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1129B - Tight line - Google Patents

Tight l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1129B
TWI491129B TW102132007A TW102132007A TWI491129B TW I491129 B TWI491129 B TW I491129B TW 102132007 A TW102132007 A TW 102132007A TW 102132007 A TW102132007 A TW 102132007A TW I491129 B TWI491129 B TW I4911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gripping body
swinging member
linear
swin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1843A (zh
Inventor
Takayuki Nagaki
Kazude Fujiwara
Naohiro Hirayama
Tamotsu Iwama
Original Assignee
Nagaki Sei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gaki Seiki Kk filed Critical Nagaki Seiki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21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1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1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11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02G1/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for mounting or str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9/00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Description

緊線器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於在進行電線的分線作業等時安裝在牽拉電線的裝置上來抓持電線的用途的緊線器。
發明背景
作為在對線、電線、線纜等進行拉線時所使用的以往的代表性的緊線器,例如有專利文獻1的圖5所示的緊線器。此緊線器可於設在緊線器主體1之承接金屬件3與安裝在擺動桿2之按壓金屬件5之間握持被覆電線6。當作動把手4時,搖動桿2可旋動,按壓金屬件5可朝承接金屬件3移動。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報第3415370號
發明概要
此種緊線器是擺動桿2利用金屬製之軸以旋動自如之方式安裝於緊線器主體1。
此緊線器1保持工程中的架空配電線的張力,若牽拉把手4時,則會向擺動桿2與安裝於緊線器主體1之軸施加過大的力,例如剪切力,而有損壞軸或緊線器主體1的孔的周邊之虞。
然而,如果為了增加牢固性而將緊線器主體1或軸等加粗,則重量增加而難以作為在高處使用之緊線器來使用。
因此,此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輕質且牢固之緊線器。
本發明的請求項1所涉及的緊線器具備固定抓持體、擺動構件、活動抓持體以及連結構件,該固定抓持體具有線狀體按壓部;該擺動構件利用支軸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固定抓持體;該活動抓持體利用上述擺動構件的擺動朝上述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該連結構件連結於上述擺動構件,使擺動構件擺動;又,上述固定抓持體在供安裝擺動構件的支軸插入的孔的周圍設置有圓形形狀突條,用以保護支軸。
本發明的請求項2所涉及的緊線器是在請求項1所記載的緊線器的基礎上,在從供上述支軸插入的孔的孔緣離開的位置處,沿孔緣形成有與上述突條不同的圓弧狀突條。
本發明的請求項3所涉及的緊線器具備固定抓持體、擺動構件、活動抓持體以及連結構件,該固定抓持體具有線狀體按壓部;該擺動構件利用支軸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固定抓持體;該活動抓持體利用上述擺動構件的擺動 朝上述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該連結構件連結於上述擺動構件,使擺動構件擺動;又,上述固定抓持體在供安裝擺動構件的支軸插入的孔的附近,設置有朝線狀體按壓部延伸的突條。
本發明的請求項4所涉及的緊線器是在請求項3所記載的緊線器的基礎上,上述突條為直線狀,並且距上述孔的孔緣等間隔地設置有多條。
本發明的請求項5所涉及的緊線器是在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緊線器的基礎上,上述圓形形狀的突條設置在安裝連結構件的一側,朝上述線狀體按壓部延伸的突條被設置在與安裝連結構件的一側相反的相反側。
根據本發明,緊線器具備固定抓持體、擺動構件、活動抓持體以及連結構件,該固定抓持體具有線狀體按壓部;該擺動構件利用支軸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固定抓持體;該活動抓持體利用上述擺動構件的擺動朝上述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該連結構件連結於上述擺動構件,使擺動構件擺動;又,上述固定抓持體在供安裝擺動構件的支軸插入的孔的周圍設置有圓形形狀突條,用以保護支軸,因此能夠提供輕質且牢固的緊線器。
根據請求項2的發明,由於在從供上述支軸插入的孔的孔緣離開的位置處,沿孔緣形成有與上述突條不同的圓弧狀突條,因此能夠使供支軸插入的孔的周圍更牢固。
根據請求項3的發明,緊線器具備固定抓持體、擺動構件、活動抓持體以及連結構件,該固定抓持體具有線狀體按壓部;該擺動構件利用支軸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固定抓持體;該活動抓持體利用上述擺動構件的擺動朝上述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該連結構件連結於上述擺動構件,使擺動構件擺動;又,上述固定抓持體在供安裝擺動構件的支軸插入的孔的附近,設置有朝線狀體按壓部延伸的突條,因此能夠提供輕量且牢固的緊線器。
