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8077B - 電泳裝置,電泳顯示設備,電子設備,及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泳裝置,電泳顯示設備,電子設備,及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8077B
TWI578077B TW102114253A TW102114253A TWI578077B TW I578077 B TWI578077 B TW I578077B TW 102114253 A TW102114253 A TW 102114253A TW 102114253 A TW102114253 A TW 102114253A TW I578077 B TWI578077 B TW I5780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wall
layer
fiber
electrophoretic
curable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4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0959A (zh
Inventor
安井淳人
安河內裕之
Original Assignee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0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0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8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807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8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transparant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8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transparant moulds
    • B29C35/0894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transparant moulds provided with masks or diaphrag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29C2035/0827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29C2035/083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las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0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fib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電泳裝置,電泳顯示設備,電子設備,及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包括分散於纖維層中之電泳粒子的電泳裝置、電泳顯示設備、電子設備及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
近年來,就諸如行動電話終端設備及個人數位助理之移動設備而言,需要顯示具有較高品質之影像的顯示設備。舉例而言,已提議反射顯示設備及發光顯示設備作為用於閱讀之電子書終端設備的顯示設備。在反射顯示設備中,具有低功率消耗之快速反應電泳顯示設備預期作為電子書終端設備之顯示設備。
日本經審查專利公告第Sho 50-015115號、日本專利翻譯公開案第2004-526210號、日本專利特許公開申請案第Hei 1-86116號及日本專利翻譯公開案第2003-526817號中所揭示之電泳顯示設備使具有彼此不同之反射率的兩種類型之帶電粒子因電場而在不同方向上移動。由兩種類型之電泳粒子的分佈表示之顯示器顏色視電場方向或規模而變化。在日本專利翻譯公開案第2004-526210號及日本專利特許公開申請案第Hei 1-86116號中所揭示之電泳顯示設備中,兩種類型之電泳粒子及溶劑囊封於微囊中。在日本專利翻譯公開案第2003-526817號中揭示之電泳顯示設備中,兩種類型之電泳粒子及溶劑填入具有格子形隔離壁之微杯中。使用彼等結構抑制電泳粒子之聚集、沈澱及對 流,使得所顯示的影像之不均勻性受到抑制。
偶然地,在使用微囊或微杯之顯示設備中,微囊或微杯之隔離壁以與電泳粒子相同程度的區域暴露於顯示器表面。一般而言,隔離壁之反射率的值為介於兩種類型之電泳粒子的反射率值之間的中間值。隔離壁使顯示器表面較暗,從而電泳顯示設備的對比度較低。
如上文所述,在電泳顯示設備中,儘管已提議上文提及之多種結構,但所顯示影像之對比度容易改善。
需要提供電泳裝置、電泳顯示設備、電子設備及製造能夠提高對比度的電泳裝置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包括纖維層之電泳裝置,經組態以遷移經過纖維層中之間隙的電泳粒子,及在纖維層厚度方向延伸以將纖維層隔離成複數個遷移單元之隔離壁。隔離壁包括可固化樹脂之固化主體,且固化主體在纖維層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包括縮窄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其包括以可固化樹脂填充形成纖維層之堆疊纖維中的間隙,在厚度方向自纖維層兩側固化可固化樹脂,且在纖維層中形成隔離壁,其在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包括縮窄部分,且使電泳粒子納入纖維中之間隙中。
在使電泳粒子在纖維層中之間隙中遷移的電泳裝置中,將纖維層分隔成複數個遷移單元的隔離壁之寬度影響電泳裝置之影像對比度以及具有該電泳裝置之電泳顯示設備的影像對比度。亦即,隔離壁寬度越大,電泳粒子引起的光學特徵變化的顯示區域越小,亦即孔隙比越小。因此,諸如整個顯示器表面上的光散射及光折射之光學特徵劣化。因此,顯示器表面之對比度劣化。
藉由使隔離壁之寬度均勻變薄可抑制對比度劣化,但在此情形中,可維持隔離壁必需的機械強度。詳言之,纖維層之前表面及後表面(纖維層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為對例如堆疊另一層的外力敏感的部分。因此,必需比纖維層內部大的機械強度。
就此而言,在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電泳裝置中,在纖維層厚度方向上隔離壁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提供縮窄部分。此結構可改善遷移單元內纖維層之光學特性,同時保持隔離壁必需的機械強度。因此,可提高電泳裝置中之對比度。
藉由製造本發明實施例之電泳裝置的方法,在纖維層厚度方向上自兩側固化樹脂。因此,即使纖維層中之纖維密度高達樹脂固化不能自纖維層厚度方向上的一側到達纖維層厚度方向上之另一側的程度,亦可形成穿透纖維層之隔離壁。
形成纖維層之纖維的密度可增加,使得可提高纖維層中纖維保持之光學特徵,從而可提高電泳裝置中之對比度。
根據以下如隨附圖示中所說明的最佳模式實施例之詳細描述將更顯而易見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目標、特徵及優勢。
10‧‧‧電泳顯示設備
20‧‧‧基板
21‧‧‧支撐部件
22‧‧‧TFT層
23‧‧‧薄膜電晶體
24‧‧‧絕緣層
25‧‧‧像素電極
30‧‧‧電泳裝置
31‧‧‧相對層
32‧‧‧半透明層
33‧‧‧絕緣薄片
34‧‧‧透明電極
38‧‧‧黏附層
39‧‧‧相對層
40‧‧‧纖維層
41‧‧‧纖維
42‧‧‧非電泳粒子
43‧‧‧隔離壁
43a‧‧‧第一部分
43b‧‧‧第二部分
43c‧‧‧連接部分
44‧‧‧電泳粒子
45‧‧‧分散介質
46‧‧‧隔離壁
46a‧‧‧第一部分
46b‧‧‧第二部分
46c‧‧‧連接部分
47‧‧‧隔離壁
47a‧‧‧第一部分
47b‧‧‧第二部分
47c‧‧‧連接部分
48‧‧‧隔離壁
48a‧‧‧第一部分
48b‧‧‧第二部分
48c‧‧‧連接部分
49‧‧‧隔離壁
49a‧‧‧第一部分
49b‧‧‧第二部分
49c‧‧‧連接部分
50‧‧‧隔離壁
50a‧‧‧第一部分
50b‧‧‧第二部分
50d‧‧‧光熱膜
51‧‧‧噴嘴
52‧‧‧基板
53‧‧‧可固化樹脂
54‧‧‧第一UV射線
55‧‧‧第二UV射線
100‧‧‧電子書終端設備
101‧‧‧殼體
102‧‧‧顯示器單元
103‧‧‧操作按鈕
110‧‧‧個人電腦
111‧‧‧下側殼體
112‧‧‧鍵盤
113‧‧‧操作單元
