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0059B - 包含聚矽氧微粒之化妝品 - Google Patents

包含聚矽氧微粒之化妝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0059B
TWI480059B TW099138426A TW99138426A TWI480059B TW I480059 B TWI480059 B TW I480059B TW 099138426 A TW099138426 A TW 099138426A TW 99138426 A TW99138426 A TW 99138426A TW I480059 B TWI480059 B TW I4800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articles
mol
oil
cosme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8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7411A (en
Inventor
Yoshinori Inokuchi
Ryuichi Inaba
Ryuji Horiguchi
Original Assignee
Shinetsu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etsu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hinetsu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127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7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0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00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41Containing particulat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hape and/or structure
    • A61K8/025Explicitly spheroidal or spherical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84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wise than those involving only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61K8/89Polysiloxanes
    • A61K8/895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unsaturated aliphatic groups, e.g. vinyl dimethic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1Hydrocarb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5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or phosphorus
    • A61K8/585Organosilicon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02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02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 A61Q1/04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for lips
    • A61Q1/06Lipsti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02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 A61Q1/10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for eyes, e.g. eyeliner, mascar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12Face or body powders for grooming, adorning or absorb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5/00Anti-perspirants or body deodor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1Particular ingredient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ize
    • A61K2800/412Microsized, i.e. having sizes between 0.1 and 100 micr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60Particulate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sition
    • A61K2800/65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articulate/core
    • A61K2800/654The particulate/core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7/00Barrier preparations; Preparations brought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kin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external influences, e.g. sunlight, X-rays or other harmful rays, corrosive materials, bacteria or insect stings
    • A61Q17/04Topical preparations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unlight or other radiation; Topical sun tann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3/00Manicure or pedicure preparations
    • A61Q3/02Nail co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10T428/2993Silicic or refractory material containing [e.g., tungsten oxide, glass, cement, etc.]
    • Y10T428/2996Glass particles or sphe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10T428/2998Coated including synthetic resin or polym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包含聚矽氧微粒之化妝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化妝品。
含有聚矽氧油組分的化妝品傳統上已被用於在皮膚上獲得保護作用、軟化作用、光滑作用及潤濕作用及其類似作用之目的。然而,該等類型之化妝品具有包括擴散困難、黏性、油膩及油膜感之缺點。舉例而言,專利文件1提出含有低黏度聚矽氧油及經交聯的有機聚矽氧烷構成之組成物的化妝品,該經交聯的有機聚矽氧烷係藉由在有機氫聚矽氧烷與有機聚矽氧烷之間進行加成聚合來獲得。該化妝品能夠解決一部分以上列出之缺點,但存在以下問題:解決並不令人滿意,若在施用於皮膚期間油性劑揮發,則該等化妝品變得難以擴散且絲滑感隨後消退。
另一方面,聚矽氧粒子傳統上已被用賦予化妝品使用時的觸感,例如絲滑或平滑的觸感,以及可擴展性。特別地,包含塗佈聚有機倍半矽氧烷的聚矽氧橡膠的球狀微粒的聚矽氧微粒(參見專利文件1)具有柔軟觸感、無黏性以及表現優良可分散性以及因此被用於範圍廣泛的化妝品。然而,並沒有現存文獻提到完成解決與包含添加的聚矽氧油的化妝品有關聯的上述缺點的效應的聚矽氧微粒。
專利文件1:USP 4,970,252
專利文件2:USP 5,538,793
本發明之目標為提供一種化妝品,該化妝品即使含有聚矽氧油,在使用時仍顯示宜人的觸感,而無擴散困難、黏性、油膩或油膜感或其類似情形。
藉由為達成上述目標而進行之深入研究,本發明之發明者發現以上目標可藉由使用下述化妝品來達成,且本發明之發明者因此能完成本發明。
