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3813B - 噴砂加工機的研磨料回收機構 - Google Patents

噴砂加工機的研磨料回收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3813B
TWI483813B TW097134640A TW97134640A TWI483813B TW I483813 B TWI483813 B TW I483813B TW 097134640 A TW097134640 A TW 097134640A TW 97134640 A TW97134640 A TW 97134640A TW I483813 B TWI483813 B TW I4838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abrasive
funnels
tube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4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6266A (en
Inventor
Keiji Mase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16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6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3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38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 Cyclones (AREA)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噴砂加工機的研磨料回收機構
本發明有關一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且更特別是有關一用於回收主要地在噴砂室中噴射之研磨料的研磨料回收機構,該噴砂室形成於一噴砂加工機之機櫃中。
根據本發明之噴砂加工機涵括各種型式之噴砂加工機,諸如用於乾式噴射或乾式投射(下文,稱為“噴射”,包括投射)的混合流體的噴砂加工機,該流體由壓縮氣體如壓縮空氣、及研磨料所構成;及抽吸噴砂加工機或供用於珠擊機之直接壓力噴砂加工機。
根據本發明之噴砂加工機亦包括那些用於藉由離心力噴射研磨料之加工機、及那些用於藉由以譬如使用一轉動葉輪轟擊而噴射一研磨料之加工機。
將藉由根據本發明的回收機構所回收之研磨料不只是包括用於拋光或切割之研磨料、諸如研磨粒,而且為所謂之被噴射的“丸珠(shot)”(例如鋼珠、玻璃珠、塑膠珠粒,及陶瓷珠粒),以便對待處理物體或待處理產品(下文,廣泛地稱為“工件”)賦予殘留應力,或為著要表面處理、諸如塗覆之目的,且另包括用於各種其他目的而待噴射之粉末或粒子。此外,待由根據本發明的回收機構所回收之研磨料包括粉塵、諸如工件藉由轟擊的粉末,及一藉由噴射該研磨料所產生之打碎的研磨料粒子,以及可重複使用的研磨料。
然而,應注意的是該等具體實施例之以下敘述集中焦點在回收該研磨料之過程。該上述粉塵係透過與該研磨料相同之回收路線運送,直至其於集塵器中被從研磨料分開。
當根據原料分類時,該上述研磨料係由陶瓷、玻璃、金屬、樹脂、或植物所製成。一以陶瓷為基礎之研磨料包括剛鋁石、金剛砂、石榴石、鋯英石珠粒、鋯英石丸珠、鋯英石砂礫等。一以玻璃為基礎之研磨料包括玻璃珠。當根據材料及形狀分類時,一以金屬為基礎之研磨料包括鋼丸珠、鋼砂礫、鋼珠粒、圓形截斷金屬絲、不銹鋼丸珠、不銹鋼珠粒、不銹鋼截斷絲等。當根據材料分類時,一以樹脂為基礎之研磨料包括尼龍、聚碳酸酯、PolyplusTM 等。一以植物為基礎之研磨料包括胡桃(胡桃殼)、杏仁(杏仁種子)、桃子(桃子種子)等。至於所關切之形狀,該研磨料可為多邊形的、柵格形的、球形的、珠形、圓柱形、像截斷絲之形狀等。
該上述研磨料被用於為著要表面剝離之目的,諸如模具清洗、塗層剝離、氮化;清洗,諸如除銹及污垢移除;表面處理,諸如雕刻、組成圖案、及電鍍;用於緞子般表面處理或金屬表面處理之珠擊處理;及機械切削產品、樹脂模製產品、或壓鑄產品之去毛邊。
至於所關切之粒徑,該上述研磨料係可於一寬廣之規格變化,包括#30至#280(0.3毫米至2.8毫米之直徑),用於以具有大直徑的金屬為基礎之研磨料;及#20至 #220(1000至53微米之直徑),用於細微之粒子;及#240至#8000(57至1.2微米之直徑),用於以陶瓷為基礎之研磨料。
如上面所述,該研磨料被噴射至一工件上,以藉由噴砂法切割或清潔該工件,或彈丸,諸如鋼珠,被用以轟擊在一工件上,以錫、鋅、及其他金屬塗覆該工件,或藉由珠擊法以賦予殘留應力於該工作表面。
於以此方式噴射彈丸粉末或粒子至一工件上之過程期間,該工作環境被在被噴射之後已回收的可重複使用之研磨料,由於該研磨料轟擊在該工件上而被打碎的研磨粒子,或諸如該工件之切割微粒的粉塵之任何分散作用所污染。為了重複使用已被使用一次之研磨料,其係需要回收該研磨料。為此緣故,一噴砂加工機包括一呈盒子之形式的機櫃,該研磨料在此機櫃被噴射及處理,且該研磨料被噴射在此機櫃中所形成之噴砂室中之工件上,以防止該研磨料或粉塵在該機櫃之外分散。
參考圖10,一漏斗10'形成一機櫃3之下方部份,且其形狀被設計成像一往下逐漸縮小之倒轉的角錐體形,以致一噴砂室2中之研磨料、粉塵等能被回收。此漏斗10'之底部末端被製成通過譬如旋風式分離器50與一集塵器60連通,該集塵器係一研磨料儲槽。當一被提供用於該上述集塵器60之鼓風機61抽吸該集塵器60之內部大氣時,藉由該漏斗10'所回收之研磨料及粉塵在該機櫃3之外側 被運送。該可重複使用的研磨料能由其他粉塵中分開及回收(參考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案第2005-74563號之圖2)。
在該上述漏斗10'之項部的一開口係譬如以一多孔的金屬篩網22覆蓋著,該金屬篩網允許研磨料通過該處。此篩網22防止譬如一外來物質掉落進入該漏斗10'。同時,一在其上面放置工件W之金屬格柵21係如所需地設在此金屬篩網上方,如此由該噴砂室2分開該漏斗10'。該金屬格柵21及該金屬篩網22界定該噴砂室2的一底部壁表面20。
於一如上面敘述所建構之噴砂加工機1中,在此該漏斗10'之形狀被設計成像一倒轉之四邊形的角錐體,其被設在該機櫃3之底部,於該噴砂室2中所噴射之研磨料、藉由噴射此研磨料所產生之粉塵等,通過構成該噴砂室2之底部壁表面20的金屬格柵21、金屬篩網22等落入漏斗10'。此後,已經落入該漏斗10'之研磨料被引導至漏斗10'之一傾斜之內部壁面,並聚積在該漏斗10'之底部。所聚積之研磨料係接著被導入一回收管子30,該回收管子透過此漏斗10'之底部抽吸該噴砂室2之內部大氣,且係在該機櫃3之外側運送。
如上面敘述所運送之研磨料被導入亦具有研磨料儲槽之作用的旋風式分離器50,以回收該可重複使用的研磨料。在已回收該研磨料之後,呈殘渣之形式的粉塵被導入該集塵器60,在此無粉塵之清潔空氣係經過該鼓風機61噴射向外面。以該上述結構,提供一用於回收該研磨料及 粉塵之回收機構。
然而,如圖10中所顯示,如果該機櫃3被製成較大,該漏斗10'亦變得較大,因為該漏斗10'係藉由使該機櫃3之下方部份朝向其底部逐漸縮小所形成。其結果是,藉由在此漏斗10'之頂部以金屬篩網22、金屬格柵21等覆蓋該開口,所形成之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將被設置在一較高的位置。
如此,只要該噴砂加工機1係小的,圖10中所顯示之結構在操作中沒有任何問題。然而,如果一噴砂加工機具有該上述結構及需要處理一大的工件W,在此不得不將該噴砂加工機本身製成較大的,如此亦造成該漏斗10'較大。因此,由該噴砂室2之底部壁表面20至安裝該噴砂加工機的建築物之地板表面的距離變大。這使得其難以運送該工件W向上進入該噴砂室2及往下離開該噴砂室2。
特別地是,當需要處理一大工件W時,其將為方便的是如果可於該噴砂室2中確保一大空間,亦即是,一夠大的空間可供一操作員將手推車上之工件W運送進入該噴砂室2及於該噴砂室2中處理該工件W。為做此,該漏斗10需要被製成更加較大的。然而,允許一手推車及一操作員平順地進入該噴砂室2涉及一衝突之需求;亦即,該位置,亦即該噴砂室2之底部壁表面20離該上述地板表面的高度需要為較低的。
甚至以該噴砂加工機1之習知結構,此一需求可被滿足。更特別地是,大到足以容納該漏斗10'之溝槽或有凹 痕的部份可被形成在該樓層或一建築物之地基下方,在此該噴砂加工機1被安裝,以致該漏斗10'能被安置於此溝槽中,藉此造成該噴砂室2之底部側表面20大體上與該建築物之地板齊平。
