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4230B - 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 Google Patents

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4230B
TWI494230B TW100130291A TW100130291A TWI494230B TW I494230 B TWI494230 B TW I494230B TW 100130291 A TW100130291 A TW 100130291A TW 100130291 A TW100130291 A TW 100130291A TW I494230 B TWI494230 B TW I4942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block
tread
region
crow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0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1376A (en
Inventor
Sadahiko Matsumur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
Publication of TW201221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1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4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42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off-road 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S152/902Non-directional tread pattern having no circumferential rib and having blocks defined by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and transverse grooves

Description

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可維持牽引性(traction)且可提高制動穩定性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例如,摩托車越野賽(motocross)等中所使用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中,在胎面部配置著多個花紋塊(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此種輪胎使各花紋塊陷入沙地或泥濘地等的軟場路而可獲得牽引性。另一方面,若花紋塊對路面的陷入量過大,則存在行走阻力增大的問題。
對此,如圖9所示,作為花紋塊a,自位於踏面b的輪胎旋轉方向r的後著地側的後緣b1向槽底d延伸的後著地側壁面e1形成為比自位於輪胎旋轉方向r的先著地側的前緣b2向槽底d延伸的先著地側壁面e2更為緩和的斜面。此種花紋塊a在無制動的行走中,使後著地側壁面e1對軟場路的陷入量降低,以抑制行走阻力的增大,從而能夠提高牽引性。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11-245627號公報
然而,先前的花紋塊a中,因後著地側壁面e1在花紋塊寬度方向上以連續面而形成,故例如在轉彎中的制動時,相對於後著地側壁面e1的橫力的阻力小,此外,輪胎相對容易發生橫滑,而存在穩定性欠佳的問題。
本發明是鑒於以上的實際情況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以如下為基本:後著地側壁面包括自後緣起的規定區域的前端側區域、及與該前端側區域相連且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的根側區域,並且根側區域中設置著以與前端側區域的緩斜面相同的角度而延伸的中間面、設置於中間面的兩側且由急斜面構成的一對側部面、以及將該些之間加以連接的階差面,從而可維持牽引性並防止制動時的橫滑,從而可提高穩定性。
本發明中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明為一種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在胎面部配置著多個花紋塊,且已指定輪胎旋轉方向,其特徵在於:上述花紋塊的至少一個包括第1花紋塊,該第1花紋塊包括:踏面;先著地側壁面,自位於該踏面的輪胎旋轉方向的先著地側的前緣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及後著地側壁面,自位於輪胎旋轉方向的後著地側的後緣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上述第1花紋塊中,上述先著地側壁面由以相對於在上述前緣豎立的輪胎法線的角度為0度或15度以下的角度α而向先著地側傾斜的急斜面構成,且上述後著地側壁面包括:自上述後緣算起為花紋塊高度的20%~55%的區域即前端側區域,以及與該前端側區域相連且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的根側區域,上述前端側區域由以相對於在上述後緣豎立的輪胎法線的角度β為20度~45度的角度而向後著地側傾斜的緩斜面構成,上述根側區域包括:中間面,以與上述前端側區域的上述緩斜面相同的角度延伸;一對側部面,設置於上述中間面的花紋塊寬度方向的兩側且由以相對於上述輪胎法線的角度為0度或15度以下的角度γ而向後著地側傾斜的急斜面構成;以及階差面,將該側部面與上述中間面朝與上述後緣交叉的方向延伸而連接。
