甲基戊醇、丙二醇單乙醚、二丙二醇單乙醚、二丙二醇單甲醚、3-甲基-3-甲氧基丁醇、三乙二醇單甲醚、三乙二醇單乙醚、三丙二醇甲醚之類的二醇單烷基醚類;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之類的二醇二烷基醚類;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單正丁醚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乙酸甲氧基丁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乙酸甲氧基戊酯、二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正丁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乙酸3-甲基-3-甲氧基丁酯之類的二醇烷基醚乙酸酯類;乙二醇二乙酸酯、1,3-丁二醇二乙酸酯、1,6-己醇二乙酸酯等二醇二乙酸酯類; 環己醇乙酸酯等烷基乙酸酯類;戊基醚、丙基醚、二乙基醚、二丙基醚、二異丙基醚、丁基醚、二戊基醚、乙基異丁基醚、二己基醚之類的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戊基酮、甲基異丙基酮、甲基異戊基酮、二異丙基酮、二異丁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乙基戊基酮、甲基丁基酮、甲基己基酮、甲基壬基酮、甲氧基甲基戊酮之類的酮類;乙醇、丙醇、丁醇、己醇、環己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甲氧基甲基戊醇、甘油、苄醇之類的一元或多元醇類;正戊烷、正辛烷、二異丁烯、正己烷、己烯、異戊二烯、雙戊烯、十二烷之類的脂肪族烴類;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甲基環己烯、聯環己烷之類的脂環式烴類;苯、甲苯、二甲苯、異丙苯之類的芳香族烴類;甲酸戊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丙酯、乙酸戊酯、異丁酸甲酯、乙二醇乙酸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丁酸丁酯、丁酸異丁酯、異丁酸甲酯、辛酸乙酯、硬脂酸丁酯、苯甲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丙酯、3-甲氧基丙酸丁酯、γ-丁內酯之類的鏈狀或環狀酯類;3-甲氧基丙酸、3-乙氧基丙酸之類的烷氧基羧酸類;氯丁烷、氯戊烷之類的鹵化烴類;甲氧基甲基戊酮之類的醚酮類; 乙腈、苯甲腈之類的腈類等。
作為符合上述之市售之溶劑,可列舉:礦油精、Varsol#2、Apco#18 Solvent、Apco thinner、Socal Solvent No.1及No.2、Solvesso#150、Shell TS28 Solvent、卡必醇、乙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甲基賽路蘇、乙基賽路蘇、乙基賽路蘇乙酸酯、甲基賽路蘇乙酸酯、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均為商品名)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於藉由光微影法而形成彩色濾光片之像素之情形時,作為溶劑,較佳為選擇沸點為100~200℃(於壓力為1013.25[hPa]條件下。以下關於沸點全部相同)之範圍者。更佳為具有120~170℃之沸點者。於上述溶劑中,就塗佈性、表面張力等之平衡良好、組成物中之構成成分之溶解度相對較高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二醇烷基醚乙酸酯類。
又,二醇烷基醚乙酸酯類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其他溶劑。作為所併用之溶劑,尤佳為二醇單烷基醚類。其中,尤其就組成物中之構成成分之溶解性而言,較佳為丙二醇單甲醚。再者,二醇單烷基醚類之極性較高,若添加量過多,則有顏料容易凝集、之後獲得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之黏度上升等保存穩定性降低之傾向,因此溶劑中之二醇單烷基醚類之比率較佳為5質量%~30質量%,更佳為5質量%~20質量%。
又,亦較佳為併用具有150℃以上之沸點之溶劑。藉由併用此種高沸點溶劑,著色樹脂組成物不易變乾,具有難以引起因急遽地乾燥所導致之顏料分散液之相互關係破壞之效果。高沸點溶劑之含量相對於溶劑較佳為3質量%~50質量%,更佳為5質量 %~40質量%,尤佳為5質量%~30質量%。若高沸點溶劑之量過少,則有於例如狹縫噴嘴前端色料成分等析出、固化而引起異物缺陷之可能性;又,若過多,則組成物之乾燥溫度變慢,而擔憂將引起下述彩色濾光片製造步驟中之減壓乾燥製程之產距(Tact)不良、或預烘烤之針跡等問題。再者,沸點150℃以上之溶劑可為二醇烷基醚乙酸酯類;又,亦可為二醇烷基醚類,於該情形時,亦可不另外含有沸點150℃以上之溶劑。
於藉由噴墨法而形成彩色濾光片之像素之情形時,作為溶劑,沸點通常為130℃以上且300℃以下、較佳為150℃以上且280℃以下者較適當。若沸點過低,則有所獲得之塗膜之均勻性變得不良之傾向。反之,若沸點過高,則如下所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乾燥抑制之效果較高,即便於熱焙燒後亦於塗膜中存在大量殘留溶劑,而有品質上產生不良之情況,或產生因真空乾燥等之乾燥時間變長、使產距時間增大等不良情況之情形。又,關於溶劑之蒸汽壓,就所獲得之塗膜之均勻性之觀點而言,通常可使用10mmHg以下、較佳為5mmHg以下、更佳為1mmHg以下者。
再者,於藉由噴墨法而製造彩色濾光片時,自噴嘴噴出之油墨為數~數十pL而非常微細,因此有於噴至噴嘴口周邊或像素陣列內之前溶劑蒸發而油墨濃縮、乾固之傾向。為了避免該情況,較佳為溶劑之沸點較高;具體而言,較佳為含有沸點為180℃以上之溶劑。更佳為含有沸點為200℃以上、尤佳為沸點為220℃以上之溶劑。又,沸點為180℃以上之高沸點溶劑於顏料分散液及/或下述著色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之全部溶劑中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最佳為90質量%以上。於高沸點溶劑 未滿50質量%之情形時,亦有未充分地發揮防止溶劑自液滴蒸發之效果之情形。
作為較佳之高沸點溶劑,例如於上述各種溶劑中,可列舉:二乙二醇單正丁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二丙二醇甲醚乙酸酯、1,3-丁二醇二乙酸酯、1,6-己醇二乙酸酯、三醋精等。進而,為了調整顏料分散液或下述著色樹脂組成物之黏度或調整固形份之溶解度,含有一部分沸點低於180℃之溶劑亦較有效。作為此種溶劑,較佳為低黏度、溶解性較高、低表面張力之溶劑,較佳為醚類、酯類或酮類等。其中,尤佳為環己酮、二丙二醇二甲醚、環己醇乙酸酯等。
另一方面,若溶劑含有醇類,則有噴墨法中之噴出穩定性變差之情形。因此,醇類於全部溶劑中較佳為設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尤佳為5質量%以下。
又,溶劑於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整體中所占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其上限通常為99質量%以下,較佳為90質量%以下,更佳為85質量%以下。於超過上述上限值之情形時,有顏料、分散劑等變得過少而不適於形成塗佈膜之情形。另一方面,關於溶劑含量之下限,考慮到適於塗佈之黏性等,通常為70質量%以上,較佳為75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
[1-6](D)黏合劑樹脂
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含有(D)黏合劑樹脂。藉由含有(D)黏合劑樹脂,可同時實現利用光聚合之膜硬化性與利用顯影液之溶解性。作為(D)黏合劑樹脂,根據藉由何種手段進行硬化來製成著色 樹脂組成物,有較佳之樹脂不同之傾向。於光聚合性樹脂組成物之情形時,作為黏合劑樹脂,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平7-20721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8-25987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0-30092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1-14014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1-17422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5611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3-233179號公報等各公報等中所記載之公知之高分子化合物。較佳可列舉:
[1-6-1]:對於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與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共聚合體,對該共聚合體所具有之環氧基之至少一部分加成不飽和一元酸而成之樹脂,或對藉由該加成反應所產生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加成多元酸酐而獲得之鹼可溶性樹脂
[1-6-2]於主鏈含有羧基之直鏈狀鹼可溶性樹脂
[1-6-3]對上述含有羧基之樹脂之羧基部分加成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而成之樹脂
[1-6-4](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1-6-5]具有羧基之環氧(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等。以下,對該等各樹脂進行說明。
[1-6-1]對於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與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共聚合體,對該共聚合體所具有之環氧基之至少一部分加成不飽和一元酸而成之樹脂,或對藉由該加成反應所產生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加成多元酸酐而獲得之鹼可溶性樹脂
作為尤佳之樹脂之一,可列舉:「對於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5~90莫耳%與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10~95莫耳%之共聚合 體,對該共聚合體所具有之環氧基之10~100莫耳%加成不飽和一元酸而成之樹脂,或對藉由該加成反應所產生之羥基之10~100莫耳%加成多元酸酐而獲得之鹼可溶性樹脂」。
作為含有該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例示:(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丁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環氧丙基醚等。其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該等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與上述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之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較佳為具有下述通式(V)所表示結構之單(甲基)丙烯酸酯。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36-8
式(V)中,R91~R98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3之烷基。再者,R96與R98、或R95與R97亦可相互連結而形成環。於式(V)中,R96與R98、或R95與R97連結而形成之環較佳為脂肪族環,飽和或不飽和均可;又,碳數較佳為5~6。
其中,作為通式(V)所表示之結構,較佳為下述式(Va)、(Vb)、或(Vc)所表示之結構。藉由於黏合劑樹脂中導入該等結構,於將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用於彩色濾光片或液晶顯示元 件之情形時,可提高該著色樹脂組成物之耐熱性,或增加使用該著色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像素之強度。
再者,具有通式(V)所表示之結構之單(甲基)丙烯酸酯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37-9
作為具有上述通式(V)所表示之結構之單(甲基)丙烯酸酯,只要具有該結構,則可使用公知之各種者,尤佳為下述通式(VI)所表示者。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37-10
式(VI)中,R89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90表示上述通式(V)之結構。於上述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與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共聚合體中,源自具有上述通式(VI)所表示之結構之單(甲基)丙烯酸酯之重複單位,於源自「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重複單位中,較佳為含有5~90莫耳%,進而較佳為含有10~70莫耳 %,尤佳為含有15~50莫耳%。
再者,作為具有上述通式(VI)所表示之結構之單(甲基)丙烯酸酯以外之「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苯乙烯、苯乙烯之α-、鄰、間、或對烷基、硝基、氰基、醯胺、酯衍生物等乙烯基芳香族類;丁二烯、2,3-二甲基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二烯等二烯類;(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38-68
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丙炔基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蒽酯、(甲基)丙烯酸鄰胺苯甲醯基酯、(甲基)丙烯酸向日葵基酯、(甲基)丙烯酸水楊基酯、(甲基)丙烯酸呋喃酯、(甲基)丙烯酸糠酯、(甲基)丙烯酸四氫呋喃酯、(甲基)丙烯酸吡喃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乙酯、(甲基)丙烯酸甲苯酯、(甲基)丙烯酸-1,1,1-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三苯基甲酯、(甲基)丙烯酸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38-69
基酯、(甲基)丙烯酸-3-(N,N-二甲胺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醯胺、(甲基)丙烯酸N,N-二乙基醯胺、(甲基)丙烯酸N,N-二丙基醯胺、(甲基)丙烯酸N,N-二異丙基醯胺、(甲基)丙烯 酸蒽基醯胺等(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苯胺、(甲基)丙烯醯腈、丙烯醛、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N-乙烯基吡咯啶酮、乙烯基吡啶、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化合物類;檸康酸二乙酯、順丁烯二酸二乙酯、反丁烯二酸二乙酯、衣康酸二乙酯等不飽和二羧酸二酯類;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月桂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4-羥基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單順丁烯二醯亞胺類;N-(甲基)丙烯醯基鄰苯二甲醯亞胺等。
於該等「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中,為了對著色樹脂組成物賦予優異之耐熱性及強度,較有效為使用選自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苄酯及單順丁烯二醯亞胺中之至少一種。尤其是於源自「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重複單位中,源自選自該等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苄酯及單順丁烯二醯亞胺中之至少一種的重複單位之含有比率較佳為1~70莫耳%,進而較佳為3~50莫耳%。
再者,上述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與上述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共聚合反應係應用公知之溶液聚合法。所使用之溶劑只要為對自由基聚合呈惰性者,則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通常使用之有機溶劑。作為該溶劑,例如可列舉: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賽路蘇乙酸酯、丁基賽路蘇乙酸酯等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二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乙酸酯等二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二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等乙酸酯類;乙二醇二烷基醚類;甲基卡必醇、乙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等二乙二醇二烷基醚類;三乙二醇二烷基醚類;丙二醇二烷基醚類;二丙二醇二烷基醚類;1,4-二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39-70
烷、四氫呋喃等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酮類; 苯、甲苯、二甲苯、辛烷、癸烷等烴類;石油醚、石腦油、氫化石腦油、溶劑石腦油等石油系溶劑;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丁酯等乳酸酯類;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關於該等溶劑之使用量,相對於所獲得之共聚合體100質量份,通常為30~1000質量份,較佳為50~800質量份。若溶劑之使用量為該範圍外,則難以控制共聚合體之分子量。又,共聚合反應中所使用之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只要為可使自由基聚合開始者,則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通常使用之有機過氧化物觸媒或偶氮化合物觸媒。作為該有機過氧化物觸媒,可列舉公知之被分類為過氧化酮、過氧縮酮、過氧化氫、過氧化二烯丙基、過氧化二醯基、過氧酯、過氧化二碳酸酯者。
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過氧化苯甲醯、過氧化二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40-72
基、過氧化二異丙基、過氧化二第三丁基、過氧化苯甲酸第三丁酯、過氧化苯甲酸第三己酯、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丁酯、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己酯、1,1-雙(第三丁基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2,5-二甲基-2,5-雙(第三丁基過氧基)己基-3,3-異丙基過氧化氫、第三丁基過氧化氫、過氧化二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40-73
基、二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40-75
基過氧化氫、過氧化乙醯、過氧化二碳酸雙(4-第三丁基環己基)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化異丁基、過氧化3,3,5-三甲基己醯、過氧化月桂基、1,1-雙(第三丁基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1,1-雙(第三己基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等。
又,作為偶氮化合物觸媒,可列舉:偶氮二異丁腈、偶氮二甲醯胺等。根據聚合溫度,自該等中使用1種或2種以上適 當之半衰期之自由基聚合起始劑。關於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相對於共聚合反應中所使用之單體之合計100質量份為0.5~20質量份,較佳為1~10質量份。
共聚合反應可將共聚合反應中所使用之單體及自由基聚合起始劑溶解於溶劑中,一邊攪拌一邊升溫而進行,亦可將添加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單體滴加至經升溫、攪拌之溶劑中而進行。又,亦可於溶劑中添加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並於升溫中滴加單體。反應條件可根據目標分子量而自由地改變。
於本發明中,作為上述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與上述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共聚合體,較佳為包含源自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之重複單位5~90莫耳%及源自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重複單位10~95莫耳%者,進而較佳為包含前者20~80莫耳%及後者80~20莫耳%者,尤佳為包含前者30~70莫耳%及後者70~30莫耳%者。