然而,此方法係不只於安裝該噴砂加工機1中費錢及勞力消耗,同時也需要該現存建築物之地板、地基等的大規模的翻修。總之,此方法係難以採納用於現存之建築物。
再者,如果該噴砂室2因該機櫃3變大時而變得較大,用於抽吸此噴砂室中之空氣的回收管子、該管道、該旋風式分離器、該集塵器、該鼓風機等亦需要被製成大的。這使得該整個加工機變大及增加該加工機之成本。
本發明已被構思,以便克服與上述該傳統技藝有關聯之問題。如此,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於噴砂加工機中提供一研磨料回收機構,其允許該噴砂室之底部壁表面被設置在一離該上述地板之最低可能位置,而不需該建築物之地板、地基等的大規模翻修,而仍然採用一結構,在此一用於回收該研磨料之漏斗被設置在該噴砂室之底部壁表面下方。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於噴砂加工機中提供一研磨料回收機構,即使該噴砂室被製成較大的,該研磨料回收機構能回收該研磨料及類似之粉塵,而不會增加抽吸該噴砂室之內部大氣的回收管子、該管道、該旋風式分離器、該集塵器、該鼓風機等之尺寸,或造成任何問題、諸如阻塞。
於該發明內容之以下說明中,元件參考將被參照為具體實施例之數字,以便輕易地閱讀本發明,然而,這些數字非將本發明限制為具體實施例之數字。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一於根據本發明的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包括篩網構件(21、22),其允許該研磨料通過該處及將一噴砂加工機1之機櫃3分成一上方空間及一下方空間,以形成一具有被該篩網構件(21、22)所界定之底部壁表面20的噴砂室2。
大體上於二維橫截面中之形狀設計成像一於二維截面中為倒轉梯形、或於三維視圖中為倒轉之四邊形的角錐體形之複數個漏斗10,被設置在該等篩網構件(21、22)之下方,使得該複數漏斗10之頂側部分是朝向該篩網構件(21、22)被打開,且這些漏斗10之每一個的底部末端被製成為通過回收管子30與一集塵器60之抽吸機構連通。
於具有該上述結構之研磨料回收機構中,該等漏斗10可被個別地形成。然而,其較佳的是分隔板13之形狀大體上設計成像譬如,一倒轉之正三角形,其將被設置在一W字形橫截面槽12之每一溝槽中,該溝槽12由二平行之溝槽所構成、諸如45度鄰接的V字形溝槽,並在45度之角度將每一溝槽之空間分成倒轉之四邊形的角錐體形狀,如此形成一組二縱列之漏斗10(參考圖4A及4B及圖8)。
於此案例中,一與連通該等漏斗10之每一個的底部末端的回收管子30係附接至該上述槽12,其中形成該組二縱列之漏斗10,以形成一回收單元18,使得配置該等漏 斗10之方向被界定為該長度方向。再者,該等回收單元18之一或多個能被設置在該篩網構件(21、22)下方(參考圖4A及4B及圖8)。
用於該回收管子30之結構,該回收管子30之橫截面形狀合意地係一長方形,並具有至少1.5、且較佳地是2至3.5之長側邊對短側邊的比率。如此,每一個漏斗10之底部末端可在該橫截面之長側邊的任一端部被製成與該回收管子30連通。
於此案例中,具有擋止件之作用的管子16被提供用於延伸孔口15,該等孔口連通每一個漏斗10及該回收管子30之間,且在每一個管子16之底部末端設定一突出部份長度,使得該管子16終止在該回收管子30中之空間。
再者,用於將外部空氣引導進入回收管子30之複數引導導管31能被設在該回收管子30的長度方向中之規則的間隔處,以消除任何阻塞該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
此外,其係合適的提供方向性的控制機構,此可實現的,藉由諸如一電磁操作之方向性控制閥,用於造成回收管子30連續地與該上述抽吸機構連通,該抽吸機構用於每一回收單元18之回收管子30或用於一預定數目之回收單元18的回收管子30。
以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結構,根據本發明的噴砂加工機之研磨料回收機構能給予以下之不同的優點。
既然在該噴砂室2的底部側壁表面20上之研磨料被該複數漏斗10所回收,該等個別漏斗10之尺寸能被減小, 縱使該機櫃3係大的,且因此,這些漏斗10之高度可被儘可能地減少,據此,由這些漏斗10上方形成之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至該地板表面之距離可被儘可能地減少。
因此,一工件W及一操作員可被輕易地帶入或帶出該噴砂加工機1之噴砂室2。此外,設置在一手推車上之工件W能被帶入和帶出該噴砂室2。
在此藉由以分隔板13將W形橫截面之槽12分開而同時地形成大量漏斗10的結構中,與個別地形成漏斗之案例比較,該等漏斗10可被輕易地製造。
再者,如果在每一槽12中形成一組二縱列之漏斗10,可僅只藉由配置槽12形成很多組之二縱列漏斗10,其中此等漏斗10係沿著該寬度方向形成。當安裝很多漏斗10時,這節省費時之工作。
於包括複數個回收單元18之結構中,每一回收單元18包括形成在一槽12中之二縱列的漏斗及一附接至該槽12之回收管子30,僅只藉由通過一或更多條連接管子40將回收管子30(n)連接至旋風式分離器與該集塵器,可建構該研磨料回收機構。在該等上述回收單元18被設置在該機櫃3中之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之後,該等連接管子與提供用於每一回收單元18之回收管子30連通。這造成譬如配管工作非常地容易。
根據該上述結構,與一回收管子被提供用於每一縱列的漏斗10之案例作比較,回收管子30之數目被減半。以此點之觀點,配管工作變得容易。
如果該回收管子30之橫截面形狀係一長方形,與一使用其他橫截面形狀之回收管子30的案例作比較,能以一低之管中風速回收相同數量之研磨料。這抑制該回收管子30之磨損,因為一較低之管中風速係足夠的。
再者,即使由該等漏斗10掉落進入該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係聚積在該回收管子30中,藉由在該回收管子30之橫截面的長側邊之兩端點與該等漏斗10之底部末端與該回收管子30連通,在該回收管子30之寬度方向之中心中獲得該研磨料不會輕易地掉落或聚積之空間。由於在此空間中之空氣流動,該回收管子30不會輕易地阻塞。
此外,在提供用於延伸該等孔口15的延伸管子16的結構中,該等孔口連通該回收管子30與該等漏斗10的底部末端之間,即使由該等漏斗10掉落之研磨料係聚積在該回收管子30中,當該研磨料之聚積抵達該延伸管子16之底部末端位置時,停止該研磨料之進一步掉落。這防止過量之研磨料掉落進入該回收管子30,且進一步使得其難以阻塞該回收管子30。
再者,於提供該引導導管31之結構中,縱使在一回收管子30中發生阻塞,此阻塞可藉由一預定之操作被輕易地消除。
在對於每一回收單元18之回收管子或對於一預定數目的回收單元之回收管子進行抽吸的結構中,與一對於所有該等回收管子30同時地進行抽吸之案例作比較,能減少該管子、旋風式分離器、集塵器、鼓風機等之尺寸。因為 此,該整個噴砂加工機之尺寸亦可被減小。再者,可在低成本提供此型式之研磨料回收機構。
現在將參考該等圖式敘述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該等圖面中所描述之範例。
噴砂加工機之全部結構
參考圖1,參考數字1標示一噴砂加工機,其包括一根據本發明之研磨料回收機構。此噴砂加工機1包括具有一空間之機櫃3,一噴砂室2係形成在該空間中。
此機櫃3之形狀像一盒子,且在該機櫃中具有一空間。一可打開/可關閉之門件及一譬如以彈性薄片覆蓋的運送入口被設在該機櫃3之側壁表面的一部份處,以致一工件W及一操作員如必需時能通過該運送入口進入該機櫃3。
一用於將該研磨料噴射至該工件W上之研磨料噴射加工機、諸如一噴射噴嘴4被安置在此機櫃3中。當該研磨料被噴射至該機櫃3中之工件W上時,可進行該噴砂操作,而不會造成該研磨料或粉塵洩漏出該機櫃3。
雖然於該圖式中之範例顯示一結構,其中一操作員進入該機櫃3及操作該噴射噴嘴4,以處理該工件W,此噴射噴嘴4可被附接至譬如一放置在該機櫃3中之機械手臂的尖端,以致該操作員能處理該工件W,而不需進入該機櫃3。
構成該回收機構之一部份的漏斗10被設在此機櫃3中所形成之空間下方,該回收機構用於回收在內部所噴射之 研磨料、藉由此噴射所產生之粉塵等。這些漏斗10之頂部係,以一金屬篩網22及/或一金屬柵格、諸如格柵21覆蓋著,以致此金屬篩網22及/或該格柵21用作一底部壁表面20。用於執行噴砂之噴砂室2係形成在此底部壁表面20之上方。
現在參考圖2,很多小巧之漏斗10被配置在該噴砂室2之底部壁表面20下方。在該等漏斗之頂部,界定該噴砂室2的底部側表面20之長方形開口被配置在一所謂之柵格圖案中,亦即,呈連續之正方形型式,其該四側邊係彼此毗連。
該等漏斗10之底部末端部份與回收管子30連通,該等回收管子係譬如藉著一連接管子40接合。