而且,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如技術方案1所述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一對側部面的沿著上述後緣的合計長度為上述後緣的全長的12%~60%。
而且,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明如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花紋塊包括胎冠花紋塊,該胎冠花紋塊的踏面的重心位於以上述胎面部的輪胎赤道為中心的胎面展開寬度的40%的區域即胎冠區域,且該胎冠花紋塊在輪胎周方向上隔開設置著,上述第1花紋塊作為至少一個上述胎冠花紋塊而形成。
而且,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明如技術方案3所述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胎冠花紋塊將上述第1花紋塊與非第1花紋塊在輪胎周方向上交替設置著。
而且,技術方案5所述的發明如技術方案3或4所述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花紋塊包括中間花紋塊,該中間花紋塊的踏面的重心位於上述胎冠區域的輪胎軸方向外側且以輪胎赤道為中心的胎面展開寬度的20%的區域即一對中間區域,且該中間花紋塊在輪胎周方向上隔開設置著,上述第1花紋塊作為至少一個上述中間花紋塊而形成。
而且,技術方案6所述的發明如技術方案5所述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中間花紋塊與上述胎冠花紋塊在輪胎軸方向上相鄰而配置著。
另外,本說明書中,只要未作特別說明,則輪胎的各部的尺寸設為在安裝於正規輪輞(rim)且填充了正規內壓的無負載的正規狀態下而特別規定的值。
上述「正規輪輞」是指在包含輪胎所基於的規格的規格體系中,該規格中針對各輪胎而規定的輪輞,例如,如果按照日本汽車輪胎製造商協會(Japan Automobile Tyr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JATMA)則表示標準輪輞,如果按照美國輪胎協會(Tire and Rim Association,TRA)則表示「Design Rim(設計輪輞)」,或者如果按照歐洲輪胎技術機構(European Tire and Rim Technical Organization,ETRTO)則表示「Measuring Rim(測量輪輞)」。
上述「正規內壓」是指上述規格中針對各輪胎而規定的空氣壓力,如果按照JATMA則表示最高空氣壓力,如果按照TRA則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種冷胎充氣壓力下的輪胎負荷能力)」中記載的最大值,如果按照ETRTO則表示「INFLATION PRESSURE(充氣壓力)」。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中,花紋塊的至少一個包括第1花紋塊,該第1花紋塊包括:踏面;自位於該踏面的輪胎旋轉方向的先著地側的前緣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的先著地側壁面,及自位於輪胎旋轉方向的後著地側的後緣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的後著地側壁面。第1花紋塊中,先著地側壁面由以相對於在前緣豎立的輪胎法線的角度為0度或15度以下的角度α而向先著地側傾斜的急斜面構成。此種先著地側壁面確保行走中對軟場路的陷入量,從而可提高牽引性。
而且,後著地側壁面包括:自後緣算起為花紋塊高度的20%~55%的區域即前端側區域,及與該前端側區域相連且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的根側區域。前端側區域由以相對於在後緣豎立的輪胎法線的角度β為20度~45度的角度而向後著地側傾斜的緩斜面構成。另一方面,根側區域包括:以與前端側區域的上述緩斜面相同的角度而延伸的中間面,設置於中間面的兩側且以相對於輪胎法線的角度為0度或15度以下的角度γ而向後著地側傾斜的急斜面構成的一對側部面,及將該側部面與上述中間面朝與上述後緣交叉的方向延伸而連接的階差面。
此種後著地側壁面中,因前端側區域及中間面由緩斜面構成,故而於無制動下的行走中,使對軟場路的陷入量降低而抑制行走阻力的增大,從而可防止牽引性降低。進而,在後著地側壁面中設置著將由急斜面構成的一對側部面與中間面朝與後緣交叉的方向延伸而連接的階差面,因而例如在轉彎中的制動時,後著地側壁面相對於橫方向的滑動成為阻力而可防止橫滑,從而可提高制動穩定性。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根據圖式來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以下,簡稱作「輪胎」)1例如為設計成能夠在沙地或泥濘地等的軟場路上發揮出最高性能的輪胎,本實施形態中,例示已指定輪胎旋轉方向R(圖2所示)的摩托車越野賽競技用輪胎。該指定例如在輪胎的側壁部3由文字或記號來表示。
圖1所示的輪胎1的剖面圖是將該輪胎1安裝在正規輪輞且填充了正規內壓並且在無負載的正規內壓狀態,且是圖2所示的A-A線剖面。
上述輪胎1包括:胎面(tread)部2,自該胎面部2的兩側向輪胎半徑方向的內方延伸的一對側壁部3、3,及位於各側壁部3的輪胎半徑方向的內端且組裝在輪輞(省略圖示)的胎圈(bead)部4、4。而且,輪胎1包括環狀(toroid)的胎體(carcass)6、及配置於該胎體6的輪胎半徑方向外側且胎面部2的內部的胎面加強層7,從而得以加強。