若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過少,則有下述聚合性成分及鹼可溶性成分之加成量不充分之情形,另一方面,若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過多,而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過少,則有耐熱性或強度不充分之可能性。繼而,使不飽和一元酸(聚合性成分)及多元酸酐(鹼可溶性成分)與含有環氧樹脂之(甲基)丙烯酸酯與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共聚合體之環氧基部分反應。
作為對環氧基加成之「不飽和一元酸」,可使用公知者,例如可列舉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之不飽和羧酸。作為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丁烯酸、鄰、間、或對乙烯基苯甲酸、α-位經鹵烷基、烷氧基、鹵素原子、硝基、或氰基等取代之(甲基) 丙烯酸等單羧酸等。其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酸。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藉由加成此種成分,可對本發明中所使用之黏合劑樹脂賦予聚合性。該等不飽和一元酸通常對上述共聚合體所具有之環氧基係10~100莫耳%加成,較佳為30~100莫耳%加成,更佳為50~100莫耳%加成。若不飽和一元酸之加成比率過少,則關於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經時穩定性等,擔憂因殘留環氧基所產生之不良影響。再者,作為對共聚合體之環氧基加成不飽和一元酸之方法,可採用公知之方法。
進而,作為對使不飽和一元酸加成於共聚合體之環氧基時所產生之羥基加成之「多元酸酐」,可使用公知者。例如可列舉:順丁烯二酸酐、丁二酸酐、衣康酸酐、鄰苯二甲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氯橋酸酐等二元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二苯甲酮四羧酸酐、聯苯四羧酸酐等三元以上之酸酐。其中,較佳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及/或丁二酸酐。該等多元酸酐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藉由加成此種成分,可對本發明中所使用之黏合劑樹脂賦予鹼可溶性。該等多元酸酐通常對藉由對上述共聚合體所具有之環氧基加成不飽和一元酸而產生之羥基係10~100莫耳%加成,較佳為20~90莫耳%加成,更佳為30~80莫耳%加成。若該加成比率過多,則有顯影時之殘膜率降低之情形,若過少,則有溶解性不充分之可能性。再者,作為對該羥基加成多元酸酐之方法,可採用公知之方法。
進而,為了提高光感度,可於加成上述多元酸酐後, 對所生成之羧基之一部分加成(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或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之環氧丙基醚化合物。又,為了提高顯影性,可對所生成之羧基之一部分加成不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之環氧丙基醚化合物。
又,亦可加成該兩者。作為不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之環氧丙基醚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具有苯基或烷基之環氧丙基醚化合物等。作為市售品,例如有Nagase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之商品名「DENACOL(註冊商標,以下相同)EX-111」、「DENACOL EX-121」、「DENACOL EX-141」、「DENACOL EX-145」、「DENACOL EX-146」、「DENACOL EX-171」、「DENACOL EX-192」等。
再者,關於此種樹脂之結構,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平8-297366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01-89533號公報中,為已公知。上述黏合劑樹脂之藉由GPC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3000~100000,尤佳為5000~50000。若分子量未滿3000,則有耐熱性或膜強度較差之可能性,若超過100000,則有對顯影液之溶解性不足之傾向。又,作為分子量分佈之標準,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量平均分子量(Mn)之比較佳為2.0~5.0。
[1-6-2]於主鏈含有羧基之直鏈狀鹼可溶性樹脂
作為於主鏈含有羧基之直鏈狀鹼可溶性樹脂,只要具有羧基,則並無特別限定,通常可使含有羧基之聚合性單體聚合而獲得。
作為含有羧基之聚合性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丁烯酸、衣康酸、反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丁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己二酸、2-(甲基)丙烯 醯氧基乙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丁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己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氫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丁基丁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丁基己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丁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丁基氫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丁基鄰苯二甲酸等乙烯系單體;作為對丙烯酸加成ε-己內酯、β-丙內酯、γ-丁內酯、δ-戊內酯等內酯類而成者之單體;對(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加成丁二酸、順丁烯二酸、鄰苯二甲酸、或其等之酐等之酸或酐而成之單體等。該等亦可使用數種。
其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丁二酸,進而較佳為(甲基)丙烯酸。又,關於主鏈含有羧基之直鏈狀鹼可溶性樹脂,亦可使不具有羧基之其他聚合性單體與上述含有羧基之聚合性單體進行共聚合。
作為其他聚合性單體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44-76
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甘油單(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甲基)丙烯酸異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44-77
酯、(甲基)丙烯酸金剛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酯類;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等乙烯基芳香族類;N-乙烯基吡咯啶酮等乙烯基化合物類;N- 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苄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N-取代順丁烯二醯亞胺類;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巨單體、聚苯乙烯巨單體、聚(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巨單體、聚乙二醇巨單體、聚丙二醇巨單體、聚己內酯巨單體等巨單體類等。該等亦可併用數種。
尤佳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苄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
於主鏈含有羧基之直鏈狀鹼可溶性樹脂亦可進而具有羥基。作為含有羥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甘油單(甲基)丙烯酸酯等。藉由使該等與上述各種單體進行共聚合,可獲得具有羧基及羥基之樹脂。
作為於主鏈含有羧基之直鏈狀鹼可溶性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不含有羥基之聚合性單體、及(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等含有羥基之單體的共聚合體;(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合體;(甲基)丙烯酸與苯乙烯之共聚合體;(甲基)丙烯酸與苯乙烯及α-甲基苯乙烯之 共聚合體;(甲基)丙烯酸與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合體等。
就顏料分散性優異之方面而言,尤佳為包含(甲基)丙烯酸苄酯之共聚合體樹脂。本發明中之於主鏈含有羧基之直鏈狀鹼可溶性樹脂之酸值通常為30~500KOHmg/g,較佳為40~350KOHmg/g,進而較佳為50~300KOHmg/g。
又,藉由GPC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通常為2000~80000,較佳為3000~50000,進而較佳為4000~30000。若重量平均分子量過小,則有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穩定性較差之傾向,若過大,則於用於下述彩色濾光片或液晶顯示裝置之情形時,有對顯影液之溶解性變差之傾向。
[1-6-3]係對[1-6-2]中所記載之樹脂之羧基部分加成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而成之樹脂
對上述於主鏈含有羧基之直鏈狀鹼可溶性樹脂之羧基部分加成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而成之樹脂亦特佳。
作為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只要為於分子內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及環氧基者,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烯丙基環氧丙基醚、α-乙基丙烯酸環氧丙酯、丁烯醯基環氧丙基醚、(異)丁烯酸環氧丙基醚、N-(3,5-二甲基-4-環氧丙基)苄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環氧丙基醚等含有非環式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就耐熱性或下述顏料之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脂環式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
此處,作為含有脂環式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作為該脂環式環氧基,例如可列舉:2,3-環氧環戊基、3,4-環氧環己基、 7,8-環氧[三環[5.2.1.0]癸-2-基]基等。又,作為乙烯性不飽和基,較佳為源自(甲基)丙烯醯基者,作為較佳之含有脂環式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可列舉下述通式(5a)~(5m)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105109409-A0305-02-0050-3
Figure 105109409-A0305-02-0051-2
式(5a)~(5m)中,R21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2表示伸烷基,R23表示2價烴基,m為1~10之整數。再者,式中所具有之2個R21、R22可相同亦可不同。通式(5a)~(5m)中之R22之伸烷基較佳為碳數1~10者。具體而言,可例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等,較佳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又,作為R23之烴基,較佳為碳數1~10者,可列舉伸烷基、伸苯基等。
該等含有脂環式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其中,較佳為通式(5c)所表示之化合物,尤佳為(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對上述[1-6-2]中所記載之樹脂之羧基部分加成上述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時,可使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於三乙基胺、苄基甲基胺等三級胺;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銨、氯化四甲基銨、氯化四乙基銨、氯化四丁基銨、氯化苄基三乙基銨等四級銨鹽;吡啶、三苯基膦等觸媒之存在下,於有機溶劑中使含有羧基之樹脂與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於反應溫度50~150℃下反應數小時~數十小時,藉此於樹脂之羧基中導入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
導入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的含有羧基之樹脂之酸值通常為10~200KOHmg/g,較佳為20~150KOHmg/g,更佳為30~150KOHmg/g。又,藉由GPC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通常為2000~100000,較佳為4000~50000,進而較佳為5000~30000。
[1-6-4](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作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係指以(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單體成分並使該等聚合而成之聚合物。作為較佳之(甲 基)丙烯酸系樹脂,例如可列舉:使包含(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苄酯之單體成分進行聚合而成之聚合物、及使以下述通式(6)及/或(7)所表示之化合物作為必須組成之單體成分進行聚合而成之聚合物。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49-12
式(6)中,R1a及R2a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5之烴基。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49-13
式(7)中,R1b表示氫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L3表示2價連結基或直接鍵,X表示下述式(8)所表示之基或可經取代之金剛烷基。L3亦可與下述式(8)中之R3b或R4b鍵結而形成環。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49-14
式(8)中,R2b、R3b、R4b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羥基、鹵素原子、胺基、或有機基,L1、L2表示2價連結基,*表示 鍵結鍵,L1、L2及上述式(7)中之L3之2個以上亦可相互鍵結而形成環。
[1-6-4a]使包含(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苄酯之單體成分進行聚合而成之聚合物
使包含(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苄酯之單體成分進行聚合而成之聚合物就與顏料之親和性較高之方面而言可較佳地使用。
單體成分中之上述(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苄酯之比率並無特別限制,於全部單體成分中,(甲基)丙烯酸通常為10~90質量%,較佳為15~80質量%,進而較佳為20~70質量%。又,於全部單體成分中,(甲基)丙烯酸苄酯通常為5~90質量%,較佳為15~80質量%,進而較佳為20~70質量%。若(甲基)丙烯酸之量過多,則於顯影時塗膜表面容易粗糙,若過少,則有無法顯影之情形。又,(甲基)丙烯酸苄酯之量無論過多抑或過少均有難以分散之傾向。
[1-6-4b]使以通式(6)及/或(7)所表示之化合物作為必須組成之單體成分進行聚合而成之聚合物
首先,對通式(6)之化合物進行說明。於通式(6)所表示之醚二聚物中,作為R1a及R2a所表示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25之烴基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第三戊基、硬脂基、月桂基、2-乙基己基等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烷基;苯基等芳基;環己基、第三丁基環己基、二環戊二烯基、三環癸基、異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50-78
基、金剛烷基、2-甲基-2-金剛 烷基等脂環式基;1-甲氧基乙基、1-乙氧基乙基等經烷氧基取代之烷基;苄基等經芳基取代之烷基等。於該等中,就耐熱性之方面而言,尤佳為如甲基、乙基、環己基、苄基等之不易因酸或熱而脫離之一級或二級碳之取代基。再者,R1a及R2a可為同種取代基,亦可為不同之取代基。
作為上述醚二聚物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甲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乙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正丙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異丙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正丁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異丁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第三丁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第三戊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硬脂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月桂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2-乙基己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1-甲氧基乙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1-乙氧基乙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苄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苯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環己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第三丁基環己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二環戊二烯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三環癸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異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51-79
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金剛烷基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2-甲基-2-金剛烷基)酯等。
於該等中,尤佳為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 二甲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乙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環己酯、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苄酯。該等醚二聚物可僅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獲得上述丙烯酸系樹脂時,單體成分中,上述醚二聚物之比率並無特別限制,於全部單體成分中,通常為2~60質量%,較佳為5~55質量%,進而較佳為5~50質量%。若醚二聚物之量過多,則有於聚合時難以獲得低分子量者,或容易凝膠化之情形,另一方面,若過少,則有透明性或耐熱性等塗膜性能不充分之情形。
繼而,對通式(7)之化合物進行說明。通式(7)中,R1b較佳為表示氫原子、碳數1~5之烷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又,通式(8)中,作為R2b、R3b、R4b之有機基,分別獨立地列舉例如烷基、環烷基、烯基、環烯基、烷氧基、烷硫基、醯基、羧基、或醯氧基等,較佳為碳數1~18之烷基、碳數3~18之環烷基、碳數2~18之烯基、碳數3~18之環烯基、碳數1~15之烷氧基、碳數1~15之烷硫基、碳數1~15之醯基、碳數1之羧基、或碳數1~15之醯氧基,進而較佳為碳數1~10之烷基、或碳數3~15之環烷基。
於R2b、R3b、R4b中,作為較佳之取代基,為氫原子、羥基、碳數1~10之烷基。L1、L2只要為2價連結基,L3只要為2價連結基或直接鍵,則不受特別限定,較佳為至少L1或L2之任一者為碳數1以上之連結基。又,L1、L2、L3分別獨立而較佳為直接鍵、碳數1~15之伸烷基、-O-、-S-、-C(=O)-、碳數1~15之伸烯基、伸苯基、或其等之組合。