雖然在該圖式中未示出,以與參考圖10所敘述之傳統技藝相同的方式,如上面所敘述地接合該等回收管子30之連接管子40經過譬如一旋風式分離器與一集塵器連通。當該等回收管子30之內部大氣被一設在此集塵器中之鼓風機所抽吸時,該研磨料被該等漏斗10所回收,且已經落入該等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被引導進入該旋風式分離器及回收。此後,在該上面敘述的研磨料已被移去之後所產生的粉塵被該集塵器所回收。
漏斗
參考圖10,於如傳統技藝所敘述之噴砂加工機1中,一由該噴砂室2之內部側壁延伸的相當大、單一個漏斗10'被設在該機櫃3之下方,以便回收該噴砂室2中之研磨料 及粉塵。在另一方面,於根據本發明之回收機構中,大量該等漏斗10被配置在該底部壁表面之下方,該等漏斗之形狀係全部像一倒轉之四邊形的角錐體,據此,該等個別之漏斗10被製成小巧的,以減少其高度,藉此減少該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相對該地板之垂直位置。
如圖2中所顯示,藉由在譬如一托架(在該圖面中未示出)上配置個別地形成之漏斗10,可建構該等漏斗10之整個結構,該托架被安裝在譬如一組成該噴砂室2之底部壁的構架之鋼板上,以致該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被劃分成連續之正方形該正方形之四側邊係彼此毗連(亦即,柵格圖案)。參考圖3及圖4A及4B,然而,依據此具體實施例,大體上具有一W字形橫截面的槽12之每一個V字形溝槽,被在該溝槽之縱長方向中所對稱地形成的分隔板13分隔成一倒轉之四邊形的角錐體,以同時形成在每一組二縱列之複數配置的漏斗10。
漏斗之頂部開口及底部壁表面的位置
為降低該機櫃3中所形成的底部壁表面20之位置,該等個別之漏斗10的尺寸需要被縮小,以減少該等個別之漏斗10的高度。然而,如上面所述,如果該等漏斗10被個別地製成,每一漏斗10之尺寸越小,則其係更難以製造。更特別地是,一設有頂部開口且具有大約700x700毫米之尺寸及大約550毫米的高度之漏斗,實際上係該最小可能之漏斗。總之,其係難以製成一比該上面所述的尺寸較小之漏斗,且因此難以降低超過該上述之高度,其高度 為噴砂室之底部壁表面位置。
再次參考圖3及圖4A及4B,如果將藉由使用形狀像W字形橫截面之槽12形成該等連續式漏斗10,該等個別之漏斗10能經過附接分隔板13之相當簡單的製程所形成。因此,其係相當容易製成每一漏斗10具有200至300毫米之正方形的尺寸之頂部開口。再者,其係可能將每一漏斗之高度限制至大約350毫米,藉此進一步減少該噴砂室2之底部壁表面20離該地板表面的高度。
每一漏斗10之頂部開口的尺寸不限於200至300毫米之正方形,但能被增加超過根據該申請案之上述圖式及/或該噴砂加工機1之尺寸。譬如,依據此具體實施例,具有200毫米之正方形、270毫米之正方形、330毫米之正方形、400毫米之正方形、500毫米之正方形等數個不同開口尺寸之漏斗被製備,以致設有該最佳尺寸之開口的漏斗能被根據所製造之機櫃3的尺寸、該應用、所使用之研磨料的數量(回收數量)等作選擇。按照這些不同尺寸之漏斗開口,上述W字形槽12係亦可用於不同尺寸。
參考圖3及圖4A,用於此具有W字形橫截面之槽12,具有該溝槽底部之作用的部份被形成為平坦的,以具有一小寬度,且當該分隔板13(下面所敘述)被附接至形成一漏斗10時,該漏斗10被賦予一平坦之底部14。
回收管子及孔口
該底部14背面之表面係與該回收管子30連接,該回收管子的一端部與該集塵器連通,以抽吸該回收管子30 之內部大氣。此外,形成一通過該上述底部14及該回收管子30之側壁的孔口15,以致該漏斗10中之研磨料落入該回收管子30。
此孔口15被形成至大到足以允許譬如被運送進入該漏斗10之研磨料同時掉落一恆定之數量進入該回收管子30。其實,孔口15被形成為小孔洞,以致將通過這些孔口15被引導進入該回收管子30的風量之總和,相對於在該回收管子30中之流動的風量具有一小比率,較佳地是大約1/10。
因此,被引導通過這些孔口15之空氣在該回收管子30中沒有造成風量或風速中之大變化。這確保一穩定之能力,以回收掉落進入該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
譬如,如果該回收管子30之橫截面形狀(該流動通道之橫截面)係一長方形,並具有譬如250毫米x100毫米之尺寸,該橫截面之面積係25,000平方毫米。如果總共16個且每一個具有14毫米之直徑的孔洞係形成為該上述孔口15,該上述橫截面之面積(25,000平方毫米)對該孔洞之總面積(2,463平方毫米)的比率係大約10比1。此比率之水準係足以維持該風速大體上恆定。
再者,既然在每一個漏斗10的底部14中所形成之孔口15係小的,每單位時間恆定數量之研磨料能掉落,即使大量之研磨料被同時運送進入該等漏斗10。其結果是,防止該回收管子30阻塞。
譬如,形狀像一倒轉之正三角形之分隔板13,分隔板 13具有與構成W字形槽12的連續式45度V字形溝槽之一的尺寸相同,係在45度之角度插入該等上述溝槽之每一個,以劃分W字形橫截面的槽12中之空間,如此形成很多形狀像一倒轉之四邊形的角錐體之漏斗10。更特別地是,藉由在恆定之間隔及在45度之預定傾斜角度將成對之形狀像一倒轉三角的上述分隔板13插入該上述溝槽中之空間、與藉由焊接彼此接觸之二連續式側面,該溝槽之內部可被劃分成形狀像一倒轉之四邊形的角錐體之漏斗10。
參考圖5,該分隔板13可為呈二連續式分隔板13之形式,其係藉由在該中心虛線折疊譬如一菱形的板件所獲得。一漏斗10能藉由將這些二分隔板13插入該W字形槽12之V字形溝槽及緊固該等分隔板13所形成。
以此方式,與如上面所述個別地製成該等漏斗10之案例作比較,藉由同時地劃分該等具有W字形橫截面的槽12之溝槽,其係易於製造該等漏斗10,且亦藉由同時地形成複數個漏斗10造成該等漏斗10小巧的。再者,既然構成一組的二縱列之漏斗10被同時地形成,藉由配置一由該等漏斗10所構成的預定數目之槽12,該漏斗10之安裝可被輕易地達成,而不需要費時之工作,該等漏斗10係如上面所述地製成。
如上面所述地形成之漏斗10使其底部末端設置在該等水平地配置之回收管子30上。藉由該等漏斗10所回收之研磨料通過該等孔口15落入該回收管子30,該等孔口15 貫穿該等漏斗10之底部14及該等回收管子30之壁表面。
如上面所述,這些回收管子30之每一個的一端部係通過譬如該連接管子40及該旋風式分離器連接至該集塵器及與該集塵器相通,該集塵器具有抽吸機構之作用。每一回收管子30之另一端部被打開,以便引導某一數量之空氣進入該處。藉此,當每一回收管子30中之內部大氣係由其一端部藉由該集塵器抽吸時,某一數量之空氣係由其另一端部被引導進入該回收管子30,如此以一預定風速於該回收管子30中產生空氣流動。
其結果是,通過該等上述孔口15掉落進入該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隨同流動於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空氣被抽吸進入該集塵器,且被運送至該機櫃3之外側。
雖然這些回收管子30係可於各種形狀中取得,每一回收管子30之形狀可為橢圓的或長方形之橫截面,具有較佳地是1.5或更多、及較佳地是2至3.5的水平寬度對垂直寬度之比率。更較佳地是,該等回收管子30應為長方形之橫截面,如圖3及圖4A及4B中所顯示。
回收管子之回收能力
本發明家對於回收能力進行以下之實驗,以便決定根據本發明的回收管子30之最適當的結構。
使用分別地為正方形、圓形、及菱形(被旋轉45度之正方形)的橫截面之回收管子代替長方形橫截面之回收管子30。假設所有回收管子具有相同之橫截面面積,測量該回收能力(以相同之管中風速所回收的研磨料之數量)之比 率。該等結果對於具有1:2.5之垂直對水平比率的長方形橫截面之回收管子係2.5;對於正方形橫截面之回收管子係2;對於圓形橫截面之回收管子係1.5;及對於菱形橫截面之回收管子係1。其結果是,長方形橫截面之回收管子呈現該最大值。
在每一槽12中所形成的一組二縱列之漏斗10所配置之方向被界定為該等上述回收管子30之長度方向。每一縱列中之漏斗10的底部14被製成為通過該等孔口15與該等回收管子30連通,該等孔口被設置在取自沿著該寬度方向的橫截面之長側邊的兩端。在該等漏斗10中所回收之研磨料被造成通過該等上述孔口15落入該等回收管子30。
如上面所述,由於每一縱列中之漏斗10的底部末端與在該回收管子30之橫截面的長側邊之兩端的回收管子30連通之結果,該研磨料不會落入之空間係於該回收管子30之寬度方向形成在該中心部份,如圖4A中所顯示,即使該等研磨料同時地由一縱列之漏斗10及另一縱列之漏斗10掉落。因此,該等回收管子30不會輕易地阻塞,即使於該等回收管子30之內部大氣未被抽吸的時期期間,該研磨料落入該等回收管子30,更不用說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內部大氣被抽吸之期間,因為,譬如,採用一間歇式抽吸方式。