上述胎面部2的外表面向輪胎半徑方向的外側成凸狀彎曲,並且該胎面部2的接地端2t、2t間的輪胎軸方向距離即胎面寬度TW成為輪胎最大寬度。
上述胎體6由1塊以上的胎體簾布層6A(carcass ply)構成,而在本實施形態中是由1塊胎體簾布層6A構成,該胎體簾布層6A包括:環狀橫跨一對胎圈芯(core)5、5間的本體部6a,及與該本體部6a的兩側相連且繞胎圈芯5的周圍而自輪胎軸方向的內側向外側折回的折回部6b。而且,在胎體簾布層6A的本體部6a與折回部6b之間,配置著自胎圈芯5向輪胎半徑方向的外側延伸且由硬質橡膠構成的胎圈填充膠(bead apex)8,從而將胎圈部4適當加強。
關於本實施形態的胎體簾布層6A,例如採用將有機纖維的胎體簾線(carcass cord)相對於輪胎周方向以75度~90度的角度排列而成的徑向(radial)構造。另外,關於胎體6,亦可採用使用2塊以上的胎體簾布層以將胎體簾線相對於輪胎周方向而以例如15度~45度的角度傾斜排列而成的斜交(bias)構造。
上述胎面加強層7例如由1塊以上的加強簾布層7A構成,而在本實施形態中由1塊加強簾布層7A構成,該加強簾布層7A是將有機纖維的加強簾線相對於輪胎周方向而以15度~45度的角度傾斜排列而成。
本實施形態中,在胎面部2形成著自胎面槽10的槽底10b向輪胎半徑方向的外側隆起的多個花紋塊11。另外,槽底10b如圖1所示,形成為沿著胎體6的外表面的光滑的表面。
各花紋塊11如圖1所示包括:除凹處等之外的接地的面即踏面12,及自該踏面12的周緣向輪胎半徑方向內側延伸且與上述槽底10b相連的壁面13。
而且,花紋塊11在輪胎周方向及輪胎軸方向隔開間隔而稀疏配置著。此種花紋塊11的配置例如增大花紋塊11對軟場路的陷入量,從而可發揮出高的驅動力。而且,因將花紋塊11隔開的胎面槽10寬幅地形成,故可防止泥土等的堵塞。
花紋塊11的稀疏配置藉由陸地比(land ratio)(Sb/S)而掌握,該陸地比(Sb/S)是所有花紋塊11的踏面12的面積的總和Sb相對於胎面部2的外表面的總面積S(假設胎面槽10全部被埋入時的胎面部2的外表面的總面積)的比值。若該陸地比(Sb/S)過小,則有在硬質的硬路或中等硬質的路上的驅動力降低之虞,相反,若該陸地比(Sb/S)過大,則亦有在軟場路上的驅動力降低之虞。自此種觀點考慮,上述陸地比(Sb/S)較佳為5%~25%的範圍。
而且,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的花紋塊11中設置著:胎冠花紋塊16,其踏面12的重心12G位於以胎面部2的輪胎赤道C為中心的胎面展開寬度TWe的40%的區域即胎冠區域Cr;中間花紋塊17,其踏面12的重心12G位於該胎冠區域Cr的輪胎軸方向外側且胎面展開寬度TWe的20%的區域即一對中間區域Md;及胎肩花紋塊18,其踏面12的重心12G位於自該中間區域Md的外側至接地端2t為止的區域即胎肩區域Sh。該些花紋塊16、17、18在輪胎周方向上隔開設置。
上述胎冠花紋塊16包括:橫跨輪胎赤道C上而設置的第1胎冠花紋塊16A,及設置在自該第1胎冠花紋塊16A在輪胎周方向上隔開距離的位置且設置在輪胎赤道C的兩側的一對第2胎冠花紋塊16B。本實施形態的胎冠花紋塊16將第1胎冠花紋塊16A與第2胎冠花紋塊16B在輪胎周方向上交替配置著。
上述第1胎冠花紋塊16A例如其踏面12形成為輪胎軸方向的寬度W1較輪胎周方向長度L1更大的橫長矩形狀。此種第1胎冠花紋塊16A在直線前進行走時,能夠使輪胎軸方向的邊緣成分發揮較大作用,從而可提高牽引性。較佳為,理想的是第1胎冠花紋塊16A的踏面12的寬度W1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例如0.1倍~0.3倍左右,且踏面12的輪胎周方向長度L1為寬度W1的例如0.1倍~0.4倍左右。
上述第2胎冠花紋塊16B例如其踏面12形成為輪胎軸方向的寬度W2較輪胎周方向長度L2更大的橫長矩形狀。此種第2胎冠花紋塊16B在胎冠區域Cr,能夠在比第1胎冠花紋塊16A更靠輪胎軸方向外側使邊緣成分發揮作用,從而有助於平衡性佳地提高直線前進行走時的牽引性與轉彎初期的抓力(grip)。較佳為,理想的是第2胎冠花紋塊16B的踏面12的寬度W2設定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0.08倍~0.14倍左右,輪胎周方向長度L2設定為寬度W2的0.2倍~0.5倍左右。
上述中間花紋塊17例如其踏面12形成為將輪胎周方向長度L3與輪胎軸方向的寬度W3設為大致相同的長度的大致正方形狀。此種中間花紋塊17亦有助於平衡性佳地提高直線前進性能與轉彎性能。較佳為,理想的是中間花紋塊17的踏面12的寬度W3設定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0.08倍~0.2倍左右,輪胎周方向長度L3設定為寬度W3的0.5倍~1.0倍左右。
而且,上述胎肩花紋塊18例如其踏面12形成為將輪胎周方向長度L4與輪胎軸方向的寬度W4設為大致相同長度的大致正方形狀。此種胎肩花紋塊18在軟場路中轉彎時,可使輪胎周方向的邊緣成分發揮較大作用,從而可提高轉彎性能。較佳為,理想的是胎肩花紋塊18的踏面12的寬度W4設定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0.05倍~0.1倍左右,輪胎周方向長度L4設定為寬度W4的0.8倍~1.0倍左右。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各花紋塊16A、16B、17、18形成為橫長矩形狀或大致正方形狀,但例如亦可適當變更為縱長矩形狀、梯形狀、或平行四邊形狀等。
本實施形態的花紋塊11的至少一個如圖3及圖4(a)、圖4(b)所示,包括第1花紋塊21,該第1花紋塊21包括:踏面12,自位於該踏面12的輪胎旋轉方向R的先著地側的前緣12f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的先著地側壁面14,及自位於輪胎旋轉方向R的後著地側的後緣12b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的特定形狀的後著地側壁面15。本實施形態的前緣12f及後緣12b向輪胎軸方向延伸。
