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5894B - 積層膜 - Google Patents

積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5894B
TWI705894B TW105137059A TW105137059A TWI705894B TW I705894 B TWI705894 B TW I705894B TW 105137059 A TW105137059 A TW 105137059A TW 105137059 A TW105137059 A TW 105137059A TW I705894 B TWI705894 B TW I7058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h
acrylate
film
lay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7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6133A (zh
Inventor
井上直人
伊藤正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6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6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5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58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表面硬度及耐擦傷性較高、且柔軟性亦優異之積層膜。本發明係一種積層膜,其具有塑膠膜層(X)、底塗層(Y)、及硬塗層(Z),其特徵在於:上述底塗層(Y)係含有無機微粒子(A)及下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作為必需成分之底塗用組成物(y)的硬化物,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上述硬塗層(Z)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作為必需成分之硬塗用組成物(z)的硬化物。

Description

積層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表面硬度及擦傷耐性較高、且柔軟性亦優異之積層膜。
三乙醯纖維素膜、聚酯膜、丙烯酸膜、環烯烴聚合物膜等塑膠膜大多使用於組裝至平板顯示器之內部的偏光板保護膜、或觸控面板的表面保護膜等工業用途。該等塑膠膜由於其單獨使用會使表面容易受損而且加工性較低且容易出現破裂或龜裂等性能上存在不足,故而通常於表面設置由活性能量射線硬化型樹脂等所構成之塗層而製成積層膜,藉此彌補該等性能。
作為表面之耐擦傷性優異之積層膜,例如已知有如下者:於PET膜上設置由有機無機微粒子混合樹脂所構成之中間層,並於其上藉由電漿CDV法積層含碳氧化矽,進而於其上設置有含氟丙烯酸酯之蒸鍍層(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積層膜由於表面具有含氟丙烯酸酯層,故而具有表面之耐擦傷性優異之特徵,但表面硬度並不高,又,柔軟性亦較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3510號公報
鑒於上述實際情況,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積層膜,其係於各種塑膠基材上設置塗層而獲得者,且表面硬度及擦傷耐性較高,柔軟性亦優異。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進行了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於塑膠膜基材上設置硬塗層時使用含有無機微粒子之硬化性組成物作為底塗層,所獲得之積層膜兼備表面硬度及耐擦傷性、柔軟性,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積層膜,其具有塑膠膜層(X)、底塗層(Y)、及硬塗層(Z),其特徵在於:上述底塗層(Y)係含有無機微粒子(A)及下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作為必需成分之底塗用組成物(y)的硬化物,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上述硬塗層(Z)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作為必需成分之硬塗用組成物(z)的硬化物。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表面硬度及擦傷耐性較高、且柔軟性亦優異之積層膜。
本發明之積層膜具有塑膠膜層(X)、底塗層(Y)、及硬塗層(Z),其特徵在於:上述底塗層(Y)係含有無機微粒子(A)及下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作為必需成分之底塗用組成物(y)的硬化物,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上述硬塗層(Z)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作為必需成分之硬塗用組成物(z)的硬化物。
上述塑膠膜層(X)可列舉通常被稱為基材膜等之各種塑膠膜等。其中,較佳為發揮表面硬度及擦傷耐性較高、且柔軟性亦優異之本發明之積層膜之特徵、並且作為顯示器用光學膜之利用較高之三乙醯纖維素膜、聚酯膜、丙烯酸膜、環烯烴聚合物膜、聚醯胺膜、聚醯亞胺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丙烯膜中之任一者。
上述底塗層(Y)係含有無機微粒子(A)及下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作為必需成分之底塗用組成物(y)的硬化物;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
上述無機微粒子(A)係藉由使成為原料之無機粒子(a)分散於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或其他硬化性成分、有機溶劑等基質成分中而獲得。上述無機粒子(a)例如可列舉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 鋯、二氧化鈦、鈦酸鋇、三氧化二銻等微粒子。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該等無機粒子(a)之中,就容易取得且操作簡便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二氧化矽微粒子。二氧化矽微粒子例如可列舉:薰製二氧化矽、或被稱為沈澱法二氧化矽、凝膠二氧化矽、溶膠凝膠二氧化矽等之濕式二氧化矽等各種二氧化矽微粒子,任一種均可使用。
上述無機粒子(a)亦可為藉由各種矽烷偶合劑而於微粒子表面導入有官能基者。藉由於該無機粒子(a)之表面導入官能基,與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等有機成分之混合性提高,保存穩定性提昇。
上述矽烷偶合劑例如可列舉:乙烯基三氯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對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三乙氧基矽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基胺、N-苯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乙烯基苄基)-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之鹽 酸鹽、特殊胺基矽烷、3-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雙(三乙氧基矽基丙基)四硫醚、3-異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氯矽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二乙氧基甲基乙烯基矽烷、三氯乙烯基矽烷、乙烯基三氯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矽烷等乙烯基系矽烷偶合劑;二乙氧基(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環氧系矽烷偶合劑;對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苯乙烯系矽烷偶合劑;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甲基)丙烯醯氧基系矽烷偶合劑;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三乙氧基矽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基胺、N-苯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胺基系矽烷偶合劑;3-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脲基系矽烷偶合劑;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氯丙基系矽烷偶合劑; 3-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巰基系矽烷偶合劑;雙(三乙氧基矽基丙基)四硫醚等硫醚系矽烷偶合劑;3-異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異氰酸酯系矽烷偶合劑。該等矽烷偶合劑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該等之中,就與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等有機成分之混合性優異、且成為硬化性優異之底塗用組成物(y)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甲基)丙烯醯氧基系矽烷偶合劑,更佳為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關於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中之無機微粒子(A)之平均粒徑,就積層膜之表面硬度與柔軟性之平衡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80~250nm之範圍,更佳為90~180nm之範圍,尤佳為100~150nm之範圍。
再者,於本案發明中,上述無機微粒子(A)之平均粒徑係利用以下條件對底塗用組成物(y)中之粒徑進行測定而得之值。
粒徑測定裝置: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ELSZ-2」
粒徑測定樣品:將底塗用組成物(y)製成非揮發成分1質量%之甲基異丁基酮溶液而得者。
關於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中之上述無機微粒子(A)之含量,就積層膜之表面硬度與柔軟性之平衡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相對於底塗用組成物(y)中之上述無機微粒子(A)與樹脂成分之合計為5~85質量%之範圍,更佳為10~75質量%之範圍,尤佳為20~65質量份之範圍。再者,所謂上述樹脂成分,係指下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 及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以外之其他樹脂成分。
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之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只要為樹脂結構中具有多個(甲基)丙烯醯基者,則其具體結構並無特別限定。
