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2353B -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 Google Patents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2353B
TWI702353B TW107113444A TW107113444A TWI702353B TW I702353 B TWI702353 B TW I702353B TW 107113444 A TW107113444 A TW 107113444A TW 107113444 A TW107113444 A TW 107113444A TW I702353 B TWI702353 B TW I7023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wheel
track surface
track
whee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3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3402A (zh
Inventor
手塚貴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椿本鏈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椿本鏈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椿本鏈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3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3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2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235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30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 B65G15/48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metall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2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 F16G13/16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with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electric cables, hos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具備長條狀的保護導引部(13)、多個内輪(15)、多個外輪(16)、内輪(15)能夠轉動的第1軌道面(17)、外輪(16)能夠轉動的第2軌道面(18)、至少一個分斷部(19)、規制導向部(20)。保護導引部(13)具有構成固定端(13A)的一端與構成移動端(13B)的另一端。多個外輪(16)設置於在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上與内輪(15)不同的位置並在寬度方向較内輪(15)離保護導引部(13)遠的位置。分斷部(19)分斷形成有第1軌道面(17)及第2軌道面(18)。分斷部(19)能夠使内輪(15)及外輪(16)沿著彎曲部(WK)移動。規制導向部(20)規制内輪(15)及外輪(16)當中之至少一者往遠離第1軌道面(17)及第2軌道面(18)的方向的移動範圍。

Description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具有由串聯連結的多個鏈節所構成的長條狀的保護導引部,保護收容在保護導引部内的長條物並進行導引。
此種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具備一邊保護長條物一邊進行導引的長條狀的保護導引部。保護導引部是由能夠轉動且串聯連結的多個鏈節所構成。長條物收容在保護導引部的内部形成的收容空間。
在組裝有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裝置主體上,保護導引部是以途中形成彎曲部的方式配置。此時,在保護導引部的長度方向的一端(移動端)連結有沿著長度方向來回移動的移動體。另一方面,在保護導引部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端)固定於裝置主體。
例如,專利文獻1、2所揭示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具備保護導引部,該保護導引部具有於長度方向保持間隔而配置的多對滾輪。各對滾輪設置於保護導引部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專利文獻1揭示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具備導向保護導引部的長條狀的導軌。在保護導引部的移動端陪伴保護導引部的途中形成的彎曲部的移動而來回移動之際,導軌會導向保護導引部。通過多對滾輪在導軌的面上轉動,即使保護導引部有一部分下垂也能夠防止其下垂的部分與保護導引部的其他部分接觸。
此外,專利文獻2揭示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中,藉由滾輪在設定面上轉動而防止保護導引部與設置面接觸。保護導引部的外周面於長度方向保持間隔而固定有多個磁石。專利文獻2揭示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中,移動端與彎曲部之間的部分的上方配置有平板,通過多個磁石吸付在平板上而防止保護導引部的下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德國發明申請公開第102012111542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德國新型第202013012408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專利文獻1及2記載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中,在移動體移動而牽連彎曲部依序移動的過程中,保護導引部在彎曲部周邊因鏈節的彈起而發生向外側隆起的現象。若保護導引部向外側隆起,則該隆起的部分會有可能干涉到其他部件。因此,為了避免該隆起的部分與其他部件干涉,需要在保護導引部與其他部件之間確保足夠的空間。當保護導引部與其他部件干涉時,該干涉導致的保護導引部的磨耗或損傷等會造成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壽命縮短。另一方面,若為了避免保護導引部與其他部件干涉而在保護導引部與其他部件之間確保足夠的空間,則會面臨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大型化的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能夠抑制在彎曲部周邊因鏈節的彈起導致的保護導引部向外側的隆起。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以下記載用以解決上述課題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
解決上述課題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具備:長條狀的保護導引部,具備在能夠轉動的狀態下串聯連結的多個鏈節,並具有能夠收容長條物的收容空間,且具有構成固定端的一端與構成移動端的另一端;多個内輪,設置在與上述保護導引部的長度方向交叉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多個外輪,設置在上述保護導引部的上述寬度方向的兩側,並設置於在上述保護導引部的上述長度方向與上述内輪為不同的位置且在上述寬度方向較上述内輪離上述保護導引部遠的位置;上述内輪能夠轉動的第1軌道面;上述外輪能夠轉動的第2軌道面;至少一個分斷部,分斷形成有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能夠在上述移動端移動的過程中使上述内輪及上述外輪沿著在上述移動端與上述固定端之間形成的彎曲部移動;規制導向部,規制上述内輪與上述外輪當中之至少一者往遠離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的方向的移動範圍。