根據請求項4的發明,由於上述突條為直線狀,並且距上述孔的孔緣等間隔地設置有多條,因此能夠使供插入支軸的孔的周圍更牢固。
根據請求項5的發明,由於上述圓形形狀的突條設置在安裝連結構件的一側,朝上述線狀體按壓部延伸的突條被設置在與安裝連結構件的一側的相反側,因此能夠使安裝連結構件的區域更牢固。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將從參照附圖進行的以下的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的說明中得到進一步明確。
10‧‧‧緊線器
12‧‧‧固定抓持體
14‧‧‧擺動構件
16‧‧‧活動抓持體
18‧‧‧連結構件
22‧‧‧主體
24‧‧‧線狀體按壓部
24a、100‧‧‧夾持槽
26‧‧‧連結構件引導部
28‧‧‧引導孔
30‧‧‧支軸孔
32、40‧‧‧突條
32a、40a‧‧‧頂部
42‧‧‧凹處
44‧‧‧彈簧用槽
48、66‧‧‧鉤掛孔
50‧‧‧第一線狀突條
52‧‧‧第二線狀突條
60‧‧‧固定抓持體安裝孔
60a、62a、64a‧‧‧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
60b、62b、64b‧‧‧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
62‧‧‧活動抓持體安裝孔
64‧‧‧連結構件安裝孔
70‧‧‧支軸
70a、72a、74a‧‧‧軸心
70b、72b、74b‧‧‧凸緣部
72‧‧‧旋動軸
74‧‧‧旋動軸
76‧‧‧開尾銷
80‧‧‧連結構件主體
82‧‧‧擺動構件安裝孔
84‧‧‧連結孔
92‧‧‧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
94‧‧‧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
96‧‧‧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
98‧‧‧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
98a‧‧‧階梯差部
110‧‧‧施力構件
112‧‧‧線圈部
114‧‧‧第一鉤掛部
116‧‧‧第二鉤掛部
P11 、P2、P3‧‧‧垂直平面
W‧‧‧線狀體
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整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構成圖1圖示的緊線器的構成部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固定抓持體的前視示意圖。
圖4是固定抓持體的後視示意圖。
圖5A是固定抓持體的左側面示意圖。
圖5B是部分剖切固定抓持體的左側面示意圖。
圖6是表示固定抓持體的主要部分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表示緊線器的工作狀態的前視示意圖。
圖8是表示緊線器的工作狀態的前視示意圖。
圖9是表示固定抓持體與擺動構件的安裝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圖10A是圖8的A方向向視示意圖。
圖10B是圖8的A方向向視示意圖。
圖11是表示固定抓持體與活動抓持體的安裝狀態的側面示意圖。
圖12是表示施力構件的安裝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13是表示施力構件的安裝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14是表示施力構件的安裝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15是緊線器的說明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供理解本發明。此外,以下所示的實施形態不過是將本發明具體化的一個例子,並不限定本發明的技術的範圍。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0具備:固定抓持體12,其具有線狀體按壓部24;擺動構件14,其利 用支軸70而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在上述固定抓持體12上;活動抓持體16,其利用上述擺動構件14的擺動而朝向上述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連結構件18,其連結於上述擺動構件14,使擺動構件14擺動。
固定抓持體12為前視為大致U字狀,其具有大致L字狀主體22、在主體22之上部形成為沿其長邊方向延伸的線狀體按壓部24、在主體22的後部朝下部後方突出地設置的連結構件引導部26。
主體22具有沿將連結構件18牽拉的一側(a方向)與推回的一側(b方向)延伸的水平部份、以及在該水平部份的推回的一側(b方向)垂直地設置之垂直延伸部份。
線狀體按壓部24在主體22的水平部份及垂直延伸部份以及連結構件引導部26的上部為朝近前側突出的簷狀,在其下表面形成有夾持槽24a。
連結構件引導部26從主體22的水平部份的牽拉連結構件18的一側(a方向)朝與線狀體按壓部24相反的一側即下方延伸。
連結構件引導部26貫穿設置有用於插入並引導連結構件18的引導孔28,在引導孔28中插入並保持可旋動地軸支承於上述擺動構件14的連結構件18。
固定抓持體12在前部的主體22的垂直延伸部分上貫穿設置有用於通過支軸70軸支承擺動構件14的支軸孔30。
支軸孔30為從主體22的近前側(正面側)到遠離側(背面側)貫穿主體22而設置的圓孔,沿水平方向延伸。
固定抓持體12在支軸孔30的孔緣的周圍設置有沿孔緣突出設置的突條32,以便保護軸支承擺動構件14的支軸70。
突條32為從支軸孔30的下部到前側、上部以及後側連續地設置的前視為圓形的肋(rib)。
突條32沿支軸孔30的孔的外周緣的延伸方向(支軸70的軸心70a的延伸方向)從主體22突出。
