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9241B - Titanium oxide solid solution organic solvent dispersion,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coating agent - Google Patents

Titanium oxide solid solution organic solvent dispersion,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coating ag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9241B
TWI579241B TW104112075A TW104112075A TWI579241B TW I579241 B TWI579241 B TW I579241B TW 104112075 A TW104112075 A TW 104112075A TW 104112075 A TW104112075 A TW 104112075A TW I579241 B TWI579241 B TW I5792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oxide
mass
solid solution
decane
disper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2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4136A (zh
Inventor
増田幸平
樋口浩一
古舘学
井上友博
Original Assignee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4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4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9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92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09D7/62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modified by treatment with othe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4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4Oxides; Hydroxides
    • C01G23/047Titanium dioxide
    • C01G23/053Producing by wet processes, e.g. hydrolysing titanium salts
    • C01G23/0536Producing by wet processes, e.g. hydrolysing titanium salts by hydrolysing chloride-containing salts
    • C01G23/0538Producing by wet processes, e.g. hydrolysing titanium salts by hydrolysing chloride-containing salts in the presence of see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1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K5/541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i—O bond
    • C08K5/5419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i—O bo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i—C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07Titanium dioxide
    • C09C1/3653Treatment with inorganic compounds
    • C09C1/3661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07Titanium dioxide
    • C09C1/3684Treatment with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in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6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le size
    • C09D7/67Particle size smaller than 100 n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01P2002/52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6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NMR- or ESR-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Description

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其製造方法、及塗布劑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更詳細為,有關於將固熔錫及錳之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作為核,將氧化矽作為殼的核心殼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之有機溶劑分散液,即使於塗料添加高濃度時,亦可維持優良分散性,不會見到塗膜之剝落或白化為特徴的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其製造方法及塗布劑。
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可作為塗布劑之紫外線吸收劑或折射率賦予劑使用。如此塗布劑期待具有高耐候性塗料、折射率調整塗料等多樣化用途,且可望可在簡便下得到更便宜且具有高性能者。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9611號公報)中已揭示使用氧化鈦分散液的塗布劑。其中,已提出將特定元素固熔於氧化鈦中,進一步藉由特殊表面處理方法形成二氧化矽殼的氧化鈦水分散液,將同提案的水分散液藉由與矽酸酯類共水解後可顯示優良耐候性之塗料。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77267號公報) 中揭示將金屬鈦藉由直流電弧電漿法使其氣化、成為無機反應性氣體後,經冷卻製造出無機酸化物微粒子時,將施予藉由鈷或錫之異元素摻雜的微粒子添加於硬質塗布劑之方法。該方法中,製造紫外線遮蔽性無機微粒子時必需要高溫.高真空之極限反應環境,故在製造步驟上必需花費大能量且對於產業上為不利。又,由對於必須使用使微粒子均勻分散的分散劑之觀點來看,其為造成塗布組成物之硬度或密著性降低的要因之一者。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961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77267號公報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9611號公報)中所提案之塗料雖具有優良耐候性,但係由氧化鈦之水分散液開始製造,故必需添加高濃度的氧化鈦,而使得操作繁雜。特別在塗料中之水分濃度變高時,會引起塗膜之剝落或白化等問題。欲避開如此膜性能降低,而添加高濃度氧化鈦時,必需配合塗料之樹脂組成的各別對應(稀釋劑組成之變更、樹脂分子量之變更、硬化觸媒之變更、脫水劑之添加、脫水操作等。)而必需實施過度反覆測試以找 出最適當的組成。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77267號公報)之氧化鈦微粒子因分散於有機溶劑中,故即使添加高濃度的氧化鈦,亦無法使水分濃度上昇。然而,專利文獻2之分散液中含有分散劑,有著來自此的膜性能的降低問題。
因此,本發明所要解決之課題為,在添加塗 料時,不會使膜性能(耐擦傷性.無剝落.透明性.密著性)惡化下,表現優良耐候性,且無須過度反覆測試而提供可組成物化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其製造方法及塗布劑。
本發明者們欲解決這些課題,進行詳細檢討結果,發現具有良好特性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為提供下述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及含有該分散液之聚矽氧塗布劑。
〔1〕
一種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其為對於將固熔的錫及錳之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作為核,於該核的外側具有氧化矽之殼的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分散於有機溶劑中的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其特徵為以使用雷射光之動態光散射法進行測定的上述核心殼型固熔體之體積基準的 50%累計分布徑(D50)為50nm以下,前述錫成分之固熔量在與鈦之莫耳比(Ti/Sn)為10~1,000,前述錳成分之固熔量在與鈦之莫耳比(Ti/Mn)為10~1,000。
〔2〕
對於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全體之殼的氧化矽之比例為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者為特徴之〔1〕記載的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
〔3〕
含有一般式(1)所示矽化合物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之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對於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全體之矽化合物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的比例為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者為特徴之〔1〕或〔2〕記載的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
R1 pR2 qR3 rSi(OR4)4-p-q-r (1)(式中,R1表示氫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碳數1~20的1價烴基、或矽數50以下的二有機矽氧基,R2、R3及R4各獨立表示碳數1~6的烷基,p為1~3的整數,q為0、1或2,r為0、1或2,p+q+r為1~3的整數)。
〔4〕
一種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之製造方法,其為含有(A)準備將固熔錫及錳之正方晶 系氧化鈦微粒子作為核,於該核的外側具有氧化矽之殼的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之水分散液的步驟、
(B)於前述水分散液添加下述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及/或同矽烷化合物的(部分)水解縮合物,並使其反應後得到反應混合物之步驟、R1 pR2 qR3 rSi(OR4)4-p-q-r (1)(式中,R1表示氫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碳數1~20的1價烴基、或矽數50以下的二有機矽氧基,R2、R3及R4各獨立表示碳數1~6的烷基,p為1~3的整數,q為0、1或2,r為0、1或2,p+q+r為1~3的整數)
(C)視必要將前述反應液以有機溶劑進行稀釋之步驟、
(D)濃縮(B)步驟後或(C)步驟後之反應液而得到濃厚分散液之步驟、
(E)藉由有機溶劑取代溶劑之步驟。
〔5〕
含有〔1〕~〔3〕中任一所記載的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之塗布劑。
〔6〕
於聚矽氧塗料含有上述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之〔5〕記載的塗布劑。
依據本發明提供在添加塗料時,不會使膜性能(耐擦傷性.無剝落.透明性)惡化下,表現優良耐候性,無須進一步過度反覆測試而可組成物化的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又,對於特定狀況下,可得到比自水分散液所製造之塗料顯示更優良耐候性的塗膜。
[圖1]為實施例1中,製造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時的步驟(D),(E)的概要說明圖。
[圖2]為測定在實施例1所得之氧化鈦固熔體的體積平均50%累計分布徑時的粒徑與頻度的關係圖示。
[圖3]為在實施例1所得之氧化鈦固熔體的核磁共鳴光譜。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
氧化鈦微粒子
在本發明所使用的氧化鈦微粒子為固熔錫及錳之正方晶系氧化鈦。作為固熔質的錫成分僅為由錫鹽所衍生者即可,可舉出氧化錫、硫化錫等錫硫屬化物,以氧化錫為 佳。作為錫鹽,可使用氟化錫、氯化錫、溴化錫、碘化錫等錫鹵化物、氰化錫、異硫氰化錫等錫擬鹵化物、或硝酸錫、硫酸錫、磷酸錫等錫無機酸鹽等或氧化錫,但由安定性與獲得容易度來看以使用氯化錫為佳。又,錫鹽中之錫可選自2價至4價的原子價者,但使用4價的錫為特佳。 作為固熔質之錳成分若為自錳鹽所衍生者,可使用氧化錳、硫化錳等錳硫屬化物,以氧化錳為佳。作為錳鹽,可舉出氟化錳、氯化錳、溴化錳、碘化錳等錳鹵化物、氰化錳、異硫氰化錳等錳擬鹵化物、硝酸錳、硫酸錳、磷酸錳等錳無機酸鹽等或氧化錳,但由安定性與安全性層面來看使用氧化錳為佳。又,錳鹽中之錳可選自2價至7價的原子價者,但以使用2價錳者為特佳。
將錫及錳於正方晶系氧化鈦進行固熔時,錫 成分的固熔量在與鈦之莫耳比(Ti/Sn)為10~1,000,較佳為20~200,錳成分之固熔量在與鈦之莫耳比(Ti/Mn)為10~1,000,較佳為20~200。錫成分、錳成分之固熔量在與鈦之莫耳比(Ti/Sn)、在(Ti/Mn)若比10少時,來自錫及錳的可見光區域的光吸收會變的顯著,另一方,若超過1,000時,因光觸媒活性不會充分失活故不佳。
錫成分及錳成分之固熔樣式可為取代型亦可 為侵入型。此所謂取代型表示氧化鈦的鈦(IV)離子側由錫及錳所取代而形成的固熔樣式,所謂侵入型表示藉由於氧化鈦之結晶格子間存在錫及錳而形成的固熔樣式。在侵 入型中,因容易形成成為著色之原因的F中心,且金屬離子周圍之對稱性亦較差,故金屬離子中之電子振動過渡性弗蘭克-康登因子亦增大,變的容易吸收可見光。因此,以取代型為佳。
於將本發明所使用的錫及錳經固熔的正方晶 系氧化鈦中,視必要可進一步添加其他種元素。可添加之元素為選自由13族元素、14族元素(除碳素以外)、第1系列過渡元素、第2系列過渡元素、第3系列過渡元素、鑭系等群的元素任1種以上。特別以Al、B、In、Si、Ge、Zn、Fe、Y、Ga、Zr、Hf、Ta、La、Ce、Pr、Nd、Tb、Dy、Yb之任1種以上為佳。所要添加之元素以與氧化鈦微粒子經複合化者為佳。此所謂複合,由廣義來說若為介著單純混合及化學鍵進行複合化者即可。所謂介著化學鍵的複合表示如下述一般式(2)所示形態。
(M1Ox)m(M2Oy)n (2)
其中,M1為Al、B、In、Si、Ge、Sn、Ti、Mn、Zn、Y、Ga、Zr、Hf、Ta、La、Ce、Pr、Nd、Tb、Dy、Yb、Fe的元素符號所示中任1種。M2為Al、B、In、Si、Ge、Sn、Ti、Mn、Zn、YGa、Zr、Hf、Ta、La、Ce、Pr、Nd、Tb、Dy、Yb、Fe的元素符號所示中任1種,與在M1所選擇的非相同的元素。x、y若M1的價數為a時,x=a/2,若M2的價數為b時,y=b/2。m、n為滿 足m+n=1的實數,且滿足0<m<1及0<n<1。即,於結構中,具有M1與M2介著氧進行結合的單位。M1與M2為可平均分散在結構中,亦可分佈不均。M1與M2在結構中平均分散時,其為複數種金屬烷氧化物的共水解物中所見到的結構。M1與M2在結構中為分佈不均時,其為核心殼粒子(將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作為核,於該核之外側具有其他金屬氧化物的殼之粒子)中所見到的結構,例如複數種金屬烷氧化物配合種類而藉由階段式水解而形成。
