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4325B - Column foot hardware and the use of its column foot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Column foot hardware and the use of its column foot structur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34325B TWI534325B TW102134998A TW102134998A TWI534325B TW I534325 B TWI534325 B TW I534325B TW 102134998 A TW102134998 A TW 102134998A TW 102134998 A TW102134998 A TW 102134998A TW I534325 B TWI534325 B TW I53432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hardware
- bolt insertion
- center
- portion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4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22—Sockets or holders for poles or posts
- E04H12/2253—Mounting poles or posts to the holder
- E04H12/2261—Mounting poles or posts to the holder on a flat bas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42—Foundations for poles, masts or chimney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388—Separate connect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41—Connec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mbedding in concrete or masonry
- E04B1/4157—Longitudinally-externally threaded elements extending from the concrete or masonry, e.g. anchoring bolt with embedded hea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E04B2001/2451—Connections between closed section profi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E04B2001/2463—Connections to found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其上接合建築構造物中之柱構件之下端部,且緊固自基礎混凝土中向上方突出之錨栓之前端部的柱腳五金及使用其之柱腳構造。
圖28及圖29係為了對第1習知柱腳五金6、及使用其之第1習知柱腳構造2進行說明而參照之圖。
如圖28所示,第1習知柱腳構造2具備平板狀之柱腳五金6,該平板狀之柱腳五金6係於其表面藉由焊接而接合鋼架柱4(柱構件)之下端面。該柱腳五金6係介隔砂漿8而設置於基礎混凝土3之上方。
而且,自基礎混凝土3中貫穿砂漿8而向上方突出之錨栓10之上端部插通至柱腳五金6之螺栓插通孔6a、6b(參照圖29),且將螺母構件12之母螺紋部螺緊在形成於錨栓10之公螺紋部,藉此鋼架柱4經由柱腳五金6而立設並被固定於基礎混凝土3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再者,習知之柱腳構造中有具備柱腳五金之柱腳構造,該柱腳五金包含底板部、及該底板部上表面之中央部較其周緣部更向上方較高地突出之支撐台部,且於該支撐台部之上表面藉由焊接而接合鋼架柱之下端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於該專利文獻2之柱腳構造中,自基礎混凝土中貫穿砂漿而向上方突出之錨栓之上端部插通至貫穿柱腳五金之底板部之周緣部之厚度方向而形成之螺栓插通孔,且形成於錨栓之公螺紋部螺緊於螺母構件之母螺紋部,藉此將鋼架柱經由柱腳五金立設並固定於基礎混凝土上。
第1習知柱腳構造2中之柱腳五金6係如圖29所示般形成為金屬製之正方形狀之具有正背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形成有共計12個貫通其厚度方向(圖中相對於紙面垂直之方向)之螺栓插通孔6a及6b。該等螺栓插通孔6a、6b係各自之孔徑形成為大致相同,且使1根錨栓10鬆弛地插通至各螺栓插通孔。
而且,柱腳五金6之螺栓插通孔6a係於柱腳五金6之正方形狀之四個角部之各者各形成有1個。即,柱腳五金6之螺栓插通孔6a係於如下4個位置之各者配置中心位置,該等4個位置位於自平行於圖29中沿左右方向延伸之2條邊部且通過柱腳五金6之中心位置之假想線X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隔開長度L1的位置,且位於自平行於該圖中沿上下方向延伸之2條邊部且通過柱腳五金6之中心位置之假想線Y於該圖中左右方向上隔開長度L1的位置。
柱腳五金6之螺栓插通孔6b係配置於柱腳五金6之正方形狀之四條邊部各自之兩端部的螺栓插通孔6a、6a間之長度方向之均等位置,即,於將連接螺栓插通孔6a、6a之中心彼此之線段三等分而得之2個位置上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螺栓插通孔6b於例如圖29中沿上下方向延伸之2條邊部中,位於自假想線Y於圖中左右方向上隔開長度L1之位置,且於自假想線X在圖中上下方向上分別隔開長度L2之位置上配置有各自之中
心位置。長度L2為長度L1之三分之一之長度。於圖29中沿左右方向延伸之2條邊部中,螺栓插通孔6b亦配置於相同之長度位置。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00650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3-336266號公報
於因例如地震等而導致對上述第1習知柱腳構造2之鋼架柱4施加有產生如圖28所示之欲使鋼架柱4繞著鋼架柱4與柱腳五金6之接合部之旋轉中心O向逆時針旋轉方向旋轉之較大彎曲力矩M的負重之情形時,該彎曲力矩M發揮作用使柱腳五金6之該圖中右端部上翹。
相對於此,於固定柱腳五金6中之較圖28中上述旋轉中心O更右側部分之錨栓10中,藉由螺緊其公螺紋部與上述螺母構件12之母螺紋部,而於自該圖中旋轉中心O起向圖中右方向之長度為L1、L2之位置產生拉伸負重P1、P2作為用以防止由如上所述之彎曲力矩M引起之柱腳五金6之該圖中右端部之上翹的反作用力。
關於作為上述反作用力而產生之拉伸負重P1、P2,錨栓10自圖28所示之上述旋轉中心O起向圖中右方向的長度L1、L2越大,則P1、P2越大,又,錨栓10之外徑尺寸越大,則P1、P2越大。
然而,於上述第1習知柱腳構造2中,插通至自上述旋轉中心O起向圖28中右方向隔開長度L2之位置之螺栓插通孔6b而固
定之錨栓10中所產生之拉伸負重P2與插通至自旋轉中心O隔開長度L1之位置之螺栓插通孔6a、6b而固定之錨栓10中所產生之拉伸負重P1相比,成為值相當小之拉伸負重。
因此,存在如下問題:關於與上述彎曲力矩M相對抗地產生於錨栓10之拉伸負重(與對於彎曲力矩M之彎曲耐力相關),由於存在僅能產生如上所述之值相當小之拉伸負重P2之錨栓10,故而整體上之拉伸負重、即柱腳構造2對於彎曲力矩M之彎曲耐力相應地變小。
又,於為了增大與彎曲力矩M相對抗地產生於錨栓10之拉伸負重P1、P2而採用具有大外徑尺寸之錨栓10之情形時,存在如下問題:不僅對應之螺母構件12亦變大,而且亦必須增大柱腳五金6之厚度,故而導致柱腳五金6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又,圖30及圖31係為了對與上述第1習知柱腳五金6或柱腳構造2不同之第2習知柱腳五金22或柱腳構造20進行說明而參照之圖。以下,對與上述第1習知柱腳五金6或柱腳構造2相同之部分標註相同符號而進行說明,關於與上述第1習知柱腳五金6或柱腳構造2相同之構成之重複說明係除一部分以外將其他部分省略。
如圖30所示,第2習知柱腳構造20與上述第1習知柱腳構造2之不同方面在於:代替上述第1習知柱腳構造2中之柱腳五金6而具有另一柱腳五金22。
如圖31所示,柱腳五金22係形成為金屬製之正方形狀之具有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形成有共計12個貫通其厚度方向(圖中相對於紙面之垂直方向)之螺栓插通孔22a及22b。該等螺栓插通孔22a、22b係各自之孔徑形成為大致相同,且使1根錨栓10鬆弛地插通至各個螺栓插通孔。
而且,柱腳五金22之螺栓插通孔22a係於柱腳五金22之正方形狀之四個角部之各者中,於相對於各邊相互斜向地鄰接之位置各形成有2個。
即,柱腳五金22之螺栓插通孔22a位於自於圖31中左右方向上延伸且通過柱腳五金22之該圖中上下方向之中心位置之假想線X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隔開長度L1、L3之位置,且於自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延伸且通過柱腳五金22之該圖中左右方向之中心位置之假想線Y於該圖中左右方向上隔開長度L3、L1之2個位置上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柱腳五金22之螺栓插通孔22b係於柱腳五金22之正方形狀之四條邊部各自之長度方向中央部之位置上,在其內側附近配置其中心位置。即,柱腳五金22之螺栓插通孔22b係於例如圖31中沿上下方向延伸之邊部中,於自假想線Y在圖中左右方向上隔開長度L1之位置且假想線X上之各位置上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於此種第2習知柱腳構造20中,亦存在與上述第1習知柱腳構造2相同之問題。
即,於因例如地震等而導致對上述第2習知柱腳構造20之鋼架柱4施加有產生如圖30所示之欲使鋼架柱4繞著鋼架柱4與柱腳五金22之接合部之旋轉中心O向逆時針旋轉方向旋轉之較大彎曲力矩M的負重之情形時,於固定柱腳五金22中之該圖中右側部分之錨栓10中分別產生拉伸負重P1、P3作為用以防止由上述彎曲力矩M引起之柱腳五金22之圖中右側部分之上翹的反作用力。
然而,於上述第2習知柱腳構造20中,於圖30中左右方向上,於看上去與圖中旋轉中心O位於相同位置且插通至配置有其
中心位置之螺栓插通孔22b之錨栓10中,未產生與上述彎曲力矩M相對抗之拉伸負重。
因此,於上述第2習知柱腳構造20中存在如下問題:因彎曲力矩M之作用方向而導致存在不產生此種拉伸負重之錨栓10,故而整體上之拉伸負重、即柱腳構造20整體上對於上述彎曲力矩M之彎曲耐力相應地變小。
因此,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柱腳構造整體之彎曲耐力,並且可防止柱腳五金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的柱腳五金及使用其之柱腳構造。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柱腳五金具有:底板部,其以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呈大致板狀之方式而形成;及支撐台部,其在比該底板部之上表面之周緣部更靠內側而朝向上方且具有高度;且於該支撐台部之上表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該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底板部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藉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又,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為分別形成於上述底板部之四個角部之第1螺栓插通孔、及形成於鄰接於上述角部之各自兩條邊部且比上述第1螺栓插通孔更靠近中央部之位置的第2螺栓插通孔。
又,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底板部之反面側,自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向水平方向外側,形成有比上述底板部
之高度更低之階差凹部。