換言之,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聚矽氧微粒之化妝品,其中聚矽氧微粒包括100質量份具有體積平均粒徑在0.1至100μm範圍內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及0.5至25質量份塗佈於該等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表面上之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且該聚矽氧彈性體能夠每100質量份該聚矽氧彈性體吸收不小於200質量份在25℃具有不大於100mm2 /s黏度的聚甲基矽氧烷。
即使含有聚矽氧油,化妝品在使用時仍顯示宜人的觸感,而無擴散困難、黏性、油膩、油膜感或其類似情形。
下文提供對本發明之更詳細描述,其中黏度值係指在25℃下使用奧氏黏度計(Ostwald viscometer)量測之動力 黏度值。
本發明化妝品之特徵在於包含上述聚矽氧微粒。該化妝品適用於多種化妝品,但特佳用於外部施用於皮膚之化妝品,諸如皮膚保養化妝品、化妝品、止汗劑及紫外線防護化妝品,及外部施用於頭髮之化妝品,諸如頭髮化妝品。皮膚保養化妝品之實例包括化妝用洗液、潤膚液、面霜、潔面物質、美容膏、油液、按摩調配物、美容液、美膚油、潔面劑、除臭劑、護手霜、護唇膏及抗皺遮瑕膏。面容化妝品之實例包括底妝、遮瑕膏、美白粉餅、粉底、粉底液、粉底霜、有油粉底、腮紅、眼彩、眼影、睫毛膏、眼線、眉粉及唇膏。止汗劑之實例包括走珠型、乳霜型、溶液型及膏型止汗劑。紫外線防護化妝品之實例包括防曬油、防曬液及防曬霜。頭髮化妝品之實例包括洗髮精、染髮劑、護髮素及定型劑。
本發明化妝品之形式可為粉末、油性液體、油包水型乳液、水包油型乳液、非水性乳液或W/O/W型、O/W/O型多重乳液或其類似物中之任一者。另外,本發明化妝品之物理狀態可選自多種物理狀態,諸如液體、乳液、乳霜、固體、軟膏、凝膠、粉末、壓縮態、多層態、慕斯、噴霧、膏、筆或其類似狀態。
[聚矽氧微粒]
如上所述,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包含100質量份體積平均粒徑在0.1至100μm範圍內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及0.5至25質量份塗佈於該等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表面上之聚有機倍半矽氧烷,其中該聚矽氧彈性體能夠每100質量份該聚矽氧彈性體吸收不小於200質量份在25℃具有不大於100 mm2 /s黏度的聚甲基矽氧烷。聚矽氧微粒可採用單一類型之微粒或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型之組合。在本發明之化妝品中,對聚矽氧微粒之摻合量或組合無特殊限制。聚矽氧微粒之摻合量較佳根據化妝產品之形式、物理狀態及其類似因素在整個化妝品之0.1至95.0質量%之範圍內適當選擇。
(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
在上述聚矽氧微粒中,表面塗有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體積平均粒徑在0.1 μm至100 μm且較佳1 μm至40 μm之範圍內。若該體積平均粒徑小於0.1 μm,則所得聚矽氧微粒可能會不太可能顯示絲滑性及光滑性。若該體積平均粒徑大於100 μm,則所得聚矽氧微粒之絲滑性及光滑性傾向於降低,且亦可能產生砂礫感。使用庫爾特計數器法(Coulter counter method)量測體積平均粒徑。另外,在該描述中,術語「球狀」意謂微粒不僅具有理想球形而且具有變形之球形,其中(最長軸長度)/(最短軸長度)(縱橫比)通常在平均1至4,較佳1至2,更佳1至1.6且更佳1至1.4之範圍內。微粒形狀可藉由在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及其類似物下檢查該等微粒來確認。
構成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聚矽氧彈性體較佳顯示無黏性且較佳具有使用JIS K 6253中規定之A型硬度計量測之5至90且更佳10至80範圍內之橡膠硬度。若橡膠硬度在10至90範圍內,則所獲得聚矽氧微粒之黏結性可受到充分抑制,且可得到具有於優良流動性以及分散性、優良絲滑感、光滑感及柔軟感之該等微粒。
聚矽氧彈性體能夠每100質量份該聚矽氧彈性體吸收不小於200質量份在25℃具有不大於10 mm2 /s黏度的聚甲基矽氧烷。若所吸收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小於200質量份,則所獲得聚矽氧微粒在抑制含有聚甲基矽氧烷之化妝品材料的油膩、黏性及油膜感之作用傾向於變弱。所吸收聚甲基矽氧烷之量愈大則愈佳,且因此對吸收量上限不存在特別限制,不過出於實施原因,該吸收量可能例如不超過1000質量份且尤其不超過500質量份。
聚甲基矽氧烷的結構可為直鏈、環狀或分支鏈結構。聚甲基矽氧烷的實例包括由式(CH3 )3 SiO[(CH3 )2 SiO]n Si(CH3 )3 代表的二甲基聚矽氧烷(其中n為滿足1n15的正整數)、十甲基環五矽氧烷以及由式[(CH3 )3 SiO]3 SiCH3 代表的甲基矽氧烷。
聚矽氧彈性體較佳為包含以下之液體聚矽氧組成物之固化產物:
(A)
(A1)由如下所示之平均組成式(1)表示之有機聚矽氧烷:
R1 a R2 b SiO(4-a-b)/2  (1)
其中R1 表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具有1至30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但排除脂族不飽和基團,且R2 表示具有2至6個碳原子之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且a及b為滿足0<a<3、0<b3且0.1<a+b3之正數,其限制條件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之比例小於所有R1 基團的5mol%,其中位於分子末端之不小於90mol%之不為矽氧烷單元之所有矽氧烷單位係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其具有不小於5,000的分子量、每個分子內具有二個單價烯系不飽和基團且具有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的含量不大於0.04 mol/100 g,
(A2)由平均組成式(1)表示之有機聚矽氧烷,其中位於分子末端之不小於90mol%之不為矽氧烷單元之所有矽氧烷單位係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其具有不小於5,000的分子量、每個分子內具有至少三個單價烯系不飽和基團且具有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的含量不大於0.06 mol/100 g,或組分(A1)與組分(A2)之組合,
(B)
(B1)由如下所示之平均組成式(2)表示之有機氫聚矽氧烷:
R3 c Hd SiO(4-c-d)/2  (2)
其中R3 表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具有1至30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但排除脂族不飽和基團,且c及d為滿足0<c<3、0<d3且0.1<c+d3之正數,其限制條件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之比例小於所有R3 基團的5mol%,其中位於分子末端之不小於90mol%之不為矽氧烷單元之所有矽氧烷單位係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其具有不小於5,000的分子量、每個分子內具有二個氫原子鍵結至矽原子且具有矽原子-鍵結氫原子的含量不大於0.04 mol/100 g,
(B2)由以上平均組成式(2)表示之有機氫聚矽氧烷,其中位於分子末端之不小於90mol%之不為矽氧烷單元之所有矽氧烷單位係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其具有不小於5,000的分子量、每個分子內具有至少三個氫原子鍵結至矽原子且具有矽原子-鍵結氫原子的含量不大於0.06 mol/100 g,組分(B1)與組分(B2)之組合,其量為使得組分(A)內每個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產生組分(B)內0.5至2個鍵結於矽原子之氫原子,及
(C)基於鉑族金屬之催化劑,其限制條件為當組分(A)為組分(A1)時,組分(B)為組分(B2)或組分(B1)與組分(B2)之組合。
- 組分(A)
組分(A)為有機聚矽氧烷,其在各分子內包含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且組分(A)可為組分(A1)、組分(A2)或組分(A1)與組分(A2)之組合。組分(A1)與組分(A2)可各自使用單一化合物或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合物之組合。
a及b較佳為滿足0<a2.295、0.005b2.3且0.5a+b2.3之正數。
R1 內之碳原子數通常在1至30之範圍內,且較佳為1至20,且更佳為1至6。R1 之特定實例包括烷基,諸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二十四烷基或三十烷基;芳基,諸如苯基、甲苯基或萘基;芳烷基,諸如苄基或苯乙基;環烷基,諸如環戊基、環己基或環庚基;及單價烴基,其中一些或全部鍵結於任何上述基團中之碳原子的氫原子已經諸如鹵素原子(諸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之原子及諸如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環氧基、縮水甘油氧基或羧基之取代基中之一或兩者取代。