根據該構成,長條物配置在收容空間內。此外,隨著移動端的移動,保護導引部會一邊在彎曲部移動一邊保護長條物並進行導引。此時,内輪在第1軌道面上轉動且外輪在第2軌道面上轉動,從而抑制保護導引部的下垂。此外,即使在彎曲部的周邊因鏈節的彈起使保護導引部往外側隆起,内輪與外輪當中至少一者會觸碰規制導向部而規制往遠離軌道面的方向進一步的移動。結果能夠抑制保護導引部在彎曲部的周邊往外側的過度隆起。例如,在為了抑制保護導引部往外側隆起而配置規制保護導引部的規制部件的情形,保護導引部會受到與規制部件之間的滑動而有磨損之虞。此外,為了避免保護導引部中往外側隆起的部分與其他部件干涉而欲在保護導引部與其他部件之間確保足夠的空間,長條物之導引裝置會大型化。然而,根據該構成能夠迴避因保護導引部的磨損導致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壽命的縮短或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大型化,同時抑制在彎曲部的周邊因鏈節的彈起而導致保護導引部往外側的隆起。
較佳為,上述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中,上述規制導向部至少設置在遍及上述彎曲部移動的範圍。
根據該構成,在彎曲部的移動範圍,内輪與外輪之至少一者往遠離軌道面的方向的移動被規制導向部規制在既定範圍内。因此,能夠有效抑制在保護導引部的彎曲部周邊因鏈節的彈起導致的隆起。其中,更佳為規制導向部設置在遍及上述移動端的移動範圍的全域。在相對上長度較短的保護導引部中,彎曲部以外的部分也會想要往外側隆起,但根據該構成,這種隆起也能夠被抑制。
較佳為,上述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中,上述内輪及上述外輪配置在向上述保護導引部的内周附近偏倚的位置。
根據該構成,由於能夠將規制導向部在厚度方向上靠近保護導引部配置,故能夠減少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在厚度方向的尺寸。
較佳為,上述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中,上述分斷部具有至少一個導引面,所述導引面能夠在上述内輪與上述外輪的至少一者沿著上述彎曲部移動的過程的至少一部分中進行導引。
根據該構成,在沿著彎曲部移動的過程的至少一部分中内輪與外輪的至少一者被導引面導引。因此,能夠確保更長的得以支撐内輪與外輪的至少一者的範圍。此外,由於在沿著彎曲部移動的過程的至少一部分中内輪與外輪的至少一者被支撐,故能夠抑制保護導引部的彎曲部周邊的顫動。
較佳為,上述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中,上述至少一個導引面具有導引上述内輪的第1導引面及導引上述外輪的第2導引面,上述第2導引面位於在上述長度方向上較上述第1導引面往上述彎曲部的突出側錯開的位置。
根據該構成,例如當移動端往彎曲部的突出方向移動時,内輪在抵達分斷部而沿著彎曲部移動的過程中被第1導引面暫時支撐。然後,即使内輪失去第1導引面的支撐,外輪會被第2軌道面或第2導引面支撐。因此,得以避免在彎曲部鏈節一下子轉動過大。由於在彎曲部鏈節會相對緩慢地轉動,故能夠相對減少因鏈節的彈起而導致保護導引部往外側隆起的力。能夠相對減少例如當内輪及外輪觸碰規制導向部時的衝撃力。
較佳為,上述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具備一對軌道部件,其分別具有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上述規制導向部為對應上述一對軌道部件而設置的2個規制導向部當中的一個,各規制導向部由在對應的軌道部件中形成於與上述第1軌道面和上述第2軌道面對向的位置的突緣部構成。
根據該構成,由於第1軌道面、第2軌道面、及規制導向部設置在1個軌道部件上,故能夠減少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零件數量。
較佳為:上述長條物之導引裝置中,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在長度方向中與上述彎曲部的突出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斜狀面,該斜狀面以越朝向末端越位於重力方向下側的方式延伸。
根據該構成,即使内輪及外輪當中通過分斷部的輪在分斷部因保護導引部的下垂而往重力方向的下側位移,當完全通過分斷部時,輪能夠被斜狀面導引而平順地乘載在軌道面上。能夠減低因内輪或外輪沒有順利乘載在軌道面上而導致的輪與軌道之間的衝突的頻率。
發明功效   根據本發明,能夠抑制在彎曲部周邊因鏈節的彈起導致的保護導引部向外側的隆起。
以下,依照圖式說明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一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具備長條狀的保護導引部13。保護導引部13是由在既定角度的範圍内能夠轉動的狀態下串聯連結的多個鏈節12所構成。保護導引部13於其內部具有收容空間SK,該收容空間SK沿著長度方向延伸而能夠收容長條物TK。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的一端構成移動端13A。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構成固定端13B(參見圖2)。
此外,如圖1所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具備一對長條狀的導軌14,該長條狀的導軌14作為能夠導向保護導引部13的軌道部件。保護導引部13的固定端13B固定在導軌14的長度方向X的中間位置的底部。此外,保護導引部13是在固定端13B與移動端13A之間的途中形成側視呈U字狀的彎曲部WK的狀態下組裝在一對導軌14之間。保護導引部13當中,在移動端13A與彎曲部WK之間以接近直狀地延伸的部分稱為移動側直狀部ML。移動側直狀部ML沿著一對導軌14的端緣部(圖1、圖2中的上緣部)以能夠移動的方式被導向。本實施方式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中,一對導軌14的寬度方向Y的間隔設定成較保護導引部13的寬度方向Y的寬度再廣一些。因此,保護導引部13與導軌14間幾乎不會滑動。
如圖1及圖2所示,組裝在一對導軌14的保護導引部13具有上述移動側直狀部ML、彎曲部WK、從彎曲部WK往固定端13B延伸的固定側直狀部FL(參見圖2及圖11)。如上所述,移動側直狀部ML沿著導軌而被導向。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組裝在例如安裝對象的裝置的主體(圖示省略)。安裝對象的裝置具備例如沿著直線路線在既定的移動範圍能夠來回移動的移動體(圖示省略)。連結在移動端13A的移動體使保護導引部13的彎曲部WK在長度方向X移動,同時本身在長度方向X來回移動。此時,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通過保護導引部13來保護收容在收容空間SK的長條物TK並進行導引。通過長條物TK,從安裝對象的裝置提供給移動體對其動作等所需的電力等能量。
長條物TK能夠列舉例如對移動體(圖示省略)供電或進行訊號傳送的電纜線或光纖纜線、對移動體(圖示省略)供給氣體(例如空氣等)或液體(例如水或油等)等的軟管、可撓曲可彎折的長條狀的多關節部件等。其中,在位於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X的一端的鏈節12連結著自由轉動的固定具(圖示省略),其用以固定在安裝對象的固定部(圖示省略)。位於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X的另一端的鏈節12連結著相對移動體自由轉動的連結具(圖示省略)。
其中,本實施方式中,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中一對導軌14的長度方向稱為「長度方向X」。與長度方向X垂直且一對導軌14對置的方向稱為「寬度方向Y」。此外,與長度方向X和寬度方向Y兩方向垂直的方向稱為「厚度方向Z」。本實施方式中,是將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配置為橫放使厚度方向Z與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式進行說明。然而,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也能夠配置為直放使長度方向X與重力方向平行,或配置為橫放使寬度方向Y與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式等,依照用途及安裝對象的裝置的規格、構造等,配置在任意的方向。