上述先著地側壁面14由向輪胎旋轉方向R的先著地側傾斜的連續面構成。而且,該先著地側壁面14由相對於在踏面12的前緣12f豎立的輪胎法線N的角度α為0度或15度以下的急斜面構成。其中,該先著地側壁面14與槽底10b由平滑的圓弧而連接著。
另一方面,上述後著地側壁面15包括:自後緣12b算起為花紋塊高度BH的20%~55%的高度BH1的區域即前端側區域15A,及與該前端側區域15A相連且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的根側區域15B。
上述前端側區域15A由向輪胎旋轉方向R的後著地側傾斜的緩斜面構成。亦即,該前端側區域15A中,相對於在踏面12的後緣12b豎立的輪胎法線N的角度β設定為20度~45度的角度。
而且,上述根側區域15B包括:由自前端側區域15A向輪胎旋轉方向R的後著地側傾斜的緩斜面構成且位於花紋塊寬度方向的中央的中間面15Ba,設置於該中間面15Ba的兩側且由向輪胎旋轉方向R的後著地側傾斜的一對急斜面構成的側部面15Bb、15Bb,以及將該側部面15Bb與中間面15Ba朝與後緣12b交叉的方向延伸而連接的階差面15Bc。
上述中間面15Ba在與前端側區域15A的緩斜面相同的角度β的範圍內延伸,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與該前端側區域15A相同角度而由連續面形成。而且,側部面15Bb由相對於輪胎法線N的角度γ為0度或15度以下的急斜面構成。
此種第1花紋塊21因先著地側壁面14成為急斜面,故可增大行走中對軟場路的陷入量。進而,後著地側壁面15中,前端側區域15A及根側區域15B的中間面15Ba在無制動下的行走中,使對軟場路的陷入量降低而可抑制行走阻力的增大。因此,第1花紋塊21有助於使牽引性大幅提高。
進而,後著地側壁面15例如在轉彎中的制動時,根側區域15B的階差面15Bc成為相對於橫方向的滑動正交的面。藉此,後著地側壁面15陷入軟場路面而成為阻力,防止橫滑而可提高制動穩定性。
另外,若先著地側壁面14的角度α超過15度,則有無法充分增大對軟場路的陷入量之虞。自此種觀點考慮,理想的是先著地側壁面14的角度α較佳為10度以下,更佳為5度以下,最較佳為0度。
而且,若前端側區域15A及中間面15Ba的角度β小於20度,則在無制動下的行走中,有無法充分降低對軟場路的陷入量之虞。相反,若上述角度β超過45度,則對軟場路的陷入量會過度降低,從而有制動力及制動穩定性降低之虞。自此種觀點考慮,理想的是上述角度β為20度以上,較佳為22度以上,更佳為25度以上,而且,理想的是45度以下,較佳為43度以下,更佳為40度以下。
進而,若側部面15Bb的上述角度γ超過15度,則會接近中間面15Ba的傾斜,從而有階差面15Bc變得過小之虞。自此種觀點考慮,理想的是上述角度γ較佳為10度以下,更佳為5度以下,最佳為0度。
而且,若前端側區域15A的高度BH1小於花紋塊高度BH的20%,則有無法充分降低在無制動下的行走中對軟場路的陷入量。相反,若上述高度BH1超過花紋塊高度BH的55%,則有階差面15Bc變得過小之虞。自此種觀點考慮,理想的是上述高度BH1為花紋塊高度BH的20%以上,較佳為26%以上,而且,理想的是55%以下,較佳為52%以下,更佳為47%以下。
進而,較佳為中間面15Ba與階差面15Bc所形成的內角部被倒角為平滑的圓弧。藉此,緩和應力集中在內角部,從而可防止裂紋等的發生。
而且,一對側部面15Bb、15Bb的沿著後緣12b的各長度L5、L6的合計長度(L5+L6),理想的是較佳為後緣12b的全長L7的12%以上,更佳為20%以上。若側部面15Bb的合計長度(L5+L6)過小,則轉彎中的制動時,相對於橫方向的滑動,無法充分陷入至軟場路面,從而有制動穩定性降低之虞。相反,即便側部面15Bb的合計長度(L5+L6)過大,根側區域15B的剛性亦降低,從而有制動穩定性降低之虞。自此種觀點考慮,理想的是一對側部面15Bb的合計長度(L5+L6)較佳為後緣12b的全長L7的60%以下,更佳為50%以下。
本實施形態中,一對側部面15Bb、15Bb的沿著後緣12b的各長度L5、L6設定為相同,但亦可設為不同。例如,第1胎冠花紋塊16A中,理想的是L5=L6而確保直線穩定性,隨著花紋塊離開輪胎赤道C而配置著,將L5(或L6)中相對於輪胎赤道C側相反側的面較接近輪胎赤道側的面設得更小,藉此於直線前進時至轉向時可更有效地獲得牽引性。
於另一側部面15Bb(長度L6)為輪胎赤道C側的情況下,理想的是一側部面15Bb的長度L5為一對側部面15Bb的合計長度(L5+L6)的35%以上,更佳為38%以上。
以上的第1花紋塊21較佳為作為至少一個胎冠花紋塊16而形成。此種第1花紋塊21有助於提高胎冠花紋塊16的接地壓力大的直線前進行走時的牽引性、或轉彎初期的制動穩定性。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所示,第1花紋塊21形成為第1胎冠花紋塊16A及第2胎冠花紋塊16B。藉此,第1花紋塊21在胎冠區域Cr的輪胎軸方向的廣範圍內配置著,因此可提高轉彎初期的制動穩定性。
另外,於花紋塊11的陷入量為必要的泥濘地通行用輪胎的情況下,如圖5例示般,後著地側壁面15亦可使由與先著地側壁面14相同的急斜面構成的非第1花紋塊22包含於胎冠花紋塊16。藉此,胎冠花紋塊16藉由非第1花紋塊22而增大對泥濘地的陷入量從而可提高牽引性。另外,關於非第1花紋塊22,包含不滿足第1花紋塊21的要件的所有花紋塊。
此時,如圖6所示,胎冠花紋塊16較佳為將第1花紋塊21與非第1花紋塊22在輪胎周方向上交替設置著。藉此,胎冠花紋塊16可平衡性佳地提高泥濘地中的牽引性及轉彎初期的制動穩定性。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第1胎冠花紋塊16A作為非第1花紋塊22而形成,而且,第2胎冠花紋塊16B作為第1花紋塊21而形成。藉此,於第1胎冠花紋塊16A的接地壓力增大的直線前進行走時,可增大該第1胎冠花紋塊16A對泥濘地的陷入量,從而可提高牽引性。而且,於第2胎冠花紋塊16B的接地壓力增大的轉彎初期時,該第2胎冠花紋塊16B的後著地側壁面15相對於橫方向的滑動成為阻力而可防止橫滑,從而可提高制動穩定性。因此,本實施形態中,可平衡性佳地提高牽引性與制動穩定性。