突條32的頂部32a為平面狀,沿與支軸孔30的孔周緣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垂直方向展開。突條32的頂部32a具有與主體22的近前側面以及線狀體按壓部24的夾持槽24a平行的平面,並且突條32的周緣為沿與主體22的近前側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近似梯形形狀。突條32的高度與主體22的寬度大致同長,具有整體上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狀,且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突條32為越趨近上端(頂部32a)其寬度越漸漸變小的錐形形狀,其下端部的寬度與主體22的寬度大致同寬。
突條32構成用於載放擺動構件14的座。
突條32與主體22通過金屬一體成型。
在從插入上述支軸70的支軸孔30的孔緣離開的位置處,沿該孔緣形成有與上述突條32不同的圓弧狀突條40。
圓弧狀突條40為從支軸孔30的下部到前側連續設置的 前視為圓弧狀的肋(rib)。
突條40朝向支軸孔30的孔的外周緣的延伸方向(支軸70的軸心70a的延伸方向)從主體22突出。
突條40的後方[牽拉連結構件18的方向(圖15圖示a方向)]的下部形成缺口,設置有可進行彈簧的移動用的凹處42。
突條40構成為與突條32的外周緣間餘留大致相同的間隔並圍繞突條32的同心圓,在突條40與突條32之間形成彈簧用槽44。
突條40的頂部40a為平面狀,朝向與支軸孔30的孔周緣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垂直方向展開。突條40的頂部40a具有與主體22的近前側面以及線狀體按壓部24的夾持槽24a平行的平面,並且突條40的周緣為朝與主體22的近前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近似梯形形狀。
突條40具有與突條32大致相同的高度,其高度與主體22的寬度大致同長,具有整體上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狀,且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突條40為越趨近上端(頂部40a)其寬度越漸漸變小的錐形形狀,其下端部的寬度與主體22的寬度大致同寬。
突條40構成用於載放擺動構件14的座。
突條40與主體22通過金屬一體成型。
上述固定抓持體12在與形成突條32以及突條40的面相反側的面上,在插入用於安裝擺動構件14的支軸70的支軸孔30的附近設置有多條線狀突條。在本實施形態 中,在主體22的垂直延伸部分,以彼此間餘留適宜間隔的方式設置有從垂直延伸部分的下部朝線狀體按壓部24延伸的第一線狀突條50和第二線狀突條52。
上述第一線狀突條50以及第二線狀突條52為直線狀,其頂部為平面狀且為與主體22的近前側面平行的剖面大致梯形形狀,其高度與主體22的寬度大致同長,具有整體上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狀,且具有大致相同的長度和大致相同的高度。
第一線狀突條50與第二線狀突條52被設置為從上述支軸孔30的孔緣離開適當距離,且被平行設置。第一線狀突條50與支軸孔30之間以及第二線狀突條52與支軸孔30之間為等間隔。第一線狀突條50以及第二線狀突條52朝與牽拉連結構件18的方向(圖15圖示a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上述圓形形狀的突條32在主體22的垂直延伸部分被設置在安裝連結構件18的一側(安裝擺動構件14的一側),朝上述線狀體按壓部24延伸的第一線狀突條50以及第二線狀突條52在主體22的垂直延伸部分被設置在與安裝連結構件18的一側相反的相反側的面上。
擺動構件14為前視為大致三角形形狀,在前方的上部的內角部分上貫穿設置有插入支軸70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在後方的上部的內角部分上貫穿設置有插入旋動軸74的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在後方的下部的內角部分上貫穿設置有插入旋動軸72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
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以及連結 構件安裝孔64的周邊的近前側面以及遠離側面都比其他的部分更高地鼓出,這種鼓出部的頂部為與孔的周緣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垂直平面。即,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和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b、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a以及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b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a以及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b被平行地形成,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孔緣(孔的外周緣)的延伸方向正交。
在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近前側的周邊形成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的滑動接觸面(與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面),以與擺動構件14的旋轉軸(支軸70的軸心)正交且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以及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平行的方式形成為垂直面。
在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遠離側以及近前側的周邊形成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a以及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b的滑動接觸面(與活動抓持體16的安裝面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面),以與活動抓持體16的旋轉軸(旋動軸74的軸心)正交且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以及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平行的方式形成為垂直面。
