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0999B - 描繪裝置、曝光描繪裝置、描繪方法及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描繪裝置、曝光描繪裝置、描繪方法及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0999B
TWI620999B TW102117818A TW102117818A TWI620999B TW I620999 B TWI620999 B TW I620999B TW 102117818 A TW102117818 A TW 102117818A TW 102117818 A TW102117818 A TW 102117818A TW I620999 B TWI620999 B TW I6209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substrate
coordinate data
pattern
ex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7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7294A (zh
Inventor
菊池浩明
Original Assignee
亞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亞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亞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7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7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0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09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9/0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05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for designing circuits by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44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building the multilayer layer by layer, i.e. build-up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79Aligning added circuit layers or via connections relative to previous circui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6Inspection; Monitoring; Aligning
    • H05K2203/166Alignment or registration; Control of 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05K3/341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Abstract

取得表示設於被曝光基板的多個基準標記的設計上的第一位置的座標資料、表示描繪於以第一位置為基準而規定的被曝光基板的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以及表示多個基準標記各自的實際的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針對多個基準標記的各者,導出用以修正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偏移的應變修正量;按預先規定的比例減少導出的各應變修正量;於以表示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為基準基於表示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而對被曝光基板描繪描繪圖案的情況下,基於經減少的應變修正量來修正表示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

Description

描繪裝置、曝光描繪裝置、描繪方法及記錄媒體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描繪裝置、曝光描繪裝置、描繪方法及記憶程式的記錄媒體,尤其是有關於一種對基板描繪描繪圖案(pattern)的描繪裝置、藉由曝光對基板描繪描繪圖案的曝光描繪裝置、對基板描繪描繪圖案的描繪方法、以及記憶由上述描繪裝置執行的程式的記錄媒體。
先前,眾所周知有如下多層配線基板,該多層配線基板是將對玻璃布進行含浸處理並加以乾燥的預浸體(prepreg)、或剛性功能優異的金屬板等作為核心基板,且具有於該等核心基板上將樹脂層與配線層多層堆積而成的多層配線構造。此外,近年來,對該多層配線基板要求薄型化及省空間化,因此提出有一種不具有核心層的薄型的多層配線基板。
於該等多層配線基板中,存在如下情況:由於化學處理而使基板產生翹曲、或由於強度不足而使基板產生變形,故而描繪於各層的電路圖案(配線圖案)的層間的位置對準變得困難。 儘管如此,但藉由電路圖案的高密度化,電路圖案的焊盤徑(land diameter)及孔徑得以微細化,因此要求高精度的層間的位置對準。
為了滿足該要求,提出有如下技術:相應於由基板的翹曲及變形所產生的基板的應變而使電路圖案變形後,於基板進行描繪。根據該技術,雖然層間的位置對準的精度提高,但每重疊一層會蓄積應變,因此有如下之虞:描繪於上位層的電路圖案的形狀與設計上的電路圖案的形狀背離,於基板上的電子零件的安裝變得困難。
此外,亦提出有如下技術:將表示電路圖案的圖像分割成多個區域,針對每個分割區域,相應於基板的應變使上述圖像旋轉移動。根據該技術,於各分割區域,設計上的電路圖案的形狀與實際描繪的電路圖案的形狀的偏移量(amount of deviation)得以減少。然而,於該技術中,存在如下問題:由於將圖像分割成多個區域,故而圖像處理變得複雜;以及必需相對於各分割區域形成用以於層間連接電路圖案的定位孔的機構。
作為用以解決該等問題的技術,於日本專利特開2005-157326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特開2011-95742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描繪裝置,其圖像處理不會變得複雜,並可以抑制所描繪的電路圖案自設計上的電路圖案的偏移。
即,上述日本專利特開2005-157326號公報的描繪裝置是預先取得基板的變形資訊,基於該變形資訊,以記錄於變形後的基板的電路圖案成為與由光柵資料(raster data)表示的電路圖案相同的形狀的方式,更換該光柵資料。接著,基於經更換的光柵資料而於變形前的基板記錄電路圖案。
此外,上述日本專利特開2011-95742號公報的描繪裝置是使用描繪資料,而基於基板的位置座標的位移形態而修正基準 點的位置,其中上述描繪資料包含規定作為描繪對象的對象區域的位置座標、以及設於上述對象區域的基準點的位置。接著,基於經修正的基準點的位置,以維持上述對象區域的形狀的狀態修正上述對象區域內的各座標。
此處,於在多層配線基板的各層描繪電路圖案時,存在於描繪對象層的上位側與下位側分別設置有電路圖案層的情況。 於此情況下,存在如下問題:若進行相應於基板的應變的電路圖案的變形,則有可能於上位側或下位側,安裝用焊墊(pad)的間距(pitch)自電子零件的電極的間距而偏移,最終於基板上的電子零件的安裝變得困難。此外,於在描繪於基板的電路圖案上描繪用以保護電路的阻焊(solder resist)圖案時,產生與相應於基板的應變進行阻焊圖案的變形同樣的問題。
然而,於日本專利特開2005-157326號公報所揭示的技術中,基於預先把握的變形狀態而使電路圖案變形,因此於已經在下位側層設置有電路圖案的情況下,用以連接下位側的層間的配線的位置對準的精度惡化。於此情況下,存在於基板上的電子零件的安裝變得困難的可能性。
此外,於日本專利特開2011-95742號公報所揭示的技術中,存在隨著各對象區域的大小自修正前的對象區域的大小變化,而安裝用焊墊的間距自設定上的數值大幅變化的可能性。於此情況下,於基板上的電子零件的安裝亦變得困難。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描 繪裝置、曝光描繪裝置、描繪方法、記憶程式的記錄媒體,即便於相應於基板的應變使描繪圖案變形的情況下,亦可以高精度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描繪裝置包括:取得構件,取得表示第一位置的座標資料、表示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以及表示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上述第一位置為設於被曝光基板的多個基準標記的設計上的位置,上述描繪圖案描繪於以上述第一位置為基準而規定的上述被曝光基板,上述第二位置為上述多個基準標記各自的實際位置;導出構件,針對上述多個基準標記的各者,導出用以修正上述第一位置與上述第二位置的偏移的應變修正量;減少構件,按預先規定的比例減少由上述導出構件導出的各應變修正量;以及修正構件,於以表示上述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為基準而於上述被曝光基板描繪上述描繪圖案的情況下,基於經上述減少構件所減少的應變修正量,而修正表示上述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
根據本發明的描繪裝置,藉由取得構件,取得表示第一位置的座標資料、表示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以及表示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其中上述第一位置為設於被曝光基板的多個基準標記的設計上的位置,上述描繪圖案描繪於以上述第一位置為基準而規定的上述被曝光基板,上述第二位置為上述多個基準標記各自的實際位置;藉由導出構件,針對上述多個基準標記的各者,導出用以修正上述第一位置與上述第二位置的偏移的應變修正量。