關於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就底塗用組成物(y)成為與塑膠膜層(X)之密接性優異者,又,積層膜之柔軟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1,000~80,000之範圍,更佳為1,200~50,000之範圍,尤佳為1,500~30,000之範圍。
再者,於本發明中,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儀(GPC)並藉由下述條件所測得之值。
測定裝置: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HLC-8220
管柱: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保護管柱HXL-H
+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SKgel G5000HXL
+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SKgel G4000HXL
+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SKgel G3000HXL
+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SKgel G2000HXL
檢測器:RI(示差折射計)
資料處理: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C-8010
測定條件:管柱溫度40℃
溶劑四氫呋喃
流速1.0ml/min
標準:聚苯乙烯
試樣:將以樹脂固形物成分換算計為0.4質量%之四氫呋喃溶液利用微過濾器進行過濾而得者(100μl)
作為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樹枝狀聚合物型聚(甲基)丙烯酸酯(B2)、(甲基)丙烯酸胺酯(B3)、環氧(甲基)丙烯酸酯(B4)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關於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例如可列舉藉由使以具有羥基或羧基、異氰酸酯基、縮水甘油基等反應性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作為必需成分進行聚合而獲得的丙烯酸樹脂中間物,與具有可與該等官能基反應之反應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β)進一步進行反應而導入(甲基)丙烯醯基而獲得者。
上述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丁酯、丙烯酸二羥基丙酯等含羥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醯氧基)乙酸、丙烯酸2-羧基乙酯、丙烯酸3-羧基丙酯、琥珀酸1-[2-(丙烯醯氧基)乙基]酯、鄰苯二甲酸-1-(2-丙烯醯氧基乙基)酯、六氫鄰苯二甲酸氫2-(丙烯醯氧基)乙酯等含羧基(甲基)丙烯酸酯;異氰酸2-丙烯醯氧基乙酯、異氰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異氰酸1,1-雙(丙烯醯氧基甲基)乙酯等含異氰酸酯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4-羥基丁基丙烯酸酯縮水甘 油醚等含縮水甘油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該等之中,就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之製造能夠成為簡便且穩定之製造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含羧基(甲基)丙烯酸酯或含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上述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
上述丙烯酸樹脂中間物亦可為除使上述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以外,亦可為視需要使其他含聚合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進行共聚合而獲得者。
上述其他含聚合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棕櫚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莰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等含環(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等含芳香環(甲基)丙烯酸酯;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含矽基(甲基)丙烯酸酯;N,N-(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N,N-(甲基)丙烯 酸二乙胺基乙酯、N,N-(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丙酯等N,N-(甲基)丙烯酸二烷胺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2,2,3,3-四氟丙酯、(甲基)丙烯酸1H,1H,5H-八氟戊酯、(甲基)丙烯酸1H,1H,2H,2H-十七氟癸酯、(甲基)丙烯酸全氟乙基氧基乙酯等(全)氟烷基之碳數為1~18之範圍的(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酯;三氟甲基三氟乙烯醚、五氟乙基三氟乙烯醚、七氟丙基三氟乙烯醚等(全)氟烷基之碳數為1~18之範圍之(全)氟烷基-全氟乙烯醚;反丁烯二酸二甲酯、反丁烯二酸二乙酯、反丁烯二酸二丁酯、衣康酸二甲酯、衣康酸二丁酯、反丁烯二酸甲酯乙酯、反丁烯二酸甲酯丁酯、衣康酸甲酯乙酯等不飽和二羧酸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等苯乙烯衍生物;丁二烯、異戊二烯、戊二烯、二甲基丁二烯等二烯系化合物;氯乙烯、溴乙烯等鹵化乙烯或偏二鹵乙烯;甲基乙烯基酮、丁基乙烯基酮等不飽和酮;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甲基乙烯醚、丁基乙烯醚等乙烯醚;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偏氰二乙烯等氰化乙烯;丙烯醯胺或其醇酸取代醯胺;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N-取代順丁烯二醯亞胺; 氟乙烯、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三氟溴乙烯、五氟丙烯、六氟丙烯等含氟α-烯烴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該等其他含有聚合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之中,就成為與塑膠膜層(X)之密接性優異之底塗用組成物(y)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於上述丙烯酸樹脂中間物係使上述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與上述其他含聚合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共聚合而獲得者之情形時,關於兩者之反應比例,就成為硬化性優異之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上述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相對於兩者之合計之比例為30~90質量份%之範圍,更佳為40~80質量份%之範圍,尤佳為50~70質量份%之範圍。
上述丙烯酸樹脂中間物例如可藉由於聚合起始劑之存在下,於60℃~150℃之溫度區域使各種單體聚合而製造。聚合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塊狀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懸浮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等。又,聚合形式例如可列舉:無規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於利用溶液聚合法進行之情形時,例如可較佳地使用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溶劑、或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單丙醚、丙二醇單丁醚等二醇醚溶劑。
繼而,與所獲得之丙烯酸樹脂中間物反應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β)只要為可與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具有之反應性官能基反應者,則並無特別限定,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以下組合。 即,於使用上述含羥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含異氰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β)。於使用上述含羧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上述含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β)。於使用上述含異氰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上述含羥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β)。於使用上述含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α)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上述含羧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β)。
關於上述丙烯酸樹脂中間物與(甲基)丙烯酸酯單體(β)之反應,例如於該反應為酯化反應之情形時,可列舉於60~150℃之溫度範圍下適當使用三苯基膦等酯化觸媒等方法。又,於該反應為胺酯化反應之情形時,可列舉於50~120℃之溫度範圍下一面向丙烯酸樹脂中間物滴加化合物(α)一面使其等反應等方法。
關於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就底塗用組成物(y)成為與積層膜中之鄰接之層之密接性優異者,又,成為柔軟性優異之積層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5,000~80,000之範圍,更佳為10,000~50,000之範圍。又,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之(甲基)丙烯醯基當量較佳為200~300g/當量之範圍。
上述所謂樹枝狀聚合物型聚(甲基)丙烯酸酯(B2),係指具有呈規則性之多分支結構且於各支鏈之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樹 脂,除樹枝狀聚合物型以外,亦被稱為超支化(hyperbranch)型或星形聚合物等。此種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下述結構式(B2-1)~(B2-8)所表示者等,但並非限定於該等,只要為具有呈規則性之多分支結構且於各支鏈之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則任一者均可使用。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13-1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14-2