位於R1 基團內之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的比例典型為小於5 mol%(至少0 mol%及小於mol%)且較佳不大於2 mol%(從0至2 mol%)。如果該比例為5 mol%或更大,則被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吸收的上述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傾向於減少。
R2 的碳原子數目典型為2至6。R2 的特定實例包括乙烯基、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或己烯基。從產業觀點而言,較佳為乙烯基。
組分(A)的有機聚矽氧烷中,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代表位於分子末端之不小於90 mol%(90至100 mol%)以及較佳不小於95 mol%(95至100 mol%)之不為矽氧烷單元之所有矽氧烷單位(後文中亦稱為”所有非末端矽氧烷單元”)。如果此量小於90 mol%,則被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吸收的上述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傾向於減少。
位於分子末端之不為矽氧烷單元之矽氧烷單位之組分(A)的有機聚矽氧烷中(後文中,此等矽氧烷單元亦稱為”所有非末端矽氧烷單元”),不為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由式-(CH3 )2 SiO-代表的矽氧烷單元之實例包括R11 2 SiO2/2 單元、R1 R2 SiO2/2 單元、R2 2 SiO2/2 單元、R1 SiO2/2 單元、R2 SiO3/2 單元以及SiO4/2 單元(其中R11 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具有2至30個碳原子、較佳2至20個碳原子以及更佳2至6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但排除脂族不飽和基團,且R1 及R2 係如以上所定義)。
R11 之特定實例包括與以上為R1 所例示相同之單價烴基團,其排除未經取代甲基及經取代甲基。
組分(A)的有機聚矽氧烷中,不為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由式-(CH3 )2 SiO-代表的非末端矽氧烷單元典型不大於10 mol%(0至10 mol%)以及較佳不大於5 mol%(0至5 mol%)之非末端矽氧烷單元。如果此量超過10 mol%,則被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吸收的上述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傾向於減少。在該等例子中,其中在R1 SiO3/2 單元、R2 SiO3/2 單元(其中R1 及R2 係如以上所定義)以及SiO4/2 單元中至少一種類型單元之量為大時,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傾向於特別趨向於被吸收聚甲基矽氧烷之量減少,且因此此等矽氧烷單元的混合量較佳不大於2 mol%(0至2 mol%)之所有非末端矽氧烷單元。
組分(A)的有機聚矽氧烷中,位於分子末端的矽氧烷單元的實例包括R1 3 SiO2/2 單元、R1 2 R2 SiO2/2 單元、R1 R2 2 SiO1/2 單元以及R2 3 SiO1/2 單元(其中其中R1 及R2 係如以上所定義)。
組分(A)的有機聚矽氧烷的分子量典型為不小於5,000且較佳為8,000或更大。如果分子量小於5,000,則被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吸收的上述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傾向於減少。另一方面,分子量較佳不大於200,000。假設分子量不大於200,000,則可避免組分(A)的黏度太高且以下所述製造方法可被用於輕易地產生具有窄粒徑分佈的微粒。
組分(A1)的有機聚矽氧烷中,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之含量不大於0.04 mol/100g以及較佳不大於0.02 mol/100g。再者,組分(A2)的有機聚矽氧烷中,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之含量不大於0.06 mol/100g以及較佳不大於0.04 mol/100g。在該等情況其中組分(A1)內的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之含量超過0.04 mol/100g或組分(A2)內的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之含量超過0.06 mol/100g或者二種此等情況適用,則被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吸收的上述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傾向於減少。雖然對此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之含量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制,為了實施理由,組分(A1)內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之含量可為,例如0.001 mol/100g或更大以及組分(A2)內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之含量可為,例如0.0015 mol/100g或更大。
- 組分(B)
組分(B)為有機聚矽氧烷,其每個分子內包含鍵結至矽原子的氫原子(後文中稱為”SiH基團”)。組分(B)可為組分(B1)、組分(B2)或組分(B1)與組分(B2)之組合。組分(B1)及組分(B2)可各自使用單一化合物或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合物之組合。
c及d較佳為滿足0<c2.295、0.005a2.3且0.5c+d2.3之正數。
R3 中的碳原子數目典型在1至30個之範圍以及較佳自1至20個以及更佳在1至6個。R3 中的之特定實例包括以上與對R1 中所例示之該等相同基團。
所有R3 基團中具有6至30個碳原子的單價烴基團的比例典型為小於5 mol%(至少0 mol%以及小於5 mol%)以及佳不大於2 mol%(從0至2 mol%)。如果此比例為5 mol%或更大,則被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吸收的上述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傾向於減少。
組分(B)的有機氫聚矽氧烷中,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量代表不小於90 mol%(90至100 mol%)以及較佳不小於95 mol%(95至100 mol%)的所有不為位於分子末端之矽氧烷單元的矽氧烷單元。如果此量係小於90 mol%,則被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吸收的上述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傾向於減少。
組分(B)的有機氫聚矽氧烷中,不為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由式-(CH3 )2 SiO-代表的非末端矽氧烷單元之實例包括R31 2 SiO2/2 單元、R3 HSiO2/2 單元、H2 SiO2/2 單元、R3 SiO3/2 單元、HSiO3/2 單元以及SiO4/2 單元(其中R31 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具有2至30個碳原子、較佳2至20個碳原子以及更佳2至6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但排除脂族不飽和基團,且R3 係如以上所定義)。
R31 之特定實例包括與以上為R1 所例示相同之單價烴基團,其排除未經取代甲基及經取代甲基。
組分(B)的有機氫聚矽氧烷中,不為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由式-(CH3 )2 SiO-代表的非末端矽氧烷單元典型不大於10 mol%(0至10 mol%)以及較佳不大於5 mol%(0至5 mol%)之所有非末端矽氧烷單元。如果此量超過10 mol%,則被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吸收的上述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傾向於減少。在該等情況中,其中在R3 SiO3/2 單元、HSiO3/2 單元(其中R3 係如以上所定義)以及SiO4/2 單元中至少一種類型單元之量為大時,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傾向於特別趨向於被吸收聚甲基矽氧烷之量減少,且因此此等矽氧烷單元的混合量較佳不大於2 mol%(0至2 mol%)之所有非末端矽氧烷單元。