此處,於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中,藉由減少構件,按預先規定的比例減少由上述導出構件所導出的各應變修正量。
此外,於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中,藉由修正構件,於以表示上述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為基準,而於上述被曝光基板描繪上述描繪圖案的情況下,基於經上述減少構件所減少的應變修正量而修正表示上述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
即,本發明的描繪裝置是於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而修正表示描繪的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的情況下,於減少由被曝光基板的應變所產生的應變修正量後,基於該應變修正量而修正表示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本發明的描繪裝置是以此方式來降低相對於由被曝光基板的應變所產生的基準標記的偏移的位置對準(變形)的程度。
如此,根據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使相對於由被曝光基板的應變所產生的基準標記的偏移的位置對準的程度降低,且使形狀性(shapeability)提高,因此與未應用本發明的情況相比,即便於相應於基板的應變而使描繪圖案變形的情況下,亦可以高精度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進而,藉由將本發明應用於對多層配線基板的描繪圖案的形成,每重疊一層則逐漸修正為保持形狀性的描繪圖案,最終可以實現精度更高的零件安裝。
此外,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亦可為,上述減少構件藉由進行如下者中的至少一者,而按預先規定的比例減少上述導出的各應變修正量,即:以上述應變修正量乘以小於1的值、以上述應變修正量除以大於1的值、以及自上述應變修正量減去預先規定的量。藉此,雖位置對準的程度變差,但可以減輕圖案變形。
此外,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亦可為,上述描繪圖案是表示電子配線的電路圖案,上述比例是以於上述描繪圖案的焊盤的內 部收容導通孔(via)的方式規定的比例。藉此,可以防止成為製品不良的原因的焊盤缺損(導通孔向焊盤外的伸出)。
此外,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亦可為,上述描繪圖案是表示阻焊層的零件安裝用的開口孔的阻焊圖案,上述比例是以將上述開口孔收容於用以與零件接合的導體焊墊的內部的方式規定的比例。藉此,可以防止成為製品不良的導體焊墊與開口孔的偏移。
此外,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亦可為,上述導出構件自將上述被曝光基板的平行移動所致的偏移、旋轉所致的偏移、以及伸縮所致的偏移中的至少一者去除所得的偏移量,而導出上述應變修正量。藉此,可以更準確地導出由被曝光基板的應變所產生的偏移量。
此外,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亦可為,上述描繪圖案描繪於上述被曝光基板的多個區域的各者,上述基準標記設於描繪有上述描繪圖案的上述多個區域的各者,上述減少構件針對上述多個區域的各者而減少上述各應變修正量。藉此,作為功能的複雜度雖增加,但相對於應變而變得穩固,能以更高的精度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
此外,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亦可更包括接收構件,該接收構件是接收用以減少由上述導出構件導出的各應變修正量的調整參數的輸入,上述減少構件是基於經上述接收構件所接收的調整參數而算出上述比例。藉此,可以進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此外,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亦可為,上述導出構件於在上述被曝光基板積層多個描繪圖案而進行描繪的情況,且於上述被曝光基板的最上位層描繪描繪圖案的情況下,將上述應變修正量 設為0。藉此,可以更確實地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
另一方面,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曝光描繪裝置包括本發明的描繪裝置以及曝光構件,該曝光構件是基於經上述描繪裝置的上述修正構件所修正的座標資料,而於上述被曝光基板曝光上述描繪圖案而進行描繪。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曝光描繪裝置,與本發明的描繪裝置同樣地發揮作用,因此與該描繪裝置同樣地,即便於相應於基板的應變而使描繪圖案變形的情況下,亦可以高精度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
此外,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程式是使電腦作為如下構件發揮功能:取得構件,取得表示設於被曝光基板的多個基準標記的設計上的第一位置的座標資料、表示描繪於以上述第一位置為基準而規定的上述被曝光基板的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以及表示上述多個基準標記各自的實際的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導出構件,針對上述多個基準標記的各者,導出用以修正上述第一位置與上述第二位置的偏移的應變修正量;減少構件,按預先規定的比例減少由上述導出構件所導出的各應變修正量;以及修正構件,於以表示上述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為基準而於上述被曝光基板描繪上述描繪圖案的情況下,基於經上述減少構件所減少的應變修正量,而修正表示上述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程式,可使電腦與本發明的描繪裝置同樣地發揮作用,因此與該描繪裝置同樣地,即便於相應於基板的應變而使描繪圖案變形的情況下,亦可以高精度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
進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描繪方法包括:取得步驟,取得表示設於被曝光基板的多個基準標記的設計上的第一位置的座標資料、表示描繪於以上述第一位置為基準而規定的上述被曝光基板的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以及表示上述多個基準標記各自的實際的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導出步驟,針對上述多個的基準標記的各者,導出用以修正上述第一位置與上述第二位置的偏移的應變修正量;減少步驟,按預先規定的比例減少由上述導出步驟所導出的各應變修正量;以及修正步驟,於以表示上述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為基準而於上述被曝光基板描繪上述描繪圖案的情況下,基於經上述減少步驟所減少的應變修正量,而修正表示上述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描繪方法,與本發明的描繪裝置同樣地發揮作用,因此與該描繪裝置同樣地,即便於相應於基板的應變而使描繪圖案變形的情況下,亦可以高精度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
根據本發明,發揮如下效果:即便於相應於基板的應變而使描繪圖案變形的情況下,亦可以高精度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
10‧‧‧曝光描繪裝置
12‧‧‧平台
14‧‧‧基體
16‧‧‧基台
18‧‧‧導軌
20、32‧‧‧閘門
22‧‧‧曝光部
22a‧‧‧曝光頭
24‧‧‧光源單元
26‧‧‧光纖
28‧‧‧圖像處理單元
30‧‧‧信號線纜
34‧‧‧拍攝部
34a‧‧‧軌道
40‧‧‧系統控制部
42‧‧‧平台驅動部
44‧‧‧操作裝置
46‧‧‧拍攝驅動部
48‧‧‧外部輸入輸出部
62‧‧‧圖像
62A、62B、62C、62D‧‧‧電路圖案
64‧‧‧對象區域
66‧‧‧焊盤
68‧‧‧導通孔
C‧‧‧被曝光基板
d‧‧‧孔徑
D‧‧‧焊盤徑
L‧‧‧孔環的寬度
M、M1、M2、M3、M4‧‧‧基準標記
P1‧‧‧圖像區域
P2‧‧‧完成曝光區域
S101~S123、S201~S207、S301、S303、S401、S403‧‧‧步驟
SA0、SA1、SA2、SA3‧‧‧面積
X、Y、Z‧‧‧方向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的主要部分的構成的立 體圖。
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的曝光頭(exposure head)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形成於被曝光基板的完成曝光區域的平面圖。
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的電氣系統的構成的方塊圖。
圖6A是供於說明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的曝光控制處理的原理的平面圖。
圖6B是供於說明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的曝光控制處理的原理的平面圖。
圖7A是表示於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成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區域的平面圖。