114‧‧‧上側殼體
115‧‧‧顯示器單元
120‧‧‧電視
121‧‧‧支撐台
122‧‧‧殼體
123‧‧‧顯示器單元
130‧‧‧數位靜態相機
131‧‧‧殼體
132‧‧‧鏡頭
133‧‧‧攝像按鈕
134‧‧‧顯示器單元
135‧‧‧操作按鈕
140‧‧‧數位視訊相機
141‧‧‧殼體
142‧‧‧鏡頭
143‧‧‧操作按鈕
144‧‧‧連接單元
145‧‧‧顯示器單元殼體
146‧‧‧顯示器單元
150‧‧‧行動電話終端設備
151‧‧‧下側殼體
152‧‧‧操作按鈕
153‧‧‧連接單元
154‧‧‧上側殼體
155‧‧‧顯示器單元
156‧‧‧後表面顯示器單元
C‧‧‧單元
H1‧‧‧第一部分厚度
H2‧‧‧第二部分厚度
H3‧‧‧距離
L‧‧‧間隔
W1‧‧‧第一部分寬度
W2‧‧‧第二部分寬度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電泳顯示設備的截面視圖;圖2為圖1之部分A的放大截面視圖;圖3為該實施例之纖維的部分放大平面圖;圖4為該實施例之隔離壁的部分放大平面圖;圖5為沿圖4之線B-B所取的部分斷面透視圖;圖6為展現該實施例中用於形成纖維層之方法的製程圖;圖7為展現該實施例中用於向纖維層施加可固化樹脂之方法的製程圖;圖8為展現該實施例中用於以UV射線照射可固化樹脂之方法的製 程圖;圖9為展現該實施例中用於自纖維層移除可固化樹脂之方法的製程圖;圖10A及圖10B各自為展現一實例中之隔離壁的立體顯微鏡像片的跡線;圖11為展現該實例中隔離壁之截面結構的SEM像片之跡線;圖12A及圖12B各自為展現一比較實例中之隔離壁的立體顯微鏡像片的跡線;圖13為展現本發明之第一修正實例中之電泳裝置的截面視圖;圖14為展現本發明之第二修正實例中之電泳裝置的截面視圖;圖15為展現本發明之第三修正實例中之電泳裝置的截面視圖;圖16為展現本發明之第四修正實例中之電泳裝置的截面視圖;圖17為展現本發明之第五修正實例中之電泳裝置的截面視圖;圖18為展現本發明之一修正實例中之電泳顯示設備的截面視圖;圖19為展現作為本發明之電子設備之一實例的電子書終端設備的透視圖;圖20為展現作為本發明之電子設備之一實例的個人電腦的透視圖;圖21為展現作為本發明之電子設備之一實例的電視的透視圖;圖22為展現作為本發明之電子設備之一實例的數位靜態相機的透視圖;圖23為展現作為本發明之電子設備之一實例的數位靜態相機的平面圖;圖24為展現作為本發明之電子設備之一實例的數位視訊相機的透視圖; 圖25為展現作為本發明之電子設備之一實例的行動電話終端設備的透視圖;且圖26為展現作為本發明之電子設備之一實例的行動電話終端設備的透視圖。
下文將描述本發明中之電泳裝置、電泳顯示設備、電子設備及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的實施例。
(電泳顯示設備的結構)
如圖1中所示,電泳顯示設備10具有層壓於基板20上之電泳裝置30。基板20為由支撐部件21及層壓於支撐部件21之上表面上的TFT層22構成之層壓主體。電泳裝置30為由結合於TFT層22之相對層31、面向相對層31之半透明層32以及夾在相對層31與半透明層32之間的纖維層40構成之層壓主體。
支撐部件21為支撐電泳顯示設備10之組件的具有一定機械強度之基板,且支撐部件可為允許光通過的半透明基板或反射光之反射基板。此外,支撐部件21可為具有可撓性之基板或無可撓性之基板。根據電泳顯示設備10之使用目的,適當選擇支撐部件21具有半透明性還是可撓性。
支撐部件21之材料的實例包括無機材料,諸如不鏽鋼、矽、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鋁、鋁、鎳及不鏽鋼。此外,就支撐部件21而言,使用諸如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聚萘二甲酸伸乙酯及聚醚醚酮之樹脂材料。應注意,支撐材料21可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形成多層結構之複數個層可由各層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
TFT層22為用於驅動電泳顯示設備10之多層結構,且TFT層可為直接形成於支撐部件21上的層或結合於支撐部件21之層。TFT層22具有複數個作為使電泳粒子發生電泳之驅動裝置的薄膜電晶體,覆蓋薄 膜電晶體23之絕緣層24,及連接於薄膜電晶體23且其間插入有絕緣層24的複數個像素電極25。在圖示中所示之實例中,薄膜電晶體23形成於支撐部件21上。
薄膜電晶體23可為無機電晶體,其中諸如非晶矽及多晶矽之無機半導體用於活性層;或可為有機電晶體,其中聚噻吩、稠五苯或其類似物之有機半導體層用於活性層。像素電極25由諸如金氧化物、銀氧化物、銅氧化物、鋁氧化物、鋁合金氧化物及氧化銦錫之金屬氧化物形成。像素電極25可為允許光通過的半透明電極或反射光之反射電極。如支撐部件21之情形中,根據電泳顯示設備10之使用目的,適當決定像素電極25是否半透明。
相對層31為保護像素電極25免於機械接觸或化學侵蝕的膜結構,且結合於TFT層22之上表面。此外,相對層31具有密封性質,使得纖維層40中含有之電泳粒子及液體密封於纖維層40中且結合於纖維層40之下表面。舉例而言,相對層31可為層壓於TFT層22上的薄膜或結合於纖維層40之膜部件。
相對層31由諸如酚醛樹脂、環氧樹脂及聚醯亞胺樹脂之樹脂材料形成。此外,相對層31由諸如氧化矽、氮化矽及氮氧化矽之無機材料形成。應注意,相對層31可具有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形成多層結構之複數個層可由各層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
半透明層32為薄片部件,其具有半透明性,使得允許來自電泳顯示設備10外部之光到達纖維層40,且具有密封性質,使得纖維層40中含有之電泳粒子及液體密封於纖維層40中且結合於纖維層40之上表面。在半透明層32中,在允許光通過的絕緣薄片33的整個下表面上層壓透明電極34,該透明電極34在像素電極25與透明電極34之間形成電場。
絕緣薄片33之材料的實例包括氧化矽、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 酸伸乙酯、聚萘二甲酸伸乙酯、聚醚醚酮或其類似物。透明電極34由具有半透明性之導電材料形成,諸如氧化銦錫、氧化銻錫、添加氟之氧化錫及添加鋁之氧化鋅。
如圖2中所示,纖維層40為包括堆疊之纖維41的結構,且夾在相對層31與半透明層32之間。纖維層40可為一個纖維41摺疊之結構或大量纖維41重疊之結構。此外,纖維層40可具有含有大量纖維41之層以間隙規則重疊之方式安置的多層形式,或可具有大量纖維41不規則安置的多孔形式。在纖維層40中,形成在厚度方向上穿透纖維層40之隔離壁43。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設為包括纖維層40之複數個層堆疊的方向。舉例而言,在厚度方向中,纖維層40堆疊在半透明層上,且相對層31堆疊於纖維層40上。藉由將纖維層40分隔成用於電泳粒子44之遷移單元,亦即單元C(參看圖4),隔離壁43將纖維層40分成單元C。在隔離壁43中,包埋有一部分纖維41。圖2展現纖維41,其包括包埋於隔離壁43中之隔離壁內的部分,及安置於遷移單元中之隔離壁外的部分。在自纖維層40移除纖維41及隔離壁43獲得之部分(圖4中之單元C)中,填充為絕緣液體之分散介質45。在分散介質45中,分散有電泳粒子44,其在纖維41之間的間隙中發生電泳。以此方式,纖維層40夾在相對層31與絕緣分散介質45之間。
如圖3中所示,纖維41為相對於直徑具有足夠大長度之襯裡材料。在纖維41中,分散時固持非電泳粒子42。非電泳粒子42為不經電場發生電泳且具有纖維層40指示之顏色所依賴的光學特徵之粒子。
舉例而言,在非電泳粒子42具有諸如反射整個譜帶之可見光的特徵之情形中,藉由非電泳粒子42之反射,纖維層40指示白色。此外,舉例而言,在非電泳粒子42具有諸如反射除藍光之外的可見光的特徵之情形中,藉由非電泳粒子42之反射,纖維層40指示黃色。另外,舉例而言,在非電泳粒子42具有諸如將可見光轉化為螢光色之特 徵的情形中,藉由非電泳粒子42之顏色轉化,纖維層40指示螢光色。另外,舉例而言,在非電泳粒子42具有視非電泳粒子42之結構或配置發生光干涉之特徵的情形中,藉由非電泳粒子42之光干涉,纖維層40指示構造色。
應注意,在非電泳粒子42具有諸如反射具有預定波長之光的光學特徵的情形中,需要彼此臨近之非電泳粒子42以比可見光波長短的間隔L安置。若纖維層40中有大量非電泳粒子42以間隔L安置,則非電泳粒子42以等於間隔L或比間隔L短的間隔安置。因此,抑制彼此相鄰之非電泳粒子42之間的光干涉,使得非電泳粒子42之光反射增加,且因此增加纖維層40指示之顏色的強度。
纖維41可為線性襯裡材料、捲繞襯裡材料或分支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襯裡材料。在彼等組態中,若纖維41為捲繞襯裡材料,則纖維41複雜纏結,且纖維層40之內部結構變得複雜,從而改善纖維層40之光學特徵。應注意,纖維41中包埋有非電泳粒子42,因此形成纖維41之主要襯裡材料可為允許光通過分散介質45之樹脂或可為補償非電泳粒子42之光學特徵的樹脂。亦即,纖維層40之光學特徵取決於非電泳粒子42,從而在纖維層40本身反映非電泳粒子42之光學特徵的範圍中適當選擇纖維41中之主要襯裡材料。此外,在形成纖維41之主要襯裡材料對分散介質45具有高反應性的情形中,形成纖維41之主要襯裡材料之表面合意地由額外保護層覆蓋。在形成纖維41之主要襯裡材料具有纖維層40指示之顏色所依賴的光學特徵之情形中,可排除如上文所述之非電泳粒子42。