本發明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為, 先前所述的對於將固熔錫及錳的正方晶系氧化鈦作為核,於該核的外側形成氧化矽的殼之核心殼型氧化鈦固熔體微粒子分散於有機溶劑中者為佳。若未形成氧化矽的殼時,會產生光觸媒能之顯著表現或分散性降低。對於將如此固熔錫及錳的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作為核,於該核的外側具有氧化矽之殼的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全體,殼的氧化矽之比例為5~50質量%,以10~40質量%為佳,較佳為15~30質量%。比5質量%少時,殼的形成會不充分,另一方面,若超過50質量%時,會促進該粒子的凝集而使分散液變的不透明。
氧化矽的殼以由4官能性矽化合物的溶膠-凝 膠反應所形成者為佳。作為可使用在此目的之4官能性矽化合物,可例示出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n-丙氧基)矽烷、四(i-丙氧基)矽烷、四(n-丁氧基)矽烷等四烷氧基矽烷類;及這些(部分)水解縮合物之矽酸 鹽及水玻璃等。在溶膠-凝膠反應中,可使用適合這些矽化合物的水解縮合之觸媒而實施。溶膠-凝膠反應之詳細方法詳述於以下製造方法之項目中。
氧化矽的殼之比例可藉由4官能性矽化合物 的使用量之量論控制,或者藉由反應條件及觸媒種類之速度論控制中任一者來達成。若為完全水解縮合時則為量論控制。構成殼之氧化矽成分可藉由反應前後之質量變化或者29Si核磁共鳴分光法等常法分析手段進行調查。
又,該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使用 雷射光的動態光散射法所測定之體積基準的50%累積分布徑(D50)為50nm以下,以5~50nm為佳,較佳為5~45nm,更佳為10~40nm。
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
本發明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為,上述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以1~40質量%,特別以5~30質量%的比例下分散於有機溶劑者。作為本發明中之有機溶劑,可舉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十九烷、二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二十四烷、二十五烷、二十六烷、二十七烷、二十八烷、二十九烷、三十烷、苯、甲苯、o-二甲苯、m-二甲苯、p-二甲苯、及含有此等的混合物之石油醚、煤油、揮發油、液體石蠟等碳數5以上30以下的烴化合 物;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環戊醇、雙丙酮醇、乙二醇、丙二醇、β-硫二甘醇、丁二醇、甘油等單價及多元醇類;二乙基醚、二丙基醚、環戊基甲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單甲基醚、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丙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乙基醚、丙二醇單丙基醚、丙二醇單丁基醚、丁二醇單甲基醚、丁二醇單乙基醚、丁二醇單丙基醚、丁二醇單丁基醚等醚類;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丁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丁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丙酯、丁酸丁酯、安息香酸甲酯、安息香酸乙酯、安息香酸丙酯、安息香酸丁酯、草酸二甲酯、草酸二乙酯、草酸二丙酯、草酸二丁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丙二酸二丙酯、丙二酸二丁酯、乙二醇二甲酸酯、乙二醇二乙酸酯、乙二醇二丙酸酯、乙二醇二丁酸酯、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二丙酸酯、丙二醇二丁酸酯、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丁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丁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等酯類;丙酮、雙丙酮醇、二乙基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甲基正丁基酮、二丁基酮、環戊酮、環己酮、環庚酮、環辛酮等酮類;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四乙醯伸乙基二醯胺、四乙醯六伸甲基四醯胺、N,N-二甲基六伸甲基二胺二乙酸酯等醯胺類。特別含有選自由甲醇、 乙醇、1-丙醇(IPA)、丁醇、雙丙酮醇(DAA)、丙二醇單甲基醚(PGM)、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PGMAc)所成群的有機溶劑的任1種以上者為佳。
於本發明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 中,含有一般式(1)所示有機矽化合物及該化合物的(部分)水解縮合物者為佳。有機矽化合物及該化合物的(部分)水解縮合物對於核心殼型氧化鈦固熔體微粒子而言,以0.1~50質量%為佳,較佳為0.2~40質量%,更佳為0.5~30質量%的比例下添加或藉由反應而使其複合化而含有。有機矽成分可由反應前後之質量變化、或者29Si核磁共鳴分光法等常法的分析手段進行調查。特別為液體29Si核磁共鳴分光法可同時定性定量先前所述的形成殼的氧化矽成分故較佳。
R1 pR2 qR3 rSi(OR4)4-p-q-r (1)(式中,R1為氫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碳數1~20的一價烴基,複數的取代基彼此可相互結合,或矽數50以下的二有機矽氧基,特別為氫原子、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碳數6~20的芳基;(甲基)丙烯酸基、(甲基)丙烯氧基、環氧基、鹵素原子、巰基、胺基、胺基烷基胺基或異氰酸酯基所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複數的異氰酸酯基取代烴基的異氰酸酯基彼此結合之異氰脲酸酯基;或矽數50以下的(聚)二甲基矽氧基,R2、 R3、R4各獨立為碳數6以下的烷基。p為1以上3以下的整數,q為0以上2以下的整數,r為0以上2以下的整數,p+q+r為1以上3以下的整數)。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的具體例 子,p=1、q=r=0時,可舉出氫三甲氧基矽烷、氫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全氟辛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異氰酸酯基彼此結合的參(3-三甲氧基矽基丙基)異氰脲酸酯、參(3-三乙氧基矽基丙基)異氰脲酸酯、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之部分水解縮合物(商品名「KC-89S」、「X-40-9220」信越化學工業(股)製)、甲基三甲氧基矽烷與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之部分水解縮合 物(商品名「X-41-1056」信越化學工業(股)製)等。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在p=1、q=r=0時,R1為聚二甲基矽氧烷的具體例子,可舉出下述一般式(3)所示化合物。於一般式(3)中以n=0以上50以下的整數為佳,較佳為n=5以上40以下的整數,更佳為n=10以上30以下的整數。n比50大時,作為聚矽氧油之性質會變強,對於經表面處理的有機溶膠之各種樹脂的溶解性受到限定。對於一般式(3)中,平均結構為n=30的化合物可由商品名「X-24-9822」(信越化學工業(股)製)獲得。且,式中Me為甲基。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的具體例子,在p=1、q=1、r=0時,可舉出甲基氫二甲氧基矽烷、甲基氫二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 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的具體例 子,在p=1、q=1、r=1時,可舉出三甲基甲氧基矽烷、三甲基乙氧基矽烷、三乙基甲氧基矽烷、n-丙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丙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iso-丙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iso-丙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丁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丁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戊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戊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癸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癸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等。
本發明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對於 29Si核磁共鳴,可於-40~-70ppm及-80~-130ppm之雙方區域檢測出者為較佳。核磁共鳴分光法可在固體及液體中任一方式下實施,但在固體核磁共鳴分光法時,作為測定試料的前處理必須經過乾固,此並非可反映在試料中的矽之結合狀態。因此,以藉由液體狀態之核磁共鳴分光法進行確認者為佳。在液體29Si核磁共鳴分光法中,以使用於試料管及探測器中未含有矽的材料進行測定者為佳。作為可使用於未含有矽的核磁共鳴分光法之材料,可例示出聚四氟伸乙基(鐵氟龍TM)。在液體29Si核磁共鳴分光法 中,欲簡短測定時間可使用適當的緩和劑。作為緩和劑,可利用公知試藥等(例如Organometallics誌、2008年、27卷、4號、500-502頁及references therein)。特別以參(乙醯丙酮根)鉻(III)錯合物對於水及有機溶劑的溶解性優良,不會引起氧化鈦的凝集而較佳。例如,藉由將參(乙醯丙酮根)鉻(III)在六氘代丙酮(丙酮-d6)以1mol.dm-3程度的濃度進行溶解的溶液作為緩和劑,藉由使用數滴,可得到緩和效果與氘鎖效果之雙方效果故較佳。又,氧化鈦的表面狀態在組成物化後可測定同樣的核磁共鳴光譜而調查。
29Si核磁共鳴分光法之測定中,可調查矽化合物之官能數的縮合狀態之變化。官能數可區分為3官能的T單位及4官能的Q單位。即,T單位為來自一般式(1)所示有機矽化合物的成分中之一,Q單位為來自形成核心殼型氧化鈦微粒子的殼之氧化矽成分而進行檢測。縮合狀態之變化可藉由調查下述所示(T0)~(T3)及(Q0)~(Q4)的比例而達成。縮合度各獨立為T3>T2>T1>T0及Q4>Q3>Q2>Q1>Q0之順序,檢測磁場係以Q4>Q3>Q2>Q1>Q0>T3>T2>T1>T0的順序成為高磁場側者為多。官能數及縮合狀態的比例可由信號強度來估計。此時,29Si核因具有負的磁氣轉動比(γB),故核極化效果變的相反,可抑制存在共鳴核周圍的核磁氣緩和。因此,以負核極化效果不會變的顯著之測定條件為佳。在脈衝-傅立葉變換型核磁共鳴之情況為,藉由使用適當的脈 衝序列,可解決此問題。例如使用偏共振型脈衝序列為佳。
(式中,R1如上述,X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以上4以下的烷基) (式中,X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以上4以下的烷基)
共鳴磁場之標記為,與將四甲基矽烷的29Si核共鳴作為基準時的共鳴磁場之差異以百萬分率(ppm)表示者。依據該標記時,T0為-40~-46ppm,-42~-45ppm為佳,T1為-46~-54ppm,-48~-52ppm為佳,T2為-54~-60ppm,-56~-58ppm為佳,T3為-60~-70ppm, -62~-68ppm為佳範圍下可進行檢測者為多。Q0為-80~-90ppm,-85~-90ppm為佳,Q1為-90~-110ppm,-95~-105ppm為佳,Q2為-100~-115ppm,Q3為-100~-115ppm,-105~-115ppm為佳,Q4為-110~-130ppm,-110~-120ppm為佳,T與Q及縮合狀態的區別係藉由調查1H核與29Si核的旋轉結合之狀態而達成者為佳。標記上的負值表示,共鳴磁場比基準線於高磁場側上具有差異者。共鳴線的寬度取決於使用於測定的核磁共鳴裝置之磁場強度,上述較佳共鳴線的範圍之一例為外加11.75T(特斯拉、Tesla)的磁場時的值。可使用於核磁共鳴裝置之磁場為5T以上20T以下,8T以上15T以下為佳,更佳為10T以上13T以下。磁場若未達5T時,因S/N比會變小,故測定變的困難,磁場若超過20T時,共鳴裝置變的大規模而使測定變的困難。磁場之強度與共鳴線的寬度及信號強度對於斯業者而言僅由此記載的情報即可類推而得。
本發明中之核心殼型氧化鈦固熔體微粒子有 機溶劑分散液的固體成分濃度,含有前述來自一般式(1)所示有機矽化合物的成分,以0.1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為佳,較佳為0.5質量%以上25質量%以下,更佳為3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固體成分濃度若未達0.1質量%時,塗料添加時到達有效成分時必須多量分散液故不佳,又若比30質量%多時,會凝膠化而失去流動性。固體成分濃度為1質量%前後的稀釋分散液可作為塗 料樹脂的稀釋劑(稀釋劑)利用。固體成分濃度為20質量%程度的濃厚分散液(假設為A劑)藉由對既存塗料(假設為B劑)添加必要量,可作為A劑/B劑混合型之2液型塗料利用。作為稀釋劑之利用、或者作為2液型塗料的利用,可配合其狀況而適宜地選擇。例如氧化鈦微粒子成分對塗料的保質期有著壞影響時,以使用2液型者為佳。在由過去水分散液所調製之塗料中,作為如此2液型的利用為困難。如此亦表示本發明之有機溶劑分散液為擴充塗料的利用方法之選擇項。
含有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之塗布劑
本發明中之核心殼型氧化鈦固熔體微粒子有機溶劑分散液(A劑)可作為塗料添加劑使用。作為塗料(B劑)可例示出聚矽氧塗料、丙烯酸聚矽氧塗料、丙烯酸塗料、三聚氰胺塗料、胺基甲酸酯塗料、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塗料、環氧塗料、石蠟塗料、醇酸塗料等。使用於聚矽氧系塗料時具有優良相溶分散性固為特佳。A劑對B劑之添加比例,以各固體成分比(A劑之固體成分質量/B劑之固體成分質量)計算,以1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為佳,較佳為4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更佳為6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添加量的比例若未達1質量%時,添加效果並未充分。添加量的比例若超過70質量%時,會影響到其他膜性能。添加量之比例在1~20質量%程度時,作為耐候性塗料,在20~70質量%程度之情況下可作為高折 射率塗料(眼鏡鏡片用等)之用途。添加量雖可配合目的而適宜調整。所謂本發明中之固體成分為除去溶劑等揮發成分後所殘留的成分。固體成分係由將試料(A劑或B劑)經強制乾固時質量變化而求得。以下作為可使用於本發明之B劑的一例子,對聚矽氧塗料進行詳細說明。
聚矽氧塗料
聚矽氧塗布塗料為含有(I)將選自由特定烷氧基矽烷及其部分水解縮合物的至少1種藉由(共)水解.縮合所得之聚矽氧樹脂、(II)硬化觸媒、(III)溶劑、及(IV)膠態二氧化矽者。
.(I)成分