圖7B是表示於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成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區域的平面圖。
圖8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圖9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曝光控制處理中的設計上的標記的位置與所測量的標記的位置的平面圖。
圖10是供於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曝光控制處理中的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方法的平面圖。
圖11A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的座標變換後的 圖像的一例的平面圖,且表示未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情況。
圖11B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的座標變換後的圖像的一例的平面圖,且表示減少應變修正量而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情況。
圖11C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的座標變換後的圖像的一例的平面圖,且表示不減少應變修正量而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情況。
圖12是表示於第一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於被曝光基板多層地描繪電路圖案的情況之被曝光基板一例的剖面圖。
圖13是表示於第一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於被曝光基板多層地描繪電路圖案的情況下之描繪於各層的圖像的一例的平面圖。
圖14是供於說明孔環(annular ring)的平面圖。
圖15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圖16A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的座標變換後的圖像的一例的平面圖,且表示未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情況。
圖16B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的座標變換後的圖像的一例的平面圖,且表示設置基於孔環的限制而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情況。
圖16C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的座標變換後的圖像的一例的平面圖,且表示不設置上述限制而進行相應於被曝 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情況。
圖17是供於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控制處理中的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方法的平面圖。
圖18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圖19A是表示於第四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成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區域的平面圖。
圖19B是表示於第四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成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區域的平面圖。
圖19C是表示於第四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成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區域的平面圖。
圖20A是表示於第四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成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區域的平面圖。
圖20B是表示於第四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成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區域的平面圖。
圖20C是表示於第四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中成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的應變之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區域的平面圖。
圖21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第一實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圖對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進行詳細說明。此外,本實施方式中,列舉將本發明應用於曝光描繪裝置的 情況作為例子進行說明,該曝光描繪裝置是對被曝光基板(下述被曝光基板C)曝光光束而描繪電路圖案、表示阻焊層的零件安裝用開口孔的阻焊圖案等描繪圖案。此外,被曝光基板C是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平板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用玻璃基板等平板基板。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包括用以固定被曝光基板C的平板狀的平台(stage)12。於平台12的上表面設置有吸入空氣的多個吸入孔。藉此,於在平台12的上表面載置被曝光基板C時,藉由吸入被曝光基板C與平台12間的空氣,而將被曝光基板C真空吸附於平台12。
此外,以下,將平台12移動的方向規定為Y方向,將相對於該Y方向而於水平面內正交的方向規定為X方向,將與Y方向於鉛垂面內正交的方向規定為Z方向。
此外,平台12支撐於平板狀的基台16,該基台16設置為可於桌狀的基體14的上表面移動。即,於基體14的上表面設置有1根或多根(本實施方式中為2根)導軌18。基台16是以可沿導軌18在Y方向自由地移動的方式支撐,藉由包含馬達等的驅動機構(下述平台驅動部42)而驅動,從而進行移動。平台12連動於基台16的移動而沿導軌18在Y方向移動。
於基體14的上表面設置有以跨越2根導軌18的方式立設的閘門20。載置於平台12的被曝光基板C是以沿導軌18進出閘門20的開口部的方式移動。於閘門20的開口部的上部,安裝有朝向該開口部曝光光束的曝光部22。藉由該曝光部22,於平台12沿導軌18移動而位於上述開口部的情況下,對載置於平台12 的被曝光基板C的上表面曝光光束。
本實施方式的曝光部22是包含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10個)曝光頭22a而構成。此外,於曝光部22分別連接有光纖26與信號線纜30,該光纖26是自下述光源單元24抽出,該信號線纜30是自下述圖像處理單元28抽出。
各曝光頭22a具有作為反射型的空間光調變元件的數位微鏡裝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曝光頭22a是藉由基於自圖像處理單元28所輸入的圖像資訊來控制DMD,而調變來自光源單元24的光束。曝光描繪裝置10藉由將該經調變的光束照射至被曝光基板C而對被曝光基板C進行曝光。此外,空間光調變元件並不限定於反射型,亦可為液晶等透射型的空間光調變元件。
於基體14的上表面,進而設置有以跨越2根導軌18的方式立設的閘門32。載置於平台12的被曝光基板C是以沿導軌18進出閘門32的開口部的方式移動。
於閘門32的開口部的上部,安裝有用以拍攝開口部的1個或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2個)拍攝部34。拍攝部34是內設有1次發光時間極短的閃光儀(stroboscope)的電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相機等。此外,於閘門32的開口部的上部,在水平面內沿相對於平台12的移動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設置有軌道34a,各個拍攝部34由軌道34a導引而可移動地設置。藉由該拍攝部34,於平台12沿導軌18移動而位於上述開口部的情況下,拍攝載置於平台12的被曝光基板C的上表面。
其次,對本實施方式的利用曝光頭22a的曝光處理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由曝光頭22a曝光的區域,即,圖像區域P1,其是一邊相對於平台12的移動方向(Y方向)而以預先規定的傾斜角傾斜的矩形狀。此外,若平台12於在閘門20的開口部移動時藉由曝光頭22a曝光光束,則隨著平台12的移動,而於被曝光基板C,相對於每個曝光頭22a形成帶狀的完成曝光區域P2。
此外,如圖4所示,矩陣(matrix)狀排列的各個曝光頭22a是於X方向以圖像區域P1的長邊的長度的自然數倍(本實施方式中為1倍)的距離逐一地偏移配置。而且,各個完成曝光區域P2是與鄰接的完成曝光區域P2局部地重疊而形成。
其次,對本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的電氣系統的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5所示,於曝光描繪裝置10中設置有系統控制部40,該系統控制部40分別電性連接於裝置各部,藉由該系統控制部40而統一地控制曝光描繪裝置10的各部。此外,曝光描繪裝置10包括平台驅動部42、操作裝置44、拍攝驅動部46以及外部輸入輸出部48。