根據電泳粒子44之大小適當選擇纖維41之直徑。舉例而言,纖維41之直徑設為小至電泳粒子44不會自藉由纖維41之間的間隙中安置下部纖維41堆疊的纖維41之間的間隙暴露的程度。此外,纖維41之直徑設為大至非電泳粒子42包埋於纖維41中的程度。舉例而言,需要纖 維41之直徑為0.001μm至10μm(皆包括在內)。詳言之,若奈米纖維(其直徑為0.001μm至0.1μm(皆包括在內)且其長度比其直徑大100倍或100倍以上)為纖維41,則纖維41之間的間隙較大,因此電泳粒子44容易在該間隙中發生電泳。此外,纖維41之內部結構變得複雜,從而纖維層40之光學特徵藉由纖維層40之結構改善。應注意,根據電泳顯示設備10之顯示影像所需的反應性及對比度適當選擇纖維40之厚度,例如5μm至10μm。
舉例而言,使用諸如耐綸、聚乳酸酯、聚醯胺、聚醯亞胺、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聚丙烯腈、聚環氧乙烷、聚乙烯咔唑及聚氯乙烯之樹脂材料作為形成纖維41之主要襯裡材料。應注意,纖維41中之襯裡材料的材料亦可使用諸如聚胺基甲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碸、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偏二氟乙烯及聚六氟丙烯之樹脂材料。此外,就纖維41而言,亦可使用諸如乙酸纖維素、膠原蛋白、明膠及聚葡萄胺糖之聚合物材料。應注意,纖維41亦可使用彼等樹脂材料與聚合物材料之共聚物。形成纖維41之方法的實例包括靜電紡絲法、相分離法、相轉換法、熔融紡絲法、濕法紡絲法、乾法紡絲法、凝膠紡絲法、溶膠-凝膠法、噴塗法及其類似方法。
電泳粒子44為藉由像素電極25與透明電極34之間形成的電場發生電泳之帶電粒子,且相對於纖維層40中所包括之纖維41之間的間隙足夠小。電泳粒子44可為一種帶電粒子或光學特徵彼此不同的兩種或兩種以上帶電粒子。應注意,在電泳顯示設備10顯示具有相同顏色之密度差或具有相同顏色之亮度差的影像的情形中,電泳粒子44之光學特徵可與非電泳粒子42相同。
就電泳粒子44而言,例如使用多環顏料(諸如喹吖啶酮系列顏料及喹啉黃系列顏料)、偶氮系列顏料(諸如β-萘酚系列顏料及二氫吡唑酮系列顏料)、日光螢光顏料或中空樹脂顏料作為有機顏料。此外, 就電泳粒子44而言,例如使用黑色顏料(諸如炭黑及骨炭)、白色顏料(諸如硫酸鋇及氧化矽)或無機螢光顏料(諸如硫化物及矽酸鹽)作為無機顏料。此外,就電泳粒子44而言,例如使用有機染料,諸如偶氮系列染料及酞菁系列染料;或有機螢光染料,諸如二胺基二苯乙烯系列染料作為染料。就電泳粒子44而言,例如使用金、銀、銅或其類似物作為金屬材料。例如使用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鋯或其類似物作為金屬氧化物。應注意,在電泳粒子44之表面上,可進行界面活性劑處理或偶合劑處理來改善電泳粒子44之分散性。
分散介質45為能夠使電泳粒子44發生電泳之絕緣液體。為了提高電泳粒子44之移動性且抑制移動電泳粒子44必需之功率,希望分散介質45為具有低黏度之液體。此外,分散介質45可為一種液體或藉由混合兩種或兩種以上液體獲得的液體。另外,分散介質45可含有著色劑、電荷控制劑、分散穩定劑、黏度調節劑及界面活性劑中至少一者。應注意,在提供反射具有預定波長之光作為纖維41之光學特徵的情形中,希望分散介質45之折射率很大程度上不同於纖維41及非電泳粒子43。
就分散介質45而言,例如使用諸如脂族烴、芳族烴、鹵化烴及矽油作為絕緣有機介質。更特定言之,就脂族烴而言,使用戊烷、己烷、環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二烷、石油醚、溶劑石腦油、煤油、正烷烴、異烷烴或其類似物。此外,就芳族烴而言,使用苯、甲苯、二甲苯、烷基苯或其類似物。
如圖4中所示,隔離壁43為在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固化樹脂部件(固化主體)且具有六方管狀表面形狀,且具有藉由整個半透明層32中不具有間隙的方式排列獲得之所謂蜂窩結構。隔離壁43可具有格子形狀。在相對層31與半透明層32之間形成大量單元C,其各自為經隔離壁43包圍且具有六方管狀形狀的空間。在單元C中含有纖維 41、電泳粒子44及分散介質45。
在厚度方向填充纖維41之間的間隙之隔離壁43由可固化樹脂形成。因此,填充纖維41之間的間隙之待固化樹脂在纖維層40的厚度方向上固化,從而可能形成具有複雜形狀之隔離壁43填充纖維41之間的間隙。此外,一部分纖維41包埋於隔離壁43中,使得纖維41之光學特徵不僅在單元C中心起作用而且在單元C與隔離壁43之間的界限中起作用。應注意,隔離壁43可僅由可固化樹脂製成或除可固化樹脂之外可由具備有與纖維41相同之光學特徵的材料製成。
如圖5所示,隔離壁43由與半透明層32之透明電極34接觸且沿透明電極34之下表面延伸的梯形第一部分43a及與相對層31接觸且沿相對層31之上表面延伸的梯形第二部分43b構成。
第一部分43a為自半透明層32向相對層31逐漸變細且寬度自半透明層32向相對層31單調減少的部分。另一方面,第二部分43b為自相對層31向半透明層32逐漸變細且寬度自相對層31向半透明層32單調減少的部分。因此,在具有第一部分43a及第二部分43b的連接部分43c上,形成隔離壁43之縮窄部分。縮窄部分為相對層31與透明電極34之間隔離壁43的一部分,且在該部分處,隔離壁43之寬度向相對層31增加且向半透明層32增加。
在使電泳粒子44在纖維層40中纖維41之間的間隙中發生電泳的電泳裝置30中,將纖維層40分隔成複數個單元C的隔離壁43之寬度影響電泳裝置30之影像對比度以及具有電泳裝置30之電泳顯示設備10的影像對比度。隔離壁寬度越大,單元C中所含之纖維層40變得越少。因此,在顯示器表面上,纖維層40中諸如光散射及光折射之光學特徵降低。因此,顯示器表面上的對比度降低。
藉由使隔離壁43之寬度均勻變薄,可抑制對比度降低,但在此情形中,可維持隔離壁43必需的機械強度。詳言之,纖維層40之前表 面及後表面為纖維層40在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為例如藉由堆疊半透明層32及相對層31可能受外力作用的部分。因此,比纖維層40內部高的必需機械強度。
在電泳裝置30中,在隔離壁43中,在纖維層40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厚度方向上提供縮窄部分。此結構可改善纖維層40在單元C中之光學特性,同時保持隔離壁43必需的機械強度。因此,可提高電泳裝置30中之對比度。
一般而言,在直接接收固化所必需之能量的部分,可固化樹脂中之固化量最大。可固化樹脂中之固化量與用於固化之能量傳輸一起變少。在隔離壁43之結構中,連接部分43c為固化能量之傳輸目的地。此外,隔離壁43中厚度方向的兩個末端部分為直接接收固化能量之部分。換言之,在固化之前,自纖維層40中厚度方向的兩側向填充纖維41之間的間隙之樹脂供應樹脂固化必需的能量。因此,即使纖維41之密度高達固化不能從纖維層40厚度方向上的一側到達纖維層厚度方向上纖維層40之另一側的程度,亦可形成穿透纖維層40之隔離壁43。在纖維41之光學特徵防止傳輸樹脂固化所需能量的情形中,上文所述之作用變得更值得注意。
此處,第一部分43a與透明電極34之間的接觸部分至連接部分43c的厚度設為第一部分厚度H1,且第二部分43b與相對層31之間的接觸部分至連接部分43c的厚度設為第二部分厚度H2。此外,在與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上,第一部分43a與透明電極34之間的接觸部分之寬度設為第一部分寬度W1,且第二部分43b與相對層31之間的接觸部分之寬度設為第二部分寬度W2。
在上述隔離壁43之結構中,第一部分厚度H1比第二部分厚度H2薄,且第一部分寬度W1比第二部分寬度W2小。此外,第一部分厚度H1與第一部分寬度W1之間的比率實質上等於第二部分厚度H2與第二 部分寬度W2之間的比率。因此,在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相對於相對層31,形成的第一部分43a與第二部分43b之連接部分43c更接近透明電極34。
首先,隔離壁43用於抑制電泳粒子44在相鄰單元C之間移動,因此隔離壁43中厚度方向的兩個末端部分必須與相對層31及透明電極34接觸。因此,若纖維41之一部分包括於隔離壁43中,則除非隔離壁43補償纖維41之光學特徵,否則具有上文所述結構之隔離壁43阻礙纖維41之光學操作。舉例而言,第一部分43a與透明電極34之間的接觸部分阻礙纖維41通過半透明壁32的光學操作。
此時,藉由具有上文所述結構之隔離壁43,隔離壁43與透明電極34的接觸面積自然變得小於隔離壁43與相對層31的接觸面積。因此,相較於第一部分寬度W1大於第二部分寬度W2的結構,通過半透明層32形成的隔離壁43之影像較小。因此,通過半透明層32形成的電泳粒子44之影像變得較大。