又,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底板部之如下位置,配置有上述第1螺栓插通孔之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於一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之2個中心的直線、與通過於對上述一條邊部以直角方向所鄰接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之2個中心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而偏移靠向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的位置。
又,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形成有自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附近之側面向大致垂直方向外側而突出之突出部。
又,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柱腳構造具備有柱腳五金,而該柱腳五金具有:底板部,其以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呈大致板狀之方式而形成;及支撐台部,其在比該底板部之上表面之周緣部更靠內側而朝向上方且具有高度;且於該支撐台部之上表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該柱腳構造之特徵在於:上述柱腳五金於上述底板部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藉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又,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係形成為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其正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其特徵在於: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藉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又,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為分別形成於上述四個角部之第1螺栓插通孔、及形成於鄰接於上述角部之各自兩條邊部且比上述第1螺栓插通孔更靠近中央部之位置的第2螺栓插通孔。
又,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於上述柱腳五金之反面側,自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向水平方向外側,形成有比從正面至反面之高度更低之階差凹部。
又,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如下位置,配置有上述第1螺栓插通孔之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於一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之2個中心的直線、與通過於對上述一條邊部以直角方向所鄰接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之2個中心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而偏移靠向上述四邊形狀之中央部的位置。
又,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柱腳構造具備有柱腳五金,而該柱腳五金係形成為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其正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該柱腳構造之特徵在於:上述柱腳五金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藉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又,本發明之柱腳構造之特徵在於:上述柱腳五金係設置於基礎混凝土之上方,於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之各者,插通有自上述基礎混凝土中而向上方突出之錨栓。
又,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係形成為具
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其正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並且藉由於其正面所載置之壓緊構件而固定於基礎混凝土之上方;其特徵在於: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切口部;上述3個切口部係以由連接相互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
又,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上述3個切口部係形成為於其最裏部具有圓弧部之大致U字狀。
又,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上述3個切口部係為分別形成於上述四個角部之第1切口部、及形成於鄰接於上述角部之各自兩條邊部且比上述第1切口部更靠近中央部之位置的第2切口部。
又,本發明之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如下位置,配置有上述第1切口部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於一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切口部之圓弧部之2個中心的直線、與通過於對上述一條邊部以直角方向所鄰接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切口部之圓弧部之2個中心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而偏移靠向上述四邊形狀之中央部的位置。
又,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柱腳構造包括有柱腳五金,而該柱腳五金係形成為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其正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並且藉由於其正面所載置之壓緊構件而固定於基礎混凝土之上方;該柱腳構造之特徵在於:上述柱腳五金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切口部;上述3
個切口部係以由連接相互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
又,本發明之柱腳構造之特徵在於:上述柱腳五金係設置於基礎混凝土之上方,於上述3個切口部之各者,插通有自上述基礎混凝土中而向上方突出之錨栓;且藉由插通上述3個切口部之錨栓而將上述壓緊構件固定於上述柱腳五金上。
根據此種本發明之柱腳五金,其包含:底板部,其形成為四邊形狀之具有正反兩面及厚度之大致板狀;及支撐台部,其於該底板部之上表面之較周緣部更靠內側朝向上方具有高度;且於該支撐台部之上表面接合柱構件之下端部;且於上述底板部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落在相當於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藉此可提高柱腳構造整體之彎曲耐力,並且可防止柱腳五金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又,根據本發明之柱腳構造,其包括柱腳五金,該柱腳五金包含形成為四邊形狀之具有正反兩面及厚度之大致板狀之底板部、及於該底板部之上表面之較周緣部更靠內側朝向上方具有高度之支撐台部,且於該支撐台部之上表面接合柱構件之下端部;且上述柱腳五金於上述底板部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落在相當於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藉此可提高柱腳構造整體之彎曲耐力,並且可防止柱腳五金之大型化或
重量化、高價化。
又,根據本發明之柱腳五金,其係形成為四邊形狀之具有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其正面接合柱構件之下端部,且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藉此可提高柱腳構造整體之彎曲耐力,並且可防止柱腳五金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又,根據本發明之柱腳構造,其具備柱腳五金,該柱腳五金係形成為四邊形狀之具有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其正面接合柱構件之下端部,且上述柱腳五金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藉此可提高柱腳構造整體之彎曲耐力,並且可防止柱腳五金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又,根據本發明之柱腳五金,其係形成為四邊形狀之具有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於其正面接合柱構件之下端部,並且藉由載置於其正面之壓緊構件而固定於基礎混凝土之上方,且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3個切口部,上述3個切口部係以由連接相互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之線段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藉此可提高柱腳構造整體之彎曲耐力,此外,可防止柱腳五金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並且可提高柱腳構造之設置作業之效率。
又,根據本發明之柱腳構造,其具備柱腳五金,該柱腳
五金係形成為四邊形狀之具有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於其正面接合柱構件之下端部,並且藉由載置於其正面之壓緊構件而固定於基礎混凝土之上方,且上述柱腳五金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3個切口部,上述3個切口部係以由連接相互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之線段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藉此可提高柱腳構造整體之彎曲耐力,此外,可防止柱腳五金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並且可提高柱腳構造之設置作業之效率。
2‧‧‧柱腳構造
3‧‧‧基礎混凝土
4‧‧‧鋼架柱
4a‧‧‧角部
6‧‧‧柱腳五金
6a、6b‧‧‧螺栓插通孔
8‧‧‧砂漿
10‧‧‧錨栓
11‧‧‧被覆混凝土
12‧‧‧螺母構件
14‧‧‧主鋼筋
20‧‧‧柱腳構造
22‧‧‧柱腳五金
22a、22b‧‧‧螺栓插通孔
40‧‧‧柱腳構造
42‧‧‧柱腳五金
42a、42b‧‧‧螺栓插通孔
42c‧‧‧底板部
42d‧‧‧上表面
42e‧‧‧底面
42f‧‧‧支撐台部
42g‧‧‧上表面
42h‧‧‧側面
42i‧‧‧凹部
42j‧‧‧傾斜凹部
42k‧‧‧角部外形面
42m‧‧‧階差凹部
42n‧‧‧邊界階差面
42o‧‧‧凹平面
42p‧‧‧角部外形面
42q‧‧‧角部
42r、42s‧‧‧突出部
42t、42u‧‧‧稜邊部
42v‧‧‧稜線
42w、42x‧‧‧稜邊部
42y‧‧‧稜線
44‧‧‧固定板
44a‧‧‧貫通孔
46‧‧‧螺母構件
48‧‧‧螺栓墊圈
50‧‧‧螺母構件
60‧‧‧柱腳構造
62‧‧‧柱腳五金
62a、62b‧‧‧螺栓插通孔
62c‧‧‧上表面
62d‧‧‧底面
62e‧‧‧階差凹部
62f‧‧‧邊界階差面
62g‧‧‧凹平面
62h‧‧‧角面
80‧‧‧柱腳構造
82‧‧‧柱腳五金
82a、82b‧‧‧開口凹部
82c‧‧‧上表面
82d‧‧‧底面
82h、82i‧‧‧圓弧部
82j‧‧‧角面
84‧‧‧壓緊構件
84a‧‧‧螺栓插通孔
84b‧‧‧角面
F、F1、F2‧‧‧水平力
G、G1、G2、G3、G4、G5‧‧‧重心
H、I、J、K‧‧‧頂點
L、L10、L20‧‧‧距離
L1、L2、L3、L4、L5‧‧‧長度
L11、L14、L15、L21、L24、L25‧‧‧長度
M、M1、M10、M11、M20、M21‧‧‧彎曲力矩
O‧‧‧旋轉中心
P1、P2、P3、P4、P5、P6、P7、P8、P9‧‧‧拉伸負重
Q、R、S‧‧‧頂點
T、T1、T2‧‧‧拉伸負重
t、t1、t2‧‧‧厚度
U‧‧‧頂點