系統控制部40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以及硬碟驅動器(Hard Disk Drive,HDD)。此外,系統控制部40藉由上述CPU使光束自光源單元24出射,並且於對應平台12的移動的時序(timing)藉由圖像處理單元28輸出對應的圖像資訊,藉此控制對被曝光基 板C的光束的曝光。
平台驅動部42具有包含馬達或油壓泵等的驅動機構,藉由系統控制部40的控制而驅動平台12。
操作裝置44包括顯示部與輸入部,該顯示部是藉由系統控制部40的控制而顯示各種資訊,該輸入部是藉由使用者操作而輸入各種資訊。
拍攝驅動部46具有包含馬達或油壓泵等的驅動機構,藉由系統控制部40的控制而驅動拍攝部34。
外部輸入輸出部48是與連接於曝光描繪裝置10的個人電腦等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各種資訊的輸入輸出。
此處,本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如上所述般,對被曝光基板C描繪由圖像資訊表示的描繪圖案等圖像。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於被曝光基板C設置有作為描繪圖像時之定位的基準的對準標記(以下稱為「基準標記」)M。曝光描繪裝置10是於對被曝光基板C曝光光束前,藉由拍攝部34拍攝基準標記M,根據所拍攝的圖像測量基準標記M的位置。接著,曝光描繪裝置10根據所測量的位置而決定描繪圖像的區域。
即,如圖6A所示,於本實施方式的被曝光基板C設置有上述的4個基準標記M1至M4(以下,亦將4個基準標記統稱為基準標記M)。此外,於被曝光基板C,通常相對於基準標記M1至M4而於預先規定的相對位置描繪圖像62。此外,本實施方式中,分別於圖6A及圖6B的正視左上的位置設置有基準標記M1,於右上的位置設置有基準標記M2,於左下的位置設置有基準標記M3,以及於右下的位置設置有基準標記M4。曝光描繪裝 置10是基於所測量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各個位置自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的偏移量,而推測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而且,曝光描繪裝置10相應於所推測的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作為一例,如圖6B所示般使圖像62變形,並將變形的圖像62描繪於被曝光基板C。
此外,於本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中,於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而使圖像變形時,作為一例,如圖7A所示,可將作為描繪對象的區域整體設為座標變換的對象,即,對象區域(圖7A及圖7B中以點花紋表示的區域)64。然而,上述對象區域64並不限定於此,若預先知悉相對於基準標記M1至M4的相對位置,則可設為任意大小及形狀。例如,如圖7B所示,亦可將由4個基準標記M1至M4包圍的矩形狀區域設為對象區域64。
此外,於在被曝光基板C的端部等描繪被曝光基板C的識別編號等電路圖案以外的圖像的情況下,可不對該圖像的描繪區域進行座標變換而僅對電路圖案的描繪區域進行座標變換。 其原因在於,例如,於對表示被曝光基板C的識別編號的圖像進行曝光描繪的情況等,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而不使該圖像變形更容易確認描繪內容。
其次,參照圖8,對本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的作用進行說明。此外,圖8是表示於經由操作裝置44輸入執行指示時,藉由曝光描繪裝置10的系統控制部40執行的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該程式是預先記憶於設於系統控制部40的ROM的預定區域中。
首先,於步驟S101中,取得表示描繪於被曝光基板C 的圖像(本實施方式中為表示外廓形狀設為矩形狀的描繪圖案的圖像)的座標資料(本實施方式中為向量資料),即,圖像資訊。 此時,系統控制部40讀出HDD中所記憶的圖像資訊,或者藉由經由外部輸入輸出部48而自外部輸入圖像資訊,而取得圖像資訊。本實施方式中,由圖像資訊表示的圖像的外廓形狀為矩形狀,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任意形狀。此外,本實施方式中,上述圖像資訊為表示描繪圖案等的向量資料,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光柵資料。
於接下來的步驟S103中,取得表示被曝光基板C的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第一位置)的位置資訊作為座標資料。此時,系統控制部40讀出HDD中預先記憶的位置資訊,或者藉由經由外部輸入輸出部48而自外部輸入位置資訊,而取得該位置資訊。
或者,亦可於HDD中預先記憶對應表,該對應表是將被曝光基板C的識別資訊與表示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的位置資訊建立關聯,基於該對應表而導出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更具體而言,亦可根據藉由下述步驟S107的標記測量所獲得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而識別被曝光基板C,並且取得與藉由識別所獲得的被曝光基板C的識別資訊建立有關聯的位置資訊。
於接下來的步驟S105中,使平台12移動,直至被曝光基板C位於底下位置為止,即,各個基準標記M1至M4包含於拍攝部34的拍攝區域的位置。
於接下來的步驟S107中,測量實際的基準標記M1至 M4的位置(第二位置)。此時,系統控制部40自拍攝部34所拍攝的圖像而提取對應基準標記M1至M4的區域,導出基準標記M的位置座標。本實施方式中,將上述所拍攝的圖像中的基準標記M的區域的重心座標作為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座標。此外,本實施方式中,自所拍攝的圖像而導出基準標記M的位置座標,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自外部輸入表示利用測量而獲得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座標的資訊。
作為一例,如圖9所示,所測量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存在分別自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偏移的情況。此外,圖9中,將所測量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以實線表示,將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以虛線表示。此外,以下,如圖9所示,將被曝光基板C的正視左右方向設為x方向,將正視上下方向設為y方向而進行說明。
於接下來的步驟S109中,根據步驟S103中取得的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與步驟S107中測量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的偏移量,來導出被曝光基板C的旋轉量、偏位(offset)量、伸縮倍率中的至少一者。此外,此處所謂的上述旋轉量,是指預先規定的正交座標系(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為圖9所示的x-y座標系)中,自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至對應的實際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的旋轉角度。此外,此處所謂的上述偏位量,是指上述正交座標系中,自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至對應的實際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的平行移動量。而且,此處所謂的上述伸縮倍率,是指上述正交座標系中,自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至對應的實際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的擴大或縮小 倍率。本實施方式中,導出所有的被曝光基板C的旋轉量、偏位量、伸縮倍率。此時,藉由使用4個基準標記M1至M4的各座標的最小平方法,導出關於被曝光基板C的x方向的偏位量ofsx、y方向的偏位量ofsy、x方向的伸縮倍率kx、y方向的伸縮倍率ky、旋轉量θ等各參數。
即,於導出上述各參數時,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與由步驟S107的處理所測量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包含上述各參數而具有明確的關係。於此情況下,以上述各參數的平均偏差達到最小的方式決定上述各參數(作為一例,參照日本專利特開昭61-44429號公報等)。決定該上述各參數的方法是仿射轉換(affine transformation)等中所使用的已知的方法,因此此處省略其以外的說明。
於接下來的步驟S111中,導出用以修正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應變修正量(dx,dy)。此外,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量是由4個基準標記M1至M4的各偏移量表示。因此,將用以修正該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應變修正量相對於各個基準標記M1至M4分別表示為(dx0,dy0)至(dx3,dy3)。本實施方式中,將各基準標記M1至M4的應變修正量設為下述殘差(偏移量),即,基於步驟S109中導出的偏位量、伸縮倍率及旋轉量進行修正後之設計上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與所測量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的殘差(偏移量)。