如圖3所示,保護導引部13具有在長度方向X空著既定的間隔而配置的多對内輪15(内側滾輪)及多對外輪16(外側滾輪)。各對内輪15及各對外輪16分別配置在保護導引部13的寬度方向Y的兩側。多對外輪16位於寬度方向Y較多對内輪15外側的位置。也就是說,多對内輪15位於相對保護導引部13在寬度方向Y的外側的位置,多對外輪16位於寬度方向Y較多對内輪15外側的位置。此外,内輪15與外輪16配置在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内輪15及外輪16在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空著間隔而交互地配置。
如圖3所示,多個鏈節12具備:分別具有一對内輪15的多個第1鏈節21、分別具有一對外輪16的多個第2鏈節22、及不具有輪15、16的多個正常鏈節23。本實施方式中構成保護導引部13的多個鏈節12是由沿著長度方向X以既定的順序連結的第1鏈節21、第2鏈節22、及正常鏈節23所構成。保護導引部13是以包含1個第1鏈節21、1個第2鏈節22、及既定數量的正常鏈節23的鏈節群為1個單位,反覆連結多個該鏈節群的單位而形成。
如圖3所示,藉由在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以距離L1的節距配置的一對内輪15與一對外輪16,構成1單位的輪群30。如圖3所示,距離L1(節距)相當於在構成1個輪群30的第1鏈節21與第2鏈節22之間連結有2個正常鏈節23時内輪15與外輪16間的節距之値。
此外,如圖3所示,輪群30彼此在長度方向X的節距之距離L2較距離L1長(L2>L1)。如圖3所示,距離L2相當於屬於在長度方向X相鄰的2個輪群30的2個第2鏈節22之間連結有9個正常鏈節23時外輪16的節距之値。如圖3所示,距離L2為構成輪群30的内輪15與外輪16間的節距之距離L1的3倍(L2=3×L1)。此外,相鄰的2個輪群30中一邊的輪群30的内輪15與另一邊的輪群30的外輪16間的節距之距離L3較距離L1長(L3>L1)。本實施方式中,距離L3為距離L1的2倍。其中,距離L1能夠在與彎曲部WK的長度(彎曲長)間的關係滿足後述條件的範圍內適當變更。此外,距離L2、L3也能夠在得以抑制保護導引部13的下垂的範圍内適當變更。
接著,參見圖4~圖7,針對構成保護導引部13的各鏈節21~23的結構進行說明。圖4及圖5表示第1鏈節21的結構,圖6及圖7表示第2鏈節22的結構。正常鏈節23的結構相當於從第1鏈節21或第2鏈節22去除内輪15或外輪16等(參見圖4~圖7)的一部分的結構。因此,以下的說明中省略針對正常鏈節23的說明,而針對圖4及圖5所示的第1鏈節21的結構及圖6及圖7所示的第2鏈節22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此外,針對各鏈節21~23中共通的結構以鏈節12說明,並針對各鏈節21、22特有的結構個別說明。此外,多個鏈節12未轉動地連結成直狀的方向與圖1、圖2等長度方向X一致。因此,以下說明中多個鏈節12未轉動地連結成直狀的方向也稱為「連結方向X」。
如圖4~圖7所示,各鏈節12(21~23)具備:在寬度方向Y對向的呈大致矩形板狀的一對鏈節板31、連結一對鏈節板31彼此的呈大致矩形板狀的第1連結部32、在第1連結部32對向的位置將一對鏈節板31彼此連結的呈大致矩形板狀的第2連結部33。第1連結部32與一對鏈節板31形成為一體。第2連結部33以可自由拆解的方式安裝於一對鏈節板31。其中,第1連結部32也能夠以可自由拆解的方式安裝於一對鏈節板31。
如圖4~圖7所示,由一對鏈節板31、第1連結部32、第2連結部33所包圍而往連結方向X延伸形成的空間構成收容空間SK。收容空間SK在連結多個鏈節12的狀態中於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延伸。收容空間SK收容多個長條物TK。各鏈節12能夠設置例如區隔部件(未圖示),該區隔部件能夠將收容空間SK在寬度方向Y分割而區隔長條物TK彼此。
如圖4及圖6所示,各鏈節板31形成為在該長度方向X的兩端部帶有圓弧的大致矩形板狀。在各鏈節板31的長度方向X的第1端部形成有貫通該鏈節板31的圓形連結孔34。在各鏈節板31的長度方向X的第2端部中外側面形成有圓柱狀的連結凸部35,其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嵌合在連結方向X相鄰的其他鏈節板31的連結孔34。
各鏈節板31的内側面中,在該鏈節板31的長度方向X對應第1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呈大致扇形狀的内側凹部36。各鏈節板31的内側面進而形成有呈大致直方體狀的内側凸部37,在長度方向X上,内側凸部37與内側凹部36之間隔著連結孔34。在各鏈節板31的外側面中,在該鏈節板31的長度方向X對應第2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呈大致扇形狀的外側凹部38。各鏈節板31的外側面進而形成有呈大致直方體狀的外側凸部39,在長度方向X上,外側凸部39與外側凹部38之間隔著連結凸部35。
又,如圖2所示,連結方向X相鄰的2個鏈節12稱為鏈節12a、12b,鏈節12a的連結孔34與鏈節12b的連結凸部35嵌合。此時,鏈節12a的内側凹部36内收容有鏈節12b的外側凸部39。此外,鏈節12b的外側凹部38内收容有鏈節12a的内側凸部37。内側凸部37及外側凸部39能夠分別在外側凹部38内及内側凹部36内沿著連結孔34的周方向以既定角度範圍(例如45度)滑動。該既定角度範圍為在連結方向X相鄰的鏈節12彼此的轉動範圍(能夠轉動的角度範圍)。
也就是說,内側凸部37僅能夠在從該内側凸部37的第1側面抵接外側凹部38的第1側面的狀態至該内側凸部37的第2側面抵接外側凹部38的第2側面的狀態之範圍內滑動(轉動)。同樣地,外側凸部39僅能夠在從該外側凸部39的第1側面抵接内側凹部36的第1側面的狀態至該外側凸部39的第2側面抵接内側凹部36的第2側面的狀態之範圍內滑動(轉動)。此時,各鏈節12的内側凹部36、内側凸部37、外側凹部38、及外側凸部39將相鄰的鏈節12彼此的轉動範圍加以規制,使相鄰的鏈節12彼此在相鄰的鏈節12彼此以直線狀配置的直線姿勢和相鄰的鏈節12以彼此彎折的方式配置的彎折姿勢之間轉動。
如圖4及圖5所示,在第1鏈節21的寬度方向Y的兩外側面的下部安裝有自由旋轉的一對内輪15。詳細而言,第1鏈節21具有從一對鏈節板31的外面分別往外側垂直突出的一對支軸40。各支軸40位於鏈節板31的長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位置的下部。此外,一對支軸40組裝有自由旋轉的一對内輪15。如圖5所示,一對内輪15位於寬度方向Y中較一對鏈節板31的外表面靠外側的位置。
如圖6及圖7所示,在第2鏈節22的寬度方向Y的兩外側面的下部安裝有自由旋轉的一對外輪16。詳細而言,第2鏈節22具有從一對鏈節板31的外面分別往外側垂直突出的一對支軸41。各支軸41位於鏈節板31的長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位置的下部。此外,一對支軸41組裝有自由旋轉的一對外輪16。如圖7所示,一對外輪16位於寬度方向Y中較一對鏈節板31的外面靠外側的位置。此外,一對外輪16位於各鏈節12連結的狀態中較第1鏈節21的一對内輪15在寬度方向Y的外側的位置。詳細而言,支軸41是在寬度方向Y從鏈節板31的外面較支軸40伸長突出。因此,被支軸41支撐的外輪16位於相較於被支軸40支撐的内輪15向寬度方向Y的外側偏移與支軸41較支軸40伸長突出的部分對應的量的位置。
如圖5及圖7所示,内輪15及外輪16具有互為相同的大小的外徑。此外,内輪15及外輪16配置在相對鏈節21、22為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在連結有多個鏈節12的狀態中,内輪15及外輪16配置在相對保護導引部13為相同的高度位置。其中,内輪15及外輪16只要各自在軌道面17、18上能夠轉動,則也能夠具有互為不同的大小的外徑。此外,内輪15及外輪16只要各自在軌道面17、18上能夠轉動,則也能夠配置在互為不同的高度位置。此外,第1軌道面17及第2軌道面18也能夠配置在各自不同的高度位置,而非配置為構成共通面14B。
本實施方式中,内輪15的位置相較於鏈節板31的外面往寬度方向Y的外側錯開與内輪15的寬度尺寸對應的量。外輪16的位置相較於内輪15往寬度方向Y的外側錯開僅與内輪15的寬度尺寸對應的量。此外,第1軌道面17具有與内輪15的寬度尺寸幾乎相同大小的軌道寬度。第2軌道面18具有與外輪16的寬度尺寸幾乎相同大小的軌道寬度。因此,第1軌道面17與第2軌道面18在寬度方向Y鄰接。因此,保護導引部13的寬度方向Y的外側雖設有内輪15與外輪16,但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寬度尺寸卻相對地減低。其中,寬度方向Y中鏈節板31、内輪15、及外輪16的各位置,只要在寬度方向Y以這個順序往外側錯開即可。鏈節板31、内輪15、及外輪16可以是該等當中至少2個在寬度方向Y部分重複的位置關係。鏈節板31、内輪15、及外輪16亦可是該等當中至少2個在寬度方向Y空著間隔而分離的位置關係。