X、Y、X1、Y1、X2、Y2‧‧‧假想線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之局部剖面側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柱腳構造40中之柱腳五金42之俯視圖。
圖3係圖2所示之柱腳五金42之側視圖。
圖4係圖2所示之柱腳五金42之B-B線箭視剖面圖。
圖5係將圖2所示之柱腳五金42之該圖中右上部分放大表示之圖,且係用以說明螺栓插通孔42a、42b之各位置之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6係用以說明於圖1所示之柱腳構造40中對柱腳五金42施加有拉伸負重T之狀態之概念側視圖。
圖7係圖2所示之柱腳五金42之仰視圖。
圖8係將圖1所示之柱腳構造40中之柱腳五金42與錨栓10之緊固部放大表示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9係將圖2所示之柱腳五金42之該圖中右上部分放大表示之圖,且係用以說明突出部42r、42s之各位置之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10係用以說明於圖1所示之柱腳構造40中施加有彎曲力矩M之狀態之概念側視圖。
圖11係圖1所示之柱腳構造40之A-A線箭視剖面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之局部剖面側視圖。
圖13係圖12所示之柱腳構造60中之柱腳五金62之俯視圖。
圖14係圖13所示之柱腳五金62之仰視圖。
圖15係將圖13所示之柱腳五金62之該圖中右上部分放大表示之圖,且係用以說明螺栓插通孔62a、62b之各位置之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16係用以說明於圖12所示之柱腳構造60中對柱腳五金62施加有拉伸負重T1之狀態之概念側視圖。
圖17係將圖12所示之柱腳構造60中之柱腳五金62與錨栓10之緊固部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18係用以說明於圖12所示之柱腳構造60中施加有彎曲力矩M10之狀態之概念側視圖。
圖19係圖12所示之柱腳構造60之C-C線箭視剖面圖。
圖2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之局部剖面側視圖。
圖21係圖20所示之柱腳構造80中之柱腳五金82之俯視圖。
圖22係圖20所示之柱腳構造80之D-D線箭視剖面圖。
圖23係將圖21所示之柱腳五金82之該圖中右上部分放大表示之圖,且係用以說明開口凹部82a、82b之各位置之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24係用以說明於圖20所示之柱腳構造80中對柱腳五金82施加有拉伸負重T2之狀態之概念側視圖。
圖25係將圖20所示之柱腳構造80中之柱腳五金82與錨栓10之緊固部放大表示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26係用以說明於圖20所示之柱腳構造80中施加有彎曲力矩M20之狀態之概念側視圖。
圖27係圖20所示之柱腳構造80之E-E線箭視剖面圖。
圖28係表示第1習知柱腳構造2之概念側視圖。
圖29係圖28所示之柱腳構造2中之柱腳五金6之俯視圖。
圖30係表示第2習知柱腳構造20之概念側視圖。
圖31係圖30所示之柱腳構造20中之柱腳五金22之俯視圖。
以下,基於圖式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柱腳五金及使用其之柱腳構造之形態進行具體說明。
圖1至圖11係為了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42及使用其之柱腳構造40進行說明而參照之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係具備柱腳五金42而構成,該柱腳五金42係介隔砂漿8而設置於基礎混凝土3之上方。又,如圖3所示,柱腳五金42包含底板部42c及支撐台部42f,且形成為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具有長度之角形柱狀之鋼架柱4(柱構件)之下端面係藉由焊接而接合於上述支撐台部42f之上表面42g。
而且,自基礎混凝土3中貫通上述砂漿8而向其上方突出之錨栓10之上端部插通至形成於柱腳五金42之底板部42c之螺栓插通孔42a、42b。
自柱腳五金42之底板部42c之周緣部向上方突出且形成於錨栓10之上端部之公螺紋部插通螺栓墊圈48之未圖示之貫通
孔,而被螺緊(雙螺固)於2個螺母構件12之母螺紋部,藉此鋼架柱4經由柱腳五金42與砂漿8而立設並固定於基礎混凝土3上。
柱腳五金42係金屬製,且如圖2、3所示般包含形成為正方形狀之具有正反兩面及厚度之大致板狀之底板部42c、及該底板部42c之上表面42d之較周緣部更靠內側(中央側)之朝向圖3中上方具有高度之支撐台部42f。該等底板部42c及支撐台部42f係與下述突出部42r、42s一併藉由鑄造而一體形成。
柱腳五金42之支撐台部42f係如圖2所示般其外形形狀形成為略大於鋼架柱4之下端面之正方形狀的正方形狀,且於較與其各邊呈直角之方向上具有寬度之方環狀之上表面42g更靠內側(中央側),如圖4所示般形成有向圖中下方凹陷之凹部42i。
而且,支撐台部42f之上表面42g係平滑地形成,於其上載置並接合有鋼架柱4。
關於柱腳五金42之底板部42c,於圖2所示之其四個角部,位於圖3中上側之角部外形面42k自位於該圖中下側之角部外形面42p朝向柱腳五金42之中央部凹陷,且該角部外形面42k之下端至角部外形面42p之下端之高度係形成得較底板部42c之上表面42d至底面42e之高度低。
又,底板部42c於其四條邊部各自之長度方向中央部,如圖4所示,底板部42c之高度由其上表面42d之內側之高度隨著接近於外側之邊部側面而逐漸降低般之傾斜凹部42j係如圖2所示般形成為三角形狀。
即,傾斜凹部42j係如圖2所示般形成為由連接共計3個位置之線所包圍之三角形狀之區域,該3個位置係如底板部42c之
四條邊部各者中之使2個螺栓插通孔42b、42b之位置分別與假想線X或Y平行地錯開並向邊部上移動的2個位置、及為平行於邊部之支撐台部42f之側面42h之長度中央且位於底板部42c與支撐台部42f之邊界附近的1個位置。
如圖2所示,於底板部42c中,貫通其高度方向(圖中相對於紙面之垂直方向)之螺栓插通孔42a(第1螺栓插通孔)及螺栓插通孔42b(第2螺栓插通孔)於其四個角部之各者各形成有3個,共計形成有12個。該等螺栓插通孔42a、42b係各自之孔徑形成為大致相同,且使1根錨栓10鬆弛地插通至各螺栓插通孔。
而且,螺栓插通孔42a係於底板部42c之正方形狀之四個角部各者之附近各形成有1個。
又,螺栓插通孔42b係於底板部42c之正方形狀之四條邊部各自之兩端部中,於較角部之螺栓插通孔42a更靠近四條邊部各自之長度中央之位置配置其中心位置。
即,如圖5所示,螺栓插通孔42a係於如下4個位置(四角)之各者配置中心位置,該4個位置位於自於該圖中左右方向上延伸且通過柱腳五金42之該圖中上下方向之中心位置之假想線X(圖中橫向中心線)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隔開較長度L1短之長度L5的位置,且位於自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延伸且通過柱腳五金42之該圖中左右方向之中心位置之假想線Y(圖中縱向中心線)於該圖中左右方向上隔開較長度L1短之長度L5的位置。
而且,例如圖5中右側之螺栓插通孔42b係位於柱腳五金42之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延伸之邊部中自假想線Y向圖中右方向隔開長度L1之位置,且於自假想線X向圖中上方向隔開長度L4之位置
配置其中心位置。
又,螺栓插通孔42b之各者中,其中心位置係配置於上述底板部42c之四條邊部之各者中距離假想線X及假想線Y大致相同長度之位置。
如圖5所示,形成於底板部42c之角部之螺栓插通孔42a、及鄰接於該螺栓插通孔42a之兩側之2個螺栓插通孔42b係以於水平面上由連接相互之中心位置彼此之線段構成三角形,且該三角形之重心G落在相當於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插通至該等螺栓插通孔42a及2個螺栓插通孔42b之3根錨栓10亦同樣地以於水平面上由連接相互之中心位置彼此之線段構成三角形,且該三角形之重心G1(參照圖6)落在相當於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因此,插通至螺栓插通孔42a及2個螺栓插通孔42b之3根錨栓10之上述重心G1係配置於與螺栓插通孔42a及2個螺栓插通孔42b之重心G為同一位置或相同之位置。
柱腳五金42將因地震等而導致產生於鋼架柱4之力經由其底板部42c與錨栓10傳遞至基礎混凝土3。而且,圖6所示之柱腳五金42之底板部42c之厚度t係設定為如可承受既定之彎曲應力之厚度。
此處,如圖6所示,於因地震等而導致施加有彎曲力矩M(參照圖10)之情形時,若將產生於插通螺栓插通孔42a與2個螺栓插通孔42b之3根錨栓10之拉伸負重之合力設為拉伸負重T,則上述拉伸負重T作用於柱腳五金42之底板部42c中之3根錨栓10之重心G1。
此時,於柱腳五金42之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高度下端位置產生彎曲力矩M1。該彎曲力矩M1與拉伸負重T、或3根錨栓10之重心G1至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高度下端位置之距離L成比例。
柱腳五金42之底板部42c之厚度t係考慮施加至底板部42c之上述彎曲力矩M1而予以設定。
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中,由於柱腳五金42之底板部42c之插通螺栓插通孔42a與2個螺栓插通孔42b之3根錨栓10之水平面上之重心G1係配置於相當於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位置,故而能顯著縮短錨栓10之重心G1至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高度下端位置之距離L以使其大致接近於零。
而且,藉由顯著縮短錨栓10之重心G1至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高度下端位置之距離L,可顯著減小上述彎曲力矩M1,故而可使柱腳五金42之底板部42c之厚度t變薄。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可使柱腳五金42之底板部42c之厚度t變薄,藉此可防止柱腳五金42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於柱腳五金42之底板部42c中,如圖7所示,於其底面42e(反面)之四個角部之各者中,形成有具有自該底面42e朝向該圖中紙面之裏側凹陷之凹平面42o之階差凹部42m,柱腳五金42之該階差凹部42m之區域係形成為高度低於其底面42e至上表面42d之高度(參照圖3)。
於階差凹部42m之凹平面42o與底面42e之階差部形成有邊界階差面42n,該邊界階差面42n係以其長度中央部與螺栓插通孔
42b之內周面接觸、且其長度兩端部朝向外側延伸之方式形成。
因此,階差凹部42m係形成為如自螺栓插通孔42b朝向外側開口之大致三角形狀。
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由於在柱腳五金42形成有圖4所示之凹部42i、傾斜凹部42j、圖2、3所示之角部外形面42k、42p、或圖7所示之階差凹部42m,故而可防止柱腳五金42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又,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由於在柱腳五金42形成有階差凹部42m或邊界階差面42n,故而即便因地震等導致與彎曲力矩M同時作用於鋼架柱4之水平剖面之剪力造成對柱腳五金42施加有水平力F(參照圖8),亦可防止柱腳五金42於水平方向上產生偏移。
即,如圖8所示,填充至柱腳五金42之底面42e與基礎混凝土3之間之砂漿8係以密接於階差凹部42m之凹平面42o及邊界階差面42n並且密接於插通螺栓插通孔42b之錨栓10之外周面之一部分的方式,填充至階差凹部42m之凹平面42o與基礎混凝土3之間。
因此,於因地震等導致剪力作用於鋼架柱4,如圖8所示般對柱腳五金42施加有朝向圖中左方向之水平力F之情形時,該水平力F係以柱腳五金42之邊界階差面42n介隔砂漿8而於水平力F之方向之下游側擠壓應對水平力F之若干根錨栓10之各者的方式進行動作,藉此傳遞至該若干根錨栓10。
而且,由於若干根錨栓10相對於水平力F發揮阻力作用,故而可防止柱腳五金42相對於基礎混凝土3於水平方向上偏移。
進而,由於錨栓10受到施加至柱腳五金42之水平力F並發揮其阻力作用,故而可防止僅以砂漿8直接承受水平力F而導致
該砂漿8破裂之情況。
又,由於柱腳五金42之階差凹部42m係如圖7、8所示般形成為如自螺栓插通孔42b朝向外側開口之形狀,故而可容易地在柱腳五金42與基礎混凝土3之間填充砂漿8。
如圖2、9所示,於柱腳五金42之支撐台部42f之四邊各自之側面42h與底板部42c之上表面42d之間,形成有使該底板部42c之垂直剖面中之剖面積增大之突出部42r、42s。
