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6854B - 连接件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件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6854B
CN108376854B CN201710757162.3A CN201710757162A CN108376854B CN 108376854 B CN108376854 B CN 108376854B CN 201710757162 A CN201710757162 A CN 201710757162A CN 108376854 B CN108376854 B CN 108376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onnector
spring part
hous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571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6854A (zh
Inventor
梁濑智康
浅井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76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6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6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6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件及连接器,使连接器的电性接触稳定并确保接触负重。连接件(10)将连接对象物予以电性连接的连接件,其具备:与连接对象物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11)、与接触部(11)的水平方向的一方端部连结且可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的第1弹簧部(12)、与第1弹簧部(12)连结并与外部基板(30)接合的第1接合部(14)、与接触部(11)的水平方向的另一方端部连结且可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的第2弹簧部(13)、与第2弹簧部(13)连结并与外部基板(30)接合的第2接合部(15),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为相同形状,相对于接触部(11)的中心亦即中心凸部(11A),在俯视时设置成点对称来构成。

Description

连接件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考虑了电性接触的稳定性的连接件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伴随着电子机器等的小型化或高机能化,将具有具备弹性的连接端子的压接连接器设在一方的基板,使在另一方的基板或零件所设置的接点部与压接连接器压接地来配置基板彼此的构造增加。
作为上述压接连接器的构造,已知有将2个弹簧部对上侧平板部卷绕,且连接于下侧平板部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0所示,揭示有一种压接连接器1的构造,其具备:延伸设置成平板状的上侧平板部1a、延伸设置成平板状且配置在上侧平板部1a的下方的下侧平板部1b、连结上侧平板部1a与下侧平板部1b的第1弹簧部1c、从下侧平板部1b往上方延伸设置并对上侧平板部1a赋予弹性力的第2弹簧部1d。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0015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在与弹簧的弹性方向交叉的剖面上,仅在上侧平板部1a的一片连接有弹簧,此外,互相对面的弹簧部分由于板宽不同故弹性有差。因此,在垂直方向施加负重时上侧平板部1a以往垂直方向倾斜的状态变位,故有着电性接触不稳定的可能性。
并且,由于弹簧部一边倾斜一边变位故弹簧部彼此会滑动,而有着削磨所致的异物的发生或是弹簧部彼此干涉而塑性变形之虞。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使电性接触稳定且可确保接触负重的连接件及使用连接件的连接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关于本发明的连接件,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将连接对象物予以电性连接的连接件中,具备:与前述连接对象物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与前述接触部的水平方向的一方端部连结且能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的第1弹簧部、与前述第1弹簧部连结并与外部基板接合的第1接合部、与前述接触部的水平方向的另一方端部连结且能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的第2弹簧部、与前述第2弹簧部连结并与前述外部基板接合的第2接合部,前述第1弹簧部与前述第2弹簧部为相同形状,相对于前述接触部的中心设置成点对称来构成。
根据该构造,由于第1弹簧部与第2弹簧部为相同形状,且相对于接触部的中心设置成点对称,故在施加对接触部的铅直方向的负重之际,第1弹簧部及第2弹簧部不会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地进行变位。因此,可在接触部使电性接触变稳定。
