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0372B - 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以及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以及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0372B
TWI570372B TW102147843A TW102147843A TWI570372B TW I570372 B TWI570372 B TW I570372B TW 102147843 A TW102147843 A TW 102147843A TW 102147843 A TW102147843 A TW 102147843A TW I570372 B TWI570372 B TW I5703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ng
panel
plate
box
vacu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7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1566A (zh
Inventor
劉揚
石橋郁夫
佐伯友康
Original Assignee
東芝生活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811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6994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825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7112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芝生活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芝生活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41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1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0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03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2Walls defining a cabinet
    • F25D23/063Walls defining a cabinet formed by an assembly of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25D23/067Suppor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Description

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以及冰箱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是關於一種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及冰箱。
近年來,在冰箱的隔熱箱體中,有代替以往的發泡胺基甲酸酯等而具備真空隔熱板作為隔熱材料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4-26078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6-14774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6-90649號公報
一般來說,真空隔熱板構成為板狀。因此,具備真空隔熱板的隔熱箱體考慮如下構成。即,首先,在將構成隔熱箱體的各隔熱壁分割為多個的狀態下製造,然後組合分割成多個的隔 熱壁而構成為箱狀。
然而,此種構成的隔熱箱體有如下問題。第一,隔熱箱體的外部輪廓包括構成各隔熱壁的外側面的外板部。因此,隔熱箱體的外部輪廓容易於各外板部的接口產生間隙。而且,外部的濕氣會從該間隙流入,而有給隔熱箱體的內部帶來不良影響之虞。
第二,上述構成的隔熱箱體容易於各隔熱壁的連接部分即隔熱箱體的角部產生間隙。因此,有冰箱內的冷氣自該間隙漏出而導致隔熱箱體的隔熱性降低之虞。
因此,提供一種第一可減少外板部的接口,第二可確保隔熱箱體的角部的隔熱性能的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及冰箱。
實施方式的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是藉由以下步驟(1)至步驟(3)而製造隔熱壁主體,上述隔熱壁主體包括上述各隔熱壁中的一隔熱壁及與該一隔熱壁的兩側連續的另兩個隔熱壁,其後將剩餘的兩個隔熱壁連結到上述隔熱壁主體,且上述冰箱的隔熱箱體為包括左側隔熱壁、右側隔熱壁、上側隔熱壁、下側隔熱壁、及裏側隔熱壁且前表面開口的矩形箱狀,且上述各隔熱壁在外板部與內板部之間具有真空隔熱板。
步驟(1):使用具有相當於上述一隔熱壁及上述另兩個隔熱壁的各外板部的區域的平板狀的一片板構件,於上述板構件的相當於上述各外板部的區域的內表面黏接上述各真空隔熱板的一面,且使於相當於上述各外板部的區域的各邊界部相鄰的上 述真空隔熱板中的一真空隔熱板的端部與上述邊界部一致,使另一真空隔熱板的端部從上述邊界部離開一距離,該距離是上述板構件可於上述邊界部彎折的最小距離,將上述各真空隔熱板的一面黏接於上述相當於各外板部的區域。
步驟(2):於上述步驟(1)的執行前或執行後,將上述內板部黏接於在上述步驟(1)中黏接的上述各真空隔熱板的與上述一面相反的面。
步驟(3):於執行上述步驟(1)及步驟(2)之後,將上述板構件於上述各邊界部向內側彎折。
實施方式的冰箱包括外箱、設置於上述外箱內部的內箱、以及設置於上述外箱與上述內箱之間的真空隔熱板。上述各真空隔熱板中的鄰接的真空隔熱板以於上述外箱與上述內箱的角部相互接觸的方式配置。
1‧‧‧冰箱
2‧‧‧隔熱箱體
2S‧‧‧隔熱壁主體
3‧‧‧左側的旋轉門
3a、3b、4a、4b‧‧‧鉸鏈
4‧‧‧右側的旋轉門
5~8‧‧‧抽出式門
9、9A、9B‧‧‧左側隔熱壁
9U、10U、11U‧‧‧一體物
9Ut、9Ut1、10Ut、10Ut1‧‧‧尺寸
10、10A、10B‧‧‧右側隔熱壁
11‧‧‧上側隔熱壁
11a‧‧‧凹狀部
11b‧‧‧機械室
11c‧‧‧機械室蓋
12‧‧‧下側隔熱壁
13‧‧‧裏側隔熱壁
14、111‧‧‧外箱
14A‧‧‧左外板部
14A1‧‧‧相當於左外板部的區域
14Aa、15As、15Bs、15Cs1、15Cs2‧‧‧彎折部
14A2‧‧‧回折部分
14A3‧‧‧前表面部
14B‧‧‧右外板部
14B1‧‧‧相當於右外板部的區域
14C‧‧‧上外板部
14C1‧‧‧相當於上外板部的區域
14D‧‧‧下外板部
14E‧‧‧後外板部
15、112‧‧‧內箱
15A、15A2‧‧‧左內板部
15Aa‧‧‧上側板部
15Ab‧‧‧下側板部
15B‧‧‧右內板部
15C‧‧‧上內板部
15C1‧‧‧連結部
15C2‧‧‧肋
15D‧‧‧下內板部
15E‧‧‧裏側內板部
15u‧‧‧孔部
16、130、131、132、133‧‧‧真空隔熱板
16A‧‧‧左單位板
16Ag、16Bg、16Cg‧‧‧外表面
16B‧‧‧右單位板
16Bn、16Cn‧‧‧內表面
16C‧‧‧上單位板
16E‧‧‧裏側單位板
17、17a‧‧‧L狀部
18‧‧‧接水部
19‧‧‧基材
20‧‧‧包體
21‧‧‧前端用連結構件
22、23、29‧‧‧軟膠帶
24‧‧‧發泡胺基甲酸酯
25‧‧‧片材構件用連結板
25A、25A2、25B‧‧‧片材構件用連結部
25a‧‧‧凹部
25b、31、44b‧‧‧螺釘插通孔部
26‧‧‧固定具
26a‧‧‧凸緣狀部
26c、30c、43a‧‧‧螺釘孔部
27、45、62、63、99‧‧‧螺釘
28‧‧‧發泡苯乙烯
30‧‧‧架板支持具
30a‧‧‧本體部
30b‧‧‧架板支持部
30d‧‧‧魚眼孔
30e‧‧‧鰭部
31a‧‧‧周緣部
32‧‧‧螺紋鉚釘
32a‧‧‧螺釘頭部
33、34‧‧‧導軌安裝具
35、36‧‧‧間隔壁支持具
37‧‧‧背面蓋安裝具
40a、40b、40c‧‧‧架板支持部
41a、41b‧‧‧導軌安裝部
42a、42b‧‧‧間隔壁支持部
43‧‧‧螺釘柱部
44、46、52b‧‧‧補強板
44a‧‧‧柱部嵌合部
51、52、53‧‧‧橫樑構件
52a‧‧‧前表面間隔板
52c‧‧‧背面間隔蓋
52d、74A、74B、74C1、74C2、151‧‧‧隔熱材料
54‧‧‧縱梁構件
55‧‧‧第1間隔壁
56‧‧‧第2間隔壁
57、80‧‧‧冷藏室
58、82‧‧‧蔬菜室
59‧‧‧小冷凍室
60‧‧‧製冰室
61、81‧‧‧冷凍室
64‧‧‧蒸發器
71、72‧‧‧傳送輥
73‧‧‧供給輥
75‧‧‧板構件
78‧‧‧冷氣流通導管
90、91、100、101、140‧‧‧凹陷部分
95、141‧‧‧連接部分
102‧‧‧隔熱箱體
113、113M‧‧‧金屬板
114、124‧‧‧頂面部
114A‧‧‧頂面部114的內表面
115、125‧‧‧左側面部
115A‧‧‧左側面部115的內表面
115D、116D‧‧‧安裝部
116、126‧‧‧右側面部
116A‧‧‧右側面部116的內表面
117、127‧‧‧底面部
117A‧‧‧底面部117的內表面
118、119、120‧‧‧山褶線部分
121‧‧‧側面部115的端部
122‧‧‧底面部117的端部
130C、130F‧‧‧左端部
130D、130G‧‧‧右端部
130M‧‧‧真空隔熱板130的內表面
130N、130H‧‧‧真空隔熱板130的凹部
130K、132K‧‧‧端部
131F‧‧‧上端部
131N‧‧‧真空隔熱板131的內側面
131R‧‧‧真空隔熱板131的下端部
131T‧‧‧真空隔熱板131的上端部
132F‧‧‧右側的真空隔熱板132的上端部
132G‧‧‧下端部
132J、132M‧‧‧真空隔熱板132的凹部
132N‧‧‧真空隔熱板132的內側面
132R‧‧‧真空隔熱板132的下端部
132T‧‧‧上端部
133C、133F‧‧‧左端部
133D、133G‧‧‧右端部
133M‧‧‧真空隔熱板133的內表面
145‧‧‧鬆弛的部分
150‧‧‧榫形部分
155、156‧‧‧開口部
170‧‧‧芯材
171‧‧‧層壓膜
172、173‧‧‧密封部分
199‧‧‧覆蓋構件
C、CN‧‧‧角部
T‧‧‧尺寸
Ia、Ib、Ic、Id‧‧‧一體成形品
K1、K2‧‧‧邊界部
P、V‧‧‧箭頭
Sa、Sb、Sc‧‧‧片材構件
Sk‧‧‧厚度尺寸
Sk1‧‧‧規定距離
SS‧‧‧間隙
W1、W2、W3‧‧‧一體物
Ws‧‧‧作業台
圖1是自上方觀察第1實施方式的冰箱的立體圖。
圖2是自上方觀察隔熱箱體的立體圖。
圖3是自下方觀察隔熱箱體的立體圖。
圖4是隔熱箱體的橫截俯視圖。
圖5是左側隔熱壁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自下方觀察上內板部的立體圖。
圖7是自上方觀察下內板部的立體圖。
圖8是圖4的K部的放大圖。
圖9是左側隔熱壁與裏側隔熱壁的轉角部分的橫截俯視圖。
圖10是左側隔熱壁與上側隔熱壁的轉角部分的縱截前視圖。
圖11是固定具與左內板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12是表示固定具相對於左內板部的安裝狀態的立體圖。
圖13是固定具相對於左內板部的安裝狀態的縱截側視圖。
圖14是於固定具安裝有連結板的狀態的縱截側視圖。
圖15是橫樑構件與上述左側隔熱壁的連結部分的橫截俯視圖。
圖16是自背面觀察架板支持具的立體圖。
圖17是架板支持具、左內板部、及螺釘的分解縱截側視圖。
圖18是表示架板支持具的安裝狀態的縱截側視圖。
圖19是自下方觀察第2實施方式的冰箱的隔熱箱體的立體圖。
圖20是自上方觀察隔熱箱體的立體圖。
圖21是左側隔熱壁的分解立體圖。
圖22是左側隔熱壁與裏側隔熱壁的轉角部分的橫截俯視圖。
圖23是架板支持部部分的縱截側視圖。
圖24是與圖23不同的位置中的架板支持部部分的縱截側視圖。
圖25是自背面側觀察架板支持部及補強板的分解立體圖。
圖26是間隔壁支持部部分的縱截側視圖。
圖27是間隔壁支持部部分的立體圖。
圖28是自上方觀察第3實施方式的冰箱的隔熱箱體的立體 圖。
圖29是左側隔熱壁的分解立體圖。
圖30表示第4實施方式,是架板支持具部分的縱截側視圖。