即,如圖2所示,於支撐台部42f之側面42h之長度方向上之兩端部之2處,如圖3所示,自支撐台部42f之側面42h之高度中途位置至底板部42c之上表面42d,形成有自側面42h朝向大致垂直方向外側突出之大致三角錘狀之突出部42r。
如圖9所示,該突出部42r係形成為具有4個頂點H、I、J、K之大致三角錘狀。而且,突出部42r具有:稜邊部42t,其連結位於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高度下端位置之角之點(頂點I)與自側面42h向外側突出且位於底板部42c之上表面42d上之頂點J;及稜邊部42u,其連結相對於下述頂點H位於上述頂點I之相反側且位於側面42h之高度下端位置之頂點K與上述頂點J。
突出部42r之稜邊部42t與稜邊部42u之各者係以連結位於支撐台部42f之側面42h之高度中途位置(與圖4之頂點Q為相同高度)之頂點H與上述頂點J且自底板部42c之上表面42d上之頂點J呈大致45度傾斜之稜線42v為中心而形成為相互對稱形狀。
而且,於突出部42r之稜邊部42u距螺栓插通孔42b之中心位置之最短距離之長度尺寸係形成為與上述頂點I之位置至螺栓插通孔42a之中心位置之長度尺寸相同之長度。
又,如圖2所示,於支撐台部42f之側面42h之長度方向上之較兩端部更靠近中央之2處,自支撐台部42f之側面42h之高度中途位置至底板部42c之上表面42d,形成有自側面42h朝向大致垂直方向外側突出之大致三角錘狀之突出部42s。
如圖9所示,該突出部42s係形成為具有4個頂點Q、R、S、U之不對稱之三角錘狀。而且,突出部42s具有:稜邊部42x,其連結位於支撐台部42f之側面42h之長度方向中央部之高度下端位置之頂點U與自側面42h向外側突出之底板部42c之上表面42d上之頂點S(參照圖4);及稜邊部42w,其連結相對於下述頂點Q位於頂點U之相反側且位於側面42h之高度下端位置之頂點R與上述頂點S。
突出部42s之稜邊部42w與稜邊部42x之各者係形成於連結位於支撐台部42f之側面42h之高度中途位置之頂點Q(參照圖4)與上述頂點S且自底板部42c之上表面42d上之頂點S呈大致45度傾斜之稜線42y之兩側,且以稜邊部42x長於稜邊部42w之方式相對於稜線42y不對稱地形成。
而且,於突出部42s之稜邊部42w距螺栓插通孔42b之中心位置之最短距離之長度尺寸係形成為與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高度下端位置至螺栓插通孔42a之中心位置之長度尺寸相同之長度。
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由於在柱腳五金42形成有突出部42r與突出部42s,故而可使底板部42c上之支撐台部42f之側面42h之高度下端位置之剛性僅於需要之位置增大所需之大小。
藉由以此方式利用突出部42r及突出部42s有效率地加強柱腳五金42中之剛性較低之部分而增大剛性,可使底板部42c之厚度較未形成突出部42r與突出部42s之情形時之柱腳五金之底板部之厚
度薄。
又,柱腳五金42係藉由將於突出部42r之稜邊部42u及突出部42s之稜邊部42w距螺栓插通孔42b之中心位置之最短距離之長度尺寸形成為與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高度下端位置至螺栓插通孔42a之中心位置之長度尺寸相同之長度,而可防止較高之應力局部地作用於底板部42c之一部分。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由於在柱腳五金42形成有突出部42r與突出部42s,故而可提高柱腳構造40整體之彎曲耐力,並且可防止柱腳五金42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如圖1、11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中,插通至1個螺栓插通孔42a及2個螺栓插通孔42b之3根錨栓10於基礎混凝土3中之各者之下端部係固定於1片固定板44。
固定板44係如圖11所示般形成為L字形之板狀。該固定板44係如圖1所示般將錨栓10鬆弛地插通至貫通其厚度方向之貫通孔44a,且螺母構件46於其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螺合於錨栓10,藉此將固定板44一體地固定於基礎混凝土3中之錨栓10之下端部。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中,藉由將1片固定板44安裝於3根錨栓10,可使3根錨栓10集中固定於基礎混凝土3中,並且可容易地進行其安裝作業。
此種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於因例如地震等而導致對柱腳構造40之鋼架柱4施加有如圖10所示之繞著與柱腳五金42之接合部之旋轉中心O於逆時針旋轉方向上產生較大之彎曲力矩M的負重之情形時,固定柱腳五金42中之圖中右側部分之錨栓10分別產生拉伸負重P5、P4作為用以防止由上述彎曲力矩M引起之柱腳五金42
之圖中右側部分之上翹的反作用力。
此處,於上述習知柱腳構造2中之位於圖12中自鋼架柱4之旋轉中心O隔開長度L2之位置且插通至螺栓插通孔6b而固定的錨栓10中產生拉伸負重P2,但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中之位於自圖10中鋼架柱4之旋轉中心O向圖中右方隔開長度L4之位置且插通至螺栓插通孔42b而固定的錨栓10所產生之拉伸負重P4,由於上述長度L4長於L2,故而拉伸負重P4遠遠大於上述習知柱腳構造2之拉伸負重P2。
因此,可使柱腳構造40對於上述彎曲力矩M之彎曲耐力整體上遠遠大於上述習知柱腳構造2、20。
又,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中,如圖2、5所示,柱腳五金42之螺栓插通孔42a係於底板部42c之如下位置配置其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形成於1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螺栓插通孔42b之2個中心位置的直線與通過形成於在直角方向上鄰接於上述1條邊部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螺栓插通孔42b之2個中心位置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圖5中自假想線X、Y隔開長度L1之位置)向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偏靠之位置。
藉由如此將柱腳五金42之四角之4個螺栓插通孔42a各自之中心位置配置於較上述交點之位置更偏靠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之位置,與於上述交點配置螺栓插通孔42a之情形相比,其剛性較高,故而可考慮其剛性之增加量而使柱腳五金42之厚度變薄。
又,於在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中鋼筋排列(bar arrangement)圖11中沿左右方向延伸之主鋼筋14之情形時,於圖2中柱腳五金42之沿上下方向延伸之各邊中,於插通至螺栓插通孔42b、
42b之錨栓10、10間形成有既定長度之間隔。
因此,可將圖11中沿左右方向延伸之3根主鋼筋14集中插通至該間隔,並且於該等3根主鋼筋14之各者之間甚至未夾持1根錨栓10,因此錨栓10不會妨礙主鋼筋14之鋼筋排列作業,故而可容易地進行其鋼筋排列作業。
又,於鋼筋排列圖11中沿上下方向延伸之主鋼筋14(未圖示)之情形時,根據相同之理由,亦可容易地進行其鋼筋排列作業。
進而,於圖11中柱腳五金42之沿上下方向延伸之各邊中,在插通至圖2所示之螺栓插通孔42a之錨栓10與插通至螺栓插通孔42b之錨栓10之間分別於圖11中上方及下方形成有既定長度之間隔,可於該等間隔中各插通1根於該圖中沿左右方向延伸之主鋼筋14。
因此,於圖11中柱腳五金42之沿上下方向延伸之各邊中,不僅於插通至螺栓插通孔42b、42b之錨栓10、10之間形成可供主鋼筋14插通之間隔,而且於插通至螺栓插通孔42a之錨栓10與插通至螺栓插通孔42b之錨栓10之間亦形成可供主鋼筋14插通之間隔,藉此可較多地鋼筋排列插通至該等錨栓10間之主鋼筋14之根數。
又,於鋼筋排列圖11中沿上下方向延伸之主鋼筋14(未圖示)之情形時,根據相同之理由,亦可較多地鋼筋排列插通至上述錨栓10間之主鋼筋14之根數。
因此,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42及使用其之柱腳構造40,可提高柱腳構造40整體之彎曲耐力,並且可防止柱腳五金42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圖12至圖19係為了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62及使用其之柱腳構造60進行說明而參照之圖。
以下,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42或柱腳構造40相同之部分標註相同符號而進行說明,關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42或柱腳構造40相同之構成之重複說明係除一部分以外將其他部分省略。
如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係具備平板狀之柱腳五金62而構成,該柱腳五金62係介隔砂漿8而設置於基礎混凝土3之上方。又,柱腳五金62中,形成為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具有長度之角形柱狀之鋼架柱4(柱構件)之下端面係藉由焊接而接合於其上表面62c(正面)。
而且,自基礎混凝土3中貫通上述砂漿8而向其上方突出之錨栓10之上端部插通至形成於柱腳五金62之螺栓插通孔62a、62b。
向柱腳五金62之上方突出且形成於錨栓10之上端部之公螺紋部插通螺栓墊圈48之未圖示之貫通孔而與螺母構件12之母螺紋部螺緊,藉此鋼架柱4經由柱腳五金62與砂漿8而立設並固定於基礎混凝土3上。
而且,於基礎混凝土3上形成有被覆混凝土11。該被覆混凝土11於高於錨栓10上端部之高度上端位置之位置具有上表面,且將鋼架柱4之下端部、柱腳五金62、砂漿8、錨栓10之上端部、螺母構件12等各構件埋設於其內部。
如圖13所示,柱腳五金62係形成為金屬製之正方形狀之具有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該正方形狀之四個角部之各者形成有角面62h。
柱腳五金62於其四個角部之各者各形成有3個貫通其
厚度方向(圖13中相對於紙面之垂直方向)之螺栓插通孔62a(第1螺栓插通孔)及螺栓插通孔62b(第2螺栓插通孔),共計形成有12個螺栓插通孔。該等螺栓插通孔62a、62b係各自之孔徑形成為大致相同,且使1根錨栓10鬆弛地插通至各螺栓插通孔。
而且,螺栓插通孔62a係於柱腳五金62之正方形狀之四個角部各自之附近各形成有1個。
又,螺栓插通孔62b係於柱腳五金62之正方形狀之四條邊部各自之兩端部中,於較角部之螺栓插通孔62a更靠近四條邊部各自之長度中央之位置配置其中心位置。
即,如圖15所示,螺栓插通孔62a係於如下4個位置(四角)之各者配置中心位置,該等4個位置位於自於該圖中左右方向上延伸且通過柱腳五金62之該圖中上下方向之中心位置之假想線X1(圖中橫向之中心線)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隔開較長度L11短之長度L15的位置,且位於自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延伸且通過柱腳五金62之該圖中左右方向之中心位置之假想線Y1(圖中縱向之中心線)於該圖中左右方向上隔開較長度L11短之長度L15的位置。
而且,例如圖15中右側之螺栓插通孔62b係位於柱腳五金62之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延伸之邊部中自假想線Y1向圖中右方向隔開長度L11之位置,且於自假想線X1向圖中上方向隔開長度L14之位置配置其中心位置。
又,螺栓插通孔62b之各者係將其中心位置配置於上述柱腳五金62之四條邊部之各者中距離假想線X1及假想線Y1為大致相同長度之位置。
如圖15所示,形成於柱腳五金62之角部之螺栓插通孔
62a、及配置於該螺栓插通孔62a之兩側之2個螺栓插通孔62b係以於水平面上由連接相互之中心位置彼此之線段構成三角形,且該三角形之重心G2落在相當於鋼架柱4之角部4a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插通該等螺栓插通孔62a與2個螺栓插通孔62b之3根錨栓10亦同樣地以於水平面上由連接相互之中心位置彼此之線段構成三角形,且該三角形之重心G3(參照圖16)落在相當於鋼架柱4之角部4a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因此,插通螺栓插通孔62a與2個螺栓插通孔62b之3根錨栓10之上述重心G3係配置於與螺栓插通孔62a及2個螺栓插通孔62b之上述重心G2為同一位置或相同之位置。
柱腳五金62將因地震等而導致產生於鋼架柱4之力經由錨栓10傳遞至基礎混凝土3。而且,圖16所示之柱腳五金62之厚度t1係設定為如可承受既定之彎曲應力之厚度。
此處,於因地震等而導致對柱腳構造60施加有彎曲力矩M10(參照圖18)之情形時,如圖16所示,若將產生於插通螺栓插通孔62a與2個螺栓插通孔62b之3根錨栓10之拉伸負重之合力設為T1,則上述拉伸負重T1作用於柱腳五金62中之3根錨栓10之上述三角形之重心G3。