再者,既然單一、共用之回收管子30被用於每二縱列之漏斗10,如上面所述,該等回收管子30之安裝可被輕 易地施行。
回收管子中之風速
當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風速係增加時,該等回收管子30之內部側壁由於該研磨料的磨損係增加。因此,該等回收管子30需要被時常地替換、維修等。然而,與其他形狀作比較,,如上面所述,依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結構呈現一優越之回收能力,在此該等回收管子30之橫截面是長方形。因此,甚至當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風速係低於那些用於其他形狀的回收管子之風速時,其係可能回收一充分數量之研磨料。
因此,藉由採用一相當低之風速防止該等回收管子30被激烈地磨損,而仍然維持令人滿意之研磨料回收效率。這節省勞力及減少與該等回收管子30之替換、維修等有關聯的成本。
參考圖6,假設該橫截面之面積係相同的,一長方形橫截面之回收管子能具有一比上述其他形狀的回收管子較低之高度。其結果是,一長方形橫截面的回收管子30之使用係亦有利的,對於降低一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之高度。
參考圖7,為降低一回收管子之高度,一回收管子30'能被提供用於每一縱列之漏斗10。然而,如果採納此結構,所採用回收管子30'之數目係倍增,且安裝工作及配管工作變得複雜。
一結構係有利的,在該結構中,一長方形橫截面之回 收管子30被一組二縱列的漏斗所分享,其中該回收管子之高度能被減少,而不需要任何費時之配管工作或安裝工作。
該等回收管子30在其中沒有任何突出部份。再者,該等回收管子30之每一個可為一筆直之管子,假設一組二縱列之漏斗10的縱列方向被界定為該長度方向。為著要在彎曲部份之成形,譬如接合該等回收管子30之目的,中,該等回收管子30可藉著透過譬如該連接管子40建立連接而被製成大體上無磨損的,該連接管子40與該等回收管子30分開地提供。亦即,一旦被安裝,該等回收管子30係幾乎免維修的,且能被半永久性地使用。
因此,譬如,能藉由譬如該上述連接管子40之譬如替換完成維修,該上述連接管子40係提供於靠近該機櫃3之壁表面,在此加工係相當容易做的。這提供高維修能力。槽之寬度(頂部開口之面積)及回收管子的橫截面面積間之關係
雖然該等回收管子30之尺寸可被製成恆定的,而不管該底部壁表面之尺寸或每一個漏斗10之尺寸,它們較佳地是應根據該底部壁表面之尺寸與每一個漏斗10之尺寸作改變。
譬如,對於一回收管子30之尺寸及一漏斗縱列的長度(該噴砂室的深度)間之關係,一為110毫米x320毫米長方形橫截面之回收管子可被使用,如果該漏斗縱列之長度(該噴砂室的深度)係6公尺或更多,或所噴射之研磨料的數量 (亦即,該回收之研磨料的數量)係大的,假設該回收管子30之基本尺寸係100毫米x250毫米橫截面。
再者,用於此具體實施例,設有頂部開口尺寸為200毫米之正方形、270毫米之正方形、330毫米之正方形、400毫米之正方形、及500毫米之正方形之每二縱列之漏斗10,係形成在具有400毫米、540毫米、660毫米、800毫米、及1000毫米之寬度的W字形槽12中。它們係與該等長方形之回收管子30結合地使用,該等回收管子具有譬如以下之尺寸。
該等回收管子30之長度,據此,可被製成與一回收管子30連通的漏斗10之數目能基於譬如對該等漏斗10的底部14中所形成之孔口15的總面積之比率所決定。一回收管子30中所形成之孔口15的總面積需要為該回收管子30之橫截面面積的百分之15或更少。
更特別地是,如果該孔口15之總面積係該回收管子30之橫截面面積的百分之15或更少,該回收管子30中之風速的增加能被限制至百分之15或更少。對於靠近一回收管子30的空氣入口之譬如15公尺/秒之風速,靠近該出口之風速能被限制至大約17.3公尺/秒。對於靠接近該入口的譬如18公尺/秒之風速,靠近該出口之風速能被限制至大約20.7公尺/秒。如此,能防止該等回收管子30之磨損由於風速之非常激烈的增加而增加。
每一單元之安裝及回收管子中之抽吸
一組二縱列之漏斗10及一提供用於此組二縱列的漏斗10之回收管子30構成一回收單元18,其被安裝在該托架上,以在一用作該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之部份配置大量的漏斗10。
該上述托架具有譬如2.2公尺之深度當作一基本尺寸。該深度能夠在1.1公尺之倍數中作調整,其係該上述2.2公尺之基本尺寸的一半。
考慮運送及安裝工作之便利性,該托架之基本深度被設定為2.2公尺。然而,該托架之深度係未特別受限於此尺寸。組成該托架之材料能被以此方式用於該深度設定一基本之預定尺寸所分享,而不管將被形成的噴砂加工機1之尺寸。此外,勞力及與該噴砂加工機之設計有關的花費可被節省。
該等上述回收單元18之所需數目被配置在供安裝的托架之寬度方向中,且該底部壁表面之所需區域被覆蓋。再 者,該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係藉由將該金屬篩網22及/或該柵格21堆疊在這些漏斗10之頂部開口上所形成。
依據此具體實施例,在此該上述回收單元18係在複數寬度(該W字形槽12之寬度)中取得,包括400毫米(每一漏斗之頂部開口係200毫米之正方形)、540毫米(每一漏斗之頂部開口係270毫米之正方形)、660毫米(每一漏斗之頂部開口係330毫米之正方形)、800毫米(每一漏斗之頂部開口係400毫米之正方形)、及1000毫米(每一漏斗之頂部開口係500毫米之正方形),該基本尺寸係藉由將被用作該托架之正方形管子的寬度(亦即,100毫米)加至每一回收單元18之寬度所決定,且根據配置在供安裝的寬度方向中之回收單元18的數目,待形成之底部壁表面的寬度係在該上述基本尺寸之倍數作決定。
用作該等托架的正方形管子之數目係不須每回收單元18為一個管子。該尺寸能增加或減少達該上述基本值之倍數的大約百分之10。
被使用的回收單元18之寬度及藉由該回收單元18所形成之底部壁表面的寬度間之關係的一範例被顯示於表2中。
此具體實施例採用一雙重之結構,其中該金屬篩網22被設置在該等漏斗10之頂部開口上方,且再者,提供該格柵21,格柵21具有一預定寬度之裂口形開口。譬如,如果不能通過該等漏斗10的底部14中所形成之孔口15的大片之外來物質係存在該底部壁表面20上,藉由該格柵21及/或該金屬篩網22防止此外來物質掉落進入放置在該底部壁表面下方之漏斗10,如此防止該等漏斗10阻塞。
能以下列之方式實現將該金屬篩網22及/或該格柵21放置在該等漏斗10上方。該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被劃分成譬如大約500至600毫米之正方形隔間。此後,具有一對應於該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的劃分尺寸的尺寸之金屬篩網22,被堆疊在每一隔間上,且接著,具有一與該金屬篩網22之尺寸相同的尺寸之格柵21被堆疊在每一金屬篩網22上。
以提供用於每一隔間之金屬篩網22及/或該格柵21,該隔間之尺寸係大約500至600毫米之正方形,如上面所述,當設置在該底部壁表面之下方的每一個漏斗10將被檢查時,用於每一個500至600毫米之正方形,該格柵21及/或該金屬篩網22可被個別地移去。
如果每一個漏斗10之頂部開口被形成為譬如200至300毫米之正方形,一隔間包括2行x2列至3行x3列之漏斗。於該等上述單元中之漏斗10可藉由移去每一隔間之金屬篩網22及/或該格柵21被同時暴露。
該底部壁表面之隔間尺寸被設定為500至600毫米之正方形,因為當移去覆蓋一隔間之底部壁表面的柵格及/或金屬篩網時,此尺寸允許一出現在其他隔間的底部壁表面上之操作員抵達所有漏斗(之導管維修)。
此外,當譬如用於一放置該工件W的手推車之軌道被延伸至該機櫃3中所形成之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上時,該等軌道可藉由移去該格柵21甚至自該機櫃3之外面輕易地引出,且如所需地,該金屬篩網22在一需要用 於引出該軌道與接著裝入該格柵21之部份具有已安裝在其上之軌道、及將該底部壁表面形成為此部份之構件。
藉由多孔板、諸如該金屬篩網22及/或該格柵21覆蓋該等漏斗10之頂部開口,以如上面所述形成該底部壁表面20,在此噴砂室2中之任何位置噴射至設置在該底部壁表面上之工件W上的研磨料、藉由噴射此研磨料所產生之粉塵等,能通過構成該底部壁表面20的格柵21及/或該金屬篩網22中所形成之開口,被回收進入該等漏斗10(每一個漏斗10)。