接著,參見圖2及圖8說明導軌14的構成。如圖2及圖8所示,一對導軌14分別具有使多對内輪15及多對外輪16能夠轉動的沿著長度方向X延伸的導軌面14A。各導軌面14A具有内輪15能夠轉動的第1軌道面17及外輪16能夠轉動的第2軌道面18。本實施方式中,内輪15及外輪16具有互為相同大小的外徑,且在保護導引部13的側部配置於厚度方向Z上相同的位置。因此,2個軌道面17、18配置在導軌14的相同高度的位置。此外,2個軌道面17、18構成1個共通面14B(參見圖8),共通面14B具有其長度方向X的部分中各別的寬度相加的寬度。
如圖2所示,一對導軌14具有藉由軌道面17、18在長度方向X的多處被分斷而形成的多個分斷部19。各導軌14中分斷部19的數量,例如為與設置在保護導引部13的輪群30的數N相同數量,或較輪群30的數N少「1」的數。本實施方式中,各導軌14中分斷部19的數量為較輪群30的數量N(例如3)少「1」的數(例如2)。各分斷部19具有將第1軌道面17在長度方向X分斷的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及將第2軌道面18在長度方向X分斷的第2軌道面分斷部19B。
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具有容許當第1鏈節21抵達彎曲部WK時内輪15沿著彎曲部WK而往厚度方向Z移動的功能(參見圖13~圖17)。第2軌道面分斷部19B具有容許當第2鏈節22抵達彎曲部WK時外輪16沿著彎曲部WK而往厚度方向Z移動的功能(參見圖16及圖17)。
如圖8所示,各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具備與被分斷的第1軌道面17連續的延伸面17A。延伸面17A以越往長度方向X上彎曲部WK(參見圖2等)的突出側(圖8中的右側)越往下降的方式延伸。延伸面17A具有從分斷的第1軌道面17的末端緩慢彎曲的第1導引面171、以既定的傾斜角傾斜的斜面部172、以較斜面部172更陡峭的角度彎曲的終端面部173。延伸面17A能夠至少在第1導引面171導引内輪15並進行支撐。第1導引面171的彎曲度及傾斜角之值是依照彎曲部WK中内輪15的移動路線而設定。因此,當第1鏈節21在彎曲部WK移動時,内輪15會在沿著彎曲部WK移動的過程的一部分被第1導引面171支撐。
此外,如圖8所示,各第2軌道面分斷部19B具備與分斷的第2軌道面18連續的延伸面18A。延伸面18A以越往長度方向X上彎曲部WK(參見圖2等)的突出側(圖8中的右側)越往下降的方式延伸。延伸面18A具有從分斷的第2軌道面18的末端緩慢彎曲的第2導引面181、以既定的傾斜角傾斜的斜面部182、以較斜面部182更陡峭的角度彎曲的終端面部183。延伸面18A能夠至少在第2導引面181導引外輪16並進行支撐。第2導引面181的彎曲度及傾斜角之值是依照彎曲部WK中外輪16的移動路線而設定。因此,當第2鏈節22在彎曲部WK移動時,外輪16會在沿著彎曲部WK移動的過程的一部分被第2導引面181支撐。
如圖8所示,分斷的第2軌道面18較分斷的第1軌道面17在長度方向X往彎曲部WK的突出側更長地延伸。因此,第2軌道面分斷部19B較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在長度方向X窄。此外,第2軌道面分斷部19B配置在較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靠近長度方向X上彎曲部WK的突出側的位置。因此,與外輪16對應的延伸面18A的位置較與内輪15對應的延伸面17A往長度方向X上彎曲部WK的突出側錯開。其中,分斷的第2軌道面18的長度與分斷的第1軌道面17的長度間的差,和屬於同一個的輪群30的内輪15與外輪16之間的節距所相當的距離L1幾乎相等。
此外,如圖8所示,在導軌面14A的長度方向X上與彎曲部WK的突出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圖8中的左端部)形成有斜狀面141,斜狀面141以越朝向末端越位於重力方向下側的方式延伸。因此,即使内輪15及外輪16當中通過分斷部19的輪15、16失去導軌面14A的支撐,保護導引部13的對應的部分下垂而往重力方向的下側位移,當該等輪15、16通過分斷部19後,仍能夠被斜狀面141導引而平順地乘載在導軌面14A上。
此外,如圖8所示,在導軌14中斜狀面141的下側形成有往彎曲部WK的突出方向凹陷的彎曲凹面狀的第3導引面142。也就是說,各分斷部19具備位於斜狀面141的下側,且往彎曲部WK的突出方向凹陷的彎曲凹面狀的第3導引面142。外輪16當位於彎曲部WK中固定側直狀部FL的附近時被第3導引面142導引和支撐。第3導引面142在外輪16沿著彎曲部WK往下方的移動即將完全結束之前的區間導引並支撐外輪16。或者,第3導引面142在外輪16沿著彎曲部WK往上方剛剛開始移動之後的區間導引並支撐外輪16。
以彎曲部WK中内輪15與外輪16當中至少一者被軌道面17、18或導引面171、181、142支撐的方式來設定距離L1、延伸面17A、18A及第3導引面142的位置。距離L1之値設定為較沿著彎曲部WK的内周面的周長來得短。
此外,如圖8~圖10所示,各導軌14中與軌道面17、18對向的位置形成有沿著長度方向X延伸的規制導向部20。規制導向部20由突緣部構成,突緣部在與導軌14的軌道面17、18對向的位置沿著長度方向X延伸。本實施方式中,規制導向部20的形成遍及導軌14在長度方向X的全域。因此,規制導向部20設置在遍及移動端13A的移動路線的全域。也就是說,規制導向部20設置在遍及導軌14中移動側直狀部ML能夠位在的全域。
如圖8~圖10所示,具有軌道面17、18的軌道部件之導軌14與規制導向部20形成為一體。此處,軌道面17、18與規制面20A之間的間隔較輪15、16的直徑(外徑)來得大。因此,輪15、16能夠在軌道面17、18與規制面20A之間的間隔範圍内於厚度方向Z移動。輪15、16於厚度方向Z能夠移動的距離之值設定在例如鏈節12的節距的一半以下。尤其是本實施方式中,輪15、16於厚度方向Z能夠移動的距離之值設定在輪15、16的直徑的1.5倍以上且2倍以下的範圍内。該距離之值設定為:容許用以將彎曲部WK保持側視呈U字狀所需的鏈節12的彈起所導致的保護導引部13的隆起,並盡可能將其隆起抑制在最小。
當保護導引部13在彎曲部WK的周邊因鏈節12的彈起而想要隆起,而使得輪15、16想要往遠離軌道面17、18的方向位移時,該等輪15、16會觸碰規制面20A。如此一來,規制導向部20會規制輪15、16往遠離軌道面17、18的方向的移動範圍。此時,由於規制導向部20會容許鏈節12必要的彈起,故彎曲部WK容易形成側視呈U字狀。
此外,如圖2、圖9、及圖11所示,内輪15及外輪16位於相對於保護導引部13向内周側偏倚的位置。也就是說,保護導引部13的結構為在厚度方向Z能夠相對減少從導軌14的溢出量。或者,保護導引部的結構為在厚度方向Z不會從導軌14溢出。如此方式謀求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在厚度方向Z的尺寸的小型化。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1所示,在輪15、16抵接導軌面14A的狀態中,保護導引部13的外周面(上表面)與導軌14的上面為幾乎同一面。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結構為:在輪15、16觸碰規制面20A的規制狀態中,保護導引部13從導軌14的溢出量之值被抑制在保護導引部13於厚度方向Z的大小(厚度)的一半以下。
接著針對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作用參見圖12~圖17等進行說明。當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安裝在裝置主體時,一對導軌14及保護導引部13的固定端13B會固定在對象之裝置主體或設置面。此外,在保護導引部13的移動端13A連結有移動體。以下例示移動體在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中從移動範圍的一端往另一端移動的情形,並說明其作用。如圖12所示,當移動體從一端朝向另一端移動時,保護導引部13中在長度方向空著間隔而設置的多對内輪15及多對外輪16分別被第1軌道面17及第2軌道面18支撐。因此,能夠抑制位於保護導引部13的移動端13A與彎曲部WK之間的移動側直狀部ML的下垂。
如圖12所示,若移動端13A(參見圖2)往彎曲部WK的突出方向(以下稱「第1方向」)移動,則伴隨保護導引部13的移動,内輪15及外輪16會往第1方向移動。其中,彎曲部WK的突出方向(第1方向)對應圖2為右方。首先,當保護導引部13中位於移動方向前端的第1鏈節21抵達彎曲部WK時,該第1鏈節21會以彎折姿勢相對於前後鄰接的鏈節12開始轉動。然後,如圖13所示,該第1鏈節21的内輪15抵達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而從第1軌道面17離開,該内輪15會暫時受到延伸面17A的第1導引面171導引而移動。因此,内輪15在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也會暫時被第1導引面171支撐。其結果能夠抑制設有内輪15的第1鏈節21與該第1鏈節21前後鄰接的鏈節12抵達彎曲部WK而轉動時的回彈。