上述的连接件中,前述第1弹簧部及前述第2弹簧部,亦可构成为在中途至少具有一个在铅直平面内折返地折曲的折曲部。
藉由该构造,第1弹簧部与第2弹簧部在中途具有在铅直平面内折返地折曲的折曲部,故可使行程变长,确保用来使电性接触稳定的充分的接触负重。
上述的连接件中,前述第1弹簧部及前述第2弹簧部,亦可构成为在中途具有至少一个在水平平面内使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藉由该构造,第1弹簧部与第2弹簧部在中途具有在水平平面内使方向弯曲的弯曲部,故可抑制连接件的铅直方向高度,而实现小型化及省空间化。
上述的连接件中,前述第1弹簧部及前述第2弹簧部,亦可构成为在中途具有至少一个对水平平面倾斜的倾斜片。
根据该构造,第1弹簧部与第2弹簧部在中途具有对水平平面倾斜的倾斜片,故在铅直方向弹性变形之际,可避免与上方或下方的外壳壁部或外部基板等的干涉。
关于本发明的连接器,构成为具备:上述连接件、由外壳本体及收容前述连接件的收容空间所成的外壳。
根据该构造,由于连接件被收容于外壳的收容空间,故可回避连接件与外部的干涉等,可提高连接器的耐久性。
上述的连接器中,前述外壳,亦可构成为使上表面的铅直方向的高度收纳在构成前述第1弹簧部及前述第2弹簧部的多个弹簧片中位于最高位置的弹簧片的铅直方向的宽度范围内。
根据该构造,外壳的上表面与第1弹簧部及第2弹簧部的弹簧片中位于最高位置的弹簧片的高度位置会重迭,故在连接件被压缩之际可防止连接件搭上外壳的上表面导致连接件变形的情况。
上述的连接器中,前述外壳,亦可构成为,藉由构成前述外壳本体的壁面来包围,且具有于铅直方向上下开口的开口面,前述接触部与前述第1弹簧部与前述第2弹簧部,在俯视时收纳在前述开口面内的大小。
根据该构造,连接件构成为在俯视时收纳在外壳的开口面内,故在连接件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之际可防止与外壳的干涉,可提高连接器的耐久性。
上述的连接器中,前述第1接合部及前述第2接合部,亦可构成为至少具有一个从下侧的前述开口面对前述外壳本体于水平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
根据该构造,可使将第1接合部及第2接合部焊锡连接于外部基板之际的接合部分的面积变大,故可提高连接器与外部基板之间的接合强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使连接件及连接件的电性接触稳定,并且,可确保接触负重。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a)为从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图1(b)为从下方观看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图,图2(a)为表示从z方向观看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b)为表示从y方向观看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图3(a)为表示图2(a)的A-A剖面的剖面图,图3(b)为表示B-B剖面的剖面图。
图4为表示将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予以实装于外部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连接件的立体图,图5(a)为从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图5(b)为从下方观看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连接件的图,图6(a)为表示从z方向观看连接件的俯视图,图6(b)为表示从y方向观看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7为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连接件的剖面图,图7(a)为表示图6(a)的A-A剖面的剖面图,图7(b)为表示B-B剖面的剖面图。
图8为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外壳的立体图,图8(a)为从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图8(b)为从下方观看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将关于本实施形态的连接件于z方向变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为表示以往的连接器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连接器
10:连接件
11:接触部
11A:中心凸部
12:第1弹簧部
12A、12B、12C、12D:弹簧片(倾斜片)
13:第2弹簧部
13A、13B、13C、13D:弹簧片(倾斜片)
14:第1接合部
14A、14B:第1突出片(突出片)
14C:第1卡合片
15:第2接合部
15A、15B:第2突出片(突出片)
15C:第2卡合片
20:外壳
20A:外壁面(外壳本体)
20B:上表面(外壳本体)
20C:下表面(外壳本体)
20D:内壁面(外壳本体)
20E:脚部
21A:上侧开口面(开口面)
21B:下侧开口面(开口面)
30:外部基板
P1、P2、P3、P4:弯曲部
Q1、Q2:折曲部
S:收容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关于本实施形态的连接器1,参照图1~图4进行说明。