(式中,R1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數1~4之烴基)
作為具有此種分子結構之樹枝狀聚合物型聚(甲基)丙烯酸酯(B2),亦可使用大阪有機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Viscoat#1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1,500~2,000,每分子之平均(甲基)丙烯醯基數14]、「Viscoat1020」[重量平均分子量(Mw)1,000~3,000],「SIRIUS501」[重量平均分子量(Mw)15,000~23,000]、MIWON公司製造之「SP-1106」[重量平均分子量(Mw)1,630,每分子之平均(甲基)丙烯醯基數18]、SARTOMER公司製造之「CN2301」、「CN2302」[每分子之平均(甲基)丙烯醯基數16]、「CN2303」[每分子之平均(甲基)丙烯醯基數6]、「CN2304」[每分子之平均(甲基)丙烯醯基數18]、新日鐵住金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ESDRIMER HU-22」、新中村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HBR-5」、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NEW FRONTIER R-1150」、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之「HYPERTECH UR-101」等市售品。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上述樹枝狀聚合物型聚(甲基)丙烯酸酯(B2)之中,就底塗用組成物(y)成為與積層膜中之鄰接之層之密接性優異者,又,積層膜之柔軟性與表面硬度之平衡性亦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每分子之平均(甲基)丙烯醯基數為5~50之範圍,尤佳為10~30之範圍。又,其重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1,000~30,000之範圍。
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B3)例如可列舉使各種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單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視需要之二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各種多元醇化合物反應而獲得者。上述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等二異氰酸酯化合物或其脲酸酯改質體、加成物改質體、縮二脲改質體。上述單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該等之聚氧伸烷基改質體、聚內酯改質體等。上述二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三羥甲基丙烷單(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及該等之聚氧伸烷基改質體、聚內酯改質體等。上述多元醇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聚氧乙二醇、聚氧丙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新戊四醇等。
上述環氧(甲基)丙烯酸酯(B4)可列舉:使雙酚化合物 或聯苯酚化合物、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聚氧乙二醇、聚氧丙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新戊四醇等多元醇化合物之聚縮水甘油醚與(甲基)丙烯酸等反應而獲得者。
該等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之中,就成為與積層膜中之鄰接之層之密接性優異之底塗用組成物(y)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或樹枝狀聚合物型聚(甲基)丙烯酸酯(B2)作為必需成分。
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除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之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以外,亦可含有其他樹脂成分,就充分地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底塗用組成物(y)中之樹脂成分之中,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之比例為5~8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10~50質量%之範圍,尤佳為15~40質量%之範圍。
作為除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之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以外之其他樹脂成分,可列舉其他硬化性樹脂成分(B')、或非硬化性樹脂成分(B")等。該其他硬化性樹脂成分(B')例如可列舉:各種(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重量平均分子量(Mw)未達1,000之(甲基)丙烯酸胺酯、重量平均分子量(Mw)未達1,000之環氧(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上述各種(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丙烯醯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16-53
啉、N-乙烯基吡咯啶酮、丙烯 酸四氫糠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莰基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鯨蠟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丁酯、乙基卡必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質磷酸(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質苯氧基(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烷改質苯氧基(甲基)丙烯酸酯、壬基苯酚(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質壬基苯酚(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烷改質壬基苯酚(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鄰苯二甲酸氫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鄰苯二甲酸氫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酯、六氫鄰苯二甲酸氫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酯、四氫鄰苯二甲酸氫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八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八氟丙酯、單(甲基)丙烯酸金剛烷基酯等單(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新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二(甲基) 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羥基乙基異氰脲酸酯基)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五(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六(甲基)丙烯酸酯等4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於上述各種(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分子結構中導入有(聚)氧伸烷基鏈或(聚)內酯結構之改質(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等。
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使各種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單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視需要之二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各種多元醇化合物反應而獲得者。上述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等二異氰酸酯化合物或其脲酸酯改質體、加成物改質體、縮二脲改質體。上述單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該等之聚氧伸烷基改質體、聚內 酯改質體等。上述二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三羥甲基丙烷單(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及該等之聚氧伸烷基改質體、聚內酯改質體等。上述多元醇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聚氧乙二醇、聚氧丙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新戊四醇等。
上述環氧(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列舉:雙酚型環氧樹脂、或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等含環氧基之化合物之(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其他硬化性樹脂成分(B')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其中,就積層膜之表面硬度與柔軟性之平衡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上述二(甲基)丙烯酸酯、上述三(甲基)丙烯酸酯、上述4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及於該等之分子結構中導入有(聚)氧伸烷基鏈或(聚)內酯結構之改質(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更佳為上述三(甲基)丙烯酸酯、上述4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及於該等之分子結構中導入有(聚)氧伸烷基鏈或(聚)內酯結構之改質(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於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含有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且一併含有其他硬化性樹脂成分(B')之情形時,關於兩者之摻合比,就積層膜之表面硬度與柔軟性之平衡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相對於兩者之合計之比例為5~8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10~50質量%之範圍,尤佳為15~40質量%之範圍。又,關於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中之上述無機微粒子(A)之含量,就積層膜之表面硬度與柔軟性之平衡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上述無機微粒子(A) 相對於上述無機微粒子(A)、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及視需要使用之其他硬化性樹脂成分(B')之合計之比例為5~85質量%之範圍,更佳為10~75質量%之範圍,尤佳為20~65質量份之範圍。