組分(B)的有機氫聚矽氧烷中,位於分子末端的矽氧烷單元的實例包括R3 3 SiO2/2 單元、R3 2 HSiO2/2 單元、R3 HSiO1/2 單元以及H3 SiO1/2 單元(其中其中R3 係如以上所定義)。
組分(B)的有機氫聚矽氧烷分子量典型為不小於5,000且較佳為8,000或更大。如果分子量小於5,000,則被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吸收的上述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傾向於減少。另一方面,分子量較佳不大於200,000。假設分子量不大於200,000,則可避免組分(B)的黏度太高且以下所述製造方法可被用於輕易地產生具有窄粒徑分佈的微粒。
組分(B1)的有機氫聚矽氧烷中,SiH基團之含量典型不大於0.04 mol/100g以及較佳不大於0.02 mol/100g。再者,組分(B2)的有機氫聚矽氧烷中,SiH基團之含量典型不大於0.06 mol/100g以及較佳不大於0.04 mol/100g。在該等情況其中組分(B1)內的SiH基團之含量超過0.04 mol/100g或組分(B2)內的SiH基團之含量超過0.06 mol/100g或者二種此等情況適用,則被所得到聚矽氧微粒吸收的上述聚甲基矽氧烷之量傾向於減少。雖然對此SiH基團之含量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制,為了實施理由,組分(B1)內SiH基團之含量可為,例如0.001 mol/100g或更大以及組分(B2)內SiH基團之含量可為,例如0.0015 mol/100g或更大。
當組分(A)為組分(A1)時,組分(B)為組分(B2)或組分(B1)與組分(B2)之組合。換言之,將組分(A)為組分(A1)且組分(B)為組分(B1)之組合自用於獲得上述聚矽氧彈性體之組分(A)與組分(B)之組合中排除。此舉係因為自該組合獲得之彈性體固化產物傾向於容易出現黏性。
如上所述,組分(B)之摻合量產生對組分(A)中之每個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有組分(B)內之0.5至2個SiH基團,且SiH基團之該數目較佳為0.7至1.5範圍內。若將產生SiH基團少於0.5個或多於2個SiH基團之量的組分(B)添加至液體聚矽氧組成物中,則所得彈性體固化產物傾向於出現黏性且亦傾向於顯示過高反應活性。
-組分(C)
組分(C)之基於鉑族金屬之催化劑為一種促進組分(A)中之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與組分(B)中之SiH基團之間的加成反應之催化劑。組分(C)可使用單一催化劑或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催化劑之組合。
任何用於矽氫化反應之習知催化劑可用作組分(C),且特定實例包括鉑族金屬,諸如鉑(包括鉑黑)、銠及鈀;氯化鉑、氯鉑酸及氯鉑酸鹽,諸如H2 PtCl4 ‧kH2 O、H2 PtCl6 ‧kH2 O、NaHPtCl6 ‧kH2 O、KHPtCl6 ‧kH2 O、Na2 PtCl6 ‧kH2 O、K2 PtCl4 ‧kH2 O、PtCl4 ‧kH2 O、PtCl2 及Na2 HPtCl4 ‧kH2 O(其中k表示0至6之整數且較佳為0或6);經醇改質之氯鉑酸(參見USP 3,220,972);氯鉑酸與烯烴之錯合物(參見USP 3,159,601、USP 3,159,662及USP 3,775,452);支撐於諸如氧化鋁、二氧化矽或碳之載體上之鉑族金屬(諸如鉑黑或鈀);銠-烯烴錯合物;氯參(三苯膦)銠(威爾金森催化劑(Wilkinson's catalyst));及氯化鉑、氯鉑酸或氯鉑酸鹽與含有乙烯基之矽氧烷及尤其含有乙烯基之環狀矽氧烷的錯合物。
組分(C)之摻合量僅需要足以充當有效矽氫化反應催化劑,且組分(C)中之鉑族金屬質量相對於該組成物之總質量典型地在0.1 ppm至500 ppm之範圍內,且較佳為0.5 ppm至200 ppm,且更佳為1 ppm至100 ppm。
-製造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方法
可使用習知方法製造呈水分散液形式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一種可能方法涉及添加界面活性劑及水至含有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之有機聚矽氧烷及有機氫聚矽氧烷的混合溶液中,進行乳化以產生乳液,及隨後添加基於鉑族金屬之催化劑以引發加成反應。
在該方法中,含有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之有機聚矽氧烷之實例為上述組分(A),有機氫聚矽氧烷之實例為組分(B),且基於鉑族金屬之催化劑之實例為組分(C)。
另外,對界面活性劑無特別限制,且實例包括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諸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脫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脫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脂肪酸醯胺、經聚氧乙烯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及經聚氧乙烯聚氧丙烯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諸如烷基硫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鹽、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鹽、N-醯基牛磺酸鹽、烷基苯磺酸鹽、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鹽、α-烯烴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鹽、二烷基磺基丁二酸鹽、單烷基磺基丁二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磺基丁二酸鹽、脂肪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乙酸鹽、N-醯基胺基酸鹽、烯基丁二酸鹽、烷基磷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鹽、聚苯乙烯磺酸鹽、萘磺酸之甲醛縮合物、芳族磺酸之甲醛縮合物、羧酸聚合物及苯乙烯氧基伸烷基酸酐共聚物;陽離子型界面活性劑,諸如烷基三甲基銨鹽、二烷基二甲基銨鹽、聚氧乙烯烷基二甲基銨鹽、二聚氧乙烯烷基甲基銨鹽、三聚氧乙烯烷基銨鹽、烷基苄基二甲基銨鹽、烷基吡錠鹽、單烷基胺鹽、單烷基醯胺胺鹽及陽離子化纖維素;及兩性界面活性劑,諸如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烷基二甲基羧基甜菜鹼、烷基醯胺丙基二甲基羧基甜菜鹼、烷基羥基磺基甜菜鹼及烷基羧甲基羥乙基咪唑啉甜菜鹼。該等界面活性劑可個別使用,或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界面活性劑可組合使用。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與陽離子型界面活性劑不可組合使用。
可使用典型乳化分散器進行乳化,其實例包括高速旋轉離心徑向攪拌器(諸如均質分散器)、高速旋轉剪切攪拌器(諸如均質混合器)、高壓注射型乳化分散器(諸如均化器)、膠體研磨機及超音波乳化器。
在基於鉑族金屬之催化劑在水中顯示較差分散性之情況下,較佳將該催化劑溶解於界面活性劑中,隨後添加至乳液中。該界面活性劑之實例包括與上文所例示相同的界面活性劑。
加成反應可在室溫下進行,不過在反應在室溫下不能進行完全之情況下,該反應可在低於100℃之溫度下在加熱下進行。
(聚有機倍半矽氧烷)
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為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表面塗有聚有機倍半矽氧烷者,且每100質量份上述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中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量典型地在0.5至25質量份之範圍內,且較佳為1至15質量份。若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量小於0.5質量份,則所得聚矽氧微粒可能傾向於顯示較強黏結性,且該等微粒之流動性、分散性、絲滑性及光滑性可能變差。相比之下,若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量超過25質量份,則所得聚矽氧微粒可能喪失其柔軟感,且上述聚甲基矽氧烷吸收量可能降低。
在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中,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表面未經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以在塗層中完全未留下間隙之方式塗佈。若所形成之塗層完全無間隙,則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不再能吸收聚甲基矽氧烷。藉由使用下文概述之製造方法,可獲得經表面塗佈之聚矽氧微粒,其中表面塗層包括足以允許通過聚甲基矽氧烷之間隙。
