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0121B -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ircuit boards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ircuit board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0121B
TWI580121B TW105107586A TW105107586A TWI580121B TW I580121 B TWI580121 B TW I580121B TW 105107586 A TW105107586 A TW 105107586A TW 105107586 A TW105107586 A TW 105107586A TW I580121 B TWI580121 B TW I5801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nector
metal fitting
reinforcing
so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7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7291A (zh
Inventor
Yuki Kob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07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7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0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01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8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compris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flowing or wicking of solder or flux in parts not desired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本發明是有關配置在電路基板的安裝面上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作為上述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例如有專利文獻1的插座連接器已為人知。專利文獻1的插座連接器是藉一體鑄模成形將以相對於電路基板的安裝面成平行的一方向作為端子排列方向所排列的複數個端子及配置在端子排列方向的端子排列範圍的外側位置的強化金屬配件保持在樹脂製的外殼。該外殼,具有:相對於上述安裝面成平行的底壁;從該底壁豎立朝著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突壁;及從該底壁豎立包圍上述突壁的周圍壁。該周圍壁,具有:朝端子排列方向延伸作為外壁的一對側壁,及朝相對於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連接器寬方向延伸並連結一對側壁的端部彼此之作為外壁的一對端壁。上述突壁與上述周圍壁之間的環狀空間是形成為從該環狀空間的開口側承接插頭連接器之框形的嵌合部的承接部。
強化金屬配件是將金屬板構件彎曲加工所製 成,具有:沿著外殼的底壁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的底板部;在連接器寬方向中央區域從底板部的內側緣(在端子排列方向的內側的側緣)向上方豎立的內板部;及在連接器寬方向的兩端區域從上述底板部的外側緣(在端子排列方向的外側的側緣)向上方豎立的兩個外板部。上述內板部具有以相對於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之板面的豎立板部。該豎立板部是沿著端子排列方向的突壁之端部的端面(相對於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延伸,其板面在上述端面露出。又,兩個上述外板部是從上方顯示彎曲成L字型,不在端壁的內面露出而是埋設於該端壁的內部。
如上述構成的插座連接器中,強化金屬配件的豎立板部的板面是在突壁的端面露出,在連接器彼此的插拔過程中,即使插頭連接器的嵌合部相對於插座連接器在端子排列方向從正規的嵌合位置偏離時,該嵌合部是與上述豎立板部的上述板面抵接,因此不致直接抵接外殼的突壁的端面。專利文獻1是如上述,防止上述突壁之端面的切削等的損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31679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1中,插頭連接器的嵌合部在端子排列方向從正規位置偏離時,以同方向的一端側與在插座連接器的突壁的端面露出的豎立板部抵接時,該嵌合部是以另外端部和端壁的內面(形成承接部的壁面)抵接。專利文獻1中,該端壁的內面並未被強化金屬配件所包覆,因此插頭連接器的嵌合部成為與該端壁的內面直接抵接,會有該內面的切削等的損傷產生之虞。
本發明是鑒於以上的情形,提供一種可防止在連接器插拔過程中之外殼的突壁及外壁的雙方損傷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為目的。
本發明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係配置於電路基板的安裝面上以相對於該安裝面成直角的方向為連接器插拔方向進行相對連接器插拔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具備:彎曲金屬板構件製成的強化金屬配件;與該強化金屬配件形成另體構件或作為該強化金屬配件的一部份而形成的端子;及在連接器插拔方向開口形成上述相對連接器之插拔用的承接部,並直接或間接地保持上述強化金屬配件及端子的外殼,該外殼,具有:與上述安裝面對面的底壁;從該底壁的相對緣部豎立成對的外壁;及在該成對的外壁之間從底壁豎立的突壁。
上述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中,本發明的特徵為:強化金屬配件,具有:外壁豎立面強化部,沿著與突 壁的豎立面對面的外壁的豎立面延伸而保持於該外壁;突壁豎立面強化部,沿著與該外壁豎立面強化部對面的突壁的豎立面延伸而保持於該突壁;及連接底部,沿著底壁延伸連接外壁豎立面強化部及突壁豎立面強化部的底壁側端部彼此。
本發明中,外殼的外壁的豎立面是使強化金屬配件的外壁豎立面強化部露出,且外殼的突壁的豎立面是使得強化金屬配件的突壁豎立面強化部露出。因此,在連接器插拔過程,該相對連接器的嵌合部從正規的嵌合位置朝向外壁側偏離的場合,由於該嵌合部抵接於外壁豎立面強化部,因此不會直接抵接外壁的豎立面。又,上述嵌合部從正規的嵌合位置朝向突壁側偏離的場合,由於該嵌合部抵接於突壁豎立面強化部,因此不會直接抵接突壁的豎立面。其結果,防止外壁及突壁雙方的損傷。
又,本發明中,外壁豎立面強化部與突壁豎立面強化部是藉連接底部連接而一體製成。因此,外壁豎立面強化部與突壁豎立面強化部是彼此的強度成為互補的關係,因此提升強化金屬配件本身的強度,防止該強化金屬配件的意外變形等。其結果,可進一步牢固地強化外殼。
本發明中,強化金屬配件也可以具有從突壁豎立面強化部的開口側端部延伸而在外殼的突壁的頂面露出的突壁頂面強化部。將上述的突壁頂面強化部設置於強化金屬配件,藉此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即使相對連接器的 嵌合部從正規的嵌合位置朝向突壁側偏離嵌合而抵接於突壁的頂面側時,該嵌合部是抵接於突壁頂面強化部,因此不會直接抵接外殼的突壁的頂面,可防止突壁的損傷。
本發明中,強化金屬配件也可以具有從外壁豎立面強化部的開口側端部延伸而在外殼的外壁的頂面露出的外壁頂面強化部。將上述的外壁頂面強化部設置於強化金屬配件,藉此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即使相對連接器的嵌合部從正規的嵌合位置朝向外壁側偏離嵌合而抵接於外壁的頂面側時,該嵌合部是抵接於外壁頂面強化部,因此不會直接抵接外殼的外壁的頂面,可防止外壁的損傷。
本發明中,強化金屬配件也可以具有從突壁豎立面強化部的開口側端部經突壁頂面強化部朝外殼的底壁側延伸而保持於突壁的突壁側被保持部。並且,強化金屬配件也可以具有從外壁豎立面強化部的開口側端部經外壁頂面強化部朝外殼的底壁側延伸而保持於外壁的外壁側被保持部。如此一來,強化金屬配件是以突壁側被保持部及外壁側被保持部保持於外殼,藉此強化金屬配件可更為確實地防止受來自相對連接器之嵌合部的抵接力而從外殼的脫離。