图1(a)是以外壳20收容连接件10的状态从连接器1的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图1(b)是从斜下方观看的立体图。如图1(a)所示,连接器1具备连接件10与外壳20,在外壳20的收容空间S收容有连接件10。如图1(b)所示,连接件10的第1卡合片14C及第2卡合片15C与外壳20的卡合孔23卡合藉此保持连接件10与外壳20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a)中的x轴与y轴所成的平面在以下亦称为水平平面。并且,z轴方向亦称为铅直方向、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以下的图中亦相同。
图2(a)是连接器1的俯视图,图2(b)是从y方向观看的侧视图。连接件10在接触部11与连接对象物接触,而与连接对象物电性连接。此处所指的连接对象物,是对象方的基板的端子等。接触部11,在没有被连接对象物按压的状态下,位于比外壳20的上侧开口面21A还上侧。
如图2(a)、图2(b)所示,第1接合部14与第2接合部15,具有对外壳20的外壁面20A于水平方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片14A、14B及第2突出片15A、15B。连接件10中,第1接合部14及第2接合部15藉由焊锡来与外部基板30接合。如上所述,第1接合部14及第2接合部15使与外部基板30的接合面积变大,故可使接合强度变大。
图3(a)、图3(b)是分别表示图2(a)中的A-A剖面及B-B剖面的剖面图。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收纳在外壳20的收容空间S内。并且,接触部11在没有被连接对象物按压的状态下,在俯视时是收纳在上侧开口面21A内的大小。亦即,即使接触部11被往铅直方向按压而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亦不会与外壳20的上表面20B或内壁面20D干涉。
并且,收纳在构成第2弹簧部13的弹簧片之中位于最高位置的弹簧片13A的铅直方向的宽度范围内(虽未图示但弹簧片12A亦相同)。假设弹簧片13A及弹簧片12A位于比外壳的上表面20B还要高的位置时,若对连接件10施加斜方向的负重的话,在连接件10被压缩的过程中,会有弹簧片13A及弹簧片12A搭上上表面20B的可能性。藉由成为上述的构造,在连接件被压缩之际可防止连接件搭上外壳的上表面导致连接件变形的情况。
图4为表示将连接器1实装于外部基板30的状态的立体图。将后述的第1接合部14及第2接合部15对外部基板30焊锡连接,藉此将连接器1实装于外部基板30。
接着使用图5~图7来对连接件1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5(a)是从斜上方观看连接件10的立体图,图5(b)是从斜下方观看的立体图。如图5(a)、(b)所示,具备:接触部11、第1弹簧部12、第2弹簧部13、第1接合部14、第2接合部15。
接触部11与连接对象物亦即对象方基板的端子接触,而与连接对象物电性连接。在接触部11的中央部设有圆形的中心凸部11A,且藉由连接对象物而被往铅直方向下方按压。接触部11在图5(a)中的x方向的两侧往下方折曲,其一方侧与第1弹簧部12连结、另一方侧与第2弹簧部13连结。
图6(a)是连接件10的俯视图,图6(b)是从连接件10的y方向观看的侧视图。并且,图7(a)是图6(a)的连接件10的A-A剖面图,图7(b)是B-B剖面图。
第1弹簧部12藉由弹簧片12A、12B、12C、12D所构成,可于铅直方向亦即z方向弹性变形。
弹簧片12A与接触部11直接连结,且沿着外壳20的内壁面20D于y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存在。
弹簧片12B与弹簧片12A连结,且沿着外壳20的内壁面20D于x方向延伸存在。弹簧片12B,在与弹簧片12A连结的弯曲点P1处,在水平平面、亦即xy平面内的方向弯曲约90°。第1弹簧部12藉由具有弯曲点P1而抑制连接件10的铅直方向高度,谋求小型化及省空间化。弹簧片12B如图6(b)所示,两端大致水平但在中途相对于水平平面成为倾斜。弹簧片12B构成关于本发明的倾斜片。
弹簧片12C与弹簧片12B连结,且沿着外壳20的内壁面20D于x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存在。弹簧片12C,在与弹簧片12B连结的折曲点Q1处,在铅直平面、亦即xz平面内的方向折曲约180°。第1弹簧部12藉由具有折曲点Q1而使连接件10的行程变长,可确保用来使电性接触稳定的充分的接触负重。
弹簧片12D与弹簧片12C连结,且沿着外壳20的内壁面20D于y方向延伸存在。弹簧片12D,在与弹簧片12C连结的弯曲点P2处,在水平平面、亦即xy平面内的方向弯曲约90°。第1弹簧部12藉由具有弯曲点P2而抑制连接件10的铅直方向高度,谋求小型化及省空间化。弹簧片12D如图5(a)所示,两端大致水平但在中途相对于水平平面成为倾斜。弹簧片12D构成关于本发明的倾斜片。
第1弹簧部12在中途具有对于水平平面倾斜的弹簧片12B、弹簧片12D,故在对接触部11施加接触负重,使连接件10于垂直方向弹性变形之际,可避免与上方或下方的外壳20的壁部或外部基板30等的干涉。
第1接合部14与弹簧片12D连结,并与外部基板30接合。第1接合部14具有第1突出片14A、14B及第1卡合片14C。
第1突出片14A与弹簧片12D连结,在将连接件10组装于外壳20的状态,如图1(a)所示,从下侧开口面21B相对于外壳20本体往水平方向外侧突出。第1突出片14A扩展成平板状,在对外部基板30进行焊锡连接之际可使接合面积变大。
第1突出片14B亦同样地,相对于外壳20本体往水平方向外侧突出,且扩展成平板状。
第1卡合片14C位于第1突出片14A与第1突出片14B之间的位置,且往垂直方向上方竖起。第1卡合片14C,如图1(b)、图3(a)所示与卡合孔23卡合,藉此成为将连接件10组装于外壳20的状态。
第2弹簧部13藉由弹簧片13A、13B、13C、13D所构成,可于铅直方向亦即z方向弹性变形。
弹簧片13A与接触部11直接连结,且沿着外壳20的内壁面20D于y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存在。