再者,該等回收管子30與每一個漏斗10的底部14連通之空氣係藉由譬如該集塵器中所提供之鼓風機抽吸。如此,已被每一個漏斗10所回收及已通過該等孔口15落入該等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係由於回收管子中之負壓被抽吸且係與該等回收管子中之空氣一起運送。此後,該研磨料被引導進入用於回收該研磨料之旋風式分離器(在該圖面中未示出),以回收該可重複使用的研磨料。隨後,源自過濾該旋風式分離器中之可重複使用的研磨料之粉塵被引導進入譬如該集塵器(在該圖面中未示出),於一由粉塵及空氣所構成的混合氣體中之粉塵被移去,且接著僅只淨化的空氣被排出該加工機之外側。
於依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結構中,其中該等長方形橫截面之回收管子30被製成與多組二縱列之漏斗10連通,如上面所述,該研磨料之引導進入該等回收管子30係於該等回收管子30之寬度方向兩側端,如圖4A中所顯示。因 此,縱使一些已經落入該等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未被回收,但由於譬如抽吸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空氣的暫時性故障而留在該等回收管子30中,僅只一小量之研磨料同時通過形成在每一個漏斗10的底部表面14之小孔口15落入該等回收管子30。以此方式,能於一短時期中防止該等回收管子30被該研磨料阻塞。此外,一可具有空氣通道之作用的相當大之空間係於靠近該等回收管子30之寬度方向之中心形成。
為此緣故,以該等回收管子30係長方形橫截面之結構,如上面所述,能防止阻塞發生,縱使該等回收管子30之內部大氣未被不斷地抽吸,但僅只間歇地抽吸。抽吸可在諸時間間隔於預定群組中、諸如於每一個單元的回收管子30之群組中、或於一預定數目之回收管子30中被連續地進行,譬如,藉由在接合該等回收管子30的一群組之每一端部的連接管子40中提供切換機構,諸如一切換閥。
如果採用一結構,其中對於每一個回收管子30或對於一預定數目之回收管子30,在諸時間間隔連續地進行大氣之抽吸,如上面所述,與同時抽吸所有回收管子30中之大氣的案例作比較,用於抽吸所需要之集塵器(該集塵器中所提供之鼓風機)、該旋風式分離器、該管道等之尺寸能被減少,藉此減少該整個加工機之尺寸。
回收管子中之風量
當造成譬如具有15公尺/分鐘速度之風在10公分x20公分的正方形管子中流動時,每分鐘之風量(通過該回收管 子之橫截面的空氣之總量)以下面之表達式所表示。
0.1x0.2x15x60=18立方公尺/分鐘
如果此回收管子將被抽吸,譬如,同時抽吸6(六)支管子,每分鐘被該鼓風機所抽吸之空氣的數量被計算為108立方公尺/分鐘,其係一大量之風。
如果為三支回收管子同時進行此抽吸,亦即,為6(六)支回收管子進行這些抽吸期間之二段,於該鼓風機每分鐘抽吸空氣之數量係該上述風量的一半,亦即,54立方公尺/分鐘。如果為二支回收管子同時進行抽吸,亦即,用於6(六)支回收管子之三段抽吸期間,抽吸空氣之數量被減少至1/3,亦即,36立方公尺/分鐘。
既然10至20或更多回收管子可被製備用於一大噴砂加工機,需要一遠較大之風量以同時地抽吸所有這些回收管子。甚至於此案例中,該集塵器(鼓風機)被使用,該旋風式分離器、該管道等可藉由提供該上述結構被製成小巧的,其中在該等回收管子中不會發生任何阻塞,縱使一間歇式抽吸方式被採用,且藉由允許一預定數目之回收管子被同時連續地抽吸。
如果被同時地抽吸的回收管子30之數目被設定為一給定值,用於,譬如,該集塵器所需要之抽吸的數量不會變化。如此,縱使設置在該底部壁表面下方的漏斗之數目係增加,用於抽吸之鼓風機、該旋風式分離器、該管道等能被分享,藉此減少該加工機之製造成本。
每一個漏斗10之底部14的寬度係相當小的。因此, 僅只一非常小數量之研磨料無法掉落及保留在該等漏斗10中(所謂“停滯的噴砂”),且再者,用於已經落入該等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該等回收管子30係具有優越之回收效率的長方形之橫截面,且被用於達成15公尺/秒或更多之風速。其結果是,當進行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大氣的抽吸的時候,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研磨料於一短時期中通過譬如用於再利用之旋風式分離器被回收在該回收槽中。
為此緣故,大致上,為了再利用該研磨料,一些額外之研磨料需要被流通,允許該研磨料之數量駐留在該加工機中。因為此,雖然待使用的研磨料之數量增加,既然僅只非常小數量之研磨料駐留在包括根據本發明之底部側壁結構的噴砂加工機1中,其係可能減少待使用的研磨料之數量。
該上述結構已被假設放置一單元所敘述,該單元具有該等漏斗10形成在該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下方之整個表面上。然而,具有該等上述形成在其中之漏斗10的單元可僅只被設置在用作該噴砂室2的底部側壁表面20之區域的一部份,譬如在一端部、在兩端、或沿著該寬度方向的中心中,以致該研磨料能經過此部份被回收。於此案例中,該噴砂室2的底部壁表面20之另一部份被覆蓋以譬如一沒有任何孔口之金屬板。
擋止件管子
用於該等上述漏斗10及設置在該等漏斗10下方的回 收管子30間之連通,已敘述一結構,使得該研磨料通過所形成之孔口15落入該等回收管子30,形成該等孔口,以便通過該等漏斗10之底部14及該等回收管子30之頂部表面兩者。然而,如圖8中所顯示,其較佳的是提供管子16,該等管子16之頂側端部被製成與該等上述孔口15連通,該等上述孔口15通過該等漏斗10之底部14及該等回收管子30之頂部表面,且該等管子16之底部末端由該等上述回收管子30之底部表面突出達一預定距離。
如果對於每一個回收管子30或對於每一預定數目之回收管子30連續地進行大氣之抽吸,如上面所述,在該等回收管子30中發生一時期,在此時段期間沒有進行大氣之抽吸。於此未抽吸時段期間,由該等漏斗10掉落進入該等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係聚積在這些回收管子30中。
然而,由於這些如上面所述而提供之管子16,當聚積在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研磨料抵達該等管子16之底部末端位置時,該等管子16之底部末端被該聚積之研磨料所阻斷。以此方式,該等漏斗10中之任何研磨料被防止掉落進入該等回收管子30,且持續停留於每一漏斗10中。因此,防止該過量之研磨料被引導進入該等回收管子30,藉此使得其難以發生阻塞。
即使該研磨料係在一回收管子30中聚積,如果於該回收管子中確保一大約百分之60的空間,所聚積之研磨料能被防止阻塞該回收管子30,並可順利被回收。用於此目的,考慮待使用之研磨料的放置角度,基於該研磨料之型 式、粒徑等調整該管子突出部份長度、管子直徑等,以致該研磨料不會佔據該回收管子中之空間的百分之40或更多。
其較佳的是這些管子16具有一如大約10至20毫米般小的內徑,以防止大量之研磨料突然掉落。再者,關於該等上述孔口15,該等內徑需要被設定,以致沒有過量之空氣由該等漏斗10流動於該等孔口15中。
表3列出待使用之回收管子30的尺寸、對應於每一回收管子30之管子16的內徑、及掉落通過這些管子16之研磨料的數量之一範例,其係被本發明家經過實驗所發現者。
在每一管子16之底部末端,設定該突出部份長度(由該管子16至該回收管子之底部表面的距離),使得該管子16終止在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一空間(以於該管子16及該底部之間提供一間隙),如上面所述。這是有利的,其中防止該等漏斗10中之過量的研磨料掉落,同時在該等回收管子30中沒有進行如上面所述的大氣之抽吸。在另一方面,當在該等回收管子30中進行大氣之抽吸時,由於該上述管子16而發生於該回收管子中之流使其可能更容易地吹動該研磨料。
為了有效率地回收該研磨料,當該研磨料正掉落朝向該等回收管子30時,該研磨料需要遭受橫側之氣流,以在該研磨料抵達該回收管子30的底部表面之前使該研磨料之流動於該水平方向中改方向,如此展開該研磨料。如果此方法未被採用,該研磨料暫時地駐留在該回收管子之底部表面上,且不能沒有速度能量地被運動。特別地是,可需要一在該隨後段落中所敘述之風速的大約兩倍之空氣速度,以吹開一密集之研磨料。
用於50至100毫米之高度,通常需要12至25公尺/秒之風速,以藉由水平之風吹動譬如大約A#60研磨料。其較佳的是設定該等上述管子16之突出部份長度,使得該研磨料之掉落係在該等回收管子30變得阻塞之前停止,且於該等回收管子30中進行大氣之抽吸之時,該研磨料可被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流動所吹動,。
空氣引導管子
其亦較佳的是引導外部空氣進入這些回收管子30之空氣引導導管31被提供於該等上述回收管子30中,較佳地是於該長度方向中在預定間隔處,以消除任何阻塞該等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