(I)成分為將選自下述一般式(4):(R01)m(R02)nSi(OR03)4-m-n (4)(式中,R01及R02各獨立為氫原子、或取代或者非取代之一價烴基,取代基彼此互相可結合,R03為碳數1~3的烷基,m,n各獨立為0或1,且m+n為0,1或2)
或下述一般式(5):Y[Si(R04)m(R05)n(OR06)3-m-n]2 (5) (式中,Y為選自由碳數1~10的伸烷基、碳數1~10的全氟伸烷基、碳數1~10的二(伸乙基)全氟伸烷基、伸苯基、或聯伸苯基所成群的2價有機基,R04及R05各獨立為氫原子、或取代或者非取代的一價烴基,取代基彼此互相可結合,R06為碳數1~3的烷基,m,n各獨立為0或1,且m+n為0,1或2)所示烷氧基矽烷及其1種或2種以上的部分水解縮合物的至少1種經(共)水解.縮合所得之聚矽氧樹脂。
上述式(4)中,R01及R02為氫原子或取代或者非取代的較佳碳數1~12,特佳為1~8的一價烴基,例如可例示出氫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等烷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烯基;苯基等芳基;氯甲基、γ-氯丙基、3,3’,3”-三氟丙基等鹵素取代烴基;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γ-環氧丙氧基丙基、3,4-環氧環己基乙基、γ-巰基丙基、γ-胺基丙基、γ-異氰酸酯丙基等(甲基)丙烯醯氧基、環氧基、巰基、胺基、胺基烷基胺基、異氰酸酯基取代烴基等。又,複數異氰酸酯基取代烴基的異氰酸酯基彼此結合的異氰脲酸酯基亦可例示。彼等中,特別以使用於被要求耐擦傷性或耐候性的用途時的烷基為佳,被要求靭性或染色性時以環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異氰脲酸酯取代烴基為佳。
又,R03為碳數1~3的烷基,例如可例示出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彼等之中亦由水解縮合之 反應性較高、及生成之醇R03OH的蒸氣壓較高、餾去容易度等來考慮時,以甲基、乙基為佳。
作為上述式(4)的例子,m=0、n=0時,一 般式:Si(OR03)4所示四烷氧基矽烷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a-1)。
作為如此四烷氧基矽烷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的具體例子,可舉出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異丙氧基矽烷、四丁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縮合物(商品名「M矽酸鹽51」多摩化學工業(股)製之商品名「MSI51」COLCOAT(股)製商品名「MS51」/「MS56」三菱化學(股)製)、四乙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縮合物(商品名「矽酸鹽35」、「矽酸鹽45」多摩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ESI40」/「ESI48」COLCOAT(股)製)、四甲氧基矽烷與四乙氧基矽烷之共部分水解縮合物(商品名「FR-3」多摩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EMSi48」COLCOAT(股)製)等。
作為上述式(4)的例子,m=1、n=0或 m=0、n=1時,一般式:R01Si(OR03)3或R02Si(OR03)3所示三烷氧基矽烷或者其部分水解縮合物(a-2)。
作為如此三烷氧基矽烷或者其部分水解縮合物的具體例子,可舉出氫三甲氧基矽烷、氫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丙基三異 丙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全氟辛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異氰酸酯基彼此結合之參(3-三甲氧基矽基丙基)異氰脲酸酯、參(3-三乙氧基矽基丙基)異氰脲酸酯、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縮合物(商品名「KC-89S」、「X-40-9220」信越化學工業(股)製)、甲基三甲氧基矽烷與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縮合物(商品名「X-41-1056」信越化學工業(股)製)等。
作為上述式(4)的例子,m=1、n=1時,一 般式:(R01)(R02)Si(OR03)2所示二烷氧基矽烷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a-3)。
作為如此二烷氧基矽烷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之具體例子,可舉出甲基氫二甲氧基矽烷、甲基氫二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乙氧基矽 烷、甲基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
上述式(4)中,R04及R05為氫原子或取代或 者非取代之較佳碳數1~12,特佳為1~8的一價烴基,例如可例示出氫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等烷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烯基;苯基等芳基;氯甲基、γ-氯丙基、3,3’,3”-三氟丙基等鹵素取代烴基;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γ-環氧丙氧基丙基、3,4-環氧環己基乙基、γ-巰基丙基、γ-胺基丙基、γ-異氰酸酯丙基等(甲基)丙烯醯氧基、環氧基、巰基、胺基、異氰酸酯基取代烴基等。又,複數異氰酸酯基取代烴基的異氰酸酯基彼此結合的異氰脲酸酯基亦可例示。彼此中,特別在使用於要求耐擦傷性或耐候性之用途時以烷基為佳,於要求靭性或染色性時以環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異氰脲酸酯取代烴基為佳。
又,R06為碳數1~3的烷基,例如可例示出 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彼等之中若考慮到水解縮 合之反應性高、及所生成之醇R06OH的蒸氣壓高、餾去的容易度等時,以甲基、乙基為佳。
作為上述式(5)的例子,m=0、n=0時,一 般式:Y[Si(OR06)3]2所示ω-雙(三烷氧基矽基)烷烴、ω-雙(三烷氧基矽基)全氟烷烴、ω-雙(三烷氧基矽基)部分的氟烷烴、o-、m-、或p-雙(三烷氧基矽基)苯、雙(三烷氧基矽基)聯苯基或者彼等部分水解縮合物(a-4)。
又,Y較佳為部分以氟所取代之伸烷基,由 合成上之觀點來看,ω-二伸乙基(全氟伸烷基)較容易獲得。作為如此具體例子,可舉出Y為ω-雙伸乙基〔肆(二氟伸甲基)〕,R06為甲基者。
(I)成分之聚矽氧樹脂為將前述(a-1)、 (a-2)、(a-3)及(a-4)的單獨1種或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下使用而調製即可,由提高保存安定性、耐擦傷性、耐裂紋性來看,對於(a-1)、(a-2)、(a-3)、(a-4)之合計100Si莫耳%而言,將(a-1)以0~50Si莫耳%、將(a-2)以50~100Si莫耳%、將(a-3)以0~10Si莫耳%的比例下使用為佳,更佳為將(a-1)以0~30Si莫耳%、將(a-2)以70~100Si莫耳%、將(a-3)以0~10Si莫耳%、將(a-4)以0~5Si莫耳%的比例下使用。 此時,作為主成分的(a-2)若未達50Si莫耳%時,因樹脂的交聯密度會變小,故使硬化性降低,又硬化膜的硬度會有變低之傾向。另一方面,若使用(a-1)超過50Si莫 耳%之過剩量時,樹脂之交聯密度會過高,靭性會降低而難避免裂紋之產生。又,若使用(a-4)5Si莫耳%以下的少量時,可使水接觸角之控制、耐擦傷性賦予、鉛筆硬度的提高等表面特性產生變化。
且,Si莫耳%為全Si莫耳中之比例,所謂Si 莫耳表示若為單體該分子量為1莫耳,若為2量體將該平均分子量除以2之數為1莫耳。
(I)製造成分的聚矽氧樹脂時,可將(a- 1)、(a-2)、(a-3)、(a-4)的單獨1種或2種以上藉由公知方法使其進行(共)水解.縮合即可。例如將(a-1)、(a-2)、(a-3)、(a-4)的烷氧基矽烷或者其部分水解縮合物的單獨或混合物在pH為1~7.5,較佳為2~7的水中進行(共)水解。此時,可使用於水中分散二氧化矽溶膠等金屬氧化物微粒子者。欲調整該pH區域、及促進水解時,可將氟化氫、鹽酸、硝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檸檬酸、馬來酸、安息香酸、丙二酸、戊二酸、甘醇酸、甲磺酸、甲苯磺酸等有機酸及無機酸、或者於表面具有羧酸基或磺酸基的陽離子交換樹脂等固體酸觸媒、或者酸性水分散二氧化矽溶膠等水分散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作為觸媒使用。又,可使於水解時將二氧化矽溶膠等金屬氧化物微粒子分散於水或者有機溶劑中者共存。
對於該水解,水的使用量為對於(a-1)、 (a-2)、(a-3)及(a-4)的烷氧基矽烷及/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之合計100質量份而言,若為水20~3,000質量 份之範圍即可,過使用過剩水時,不僅裝置效率會降低,且作為最終組成物時,因殘存水的影響恐怕會引起塗層性、乾燥性之降低。且欲提高保存安定性、耐擦傷性、耐裂紋性,其為50質量份以上150質量份以下者為佳。若水過少時,所得之聚矽氧樹脂在凝膠滲透層析法(GPC)分析中所得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有時無法增加到如後述之最適區域,若過多時,來自所得之聚矽氧樹脂中所含之原料(a-2)的單位式:R’SiO(3-p)/2(OX)p〔但,R’為R01或R02,X為氫原子或R03,R01、R02、R03與前述相同,p為0~3的整數〕所示單位中之R’SiO3/2〔但,R’與前述相同〕所示單位無法到達欲維持塗膜的耐裂紋性之最適範圍。
水解為在烷氧基矽烷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 中,將水滴入或投入,或相反地將烷氧基矽烷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滴入或投入至水中。此時,雖可含有有機溶劑,但以未含有機溶劑者為佳。此為若含有有機溶劑時,所得之聚矽氧樹脂在GPC分析中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會有越小的傾向。
欲得到(I)成分之聚矽氧樹脂,在前述水解 後,必須繼續使其縮合。縮合僅在水解後連續進行即可,通常在液溫為常溫或100℃以下的加熱下進行。有時在比100℃更高溫度下進行凝膠化。且在80℃以上,常壓或減壓下,藉由餾去經水解所生成的醇,可促進縮合進行。且以促進縮合為目的下,亦可添加鹼性化合物、酸性化合 物、金屬螯合化合物等縮合觸媒。於縮合步驟之前或其中,以調整縮合之進行度及濃度為目的可添加有機溶劑,又亦可添加將二氧化矽溶膠等金屬氧化物微粒子分散於水或者有機溶劑中者,或本發明之A劑成分(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一般聚矽氧樹脂在進行縮合之同時進行高分子量化,因對於水或生成醇的溶解性會降低,故作為所要添加的有機溶劑,以可良好溶解聚矽氧樹脂,且沸點為80℃以上之極性較高的有機溶劑為佳。作為如此有機溶劑的具體例子,可舉出異丙醇、n-丁醇、異丁醇、t-丁醇、二丙酮醇等醇類;甲基丙基酮、二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二丙酮醇等酮類;二丙基醚、二丁基醚、苯甲醚、二噁烷、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等醚類;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環己酯等酯類等。此時,有機溶劑的配合量僅可溶解聚矽氧樹脂之充分量即可,大多為對於聚矽氧樹脂的固體成分而言為100質量%至1,000質量%的範圍。此時,若有機溶劑的配合量未達100質量%時,於低溫保存時可能會產生相分離而使品質不佳,又若超過1,000質量%時,塗料組成物中之有效成分的樹脂濃度會變但而使良好被膜難以形成故不佳。
藉由該縮合所得之聚矽氧樹脂的GPC分析中 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以1,500以上為佳,以1,500~50,000為較佳,以2,000~20,000為更佳。分子量若比此範圍更低時,塗膜的靱性會降低,會有容易產生裂 紋的傾向,另一方面,若分子量過高時,會有硬度變低的傾向,又塗膜中之樹脂因相分離會有引起塗膜白化之情況。
且,將上述烷氧基矽烷及/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進行(共)水解縮合得到(I)成分之聚矽氧樹脂時,可將上述A劑成分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加入於烷氧基矽烷及/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進行(共)水解縮合,又使用後述(IV)成分的膠態二氧化矽時,可將該膠態二氧化矽添加於(共)水解縮合系。
縮合後,視必要可進行濃縮或進行溶劑取 代。此時,濃縮可使用蒸餾、逆浸透、冷凍乾燥、真空乾燥等已知的技術。
溶劑取代為,於添加其他溶劑後,進行共沸 餾去、逆浸透、極限過濾等而達成即可,作為其他溶劑,可例示出如甲醇、乙醇、異丙醇、n-丁醇、異丁醇、硬脂基醇、油基醇、月桂基醇等醇類、如甲苯或二甲苯的芳香族烴類、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之酯類、如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之酮類、如乙基溶纖劑、丙二醇單甲基醚之甘醇醚類、n-己烷等飽和烴類等、及彼等之混合物。
且,將上述聚矽氧樹脂的pH可調整至3~ 7。pH調整劑可使用已知的酸.鹼性化合物,例如可使用氟化氫、鹽酸、硝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檸檬酸、馬來酸、安息香酸、丙二酸、戊二酸、甘醇酸、甲磺酸、甲苯磺酸等有機酸及無機酸。
.(II)成分
(II)成分為可促進含於(I)成分之聚矽氧樹脂中的矽烷醇基、烷氧基等可縮合的基之縮合反應的硬化觸媒,例如可舉出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鈉甲醇鹽、丙酸鈉、丙酸鉀、乙酸鈉、乙酸鉀、甲酸鈉、甲酸鉀、三甲基苯甲基銨氫氧化物、四甲基銨氫氧化物、四甲基銨乙酸酯、n-己基胺、三丁基胺、二氮雜雙環十一碳烯(DBU)、二氰二醯胺等鹼性化合物類;四異丙基鈦酸鹽、四丁基鈦酸鹽、鈦乙醯丙酮酸鹽、鋁三異丁氧化物、鋁三異丙氧化物、參(乙醯丙酮根)鋁、二異丙氧基(乙基乙醯乙酸根)鋁、過氯酸鋁、氯化鋁、鈷辛酸鹽、鈷乙醯丙酮酸鹽、鐵乙醯丙酮酸鹽、錫乙醯丙酮酸鹽、二丁基錫辛酸鹽、二丁基錫月桂酸鹽等含金屬化合物類;p-甲苯磺酸、三氯乙酸等酸性化合物類等。其中特別以丙酸鈉、乙酸鈉、甲酸鈉、三甲基苯甲基銨氫氧化物、四甲基銨氫氧化物、參(乙醯丙酮根)鋁、二異丙氧基(乙基乙醯乙酸根)鋁為佳。
且除欲維持硬化性、耐裂紋性以外,亦欲維 持塗布組成物之保存安定性,作為適當硬化觸媒可使用以下者。
下述一般式(6):〔(R07)(R08)(R09)(R10)M〕+.X- (6) (式中,R07、R08、R09、R10各獨立為可由鹵素原子取代之碳數1~18的烷基,R07、R08、R09、R10中之各Taft-Dubois的取代基立體效果定數Es之合計為-0.5以下,M為銨陽離子或鏻陽離子,X-為鹵素負離子、氫氧化物負離子、或碳數1~4的羧酸酯負離子)所示分子中未含芳香族基之化合物。
其中,所謂Taft-Dubois之取代基立體效果定數Es為,將取代羧酸之酸性下酯化反應速度中之甲基CH3作為基準之相對速度,如下述式所示(參照J.Org.Chem.45,1164(1980)、J.Org.Chem.64,7707(1999))。
Es=log(k/k0)(式中,k為在特定條件下的取代羧酸之酸性下酯化反應速度,k0為在同一條件下之甲基取代羧酸的酸性下酯化反應速度)
該Taft-Dubois之取代基立體效果定數Es為表示取代基的立體容積高度之一般指標,例如甲基:0.00、乙基:-0.08、n-丙基:-0.31、n-丁基:-0.31,Es越小表示立體之容積越高。
對於本發明,以式(6)中的R07、R08、R09、R10中之Es的合計為-0.5以下者為佳。Es的合計比-0.5大 時,作為塗布組成物之保存安定性會降低,或在塗膜化時或耐水試驗後產生裂紋或白化,有密著性降低,特別為耐水密著性、煮沸密著性降低之顧慮。此為Es的合計比-0.5大時(例如R07、R08、R09、R10為甲基),其所相當之式(6)所示硬化觸媒之觸媒活性雖變強,,塗布組成物之保存安定性有降低的傾向,又該塗膜變的非常容易吸濕,引起耐水試驗後之塗膜異常。且,R07、R08、R09、R10中之Es的合計一般為-3.2以上,特別以-2.8以上者為佳。
