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5933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5933U
CN214505933U CN202120241399.8U CN202120241399U CN214505933U CN 214505933 U CN214505933 U CN 214505933U CN 202120241399 U CN202120241399 U CN 202120241399U CN 214505933 U CN214505933 U CN 214505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ide wall
portions
locking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13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细田翔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5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5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具备强化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各端部附近的锁定力的锁定机构。连接器包含壳体和保持于壳体的端子及附加部件。壳体包含嵌合凸部和呈周状包围嵌合凸部的外壁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部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部,壳体形成有收纳对象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的收纳部。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侧的附加部件包含保持于第一侧壁部的第一锁定部及保持于一对第二侧壁部每一个的一对第二锁定部。第一锁定部构成形成收纳部的第一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锁定部构成形成收纳部的一对第二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且构成第二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在第二方向比嵌合凸部靠上述一个端部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特别是涉及具备用于维持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锁定机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第6530015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上述锁定机构的连接器,特别是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各自的一个例子。这些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是能够以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的状态相互嵌合的、所谓的基板对基板型的连接器。
上述专利公报所公开的插座式连接器1具有呈大致长方体外形的壳体10、在壳体10的长度方向通过一体模制成型排列保持于该壳体10的多个插座信号端子20以及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
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相对于连接器长度方向的插座信号端子20的排列范围在双方的外侧位置设置于壳体10,从而不仅具有对壳体10进行加强的功能,还能够具有作为锁定金属零件的功能,进一步具有作为电源端子的功能。
另外,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通过将金属板部件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从上方观察具有:设置于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底壁11向上方立起并且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壳体的突壁12的位置的部分、设置于从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对置的底壁11的缘部立起并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作为一对外壁的侧壁14各自的位置的部分、设置于将一对侧壁14的端部彼此连结并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作为一对外壁的端壁15的位置的部分、以及设置于在从底壁11立起并包围突壁12的四方框状的周壁13与突壁 12之间向上方开口的用于接受插头式连接器2的嵌合部的接受部16的位置的部分。
在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的、设置于侧壁14的位置的部分包含有沿着侧壁14的内表面向下方延伸的锁定板部41,该锁定板部41以位于接受部16侧的板面从侧壁14的内表面露出的状态保持于该侧壁14,形成有从该露出的板面以矩形状凹陷的锁定凹部41A。
另一方面,插头式连接器2具有呈大致长方体外形的壳体50、在壳体50的长度方向通过一体模制成型排列保持于该壳体50的多个插头信号端子60以及插头加强金属零件70。
插头式连接器具有适合于插座式连接器的接受部16的框状的嵌合部,嵌合部嵌入接受部16内,由此连接器彼此嵌合连接。
插头加强金属零件70与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对应,不仅具有对壳体 50进行加强的功能,还能够具有与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锁定的锁定功能,进一步具有作为与该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的电源接触臂部44接触并电导通的电源端子的功能。插头加强金属零件70与插座式连接器1的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对应,在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壳体10的各端部侧各设置一个。
另外,插头加强金属零件70与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同样地通过将金属板部件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包含沿着壳体50的侧壁54的外表面延伸的外侧板部71。在外侧板部71中,板面从侧壁54的外表面露出,在该露出的板面形成有呈该板面的上部凹陷而形成的阶梯状并沿外侧板部 71的宽度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被锁定阶梯部71A。被锁定阶梯部71A在与插座式连接器1嵌合的状态下,与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的锁定凹部41A相互锁定。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30015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中的锁定机构仅设置在插头式连接器的插头加强金属零件70与插座式连接器的插座加强金属零件30各自的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的相对靠近中心的规定范围内,更详细而言,仅设置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壳体的突壁的范围内,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侧以及连接器宽度方向没有设置任何锁定机构。
为了维持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的嵌合状态,重要的是强化在解除嵌合时力最容易发挥作用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侧附近的锁定力,但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构成为仅在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的相对靠近中心的规定范围内,使被锁定阶梯部71A与锁定凹部41A卡合。