弹簧片13B与弹簧片13A连结,且沿着外壳20的内壁面20D于x方向延伸存在。弹簧片13B,在与弹簧片13A连结的弯曲点P3处,在水平平面、亦即xy平面内的方向弯曲约90°。第2弹簧部13藉由具有弯曲点P3而抑制连接件10的铅直方向高度,谋求小型化及省空间化。弹簧片13B如图7(a)所示,两端大致水平但在中途相对于水平平面成为倾斜。弹簧片13B构成关于本发明的倾斜片。
弹簧片13C与弹簧片13B连结,且沿着外壳20的内壁面20D于x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存在。弹簧片13C,在与弹簧片13B连结的折曲点Q2处,在铅直平面、亦即xz平面内的方向折曲约180°。第2弹簧部13藉由具有折曲点Q2而使连接件10的行程变长,可确保用来使电性接触稳定的充分的接触负重。
弹簧片13D与弹簧片13C连结,且沿着外壳20的内壁面20D于y方向延伸存在。弹簧片13D,在与弹簧片13C连结的弯曲点P4处,在水平平面、亦即xy平面内的方向弯曲约90°。第2弹簧部13藉由具有弯曲点P4而抑制连接件10的铅直方向高度,谋求小型化及省空间化。弹簧片13D如图7(b)所示,两端大致水平但在中途相对于水平平面成为倾斜。弹簧片13D构成关于本发明的倾斜片。
第2弹簧部13在中途具有对于水平平面倾斜的弹簧片13B、弹簧片13D,故在对接触部11施加接触负重,使连接件10于垂直方向弹性变形之际,可避免与上方或下方的外壳20的壁部或外部基板30等的干涉。
第2接合部15与弹簧片13D连结,并与外部基板30接合。第2接合部15具有第2突出片15A、15B及第2卡合片15C。
第2突出片15A与弹簧片13D连结,在将连接件10组装于外壳20的状态,如图1(a)所示,从下侧开口面21B相对于外壳20本体往水平方向外侧突出。第2突出片15A扩展成平板状,在对外部基板30进行焊锡连接之际可使接合面积变大。
第2突出片15B亦同样地,相对于外壳20本体往水平方向外侧突出,且扩展成平板状。
第2卡合片15C位于第2突出片15A与第2突出片15B之间的位置,且往垂直方向上方竖起。第2卡合片15C,如图1(b)、图3(a)所示与卡合孔23卡合,藉此成为将连接件10组装于外壳20的状态。
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为相同形状,且相对于接触部11的中心亦即中心凸部11A,如图6(a)所示在俯视时设置成点对称。连接件10具备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的2个弹簧,故可确保充分的接触负重。
并且,由于将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相对于中心凸部11A设置成点对称,故使从上方按压接触部11之际的连接件10的姿势稳定。因此,可防止弹簧部彼此滑动、削磨所致的异物的发生或是弹簧部彼此干涉而塑性变形的情况。即使是将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相对于中心凸部11A设置成线对称的情况,在按压接触部11时亦有连接件10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之虞。
图8(a)是从斜上方观看外壳20的立体图,图8(b)是从斜下方观看的立体图。
外壳20是以外壁面20A、上表面20B、下表面20C、内壁面20D、脚部20E及外壁凸部22与收容空间S所构成。外壳本体是以外侧的外壁面20A、上侧的上表面20B、下侧的下表面20C、内侧的内壁面20D所构成,且为树脂制。收容空间S被外壳20的内壁面20D包围,且从上表面20B至下表面20C为止贯通外壳20。于收容空间S的上侧所开口的面为上侧开口面21A,于下侧开口的面为下侧开口面21B。脚部20E设在下表面20C的y方向的两端部,而支撑外壳20。
以外壳20收容连接件10,藉此可回避连接件10与外部的干涉等,可提高连接器1的耐久性。
图2所示,接触部11与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成为在俯视时收纳在上侧开口部21A与下侧开口部21B的开口面内的大小。成为如此构造的原因,是为了在连接件10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之际回避与外壳20的干涉。
外壁凸部22是设在外壁面20A之中与y方向平行地相对向的2个面的外部。于外壁凸部22的内侧设有于上下贯通的卡合孔23。卡合孔23在外壳20与连接件10卡合之际,用来与第1卡合片14C和第2卡合片15C卡合的孔。
针对连接件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表示按压接触部11使第1弹簧部12及第2弹簧部13于铅直方向变位的状态。
如前所述,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为相同形状,且相对于接触部11的中心凸部11A设置成点对称,故相对于铅直方向的力,第1弹簧部12及第2弹簧部13不倾斜地来变位。藉此可使电性接触稳定。
并且,由于弹簧片12B、弹簧片13B在中途相对于水平平面倾斜,故即使第1弹簧部12及第2弹簧部13于铅直方向变位,亦不会与外壳20等接触干涉。虽未图示,但弹簧片12D、弹簧片13D亦相同。设置这种倾斜的原因,是因为假设在第1弹簧部12及第2弹簧部13的中途没有设置倾斜,例如成为以コ字状弯曲的形状的情况,在使弹簧部变位时容易与周围干涉。
如上所述,关于本实施形态的连接件10是将连接对象物予以电性连接的连接件,其具备:与连接对象物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11、与接触部11的水平方向的一方端部连结且可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的第1弹簧部12、与第1弹簧部12连结并与外部基板30接合的第1接合部14、与接触部11的水平方向的另一方端部连结且可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的第2弹簧部13、与第2弹簧部13连结并与外部基板30接合的第2接合部15,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为相同形状,相对于接触部11的中心亦即中心凸部11A,在俯视时设置成点对称来构成。