在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遠離側的周邊形成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a的滑動接觸面(與連結構件18的安裝面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面),以與連結構件18的旋轉軸(旋動軸72的軸心)正交且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以及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平行的方式形成為垂直面。
上述擺動構件14接合在設置於固定抓持體12的突條32上,並將支軸孔30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並排排列成一直線狀,擺動構件14利用支軸70在一個端部以支軸70作為樞軸旋動自如地安裝於固定抓持體12。
擺動構件14在另一端部接合有上述連結構件18的一端,將連結構件18的擺動構件安裝孔82與擺動構件14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並排排列成一直線狀,利用旋動軸72以可旋動的方式安裝。
另外,擺動構件14在設置於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相鄰的位置處的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上,利用旋動軸74以可旋動的方式安裝有活動抓持體16。
連結構件18為具有長邊方向的桿狀體,在棱柱狀的連結構件主體80的前部貫穿設置有擺動構件安裝孔82,在連結構件主體80的後部形成有連結孔84。
擺動構件14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與連結構件18的擺動構件安裝孔82為相同直徑,且以使各孔的外周緣平行的方式排列。此外,連結構件18利用旋動軸72將主體22以旋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擺動構件14,該旋動軸72從擺動構件14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貫穿插入至連結構件18的擺動構件安 裝孔82。
固定抓持體12的引導孔28被形成為與支軸孔30大致同高,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被形成為與固定抓持體12的支軸孔30以及引導孔28大致同高。因此,被安裝在擺動構件14的形成於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下方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上的連結構件18貫穿插入於固定抓持體12的連結構件18,並朝向牽拉連結構件18的一側(圖15圖示a方向)上升。
連結構件18也可與遠離支軸孔30的一側即牽拉連結構件18的一側(圖15圖示a方向)的引導孔28的唇緣接觸,以便使作用於連結構件18的連結構件主體80的力變小。
支軸70為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軸心70a的圓柱狀,在其近前側具有朝與軸心70a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緣部70b。支軸70被嵌合插入於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使該凸緣部70b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接合且與固定抓持體12的支軸孔30螺紋接合,以將支軸70安裝於固定抓持體12以及擺動構件14。支軸70的軸心70a為擺動構件14的旋轉的中心。支軸70也可被鉚接在支軸孔30的遠離側。
旋動軸72為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軸心72a的圓柱狀,在其近前側具有朝與軸心72a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緣部72b。旋動軸72從近前側與擺動構件14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嵌合並且從近前側與連結構件18的擺動構件安裝孔82嵌合,並在擺動構件安裝孔82的遠離側被鉚接,由此安裝在擺動構件14以及連結構件18。旋動軸72的軸心72a成為連結 構件18的旋轉的中心。
旋動軸74為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軸心74a的圓柱狀,在其遠離側具有朝與軸心74a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緣部74b。旋動軸74從活動抓持體16的遠離側的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嵌合插入於擺動構件14的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並且嵌合插入於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使該凸緣部74b與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的周邊接合,並且在活動抓持體16的近前側的突出至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的近前側的部位利用開尾銷76進行固定。旋動軸74的軸心74a成為活動抓持體16的旋轉的中心。
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的遠離側的外周邊沿圓周方向形成呈圓環狀的階梯差。構造成在將旋動軸74的凸緣部74b嵌合插入於上述圓環狀階梯差部98a時,旋動軸74的凸緣部74b的遠離側的表面與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的遠離側面在平面上連續。