於接下來的步驟S113中,將表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修正量,而修正上述圖像資訊中的各座標時的調整參數(Mx,My)(0<Mx<1,0<My<1)的資訊自上述HDD讀出。 此外,Mx為x方向的調整參數,My為y方向的調整參數。藉由本實施方式中的調整參數(Mx,My),而決定相對於由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所產生的基準標記M1至M4的偏移的位置對準的程度。本實施方式中,將該調整參數設為使應變修正量減少的比例(以下亦稱為「修正比例」)。即,於調整參數(Mx,My)=(0,0)的情況下,不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修正,於調整參數為(Mx,My)=(1,1)的情況下,不減少修正量而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修正。此外,於調整參數大於0且小於1的情況下,根據調整參數減少應變修正量,並且減少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修正。
本實施方式中,表示該調整參數的資訊由使用者預先經由操作裝置44而輸入,並記憶於上述HDD中。此外,於該步驟S113中,亦可接收表示經由操作裝置44的調整參數的資訊的輸入。此外,本實施方式中,設為0<Mx<1,0<My<1。然而,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包含不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修正的情況、及不減少修正量而進行該修正的情況,設為0≦Mx≦1,0≦My≦1。
於接下來的步驟S115中,基於步驟S113中讀出的調整參數(Mx,My)而減少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修正量(dx,dy)。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如下(1)式,算出經減少應變修正量(dx,dy)的應變修正量(dx',dy')。
[數1] (dx,dy)={(dx0,dy0),(dx1,dy1),(dx2,dy2),(dx3,dy3)}dx'=Mx×dx dy'=Mx×dy...(1)
於接下來的步驟S117中,使用藉由步驟S115的處理所獲得的應變修正量(dx',dy'),將上述圖像資訊中作為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座標(x1,y1)變換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而修正的座標(xm,ym)。
此時,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如圖10所示,藉由系統控制部40,基於作為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座標,將由上述圖像資訊所表示的圖像分割成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4個)區域,導出各分割區域的面積SA0至SA3。此處,於進行該分割時,如圖10所示,於由上述圖像資訊表示的圖像中,藉由繪製平行於上述圖像的各邊且通過作為上述變換對象的座標的直線,分割成上述4個區域。本實施方式中,關於各分割區域,分別將圖10的正視左上區域的面積表示為SA0,將右上區域的面積表示為SA1,將左下區域的面積表示為SA2,將右下區域的面積表示為SA3。
此外,系統控制部40是將以此方式獲得的分割區域的面積SA0至SA3、與由步驟S115的處理獲得的應變修正量(dx',dy')代入如下(2)式中。藉此,所獲得的值為上述圖像資訊中作為座標變換的對象的各座標(x1,y1)的應變修正量(ddx,ddy)。
例如,如圖10所示,於dx0'=1、dx1'=2、dx2'=5、dx3'=10、SA0=1、SA1=3、SA2=3、SA3=9、SS=16的情況下,ddx=(10×9+5×3+2×3+1×1)/16=7。
此外,應變修正量(ddx,ddy)的導出方法並不限定於此。即,於將作為描繪對象的圖像的座標資料中的位置座標設為P(x,y)的情況下,求出相對於基準矩形的各邊的內分比。亦可對修正後的圖像規定對應於該內分比的位置P',將位置P與位置P'的偏移量設定為應變修正量(ddx,ddy)。
進而,系統控制部40將上述圖像資訊中的各座標的應變修正量(ddx,ddy)、x方向的偏位量ofsx、y方向的偏位量ofsy、x方向的伸縮倍率kx、y方向的伸縮倍率ky、旋轉量θ代入如下(3)式中。藉此,所獲得的值成為基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修正量而修正各座標(x1,y1)所得的座標(xm,ym)。
[數3]xm=(kx×x1+ddx)×cosθ-(ky×y1+ddy)×sinθ+ofsx ym=(kx×x1+ddx)×sinθ+(ky×y1+ddy)×cosθ+ofsx...(3)
於接下來的步驟S119中,控制平台驅動部42,以使平台12移動至下述位置,即,藉由自曝光部22出射的光束曝光被曝光基板C的上表面的位置。
於接下來的步驟S121中,以使用由上述步驟S117的處理所獲得的座標(xm,ym),使由上述圖像資訊表示的圖像描繪於被曝光基板C的方式,經由光源單元24及圖像處理單元28來控制曝光頭22a。此時,系統控制部40一面藉由以使平台12按預先規定的速度移動的方式來控制平台驅動部42,而使被曝光基板 C移動,一面以使上述圖像描繪於被曝光基板C的方式來控制曝光頭22a。
於接下來的步驟S123中,移動平台12至被曝光基板C能自平台12卸除的位置,從而結束本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執行。
例如,於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步驟S113中所讀出的調整參數為0%(Mx=0,My=0)的情況下,即未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修正的情況下,如圖11A所示,無關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而描繪矩形狀的描繪圖案。
此外,於上述調整參數為50%(一半)的情況下,作為一例,如圖11B所示,將基準標記M的應變修正量設為50%後,基於該應變修正量使描繪圖案變形而進行描繪。
進而,於上述調整參數為100%(Mx=1,My=1)的情況下,作為一例,如圖11C所示,使用基準標記M的應變修正量本身使圖像變形而進行描繪。於此情況下,由於對應基準標記M1至M4的位置使圖像變形,故而描繪圖案變形為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形狀而描繪。
此外,例如,如圖12所示,於在被曝光基板C自下位側依序積層多層(例如4層)電路圖案62A至62D而描繪的情況下,於每次各層的描繪結束時進行顯影、蝕刻、剝離等化學處理。 進而,為了重疊層,而進行預浸體層的積層、導通孔的加工、填孔(filled via)鍍敷、粗化處理、乾膜光阻(Dry Film photoResist,DFR)的層壓(lamination)等。因此,如圖13所示,設想對於第一層電路圖案62A、第二層電路圖案62B、第三層電路圖案62C、第四層電路圖案62D,每重疊一層,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增大。
此外,於圖11A至圖11C中,於作為描繪對象的電路圖案上,為了使焊盤66與導通孔68的位置關係容易理解,而於作為描繪對象的層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設置有焊盤66,於另一層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設置有導通孔68。本實施方式中,於描繪電路圖案時,相對於每層,以將導通孔68收容在被曝光基板C的焊盤66的內部的方式,使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修正的修正量減少。藉此,即便於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而使電路圖案變形的情況下,亦可將電子零件以高精度安裝於基板上。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對各基準標記M1至M4的應變修正量乘以小於1的值(調整參數(Mx,My)),而使上述應變修正量減少,但並不限定於此。即,亦可藉由以上述應變修正量除以超過1的值、或自上述應變修正量減去預先規定的量,而使上述應變修正量減少。或者,亦可組合多個上述乘算、除算、減算而使上述應變修正量減少。
進而,於在被曝光基板C積層多個電路圖案而描繪的情況、且在被曝光基板C的最上位層描繪電路圖案的情況下,亦可將應變修正量(dx',dy')設為(0,0)而進行上述(2)式的計算。即,於在多層配線基板的最上位層積載預先規定之形狀(例如矩形狀)的電子零件的情況下,若描繪於最上位的電路圖案的應變修正量較大,則有描繪的電路圖案大幅變形而導致無法安裝該電子零件的可能性。然而,藉由於最上位層中不修正應變,而可避免最上位層的電路圖案的變形,並將該電子零件確實地安裝於被曝光基板C。
而且,本實施方式中,對將本發明應用於在被曝光基板 C曝光光束而描繪電路圖案的曝光描繪裝置10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即,可以將本發明應用於任意的描繪裝置,此描繪裝置是用以基於設於被描繪體的基準標記的位置而描繪作為描繪對象的圖像。此外,亦可將本發明應用於用以形成導通孔等的雷射加工裝置及鑽孔加工裝置,上述導通孔用以電性連接描繪電路圖案的各層的層間。此外,亦可應用於用以形成用以保護基板的電路圖案的阻焊層中的零件安裝用孔的曝光裝置及加工裝置。藉此,可以更確實地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
[第二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進行說明。
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同樣地設為圖1至圖6B所示的構成。