圖31是架板支持具部分的分解狀態下的縱截側視圖。
圖32表示第5實施方式,是隔熱箱體的縱截前視圖。
圖33是圖32的切斷線X33-X33的橫截俯視圖。
圖34是製造步驟中的右外板部與右單位板的一體物的縱截側視圖。
圖35是用以說明輥塗方式的黏接劑塗佈的圖。
圖36是表示製造步驟的圖(其一)。
圖37是表示製造步驟的圖(其二)。
圖38是表示製造步驟的圖(其三)。
圖39是表示第6實施方式的相當於圖36的圖。
圖40是相當於圖38的圖。
圖41是第7實施方式的冰箱的縱截面圖。
圖42(A)是表示構成外箱的金屬板的外表面與側面的展開圖。
圖42(B)是表示將圖42(A)所示的金屬板彎折而構成的外箱的立體圖。
圖43(A)、圖43(B)是表示真空隔熱板的概略構造的圖。
圖44是表示第8實施方式的圖。
圖45是表示第9實施方式的圖。
圖46是表示第10實施方式的圖。
圖47(A)、圖47(B)、圖47(C)是表示第11實施方式的 圖。
圖48(A)、圖48(B)、圖48(C)是表示第12實施方式的圖。
圖49(A)、圖49(B)、圖49(C)是表示另一實施方式的圖。
圖50(A)、圖50(B)是表示另一實施方式的圖。
圖51(A)、圖51(B)、圖51(C)是表示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的圖。
以下,於多個實施方式對冰箱進行說明。另外,於各實施方式中對實質上共通的部位標註共通的符號且省略其詳細說明。
(第1實施方式)
首先,參照圖1至圖18對第1實施方式的冰箱進行說明。圖1所示的冰箱1包括隔熱箱體2。於隔熱箱體2的前表面形成有開口。於隔熱箱體2的前表面側設置有左右對開式的左側的旋轉門3及右側的旋轉門4、以及多個抽出式門5~8。各門3~8均於內部具有未圖示的隔熱材料。即,各門3~8為隔熱門。左側的旋轉門3設置為能以設置於隔熱箱體2的左側的上下一對鉸鏈(hinge)部3a、3b為軸旋轉。右側的旋轉門4設置為能以設置於隔熱箱體2的右側的上下一對鉸鏈4a、鉸鏈4b為軸旋轉。
隔熱箱體2連結左側隔熱壁9、右側隔熱壁10、上側隔熱壁11、下側隔熱壁12、及裏側隔熱壁13而構成。左側隔熱 壁9、右側隔熱壁10、上側隔熱壁11、下側隔熱壁12、裏側隔熱壁13分別為單位隔熱壁。
如圖2及圖3所示,隔熱箱體2包括橫樑構件51、橫樑構件52、橫樑構件53、縱梁構件54、第1間隔壁55、及第2間隔壁56。橫樑構件51、橫樑構件52、橫樑構件53於橫方向跨及隔熱箱體2的前側開口部的左右緣部而設置。縱梁構件54位於橫樑構件52、橫樑構件53的中途部分且以於上下方向連接橫樑構件52、橫樑構件53的方式設置。第1間隔壁是用以間隔儲藏室者,且設置於橫樑構件51的後側。第2間隔壁56是用以間隔儲藏室者,且設置於橫樑構件52的後側。
冰箱1於隔熱箱體2的內部包括作為儲藏室的冷藏室57、蔬菜室58、小冷凍室59、製冰室60、及冷凍室61。冷藏室57設置於第1間隔壁55的上方。蔬菜室58設置於第1間隔壁55與第2間隔壁56之間。小冷凍室59是橫樑構件52與橫樑構件53之間的空間,且自正面觀察設置於縱梁構件54的右側。製冰室60是橫樑構件52與橫樑構件53之間的空間,且自正面觀察設置於縱梁構件54的左側。冷凍室61設置於小冷凍室59及製冰室60的下方。
旋轉門3、旋轉門4打開或關閉冷藏室57。抽出式門5打開或關閉蔬菜室58。於抽出式門5的背面側設置有未圖示的蔬菜容器。抽出式門6打開或關閉小冷凍室59。於抽出式門6的背面側設置有未圖示的冷凍品收容容器。抽出式門7打開或關閉製冰室60。於抽出式門7的背面側設置有未圖示的接冰容器。抽出式門8打開或關閉冷凍室61。於抽出式門8的背面側設置有未圖 示的冷凍品收納容器。
第2間隔壁56隔熱地間隔蔬菜室58、小冷凍室59及製冰室60。蔬菜室58、小冷凍室59及製冰室60的溫度差大。因此,第2間隔壁56包含發泡苯乙烯或發泡胺基甲酸酯等隔熱材料而構成。另一方面,第1間隔壁55間隔冷藏室57與蔬菜室58。冷藏室57與蔬菜室58的溫度差比較小。因此,第1間隔壁55例如由合成樹脂製的板材構成。
如圖2~圖4所示,隔熱箱體2包括外箱14及內箱15。外箱14構成隔熱箱體2的整體的外部輪廓。外箱14包括不同體地構成的左外板部14A、右外板部14B、上外板部14C、下外板部14D、及後外板部14E。各外板部14A、14B、14C、14D、14E由鋼板構成。左外板部14A構成隔熱箱體2的左外表面。右外板部14B構成隔熱箱體2的右外表面。上外板部14C構成隔熱體2的上外表面。下外板面14D構成隔熱箱體2的下外表面。後外板部14E構成隔熱箱體2的後外側面。左外板部14A與右外板部14B左右對稱地構成。
內箱15包括不同體地構成的多個於此情形時五個內板部、即,左內板部15A、右內板部15B、上內板部15C、下內板部15D、及裏側內板部15E。左內板部15A構成隔熱箱體2的左內表面。右內板部15B構成隔熱箱體2的右內表面。上內板部15C構成隔熱箱體2的上內表面。下內板部15D構成隔熱箱體2的下內表面。裏側內板部15E構成隔熱箱體2的裏側內表面。
左內板部15A與右內板部15B左右對稱地構成。左內板部15A及右內板部15B均由例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resin,ABS resin)等合成樹脂的平板狀的片材構件Sa構成。於圖5,以預先將固定具26、架板支持具30、導軌(guide rail)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安裝於片材構件Sa的形態表示。
亦如圖6所示,上內板部15C一體地包括向庫內膨出的L狀部17作為彎折部。上內板部15C是由例如烯烴(olefin)樹脂等合成樹脂所構成的一體成形品Ia。亦如圖7所示,下內板部15D一體地包括接水部18作為彎折部。下內板部15D是由例如烯烴樹脂等合成樹脂所構成的一體成形品Ib。一體成形品Ia、一體成形品Ib是藉由射出成形(injection moulding)或真空成形而成形。
裏側內板部15E包括合成樹脂製的平板狀的片材構件Sb。另外,片材構件Sa、片材構件Sb可不使用特別形狀的成形模具而藉由擠出成形或壓延成形等而製造。此外,片材構件Sa、片材構件Sb亦可為市售品的平板狀的片材構件。
如圖4所示,隔熱箱體2包括真空隔熱板16。真空隔熱板16設置於外箱14與內箱15之間。真空隔熱板16包括成為不同體的左單位板16A、右單位板16B、圖10所示的上單位板16C、未圖示的下單位板、及裏側單位板16E。該等左單位板16A、右單位板16B、上單位板16C、下單位板、及裏側單位板16E為單位板。該等左單位板16A、右單位板16B、上單位板16C、下單位板、及裏側單位板16E的基本構成共通。因此,以左單位板16A為代表對各單位板的基本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8及圖9所示,左單位板16A是將基材19收容於 包體(envelope)20,並藉由真空排氣將其內部減壓密封而構成。基材19是使例如玻璃絨(glass wool)等無機纖維的積層材壓縮硬化而成形為板狀者。包體20為了獲得氣體阻隔(gas barrier)性能,包含例如鋁蒸鍍層或鋁箔層等金屬層。各單位板一般被稱作真空隔熱板。
如圖5所示,左側隔熱壁9為單位隔熱壁,包括左外板部14A、左內板部15A、及左單位板16A。左單位板16A設置於左外板部14A與左內板部15A之間。而且,分別藉由黏接劑而將左單位板16A與左外板部14A、及左單位板16A與左內板部15A黏接。
如圖8所示,隔熱箱體2包括前端用連結構件21。前端用連結構件21具有隔熱性,且連結外箱14與內箱15的前端部。即,前端用連結構件21設置於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的各自的前端部。而且,各前端用連結構件21分別連結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的前端部。左側隔熱壁9的前端部及右側隔熱壁10的前端部為左右對稱形。因此,以左側隔熱壁9為代表對於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的構成進行說明。
左外板部14A具有彎折部14Aa。彎折部14Aa位於左外板部14A的前端部,且以延伸至左單位板16A的前方的部分向左內板部15A側彎折的方式形成。彎折部14Aa延伸至左側隔熱壁9的厚度方向的中途部分,且未進入隔熱箱體2的內側即儲藏室側。藉此,抑制左外板部14A即外箱14的熱、即外部氣體熱向儲藏室內傳遞。
隔熱箱體2包含例如軟膠帶(soft tape)22作為隔熱材 料。軟膠帶22設置於由左單位板16A的前端、左外板部14A的前端部內表面、及前端用連結構件21的內表面形成的空間部分。另外,亦可代替該軟膠帶22而為發泡苯乙烯。
右側隔熱壁10除為左右對稱方面以外亦與左側隔熱壁9同樣地構成。
上側隔熱壁11例如以如下方式構成。即,如圖2及圖10所示,於上內板部15C與上外板部14C之間配置上單位板16C,利用黏接劑將上內板部15C與上單位板16C黏接。而且,於上單位板16C與上外板部14C之間填充發泡胺基甲酸酯24並使其固化。如圖6所示,上內板部15C包含合成樹脂的一體成形品Ia,且一體地包括向庫內膨出的L狀部17作為彎折部。如圖2所示,上外板部14C亦具有L狀部17a。因此,上側隔熱壁11整體後部向下方突出。即,於上側隔熱壁11的後部形成有凹狀部11a。機械室11b由凹狀部11a的後方的空間構成。冷凍循環的壓縮機(compressor)或冷凝器(condenser)等配置於機械室11b。
圖10所示的上單位板16C與上外板部14C之間的間隔、即上單位板16C與上外板部14C之間、且填充有發泡胺基甲酸酯24的部分小於上單位板16C的厚度,且小於冷凍循環的配管例如吸入管(suction pipe)的外徑。藉此,減少發泡胺基甲酸酯24的使用量。另外,於牽引冷凍循環的配管的情形時,亦可將配管於前後方向穿過由上單位板16C左端面、右單位板16A的上端面、及上外板部14C的轉角部包圍的部分。而且,機械室11b藉由圖3的機械室蓋11c而被封閉。
如圖10所示,上外板部14C的左端部在離開上單位板 16C的上表面的狀態下,與左側隔熱壁9的左外板部14A連結。同樣,雖未圖示,但上外板部14C的右端部在離開上單位板16C的上表面的狀態下與右側隔熱壁10的右外板部14B連結。上內板部15C具有連結部15C1。連結部15C1設置於上內板部15C的左右兩端部。連結部15C1用來於上內板部15C的左右兩側緣部連結作為內箱側壁的左內板部15A及右內板部15B。左側的連結部15C1的前端部藉由未圖示的連結具而連結於左內板部15A。同樣,右側的連結部15C1的前端部藉由未圖示的連結具而連結於右內板部15B。
此處,對左側的連結部15C1進行說明,但右側的連結部除為左右對稱的方面以外亦同樣地構成。如圖10所示,於連結部15C1的前端部內側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肋(rib)15C2。於肋15C2與左內板部15A之間插入有例如軟膠帶23作為隔熱材料防漏構件。自上單位板16C的上方至轉角部分即由左單位板16A、上單位板16C、及連結部15C1包圍的空間填充例如發泡胺基甲酸酯24V並使其固化作為隔熱材料。於此情形時,軟膠帶23於填充發泡胺基甲酸酯24時,防止發泡胺基甲酸酯24的洩漏。
下側隔熱壁12為單位隔熱壁,包括下外板部14D、下內板部15D、及未圖示的下單位板。未圖示的下單位板設置於下外板部14D與下內板部15D之間。而且,下單位板與下外板部14D、及下單位板與下內板部15D分別藉由黏接劑而黏接。另外,該下側隔熱壁12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即,將下內板部15D與下單位板黏接,於該下單位板與下外板部14D之間填充發泡胺基甲酸酯並使其固化。於下側隔熱壁12,接水部18的最下部與隔熱箱 體2外部連通。
另外,裏側隔熱壁13亦於後外板部14E與裏側內板部15E之間配置裏側單位板16E,並利用黏接劑將該等三者黏接而構成。於此情形時,亦可追加適當地填充發泡胺基甲酸酯並使其固化所得的構成。
於由烯烴樹脂所構成的一體成形品Ia、一體成形品Ib、即上內板部15C、下內板部15D,對與單位板的黏接面實施使表面粗糙的表面加工。藉此,提高上內板部15C、下內板部15D中的與單位板的黏接面與單位板的黏接性。由ABS樹脂所構成的片材構件Sa、片材構件Sb、即左內板部15A、右內板部15B、及裏側內板部15E與單位板的黏接性佳。
參照圖9、圖11~圖14對左側隔熱壁9與裏側隔熱壁13的連結構成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左側隔熱壁9與裏側隔熱壁13使用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及固定具26等而連結。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作為片材構件用連結構件而發揮功能。固定具26作為成為與片材構件不同的零件的突出部而發揮功能。此外,右側隔熱壁10與裏側隔熱壁13的連結構成除為左右對稱方面以外亦與左側隔熱壁9與裏側隔熱壁13的連結構成同樣地構成。以下,對左側隔熱壁9與裏側隔熱壁13的連結構成進行說明。