因此,期望强化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附近的锁定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强化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附近的锁定力的锁定机构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包含壳体和保持于上述壳体的端子以及附加部件,上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包含向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突出的嵌合凸部、和向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突出且呈周状包围上述嵌合凸部的外壁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部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部,在上述嵌合凸部的外壁与一对上述第一侧壁部及一对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收纳上述对象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的收纳部,上述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侧的上述附加部件包含保持于上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锁定部、和保持于一对上述第二侧壁部的每一个的一对第二锁定部,上述第一锁定部构成形成上述收纳部的上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二锁定部构成形成上述收纳部的一对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构成上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的上述第二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在上述第二方向比上述嵌合凸部靠近上述一个端部侧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强化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附近的锁定力的锁定机构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插头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仅表示图1所示的插头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分别包含的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的图。
图3是从侧面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4是在图3所示的切断部位A-A切断而得的插头端子及插座端子的剖视图。
图5是在图3所示的切断部位B-B切断而得的电源端子以及电源端子接触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从插座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仅表示图6所示的插头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分别包含的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的图。
图8是表示插座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9是在图8所示的切断部位C-C切断而得的插座式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插头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是在图10所示的切断部位D-D切断而得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2是从电源端子侧观察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嵌合后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从插头侧观察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嵌合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在图13所示的切断部位E-E切断而得的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的剖视图。
图15是在图13所示的切断部位F-F切断而得的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插座式连接器;110…插座壳体;112…第一侧壁部;113…周壁部;114…第二侧壁部;116…嵌合凸部;118…收纳部;119…底壁;120…插座端子;121…安装部;122…脚部;123…顶部;124…固定触点;125…固定部;126…底部;127…可动部;128…可动触点;129…触点侧面;150…插座附加部件;151A、151B…安装部;152A、152B…插座脚部;153A…第一顶部;153B…第二顶部;153C…第三顶部;154…第一插座锁定部; 155…第二插座锁定部;156A、156B…插座平面部;157…底部;158…T 字部;159A、159B…插座锁定侧面;160…电源端子;161…插座固定部; 162…底部;163…可动部;164…可动触点;165…插座连结部;200…插头式连接器;210…插头壳体;212…第一侧壁部;214…第二侧壁部;216…嵌合凹部;220…插头端子;221…安装部;222…内侧脚部;223…顶部;224…突出部;225…外侧脚部;226…触点侧面;230…插头附加部件;231…安装部;232…插头脚部;233A、233B…顶部;234…第一插头锁定部; 235…第二插头锁定部;236A、236B…插头平面部;237A、237B…插头锁定侧面;238…插头连结部;300…基板;400…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所有图中,原则上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或插座式连接器的结构、形状以嵌合方向(Z轴方向)的中心轴为对称点处于点对称的关系,因此针对相对于被标注了附图标记的部分、部件、构件等处于点对称关系的部分、部件、构件等基本上省略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但是,根据以下的说明可知,本结构不限定于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点对称的形状,也能够形成非对称的形状。另外,各个实施方式被独立地说明,但并不排除将相互的构成要素组合,而构成插头式连接器或插座式连接器的情况。另外,将由插头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构成的结构也称为连接器装置。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为了区别开两个连接器,而称为插头式连接器以及插座式连接器,将各自的部件或构件等称为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第一插头锁定部与第一插座锁定部、第二插头锁定部与第二插座锁定部、插头平面部与插座平面部等,但在不通过连接器的形状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省略插头及插座的表现,简称为连接器、壳体、端子、第一锁定部、第二锁定部、平面部等。
另外,在不通过连接器的形状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将与一个连接器嵌合的另一个连接器称为对象连接器,将对象连接器的第一锁定部及第二锁定部称为第一对象锁定部及第二对象锁定部。
图1~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图1表示从插头侧(Z2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时的各个连接器的外观。图2 仅表示图1所示的插头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分别包含的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图3是从侧面(Y1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的侧视图,图4表示在图3所示的切断部位A-A切断而得的插头端子及插座端子的剖面,图5表示在图3所示的切断部位B-B切断而得的电源端子以及电源端子接触的部分的剖面。另外,图6表示与图1上下反转,从插座式连接器侧(Z1侧)观察时的各个连接器的外观。图7仅表示图6所示的插头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分别包含的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例如能够用作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中的内部构件。连接器的嵌合方向是图中的Z1-Z2方向(Z轴方向)。插头式连接器200与位于Z 轴方向的Z1侧的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座式连接器100嵌合,插座式连接器 100与位于Z轴方向的Z2侧的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从而分别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矩形状的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为X1-X2 方向(X轴方向),与长度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为Y1-Y2方向(Y轴方向)。
另外,关于插座式连接器100及插座端子120的上下,将基板侧(安装于基板的一侧)设为“下”或“背”,将接受插头式连接器200及插头端子220的一侧设为“上”或“表”。同样,关于插头式连接器200及插头端子220的上下,将基板侧(安装于基板的一侧)设为“下”或“背”,将接受插座式连接器100及插座端子120的一侧设为“上”或“表”。
插座式连接器100及插头式连接器200通过钎焊安装于印刷布线基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等。这里,将印刷布线基板以及柔性扁平电缆等供连接器安装的部件简称为“基板”。如图1所示,插座式连接器100安装于基板 300,如图6所示,插头式连接器200安装于基板400。
首先,主要参照图1及图2,对插座式连接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插座式连接器100包含插座壳体110、插座端子120、以及用于维持与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头式连接器200的嵌合状态的插座附加部件150。插座端子120由磷青铜等金属构成,通过埋入插座壳体110的沿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部114,并使与对象端子亦即插头端子220接触的表面从第二侧壁部114露出,来保持于插座壳体110。插座端子120在端部具备用于通过钎焊等安装于基板300的安装部121。插座附加部件150 与插座端子120同样由磷青铜等金属构成。