如以上說明,本發明是將沿著外殼的外壁的豎立面延伸的外壁豎立面強化部與沿著突壁的豎立面延伸的突壁豎立面強化部設置在強化金屬配件,在連接器嵌合 過程中,相對連接器的嵌合部從正規的嵌合位置朝向外壁側偏離時,使得該嵌合部抵接於外壁豎立面強化部,從正規的嵌合位置朝向突壁側偏離時抵接於突壁豎立面強化部。因此,該嵌合部不會直接抵接外壁本身的豎立面及突壁本身的豎立面,防止該外壁及突壁雙方的損傷。又,外壁豎立面強化部與突壁豎立面強化部是藉連接底部連接而一體製成,形成彼此的強度互補的關係,因此可提高強化金屬配件本身的強度,並進一步牢固地強化外殼。
1‧‧‧連接器
24‧‧‧連接部
2‧‧‧插頭連接器
30‧‧‧插座強化金屬配件
10‧‧‧外殼
31‧‧‧端壁內面強化部(外壁豎立面強化部)
11‧‧‧底壁
32‧‧‧端壁頂面強化部(外壁頂面強化部)
11A‧‧‧底孔部
33‧‧‧端壁側被保持部(外壁側被保持部)
12‧‧‧突壁
35‧‧‧突壁端面強化部(突壁豎立面強化部)
12A‧‧‧訊號端子用溝槽部
36‧‧‧突壁頂面強化部
12B‧‧‧電源端子用溝槽部
37‧‧‧突壁側被保持部
14‧‧‧側壁
38‧‧‧連接底部
15‧‧‧端壁
42‧‧‧側方固定部(連接部)
16‧‧‧承接部
44‧‧‧電源接觸腕部
20‧‧‧插座訊號端子
43‧‧‧延伸部(基部)
21‧‧‧基部
45‧‧‧插座電源端子
22‧‧‧訊號接觸腕部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相關的插座連接器及相對於此從上方嵌合的插頭連接器的透視圖,表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
第2(A)圖是相對於第1圖之插座連接器的連接器長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透視圖,第2(B)圖是相對於第1圖之插頭連接器的連接器長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透視圖,分別表示連接器長度方向中央位置的剖面,以左半部表示省略外殼的狀態,在右半部的下方位置表示以該右半部保持的強化金屬配件。
第3(A)圖是將第1圖的插頭連接器上下反轉表示的透視圖,第3(B)圖是省略第3(A)圖之插頭連接器的外殼表示的透視圖。
第4圖是表示第1圖之插座連接器的一部份底面的底視圖,以虛線表示插座訊號端子及插座強化金屬配件。
第5圖是相對於第1圖的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的連接器長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視圖,表示訊號端子之位置的剖面,第5(A)圖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第5(B)圖為連接器嵌合狀態。
第6圖是相對於第1圖的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的連接器寬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視圖,表示連接器寬方向中央位置的剖面,第6(A)圖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第6(B)圖為連接器嵌合狀態。
以下,根據添附圖示,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說明。
第1圖為本實施形態相關的插座連接器及相對於此從上方嵌合的作為相對連接器的插頭連接器的透視圖,表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本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是分別配置在不同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安裝面上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構成以相對於各電路基板的安裝面成直角的方向(第1圖的上下方向)為插拔方向的連接器組合體。本實施形態是以設相對於插座連接器1之插頭連接器2的嵌合方向,即在第1圖使插頭連接器2向下方移動的方向為「連接器嵌合方向」,設其相反方向,即在第1圖朝上方的方向為「連接器拔出方向」說明。又,相對於插頭連接器2之相對連接器的插座連接器1的嵌合方向及插拔方向是分別成為上述插頭連接器2的 「連接器嵌合方向」及「連接器拔出方向」的相反方向。
[插座連接器1的構成]
插座連接器1是如第1圖顯示,具有:形成大致長方體外形的外殼10,及藉著在相對於上述安裝面平行之一方向的連接器長度方向(外殼10的長方向)一體鑄模成形於該外殼10而排列保持的複數個插座訊號端子20及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該插座連接器1是以第1圖表示的姿勢,配置安裝在電路基板上。
如第1圖顯示,插座訊號端子20是在連接器長度方向之外殼10的後述的突壁12的範圍,設置在連接器寬方向成對稱的兩列。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是相對於連接器長方向的插座訊號端子20的排列範圍在兩方的外側位置設置於外殼10。又如後述,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具有插座電源端子45作為該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一部份。如第1圖顯示,該插座電源端子45是位在上述連接器長度方向的突壁12的兩端區域,相對於插座訊號端子20之排列範圍的兩方的外側。
如第1圖顯示,外殼10是以樹脂等的電絕緣材製成,具備:具有相對於安裝對象面的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安裝面成平行的底面並以上述連接器長度方向為長方向延伸的底壁11(參閱第4圖);在連接器寬方向的底壁11的中央區域從該底壁11向上方豎立並朝著連接器長度方向延伸的突壁12;及從底壁11豎立包圍突壁12的四 角框形的周圍壁13。該周圍壁13,具有:從在連接器寬方向相對的底壁11的緣部豎立朝上述連接器長度方向延伸的一對作為外壁的側壁14,及從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相對的底壁11的緣部豎立,並連結上述一對側壁14的端部彼此而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延伸的一對作為外壁的端壁15。在周圍壁13與突壁12之間向上方開口的四角環狀的空間是形成承接插頭連接器2之嵌合部用的承接部16。
如插座連接器1之底視圖的第4圖顯示,底壁11是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第4圖的左右方向)的端子位置,將貫穿連接器插拔方向(相對於紙面成直角方向)的底孔部11A排列形成在該連接器長度方向(同時參閱第5(A)、(B)圖)。該底孔部11A在外殼10與插座訊號端子20及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一體成形後,向下方除去模具時所形成。該底孔部11A是除了位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的兩端的底孔部11A,以等間隔排列所形成(參閱第4圖)。位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的兩端區域的兩個底孔部11A彼此的間隔是較其他底孔部11A彼此的間隔若干地狹窄(參閱第4圖)。又,位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的兩端的底孔部11A較其他底孔部11A在連接器寬方向的尺寸為若干地小。
如插座訊號端子20的位置之剖視圖的第5(A)、(B)圖顯示,底孔部11A從連接器長度方向(與紙面垂直的方向)顯示時,在連接器寬方向(第5(A)、(B)圖的左右方向),形成從突壁12的側面若干外側的位置跨側壁14之內面若干外側的位置為止的範圍。亦即,底孔壁11A 是在連接器寬方向形成於後述之插座訊號端子20的接觸腕部22更外側的範圍。形成於連接器長度方向之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位置的底孔部11A,也同樣形成在比該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後述之插座電源端子45的接觸腕部33更外側的範圍。換言之,在對應連接器寬方向的上述接觸腕部22、44的範圍封閉底壁11。以下,將插座訊號端子20及插座電源端子45尤其在無加以區別的必要時總稱為「插座端子20、45」。
又,底壁11在對應插座訊號端子20的連接部24及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側方固定部42的位置,該底壁11的底面是與該連接部24的上面及側方固定部42的上面成接面。又,該底壁11在連接部24彼此間的位置及連接部24與側方固定部42之間的位置中,該底壁11的底面是比該連接部24的上面及側方固定部42的上面更位於上方,在該底面的下方形成有底溝槽部11B(同時參閱第4圖)。