首先,對固定具26進行說明。固定具26為例如ABS樹脂等合成樹脂製。固定具26安裝於左側隔熱壁9及裏側隔熱壁13。由於固定具26本身的構造及固定具26的安裝構造於左側隔熱壁9與裏側隔熱壁13為同樣,故而,對左側隔熱壁9的固定具26進行敍述。固定具26為合成樹脂製。如圖11等所示,固定具 26構成略微縱長的矩形狀,且具有凸緣狀部26a及螺釘孔部26c。凸緣狀部26a位於固定具26的一端部側,且向上下方向突出。螺釘孔部26c為母螺紋,且自固定具26的另一端面朝向一端部側形成。
於成為左內板部15A的片材構件Sa預先形成有孔部15u。孔部15u呈略微大於固定具26的外形形狀的縱長的矩形狀貫穿片材構件Sa而形成。固定具26於組裝左側隔熱壁9之前的階段,藉由例如黏接劑而黏接於左單位板16A。將固定具26插入孔部15u。然後,藉由黏接劑將左單位板16A與亦包括固定具26的左單位板16A側的端面的左內板部15A背面黏接。於此情形時,上下的凸緣狀部26a由作為片材構件的左內板部15A與作為真空隔熱板的左單位板16A夾持。固定具26安裝於左側隔熱壁9,且向內箱15內突出。該固定具26於左側隔熱壁9及裏側隔熱壁13中的鄰接的各個端部設置於上下多個部位。
如圖2及圖3所示,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的上下方向的長度尺寸為與左內板部15A大致相同的長度。如圖2、圖3、及圖9所示,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包括凹部25a及螺釘插通孔部25b。凹部25a位於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的橫方向的兩端部,且與各固定具26對應地設置。如圖9所示,螺釘插通孔部25b呈圓形地貫穿各凹部25a的中心部分而形成。螺釘27自庫內側穿過螺釘插通孔部25b,並螺入固定具26的螺釘孔部26c。藉此,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連結左側隔熱壁9的左內板部15A與裏側隔熱壁13的裏側內板部15E。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位於冷藏室57、蔬菜室58、小冷凍室59、製冰室60、及冷凍室61的兩側的轉角。
另外,於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的背面側空間部插入配置有作為隔熱材料的發泡苯乙烯28及軟膠帶29。
此外,亦可將冷凍循環的配管於上下方向穿過圖9中的發泡苯乙烯28部分。
如圖1及圖5所示,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具有架板支持具30。架板支持具30為合成樹脂製,且作為包括與片材構件不同的零件的突出部而發揮功能。於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架板支持具30的安裝構成相同,因此,亦參照圖16~圖18對左側隔熱壁9的架板支持具30的構成及安裝構成進行說明。
架板支持具30一體地包括本體部30a及架板支持部30b。本體部30a形成為於上下方向長的板狀。架板支持部30b以自本體部30a的正面朝向庫內側突出的方式設置。架板支持部30b設置於本體部30a的上下三個部位。架板支持具30包括螺釘孔部30c及魚眼孔30d。螺釘孔部30c為母螺紋,且自本體部30a中的與庫內相反側的面至架板支持部30b的內部的中途部分設置。螺釘孔部30c作為緊固構件卡合部而發揮功能。魚眼孔30d為與螺釘孔部30c對應地設置,且形成於螺釘孔部30c的開口的周緣部的盤狀的魚眼孔。
左側隔熱壁9的左內板部15A具有作為緊固構件插通孔部的螺釘插通孔部31。螺釘插通孔部31於左內板部15A,位於相當於冷藏室57的部位,且設置於上下三個部位。另外,圖17表示三個部位的螺釘插通孔部31中的一個螺釘插通孔部31。於組裝左側隔熱壁9時,首先,將作為緊固構件的螺紋鉚釘32自左內 板部15A背面側穿過螺釘插通孔部31,並螺入架板支持具30的螺釘孔部30c。藉此,架板支持具30以向內箱15的內部突出的形態被固定於左內板部15A。
於此情形時,左內板部15A為片材構件,因此可進行若干變形。因此,於將螺紋鉚釘32螺入架板支持具30時,螺紋鉚釘32的盤狀的螺釘頭部32a使左內板部15A的螺釘插通孔部31周緣部盤狀地變形(向庫內側膨出)直至接觸魚眼孔30d為止。其結果,於圖18所示的左側隔熱壁9的組裝狀態下,螺釘插通孔部31的周緣部31a變為離開左單位板16A的形態。而且,螺紋鉚釘32變為不會自左內板部15A的背面向左單位板16A方向突出的形態。
如圖2、圖3、及圖5所示,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具有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另外,於圖2、圖3、及圖5,僅表示有左側隔熱壁9的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導軌安裝具33設置於蔬菜室58中的內箱15的庫內側的面。導軌安裝具34設置於冷凍室61中的內箱15的庫內側的面。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為合成樹脂製,且作為包括與片材構件不同的零件的突出部而發揮功能。
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亦藉由與架板支持具30同樣的安裝構造而安裝於左側隔熱壁9的左內板部15A、右側隔熱壁10的右內板部15B。另外,導軌安裝具33用來安裝將與抽出式門5一體化的蔬菜容器可抽出地支持的導軌。此外,導軌安裝具34用來安裝將與抽出式門8一體化的冷凍品收容容器可抽出地支持的導軌。
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包括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間隔壁支持具35設置於內箱15的內表面側,用來支持第1間隔壁55。間隔壁支持具36用來支持第2間隔壁56。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為合成樹脂製,且作為包括與片材構件不同的零件的突出部而發揮功能。該等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藉由與固定具26同樣的安裝構造而安裝於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
此外,如圖2及圖3所示,裏側隔熱壁13具有背面蓋安裝具37。背面蓋安裝具37設置於內箱15的內表面即包括片材構件Sb的裏側內板部15E的適當部位。背面蓋安裝具37為合成樹脂製,且作為包括與片材構件不同的零件的突出部而發揮功能。背面蓋安裝具37用來安裝用以遮住配置於裏側隔熱壁13的前方部分的導管(duct)等的背面蓋。背面蓋安裝具37藉由與固定具26同樣的安裝構造而被安裝。各隔熱壁9~13於各內板部與各單位板之間未填充發泡胺基甲酸酯。
如圖2所示,構成冷凍循環的蒸發器64設置於冷凍室61的裏側部。接水部18設置於蒸發器64的下方。接水部18接住於對附著於蒸發器64的霜進行除霜時產生的除霜水等。而且,將利用接水部18接住的除霜水自該接水部18向裏側隔熱壁13外部下部排出。
其次,參照圖15,對橫樑構件52與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的連結部分進行說明。圖15表示橫樑構件52與左側隔熱壁9的連結部分,但右側隔熱壁10中的連結部分的構成亦為左右對稱形且基本上為同樣的構成。橫樑構件52包括構成前表面 部的前表面間隔板52a、補強板52b、背面間隔蓋52c、及隔熱材料52d。左側隔熱壁9的左外板部14A包括前表面部14A3。前表面部14A3的前端部被回折。
前表面間隔板52a由補強板52b與左外板部14A的回折部分14A2夾持而被保持。即,前表面間隔板52a的端部貼近回折部分14A2的背面側。此外,補強板52b的端部插入至左外板部14A的前表面部14A3的背面側。而且,螺釘62通過前表面間隔板52a及回折部分14A2而被螺入補強板52b的螺釘孔。另外,前表面間隔板52a與補強板52b預先藉由螺釘63而被一體化。
背面間隔蓋52c設置於前表面間隔板52a的後側。隔熱材料52d收容於背面間隔蓋52c的內側。隔熱箱體2的前表面開口的左右緣部由前表面間隔板52a連結。即,左側隔熱壁9與右側隔熱壁10經由前表面間隔板52a而被固定。因此,可抑制隔熱箱體2的前表面開口擴大或縮小,且可將儲藏室維持為長方體狀。
另外,於前表面間隔板52a的強度高的情形時,亦可無補強板52b。此外,背面間隔蓋52c雖未圖示但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安裝部。而且,該安裝部藉由與固定具26同樣的固定具而被螺固。
根據第1實施方式,內箱15的左內板部15A及右內板部15B包括平板狀的片材構件Sa。裏側內板部15E包括平板狀的片材構件Sb。因此,於製造左內板部15A、右內板部15B、及裏側內板部15E時,無須成形模具,製作變得極其簡單,亦可有助於降低製作成本。另外,作為內箱15中的其他部分的上內板部15C及下內板部15D為利用模具所得的一體成形品,但與將內箱15整體製成利用大模具製成的一體成形品的情形相比容易製作,此 外,亦可降低製作成本。總之,可有助於冰箱1的成本的低廉化。
於此情形時,只要使左內板部15A、右內板部15B、上內板部15C、下內板部15D、及裏側內板部15E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片材構件即可。
內箱15包括左內板部15A、右內板部15B、上內板部15C、下內板部15D、及裏側內板部15E。於此情形時,裏側內板部15E與左內板部15A、及裏側內板部15E與右內板部15B為鄰接的兩個內板部,且由不同的片材構件分割構成。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設置於鄰接的內板部間即裏側內板部15E與左內板部15A之間、及裏側內板部15E與右內板部15B之間。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作為連結鄰接的內板部的片材構件用連結構件而發揮功能。
藉此,即便裏側內板部15E與左內板部15A、及裏側內板部15E與右內板部15B分別包括片材構件,亦可經由作為不同的零件的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而將裏側內板部15E與左內板部15A、及裏側內板部15E與右內板部15B容易地連結。其結果,可簡化隔熱箱體2的組裝。
外箱14包括多個經分割的外板部,於此情形時包括左外板部14A、右外板部14B、上外板部14C、下外板部14D、及後外板部14E。內箱15包括多個經分割的內板部,於此情形時包括左內板部15A、右內板部15B、上內板部15C、下內板部15D、及裏側內板部15E。多個內板部中的左內板部15A、右內板部15B、及裏側內板部15E包括片材構件Sa、片材構件Sb。
真空隔熱板16包括經分割的多個單位板,於此情形時包括左單位板16A、右單位板16B、上單位板16C、未圖示的下單 位板、及裏側單位板16E。作為多個單位隔熱壁的左側隔熱壁9、右側隔熱壁10、上側隔熱壁11、下側隔熱壁12、及裏側隔熱壁13是於經分割的外板部與內板部之間配置經分割的各單位板而構成。隔熱箱體2是連結該等單位隔熱壁9~13而構成。
藉此,可藉由組裝隔熱壁9~13,而組裝具有作為真空隔熱板的單位板的隔熱箱體2。因此,隔熱箱體2的組裝變得容易。於以往構成中,隔熱箱體是藉由未經分割的外箱與內箱的組裝而構成。因此,以往構成的隔熱箱體的體型大且組裝作業規模也大。然而,於本實施方式,與以往構成相裝比,可使組作業容易。
於內箱15,利用前端用連結構件21連結包括片材構件的部分的前端部與外箱14的前端部。因此,即便為內箱15中包含片材構件的部分,亦可藉由作為不同的零件的前端用連結構件21而與外箱14簡單地接合而組裝。
內箱15包括作為彎折部的L狀部17、及接水部18。L狀部17與上內板部15C一體地構成。接水部18與下內板部15D一體地構成。藉此,藉由利用使用模具的一體成形而構成L狀部17或接水部18,即便L狀部17或接水部18為複雜的形狀,亦可容易地形成。
內箱15具有固定具26。固定具26是與片材構件Sa、片材構件Sb不同的零件、且向庫內突出的突出部。固定具26於組裝左側隔熱壁9之前的階段,藉由例如黏接劑而直接地黏接於左單位板16A。於片材構件Sa、片材構件Sb形成有孔部15u。固定具26插入至孔部15u。