根据该构造,由于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为相同形状,且相对于接触部11的中心亦即中心凸部11A设置成点对称,故在施加对接触部11的铅直方向的负重之际,第1弹簧部12及第2弹簧部13不会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地进行变位。因此,可在接触部11使电性接触变稳定。并且,可避免因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一边倾斜一边变位而使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滑动,而有着削磨所致的异物的发生或是弹簧部彼此干涉而塑性变形的情形。
并且,连接件10中,第1弹簧部12及第2弹簧部13在中途具有于铅直平面内折返来折曲的折曲部Q1及折曲部Q2。
藉由该构造,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在中途具有在铅直平面内折返地折曲的折曲部Q1及折曲部Q2,故可使弹簧的行程变长,确保用来使电性接触稳定的充分的接触负重。
并且,连接件10中,第1弹簧部12及第2弹簧部13在中途具有于水平平面内使方向弯曲的弯曲部P1、弯曲部P2、弯曲部P3、弯曲部P4。
根据该构造,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在中途具有于水平平面内使方向弯曲的弯曲部P1、弯曲部P2、弯曲部P3、弯曲部P4,故可抑制连接件10的铅直方向高度,而实现小型化及省空间化。
并且,连接件10中,第1弹簧部12及第2弹簧部13在中途具有相对于水平平面倾斜的弹簧片12B、弹簧片12D、弹簧片13B、弹簧片13D。
根据该构造,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在中途具有相对于水平平面倾斜的弹簧片12B、弹簧片12D、弹簧片13B、弹簧片13D,故在铅直方向弹性变形之际,可避免与上方或下方的外壳20或外部基板30等的干涉。
关于本实施形态的连接器1,具备连接件10与外壳20,该外壳10由以外壁面20A、上侧的上表面20B、下侧的下表面20C、内侧的内壁面20D所构成的外壳本体及收容连接件10的收容空间S所成。
根据该构造,由于连接件10被收容于外壳20的收容空间S,故可回避连接件10与外部的干涉等,可提高连接器1的耐久性。
并且,连接器1中,外壳20构成为,使上表面20B的铅直方向的高度收纳在构成第1弹簧部12及第2弹簧部13的多个弹簧片之中位于最高位置的弹簧片12A及弹簧片13A的铅直方向的宽度范围内。
根据该构造,外壳20的上表面与第1弹簧部12及第2弹簧部13的弹簧片之中位于最高位置的弹簧片12A及弹簧片13A的高度位置会重迭,故在连接件10被压缩之际可防止连接件10搭上外壳20的上表面20B导致连接件10变形的情况。
并且,连接器1中,外壳20构成为,藉由构成外壳本体的外壁面20A、上侧的上表面20B、下侧的下表面20C、内侧的内壁面20D来包围,且具有于铅直方向上下开口的上侧开口面21A与下侧开口面21B,接触部11与第1弹簧部12与第2弹簧部13在俯视时收纳在上侧开口面21A(或是下侧开口面21B)内的大小。
根据该构造,连接件10构成为在俯视时收纳在外壳20的上侧开口面21A(或下侧开口面21B)内,故在连接件10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之际可防止与外壳20的干涉,可提高连接器1的耐久性。
并且,连接器1中,第1接合部14及第2接合部15具有从下侧开口面21B相对于外壳本体往水平方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片14A、14B与第2突出片15A、15B。
根据该构造,可使将第1接合部14及第2接合部15焊锡连接于外部基板30之际的接合部分的面积变大,故可提高连接器1与外部基板30之间的接合强度。
如以上说明,关于本发明的连接件及连接器,具有可使电性接触稳定,并且,可确保接触负重的效果,在连接件及连接器整体方面为有用。

Claims (6)

1.一种连接件,将连接对象物予以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具备:
与所述连接对象物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与所述接触部的水平方向的一方端部连结且能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的第1弹簧部;
与所述第1弹簧部连结并与外部基板接合的第1接合部;
与所述接触部的水平方向的另一方端部连结且能于铅直方向弹性变形的第2弹簧部;以及
与所述第2弹簧部连结并与所述外部基板接合的第2接合部,
所述第1弹簧部与所述第2弹簧部为相同形状,且相对于所述接触部的中心设置成点对称,
所述第1弹簧部及所述第2弹簧部在中途至少具有一个于铅直平面内折返地折曲的折曲部,
所述第1弹簧部及所述第2弹簧部在中途具有至少一个于水平平面内使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所述第1弹簧部及所述第2弹簧部具备多个所述弯曲部,在多个所述弯曲部之间具备所述折曲部,
各所述弯曲部在水平平面内的方向弯曲9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弹簧部及所述第2弹簧部在中途具有至少一个对水平平面倾斜的倾斜片。