如圖7所示,第1花紋塊21較佳為作為至少一個中間花紋塊17而形成。藉此,第1花紋塊21在自中間花紋塊17主要接地的轉彎初期至中期,可提高制動穩定性。
而且,較佳為中間花紋塊17與胎冠花紋塊16(本實施形態中,第1胎冠花紋塊16A)在輪胎軸方向上相鄰而配置。藉此,中間花紋塊17可自胎冠花紋塊16向輪胎軸方向外側連續地使先著地側壁面14接地,因而可大幅增大行走中對軟場路的陷入量,從而可進一步提高牽引性。而且,中間花紋塊17中,能夠自胎冠花紋塊16向輪胎軸方向外側連續地形成階差面15Bc的邊緣成分,從而可進一步提高轉彎時的制動穩定性。
而且,中間花紋塊17較佳為具有與第2胎冠花紋塊16B在輪胎軸方向的重合長度W5。藉此,第1花紋塊21自輪胎赤道C向輪胎軸方向外側的廣範圍內無隙間地配置著,因而可大幅提高制動穩定性。
以上,已對本發明的尤佳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敍述,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圖示的實施形態,可變形為各種態樣來實施。
[實例]
製造具有圖1所示的基本構造、且具有表1所示的第1花紋塊及非第1花紋塊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並對它們的性能進行評估。而且,作為比較,對圖8所示的不具有第1花紋塊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比較例1~比較例3)亦同樣地進行測試。另外,共通規格為以下所示。
輪胎尺寸
前輪:80/100-21
後輪:120/80-19
輪輞尺寸
前輪:21×1.60
後輪:19×2.15
胎面寬度TW:130 mm
胎面展開寬度TWe:170 mm
陸地比(Sb/S):15%
第1中心花紋塊
寬度W1:40 mm
輪胎周方向長度L1:10 mm
比(W1/TWe):0.23
比(L1/W1):0.25
第2中心花紋塊
寬度W2:20 mm
輪胎周方向長度L2:10 mm
比(W2/TWe):0.12
比(L2/W2):0.5
中間花紋塊
寬度W3:16 mm
輪胎周方向長度L3:10 mm
比(W3/TWe):0.09
比(L3/W3):0.63
胎肩花紋塊
寬度W4:12 mm
輪胎周方向長度L4:20 mm
比(W4/TWe):0.07
比(L4/W4):1.67
花紋塊高度BH:19 mm
第1胎冠花紋塊的後緣的全長L7:40 mm
第2胎冠花紋塊的後緣的全長L7:20 mm
中間花紋塊的後緣的全長L7:16 mm
測試的方法為如下所示。
<牽引性(沙地)、牽引性(泥濘地)、行走阻力、制動力、制動穩定性(沙地)、制動穩定性(泥濘地)、轉向抓力>
將各供測試輪胎組裝在上述輪輞上且填充內壓(前輪:80 kPa,後輪:80 kPa),安裝在排氣量450 cc的自動二輪車上,藉由駕駛人員的官能來對利用專業的試駕人員的操縱而在不整地路面的測試跑道上行走時的牽引性(沙地)、牽引性(泥濘地)、行走阻力、制動力、制動穩定性(沙地)、制動穩定性(泥濘地)、轉向抓力進行評估,並根據以比較例1設為100的指數來進行評估。行走阻力的數值越小則越良好,其他評估的數值越大則越良好。
測試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測試的結果可確認,實例的輪胎可維持牽引性並且可提高制動穩定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2...胎面部
2t...接地端
3...側壁部
4...胎圈部
5...胎圈芯
6...胎體
6A...胎體簾布層
6a...本體部
6b...折回部
7...胎面加強層
7A...加強簾布層
8...胎圈填充膠
10...胎面槽
10b、d...槽底
11...花紋塊
12、b...踏面
12b、b1...後緣
12f、b2...前緣
12G...重心
13...壁面
14、e2...先著地側壁面
15、e1...後著地側壁面
15A...前端側區域
15B...根側區域
15Ba...中間面
15Bb...側部面
15Bc...階差面
16...胎冠花紋塊
16A...第1胎冠花紋塊
16B...第2胎冠花紋塊
17...中間花紋塊
18...胎肩花紋塊
21...花紋塊/第1花紋塊
22...非第1花紋塊
a...花紋塊
BH...花紋塊高度
BH1...前端側區域15A的高度
C...輪胎赤道
Cr...胎冠區域
L1...第1胎冠花紋塊16A的踏面12的輪胎周方向長度
L2...第2胎冠花紋塊16B的踏面12的輪胎周方向長度
L3...中間花紋塊17的踏面12的輪胎周方向長度
L4...胎肩花紋塊18的踏面12的輪胎周方向長度
L5、L6...側部面15Bb、15Bb的沿著後緣12b的長度
L7...後緣12b的全長
Md...中間區域
N...輪胎法線
R、r...輪胎旋轉方向
Sh...胎肩區域
TW...胎面寬度
TWe...胎面展開寬度
W1...第1胎冠花紋塊16A的踏面12的輪胎軸方向的寬度
W2...第2胎冠花紋塊16B的踏面12的輪胎軸方向的寬度
W3...中間花紋塊17的踏面12的輪胎軸方向的寬度
W4...胎肩花紋塊18的踏面12的輪胎軸方向的寬度
W5...中間花紋塊與第2胎冠花紋塊16B在輪胎軸方向的重合長度
α、β、γ...角度
圖1是本實施形態的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的剖面圖。
圖2是圖1的胎面部的部分展開圖。
圖3是第1花紋塊的立體圖。
圖4(a)是圖3的A-A剖面圖,圖4(b)是圖3的B-B剖面圖。
圖5是非第1花紋塊的立體圖。
圖6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形態的胎面部的部分展開圖。