突壁12是在對應連接器長度方向的插座訊號端子20的位置使得訊號端子用溝槽部12A,並在對應插座電源端子45的位置使得電源端子用溝槽部12B,從突壁12的側面(相對於連接器寬方向成直角的面)沒入並朝上下方向延伸形成(參閱第5(A)、(B)圖)。以下,將訊號端子用溝槽部12A及電源端子用溝槽部12B尤其在無加以區別的必要時總稱為「端子用溝槽部12A、12B」。從第5(A)、(B)圖顯示,端子用溝槽部12A、12B是跨突壁 12的豎立範圍全區域形成,在上端位置開放,且下端位置為底壁11所封閉。該端子用溝槽部12A、12B是收容插座端子20、45的接觸腕部22、44。如第1圖顯示,訊號端子用溝槽部12A與電源端子用溝槽部12B是以相同的溝槽寬尺寸(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的尺寸)形成。
如第1圖顯示,外殼10是將連接器長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比插座端子20、30的排列範圍的部份更高。上述端部是在側壁14的內面(位於承接部16側的面)的上部,形成有隨著向下方而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內方傾斜的側方引導面14A。該側方引導面14A是在連接器嵌合引導過程將插頭連接器2於連接器寬方向朝著承接部16內引導。
端壁15的內面(位於承接部16側的面)的上部形成有在連接器寬方向的兩端區域隨著向下方而朝著連接器長度方向內方傾斜的端引導面15A。如第1圖顯示,該端引導面15A的上緣及下緣是位在與側方引導面14A的上緣及下緣相同的高度。該端引導面15A是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將插頭連接器2在連接器長度方向朝著承接部16內引導。
又,在側方引導面14A與端引導面15A之間,形成有隨著向下方而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內方及連接器長度方向內方傾斜的角隅引導面10A。如第1圖顯示,該端引導面15A的上緣及下緣是位在與側方引導面14A及端引導面15A的上緣及下緣相同的高度。該角隅引導面 10A是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將插頭連接器2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及連接器長度方向朝著承接部16內引導。
第2(A)圖是相對於第1圖之插座連接器1的連接器長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透視圖,第2(B)圖是相對於第1圖之插頭連接器2的連接器長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透視圖。該第2(A)、(B)圖是表示在連接器長度方向中央位置之外殼的剖面,以左半部表示省略外殼的狀態,表示以該右半部保持在右半部的下方位置的強化金屬配件。又,第2(A)、(B)圖的左半部是為方便說明起見,以較第1圖大的端子彼此之間隔及端子與強化金屬配件的間隔表示。
以下,根據第1圖、第2(B)圖及第5(A)圖,說明插座訊號端子20的構成。插座訊號端子20,具有:將帶狀的金屬板條片朝板厚方向彎曲製成,沿著外殼的底壁11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的基部21;從該基部21的突壁12側的端部向上方延伸的訊號接觸腕部22;在基部21之側壁14側的端部向上方延伸後並向下方回折的逆U字型的被保持部23;及從該被保持部23的下端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外方延伸的連接部24。
如第5(A)圖顯示,基部21是在連接器寬方向跨包括承接部16的範圍延伸,藉一體鑄模成形保持於底壁11。該基部21是朝向承接部16內使其上面露出,並在對應底壁11的底孔部11A的範圍使其下面露出於電路基板側。又,基部21是在其長方向(連接器寬方向)形成 有突壁12側的部份作為窄幅部,側壁14側的部份是形成端子寬(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的尺寸)比該窄幅部寬的寬幅部。
如第4圖以虛線表示,基部21是在連接器寬方向使上述寬幅部與底壁11的底孔部11A大部份的範圍對應而定位,上述窄幅部是對應底孔部11A的其他部份的範圍定位。又,基部21的窄幅部及寬幅部是將其端子寬形成較底壁11的底孔部11A大,在該基部21的兩側端面且兩側緣部(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的緣部)的下面(板面)是被底壁11保持著。因此,基部21的兩側端面(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的側端面)與底壁11之間不存在有間隙,底孔部11A是藉基部21的下面包覆並封閉其上端開口。再者,在對應底孔部11A的範圍,並非有將基部21側緣部的板面保持在底壁11的必要,至少僅保持著基部21的兩側端面即可。並且,在基部21的側端部的板面保持於底壁11的場合,也可以僅保持著側端部的上面,或下面及上面的兩方。
訊號接觸腕部22是被收容在突壁12的訊號端子用溝槽部12A內,可在其板厚方向(連接器寬方向)彈性位移。該訊號接觸腕部22是以和基部21相同的寬尺寸(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其下部,並以小於下部的寬尺寸形成上部。又,該訊號接觸腕部22是將其自由端側的上端側部份朝側壁14成凸彎曲,形成作為與後述之插頭連接器2的插頭訊號端子60接觸用的訊號接觸突部 22A(參閱第5(B)圖)。訊號接觸腕部22是在自由狀態,使訊號接觸突部22A的彎曲頂部從外殼10的訊號端子用溝槽部12A突出定位於承接部16內(參閱第5(A)圖)。
被保持部23是如第2圖顯示,具有:從基部21的側壁14側的端部沿著該側壁14的內面向上方延伸的內側腕部23A;從該內側腕部23A的上端連續而在比該內側腕部23A接近連接器寬方向外側位置向下方回折的轉移部23B;及經該轉移部23B向下方延伸的外側腕部23C,藉一體鑄模成形保持在側壁14。
內側腕部23A是使板面朝向承接部16內露出,形成從該板面成矩形沒入的鎖定凹部23A-1。該鎖定凹部23A-1是例如藉衝壓加工等形成,其寬尺寸(在上述排列方向的尺寸)形成比內側腕部23A的寬尺寸小。該鎖定凹部23A-1卡止於後述之插頭連接器2的插頭訊號端子60的被鎖定段部61A-1,藉此維持連接器嵌合狀態防止連接器彼此的脫離,並在與該被鎖定段部61A-1的卡合時接觸進行導電,藉此也可具有輔助上述訊號接觸突部22A的功能(參閱第5(B)圖)。
轉移部23B是向上方呈凸彎曲,該轉移部23B的上面是從側壁14露出。外側腕部23C並非從側壁14露出而是埋設保持在該側壁14內(同時參閱第5(A)圖)。該外側腕部23C是如第2(B)圖明確顯示,下端部是以小於其他部份的寬尺寸(在上述排列方向的尺寸)形成。
連接部24是在比基部21更下方位置,從外 側腕部23C的下端朝連接器寬方向外方成直線狀延伸至與側壁14的外面大致相同位置,從外殼10的底壁11露出。將該連接部24軟焊連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訊號電路部。
本實施形態中,如上述將連接器寬方向的連接部24的前端位置設在與側壁14的外面大致相同位置,藉此避免在連接器寬方向之插座連接器1的大型化。又,如已說明,於連接部24彼此間的位置在外殼10的底壁11形成有底溝槽部11B。因此,在軟焊連接時,熔融焊劑流入底溝槽部11B內,藉此可對連接部24的兩側端面(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的側面)進行軟焊連接。如此一來,本實施形態可一邊避免連接器寬方向之連接器的大型化,並可在該連接部24充分確保可軟焊連接部份之較寬的面積。
接著,根據第1圖及第2(B)圖說明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構成。本實施形態中,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不僅具有強化外殼10的功能,如後述,也具有作為鎖定金屬配件的功能,且作為電源端子的功能。但是,在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具備作為鎖定金屬配件的功能且作為電源端子的功能並非必需。
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是將金屬板構件朝板厚方向彎曲所製成,從上方顯示,設置在端壁15的位置的部份;設置在突壁12的位置的部份;設置在兩個側壁14的各位置的各部份;及設置在承接部16的位置的部份有 著大的不同。
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中設於端壁15的位置的部份,具有:沿著該端壁15的內面延伸的端壁內面強化部31;從該端壁內面強化部31的上端向下方回折的端壁頂面強化部32;經該端壁頂面強化部32沿著端壁15的外面向下方延伸的端壁側被保持部33;及在連接器寬方向的端壁內面強化部31的近兩端位置從該端壁內面強化部31的下端朝著連接器長度方向外方延伸的端固定部34。