作為L1、L2、L3之較佳組合,L3為直接鍵、碳數1~5之伸烷基、或與R3b或R4b鍵結而形成之環,L1、L2為碳數1~5之伸烷基。又,作為通式(8)之較佳者,可列舉下述通式(9)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53-15
式(9)中,R2b、R3b、R4b、L1、L2、及*與式(8)中之含義相同,R5b、R6b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羥基、鹵素原子、胺基、或有機基。通式(9)中,作為R5b、R6b之有機基,分別獨立地列舉例如烷基、環烷基、烯基、環烯基、烷氧基、烷硫基、醯基、羧基、或醯氧基等,較佳為碳數1~18之烷基、碳數3~18之環烷基、碳數2~18之烯基、碳數3~18之環烯基、碳數1~15之烷氧基、碳數1~15之烷硫基、碳數1~15之醯基、碳數1之羧基、或碳數1~15之醯氧基,進而較佳為碳數1~10之烷基、或碳數3~15之環烷基。
於R5b、R6b中,作為較佳之取代基,為氫原子、羥基、碳數1~10之烷基。又,R1b之烷基、R2b、R3b、R4b之各有機基、L1、L2、L3之2價連結基、X之金剛烷基可分別獨立地具有取代基,具體而言,可列舉以下之取代基。
鹵素原子;羥基;硝基;氰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第三戊基、正己基、 正庚基、正辛基、第三辛基等碳數1~18之直鏈或支鏈烷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金剛烷基等碳數3~18之環烷基;乙烯基、丙烯基、己烯基等碳數2~18之直鏈或支鏈烯基;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等碳數3~18之環烯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第三戊氧基、正己氧基、正庚氧基、正辛氧基、第三辛氧基等碳數1~18之直鏈或支鏈烷氧基;甲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異丙硫基、正丁硫基、第二丁硫基、第三丁硫基、戊硫基、第三戊硫基、正己硫基、正庚硫基、正辛硫基、第三辛硫基等碳數1~18之直鏈或支鏈烷硫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54-80
基等碳數6~18之芳基;苄基、苯乙基等碳數7~18之芳烷基;乙烯氧基、丙烯氧基、己烯氧基等碳數2~18之直鏈或支鏈烯氧基;乙烯硫基、丙烯硫基、己烯硫基等碳數2~18之直鏈或支鏈烯硫基;-COR17所表示之醯基;羧基;-OCOR18所表示之醯氧基;-NR19R20所表示之胺基;-NHCOR21所表示之醯胺基;-NHCOOR22所表示之胺基甲酸酯基;-CONR23R24所表示之胺基甲醯基;-COOR25所表示之羧酸酯基;-SO3NR26R27所表示之胺磺醯基;-SO3R28所表示之磺酸酯基;2-噻吩基、2-吡啶基、呋喃基、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54-81
唑基、苯并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54-82
唑基、噻唑基、苯并噻唑基、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54-83
啉基、吡咯啶基、二氧化四氫噻吩基等飽和或不飽和之雜環基;三甲基矽烷基等三烷基矽烷基等。
再者,R17~R28分別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烯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芳烷基。又,上述取代基之位置關係並無特別限定,於具有數個取代基之情形時,可為同種亦可不同。
作為通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化合物。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55-16
[化16]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56-17
於構成本發明之[1-6-4b]之聚合物之單體成分中,通式(7)之比率並無特別限制,通常於全部單體成分中為0.5~60質量%,較佳為1~55質量%,進而較佳為5~50質量%。若過多,則有於用作分散劑之情形時分散液之分散穩定性降低之情形;另一方面,若過少,則有浮渣適性降低之情形。
本發明中之[1-6-4]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較佳為包含[1-6-4a]及[1-6-4b]中所述之聚合物,且均具有酸基。藉由具有酸基,可使所獲得之著色樹脂組成物成為可藉由酸基與環氧基反應形成酯鍵之交聯反應(以下簡稱為酸-環氧硬化)而硬化之著色樹脂組成 物、或可利用鹼性顯影液使未硬化部顯影之組成物。作為上述酸基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羧基、酚性羥基、羧酸酐基等。該等酸基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於(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中導入酸基時,例如只要使用具有酸基之單體及/或「於聚合後可賦予酸基之單體」(以下有時亦稱為「用以導入酸基之單體」)作為單體成分即可。再者,於使用「於聚合後可賦予酸基之單體」作為單體成分之情形時,於聚合後必須進行如下所述之用以賦予酸基之處理。
作為上述具有酸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或衣康酸等具有羧基之單體;N-羥基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具有酚性羥基之單體;順丁烯二酸酐、衣康酸酐等具有羧酸酐基之單體等,於該等中,尤佳為(甲基)丙烯酸。作為上述於聚合後可賦予酸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具有羥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等具有環氧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2-異氰酸酯基乙酯等具有異氰酸酯基之單體等。
該等用以導入酸基之單體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於獲得(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時之單體成分亦包含上述用以導入酸基之單體之情形時,其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制,通常於全部單體成分中為5~70質量%,較佳為10~60質量%。
又,[1-6-4](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亦可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雙鍵者。於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中導入自由基聚合性雙鍵時,例如只要使「於聚合後可賦予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單體」(以下有時亦稱為「用以導入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單體」)作為單體成分進行聚合後,進行如下所述之用以賦予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處理 即可。
作為於聚合後可賦予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等具有羧基之單體;順丁烯二酸酐、衣康酸酐等具有羧酸酐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鄰(或間、或對)乙烯基苄基環氧丙基醚等具有環氧基之單體等。該等用以導入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單體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於獲得[1-6-4]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時之單體成分亦包含上述用以導入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單體之情形時,其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制,通常於全部單體成分中為5~70質量%,較佳為10~60質量%。於本發明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為[1-6-4a]之項中所說明之以上述通式(6)之化合物作為必須單體成分之聚合物之情形時,較佳為具有環氧基。
導入環氧基時,例如只要使具有環氧基之單體(以下有時亦稱為「用以導入環氧基之單體」)作為單體成分進行聚合即可。作為上述具有環氧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鄰(或間、或對)乙烯基苄基環氧丙基醚等。該等用以導入環氧基之單體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於獲得[1-6-4]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時之單體成分亦包含上述用以導入環氧基之單體之情形時,其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制,通常於全部單體成分中宜為5~70質量%,較佳為10~60質量%。獲得[1-6-4]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時之單體成分除上述必須單體成分以外,亦可視需要含有其他可共聚合之單體。
作為其他可共聚合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甲基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類;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N-取代順丁烯二醯亞胺類;丁二烯、異戊二烯等丁二烯或取代丁二烯化合物;乙烯、丙烯、氯乙烯、丙烯腈等乙烯或取代乙烯化合物;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類等。
於該等中,就透明性良好、不易損害耐熱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該等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又,尤其於如下所述般將(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一部分或全部用作分散劑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苄酯,其含量通常於全部單體成分中宜為1~70質量%,較佳為5~60質量%。
於獲得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時之單體成分亦包含上述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之情形時,其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85質量%以下。其次,對[1-6-4]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製造方法(聚合方法)進行說明。
上述單體成分之聚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採用先前公知之各種方法,尤佳為利用溶液聚合法。再者,聚合溫度或聚合濃度(設為聚合濃度=[單體成分之總質量/(單體成分之總質量+溶劑質量)]×100)係根據所使用之單體成分之種類或比率、目標聚合物 之分子量而不同。關於聚合溫度,較佳為40~150℃,進而較佳為聚合溫度60~130℃。又,關於聚合濃度,較佳為聚合濃度5~50質量%,進而較佳為10~40質量%。
又,於聚合時使用溶劑之情形時,只要使用通常之自由基聚合反應中所使用之溶劑即可。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四氫呋喃、二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60-84
烷、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等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酮類;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等酯類;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丁醇、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甲醚等醇類;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芳香族烴類;氯仿;二甲基亞碸等。該等溶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使上述單體成分聚合時,亦可視需要使用聚合起始劑。聚合起始劑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異丙苯過氧化氫、二異丙基苯過氧化氫、過氧化二第三丁基、過氧化月桂醯、過氧化苯甲醯、過氧化異丙基碳酸第三丁酯、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戊酯、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丁酯等有機過氧化物;2,2'-偶氮雙(異丁腈)、1,1'-偶氮雙(環己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甲基丙酸)二甲酯等偶氮化合物。該等聚合起始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再者,起始劑之使用量只要根據所使用之單體之組合、或反應條件、目標聚合物之分子量等而適當設定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就可於不發生凝膠化之情況下獲得重量平均分子量為數千~數萬之聚合物之方面而言,通常相對於全部單體成分為0.1~15質量%,更佳為0.5~10質量%。又,為了調整分子量,亦可添加 鏈轉移劑。作為鏈轉移劑,例如可列舉:正十二烷基硫醇、巰基乙酸、巰基乙酸甲酯等硫醇系鏈轉移劑、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等,較佳為鏈轉移效果較高、可減少殘留單體、亦容易獲取之正十二烷基硫醇、巰基乙酸。於使用鏈轉移劑之情形時,其使用量只要根據所使用之單體之組合、或反應條件、目標聚合物之分子量等而適當設定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就可於不發生凝膠化之情況下獲得重量平均分子量為數千~數萬之聚合物之方面而言,通常相對於全部單體成分為0.1~15質量%,更佳為0.5~10質量%。
再者,於使用通式(6)之化合物作為必須單體成分之情形時,認為於上述聚合反應中同時進行醚二聚物之環化反應,此時之醚二聚物之環化率未必必須為100莫耳%。於獲得上述丙烯酸系樹脂時,在藉由使用上述可賦予酸基之單體作為單體成分而導入酸基之情形時,必須於聚合後進行用以賦予酸基之處理。該處理係根據所使用之單體之種類而不同,例如於使用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之具有羥基之單體之情形時,只要加成丁二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順丁烯二酸酐等酸酐即可。於使用(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等具有環氧基之單體之情形時,只要加成N-甲基胺基苯甲酸、N-甲基胺基苯酚等具有胺基與酸基之化合物,或者先加成如(甲基)丙烯酸之酸,再對結果所產生之羥基加成丁二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順丁烯二酸酐等酸酐即可。於使用(甲基)丙烯酸2-異氰酸酯基乙酯等具有異氰酸酯基之單體之情形時,例如只要加成2-羥基丁酸等具有羥基與酸基之化合物即可。
於獲得上述[1-6-4]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時,在藉由使用上述可賦予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單體作為單體成分而導入自 由基聚合性雙鍵之情形時,必須於聚合後進行用以賦予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處理。該處理係根據所使用之單體之種類而不同,例如於使用(甲基)丙烯酸或衣康酸等具有羧基之單體之情形時,只要加成(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鄰(或間、或對)乙烯基苄基環氧丙基醚等具有環氧基與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化合物即可。於使用順丁烯二酸酐或衣康酸酐等具有羧酸酐基之單體之情形時,只要加成(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具有羥基與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化合物即可。於使用(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鄰(或間、或對)乙烯基苄基環氧丙基醚等具有環氧基之單體之情形時,只要加成(甲基)丙烯酸等具有酸基與自由基聚合性雙鍵之化合物即可。
上述[1-6-4]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藉由GPC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200000,更佳為4000~100000。於重量平均分子量超過200000之情形時,有黏度變得過高而不易形成塗膜之情形,另一方面,若未滿2000,則有不易表現出充分之耐熱性之傾向。
於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具有酸基之情形時,較佳之酸值為30~500mgKOH/g,更佳為50~400mgKOH/g。於酸值未滿30mgKOH/g之情形時,有難以應用於鹼性顯影之情形,於超過500mgKOH/g之情形時,有黏度變得過高而不易形成塗膜之傾向。再者,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成分中,以通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作為必須單體成分之聚合物其本身為公知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04-300203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特開2004-30020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
[1-6-5]具有羧基之環氧(甲基)丙烯酸酯樹脂
環氧(甲基)丙烯酸酯樹脂係藉由對環氧樹脂加成α,β-不飽和單羧酸,或於酯部分具有羧基之α,β-不飽和單羧酸酯,進而與多元酸酐反應而合成。該反應產物於化學結構上實質上不具有環氧基,且並不限定於「(甲基)丙烯酸酯」,由於環氧樹脂為原料,且「(甲基)丙烯酸酯」為代表例,故而按照慣用而如此命名。
作為成為原料之環氧樹脂,例如可較佳地使用雙酚A型環氧樹脂(例如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Epikote(註冊商標,以下相同)828」、「Epikote 1001」、「Epikote 1002」、「Epikote 1004」等)、藉由雙酚A型環氧樹脂之醇性羥基與表氯醇之反應而獲得之環氧樹脂(例如日本化藥公司製造之「NER-1302」(環氧當量323,軟化點76℃))、雙酚F型樹脂(例如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Epikote 807」、「EP-4001」、「EP-4002」、「EP-4004」等)、藉由雙酚F型環氧樹脂之醇性羥基與表氯醇之反應而獲得之環氧樹脂(例如日本化藥公司製造之「NER-7406」(環氧當量350,軟化點66℃))、雙酚S型環氧樹脂、聯苯環氧丙基醚(例如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YX-4000」)、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例如日本化藥公司製造之「EPPN-201」、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EP-152」、「EP-154」、Dow Chemical公司製造之「DEN-438」)、(鄰、間、對)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例如日本化藥公司製造之「EOCN(註冊商標,以下相同)-102S」、「EOCN-1020」、「EOCN-104S」)、異氰尿酸三環氧丙酯(例如日產化學公司製造之「TEPIC(註冊商標)」)、三苯酚甲烷型環氧樹脂(例如日本化藥公司製造之「EPPN(註冊商標)-501」、「EPN-502」、 「EPPN-503」)、茀環氧樹脂(例如新日鐵化學公司製造之酚酞基環氧樹脂「ESF-300」)、脂環式環氧樹脂(Daicel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Celloxide(註冊商標,以下相同)2021P」、「Celloxide EHPE」)、將藉由二環戊二烯與苯酚之反應所獲得之酚樹脂進行環氧丙基化而成之二環戊二烯型環氧樹脂(例如日本化藥公司製造之「XD-1000」、大日本油墨公司製造之「EXA-7200」、日本化藥公司製造之「NC-3000」、「NC-7300」)、及下述結構式所表示之環氧樹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平4-355450號公報)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64-18