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是於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而進行修正時,對應孔環(annular ring)值而對應變修正量(dx,dy)設置限制。如圖14所示,孔環是包圍於如下所述的環狀區域,即,在焊盤66的內部空出導通孔68的情況下的導通孔68之整周的環狀區域,將焊盤徑設為D、將孔徑設為d的情況下的環狀區域的寬度,即,孔環的寬度L,以L=(D-d)/2表示。
其次,參照圖15,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的作用。此外,圖15是表示於經由操作裝置44輸入執行指示時,藉由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的系統控制部40而執行的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該程式是預先記憶於系 統控制部40的ROM的預定區域中。此外,對圖15中之與圖8進行相同處理的步驟標附與圖8相同的步驟編號,原則上省略其說明。
首先,於步驟S101至步驟S111中,分別進行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步驟S101至步驟S111同樣的處理。
於接下來的步驟S201中,導出孔環的寬度L。本實施方式中,取得表示焊盤66的焊盤徑D及導通孔68的孔徑d的資訊,將焊盤徑D及孔徑d代入如下(4)式中,藉此獲得孔環的寬度L。
此外,焊盤徑D及孔徑d亦可基於電路圖案的設計值,而由使用者經由操作裝置44輸入。此外,孔環的寬度L的導出方法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自連接於外部的資訊處理裝置經由外部輸入輸出部48而輸入,亦可預先記憶於RAM、HDD等記憶構件中。此外,亦可考慮到描繪誤差而將孔環的寬度L設定為比實際小,設置裕度以使導通孔68不會自焊盤66突出。
於接下來的步驟S203中,判定由如下(5)式所示的由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所產生的基準標記M1至M4任意偏移量dE是否比孔環的寬度L大。
於在步驟S203中判定為基準標記M1至M4的偏移量dE大於孔環的寬度L的情況下,移行至步驟S205,將導通孔68收容至焊盤66,並且以成為儘可能地保持形狀性的應變修正量(dx,dy)的方式限制應變修正量(dx,dy)。如此處理的目的在於,於被曝光基板C以多層來描繪電路圖案時,避免層間的焊盤66與導通孔68的位置偏移,並且儘可能地保持形狀性。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將偏移量dE、孔環的寬度L、上述應變修正量(dx,dy)代入如下(6)式中,而將由步驟S111的處理所導出的應變修正量(dx,dy)修正為應變修正量(dx',dy')。藉此,應變修正量(dx,dy)被修正為於導通孔68收容至焊盤66的內部的範圍內最大的應變修正量(dx',dy')。此外,作為描繪圖案,於描繪表示阻焊層的零件安裝用開口孔的阻焊圖案的情況下,亦可以將開口孔收容至用以與零件接合的導體焊墊的內部的方式來限制應變修正量(dx,dy)。
另一方面,於在步驟S203中判定為基準標記M1至M4的偏移量dE為小於或等於孔環的寬度L的情況下,移行至步驟S207,對用於修正的應變修正量(dx,dy)不會設置限制。即,使用如下(7)式,將步驟S111中所導出的應變修正量(dx,dy)直接替換為應變修正量(dx',dy')。
[數7] dx'=dx dy'=dy...(7)
於接下來的步驟S117至步驟S123中,分別進行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步驟S117至步驟S123同樣的處理,而結束本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執行。
例如,於未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修正的情況下,如圖16A所示,無關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而描繪矩形狀圖像。於此情況下,即便產生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所描繪的圖像亦不變形,因此未必可將導通孔68收容至焊盤66的內部。此外,與圖11A至圖11C同樣地,於圖16A至圖16C中,亦於作為描繪對象的電路圖案上,為了使焊盤66與導通孔68的位置關係容易理解,而於作為描繪對象的層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設置有焊盤66,於另一層的基準標記M的位置設置有導通孔68。
此外,於步驟S207中所導出的孔環的寬度L為預定值(例如20μm),且上述偏移量大於孔環的寬度L的情況下,作為一例,如圖16B所示,減少基準標記M的應變修正量後,基於該應變修正量使圖像變形而進行描繪。此時,如圖17所示,以於焊盤66的內部收容導通孔68的方式,限制相對於應變修正量(dx,dy)的修正量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而使圖像變形。藉此,可以將導通孔68收容至焊盤66的內部,且可以將電子零件確實地安裝於被曝光基板C上。
進而,於上述孔環的寬度L為預定值(例如20μm),且上述偏移量小於或等於孔環的寬度L的情況下,作為一例,如圖16C所示,使用基準標記M的應變修正量本身使圖像變形而進行 描繪。於此情況下,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而使所描繪的圖像變形,因此可以將導通孔68確實地收容至焊盤66的內部,但於上述應變較大的情況等下,藉由使電子零件的安裝區域變形,未必可以將電子零件安裝於被曝光基板C上。
[第三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進行說明。
第三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是與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同樣地設為圖1至圖6B所示的構成。
第三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是於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進行修正時,根據調整參數(Mx,My)減少應變修正量(dx,dy),並且根據孔環的寬度L對應變修正量(dx,dy)設置限制。
其次,參照圖18,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的作用。此外,圖18是表示於經由操作裝置44輸入執行指示時,藉由曝光描繪裝置10的系統控制部40而執行的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該程式是預先記憶於系統控制部40的ROM的預定區域中。
此外,對圖18中與圖8或圖15進行相同的處理的步驟標附與圖8或圖15相同的步驟編號,原則上省略其說明。
首先,步驟S101至步驟S113中,分別進行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步驟S101至步驟S113同樣的處理。於接下來的步驟S201及步驟S203中,進行與第二實施方式的步驟S201及步驟S203同 樣的處理。
於在步驟S203中判定為基準標記M1至M4的偏移量dE大於孔環的寬度L的情況下,移行至步驟S301,將導通孔68收容至焊盤66,並且以成為儘可能地保持形狀性的應變修正量(dx,dy)的方式限制應變修正量(dx,dy)。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將應變修正量(dx,dy)、偏移量dE、孔環的寬度L及步驟S113中所讀出的調整參數(Mx,My)代入如下(8)式中,將步驟S111中所導出的應變修正量(dx,dy)修正為應變修正量(dx',dy')。 藉此,應變修正量(dx,dy)被修正為導通孔68收容至焊盤66的內部、且形狀性經調整的應變修正量(dx',dy')。
另一方面,於在步驟S203中判定為基準標記M1至M4的偏移量dE為小於或等於孔環的寬度L的情況下,移行至步驟S303,對用於修正的應變修正量(dx,dy)不會設置限制。即,將步驟S113中所讀出的調整參數(Mx,My)代入如下(9)式中,而將步驟S111中所導出的應變修正量(dx,dy)修正為應變修正量(dx',dy')。
於接下來的步驟S117至步驟S123中,分別進行與第一 實施方式的步驟S117至步驟S123同樣的處理,而結束本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執行。
[第四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進行說明。
第四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是與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同樣地設為圖1至圖6B所示的構成。
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是於1個對象區域64中,基於4個基準標記M1至M4,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座標變換。另一方面,第四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是對多個對象區域64,分別基於不同的基準標記M,進行相應於被曝光基板C的應變的座標變換。
例如,如圖19A所示,上述多個對象區域64可以作為將由圖像資訊表示的圖像分割成多個(例如4個)區域而成的各個區域。此外,於分割上述圖像時,以如下方式進行分割:以排列成格子狀的方式所設置的基準標記M中之排列成兩列兩行的4個基準標記M包含於各分割區域中。
或者,如圖19B所示,亦可於將上述圖像的外周部設為非對象區域後,將自上述圖像去除非對象區域後的區域分割成多個(例如4個)區域而成的區域設為對象區域64。此外,於分割上述圖像時,以如下方式進行分割:由以排列成矩陣狀的方式所設置的基準標記M中之排列成兩列兩行的4個基準標記M包圍的區域,作為各分割區域。
或者,如圖19C所示,亦可提取多個上述圖像中的部分區域(例如4個),將所提取的各個區域設為對象區域64。此外,可以如下方式提取上述各個部分區域:各對象區域64的角部分別位於,以排列成矩陣狀的方式所設置的基準標記M中之排列成兩列兩行的4個基準標記M的每一個附近。