當隔離壁43形成時,相對層31及半透明層32中之一者支撐隔離壁43。就具有上文所述結構之隔離壁43而言,隔離壁43與相對層31之間的接觸面積大於與隔離壁43中之半透明層32的接觸面積。亦即,相對層31及半透明層中之一者未外部形成電泳粒子44之影像,隔離壁43之接觸面積變大。因此,藉由相對層31支撐隔離壁43,可使電泳粒子44之影像相對較大且同時緊固支撐結構以支撐隔離壁43。
舉例而言,隔離壁43之材料使用藉由接收具有預定波長之光固化的光固化樹脂或接收熱量時變硬的熱固性樹脂。光固化樹脂之實例包括光交聯反應型、光改質型、光聚合反應型、光降解反應型及其類似物。此外,使用諸如主要含有丙烯酸化合物之UV可固化樹脂、主要含有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寡聚物之UV可固化樹脂及基於乙烯苯酚之樹脂的UV可固化樹脂作為光固化樹脂。舉例而言,可使用酚醛樹 脂、環氧樹脂或酯樹脂作為熱固性樹脂。
(電泳顯示設備之操作)
接著,將描述電泳顯示設備10之操作。應注意,在操作說明中,纖維41具有諸如反射整個譜帶中之可見光的光學特徵,且電泳粒子44具有諸如吸收整個譜帶中之可見光的光學特徵且為一種帶正電之帶電粒子。纖維層40通過半透明層32形成白色影像,且電泳粒子44通過半透明層32形成黑色影像。
在電泳顯示設備之初始狀態,向所有像素電極25施加關於透明電極34之負電壓。所有電泳粒子44回應於電壓施加均向相對層31移動。通過半透明層32進入纖維層40之可見光被堆疊之纖維41反射。因此,在半透明層32外部,顯示白色素色影像。
從初始狀態開始,當驅動電路根據顯示影像向薄膜電晶體23供應驅動信號時,藉由薄膜電晶體23之驅動選擇像素電極25,且向所選像素電極施加關於透明電極34之正電壓。所選像素電極25與透明電極之間的電泳粒子44回應於電壓施加向透明電極34移動。接著,已通過半透明層32之光在面向所選像素電極25的位置被電泳粒子44吸收。因此,在半透明層32外部,顯示對應於像素電極25之排列的黑色影像。
(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
接著,將描述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
如圖6中所示,首先,在絕緣薄片33的一個完整側面上形成透明電極34。接著,藉由使用分散有非電泳粒子42之聚合材料或樹脂的靜電紡絲法,自噴嘴51向透明電極34排放纖維41,藉此在透明電極34上堆疊纖維41。應注意,除了靜電紡絲法之外,使用相分離法、相轉換法、熔融紡絲法、濕式紡絲法、乾式紡絲法、凝膠紡絲法、溶膠-凝膠法、噴塗法或其類似物作為形成纖維41之方法。
如圖7所示,向堆疊於透明電極34上的纖維41施加液體可固化樹 脂53,且可固化樹脂53填充纖維41之間隙。應注意,此時,以包圍絕緣薄片33之外圍的框架形密封部件將施加於透明電極34之可固化樹脂53固持於透明電極34上。此後,將允許用於固化可固化樹脂53之能量通過的固化目的基板52置於可固化樹脂53的液體表面上,且以密封部件將纖維41及可固化樹脂53密封於半透明層32與固化目的基板52之間。此時,向固化目的基板52施加壓力直至固化目的基板52與絕緣薄片33之間的距離H3對於整個固化目的基板52而言均均勻的程度。藉由以上文所述之固化目的基板52進行密封,可抑制纖維層40中所填充之可固化樹脂53的含量以及纖維層40之厚度使其不會視電泳裝置30而變化。此外,亦可抑制填充有可固化樹脂53之纖維層40的內部壓力使其不會視電泳裝置30而變化。
如圖8所示,藉由固化目的基板52及半透明層32向可固化樹脂53供應使可固化樹脂53固化的能量。應注意,只要通過半透明層32之固化能量及通過固化目的基板52之固化能量可在預定時間供應至彼此面向之部分,則可同時或不同時供應能量。
舉例而言,在可固化樹脂53為UV可固化樹脂之情形中,固化樹脂53以通過半透明層32之第一UV射線54照射,且可固化樹脂53以通過固化目的基板52之第二UV射線55照射。此時,藉由半透明層32與可固化樹脂53之間的界面用作焦平面的光學系統,可固化樹脂53以第一UV射線54照射。此外,藉由固化目的基板52與可固化樹脂53之間的界面用作焦平面的光學系統,可固化樹脂53以第二UV射線55照射。應注意,藉由半透明層32向可固化樹脂53供應之能量的量小於藉由固化目的基板52向可固化樹脂53供應之能量的量。舉例而言,第一UV射線54在半透明層32上形成的光截面之大小等於第二UV射線55在固化目的基板52上形成的光截面之大小,且第二UV射線55的強度大於第一UV射線54的強度。
就以第一UV射線54及第二UV射線55照射而言,用於形成預定光截面之UV雷射可用作光源。或者,就以第一UV射線54及第二UV射線55照射而言,可使用具有用於在半透明層32或固化目的基板52上形成預定光截面之開口的遮罩以及用於以UV射線照射半透明層32或固化目的基板52之整個表面的UV燈。使用UV雷射之方法使光截面容易小型化方面極佳,且使用UV燈或遮罩之方法使光截面的面積容易增加方面極佳。應注意,UV雷射及遮罩皆可使用。
接著,如圖8之右邊部分所示,能量傳輸方向上的固化自接收用於固化之能量的部分以根據能量之量的速度進展。舉例而言,在以第一UV射線54及第二UV射線55照射的可固化樹脂53中,固化自接收UV射線的部分在傳輸UV射線的方向上進展。
此時,可固化樹脂53中所含之纖維41防止用於固化之能量傳輸。因此,可固化樹脂53接收的用於固化之能量在厚度方向上朝向纖維層40之中心逐漸變弱。舉例而言,隨著第一UV射線54自半透明層32向固化目的基板52前進,纖維41中分散之第一UV射線54的光量增加,且隨著第二UV射線55自固化目的基板52向半透明層32前進,纖維41中分散之第二UV射線55的光量增加。可固化樹脂53接收之第一UV射線54及可固化樹脂53接收之第二UV射線55在厚度方向上朝向纖維層40的中心逐漸變弱。因此,第一部分43a自半透明層32與可固化樹脂53之間的界面向固化目的基板52逐漸變細,且第二部分43b自固化目的基板52與可固化樹脂53之間的界面向半透明層32逐漸變細。
如圖8之左邊部分所示,在固化能量相對較弱的部分中,形成相對較小的梯形第一部分43a,且在固化能量相對較強的部分中,形成相對較大的梯形第二部分43b。因此,舉例而言,在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在接近半透明層32的位置處形成第一部分43a與第二部分43b彼此連接的連接部分43c。連接部分43c為隔離壁 43之縮窄部分的實例。
應注意,隨著待固化之可固化樹脂53變厚,固化所需之能量以幾何速率增加。在用於固化之能量自纖維層40之兩個表面供應的情形中,增加的能量之量分成與可固化樹脂53有關的半透明層32側及有可固化樹脂53有關之固化目的基板52側。因此,相較於用於固化之能量自半透明層32及固化目的基板52中僅一者供應的情形中,使可固化樹脂53固化所必需的能量之量可得以抑制。
如圖9所示,供應用於固化之能量後,清除未固化的可固化樹脂53。亦即,自纖維層40移除固化目的基板52之後,自半透明層32洗去未固化之可固化樹脂53。此時,為了洗滌可固化樹脂53,使用溶解可固化樹脂53但不溶解隔離壁43及纖維41之清潔劑溶液。清除可固化樹脂53之後,在纖維層40中,在堆疊纖維之方向上形成穿透纖維層40之隔離壁43。接著,在單元C中填充分散有電泳粒子44之分散介質45。此後,在纖維層40中,具有TFT層22之支撐部件21與相對層31層壓在一起。因此,製造圖1中所示之電泳顯示設備10。
(實例)
使用氧化銦錫作為透明電極34,且在透明電極34上形成厚度為10μm至100μm之纖維層40。接著,使用UV可固化樹脂作為可固化樹脂53,且以可固化樹脂53填充纖維層40。隨後,使用玻璃基板作為固化目的基板52,且固化目的基板52置於UV可固化樹脂上。
此外,使用UV雷射作為第一UV射線54,且藉由透明電極34與樹脂之間的界面作為焦平面之光學系統以UV雷射照射UV可固化樹脂。同時,使用UV雷射作為第二UV射線55,且藉由固化目的基板52與樹脂之間的界面作為焦平面之光學系統以UV雷射照射面對以第一UV射線54照射之位置的位置。此時,照射半透明層32之UV雷射的強度設定為與照射固化目的基板52之UV雷射的強度相等。
圖10A及圖10B各自展示藉由UV雷射照射獲得之隔離壁43的平面結構,且圖11展示隔離壁43之截面結構。應注意,圖10A為展示通過半透明層32投射的隔離壁43之平面結構的立體顯微鏡像片的跡線,且圖10B為展示通過固化目的基板52投射的隔離壁43之平面結構的立體顯微鏡像片的跡線。此外,圖11為展示隔離壁43之截面的SEM像片之跡線。
如圖10A所示,形成蜂窩結構之隔離壁43的第一部分寬度W1為5μm至25μm。另一方面,如圖10B所示,隔離壁43之第二部分寬度W2為5μm至25μm。確認隔離壁43中之第一部分寬度W1及第二部分寬度W2實質上相同。
如圖11所示,確認在隔離壁43中,形成在厚度方向上向纖維層40之中心逐漸變細的第一部分43a及在厚度方向上向纖維層40之中心逐漸變細的第二部分43b。藉由自纖維層40的兩側以UV雷射照射UV可固化樹脂,確認在厚度方向上穿透纖維層40之隔離壁以及連接第一部分43a及第二部分43b之部分具有縮窄形狀。
應注意,作為未使用UV雷射之另一實例,在以下製程中進行UV射線照射。亦即,將透明電極置於遮罩上,且將遮罩置於固化目的基板52上。此後,透明電極34的整個表面使用UV射線作為第一UV射線54照射。同時,固化目的基板52的整個表面使用UV射線作為第二UV射線照射。此時,照射半透明層32之UV射線的強度設定為與照射固化目的基板52之UV射線的強度相等。根據此實例,確認結果類似於使用UV雷射的實例。