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作為環氧樹脂之其他例,可列舉共聚合型環氧樹脂。作為共聚合型環氧樹脂,例如可列舉使(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醯基甲基環己烯氧化物、乙烯基環己烯氧化物等(以下稱為「共聚合型環氧樹脂之第1成分」)與除該等以外之含有1官能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以下稱為「共聚合型環氧樹脂之第2成分」)進行反應而獲得的共聚合體,該含有1官能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例如為選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α-甲基苯乙烯、甘油單(甲基)丙烯酸酯、下述通式(10)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1種或2種以 上。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65-19
式(10)中,R61表示氫原子或乙基,R62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6之烷基,r為2~10之整數。作為通式(10)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二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二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三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四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等烷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共聚合型環氧樹脂之分子量較佳為約1000~200000。又,關於上述共聚合型環氧樹脂之第1成分之使用量,相對於上述共聚合型環氧樹脂之第2成分,較佳為10質量%以上,尤佳為20質量%以上,且較佳為70質量%以下,尤佳為50質量%以下。作為此種共聚合型環氧樹脂,具體而言,可例示日油公司製造之「CP-15」、「CP-30」、「CP-50」、「CP-20SA」、「CP-510SA」、「CP-50S」、「CP-50M」、「CP-20MA」等。
關於原料環氧樹脂之分子量,以藉由GPC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計,通常為200~20萬之範圍,較佳為300~100000之範圍。若重量平均分子量未滿上述範圍,則於覆膜形成性方面產生問題之情形較多;反之,若為超過上述範圍之樹脂,則有於α,β-不飽和單羧酸之加成反應時容易發生凝膠化而難以製造之情形。
作為α,β-不飽和單羧酸,可列舉:衣康酸、丁烯酸、桂皮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較佳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尤其是丙烯酸因富有反應性而較佳。作為於酯部分具有羧基之α,β-不飽和單羧酸酯,可列舉:丙烯酸-2-丁二醯氧基乙酯、丙烯酸-2-順丁烯二醯氧基乙酯、丙烯酸-2-鄰苯二甲醯氧基乙酯、丙烯酸-2-六氫鄰苯二甲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丁二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順丁烯二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鄰苯二甲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六氫鄰苯二甲醯氧基乙酯、丁烯酸-2-丁二醯氧基乙酯等,較佳為丙烯酸-2-順丁烯二醯氧基乙酯及丙烯酸-2-鄰苯二甲醯氧基乙酯,尤佳為丙烯酸-2-順丁烯二醯氧基乙酯。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α,β-不飽和單羧酸或其酯與環氧樹脂之加成反應可使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藉由於酯化觸媒之存在下於50~150℃之溫度下進行反應而實施。作為酯化觸媒,可使用三乙基胺、三甲基胺、苄基二甲基胺、苄基二乙基胺等三級胺;氯化四甲基銨、氯化四乙基銨、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銨等四級銨鹽等。
關於α,β-不飽和單羧酸或其酯之使用量,相對於原料環氧樹脂之環氧基1當量,較佳為0.5~1.2當量之範圍,進而較佳為0.7~1.1當量之範圍。若α,β-不飽和單羧酸或其酯之使用量較少,則不飽和基之導入量不足,接下來之與多元酸酐之反應亦變得不充分。又,殘留大量環氧基亦不利。另一方面,若該使用量較多,則α,β-不飽和單羧酸或其酯會作為未反應物而殘留。於任一情形時均可見硬化特性變差之傾向。
作為對加成有α,β-不飽和羧酸或其酯之環氧樹脂進 而加成之多元酸酐,可列舉:順丁烯二酸酐、丁二酸酐、衣康酸酐、鄰苯二甲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內亞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氯菌酸酐、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聯苯四羧酸二酐等,較佳為順丁烯二酸酐、丁二酸酐、衣康酸酐、鄰苯二甲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聯苯四羧酸二酐,尤佳之化合物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及聯苯四羧酸二酐。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關於多元酸酐之加成反應亦可使用公知之方法,可藉由於與α,β-不飽和羧酸或其酯之加成反應相同之條件下繼續反應而實施。多元酸酐之加成量較佳為所生成之環氧丙烯酸酯樹脂之酸值成為10~150mgKOH/g之範圍之量,進而尤佳為20~140mgKOH/g之範圍。若樹脂之酸值過小,則缺乏鹼性顯影性;又,若樹脂之酸值過大,則可見硬化性能較差之傾向。
此外,作為具有羧基之環氧丙烯酸酯樹脂,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平6-4917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含萘樹脂;日本專利特開2003-897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3-16583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32533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35473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含茀樹脂;日本專利特開2005-12667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5581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4-295084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樹脂。
又,亦可使用市售之具有羧基之環氧丙烯酸酯樹脂,作為市售品,例如可列舉Daicel公司製造之「ACA-200M」等。作 為黏合劑樹脂;又,例如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5-154708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丙烯酸系黏合劑。上述各種黏合劑樹脂中,尤佳為[1-6-1]之「對於含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與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共聚合體,對該共聚合體所具有之環氧基之至少一部分加成不飽和一元酸而成之樹脂,或對藉由該加成反應所產生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加成多元酸酐而獲得之鹼可溶性樹脂」。
作為本發明中之黏合劑樹脂,可單獨使用上述各種黏合劑樹脂中之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上述各種黏合劑樹脂,尤其是利用藉由與上述分散劑等併用所獲得之協同效應而有助於其分散穩定性,就結果而言可減少分散劑之添加量,因而顯影性提高,具體而言係例如不會於基板上之非影像部殘留未溶解物而與基板之密接性優異、可形成高濃度之顏色像素等效果,故而較佳。
具體而言,將黏合劑樹脂之一部分與上述分散劑或分散助劑等一併用於下述分散處理步驟。此時,黏合劑樹脂相對於顏料分散液中之顏料總量較佳為使用5~200質量%左右,更佳為使用10~100質量%左右。如此,作為分散處理步驟中所使用之黏合劑樹脂,可使用上述各種樹脂,尤佳為[1-6-4]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其中,最佳為使以上述通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作為組成必須之單體成分進行聚合而成之聚合物。
於與分散劑一併用於分散處理步驟之情形時,該黏合劑樹脂之酸值較佳為10mgKOH/g以上,更佳為30mgKOH/g以上,最佳為50mgKOH/g以上;又,較佳為500mgKOH/g以下,更佳為300mgKOH/g以下,最佳為200mgKOH/g以下。若酸值過高,則有成為高黏度而難以合成之傾向;又,若過低,則有難以應用於 鹼性顯影之情形。
又,於與分散劑一併用於分散處理步驟之情形時,該黏合劑樹脂之藉由GPC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以上,更佳為1500以上,最佳為2000以上;又,較佳為200000以下,更佳為50000以下,最佳為30000以下。若分子量過大,則有難以應用於鹼性顯影之傾向;又,若分子量過小,則有分散穩定性降低之情形。
於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中,黏合劑樹脂之含有比率於總固形份中通常為0.1質量%以上,較佳為1質量%以上;又,通常為80質量%以下,較佳為60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可獲得堅固之膜,與基板之密接性亦優異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顯影液對曝光部之滲透性較低,可抑制像素之表面平滑性變差或感度變差之傾向。
[1-7](E)光聚合起始劑
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含有(E)光聚合起始劑。藉由含有(E)光聚合起始劑,可獲得利用光聚合之膜硬化性。(E)光聚合起始劑通常以與加速劑及視需要添加之增感色素等附加劑之混合物(光聚合起始劑)形式使用。光聚合起始劑係具有直接吸收光、或經光增感而引起分解反應或奪氫反應從而產生聚合活性自由基之功能的成分。
作為可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中使用之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昭59-152396號、日本專利特開昭61-151197號各公報中所記載之包含二茂鈦化合物 之茂金屬化合物、或日本專利特開平10-3950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六芳基聯咪唑衍生物、鹵甲基均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85
衍生物、N-苯基甘胺酸等N-芳基-α-胺基酸類、N-芳基-α-胺基酸鹽類、N-芳基-α-胺基酸酯類等自由基活性劑、α-胺基烷基苯酮系化合物、日本專利特開2000-80068號公報中所記載之肟酯系起始劑等。
以下列舉可於本發明中使用之光聚合起始劑之具體例。
2-(4-甲氧基苯基)-4,6-雙(三氯甲基)-均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86
、2-(4-甲氧基萘基)-4,6-雙(三氯甲基)-均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87
、2-(4-乙氧基萘基)-4,6-雙(三氯甲基)-均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88
、2-(4-乙氧基羰基萘基)-4,6-雙(三氯甲基)-均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89
等鹵甲基化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90
衍生物;2-三氯甲基-5-(2'-苯并呋喃基)-1,3,4-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91
二唑、2-三氯甲基-5-[β-(2'-苯并呋喃基)乙烯基]-1,3,4-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92
二唑、2-三氯甲基-5-[β-(2'-(6"-苯并呋喃基)乙烯基)]-1,3,4-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93
二唑、2-三氯甲基-5-呋喃基-1,3,4-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94
二唑等鹵甲基化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0-95
二唑衍生物;2-(2'-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2-(2'-氯苯基)-4,5-雙(3'-甲氧基苯基)咪唑二聚物、2-(2'-氟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2-(2'-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4'-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等咪唑衍生物;安息香甲醚、安息香苯醚、安息香異丁醚、安息香異丙醚等安息香烷基醚類;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第三丁基蒽醌、1-氯蒽醌等蒽醌衍生物;二苯甲酮、米其勒酮、2-甲基二苯甲酮、3-甲基二苯 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2-氯二苯甲酮、4-溴二苯甲酮、2-羧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衍生物;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α-羥基-2-甲基苯基丙酮、1-羥基-1-甲基乙基-(對異丙基苯基)酮、1-羥基-1-(對十二烷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96
啉基丙烷-1-酮、1,1,1-三氯甲基-(對丁基苯基)酮等苯乙酮衍生物;9-氧硫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97
、2-乙基9-氧硫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98
、2-異丙基9-氧硫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99
、2-氯9-氧硫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100
、2,4-二甲基9-氧硫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101
、2,4-二乙基9-氧硫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102
、2,4-二異丙基9-氧硫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103
等9-氧硫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110
衍生物;對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對二乙胺基苯甲酸乙酯等苯甲酸酯衍生物;9-苯基吖啶、9-(對甲氧基苯基)吖啶等吖啶衍生物;9,10-二甲基苯并啡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106
等啡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107
衍生物;苯并蒽酮等蒽酮衍生物;二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鈦、二環戊二烯基雙苯基鈦、二環戊二烯基雙(2,3,4,5,6-五氟苯基-1-基)鈦、二環戊二烯基雙(2,3,5,6-四氟苯基-1-基)鈦、二環戊二烯基雙(2,4,6-三氟苯基-1-基)鈦、二環戊二烯基-2,6-二氟苯基-1-基鈦、二環戊二烯基-2,4-二氟苯基-1-基鈦、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雙(2,3,4,5,6-五氟苯基-1-基)鈦、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雙(2,6-二氟苯基-1-基)鈦、二環戊二烯基-2,6-二氟-3-(吡咯-1-基)-苯基-1-基鈦等二茂鈦衍生物;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108
啉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胺基-1-(4-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1-109
啉基苯基)-丁酮-1、2-苄基-2-二甲胺基-1-(4-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2-58
啉基苯基)丁烷-1-酮、4-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4-二甲胺基苯甲酸異戊酯、4-二乙胺基苯乙酮、4-二甲胺基苯丙酮、1,4-二甲胺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2,5-雙(4-二乙胺基亞苄基)環己酮、7-二乙胺基-3-(4-二乙胺基苯甲醯基)香豆素、4-(二乙胺基)查爾酮等α-胺基烷基苯酮系化合物;1,2-辛二酮-1-[4-(苯硫基)苯基]-2-(O-苯甲醯基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O-乙醯肟)等肟酯系化合物。
於該等中,就感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肟酯系化合物。
作為構成光聚合起始劑成分之加速劑,例如可使用N,N-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等N,N-二烷基胺基苯甲酸烷基酯、2-巰基苯并噻唑、2-巰基苯并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2-59
唑、2-巰基苯并咪唑等具有雜環之巰基化合物或脂肪族多官能巰基化合物等。
該等光聚合起始劑及加速劑分別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而使用。作為具體之光聚合起始劑成分,例如可列舉:「精緻化學品」(1991年,3月1日號,vol.20,No.4)之第16~26頁中所記載之二烷基苯乙酮系、安息香、9-氧硫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2-60
衍生物等、以及日本專利特開昭58-40302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昭45-37377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六芳基聯咪唑系、S-三鹵甲基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2-62
系、日本專利特開平4-22195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4-219756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將二茂鈦與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2-61
色素、具有胺基或胺基甲酸乙酯基之可加成聚合之含有乙烯性飽和雙鍵之化合物組合而成系等。
關於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調配比率,於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總固形份中,通常為0.1質量%以上,較佳為0.5質 量%以上,更佳為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以上,且為40質量%以下,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尤佳為5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可充分地確保對曝光光線之感度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抑制未曝光部分於顯影液中之溶解性降低,而防止顯影不良之傾向。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特徵在於:(E)光聚合起始劑包含肟酯系化合物。於使用專利文獻1~11中所記載之公知之鹵化酞菁鋅顏料之情形時,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根據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用途等適當選擇而使用,藉由使用聯咪唑或α-胺基烷基苯酮等亦可充分地進行光硬化。然而,於使用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3以上之鹵化酞菁鋅顏料之情形時,藉由因含有大量氫原子所引起之穿透光譜變化而成為高著色;但另一方面,因塗膜之低波長區域之吸收變強而曝光量衰減,因此於使用聯咪唑或α-胺基烷基苯酮等之情形時無法充分地進行光硬化,有難以形成微細之圖案之傾向。對此,認為藉由使用於低波長區域具有更大之吸收之肟酯系化合物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充分地進行光硬化,因此可形成微細之圖案。
肟酯系化合物由於其結構中兼具吸收紫外線之結構、傳遞光能之結構及產生自由基之結構,故只利用少量便感度較高,且對於熱反應較穩定,可只利用少量進行高感度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之設計。尤其就對曝光光源之i射線(365nm)之光吸收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可具有取代基之咔唑環之肟酯系化合物。