上述非硬化性樹脂成分(B")例如可列舉:不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等反應性基之丙烯酸樹脂、胺酯樹脂、聚酯樹脂、石油樹脂等。於使用該等非硬化性樹脂成分(B")之情形時,較佳為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中之樹脂成分中,於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及其他硬化性樹脂成分(B')之合計成為80質量%之範圍使用,更佳為於成為90質量%之範圍使用。
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亦可根據所需性能而含有各種添加劑成分。添加劑成分例如可列舉:光聚合起始劑、光敏劑、有機溶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矽系添加劑、氟系添加劑、抗靜電劑、矽烷偶合劑、密接助劑、有機顆粒、流變控制劑、消泡劑、防霧劑、著色劑等。
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二苯甲酮、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米其勒酮、3,3',4,4'-四(過氧化三級丁基羰基)二苯甲酮等各種二苯甲酮;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0-6
酮、9-氧硫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0-45
、2-甲基9-氧硫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0-47
、2-氯9-氧硫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0-10
、2,4-二乙基9-氧硫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0-49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0-50
酮、9-氧硫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0-48
類;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異丙醚等各種偶姻醚(acyloin ether);苯偶醯、二乙醯等α-二酮類;二硫化四甲基秋蘭姆、對甲苯基二硫醚等硫醚類;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乙 酯等各種苯甲酸;3,3'-羰基-雙(7-二乙基胺基)香豆素、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1-21
啉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1-22
啉基苯基)-丁烷-1-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1-(4-異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烷-1-酮、1-(4-十二烷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烷-1-酮、4-苯甲醯基-4'-甲基二甲基硫醚、2,2'-二乙氧基苯乙酮、苯偶醯二甲基縮酮、苄基-β-甲氧基乙基縮醛、鄰苯甲醯苯甲酸甲酯、雙(4-二甲基胺基苯基)酮、對二甲基胺基苯乙酮、α,α-二氯-4-苯氧基苯乙酮、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戊酯、2-(鄰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基二聚物、2,4-雙-三氯甲基-6-[二(乙氧基羰基甲基)胺基]苯基-對稱三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1-14
、2,4-雙-三氯甲基-6-(4-乙氧基)苯基-對稱三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1-15
、2,4-雙-三氯甲基-6-(3-溴-4-乙氧基)苯基-對稱三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1-16
蒽醌、2-三級丁基蒽醌、2-戊基蒽醌、β-氯蒽醌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中,藉由使用選自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9-氧硫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1-17
及9-氧硫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1-43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1-19
衍生物、2,2'-二甲氧基-1,2-二苯乙烷-1-酮、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2-甲基-1 -[4-(甲硫基)苯基]-2-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2-41
啉基-1-丙酮、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2-24
啉基苯基)-丁烷-1-酮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混合系,可對更廣範圍之波長之光顯示出活性,從而獲得硬化性較高之塗料,故而較佳。
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市售品例如可列舉: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之「Irgacure-184」、「Irgacure-149」、「Irgacure-261」、「Irgacure-369」、「Irgacure-500」、「Irgacure-651」、「Irgacure-754」、「Irgacure-784」、「Irgacure-819」、「Irgacure-907」、「Irgacure-1116」、「Irgacure-1664」、「Irgacure-1700」、「Irgacure-1800」、「Irgacure-1850」、「Irgacure-2959」、「Irgacure-4043」、「Darocure-1173」;BASF公司製造之「Lucirin TPO」;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ayacure-DETX」、「kayacure-MBP」、「kayacure-DMBI」、「kayacure-EPA」、「kayacure-OA」;Stauffer Chemical公司製造之「Vicure-10」、「Vicure-55」;Akzo公司製造之「Trigonal P1」;Sandoz公司製造之「Sandoray 1000」;Upjohn公司製造之「DEEP」;Ward Blenkinsop公司製造之「Quantacure-PDO」、「Quantacure-ITX」、「Quantacure-EPD」等。
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較佳為可充分地發揮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之功能之量且不產生結晶析出或塗膜物性劣化之範圍,具體而言,較佳為於相對於底塗用組成物(y)100質量份為0.05~20質量份之範圍內使用,更佳為0.1~10質量份之範圍內使用。
上述光敏劑例如可列舉:胺類、脲類、含硫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氯化合物或腈類或者其他含氮化合物等。
上述有機溶劑例如可列舉: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溶劑;四氫呋喃、二氧雜環戊烷等環狀醚溶劑;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溶劑;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脂環族溶劑;卡必醇、賽珞蘇、甲醇、異丙醇、丁醇、丙二醇單甲醚等醇溶劑;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丙醚等二醇醚系溶劑。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上述有機溶劑主要用於調整底塗用組成物(y)之黏度,通常較佳為以非揮發成分成為10~80質量%之範圍之方式進行調整。
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4-{(2-羥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3-40
、2-[4-{(2-羥基-3-十三烷氧基丙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上甲基苯基)-1,3,5-三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3-34
等三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3-35
衍生物、2-(2'-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3-29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3-30
羧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鄰硝基苄氧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23-32