3.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件;以及由外壳本体及收容所述连接件的收容空间所构成的外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构成为:上表面的铅直方向的高度收纳在构成所述第1弹簧部及所述第2弹簧部的多个弹簧片之中位于最高位置的弹簧片的铅直方向的宽度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藉由构成所述外壳本体的壁面来包围,且具有于铅直方向上下开口的开口面,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1弹簧部与所述第2弹簧部是在俯视时收纳于所述开口面内的大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接合部及所述第2接合部至少具有一个从下侧的所述开口面相对于所述外壳本体向水平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
CN201710757162.3A 2017-02-01 2017-08-29 连接件及连接器 Active CN1083768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6711A JP6848489B2 (ja) 2017-02-01 2017-02-01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コネクタ
JP2017-016711 2017-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6854A CN108376854A (zh) 2018-08-07
CN108376854B true CN108376854B (zh) 2021-04-30

Family

ID=6301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57162.3A Active CN108376854B (zh) 2017-02-01 2017-08-29 连接件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48489B2 (zh)
CN (1) CN108376854B (zh)
TW (1) TWI7183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14206A1 (de) 2018-08-22 2020-02-2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Buchsenkontaktanordnung, Buchsenkontakt und Steckkontaktanordnung
EP4040606A1 (de) 2021-02-08 2022-08-10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Elastische kontaktanordnung, elektrische kontaktierungsvorrichtung und elektrisches kontaktierungssystem
WO2023167073A1 (ja) * 2022-03-03 2023-09-07 I-Pex株式会社 端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6151A1 (en) * 1997-09-26 1999-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oard to board standoff and ground connection apparatus
TWM250512U (en) * 2004-01-19 2004-11-11 Cateron Technology Co Ltd Closed spring contact member
CN2779797Y (zh) * 2005-02-06 2006-05-10 嘉得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型弹片
CN102957020A (zh) * 2011-08-09 2013-03-06 株式会社友华 连接器
CN105490053A (zh) * 2014-10-07 2016-04-13 卓英社有限公司 表面贴装型弹性电接触端子
CN105938949A (zh) * 2016-05-31 2016-09-14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矩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0323A (en) * 1992-01-29 1994-08-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il spring engagement construction of a high tension terminal in an engine ignition apparatus
US5653598A (en) * 1995-08-31 1997-08-05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reduced self-inductance
JP2010118257A (ja) * 2008-11-13 2010-05-27 Smk Corp 抜きバネ式コンタクト
JP2014199783A (ja) * 2013-03-29 2014-10-2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接触子
DE102013109640B4 (de) * 2013-09-04 2018-05-24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Federkraftanschlussklemme und Klemmenbauelement