上述式(6),作為R07、R08、R09、R10可由 鹵素原子所取代之碳數1~18,較佳為1~12的烷基,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等烷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環烷基;氯甲基、γ-氯丙基、3,3,3-三氟丙基等鹵素取代烴基等。
又,M為銨陽離子或鏻陽離子,X-為鹵素負 離子、氫氧化物負離子或碳數1~4的羧酸酯負離子,以氫氧化物負離子或乙酸酯負離子為佳。
作為如此硬化觸媒的具體例子,例如可舉出 四n-丙基銨氫氧化物、四n-丁基銨氫氧化物、四n-戊基銨氫氧化物、四n-己基銨氫氧化物、四環己基銨氫氧化物、肆(三氟甲基)銨氫氧化物、三甲基環己基銨氫氧化物、三甲基(三氟甲基)銨氫氧化物、三甲基t-丁基銨氫氧化物、四n-丙基鏻氫氧化物、四n-丁基鏻氫氧化物、四n-戊基鏻氫氧化物、四n-己基鏻氫氧化物、四環己基鏻氫氧化物、肆(三氟甲基)鏻氫氧化物、三甲基環己基 鏻氫氧化物、三甲基(三氟甲基)鏻氫氧化物、三甲基t-丁基鏻氫氧化物等氫氧化物類、這些氫氧化物類與鹵素酸的鹽、及與碳數1~4的羧酸之鹽。彼等中,亦以四丙基銨氫氧化物、四丙基銨乙酸酯、四丁基銨氫氧化物、四丁基銨乙酸酯、四丁基鏻氫氧化物、四丁基鏻乙酸酯為佳。 這些可單獨使用1種或亦可併用2種以上,可進一步與前述公知硬化觸媒併用。
(II)成分之配合量若為可硬化(I)成分之 聚矽氧樹脂的有效量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具體為對於聚矽氧樹脂之固體成分而言,以0.0001~30質量%為佳,較佳為0.001~10質量%。若未達0.0001質量%時,硬化會變的不充分,有硬度降低之情況產生,若比30質量%多時,於塗膜上容易產生裂紋,或會有耐水性降低之情況產生。
.(III)成分
(III)成分為溶劑,若為可溶解或分散上述(I)~(II)成分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以極性高之有機溶劑為主溶劑者為佳。作為有機溶劑之具體例子,可舉出甲醇、乙醇、異丙醇、n-丁醇、異丁醇、t-丁醇、二丙酮醇等醇類;甲基丙基酮、二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二丙酮醇等酮類;二丙基醚、二丁基醚、苯甲醚、二噁烷、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等醚類;乙酸乙酯、乙酸丙 酯、乙酸丁酯、乙酸環己酯等酯類等,可使用選自由此所成群的1種或者2種以上之混合物。
作為(III)成分之添加量,使用本發明之聚 矽氧塗布組成物的固體成分濃度之1~30質量%,特別為5~25質量%之量為佳。在此範圍外時,將該組成物進行塗佈並硬化後的塗膜會有不佳情況產生。例如在未達上述範圍的濃度時,塗膜容易產生下垂、扭曲、斑,有無法得到所望硬度、耐擦傷性之情況產生,另一方面,若超過上述範圍的濃度時,有著容易產生塗膜刷傷、白化、裂紋之顧慮。
.(IV)成分
(IV)成分為膠態二氧化矽,在欲特別提高塗膜硬度、耐擦傷性時可適量添加。粒子徑5~50nm程度之奈米尺寸的二氧化矽於水或有機溶劑的媒體中呈現膠體分散的形態,可使用販賣的水分散、有機分散型者。具體為可舉出日產化學工業(股)製Snow Tex-O、OS、OL、甲醇二氧化矽溶膠等。膠態二氧化矽之添加量對於(Q)成分的聚矽氧樹脂固體成分100質量份而言為0~100質量份,以5~100質量份為佳,特佳為5~50質量份。
本發明之聚矽氧塗料可藉由將上述各成分(I)~(IV)及視必要的其他成分依據常法進行混合而得。
欲得到本發明之聚矽氧塗料的進一步保存安 定性,可使液體的pH在2~7為佳,較佳為3~6。pH在此範圍外時,因會使貯藏性降低,故可添加pH調整劑調整到上述範圍。聚矽氧塗布組成物的pH若在上述範圍外時,若在偏該範圍的酸性側時,可添加氨、乙二胺等鹼性物質而調整pH,若在鹼性側時,可使用鹽酸、硝酸、乙酸、檸檬酸等酸性物質而調整pH。然而,該調整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其他成分
在含有本發明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的塗布劑中,視必要可將pH調整劑、塗平劑、增黏劑、顏料、染料、金屬氧化物微粒子、金屬粉、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安定劑、熱線反射.吸收性賦予劑、可撓性賦予劑、帶電防止劑、防污性賦予劑、撥水性賦予劑等在對於本發明之目的或效果不會產生壞影響之範圍內添加。
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並未受限於該製造方法。可組合公知方法而製造,例如可經過含有以下(A)~(E)的步驟而製造。
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之製造方法為含有以下各步驟者為佳;準備將固熔錫及錳之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作為核,於該核的外側具有氧化矽的殼之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 固熔體的水分散液之步驟(A)、將前述水分散液與矽化合物進行反應而得到反應混合液之步驟(B)、將在前述反應所產生的反應混合液視必要下以有機溶劑稀釋而得到稀釋分散液之步驟(C)、視必要濃縮前述稀釋分散液或前述反應混合液中任1種而得到濃厚分散液之步驟(D)、將前述濃厚分散液或前述稀釋分散液或前述反應混合液中任1種由有機溶劑進行溶劑取代的步驟(E)。
步驟(A)
本發明中,在步驟(A)中所準備的上述氧化鈦固熔體之水分散液,較佳為具有5~50nm的平均累計粒子徑之無機酸化物粒子為不凝集而分散於水等液體分散媒中者。
本發明中,在步驟(A)中所準備之上述氧化鈦固熔體的水分散液可由種種方法進行測定。在本發明之粒徑範圍雖以使用雷射光的動態光散射法進行測定,但作為體積基準的50%累積分布徑(D50)而有議論,可使用作為佐證的電子顯微鏡法進行觀測。藉由這些測定法所求得之值並非取決於測定裝置者,例如作為動態光散射法可使用NanotracUPA-EX150(日機裝(股)製)等裝置。又,作為電子顯微鏡法可例示作為裝置的透過型電子顯微鏡H-9500(日立High-Technologies(股)製)。例如在 將膠體溶液添加於塗布塗料時,因於可見光區域的透明性為重要,故分散質的平均累計粒子徑以5~50nm為佳,以5~45nm為較佳,以10~40nm為更佳,以12~30nm為特佳。分散質的平均累計粒子徑若超過50nm時,變的比可見光區域的光波長更大,會有散亂變的顯著之情況產生。又,若未達5nm時,在分散質之系統中的總表面積會變的極大,而使得作為膠體溶液之處理變的困難。
膠體溶液的Zeta電位(ζ)為,於具有雙電層的固-液界面外加電場時,雖見到分散質粒子的泳動現象,但該泳動現象之電氣泳動移動度被視為成比例的值。Zeta電位可藉由種種方法測定,但作為測定如此值的裝置,例如可舉出ELS-3000(大塚電子(股)製)。對於如本發明之膠體的分散媒為有機溶劑而言,有機溶劑之介電率有著多樣化的範圍。Zeta電位因亦為取決於介電率的關係數,故此時可進行介電率的測定。作為介電率的測定裝置,可例示出Model-871(Nihon-rufuto(股)製)。Zeta電位在mV的單位下多控制在-200<ζ<200之範圍。Zeta電位的絕對值越大,膠體溶液之分散系顯示越安定。因此,Zeta電位之絕對值(| ζ |)以3mV以上者為佳,以10mV以上為較佳,以20mV以上為更佳。Zeta電位的絕對值(| ζ |)若未達3mV時,膠體溶液的分散質之分散安定性有未充分的情況產生。Zeta電位的絕對值(| ζ |)之上限並未特別限定,通常具有物理性極限(200mV程度)。
在本發明之步驟(A)所準備的膠體溶液係以 將水作為分散媒為特徴者。作為水,可使用水道水、工業用水、井水、天然水、雨水、蒸餾水、離子交換水等淡水,但特別以離子交換水為佳。離子交換水可使用純水製造器(例如有機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FW-10」、Merck Millipore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Direct-QUV3」等)而製造。又,分散媒中可含有以下一元醇,該一元醇為如以下所述在製造水分散膠體溶液的步驟可與水任意混合者。
在本發明之步驟(A)所準備的膠體溶液之濃 度,以1質量%以上35質量%以下為佳,較佳為5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上25質量%以下。膠體溶液的濃度比1質量%低時,製造效率會變的不良而不佳。膠體溶液的濃度若比35質量%高時,藉由pH或溫度等條件可使凝膠化容易產生故不佳。其中所謂的濃度可被理解為,含於膠體溶液全體(分散質及分散媒之質量總和)中的分散質質量的比例以100分率表示者。濃度為秤取一定量的膠體溶液,由強制乾固分散媒時的質量變化求得。
作為使用於本發明的膠體溶液,以使用含有 將於氧化鈦複合錫及錳者作為核,於該核的外側具有上述氧化矽的殼之核心殼微粒子的膠體溶液為佳。
於固熔錫及錳的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之核 外側所形成的含有氧化矽的殼為,將氧化矽作為主成分,亦可含有錫或鋁等其他成分,亦可為由任何方法所形成 者。例如該氧化矽的殼可藉由四烷氧基矽烷之水解縮合而形成。作為四烷氧基矽烷,雖可使用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n-丙氧基)矽烷、四(i-丙氧基)矽烷、四(n-丁氧基)矽烷等一般可獲得者,但由反應性與安全性之觀點來看,使用四乙氧基矽烷為佳。作為如此者,例如可使用販賣的「KBE-04」(信越化學工業(股)製)。又,四烷氧基矽烷的水解縮合可再水中進行,雖可使用氨、鋁鹽、有機鋁、錫鹽、有機錫等縮合觸媒,但因氨兼具作為該核微粒子的分散劑之作用故特佳。
對於如此將固熔錫及錳的正方晶系氧化鈦微 粒子作為核,於該核的外側具有氧化矽的殼之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全體之殼的氧化矽之比例為5~50質量%,以10~50質量%為佳,較佳為20~45質量%。若比5質量%少時,殼的形成並不充分,另一方面若超過50質量%時,會促進該粒子的凝集而使分散液變的不透明而不佳。
作為如此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水 分散液中之鹼性物質(分散劑),例如可舉出氨、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磷酸二氫一鋰、磷酸二氫一鈉、磷酸二氫一鉀、磷酸二氫一銫、磷酸氫二鋰、磷酸氫二鈉、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銫、磷酸三鋰、磷酸三鈉、磷酸三鉀、磷酸三銫、碳酸氫鋰、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氫銫、碳酸鋰、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等,特別以氨及氫氧化鈉為佳。且,作為分散劑的鹼性物 質的添加量以1質量%以下為佳。
如此構成之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 膠體溶液為具有高透明性者,例如通過充滿1質量%濃度之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膠體溶液的光程長度1mm的石英容器之550nm波長的光透過率通常為80%以上,較佳為85%以上,更佳為90%以上。且,如此透過率藉由測定紫外可視透過光譜可容易求得。
特別為以下所述固熔錫及錳(以下將此等僅 稱為異元素)的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膠體溶液之製造方法所得者,在得到該固熔體時,在製造步驟中即使無經過粉碎或分級等機械單元操作,可使其成為上述特定累積粒度分布徑,故不僅生產效率非常高,亦可確保上述高透明性,且對於接下來的步驟(B)~(E)中任一者中亦不會引起凝集故較佳。
將具有上述構成的異元素經固熔之核心殼型 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水分散液的製造方法係由以下步驟(α)、(β)所成。
.步驟(α)
在該步驟中,首先準備將異元素成分固熔於正方晶系氧化鈦的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微粒子之水分散體。得到該水分散體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將作為原料之鈦化合物、異元素化合物、鹼性物質及過氧化氫在水性分散媒中進行反應後,一旦得到含有異元素之過氧鈦酸溶液後,將此經水熱處理而得到固熔異元素的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 分散液之方法為佳。
直到得到含有前段異元素之過氧鈦酸溶液之 反應為,於水性分散媒中的原料鈦化合物中添加鹼性物質使其成為氫氧化鈦,除去所含有之雜質離子,添加過氧化氫使其成為過氧鈦酸後,添加異元素化合物,使其成為含有異元素之過氧鈦酸溶液的方法,亦可為於水性分散媒中之原料鈦化合物中添加異元素化合物後,添加鹼性物質使其成為含有異元素的氫氧化鈦,除去所具有的雜質離子,添加過氧化氫使其成為含有異元素之過氧鈦酸溶液的方法亦佳。
其中,作為原料之鈦化合物,例如可舉出鈦 之鹽酸鹽、硝酸鹽、硫酸鹽等無機酸鹽、甲酸、檸檬酸、草酸、乳酸、甘醇酸等有機酸鹽、於這些水溶液中添加鹼使其水解後析出之氫氧化鈦等,這些可使用單獨1種或組合2種類以上使用。
作為異元素化合物,前述的錫及錳元素鹽, 特別為錫及錳元素氯化物為使用前述各固熔量。又,水性分散媒、鹼性物質亦使用前述各添加量。
過氧化氫係為將上述原料鈦化合物或氫氧化 鈦變換成過氧鈦,換言之為變換為含有Ti-O-O-Ti鍵結的氧化鈦系化合物者,通常以過氧化氫水的形態使用。過氧化氫之添加量以鈦及異元素的合計莫耳數之1.5~10倍莫耳者為佳。又,添加該過氧化氫,將原料鈦化合物或氫氧化鈦變換為過氧鈦酸之反應中之反應溫度以5~60℃者為 佳,反應時間為30分~24小時為佳。
含有如此所得之異元素的過氧鈦酸溶液在進 行pH調整等時,可含有鹼性物質或酸性物質。其中作為鹼性物質,例如可舉出氨等,作為酸性物質,例如可舉出硫酸、硝酸、鹽酸、碳酸、磷酸、過氧化氫等無機酸及甲酸、檸檬酸、草酸、乳酸、甘醇酸等有機酸。此時,含有所得之異元素的過氧鈦酸溶液之pH為1~7,特別為4~7時由處理安全性的觀點來看為佳。
其次,一直到得到後段之固熔異元素的正方 晶系氧化鈦微粒子膠體溶液之反應為,將含有上述異元素之過氧鈦酸溶液在壓力0.01~4.5MPa下,較佳為0.15~4.5MPa下,於溫度80~250℃,較佳為120~250℃下,以反應時間1分鐘~24小時的條件下進行水熱反應。其結果,含有異元素之過氧鈦酸轉換為固熔異元素之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
對於本發明,於如此所得之固熔異元素的正 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分散液中添加一元醇、氨、及四乙氧基矽烷等四烷氧基矽烷。
作為一元醇可使用甲醇、乙醇、丙醇、異丙 醇、及這些任意混合物,特佳為使用乙醇。如此一元醇之配合量對於上述氧化鈦微粒子分散液100質量份而言為100質量份以下,使用30質量份以下為佳。此時,作為該下限,以5質量份以上,特別以10質量份以上者為佳。特別藉由變更一元醇的配合量,於次步驟可控制由固 熔異元素的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所成的形成於核外側之氧化矽的殼厚度。一般而言,若增加一元醇的配合量時,不僅增大四烷氧基矽烷等矽反應劑對於反應系統之溶解度,另一方面因對氧化鈦的分散狀態不會造成壞影響,該殼之厚度會變厚。即,在次步驟所得之固熔異元素的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水分散液,即使在製造步驟中不需經過粉碎或分級等機械的單元操作,亦可得到上述特定累積粒度分布徑的範圍,可賦予可見光部份的透明性。 一元醇的配合量雖在30質量份以下者為佳,即使含有此以上的醇時,因可在濃縮步驟選擇性地取出醇,故視必要可追加操作。
氨為氨水,可藉由於固熔異元素的正方晶系 氧化鈦微粒子分散液中吹入氨氣而取代氨水的添加,進一步藉由添加在該分散液中產生氨而得之反應劑而取代氨水的添加。氨水之濃度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販賣的任意氨水。對於本發明之步驟,例如使用5質量%的氨水,添加氨水至固熔異元素之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分散液的pH至7~12,較佳為至8~10的量為佳。