接著如圖14所示,内輪15在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失去第1導引面171的支撐而從延伸面17A離開。此時,屬於同一個的輪群30的外輪16在第2軌道面18上轉動(參見圖14及圖15)。也就是說,即使内輪15在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懸空,該内輪15與屬於同一個的輪群30的外輪16會被第2軌道面18支撐。
接著如圖16所示,當第2鏈節22抵達彎曲部WK時,該第2鏈節22會以彎折姿勢相對於前後鄰接的鏈節12開始轉動。然後,該第2鏈節22的外輪16在第2軌道面分斷部19B從第2軌道面18離開,但該外輪16會暫時被第2導引面181支撐。因此,和屬於彎曲部WK的第1鏈節21及第2鏈節22中所有的輪15、16皆未被支撐的情形相比,彎曲部WK容易保持側視呈U字狀的彎曲形狀。
之後,外輪16離開延伸面18A而懸空下降。如圖17所示,外輪16在沿著彎曲路線往下方的移動即將結束之前被彎曲凹面狀的第3導引面142導引和支撐。因此,彎曲部WK容易保持側視呈U字狀。如此方式在外輪16沿著彎曲部WK往下方的移動完全結束的時間點,構成後續的輪群30的下一個内輪15會從第1軌道面17上抵達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以後也是以相同方式,輪群30沿著彎曲部WK移動的過程中,内輪15及外輪16當中至少一者被軌道面17、18及導引面171、181、142當中任一者支撐。因此,和輪15、16皆未被支撐的情形相比,彎曲部WK容易保持側視呈U字狀的彎曲形狀。其中,如圖17所示,固定側直狀部FL中,内輪15配置在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的底部,外輪16配置在第2軌道面分斷部19B的底部。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内輪15及外輪16沿著彎曲部WK移動的過程中,内輪15與外輪16當中至少一者被軌道面17、18及導引面171,181,142之任一者支撐。因此,彎曲部WK容易保持側視呈U字狀的彎曲形狀。在例如僅軌道面分斷而無導引面的結構的情形,在彎曲部因鏈節的彈起導致保護導引部在彎曲部及其周邊容易顫動。這就是造成保護導引部往外側的隆起變大的原因。相對於此,本實施方式中,由於輪15、16被軌道面17、18及導引面171、181、142支撐,故在彎曲部WK處,鏈節12會緩慢地轉動而抑制鏈節12的彈起。如此一來,保護導引部13在彎曲部WK及其周邊不易顫動。其結果能夠相對減少在彎曲部WK的周邊因鏈節12的回彈等導致的保護導引部13在移動側直狀部ML想要往外側隆起的力。
然而,雖抑制在彎曲部WK的周邊的鏈節12的彈起等,因該彈起等導致的保護導引部13想要往外側隆起的力雖變小但仍然會發生。因此,保護導引部13依然想要往外側(圖9~圖17中的上側)隆起。
不過如圖9所示,即使保護導引部13想要往外側(圖9中的上側)隆起,内輪15及外輪16會觸碰規制導向部20的規制面20A。因此,内輪15及外輪16往遠離軌道面17、18的方向(圖9中的上側)的進一步的移動受到規制。也就是說,内輪15及外輪16往遠離軌道面17、18的方向的移動範圍受到規制導向部20規制。其結果能夠將保護導引部13往外側的隆起抑制在規定範圍。
此外,如圖17所示,内輪15及外輪16當中在通過軌道面分斷部19A、19B的途中,輪15、16伴隨著保護導引部13在分斷部19的些許下垂而會有稍微下降位移。然而,在軌道面分斷部19A、19B稍微下降位移的内輪15及外輪16當完全通過軌道面分斷部19A、19B時能夠騎乘在斜狀面141而平順地乘載在下一個軌道面17、18上。
另一方面,在移動端13A往彎曲部WK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以下稱「第2方向」)移動的過程中,進行和往第1方向移動時顛倒的順序。其中,第2方向對應圖13為左方。也就是說,外輪16先從固定側直狀部FL沿著彎曲部WK往上方開始移動之後(圖17),内輪15才從固定側直狀部FL沿著彎曲部WK往上方開始移動(圖16)。當外輪16沿著彎曲部WK往上方開始移動時,首先會暫時被第3導引面142導引。此外,當内輪15沿著彎曲部WK往上方開始移動時,外輪16在沿著彎曲路線往上方的移動即將結束前被第2導引面181(圖16)支撐。接著,内輪15在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往上方的移動開始後不久,外輪16會乘載在第2軌道面18上。此後,内輪15在屬於同一個輪群30的外輪16被第2軌道面18支撐的狀態下,於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懸空地往上方移動(圖14及圖15)。然後,内輪15在被第1導引面171支撐後(圖13),會乘載在第1軌道面17上(圖12)。因此,在彎曲部WK處,鏈節12會緩慢地轉動,彎曲部WK容易保持側視呈U字狀。
此外,當移動端13A往第2方向移動時,由於輪15、16被軌道面17、18支撐,故能夠抑制保護導引部13的移動側直狀部ML的下垂。進而即使在彎曲部WK的周邊因鏈節12的彈起等導致保護導引部13的移動側直狀部ML想要往外側隆起,但輪15、16會觸碰規制導向部20的規制面20A。從而輪15、16進一步的移動受到規制。因此,能夠將移動側直狀部ML往外側的隆起抑制在規定範圍内。
根據以上詳述的本實施方式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
(1)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具備設置在長條狀的保護導引部13的寬度方向Y的兩側的多個内輪15及多個外輪16。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進一步具備内輪15能夠轉動的第1軌道面17、外輪16能夠轉動的第2軌道面18、多個分斷部19。各分斷部19分斷形成有第1軌道面17及第2軌道面18。各分斷部19能夠使内輪15及外輪16沿著保護導引部13的途中的彎曲部WK移動。此外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具備規制導向部20,規制導向部20規制内輪15與外輪16當中至少一者往遠離第1軌道面17及第2軌道面18的方向的移動範圍。因此,當移動端13A移動時,保護導引部13會一邊在其途中的彎曲部WK移動一邊保護收容空間SK内的長條物TK並進行導引。此時,内輪15在第1軌道面17上轉動且外輪16在第2軌道面18上轉動,從而抑制保護導引部13的下垂。此外,即使在彎曲部WK的周邊因鏈節的彈起使保護導引部13想要往外側隆起,内輪15及外輪16當中至少一者會觸碰規制導向部20而規制往遠離軌道面17、18的方向進一步的移動。該結果得以抑制保護導引部13在彎曲部WK的周邊往外側過度隆起。例如若為了抑制保護導引部往外側隆起而配置規制保護導引部的規制部件,則保護導引部會受到與規制部件的滑動而有磨損之虞。此外,為了避免保護導引部往外側隆起時該隆起的部分與其他部件干涉,需要在保護導引部與其他部件之間確保足夠的空間。這種情形會有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大型化的顧慮。然而,本實施方式中由於能夠抑制保護導引部13往外側的隆起,故能夠抑制保護導引部的磨損或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大型化。
(2)規制導向部20至少設置在遍及彎曲部WK的移動範圍。因此,在彎曲部WK移動的範圍,内輪15與外輪16之至少一者往遠離軌道面17、18的方向的移動被規制導向部20規制在既定範圍内。因此,能夠有效抑制在保護導引部13的彎曲部WK周邊因鏈節12的彈起導致的隆起。尤其是本實施方式中,規制導向部20設置在遍及移動端13A的移動範圍的全域。相對長度較短的保護導引部13中彎曲部WK以外的部分也會往外側隆起,但藉由將規制導向部20設置在遍及移動端13A的移動範圍的全域,這種隆起也能夠被抑制。
(3)内輪15及外輪16配置在向保護導引部13的内周附近偏倚的位置。因此,能夠將規制導向部20在其厚度方向Z上靠近保護導引部13而配置。尤其是本實施方式中,内輪15及外輪16的配置使導軌14的上端面與保護導引部13的上面為幾乎同一面或稍微突出。因此,能夠減少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在厚度方向Z的尺寸(高度尺寸)。
(4)各分斷部19在將内輪15及外輪16沿著彎曲部WK移動的過程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能夠將該等内輪15及外輪16分別導引的導引面171、181。因此,當分斷部19中内輪15及外輪16沿著彎曲部WK移動時,能夠藉由導引面171、181支撐内輪15及外輪16。因此,能夠確保更長的藉由導軌14而得以支撐内輪15及外輪16的範圍。此外,由於在沿著彎曲部WK移動的過程的一部分,内輪15及外輪16被支撐,故能夠抑制保護導引部13在彎曲部WK周邊的顫動及顫動音。