圖7是本發明的又一實施形態的胎面部的部分展開圖。
圖8是比較例1~比較例3的胎面部的部分展開圖。
圖9是先前的花紋塊的立體圖。
10b...槽底
11...花紋塊
12...踏面
12b...後緣
12f...前緣
14...先著地側壁面
15...後著地側壁面
15A...前端側區域
15B...根側區域
15Ba...中間面
15Bb...側部面
15Bc...階差面
21...第1花紋塊
BH...花紋塊高度
BH1...前端側區域15A的高度
L5、L6...側部面15Bb、15Bb的沿著後緣12b的長度
L7...後緣12b的全長
R...輪胎旋轉方向
α、β、γ...角度

Claims (8)

  1. 一種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在胎面部配置著多個花紋塊,且已指定輪胎旋轉方向,其特徵在於:上述花紋塊的至少一個包括第1花紋塊,該第1花紋塊包括:踏面;先著地側壁面,自位於該踏面的輪胎旋轉方向的先著地側的前緣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以及後著地側壁面,自位於輪胎旋轉方向的後著地側的後緣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上述第1花紋塊中,上述先著地側壁面由以相對於在上述前緣豎立的輪胎法線的角度為0度或15度以下的角度α而向先著地側傾斜的急斜面構成,且上述後著地側壁面包括:自上述後緣算起為花紋塊高度的20%~55%的區域即前端側區域,及與該前端側區域相連且向輪胎半徑方向內方延伸的根側區域,上述前端側區域由以相對於在上述後緣豎立的輪胎法線的角度β為20度~45度的角度而向該後著地側傾斜的緩斜面構成,上述根側區域包括:中間面,以與上述前端側區域的上述緩斜面相同的角度延伸;一對側部面,設置於上述中間面的花紋塊寬度方向的兩側且由以相對於上述輪胎法線的角度為0度或15度以下的角度γ而向該後著地側傾斜的急斜面構成;及階差面,將該側部面與上述中間面向與上述後緣交叉的方向延伸而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一對側部面的沿著上述後緣的合計長度為上述後緣的全長的12%~6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花紋塊包括胎冠花紋塊,該胎冠花紋塊的踏面的重心位於以上述胎面部的輪胎赤道為中心的胎面展開寬度的40%的區域即胎冠區域,且該胎冠花紋塊在輪胎周方向上隔開設置著,上述第1花紋塊作為至少一個上述胎冠花紋塊而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胎冠花紋塊中上述第1花紋塊與非第1花紋塊在輪胎周方向上交替設置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花紋塊包括中間花紋塊,該中間花紋塊的踏面的重心位於上述胎冠區域的輪胎軸方向外側且以輪胎赤道為中心的胎面展開寬度的20%的區域即一對中間區域,且該中間花紋塊在輪胎周方向上隔開設置著,上述第1花紋塊作為至少一個上述中間花紋塊而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花紋塊包括中間花紋塊,該中間花紋塊的踏面的重心位於上述胎冠區域的輪胎軸方向外側且以輪胎赤道為中心的胎面展開寬度的20%的區域即一對中間區域,且該中間花紋塊在輪胎周方向上隔開設置著,上述第1花紋塊作為至少一個上述中間花紋塊而形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中間花紋塊與上述胎冠花紋塊在輪胎軸方向上相鄰而配置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中間花紋塊與上述胎冠花紋塊在輪胎軸方向上相鄰而配置著。
TW100130291A 2010-08-26 2011-08-24 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TWI4942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9941A JP5039191B2 (ja) 2010-08-26 2010-08-26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1376A TW201221376A (en) 2012-06-01
TWI494230B true TWI494230B (zh) 2015-08-01

Family

ID=44581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0291A TWI494230B (zh) 2010-08-26 2011-08-24 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50452B2 (zh)
EP (1) EP2423006B1 (zh)
JP (1) JP5039191B2 (zh)
KR (1) KR101793634B1 (zh)
CN (1) CN102381141B (zh)
BR (1) BRPI1104026A2 (zh)
TW (1) TWI4942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0491B2 (ja) * 2011-07-13 2013-10-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564071B2 (ja) * 2012-05-18 2014-07-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CN102717669B (zh) * 2012-06-14 2014-07-02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2795060A (zh) * 2012-08-16 2012-11-28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不规则路面使用的自行车充气轮胎