作為四烷氧基矽烷,可使用上述者,但以四 乙氧基矽烷為佳。對於四乙氧基矽烷除自身以外,亦可使用四乙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物。作為如此四乙氧基矽烷或四乙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物,可為任意販賣品,例如可使用商品名「KBE-04」(四乙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矽酸鹽35」,「矽酸鹽45」 (四乙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縮合物:多摩化學工業(股) 製)、商品名「ESI40」,「ESI48」(四乙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縮合物:COLCOAT(股)製)等。這些四乙氧基矽烷等可使用1種,亦可使用複數種。
四烷氧基矽烷之配合量對於含有水解後氧化 矽之氧化鈦而言為5~50質量%,以10~45質量%為佳,較佳為使用20~40質量%。比5質量%少時,殼的形成會變的不充分,若比50質量%多時,因會促進該粒子之凝集,分散液會變的不透明故不佳。
於固熔異元素之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分散 液中,添加一元醇、氨、及四乙氧基矽烷等四烷氧基矽烷而混合之方法可以任意方法實施,例如可使用磁氣攪拌、機械攪拌、震盪攪拌等。
.步驟(β)
其中,藉由急速加熱在上述(α)步驟所得之混合物,將固熔異元素之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作為核,形成於該核的外側具有氧化矽的殼之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的微粒子。
將在步驟(β)所得之混合物進行急速加熱的 方法,可為已知的任一方法,亦可使用藉由微波之加熱、可達成高熱交換效率之微反應器、及具有大熱容量的外部熱源與熱交換等。特別以使用微波的加熱方法,因可均勻且急速地加熱故較佳。且,照射微波進行加熱的步驟可為 批量步驟亦可為連續步驟。
急速加熱法為可將自室溫達到分散媒沸點以 下(一般為10~80℃程度)之時間在10分鐘以內者為佳。此若為超過10分鐘的加熱方法時,該粒子會會凝集而不佳。
於如此急速加熱法中使用微波加熱時,例如 可自該頻率數為300MHz~3THz的電磁波之中適宜地選擇。對於日本國內可藉由電波法,決定出通常可使用的微波頻率數帶區域為2.45GHz、5.8GHz、24GHz等,但其中亦以2.45GHz大多為民生用,該頻率數之發振用磁控管在設備價格上為有利。然而,該基準為取決於特定國或區域的法律或經濟狀況者,技術上並非限定頻率數。微波的輸出只要為100W~24kW,較佳為具有100W~20kW之定格者,可使用任意販賣的裝置。例如可使用μ ReactorEx(四國計測工業(股)製)、Advancer(Biotage(股)製)等。
微波加熱時,欲使加熱所需要時間在10分鐘 以內時,調節微波的輸入,或在批量反應之情況時,適宜地調節反應液量,在連續反應時適宜地調節反應流量。
如此所得之固熔異元素的核心殼型正方晶系 氧化鈦固熔體膠體溶液可使用於本發明。
步驟(B)
步驟(B)為將前述水分散液與矽化合物進行反應後 得到反應混合液之步驟。添加下述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及/或同矽烷化合物的(部分)水解縮合物者為佳。
R1 pR2 qR3 rSi(OR4)4-p-q-r (1)(式中,R1、R2、R3、R4、p、q、r如上述所示)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的具體例子,在p=1、q=r=0之情況時,可舉出氫三甲氧基矽烷、氫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全氟辛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異氰酸酯基彼此結合之參(3-三甲氧基矽基丙 基)異氰脲酸酯、參(3-三乙氧基矽基丙基)異氰脲酸酯、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縮合物(商品名「KC-89S」、「X-40-9220」信越化學工業(股)製)、甲基三甲氧基矽烷與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縮合物(商品名「X-41-1056」信越化學工業(股)製)等。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在p=1、 q=r=0之情況時,作為R1係聚二甲基矽氧烷之具體例子,可舉出下述一般式(3)所示化合物。於一般式(3)中,以n=0以上50以下的整數為佳,較佳為n=5以上40以下的整數,更佳為n=10以上30以下的整數。n若比50大時,作為聚矽氧油之性質會變強,經表面處理的有機溶膠對於各種樹脂之溶解性受到限定故不佳。於一般式(3)中,平均結構為n=30之化合物可使用商品名「X-24-9822」(信越化學工業(股)製)。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之具體例 子,在p=1、q=1、r=0時,可舉出甲基氫二甲氧基矽烷、甲基氫二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 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的具體例 子,在p=1、q=1、r=1之情況時,可舉出三甲基甲氧基矽烷、三甲基乙氧基矽烷、三乙基甲氧基矽烷、n-丙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丙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iso-丙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iso-丙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丁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丁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戊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戊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癸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癸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等。
於步驟(B)中所要添加之矽化合物的添加 量,對於於步驟(A)中之無機酸化物膠體水分散液的固體成分,以30質量%以上200質量%以下為佳,較佳為50質量%以上150質量%以下,更佳為60質量%以上120質量%以下。添加量若比200質量%多時,會產生凝膠 化。添加量若比30質量%少時,會產生凝集。
於步驟(B)中之矽化合物的添加方法可實施液中滴落、液外滴落、部份添加等,以液中滴落為佳。
於步驟(B)中之矽化合物添加時的液溫,以0℃以上45℃以下為佳,較佳為5℃以上40℃以下,更佳為10℃以上35℃以下。液溫若比0℃低時,無機酸化物膠體水分散液可能會經由藉由冷凍之狀態變化而使其變質故不佳。液溫若比45℃大時,所添加之矽烷會產生非預期的水解縮合反應而不佳。於步驟(B)中,可達到藉由水解縮合之結果反應液的溫度不超過70℃之程度。於該步驟(B)中,可使用適當的反應觸媒而實施。
步驟(C)
步驟(C)為視必要以有機溶劑稀釋前述反應液的步驟。作為有機溶劑,較佳為使用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等1價醇類;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等多元醇類;丙二醇單甲基醚、乙二醇單甲基醚、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等醚類;丙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類;乙酸乙酯、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等酯類;已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反應性酯類,特別以乙醇、異丙醇為佳。稀釋以避開次步驟(D)及再次步驟(E)的甘醇二甲醚而實施者為佳,但並非必須。稀釋倍率以2~20倍為佳,較佳為3~15倍,更佳為5~10倍。比2小時,所意圖的溶劑衝 擊緩和效果有時會有不充分的情況產生。若比20大時,在步驟(D)及(E)有時需要更多處理時間。
步驟(D)
步驟(D)為藉由濃縮而得到濃厚分散液之步驟。濃縮可藉由加熱濃縮、極限過濾等單元操作而達成。加熱濃縮之情況為,在減壓下實施者為佳。壓力以1~760mmHg為佳,較佳為5~300mmHg。比1mmHg低時,有時會使分散媒突沸而不佳。若比760mmHg高時,會使蒸發效率降低故不佳。加熱可選自傳導傳熱、感應傳熱、輻射傳熱。實施藉由微波等輻射傳熱者為佳。極限過濾時,可使用具有適切細孔徑的膜而實施。作為可使用於該目的的極限過濾膜(裝置),可例示出販賣者之Amicon Ultra(Merck Millipore(股)製)、Mike Rosa(旭化成化學(股)製)、超濾器Q0100(Advantech東洋(股)製)、超濾器P0200(Advantech東洋(股)製)、超濾器Q0500(Advantech東洋(股)製)、超濾器Q2000(Advantech東洋(股)製)、Krauss-Maffei DCF crossflow fi1ter(ANDRITZ KMPT GmbH製)、MEMBRALOX((股)Noritake Company Limited製)等。在極限過濾中之劃分分子量,以10~300kDa為佳,較佳為50~200kDa,更佳為70~150kDa。極限過濾膜之平均細孔徑以5~30nm為佳,較佳為5~20nm,更佳為6~15nm。進行極限過濾時可在加壓下進行為佳。加壓以 儀表壓來看,以0.01~1.0MPa為佳,較佳為0.03~0.5MPa,更佳為0.05~0.3MPa。儀表壓若未達0.01Pa時,會有無效率情況產生。即使在1.0MPa以上,若為耐壓結構在選擇上就不會受到限制。亦可藉由加壓或施予離心力。如Amicon Ultra(Merck Millipore(股)製)之過濾裝置因適用於離心加壓故較佳。離心力若為具有約0.2m的轉動半徑之離心分離機時,以100~5,000rpm為佳,較佳為200~3,000rpm,更佳為500~2,000rpm下進行轉動而賦予。
在步驟(D)中,藉由除去分散液之分散媒, 視必要可進行濃縮。於分散媒中,可含有於在步驟(A)所製造之水分散液中所含的水、來自在步驟(B)所添加的矽化合物及/或矽化合物之水解縮合物及/或水解縮合所生成的矽酸酯之醇類、在步驟(C)所添加之有機溶劑類。藉由滲出如此複合系之分散液,將分散液的固體成分濃度濃縮至1~30質量%為佳,較佳為5~25質量%,更佳為10~20質量%。
步驟(E)
步驟(E)為以有機溶劑取代溶劑之步驟。作為如此有機溶劑的具體例子,可舉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十九烷、二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二十四烷、二十五烷、二十六 烷、二十七烷、二十八烷、二十九烷、三十烷、苯、甲苯、o-二甲苯、m-二甲苯、p-二甲苯、及含有此等的混合物之石油醚、煤油、揮發油、液體石蠟等碳數5以上30以下的烴化合物;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環戊醇、乙二醇、丙二醇、β-硫二甘醇、丁二醇、甘油等單價及多元醇類;二乙基醚、二丙基醚、環戊基甲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單甲基醚、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丙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乙基醚、丙二醇單丙基醚、丙二醇單丁基醚、丁二醇單甲基醚、丁二醇單乙基醚、丁二醇單丙基醚、丁二醇單丁基醚等醚類;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丁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丁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丙酯、丁酸丁酯、安息香酸甲酯、安息香酸乙酯、安息香酸丙酯、安息香酸丁酯、草酸二甲酯、草酸二乙酯、草酸二丙酯、草酸二丁基、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丙二酸二丙酯、丙二酸二丁酯、乙二醇二甲酸酯、乙二醇二乙酸酯、乙二醇二丙酸酯、乙二醇二丁酸酯、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二丙酸酯、丙二醇二丁酸酯、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丁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丁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等酯類;丙酮、雙丙酮醇、二乙基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甲基正丁基酮、二丁基酮、環戊酮、環己 酮、環庚酮、環辛酮等酮類;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四乙醯伸乙基二醯胺、四乙醯六伸甲基四醯胺、N,N-二甲基六伸甲基二胺二乙酸酯等醯胺類。
在步驟(E)中,作為有機溶劑亦可進一步使 用反應性有機低分子。作為可利用於如此目的之有機分子,可舉出由(甲基)丙烯酸與(多元)醇所形成之(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具體例子,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基(略稱MMA)、丙烯酸甲基(略稱MA)、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羥基乙基(略稱HEA)、甲基丙烯酸羥基乙基(略稱HEMA)、丙烯酸羥基丙基、丙烯酸4-羥基丁基、丙烯酸異丁基、丙烯酸tert-丁基、丙烯酸n-辛基、丙烯酸異辛基、丙烯酸異壬基、丙烯酸月桂基、丙烯酸硬脂基、丙烯酸異硬脂基、丙烯酸異降冰片基、丙烯酸四氫糠基、丙烯酸(甲氧基乙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2-甲基-2-乙基-1,3-二呋喃-4-基)、丙烯酸〔{環己烷螺-2-(1,3-二呋喃-4基)}甲基〕、丙烯酸{(3-乙基氧雜環丁烷-3-基)甲基}等單酯類;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丁二醇二丙烯酸酯、戊烷二醇二丙烯酸酯、已二醇二丙烯酸酯、庚烷二醇二丙烯酸酯、辛烷二醇二丙烯酸酯、壬烷二醇二丙烯酸酯、癸烷二醇二丙烯酸酯、甘油-1,2-二丙烯酸酯、甘油-1,3-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2-羥基-3-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等二酯類;甘油 三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異氰脲酸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參季戊四醇八丙烯酸酯、八(3-丙烯醯氧基丙基倍半矽氧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倍半矽氧烷寡聚物、及可由聚二甲基矽氧烷鏈及/或全氟(氧基)烷基鏈所取代之丙烯醯氧基丙基倍半矽氧烷寡聚物等多價酯類。
步驟(E)較佳為藉由加熱濃縮、極限過濾等 單元操作所達成。在加熱濃縮之情況在減壓下實施時為佳。壓力以1~760mmHg為佳,較佳為5~300mmHg。若比1mmHg低時,因會產生分散媒的突沸故不佳。若比760mmHg高時,蒸發效率會降低故不佳。加熱可選自傳導傳熱、誘導傳熱、輻射傳熱。藉由微波等輻射傳熱來實施為佳。極限過濾之情況為,可使用具有適當細孔徑之膜而實施。作為可使用於本目的之極限過濾膜(裝置),可例示出販賣者之Amicon Ultra(Merck Millipore(股)製)、Mike Rosa(旭化成化學(股)製)、超濾器Q0100(Advantech東洋(股)製)、超濾器P0200(Advantech東洋(股)製)、超濾器Q0500(Advantech東洋(股)製)、超濾器Q2000(Advantech東洋(股)製)、Krauss-Maffei DCF crossflow filter(ANDRITZ KMPT GmbH製)、MEMBRALOX((股)Noritake Company Limited製)等。極限過濾中之劃分分子量以10~300kDa為佳,較佳為50~200kDa,更佳為70~150kDa。極限過濾膜的平均細孔徑以5~30nm為佳,較佳為5~20nm,更佳為6~15nm。進行極限過濾時以在加壓下進行為佳。加壓在儀表壓時以0.01~1.0MPa為佳,較佳為0.03~0.5MPa,更佳為0.05~0.3MPa。儀表壓若未達0.01Pa時會有未具效率的情況產生。即使在1.0MPa以上,若為耐壓結構即在選擇上就不會受到限制。亦可加壓或藉由離心力實施。如Amicon Ultra(Merck Millipore(股)製)之過濾裝置因適用於離心加壓故較佳。離心力若為具有約0.2m的轉動半徑之離心分離機時,以100~5,000rpm為佳,較佳為200~3,000rpm,更佳為500~2,000rpm下藉由轉動而實施。