(比較實例)
如上文實例中,使用氧化銦錫作為透明電極34,且在透明電極34上形成厚度為10μm至100μm之纖維層40。接著,使用UV可固化樹脂作為可固化樹脂53,且以可固化樹脂53填充纖維層40。隨後,使用 玻璃基板作為固化目的基板52,且固化目的基板52置於UV可固化樹脂上。
此外,藉由半透明層32與UV可固化樹脂之間的界面作為焦平面之光學系統以UV雷射照射UV可固化樹脂。此時,UV雷射之強度設定為等於上文實例中第一UV射線54之強度與第二UV射線55之強度的和。
圖12A及圖12B各自展示藉由以UV雷射照射獲得的隔離壁43之平面結構。圖12A為展示通過半透明層32投射的隔離壁43之平面結構的立體顯微鏡像片的跡線,且圖12B為展示通過固化目的基板52投射的隔離壁43之平面結構的立體顯微鏡像片的跡線。
如圖12A所示,具有蜂窩結構之隔離壁43的第一部分寬度W1為45μm至70μm。另一方面,如圖12B所示,未確認隔離壁43與固化目的基板52接觸。確認隔離壁43未穿透纖維層40。
應注意,即使僅在半透明層32與可固化樹脂53之間的界面以UV雷射照射的情形中,藉由增加UV雷射強度,可形成在厚度方向上穿透纖維層40之隔離壁43。或者,即使在半透明層32的整個表面以UV射線通過遮罩照射的情形中,藉由增加UV射線強度,可形成在厚度方向上穿透纖維層40之隔離壁43。
然而,因為比較實例中之隔離壁的第一部分寬度W1大於實例中之第一部分寬度W1及第二部分寬度W2,所以在進行以具有上文所述強度之UV射線照射的情形中,進一步增加隔離壁43之寬度。由於與半透明層32中隔離壁43的接觸面積增加,難以目測確認隔離壁43之影像引起的電泳粒子44之影像。
順便提及,即使僅在固化目的基板52與可固化樹脂53之間的界面以UV雷射照射的情形中,藉由增加UV雷射強度,可形成在厚度方向上穿透纖維層40之隔離壁43。或者,即使在固化目的基板52的整個 表面以UV射線通過遮罩照射的情形中,藉由增加UV射線強度,可形成在厚度方向上穿透纖維層40之隔離壁43。然而,由於相對層31與隔離壁43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加,因此施加至像素電極25之電壓難以對電泳粒子44起作用。
如上文所述,根據上述實施例,可獲得以下作用。
由可固化樹脂形成的隔離壁43在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具有縮窄部分。可藉由使可固化樹脂在厚度方向上自兩側固化形成隔離壁43之形狀。舉例而言,即使在纖維層40中之纖維41的密度增加的情形中,可形成在厚度方向上穿透纖維層40之隔離壁43。由於纖維層40之光學特徵改善,因此電泳裝置30之對比度增加。
因為光可固化樹脂可用作隔離壁43之材料,所以可使隔離壁43之結構相較於熱固性樹脂用作隔離壁43之材料的情形小型化或複雜化。
在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相較於相對層31,形成的第一部分43a及第二部分43b之連接部分43c更接近透明電極34。因此,若用於形成第一部分43a之固化能量及用於形成第二部分43b之固化能量相同,則可使第一部分寬度W1小於第二部分寬度W2。因此,容易使第一部分寬度W1小於第二部分寬度W2。
隔離壁43與半透明層32之間的接觸面積小於隔離壁43與相對層31之間的接觸面積。因此,可能難以目測確認隔離壁43之影像,且可確保支撐隔離壁43之支撐結構。
相較於用於固化之能量僅向纖維層40在厚度方向上的一側表面供應的情形中,可使用較少量之能量形成隔離壁43。
通過半透明層32供應之能量分散於纖維41中,自半透明層32接近固化目的基板52。此外,第一部分43a之寬度根據能量之量的變化自半透明層32朝向固化目的基板52單調減少。因此,可形成第一部分 43a而不特定改變供應過程中通過半透明層32供應的能量之量。
通過固化目的基板52供應之能量安置於纖維41中,自固化目的基板52接近半透明層32。此外,第二部分43b之寬度根據能量之量的變化自固化目的基板52朝向半透明層32單調減少。因此,可形成第二部分43b而不特定改變供應過程中通過固化目的基板52供應的能量之量。
纖維41中所含之非電泳粒子之間的間隔為比可見光波長短的預定間隔L,因此可能抑制彼此相鄰之非電泳粒子42之間的光干涉。
第一部分43a之第一寬度W1在第一部分43a與半透明層32之間的接觸部分處最大,且第二部分43b之第二寬度W2在第二部分43b與相對層31之間的接觸部分處最大。相較於縮窄部分提供於隔離壁43與半透明層32之間的接觸部分的結構,第一部分43a與第二部分43b的結構可增加隔離壁43與半透明層32之間的黏附。此外,相較於縮窄部分提供於隔離壁43與相對層31之間的接觸部分的結構,第一部分43a與第二部分43b的結構可增加隔離壁43與相對層31之間的黏附。
第一部分43a之第一部分寬度W1向連接部分43c逐漸變細,用作半透明層32之縮窄部分。此外,第二部分43b之第二部分寬度W2向連接部分43c逐漸變細,用作相對層31之縮窄部分。因此,相較於厚度方向上實質上至多至纖維層40之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心處第一部分寬度W1及第二部分寬度W2為相同寬度的結構,單元C中含有更多纖維層40。因此,在顯示器表面上單元C中諸如光散射及光折射的光學特徵提高,由此顯示器表面上之對比度增加。
(電泳裝置之修正實例)
下文中,將描述電泳裝置之修正實例。應注意,在電泳裝置之修正實例中,隔離壁之形狀與上述實施例中不同。在下文中,將更詳細描述修正實例中之隔離壁的形狀。應注意,在圖13至圖17中,未展 示像素電極。
在第一修正實例中,如圖13所示,隔離壁46由自半透明層32向相對層31逐漸變細的第一部分46a以及自相對層31向半透明層32逐漸變細的第二部分46b構成。
第一部分46a之第一部分厚度H1與第二部分46b之第二部分厚度H2實質上相同。亦即,第一部分46a與第二部分46b之連接部分46c實質上形成隔離壁46在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的中心。連接部分46c為隔離壁46之縮窄部分。
第一部分46a之第一部分寬度W1與第二部分46b之第二部分寬度W2實質上相同。亦即,隔離壁46與相對層31之接觸面積與隔離壁46與半透明層32之接觸面積實質上相同。以此方式,隔離壁46之第一部分46a及第二部分46b關於包括第一修正實例中之連接部分46c的平面對稱。
根據第一修正實例,可獲得以下作用。
第一部分46a及第二部分46b關於平面對稱,因此可使藉由半透明層32供應之能量的量與藉由固化目的基板52供應之能量的量實質上彼此相等。因此,可共用藉由半透明層32供應之能量與藉由固化目的基板52供應之能量的供應源。
在第二修正實例中,如圖14所示,隔離壁47由自半透明層32向相對層31逐漸變細的第一部分47a以及自相對層31向半透明層32逐漸變細的第二部分47b構成。
第一部分47a之第一部分厚度H1大於第二部分47b之第二部分厚度H2。亦即,相較於隔離壁47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心,形成的第一部分47a及第二部分47b之連接部分47c更接近相對層31。連接部分47c為隔離壁47之縮窄部分。
第一部分47a之第一部分寬度W1大於第二部分47b之第二部分寬 度W2。亦即,隔離壁47與透明層32之接觸面積大於隔離壁47與相對層31之接觸面積。
根據第二修正實例,可獲得以下作用。
儘管第一部分寬度W1大於第二部分寬度W2,但為可固化樹脂之固化主體的隔離壁47在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具有縮窄部分。因此,如上文實施例所述,可增加纖維層40中之纖維41的密度且因此改善光學特徵。因此,可提高電泳裝置30中之對比度。
在第三修正實例中,如圖15所示,隔離壁48由自半透明層32向相對層31延伸的第一部分48a以及自相對層31向半透明層32延伸的第二部分48b構成。
第一部分48a之第一部分寬度W1與第二部分48b之第二部分寬度W2實質上相同。亦即,隔離壁48與相對層31之接觸面積與隔離壁48與半透明層32之接觸面積實質上相同。此外,第一部分48a具有沿半透明層32之下表面延伸的五稜鏡形狀且與實質上至多到厚度方向上之纖維層40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心之第一部分寬度W1具有相同的寬度。此外,第二部分48b具有沿相對層31之上表面延伸的五稜鏡形狀且與實質上至多到厚度方向上之纖維層40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心之第二部分寬度W2具有相同的寬度。具有五稜鏡形狀之第一部分48a的邊緣與具有五稜鏡形狀之第二部分48b的邊緣實質上在隔離壁48之厚度方向上的中心處連接。連接部分48c為隔離壁48之縮窄部分。
具有上文所述結構之第一部分48a及第二部分48b以例如以下方式形成。首先,第一UV射線54之強度與第二UV射線55之強度逐漸增加,藉此沿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形成具有第一部分寬度W1之隔離壁以及具有第二部分寬度W2之隔離壁。此後,第一UV射線54之強度及第二UV射線55之強度突然降低,藉此形成連接部分48c。