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實例包括包含由式R4 SiO3/2 (其中R4 表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且較佳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表示之單元的聚合物。R4 之特定實例包括烷基,諸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或二十烷基;烯基,諸如乙烯基或烯丙基;芳基,諸如苯基、甲苯基或萘基;芳烷基,諸如苄基或苯乙基;環烷基,諸如環戊基、環己基或環庚基;及單價烴基,其中一些或全部鍵結於任何上述基團中之碳原子的氫原子已經諸如鹵素原子(諸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之原子及諸如胺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環氧基、縮水甘油氧基、巰基或羧基之取代基中之一或兩者取代。
為獲得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使用如下所述之製造方法,較佳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中所有R4 基團之不小於50 mol%(50 mol%至100 mol%)更佳不小於70 mol%(70 mol%至100 mol%)以及特佳為80 mol%或80 mol%以上(80 mol%至100 mol%)為甲基。
除R4 SiO3/2 單元外,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亦可包括至少一種類型之選自R4 2 SiO2/2 單元、R4 3 SiO1/2 單元及SiO4/2 單元(其中R4 如上文所定義)之單元,其限制條件為包括該另一類型之單元在使用所獲得之聚矽氧微粒時不會削弱宜人的觸感,諸如絲滑或光滑感,亦不會削弱聚矽氧微粒之其他性質,諸如柔軟感、缺乏黏結性、及分散性。在該類型之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中,R4 SiO3/2 在所有矽氧烷單元總數中之比率較佳在70 mol%至100 mol%之範圍內,且更佳為80 mol%至100 mol%。
(製造方法)
用另一物質塗佈顆粒表面屬於顆粒複合技術領域且存在多種塗佈方法。當製備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時,可使用任何習知塗佈處理方法,其限制條件為所得微粒之作用,亦即在使用期間提供宜人的觸感及防止光亮及其類似情形的能力並未削弱。該等習知方法之實例包括對充當核心之顆粒(下文稱為「核心顆粒」)及用於塗佈核心顆粒表面之顆粒(下文稱為「塗佈材料顆粒」)進行乾式混合,由此使塗佈材料顆粒黏附於核心顆粒表面的方法,及對混合顆粒進行對顆粒施加衝擊力、壓縮力、摩擦力或剪切力或其類似力的處理,由此使塗佈材料顆粒固定於核心顆粒表面或以物理、化學或機械化學方式形成塗佈顆粒膜的方法。然而,由於充當核心顆粒之聚矽氧彈性體顆粒顯示較強黏結性,故藉由乾式混合使塗佈材料顆粒之均一薄膜黏附於聚矽氧彈性體顆粒表面有困難。另外,在聚矽氧彈性體顆粒顯示高度彈性之情況下,即使對顆粒施加衝擊力、壓縮力、摩擦力或剪切力或其類似力仍不能使塗佈材料顆粒令人滿意地固定於聚矽氧彈性體顆粒表面。此外,存在另一方法,其涉及藉由噴霧乾燥核心顆粒與塗佈材料顆粒之分散液來產生經塗佈之顆粒,但若排出液體之濃度過高,則該方法亦傾向於產生聚集顆粒。因此,除上述方法外,較佳在本發明中使用如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此種方法,其中塗佈材料顆粒以物理化學方式固定於核心顆粒分散液中核心顆粒之表面。此外,為減少所得聚矽氧微粒中之化學組成及形狀變化,使用專利文獻2中所揭示之方法最合意。
根據專利文獻2中所揭示之方法,製備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之方法詳細描述於下文中。換言之,聚矽氧微粒較佳藉由以下步驟來獲得:在體積平均粒徑在0.1 μm至100 μm範圍內之上述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及鹼性物質存在下,在水介質中對有機三烷氧基矽烷進行水解及縮合,由此使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表面經聚有機倍半矽氧烷塗佈。水介質、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鹼性物質及有機三烷氧基矽烷可同時添加或可在不同時間添加,不過自反應性觀點而言,有機三烷氧基矽烷較佳添加至已添加鹼性物質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的水分散液中。此外,首先將水介質與有機三烷氧基矽烷混合在一起以使有機三烷氧基矽烷水解,隨後添加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水分散液且接著添加鹼性物質以實現縮合反應的方法亦較佳。
鹼性物質充當有機三烷氧基矽烷之水解-縮合反應之催化劑。該鹼性物質可為單一物質或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物質之組合。該鹼性物質可按原樣添加或以鹼性水溶液形式添加。調整鹼性物質之添加量,使得含有該鹼性物質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水分散液的pH值較佳在10.0至13.0且更佳在10.5至12.5之範圍內。若鹼性物質之量產生10.0至13.0範圍內之pH值,則有機三烷氧基矽烷之水解-縮合反應及聚有機倍半矽氧烷對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表面之塗佈皆可順利進行。
對鹼性物質無特別限制,且可使用之實例包括鹼金屬氫氧化物,諸如氫氧化鉀、氫氧化鈉及氫氧化鋰;鹼土金屬氫氧化物,諸如氫氧化鈣及氫氧化鋇;鹼金屬碳酸鹽,諸如碳酸鉀及碳酸鈉;氨;四烷基銨氫氧化物,諸如氫氧化四甲銨及氫氧化四乙銨;及胺,諸如單甲胺、單乙胺、單丙胺、單丁胺、單戊胺、二甲胺、二乙胺、三甲胺、三乙醇胺及乙二胺。其中氨最合意,因為其可容易地藉由揮發自所得聚矽氧微粒之粉末中移除。可使用市售氨水溶液作為氨。
有機三烷氧基矽烷之實例包括由下式表示之化合物:R4 Si(OR5 )3 (其中R4 如上文所定義且R5 表示未經取代之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R5 之特定實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己基,不過就反應性而言,甲基較佳。在需要將至少一種類型之選自R4 2 SiO2/2 單元、R4 3 SiO1/2 單元及SiO4/2 單元之其他單元引入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情況下,亦可分別添加至少一種相應化合物,亦即R4 2 Si(OR5 )2 、R4 3 SiOR5 及Si(OR5 )4 中之至少一者。(在上式中,R4 及R5 如上文所定義)。在使用R4 Si(OR5 )3 以及R4 2 Si(OR5 )2 、R4 3 SiOR5 及Si(OR5 )4 中之至少一者(其中R4 及R5 如上文所定義)作為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原料的情況下,R4 Si(OR5 )3 在全部原料組合總量中之比例較佳在70 mol%至100 mol%之範圍內,且更佳為80 mol%至100 mol%。
調整有機三烷氧基矽烷之添加量,使得每100質量份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中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量典型地在0.5至25質量份且較佳在1至15質量份之範圍內。
較佳在使用諸如螺旋漿葉或平板螺葉或其類似物之典型攪拌裝置攪拌下進行有機三烷氧基矽烷之添加。有機三烷氧基矽烷可以單一批次添加,但在允許添加有機三烷氧基矽烷的同時與鹼性物質進行縮合反應之方法的情況下,較佳在一段時間內逐漸添加。在首先進行有機三烷氧基矽烷之水解反應,且隨後添加鹼性物質以實現縮合反應之情況下,鹼性物質較佳均勻地添加及溶解,且接著暫停攪拌並將反應混合物靜置,直至縮合反應已進行且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表面已經聚有機倍半矽氧烷塗佈。另外,此時溫度較佳在0℃至60℃之範圍內,且更佳為0℃至40℃。若該溫度在0℃至60℃之範圍內,則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表面可以更有利的狀態經聚有機倍半矽氧烷塗佈。
在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表面已經聚有機倍半矽氧烷塗佈後,可在約40℃至100℃之溫度下加熱反應混合物以完成水解-縮合反應。
在水解-縮合反應後,自所獲得之聚矽氧微粒的水分散液中移除水。在反應完成後,例如藉由在正常壓力或在減壓下加熱水分散液來進行水之該移除,且更多特定實例包括藉由將分散液在加熱下靜置來移除水之方法、在加熱下攪拌及流動分散液的同時移除水之方法、將分散液噴霧及分散於熱空氣流中(諸如藉由使用噴霧乾燥器)之方法、及使用流體加熱介質之方法。在該水移除操作前,可使用諸如熱脫水、過濾分離、離心分離或傾析之方法進行預處理以濃縮分散液。此外,必要時,可用水洗滌分散液。
在反應後自分散液移除水後所獲得之產物為聚集物之情況下,可藉由使用諸如噴射研磨機、球磨機或錘磨機之粉碎裝置粉碎該產物來獲得聚矽氧微粒。
[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