藉此,藉由將固定具26插入至孔部15u,可決定內箱15的片材構件中的固定具26的位置。此外,壁支持具35、36及背面蓋安裝具37亦為與固定具26同樣的安裝構造。因此,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及背面蓋安裝具37亦可與固定具26同樣地進行定位。
另外,固定具26亦可於組裝左側隔熱壁9之前的階段,自背面側插入並黏接於片材構件的孔部15u。藉此,能以一體的狀態處理固定具26與片材構件。因此,於組裝單位隔熱壁時,可將單位板與固定具26及片材構件的一體品黏接,而謀求提高組裝作業性。
如圖13所示,單位板16A的固定具26安裝面凹陷。因此,片材構件Sa不彎曲而進行固定具26的安裝。
假如於單位板16A膨出的情形時,內板部15A亦包括片材構件Sa,因此,內板部15A不破裂而僅略微變形的程度即可。
固定具26、架板支持具30、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亦可共通地用於不同機種的冰箱的隔熱箱體。
固定具26直接地黏接於作為真空隔熱板的左單位板16A、右單位板16B、及裏側單位板16E,且固定於各單位板16A、16B、16E。因此,隨著將固定具26插入至左內板部15A、右內板部15B及裏側內板部15E的各孔部15u,可進行各內板部15A、15B、15E與各單位板16A、16B、16E的對位。於此情形時,固定具26由黏接性佳的ABS樹脂構成。因此,可提高固定具26與各單位板的黏接強度。
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及背面蓋安裝具37亦為與固定具26同樣的安裝構造。因此,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及背面蓋安裝具37亦可有助於各內板部與各單位板的對位。
另外,固定具26亦可經由不同構件而黏接於左單位板16A、右單位板16B、及裏側單位板16E。
固定具26具有凸緣狀部26a。凸緣狀部26a大於孔部15u。凸緣狀部26a夾於由片材構件Sa所構成的左內板部15A、右內板部15B、或由片材構件Sb所構成的裏側內板部15E和與其等對應的單位板之間。
藉此,凸緣狀部26a卡止於孔部15u的周圍。因此,可防止固定具26自孔部15u脫落。此外,可將凸緣狀部26a黏接於內板部。因此,亦可有助於提高黏接有凸緣狀部26a的周邊的內板部的強度。此外,凸緣狀部26a為薄壁。因此,亦可使凸緣狀部26a彎曲,並將該彎曲的凸緣狀部26a自庫內側插入至孔部15u,而進入內板部與單位板之間。
架板支持具30為與片材構件Sa不同的零件且向庫內突出的突出部。片材構件Sa即左內板部15A及右內板部15B具有螺釘插通孔部31。作為緊固構件的螺紋鉚釘32自片材構件Sa的背面側穿過螺釘插通孔部31,並螺入至架板支持具30。藉此,架板支持具30被固定於片材構件Sa的正面側。
藉此,作為與片材構件Sa不同的零件的架板支持具30可藉由作為緊固構件的螺紋鉚釘32而相對於片材構件Sa安裝。於此情形時,亦可為如下構成,即,使用鉚釘(rivet)作為緊固 構件,將片材構件Sa與架板支持具30緊固。
螺釘插通孔部31的周緣部31a離開左單位板16A或右單位板16B。而且,螺紋鉚釘32的頭部32a未自螺釘插通孔部31的周緣部31a向各單位板16A、16B側突出。藉此,螺釘頭部32a不會自各內板部15A、15B的背面突出。因此,螺釘頭部32a不會接觸各單位板16A、16B。其結果,可防止因螺釘頭部32a接觸各單位板16A、16B導致包體20的損傷。此外,由於螺釘頭部32a不會與各單位板16A、16B接觸,故而不會分別妨礙左單位板16A與左內板部15A的黏接、及右單位板16B與右內板部15B的黏接。
而且,於螺釘孔部30c的開口的周緣部形成有盤狀的魚眼孔30d。藉此,於鎖緊螺紋鉚釘32時,片材構件Sa中的螺釘插通孔部31的周緣部31a向魚眼孔30d方向變形而離開左單位板16A、右單位板16B。因此,無須特意於片材構件Sa形成用來收納螺釘頭部32a的凹部。
另外,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亦為與架板支持具30同樣的安裝構造。因此,對於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部分亦發揮與架板支持具30同樣的效果。此外,對於設置於右側隔熱壁10的未圖示的架板支持具30、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部分,亦發揮與架板支持具30同樣的效果。
(第2實施方式)
參照圖19~圖27對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於第2實施方式,左側隔熱壁9A及右側隔熱壁10A的構造與第1實施方式的左側隔熱壁9A及右側隔熱壁10A的構造不同。另外,由於左側隔熱壁9A與右側隔熱壁10A為左右對稱形,故而對左側隔熱壁 9A進行說明。於左側隔熱壁9A,作為內箱15的一部分的左內板部15A2包括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間隔壁支持部42a、間隔壁支持部42b作為突出部。左內板部15A2包括一體地形成該等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及間隔壁支持部42a、間隔壁支持部42b的一體成形品Ic。一體成形品Ic是藉由利用模具的成形、例如射出成形或真空成形而形成。
左內板部15A2一體地具有片材構件用連結部25A2。片材構件用連結部25A2設置於左內板部15A2的裏側的端部。片材構件用連結部25A2作為用來連結左內板部15A2與由片材構件Sb構成的裏側內板部15E的片材構件用連結構件而發揮功能。片材構件用連結部25A2藉由安裝於裏側內板部15E的固定具26而連結於裏側隔熱壁13。
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與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的前後方向的長度不同。即,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的前後方向的長度尺寸長於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的前後方向的尺寸。另一方面,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與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為同樣的截面形狀,具有同樣的補強構造。因此,對於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及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以架板支持部40a為代表進行說明。
如圖22~圖25所示,架板支持部40a設置於作為一體 成形品Ic的左內板部15A2,且以向庫內方向膨出的方式突出。如圖23及圖25所示,架板支持部40a包括螺釘柱部43及螺釘孔部43a。螺釘柱部43設置於架板支持部40a的內表面部的一部分。螺釘孔部43a設置於螺釘柱部43。
於架板支持部40a與單位板16A之間,設置有例如金屬板製的補強板44作為補強構件。補強板44為沿著架板支持部40a的內表面的形狀。補強板44包括柱部嵌合部44a及螺釘插通孔部44b。螺釘插通孔部44b設置於柱部嵌合部44a的內部。補強板44貼近架板支持部40a的內表面部分,且將螺釘45穿過螺釘插通孔部44b。而且,補強板44是藉由將螺釘45螺入架板支持部40a的螺釘孔部43a而安裝於架板支持部40a的內表面。如此,補強板44補強架板支持部40a。
間隔壁支持部42a、間隔壁支持部42b相當於第1實施方式的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如圖26及圖27所示,間隔壁支持部42a、間隔壁支持部42b的內表面設置有例如金屬板製的補強板46作為補強構件。藉此,間隔壁支持部42a、間隔壁支持部42b藉由補強板46而被補強。
另外,補強板44、補強板46的螺固只要視需要進行即可。例如,補強板44、補強板46亦可為利用黏接的固定代替螺固。總之,只要將補強板44、補強板46設置於左單位板16A與左內板部15A2之間,利用補強板44、補強板46補強作為突出部的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間隔壁支持部42a、間隔壁支持部42b即可。
於第2實施方式,內箱15包括架板支持部40a、架板 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及間隔壁支持部42a、間隔壁支持部42b作為向庫內突出的突出部。左內板部15A2包括一體地形成該等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及間隔壁支持部42a、間隔壁支持部42b的一體成形品Ic。而且,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及間隔壁支持部42a、間隔壁支持部42b分別由設置於作為真空隔熱板的單位板16A與一體成形品Ic之間的補強構件即補強板44、補強板46補強。
藉此,作為突出部的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導軌安裝部41a、導軌安裝部41b、及間隔壁支持部42a、間隔壁支持部42b設置於一體成形品Ic。因此,不必利用不同的零件便可構成該等突出部。而且,於製成一體成形品的情形時,考慮到材料成本低廉,使用與ABS樹脂相比強度略低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材料等烯烴樹脂,但可藉由補強板44、補強板46而彌補其強度不足。
(第3實施方式)
參照圖28及圖29對第3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於第3實施方式,左側隔熱壁9B及右側隔熱壁10B的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及第2實施方式不同。以下,對不同點進行說明。於此情形時,由於左側隔熱壁9B與右側隔熱壁10B為左右對稱形,故而對左側隔熱壁9B進行說明。
於第3實施方式,左內板部15A如圖29所示般分割為上側板部15Aa及下側板部15Ab。上側板部15Aa與下側板部15Ab 上下鄰接。上側板部15Aa是藉由例如射出成形或真空成形等而構成為一體成形品Id。上側板部15Aa與第2實施方式同樣,一體地包括40a、40b、40c作為突出部。左側隔熱壁9B經由片材構件用連結部25A及片材構件用連結部25B而連接於裏側隔熱壁13。片材構件用連結部25A是位於冷藏室57的部分,且如圖29所示般,與上側板部15Aa一體地設置。片材構件用連結部25B是位於蔬菜室58、小冷凍室59、製冰室60、及冷凍室61的部分,且作為與上側板部15Aa及下側板部15Ab不同的零件而構成。
下側板部15Ab包括平板狀的片材構件Sc。下側板部15Ab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包括固定具26、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及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固定具26、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及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是包含與片材構件Sc不同的零件的突出部。固定具26、導軌安裝具33、導軌安裝具34、及間隔壁支持具35、間隔壁支持具36的安裝構造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
上側板部15Aa位於冷藏室57,構成冷藏室57的內表面。下側板部15Ab跨及蔬菜室58、小冷凍室59、製冰室60、及冷凍室61而定位,且構成該等各室的內表面。第1間隔壁55設置於上側板部15Aa與下側板部15Ab的邊界部分。
根據第3實施方式,冷藏室57的左右的內表面包括作為一體成形品Id的上側板部15Aa。因此,冷藏室57的內表面的外觀良好。即,冷藏室57的內表面於旋轉門3、旋轉門4打開時容易被使用者視認。而且,設置於冷藏室57的內表面的突出部即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亦容易於旋轉 門3、旋轉門4打開時被使用者視認。