此時,於柱腳五金62之鋼架柱4之角部4a之高度下端位置產生彎曲力矩M11。該彎曲力矩M11與上述拉伸負重T1、或3根錨栓10之上述重心G3至鋼架柱4之角部4a之高度下端位置之距離L10成比例。
柱腳五金62之厚度t1係考慮施加至柱腳五金62之上述
彎曲力矩M11而予以設定。
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中,由於柱腳五金62之插通螺栓插通孔62a與2個螺栓插通孔62b之3根錨栓10之水平面上之上述重心G3係配置於相當於鋼架柱4之角部4a之位置,故而能明顯縮短錨栓10之上述重心G3至鋼架柱4之角部4a之高度下端位置之距離L10以使其大致接近於零。
而且,藉由明顯縮短錨栓10之上述重心G3至鋼架柱4之角部4a之高度下端位置之距離L10,可顯著減小上述彎曲力矩M11,故而可使柱腳五金62之厚度t1變薄。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可使柱腳五金62之厚度t1變薄,藉此可防止柱腳五金62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如圖14所示,柱腳五金62於其底面62d(反面)之四個角部之各者中各形成有2個階差凹部62e,該階差凹部62e具有自該底面62d朝向該圖中紙面之裏側凹陷之凹平面62g,且柱腳五金62之該階差凹部62e之區域係形成為高度低於其底面62d至上表面62c之高度。
於階差凹部62e之凹平面62g與底面62d之階差部形成有邊界階差面62f,該邊界階差面62f係以其長度中央部與螺栓插通孔62b之內周面接觸、其長度兩端部向柱腳五金62之側面延伸直至開口之方式形成。
因此,階差凹部62e係形成為如自螺栓插通孔62b朝向外側延伸,且於柱腳五金62之側面開口之大致三角形狀。
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由於在柱腳五金62形成有階差凹部62e或邊界階差面62f,故而即便因地震等而導致與彎曲力矩
M10同時作用於鋼架柱4之水平剖面之剪力造成對柱腳五金62施加水平力F1(參照圖17),根據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相同之理由,亦可防止柱腳五金62相對於基礎混凝土3於水平方向上產生偏移。
進而,由於錨栓10受到施加至柱腳五金62之水平力F1並發揮其阻力作用,故而可防止僅以砂漿8直接承受水平力F1而導致該砂漿8破裂之情況。
又,柱腳五金62之階差凹部62e係如圖14、17所示般形成為如自螺栓插通孔62b朝向外側開口之形狀,故而可容易地於柱腳五金62與基礎混凝土3之間填充砂漿8。
此種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於因例如地震等而導致對柱腳構造60之鋼架柱4施加有如圖18所示之繞著與柱腳五金62之接合部之旋轉中心O於逆時針旋轉方向上產生較大之彎曲力矩M10的負重之情形時,固定柱腳五金62中之圖中右側部分之錨栓10分別產生拉伸負重P7、P6作為用以防止由上述彎曲力矩M10引起之柱腳五金62之圖中右側部分之上翹的反作用力。
此處,於上述習知柱腳構造2中之位於圖28中自鋼架柱4之旋轉中心O隔開長度L2之位置且插通至螺栓插通孔6b而固定的錨栓10中產生拉伸負重P2,但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中之位於圖18中自鋼架柱4之旋轉中心O向圖中右方隔開長度L14之位置且插通至螺栓插通孔62b而固定的錨栓10中所產生之拉伸負重P6,由於上述長度L14長於L2,故而拉伸負重P6遠遠大於上述習知柱腳構造2之拉伸負重P2。
因此,可使柱腳構造60對於上述彎曲力矩M10之彎曲耐力整體上遠遠大於上述習知柱腳構造2、20。
又,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中,如圖13、15所示,柱腳五金62之螺栓插通孔62a係於柱腳五金62之如下位置配置其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形成於1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螺栓插通孔62b之2個中心位置的直線與通過形成於在直角方向上鄰接於上述1條邊部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螺栓插通孔62b之2個中心位置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圖15中自假想線X1、Y1隔開長度L11之位置)向鋼架柱4之角部4a(靠近柱腳五金62之中央部)偏靠之位置。
藉由如此將配置於柱腳五金62之四角之4個螺栓插通孔62a各自之中心位置配置於較上述交點更偏靠鋼架柱4之角部4a之位置,與於上述交點配置螺栓插通孔62a之情形相比,柱腳五金62之剛性較高,故而可考慮其剛性之增加量而使柱腳五金62之厚度變薄。
又,於在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中鋼筋排列圖19中沿左右方向延伸之主鋼筋14之情形時,於圖13中柱腳五金62之沿上下方向延伸之各邊中,於插通至螺栓插通孔62b、62b之錨栓10、10之間形成有既定長度之間隔。
因此,根據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相同之理由,可容易地進行主鋼筋14之鋼筋排列作業。
又,根據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相同之理由,可於錨栓10間鋼筋排列較多之主鋼筋14。
因此,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62及使用其之柱腳構造60,可提高柱腳構造60整體之彎曲耐力,並且可防止柱腳五金62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圖20至圖27係為了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柱腳五
金82及使用其之柱腳構造80進行說明而參照之圖。
以下,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42或柱腳構造40相同之部分標註相同符號而進行說明,關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42或柱腳構造40相同之構成之重複說明係除一部分以外將其他部分省略。
如圖20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係具備平板狀之柱腳五金82、及載置於該柱腳五金82之上表面82c上之壓緊構件84而構成,且該柱腳五金82係經由砂漿8而設置於基礎混凝土3之上方。又,柱腳五金82中,形成為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具有長度之角形柱狀之鋼架柱4(柱構件)之下端面係藉由焊接而接合於其上表面82c(正面)。
而且,自基礎混凝土3中貫通上述砂漿8而向其上方突出之錨栓10之上端部插通至形成於柱腳五金82之開口凹部82a、82b、及形成於壓緊構件84之螺栓插通孔84a。
突出至壓緊構件84之上方且形成於錨栓10之上端部之公螺紋部插通螺栓墊圈48之未圖示之貫通孔而與螺母構件12之母螺紋部螺緊,藉此鋼架柱4經由柱腳五金82、壓緊構件84及砂漿8而立設並固定於基礎混凝土3上。
而且,於基礎混凝土3上形成有被覆混凝土11。該被覆混凝土11於高於錨栓10上端部之高度上端位置之位置具有上表面,且將鋼架柱4之下端部、柱腳五金82、壓緊構件84、砂漿8、錨栓10之上端部、螺母構件12等各構件埋設於其內部。
如圖21所示,柱腳五金82係形成為金屬製之正方形狀之具有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該正方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
有如進行倒角而形成之角面82j之剩餘一部分。
於柱腳五金82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以朝向正方形狀之中央部呈大致U字狀深入之方式被切開之1個開口凹部82a(第1切口部)、及以朝向分別與假想線X2、Y2平行之方向且朝向內側呈大致U字狀深入之方式被切開之2個開口凹部82b(第2切口部)。
該等開口凹部82a、82b各自之開口寬度大致相同,且形成為略大於錨栓10之直徑,且使1根錨栓10鬆弛地插通至各個開口凹部。
而且,開口凹部82a係於柱腳五金82之正方形狀之四個角部之各者各形成有1個。該開口凹部82a係以自柱腳五金82之正方形狀之四個角部之角面82j朝向正方形狀之對角線之長度中央部深入之方式被切開而形成,且形成為於其最裏部具有半圓狀之圓弧部82h之大致U字狀。
又,開口凹部82b係以自柱腳五金82之正方形狀之四條邊部起向相對於邊部大致垂直之方向深入之方式被切開而形成,且形成為於其最裏部具有半圓狀之圓弧部82i之大致U字狀。該開口凹部82b係於柱腳五金82之正方形狀之四條邊部各自之兩端部中,於較角部之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之中心位置更靠近邊部之長度中央部之位置配置該圓弧部82i之中心位置。
即,如圖23所示,柱腳五金82之四角各自之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之中心位置係位於自於該圖中左右方向上延伸且通過柱腳五金82之該圖中上下方向之中心位置之假想線X2(圖中橫向之中心線)向該圖中上方向隔開較長度L21短之長度L25的位置,且位於自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延伸且通過柱腳五金82之該圖中左右方向之中
心位置之假想線Y2(圖中縱向之中心線)向該圖中右方向隔開較長度L21短之長度L25之位置。
而且,例如圖23中右側之開口凹部82b之圓弧部82i之中心位置係位於柱腳五金82之於該圖中上下方向上延伸之邊部中自假想線Y2向圖中右方向隔開長度L21之位置,且配置於自假想線X2向圖中上方向隔開長度L24之位置。
又,開口凹部82b之各者中,其圓弧部82i之中心位置係配置於上述四條邊部之各者中距離假想線X2或假想線Y2為大致相同長度之位置。
如圖23所示,形成於柱腳五金82之角部之開口凹部82a、及配置於該開口凹部82a之兩側之2個開口凹部82b係以於水平面上由連接相互之圓弧部82h、82i之中心位置彼此之線段構成三角形,且該三角形之重心G4落在相當於鋼架柱4之角部4a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個圓弧部82h、82i之中心位置。
插通該等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及2個開口凹部82b之圓弧部82i之3根錨栓10亦同樣地以於水平面上由連接相互之中心位置彼此之線段構成三角形,且該三角形之重心G5(參照圖24)落在相當於鋼架柱4之角部4a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因此,插通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及2個開口凹部82b之圓弧部82i之3根錨栓10之上述重心G5係配置於與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及2個開口凹部82b之圓弧部82i之中心位置之上述重心G4為同一位置或相同之位置。
圖20所示之柱腳構造80之柱腳五金82將因地震等而導致產生於鋼架柱4之力經由錨栓10傳遞至基礎混凝土3。而且,圖
24所示之柱腳五金82之厚度t2係設定為可承受既定之彎曲應力之厚度。
此處,如圖24所示,於因地震等而導致對柱腳構造80施加有彎曲力矩M20(參照圖26)之情形時,若將產生於插通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與2個開口凹部82b之圓弧部82i之3根錨栓10之拉伸負重之合力設為T2,則上述拉伸負重T2作用於柱腳五金82中之3根錨栓10之上述三角形之重心G5。
此時,於柱腳五金82之鋼架柱4之角部4a之高度下端位置產生彎曲力矩M21。該彎曲力矩M21與上述拉伸負重T2、或3根錨栓10之上述重心G5至鋼架柱4之角部4a之高度下端位置之距離L20成比例。
柱腳五金82之厚度t2係考慮施加至柱腳五金82之上述彎曲力矩M21而予以設定。
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中,由於柱腳五金82之插通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與2個開口凹部82b之圓弧部82i之3根錨栓10之水平面上之上述重心G5係配置於相當於鋼架柱4之角部4a之位置,故而能明顯縮短錨栓10之上述重心G5至鋼架柱4之角部4a之高度下端位置之距離L20以使其大致接近於零。
而且,藉由明顯縮短錨栓10之上述重心G5至鋼架柱4之角部4a之高度下端位置之距離L20,可明顯減小上述彎曲力矩M21,故而可使柱腳五金82之厚度t2變薄。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可使柱腳五金82之厚度t2變薄,藉此可防止柱腳五金82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