插座壳体110由液晶聚合物(LCP)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具备在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各端部侧(α1、α2)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分别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部112、以及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各端部侧(β1、β2)沿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部114,另外,在被第一侧壁部112及第二侧壁部114呈周状包围的中央部分具备沿长度方向(X 轴方向)延伸的嵌合凸部116。这些第一侧壁部112、第二侧壁部114以及嵌合凸部116全部以向与插头式连接器200的嵌合侧(Z轴方向的Z2 侧)分别突出的状态设置,另外,插座壳体110在插座端子120的可动部 127侧包含嵌合凸部116,在插座端子120的固定部125侧包含第二侧壁部114。根据以上的结构,插座壳体110在嵌合凸部116的外壁116a与第一侧壁部112及第二侧壁部114各自的内壁112b、114b之间具备作为能够收纳插头式连接器200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的收纳部118,能够使收纳于收纳部118的插头式连接器200的规定部分与插座端子120接触。
在插座式连接器100与插头式连接器200连接时,嵌合凸部116收容于插头式连接器200的嵌合凹部216(参照图6),嵌合凹部216的第一侧壁部212及第二侧壁部214(参照图6)收容于插座式连接器100的收纳部118。
这里,在图1及图2的基础上,若参照图4,则插座端子120经由从安装部121向上方(Z轴方向的Z2侧)弯折的部分具备脚部122。脚部 122隔着插座壳体110的第二侧壁部114与固定触点124及固定部125对置,脚部122与固定触点124及固定部125之间经由位于第二侧壁部114 的上端的顶部123相连。
脚部122的周围除了与顶部123邻接的部分之外,全部被插座壳体 110的树脂(周壁部113与第二侧壁部114的树脂)覆盖。即,脚部122 除了与顶部123邻接的部分之外,通过包围第一侧壁部112及第二侧壁部 114的周壁部113埋入第二侧壁部114,而保持于插座壳体110。脚部122、顶部123、固定触点124以及固定部125的背面(与和对象端子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由第二侧壁部114支承。即,插座端子120的脚部122及固定部125的分别对置的面由第二侧壁部114支承。
插座端子120的固定触点124比第二侧壁部114的表面向嵌合凸部 116侧突出,固定触点124的触点侧面129从第二侧壁部114露出。固定触点124在与对象端子亦即插头端子220嵌合的状态下,与外侧脚部225 抵接而电连接(参照图4)。固定触点124以及固定部125使与和对象端子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由第一侧壁部112支承并固定,以便在与对象端子嵌合时不会移动。
根据图4所示的剖视图可知,插座端子120通过与插座壳体110的嵌入成型(一体成型),除可动部127侧的部分以外,与插座壳体110紧贴。另外,由插座端子120的脚部122、顶部123、固定触点124以及固定部 125包围的空间被树脂(壳体)填充。
插座端子120在固定部125与可动部127之间包含与它们相连的底部 126。底部126沿插座式连接器1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经由弯折成直角的部分与固定部125及可动部127相连。底部126的板厚方向沿着嵌合方向(Z轴方向),底部126的收纳部118侧的面(Z2侧的面) 从插座壳体110的底壁119露出。底部126的基板侧(与接受对象端子的面(Z2侧的面)相反一侧(Z1侧))的面(即,背面)的一部分从插座壳体110的底壁119的背面露出,除露出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由第二侧壁部114 及嵌合凸部116附近的树脂支承(参照图6)。因此,无法从底壁的背面侧看到可动部127。
可动部127不与嵌合凸部116的侧壁接触而是自由端,包含使端部周边向固定触点124侧突出而形成的可动触点128。可动部127在接受对象端子亦即插头端子220并与其嵌合时,通过弹性向嵌合凸部116侧被按压而变形,在嵌合状态下,可动触点128与插头端子220的内侧脚部222抵接而电连接。
插座附加部件150以将保持插座端子120的第二侧壁部114的中央部分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于插座式连接器100的两侧。即,插座附加部件 150分别设置于插座式连接器10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两侧的各端部侧(α1、α2)。通过设置于长度方向(X轴方向)两侧,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的双方的端部侧强化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锁定力。但是,不一定必须设置于两侧,在仅设置于一个端部侧的情况下,能够在该一个端部侧强化锁定力。插座附加部件150包含一个第一插座锁定部154与一对第二插座锁定部155。插座壳体110通过第一侧壁部112保持第一插座锁定部154,通过第二侧壁部114保持第二插座锁定部155。插座附加部件150在保持于第一侧壁部112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的两侧(Y1及Y2侧)具备沿与第一插座锁定部154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插座锁定部155。即,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位于一对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之间。具备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的部分与具备第二插座锁定部155 的部分经由插座连结部165相连。插座连结部165以在嵌合方向(Z轴方向)位于比设置第一锁定部154及第二锁定部155的位置靠与和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的一侧(Z2)相反的一侧(Z1)的状态埋设于插座壳体110。通过将插座连结部165置于上述那样的位置,能够不妨碍第一锁定部154 及第二锁定部155的锁定功能,而将它们连结。
这里,在图1及图2的基础上,还一并参照图8及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式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从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式连接器的俯视图,图9是在图8所示的切断部位C-C切断而得的插座式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也能够理解为表示与沿着嵌合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轴(Z轴)正交的正交面中的、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的一侧的插座式连接器的外表面。其结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式连接器中,也能够构成为:设置于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一个端部侧(α1)的插座附加部件 150A与设置于与一个端部侧(α1)相反的另一个端部侧(α2)的插座附加部件150B在该外表面(正交面)中,以沿着嵌合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轴(Z轴)中的特别是中心轴为对称点配置为点对称,另外,设置于一个端部侧(α1)的插座附加部件150A与设置于另一个端部侧(α2)的插座附加部件150B分别在该正交面包含第一锁定部154以及一对第二锁定部155。
插座附加部件150具备用于通过钎焊等安装于基板300的第一安装部 151A及第二安装部151B,进一步经由从这些第一安装部151A及第二安装部151B的每一个向上方(Z轴方向的Z2侧)弯折的部分具备插座脚部 152A、152B。这里,第一安装部151A设置于隔着第一侧壁部112与第一侧壁部112的内壁112b在长度方向(X轴方向)对置的第一侧壁部112 的外壁112a侧,另一方面,第二安装部151B设置于隔着第二侧壁部114 与第二侧壁部114的内壁114b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对置的第二侧壁部114的外壁114a侧。另外,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及插座脚部152A隔着第一侧壁部112对置,第一插座锁定部154与插座脚部152A之间经由位于第一侧壁部112的端部,即位于与沿着嵌合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轴 (Z轴)正交的正交面中的、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的一侧的插座式连接器100的外表面的第一顶部153A相连。同样,第二插座锁定部155及插座脚部152B隔着第二侧壁部114对置,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与插座脚部152B之间经由位于上述外表面的第二顶部153B相连。