應注意,在第三修正實例中,如上文實施例及第二修正實例 中,相較於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心,第一部分48a與第二部分48b彼此連接之部分可更接近相對層31。或者,相較於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心,第一部分48a與第二部分48b彼此連接之部分可更接近半透明層32。
根據第三修正實例,可獲得以下作用。
第一部分48a與實質上至多到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心處第一部分寬度W1具有相同之寬度。此外,第二部分48b與實質上至多到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心處第二部分寬度W2具有相同之寬度。因此,相較於第一部分48a之寬度自半透明層32向相對層31單調減少之結構,可增加隔離壁48之機械剛性。另外,相較於第二部分48b之寬度自相對層31向半透明層32單調減少之結構,可增加隔離壁48之機械剛性。
在第四修正實例中,如圖16所示,隔離壁49由自半透明層32向相對層31逐漸變細的第一部分49a以及自相對層31向半透明層32逐漸變細的第二部分49b構成。
第一部分49a之第一部分厚度H1大於第二部分49b之第二部分厚度H2。亦即,相較於隔離壁49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心,形成的第一部分49a及第二部分49b之連接部分49c更接近相對層31。連接部分49c為隔離壁49之縮窄部分。
第一部分49a之第一部分寬度W1小於第二部分49b之第二部分寬度W2。亦即,隔離壁49與相對層31之接觸面積大於隔離壁49與半透明層32之接觸面積。
具有上文所述結構之第一部分49a及第二部分49b以例如以下方式形成。光截面大於第二UV射線55之第一UV射線54而言,以比第二UV射線55大的強度照射半透明層32與固化目的樹脂53之間的界面。因此,形成第一部分寬度W1小於第二部分寬度W2之第一部分49a, 其中第一部分厚度H1大於第二部分厚度H2。
根據第四修正實例,可獲得以下作用。
具有相對小寬度之第一部分49a至多延伸至相較於隔離壁49之厚度方向上的中心更接近相對層31的位置,因此較不可能在顯示器側目測確認隔離壁49之影像。
在第五修正實例中,如圖17所示,隔離壁50由自半透明層32向相對層31延伸的第一部分50a以及自相對層31向半透明層32逐漸變細的第二部分50b構成。
第一部分50a之第一部分厚度H1與第二部分50b之第二部分厚度H2實質上相同,且實質上在隔離壁50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心處形成第一部分50a與第二部分50b之連接部分50c。此外,第一部分50a之第一部分寬度W1與第二部分50b之第二部分寬度W2實質上相同。
在第二部分50b中,寬度自相對層向半透明層32單調減少。另一方面,在第一部分50a中,寬度在厚度方向具有最大值。亦即,在隔離壁50中,在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處形成縮窄部分,且亦在半透明層32與纖維層40之間的界面上形成縮窄部分。
具有上文所述結構之第一部分50a以例如以下方式形成。在透明電極34之下表面上形成隔離壁50的部分上層壓將光轉化為熱的光熱膜50d。以光照射光熱膜50d。此時,使用光可固化樹脂及熱固性樹脂作為可固化樹脂53,從而使可固化樹脂53之固化自光熱膜50d之下端表面進展,且可固化樹脂53之固化自光熱膜50d之側端表面進展。因此,在隔離壁50中,在纖維層40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中間位置處以及在半透明層32與纖維層40之間的界面上形成縮窄部分。
根據第五修正實例,可獲得以下作用。
因為可固化樹脂53之固化自光熱膜50d進展,所以可根據光熱膜50d之位置提前判斷形成隔離壁50之位置。因此,即使以光照射除光熱膜50d之外的位置進行熱轉化,可抑制自照射位置形成隔離壁50。因此,可改善形成隔離壁50之位置的準確度。
應注意,可藉由分別適當組合上述實施例中之第一部分43a及第二部分43b以及第一至第五修正實例中之第一部分46a、47a、48a、49a及50a及第二部分46b、47b、48b、49b及50b形成隔離壁。
(電泳顯示設備之修正實例)
下文中,將描述電泳顯示設備10之修正實例。應注意,此修正實例與上文實施例中之電泳顯示設備10的不同之處在於基板20及電泳裝置30連接的結構。下文中將詳細描述不同點。
如圖18所示,在TFT層22與纖維層40之間夾入黏附層38及相對層39。黏附層38為保護像素電極25免於機械接觸且對相對層39具有黏附特性且結合於TFT層22之上表面的膜部件。相對層39具有將纖維層40中含有之電泳粒子及液體密封於纖維層40中之密封特性且結合於纖維層40之下表面的膜部件。相對層39具有上文所述固化能量可滲透的滲透特性且可兼作固化目的基板52。
根據第二修正實例,可獲得以下作用。
因為黏附層38及相對層39由不同部件形成,所以可各別處理電泳裝置30及基板20。因此,可改善電泳裝置30及基板20之處理效能且改善電泳顯示設備10之製造方法中之部件的處理效能。
因為相對層39兼作固化目的基板52,所以可相較於各別製備相對層39及固化目的基板52的情形中減少製造電泳裝置30所必需的部件數目。
(電子設備)
將描述具有上述電泳顯示設備10之電子設備。應注意,電泳顯 示設備10可應用於多種使用目的且不受特定限制。因此,在下文中,將描述電泳顯示設備10應用於具有顯示器單元之電子設備的結構,但該結構僅為實例,且可作出多種改變。
如圖19所示,電子書終端設備100之殼體101具備由電泳顯示設備10形成之顯示器單元102及以顯示器模式在顯示器單元102上操作的操作按鈕103。
如圖20所示,個人電腦110之下側殼體111具備鍵盤112及操作單元113,個人電腦110之上側殼體114具備由電泳顯示設備10形成的顯示器單元115。
如圖21所示,附接於電視120之支撐台121的殼體122具備由電泳顯示設備10形成之顯示器單元123。
如圖22所示,在數位靜態相機130之殼體131的一個表面上,形成獲取攝像目標之影像的鏡頭132以及使數位靜態相機130獲取影像之攝像按鈕133。此外,如圖23所示,在殼體131之另一表面上,提供由電泳顯示設備10形成的顯示器單元134及操作按鈕135。
如圖24所示,數位視訊相機140之殼體141具備鏡頭142及操作按鈕143。此外,顯示器單元殼體145經連接單元144連接於殼體141,且向顯示器單元殼體145提供由電泳顯示設備10形成的顯示器單元146。
如圖25所示,向行動電話終端設備150提供之下側殼體151具備操作按鈕152,且上側殼體154經連接單元153連接於下側殼體151。向上側殼體154提供由電泳顯示設備10形成的顯示器單元155。此外,如圖26所示,在與上側殼體154之顯示器單元155相對的表面上,提供由電泳顯示設備10形成的後表面顯示器單元156。
應注意,本發明可採取以下組態。
(1)電泳裝置,包括:纖維層; 經組態以遷移通過纖維層中之間隙的電泳粒子;及在纖維層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將纖維層分隔成複數個遷移單元之隔離壁,隔離壁包括可固化樹脂之固化主體,該固化主體包括纖維層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縮窄部分。
(2)條目(1)之電泳裝置,其另外包括:經組態以使光通過的半透明層;及經組態以使纖維層與絕緣液體一起被夾之相對層,其中相較於該相對層,縮窄部分更接近半透明層。
(3)條目(1)或(2)之電泳裝置,其另外包括:經組態以使光通過的半透明層;及經組態以使纖維層與絕緣液體一起被夾之相對層,其中隔離壁與半透明層的接觸面積小於隔離壁與相對層的接觸面積。
(4)條目(1)至(3)中任一項之電泳裝置,其另外包括:經組態以使光通過的半透明層;及經組態以使纖維層與絕緣液體一起被夾之相對層,其中隔離壁包括自半透明層向縮窄部分逐漸變細的第一部分,及自相對層向縮窄部分逐漸變細的第二部分。
(5)條目(1)至(4)中任一項之電泳裝置,其中可固化樹脂為光可固化樹脂。
(6)條目(1)至(5)中任一項之電泳裝置,其中纖維層由為分散時將反射光之非電泳粒子固持於其中的樹脂纖維的纖維形成,及纖維中非電泳粒子之間的距離比可見光波長短。
(7)條目(1)至(6)中任一項之電泳裝置,其中 隔離壁將纖維層分成複數個遷移單元,及纖維層由包括包埋於隔離壁中之隔離壁內的部分以及安置於遷移單元中之隔離壁外的部分之纖維形成。
(8)條目(1)至(7)中任一項之電泳裝置,其中纖維層為多孔的。
本發明含有與2012年5月16日在日本專利局申請之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JP 2012-112882中所揭示之主題有關的主題,其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視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而定出現多種修正、組合、子組合及變更,只要其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物之範疇內。