支軸孔30與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為相同直徑,且以使各孔的外周緣平行的方式並排排列。
支軸孔30的周緣的延伸方向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周緣的延伸方向平行,支軸孔30的周緣的延伸方向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周緣的延伸方向、以及支軸70的軸心70a、旋動軸72的軸心72a以及旋動軸74的軸心74a平行。
在固定抓持體12與擺動構件14之間設置有由螺 旋彈簧構成的施力構件110,該施力構件110用於朝連結構件18的受拉一側對擺動構件14進行施力。
施力構件110將線圈部112嵌合插入於固定抓持體12的彈簧用槽44。
施力構件110將從線圈部112的近前側延伸的直線狀第一鉤掛部114固定於在擺動構件14的遠離側面形成的鉤掛孔66,並且將從線圈部112的遠離側延伸的直線狀第二鉤掛部116固定於在固定抓持體12的主體22的近前側面形成的鉤掛孔48。
第一鉤掛部114在無負載的狀態下形成為牽拉連結構件18的狀態並固定於擺動構件14的鉤掛孔66,施力構件110以使連結構件18成為從朝拉回方向(圖15圖示b方向)壓回了連結構件18的一側向牽拉一側(圖15圖示a方向)被牽拉的狀態的方式進行施力。
固定抓持體12的突條40不是在第一鉤掛部114的動作範圍內形成,而是設置有凹處42,且從支軸孔30的下部到前部地設置。
如圖11所示,活動抓持體16的剖面形狀形成為“”字狀,在前後具有平行排列的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装部92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在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2上貫穿設置有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並且在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装部94貫穿設置有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
活動抓持體16在上表面形成有收容線狀體W的下部的 夾持槽100,且該夾持槽100形成為與形成於固定抓持體12的下表面的夾持槽24a對置。
活動抓持體16使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2與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跨在擺動構件14的後部的上部,將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與擺動構件14的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並排排列成一直線狀,並安裝於擺動構件14。
活動抓持體16利用被貫穿插入於並排排列成一直線狀的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與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中的旋動軸74而旋動自如地安裝於擺動構件14。
擺動構件14的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與活動抓持體16的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為相同直徑,以使各孔的外周緣平行的方式並排排列。
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2與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的相互對置的面(各自的內表面)為平行的垂直面,並且以與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平行的方式被安裝於擺動構件14。
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2與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的相互對置的面(各自的內表面)與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的孔的外周緣的延伸方向正交,並與旋動軸74的軸心74a正交。
安裝於擺動構件14的活動抓持體16以旋動軸74的軸心74a為中心進行擺動。
該活動抓持體16的旋動範圍只要是可修正上表面因擺動構件14的旋動而從與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的下表面平行的狀態偏離的程度的旋動即可,旋動範圍受限制。
活動抓持體16以使其夾持槽100位於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的正下方、且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對置的方式被安裝於擺動構件14。
擺動構件14以使安裝於擺動構件14的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位於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的正下方且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對置的方式,安裝於固定抓持體12的突條32的頂部32a的近前側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的近前側。
連結構件18的連結構件主體80以在固定抓持體12的突條32以及突條40的下方與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平行且沿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以及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裝於擺動構件14。連結構件18以旋動軸72的軸心72a為中心進行旋動。