(5)導引面具有導引内輪15的第1導引面171及導引外輪16的第2導引面181。第2導引面181的位置在長度方向X上較第1導引面171往彎曲部WK的突出側錯開。因此,當移動端13A往彎曲部WK的突出方向移動時,内輪15在抵達第1軌道面分斷部19A而沿著彎曲部WK移動的過程中被第1導引面171暫時支撐。然後,即使内輪15失去第1導引面171的支撐,外輪16會被第2軌道面18或第2導引面181支撐。因此,得以避免鏈節12在彎曲部WK處一下子轉動過大。由於鏈節12會在彎曲部WK處相對緩慢地轉動,故能夠相對減少因鏈節12的彈起而導致保護導引部13往外側隆起的力。該結果能夠相對減少内輪15及外輪16觸碰規制導向部20的頻率。此外,能夠相對減少内輪15及外輪16觸碰規制導向部20時的衝撃力。因此,能夠獲得例如延長内輪15及外輪16的壽命的效果及抑制輪15、16觸碰規制導向部20時的衝突音的效果。
(6)具備一對軌道部件(導軌14),其分別具有第1軌道面17及第2軌道面18。各規制導向部20由突緣部構成,突緣部形成在導軌14中與第1軌道面17和第2軌道面18對向的位置。突緣部具有與第1軌道面17和第2軌道面18對向的規制面20A。因此,與將具有第1軌道面17及第2軌道面18的軌道部件、具有規制導向部20的軌道部件分別設置的構成相比,能夠減少長條物之導引裝置11的零件數量。
(7)第1軌道面17及第2軌道面18在長度方向X上與彎曲部WK的突出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斜狀面141,斜狀面141以越朝向末端越位於重力方向下側的方式延伸。因此,即使内輪15及外輪16當中通過分斷部19的輪15、16因保護導引部13的下垂而往重力方向的下側位移,當完全通過分斷部19時,輪15、16能夠被斜狀面141導引而平順地乘載在導軌面14A上。能夠實現減少因内輪15或外輪16沒有順利乘載在導軌面14A上而導致的輪15、16與軌道之間的衝突的頻率及抑制衝突聲音。
上述實施方式能夠變更如下。
也能夠使具有内輪15的第1鏈節21與具有外輪16的第2鏈節22在長度方向X交互連結。然而,構成多個輪群30及各輪群30的内輪15及外輪16若以比較短的節距設置,則必須依輪群30的數量按比例設置更多的分斷部19,而導軌14中能夠支撐保護導引部13的區域的比例會降低。因此,較佳為使輪群30的節距為適當的長度。
也能夠將規制導向部設置在每個輪15、16於厚度方向Z不同的高度位置。此外,規制導向部也能夠由與形成軌道面的部件不同的部件構成。
規制導向部也能夠在軌道面的長度方向X間歇地配置。也就是說,規制導向部也能夠在長度方向X的途中分成1處或多處。這種情形,不論移動端的移動位置,只要能夠規制多個内輪及多個外輪當中至少1個(更佳為半數以上)輪的移動範圍,就能夠抑制保護導引部的隆起而獲得一定的效果。
上述實施方式中,雖在各軌道部件形成第1軌道面17與第2軌道面18,但也能夠在不同的軌道部件形成内輪15可轉動的第1軌道面與外輪16可轉動的第2軌道面。
也能夠將軌道面17、18與規制導向部20設置在不同的部件,來取代將軌道面17、18與規制導向部20設置在共通的部件的結構。
除了保護導引部13中移動端13A與彎曲部WK之間的部分被軌道面與規制面導向,也能夠使彎曲部WK與固定端13B之間的部分被軌道面與規制面導向。
本實施方式中是將成對的2個内輪15配置在保護導引部的長度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但也能夠將成對的2個内輪15配置在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本實施方式中是將成對的2個外輪16配置在保護導引部的長度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但也能夠將成對的2個外輪配置在保護導引部的長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例如,也能夠在1個鏈節其寬度方向兩側當中僅單側設置内輪15及外輪16之任一者。也能夠將一對内輪15當中之一者與另一者分別設置在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X位置比較接近的2個鏈節上。例如,能夠在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X相鄰的2個鏈節上分別設置一對内輪15當中的一者與另一者。這種情形,也能夠使在一對導軌14間的長度方向X的分斷部19(軌道面分斷部19A、19B)的位置不同。
上述實施方式中,規制導向部是設置在較彎曲部WK的移動範圍更長的範圍,但也能夠將規制導向部僅設置在彎曲部WK的移動範圍。
也能夠為僅設置導引面171、181當中一者,内輪15及外輪16當中僅一者沿著彎曲部WK之能夠導引的結構。
内輪15及外輪16的配置位置也能夠為在寬度方向Y部分重複的位置。亦即只要外輪16設置在從保護導引部13在寬度方向Y較内輪15遠的位置即可。
内輪15及外輪16也能夠配置在保護導引部13的厚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此外,内輪15的外徑與外輪16的外徑也能夠不同。這些情形,第1軌道面與第2軌道面也能夠配置在厚度方向Z上不同的位置。
分斷部19的數量不限於2。分斷部19的數量能夠視保護導引部13的長度方向的長度(例如1~100m)、或保護導引部13每單位長度中内輪15及外輪16的配設數進行適當變更。例如分斷部19的數量能夠為1,也能夠為3以上(例如10~100)。
也能夠將第1及第2導引面當中至少一者的結構設為保護導引部的彎曲部中沿著内輪及外輪的移動路線的彎曲面。這種情形,由於能夠將彎曲部中内輪與外輪之至少一者沿著彎曲面轉動地支撐,故能夠進一步抑制在保護導引部的彎曲部的周邊的顫動及顫動音。
保護導引部13能夠是合成樹脂製也能夠是金屬製。此外,保護導引部13也能夠是合成樹脂製的部件(零件)與金屬製的部件的混合構成。此外,保護導引部13的構成部件當中的部分的部件也能夠是陶瓷製。
11‧‧‧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12‧‧‧鏈節 13‧‧‧保護導引部 13A‧‧‧移動端 13B‧‧‧固定端 14‧‧‧作為軌道部件的導軌 14A‧‧‧導軌面 14B‧‧‧共通面 15‧‧‧内輪 16‧‧‧外輪 17‧‧‧第1軌道面 18‧‧‧第2軌道面 17A、18A‧‧‧延伸面 19‧‧‧分斷部 19A‧‧‧第1軌道面分斷部 19B‧‧‧第2軌道面分斷部 20‧‧‧規制導向部 20A‧‧‧規制面 21‧‧‧第1鏈節 22‧‧‧第2鏈節 23‧‧‧正常鏈節 141‧‧‧斜狀面 142‧‧‧第3導引面 171‧‧‧第1導引面 181‧‧‧第2導引面 X‧‧‧長度方向 Y‧‧‧寬度方向 Z‧‧‧厚度方向 TK‧‧‧長條物 SK‧‧‧收容空間 WK‧‧‧彎曲部 ML‧‧‧移動側直狀部 FL‧‧‧固定側直狀部
圖1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一側的導軌拆卸後的狀態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側視圖。   圖3是表示保護導引部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第1鏈節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第1鏈節的結構的正視圖。   圖6是表示第2鏈節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7是表示第2鏈節的結構的正視圖。   圖8是表示導軌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部分側剖視圖。   圖10是沿著圖9的10-10線的剖視圖。   圖11是表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部分側剖視圖。   圖12是表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作用的側視圖。   圖13是表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作用的側視圖。   圖14是表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作用的側視圖。   圖15是表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作用的側視圖。   圖16是表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作用的側視圖。   圖17是表示長條物之導引裝置的作用的側視圖。
11‧‧‧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13‧‧‧保護導引部
13A‧‧‧移動端
13B‧‧‧固定端
15‧‧‧內輪
16‧‧‧外輪
17‧‧‧第1軌道面
18‧‧‧第2軌道面
19‧‧‧分斷部
20‧‧‧規制導向部
WK‧‧‧彎曲部

Claims (7)