當該等回收管子30係正常地起作用而沒有阻塞時,這些引導導管31被蓋子32所關上,亦即外部空氣不被引導通過這些引導導管31。只有當該等回收管子30被譬如該研磨料所阻塞時,該等引導導管31被打開,以引導外部空氣通過該處進入該等回收管子30。
一引導導管31較佳地係配置於該等回收管子30的長度方向中所形成之每二鄰接漏斗10之間。參考圖9A及9B,利用該等引導導管31,譬如,於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研磨料不能藉由譬如該鼓風機的抽吸所回收之案例中,此為由於該研磨料之連續阻塞發生在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長度方向中的結果。
如果此阻塞延伸超出該等回收管子30至接合這些回收管子30之連接管子40,該導管的一部份可需要被移去,以暴露一耦合端部,該連接管子40中之研磨料可由該耦合端部排出,以造成該連接管子40被排空。
此後,由該等回收管子30中所提供的上述引導導管31之中關閉最接近該鼓風機(例如31a)的引導導管之蓋子32被移去,以打開該引導導管。這些回收管子30之內部大氣係使用該鼓風機抽吸。研磨料阻塞該等回收管子30之中,此已打開之引導導管31a的下游之研磨料首先被回收。
當最接近於該鼓風機之引導導管31a的下游之研磨料已如上面所述被回收時,此已打開之引導導管31a再次以該蓋子關上。隨後,用於一毗連該上述引導導管的引導導管31b、亦即離該引導導管31a的上游之引導導管的蓋子32被打開。然後,該等回收管子30之內部大氣係使用該上述鼓風機抽吸。藉由重複此程序,所有阻塞該等回收管子30之物質、包括該研磨料能被回收,以消除阻塞。
強化構件
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將與該研磨料接觸的各部份、諸如該等底部表面,能藉由在該等回收管子30之長度方向中插入一薄片形強化構件以蓋住此等將與該研磨料接觸的部份所強化。再者,可修理由於被該研磨料所磨損而形成在該等回收管子30中之任何孔洞。
如此,隨後之最寬廣的申請專利範圍不會針對一以特定之方式組構的加工機。代替之,該最寬廣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意欲保護此突破發明之中心或本質。本發明係明確地新式的及有用的。再者,由於該先前技藝,當以整體考慮時,對於那些普通熟諳該技藝者在其被製成之時為不明顯的。
再者,由於本發明之完全創新的本質,其清楚地係一首創的發明。如此,隨後之申請專利範圍給予很寬廣之解釋的權利,以便根據法律保護本發明之中心。
其將如此被看出在上面所提出之目的、及那些由該前面之敘述所變得明顯者被有效率地獲得,且既然可在上面 之結構中作成某些變化,而不會由本發明之範圍脫離,其係意欲使該前面之敘述中所包含或該等附圖中所顯示間之所有事物應被解釋為說明性及無限制之意義。
其亦應了解該等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意欲涵蓋在此中所敘述之發明的所有一般的與特定之特色,且本發明之範圍的所有陳述根據語法可被稱為落在其間。
既然本發明已被敘述;
1‧‧‧噴砂加工機
2‧‧‧噴砂室
3‧‧‧機櫃
4‧‧‧噴射噴嘴
10‧‧‧漏斗
10'‧‧‧漏斗
12‧‧‧W字形橫截面槽
13‧‧‧分隔板
14‧‧‧底部
15‧‧‧孔口
16‧‧‧管子
18‧‧‧回收單元
20‧‧‧底部壁表面
21‧‧‧金屬柵格
22‧‧‧金屬篩網
30‧‧‧回收管子
30'‧‧‧回收管子
31‧‧‧引導導管
31a‧‧‧引導導管
31b‧‧‧引導導管
32‧‧‧蓋子
40‧‧‧連接管子
50‧‧‧旋風式分離器
60‧‧‧集塵器
61‧‧‧鼓風機
本發明之目的及優點將由其關於所附圖式所提供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以下詳細敘述變得明顯,其中:圖1係根據本發明(在以下圖式中為相同)的一具體實施例中之噴砂加工機的概要圖;圖2係漏斗的一概要立體圖,說明鄰接之各組漏斗,每一組由提供在一噴砂室之底部壁表面下方的二縱列之漏斗所構成;圖3係一回收單元之立體圖,該回收單元在其中形成有一組二縱列之漏斗;圖4A及4B係在其中形成有一組二縱列之漏斗的回收單元之橫截面視圖,其中圖4A係一取自圖3沿著剖線A-A之橫截面視圖,且圖4B係一取自圖3沿著剖線B-B之橫截面視圖;圖5係一分隔板之修改的平面圖;圖6A至6D說明各種橫截面之形狀及其個別之高度,假設該等橫截面之面積係該相同的,其中圖6A顯示一長 方形之橫截面,圖6B顯示一正方形之橫截面,圖6C顯示一圓形之橫截面,及圖6D顯示一菱形之橫截面;圖7A及7B說明一提供用於每一縱列的漏斗之回收管子,其中圖7A顯示一長方形橫截面之管子,且圖7B顯示一圓形橫截面之管子;圖8係一包括管子的回收單元之橫截面視圖,該等管子具有擋止件之作用,並由一組二縱列之漏斗延伸至一回收管子;圖9A及9B係一設有空氣引導管子的回收單元之橫截面視圖,該等空氣引導管子用於移去任何阻塞一回收管子30之研磨料或其它之粉塵,其中圖9A係一取自沿著該寬度方向之橫截面視圖,且圖9B係一取自沿著該長度方向之橫截面視圖;及圖10係一典型(習知)噴砂加工機之說明。
1‧‧‧噴砂加工機
2‧‧‧噴砂室
3‧‧‧機櫃
4‧‧‧噴射噴嘴
10‧‧‧漏斗
20‧‧‧底部壁表面
21‧‧‧金屬柵格
22‧‧‧金屬篩網
30‧‧‧回收管子
40‧‧‧連接管子

Claims (9)

  1. 一種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包括:一在該噴砂加工機中之機櫃;一篩網構件,其將該機櫃分成一上方空間及一下方空間,該篩網構件能夠讓研磨料通過該處;一噴砂室,其具有一藉由該篩網構件所界定之底部壁表面;及一組二縱列的複數漏斗,其係藉由將分隔板放置在該二平行之溝槽中而形成,每一分隔板之形狀實質上係像一倒轉之三角形,該二平行之溝槽構成一槽,其實質上係W字形橫截面,以界定該二平行溝槽中的每一個之空間,且將該空間分隔成一倒轉之四邊形角錐體,該複數漏斗漏斗被設置在該篩網構件之下方,其中該複數漏斗漏斗之頂側部分朝向該篩網構件打開,該槽中所形成之該組二縱列的複數漏斗、和附接至該槽及與該複數漏斗之每一個的底部末端連通之回收管子,構成一回收單元,使得一配置該複數漏斗之方向被界定為一長度方向,且至少一個回收單元係設置在篩網構件下方;該回收管子的橫截面為長方形,且該複數漏斗的每一個的底部通過該回收管子在橫截面的長側邊的任一端與該抽吸機構連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其中該等回收管子的長側邊對回收管子的短側邊 的比率至少為1.5。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另包括一用於延伸孔口之管子,該孔口連通該複數漏斗之每一個與該回收管子之間,其中在該管子的一底部末端設定一突出部份長度,使得該管子終止在該回收管子中之一空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另包括用於引導外部空氣進入該回收管子之複數空氣引導管子,該複數空氣引導管子係在有規則之間隔處沿著該回收管子之長度方向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另包括用於引導外部空氣進入該回收管子之複數空氣引導管子,該複數空氣引導管子係在有規則之間隔處沿著該回收管子之長度方向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另包括用於引導外部空氣進入該回收管子之複數空氣引導管子,該複數空氣引導管子係在有規則之間隔處沿著該回收管子之長度方向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另包括切換機構,用於連續地連接該回收管子至該抽吸機構,而用於每一回收單元之回收管子或一預定數目之回收單元的回收管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另包括切換機構,用於連續地連接該回收管子至 該抽吸機構,而用於每一回收單元之回收管子或一預定數目之回收單元的回收管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噴砂加工機中之研磨料回收機構,另包括切換機構,用於連續地連接該回收管子至該抽吸機構,而用於每一回收單元之回收管子或一預定數目之回收單元的回收管子。
TW097134640A 2007-10-12 2008-09-10 噴砂加工機的研磨料回收機構 TWI483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6590A JP5149589B2 (ja) 2007-10-12 2007-10-12 ブラスト加工装置における研磨材回収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6266A TW200916266A (en) 2009-04-16