端壁內面強化部31是使得下半部在連接器寬方向跨端壁15的全區域延伸,上半部是在上述下半部連接器寬方向中央區域從該下半部的上緣向上方延伸。如第1圖及第2(B)圖顯示,端壁內面強化部31的板面是從端壁15的內面若干突出地露出。端壁頂面強化部32是以和端壁內面強化部31的上半部相同的寬尺寸(在連接器寬方向的尺寸)形成,與該上半部連續向上方成凸彎曲,使其上面若干突出於端壁15的上面。端壁側被保持部33是以和端壁頂面強化部32相同的寬尺寸形成,與該端壁頂面強化部32連續並延伸,使其板面若干突出於端壁15的外面。本實施形態中,端壁內面強化部31及端壁頂面強化部32是分別包覆端壁15的內面且上面,因此,在連接器插拔過程,可防止該端壁15的內面且上面與插頭連接器2的干涉造成的損傷。
端固定部34是如第1圖顯示,從外殼10的 底壁11露出,在其下面與電路基板的對應電源電路部軟焊連接並固定。該端固定部34是在連接器長度方向延伸至與端壁15的外面大致相同的位置。如此一來,將端固定部34的前端位置設在與端壁15的外面大致相同的位置,藉此避免連接器長度方向之插座連接器1的大型化。
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中設置在突壁12的位置的部份是如第1圖顯示,具有:沿著作為突壁12之豎立面的端面(相對於連接器長度方向成直角的面)延伸的突壁端面強化部35;從該突壁端面強化部35的上端向下方回折的突壁頂面強化部36;經該突壁頂面強化部36向下方延伸的突壁側被保持部37;及從後述的延伸部43在突壁12的電源端子用溝槽部12B內向上方延伸的電源接觸腕部44。
突壁端面強化部35及突壁頂面強化部36是藉著突壁12保持,並使得各板面與突壁12的端面且上面(頂面)成為相同的位面露出。本實施形態中,突壁端面強化部35及突壁頂面強化部36是分別包覆突壁12的端面且上面,因此在連接器的插拔過程,可防止突壁12的端面且上面與插頭連接器2的干涉造成的損傷。
電源接觸腕部44是形成與插座端子20的訊號接觸腕部22同列後定位,在板厚方向(連接器寬方向)彈性位移,與設置在後述之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的作為對應電源接觸部的內側板部73(參閱第2(A)圖)可以接觸壓接觸(參閱第5(B)圖)。該電源接觸腕部44是將成為其自 由端側的上端側部份朝向側壁14成凸彎曲,將其凸彎曲後的部份形成為與上述內側板部73接觸用的電源接觸突部44A。電源接觸腕部44是在自由狀態,將電源接觸突部44A的彎曲頂部從外殼10的電源端子用溝槽部12B突出而定位在承接部16內。並且,在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不具有作為電源端子的功能的場合,省略電源接觸腕部44。
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之設於側壁14的位置的部份具有:從端壁內面強化部31的下半部的連接器寬方向兩端沿著側壁14朝連接器長度方向內方延伸的側壁側被保持部39;從該側壁側被保持部39的上緣向下方回折的轉移部40;經該轉移部40沿著側壁14的內面向下方延伸的鎖定板部41;及從該側壁側被保持部39的下緣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外方延伸的側方固定部42。
側壁側被保持部39被埋設保持於側壁14。轉移部40是向上方成凸彎曲,如第1圖顯示,使其上面成為與側壁14的上面相同的位面露出。鎖定板部41是在位於承接部16側的板面從側壁14的內面露出的狀態保持於該側壁14,形成由其露出的板面成矩形沒入的鎖定凹部41A。並且,在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不具有作為鎖定金屬配件的功能的場合,也可以省略鎖定板部41。
側方固定部42是如第1圖顯示,從外殼10的底壁11露出,並在其下面與電路基板的對應電源電路部軟焊連接而固定,也具備作為後述電源端子42用的連 接部的功能。該側方固定部42是在連接器寬方向延伸至與側壁14的外面大致相同的位置。本實施形態是如上述,將連接器寬方向的側方固定部42的前端位置設成與側壁14的外面大致相同位置,藉此避免連接器寬方向之插座連接器1的大型化。又,在連接器長度方向彼此鄰接的側方固定部42與插座訊號端子20的連接部24之間的位置是在外殼10的底壁11形成有底溝槽部11B,在軟焊連接時,使熔融焊劑流入底溝槽部11B內可焊接於側方固定部42的側端面。如此一來,其結果,可一邊避免連接器寬方向之連接器的大型化,並可以該連接部24確保可軟焊連接之部份的面積。
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設於承接部16的位置的部份,具有:沿著底壁11朝連接器長度方向延伸,連接端壁內面強化部31及突壁端面強化部35的下端部彼此的連接底部38(並參閱第6(A)、(B)圖),及沿著底壁11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連接電源接觸腕部44及鎖定板部41的下端部彼此的延伸部43。連接底部38及延伸部43是以其上面露出於承接部16的狀態保持於該底壁11。並且,在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不具有作為電源端子的功能的場合,也可以省略延伸部43。
延伸部43是以和鎖定板部41相同的端子寬方向從該鎖定板部的下緣朝突壁12側延伸出。又,在與連接器長度方向的突壁12的電源端子用溝槽部12B相同位置,電源接觸腕部44是從延伸部43接近突壁12的緣 部(朝連接器長度方向延伸的緣部)向上方延伸。以下,稱延伸部43與電源接觸腕部44所構成的部份為「電源端子45」。本實施形態中,電源端子45是以針對形成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一部份為例進行說明,但也可以將電源端子與插座強化金屬配件製成另體的構件來取代。
延伸部43是形成電源端子45的基部。該延伸部43是和已說明的插座訊號端子20的基部21同樣,在連接器寬方向跨包括承接部16的範圍延伸(針對插座訊號端子20的基部21可參閱第5(A)、(B)圖)。又如第4圖以虛線表示,延伸部43是形成包括位在對應於連接器長度方向之兩端區域的兩個底孔部11A的範圍,在該延伸部43的兩側端面且兩側緣部(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的緣部)的下面(板面)是被底壁11所保持。因此,在延伸部43的兩側端面(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的側端面)與底壁11之間不存在有間隙,上述兩個底孔部11A的上端開口是藉一個延伸部43的下面所包覆而封閉。
以上構成的插座連接器1是如以下的要領所製造。首先,將插座訊號端子20及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排列於連接器長度方向。接著,將該插座訊號端子20及該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藉來自上方構成的模具(稱「上側模具」)從上方,並藉著來自下方構成的模具(稱「下側模具」)從下方推壓固定。此時,上側模具及下側模具被推壓夾入插座訊號端子20的基部21且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延伸部43的各上面及下面。
但是,藉一體鑄模成形相同端子寬的複數個端子並以外殼保持的場合,以往是在一體成形時以模具推壓端子時,多是將所有的端子分別以相同的面積推壓一處。但是,上述複數端子中的一部份端子的基部在比其他端子的基部更為寬幅的場合,以和上述其他端子的基部的推壓面積(以模具推壓的面積)相同的面積推壓上述一部份端子的基部的一處時,一體鑄模成形時之上述一部份的端子的姿勢會變得不穩定。
本實施形態中,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延伸部43雖是比插座訊號端子20的基部21更為寬幅,但是該延伸部43被以模具推壓連接器長度方向的複數處(本實施形態為兩處),其推壓面積是與兩個底孔部11A的總和面積大致相同。因此,與藉一個底孔部11A的面積以一處推壓寬幅之延伸部43的場合比較,推壓處數量增加,且推壓的面積變寬,因而可以使一體鑄模成形時之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姿勢更為穩定。
又,本實施形態中,底壁11是在對應延伸部32的區域,被以複數(本實施形態為兩個)的底孔部11A以外的範圍所封閉,藉著該底壁11保持該延伸部32。因此,和一體鑄模成形時的較大推壓面積且為確保端子的穩定性而跨延伸部的大致全區域的區域在底壁形成有底孔部的場合比較時,可加大對應延伸部32的區域之外殼10的強度。
接著,朝組合後的上下兩個模具內注入樹 脂,將插座訊號端子20及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與外殼10進行一體鑄模成形,藉此保持在該外殼10。本實施形態中,插座訊號端子20及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以連接器整體顯示時,被模具以大致等間隔的複數個位置推壓,因此可跨連接器整體均等地流入樹脂。