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经由插座脚部152A与安装部151A相连,通过钎焊等将安装部151A安装于基板300,由此在连接器彼此连接时,能够承受施加于插座附加部件150的力。同样,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经由插座脚部152B与安装部151B相连,通过钎焊等将安装部151B安装于基板 300,由此在连接器彼此连接时,能够承受施加于插座附加部件150的力。
插座脚部152A、152B的周围除了第一顶部153A及第二顶部153B、以及与它们邻接的部分之外,全部被插座壳体110的树脂覆盖。即,插座脚部152A、152B除了第一顶部153A及第二顶部153B、以及与它们邻接的部分之外,通过包围第一侧壁部112及第二侧壁部114的周壁部113埋入第一侧壁部112及第二侧壁部114,而保持于插座壳体110。换言之,第一顶部153A及第二顶部153B、以及与它们邻接的部分从插座式连接器 110露出,在插座式连接器100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连接时,能够使由金属构成的这些牢固的部分与插头式连接器200碰撞,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插座式连接器100的破损。另外,如上所述,这些第一顶部153A与第二顶部153B均位于外表面,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插座式连接器100 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连接时,插头式连接器200仅与任一个顶部碰撞而导致施加过度的负荷。插座脚部152A、第一顶部153A以及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的背面由第一侧壁部112支承,插座脚部152B、第二顶部153B 以及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的背面由第二侧壁部114支承。
第一插座锁定部154,更详细而言,构成第一侧壁部112的内壁112b 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的至少一部分以成为在长度方向(X 轴方向)比第一侧壁部112的内壁112b的表面向收纳部118侧突出的曲面的方式构成,并且与宽度方向(Y轴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形成相同的曲面地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通过形成突出的曲面构造,能够在插座式连接器100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连接时,使第一插座锁定部 154更可靠地与对象锁定部(234)卡合。另外,形成为曲面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的该部分能够在长度方向(X轴方向),与构成收纳部118的至少一部分的嵌合凸部116的外壁116a,特别是由金属制的插座附加部件 150的一部分(161)形成的面161a相对,因此被这些第一插座锁定部154 的该部分与插座附加部件150的一部分(161)夹着的、收纳部118的空间由金属部件形成对置侧,从而能够提高插座式连接器100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连接时的强度。
同样,第二插座锁定部155,更详细而言,构成第二侧壁部114的内壁114b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锁定部155的至少一部分以成为在宽度方向 (Y轴方向)比第二侧壁部114的内壁114b的表面向收纳部118侧突出的曲面的方式构成,并且与长度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形成相同的曲面地沿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通过形成突出的曲面构造,能够在插座式连接器100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连接时,使第二插座锁定部155更可靠地与对象锁定部(235)卡合。另外,形成为曲面的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的该部分能够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与构成收纳部118 的至少一部分的嵌合凸部116的外壁116a,特别是由金属制的插座附加部件150的一部分(161)形成的面161b相对,因此被这些第二插座锁定部 156的该部分与插座附加部件150的一部分(161)夹着的、收纳部118 的空间由金属部件形成对置侧,从而能够提高插座式连接器100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连接时的强度。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由第二侧壁部114保持,但即使在该情况下,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的至少一部分(图1的“m”及“n”表示的范围)也沿着长度方向(X轴方向)在第二侧壁部114的内壁114b 露出,而构成内壁114b的至少一部分。这里,“m”及“n”表示的范围所包含的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m”在长度方向(X 轴方向)设置于比嵌合凸部116靠近一个端部侧(α1)的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比嵌合凸部116靠近一个端部侧(α1)的位置,也能够使锁定功能有效,从而能够强化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的锁定力。这里,该至少一部分“m”优选如“n”所示,在长度方向(X轴方向),以超过嵌合凸部116的方式向与一个端部侧(α1)相反的另一个端部侧(α2)延伸。由此,能够扩大可锁定的范围,提高进一步强化锁定机构的可能性。同样,“n”表示的范围优选在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至电源端子160的可动部163的触点164。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将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用作电源端子的情况下,也不会给连接器的功能带来影响。
关于第一插座锁定部154,也能够采用与上述相同的结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由第一侧壁部112保持,但即使在该情况下,第一插座锁定部 154的至少一部分(图8的“s”及“t”表示的范围)也沿着宽度方向(Y 轴方向)在第一侧壁部112的内壁112b露出,而构成内壁112b的至少一部分。这里,“s”及“t”表示的范围所包含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t”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从嵌合凸部116的中央区域116a以超过嵌合凸部116的方式向一对第二侧壁部114的例如各自的一侧(β1、β2)延伸。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比嵌合凸部116靠近第二侧壁部114各自的一侧(β1、β2)的位置,也能够使锁定功能有效,从而能够强化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付近的锁定力。
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及第二插座锁定部155分别使插座锁定侧面 159A、159B从第一侧壁部112及第二侧壁部114露出。插座附加部件150 在比设置有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及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的位置靠插座壳体 110的底侧(Z1侧),换言之,在与和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头式连接器200 嵌合的一侧(Z2侧)相反的一侧(Z1侧),分别具备位于比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及第二插座锁定部155靠第一侧壁部112及第二侧壁部114侧的插座平面部156A、156B。
插座附加部件150包含与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对置的T字部158,T 字部158经由底部157、插座平面部156A与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相连。T 字部158被沿嵌合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插座固定部161保持为覆盖嵌合凸部116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端部的侧壁,从而能够将插座附加部件150固定于插座壳体110。
在T字部158设置有具有与第一顶部153A及第二顶部153B同样的功能及结构的第三顶部153C。第三顶部153C与第一顶部153A及第二顶部153B同样处于从嵌合凸部116露出的状态,并且设置于与第一顶部 153A及第二顶部153B相同的面内,即设置于与沿着嵌合方向(Z轴方向) 延伸的轴(Z轴)正交的正交面中的、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的一侧的插座式连接器100的外表面。其结果,能够在插座式连接器100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连接时,有效地防止插头式连接器200仅与这些位于外表面的第一顶部153A、第二顶部153B以及第三顶部153C中的任一个顶部碰撞而导致对一处施加过度的负荷的情况。但是,即使在施加了这样的过度的负荷的情况下,由于这些顶部153A至153C全部为金属制,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插座式连接器100的破损。