羧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鄰硝基苄氧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上述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受阻酚系抗氧化劑、受阻胺系抗氧化劑、有機硫系抗氧化劑、磷酸酯系抗氧化劑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上述矽系添加劑例如可列舉:如二甲基聚矽氧烷、甲基苯基聚矽氧烷、環狀二甲基聚矽氧烷、甲基氫聚矽氧烷、聚醚改質二甲基聚矽氧烷共聚物、聚酯改質二甲基聚矽氧烷共聚物、氟改質二甲基聚矽氧烷共聚物、胺基改質二甲基聚矽氧烷共聚物等具有烷基或苯基之聚有機矽氧 烷、聚醚改質具有丙烯酸基之聚二甲基矽氧烷、聚酯改質具有丙烯酸基之聚二甲基矽氧烷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上述氟系添加劑例如可列舉DIC股份有限公司之「MEGAFAC」系列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上述抗靜電劑例如可列舉: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或雙(氟磺醯基)醯亞胺之吡啶鎓、咪唑鎓、鏻、銨、或鋰鹽。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上述矽烷偶合劑例如可列舉:乙烯基三氯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對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三乙氧基矽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基胺、N-苯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乙烯基苄基)-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之鹽酸鹽、特殊胺基矽烷、3-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雙(三乙氧基矽基丙基)四硫醚、3-異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氯 矽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二乙氧基甲基乙烯基矽烷、三氯乙烯基矽烷、乙烯基三氯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矽烷等乙烯基系矽烷偶合劑;二乙氧基(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環氧系矽烷偶合劑;對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苯乙烯系矽烷偶合劑;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甲基)丙烯醯氧基系矽烷偶合劑;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三乙氧基矽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基胺、N-苯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胺基系矽烷偶合劑;3-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脲基系矽烷偶合劑;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氯丙基系矽烷偶合劑;3-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巰基系矽烷偶合劑;雙(三乙氧基矽基丙基)四硫醚等硫醚系矽烷偶合劑; 3-異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異氰酸酯系矽烷偶合劑。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上述密接助劑例如可列舉:酸性磷酸異丙酯、亞磷酸三異癸酯、環氧乙烷改質磷酸二甲基丙烯酸脂等磷酸酯化合物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分散助劑之市售品例如可列舉: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AYAMER PM-21」、「KAYAMER PM-2」、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LIGHT ESTER P-2M」等。
上述有機顆粒例如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顆粒、聚碳酸酯顆粒、聚苯乙烯顆粒、聚丙烯酸基苯乙烯顆粒、聚矽氧顆粒、玻璃顆粒、丙烯酸樹脂顆粒、苯胍胺系樹脂顆粒、三聚氰胺系樹脂顆粒、聚烯烴系樹脂顆粒、聚酯系樹脂顆粒、聚醯胺樹脂顆粒、聚醯亞胺系樹脂顆粒、聚氟乙烯樹脂顆粒、聚乙烯樹脂顆粒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該等有機顆粒之平均粒徑較佳為1~10μm之範圍。
該等各種添加劑可根據所需性能等添加任意之量,通常較佳為於底塗用組成物(y)100質量份中為0.01~40質量份之範圍內使用。
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例如可藉由如下方法而製造:使用分散器、具有渦輪葉片等攪拌葉片之分散機、油漆攪拌器、輥磨機、球磨機、磨碎機(attritor)、砂磨機、珠磨機等分散機將上述無機微粒子(a)混合分散於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或其他硬化性成分、有機溶劑等基質成分中。其中,就可獲得均勻且穩定之分散體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球磨機或珠磨機。將上述無機微粒子(a)混合分散於基質成分中之方法例如可為使無機微粒子(a)分散於基質成分總量中而一次地製造 底塗用組成物(y)的方法,亦可為使無機微粒子(a)分散於基質成分之一部分而製造預分散體之後摻合剩餘之基質成分的方法。又,各種添加劑可於分散步驟中進行添加,亦可於將無機微粒子(a)分散於基質成分中之後進行添加。
上述硬塗層(Z)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作為必需成分之硬塗用組成物(z)之硬化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例如可列舉作為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之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或其他硬化性成分(B')所列述之各種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其中,就成為耐擦傷性與柔軟性之平衡性優異之積層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以各種(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胺酯化合物作為必需成分,更佳為將該等併用。
進而,上述各種(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中,較佳為上述二(甲基)丙烯酸酯、上述三(甲基)丙烯酸酯、上述4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及於該等之分子結構中導入有(聚)氧伸烷基鏈或(聚)內酯結構之改質(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更佳為上述三(甲基)丙烯酸酯、上述4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及於該等之分子結構中導入有(聚)氧伸烷基鏈或(聚)內酯結構之改質(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又,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化合物之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醯基當量為100~150g/當量之範圍。進而,較佳為使用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或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單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而獲得者,更佳為反應原料中使用二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化 合物而獲得者。
關於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中之上述各種(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比例,就成為耐擦傷性與柔軟性之平衡性優異之積層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20~8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30~60質量%之範圍。
關於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中之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化合物之比例,就成為耐擦傷性與柔軟性之平衡性優異之積層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20~8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40~70質量%之範圍。
於將上述各種(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與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化合物併用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之情形時,較佳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中之兩者之合計為80質量%以上,更佳為90質量%以上。又,關於上述各種(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與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化合物之比率,就成為耐擦傷性與柔軟性之平衡性優異之積層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相對於兩者之合計,上述各種(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成為20~8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30~60質量%之範圍。
上述硬塗用組成物(z)除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以外,亦可含有非硬化性樹脂成分(C')。上述非硬化性樹脂成分(C')例如可列舉不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等反應性基之丙烯酸樹脂、胺酯樹脂、聚酯樹脂、石油樹脂等。於使用該等非硬化性樹脂成分(C')之情形時,較佳為上述硬塗用組成物(z)中之樹脂成分中,於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成為80質量%之範圍內使用,更佳為於成為90質量%之範圍內使用。
與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同樣,上述硬塗用組成物(z)亦 可根據所需性能而含有各種添加劑成分。添加劑成分例如可列舉:光聚合起始劑、光敏劑、有機溶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矽系添加劑、氟系添加劑、抗靜電劑、矽烷偶合劑、密接輔助劑、有機顆粒、流變控制劑、消泡劑、防霧劑、著色劑等。該等具體例及摻合量等可應用與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中之具體添加劑成分及摻合量相同者、及相同之條件。