一體鑄模成形後,將上側模具及下側模具分別朝上方且下方移動來除去,藉此完成插座連接器1。此時,藉著下側模具朝下方的拔除,如第5(A)、(B)圖顯示,以連接器長度方向的端子位置,在比連接器寬方向之突壁12的端子用溝槽部12A、12B更外側於底壁11形成有底孔部11A。並在插座訊號端子20的連接部24彼此間的位置且於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側方固定部42與連接部24之間的位置形成有底溝槽部11B。
本實施形態中,突壁12的端子用溝槽部12A、12B是跨該突壁12的豎立範圍全區域所形成,在突壁12的上面(頂面)位置向上方開放。因此,從上方移動上側模具進行配置,可進行具有端子用溝槽部12A、12B之突壁12的成形。因此,於連接器長度方向的端子位置,可在對應連接器寬方向的該端子用溝槽部12A、12B的範圍,換言之,可在對應收容於該端子用溝槽部12A、12B的插座端子20、45的接觸腕部22、44的範圍形成底壁11。
在對電路基板的安裝面之插座連接器1的安裝時,將插座訊號端子20的連接部24或插座強化金屬配 件30的側方固定部42軟焊連接於安裝面時,使得熔融的焊劑在外殼10的底壁11與上述安裝面之間朝向插座端子20、45的接觸腕部22、44側流動。但是,本實施形態中,對應接觸腕部22、44的範圍是封閉著底壁11,因此熔融焊劑不會攀升至上述接觸腕部的表面。
又,雖在底壁11形成有底孔部11A,但所有的底孔部11A是藉插座訊號端子20的基部21或插座電源端子45的延伸部43封閉上端開口,因此即使熔融的焊劑從上述安裝面側流入底孔部11A內,該焊劑也會被上述基部21且延伸部43的底面阻止其不再前進,而滯留於該底孔部11A內,因此不致攀升至接觸腕部22、44側。
又,連接器安裝後在軟焊連接部塗敷塗劑的場合,也與上述軟焊的場合相同,阻止該塗劑攀升至接觸腕部22、44側。其結果,防止焊劑或塗劑附著於接觸腕部22、44,可良好地確保接觸腕部22、44的彈性位移狀態或與相對端子的接觸狀態。
[插頭連接器2的構成]
接著,根據第1圖、第2(A)圖、第3圖及第5圖針對插頭連接器2的構成進行說明。第3(A)圖是將第1圖的插頭連接器2上下反轉表示的透視圖,第3(B)圖是省略第3(A)圖之插頭連接器2的外殼50表示的透視圖。
插頭連接器2具有適合於插座連接器1的承接部16的框形的嵌合部(參閱第3(A)圖),藉著該嵌合部 嵌入承接部16內,將連接器1、2彼此嵌合連接。插頭連接器2具有:形成大致長方體外形的外殼50,及在相對於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安裝面成平行的連接器長度方向(外殼50的長方向)一體鑄模成形於該外殼50藉此排列保持的複數個插頭訊號端子60與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
外殼50是以樹脂等的電絕緣材製成,如第1圖顯示,具備:具有相對於安裝對象面的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安裝面成平行的底面朝連接器長度方向延伸的底壁51,及從該底壁51向下方(第3(A)圖為上方)豎立作為嵌合部的周圍壁53。該周圍壁53具有:彼此相對朝排列方向延伸的兩個側壁54,及連結該兩個側壁54的端部彼此朝相對於連接器長度方向成直角的連接器寬方向(外殼50的短方向)延伸的兩個端壁55。被周圍壁53包圍而在第1圖的下方(第3(A)圖為上方)開口的空間是形成承接插座連接器1的突壁12用的承接部56(參閱第3(A)圖)。
底壁51是如第1圖及第3(A)圖明確顯示,形成有跨連接器長度方向的側壁54全區域向連接器寬方向外方伸出的外伸部51A。該外伸部51A是對應插座端子20的轉移部23B及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轉移部40定位(針對與插座端子20的轉移部23B的位置關係可參閱第5(B)圖)。如第3(A)圖明確顯示,該外伸部51A的上面是位在比後述之插頭訊號端子60的連接部62及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的側方固定部74的上面更高的位置。設置如上述形狀的外伸部51A,藉此在連接部62及側方固定部74 的焊接安裝時,即使熔融焊劑流向連接器寬方向內方,仍可藉著外伸部51A的側面(相對於連接器寬方向成直角的面)阻止其不再前進。亦即,使熔融焊劑不致在連接器寬方向流入對應上述轉移部23B、40的位置。
以往,插頭連接器在連接器寬方向與插座端子的轉移部對應的範圍不具有外殼部份,在軟焊連接時起因於熔融焊劑流入上述範圍,連接器嵌合時,在上述範圍硬化的焊劑會有造成與上述轉移部干涉之虞。本實施形態是如已說明,藉外殼50的外伸部51A,阻止熔融焊劑流入上述範圍,因此在連接器嵌合時,可防止硬化後的焊劑與上述轉移部23B、40的干涉。
插頭訊號端子60是於連接器長度方向的外殼50的近中央範圍,在連接器寬方向成對稱設置兩列。該插頭訊號端子60是將帶狀的金屬板條片朝著板厚方向彎曲製成,如第2(A)圖及第3(B)圖明確顯示,具有:保持在側壁54的U字型的的U字型部61,及從該U字型部61的兩個腕部之中位在承接部56側的一方腕部(後述的內側腕部61C)的第2(A)圖的上端(在第3(B)圖的下端),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外方延伸而連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訊號電路部的連接部62。插頭訊號端子60是以U字型部61,藉著與外殼50一體鑄模成形被保持。
U字型部61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突入插座連接器1的插座訊號端子20的訊號接觸腕部22與內側腕部23A之間的部份,從下方(在第3(A)、(B)圖的上方)跨 側壁54地埋設於該側壁54。該U字型部61是如第2(A)圖明確顯示,具有:沿著側壁54的外面向下方延伸的外側腕部61A;從該外側腕部61A的下端在連接器寬方向內側位置向上方回折的轉移部61B;及經該轉移部61B向上方延伸的內側腕部61C。連接器寬方向的U字型部61的尺寸是形成若干大於插座訊號端子20的訊號接觸突部22A及與該訊號接觸突部22A相對之內側腕部23A的板面的間隔。
U字型部61的外側腕部61A是如第1圖顯示,板面從側壁54的外面露出。在其露出的板面形成有該板面的上部没入所形成的段狀並朝著該外側腕部61A的寬方向(連接器長度方向)延伸的被鎖定段部61A-1,該被鎖定段部61A-1是形成與插座端子20的鎖定凹部23A-1卡止。轉移部61B是如第2(A)圖顯示,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使得該轉移部61B的下面(第3(A)圖為上面)從側壁54露出。內側腕部61C是如第3(A)圖顯示,承接部56側的板面是從側壁54的內面露出,其露出的板面是形成作為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以接觸壓與插座訊號端子20的訊號接觸突部22A接觸的對應訊號接觸部。
連接部62是如第2(A)圖顯示,從內側腕部61C的上端沿著底壁51的底面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外方成直線狀延伸,延伸出外殼50外(並參照第1圖),可軟焊連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訊號電路部。
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是如第1圖顯示,對應 插座連接器1的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的外殼10的各端部分別設有一個。該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不僅具有強化外殼50的功能,並具有與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鎖定的鎖定功能,更具有與該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電源接觸腕部44接觸作為電導通的電源端子的功能。但是,在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具備作為鎖定金屬配件的功能且作為電源端子的功能並非必需。
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是將金屬板構件朝板厚方向彎曲所製成,如第2(A)圖表示,具有:沿著外殼50的側壁54的外面延伸的外側板部71;從該外側板部71的下端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內方延伸的側方轉移部72;經該側方轉移部72沿著側壁54的內面向上方延伸的內側板部73;從該內側板部73的上端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外方延伸的側方固定部74;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連結兩個內側板部73彼此的連結部75;從連結部75的下緣在連接器長度方向外側位置向上方回折的端轉移部76;經該端轉移部76沿著端壁55的外面向上方延伸的端被保持部77;及從連結部75的上緣朝著連接器長度方向外方延伸的端固定部78。