在步驟(E)中所利用之有機溶劑的量以過濾 室容量之1~20體積倍為佳,較佳為2~10體積倍,更佳為3~8體積倍。若比1體積倍少時,溶劑取代會有不充分的情況產生。若比20體積倍多時,會有產業效率上不佳的情況產生。
於本發明之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所含的水分量以20質量%以下為佳,較佳為1質量%以下。水分量若超過20質量%時,含有該分散液之塗料的膜會有白化之情況產生。於此,水分量可藉由卡爾.費休法測定。
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視必要可進一步設 置脫水步驟(F)及表面處理步驟(G)。在脫水步驟(F)中,水分濃度以1,000ppm以下為佳,較佳為500ppm以下,更佳為100ppm以下,最佳為10ppm以下。
在步驟(F)之實施中,較佳為可使用具有 3Å以上10Å以下細孔直徑之沸石的物理吸著及/或使用具有鄰有機酸酯或下述一般式(7)所示gem-二烷氧基烷烴的化學反應之方法而實施。
(R5O)(R6O)CR7R8 (7)(於式(9)中,R5及R6各獨立為碳數1~10的烴,彼此結合可形成環的取代基,又R7及R8各獨立為碳數1~10的烴,彼此結合可形成環之取代基。)
作為可使用為沸石之物質的例子,可舉出具有K4Na4[Al8Si8O32]、Na[AlSi2O6]、Na2[Al2Si7O18]、(K,Ba,Sr)2Sr2Ca2(Ca,Na)4[Al18Si18O72]、Li[AlSi2O6]O、Ca8Na3[Al19Si77O192]、(Sr,Ba)2[Al4Si12O32]、(Sr,Ba)2[Al4Si12O32]、(Ca0.5,Na,K)4[Al4Si8O24]、CaMn[Be2Si5O13(OH)2]、(Na,K,Ca0.5,Sr0.5,Ba0.5,Mg0.5)6[Al6Si30O72]、Ca[Al2Si3O10]、(Ca0.5,Na,K)4-5[Al4-5Si20-19O48]、Ba[Al2Si3O10]、(Ca,Na2)[Al2Si4O12]、 K2(Na,Ca0.5)8[Al10Si26O72]、(Na,Ca0.5,Mg0.5,K)z[AlzSi12-zO24]、(K,Na,Mg0.5,Ca0.5)6[Al6Si30O72]、NaCa2.5[Al6Si10O32]、Na4[Zn2Si7O18]、Ca[Al2Si2O8]、(Na2,Ca,K2)4[Al8Si16O48]、Na5[Al5Si11O32]、(Na,Ca)6-8[(Al,Si)20O40]、Ca[Al2Si6O16]、Na3Mg3Ca5[Al19Si117O272]、(Ba0.5,Ca0.5,K,Na)5[Al5Si11O32]、(Ca0.5,Sr0.5,Ba0.5,Mg0.5,Na,K)9[Al9Si27O72]、Li2Ca3[Be3Si3O12]F2、K6[Al4Si6O20]B(OH)4Cl、Ca4[Al8Si16O48]、K4Na12[Be8Si28O72]、(Pb7Ca2)[Al12Si36(O,OH)100]、(Mg2.5K2Ca1.5)[Al10Si26O72]、K5Ca2[Al9Si23O64]、Na16Ca16[Al48Si72O240]、K9[Al9Si23O64]、(Na2,Ca,K2)4[Al8Si40O96]、Na3Ca4[Al11Si85O192]、Na2[Al2Si3O10]、CaKMg[Al5Si13O36]、(Ca5.5Li3.6K1.2Na0.2)Li8[Be24P24O96]、Ca2[Al4Si4O15(OH)2]、(K,Ca0.5,Na,Ba0.5)10[Al10Si32O84]、K9Na(Ca,Sr)[Al12Si24O72]、(K,Na,Ca0.5,Ba0.5)z[AlzSi16-zO32]、(Cs,Na)[AlSi2O6]、Ca2[Be(OH)2Al2Si4O13]、Ca[Al2Si3O10]、Ca[Al2Si7O18]、(Ca0.5,Na,K)9[Al9Si27O72]、NaCa[Al3Si17O40]、Ca2Na[Al5Si5O20]、Ca[Al2Si6O16]、Ca4(K2,Ca,Sr,Ba)3Cu3(OH)8[Al12Si12O48]、Ca[Al2Si4O12]、Ca[Be3(PO4)2(OH)2]、KzCa(1.5-0.5z)[Al3Si3O12]、 Ca[Al2Si6O16](z為0以上1以下的實數)等化學組成者,可使用具有這些化學組成者,較佳為具有3Å以上10Å以下的細孔直徑者。作為細孔直徑之範圍,以3Å以上10Å以下為佳,較佳為4Å以上8Å以下,更佳為4Å以上6Å以下。細孔直徑若比3Å小時,無法充分吸附水,若細孔直徑比10Å大時,水之吸附必須花更多時間。
作為如此脫水用沸石,可使用由分子篩3A、 分子篩4A、分子篩5A、分子篩6A、分子篩7A、分子篩8A、分子篩9A、分子篩10A、分子篩3X、分子篩4X、分子篩5X、分子篩6X、分子篩7X、分子篩8X、分子篩9X、分子篩10X等名稱所販賣者中的適宜組合,例如作為細孔直徑約4Å的LTA型沸石,可使用關東化學(股)製「製品號碼25958-08」。
沸石對於在步驟(E)所得之分散液而言,以 使用1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為佳,較佳為2質量%以上15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 使用量若比1質量%少時,無法得到充分的脫水效果,使用量若比20質量%多時,大多無法使脫水程度提高,故使用此以上為實際上非所必要者。
在步驟(F)中,亦可實施具有使用鄰有機酸 酯或下述一般式(8)所示gem-二烷氧基烷烴的化學反應之方法。
(R5O)(R6O)CR7R8 (8) (於式中,R5及R6各獨立為碳數1~10的烴,彼此結合可形成環之取代基,又R7及R8各獨立為碳數1~10的烴,彼此結合可形成環之取代基)。
鄰有機酸酯及gem-二烷氧基烷烴皆為分子中具有縮醛骨架者。鄰有機酸酯為有機酸酯之縮醛,gem-二烷氧基烷烴為酮的縮醛。縮醛因具有與水反應後分解為醇與羰基化合物的性質,故可使用於脫水之目的上。藉由反應,可得到與添加水經消費的有機溶劑之相同效果。
作為鄰有機酸酯之具體例子,可舉出鄰甲酸甲酯、鄰甲酸乙酯、鄰甲酸丙酯、鄰甲酸丁酯、鄰乙酸甲酯、鄰乙酸乙酯、鄰乙酸丙酯、鄰乙酸丁酯、鄰丙酸甲酯、鄰丙酸乙酯、鄰丙酸丙酯、鄰丙酸丁酯、鄰丁酸甲酯、鄰丁酸乙酯、鄰丁酸丙酯、鄰丁酸丁酯等。
作為gem-二烷氧基烷烴之具體例子,可舉出丙酮二甲基縮醛、丙酮二乙基縮醛、丙酮二丙基縮醛、丙酮二丁基縮醛、丙酮乙二醇縮醛、丙酮丙二醇縮醛、甲基乙基酮二甲基縮醛、甲基乙基酮二乙基縮醛、甲基乙基酮二丙基縮醛、甲基乙基酮二丁基縮醛、甲基乙基酮乙二醇縮醛、甲基乙基酮丙二醇縮醛、甲基異丁基酮二甲基縮醛、甲基異丁基酮二乙基縮醛、甲基異丁基酮二丙基縮醛、甲基異丁基酮二丁基縮醛、甲基異丁基酮乙二醇縮醛、甲基異丁基酮丙二醇縮醛、環戊酮二甲基縮醛、環戊酮二乙基縮醛、環戊酮二丙基縮醛、環戊酮二丁基縮醛、 環戊酮乙二醇縮醛、環戊酮丙二醇縮醛、環己酮二甲基縮醛、環己酮二乙基縮醛、環己酮二丙基縮醛、環己酮二丁基縮醛、環己酮乙二醇縮醛、環己酮丙二醇縮醛等。
具有這些縮醛骨架之化合物的選擇,可使用 在與水進行反應時所生成之分子種類為較佳者。例如自有機溶膠中除去水,由環己酮與丁醇進行取代時,可藉由使用環己酮二丁基縮醛而達成目的。
具有縮醛骨架之化合物對於在步驟(E)所得 之分散液,以0.5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者為佳,較佳為2質量%以上15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使用量若比0.5質量%少時,無法得到充分的脫水效果,使用量若比20質量%多時,大多無法提高脫水程度,作為分散液而與樹脂等混合時,因會造成蝕刻等非預期的效果,故使用此以上在實際上並非必要。
在表面處理步驟(G)中,添加下述一般式 (1)所示矽烷化合物及/或同矽烷化合物的(部分)水解縮合物為佳。
R1 pR2 qR3 rSi(OR4)4-p-q-r (1)(於式中,R1、R2、R3、R4、p、q、r如上述所示)。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的具體例子,在p=1、q=r=0時,可舉出氫三甲氧基矽烷、氫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 三異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全氟辛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異氰酸酯基彼此結合之參(3-三甲氧基矽基丙基)異氰脲酸酯、參(3-三乙氧基矽基丙基)異氰脲酸酯、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縮合物(商品名「KC-89S」、「X-40-9220」信越化學工業(股)製)、甲基三甲氧基矽烷與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的部分水解縮合物(商品名「X-41-1056」信越化學工業(股)製)等。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在p=1、 q=r=0時,作為R1為聚二甲基矽氧烷之具體例子,可舉出下述一般式(3)所示化合物。一般式(3)中中以n=0以上50以下的整數為佳,較佳為n=5以上40以下的整數,更佳為n=10以上30以下的整數。n若比50大時,作為 聚矽氧油之性質會變強,經表面處理的有機溶膠對於各種樹脂之溶解性會受到限定故不佳。於一般式(3)中,平均結構為n=30的化合物可為商品名「X-24-9822」(信越化學工業(股)製)。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之具體例 子,在p=1、q=1、r=0時,可舉出甲基氫二甲氧基矽烷、甲基氫二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乙氧基矽烷、甲基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
作為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的具體例 子,在p=1、q=1、r=1時,可舉出三甲基甲氧基矽烷、三甲基乙氧基矽烷、三乙基甲氧基矽烷、n-丙基二甲基甲氧 基矽烷、n-丙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iso-丙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iso-丙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丁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丁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戊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戊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己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n-癸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n-癸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等。
[實施例]
以下記載合成例、實施例及比較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未受到下述實施例之限制。
〔實施例1〕
具有二氧化矽殼的氧化鈦固熔體(錫5莫耳%、錳1莫耳%)乙醇分散液係由以下步驟(A)~步驟(E)所製造。
步驟(A) .步驟(α)
作為無機酸化物膠體水分散液,將氧化鈦-錫-錳複合酸化物作為核,將氧化矽作為殼的核心殼微粒子作為分散質,調製出將水作為分散媒者。首先製造含有成為核之氧化鈦微粒子的分散液,其次藉由將四乙氧基矽烷進行水解 縮合而得到含有核心殼微粒子之膠體溶液。
於36質量%的氯化鈦(IV)水溶液(石原產業(股)製,製品名「TC-36」)66.0g中添加氯化錫(IV)五水合物(和光純藥工業(股)製)2.2g)、氧化錳(II)((股)高純度化學研究所)0.09g,仔細混合後,將此以離子交換水1,000g稀釋。於該金屬鹽水溶液混合物中徐徐添加5質量%的氨水(和光純藥工業(股)製)250g並中和、水解後得到含有錫與錳之氫氧化鈦沈澱物。此時的氫氧化鈦漿液之pH為8。將所得之氫氧化鈦的沈澱物進行離子交換水之添加與重複傾析而進行脫離子處理。於該脫離子處理後之含有錫的氫氧化鈦沈澱物中徐徐添加30質量%過氧化氫水(和光純藥工業(股)製)100g,其後在60℃進行3小時攪拌並進行充分反應。其次添加純水並進行濃度調整,得到半透明之含有錫、錳之過氧鈦酸溶液(固體成分濃度1質量%)。於容積500mL的高壓高溫釜(耐壓硝子工業(股)製製品名「TEM-D500」)中裝入如上述所合成之過氧鈦酸溶液350mL,將此在200℃、1.5MPa之條件下,進行120分鐘水熱處理。其後,將高壓高溫釜內之反應混合物經由取樣管,排出於保持在25℃水浴中之容器,藉由急速冷卻而使反應停止,得到氧化鈦分散液。
.步驟(β)
於具備磁氣轉動子與溫度計之可分離燒瓶中,將所得 之氧化鈦分散液1,000質量份、乙醇100質量份、氨2.0質量份在室溫(25℃)下加入,並進行磁氣攪拌。將該可分離燒瓶浸漬於冰浴中,冷卻至內容物溫度至5℃。於此,加入四乙氧基矽烷18質量份(信越化學工業(股)製製品名「KBE-04」)後,將可分離燒瓶設置於μReactorEx(四國計測工業(股)製)內,將頻率數2.45GHz.輸出1,000W之微波一邊照射1分鐘,一邊進行磁氣攪拌。其間,觀測溫度計,確認內容物溫度到達85℃。將所得之混合物以定性濾紙(Advantec 2B)過濾後得到稀薄膠體溶液。將該稀薄膠體溶液藉由減壓加熱濃縮(50℃/10mmHg)濃縮至10質量%,得到金屬氧化物微粒子水分散液(A-1)。藉由動態光散射法(日機裝股份有限公司製裝置名「Nanotrac」)求得體積平均之50%累計分布徑為16nm。
步驟(B)
於具備迪姆羅冷卻管、氮導入管、溫度計、機械攪拌翼之4口2L可分離燒瓶中,放入金屬氧化物微粒子水分散液(A-1、400g、固體成分10質量%)。於此放入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製品名「KBM-13」、300g)並激烈攪拌(200rpm)。藉由攪拌使分散液與烷氧基矽烷反應,觀測到成為均勻情形。此時,觀測到分散液之溫度自25℃升到52℃之情形。
步驟(C)
於經由步驟(B)之分散液中,一邊攪拌(100rpm)一邊添加乙醇(1500g)而得到稀釋之反應混合物(X)。
步驟(D)
將反應混合物(X)的一部分(10mL)放入於具有極限過濾膜之離心管(Merck Millipore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Amicon Ultra-15」、100,000NMWL濾膜裝用)的上部桶。將該離心管進行2,000rpm之15分鐘離心分離。於下部桶滲出澄清液體(濾液-0)(9mL),於上部桶殘留濃縮液(1mL)(圖1之步驟(D))。
步驟(E)
對於在步驟(D)所得之濃縮液(1mL)自上部桶添加乙醇(9mL),使其進行再淤漿化(再分散化)。將放有再淤漿化之分散液(合計10mL)的離心管以2,000rpm進行15分鐘之離心分離。於下部桶有澄清液體(濾液-1)滲出(9mL),於上部桶殘留濃縮液(1mL)。對於濃縮液(1mL)自上部桶添加乙醇(9mL)並進行再淤漿化(再分散化)。將放有再淤漿化之分散液(合計10mL)的離心管以2,000rpm進行15分鐘之離心分離。下部桶有澄清液體(濾液-2)滲出(9mL),於上部桶殘留濃縮液(1mL)。重複相同操作後得到濾液-3及濾液-4(圖1之步驟(E))。分析濾液-0~濾液-4之固體成分濃度及水分量(卡爾.費休法)。結果歸納於表1中。
最終殘留於上部桶的液體(1mL)為具有二氧化矽殼之氧化鈦固熔體(錫5莫耳%、錳1莫耳%)乙醇分散液(A劑-1)。對於分散液(A劑-1),藉由動態光散射法(日機裝股份有限公司製裝置名「Nanotrac」)求得體積平均之50%累計分布徑為16nm(圖2)。對於分散液(A劑-1)(1mL),加入數滴三乙醯丙酮根鉻(III)(關東化學(股)製)之六氘代丙酮(Cambridge Isotope Laboratories Inc.製)1M溶液(ca.0.2mL)及作為內部標準物質的八甲基環四矽氧烷(7mg)後,移至PTFE製NMR試管(φ5mm),進行29Si核磁共鳴光譜的測定。測定條件為使用門控去偶合、45度脈衝、脈衝間隔6秒之脈衝順序,在磁場強度11.75T進行7,200次積分。將所得之核磁共鳴光譜表示於圖3。進行分散液(A劑-1)之固體成分分析後,得到11質量%。進行分散液(A劑-1)之水分分析(卡爾.費休法)後,得到0.6質量%。