於此情形時,作為突出部的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與利用模具成形的一體成形品Id一體地成形,因此,成為自上側板部15Aa流暢地突出的形態。藉此,包含架板支持部40a、架板支持部40b、架板支持部40c的一體成形品Id整體的外觀變佳,此外,衛生方面的印象亦變佳。
(第4實施方式)
參照圖30及圖31對第4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於第3實施方式,於架板支持具30包括鰭部30e方面,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鰭部30e設置於架板支持具30的本體部30a的周緣部。鰭部30e向內箱15的內表面側、即圖30及圖31中左內板部15A側傾斜,且可彈性變形地構成。
鰭部30e於架板支持具30的安裝狀態下,密接於內箱15內表面。因此,內箱15的內表面與架板支持具30之間的間隙由鰭部30e遮住。即,螺紋鉚釘32於螺入架板支持具30的螺釘孔部30c時,使左內板部15A的螺釘插通孔部31的周緣部31a變形。因此,有螺釘插通孔部31部分產生皺褶的情形,而有因該皺褶導致該左內板部15A與架板支持具30之間產生間隙的情形。根據第4實施方式,該間隙可利用鰭部30e遮住。
(第5實施方式)
參照圖32~圖38對第5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於第5實施方式,如圖32及圖33所示,隔熱箱體2構成為包括左側隔熱壁9、右側隔熱壁10、上側隔熱壁11、下側隔熱壁12、及裏側隔熱壁13,且前表面開口的矩形箱形。各隔熱壁9~13於外板部14A~ 14E與內板部15A~15E之間分別具有作為真空隔熱板的單位板16A~16E。於此情形時,由一隔熱壁、及與該隔熱壁的兩側連續的另兩個隔熱壁構成外板部連續的隔熱壁主體。於本實施方式,藉由上側隔熱壁11、及與該上側隔熱壁11的兩側連續的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而構成外板部連續的隔熱壁主體2S。於該隔熱箱體2,將庫內上部設為冷藏室80,將中間部設為冷凍室81,將下部設為蔬菜室82。
對隔熱箱體2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如以下所述般製造隔熱壁主體2S。
圖34所示的一體物10U是於右側隔熱壁10,利用黏接劑接合右單位板16B與右內板部15B而構成。如圖35所示,此情形的黏接劑塗佈方法是作為利用輥塗方式的塗佈方法。於輥塗方式中,使用一對傳送輥71、72、及供給輥73。供給輥73可與其中一個輥71接觸地設置,且對其中一個傳送輥71供給黏接劑。
於在右單位板16B的內表面16Bn塗佈黏接劑時,在將右單位板16B夾持於一對傳送輥71、72的狀態下,使各輥71~73向箭頭所示的方向旋轉。如此一來,供給輥73對該供給輥73與傳送輥71之間的捲入側供給黏接劑。而且,傳送輥71將自供給輥73供給的黏接劑塗佈於右單位板16B的內表面16Bn,並且一對傳送輥71、72將右單位板16B向圖35的箭頭方向輸送。於此情形時,內表面16Bn相當於與外表面16Bg即一個面相反的面。此外,於該右單位板16B的內表面16Bn塗佈黏接劑的步驟相當於步驟(2)。
於右單位板16B的內表面16Bn塗佈黏接劑之後,如圖 34所示,將右內板部15B黏接於右單位板16B的內表面16Bn,藉此,製造一體物10U。於此情形時,右內板部15B具有彎折部15Bs。彎折部15Bs位於右內板部15B的一端部,且為將該一端部以大致45度的角度向與單位板16B相反方向彎折而形成。於彎折部15Bs的背面設置有包含例如發泡苯乙烯等的截面三角形的隔熱材料74B。隔熱材料74B藉由例如黏接劑而黏接於彎折部15Bs及單位板16B。另外,如圖36所示,左側隔熱壁9的左內板部15A與左單位板16A亦與上述同樣地黏接而構成一體物9U。此外,左側隔熱壁9亦與右側隔熱壁10同樣地包括彎折部15As及隔熱材料74A。
此外,如圖36所示,上側隔熱壁11的上內板部15C與上單位板16C亦與上述同樣地黏接而構成一體物11U。上內板部15C於該上內板部15C的兩端部具有彎折部15Cs1、彎折部15Cs2、及隔熱材料74C1、隔熱材料74C2。
上側隔熱壁11的上外板部14C、左側隔熱壁9的左外板部14A、及右側隔熱壁10的右外板部14B包括一片板構件75。於製造上側隔熱壁11、左側隔熱壁9、及右側隔熱壁10時,如圖36所示,首先,將平板狀的板構件75放置於作業台Ws。板構件75於加工前為平板狀。於板構件75,於相當於上側隔熱壁11的上外板部14C的區域標註符號14C1,於相當於左側隔熱壁9的左外板部14A的區域標註符號14A1,於相當於右側隔熱壁10的右外板部14B的區域標註符號14B1。
上單位板16C的長度設定為與相當於上外板部的區域14C1的長度同等或略短。此外,上內板部15C的長度設定為相對 於上單位板16C短大致「9Ut1+10Ut1」的尺寸的量的長度。成為上內板部15C的兩端的彎折部15Cs1、彎折部15Cs2距離邊界部K1、邊界部K2為9Ut1、10Ut1的尺寸的量。尺寸9Ut1與一體物9U的厚度尺寸9Ut大致同等。此外,尺寸10Ut1與一體物10U的厚度尺寸10Ut大致同等。
一體物11U與上側隔熱壁11對應。一體物11U於使單位板16C的兩端位於各邊界部K1、K2的形態下,黏接於相當於上外板部的區域14C1的內表面。即,上單位板16C的外表面16Cg黏接於相當於上外板部的區域14C1的內表面。於此情形時,黏接劑較佳為藉由例如噴霧(spray)而塗佈於上單位板16C的外表面16Cg、或相當於上外板部的區域14C1的內表面的任一面。
一體物10U與右側隔熱壁10對應。一體物10U離開與相當於上外板部的區域14C1的邊界部K2規定距離Sk1而黏接於相當於右外板部的區域14B1的內表面。即,作為右單位板16B的一面的外表面16Bg於離開與相當於上外板部的區域14C1的邊界部K2規定距離Sk1的位置黏接於相當於右外板部的區域14B1的內表面。於此情形時,規定距離Sk1設定為與上單位板16C的厚度尺寸Sk同等或略大。
而且,作為左單位板16A的一面的外表面16Ag於離開與相當於上外板部的區域14C1的邊界部K1規定距離Sk1的位置黏接於相當於左外板部的區域14A1的內表面。於此情形時,相鄰的單位板16A、16C中的其中一側的真空隔熱板、例如上單位板16C以左單位板16A側的端部與邊界部K1一致的方式配置。而且,相鄰的單位板16A、16C中的另一側的真空隔熱板、於此情形 時左單位板16A配置於上單位板16C側的端部離開邊界部K1規定距離Sk1的位置。
同樣,相鄰的單位板16B、16C中的其中一側的真空隔熱板、例如上單位板16C以右單位板16B側的端部與邊界部K2一致的方式配置。而且,相鄰的單位板16B、16C中的另一側的真空隔熱板、於此情形時右單位板16B配置於上單位板16C側的端部離開邊界部K2規定距離Sk1的位置。然後將各單位板16A、16B、16C的各一面黏接於相當於各外板部的區域14A1、14B1、14C1。該步驟相當於步驟(1)。於此情形時,規定距離Sk1相當於上單位板16C的厚度尺寸。即,規定距離Sk1於邊界部K1為可彎折板構件75的最小距離。
其次,如圖37所示,於邊界部K1、邊界部K2將板構件75向內側彎折90度。該步驟相當於步驟(3)。此時,一體物9U、一體物10U離開各邊界部K1、K2規定距離Sk1。因此,一體物9U、一體物10U不碰觸上單位板16C的各端部地於各邊界部K1、K2彎折板構件75。其結果,可無阻礙地進行板構件75的彎折加工。
而且,一體物9U、一體物10U離開邊界部K1、邊界部K2規定距離Sk1的量,因此,於彎折板構件75時,一體物9U的端面及一體物10U的端面分別抵接或近接上單位板16C的端部的內表面16Cn。藉此,單位板16A、單位板16C、單位板16B成為相互連續的形態,而不會於邊界部K1部分及邊界部K2部分的角部內部產生大的空間部。此外,於邊界部K2亦同樣地不會於邊界部K2部分的角部內部產生大的空間部。因此,可減少對於外部的 熱漏出。
而且,上內板部15C的各端即彎折部15Cs1、彎折部15Cs2的端部分別離開邊界部K2、邊界部K1尺寸9Ut1、10Ut1。因此,若將相當於左外板部的區域14A1以邊界部K1為支點彎折大致90度,則一體物9U抵接於彎折部15Cs2的端部,且限制其彎折。同樣地,若將相當於右外板部的區域14B1以邊界部K2為支點彎折大致90度,則一體物10U會抵接於彎折部15Cs1的端部,而限制其彎折。如此,防止相當於左外板部的區域14A1及相當於右外板部的區域14B1彎折90度以上。於此情形時,彎折部15Cs1作為相當於右外板部的區域.14B1的彎折的擋止部(stopper)而發揮功能。此外,彎折部15Cs2作為相當於左外板部的區域14A1的彎折的擋止部而發揮功能。藉此,相當於左外板部的區域14A1、相當於右外板部的區域14B1相對於相當於上外板部的區域14C1彎折成適當的角度於此情形時為90度。
其後,如圖38所示,下側隔熱壁12以封閉構成隔熱壁主體2S的左側隔熱壁9與右側隔熱壁10的開口部的方式安裝於隔熱壁主體2S。此時,下外板部14D的一端部與左外板部14A的開放端部連結,下外板部14D的另一端部與右外板部14B的開放端部連結。而且,下內板部15D的一端部抵接或接近左內板部15A的彎折部15As及隔熱材料74A,且下內板部15D的另一端部抵接或接近右內板部15B的彎折部15Bs及隔熱材料74B。
其後,如圖33所示,將裏側隔熱壁13安裝於各隔熱壁9、10、11、12的後端部。而且,將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及發泡苯乙烯28分別設置於裏側隔熱壁13與左側隔熱壁9的角部內側、 及裏側隔熱壁13與右側隔熱壁10的角部內側。於片材構件用連結板25的內部、於此情形時發泡苯乙烯28形成有連通冷藏室80與蔬菜室82的冷氣流通導管78。
另外,於板構件75,相當於圖33所示的彎折部14Aa的部分中的與邊界部K1、邊界部K2對應的部分為了不妨礙板構件75的彎折預先呈V字狀切斷為大致90度。
根據第5實施方式,外板部14A~14E中的外板部14A、外板部14B、外板部14C由一片板構件75構成。因此,該等外板部14A、14B、14C之間無接口地連續,可減少外板部的接口。其結果,可減少發泡胺基甲酸酯的使用,並且可減少自隔熱箱體2的外部的吸濕或向外部的冷氣洩漏。
此外,於第5實施方式,如圖36所示,相鄰的單位板16A、16C中的其中一個真空隔熱板即上單位板16C以左單位板16A側的端部與邊界部K1大致一致、且右單位板16B側的端部與邊界部K2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左單位板16A的上單位板16C側的端部離開邊界部K1規定距離Sk1而配置。右單位板16B的上單位板16C側的端部離開邊界部K2規定距離Sk1而配置。該規定距離Sk1設定為可於邊界部K1、邊界部K2彎折板構件75的最小限度的距離。
藉此,於在邊界部K1、邊界部K2彎折黏接有單位板16A、單位板16B、單位板16C的板構件75時,邊界部K1、邊界部K2的角部內部不會形成大的空間。即,單位板16A、單位板16C、單位板16B幾乎無間隙地進入邊界部K1、邊界部K2的角部內部,其結果,可減少邊界部K1、邊界部K2的角部中的熱漏 出。
此外,根據第5實施方式,黏接劑是藉由輥塗方式而塗佈於各外表面16Ag、16Bg、16Cg。因此,可進行均勻的黏接層的黏接。
(第6實施方式)
參照圖39及圖40,對第6實施方式進行說明。與左側隔熱壁9對應的一體物9U以上側隔熱壁11側的端部與邊界部K1一致的方式配置。與上側隔熱壁11對應的一體物11U以左側隔熱壁9側的端部離開邊界部K1距離9Ut1的方式配置。此外,與右側隔熱壁10對應的一體物10U以上側隔熱壁11側的端部與邊界部K2一致的方式配置。與上側隔熱壁11對應的一體物11U以右側隔熱壁10側的端部離開邊界部K2距離10Ut1的方式配置。
然後將一體物9U的單位板16A的一面黏接於相當於外板部的區域14A1。此外,將一體物10U的單位板16B的一面黏接於相當於外板部的區域14B1。而且,將一體物11U的單位板16C的一面黏接於相當於上外板部的區域14C1。距離9Ut1是可於邊界部K1彎折板構件75的最小距離。同樣地,距離10Ut1是可於邊界部K2彎折板構件75的最小距離。
於第6實施方式,單位板16A、單位板16C、單位板16B亦大致無間隙地進入邊界部K1、邊界部K2的角部內部,不會於邊界部K1、邊界部K2的角部內部形成大的空間部。其結果,可減少邊界部K1、邊界部K2的角部的熱漏出。
另外,作為構成隔熱壁主體的三個隔熱壁的組合,並不限於左側隔熱壁9與上側隔熱壁11及右側隔熱壁10的組合。例如,亦可為左側隔熱壁9與下側隔熱壁12及右側隔熱壁10的組 合、或左側隔熱壁9與裏側隔熱壁13及右側隔熱壁10的組合、或上側隔熱壁11與裏側隔熱壁13及下側隔熱壁12的組合等各種變更。