或者,如圖20A所示,上述多個對象區域64亦可設為將由圖像資訊表示的圖像分割成多個(例如4個)區域而成的各個區域。此外,以上述多個對象區域64的各者包含排列成兩列兩行的4個基準標記M的方式進行分割。
或者,如圖20B所示,亦可於將上述圖像的外周部設為非對象區域後,將自上述圖像去除非對象區域後的區域分割成多個(例如4個)區域而成的區域,設為對象區域64。此外,以上述多個對象區域64的各者包含排列成兩列兩行的4個基準標記M的方式進行分割。
或者,如圖20C所示,亦可提取多個上述圖像中的部分區域(例如4個),將所提取的各個區域設為對象區域64。此外,根據各對象區域64的形狀或大小,而於各對象區域64的內部或各對象區域64的外周附近形成排列成兩列兩行的4個基準標記M。
其次,參照圖21,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曝光描繪裝置10的作用。此外,圖21是表示於經由操作裝置44輸入執行指示時,藉由曝光描繪裝置10的系統控制部40而執行的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該程式是預先記憶於系統控制部40的ROM的預定區域中。
此外,對圖21中與圖8進行相同的處理的步驟標附與圖8相同的步驟編號,原則上省略其說明。
首先,步驟S101至步驟S107中,分別進行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步驟S101至步驟S107同樣的處理。
於接下來的步驟S401中,對與多個對象區域64中的1個對象區域64對應的基準標記M,以與步驟S109同樣的方法導出被曝光基板C的旋轉量、偏位量、伸縮倍率。
於接下來的步驟S111至步驟S117中,分別進行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步驟S111至步驟S117同樣的處理。
於接下來的步驟S403中,對與多個對象區域64中的所有對象區域64對應的基準標記M,判定是否進行步驟S117中的座標變換。於在步驟S403中為否定判定的情況下,返回至步驟S401。
另一方面,於在步驟S403中為肯定判定的情況下,移行至步驟S119。於步驟S119至步驟S123中,分別進行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步驟S119至步驟S123同樣的處理,而結束本曝光控制處理程式的執行。
此外,於使描繪於被曝光基板C中的多個區域的各者的電路圖案變形的情況下,亦可以鄰接的區域間所描繪的電路圖案不重疊的方式,藉由平行移動或旋轉移動而調整電路圖案的描繪區域。
此外,第四實施方式是將如下構成應用於第一實施方式的實施方式,即,於被曝光基板C中的多個區域的各者描繪電路圖案,並且於多個區域的各者減少應變修正量的構成,但應用上 述構成的實施方式並不限定於此。即,亦可將第四實施方式的構成應用於第二實施方式或第三實施方式。
關於日本專利申請案2012-179935號的揭示,其全文通過引用而併入至本說明書中。
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所有文獻、專利申請案以及技術標準是與具體且逐一記載藉由參照引用各個文獻、專利申請案以及技術標準的情況程度相同地藉由參照併入本說明書中。

Claims (11)

  1. 一種描繪裝置,包括:取得構件,取得表示第一位置的座標資料、表示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以及表示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其中上述第一位置為設於被曝光基板的多個基準標記的設計上的位置,上述描繪圖案描繪於以上述第一位置為基準而規定的上述被曝光基板,上述第二位置為上述多個基準標記各自的實際位置;導出構件,針對每一上述多個基準標記,導出用以修正上述第一位置與上述第二位置的偏移的應變修正量;減少構件,按預先規定的比例減少由上述導出構件導出的每一上述應變修正量;以及修正構件,於以表示上述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為基準而於上述被曝光基板描繪上述描繪圖案的情況下,基於經上述減少構件減少的上述應變修正量而修正表示上述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描繪裝置,其中上述減少構件是藉由進行下者中的至少一者,而按預先規定的上述比例減少上述導出的每一上述應變修正量,即:以上述應變修正量乘以小於1的值、以上述應變修正量除以大於1的值、以及自上述應變修正量減去預先規定的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描繪裝置,其中上述描繪圖案是表示電子配線的電路圖案,上述比例是以於上述描繪圖案的焊盤的內部收容導通孔的方式規定的比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描繪裝置,其中上述描繪圖案是表示阻焊層的零件安裝用的開口孔的阻焊圖案,上述比例是以將上述開口孔收納於用以與零件接合的導體焊墊的內部的方式規定的比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描繪裝置,其中上述導出構件是自將上述被曝光基板的平行移動所致的偏移、旋轉所致的偏移、以及伸縮所致的偏移中的至少一者去除所得的偏移量,而導出上述應變修正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描繪裝置,其中上述描繪圖案是描繪於上述被曝光基板的多個區域的各者,上述基準標記是設於描繪有上述描繪圖案的上述多個區域的各者,上述減少構件是針對每一上述多個區域,減少每一上述應變修正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描繪裝置,更包括:接收構件,接收調整參數的輸入,上述調整參數是用以減少由上述導出構件導出的每一上述應變修正量,且上述減少構件是基於經上述接收構件接收的上述調整參數而算出上述比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描繪裝置,其中上述導出構件於在上述被曝光基板積層多個上述描繪圖案而進行描繪的情況,且於上述被曝光基板的最上位層描繪上述描繪圖案的情況下,將上述應變修正量設為0。
  9. 一種曝光描繪裝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描繪裝置;以及曝光構件,基於經上述描繪裝置的上述修正構件修正的座標資料,於上述被曝光基板曝光上述描繪圖案而進行描繪。
  10. 一種描繪方法,包括:(a)取得表示第一位置的座標資料、表示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以及表示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其中上述第一位置為設於被曝光基板的多個基準標記的設計上的位置,上述描繪圖案描繪於以上述第一位置為基準而規定的上述被曝光基板,上述第二位置為上述多個基準標記各自實際的位置;(b)針對每一上述多個基準標記,導出用以修正上述第一位置與上述第二位置的偏移的應變修正量;(c)按預先規定的比例減少由上述(b)導出的每一上述應變修正量;(d)於以表示上述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為基準而於上述被曝光基板描繪上述描繪圖案的情況下,基於經上述(c)減少的上述應變修正量而修正表示上述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
  11. 一種記錄媒體,其是記憶有用以使電腦執行描繪程序的程式的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且上述描繪程序包括:(a)取得表示第一位置的座標資料、表示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以及表示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其中上述第一位置為設於被曝光基板的多個基準標記的設計上的位置,上述描繪圖案描繪於以上述第一位置為基準而規定的上述被曝光基板,上述第二位置為上述多個基準標記各自的實際的位置;(b)針對每一上述多個基準標記,導出用以修正上述第一位置與上述第二位置的偏移的應變修正量;(c)按預先規定的比例減少由上述(b)導出的每一上述應變修正量;(d)於以表示上述第二位置的座標資料為基準而於上述被曝光基板描繪上述描繪圖案的情況下,基於經上述(c)減少的上述應變修正量而修正表示上述描繪圖案的座標資料。
TW102117818A 2012-08-14 2013-05-21 描繪裝置、曝光描繪裝置、描繪方法及記錄媒體 TWI6209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9935 2012-08-14
JP2012179935A JP6085433B2 (ja) 2012-08-14 2012-08-14 描画装置、露光描画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描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7294A TW201407294A (zh) 2014-02-16
TWI620999B true TWI620999B (zh) 2018-04-11

Family

ID=5028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7818A TWI620999B (zh) 2012-08-14 2013-05-21 描繪裝置、曝光描繪裝置、描繪方法及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085433B2 (zh)
KR (1) KR102094728B1 (zh)
CN (1) CN104583873B (zh)
TW (1) TWI620999B (zh)
WO (1) WO20140274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986B (zh) * 2016-07-19 2020-10-30 应用材料公司 分段对准建模方法