作為肟酯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下述通式(I-1)所表示 之化合物。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4-20
上述式(I-1)中,R21a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環基。R21b表示包含芳香環或雜芳香環之任意取代基。R22a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醯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醯基。
R21a中之烷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就於溶劑中之溶解性或對曝光之感度之觀點而言,通常為1以上,較佳為2以上;又,通常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下。作為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環戊基乙基、丙基等。作為烷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芳香族環基、羥基、羧基、鹵素原子、胺基、醯胺基、4-(2-甲氧基-1-甲基)乙氧基-2-甲基苯基或N-乙醯基-N-乙醯氧基胺基等,就合成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未經取代。
作為R21a中之芳香族環基,可列舉芳香族烴環基及芳香族雜環基。芳香族環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就於感光性著色組成物中之溶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以上。又,就顯影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尤佳為8以下。
作為芳香族環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苯基、萘基、吡啶基、呋喃基等,於該等中,就顯影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苯基或萘基,更佳為苯基。作為芳香族環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羥 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羧基、鹵素原子、胺基、醯胺基、烷基等,就顯影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羥基、羧基,更佳為羧基。又,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中之取代基,可列舉:羥基、烷氧基、鹵素原子。於該等中,就顯影性之觀點而言,R21a較佳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更佳為未經取代之烷基,進而較佳為甲基。
又,R21b為包含芳香環或雜芳香環之任意取代基,就於溶劑中之溶解性或對曝光之感度之觀點而言,可較佳地列舉:可具有取代基之咔唑基、可具有取代基之9-氧硫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5-111
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二苯基硫醚基。於該等中,就對曝光光源之i射線(365nm)之光吸收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可具有取代基之咔唑基。
又,R22a中之烷醯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就於溶劑中之溶解性或感度之觀點而言,通常為2以上,較佳為3以上;又,通常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下。作為烷醯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乙醯基(acetyl)、乙醯基(ethyloyl)、丙醯基、丁醯基等。作為烷醯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芳香族環基、羥基、羧基、鹵素原子、胺基、醯胺基等,就合成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未經取代。
又,R22a中之芳醯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就於溶劑中之溶解性或感度之觀點而言,通常為7以上,較佳為8以上;又,通常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作為芳醯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苯甲醯基、萘甲醯基等。作為芳醯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羥基、羧基、鹵素原子、胺基、醯胺基、烷基等,就合成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未經取代。
於上述通式(I-1)所表示之化合物中,就對曝光光源之i射線(365nm)之光吸收性之觀點而言,可列舉下述通式(I-2)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6-21
上述式(I-2)中,R21a及R22a與上述通式(I-1)含義相同。R23a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R24a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醯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芳醯基或硝基。構成咔唑環之苯環可進而藉由芳香族環進行縮合而成為多環芳香族環。
R23a中之烷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就於溶劑中之溶解性之觀點而言,通常為1以上,較佳為2以上;又,通常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下。作為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環己基等。作為烷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羰基、羧基、羥基、苯基、苄基、環己基、或硝基等,就合成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未經取代。
R23a中之芳醯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就於溶劑中之溶解性之觀點而言,通常為7以上,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9以上;又,通常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9以下。作為芳醯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苯甲醯基、萘甲醯基等。作為芳醯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羰基、羧基、羥基、苯基、苄基、環己基、或硝基等,就合成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乙基。
R23a中之雜芳醯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就於溶劑中 之溶解性之觀點而言,通常為7以上,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9以上;又,通常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9以下。作為雜芳基之具體例,可列舉:氟苯甲醯基、氯苯甲醯基、溴苯甲醯基、氟萘甲醯基、氯萘甲醯基、溴萘甲醯基等。作為雜芳醯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羰基、羧基、羥基、苯基、苄基、環己基、或硝基等,就合成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未經取代。於該等中,作為R23a,就於溶劑中之溶解性及合成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烷基,更佳為乙基。
構成咔唑環之苯環可進而藉由芳香族環進行縮合而成為多環芳香族環。
作為此種肟酯系化合物之市售品,有BASF公司製造之OXE-02、OXE-03、常州強力電子公司製造之TR-PBG-304、TR-PBG-314或ADEKA公司製造之NCI-831等。
作為肟酯系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如下所例示之化合物,但並不被該等化合物所限定。
[化21]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8-22
[化22]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79-23
[化23]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80-24
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係含有肟酯系化合物作為(E)光聚合起始劑者,但亦可含有肟酯系化合物以外之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昭59-152396號、日本專利特開昭61-151197號各公報中所記載之包含二茂鈦化合物之茂金 屬化合物、或日本專利特開平10-3950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六芳基聯咪唑衍生物、鹵甲基均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81-112
衍生物、N-苯基甘胺酸等N-芳基-α-胺基酸類、N-芳基-α-胺基酸鹽類、N-芳基-α-胺基酸酯類等自由基活性劑、α-胺基烷基苯酮系化合物等。
又,作為構成光聚合起始劑成分之加速劑,例如可使用N,N-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等N,N-二烷基胺基苯甲酸烷基酯、2-巰基苯并噻唑、2-巰基苯并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81-113
唑、2-巰基苯并咪唑等具有雜環之巰基化合物或脂肪族多官能巰基化合物等。
該等光聚合起始劑及加速劑分別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而使用。
於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中,關於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調配比率,於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總固形份中,通常為0.1質量%以上,較佳為0.5質量%以上,更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以上,尤佳為2.0質量%以上,且通常為40質量%以下,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尤佳為5質量%以下。藉由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有可充分地確保對曝光光線之感度之傾向;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有可抑制未曝光部分於顯影液中之溶解性降低,而防止顯影不良之傾向。
另一方面,於光聚合起始劑成分中,可視需要為了提高感應感度而調配與影像曝光光源之波長對應之增感色素。作為該等增感色素,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平4-22195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4-21975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81-114
色素、日本專利特開平3-23970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28933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具 有雜環之香豆素色素、日本專利特開平3-23970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28933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3-酮基香豆素化合物、日本專利特開平6-19240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吡咯甲川色素以及日本專利特開昭47-252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54-15529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昭45-3737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48-8418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52-11268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58-1550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0-8800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59-5640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2-6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57-16808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10776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21024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4-288818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具有二烷基胺基苯骨架之色素等。
於該等增感色素中,較佳為含有胺基之增感色素,進而較佳為於同一分子內具有胺基及苯基之化合物。尤佳為例如4,4'-二甲胺基二苯甲酮、4,4'-二乙胺基二苯甲酮、2-胺基二苯甲酮、4-胺基二苯甲酮、4,4'-二胺基二苯甲酮、3,3'-二胺基二苯甲酮、3,4-二胺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系化合物;2-(對二甲胺基苯基)苯并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82-115
唑、2-(對二乙胺基苯基)苯并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82-116
唑、2-(對二甲胺基苯基)苯并[4,5]苯并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82-117
唑、2-(對二甲胺基苯基)苯并[6,7]苯并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82-118
唑、2,5-雙(對二乙胺基苯基)1,3,4-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82-119
唑、2-(對二甲胺基苯基)苯并噻唑、2-(對二乙胺基苯基)苯并噻唑、2-(對二甲胺基苯基)苯并咪唑、2-(對二乙胺基苯基)苯并咪唑、2,5-雙(對二乙胺基苯基)1,3,4-噻二唑、(對二甲胺基苯基)吡啶、(對二乙胺基苯基)吡啶、(對二甲胺基苯基)喹啉、(對二乙胺基苯基)喹啉、(對二甲胺基苯基)嘧啶、(對二乙胺基苯基)嘧啶等含有對二烷基胺基苯基之化合物等。其中,最佳為4,4'-二烷基胺 基二苯甲酮。
又,增感色素亦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而使用。關於增感色素於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中所占之調配率,於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總固形份中,通常為0質量%以上,較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以上;又,通常為20質量%以下,較佳為1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之範圍。
[1-8]其他固形份
於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中,可進而視需要調配除上述成分以外之固形份。作為此種成分,可列舉:光聚合性單體、有機羧酸、有機羧酸酐、界面活性劑、熱聚合抑制劑、可塑劑、保存穩定劑、表面保護劑、密接提高劑、顯影改良劑、染料等。
[1-8-1]光聚合性單體
光聚合性單體只要為可聚合之低分子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具有至少1個乙烯性雙鍵之可加成聚合之化合物(以下稱為「乙烯性化合物」)。所謂乙烯性化合物,係於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受到活性光線之照射之情形時,藉由下述光聚合起始劑之作用進行加成聚合而硬化之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再者,本發明中之單體為意指相對於所謂高分子物質之概念,意指除狹義之單體以外亦含有二聚物、三聚物、低聚物之概念。
作為乙烯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不飽和羧酸、不飽和羧酸與單羥基化合物之酯、脂肪族多羥基化合物與不飽和羧酸之 酯、芳香族多羥基化合物與不飽和羧酸之酯、藉由不飽和羧酸與多元羧酸及上述脂肪族多羥基化合物、芳香族多羥基化合物等多元羥基化合物的酯化反應所獲得之酯、使多異氰酸酯化合物與含有(甲基)丙烯醯基之羥基化合物反應所獲得之具有胺基甲酸酯骨架之乙烯性化合物等。
作為脂肪族多羥基化合物與不飽和羧酸之酯,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甘油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又,可列舉將該等丙烯酸酯之丙烯酸部分替換為甲基丙烯酸部分而獲得之甲基丙烯酸酯、替換為衣康酸部分而獲得之衣康酸酯、替換為丁烯酸部分而獲得之丁烯酸酯、或替換為順丁烯二酸部分而獲得之順丁烯二酸酯等。
作為芳香族多羥基化合物與不飽和羧酸之酯,例如可列舉:對苯二酚二丙烯酸酯、對苯二酚二甲基丙烯酸酯、間苯二酚二丙烯酸酯、間苯二酚二甲基丙烯酸酯、鄰苯三酚三丙烯酸酯等。藉由不飽和羧酸與多元羧酸及多元羥基化合物之酯化反應所獲得之酯未必為單一物,亦可為混合物。作為代表例,例如可列舉:丙烯酸、鄰苯二甲酸及乙二醇之縮合物;丙烯酸、順丁烯二酸及二乙二醇之縮合物、甲基丙烯酸、對苯二甲酸及季戊四醇之縮合物;丙烯酸、己二酸、丁二醇及甘油之縮合物等。
作為使多異氰酸酯化合物與含有(甲基)丙烯醯基之羥基化合物反應所獲得之具有胺基甲酸酯骨架之乙烯性化合物,例如 可列舉: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脂肪族二異氰酸酯;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等脂環式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二異氰酸酯等與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3-羥基(1,1,1-三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烷、3-羥基(1,1,1-三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烷等含有(甲基)丙烯醯基之羥基化合物的反應物。
此外,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乙烯性化合物,例如伸乙基雙丙烯醯胺等丙烯醯胺類;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等烯丙酯類;鄰苯二甲酸二乙烯酯等含有乙烯基之化合物等亦較有用。又,乙烯性化合物亦可為具有酸值之單體。作為具有酸值之單體,係脂肪族多羥基化合物與不飽和羧酸之酯,較佳為使非芳香族羧酸酐與脂肪族多羥基化合物之未反應之羥基反應而具有酸基之多官能單體,尤佳為於該酯中脂肪族多羥基化合物為季戊四醇及/或二季戊四醇者。
該等單體可單獨使用1種,但於製造上難以使用單一之化合物,因此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而使用。又,亦可視需要併用不具有酸基之多官能單體與具有酸基之多官能單體作為單體。作為具有酸基之多官能單體之較佳之酸值,為0.1~40mgKOH/g,尤佳為5~30mgKOH/g。若多官能單體之酸值過低,則顯影溶解特性下降;若過高,則有難以製造或操作,光聚合性能下降,像素之表面平滑性等硬化性較差之傾向。因此,於併用2種以上之不同酸基之多官能單體之情形時、或併用不具有酸基之多官能單體之情形時,較佳為將作為整體之多官能單體之酸基調整為上述範圍內。
於本發明中,更佳之具有酸基之多官能單體為作為東亞合成(股)製造之TO1382進行市售之以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之丁二酸酯為主成分之混合物。亦可將除該多官能單體以外之多官能單體組合而使用。又,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3-140346號公報之段落[0056]或[0057]中所記載者。
又,於本發明中,就使像素之耐化學品性或像素之邊緣之直線性變得良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3-195971號公報中所記載之聚合性單體。就同時實現塗佈膜之感度及縮短顯影時間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3-19597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聚合性單體。