上述硬塗用組成物(z)亦可進而含有無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例如可列舉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二氧化鈦、鈦酸鋇、三氧化二銻等微粒子。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該等無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5~300nm之範圍,更佳為95~250nm之範圍。又,於含有該等無機微粒子之情形時,亦可進而使用分散助劑,分散助劑例如可列舉酸性磷酸異丙酯、亞磷酸三異癸酯、環氧乙烷改質磷酸二甲基丙烯酸脂等磷酸酯化合物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關於分散助劑之市售品,例如可列舉: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AYAMER PM-21」、「KAYAMER PM-2」、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LIGHT ESTER P-2M」等。
關於上述硬塗用組成物(z)含有無機微粒子之情形時之摻合量,較佳為相對於硬塗用組成物(z)中之樹脂成分與無機微粒子之合計,無機微粒子為20質量%以下,較佳為10質量%以下。又,於上述硬塗用組成物(z)含有無機微粒子之情形時,與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同樣,可藉由如下方法而製造:使用分散器、具有渦輪葉片等攪拌葉片之分散機、油漆攪拌器、輥磨機、球磨機、磨碎機、砂磨機、珠磨機等分散機,將無機微粒子原料混合分散於(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或有機溶劑等基質成 分中。
本發明之積層膜具有上述塑膠膜層(X)、上述底塗層(Y)、及上述硬塗層(Z)作為必需構成,亦可進而具有該等以外之其他層構成。關於本發明之積層膜之各層構成之積層順序,以於塑膠膜層(X)與上述硬塗層(Z)之間設置上述底塗層(Y)之方式進行積層即可,於各層之間或該表面亦可具有其他層構成。即,於上述塑膠膜層(X)與上述底塗層(Y)之間、於上述底塗層(Y)與上述硬塗層(Z)之間、於塑膠膜層(X)或上述硬塗層(Z)之外表面亦可具有其他層構成。
上述其他層構成例如可列舉:抗光反射膜、光擴散膜、偏光膜、透明電極膜等光學膜、或易接著層、接著劑層、除上述塑膠膜層(X)以外之塑膠膜等。
如此,於本發明之積層膜中可考慮各種層構成,其中,就更有效地表現表面硬度及擦傷耐性較高、且柔軟性亦優異之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上述底塗層(Y)之一面與上述丙烯酸膜層(X)鄰接,另一面與上述硬塗層(Z)鄰接。
本發明之積層膜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所需性能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製造。作為積層膜之製造方法之一例,可列舉如下方法:於上述塑膠膜層(X)上塗佈底塗用組成物(y)使其硬化後,進而塗佈硬塗用組成物(z)使其硬化之方法(方法1);或於上述塑膠膜層(X)上塗佈底塗用組成物(y),視需要使溶劑加熱乾燥進行B階段化後,於其上塗佈硬塗用組成物(z),並使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與硬塗用組成物(z)同時硬化之方法(方法2)等。
作為積層膜之製造方法之一例,對上述方法1進行說明。關於將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塗佈於塑膠膜層(X)上時之塗佈量,較佳為以硬化後之膜厚成為1~50μm之範圍之方式進行調整,更佳為以成為1~25μm之範圍之方式進行調整。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棒式塗佈機塗佈、模嘴塗佈、噴塗塗佈、簾塗佈、梅爾棒塗佈、氣刀塗佈、凹版塗佈、反向凹版塗佈、膠版印刷、軟版印刷、網版印刷法等。於底塗用組成物(y)含有有機溶劑之情形時,於塗佈後於80~150℃之條件下加熱數十秒~數分鐘使有機溶劑揮發,其後,照射活性能量射線使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硬化,而形成底塗層(Y)。
關於塗佈上述硬塗用組成物(z)時之塗佈量,較佳為以硬化後之膜厚成為0.2~20μm之範圍之方式進行調整,更佳為以成為0.5~10μm之範圍之方式進行調整。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棒式塗佈機塗佈、模嘴塗佈、噴塗塗佈、簾塗佈、梅爾棒塗佈、氣刀塗佈、凹版塗佈、反向凹版塗佈、套版印刷、軟版印刷、網版印刷法等。於硬塗用組成物(z)含有有機溶劑之情形時,於塗佈後於80~150℃之條件下加熱數十秒~數分鐘使有機溶劑揮發,其後照射活性能量射線使上述硬塗用組成物(z)硬化,而形成硬塗層(Z)。
關於為了使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或上述硬塗用組成物(z)硬化而照射之活性能量射線,例如可列舉紫外線或電子束。於藉由紫外線使其硬化之情形時,使用具有氙氣燈、高壓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作為光源之紫外線照射裝置,且視需要調整光量、光源之配置等。於使用高壓水銀燈之情形時,較佳為相對於具有通常80~160W/cm之範圍之光量之1 展燈而言於搬送速度5~50m/min之範圍進行硬化。另一方面,於藉由電子束使其硬化之情形時,較佳為藉由具有通常10~300kV之範圍之加速電壓之電子束加速裝置,於搬送速度5~50m/min之範圍進行硬化。
本發明之積層膜如上所述,可根據其用途而具有塑膠膜層(X)、底塗層(Y)及硬塗層(Z)以外之各種層構成。該等各種之層構成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直接塗佈樹脂原料而形成,亦可藉由接著劑貼合預先成形為片狀者。
本發明之積層膜具有之上述底塗層(Y)及硬塗層(Z)由於具有透明性較高之特徵,故而於該等以外之層構成全部為透明之情形時,可獲得為多層結構且透明度較高之積層膜。於本發明之積層膜為具有透光性之透明膜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Haze Computer HZ-2」測定之積層膜之霧值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尤佳為0.5以下。又,本發明之積層膜亦可於層構成之一部分具有著色膜。於此情形時,本發明之積層膜具有之上述底塗層(Y)及硬塗層(Z)由於具有透明性較高之特徵,故而成為該著色膜之色再現性、或顯色優異之積層膜。
本發明之積層膜可發揮表面硬度及擦傷耐性較高、且柔軟性亦優異之特徵,較佳地使用於顯示器構件或汽車構件、建材用途以及各種電子機器或家電、傢俱等之表面保護膜、鍍覆代替、塗裝代替等各種用途。
[實施例]
以下,列舉具體之製造例、實施例對本發明更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例中之份及%只要無特別記載,則全 部為質量基準。
再者,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儀(GPC)並藉由下述條件所測得之值。
測定裝置: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HLC-8220
管柱: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保護管柱HXL-H
+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SKgel G5000HXL
+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SKgel G4000HXL
+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SKgel G3000HXL
+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SKgel G2000HXL
檢測器:RI(示差折射計)
資料處理: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C-8010
測定條件:管柱溫度40℃
溶劑四氫呋喃
流速1.0ml/min
標準:聚苯乙烯
試樣:將以樹脂固形物成分換算計為0.4質量%之四氫呋喃溶液利用微過濾器進行過濾而得者(100μl)
於本案實施例中,無機微粒子(A)之平均粒徑係於以下條件下對底塗用組成物(y)中之粒徑進行測定而得之值。
粒徑測定裝置: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ELSZ-2」
粒徑測定樣品:將底塗用組成物(y)製成非揮發成分1質量%之甲基異丁基酮溶液而得者。
製造例1 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1)之製造
於具備攪拌裝置、冷凝管、滴液漏斗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裝置中加入甲基異丁基酮184質量份,一面攪拌一面升溫直至體系內溫度成為110℃。繼而,藉由滴液漏斗歷時3小時滴加由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221質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2.5質量份、丙烯酸乙酯2.8質量份及過氧化(2-乙基己酸)三級丁酯(日本乳化劑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RBUTYL O」)16.6質量份所構成之混合液,並於110℃保持15小時。繼而,降溫至90℃,其後,加入對甲氧基苯酚0.1質量份及丙烯酸76質量份,並添加三苯基膦2.0質量份,於100℃使其等反應8小時以上。確認溶液酸值成為4.2mgKOH/g以下之後,利用甲基異丁基酮進行稀釋,而獲得含(甲基)兩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1)之甲基異丁基酮溶液910質量份(非揮發成分50.0質量%)。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1)之各性狀值如下所述。重量平均分子量(Mw)20,000、理論丙烯醯基當量250g/當量、羥值224mgKOH/g
製造例2 底塗用組成物(y-1)之製造
[使用之原料]
‧「Aerosil R7200」[相當於無機微粒子(a)]:日本Aerosi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erosil R7200」,一次平均粒徑為12nm且粒子表面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二氧化矽微粒子
‧「DPA-600」[相當於其他硬化性成分(B')]: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BA-600」,以莫耳比40/60含有二新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及二 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之組成物
[製造方法]
摻合上述「Aerosil R7200」53質量份、製造例1所獲得之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1)溶液24質量份(樹脂固形物成分12質量份)、上述「DPA-600」35質量份、甲基異丁基酮188質量份而製成非揮發成分50質量%之漿料,將所獲得之漿料使用濕式球磨機(Ashizaw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tarmill LMZ015」)進行混合分散,而獲得分散體。
於所獲得之分散體中加入光聚合起始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之「Irgacure#184」)2質量份,進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將非揮發成分率調整成40質量%,而獲得底塗用組成物(y-1)。底塗用組成物(y-1)中之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125nm。
上述藉由濕式球磨機進行之分散之各條件如下所述。
介質:中值粒徑100μm之氧化鋯顆粒
相對於研磨機之內容積之樹脂組成物填充率:70體積%