JP6326170B2 (ja) * 2017-06-14 2018-05-16 株式会社アドテック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描画装置、露光描画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描画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4684A (ja) * 2000-12-19 2002-06-28 Fujitsu Ltd 縮小投影露光装置の位置合わせ方法
JP2005283893A (ja) * 2004-03-29 2005-10-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露光装置の校正方法及び露光装置
CN101135862A (zh) * 2006-09-01 2008-03-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绘制装置和绘制方法
TW201101369A (en) * 2009-04-30 2011-01-01 Nikon Corp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overlay error measuring method
WO2011018983A1 (ja) * 2009-08-11 2011-02-17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積層基板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7899B2 (ja) * 1989-06-16 2000-09-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厚膜薄膜混成多層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H1048835A (ja) * 1996-08-06 1998-02-20 Ibiden Co Ltd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02190655A (ja) * 2000-12-21 2002-07-05 Hitachi Ltd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と露光方法
JP2003008238A (ja) * 2001-06-21 2003-01-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多層プリント板用穴明け加工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製造方法。
JP2005157326A (ja) * 2003-10-29 2005-06-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KR100519252B1 (ko) * 2003-11-24 2005-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버레이 마크, 오버레이 마크 형성방법 및 오버레이측정방법
CN1766738A (zh) * 2004-09-30 2006-05-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描绘方法及装置
JP2006251160A (ja) * 2005-03-09 2006-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描画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8078464A (ja) * 2006-09-22 2008-04-03 Nec Toppan Circuit Solutions Inc 印刷配線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穴明け装置
JP2008251797A (ja) * 2007-03-30 2008-10-16 Fujifilm Corp 基準位置計測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描画装置
JP2009223262A (ja) * 2008-03-19 2009-10-01 Orc Mfg Co Ltd 露光システムおよび露光方法
JP5449702B2 (ja) * 2008-05-30 2014-03-19 株式会社オーク製作所 描画データを補正可能な露光装置
JP2011022329A (ja) * 2009-07-15 2011-02-03 Fujifilm Corp 描画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描画方法
US8271919B2 (en) * 2009-10-30 2012-09-18 Ibiden Co., Ltd. Method for correcting image rendering data, method for rendering imag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ing board, and image rendering system
JP5441633B2 (ja) * 2009-11-16 2014-03-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マーク認識装置
JP5467975B2 (ja) * 2010-09-01 2014-04-0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露光装置、露光方法、及び表示用パネル基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4684A (ja) * 2000-12-19 2002-06-28 Fujitsu Ltd 縮小投影露光装置の位置合わせ方法
JP2005283893A (ja) * 2004-03-29 2005-10-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露光装置の校正方法及び露光装置
CN101135862A (zh) * 2006-09-01 2008-03-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绘制装置和绘制方法
TW201101369A (en) * 2009-04-30 2011-01-01 Nikon Corp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overlay error measuring method
WO2011018983A1 (ja) * 2009-08-11 2011-02-17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積層基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43329A (ko) 2015-04-22
KR102094728B1 (ko) 2020-03-30
TW201407294A (zh) 2014-02-16
WO2014027483A1 (ja) 2014-02-20
CN104583873A (zh) 2015-04-29
JP6085433B2 (ja) 2017-02-22
CN104583873B (zh) 2017-05-10
JP2014038175A (ja) 201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1919B2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image rendering data, method for rendering imag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ing board, and image rendering system
JP4705526B2 (ja) アライメント装置及び方法
JP2010162559A (ja) レーザ加工方法および加工装置並びに被加工物
KR101480589B1 (ko) 묘화 데이터의 보정 장치 및 묘화 장치
JP2006240015A (ja) パターン形成装置、アライメント装置、基板処理装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基板処理方法
JP6470484B2 (ja) 描画装置、露光描画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描画方法
JP6116456B2 (ja) 描画方法および描画装置
TWI620999B (zh) 描繪裝置、曝光描繪裝置、描繪方法及記錄媒體
JP2013071455A (ja) 印刷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58718A (ja) 露光装置、露光方法、及び表示用パネル基板の製造方法
TWI588625B (zh) 描繪裝置、曝光描繪裝置、描繪方法以及記錄媒體
JP2007315882A (ja) 基板位置決め装置、基板位置決め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製造装置、カラーフィルタ製造方法
US8404410B2 (en) Method of aligning photomask with bas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6326170B2 (ja) 描画装置、露光描画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描画方法
JP6637120B2 (ja) 描画装置、露光描画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描画方法
JP6234694B2 (ja) 描画装置、露光描画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描画方法
WO2014188564A1 (ja) 部品実装装置
JP2012013841A (ja) 露光装置
JP2003022954A (ja) 重ね合わせ誤差測定装置
JP2010093212A (ja) 表面実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