於本實施形態中,圖20所示之壓緊構件84係如圖22
所示般形成為外形形狀為大致L字形之板狀,且於該L字形之外側2條長邊部間之角部形成有角面84b。
該壓緊構件84係如圖20所示般,將錨栓10鬆弛地插通至貫通其厚度方向之螺栓插通孔84a,且於其上表面部將螺母構件12螺合於錨栓10,藉此將壓緊構件84及柱腳五金82固定於基礎混凝土3之上方。
於此種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中,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及第2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不同,柱腳五金82之開口凹部82a、82b並非形成為圓形狀而是形成為大致U字狀,故而可於柱腳五金82之開口凹部82a、82b之圓弧部82h、82i之中心位置自下方向上方插入12根錨栓10之上端部,從而容易地使其等插通至開口凹部82a、82b之各者。
而且,藉由將1片壓緊構件84經由螺母構件12安裝至3根錨栓10之上端部,可將柱腳五金82固定於基礎混凝土3之上方,故而可容易地進行其設置作業。
又,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由於形成有以呈大致U字狀深入之方式被切開之開口凹部82a、82b,故而即便因地震等而導致與彎曲力矩M20同時作用於鋼架柱4之水平剖面之剪力造成對柱腳五金82施加水平力F2(參照圖25),亦可防止柱腳五金82於水平方向上產生偏移。
即,如圖25所示,填充於柱腳五金82之底面82d與基礎混凝土3之間之砂漿8係以密接於開口凹部82a、82b之圓弧部82h、82i及與圓弧部82h、82i連續之2個側面,並且亦密接於插通開口凹部82a、82b之圓弧部82h、82i之錨栓10之外周面之一部分之方式填
充於壓緊構件84與基礎混凝土3之間。
而且,於壓緊構件84與基礎混凝土3之間之未填充砂漿8之圖中上側之部分填充有被覆混凝土11。
因此,於因地震等導致剪力作用於鋼架柱4,如圖25所示般對柱腳五金82施加有朝向圖中左方向之水平力F2之情形時,該水平力F2係以如下方式進行動作,即柱腳五金82之開口凹部82a、82b之圓弧部82h、82i及與該等圓弧部82h、82i連續之2個側面經由砂漿8與被覆混凝土11而於水平力F2之方向之下游側推壓應對水平力F2之若干根錨栓10之各者,藉此傳遞至該若干根錨栓10。
而且,由於若干根錨栓10相對於水平力F2發揮阻力作用,故而可防止柱腳五金82相對於基礎混凝土3於水平方向上偏移。
進而,由於錨栓10受到施加至柱腳五金82之水平力F2並發揮其阻力作用,故而可防止因僅以砂漿8及被覆混凝土11直接承受水平力F2而導致該砂漿8與被覆混凝土11破裂之情況。
又,由於柱腳五金82之開口凹部82a、82b係如圖25所示般以呈大致U字狀深入之方式被切開而形成,故而可容易地於壓緊構件84與基礎混凝土3之間填充砂漿8或被覆混凝土11。
此種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於因例如地震等而導致對柱腳構造80之鋼架柱4施加有如圖26所示之繞著與柱腳五金82之接合部之旋轉中心O於逆時針旋轉方向上產生較大之彎曲力矩M20的負重之情形時,固定柱腳五金82中之圖中右側部分之錨栓10分別產生拉伸負重P9、P8作為用以防止由上述彎曲力矩M20引起之柱腳五金82之圖中右側部分之上翹的反作用力。
此處,於上述習知柱腳構造2中之位於圖28中自鋼架
柱4之旋轉中心O隔開長度L2之位置且插通至螺栓插通孔6b而固定的錨栓10產生拉伸負重P2,但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中之位於圖26中自鋼架柱4之旋轉中心O向圖中右方隔開長度L24之位置且插通至柱腳五金82之開口凹部82b及壓緊構件84之螺栓插通孔84a而固定的錨栓10中所產生之拉伸負重P8,由於上述長度L24長於L2,故而拉伸負重P8遠遠大於上述習知柱腳構造2之拉伸負重P2。
因此,可使柱腳構造80對於上述彎曲力矩M20之彎曲耐力整體上遠遠大於上述習知柱腳構造2、20。
又,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中,如圖21、23所示,柱腳五金82之開口凹部82a係於柱腳五金82之如下位置配置其圓弧部82h之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形成於1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開口凹部82b之2個圓弧部82i之中心位置的直線與通過形成於在直角方向上鄰接於上述1條邊部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開口凹部82b之2個圓弧部82i之中心位置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圖23中自假想線X2、Y2隔開長度L21之位置)向鋼架柱4之角部4a(靠近柱腳五金82之中央部)偏靠之位置。
藉由如此將配置於柱腳五金82之四角之4個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各自之中心位置配置於較上述交點更偏靠鋼架柱4之角部4a之位置,與於上述交點配置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之中心位置之情形相比,柱腳五金82之剛性較高,故而可考慮其剛性之增加量而使柱腳五金82之厚度變薄。
又,於在本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中配置圖27中沿左右方向延伸之主鋼筋14之情形時,於圖21中柱腳五金82之沿上下方向延伸之各邊中,在插通至開口凹部82b、82b之錨栓10、10間形成
有既定長度之間隔。
因此,根據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相同之理由,可容易地進行主鋼筋14之鋼筋排列作業。
又,根據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相同之理由,可於錨栓10間鋼筋排列較多之主鋼筋14。
因此,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82及使用其之柱腳構造80,可提高柱腳構造80整體之彎曲耐力,此外,可防止柱腳五金82之大型化或重量化、高價化,並且可提高柱腳構造80之設置作業之效率。
再者,於上述第1~3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60、80中,對柱腳五金42、62、82為正方形狀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亦可為縱橫之長度不同之正方形狀以外之四邊形。
又,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中,如圖5所示,柱腳五金42之螺栓插通孔42a係於底板部42c之如下位置配置其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形成於1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螺栓插通孔42b之2個中心位置的直線與通過形成於在直角方向上鄰接於上述1條邊部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螺栓插通孔42b之2個中心位置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向支撐台部42f之角部42q偏靠之位置,但亦可於上述交點之位置配置螺栓插通孔42a之中心位置。
同樣地,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中,如圖15所示,柱腳五金62之螺栓插通孔62a亦係於柱腳五金62之如下位置配置其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形成於1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螺栓插通孔62b之2個中心位置的直線與通過形成於在直角方向上鄰接於上述1條邊部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螺栓插通
孔62b之2個中心位置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向鋼架柱4之角部4a偏靠之位置,但亦可於上述交點之位置配置螺栓插通孔62a之中心位置。
進而,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80中,如圖23所示,柱腳五金82之開口凹部82a亦係於柱腳五金82之如下位置配置其圓弧部82h之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形成於1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開口凹部82b之2個圓弧部82i之中心位置的直線與通過形成於在直角方向上鄰接於上述1條邊部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之開口凹部82b之2個圓弧部82i之中心位置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向鋼架柱4之角部4a偏靠之位置,但亦可於上述交點之位置配置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之中心位置。
又,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82中,如圖23所示,其開口凹部82a、82b係形成為於最裏部具有半圓狀之圓弧部82h、82i之大致U字狀,但並不僅限定於該形狀,只要為可使錨栓14之上端部於柱腳五金82之開口凹部82a、82b各自之圓弧部自下方向上方插通的形狀,則可為任意形狀。
又,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42中,如圖7所示,於其底板部42c之底面42e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階差凹部42m,但亦可對在底板部42c之底面42e之任一角部均未設置階差凹部42m之柱腳五金應用本發明。同樣地,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62中,於其底面62d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階差凹部62e,但亦可對在底面62d之任一角部均未設置階差凹部62e之柱腳五金應用本發明。
又,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42中之突出部42r、42s係如圖3、4、9所示般,將其頂點H、Q配置於支撐台部42f之側面42h之高度中途位置,但亦可將其頂點H、Q配置於支撐台部42f
之側面42h之高度上端位置。
又,突出部42r、42s之稜線42v、42y係如圖3、9所示般自底板部42c之上表面42d上之頂點J、S大致傾斜45度而形成,但亦可呈大致45度以外之傾斜角度傾斜地形成。
又,於上述第1~3實施形態之柱腳五金42、62、82中,分別如圖17、19、27所示,固定板44係以L字形之板材形成,但亦可使用口字狀之1個固定板,而將12根錨栓10全部固定於該1個固定板,或者亦可於1個錨栓10分別固定1個固定板。
又,於上述第1~3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60、80中,對在插通至1邊上之2個螺栓插通孔42b、62b、及2個開口凹部82b之錨栓10、10間設置有3根主鋼筋14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只要為可能之情形,則亦可於此種錨栓10、10間分別配置4根以上之主鋼筋14。
又,只要為可能之情形,則亦可於插通至1邊上之螺栓插通孔42a、62a及開口凹部82a之錨栓10與插通至螺栓插通孔42b、62b、及開口凹部82b之錨栓10之間分別配置2根以上之主鋼筋14。
又,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40中,其下端面接合於柱腳五金42之鋼架柱4係形成為角形柱狀,但鋼架柱並不限定於該形狀,亦可形成為例如圓筒狀。又,亦可對應於鋼架柱4之形狀而變更柱腳五金42之支撐台部42f之形狀。
而且,於將支撐台部42f之形狀變更為圓筒狀之情形時,可將柱腳構造40之水平剖面中支撐台部42f之圓形狀之外周面之位於距螺栓插通孔42a之中心位置為最短距離之部分視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發明中之角部42q。
同樣地,於上述第2及第3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80中,藉由焊接而將其下端面接合於柱腳五金62、82之上表面62c、82c之鋼架柱4亦係形成為角形柱狀,但並不限定於該形狀,亦可形成為例如圓筒狀。