彎折部15As、15Bs、15Cs1、15Cs2與各內板部15A、15B、15C一體地形成,但亦可由不同體的平板形成,且於該平板的背面設置相當於各隔熱材料74A、隔熱材料74B、74C1、74C2的隔熱材料,將該平板及隔熱材料最終如圖32所示般安裝於各轉角部。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由一片板構件構成隔熱壁中的一隔熱壁及與其兩側連續的另兩個隔熱壁的各外板部,因此,可減少外板部的接口,即便為無發泡胺基甲酸酯或發泡胺基甲酸酯少的構成,亦可有效地防止來自外部的濕氣的吸濕。此外,以使於板構件中的相當於各外板部的區域的各邊界部相鄰的真空隔熱板中的一個真空隔熱板的端部大致位於邊界部,使另一個真空隔熱板的端部離開邊界部該邊界部中的板構件可彎折的大致最小限度的距離的配置形態,將各真空隔熱板的一面黏接於相當於各外板部的區域,因此,亦可使真空隔熱板大致無間隙地進入一片板構件的角部內部,而良好地防止熱漏出。
(第7實施方式)
於第7實施方式,如圖41所示,冰箱1包括隔熱箱體102。隔熱箱體102包括外箱111、內箱112、及多片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設置於 外箱111與內箱112之間。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相互為不同構件。隔熱箱體102包括四個角部C。角部C亦可稱為隅部或轉角部。
圖42(A)所示的金屬板113是藉由將例如帶狀的鋼板彎折而形成。金屬板113包括頂面部114、左側面部115、右側面部116、及底面部117。頂面部114、左側面部115、右側面部116、及底面部117作為外板部而發揮功能。金屬板113於山褶線部分118、119、120,分別彎折成90度。山褶線部分118位於頂面部114與左側的側面部115之間。山褶線部分119位於頂面部114與右側的側面部116之間。山褶線部分120位於右側的側面部116與底面部117之間。
金屬板113於各山褶線部分118、119、120彎折後,將左側的側面部115的端部121與底面部117的端部122焊接。藉此,金屬板113構成為圖42(B)所示的縱長形狀的外箱111。外箱111為具有正面及背面的開口部155、開口部156的長方體狀的箱狀。另外,底面部117亦可與頂面部114、左右的側面部115、116分別組裝。
隔熱箱體102包括板狀的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如圖42(A)所示,真空隔熱板130黏接於頂面部114的內表面114A。真空隔熱板131黏接於左側面部115的內表面115A。真空隔熱板132黏接於右側面部116的內表面116A。真空隔熱板133黏接於底面部117的內表面117A。
如圖41所示,內箱112與外箱111同樣地為縱長的立 方體形狀的箱體。內箱112設置於外箱111的內側。內箱112是藉由成形例如塑膠而製作。內箱112的尺寸小於外箱111的尺寸以進入外箱111內。內箱112包括頂面部124、左側面部125、右側面部126、及底面部127。頂面部124、左側面部125、右側面部126、及底面部127作為內板部而發揮功能。另外,內箱112的頂面部124、左右側面部125、126、與底面部127亦可並非一體物而分別為不同構件。
如圖41所示,內箱112的頂面部124與外箱111的頂面部114平行,且相隔尺寸T而與該頂面部114對面。內箱112的左側的側面部125與外箱111的左側的側面部115平行,且相隔尺寸T而與該側面部115對面。內箱112的右側的側面部126與外箱111的右側的側面部116平行,且相隔尺寸T而與該側面部116對面。內箱112的底面部127與外箱111的底面部117平行,且相隔尺寸T而與該底面部117對面。如此,內箱112配置於外箱111內,且於外箱111與內箱112之間具有尺寸T的間隙。
於圖41,將箭頭所示的X方向設為橫方向,將箭頭所示的Z方向設為縱方向。真空隔熱板130、133以該真空隔熱板130、133的面朝向橫方向即水平方向的方式設置。真空隔熱板131、132以該真空隔熱板131、132的面朝向縱方向即垂直方向的方式設置。
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的隔熱性能足夠高於發泡聚胺基甲酸酯材料的隔熱性能。因此,隔熱箱體102相較使用發泡聚胺基甲酸酯材料作為隔熱材料的情形,即便使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 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的厚度薄,亦可確保必需的隔熱性能。如此,隔熱箱體102藉由使用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作為隔熱材料,可使外箱111與內箱112的間隔小。因此,隔熱箱體102於將外箱111的外尺寸設為一定的情形時,相較使用發泡聚胺基甲酸酯材料作為隔熱材料者,可使內箱112的內尺寸大。其結果,可增大隔熱箱體102的收容容積,從而可謀求冰箱1的大容量化。於此情形時,真空隔熱板的厚度例如為10~30mm。
如圖41所示,真空隔熱材料130配置於內箱112的頂面部124與外箱111的頂面部114的間隙中。真空隔熱材料131配置於內箱112的左側的側面部125與外箱111的左側的側面部115的間隙中。真空隔熱材料132配置於內箱112的右側的側面部126與外箱111的右側的側面部116的間隙中。真空隔熱材料133配置於內箱112的底面部127與外箱111的底面部117的間隙中。
於本實施方式的情形時,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使用黏接劑而黏接於外箱111的內表面,但並不限於此。即,亦可不使用黏接劑而僅將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配置於外箱111的內表面。藉此,可進行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的事後的更換。
如圖41所示,四個角部C為同樣的構成。於配置於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1,上端部131T與頂面部114的內表面114A接觸,下端部131R與底面部117的內表面117A接觸。同樣地,於配置於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2,上端部132T與頂面部114的 內表面114A接觸,下端部132R與底面部117的內表面117A接觸。
另外,各端部131T、131R、132T、132R的面無須全部接觸,只要至少一部分接觸即可。此外,真空隔熱板131、132的上端部131T、132T亦可略微離開頂面部114的內表面114A。例如,真空隔熱板131、132的上端部131T、132T只要較真空隔熱板130的下表面更位於上方即可,較佳為較真空隔熱板130的正中間部分更位於上方即可。真空隔熱板131、132的下端部131R、132R只要較真空隔熱板133的上表面更位於下方即可,較佳為較真空隔熱板130的正中間部更位於下方即可。
於配置於橫方向的上側的真空隔熱板130,左端部130F與配置於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1的內側面131N接觸,右端部130G與配置於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2的內側面132N接觸。同樣地,於配置於橫方向的下側的真空隔熱板133,左端部133F與配置於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1的內側面131N接觸,右端部133G與配置於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2的內側面132N接觸。
如此,橫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0、133夾於左側的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1與右側的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2之間。藉此,左側的上下的角部C由左側的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1填滿。此外,右側的上下的角部C由右側的縱方向真空隔熱板132填滿。因此,各角部C被真空隔熱板填滿而無間隙,因此,可確保各角部C中的隔熱性能,並且可抑制空氣漏出。即,各角部C具有防止空氣自冰箱1內通過角部C的間隙而漏出至外箱111的外部的真空洩漏的作用。此外,可提高隔熱箱體102的各角部C中的剛 性。
如圖43(A)、圖43(B)所示,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包括芯材170、及層壓膜(laminated film)171。芯材170例如為玻璃絨的板材。層壓膜171具有金屬箔層或金屬蒸鍍層,且防濕性、氣體阻隔性優異。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利用層壓膜171包裹芯材170,並將其內部形成為真空的多孔質構造,藉此,保持例如超過90%的高真空空間率。層壓膜171包括密封芯材170的其中一個密封部分172及另一個密封部分173。其中一個密封部分172與另一個密封部分173例如藉由局部加熱而形成。
(第8實施方式)
參照圖44對第8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圖44表示第8實施方式中的隔熱箱體102的四個角部C中的右上側的角部C,但其他角部C亦與右上側的角部C同樣地構成。如圖44所示,真空隔熱板130的密封部分173向外箱111的頂面部114的內表面114A側彎折,而配置於真空隔熱板130的凹部130N內。同樣地,真空隔熱板132的密封部分172向外箱111的側面部116的內表面116A側彎折而配置於真空隔熱板132的凹部132M內。於此情形時,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未向內箱112的內表面側彎折。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的容納方式於剩餘的三個角部C中亦為同樣。
對如此彎折密封部分172而收納的理由進行說明。外箱111是由剛性高的金屬製的板構成,相對於此,內箱112是由剛性 低於金屬的塑膠(plastic)製的板構成。假如將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向內箱112側彎折,則內箱112可能會受到經彎折的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的厚度的影響而向內側膨出。如此一來,內箱112變得不平坦,而有外觀方面的美觀性變差之虞。
因此,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向外箱111側彎折。藉此,內箱112可避免經彎折的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的厚度的影響。而且,經彎折的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收納於凹部130N、凹部132N內。藉此,外箱111亦可避免經彎折的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的厚度的影響。其結果,可確保外箱111及內箱112的平坦,從而可將內箱112相對於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美觀地配置。以此方式將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向外箱111側彎折並收納的構造於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的任一者中均為同樣。
於第2實施方式,亦於外箱111與內箱112之間配置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於各角部C填滿真空隔熱板。因此,於第2實施方式,亦可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確保各角部C中的隔熱性能。另外,於隔熱箱體102的背面側預先配置長方形的真空隔熱板。
(第9實施方式)
其次,參照圖45對第9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於配置於橫方向的上側的真空隔熱板130,左端部130C與外箱111的左側面部115的內表面115A接觸,右端部130D與外箱111的右側面部116的內表面116A接觸。同樣地,於配置於橫方 向的下側的真空隔熱板133,左端部133C與外箱111的左側面部115的內表面115A接觸,右端部133D與外箱111的右側面部116的內表面116A接觸。