關於該等光聚合性單體之含有比率,於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總固形份中,通常為0質量%以上,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以上,且通常為80質量%以下,較佳為70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尤佳為20質量%以下。又,相對於(A)顏料100質量份之比率通常為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20質量份以上,且通常為20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80質量份以下。
[1-8-2]有機羧酸、有機羧酸酐
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可含有分子量1000以下之有機羧酸及/或有機羧酸酐。作為有機羧酸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脂肪族羧酸或芳香族羧酸。作為脂肪族羧酸,可列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三甲基乙酸、己酸、二醇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 單羧酸;草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環己烷二羧酸、環己烯二羧酸、衣康酸、檸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等二羧酸、1,2,3-丙三甲酸、烏頭酸等三羧酸等。又,作為芳香族羧酸,可列舉:羧基直接鍵結於苯甲酸、鄰苯二甲酸等之苯基而成之羧酸、及自苯基經由碳鍵而鍵結有羧基之羧酸類。於該等中,尤佳為分子量600以下、特別是分子量50~500者,具體而言為順丁烯二酸、丙二酸、丁二酸、衣康酸。
作為有機羧酸酐,可列舉脂肪族羧酸酐、芳香族羧酸酐,具體而言,可列舉:乙酸酐、三氯乙酸酐、三氟乙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順丁烯二酸酐、檸康酸酐、衣康酸酐、戊二酸酐、1,2-環己烯二羧酸酐、正十八烷基丁二酸酐、5-降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87-120
烯-2,3-二羧酸酐等脂肪族羧酸酐。作為芳香族羧酸酐,可列舉:鄰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萘二甲酸酐等。於該等中,尤佳為分子量600以下、特別是分子量50~500者,具體而言為順丁烯二酸酐、丁二酸酐、檸康酸酐、衣康酸酐。
關於該等有機羧酸及/或有機羧酸酐之添加量,通常於總固形份中為0.01質量%以上,較佳為0.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5質量%以上,且為10質量%以下,較佳為5質量%以下,更佳為3質量%以下之範圍。藉由添加該等分子量1000以下之有機羧酸及/或有機羧酸酐,可保持較高之圖案密接性,並且進一步降低著色樹脂組成物之未溶解物之殘留。
[1-8-3]界面活性劑
作為界面活性劑,可使用陰離子系、陽離子系、非離子系、兩 性界面活性劑等各種者,就對各種特性造成不良影響之可能性較低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之濃度範圍,使用相對於總固形份通常為0.001質量%以上,較佳為0.00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1質量%以上,最佳為0.03質量%以上;又,通常為10質量%以下,較佳為1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以下,最佳為0.3質量%以下之範圍。
[1-8-4]熱聚合抑制劑
作為熱聚合抑制劑,例如可使用對苯二酚、對甲氧基苯酚、鄰苯三酚、鄰苯二酚、2,6-第三丁基-對甲酚、β-萘酚等。熱聚合抑制劑之調配量相對於組成物之總固形份較佳為3質量%以下之範圍。
[1-8-5]可塑劑
作為可塑劑,例如可使用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十二烷基)酯、三乙二醇二辛酸酯、二甲基二醇鄰苯二甲酸酯、磷酸三甲酚酯、己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丁酯、三乙醯甘油等。該等可塑劑之調配量相對於組成物之總固形份通常較佳為10質量%以下之範圍。
[2]著色樹脂組成物之製備
其次,對製備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以下有時稱為抗蝕劑)之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分別稱量既定量之顏料、溶劑及分散劑,於分散處理步驟中,使包含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之顏料分散而製備顏料 分散液。於該分散處理步驟中,可使用塗料調節器、砂磨機、球磨機、輥磨機、石磨機、噴射磨機、均質機等。藉由進行該分散處理而將色料微粒子化,因此著色樹脂組成物之塗佈特性提高,製品之彩色濾光片基板上之像素之穿透率提高。
於對顏料進行分散處理時,如上所述,較佳為適當併用分散助劑或分散樹脂等。又,作為顏料,必須含有包含上述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之顏料,但亦可為了用於調色而與其他顏料混合進行分散。於使用砂磨機進行分散處理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直徑0.1至數mm之玻璃珠、或氧化鋯珠。分散處理時之溫度通常設定為0℃以上,較佳為室溫以上;又,通常為100℃以下,較佳為80℃以下之範圍。再者,分散時間由於根據顏料分散液之組成、及砂磨機裝置之大小等而適當時間有所不同,故而必須適當進行調整。
於藉由上述分散處理所獲得之顏料分散液中混合溶劑、黏合劑樹脂、光聚合起始劑、視情形之既定量之光聚合性單體及除上述以外之成分等,製成均勻之分散溶液。再者,於分散處理步驟及混合之各步驟中,有混入微細之污物之情形,因此較佳為利用過濾器等對所獲得之顏料分散液進行過濾處理。
[3]彩色濾光片基板之製造
其次,對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進行說明。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具有使用上述著色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像素。
[3-1]透明基板(支持體)
作為彩色濾光片之透明基板,只要透明且具有適度之強度,則其材質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材質,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 酯等聚酯系樹脂、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碸之熱可塑性樹脂製片材、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片材、或各種玻璃等。其中,就耐熱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玻璃或耐熱性樹脂。
為了改良接著性等表面物性,可視需要對透明基板及黑矩陣形成基板進行電暈放電處理、臭氧處理、矽烷偶合劑或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等各種樹脂之薄膜形成處理等。透明基板之厚度通常設為0.05mm以上,較佳為0.1mm以上;又,通常為10mm以下,較佳為7mm以下之範圍。又,於進行各種樹脂之薄膜形成處理之情形時,其膜厚通常為0.01μm以上,較佳為0.05μm以上;又,通常為10μm以下,較佳為5μm以下之範圍。
[3-2]黑矩陣
於上述透明基板上設置黑矩陣,進而通常形成紅色、綠色、藍色之像素影像,藉此可製造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上述著色樹脂組成物係作為紅色、綠色、藍色之像素中之綠色像素(抗蝕劑圖案)形成用塗佈液使用。使用該綠色抗蝕劑,於形成於透明基板上之樹脂黑矩陣形成面上、或使用鉻化合物及其他遮光金屬材料所形成之金屬黑矩陣形成面上進行塗佈、加熱乾燥、影像曝光、顯影及熱硬化之各處理,而形成像素影像。
黑矩陣係利用遮光金屬薄膜或黑矩陣用著色樹脂組成物而形成於透明基板上。作為遮光金屬材料,可使用金屬鉻、氧化鉻、氮化鉻等鉻化合物、鎳與鎢合金等,亦可為將該等積層為複數層者。該等金屬遮光膜一般藉由濺鍍法形成,於利用正型光阻劑 以膜狀形成所需圖案後,對於鉻係使用將硝酸鈰銨與過氯酸及/或硝酸混合而成之蝕刻液進行蝕刻;對於其他材料,使用與材料對應之蝕刻液進行蝕刻,最後利用專用之剝離劑將正型光阻劑剝離,藉此可形成黑矩陣。
於該情形時,首先,藉由蒸鍍或濺鍍法等,於透明基板上形成該等金屬或金屬-金屬氧化物之薄膜。繼而,於該薄膜上形成著色樹脂組成物之塗佈膜後,使用具有條紋、馬賽克、三角形等重複圖案之光罩,對塗佈膜進行曝光、顯影,而形成抗蝕劑影像。其後,可對該塗佈膜實施蝕刻處理而形成黑矩陣。
於利用黑矩陣用感光性著色樹脂組成物之情形時,使用含有黑色色料之著色樹脂組成物而形成黑矩陣。例如可使用含有碳黑、石墨、鐵黑、苯胺黑、花青黑、鈦黑等黑色色料之單獨一種或數種、或者藉由自無機或有機顏料、染料中適當選擇之紅色、綠色、藍色等之混合所獲得之黑色色料的著色樹脂組成物,以與下述形成紅色、綠色、藍色之像素影像之方法相同之方式形成黑矩陣。
[3-3]像素之形成
像素之形成方法係根據所使用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種類而不同,此處,以使用光聚合性組成物作為著色樹脂組成物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於設置有黑矩陣之透明基板上塗佈紅色、綠色、藍色中之一種顏色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並進行乾燥後,於塗佈膜上重疊光罩,經由該光罩並藉由影像曝光、顯影、視需要之熱硬化或光硬化而形成像素影像,從而製作著色層。對紅色、綠色、藍色之三種顏色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分別進行該操作,藉此可形成彩色濾光片影 像。
彩色濾光片用著色樹脂組成物之塗佈可藉由旋轉塗佈法、線棒塗佈法、流塗法、模嘴塗佈法、輥式塗佈法、噴塗法等而進行。其中,若藉由模嘴塗佈法,則會大幅度削減塗佈液使用量,且完全無藉由旋轉塗佈法時所附著之薄霧等之影響,進而抑制異物產生等,就綜合性之觀點而言較佳。
塗佈膜之厚度若過大,則有難以進行圖案顯影,並且難以於液晶單元化步驟中調整間隙之情形,另一方面,若過小,則有難以提高顏料濃度,而無法表現所需之顏料之情形。塗佈膜之厚度以乾燥後之膜厚計通常為0.2μm以上,較佳為0.5μm以上,更佳為0.8μm以上;又,通常為20μm以下,較佳為10μm以下,更佳為5μm以下之範圍。
[3-4]塗佈膜之乾燥
將著色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基板後之塗佈膜之乾燥較佳為藉由使用加熱板、IR烘箱、對流烘箱之乾燥法。通常於預乾燥之後再次進行加熱而使其乾燥。預乾燥之條件可根據上述溶劑成分之種類、所使用之乾燥機之性能等而適當選擇。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係根據溶劑成分之種類、所使用之乾燥機之性能等而選擇,具體而言,乾燥溫度通常為40℃以上,較佳為50℃以上;又,通常為80℃以下,較佳為70℃以下之範圍,乾燥時間通常為15秒以上,較佳為30秒以上;又,通常為5分鐘以下,較佳為3分鐘以下之範圍。
再加熱乾燥之溫度條件較佳為高於預乾燥溫度之溫度,具體而言,通常為50℃以上,較佳為70℃以上;又,通常為 200℃以下,較佳為160℃以下,尤佳為130℃以下之範圍。又,乾燥時間雖亦取決於加熱溫度,但通常設為10秒以上,其中較佳為15秒以上;又,通常設為10分鐘以下,其中較佳為5分鐘之範圍。乾燥溫度越高,對透明基板之接著性則越高,但若過高,則有黏合劑樹脂發生分解,引發熱聚合而產生顯影不良之情形。再者,作為該塗佈膜之乾燥步驟,亦可使用不提高溫度而於減壓腔室內進行乾燥之減壓乾燥法。
[3-5]曝光步驟
影像曝光係於著色樹脂組成物之塗佈膜上重疊負型矩陣圖案,並經由該遮罩圖案照射紫外線或可見光線之光源而進行。此時,為了防止因氧所導致之光聚合性層之感度降低,亦可視需要於光聚合性層上形成聚乙烯醇層等氧阻隔層後進行曝光。上述影像曝光時所使用之光源並無特別限定。作為光源,例如可列舉:氙氣燈、鹵素燈、鎢絲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中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碳弧、螢光燈等燈光源、或氬離子雷射、YAG雷射、準分子雷射、氮雷射、氦-鎘雷射、半導體雷射等雷射光源等。於照射特定波長之光而使用之情形時,亦可利用光學濾光片。
[3-6]顯影步驟
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可於利用上述光源對使用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之塗佈膜進行影像曝光後,使用有機溶劑、或含有界面活性劑及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進行顯影,藉此於基板上形成影像而 製造之。於該水溶液中,可進而含有有機溶劑、緩衝劑、錯合劑、染料或顏料。
作為鹼性化合物,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矽酸鈉、矽酸鉀、偏矽酸鈉、磷酸鈉、磷酸鉀、磷酸氫鈉、磷酸氫鉀、磷酸二氫鈉、磷酸二氫鉀、氫氧化銨等無機鹼性化合物、或單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單甲基胺、二甲基胺或三甲基胺、單乙基胺、二乙基胺或三乙基胺、單異丙基胺或二異丙基胺、正丁基胺、單異丙醇胺、二異丙醇胺或三異丙醇胺、伸乙基亞胺、伸乙基二亞胺、氫氧化四甲基銨(TMAH)、膽鹼等有機鹼性化合物。該等鹼性化合物亦可為2種以上之混合物。
作為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聚氧乙烯烷基醚類、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類、聚氧乙烯烷基酯類、山梨醇酐烷基酯類、單甘油酯烷基酯類等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烷基苯磺酸鹽類、烷基萘磺酸鹽類、烷基硫酸鹽類、烷基磺酸鹽類、磺基丁二酸酯鹽類等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烷基甜菜鹼類、胺基酸類等兩性界面活性劑。
作為有機溶劑,例如可列舉:異丙醇、苄醇、乙基賽路蘇、丁基賽路蘇、苯基賽路蘇、丙二醇、二丙酮醇等。有機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與水溶液併用。顯影處理之條件並無特別限制,顯影溫度通常為10℃以上,其中較佳為15℃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又,通常為50℃以下,其中較佳為45℃以下,進而較佳為40℃以下之範圍。顯影方法可藉由浸漬顯影法、噴射顯影法、毛刷顯影法、超音波顯影法等中之任一方法。
[3-7]熱硬化處理
對顯影後之彩色濾光片實施熱硬化處理。關於此時之熱硬化處理條件,溫度通常可為100℃以上,較佳為150℃以上;又,通常為280℃以下,較佳為250℃以下之範圍內選擇,時間可於5分鐘以上且60分鐘以下之範圍內選擇。經過該等一連串之步驟,完成一種顏色之圖案化影像形成。依序重複進行該步驟,將黑色、紅色、綠色、藍色進行圖案化,而形成彩色濾光片。再者,四種顏色之圖案化之順序並不限定於上述順序。
再者,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除上述製造方法以外,亦可藉由如下方法而製造:(1)將含有溶劑、作為色料之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作為黏合劑樹脂之聚醯亞胺系樹脂之硬化性著色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並藉由蝕刻法而形成像素影像。又,可列舉如下方法等:(2)使用含有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作為著色油墨,利用印刷機於透明基板上直接形成像素影像;或(3)使用含有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作為電沈積液,使基板浸漬於該電沈積液中而於製成既定圖案之ITO電極上析出著色膜。進而,可列舉如下方法等:(4)將塗佈有含有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之薄膜貼附於透明基板上並剝離,進行影像曝光、顯影而形成像素影像;或(5)使用含有氯化溴化酞菁鋅顏料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作為著色油墨,利用噴墨印表機形成像素影像。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方法係根據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組成而採用適合其之方法。
[3-8]透明電極之形成
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係於此種狀態下於影像上形成ITO等透 明電極,作為彩色顯示器、液晶顯示裝置等零件之一部分而使用,但為了提高表面平滑性或耐久性,亦可視需要於影像上設置聚醯胺、聚醯亞胺等面塗層。又,亦有於平面配向型驅動方式(IPS模式)等用途中一部分不形成透明電極之情形。
[4]影像顯示裝置(面板)
其次,對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進行說明。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具有上述彩色濾光片。以下,作為影像顯示裝置,對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電致發光(EL,Electro Luminescence)顯示裝置進行詳述。
[4-1]液晶顯示裝置
對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關於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通常於上述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上形成配向膜,並將間隔件分散於該配向膜上後,與對向基板貼合而形成液晶單元,向所形成之液晶單元中注入液晶,並與對向電極接線而完成。配向膜較佳為聚醯亞胺等樹脂膜。配向膜之形成通常係採用凹版印刷法及/或柔版印刷法,配向膜之厚度係設為數10nm。藉由熱焙燒進行配向膜之硬化處理後,藉由紫外線照射或利用摩擦布之處理而進行表面處理,加工成可調整液晶之傾斜度之表面狀態。
間隔件可使用對應於對向基板之間隙(gap)之大小者,通常較佳為2~8μm者。亦可藉由光微影法於彩色濾光片基板上形成透明樹脂膜之感光性間隔件(PS),利用其代替間隔件。作為對向基板,通常使用陣列基板,尤佳為薄膜電晶體(TFT,Thin Film Transistor)基板。
與對向基板之貼合之間隙係根據液晶顯示裝置之用途而不同,通常可於2μm以上且8μm以下之範圍內選擇。與對向基板貼合後,將液晶注入口以外之部分利用環氧樹脂等密封材料進行密封。密封材料係藉由UV照射及/或加熱而硬化,從而將液晶單元周邊密封。將周邊經密封之液晶單元切割為面板單位後,於真空腔室內設為減壓,將上述液晶注入口浸漬於液晶中,其後,於腔室內洩漏,藉此將液晶注入至液晶單元內。液晶單元內之減壓度通常為1×10-2Pa以上,較佳為1×10-3Pa以上;又,通常為1×10-7Pa以下,較佳為1×10-6Pa以下之範圍。又,較佳為於減壓時對液晶單元進行加溫,加溫溫度通常為30℃以上,較佳為50℃以上;又,通常為100℃以下,較佳為90℃以下之範圍。
減壓時之加溫保持通常設為10分鐘以上且60分鐘以下之範圍,其後,浸漬於液晶中。對於注入有液晶之液晶單元,使UV硬化樹脂硬化而將液晶注入口密封,藉此完成液晶顯示裝置(面板)。液晶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制,可為芳香族系、脂肪族系、多環狀化合物等先前已知之液晶,且可為向液性液晶、向熱性液晶等之任一者。關於向熱性液晶,已知有向列型液晶、層列型液晶及膽固醇狀液晶等,可為任一者。
[4-2]有機EL顯示裝置
於製作具有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之有機EL顯示裝置之情形時,例如如圖1所示,於在透明支持基板10上藉由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形成有像素20之藍色彩色濾光片,在其上介隔有機保 護層30及無機氧化膜40而積層有機發光體500,藉此製作多色之有機EL元件。
作為有機發光體500之積層方法,可列舉:於彩色濾光片上表面逐次形成透明陽極50、電洞注入層51、電洞輸送層52、發光層53、電子注入層54、及陰極55之方法;或將形成於其他基板上之有機發光體500貼合於無機氧化膜40上之方法等。如此製作之有機EL元件100可應用於被動驅動方式之有機EL顯示裝置,亦可應用於主動驅動方式之有機EL顯示裝置。
[實施例]
其次,列舉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只要不超出其主旨則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例。再者,於下述實施例中,「份」表示「質量份」。
<綠色顏料>
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表1中所記載之綠色顏料A及B。再者,表1中之平均氯原子數、平均溴原子數係藉由螢光X射線基本參數法(FP法)所測得之值,係占有酞菁鋅1分子所具有之16個取代位置之氯原子數、溴原子數之平均值。又,由於氯化溴化酞菁鋅係將酞菁鋅1分子中所具有之16個氫原子之全部或一部分利用氯原子或溴原子進行取代而成者,故而藉由自16減去平均氯原子數與平均溴原子數之和,而算出平均氫原子數。又,平均氯原子數及平均溴原子數係根據藉由FP法所測得之鋅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之質量比,作為每個鋅原子之相對值而算出。再者,螢光X射線評價裝置係使用理學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RIX-3000,X射 線球管係以Rh50kV/50mA使用,於測定直徑30mm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99-121
、真空環境下進行測定。測定試樣量係設為2g,進行加壓成型(30mm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99-122
,200kN)而使用。又,1分子中之平均氯原子數及平均溴原子數係設為該測定試樣整體之平均值。將於RIX-3000之畫面上設定之其他詳細條件示於表2。又,綠色顏料B為C.I.顏料綠58。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99-25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099-26