而且,於將鋼架柱4之形狀變更為圓筒狀之情形時,可將柱腳構造60之水平剖面中鋼架柱4之圓形狀之外周面之位於距螺栓插通孔62a之中心位置為最短距離之部分視為相當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發明中之角部4a者。同樣地,於將鋼架柱4之形狀變更為圓筒狀之情形時,可將柱腳構造80之水平剖面中鋼架柱4之圓形狀之外周面之位於距開口凹部82a之圓弧部82h之中心位置為最短距離之部分視為相當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發明中之角部4a者。
又,於上述第2及第3實施形態之柱腳構造60、80中,於基礎混凝土3上形成有被覆混凝土11,但亦可對在基礎混凝土3上未形成被覆混凝土11之柱腳構造應用上述第2及第3實施形態之發明。
而且,於未形成被覆混凝土11之情形時,較理想為將2個螺母構件12之母螺紋部螺緊於形成在錨栓10之上端部之公螺紋部(雙螺固),以螺緊錨栓10與螺母構件12而不鬆弛。
42‧‧‧柱腳五金
42a‧‧‧螺栓插通孔
42b‧‧‧螺栓插通孔
42c‧‧‧底板部
42f‧‧‧支撐台部
42h‧‧‧側面
42q‧‧‧角部
G‧‧‧重心
L1‧‧‧長度
L4‧‧‧長度
L5‧‧‧長度
X‧‧‧假想線
Y‧‧‧假想線
Claims (19)
- 一種柱腳五金,其具有:底板部,其以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呈大致板狀之方式而形成;及支撐台部,其在比該底板部之上表面之周緣部更靠內側而朝向上方且具有高度;且於該支撐台部之上表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而該柱腳五金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底板部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藉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各自之孔徑形成為大致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柱腳五金,其中,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為分別形成於上述底板部之四個角部之第1螺栓插通孔、及形成於鄰接於上述角部之各自兩條邊部且比上述第1螺栓插通孔更靠近中央部之位置的第2螺栓插通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柱腳五金,其中,於上述底板部之反面側,自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向水平方向外側,形成有比上述底板部之高度更低之階差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柱腳五金,其中,於上述底板部之如下位置,配置有上述第1螺栓插通孔之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於一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之2個中心的直線、與通過於對上述一條邊部以直角方向所鄰接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之2個中心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而偏移靠向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柱腳五金,其中,於上述底板部之如下位 置,配置有上述第1螺栓插通孔之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於一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之2個中心的直線、與通過於對上述一條邊部以直角方向所鄰接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之2個中心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而偏移靠向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柱腳五金,其形成有自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附近之側面向大致垂直方向外側而突出之突出部。
- 一種柱腳構造,其具備有柱腳五金,而該柱腳五金具有:底板部,其以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呈大致板狀之方式而形成;及支撐台部,其在比該底板部之上表面之周緣部更靠內側而朝向上方且具有高度;且於該支撐台部之上表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而該柱腳構造之特徵在於:上述柱腳五金係於上述底板部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藉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支撐台部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各自之孔徑形成為大致相同。
- 一種柱腳五金,其形成為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其正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其特徵在於: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藉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 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各自之孔徑形成為大致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柱腳五金,其中,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為分別形成於上述四個角部之第1螺栓插通孔、及形成於鄰接於上述角部之各自兩條邊部且比上述第1螺栓插通孔更靠近中央部之位置的第2螺栓插通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柱腳五金,其中,於上述柱腳五金之反面側,自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向水平方向外側,形成有比從正面至反面之高度更低之階差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柱腳五金,其中,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如下位置,配置有上述第1螺栓插通孔之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於一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之2個中心的直線、與通過於對上述一條邊部以直角方向所鄰接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螺栓插通孔之2個中心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而偏移靠向上述四邊形狀之中央部的位置。
- 一種柱腳構造,其具備有柱腳五金,而該柱腳五金係形成為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其正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該柱腳構造之特徵在於:上述柱腳五金係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螺栓插通孔;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以藉由連接相互之中心彼此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自之中心位置,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係各自之孔徑形成為大致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12項之柱腳構造,其中,上述柱腳五金係設置於基礎混凝土之上方,且於上述3個螺栓插通孔之各者,插通有自上述基礎混凝土中而向上方突出之錨栓。
- 一種柱腳五金,其形成為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其正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並且藉由於其正面所載置之壓緊構件而固定於基礎混凝土之上方;其特徵在於: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切口部;上述3個切口部係以由連接相互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上述3個切口部之半圓狀之圓弧部係各自之孔徑形成為大致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柱腳五金,其中,上述3個切口部係形成為於其最裏部具有圓弧部之大致U字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之柱腳五金,其中,上述3個切口部係為分別形成於上述四個角部之第1切口部、及形成於鄰接於上述角部之各自兩條邊部且比上述第1切口部更靠近中央部之位置的第2切口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柱腳五金,其中,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如下位置,配置上述第1切口部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該位置係自通過於一條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切口部之圓弧部之2個中心的直線、與通過於對上述一條邊部以直角方向所鄰接之邊部之長度方向之2處位置而所形成之上述第2切口部之圓弧部之2個中心的直線的交點之位置,而偏移靠向上述四邊形狀之中央部的位置。
- 一種柱腳構造,其具備有柱腳五金,而該柱腳五金係形成為具有四邊形狀之正反兩面及厚度之板狀,且於其正面接合著柱構件之下端部,並且藉由於其正面所載置之壓緊構件而固定於基礎混凝土之上方;該柱腳構造之特徵在於:上述柱腳五金係於上述四邊形狀之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3個切口部;上述3個切口部係以由連接相互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之線段而所構成之三角形之重心則落在相當於上述柱構件之角部之位置的方式而加以配置各個圓弧部之中心位置,上述3個切口部之半圓狀之圓弧部係各自之孔徑形成為大致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柱腳構造,其中,上述柱腳五金係設置於基礎混凝土之上方,且於上述3個切口部之各者,插通有自上述基礎混凝土中而向上方突出之錨栓;藉由插通上述3個切口部之錨栓而將上述壓緊構件固定於上述柱腳五金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15254A JP5956894B2 (ja) | 2012-09-27 | 2012-09-27 | 柱脚金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柱脚構造 |
JP2012215253A JP5956893B2 (ja) | 2012-09-27 | 2012-09-27 | 柱脚金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柱脚構造 |
JP2012215255A JP5956895B2 (ja) | 2012-09-27 | 2012-09-27 | 柱脚金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柱脚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25700A TW201425700A (zh) | 2014-07-01 |
TWI534325B true TWI534325B (zh) | 2016-05-21 |
Family
ID=50388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34998A TWI534325B (zh) | 2012-09-27 | 2013-09-27 | Column foot hardware and the use of its column foot structure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76218B2 (zh) |
TW (1) | TWI534325B (zh) |