固定抓持體12的突條32以及突條40的各自的高度形成為固定的高度,使得在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的下方,突條32以及突條40的近前側面(與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對置的頂部32a以及頂部40a的滑動接觸面)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的延伸方向平行且與支軸70的軸心70a正交。
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的滑動接觸面為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a、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a、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b、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b以及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b)的滑動接觸面對置的平行的面。此外,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的鼓出部(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進行面接觸,以便使得擺動構件14以旋動軸70的軸心70a為中心進行旋動。
此外,與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相接觸的垂直平面P1構成為通過連結構件引導部26的引導孔28的內側。
通過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的近前側面以及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周邊的近前側面(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b的滑動接觸面)的垂直平面P2以及通過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的遠離側面以及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周邊的遠離側面(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a的滑動接觸面)的垂直平面P3與旋動軸70的軸心70a、旋動軸72的軸心72a以及旋動軸74的軸心74a垂直且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平行。此外,通過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的遠離側面以及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安裝連結構件18的遠離 側面(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a的滑動接觸面)的垂直平面P3構成為與旋動軸70的軸心70a、旋動軸72的軸心72a以及旋動軸74的軸心74a垂直,並通過連結構件引導部26的引導孔28的內側。
與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相接觸的平面P1、通過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周邊的近前側面(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b的滑動接觸面)的平面P2、以及通過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的遠離側面(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的滑動接觸面)與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周邊的遠離側面(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a的滑動接觸面)的平面P3平行,且構成為與旋動軸70的軸心70a、旋動軸72的軸心72a以及旋動軸74的軸心74a垂直的面。
以下,對將形成上述結構的緊線器10安裝於線狀體W、從線狀體W拆下的步驟進行說明。
首先,將連結構件18向壓回側(圖15圖示b方向)按壓,形成活動抓持體16充分離開固定抓持體12的狀態,由此線狀體W容易通過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之間。
如圖8所示,將形成為使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之間充分離開的狀態的緊線器10運至線狀體W的規定部位,使線狀體W貫穿插入到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之間,將線狀體W的上部收容在形成於固定抓持體12的下表面的夾持槽24a中,將緊線器10裝配成被線狀體W懸吊的狀態。
在將該緊線器10向線狀體W的安裝應用於電線的分線工程的情況下,以與形成從兩側拉近電線的作用的緊線裝置的長度相對應的間隔在電線的兩個位置分別安裝緊線器10。在上述緊線裝置的兩端設置有連結單元,該連結單元利用形成於連結構件18的連結孔84與緊線器10連結。當緊線裝置在兩端與兩側的緊線器10連結後,通過進行縮短其長度的操作,對緊線器10的連結構件18施加朝圖15所示的a方向牽拉的力。
若向圖15圖示a方向牽拉連結構件18,則連結構件18的一端側所連結的擺動構件14會以支軸70為支點朝圖15圖示c方向旋動。利用該擺動構件14的旋動,活動抓持體16被向固定抓持體12的方向推起,將線狀體W的下部收容在夾持槽100中,從而如圖7所示在與固定抓持體12之間夾入線狀體W並進行抓持。
當由緊線裝置進一步施加向圖15圖示a方向的牽拉力時,由緊線器10抓持的線狀體W被向圖15圖示a方向牽拉,由此兩側的緊線器10被相互拉近,形成位於兩側的緊線器10之間的線狀體W出現鬆動的狀態,得到可實施分線工程的狀態。
如上述之緊線器10的安裝作業,由於能夠全部從正面側實施作業者應該進行的、將緊線器10安裝於線狀體W的作業以及將緊線裝置等的牽拉單元連結於連結構件18的作業,因此能夠容易且安全地進行電線的分線工程等既是高處作業、又是危險作業的作業。
當拆下已安裝於線狀體W的緊線器10時,如果解除由連結於連結構件18的緊線裝置等產生的連結狀態,則活動抓持體16離開線狀體W,因此能夠解除線狀體W的抓持。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所涉及的緊線器不僅能夠應用於電線,還能夠應用於牽拉葡萄架、樹的線狀體等。