TWI483813B true TWI483813B (zh) 2015-05-11

Family

ID=4053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4640A TWI483813B (zh) 2007-10-12 2008-09-10 噴砂加工機的研磨料回收機構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95348B2 (zh)
JP (1) JP5149589B2 (zh)
KR (1) KR101462981B1 (zh)
CN (1) CN101407044B (zh)
TW (1) TWI4838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6947B (zh) * 2014-06-18 2019-04-21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噴射加工裝置及噴射加工裝置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7461A (zh) * 2010-05-11 2010-12-29 赫得纳米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喷砂机过滤装置
JP5569528B2 (ja) * 2010-11-16 2014-08-13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EP2476514A1 (en) * 2011-01-12 2012-07-18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at least one work-piece
JP5766493B2 (ja) * 2011-04-13 2015-08-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アブレイシブウォータージェット加工装置
US8961270B2 (en) * 2011-09-06 2015-02-24 Reco Atlantic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modular abrasive blasting and recovery system
US11252690B2 (en) 2011-10-11 2022-02-15 Match Group,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tching us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US10149267B2 (en) 2011-10-11 2018-12-04 Match Group,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tching us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JP2015085388A (ja) * 2012-02-21 2015-05-07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US8894468B2 (en) * 2012-05-16 2014-11-25 Flow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luid jet receptacle with rotatable inlet feed component and related fluid jet cut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358668B2 (en) 2012-07-19 2016-06-07 Ascent Aerospace, Llc Fluid jet receiving receptacles and related fluid jet cutting systems
CN103567878B (zh) * 2012-08-05 2016-12-21 张国祯 一种加工多管径大尺寸大范围的钢管外壁抛丸除锈机
DE102012025233B4 (de) * 2012-12-28 2016-06-09 Otec Präzisionsfinish GmbH Schlepp- und/oder Tauchfinishmaschine zur Oberflächenbearbeitung von Werkstücken mittels Schleif- und/oder Poliergranulat in Gegenwart eines flüssigen Bearbeitungsmediums
KR101583249B1 (ko) * 2014-05-09 2016-01-08 신호산기(주) 이동형 쇼트 블라스트 장치
GB2526341A (en) * 2014-05-21 2015-11-25 Digital Metal Ab A flow cabinet system for cleaning at least one object
CN104128889B (zh) * 2014-08-01 2016-08-24 王成财 一种自动喷砂机
CN104162843B (zh) * 2014-08-06 2016-08-17 陈菊芳 研磨机
JP6161586B2 (ja) * 2014-10-02 2017-07-12 コトブキ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粒状物質の磨砕装置
CN104552014A (zh) * 2014-12-09 2015-04-29 芜湖恒美电热器具有限公司 直管喷砂装置
KR101786997B1 (ko) * 2017-04-19 2017-10-17 주식회사 화인기술 폐포토마스크의 재활용을 위한 표면가공장치 및 표면가공방법
CN107020577B (zh) * 2017-04-27 2019-01-01 平湖瑞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 一种五金钢珠用抛光剂抛光装置
CN107662163B (zh) * 2017-11-18 2019-02-22 台州超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加工去锈装置
CN107953271A (zh) * 2017-11-30 2018-04-24 无锡市日升机械厂 分类回收的石英砂式喷砂机
CN108818322B (zh) * 2018-07-06 2019-08-20 重庆赛飞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喷砂系统
DE102018127450A1 (de) * 2018-11-04 2020-05-07 systeco GmbH Oberflächenreinigungs- und Graviermaschine mittels Vakuumstrahlverfahren
CN111002231B (zh) * 2019-12-19 2021-08-20 苏州知云创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磨料喷射装置
CN111633572B (zh) * 2020-05-08 2021-07-09 浙江正清和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滚筒喷砂机的除尘装置
CN111633571B (zh) * 2020-05-08 2021-07-09 浙江正清和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滚筒喷砂机
CN112605895A (zh) * 2020-12-09 2021-04-06 浙江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压器制造的钢板预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13680496A (zh) * 2021-07-13 2021-11-23 南通凯斯辛普森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破碎式重型落砂破碎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3378A (en) * 1987-02-24 1988-02-09 Progressive Blasting Systems, Inc. Exhaust and reclaim system for blasting enclosures