  1. 一種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具備:長條狀的保護導引部,具備在能夠轉動的狀態下串聯連結的多個鏈節,並具有能夠收容長條物的收容空間,且具有構成固定端的一端與構成移動端的另一端,多個內輪,設置在與上述保護導引部的長度方向交叉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多個外輪,設置在上述保護導引部的上述寬度方向的兩側,並設置於在上述保護導引部的上述長度方向與上述內輪為不同的位置且在上述寬度方向較上述內輪離上述保護導引部遠的位置,上述內輪能夠轉動的第1軌道面,上述外輪能夠轉動的第2軌道面,至少一個分斷部,分斷形成有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能夠在上述移動端移動的過程中使上述內輪及上述外輪沿著在上述移動端與上述固定端之間形成的彎曲部移動,規制導向部,規制上述內輪與上述外輪當中之至少一者往遠離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的方向的移動範圍,上述規制導向部至少設置在遍及上述彎曲部移動的範圍。
  2. 如請求項1記載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中上述內輪及上述外輪配置在向上述保護導引部的內周附近偏倚的位置。
  3. 一種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具備:長條狀的保護導引部,具備在能夠轉動的狀態下串聯連結的多個鏈節,並具有能夠收容長條物的收容空間,且具有構成固定端的一端與構成移動端的另 一端,多個內輪,設置在與上述保護導引部的長度方向交叉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多個外輪,設置在上述保護導引部的上述寬度方向的兩側,並設置於在上述保護導引部的上述長度方向與上述內輪為不同的位置且在上述寬度方向較上述內輪離上述保護導引部遠的位置,上述內輪能夠轉動的第1軌道面,上述外輪能夠轉動的第2軌道面,至少一個分斷部,分斷形成有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能夠在上述移動端移動的過程中使上述內輪及上述外輪沿著在上述移動端與上述固定端之間形成的彎曲部移動,規制導向部,規制上述內輪與上述外輪當中之至少一者往遠離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的方向的移動範圍,上述分斷部具有至少一個導引面,所述導引面能夠在上述內輪與上述外輪的至少一者沿著上述彎曲部移動的過程的至少一部分中進行導引。
  4. 如請求項3記載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中上述至少一個導引面具有導引上述內輪的第1導引面及導引上述外輪的第2導引面,上述第2導引面位於在上述長度方向上較上述第1導引面往上述彎曲部的突出側錯開的位置。
  5. 如請求項1記載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中具備一對軌道部件,其分別具有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上述規制導向部為對應上述一對軌道部件而設置的2個規制導向部當中的一 個,各規制導向部由在對應的軌道部件中形成于與上述第1軌道面和上述第2軌道面對向的位置的突緣部構成。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記載的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其中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在長度方向上與上述彎曲部的突出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斜狀面,該斜狀面以越朝向末端越位於重力方向下側的方式延伸。
  7. 一種長條物之導引裝置,具備:長條狀的保護導引部,具備在能夠轉動的狀態下串聯連結的多個鏈節,並具有能夠收容長條物的收容空間,且具有構成固定端的一端與構成移動端的另一端,多個內輪,設置在與上述保護導引部的長度方向交叉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多個外輪,設置在上述保護導引部的上述寬度方向的兩側,並設置於在上述保護導引部的上述長度方向與上述內輪為不同的位置且在上述寬度方向較上述內輪離上述保護導引部遠的位置,上述內輪能夠轉動的第1軌道面,上述外輪能夠轉動的第2軌道面,至少一個分斷部,分斷形成有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能夠在上述移動端移動的過程中使上述內輪及上述外輪沿著在上述移動端與上述固定端之間形成的彎曲部移動,規制導向部,規制上述內輪與上述外輪當中之至少一者往遠離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的方向的移動範圍, 上述第1軌道面及上述第2軌道面在長度方向上與上述彎曲部的突出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斜狀面,該斜狀面以越朝向末端越位於重力方向下側的方式延伸。
TW107113444A 2017-04-24 2018-04-20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TWI702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5462A JP6386619B1 (ja) 2017-04-24 2017-04-24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2017-085462 2017-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3402A TW201843402A (zh) 2018-12-16
TWI702353B true TWI702353B (zh) 2020-08-21

Family

ID=63444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3444A TWI702353B (zh) 2017-04-24 2018-04-20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30942A1 (zh)
JP (1) JP6386619B1 (zh)
KR (1) KR102311237B1 (zh)
CN (1) CN110537036B (zh)
DE (1) DE112018002141T5 (zh)
TW (1) TWI702353B (zh)
WO (1) WO20181989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9100878U1 (de) * 2019-02-15 2020-03-17 Igus Gmbh Mehrteiliges Kettenglied einer Energieführungskette sowie Seitenlasche und Quersteg hierfür
DE202019107116U1 (de) * 2019-12-19 2021-03-22 Igus Gmbh Energieführungskette und Speichereinheit für eine Energieführungskette
DE202019107117U1 (de) * 2019-12-19 2021-04-19 Igus Gmbh Energieführungskette und Speichereinheit für eine Energieführungskette
DE202019107118U1 (de) * 2019-12-19 2021-03-22 Igus Gmbh Leitungsführung und Speichereinheit für eine Leitungsführung
JP6897817B1 (ja) * 2020-02-28 2021-07-07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CN115836170A (zh) * 2020-05-27 2023-03-21 易格斯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铰接连接器的能量引导链以及侧板和用于其的铰接连接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90388A (ja) * 2011-10-14 2013-05-1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ハーネスガイド
US20150303665A1 (en) * 2012-11-28 2015-10-22 Tsubaki Kabelschlepp GmbH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long travel distances having a guide chan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7376A (en) * 1960-10-29 1964-11-17 Kabelschlepp Gmbh Arrangement for feeding consumer means through conveying means to parts movable on tracks