CN102887038B (zh) * 2012-08-24 2015-04-01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
FR3006628B1 (fr) * 2013-06-10 2015-05-29 Michelin & Cie Armatures de carcasse et de sommet de pneumatique pour moto
JP6328416B2 (ja) * 2013-12-13 2018-05-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047131B2 (ja) * 2014-09-17 2016-12-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81209B2 (ja) * 2014-10-28 2015-09-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USD751973S1 (en) * 2014-10-30 2016-03-2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JP6420674B2 (ja) * 2015-01-26 2018-11-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637804B2 (ja) * 2015-07-15 2020-01-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7010061A1 (ja) * 2015-07-15 2017-01-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070652B (zh) * 2016-04-27 2020-09-29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摩托车车轮的轮胎
US10065457B2 (en) 2016-07-05 2018-09-04 Shinji Marui Tire with offset beveled knobs
JP6805738B2 (ja) * 2016-11-08 2020-12-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タイヤ
JP6834423B2 (ja) * 2016-12-01 2021-02-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7186730B2 (ja) * 2018-02-02 2022-12-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964042B2 (ja) * 2018-05-15 2021-11-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車用タイヤ
CN112533768B (zh) * 2018-08-09 2022-11-0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机动两轮车用轮胎
CN112566793B (zh) * 2018-08-09 2022-10-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机动两轮车用轮胎
JP7298276B2 (ja) * 2019-04-25 2023-06-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7404820B2 (ja) * 2019-11-28 2023-12-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二輪車用タイヤ
JP7427963B2 (ja) * 2020-01-06 2024-02-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962412B1 (ja) * 2020-05-12 2021-11-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二輪車用タイ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36608A (en) * 1979-04-10 1980-10-24 Yamaha Motor Co Ltd Tire for vehicle moving on unlevelled ground
JPS63106115A (ja) * 1986-10-24 1988-05-1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JP2010163144A (ja) * 2009-01-19 2010-07-29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タイヤ
CN101801689A (zh) * 2007-09-13 2010-08-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越野充气轮胎