第三顶部153C优选处于在长度方向(X轴方向)通过底部157及插座固定部161(161a)等与第一锁定部154连结的状态,另外,位于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嵌合凸部116的一个端部侧(α1侧或α2侧)。另外,优选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遍及嵌合凸部116的整体地设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牢固的金属有效地保护破损危险较高的嵌合凸部 116的端部侧。
另外,第三顶部153C优选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遍及嵌合凸部116 的整体地设置。另外,优选具有从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侧(β1或β2)朝向与和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的方向(Z2)相反的方向 (Z1)沿着嵌合方向(Z轴方向)延长的延长部,该延长部构成嵌合凸部 116的外壁116a的至少一部分的面161b。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利用牢固的金属保护顶部侧,还能够利用牢固的金属保护嵌合凸部116 的外壁116a。
与T字部158连结的、插座附加部件150的底部157、插座平面部156A 以及插座固定部161以从插座壳体110露出的状态面向收纳部118。另外,插座附加部件150在与插座端子120相邻的一侧(X1侧的插座附加部件 150的X2侧,X2侧的插座附加部件150的X1侧)具备电源端子160。电源端子160是用于供给数安倍左右的电力的端子。插座附加部件150的电源端子160在插座端子120的两侧(X1侧及X2侧)等间隔地排列。
这里,在图1及图2的基础上,若参照图5,则插座附加部件150的插座脚部152B隔着插座壳体110的第二侧壁部114与第二插座锁定部155 及插座平面部156B对置,插座脚部152B与第二插座锁定部155及插座平面部156B之间经由位于第二侧壁部114的上端的第二顶部153B相连。
插座脚部152B的周围除了与第二顶部153B邻接的部分之外,全部被插座壳体110的树脂(周壁部113与第二侧壁部114的树脂)覆盖。即,插座脚部152B除了与第二顶部153B邻接的部分之外,通过包围第一侧壁部112及第二侧壁部114的周壁部113埋入第二侧壁部114,而保持于插座壳体110。插座脚部152B、第二顶部153B、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以及插座平面部156B的背面(与和第二插头锁定部235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由第二侧壁部114支承。即,插座附加部件150的第二插座锁定部 155侧的插座脚部152B及插座平面部156B的分别对置的面由第二侧壁部 114支承。
电源端子160包含从插座平面部156B朝向嵌合凸部116延伸突出,并在插座平面部156B与可动部163之间与它们相连的底部162。底部162 沿插座式连接器1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经由弯折成直角的部分与插座平面部156B及可动部163相连。底部162的基板侧(与接受对象端子的面(Z2侧的面)相反一侧(Z1侧))的面(即,背面)的一部分从插座壳体110的背面露出,除露出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由第二侧壁部114 及嵌合凸部116附近的树脂支承(参照图5及图6)。
根据图5所示的剖视图可知,插座附加部件150通过与插座壳体110 的嵌入成型(一体成型),除电源端子160的可动部163侧的部分以外,与插座壳体110紧贴。另外,由插座附加部件150的插座脚部152B、第二顶部153B、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以及插座平面部156B包围的空间被树脂(壳体)填充。
可动部163不与嵌合凸部116的侧壁接触而是自由端,包含使端部周边向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侧突出而形成的可动触点164。可动部163在接受对象附加部件亦即插头附加部件230并与其嵌合时,通过弹性向嵌合凸部116侧被按压而变形,在嵌合状态下,可动触点164与插头附加部件230 的插头脚部232抵接而电连接。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6及图7,对插头式连接器200的结构进行说明。插头式连接器200包含插头壳体210、插头端子220、以及用于维持与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座式连接器100的嵌合状态的插头附加部件230。插头端子220由磷青铜等金属构成,通过埋入插头壳体210的沿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部214,并使与插座端子120接触的表面从第二侧壁部214露出,来保持于插头壳体210。插头端子220在端部具备用于通过钎焊等安装于基板400的安装部221。插头附加部件230与插头端子220 同样由磷青铜等金属构成。
插头壳体210由液晶聚合物(LCP)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具备向与插座式连接器100的嵌合侧(Z轴方向的Z1侧)分别突出并且在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各端部侧(α1、α2)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部212、以及向与插座式连接器100的嵌合侧(Z轴方向的Z1侧) 分别突出并且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各端部侧(β1、β2)沿长度方向 (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部214,另外,在被第一侧壁部212的内壁212b以及第二侧壁部214的内壁214b呈周状包围的中央部分具备作为用于收容插座式连接器100的一部分亦即嵌合凸部116的空间的嵌合凹部216。
在插头式连接器200与插座式连接器100嵌合连接时,嵌合凹部216 收容插座式连接器100的嵌合凸部116,同时,嵌合凹部216的第一侧壁部212及第二侧壁部214以这些第一侧壁部212及第二侧壁部214各自的外壁212a及214a呈周状被包围的状态收容于插座式连接器100的收纳部118。
这里,在图6及图7的基础上,若参照图4,则插头端子220在基板侧(Z2侧)的端部具备安装部221,经由从安装部221向上方(Z1侧) 弯折成直角的部分具备内侧脚部222。内侧脚部222隔着插头壳体210的第二侧壁部214与外侧脚部225对置,内侧脚部222与外侧脚部225之间经由位于第二侧壁部214的端部,即位于与沿着嵌合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轴(Z轴)正交的正交面中的、与插座式连接器100嵌合的一侧的插头式连接器200的外表面的顶部223相连。内侧脚部222、顶部223、突出部224、外侧脚部225的背面(与和对象端子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 由第二侧壁部214支承。
突出部224通过使与顶部223邻接的外侧脚部225的部分向外侧突出而形成。突出部224的触点侧面226从第二侧壁部214露出。在与对象端子亦即插座端子120嵌合的状态下,突出部224能够维持与第二插座锁定部155卡合并嵌合的状态(锁定的状态)。内侧脚部222、顶部223、突出部224以及外侧脚部225被第二侧壁部214固定,以便在与对象端子嵌合时不会移动。
根据图4所示的剖视图可知,插头端子220通过与插头壳体210的嵌入成型(一体成型),与插头壳体210紧贴。另外,由插头端子220的内侧脚部222、顶部223、突出部224以及外侧脚部225包围的空间被树脂 (壳体)填充。
插头附加部件230以将保持插头端子220的第二侧壁部214的中央部分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于插头式连接器200的两侧。即,插头附加部件 230分别设置于插头式连接器20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两侧的各端部侧(α1、α2)。通过设置于长度方向(X轴方向)两侧,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的双方的端部侧强化连接器长度方向的锁定力。但是,不一定必须设置于两侧,在仅设置于一个端部侧的情况下,能够在该一个端部侧强化锁定力。插头附加部件230包含两个第一插头锁定部234与一对第二插头锁定部235。插头壳体210通过第一侧壁部212保持第一插头锁定部234,通过第二侧壁部214保持第二插头锁定部235。插头附加部件230在保持于第一侧壁部212的第一插头锁定部234的两侧(Y1及Y2侧)具备沿与第一插头锁定部234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插头锁定部235。即,两个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位于一对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之间。具备第一插头锁定部234的部分与具备第二插头锁定部 235的部分经由插头连结部238相连。插头连结部238从插头壳体210露出。
若参照图5,则插头附加部件230具备用于通过钎焊等安装于基板400 的安装部231,经由从安装部231向上方(Z轴方向的Z1侧)弯折的部分具备插头脚部232。第二插头锁定部235及插头脚部232隔着第二侧壁部 214对置,第二插头锁定部235与插头脚部232之间经由位于第二侧壁部 214的端部,即位于与沿着嵌合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轴(Z轴)正交的正交面中的、与插座式连接器100嵌合的一侧的插头式连接器200的外表面的顶部233B相连。
根据图5所示的剖视图可知,插头附加部件230通过与插头壳体210 的嵌入成型(一体成型),与插头壳体210紧贴。另外,由插头附加部件 230的插头脚部232、顶部233B、第二插头锁定部235以及插头平面部236B 包围的空间被树脂(壳体)填充。