攪拌葉片之前端部之周速:11m/sec
樹脂組成物之流速:200ml/min
分散時間:50分鐘
製造例3 底塗用組成物(y-2)之製造
[使用之原料]
‧「Aerosil R7200」[相當於無機微粒子(a)]:日本Aerosi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erosil R7200」,一次平均粒徑為12nm且粒子表面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二氧化矽微粒子
‧「Miramer SP-1106」[相當於樹枝狀聚合物型聚(甲基)丙烯酸酯(B2)]:MIWON公司製造之「Miramer SP-1106」,重量平均分子量(Mw)1,630,每分子之平均(甲基)丙烯醯基數18
‧「ARONIX M-404」[相當於其他硬化性成分(B')]: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RONIX M-404」,以質量比30/70~40/60含有二新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及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之混合物
[製造方法]
摻合上述「Aerosil R7200」50質量份、上述「Miramer SP-1106」20質量份、上述「ARONIX M-404」30質量份、甲基異丁基酮80質量份及丙二醇單甲醚20質量份而製成非揮發成分50質量%之漿料,將所得者使用濕式球磨機(Ashizaw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tarmill LMZ015」)進行混合分散,而獲得分散體。
於所獲得之分散體中加入光聚合起始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之「Irgacure#184」)2質量份,並進而加入甲基異丁基酮,將非揮發成分率調整成40質量%,而獲得底塗用組成物(y-2)。底塗用組成物(y-2)中之二氧化矽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120nm。
上述藉由濕式球磨機進行之分散之各條件如下所述。
介質:中值粒徑100μm之氧化鋯顆粒
相對於研磨機之內容積之樹脂組成物填充率:70體積%
攪拌葉片之前端部之周速:11m/sec
樹脂組成物之流速:200ml/min
分散時間:50分鐘
製造例4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1)之製造
[使用之原料]
‧「Duranate 24A-100」:Asahi Kasei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uranate 24A-100」,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縮二脲改質體,異氰酸酯基含量23.5質量%
‧「Alonics M-306」: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lonics M-306」,以莫耳比5/70/25含有新戊四醇二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之組成物
[製造方法]
於具備攪拌裝置之反應裝置中加入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60質量份、「Duranate 24A-100」70質量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錫0.2質量份及對甲氧基苯酚0.2質量份,一面攪拌一面升溫至60℃。繼而,將「Alonics M-306」424質量份分10次每隔10分鐘加入。進而使其等反應10小時,藉由紅外線光譜確認2250cm-1之異氰酸酯基之吸收消失而結束反應,從而獲得(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1)。該(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1)之各性狀值如下所述。重量平均分子量(Mw)9,980、理論丙烯醯基當量130g/當量
製造例5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2)之製造
[使用之原料]
‧「Alonics MT-3533」: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lonics MT-3533」,以莫耳比22/52/27含有新戊四醇二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之組成物
[製造方法]
於具備攪拌裝置之反應裝置中加入1,3-雙(異氰酸酯基甲基)環己烷80質量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錫0.2質量份及對甲氧基苯酚0.2質量份,一面攪拌一面升溫至60℃。繼而,將「Alonics MT-3533」245質量份分10次每隔10分鐘加入。進而使其等反應10小時,藉由紅外線光譜確認2250cm-1之異氰酸酯基之吸收消失而結束反應,從而獲得(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2)。該(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2)之各性狀值如下所述。重量平均分子量(Mw)2,500、理論丙烯醯基當量135g/當量
製造例6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3)之製造
[使用之原料]
‧「Alonics M-305」: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lonics M-305」,以莫耳比60/40含有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之組成物
[製造方法]
於具備攪拌裝置之反應裝置中加入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80質量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錫0.2質量份及對甲氧基苯酚0.2質量份,一面攪拌一面升溫至60℃。繼而,將「Alonics M-305」520質量份分10次每隔10分鐘加入。進而使其等反應10小時,藉由紅外線光譜確認2250cm-1之異氰酸酯基之吸收消失而結束反應,從而獲得(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3)。該(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3)之各性狀值如下所述。重量平均分子量(Mw)1,500、理論丙烯醯基當量118g/當量
製造例7~10 硬塗用組成物(z-1)~(z-4)之製造
[使用之原料]
‧「MT-3533」[相當於(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lonics MT-3533」,以莫耳比22/52/27含有新戊四醇二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之組成物
‧「DPA-600」[相當於(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PA-600」,以莫耳比40/60含有二新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及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之組成物
[製造方法]
以下述表所示之比例摻合各成分,相對於樹脂固形物成分添加光聚合起始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之「Irgacure#184」)3質量%,並使用甲基異丁基酮將非揮發成分調整成40質量%,而獲得硬塗用組成物(z-1)~(z-4)。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39-5
實施例1
利用下述要點製造積層膜,並進行各種評價。將結果示於表2。
◆積層膜之製造
使用厚度60μm之三乙醯纖維素膜作為塑膠膜層(X),於該三乙醯纖維素膜上以硬化後之膜厚成為12μm之方式利用棒式塗佈機塗佈製造例2 所獲得之底塗用組成物(y-1),並於70℃乾燥1分鐘,於氮氣環境下使用高壓水銀燈照射250mJ/cm2之紫外線,而設置底塗層(Y)。
繼而,於底塗層(Y)上以硬化後之膜厚成為3μm之方式利用棒式塗佈機塗佈製造例7所獲得之硬塗用組成物(z-1),並於70℃乾燥1分鐘,於氮氣環境下使用高壓水銀燈照射250mJ/cm2之紫外線,而設置硬塗層(Z)。
◆耐捲曲性之評價
將先前所獲得之積層膜切成10cm見方,對自水平之4角之隆起進行測定,並根據其合計值進行評價。
◆透明性之評價
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Haze Computer HZ-2」對積層膜之霧值進行測定。
◆耐擦傷性之評價
利用鋼絲絨(Nihon Steel Woo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BONSTAR#0000」)0.5g包裹直徑2.4厘米之圓盤狀之壓頭,並對該壓頭施加1kg重之荷重,進行於積層膜之硬塗層(Z)表面往返1000次之磨耗試驗。對磨耗試驗前後之積層膜之霧值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Haze Computer HZ-2」進行測定,根據該等之差之值(dH)對耐擦傷性進行評價。又,利用目視對磨耗試驗後硬塗層(Z)表面是否受傷進行評價。
◆表面硬度之評價
依據JIS K5600-5-4,對上述積層膜之硬塗層(Z)表面之鉛筆硬度於750g荷重條件下進行測定。對每種硬度測定5次,將有4次以上未受傷之 測定之硬度設為積層膜之表面硬度。
◆柔軟性之評價
進行如下實驗:使用心軸試驗機(TP技研公司製造之「彎曲試驗機」)將上述積層膜捲繞於試驗棒,目視確認是否產生裂痕,將不產生裂痕之試驗棒之最小直徑作為評價結果。試驗棒使用直徑5mm至19mm且1mm刻度者。
實施例2~5、及比較例1
將底塗用組成物(y)及硬塗用組成物(z)之種類、及底塗層(Y)及硬塗層(Z)之膜厚如表2所示般進行變更,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積層膜,並進行各種評價。將結果示於表2。
Figure 105137059-A0202-12-0041-4

Claims (5)

  1. 一種積層膜,其具有塑膠膜層(X)、底塗層(Y)、及硬塗層(Z),其特徵在於:上述底塗層(Y)係含有無機微粒子(A)及下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作為必需成分之底塗用組成物(y)的硬化物,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上述硬塗層(Z)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作為必需成分之硬塗用組成物(z)的硬化物,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及(甲基)丙烯酸胺酯化合物,上述(甲基)丙烯酸胺酯化合物之含量於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中為20~80質量%之範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膜,其中,上述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樹脂(B)係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樹脂(B1)或樹枝狀聚合物型聚(甲基)丙烯酸酯(B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膜,其除了上述塑膠膜層(X)、底塗層(Y)、硬塗層(Z)以外,進而具有抗光反射膜層、光擴散膜層、偏光膜層、透明電極膜層中之任一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膜,其中,上述底塗用組成物(y)中之無機微粒子(A)之平均粒徑為80~250nm之範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膜,其中,上述塑膠膜層(X)為三乙醯纖維素膜、聚酯膜、丙烯酸膜、環烯烴聚合物膜、聚醯胺膜、聚醯亞胺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丙烯膜中之任一者。