TW470689B (en) * 1999-08-25 2002-01-01 Flow Int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covering abrasive from an abrasive-laden flui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2292A (en) * 1970-09-22 1972-06-27 Vacu Blast Corp Blast-room for abrasive blasting system
US4325292A (en) * 1977-10-25 1982-04-20 Mcninney Jr Richard P Blast room floor
US5018319A (en) * 1989-03-13 1991-05-28 Pauli & Griffin Pneumatic tube selector mechanism
US5337900A (en) * 1993-03-30 1994-08-16 Stripping Technologies, Inc. Floor recovery hopper and system therewith
US5481832A (en) * 1993-09-23 1996-01-09 Tirikos; Steven M. Bridge sand blasting support apparatus
US5649850A (en) * 1994-12-01 1997-07-22 Corcon Industrial Painting Mobile platform recovery system for bridge maintenance
JP2831950B2 (ja) * 1995-07-26 1998-12-02 株式会社不二製作所 ブラスト加工における研磨材供給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63181A (zh) * 1996-03-15 1997-10-29 肖伟雄 喷砂回收装置
JPH1015830A (ja) * 1996-07-06 1998-01-20 Alps Eng:Kk ブラスト加工装置
FI103094B (fi) * 1996-09-16 1999-04-30 Pekotek Oy Puhaltamon talteenottojärjestelmä
US6280301B1 (en) * 1998-04-17 2001-08-28 National Conveyor Corp. Granule dishwas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US6299510B1 (en) * 1998-04-28 2001-10-09 Flow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brasive removal system for use with high-pressure fluid-jet cutting device
JP2001105318A (ja) * 1999-10-06 2001-04-17 Kanden Kogyo Inc 取水口ロータリスクリーンの塗膜除去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01129059A (ja) * 1999-11-09 2001-05-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固形製剤充填装置
JP2005074563A (ja) 2003-08-29 2005-03-24 Fuji Seisakusho:Kk 換気機構を備えたブラスト加工装置
JP4357277B2 (ja) * 2003-12-01 2009-11-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薬剤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3378A (en) * 1987-02-24 1988-02-09 Progressive Blasting Systems, Inc. Exhaust and reclaim system for blasting enclosures
TW470689B (en) * 1999-08-25 2002-01-01 Flow Int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covering abrasive from an abrasive-laden flu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6947B (zh) * 2014-06-18 2019-04-21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噴射加工裝置及噴射加工裝置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6266A (en) 2009-04-16
CN101407044A (zh) 2009-04-15
KR101462981B1 (ko) 2014-11-18
KR20090037813A (ko) 2009-04-16
JP5149589B2 (ja) 2013-02-20
JP2009095892A (ja) 2009-05-07
US7695348B2 (en) 2010-04-13
US20090098810A1 (en) 2009-04-16
CN101407044B (zh)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3813B (zh) 噴砂加工機的研磨料回收機構
CN101992426B (zh) 喷砂室
CN102828461B (zh) 铣刨机及其除尘系统
JP4688063B2 (ja) ブラスト媒体の回収装置
US10464004B2 (en) Bag filter filtration and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dust accumulation
CN105377430A (zh) 脱氮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JPH01315304A (ja) ガス処理装置
US6090175A (en) Air inlet for a dust collector
CN108747850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磨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2315598U (zh) 除尘器
JP3921258B2 (ja) ブラスト装置
CN216965388U (zh) 一种风筛装置
WO2011013521A1 (ja) 研掃材のセパレータ及び分離方法
US20190201828A1 (en) Adjustable abrasive & dust separator
JP2017127834A (ja) 簡易粉塵処理装置
CN112316585A (zh) 一种刮板打磨除尘设备
CN204868570U (zh) 一种除尘喷砂机
CN212497291U (zh) 喷砂房防堵塞回砂斗
KR101914342B1 (ko) 국부 비산먼지 억제장치
KR200308625Y1 (ko) 가네트 자동공급 및 블라스팅 장치
CN214680630U (zh) 一种刮板打磨除尘设备
CN219897471U (zh) 一种除尘器灰斗防堵料装置
US20120108147A1 (en) Removable airwash cartridge or cassette for grit drying system
CN108068019A (zh) 一种抛丸机的丸料分离系统及抛丸机
CN210907326U (zh) 一种便于粉尘清理的v型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