本發明之化妝品可包括典型化妝品中所用之多種組分中的任一者,其限制條件為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且較佳包括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該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可使用單一組分或可組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組分。
基於聚矽氧之組分可為固體、半固體及液體中之任一者。可用作基於聚矽氧之組分之實例包括聚矽氧油、基於聚矽氧之界面活性劑、聚矽氧樹脂、聚矽氧蠟及基於聚矽氧之膠凝劑。
聚矽氧油之實例包括低黏度至高黏度線性或分支有機聚矽氧烷,諸如二甲基聚矽氧烷、參(三甲基矽烷氧基)甲基矽烷、辛醯基甲聚矽氧烷、苯基三甲聚矽氧烷、肆(三甲基矽氧基)矽烷、甲基苯基聚矽氧烷、甲基己基聚矽氧烷、甲基氫聚矽氧烷、及二甲基矽氧烷與甲基苯基矽氧烷之共聚物;環狀有機聚矽氧烷,諸如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十二甲基環六矽氧烷、四甲基四氫環四矽氧烷及四甲基四苯基環四矽氧烷、經胺基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經吡咯啶酮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經吡咯啶酮羧酸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聚矽氧橡膠,諸如具有高聚合度之膠狀二甲基聚矽氧烷、膠狀經胺基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及二甲基矽氧烷與甲基苯基矽氧烷之膠狀共聚物、聚矽氧膠或聚矽氧橡膠之環狀有機聚矽氧烷溶液、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鹽、及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鹽之環狀矽氧烷溶液(例如,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之KF-7312J及其類似物);經高碳烷氧基改質之聚矽氧(諸如硬脂氧基聚矽氧)、經高碳脂肪酸改質之聚矽氧、經烷基改質之聚矽氧、經長鏈烷基改質之聚矽氧、經胺基酸改質之聚矽氧、氟化聚矽氧及聚矽氧樹脂溶液。
基於聚矽氧之界面活性劑之實例包括經線性或分支聚氧乙烯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經線性或分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經線性或分支聚氧乙烯/烷基共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經線性或分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共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經線性或分支聚甘油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及經線性或分支聚甘油/烷基共改質之有機聚矽氧烷(其特定實例包括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之基於聚矽氧之乳化劑KF-6011、6043、6028、6038、6100、6104及6105及其類似物)。此外,經聚氧乙烯改質之部分交聯有機聚矽氧烷及經聚甘油改質之部分交聯有機聚矽氧烷亦可以與其他油性組分之混合狀態使用(例如,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之KSG系列產品:KSG-210、710、310、320、330、340、320Z、350Z、810、820、830、840、820Z及850Z及其類似物)。
聚矽氧樹脂之實例包括由丙烯酸/聚矽氧接枝共聚物或丙烯酸/聚矽氧嵌段共聚物或其類似物構成之丙烯酸系聚矽氧樹脂(其特定實例包括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之產品KP-545:丙烯酸/聚矽氧接枝共聚物之環狀有機聚矽氧烷溶液)。此外,亦可使用各分子內含有選自由吡咯啶酮部分、長鏈烷基部分、聚氧伸烷基部分及陰離子部分(諸如氟烷基部分及羧酸部分)組成之群之至少一個部分之丙烯酸系聚矽氧樹脂。此外,聚矽氧樹脂較佳為由選自以下之至少一種樹脂形成之聚矽氧網型化合物:由R8 3 SiO0.5 單元及SiO2 單元構成之樹脂、由R8 3 SiO0.5 單元、R8 2 SiO單元及SiO2 單元構成之樹脂、由R8 3 SiO0.5 單元及R8 SiO1.5 單元構成之樹脂、由R8 3 SiO0.5 單元、R8 2 SiO單元及R8 SiO1.5 單元構成之樹脂、及由R8 3 SiO0.5 單元、R8 2 SiO單元、R8 SiO1.5 單元及SiO2 單元構成之樹脂。在該等式中,R8 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具有1至30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此外,亦可使用各分子內含有選自由吡咯啶酮部分、長鏈烷基部分、聚氧伸烷基部分、聚甘油部分、氟烷基部分及胺基部分組成之群之至少一個部分之聚矽氧網型化合物。在使用諸如丙烯酸系聚矽氧樹脂之聚矽氧樹脂或聚矽氧網型化合物之情況下,摻合量較佳在整體化妝品之0.1%至20質量%,且更佳1%至10質量%之範圍內。
聚矽氧蠟之實例包括由丙烯酸/聚矽氧接枝共聚物或丙烯酸/聚矽氧嵌段共聚物或其類似物形成之丙烯酸系聚矽氧蠟(其特定實例包括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之產品KP-561P、562P及其類似物:丙烯酸/聚矽氧接枝共聚物之環狀有機聚矽氧烷溶液)。此外,亦可使用各分子內含有選自由吡咯啶酮部分、長鏈烷基部分、聚氧伸烷基部分及陰離子部分(諸如氟烷基部分及羧酸部分)組成之群之至少一個部分之丙烯酸系聚矽氧蠟。此外,該聚矽氧蠟較佳為具有鍵結之聚內酯的經聚內酯改質之聚矽氧烷,其為具有5員環或5員以上環之內酯化合物的開環聚合產物。此外,聚矽氧蠟亦可為藉由在具有由α-烯烴及二烯形成之不飽和基團的烯烴蠟與各分子內具有一或多個SiH鍵之有機氫聚矽氧烷之間進行加成反應所獲得的經聚矽氧改質之烯烴蠟。α-烯烴較佳為具有2至12個碳原子之α-烯烴,諸如乙烯、丙烯、1-丁烯、1-己烯或4-甲基-1-戊烯,且二烯較佳為丁二烯、異戊二烯、1,4-己二烯、乙烯基降莰烯、亞乙基降莰烯或二環戊二烯或其類似物。具有一或多個SiH鍵之有機氫聚矽氧烷可具有線性結構或矽氧烷分支結構。
基於聚矽氧之膠凝劑之實例包括含有膠凝組分之凝膠混合物,諸如未改質或經改質之部分交聯有機聚矽氧烷,諸如未改質之部分交聯有機聚矽氧烷、經烷基改質之部分交聯有機聚矽氧烷或經聚矽氧分支鏈烷基改質之部分交聯有機聚矽氧烷;及多種油組分,諸如環五矽氧烷、二甲聚矽氧烷、礦物油、異十二烷、三辛酸甘油酯或角鯊烷。上述膠凝組分及油組分共存於凝膠混合物中。該類型凝膠混合物之特定實例包括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之KSG系列(產品名稱),且特定言之為KSG-15、16、41、42、43、44、042Z及045Z(全部為產品名稱)。
在本發明之化妝品中,上述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之摻合量較佳在整體化妝品之1至98質量%之範圍內。
[油性凝膠組成物]
如上所述,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可以原樣包括於本發明之化妝品中作為化妝品組分,不過為使化妝品在使用期間發揮所需觸感,較佳單獨製備含有聚矽氧微粒及上述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之油性凝膠組成物及製備包括呈油性凝膠組成物形式之聚矽氧微粒及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的化妝品。化妝品通常包括多種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之組合。在製造化妝品之過程中,若僅添加聚矽氧微粒至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之混合物中,則聚矽氧微粒之膨脹性質表現得與混合物有關。相比之下,即使最終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調配物相同,但在使用期間具有所需觸感之化妝品可藉由使用一部分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預先控制聚矽氧微粒之膨脹來獲得。換言之,藉由預先形成包含欲包括於化妝品中之聚矽氧微粒及一部分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的油性凝膠組成物(其中該部分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抑制聚矽氧微粒之膨脹),可抑制聚矽氧微粒之膨脹,且藉由使用該種油性凝膠組成物,可獲得在使用時顯示細粉狀感覺之化妝品。相比之下,藉由預先形成包含聚矽氧微粒及顯示顯著膨脹性質之彼等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的油性凝膠組成物,可增強聚矽氧微粒之膨脹,且藉由使用該種油性凝膠組成物,可獲得顯示絲滑感之化妝品及產生柔軟彈性膜之化妝品。