外側板部71是如第2(A)圖顯示,板面是從側壁54的外面露出,在其露出的板面形成有該板面的上部没入所形成的段狀並朝著該外側板部71的寬方向(連接器長度方向)延伸的被鎖定段部71A。該被鎖定段部71A是被形成在與插頭訊號端子60之外側腕部61A的被鎖定段 部61A-1相同高度的位置。該被鎖定段部71A是以和插座連接器1的嵌合狀態,與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鎖定凹部41A彼此鎖定。
側方轉移部72是沿側壁54的下面(第3(A)圖為上面)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延伸,該側方轉移部72的下面(第3(A)圖為上面)是從側壁54露出(參閱第3(A)圖)。內側板部73是如第3(A)圖顯示,板面是從側壁54的內面露出,形成作為以接觸壓與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之電源接觸腕部44接觸的對應電源接觸部。
側方固定部74是如第2(A)圖顯示從內側板部73的上端(第3(A)、(B)圖為下端)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外方延伸,如第1圖及第2(A)圖顯示,朝外殼50外延伸出,可軟焊連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
連結部75是如第2(A)圖顯示,具備:具有相對於連接器長度方向成直角的板面並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的連結基部75A,及在該連結基部75A的兩端彎曲並朝著連接器長度方向內方延伸的連結端部75B。該連結部75是被埋設保持於端壁55。
端轉移部76是沿端壁55的下面(第3(A)圖為上面)朝著連接器寬方向延伸,該端轉移部76的下面(第3(A)圖為上面)的一部份是從端壁55露出(參閱第3(A)圖)。端被保持部77是藉端壁55保持著,如第1圖及第3(A)圖顯示,板面是從端壁55的外面露出。端固定部78是如第1圖顯示,從外殼50的底壁51朝連接器長度方向 突出,在其上面(第3(A)圖為下面)與電路基板的對應部軟焊連接固定。
[連接器的嵌合動作]
接著,根據第1圖、第5圖及第6圖,針對連接器1、2的嵌合動作說明。第5圖是相對於第1圖的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的連接器長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視圖,表示訊號端子之位置的剖面,第5(A)圖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第5(B)圖表示連接器嵌合狀態。第6圖是相對於第1圖的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的連接器寬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視圖,表示連接器寬方向中央位置的剖面,第6(A)圖為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第6(B)圖表示連接器嵌合狀態。
首先,將插座連接器1的插座訊號端子20的連接部24及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側方固定部42分別軟焊連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並將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端固定部34軟焊連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部,將插座連接器1安裝於電路基板。又,將插頭連接器2的插頭訊號端子60的連接部62及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的側方固定部74分別軟焊連接於其他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並將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的端固定部78軟焊連接於上述其他電路基板的對應部,將插頭連接器2安裝於上述其他的電路基板。並且,也可以在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的各軟焊連接部份,依需要塗敷防止腐蝕用的塗劑。
接著,如第1圖、第5(A)圖及第6(A)圖顯示,設插座連接器1為承接部16向上方開口的姿勢,並設插頭連接器2為承接部56向下方開口的姿勢而定位在該插座連接器1的上方。並且,如第1圖、第5(A)圖及第6(A)圖以箭頭表示,使插座連接器2向下方移動,將該插頭連接器2的嵌合部嵌入插座連接器1的承接部16內。
其結果,插頭連接器2的插頭訊號端子60的U字型部61推開插座連接器1的插座訊號端子20的訊號接觸突部22A及鎖定凹部23A-1之間突入。並且,訊號接觸腕部22在連接器寬方向朝內方彈性位移。並在U字型部61的突入進行時,如第5(B)圖顯示,在連接器嵌合狀態,訊號接觸突部22A是以接觸壓與U字型部61的內側腕部61C(對應訊號接觸部)接觸,並且,U字型部61的外側腕部61A的被鎖定段部61A-1突入鎖定凹部23A-1內,可在連接器拔出方向卡止定位於該鎖定凹部23A-1的上緣。其結果,可導通電並互相鎖定連接器1、2的端子20、60彼此。
又,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電源接觸突部44A是以接觸壓與對應該電源接觸腕部44定位之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的內側板部73(對應電源接觸部)接觸。並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插頭強化金屬配件70的被鎖定段部71A突入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鎖定凹部41A內,可在連接器拔出方向卡止定位於該鎖定凹部41A的上緣。其結果,電導通強化金屬配件30、70彼此並互相鎖定。如此 一來,完成連接器1、2彼此的嵌合連接動作。又,在連接器拔出時,將插頭連接器2向上方提起解除端子彼此且強化金屬配件彼此的鎖定狀態,可藉此拔出插頭連接器2。
本實施形態中,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端壁內面強化部31的板面是在外殼10的端壁15的內面露出,且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突壁端面強化部35的板面是露出於外殼10的突壁12的端面。因此,在連接器插拔過程,插頭連接器2的嵌合部從正規的嵌合位置在連接器長度方向朝端壁15偏離的場合,該嵌合部是抵接於端壁內面強化部31的板面,因此不會與端壁15的內面直接抵接。又,上述嵌合部從正規的嵌合位置在連接器長度方向朝突壁12側偏離的場合,該嵌合部是抵接於突壁端面強化部35的板面,因此不會與突壁12的端面直接抵接。其結果,可防止端壁15及突壁12的損傷。
又,本實施形態中,端壁頂面強化部32的板面是露出於外殼10的端壁15的頂面,並且突壁頂面強化部36的板面是露出於外殼10的突壁12的頂面。因此,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即使該插頭連接器2的嵌合部從正規的嵌合位置在連接器長度方向朝著端壁15側偏離而嵌合抵接於端壁15的頂面側時,該嵌合部是抵接於端壁頂面強化部32,因此不會與外殼10的端壁15的頂面直接抵接。又,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即使該插頭連接器2的嵌合部從正規的嵌合位置在連接器長度方向朝著突壁12側偏 離而嵌合抵接於突壁12的頂面側時,該嵌合部是抵接於突壁頂面強化部36,因此不會與外殼10的突壁12的頂面直接抵接。可更確實地防止端壁15及突壁12的損傷。再者,在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並無設置端壁頂面強化部32及突壁頂面強化部36的必要,並且,也可以僅設置端壁頂面強化部32及突壁頂面強化部36的其中一方。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是以端壁側被保持部33保持在端壁15,並以突壁側被保持部37保持在突壁12,因此在連接器插拔過程,可確實防止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受到來自插頭連接器2之嵌合部的抵接力而從外殼10的脫離。再者,並非有在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設置端壁側被保持部33及突壁側被保持部37的必要,也可以僅設置該端壁側被保持部33及該突壁側被保持部37的其中一方。