〔實施例2〕
製造具有二氧化矽殼之氧化鈦固熔體(錫5.0莫耳%、錳0.5莫耳%)乙醇分散液。
將實施例1之步驟(A)中的氧化錳(II)((股)高純度化學研究所製)0.09g改為0.045g以外,其他進行相同操作,得到乙醇分散液(A劑-2)。藉由動態光散射法之體積平均的50%累計分布徑為17nm。分散液(A劑-2)之固體成分為10質量%,分散液(A劑-2)藉由卡爾.費休法所得之水分量為0.6質量%。
〔實施例3〕
製造具有二氧化矽殼之氧化鈦固熔體(錫5.0莫耳%、錳2.0莫耳%)乙醇分散液。
將實施例1的步驟(A)中之氧化錳(II)((股)高純度化學研究所製)0.09g改為0.18g以外,其他進行相同操作後得到乙醇分散液(A劑-3)。藉由動態光散射法之體積平均的50%累計分布徑為16nm。分散液(A劑-3)之固體成分為11質量%,分散液(A劑-3)藉由卡爾.費休法之水分量為0.8質量%。
〔實施例4〕
製造具有二氧化矽殼之氧化鈦固熔體(錫5.0莫耳%、錳1.0莫耳%)異丙醇分散液。
將實施例1的步驟(E)中之乙醇改為異丙醇以外,其他進行相同操作後得到異丙醇分散液(A劑-4)。藉由 動態光散射法之體積平均的50%累計分布徑為15nm。分散液(A劑-4)的固體成分為10質量%,分散液(A劑-4)藉由卡爾.費休法之水分量為0.6質量%。
〔實施例5〕
製造具有二氧化矽殼之氧化鈦固熔體(錫5.0莫耳%、錳1.0莫耳%)乙醇分散液。
將實施例1的步驟(B)中之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製品名「KBM-13」)改為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製品名「KBM-403」)以外,進行相同操作後得到乙醇分散液(A劑-5)。藉由動態光散射法之體積平均的50%累計分布徑為16nm。分散液(A劑-5)的固體成分為11質量%,分散液(A劑-5)藉由卡爾.費休法的水分量為0.7質量%。
〔實施例6〕
製造具有二氧化矽殼之氧化鈦固熔體(錫5.0莫耳%、錳1.0莫耳%)丙二醇單甲基醚分散液。
將實施例1的步驟(B)中之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製品名「KBM-13」)改為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製品名「KBM-5103」)以外,進行相同操作後得到乙醇分散液。將該乙醇分散液與同量丙二醇單甲基醚(PGM)混 合,在350mmHg的壓力下,使乙醇揮發後得到PGM分散液(A劑-6)。藉由動態光散射法之體積平均的50%累計分布徑為14nm。分散液(A劑-6)的固體成分為10質量%,分散液(A劑-6)藉由卡爾.費休法的水分量為0.6質量%。
〔比較例1〕
製造具有二氧化矽殼之氧化鈦固熔體(未固熔錫及錳者)乙醇分散液。
未使用實施例1的步驟(A)中之氯化錫(IV)及氧化錳(II)以外,進行相同操作後得到分散液(A劑-R1)。藉由動態光散射法之體積平均的50%累計分布徑為22nm。分散液(A劑-R1)的固體成分為10質量%,分散液(A劑-R1)藉由卡爾.費休法的水分量為0.6質量%。
〔比較例2〕
製造具有二氧化矽殼之氧化鈦固熔體(錫5.0莫耳%)乙醇分散液。
未使用實施例1的步驟(A)中之氧化錳(II)以外,進行相同操作後得到分散液(A劑-R2)。藉由動態光散射法之體積平均的50%累計分布徑為14nm。分散液(A劑-R2)的固體成分為11質量%,分散液(A劑-R2)藉由卡爾.費休法的水分量為0.7質量%。
〔比較例3〕
製造具有二氧化矽殼之氧化鈦固熔體(錳1.0莫耳%)乙醇分散液。
未使用實施例1的步驟(A)中之氯化錫(IV)以外,進行相同操作後,得到分散液(A劑-R3)。藉由動態光散射法之體積平均的50%累計分布徑為15nm。分散液(A劑-R3)的固體成分為10質量%,分散液(A劑-R3)藉由卡爾.費休法的水分量為0.7質量%。
〔比較例4〕
製造具有二氧化矽殼之氧化鈦固熔體(錫5.0莫耳%、釩0.5莫耳%)乙醇分散液。
改變實施例1的步驟(A)中之氧化錳(II)(0.09g),使用氧化硫酸釩(IV).n水合物(0.13g)以外,進行相同操作,得到分散液(A劑-R4)。藉由動態光散射法之體積平均的50%累計分布徑為18nm。分散液(A劑-R4)的固體成分為10質量%,分散液(A劑-R4)藉由卡爾.費休法的水分量為0.7質量%。
〔合成例1〕 聚矽氧塗料(B劑-1)之製造
於具備攪拌機、冷凝器及溫度計之1公升燒瓶中裝入甲基三乙氧基矽烷336g、異丁醇94g,冰冷下一邊攪拌一邊維持5℃以下,於此添加5℃以下的水分散膠態二氧化 矽(Snow TexO(平均粒子徑15~20nm)、日產化學工業(股)製SiO220%含有品)283g,在冰冷下進行3小時,進一步在20~25℃下進行12小時攪拌後,添加二丙酮醇27g、丙二醇單甲基醚50g。其次作為硬化觸媒添加10%丙酸鈉水溶液3g、作為塗平劑之聚醚變性聚矽氧KP-341(信越化學工業(股)製)0.2g,再以乙酸調整至pH6~7。並以異丁醇調整至不揮發成分(JIS K6833)成為20%,在常溫進行5天熟成後所得之含有膠態二氧化矽之有機聚矽氧烷組成物的黏度為4.2mm2/s,以GPC分析所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100。將此作為塗料(B劑-1)。
〔實施例7〕
對於聚矽氧塗料(B劑-1)(100g、樹脂固體成分量20g),混合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A劑-1、固體成分11質量%)(36g、固體成分量4.0g、固體成分比20質量%)後得到塗料(A1B1)。將A劑與B劑之固體成分比固定在20質量%,將各種氧化鈦分散液(A劑-2、A劑-3、A劑-4、A劑-5、A劑-6)以同樣方式混合後各得到塗料(A2B1、A3B1、A4B1、A5B1、A6B1)。
〔比較例5〕
對於聚矽氧塗料(B劑-1)(100g、樹脂固體成分量20g),混合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A劑-R1、固 體成分11質量%)(36g、固體成分量4.0g、固體成分比20質量%)後得到塗料(AR1B1)。將A劑與B劑之固體成分比固定在20質量%,將各種氧化鈦分散液(A劑-R2、A劑-R3、A劑-R4)以同樣方式混合後得到各塗料(AR2B1、AR3B1、AR4B1)。
〔比較例6〕
以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9611號公報)之方法製造1液型聚矽氧塗料(C劑-1)。此時,欲使實施例7的塗料(A1B1)與氧化鈦成分之固體成分比成為相同,增量氧化鈦水分散液(與本發明中之實施例1的步驟(A)中之生產物(A-1)同等品)。即於500mL的燒瓶中,裝入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製品名「KBM-13」)50g,添加Snow TexO(日產化學工業(股)製:水分散二氧化矽溶膠、平均15~20nm、SiO220%含有品)30g、在實施例1的步驟(A)所製造之分散液(A-1、固體成分10質量%)60g、乙酸0.3g之混合液。自加入混合液後,會見到水解所引起的自體發熱而使內部溫度上升至50℃。添加終了後,於60℃進行3小時攪拌並使水解結束。
其後投入環己酮56g,將在水解所生成之甲醇在常壓下加熱餾去至液溫為92℃之同時,使其縮合後,加入做稀釋劑之異丙醇75g,作為塗平劑之KP-341(信越化學工業(股)製)0.1g、乙酸0.3g、及10%丙酸鈉水溶液(和 光純藥工業(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0.8g,經攪拌後進行濾紙過濾,得到不揮發分濃度20%之1液型聚矽氧塗料(C劑-1)230g。C劑-1的黏度為3.2mm2/s,藉由GPC分析所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200。
〔比較例7〕
以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9611號公報)之方法製造出1液型聚矽氧塗料(C劑-2)。此時,欲使實施例7的塗料(A1B1)與氧化鈦成分的固體成分比成為相同,增量氧化鈦水分散液(與本發明中之實施例1的步驟(A)中之生產物(A-1)為同等品),再增加途中之餾去步驟的量。即於500mL的燒瓶中裝入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製品名「KBM-13」)50g,加入Snow TexO(日產化學工業(股)製:水分散二氧化矽溶膠、平均15~20nm、SiO220%含有品)30g、在實施例1的步驟(A)所製造之分散液(A-1、固體成分10質量%)60g、乙酸0.3g之混合液。加入混合液後見到水解所引起的自體發熱而使內部溫度上升至50℃。添加終了後,在60℃下進行3小時攪拌,使水解結束。
此後,投入環己酮100g,將經水解所生成之甲醇在常壓下加熱餾去至液溫為98℃之同時,使其縮合後,加入作為稀釋劑之異丙醇75g、作為塗平劑之KP-341(信越化學工業(股)製)0.1g、乙酸0.3g、及10%丙酸鈉水溶液(和光純藥工業(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級) 0.8g,並攪拌後進行濾紙過濾,得到不揮發分濃度20%之1液型聚矽氧塗料(C劑-2)200g。C劑-1的黏度為5.6mm2/s,藉由GPC分析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300。
〔合成例2〕 丙烯酸底漆之製造
於具備攪拌機、冷凝器及溫度計之2公升燒瓶中,裝入作為溶劑之二丙酮醇152g,在氮氣流下於80℃加熱。於此依序投入混合預先調製之單量體混合溶液(2-〔2’-羥基-5’-(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並三唑(RUVA-93、大塚化學(股)製)67.5g、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90g、甲基甲基丙烯酸酯270g、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22.5g、二丙酮醇350g)者中之240g、及將預先調製之作為聚合起始劑的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3g溶解於二丙酮醇177.7g的溶液中之54g。在80℃中進行30分鐘反應後,將殘留的單量體混合溶液與殘留的聚合起始劑溶液同時在80~90℃下經1.5小時滴入。進一步在80~90℃下攪拌5小時。
所得之三甲氧基矽基及有機系紫外線吸收性基於側鏈結合的乙烯基系聚合物之黏度為5,050mPa.s,又該共聚物中之紫外線吸收性單量體的含有量為15%,三甲氧基矽基介著Si-C鍵於側鏈結合的乙烯基系單量體量為20%。又,藉由以標準聚苯乙烯作為基準之GPC分析所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60,800。於此,溶劑分散膠態二氧化矽 (PMA-ST、日產化學工業(股)製)至對於高分子固體成分之二氧化矽成為30質量%,添加丙二醇單甲基醚至全體之固體成分濃度為20質量%而得到丙烯酸底漆(P-1)。
<層合體之作成>
於聚碳酸酯樹脂(TAKIRON(股)製製品名「PCSP-660T」)的單面上流動塗布丙烯酸底漆(P-1)。在室溫下靜置掛置15分鐘後,在120℃/1小時使其硬化。於設置如此底漆層之面上,以流動塗布在實施例所製造之塗料(A1B1、A2B1、A3B1、A4B1、A5B1、及A6B1)及在比較例所製造之塗料(AR1B1、AR2B1、AR3B1、AR4B1、C劑-1、及C劑-2)。在室溫掛置15分鐘靜置後,將各面漆層以120℃/1小時使其硬化。
<初期膜異常之評估>
確認由面漆所成的膜表面之異常。在以比較例6所製造之(C劑-1)中,見到膜剝落之異常。此被認為藉由增量水分散液下使溶劑成分產生變化而不適用於塗層之故。在餾去量增加的比較例7(C劑-2)中未見到剝落。在其他塗料(A1B1、A2B1、A3B1、A4B1、A5B1、A6B1、AR1B1、AR2B1、AR3B1、及AR4B1)為未見到剝落之良好膜狀態。
<初期塗料硬化膜之△Hz評估>
將硬化膜的耐擦傷性以△Hz進行評估。△Hz係以ASTM1044為準,在泰伯摩耗試驗中安裝摩耗輪SC-10F,測定在負載500g下的500轉動後之霧值,算出於試驗前後之霧值差(△Hz)。對於層合塗料(A1B1、A2B1、A3B1、A4B1、A5B1、A6B1、AR1B1、AR2B1、AR3B1、AR4B1、及C劑-2)中任一者之△Hz亦為10以下。且,C劑-1因未見到剝落,故未進行△Hz評估。
<塗料安定性之評估>
對於塗料(A1B1、A2B1、A3B1、A4B1、A5B1、A6B1、AR1B1、AR2B1、AR3B1、AR4B1、及C劑-2),在40℃(使用ESPEC Perfect烤箱)進行1週間老化試驗。A1B1、A2B1、A3B1、A4B1、A5B1、A6B1、AR1B1、AR2B1、AR3B1、及AR4B1的聚矽氧樹脂成分之初期分子量(藉由GPC所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100,老化試驗後之分子量為1,200~1,600之範圍。C劑-2的聚矽氧樹脂成分之初期分子量(藉由GPC所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300,老化試驗後之分子量為3,800。
<老化試驗後之△Hz評估>
使用經由先前老化試驗之塗料,以與<層合體之作成>的相同方法,做成層合體,依據ASTM1044,在泰伯摩耗 試驗安裝摩耗輪SC-10F,測定負載500g下之500轉動後霧值。層合C劑-2之塗料者的△Hz為16。C劑-2為欲增量氧化鈦含有量而使用多量水分散液,且為進一步增加溶劑餾去量者。C劑-2雖為適用於塗層的溶劑組成,但已知作為塗料時其安定性降低。對於此,層合A1B1、A2B1、A3B1、A4B1、A5B1、A6B1、AR1B1、AR2B1、AR3B1、及AR4B1之塗料者的△Hz為10以下。塗料之安定性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9611號公報)中並未記載。 得知本發明之有機溶劑分散液的使用對於塗料的長壽命化為有效。
<耐候性之評估>
於具有5.0mm厚度之聚碳酸酯製基材(TAKIRON股份有限公司製PCSP-660T)的單面上塗布公知丙烯酸底漆(P-1)。將此基材的底漆對於塗布硬化下面,流動塗布老化前之塗料(A1B1、A2B1、A3B1、A4B1、A5B1、A6B1、AR1B1、AR2B1、AR3B1、AR4B1、C劑-2)。硬化膜之膜厚使用高速傅立葉變換薄膜干涉計(Filmetrics股份有限公司製F-20)進行測定後,得到在任意情況下底漆層厚度為1×10-5m,硬質塗布層厚度為5×10-6m。
在耐候性試驗條件之設定中,使用紫外線照 度計(岩崎電氣製.艾紫外線照度計UVP365-1),測定屋外紫外線量。對於群馬縣安中市松井田町,晴天時之春分日(平成24年3月20日)的正中午時測定紫外線量,得 到1×101W/m2。此紫外線量由過去報告(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1972年20卷47頁、CIE Publication)之考量來看係為典型值。本發明中之硬化塗膜的耐候性為設定為相當於10年之屋外暴露狀況。經過一年每日之平均日照時間假設為12小時時,積分能量線量估計為12(h/日)×365(日/年)×10(年)×10(W/m2)=438(kWh/m2)。因此概算為10年間的屋外積分能量線量為500(kWh/m2),欲在短期間得到試驗結果,故將試驗機之照射強度設定在1×103W/m2,而試驗時間設定在500小時而進行實驗。
在上述耐候性試驗條件之設定下,對於硬化 膜之耐候性進行評估。使用岩崎電氣(股)製Eye Super UV testerW-151。試驗條件如先前所敘述,設定為1×103W/m2強度之紫外光、溫度60℃、濕度50%RH之環境,在此條件下測定於硬化膜產生裂紋(龜裂)所需要的積分時間。使用塗料(A1B1、A2B1、A3B1、A4B1、A5B1、A6B1、及C劑-2)之層合體至500小時並未見到裂紋,相對於此,使用塗料(AR1B1、AR2B1、AR3B1、AR4B1)之層合體在200小時時產生裂紋。由此結果得知,本發明之氧化鈦有機溶劑分散液可維持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9611號公報)所示高耐候性的同時,容易使聚矽氧塗料組成物化,且亦具有提高保存安定性之效果。
[產業上可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可簡便地製造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所得之氧化鈦微粒子分散液可利用於各種塗布劑(折射率調整用、反射防止用、紫外線遮蔽用、CVD用底漆、可與光觸媒微粒子混合之紫外線吸收劑等)。所得之氧化鈦微粒子分散液因具有優良保存安定性,故亦可配合目的而作為2液型塗料使用。對塗料之適用性不僅為聚矽氧系,易可利用於丙烯酸聚矽氧塗料、丙烯酸塗料、三聚氰胺塗料、胺基甲酸酯塗料、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塗料、環氧塗料、石蠟塗料、醇酸塗料等。

Claims (5)