又,於表3中記載藉由燃燒離子層析法對與表1相同之綠色顏料A及B進行測定所獲得之氯原子含有比率及溴原子含有比率。具體而言,使各顏料溶解於苯甲酸乙酯中後,利用燃燒裝置進行燃燒,使其燃燒氣體吸收至過氧化氫吸收液中,並藉由離子層析法測定該吸收液中之離子。再者,表3中所記載之綠色顏料A及B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係藉由雷射脫附離子化法(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LDI)-質譜法(Mass Spectrometry,MS)所測得之值。測定係使顏料1~3mg溶解於100mg之THF(四氫呋喃)或NMP(N-甲基吡咯啶酮)中並施加超音波後,將數μL之該溶液 安裝於板上,利用BRUKER公司製造之autoflex speed於反射模式、Positive模式下於雷射功率:約40%~60%、500 shots×3、m/z=300~3000之條件下進行。又,將綠色顏料A之質譜示於圖2,將綠色顏料B之質譜示於圖3。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係按照以下順序進行測定。首先,以質譜中之最大波峰強度作為基準,將其40%強度設為臨限值。繼而,將該臨限值以上之峰作為計算對象之峰,對各峰分別由峰頂之分子量算出氫原子數,並將其等進行平均,藉此算出平均氫原子數。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00-27
<分散樹脂A>
按照以下順序合成分散樹脂A。首先,準備安裝有冷卻管之可分離式燒瓶作為反應槽,添加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400質量份,並進行氮氣置換後,一邊攪拌一邊於油浴中進行加熱而將反應槽之溫度升溫至90℃。
另一方面,於單體槽中添加2,2'-[氧基雙(亞甲基)]雙(2-丙烯酸)二甲酯30質量份、甲基丙烯酸60質量份、甲基丙烯酸環己酯110質量份、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丁酯5.2質量份、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40質量份,於鏈轉移劑槽中添加正十二烷基硫醇5.2質量份、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7質量份,在反應槽之溫度穩定 為90℃後,開始自單體槽及鏈轉移劑槽進行滴加,而使聚合開始。一邊將溫度保持為90℃,一邊歷時各135分鐘進行滴加,於滴加結束60分鐘後開始升溫而將反應槽設為110℃。
將110℃維持3小時後,將氣體導入管安裝於可分離式燒瓶,開始通入氧氣/氮氣=5/95(v/v)之混合氣體。繼而,向反應槽中添加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39.6質量份、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0.4質量份、三乙基胺0.8質量份,於該狀態下於110℃下反應9小時。冷卻至室溫,作為分散樹脂A獲得重量平均分子量8000、酸值101mgKOH/g之聚合體溶液。
<分散劑A:BYK-Chemie公司製造之分散劑「BYK-LPN6919」>
包含具有含氮原子官能基之A嵌段及具有親溶劑性之B嵌段之甲基丙烯酸系AB嵌段共聚合體。具有下述式(2b)及(3b)之重複單位,且不具有下述式(1b)之重複單位。胺值為120mgKOH/g,酸值為1mgKOH/g以下。
A嵌段之全部重複單位中之下述式(2b)之含有比率為100莫耳%,B嵌段之全部重複單位中之(3b)之含有比率分別為11莫耳%。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01-123
<黏合劑樹脂A>
按照以下順序合成黏合劑樹脂A。一邊進行氮氣置換一邊對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145質量份進行攪拌並升溫至120℃。向其中滴加苯乙烯20質量份、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57質量份及具有三環癸烷骨架之單丙烯酸酯(日立化成(股)製造之FA-513M)82質量份,進而於120℃下繼續攪拌2小時。繼而將反應容器內變更為空氣置換,於丙烯酸27質量份中投入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0.7質量份及對苯二酚0.12質量份,於120℃下繼續反應6小時。其後,添加四氫鄰苯二甲酸酐(THPA)52質量份、三乙基胺0.7質量份,並於120℃下反應3.5小時。如此獲得之黏合劑樹脂A之藉由GPC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約15000。
<光聚合起始劑1>
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具有下述結構之[9-乙基-6-(1-乙醯氧基亞胺基-4-甲基氧基羰基丁基)咔唑-3-基](2-甲基苯基)酮作為光聚合起始劑。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02-30
上述結構式中之「Me」表示甲基。
<界面活性劑A>
MEGAFAC F-559(DIC公司製造,氟系界面活性劑)
(實施例1~5、比較例1~3)
以表4中所記載之種類及量使用綠色顏料及溶劑,使用作為分散劑之以固形份換算為4.0質量份之分散劑A、作為分散樹脂之以固形份換算為4.0質量份之分散樹脂A、225質量份之直徑0.5mm之氧化鋯珠,將其等填充至不鏽鋼容器中,並利用塗料振盪機分散6小時,而製備實施例1~5及比較例1~3之綠色顏料分散液。再者,表4中之沸點為1013.25hPa下之值,蒸汽壓為20℃下之值。又,表4中之溶劑1之調配量為綠色顏料分散液中所含有之總量。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03-124
DEGEA: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
DEGBEA:二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
1,3-BGDA:1,3-丁二醇二乙酸酯
EEP:3-乙氧基丙酸乙酯
MBA:乙酸3-甲氧基丁酯
BA:乙酸丁酯(丁基乙酸酯)
PGMEA: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
<著色樹脂組成物之製備>
於上述各顏料分散液中混合表5所示之其他成分,而製備著色樹脂組成物。再者,表5中之黏合劑樹脂及光聚合性單體之調配量為固形份換算值,溶劑之調配量為包含黏合劑樹脂及光聚合性單體中所含有之溶劑量之值。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04-29
<附著物評價>
依據日本專利特開2007-270147號公報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塗佈適性評價方法(I)]而實施評價。經過以下所記載之(1)~(4)之步驟而評價藉由上述順序所獲得之著色樹脂組成物時,將試驗片安裝於致動器之臂上,使用自動地進行使其前端於瓶中裝滿著色樹脂組成物之中反覆進出之操作的控制裝置。
(1)於環境溫度23℃下,將長度100mm×寬度5mm×厚度0.6mm之玻璃試驗片之縱方向之前端部分20mm以12.5mm/秒之速度浸漬於著色樹脂組成物中,其後維持4秒。
(2)將該玻璃試驗片以12.5mm/秒之速度自著色樹脂組成物中取出,並使該玻璃試驗片之前端向下而保持垂直後,於環境溫度23℃、濕度55%、風速0.5±0.2m/秒之條件下乾燥56秒。
(3)重複步驟(1)及(2)合計120次,於該玻璃試驗片上形成源自著色樹脂組成物之附著物。
(4)利用顯微鏡觀察玻璃片之附著物。將其結果示於表6。再者,附著物之評價基準如下所述。又,表6中之( )內之數值表示相對於玻璃片總浸漬面積,經附著物被覆之面積比率(%)。
○:相對於玻璃片總浸漬面積,經附著物被覆之面積比率為0%
△:相對於玻璃片總浸漬面積,經附著物被覆之面積比率超過0%且未滿10%
×:相對於玻璃片總浸漬面積,經附著物被覆之面積比率為10%以上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05-31
根據表6,使用綠色顏料A且使用沸點為217℃之DEGEA之實施例1、或使用沸點為247℃之DEGBEA之實施例2中,於玻璃片上幾乎未發現附著物而非常良好。又,使用沸點為232℃之1,3-BGDA之實施例3、使用沸點為170℃之EEP之實施例4、或使用沸點為171℃之MBA之實施例5中,亦僅於玻璃片上發現少量附著物而良好。如此,認為藉由使用沸點為150℃以上之高沸點溶劑,於附著物評價之(2)步驟中之56秒乾燥時更不易乾燥而容易保持濕潤狀態,於接下來實施之(1)步驟中之4秒浸漬時容易藉由著色樹脂組成物而再次溶解,從而減少殘留於玻璃片上之附著物之量。另一方面,使用沸點為126℃之BA之比較例1、或僅使用沸點為146℃之PGMEA之比較例2中,於玻璃片上發現非常多的附著物。又,使用綠色顏料B之比較例3中,確認到儘管不含有沸點為150℃以上之高沸點溶劑,但於玻璃片上幾乎未發現附著物。詳細之原因不明,但認為其原因在於:綠色顏料B於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非常少,顏料之濕潤性或吸附性良好,分散劑或分散樹脂自顏料之脫離較少,而充分地被覆顏料表面,因此於溶劑中之溶解性良好。
若將表6之結果綜合,則於使用綠色顏料A之情形時,使用沸點相對較高之溶劑之實施例1~5之著色樹脂組成物與使用沸點相對較低之溶劑之比較例1及2之著色樹脂組成物相比,有玻璃片之附著物較少之傾向,可謂塗佈特性非常高。
(實施例6~11)
以表7之種類及量用作綠色顏料及溶劑,除此以外,以與實施 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實施例6~11之綠色顏料分散液。再者,表7中之沸點為1013.25hPa下之值,蒸汽壓為20℃下之值。又,表7中之溶劑1之調配量為綠色顏料分散液中所含有之總量。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07-32
<著色樹脂組成物之製備>
於表7之各顏料分散液中混合表8所示之其他成分,而製備著色樹脂組成物。再者,表8中之黏合劑樹脂及光聚合性單體之調配量為固形份換算值,溶劑之調配量為包含黏合劑樹脂及光聚合性單體中所含有之溶劑量之值。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07-33
其次,與實施例1同樣地,利用上述方法進行附著物評價。將其結果與實施例3及實施例5之結果一併示於表9。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08-34
根據表9,從實施例3、6及7之比較、以及實施例5、8及9之比較,發現藉由提高高沸點溶劑之含有比率而有附著物被覆之面積比率變小之傾向。又,根據實施例6、10及11之比較,確認到於使用1種高沸點溶劑之情形,及使用2種以上高沸點溶劑之情形時,經附著物被覆之面積比率並無不同。
<高溫處理後之膜皺褶評價>
其次,使用實施例8、比較例2、3及4之著色樹脂組成物進行高溫處理後之膜皺褶評價。再者,比較例4係將綠色顏料種類替換為綠色顏料B,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8相同之方式獲得者。首先,利用旋轉塗佈機於50mm見方、厚度0.6mm之玻璃基板(旭硝子公司製造,AN100)上塗佈著色樹脂組成物後,於80℃下乾燥3分鐘。再者,塗佈膜厚係以後烘烤後之色度(sx,sy)於C光源下成為(0.250,0.580)之方式進行設定。繼而,利用2kW高壓水銀燈以40mJ/cm2之曝光量進行全面曝光處理。其後,於230℃之烘箱中進行30分鐘後烘烤。
對於如此獲得之高溫處理基板之膜表面,藉由 MicroMap(Ryoka Systems(股)公司製造,三維非接觸表面形狀測量系統)測定Sq(均方根偏差粗度,nm)、Sa(算術平均粗度,nm)、Sz(粗度之最大高度,nm)。測定係使用50倍之光學透鏡,於Focus模式下於12800nm×6400nm之視野中進行。再者,Sq、Sa及Sz係依據ISO 25178而算出。將其結果示於表10。又,將藉由測定所獲得之輪廓示於圖4(實施例8)、圖5(比較例2)、圖6(比較例4)及圖7(比較例3)。於圖4~7之輪廓中,橫寬為12800nm,深度為6400nm。再者,於各圖中可見之數十個凹凸係相當於膜皺褶。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09-35
根據表10,使用綠色顏料A且使用高沸點溶劑之實施例8中,確認到Sq、Sa及St之任一值均較小,而有效地抑制膜皺褶。尤其是確認到由於Sq與Sa之差較小,St之值較小,故而因皺褶所引起之表面之凹凸較少;又,亦無測定視野中之皺褶之不均。隨著近年來之廣色域化,彩色濾光片中之顏料濃度變高,隨之有產生膜皺褶之傾向。若產生膜皺褶,則隨之產生色不均,亦產生形成面板時之斷線不良等問題。因此,提示藉由使用本發明之著色樹脂組成物或顏料分散液,即便於廣色域化之情形時亦可抑制膜皺褶之產生,進而,亦可有效地抑制色不均或形成面板時之斷線不良 等。
另一方面,使用綠色顏料A且不使用高沸點溶劑之比較例2中,確認到Sq、Sa及St之任一值均較大,而產生膜皺褶。尤其是確認到由於Sq與Sa之差較小,St之值較大,故而於測定視野中全面地產生皺褶。
另一方面,使用綠色顏料B之比較例4及3中,確認到Sq、Sa及St之任一值均非常大,而產生膜皺褶。尤其是確認到雖然藉由使用高沸點溶劑而Sq及Sa之值得到改善,但無論有無使用高沸點溶劑,St之值均較大,因此雖然藉由使用高沸點溶劑而部分地改善膜皺褶,但部分地殘留較大之膜皺褶。
認為該等結果不同之原因在於:由於如下所述,綠色顏料A與綠色顏料B相比著色力較高,故而綠色顏料A可使獲得同一色度之膜所需之膜厚變薄,因此可相對地減少作為揮發成分之溶劑之量;又,亦可相對地減少作為有助於熱變形之成分之黏合劑樹脂等成分之量。又,與綠色顏料B相比,於使用綠色顏料A之情形時,藉由使用高沸點溶劑而St之值得到較大改善,詳細之原因不明,但認為由於相對於綠色顏料B,綠色顏料A之平均氫原子數成為既定值以上,故而與溶劑之親和性變大,高沸點溶劑容易均勻地存在於膜整體,可於膜之整個面抑制揮發成分之蒸發,結果可於膜之整個面抑制膜皺褶之產生。
<著色力評價>
使用表4中所記載之比較例2或比較例3之綠色顏料分散液、及以下所記載之黃色顏料分散液,將顏料分散液之使用量變更為表 11中所記載之量,除此以外,利用與上述<著色樹脂組成物之製備>相同之方法製備著色樹脂組成物。再者,顏料分散液之使用量係以製作膜厚2.00μm之塗膜時之C光源下之色度成為sx=0.280、sy=0.600之方式進行調整。又,表11中所記載之顏料濃度為全部顏料相對於著色樹脂組成物之總固形份之含有比率。
<黃色顏料分散液之製備>
使用作為黃色顏料之以固形份換算為12.0質量份之黃色顏料C、作為分散劑之以固形份換算為4.0質量份之分散劑A、作為分散樹脂之以固形份換算為4.0質量份之分散樹脂A、作為溶劑之80.0質量份之丙二醇單甲基乙酸酯、225質量份之直徑0.5mm之氧化鋯珠,將其等填充至不鏽鋼容器中,並利用塗料振盪機分散6小時,而製備黃色顏料分散液。
<黃色顏料C>
使用於下述式(I)所表示之偶氮巴比妥酸與鎳之1:1錯合物或其互變異構物中插入下述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而成之鎳偶氮錯合物(E4GN-GT,Lanxess公司製造)作為黃色顏料C。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1-40
[化27]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2-41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2-36
根據表11得知,相對於使用綠色顏料B之參考例2,使用綠色顏料A之參考例1中,顏料濃度較低而著色力較高。若顏料濃度較小,則可以固形份換算更多地使用黏合劑樹脂、光聚合性單體或光聚合起始劑等,因此對於顯影性或可靠性等多種特性而言較有利。詳細之原因不明,但認為其原因在於:於對同顏料濃度下之穿透光譜進行比較之情形時,因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之影響,綠色顏料A與綠色顏料B相比峰之半值寬較窄,而有效地遮蔽紅色或藍色之穿透光。
(實驗例1~6、比較實驗例1~5)
將表12中所記載之綠色顏料、黃色顏料C、分散劑A、分散樹脂A、溶劑(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及直徑0.5mm之氧化鋯珠225質量份填充至不鏽鋼容器中,並利用塗料振盪機分散6小時,而製備綠色顏料分散液A及B。再者,表中之除「溶劑」以外之成分之調配量為固形份換算值。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3-37
<著色樹脂組成物之製備>
於上述各顏料分散液中混合表13所示之其他成分,而製備著色樹脂組成物。再者,綠色顏料種類與光聚合起始劑種類之組合如表14中所記載。再者,表13中之黏合劑樹脂及光聚合性單體之調配量為固形份換算值,溶劑之調配量為包含黏合劑樹脂及光聚合性單體中所含有之溶劑量之值。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3-38
表14中之光聚合起始劑A~I如下所示。
<光聚合起始劑A>具有以下之化學結構之肟酯系化合物
[化28]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4-42
<光聚合起始劑B>Irgacure OXE02(BASF公司製造)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4-43
<光聚合起始劑C>Irgacure OXE03(BASF公司製造)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4-44
<光聚合起始劑D>具有以下之化學結構之肟酯系化合物
[化31]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5-45
<光聚合起始劑E>TR-PBG-304(常州強力電子公司製造)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5-46
<光聚合起始劑F>TR-PBG-314(常州強力電子公司製造)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5-47
<光聚合起始劑G>2,2'-雙(2-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BCIM)
[化34]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6-48
<光聚合起始劑H>Irgacure 907(BASF公司製造)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6-49
<光聚合起始劑I>Irgacure 369(BASF公司製造)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6-50
<最小密接評價>
於蒸鍍有鉻之玻璃基板上,分別藉由旋轉塗佈而塗佈各著色樹脂組成物,並利用80℃之加熱板進行3分鐘預烘烤。於塗佈時以後烘烤後塗膜之膜厚成為2.0μm之方式調整轉數。
其次,以150μm之間隙設置具有寬度為1~50μm(1~10μm:每隔1μm,15~50μm:每隔5μm)之直線狀開口部之遮 罩圖案,通過該遮罩圖案利用高壓水銀燈以40mJ/cm2對樣品進行曝光,其後,使用0.04質量%氫氧化鉀水溶液,於顯影液溫度23℃、壓力0.25MPa下進行噴射顯影。顯影時間係設為預先所測得之著色樹脂組成物之溶解時間之2倍。對於基板,於顯影後利用足夠之水進行沖洗,其後利用潔淨空氣進行乾燥。之後,於230℃之烘箱中進行30分鐘後烘烤。利用光學顯微鏡觀測按照上述順序所獲得之直線狀圖案,於寬度不同之直線狀遮罩圖案中,特定出於基板上殘留有圖案者中之對應之遮罩之開口部之寬度最小者,將該開口部之寬度設為最小密接。將其結果示於表14。
根據表14,於如比較實驗例1或2般使用綠色顏料B之情形時,於使用肟酯系化合物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之情形與使用除肟酯系化合物以外之起始劑之情形之兩種情形時,最小密接均良好。另一方面,於如比較實驗例3~5般使用綠色顏料A之情形時,若使用除肟酯系化合物以外之起始劑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則最小密接之值較大,可謂密接性較差。另一方面,於如實驗例1~6般使用綠色顏料A之情形時,藉由使用肟酯系化合物作為光聚合起始劑,最小密接之值較小而密接性良好。認為與綠色顏料B相比,綠色顏料A之平均氫原子數較高,因其所伴隨之光吸收特性之不同,而有光硬化不易充分地進行至塗膜內部之傾向,但藉由使用於低波長區域具有更大之吸收帶之肟酯系化合物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使光硬化充分地進行至塗膜內部,可密接性良好地形成微細之圖案。
<膜厚、著色力評價>
利用旋轉塗佈機於50mm見方、厚度0.6mm之玻璃基板(旭硝 子公司製造,AN100)上塗佈上述著色樹脂組成物後,於80℃下乾燥3分鐘。繼而,利用2kW高壓水銀燈以40mJ/cm2之曝光量進行全面曝光處理。其後,於230℃之烘箱中進行30分鐘後烘烤。
對於如此獲得之塗佈基板,利用日立製作所公司製造之分光光度計U-3310測定穿透光譜。根據所獲得之穿透光譜,算出將C光源下之色度設為(sx=0.240,sy=0.580)所需之膜厚,進而算出將膜厚設為2.00μm所需之顏料濃度(全部顏料相對於總固形份之質量%)作為著色力進行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14。
根據表14得知,相對於使用綠色顏料B之比較實驗例1或2,使用綠色顏料A之實驗例1~6中,必要顏料濃度較低而著色力較高。若必要顏料濃度較小,則與其相應地可以固形份換算下調配更多黏合劑樹脂、光聚合性單體或光聚合起始劑等,因此對於顯影性或可靠性等多種特性而有利。產生著色力之差異之詳細之原因不明,但認為其原因在於:於在相同之顏料濃度下比較穿透光譜之情形時,綠色顏料A與綠色顏料B相比峰之半值寬變窄,因此有效地遮蔽紅色或藍色之穿透光。
Figure 105109409-A0101-12-0118-39
根據以上,藉由共同使用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既定量以上之鹵化酞菁鋅顏料與肟酯系化合物,可達成著色力與密接性之兼顧。
參照特定之實施形態詳細地說明了本發明,但熟悉本技藝者明瞭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之情況下施加各種變更或修正。本申請案係基於2015年3月27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5-067187)、2015年10月20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5-206474)、2015年10月21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5-207298)及2016年3月11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6-048419)者,將其內容作為參照而併入本文中。
10‧‧‧透明支持基板
20‧‧‧像素
30‧‧‧有機保護層
40‧‧‧無機氧化膜
50‧‧‧透明陽極
51‧‧‧電洞注入層
52‧‧‧電洞輸送層
53‧‧‧發光層
54‧‧‧電子注入層
55‧‧‧陰極
100‧‧‧有機EL元件
500‧‧‧有機發光體

Claims (17)