又,本實施形態中,端壁內面強化部31與突壁端面強化部35是藉連接底部38連接而一體製成,使端壁內面強化部31與突壁端面強化部35形成彼此的強度互補的關係,因此可提高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本身的強度,防止該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意外變形等,可進一步牢固地強化外殼10。
本實施形態中,以連接底部38連接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端壁內面強化部31與突壁端面強化部35,防止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的連接器彼此偏離造成外殼10的損傷,並可提高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本身的強度, 但對於插座強化金屬配件30的構成,可進一步地變更。例如,也可以在插座強化金屬配件,設置:沿著外殼的側壁的內面延伸作為保持在該側壁的周圍壁內面強化部的側壁內面強化部,及沿著與該側壁內面強化部對面的外殼的突壁的豎立面(側面)延伸作為保持在該突壁的突壁豎立面強化部的突壁側面強化部,藉沿著底壁朝連接器寬方向延伸的連接底部連接該側壁內面強化部及突壁側面強化部的下端彼此。藉以上的構成,防止在連接器寬方向的連接器彼此偏離而造成外殼的損傷,並可提高插座強化金屬配件本身的強度。
本實施形態是已說明將本發明運用在具有插座訊號端子及插座電源端子的兩種端子的插座連接器1的例,但本發明也可運用在僅具有其中一方種類的端子的端子。
本實施形態是針對在突壁形成有收容端子的接觸腕部之溝槽部的場合已作說明,但本發明也可運用在將上述溝槽部形成於側壁的場合。此時,在連接器長度方向的端子位置包括對應側壁的溝槽部的範圍形成底壁。
1‧‧‧連接器
2‧‧‧插頭連接器
10‧‧‧外殼
12‧‧‧突壁
15‧‧‧端壁
16‧‧‧承接部
20‧‧‧插座訊號端子
30‧‧‧插座強化金屬配件
31‧‧‧端壁內面強化部(外壁豎立面強化部)
32‧‧‧端壁頂面強化部(外壁頂面強化部)
33‧‧‧端壁側被保持部(外壁側被保持部)
34‧‧‧端固定部
35‧‧‧突壁端面強化部(突壁豎立面強化部)
36‧‧‧突壁頂面強化部
37‧‧‧突壁側被保持部
38‧‧‧連接底部
50‧‧‧外殼
51‧‧‧底壁
55‧‧‧端壁
56‧‧‧承接部
60‧‧‧插頭訊號端子
70‧‧‧插頭強化金屬配件
75‧‧‧連結部
76‧‧‧端轉移部
77‧‧‧端被保持部
78‧‧‧端固定部

Claims (7)

  1. 一種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係配置於電路基板的安裝面上以相對於該安裝面成直角的方向為連接器插拔方向進行相對連接器插拔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特徵為,具備:彎曲金屬板構件製成的強化金屬配件;與該強化金屬配件形成另體構件或作為該強化金屬配件的一部份而形成的端子;及在連接器插拔方向開口形成上述相對連接器之插拔用的承接部,並直接或間接地保持上述強化金屬配件及端子的外殼,該外殼,具有:與上述安裝面對面的底壁;從該底壁的相對緣部豎立成對的外壁;及在該成對的外壁之間從底壁豎立的突壁,強化金屬配件,具有:外壁豎立面強化部,沿著與突壁的豎立面對面的外壁的豎立面延伸並保持於該外壁;突壁豎立面強化部,沿著與該外壁豎立面強化部對面的突壁的豎立面延伸並保持於該突壁;及連接底部,沿著底壁延伸連接外壁豎立面強化部及突壁豎立面強化部的底壁側端部彼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強化金屬配件具有從突壁豎立面強化部的開口側端部延伸而在外殼的突壁的頂面露出的突壁頂面強化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強化金屬配件具有從外壁豎立面強化部的開口側端部延伸並在外殼的外壁的頂面露出的外壁頂面強化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強化金屬配件具有從外壁豎立面強化部的開口側端部延伸並在外殼的外壁的頂面露出的外壁頂面強化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強化金屬配件具有從突壁豎立面強化部的開口側端部經突壁頂面強化部朝外殼的底壁側延伸並保持於突壁的突壁側被保持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強化金屬配件具有從外壁豎立面強化部的開口側端部經外壁頂面強化部朝外殼的底壁側延伸並保持於外壁的外壁側被保持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強化金屬配件具有從外壁豎立面強化部的開口側端部經外壁頂面強化部朝外殼的底壁側延伸並保持於外壁的外壁側被保持部。
TW105107586A 2015-04-01 2016-03-11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ircuit boards TWI5801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4831A JP6385875B2 (ja) 2015-04-01 2015-04-01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291A TW201707291A (zh) 2017-02-16
TWI580121B true TWI580121B (zh) 2017-04-21

Family

ID=57161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7586A TWI580121B (zh) 2015-04-01 2016-03-11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ircuit board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85875B2 (zh)
KR (1) KR101921117B1 (zh)
CN (1) CN106058516B (zh)
TW (1) TWI5801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7218B2 (ja) 2016-11-18 2021-01-0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KR102638823B1 (ko) * 2016-11-29 2024-02-21 에이치알에스코리아 주식회사 실장 금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플러그 커넥터
KR102574606B1 (ko) * 2016-11-29 2023-09-05 에이치알에스코리아 주식회사 소켓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CN106911024A (zh) * 2017-03-30 2017-06-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插座
JP6842359B2 (ja) * 2017-05-10 2021-03-1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KR102047677B1 (ko) * 2018-01-11 2019-11-22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플러그 커넥터
JP6884164B2 (ja) * 2018-02-06 2021-06-0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タブ端子
KR102542024B1 (ko) 2018-02-23 2023-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금속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041368B1 (ko) 2018-05-24 2019-11-07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TWI674712B (zh) * 2018-07-06 2019-10-1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總成