10‧‧‧緊線器
12‧‧‧固定抓持體
14‧‧‧擺動構件
16‧‧‧活動抓持體
18‧‧‧連結構件
22‧‧‧主體
24‧‧‧線狀體按壓部
24a‧‧‧夾持槽
26‧‧‧連結構件引導部
28‧‧‧引導孔
40‧‧‧突條
40a‧‧‧頂部
64b‧‧‧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
70‧‧‧支軸
70b、72b‧‧‧凸緣部
72‧‧‧旋動軸
74‧‧‧旋動軸
76‧‧‧開尾銷
80‧‧‧連結構件主體
84‧‧‧連結孔
92‧‧‧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
100‧‧‧夾持槽
110‧‧‧施力構件
W‧‧‧線狀體

Claims (5)

  1. 一種緊線器,具備:固定抓持體,該固定抓持體具有線狀體按壓部;擺動構件,該擺動構件利用支軸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固定抓持體;活動抓持體,該活動抓持體利用上述擺動構件的擺動朝上述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以及連結構件,該連結構件連結於上述擺動構件,使擺動構件擺動;又,上述固定抓持體在供安裝擺動構件的支軸插入的孔的周圍形成有圓形形狀突條,且在從供上述支軸插入的孔的孔緣離開的位置處,沿孔緣形成有與上述圓形形狀突條不同的圓弧狀突條,用以保護支軸,上述圓形形狀突條與上述圓弧狀突條之間設置溝槽。
  2. 如請求項1之緊線器,其中,上述圓形形狀突條及上述圓弧狀突條為越趨近頂部其寬度越漸漸變小的錐形形狀。
  3. 一種緊線器,具備:固定抓持體,該固定抓持體具有線狀體按壓部;擺動構件,該擺動構件利用支軸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固定抓持體; 活動抓持體,該活動抓持體利用上述擺動構件的擺動朝上述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以及連結構件,該連結構件連結於上述擺動構件,使擺動構件擺動;又,上述固定抓持體在供安裝擺動構件的支軸插入的孔的附近,設置有朝線狀體按壓部延伸的線狀突條,上述線狀突條朝與牽拉連結構件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4. 如請求項3之緊線器,其中,上述突條為直線狀,並且距上述孔的孔緣等間隔地設置有多條。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緊線器,其中,上述圓形形狀的突條具有越趨近頂部其寬度越漸漸變小的錐形形狀,且設置在安裝連結構件的一側,上述線狀突條為具有剖面近似梯形形狀,且被設置在與安裝連結構件的一側相反的相反側。
TW102132007A 2012-09-21 2013-09-05 Tight line TWI491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8443 2012-09-21
PCT/JP2013/057593 WO2014045616A1 (ja) 2012-09-21 2013-03-18 掴線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1843A TW201421843A (zh) 2014-06-01
TWI491129B true TWI491129B (zh) 2015-07-01

Family

ID=50340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007A TWI491129B (zh) 2012-09-21 2013-09-05 Tight lin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34587B2 (zh)
EP (1) EP2899818B1 (zh)
JP (1) JP5959654B2 (zh)
CN (1) CN104641522B (zh)
AU (1) AU2013319594B2 (zh)
HK (1) HK1209911A1 (zh)
TW (1) TWI491129B (zh)
WO (1) WO20140456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8966B2 (en) * 2011-09-29 2015-05-26 Hubbell Incorporated Side-loading quadrant deadend clamp assembly
US9768596B2 (en) * 2012-09-28 2017-09-19 Nagaki Seiki Co., Ltd. Wire gripper
JP5953227B2 (ja) * 2012-12-27 2016-07-20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掴線器
AU360519S (en) * 2014-06-27 2015-03-03 Nagaki Seiki Co Wire grippers
USD763674S1 (en) * 2014-12-24 2016-08-16 Nagaki Seiki Co., Ltd. Wire gripper
USD850246S1 (en) * 2016-01-06 2019-06-04 Nagaki Seiki Co., Ltd. Wire gripper
AU2016277722B2 (en) * 2016-01-06 2021-01-14 Nagaki Seiki Co., Ltd. Wire gripper
JP6205076B1 (ja) * 2016-01-06 2017-09-27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掴線器
US20170291283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Klein Tools, Inc. Wire pulling grip
AU2017251002B2 (en) 2016-04-14 2021-04-22 Nagaki Seiki Co., Ltd. Wire gripper and live-wire distributing tool utilizing wire gripper
CN109473911A (zh) * 2018-11-07 2019-03-15 国网浙江桐乡市供电有限公司 电缆上杆牵引线夹装置