WO (1) | WO20140509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55409B2 (en) * | 2012-02-14 | 2016-02-09 | Construction Innovations Llc | Pole base bolt template |
JP5931185B2 (ja) * | 2014-03-17 | 2016-06-08 | センクシア株式会社 | 柱構造及びベース部材 |
US9534418B2 (en) * | 2014-11-18 | 2017-01-03 | Stanley George Wallulis | Concrete mounting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fences and other concrete mounted structures |
US9834151B2 (en) * | 2015-03-26 | 2017-12-05 | Dsh Designs, Llc | Vehicle mounted securing system |
US9487965B2 (en) | 2015-04-03 | 2016-11-08 | Dee Volin | Automatic-water-shedding height-adjustable three-dimensionally-adjustable post-base system |
DE102015004828A1 (de) * | 2015-04-14 | 2016-10-20 | Liebherr-Werk Biberach Gmbh | Fundamentverankerung für Arbeitsmaschine |
US9518402B1 (en) * | 2015-09-04 | 2016-12-13 | Kundel Industries, Inc. | Anchoring system |
JP6823950B2 (ja) * | 2016-07-01 | 2021-02-03 | センクシア株式会社 | 柱と梁との接合構造および接合方法 |
CN107989192A (zh) * | 2017-12-29 | 2018-05-04 | 广东象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立柱 |
US20190257075A1 (en) * | 2018-02-22 | 2019-08-22 | Joseph W. Ball | Anchor bolt assembly and arrangement for concrete foundation designs |
US11891825B2 (en) * | 2018-10-02 | 2024-02-06 | Independence Materials Group, Llc |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overhead structure |
US11692341B2 (en) * | 2020-07-22 | 2023-07-04 | Nano And Advanced Materials Institute Limited | Lightweight concrete 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IC) system |
US11891826B2 (en) * | 2020-08-24 | 2024-02-06 | Ufp Industries, Inc. | Post anchor |
CN113305184B (zh) * | 2021-04-23 | 2023-06-30 | 上海钱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型材折弯装置 |
CN115059188B (zh) * | 2022-06-27 | 2023-07-21 | 国舜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结构井拐角处的钢柱结构、建筑物及施工方法 |
CN115434269B (zh) * | 2022-09-17 | 2024-05-17 | 浙江非凡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出入口的道闸安装结构 |
CN117098341B (zh) * | 2023-08-25 | 2024-06-28 | 深圳市谦泽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备自我保护的电源适配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70837A (en) * | 1972-08-21 | 1978-01-31 | Kajima Corporation | Hollow steel column base member and welding thereof |
US4125217A (en) * | 1972-08-21 | 1978-11-14 | Kajima Corporation | Method of connecting hollow steel column to a hollow steel base member |
US4048776A (en) * | 1972-08-21 | 1977-09-20 | Kajima Corporation | Steel column base member |
US5063719A (en) * | 1988-09-07 | 1991-11-12 | Hitachi Metals, Ltd. | Column base structure |
US5505033A (en) * | 1988-12-06 | 1996-04-09 | 501 Hitachi Metals Ltd. | Column base structure and connection arrangement |
JP3271649B2 (ja) * | 1995-11-09 | 2002-04-02 | 積水ハウス株式会社 | 柱脚の支持装置 |
US6336620B1 (en) * | 1996-03-11 | 2002-01-08 | John A. Belli | Brackets for retaining post and board ends |
JP3706253B2 (ja) | 1998-06-25 | 2005-10-12 | 岡部株式会社 | 柱脚用ベースプレート固定装置 |
JP3381031B2 (ja) * | 1999-03-31 | 2003-02-24 | 日本鋳造株式会社 | 鋼管柱用ベースプレートの設計方法及び鋼管柱用ベースプレート |
JP4006503B2 (ja) * | 2001-12-06 | 2007-11-14 | 日立機材株式会社 | 柱脚金物 |
US6868641B2 (en) * | 2002-05-01 | 2005-03-22 | Michael D. Conner | Breakaway post base |
JP4195795B2 (ja) | 2002-05-21 | 2008-12-10 | 日立機材株式会社 | 露出型柱脚構造 |
CA2464674C (fr) * | 2003-04-28 | 2006-08-22 | Victor Cote | Anchor bracket for posts |
JP4610230B2 (ja) * | 2004-05-31 | 2011-01-12 | 日立機材株式会社 | 柱脚金物 |
US7533506B2 (en) * | 2006-01-11 | 2009-05-19 | Platt Robert E | Bracket for mounting and vertically leveling a post on a surface |
US9004439B2 (en) * | 2006-04-04 | 2015-04-14 | Peak Innovations Inc. | Post anchor |
USD599915S1 (en) * | 2007-11-26 | 2009-09-08 | Jerith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 Surface mount |
US7921616B2 (en) * | 2008-01-16 | 2011-04-12 | Willy Reynevel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support columns within a foundation |
JP5279115B2 (ja) | 2008-05-14 | 2013-09-04 | 岡部株式会社 | 柱脚用ベースプレ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柱脚構造 |
JP5727162B2 (ja) * | 2010-06-24 | 2015-06-03 | 岡部株式会社 | 露出型柱脚用ベースプレート |
US8887461B2 (en) * | 2013-02-19 | 2014-11-18 | Ctb Midwest, Inc. | Structural tube |
US8826629B1 (en) * | 2013-03-15 | 2014-09-09 | David R. Brindl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adjustable column |
-
2013
- 2013-09-25 US US14/347,006 patent/US9476218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9-25 WO PCT/JP2013/075930 patent/WO201405090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9-27 TW TW102134998A patent/TWI534325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50901A1 (ja) | 2014-04-03 |
US20150191929A1 (en) | 2015-07-09 |
US9476218B2 (en) | 2016-10-25 |
TW201425700A (zh) | 2014-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4325B (zh) | Column foot hardware and the use of its column foot structure | |
TWI564457B (zh) | Column foot hardware and the use of its column foot structure | |
AU2006307409B2 (en) | Building structure | |
JP5956894B2 (ja) | 柱脚金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柱脚構造 | |
JP4610230B2 (ja) | 柱脚金物 | |
JP5956893B2 (ja) | 柱脚金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柱脚構造 | |
JP2008308884A (ja) | 耐震壁 | |
JP2000282570A (ja) | 鋼管柱用ベースプレート | |
JP5956895B2 (ja) | 柱脚金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柱脚構造 | |
JP5999811B2 (ja) | 柱脚金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柱脚構造 | |
JP2772624B2 (ja) | Rc床スラブの補強構造 | |
JP2020143502A (ja) | 耐力壁 | |
WO2022024542A1 (ja) | 斜め梁接合金物および梁の接合構造 | |
JP7554221B2 (ja) | 柱脚金物、およびその柱脚金物を使用した建造物 | |
JP2003055983A (ja) | アンカーボルト固定構造 | |
JP3143808U (ja) | プレキャスト耐力壁の連接構造 | |
JP7246971B2 (ja) | 柱脚金物及び柱脚構造 | |
JP2005299150A (ja) | 木造建築の柱と梁の接合金具と柱脚支持金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木造建築の耐力評価方法 | |
JP2008208609A (ja) | 木造建築物における耐力壁の補強構造、及び鉄骨部材 | |
JP2024152200A (ja) | 柱脚 | |
JP6220528B2 (ja) | 建物用付帯構造物およびユニット建物 | |
JP5426907B2 (ja) | 鉄骨柱の固定構造 | |
JP2007113384A (ja) | 門型フレーム | |
JP2022173165A (ja) | 耐力壁 | |
JP2009249950A (ja) | 建築構造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