32‧‧‧半透明層
33‧‧‧絕緣薄片
34‧‧‧透明電極
43‧‧‧隔離壁
43a‧‧‧第一部分
43b‧‧‧第二部分
52‧‧‧基板
54‧‧‧第一UV射線
55‧‧‧第二UV射線
H3‧‧‧距離

Claims (11)

  1. 一種電泳裝置,其包含:纖維層;經組態以遷移通過該纖維層中之間隙的電泳粒子;及在該纖維層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將該纖維層分隔成複數個遷移單元之隔離壁,該隔離壁包括可固化樹脂之固化主體,該固化主體包括該纖維層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縮窄部分,其中該纖維層包含纖維,該纖維包括位於隔離壁內之部分及位於該隔離壁外之部分,該位於隔離壁內之部分係包埋於該隔離壁中,且該位於該隔離壁外之部分係安置於該等遷移單元中。
  2. 如請求項1之電泳裝置,其另外包含:經組態以使光通過的半透明層;及經組態以使該纖維層與絕緣液體一起被夾之相對層,其中相較於該相對層,該縮窄部分更接近該半透明層。
  3. 如請求項1之電泳裝置,其另外包含:經組態以使光通過的半透明層;及經組態以使該纖維層與絕緣液體一起被夾之相對層,其中該隔離壁與該半透明層的接觸面積小於該隔離壁與該相對層的接觸面積。
  4. 如請求項1之電泳裝置,其另外包含:經組態以使光通過的半透明層;及經組態以使該纖維層與絕緣液體一起被夾之相對層,其中該隔離壁包括 自該半透明層向該縮窄部分逐漸變細的第一部分,及自該相對層向該縮窄部分逐漸變細的第二部分。
  5. 如請求項1之電泳裝置,其中該可固化樹脂為光可固化樹脂。
  6. 如請求項1之電泳裝置,其中該纖維層由為分散時將反射光之非電泳粒子固持於其中的樹脂纖維的纖維形成,及該纖維中該等非電泳粒子之間的距離比可見光波長短。
  7. 如請求項1之電泳裝置,其中該纖維層為多孔的。
  8. 一種電泳顯示設備,其包含:經組態以使電泳粒子遷移的驅動裝置;及包括該電泳粒子之電泳裝置,其中該電泳裝置包括纖維層,經組態以遷移通過該纖維層中之間隙的該電泳粒子,及在該纖維層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將該纖維層分隔成複數個遷移單元之隔離壁,該隔離壁包括可固化樹脂之固化主體,該固化主體包括該纖維層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縮窄部分,其中該纖維層包含纖維,該纖維包括位於隔離壁內之部分及位於該隔離壁外之部分,該位於隔離壁內之部分係包埋於該隔離壁中,且該位於該隔離壁外之部分係安置於該等遷移單元中。
  9. 一種電子設備,其包含:經組態以使電泳粒子遷移的驅動裝置;及 具備包括該電泳粒子之電泳裝置之顯示器單元,其中該電泳裝置包括纖維層,經組態以遷移通過該纖維層中之間隙的該電泳粒子,及在該纖維層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將該纖維層分隔成複數個遷移單元之隔離壁,該隔離壁包括可固化樹脂之固化主體,該固化主體包括該纖維層厚度方向上的兩個末端部分之間的縮窄部分,其中該纖維層包含纖維,該纖維包括位於隔離壁內之部分及位於該隔離壁外之部分,該位於隔離壁內之部分係包埋於該隔離壁中,且該位於該隔離壁外之部分係安置於該等遷移單元中。
  10. 一種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其包含:以可固化樹脂填充纖維層之間隙;使該可固化樹脂自該纖維層之厚度方向上的兩側固化,且在該纖維層中形成在該厚度方向上之兩個末端部分之間包括縮窄部分的隔離壁;及使電泳粒子納入該纖維中之該間隙中,其中該隔離壁係以使該纖維層中之一纖維包括位於隔離壁內之部分及位於該隔離壁外之部分之方式形成,該位於隔離壁內之部分係包埋於該隔離壁中,且該位於該隔離壁外之部分係安置於該等遷移單元中。
  11. 一種製造如請求項10之電泳裝置的方法,其中該隔離壁之形成包括使該可固化樹脂以該纖維層中之間隙中填充的呈流體之可固化樹脂的狀態自該纖維層的兩側開始固化,及 當自該纖維層兩側進展的該可固化樹脂之固化使該等可固化樹脂在該纖維層中結合時結束該固化,藉此形成包括該縮窄部分之該隔離壁,該纖維包括包埋於該隔離壁中之位於隔離壁內之部分以及安置於遷移單元中之位於該隔離壁外之部分。
TW102114253A 2012-05-16 2013-04-22 電泳裝置,電泳顯示設備,電子設備,及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 TWI5780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2882A JP5915370B2 (ja) 2012-05-16 2012-05-16 電気泳動素子、電気泳動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泳動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0959A TW201400959A (zh) 2014-01-01
TWI578077B true TWI578077B (zh) 2017-04-11

Family

ID=49581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4253A TWI578077B (zh) 2012-05-16 2013-04-22 電泳裝置,電泳顯示設備,電子設備,及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1614B2 (zh)
JP (1) JP5915370B2 (zh)
CN (1) CN103424949B (zh)
TW (1) TWI5780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02934A (ja) 2013-04-05 2014-10-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6206412A (ja) * 2015-04-22 2016-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742697B2 (ja) * 2015-06-03 2020-08-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複合材料の硬化装置、および硬化方法
JP6607556B2 (ja) * 2015-06-03 2019-11-2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複合材料の硬化装置および硬化方法
US9633924B1 (en) * 2015-12-16 2017-04-2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Pac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EP3322267A1 (en) 2016-11-10 2018-05-16 AT & S Austria Technologie & Systemtechnik Aktiengesellschaft Component carrier with adhesion promoting shape of wiring structure
EP4022389A4 (en) * 2019-08-26 2023-08-16 E Ink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AN IDENTIFICATION MARKER
US11852950B2 (en) * 2022-03-31 2023-12-26 Tianma Japan, Ltd. Light beam direction control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beam direction control element
CN115308966A (zh) * 2022-08-26 2022-11-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9298A (en) * 2006-07-18 2008-02-16 Sipix Imaging Inc Liquid-containing film structure
US20110075249A1 (en) * 2008-06-03 2011-03-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harged particle migration typ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harged particle migration type display panel