  1. 一種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係含有(A)顏料、(B)分散劑、(C)溶劑、(D)黏合劑樹脂及(E)光聚合起始劑者;其中上述(A)顏料包含鹵化酞菁鋅(Halogenated zinc phthalocyanine)顏料,該鹵化酞菁鋅顏料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3以上且8以下、平均氯原子數為1以上且12以下、平均溴原子數為3以上且12以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氯原子數相對於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溴原子數之比率為0.1以上且0.5以下,且上述(C)溶劑包含於1013.25hPa下之沸點為150℃以上之高沸點溶劑。
  2. 如請求項1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C)溶劑進而包含於1013.25hPa下之沸點未滿150℃之低沸點溶劑。
  3. 如請求項2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低沸點溶劑相對於上述(C)溶劑之含有比率為20質量%以上。
  4. 如請求項2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低沸點溶劑相對於上述(C)溶劑之含有比率為40質量%以上。
  5. 如請求項1或2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C)溶劑相對於著色樹脂組成物之含有比率為50質量%以上。
  6. 如請求項1或2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高沸點溶劑相對於上述(C)溶劑之含有比率為0.5質量%以上。
  7. 如請求項1或2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高沸點溶劑於20℃下之蒸汽壓為400Pa以下。
  8. 如請求項1或2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B)分散劑包含具有含氮原子之官能基的嵌段共聚合體。
  9. 如請求項1或2之著色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E)光聚合起始劑包含肟酯系化合物。
  10. 一種彩色濾光片,其具有使用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著色樹脂組成物所製作之像素。
  11.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具有請求項10之彩色濾光片。
  12. 一種顏料分散液,其係含有(A)顏料、(B)分散劑及(C)溶劑者;其中上述(A)顏料包含鹵化酞菁鋅顏料,該鹵化酞菁鋅顏料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氫原子數為3以上且8以下、平均氯原子數為1以上且12以下、平均溴原子數為3以上且12以下,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氯原子數相對於一分子中所含有之平均溴原子數之比率為0.1以上且0.5以下,且上述(C)溶劑包含於1013.25hPa下之沸點為150℃以上之高沸點溶劑。
  13. 如請求項12之顏料分散液,其中,上述(C)溶劑進而包含於1013.25hPa下之沸點未滿150℃之低沸點溶劑。
  14. 如請求項12或13之顏料分散液,其中,上述(C)溶劑相對於顏料分散液之含有比率為50質量%以上。
  15. 如請求項12或13之顏料分散液,其中,上述高沸點溶劑相對於上述(C)溶劑之含有比率為1質量%以上。
  16. 如請求項12或13之顏料分散液,其中,上述高沸點溶劑於20℃下之蒸汽壓為400Pa以下。
  17. 如請求項12或13之顏料分散液,其中,上述(B)分散劑包含具有含氮原子之官能基的嵌段共聚合體。
TW105109409A 2015-03-27 2016-03-25 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7126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7187 2015-03-27
JP2015-067187 2015-03-27
JP2015-206474 2015-10-20
JP2015206474 2015-10-20
JP2015-207298 2015-10-21
JP2015207298 2015-10-21
JP2016-048419 2016-03-11
JP2016048419 2016-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611A TW201641611A (zh) 2016-12-01
TWI712653B true TWI712653B (zh) 2020-12-11

Family

ID=57005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9409A TWI712653B (zh) 2015-03-27 2016-03-25 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影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6119922B2 (zh)
KR (1) KR102491715B1 (zh)
CN (2) CN107429078B (zh)
TW (1) TWI712653B (zh)
WO (1) WO20161586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2970B (zh) * 2016-08-31 2021-09-10 Dic株式会社 滤色器用颜料组合物和滤色器
KR102622857B1 (ko) * 2017-02-09 2024-01-1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양자점발광소자의 화소정의막 형성용 흑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KR102300328B1 (ko) * 2017-03-29 2021-09-0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흑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표시 장치
KR102371945B1 (ko) * 2017-11-03 2022-03-0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102397084B1 (ko) * 2017-11-21 2022-05-1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20190107370A (ko) * 2018-03-12 2019-09-2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녹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20210134603A (ko) * 2019-02-21 2021-11-10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착색 수지 조성물, 컬러 필터,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20190665A (ja) * 2019-05-23 2020-11-26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の感光性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固体撮像素子
JP2021067706A (ja) * 2019-10-17 2021-04-30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液及び着色樹脂組成物
TW202146379A (zh) * 2020-05-22 2021-12-16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樹脂組成物、膜、濾光器、固體攝像元件及圖像顯示裝置
KR102618632B1 (ko) * 2020-08-26 2023-12-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감광성 수지막 및 컬러필터
CN112674423A (zh) * 2020-12-14 2021-04-20 东莞市三嘉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滤光层的飞行头盔及滤光材料生产方法
CN114085549A (zh) * 2021-11-16 2022-02-25 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彩色滤光片的绿色颜料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8316A1 (en) * 2002-07-24 2006-05-11 Masahiro Tatsuzawa Green pigment for color filter, green pigment dispersion, photosensitive color composition, color filter,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JP2012197369A (ja) * 2011-03-22 2012-10-1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TW201317285A (zh) * 2011-09-21 2013-05-01 Jsr Corp 著色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顯示元件
CN103339566A (zh) * 2011-02-10 2013-10-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着色硬化性组成物及彩色滤光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2239B2 (ja) * 2000-12-22 2010-12-0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US6826001B2 (en) * 2001-02-23 2004-11-30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 Color filter
JP4368157B2 (ja) 2002-07-24 2009-11-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緑色顔料、緑色顔料分散体、感光性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パネル
JP4368158B2 (ja) 2002-07-24 2009-11-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感光性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パネル
JP4882515B2 (ja) * 2006-05-30 2012-02-22 Dic株式会社 ポリハロゲン化亜鉛フタロシアニン顔料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8122478A (ja) * 2006-11-08 2008-05-29 Fujifilm Corp 緑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転写材料、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JP5320760B2 (ja) 2007-07-27 2013-10-2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84994B1 (ko) * 2007-06-21 2010-10-04 미쓰비시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안료 분산액, 컬러 필터용 착색 조성물, 컬러 필터,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
TWI506306B (zh) * 2007-11-22 2015-11-01 Toyo Ink Mfg Co 彩色濾光片用綠色著色組成物,及彩色濾光片
JP5316034B2 (ja) 2008-04-07 2013-10-1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49161A (ja) * 2008-08-25 2010-03-04 Fujifilm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5611531B2 (ja) 2008-09-02 2014-10-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加工顔料、顔料分散組成物、光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KR20100033928A (ko) * 2008-09-22 2010-03-31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착색 감광성 조성물, 컬러필터,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371507B2 (ja) 2008-09-22 2013-12-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感光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381682B2 (ja) * 2008-12-19 2014-01-0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2010145858A (ja) * 2008-12-19 2010-07-01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5834379B2 (ja) 2009-06-25 2015-12-24 Jsr株式会社 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2011068837A (ja) * 2009-09-28 2011-04-07 Fujifilm Corp フタロシアニン化合物を含有する緑色顔料分散体
JP2011099974A (ja) 2009-11-05 2011-05-19 Fujifilm Corp 着色感光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28589A (ja) * 2009-11-18 2011-06-30 Fujifilm Corp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5554223B2 (ja) 2009-12-14 2014-07-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感光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726462B2 (ja) * 2010-09-01 2015-06-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感光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657405B2 (ja) * 2010-09-27 2015-01-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72003A (ja) 2011-02-18 2012-09-10 Fujifilm Corp 着色組成物の製造方法、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3076764A (ja) * 2011-09-29 2013-04-2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色材分散液、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KR101370951B1 (ko) * 2012-02-01 2014-03-10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024149B2 (ja) * 2012-03-28 2016-11-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612178B2 (ja) * 2013-07-26 2014-10-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15191208A (ja) * 2014-03-28 2015-11-0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CN105388705B (zh) * 2014-09-01 2020-09-22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KR102279575B1 (ko) * 2015-03-26 2021-07-2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컬러 필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8316A1 (en) * 2002-07-24 2006-05-11 Masahiro Tatsuzawa Green pigment for color filter, green pigment dispersion, photosensitive color composition, color filter,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CN103339566A (zh) * 2011-02-10 2013-10-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着色硬化性组成物及彩色滤光片
JP2012197369A (ja) * 2011-03-22 2012-10-1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TW201317285A (zh) * 2011-09-21 2013-05-01 Jsr Corp 著色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顯示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1553B2 (ja) 2021-06-18
CN107429078A (zh) 2017-12-01
CN110618583B (zh) 2024-02-23
KR102491715B1 (ko) 2023-01-25
TW201641611A (zh) 2016-12-01
JPWO2016158668A1 (ja) 2017-04-27
CN107429078B (zh) 2019-10-15
KR20170131415A (ko) 2017-11-29
CN110618583A (zh) 2019-12-27
JP2017167538A (ja) 2017-09-21
WO2016158668A1 (ja) 2016-10-06
JP6119922B2 (ja)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2653B (zh) 著色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影像顯示裝置
JP6489245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顔料分散液、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707818B2 (ja) 顔料分散液、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5487564B2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5316034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304766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14961A (ja) 顔料分散液、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2019144543A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113732A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812845B (zh) 著色樹脂組合物、彩色濾光片及圖像顯示裝置
WO2022038948A1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885075B2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215850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5381682B2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2018132554A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786932B2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95986B2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447397B2 (ja) 感光性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159948B2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124406B2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402820A (zh) 著色樹脂組合物、硬化物、彩色濾光片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401048A (zh) 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JP2019144408A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