插头脚部232从第二侧壁部214露出。插头脚部232与安装部231之间的部分被插头壳体210的树脂覆盖,而保持于插头壳体210。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及顶部233A的背面由第一侧壁部212支承,第二插头锁定部 235、顶部233A以及插头脚部232的背面由第二侧壁部214支承。顶部 233A位于第一侧壁部212的端部,即与顶部223B同样,位于与沿着嵌合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轴(Z轴)正交的正交面中的、与插座式连接器 100嵌合的一侧的插头式连接器200的外表面。设置顶部所起的效果如插座式连接器的说明中叙述的那样。
这里,在图6及图7的基础上,还一并参照图10及图1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从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的俯视图,图 11是在图10所示的切断部位D-D切断而得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剖视图。插头附加部件230的插头脚部232在插头端子220的插头脚部232的两侧(X1侧及X2侧)等间距空开间隔地保持于第二侧壁部214。
第一插头锁定部234以成为从第一侧壁部212的表面突出的曲面的方式构成,且与宽度方向(Y轴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形成相同的曲面地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第二插头锁定部235以成为从第二侧壁部214 的表面突出的曲面的方式构成,且与长度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形成相同的曲面地沿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第一插头锁定部234以及第二插头锁定部235分别使插头锁定侧面237从第一侧壁部212以及第二侧壁部214露出而成。插头附加部件230在比设置有第一插头锁定部 234及第二插头锁定部235的位置靠插头壳体210的底侧(Z1侧)分别具备插头平面部236A、236B。
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在与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部 212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被分割。在分割出的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及插头平面部236A的端部没有设置用于通过钎焊等安装于基板400的安装部。即,被分割出的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及插头平面部236A的端部为自由端。另一方面,插座附加部件150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及第二插座锁定部155各自的插座平面部156A、156B通过安装部151A、151B固定于基板300。
这样,将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及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牢固地固定于插座壳体110,由此插座附加部件150成为基准,通过调整与插头附加部件 230的干涉量等,而能够对在插头式连接器200与插座式连接器100连接时及连接过程中施加的力(这里称为“锁定力”)进行微调。即,构成为不将分割为两个的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及插头平面部236A固定于基板400,由此能够在连接器彼此嵌合时,容易与分割为两个的第一插头锁定部234一起使保持该第一插头锁定部234的第一侧壁部212变形,从而使施加于第一插头锁定部234的力释放来调整锁定力。
另外,将插座附加部件150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及第二插座锁定部 155与插头附加部件230的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及第二插头锁定部235以分别成为比第一侧壁部112、212的表面及第二侧壁部114、214的表面突出的曲面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在制造工序中省略对金属部件(插座附加部件150、插头附加部件230)进行加工而设置凸部、凹部的工序,来抑制制造成本。另外,插座附加部件150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及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与插头附加部件230的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及第二插头锁定部 235分别是由侧壁部支承的曲面,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拆装时所施加的力集中于一点,从而是抗变形、抗磨损的构造。
此外,将插头附加部件230的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分割为两个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插座附加部件150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也能够构成为将插座附加部件150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分割为两个,而不将经由第一顶部153A与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相连的插座脚部152A的端部固定于基板 300。
图12是从电源端子侧观察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嵌合的状态的图。电源端子160具备可动部163,该可动部163是从自在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的下方(Z1侧)垂直延伸的插座平面部156B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底部162向上方(Z2侧)弯折而成的部分。可动部163是不被插座壳体110的树脂等固定的自由端,在可动部163的端部包含可动触点164。可动部163在与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之间接受插头附加部件230 的内侧脚部222时,通过弹性向嵌合凸部116侧被按压而变形,在完成接受的状态下,可动触点164与插头附加部件230的内侧脚部222的表面抵接而电连接。
图13是从插头侧观察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4是在图13所示的切断部位E-E切断而得的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的剖视图。另外,图15是在图13所示的切断部位F-F切断而得的插头附加部件及插座附加部件的剖视图。
图14表示第一插座锁定部154与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卡合的状况。构成为在插座式连接器100与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头式连接器200连接时,第一插座锁定部154与第一对象锁定部亦即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卡合,第一插座锁定部154的插座平面部156A接受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同样,构成为在插头式连接器200与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座式连接器100连接时,第一插头锁定部234与第一对象锁定部亦即第一插座锁定部154卡合,第一插头锁定部234的插头平面部236A接受第一插座锁定部154。这样,插座平面部156A与第一插头锁定部234的曲面对应并在长度方向(X轴方向)相对,插头平面部236A与第一插座锁定部154 的曲面对应并在长度方向(X轴方向)相对。
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一插座锁定部154与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卡合,从而能够维持插座式连接器100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的状态。如上所述,不将第一插头锁定部234及插头平面部236A固定于基板300,因此能够在连接器彼此嵌合时,容易与第一插头锁定部234一起使保持该第一插头锁定部234的第一侧壁部212变形,从而使施加于第一插头锁定部234的力释放来调整锁定力。
图15表示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与第二插头锁定部235卡合的状况。构成为在插座式连接器100与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头式连接器200连接时,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与第二对象锁定部亦即第二插头锁定部235卡合,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的插座平面部156B接受第二插头锁定部235。同样,构成为在插头式连接器200与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座式连接器100连接时,第二插头锁定部235与第二对象锁定部亦即第二插座锁定部155卡合,第二插头锁定部235的插头平面部236B接受第二插座锁定部155。这样,插座平面部156B与第二插头锁定部235的曲面对应并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相对,插头平面部236B与第二插座锁定部155的曲面对应并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相对。