EP2874233B1 (en) * 2013-11-14 2017-01-25 Joinset Co., Ltd Surface-mount type electric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module unit and circuit board using the same
JP2016126986A (ja) * 2015-01-08 2016-07-11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CN204668606U (zh) * 2015-04-27 2015-09-23 龙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
JP6500258B2 (ja) * 2015-06-12 2019-04-17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接触部材
JP6603170B2 (ja) * 2016-04-25 2019-11-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8056060A (ja) * 2016-09-30 2018-04-0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接触端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6151A1 (en) * 1997-09-26 1999-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oard to board standoff and ground connection apparatus
TWM250512U (en) * 2004-01-19 2004-11-11 Cateron Technology Co Ltd Closed spring contact member
CN2779797Y (zh) * 2005-02-06 2006-05-10 嘉得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型弹片
CN102957020A (zh) * 2011-08-09 2013-03-06 株式会社友华 连接器
CN105490053A (zh) * 2014-10-07 2016-04-13 卓英社有限公司 表面贴装型弹性电接触端子
CN105938949A (zh) * 2016-05-31 2016-09-14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矩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0775A (zh) 2018-08-16
CN108376854A (zh) 2018-08-07
JP6848489B2 (ja) 2021-03-24
JP2018125172A (ja) 2018-08-09
TWI718307B (zh)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0140B (zh) 插座连接器及包括其的连接器组件
JP6806593B2 (ja) コネクタ
US89612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d component,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JP4115983B2 (ja) ブレードコンタクト
US7445467B1 (en)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idd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376854B (zh) 连接件及连接器
CN108232503B (zh) 连接器装置
US2015011141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Female Terminal
CN109428182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JP2006210182A (ja)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KR20090051259A (ko) 카메라 소켓 모듈
KR101105965B1 (ko) 콘택트 및 전기커넥터
JP2014056762A (ja) レセプタクル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2915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3858288B (zh) 电触头弹簧、电弹簧触头装置以及电接触区
US746204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EP1803195B1 (en) Socket for digital camera module
US20070026708A1 (en) Connector and portable cable
US7077674B2 (en) Board attachment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7385771B2 (ja) ソケット補強部材、基板対基板ソケット及び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2448209B (zh) 屏蔽连接器
KR102639004B1 (ko) 커넥터
JP6167205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216162020U (zh) 具备锁定机构的连接器
JP6287977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