NL297164A (zh) * 1962-09-04
US3590854A (en) * 1968-10-09 1971-07-06 Gemco Electric Co Rolling conductor support
US4462565A (en) * 1983-01-17 1984-07-31 Lockheed Corporation Erectable and retractable support for rolling conductor track
DE9403731U1 (de) * 1994-03-05 1994-06-01 Braun Ernst Führungsschiene für Gewinnungsmaschine, insbesondere für auf Kettenkratzförderern angeordnete Schrämmaschinen
JP3157491B2 (ja) * 1997-11-28 2001-04-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可撓体の案内支持チェーン
US6107565A (en) * 1998-11-17 2000-08-22 A&A Manufacturing Co., Inc. Covered energy transmission line carrier
DE10033856C2 (de) * 2000-04-18 2003-10-16 Flexatec Gmbh Energieführungskette
DE10333834A1 (de) * 2003-07-24 2005-08-11 Igus Spritzgussteile für die Industrie GmbH Schiebetürensystem
CN2672370Y (zh) * 2003-12-25 2005-01-19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机械厂 内燃机正时链传动限位板
JP4927367B2 (ja) * 2005-09-21 2012-05-0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の踏段ローラ
JP4420934B2 (ja) * 2007-03-29 2010-02-24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DE102007038679B4 (de) * 2007-08-15 2010-07-29 Flexatec Gmbh Energieführungskettenanordnung
JP4757288B2 (ja) * 2008-08-28 2011-08-24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保護案内装置用ガイドレール
DE202010006220U1 (de) * 2010-04-29 2011-09-07 Igus Gmbh Endlos umlaufendes Gliederband mit Energieversorgung
KR101264670B1 (ko) 2011-04-01 2013-05-15 관동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풍선을 이용한 삼킴 훈련용 비위관 및 이를 이용한 삼킴훈련방법
CN203143044U (zh) * 2013-01-25 2013-08-21 宁波乐伟机械有限公司 台阶导轨理瓶机构
DE102013102483B4 (de) 2013-03-12 2022-08-04 Tsubaki Kabelschlepp GmbH Energieführungsvorrichtung mit einer Magnetkupplung
CN103953687B (zh) * 2014-05-15 2015-09-1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超重力场拖链支撑装置
JP2016132060A (ja) * 2015-01-19 2016-07-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ケーブル保護部材の支持装置
CN205500066U (zh) * 2016-02-03 2016-08-2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大型板式链条出轨的导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90388A (ja) * 2011-10-14 2013-05-1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ハーネスガイド
US20150303665A1 (en) * 2012-11-28 2015-10-22 Tsubaki Kabelschlepp GmbH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long travel distances having a guide chan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84974A (ja) 2018-11-22
CN110537036B (zh) 2021-09-07
JP6386619B1 (ja) 2018-09-05
TW201843402A (zh) 2018-12-16
CN110537036A (zh) 2019-12-03
KR20190137889A (ko) 2019-12-11
WO2018198966A1 (ja) 2018-11-01
KR102311237B1 (ko) 2021-10-13
US20200130942A1 (en) 2020-04-30
DE112018002141T5 (de)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2353B (zh)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JP5709799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部材
JP5628124B2 (ja) 合成樹脂製のケーブル・配管類保護案内部材
JP6002656B2 (ja) フラット状伝送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WO2017086134A1 (ja) 長尺物の案内装置及びガイドレール
KR101739634B1 (ko) 롤러를 포함하는 에너지 유도 체인
EP1582290B1 (en) Tiltable-rotatable circular-table device for machine tool, with cable guide
JP6458654B2 (ja) ケーブル
JP2013070552A (ja) 合成樹脂製のケーブル・配管類保護案内部材
JP2005061554A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2007263283A (ja) ケーブル保護案内装置用スケートユニット
US9376148B2 (en) Caterpillar for cable mobile robot and cable mobile robot using the same
EP3364070A1 (en) Roller chain outer plate links: arrangements, systems of use, and methods
TWI682109B (zh)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CN112469923B (zh) 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及辊子附件
JP6262627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2017022823A (ja) 可動部用ケーブル
US20190145552A1 (en) Cable carrier guide
JP2016121462A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におけるスラットガイド機構
TW202206720A (zh) 長條物保護導引裝置
JP2012184047A (ja) シュータ
JP2015151037A (ja) ゴムクロー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