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二插座锁定部155与第二插头锁定部235卡合,从而能够维持插座式连接器100与插头式连接器200嵌合的状态。另外,插座附加部件150的从T字部158向嵌合方向的下方(Z轴方向的Z1侧) 延伸的插座固定部161在连接器彼此嵌合时,与插头附加部件230的插头脚部232相对。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第一插头锁定部234由第一侧壁部212保持,但即使在该情况下,第一插头锁定部234的至少一部分也沿着宽度方向(Y 轴方向)在第一侧壁部212的外壁212a露出,而构成在插座式连接器200 的一部分嵌合于嵌合凹部216时收纳于插座式连接器200的收纳部118的第一侧壁部212的外壁212a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第二插头锁定部235由第一侧壁部212保持,但即使在该情况下,第二插头锁定部235的至少一部分(图10的“v”及“w”表示的范围)也沿着长度方向(X轴方向)在第一侧壁部212的外壁212a露出,而构成在插座式连接器200的一部分嵌合于嵌合凹部216时收纳于插座式连接器200的收纳部118的第二侧壁部214的外壁214a的至少一部分。这里,“v”及“w”表示的范围所包含的第二插头锁定部235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w”在长度方向(X轴方向),设置于比嵌合凹部216靠近一个端部侧(α1)的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比嵌合凹部216靠近一个端部侧(α1)的位置,也能够使锁定功能有效,从而能够强化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的锁定力。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不是独立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分别组合并适当实施。
另外,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附加部件设置于长度方向上的双方的端部侧,但不一定必须设置于双方的端部侧,也可以设置于任一方的端部侧。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连接器能够利用于在进行电信号的高速传输的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中,通过扁平电缆将基板之间连接等的用途。

Claims (20)

1.一种连接器,其包含壳体和保持于所述壳体的端子及附加部件,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含向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突出的嵌合凸部、和向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突出且呈周状包围所述嵌合凸部的外壁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部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部,
在所述嵌合凸部的外壁与一对所述第一侧壁部及一对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收纳所述对象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的收纳部,
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侧的所述附加部件包含保持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锁定部、和保持于一对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每一个的一对第二锁定部,
所述第一锁定部构成形成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二锁定部构成形成所述收纳部的一对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构成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在所述第二方向比所述嵌合凸部靠近所述一个端部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嵌合凸部的中央区域以超过所述嵌合凸部的方式向一对所述第二侧壁部的至少一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以超过所述嵌合凸部的方式向与所述一个端部侧相反的另一个端部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为插座式连接器,
构成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在所述第二方向比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的表面向所述收纳部的一侧突出的曲面,
构成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在所述第一方向比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的表面向所述收纳部的一侧突出的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部件包含与所述对象连接器接触的成为电源用的触点的电源端子,
所述电源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端子并列地排列于所述第二侧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电源端子的可动部的触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锁定部相对且构成所述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嵌合凸部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部件构成,
并且/或者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锁定部相对且构成所述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嵌合凸部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部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沿着和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伸的轴正交的面中,设置于所述一个端部侧的附加部件和设置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一个端部侧相反的另一个端部侧的附加部件以所述轴为对称点配置为点对称,
在所述面中,设置于所述一个端部侧的附加部件和设置于所述另一个端部侧的附加部件分别包含所述第一锁定部及一对所述第二锁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部件进一步在隔着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在所述第二方向对置的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外壁侧具有第一安装部,
并且/或者在隔着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在所述第一方向对置的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外壁侧具有第二安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部件进一步在与沿着和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伸的轴正交的面中的、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一侧的所述连接器的外表面包含保持于所述第一侧壁部且从所述第一侧壁部露出的第一顶部、和保持于一对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每一个且从一对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每一个露出的一对第二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部件进一步在与沿着和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伸的轴正交的面中的、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一侧的所述连接器的外表面包含从所述嵌合凸部露出的第三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顶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锁定部连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顶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嵌合凸部的至少一个端部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遍及所述嵌合凸部的整体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顶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侧朝向与和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沿着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长的延长部,