另一方面,於配置於縱方向的左側的真空隔熱板131,上端部131F與上側的真空隔熱板130的內表面130M接觸,下端部131G與下側的真空隔熱板133的內表面133M接觸。同樣地,於配置於縱方向的右側的真空隔熱板132,上端部132F與上側的真空隔熱板130的內表面130M接觸,下端部132G與下側的真空隔熱板133的內表面133M接觸。
如此,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夾於上側的橫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0與下側的橫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3之間。藉此,上側的左右的角部C由上側的橫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0填滿。此外,下側的左右的角部C由下側的橫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3填滿。因此,各角部C被真空隔熱板填滿而無空間,因此,可確保各角部C中的隔熱性能,並且可抑制空氣漏出。即,各角部C具有防止空氣自冰箱1內通過角部C的間隙而漏出至外箱111的外部的真空洩漏的作用。此外,可提高隔熱箱體102的各角部C中的剛性。
(第10實施方式)
參照圖46對第10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圖46表示第10實施方式中的隔熱箱體102的四個角部C中的右上側的角部C,但其他角部C亦與右上側的角部C同樣地構成。如圖46所示,真空隔熱板130的密封部分173向外箱111的頂面部114的內表面114A側彎折而配置於真空隔熱板130的凹部130H內。同樣地, 真空隔熱板132的密封部分172向外箱111的側面部116的內表面116A側彎折而配置於真空隔熱板132的凹部132J內。於此情形時,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未向內箱112的內表面側彎折。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的收納方式於剩餘的三個角部C中亦為同樣。
藉此,可獲得與上述第8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
(第11實施方式)
參照圖47對第11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於第11實施方式,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由以連續的方式連接的一體物W1構成。一體物W1黏接於頂面部114的內表面114A、左右的側面部115、116的內表面115A、內表面116A、及底面部117的內表面117A而構成一體物W2。即,所謂一體物W1是指各真空隔熱板130、131、132、133連續地連接而構成者。此外,所謂一體物W2是指一體物W1黏接於各內表面114A、115A、116A、117A而成者。
一體物W2包括三個部位的凹陷部分190、及兩個部位的凹陷部分191。凹陷部分190位於一體物W1側,且設置於與一體物W2的山褶線部分118、山褶線部分119、山褶線部分120對應的位置。如圖47(B)所示,各凹陷部分190的截面成為半圓形狀。凹陷部分91設置於一體物W1的兩端部分。凹陷部分91以截面成為1/4的圓形狀的方式形成。兩個部位的凹陷部分91是藉由將一體物W1彎折使兩端部分對接而成為與凹陷部分90同樣的截面即半圓形狀的截面。於此情形時,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是使用比真空隔熱板 的厚度薄的連接部分95而連續地形成。
藉此,如圖47(C)所示,於在各山褶線部分118、119、120彎折一體物W2時,能以三個部位的凹陷部分90為支點容易地進行彎折。因此,可容易地獲得包括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的外箱111。此外,三個凹陷部分90的連接部分95的厚度比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的厚度薄。因此,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可於各角部C容易地彎折而形成為箱形。
(第12實施方式)
參照圖48對第1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於第12實施方式,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為相互不同構件,且相互分離。真空隔熱板130黏接於頂面部114的內表面114A。真空隔熱板131黏接於左側面部115的內表面115A。真空隔熱板132黏接於右側面部116的內表面116A。真空隔熱板133黏接於底面部117的內表面117A。如此,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分別黏接於內表面114A、內表面115A、內表面116A、內表面117A而構成一體物W3。即,所謂一體物W3是指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黏接於各內表面114A、115A、116A、117A而成者。
一體物W3具有三個部位的凹陷部分100、及兩個部位的凹陷部分101。凹陷部分100位於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側,且設置於與一體物 W3的山褶線部分118、山褶線部分119、山褶線部分120對應的位置。如圖48(B)所示,凹陷部分100的截面成為大致三角形狀。凹陷部分101位於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3側,且設置於一體物W3的兩端部分。即,凹陷部分101設置於左側的端部121及右側的端部122。凹陷部分101是藉由將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3的端部設為斜面狀而形成。兩個部位的凹陷部分101是藉由將一體物W3彎折使兩端部分對接而成為與凹陷部分100同樣的截面即三角形狀的截面。於此情形時,於各真空隔熱板130、131、132、133的各端部,內表面114A、內表面115A、內表面116A、內表面117A側的尺寸只要長於與內表面114A、內表面115A、內表面116A、內表面117A相反側的尺寸即可。
藉此,可獲得與第11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而且,如圖48(C)所示,角部C的鄰接的真空隔熱板、例如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2的端部彼此以約45度的角度接觸而形成榫形部分150。藉此,於角部C,鄰接的真空隔熱板可相互確實地接觸。而且,於榫形部分150的內側設置有另外的隔熱材料151。藉此,於角部C的榫形部分150,假如即便鄰接的真空隔熱板相隔而產生間隙,亦可藉由隔熱材料151而堵塞於角部C產生的間隙。其結果,可確保角部C的隔熱性能。
參照圖49(A)~圖50(B)對另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於圖49(A)所示的另一實施方式中,凹陷部分140設置於鄰接的真空隔熱板130~133之間。凹陷部分140的截面形成為半圓形狀。鄰接的真空隔熱板、例如真空隔熱板130、132的連接部分成為薄的連接部分141。於此情形時,連接部分141的厚度亦比真空 隔熱板的厚度薄。因此,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真空隔熱板133可於角部C容易地彎折而製成箱形。於此情形時,連接部分141無須具有芯材,只要連接有包裹芯材的袋體的密封部分172、密封部分173即可。
於圖49(B)所示的另一實施方式,鄰接的真空隔熱板、例如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2不同構件即不同體地構成。而且,於該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2之間預先形成有間隙SS。因此,如圖49(C)所示,角部C中的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2的端部130K、端部132K之間產生間隙SS。藉此,例如,於使橫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0向箭頭V方向移動而進行位置調整的情形時,可利用該預先準備的間隙SS而容易地進行真空隔熱板130的位置調整。
於圖11所示的另一實施方式,鄰接的真空隔熱板、例如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2不同構件即不同體地構成。而且,於該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2之間預先形成有間隙SS。而且,該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2由層壓膜171一體地覆蓋。藉此,例如於使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132向箭頭P方向移動而進行位置調整的情形時,可如圖50(B)所示般,夾入層壓膜171的鬆弛的部分145而進行收納。
其次,參照圖51(A)~圖51(C)對另一實施方式中的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如圖51(A)所示,預先將真空隔熱板130、真空隔熱板131、真空隔熱板132安裝於金屬板113M。將凹陷部分90設置於鄰接的各真空隔熱板130、131、132之間。如圖51(B)所示,以凹陷部分90為支點將金屬板113M 彎折。藉此,形成頂面部114、左側面部115、及右側面部116。左側面部115與右側面部116對向。
底面的真空隔熱板133由金屬板構成的底面部117與底面部127夾持。底面部117設置於真空隔熱板133的與庫內相反側的面。底面部127設置於真空隔熱板133的庫內側的面。底面部117藉由螺釘99而固定於左右的側面部115、116的安裝部115D、安裝部116D。藉此,如圖12(C)所示,獲得包括外箱111、內箱112、及真空隔熱板130~133的冰箱的隔熱箱體102。
如圖12(C)所示,隔熱箱體102具有覆蓋構件199。覆蓋構件199位於內箱112的角部CN,且覆蓋該角部CN的間隙。覆蓋構件199具有作為用以將角部CN的角度保持為90度的保持構件的功能、及堵塞角部CN的間隙防止光的侵入的功能。藉由覆蓋構件199的作為保持構件的功能,防止頂面部124、側面部125、側面部126彎曲而無法保持90度的角度的情形。覆蓋構件199可於其內部形成電線、配管、冷氣通路等。內箱112由多個板構成。
另外,於上述各實施方式,於圖42(B)所示的隔熱箱體102,安裝於背面側的開口部156的真空隔熱板可於形成外箱111時,或於將內箱112配置於外箱111內之後設置。
實施方式的冰箱包括外箱、設置於外箱內部的內箱、及設置於外箱與內箱之間的真空隔熱板。各真空隔熱板中的鄰接的真空隔熱板以於外箱與內箱的角部相互接觸的方式配置。藉此,冰箱的角部由真空隔熱板填滿,因此,可確保角部的隔熱性能。
上述各實施方式可任意地組合使用。此外,圖1所示的冰箱1的構造為一例,可採用任意的構造。
說明了本發明的幾個實施方式,但該等實施方式是作為例子而提示者,並不意圖限定發明的範圍。該等新穎的實施方式能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可於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置換、及變更。該等實施方式或其變形包含於發明的範圍或主旨,並且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發明及其均等的範圍內。
102‧‧‧隔熱箱體
111‧‧‧外箱
112‧‧‧內箱
114、124‧‧‧頂面部
114A‧‧‧頂面部114的內表面
115、125‧‧‧左側面部
115A‧‧‧左側面部115的內表面
116、126‧‧‧右側面部
116A‧‧‧右側面部116的內表面
117、127‧‧‧底面部