KR20210098993A (ko) * 2018-12-11 2021-08-11 가부시키가이샤나가키세이키 와이어 그리퍼 및 와이어 그리퍼의 사용 방법
USD1002310S1 (en) 2020-04-30 2023-10-24 Charles Alberti Wire pulling grip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6935A (ja) * 1996-10-15 1998-05-15 Asahi Electric Works Ltd 電線引留クランプ
JP2004242477A (ja) * 2003-02-10 2004-08-26 Nagaki Seiki Co Ltd 掴線器
JP2009090881A (ja) * 2007-10-10 2009-04-30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ブラケ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5370B2 (ja) 1996-09-17 2003-06-09 北海電気工事株式会社 電線切分け工具および掴線器
JP3827393B2 (ja) * 1997-03-06 2006-09-27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線状体把持器
JP2003319542A (ja) * 2002-04-19 2003-11-07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引留めクランプ
JP4422994B2 (ja) * 2003-09-17 2010-03-03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掴線器
KR200449746Y1 (ko) * 2008-10-07 2010-08-06 고선 쐐기형 인장클램프
US8720014B2 (en) * 2009-06-02 2014-05-13 Yasuharu Nagaki Trigger grip
US8720013B2 (en) * 2009-06-02 2014-05-13 Yasuharu Nagaki Trigger grip
JP5070246B2 (ja) * 2009-06-18 2012-11-07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荷締め用ベルトのチャック装置
US8540215B2 (en) * 2009-06-30 2013-09-24 Nagaki Seiki Co., Ltd. Wire grip
WO2011001503A1 (ja) * 2009-06-30 2011-01-06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張線器
USD633784S1 (en) * 2009-12-28 2011-03-08 Nagaki Seiki Co., Ltd. Wire grip
US20120000037A1 (en) * 2010-04-14 2012-01-05 Chi-Yuan Chen Grip
USD732362S1 (en) * 2014-01-23 2015-06-23 Yasuharu Nagaki Hot stick ring grip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6935A (ja) * 1996-10-15 1998-05-15 Asahi Electric Works Ltd 電線引留クランプ
JP2004242477A (ja) * 2003-02-10 2004-08-26 Nagaki Seiki Co Ltd 掴線器
JP2009090881A (ja) * 2007-10-10 2009-04-30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ブラケ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1843A (zh) 2014-06-01
WO2014045616A1 (ja) 2014-03-27
CN104641522B (zh) 2017-09-22
AU2013319594A1 (en) 2015-04-09
AU2013319594B2 (en) 2017-08-17
JP5959654B2 (ja) 2016-08-02
JPWO2014045616A1 (ja) 2016-08-18
US20150232314A1 (en) 2015-08-20
EP2899818A4 (en) 2017-03-29
CN104641522A (zh) 2015-05-20
EP2899818A1 (en) 2015-07-29
HK1209911A1 (zh) 2016-04-08
EP2899818B1 (en) 2019-01-02
US9434587B2 (en) 2016-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1129B (zh) Tight line
TWI530040B (zh) Tight line
JP3180307U (ja) 掴線器
JP6317769B2 (ja) 掴線器
TW201728026A (zh) 緊線器
TW201733230A (zh) 緊線器
US9099853B2 (en) Cable-ripping tool
JP5843697B2 (ja) 電線挟持体
JP4859580B2 (ja) 巻付バインド着脱工具
JP5701402B2 (ja) ケーブルアウトレットソケットにケーブルを固定する装置
CN111786231A (zh) 一种引线连接金具的夹持器及操作方法
KR20190141718A (ko) 트롤리선 굽힘 공구
JP2019005260A (ja) 安全器
JP2014068618A (ja) 採果鋏
JP2007328290A (ja)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牽引治具
JP5845905B2 (ja) バネの引っ張り具
KR101496259B1 (ko) 케이블 타이용 공구
JP6408895B2 (ja) 延線クランプ
JP2007028766A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装着治具
KR20140045796A (ko) 밴드케이블 커팅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