  1. 一種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其為將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以1~40質量%之比例分散於有機溶劑中,該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為將固熔錫及錳的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作為核,於該核的外側具有氧化矽的殼者,其特徵為該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含有一般式(1)所示矽化合物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且對於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全體之矽化合物或該(部分)水解縮合物的比例為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以使用雷射光的動態光散射法所測定之上述核心殼型固熔體的體積基準之50%累計分布徑(D50)為50nm以下,前述錫成分之固熔量在與鈦之莫耳比(Ti/Sn)為10~1,000,前述錳成分的固熔量在與鈦之莫耳比(Ti/Mn)為10~1,000;R1 pR2 qR3 rSi(OR4)4-p-q-r (1)式中,R1表示氫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碳數1~20的1價烴基、或矽數50以下的二有機矽氧基,R2、R3及R4各獨立表示碳數1~6的烷基,p為1~3的整數,q為0、1或2,r為0、1或2,p+q+r為1~3的整數。
  2. 如請求項1之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 溶劑分散液,其中對於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全體之殼的氧化矽比例為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
  3. 一種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含有(A)準備將固熔錫及錳之正方晶系氧化鈦微粒子作為核,於該核的外側具有氧化矽的殼之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的水分散液之步驟、(B)於前述水分散液添加下述一般式(1)所示矽烷化合物及/或同矽烷化合物之(部分)水解縮合物並使其反應後得到反應混合物之步驟、R1 pR2 qR3 rSi(OR4)4-p-q-r (1)(式中,R1表示氫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碳數1~20的1價烴基、或矽數50以下的二有機矽氧基,R2、R3及R4各獨立表示碳數1~6的烷基,p為1~3的整數,q為0、1或2,r為0、1或2,p+q+r為1~3的整數)(C)視必要將前述反應液以有機溶劑進行稀釋之步驟、(D)將(B)步驟後或(C)步驟後之反應液進行濃縮而得到濃厚分散液之步驟、及(E)藉由有機溶劑進行溶劑取代之步驟;且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係以1~40質量%之比例分散於有機溶劑中。
  4. 一種塗布劑,其特徵為含有如請求項1或2之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者。
  5. 如請求項4之塗布劑,其係使聚矽氧塗料含有上述核心殼型正方晶系氧化鈦固熔體有機溶劑分散液。
TW104112075A 2014-04-16 2015-04-15 Titanium oxide solid solution organic solvent dispersion,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coating agent TWI5792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4632 2014-04-16
JP2014119709 2014-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4136A TW201604136A (zh) 2016-02-01
TWI579241B true TWI579241B (zh) 2017-04-21

Family

ID=52824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2075A TWI579241B (zh) 2014-04-16 2015-04-15 Titanium oxide solid solution organic solvent dispersion,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coating agent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99417A1 (zh)
EP (1) EP2933230B1 (zh)
JP (1) JP6398847B2 (zh)
KR (1) KR102279923B1 (zh)
CN (1) CN105017841B (zh)
TW (1) TWI5792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21742A (ja) * 2014-05-23 2015-12-1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チタン固溶体分散液及びコーティング剤
WO2018034619A1 (en) 2016-08-19 2018-02-22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 method for forming a titania-coated inorganic particle
CN109641430B (zh) * 2016-08-29 2022-03-11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光催化剂层叠体
CN109661443A (zh) * 2016-08-29 2019-04-19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涂覆组合物和被覆物品
JP6370859B2 (ja) * 2016-10-31 2018-08-08 国立大学法人徳島大学 植物成長調整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JPWO2018096914A1 (ja) 2016-11-24 2019-07-1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無機粒子−シロキサン複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無機粒子含有シリコーン組成物
WO2018181241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鉄含有ルチル型酸化チタン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鉄含有ルチル型酸化チタン微粒子およびその用途
EP3553137A1 (de) * 2018-04-13 2019-10-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artikel mit einer antimikrobiellen oberfläche, werkstoff zur herstellung einer beschichtung mit solchen partikeln sowie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solche partikel
JP7205437B2 (ja) * 2019-10-02 2023-01-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チタン粒子、酸化チタン粒子分散液及び酸化チタン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CN111470531A (zh) * 2020-04-07 2020-07-31 福建富仕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红石型化纤级钛白粉、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24024615A1 (ja) * 2022-07-26 2024-02-0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イマー組成物および被覆物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22260A (en) * 2002-11-07 2004-11-01 Sustainable Titania Technology Titania-metal complex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film forming method using dispersion comprising the complex
WO2008117017A1 (en) * 2007-03-23 2008-10-02 Croda International Plc Particulate titanium dioxide
CN103571255A (zh) * 2012-07-19 2014-02-12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核/壳型四方晶系氧化钛颗粒水分散液、制造方法、紫外线遮蔽性有机硅涂布组合物和涂覆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0764B2 (ja) * 2001-12-21 2007-12-12 Jfeミネラル株式会社 分散性に優れた金属超微粉スラリー
WO2007020781A1 (ja) * 2005-08-19 2007-02-22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被膜形成用塗布液の製造方法
JP4749200B2 (ja) * 2006-03-31 2011-08-1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高屈折率樹脂組成物
JP5142617B2 (ja) * 2007-07-31 2013-02-13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金属酸化物粒子の表面処理方法、該表面処理金属酸化物粒子を含む分散液、透明被膜形成用塗布液および透明被膜付基材
JP2012077267A (ja) * 2010-10-06 2012-04-19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紫外線遮蔽性シリコーン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被覆物品
JP5907641B2 (ja) 2012-10-23 2016-04-26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架台
JP5961543B2 (ja) 2012-12-19 2016-08-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69429B2 (ja) * 2013-10-24 2018-01-3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塗料、積層体及び自動車ヘッドランプ被覆用シート
JP6269439B2 (ja) * 2013-11-01 2018-01-3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チタン含有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被覆物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22260A (en) * 2002-11-07 2004-11-01 Sustainable Titania Technology Titania-metal complex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film forming method using dispersion comprising the complex
WO2008117017A1 (en) * 2007-03-23 2008-10-02 Croda International Plc Particulate titanium dioxide
CN103571255A (zh) * 2012-07-19 2014-02-12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核/壳型四方晶系氧化钛颗粒水分散液、制造方法、紫外线遮蔽性有机硅涂布组合物和涂覆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33230B1 (en) 2018-01-03
EP2933230A1 (en) 2015-10-21
CN105017841A (zh) 2015-11-04
US20150299417A1 (en) 2015-10-22
CN105017841B (zh) 2020-01-17
KR102279923B1 (ko) 2021-07-22
TW201604136A (zh) 2016-02-01
JP6398847B2 (ja) 2018-10-03
JP2016014132A (ja) 2016-01-28
KR20150119802A (ko) 2015-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9241B (zh) Titanium oxide solid solution organic solvent dispersion,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coating agent
JP5704133B2 (ja) コアシェル型正方晶系酸化チタン固溶体水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紫外線遮蔽性シリコーン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被覆物品
TWI633161B (zh) Photocurable coating, laminate and automotive headlamp coating sheet
TWI593762B (zh) Titanium oxide-containing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coated article
JP2017218377A (ja) ケイ素化合物被覆酸化物粒子の製造方法、ケイ素化合物被覆酸化物粒子及びそれを含むケイ素化合物被覆酸化物組成物
WO2014196386A1 (ja) シリコーン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被覆物品
KR102004743B1 (ko) 내후성이 요구되는 도장용 규소 산화물 피복 산화물 조성물 및 도장용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WO2018042803A1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被覆物品
TW201734095A (zh) 無機粒子-聚矽氧烷複合體,含有其之分散液,固體材料,及該無機粒子-聚矽氧烷複合體之製造方法
Li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refractive-index polymer/inorganic hybrid films containing TiO2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4-aminobenzoic acid
EP2952480A1 (en) Titanium oxide solid solution dispersion and coating composition
JP5962612B2 (ja) オルガノゾル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