117A‧‧‧底面部117的內表面
130、131、132、133‧‧‧真空隔熱板
130F‧‧‧左端部
130G‧‧‧右端部
131N‧‧‧真空隔熱板131的內側面
131R‧‧‧真空隔熱板131的下端部
131T‧‧‧真空隔熱板131的上端部
132N‧‧‧真空隔熱板132的內側面
132R‧‧‧真空隔熱板132的下端部
132T‧‧‧真空隔熱板132的上端部
133F‧‧‧左端部
133G‧‧‧右端部
C‧‧‧角部
T‧‧‧尺寸

Claims (7)

  1. 一種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該冰箱的隔熱箱體包括左側隔熱壁、右側隔熱壁、上側隔熱壁、下側隔熱壁、及裏側隔熱壁且為前表面開口的矩形的箱狀,且上述各隔熱壁於外板部與內板部之間具有真空隔熱板,且該製造方法藉由以下步驟(1)至步驟(3)而製造隔熱壁主體,上述隔熱壁主體包括上述各隔熱壁中的一隔熱壁及與該一隔熱壁的兩側連續的另兩個隔熱壁,其後,將剩餘的兩個隔熱壁連結到上述隔熱壁主體:步驟(1):使用平板狀的一片板構件,上述板構件包括相當於上述一隔熱壁及上述另兩個隔熱壁的各外板部的區域、以及成為相當於上述各外板部的區域的邊界的各邊界部,於上述板構件的相當於上述各外板部的區域的內表面黏接上述各真空隔熱板的一面,且使於相當於上述各外板部的區域的上述各邊界部相鄰的上述真空隔熱板中的一個真空隔熱板的端部與上述邊界部一致,使另一個真空隔熱板的端部從上述邊界部離開一距離,該距離是上述板構件可於上述邊界部彎折的最小距離,並將上述各真空隔熱板的一面黏接於上述相當於各外板部的區域;步驟(2):於上述步驟(1)的執行前或執行後,於在上述步驟(1)中黏接的上述各真空隔熱板的與上述一面相反的面黏接上述內板部;步驟(3):於執行上述步驟(1)及步驟(2)之後,將上述板構件於上述各邊界部向內側彎折。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 其中於藉由輥塗方式於上述各真空隔熱板的上述相反的面塗佈黏接劑將上述內板部黏接於該相反的面之後,執行上述步驟(1)。
  3. 一種冰箱,包括隔熱箱體,該隔熱箱體包括:外箱;內箱,設置於上述外箱的內部;及真空隔熱板,設置於上述外箱與上述內箱之間;且上述各真空隔熱板中的鄰接的真空隔熱板以於上述隔熱箱體的角部相互接觸的方式配置,上述真空隔熱板包括芯材、及覆蓋上述真空隔熱板的膜,且上述膜的密封部分向上述外箱的內表面側彎折。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冰箱,其中於上述角部,鄰接的上述真空隔熱板中的設置於橫方向的真空隔熱板的端部與設置於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的側面接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冰箱,其中於上述角部,鄰接的上述真空隔熱板中的設置於縱方向的真空隔熱板的端部與設置於橫方向的真空隔熱板的側面接觸。
  6. 一種冰箱,包括隔熱箱體,該隔熱箱體包括:外箱;內箱,設置於上述外箱的內部;及真空隔熱板,設置於上述外箱與上述內箱之間;且上述外箱的角部是將連續的板彎折而形成,鄰接的上述真空隔熱板於上述角部由薄的連接部分連接而連續形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冰箱,其中上述內箱是組合多片板而構成,且多片上述板中的鄰接的上述板的端部設置於在上述角部由薄的連接部分連接的部分。
TW102147843A 2012-12-25 2013-12-24 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以及冰箱 TWI5703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1192A JP6469941B2 (ja) 2012-12-25 2012-12-25 冷蔵庫
JP2012282522A JP6271124B2 (ja) 2012-12-26 2012-12-26 冷蔵庫の断熱箱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1566A TW201441566A (zh) 2014-11-01
TWI570372B true TWI570372B (zh) 2017-02-11

Family

ID=51020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7843A TWI570372B (zh) 2012-12-25 2013-12-24 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以及冰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40412B1 (zh)
CN (1) CN104870919B (zh)
TW (1) TWI570372B (zh)
WO (1) WO20141037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4102A1 (de) * 2014-07-21 2016-01-21 BSH Hausgeräte GmbH Wandung für ein Haushaltskältegerät, Haushaltskältegeräte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Wandung
KR102442071B1 (ko) 2015-10-19 2022-09-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30909B1 (ko) 2017-12-13 2023-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JP7287643B2 (ja) * 2018-12-27 2023-06-06 アクア株式会社 冷蔵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21209085A1 (de) 2021-08-18 2023-02-23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erätevorrichtung, Haushaltsgerät, Baukasten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aushaltsgerätevorrichtu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4975A (en) * 2002-05-31 2004-04-01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refrigerator using the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JP2005030827A (ja) * 2003-07-09 2005-02-03 Kimmon Mfg Co Ltd ガスメータ
TW201250189A (en) * 2011-06-13 2012-12-16 Toshiba Kk Refrige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1587U (ja) * 1983-06-08 1984-12-19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断熱箱体
JP2728318B2 (ja) 1991-02-15 1998-03-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箱体の製造方法
JPH06147744A (ja) 1992-11-09 1994-05-27 Hitachi Ltd 冷凍冷蔵庫
JPH08159377A (ja) * 1994-12-02 1996-06-21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体
US6109712A (en) * 1998-07-16 2000-08-29 Maytag Corporation Integrated vacuum panel insulation for thermal cabinet structures
JP2005299972A (ja) * 2004-04-08 2005-10-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05308257A (ja) * 2004-04-19 2005-11-04 Sharp Corp 冷蔵庫筐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98103B2 (ja) 2004-09-24 2008-12-1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の扉装置
JP5595720B2 (ja) * 2009-12-03 2014-09-24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CN102313432A (zh) * 2010-05-28 2012-01-11 株式会社东芝 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
DE102011006238A1 (de) * 2011-03-28 2012-10-0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Modularer Gerätekorpus
JP5788232B2 (ja) * 2011-06-13 2015-09-30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4975A (en) * 2002-05-31 2004-04-01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refrigerator using the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JP2005030827A (ja) * 2003-07-09 2005-02-03 Kimmon Mfg Co Ltd ガスメータ
TW201250189A (en) * 2011-06-13 2012-12-16 Toshiba Kk Refrige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0412B1 (en) 2018-07-18
CN104870919A (zh) 2015-08-26
CN104870919B (zh) 2017-11-21
TW201441566A (zh) 2014-11-01
EP2940412A4 (en) 2016-09-28
WO2014103753A1 (ja) 2014-07-03
EP2940412A1 (en)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88232B2 (ja) 冷蔵庫
TWI570372B (zh) 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以及冰箱
US20160258671A1 (en) Gas barrier for vacuum insulation
TWI477728B (zh) 電冰箱
CN104344662B (zh) 冰箱门以及具备该冰箱门的冰箱
CN105627657A (zh) 冰箱
TWI570373B (zh) 冰箱、冰箱的隔熱箱體以及冰箱隔熱箱體的製造方法
TWI529360B (zh) 電冰箱
TWI515402B (zh) 冰箱
JP5868152B2 (ja) 冷蔵庫
JP6670890B2 (ja) 冷蔵庫の断熱箱体の製造方法
JP6964810B2 (ja) 冷蔵庫
CN108204700B (zh) 冰箱
JP6918462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冷蔵庫
TW201335554A (zh) 冰箱的組裝系統以及冰箱
JP6271124B2 (ja) 冷蔵庫の断熱箱体の製造方法
JP6178040B2 (ja) 冷蔵庫
JP5897317B2 (ja) 冷蔵庫
JP5911280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