TW201100268A (en) * 2009-06-17 2011-01-01 Sumitomo Rubber Ind Pneumatic tire for off-road trave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2340B2 (ja) 1998-03-02 2002-10-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4037629B2 (ja) * 2001-08-31 2008-01-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90852B2 (ja) * 2005-10-24 2011-06-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36608A (en) * 1979-04-10 1980-10-24 Yamaha Motor Co Ltd Tire for vehicle moving on unlevelled ground
JPS63106115A (ja) * 1986-10-24 1988-05-1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CN101801689A (zh) * 2007-09-13 2010-08-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越野充气轮胎
JP2010163144A (ja) * 2009-01-19 2010-07-29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タイヤ
TW201100268A (en) * 2009-06-17 2011-01-01 Sumitomo Rubber Ind Pneumatic tire for off-road trave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1141A (zh) 2012-03-21
KR20120034152A (ko) 2012-04-10
TW201221376A (en) 2012-06-01
JP5039191B2 (ja) 2012-10-03
US20120048436A1 (en) 2012-03-01
US8950452B2 (en) 2015-02-10
JP2012046078A (ja) 2012-03-08
KR101793634B1 (ko) 2017-11-06
EP2423006A1 (en) 2012-02-29
CN102381141B (zh) 2015-06-17
EP2423006B1 (en) 2013-05-22
BRPI1104026A2 (pt) 2014-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4230B (zh) 不整地行走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JP5291674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TWI522252B (zh) 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輪胎
JP5174095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337199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4262283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TWI546210B (zh) 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JP5314718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174142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3332338B2 (ja)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320491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TWI546209B (zh) 不平整地行走用的摩托車用輪胎
JP584156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29293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60250896A1 (en) Motorcycle tire for uneven ground travel
JP2012011953A (ja) 不整地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30263986A1 (en) Pneumatic tire for running on rough terrain
JP4180910B2 (ja)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3306011A (ja) モーターサイクル用タイヤ
JP652100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9084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8164072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3054214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648801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253665A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