KR102111410B1 (ko) * 2018-07-11 2020-05-15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압력 분산 지지형 소켓커넥터 및 플러그커넥터를 갖는 커넥터 장치
JP7148357B2 (ja) 2018-10-18 2022-10-0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7341651B2 (ja) * 2018-10-24 2023-09-1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KR102659117B1 (ko) * 2018-12-27 2024-04-18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20200088637A (ko) * 2019-01-15 2020-07-23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KR102553861B1 (ko) * 2019-02-27 2023-07-10 에이치알에스코리아 주식회사 플러그 커넥터
JP2020184459A (ja) * 2019-05-08 2020-11-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US11411333B2 (en) 2019-11-05 2022-08-09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US11424565B2 (en) 2019-11-05 2022-08-23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pair
JP7388958B2 (ja) * 2019-11-05 2023-11-2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2285974B1 (ko) * 2019-11-26 2021-08-05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4505933U (zh) * 2020-08-03 2021-10-26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7038172B2 (ja) * 2020-10-12 2022-03-1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1660A (zh) * 2012-03-29 2014-01-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連接器組裝體及插座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7601B2 (ja) * 2002-04-05 2005-08-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ホールドダウン付きコネクタ
JP2006100240A (ja) * 2004-08-31 2006-04-13 Kyocera Elco Corp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4478609B2 (ja) * 2005-05-23 2010-06-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4761397B2 (ja) * 2007-02-26 2011-08-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組合せコネクタ
JP5881333B2 (ja) * 2010-09-08 2016-03-0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202196951U (zh) * 2011-07-12 2012-04-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板端连接器
JP2013101909A (ja) * 2011-10-14 2013-05-23 Molex Inc コネクタ
JP5809198B2 (ja) * 2013-06-10 2015-11-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ガイド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JP6245964B2 (ja) * 2013-12-02 2017-12-1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279989B2 (ja) * 2014-06-25 2018-02-1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1660A (zh) * 2012-03-29 2014-01-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連接器組裝體及插座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8516B (zh) 2019-07-16
JP2016195057A (ja) 2016-11-17
KR101921117B1 (ko) 2018-11-22
JP6385875B2 (ja) 2018-09-05
TW201707291A (zh) 2017-02-16
KR20160118141A (ko) 2016-10-11
CN106058516A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0121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ircuit boards
TWI611635B (zh)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
JP6681951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242936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KR101020389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접속체
KR101688025B1 (ko) 방수 커넥터
US78459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JP4761397B2 (ja) 組合せコネクタ
CN106558776B (zh)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US94613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ongue portion
JP5358615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305603A (ja) 回路基板用雄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817477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13228424A (zh) 插座连接器
JP651765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574470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444285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259003B2 (ja) 回路基板用プラグ電気コネクタ
JP201224359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625706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530015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6207618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部
KR20170033739A (ko) 크랙 방지용 커넥터 장치
TWI599114B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I525947B (zh) 插座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