在油性凝膠組成物中,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處於由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產生之結構化狀態中。該描述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處於「結構化狀態」中意謂該油性組分處於硬化狀態、膠凝化狀態、糊樣狀態或僅黏度增加之狀態中。換言之,由於其自身重量,存在於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產生之結構化狀態中的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並不自該等聚矽氧微粒排出。已藉由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轉化為凝膠樣狀態或糊樣狀態之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顯示黏度增加。另外,上文描述硬化狀態、膠凝化狀態、糊樣狀態或僅黏度增加之狀態係指在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為液體之溫度下的狀態,不過在常溫下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可為液體、半固體或固體中之任一者。換言之,即使該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在室溫下為半固體或固體,只要其為可藉由加熱至特定溫度轉化為液體形式之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例如經聚矽氧改良之蠟),其即可藉由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轉化為硬化狀態、膠凝化狀態、糊樣狀態或僅黏度增加之狀態。
對用於製備油性凝膠組成物之方法無特別限制。若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在室溫下為液體,則油性凝膠組成物可簡單地藉由攪拌及混合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及該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來獲得。藉由進行攪拌及混合,隨著聚矽氧微粒吸收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聚矽氧微粒分散於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內,形成流動性較差之狀態,亦即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處於「結構化狀態」中之狀態。另外,在使用在室溫下為半固體或固體之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的情況下,可藉由在該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可轉化為液態之溫度下攪拌及混合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及該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來獲得油性凝膠組成物。攪拌不必施加剪切力,且僅需要提供足夠的力使聚矽氧微粒均勻地分散於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中。可使用之攪拌裝置之實例包括螺旋漿葉、平板螺葉、錨式混合器、行星混合器或捏合機-擠壓機或其類似物。
油性凝膠組成物中聚矽氧微粒與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之間的比率以質量比報導較佳在5/95至90/10之範圍內。
可僅使用單一油性凝膠組成物,或可組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物。在本發明之化妝品中,油性凝膠組成物之摻合量較佳在整個化妝品之1.1至98.1質量%之範圍內。
[化妝上可接受之載劑]
本發明之化妝品較佳進一步包含化妝上可接受之載劑,其中將該油性凝膠組成物與該載劑混合。可僅使用單一載劑,或可組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載劑。在該描述中,「載劑」意謂能夠與油性凝膠組成物混合之上述化妝上可接受之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及除上述化妝上可接受之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以外且能夠與油性凝膠組成物混合之組分。該等除上述化妝上可接受之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以外且能夠與油性凝膠組成物混合之組分之實例包括(a)油性劑、(b)水、(c)具有醇羥基之化合物、(d)水溶性或遇水膨脹之聚合物化合物、(e)除聚矽氧微粒以外之顆粒、(f)界面活性劑,及其他添加劑。
組分(a)的油性劑可為固體、半固體及液體中之任一者。可用作油性劑之實例包括天然動物或植物油及脂、半合成油及脂、烴油、高碳醇、醚、酯油、甘油酯油以及含氟油性劑。
天然動物或植物油以及脂及半合油及脂之實例包括鱷梨油、亞麻籽油、杏仁油、水蠟樹蠟、紫蘇油、橄欖油、可可脂、木棉蠟、胡椒油、巴西棕櫚蠟、肝油、堪地里拉蠟(Candelilla wax)、精煉堪地里拉蠟、牛脂、牛腳脂、牛骨脂、硬化牛脂、杏核油、鯨蠟、硬化油、小麥胚芽油、芝麻油、米芽油、米糠油、蔗蠟、油茶油、紅花油、牛油樹油、中國桐油、肉桂油、霍霍巴蠟(jojoba wax)、角鯊烷、角鯊烯、蟲膠蠟、海龜油、大豆油、冬綠油、山茶油、月見草油、玉米油、豬油、菜籽油、日本桐油、糠蠟、胚芽油、馬脂、桃仁油、棕櫚油、棕櫚仁油、蓖麻油、硬化蓖麻油、蓖麻油脂肪酸甲酯、葵花籽油、葡萄籽油、月桂蠟、霍霍巴油、澳洲堅果油、蜂蠟、貂油、繡線菊油、棉籽油、棉蠟、日本木蠟、日本木蠟仁油、褐煤蠟、椰子油、硬化椰子油、三(椰子油脂肪酸)甘油酯、羊脂、花生油、羊毛脂、液體羊毛脂、還原羊毛脂、羊毛脂醇、硬羊毛脂、乙醯化羊毛脂、乙醯化羊毛脂醇、羊毛脂脂肪酸異丙酯、聚氧乙烯羊毛脂醇醚、聚氧乙烯羊毛脂醇乙醯酯、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聚氧乙烯氫化羊毛脂醇醚及蛋黃油。
烴油之實例包括直鏈烴油及分支鏈烴油,且包括揮發性烴油及非揮發性烴油。該等烴油之特定實例包括合成角鯊烷、基於植物之角鯊烷、角鯊烯、液態異烷烴、輕異烷烴、氫化聚異丁烯、異十二烷、輕液態異烷烴、異十六烷、液態石蠟、姥鮫烷、α-烯烴寡聚物、地蠟、純地蠟、石蠟、固體石蠟、聚乙烯蠟、聚乙烯-聚丙烯蠟、(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丁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異丁烯、微晶蠟及凡士林(Vaseline)。
高碳醇之實例包括碳原子數較佳為至少6個且更佳在10至30個範圍內之醇。該等高碳醇之特定實例包括十二烷醇、十四烷醇、棕櫚醇、十八烷醇、二十二烷醇、十六烷醇、油醇、異十八烷醇、己基十二醇、辛基十二醇、鯨蠟硬脂醇、2-癸基十四醇、膽固醇、植物固醇、聚氧乙烯膽固醇醚、單硬脂基甘油醚(鯊肝醇)及單油基甘油基醚(鯊油醇)。
醚之實例包括乙二醇、二乙二醇及三乙二醇之單烷基醚及二烷基醚,丁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戊二醇及辛醯基乙二醇之單烷基醚及二烷基醚,甘油之單烷基醚、二烷基醚及三烷基醚,及異壬醇、辛醇及十八烷醇之烷基醚。
酯油之實例包括丁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異丁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2-庚基十一烷基)酯、癸二酸二異丙酯、癸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丁基辛酯、蘋果酸二異硬脂醯基酯、檸檬酸三乙酯、二辛酸乙二醇酯、二辛酸新戊二醇酯、二癸酸丙二醇酯、二癸酸新戊二醇酯、三羥甲基丙烷三辛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異硬脂酸酯、四油酸異戊四醇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新戊酸辛基十二烷基酯、辛酸十六烷基酯、異壬酸異壬酯、異壬酸異十三烷基酯、二甲基辛酸己基癸酯、月桂酸乙酯、月桂酸己酯、十四烷酸異丙酯、十四烷酸十四烷基酯、十四烷酸異十六烷基酯、十四烷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棕櫚酸異丙酯、棕櫚酸辛酯、棕櫚酸十六烷基酯、棕櫚酸異十六烷基酯、棕櫚酸異硬脂醯基酯、硬脂酸丁酯、硬脂酸己基癸酯、異硬脂酸異丙酯、異硬脂酸異十六烷基酯、油酸癸酯、油酸油醇酯、油酸辛基十二烷基酯、亞麻油酸乙酯、亞麻油酸異丙酯、乳酸十六烷基酯、乳酸十四烷基酯、羥基硬脂酸膽固醇酯、月桂醯麩胺酸二辛基十二烷基酯、月桂醯肌胺酸異丙酯及辛基十二烷基膠酯。
甘油酯油之實例包括乙醯甘油(acetoglyceryl)、三異辛酸甘油酯、三(十四烷酸)甘油酯、三異棕櫚酸甘油酯、三異硬脂酸甘油酯、三(二十二烷酸)甘油酯、二異硬脂酸甘油酯、單硬脂酸甘油酯、(異硬脂酸-十四烷酸)二甘油酯及脂肪酸異戊四醇酯。
含氟油性劑之實例包括全氟聚醚、全氟萘烷及全氟辛烷。
組分(a)之油性劑的摻合量視本發明化妝品之形式而改變,但較佳在整個化妝品之1至98量%範圍內適當選擇。
((b)水)
組分(b)水的摻合量視本發明化妝品之形式而改變,但較佳在整個化妝品之1至95質量%範圍內適當選擇。
((c)具有醇羥基之化合物)