JP2012022296A (ja) * 2010-06-18 2012-02-02 Sony Corp 電気泳動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20099182A1 (en) * 2010-10-22 2012-04-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shee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115A (zh) 1973-06-13 1975-02-18
JP2551783B2 (ja) 1987-09-29 1996-11-06 エヌオーケー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US6930818B1 (en) 2000-03-03 2005-08-16 Sipix Imaging, Inc.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novel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WO2002093246A1 (en) 2001-05-15 2002-11-21 E Ink Corporation Electrophoretic particles
JP3899931B2 (ja) * 2002-01-10 2007-03-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44567B2 (ja) * 2002-06-12 2009-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該電気光学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058055A (ja) * 2005-08-26 2007-03-08 Brother Ind Ltd 電気泳動表示媒体における区画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KR20080024295A (ko) * 2006-09-13 2008-03-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종이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499211B2 (en) * 2006-12-26 2009-03-03 Fuji Xerox Co., Ltd. Display medium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8181058A (ja) * 2006-12-26 2008-08-07 Fuji Xerox Co Ltd 表示媒体、及び表示装置
JP5181500B2 (ja) * 2007-03-08 2013-04-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26161A (ja) * 2008-07-17 2010-02-04 Bridgestone Corp ドットマトリックス型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JP2010197494A (ja) * 2009-02-23 2010-09-09 Bridgestone Corp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JP5583541B2 (ja) * 2010-10-06 2014-09-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電気泳動方式表示装置
US9450202B2 (en) * 2012-10-31 2016-09-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electronic device package having side wall barrier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9298A (en) * 2006-07-18 2008-02-16 Sipix Imaging Inc Liquid-containing film structure
US20110075249A1 (en) * 2008-06-03 2011-03-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harged particle migration typ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harged particle migration type display panel
JP2012022296A (ja) * 2010-06-18 2012-02-02 Sony Corp 電気泳動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20099182A1 (en) * 2010-10-22 2012-04-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shee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38791A (ja) 2013-11-28
US20130308175A1 (en) 2013-11-21
CN103424949A (zh) 2013-12-04
JP5915370B2 (ja) 2016-05-11
TW201400959A (zh) 2014-01-01
US9851614B2 (en) 2017-12-26
CN103424949B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8077B (zh) 電泳裝置,電泳顯示設備,電子設備,及製造電泳裝置之方法
CN104583853B (zh) 用于生产电光显示器的工艺
KR100553055B1 (ko) 전기영동 표시장치
JP4764069B2 (ja) 粒子移動型表示装置
TWI380254B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TW201341931A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JP2011085857A (ja) 電気泳動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JP5018046B2 (ja) 粒子分散層を含む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変調素子
KR20120089520A (ko) 전기영동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3156732B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10085566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939837B1 (ko) 전기 습윤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6017750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68902B2 (ja) 表示素子
TW200928538A (en) Display device
JP5182712B2 (ja) 電子ペーパー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1085882A (ja) 電子ペーパ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223209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TWI400543B (zh) 電泳顯示器的製造方法
JP2005266613A (ja) 粒子移動型表示装置
JP2011028199A (ja) 電子ペーパ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04376A (ja) 電気泳動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素子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表面保護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352316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88499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683556B2 (ja) 反射型表示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