TW105137059A 2015-12-16 2016-11-14 積層膜 TWI7058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5-245284 2015-12-16
JP2015245284 2015-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6133A TW201736133A (zh) 2017-10-16
TWI705894B true TWI705894B (zh) 2020-10-01

Family

ID=59056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7059A TWI705894B (zh) 2015-12-16 2016-11-14 積層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187726B1 (zh)
KR (1) KR102638919B1 (zh)
CN (1) CN108367558B (zh)
TW (1) TWI705894B (zh)
WO (1) WO20171044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5271B2 (ja) 2019-03-26 2023-11-08 Toppa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ライマー層形成用組成物、バリアフィルム、波長変換シート、及び、波長変換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20220129593A (ko) * 2020-03-04 2022-09-23 아사히 가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체, 하드 코트 도막, 및 도료 조성물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6761A (ja) * 2012-12-27 2014-07-0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27530A (zh) * 1972-07-10 1974-03-12
JP2813429B2 (ja) * 1990-06-20 1998-10-22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線硬化型プレコート鋼板の製造方法
JP4429515B2 (ja) * 2000-03-09 2010-03-10 帝人株式会社 高分子樹脂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積層体からなる成形物
JP4206682B2 (ja) * 2001-03-23 2009-01-14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83547B2 (ja) * 2002-06-24 2011-09-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フイ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178173A (ja) * 2003-12-19 2005-07-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429199B2 (ja) * 2005-03-24 2010-03-10 日本ビー・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複層塗膜形成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塗料
JP4723974B2 (ja) * 2005-10-24 2011-07-13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08041506A1 (fr) * 2006-09-29 2008-04-10 Kimoto Co., Ltd. Film destiné à un usage optique, élément conducteur transparent utilisant ce film et panneau tactile transparent
US8383715B2 (en) * 2007-08-15 2013-02-26 Tremco Incorporated Primer for fluorocarbon polymer substrates
JP2010107542A (ja) * 2008-10-28 2010-05-13 Hitachi Maxell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5453971B2 (ja) * 2009-07-13 2014-03-26 Dic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690094B2 (ja) * 2010-07-30 2015-03-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耐候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6045096B2 (ja) * 2011-07-13 2016-12-14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383520B2 (ja) * 2012-09-28 2018-08-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飾シート、及び加飾樹脂成形品
JP5468167B1 (ja) 2013-05-20 2014-04-09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6202615B2 (ja) * 2013-09-30 2017-09-27 タキロンシーアイ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体
JP6391963B2 (ja) * 2014-03-28 2018-09-19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71028B2 (ja) * 2014-05-08 2017-02-01 Dic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6761A (ja) * 2012-12-27 2014-07-0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7558B (zh) 2021-01-05
WO2017104426A1 (ja) 2017-06-22
TW201736133A (zh) 2017-10-16
KR102638919B1 (ko) 2024-02-22
JPWO2017104426A1 (ja) 2017-12-14
JP6187726B1 (ja) 2017-08-30
KR20180095575A (ko) 2018-08-27
CN108367558A (zh) 2018-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04367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ersion, dispersion, coating material, coating film, and film
KR102406434B1 (ko) 활성 에너지선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도료, 도막, 및 필름
TWI627061B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塗料、塗膜及薄膜
WO2015198787A1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塗料、塗膜、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JP6958553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TWI705894B (zh) 積層膜
JP6147130B2 (ja) 耐指紋性を有する硬化被膜を形成可能な光硬化性組成物、その被膜およびその被覆基材
JP5935952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塗料、塗膜、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TWI749213B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塗膜
JP6657892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
JP7024729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TWI702240B (zh) 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樹脂及積層薄膜
JP6578473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塗料、塗膜、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JPWO2018100929A1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
TWI711661B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塗料、塗膜、及薄膜
JP6641957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JP2014189745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塗料、塗膜、及びフィルム
JP7109153B2 (ja) ウレタン(メタ)アクリレート樹脂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JP7234938B2 (ja) ウレタン(メタ)アクリレート樹脂、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JP2024047836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硬化物、及びフィルム
JP2024057754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硬化塗膜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TW202411285A (zh) 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樹脂、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組成物、硬化物及積層薄膜
JP2023161761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硬化塗膜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JP2016121206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有する塗料、その塗膜、及び該塗膜を有する積層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