该延长部构成所述嵌合凸部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的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定部与所述第二锁定部通过位于与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部及所述第二锁定部的位置相比在沿着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方向的方向上靠向与和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而连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定部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锁定部的两侧沿与所述第一锁定部正交的方向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部件在与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部及所述第二锁定部的位置相比靠向与和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分别具备平面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所述第一锁定部及所述第二锁定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第一对象锁定部及第二对象锁定部卡合,所述第一锁定部及所述第二锁定部的所述平面部分别接受所述第一对象锁定部及所述第二对象锁定部。
20.一种连接器,其包含壳体和保持于所述壳体的端子及附加部件,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含通过内壁形成了向与对象连接器的嵌合侧突出且能够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嵌合的嵌合凹部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部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部,
一对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一对所述第二侧壁部在所述对象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嵌合凹部时被所述对象连接器的收纳部收纳,
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侧的所述附加部件包含保持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锁定部、和保持于一对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每一个的一对第二锁定部,
所述第一锁定部构成当所述对象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嵌合凹部时被所述对象连接器的所述收纳部收纳的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二锁定部构成当所述对象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嵌合于所述嵌合凹部时被所述对象连接器的所述收纳部收纳的一对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构成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在所述第二方向至少比所述嵌合凹部靠近所述一个端部侧的位置。
CN202120241399.8U 2020-08-03 2021-01-28 连接器 Active CN2145059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1427 2020-08-03
JP2020131427 2020-08-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5933U true CN214505933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74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1399.8U Active CN214505933U (zh) 2020-08-03 2021-01-28 连接器
CN202121702426.3U Active CN216162020U (zh) 2020-08-03 2021-07-26 具备锁定机构的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02426.3U Active CN216162020U (zh) 2020-08-03 2021-07-26 具备锁定机构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2022028603A (zh)
CN (2) CN214505933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7825B2 (ja) * 2005-01-28 2009-07-0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JP5809198B2 (ja) * 2013-06-10 2015-11-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ガイド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JP6385875B2 (ja) * 2015-04-01 2018-09-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842359B2 (ja) * 2017-05-10 2021-03-1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894320B2 (ja) * 2017-08-21 2021-06-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2020U (zh) 2022-04-01
JP2022028603A (ja) 2022-02-16
JP2024023488A (ja) 2024-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963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1428494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US11217942B2 (en) Connector having metal shell with anti-displacement structure
US89612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d component,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EP2282375B1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6256426B2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CN215579162U (zh) 金属配件、端子、附加部件、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式连接器
US848583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3425337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CN109103697B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总成
JP2015135816A (ja) 端子、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TW201304306A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TWM567504U (zh) Socket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70026708A1 (en) Connector and portable cable
CN108376854B (zh) 连接件及连接器
JP2012243600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CN214505933U (zh) 连接器
JP528105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216161955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JP7379309B2 (ja) 中央凸部を有するハウジング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を保護するための保護部材、及び、保護部材を配置したコネクタ
WO2017064825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WO2024057664A1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接続装置、相手側コネクタ
CN220021667U (zh) 电连接器以及控制器
CN220652406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体
CN212412241U (zh) 电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