具有組分(c)之醇羥基之化合物的實例包括低碳醇(低碳一元醇),較佳含有2至5個碳原子之低碳醇,諸如乙醇及異丙醇;及糖醇,諸如山梨糖醇及麥芽糖。其他實例包括固醇,諸如膽固醇、穀固醇、植物固醇及羊毛固醇;及多元醇,諸如丁二醇、丙二醇、二丁二醇及戊二醇。組分(c)之摻合量較佳在本發明化妝品之0.1至98質量%範圍內適當選擇。
((d)水溶性或遇水膨脹之聚合物化合物)
組分(d)之水溶性或遇水膨脹之聚合物化合物的實例包括基於植物之聚合物化合物,諸如阿拉伯膠、黃蓍膠、半乳聚糖、角豆膠、瓜爾膠、刺梧桐膠、角叉菜膠、果膠、瓊脂、木瓜籽(棍桲)、澱粉(來自水稻、玉米、馬鈴薯或小麥及其類似物)、海藻膠、創特膠(trant gum)及刺槐豆膠;來源於微生物之聚合物化合物,諸如三仙膠、葡聚糖、琥珀醯聚糖及普魯蘭(pullulan);基於動物之聚合物化合物,諸如膠原蛋白、酪蛋白、白蛋白及明膠;基於澱粉之聚合物化合物,諸如羧甲基澱粉及甲基羥丙基澱粉;基於纖維素之聚合物化合物,諸如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甲基羥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硝化纖維素、硫酸纖維素鈉、羧甲基纖維素鈉、結晶纖維素及纖維素粉;基於海藻酸之聚合物化合物,諸如褐藻酸鈉及丙二醇海藻酸酯;基於乙烯基之聚合物化合物,諸如聚乙烯甲基醚及羧基乙烯基聚合物;基於聚氧乙烯之聚合物化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化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化合物,諸如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醯胺及丙烯醯二甲基牛磺酸鹽共聚物;合成水溶性聚合物化合物,諸如聚伸乙亞胺及陽離子聚合物;及無機水溶性聚合物化合物,諸如膨潤土、矽酸鋁鎂、蒙脫石、貝得石、矽鐵石、皂石、鋰皂石及無水矽酸。組分(d)之實例亦包括諸如聚乙烯醇及聚乙烯吡咯啶酮之成膜劑。組分(d)之摻合量較佳在本發明化妝品之0.1至25質量%之範圍內。
((e)除聚矽氧微粒以外之顆粒)
組分(e)之顆粒之實例包括除聚矽氧微粒以外之顆粒,包括無機顆粒、有機顆粒、無機-有機複合粉末及聚矽氧樹脂顆粒。
無機顆粒之實例包括由以下構成之微粒:氧化鈦、鈦酸雲母(titanated mica)、氧化鋯、氧化鋅、氧化鈰、氧化鎂、硫酸鋇、硫酸鈣、硫酸鎂、碳酸鈣、碳酸鎂、滑石、裂解滑石、雲母、高嶺土、絹雲母、白雲母、合成雲母、金雲母、鋰雲母、黑雲母、鋰氧雲母、矽酸、二氧化矽、發煙二氧化矽、水合二氧化矽、矽酸鋁、矽酸鎂、矽酸鋁鎂、矽酸鈣、矽酸鋇、矽酸鍶、金屬鎢酸鹽、羥基磷灰石、蛭石、高白氫氧化鋁(higilite)、膨潤土、蒙脫石、鋰皂石、沸石、陶瓷、磷酸氫鈣、氧化鋁、氫氧化鋁、氮化硼、氮化硼或玻璃。
無機顆粒之實例另包括基於顏料之無機微粒。特定實例包括無機紅色顏料,諸如氧化鐵、氫氧化鐵及鈦酸鐵;無機棕色顏料,諸如γ-氧化鐵;無機黃色顏料,諸如氧化鐵黃及黃鐵華;無機黑色顏料,諸如氧化鐵黑及碳黑;無機紫色顏料,諸如錳紫及鈷紫;無機綠色顏料,諸如氫氧化鉻、氧化鉻、氧化鈷及鈦酸鈷;無機藍色顏料,諸如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及深藍;彩色顏料,諸如基於焦油之著色劑的色澱及天然染料之色澱;及珍珠色顏料,諸如氧化鈦塗佈之雲母、氯氧化鉍、氧化鈦塗佈之氯氧化鉍、氧化鈦塗佈之滑石、露珍(dew pearl)及氧化鈦塗佈之彩色雲母。
此外,無機顆粒之實例亦包括由鋁、銅、不鏽鋼、銀或其類似物組成之金屬微粒。
有機顆粒之實例包括由以下構成之粉末:聚醯胺、聚丙烯酸/丙烯酸酯、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二乙烯苯/苯乙烯共聚物、聚胺基甲酸酯、乙烯基樹脂、尿素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苯并胍胺、聚甲基苯并胍胺、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纖維素、絲、耐綸、酚醛樹脂、環氧樹脂或聚碳酸酯。
此外,有機顆粒之其他實例包括金屬鹽界面活性劑粉末(金屬皂),其特定實例包括硬脂酸鋅、硬脂酸鋁、硬脂酸鈣、硬脂酸鎂、十四烷酸鋅、十四烷酸鎂、十六烷基磷酸鋅、十六烷基磷酸鈣及十六烷基磷酸鋅鈉。
有機顆粒之實例另外包括有機著色劑,且特定實例包括焦油著色劑,諸如紅色3號、紅色104號、紅色106號、紅色201號、紅色202號、紅色204號、紅色205號、紅色220號、紅色226號、紅色227號、紅色228號、紅色230號、紅色401號、紅色505號、黃色4號、黃色5號、黃色202號、黃色203號、黃色204號、黃色401號、藍色1號、藍色2號、藍色201號、藍色404號、綠色3號、綠色201號、綠色204號、綠色205號、橙色201號、橙色203號、橙色204號、橙色206號及橙色207號,及天然著色劑,諸如胭脂色酸、紫膠酸、紅花素、巴西蘇木素及藏花素。
無機-有機複合粉末之實例包括藉由使用習知方法用有機粉末塗佈化妝產品中典型地使用之無機粉末之表面所獲得的複合粉末。
聚矽氧樹脂顆粒之實例包括聚矽氧彈性體顆粒、聚甲基倍半矽氧烷顆粒及藉由用聚甲基倍半矽氧烷塗佈聚矽氧彈性體顆粒表面製備之顆粒。
除上述聚矽氧微粒以外亦可使用之顆粒包括已使用以下進行表面處理之顆粒:矽烷或矽烷化劑,諸如辛醯基矽烷(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之AES-3083);聚矽氧油,諸如二甲基聚矽氧(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之KF-96 AK系列)、甲基氫聚矽烷烷(諸如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之KF-99P及KF-9901)或聚矽氧分支聚矽氧處理劑(諸如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之KF-9908及KF-9909);蠟;石蠟;有機氟化合物,諸如全氟烷基磷酸鹽;界面活性劑;胺基酸,諸如N-醯基麩胺酸;或金屬皂,諸如硬脂酸鋁或十四烷酸鎂。
((f)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可分類為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陽離子型界面活性劑及兩性界面活性劑,且組分(f)之界面活性劑的實例包括該等可用於製造上述聚 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水分散液之親水性界面活性劑。
(其他添加劑)
其他添加劑之實例包括油溶性膠凝劑、止汗劑、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及散射劑、保濕劑、抗細菌防腐劑、芳香劑、鹽、抗氧化劑、pH值調節劑、螯合劑、清涼劑、消炎劑、美膚組分(諸如增白劑、細胞活化劑、粗糙皮膚改良劑、血液循環促進劑、皮膚收斂劑及抗溢脂劑)、維生素、胺基酸、核酸、激素、晶籠化合物及頭髮定型劑。
其他油溶性膠凝劑之實例包括金屬皂,諸如硬脂酸鋁、硬脂酸鎂及十四烷酸鋅;胺基酸衍生物,諸如N-月桂醯基-L-麩胺酸及α,γ-二正丁胺;糊精脂肪酸酯,諸如糊精棕櫚酸酯、糊精硬脂酸酯及糊精2-乙基己酸棕櫚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諸如蔗糖棕櫚酸酯及蔗糖硬脂酸酯;果寡醣脂肪酸酯,諸如果寡醣硬脂酸酯及果寡醣2-乙基己酸酯;山梨糖醇之亞苄基衍生物,諸如單亞苄基山梨糖醇及二亞苄基山梨糖醇;經有機物改質之黏土礦物,諸如二甲基苄基十二烷基銨蒙脫石黏土及二甲基二(十八烷基)銨蒙脫石黏土。
止汗劑之實例包括水合氯化鋁、氯化鋁、倍半氯化羥鋁、氫氧氯化鋯、氫氧氯化鋁鋯及鋁鋯甘胺酸錯合物。
紫外線吸收劑之實例包括基於苯甲酸之紫外線吸收劑,諸如對胺基苯甲酸;基於鄰胺基苯甲酸之紫外線吸收劑,諸如鄰胺基苯甲酸甲酯;基於水楊酸之紫外線吸收劑,諸如水楊酸甲酯、水楊酸辛酯及水楊酸三甲基環己酯;基於肉桂酸之紫外線吸收劑,諸如對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基於二苯甲酮之紫外線吸收劑,諸如2,4-二羥基二苯甲酮;基於尿刊酸之紫外線吸收劑,諸如尿刊酸乙酯;基於二苯甲醯基甲烷之紫外線吸收劑,諸如4-第三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醯基甲烷,以及苯基苯并咪唑磺酸及三衍生物。
紫外線吸收及散射劑之實例包括能夠吸收及散射紫外光之顆粒,諸如微粒氧化鈦、微粒含鐵氧化鈦、微粒氧化鋅、微粒氧化鈰及其錯合物。亦可使用預先藉由將能夠吸收及散射紫外光之該等類型之顆粒分散於油性劑中所製備之分散液。
保濕劑之實例包括甘油、山梨糖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戊二醇、葡萄糖、木糖醇、麥芽糖醇、聚乙二醇、玻糖醛酸、硫酸軟骨素、吡咯啶酮羧酸酯、聚氧乙烯甲基糖苷、聚氧丙烯甲基糖苷、蛋黃卵磷脂、大豆卵磷脂、磷脂醯膽鹼、磷脂醯乙醇胺、磷脂醯絲胺酸、磷脂醯甘油、磷脂醯肌醇及神經鞘胺醇磷脂。
抗細菌防腐劑之實例包括烷基對羥基苯甲酸酸酯、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山梨酸鉀及苯氧基乙醇。抗細菌劑之實例包括苯甲酸、水楊酸、石炭酸、山梨酸、烷基對羥苯甲酸酯、對氯間甲酚、六氯酚、氯化苯甲烴銨(benzalkonium chloride)、氯化氯己定(chlorhexidine chloride)、三氯碳醯苯胺、光敏劑及苯氧基乙醇。
芳香劑之實例包括天然芳香劑及合成芳香劑。天然芳香劑之實例包括自花、葉、木料及果皮分離之基於植物之芳香劑,及基於動物之芳香劑(諸如麝香及麝貓香)。合成芳香劑之實例包括烴(諸如單萜)、醇(諸如脂族醇及芳族醇)、醛(諸如萜醛及芳族醛)、酮(諸如脂環酮)、酯(諸如基於萜之酯、內酯)、酚、氧化物、含氮化合物及縮醛。
鹽之實例包括無機鹽、有機酸鹽、胺鹽及胺基酸鹽。無機鹽之實例包括諸如鹽酸、硫酸、碳酸及硝酸之無機酸之鈉鹽、鉀鹽、鎂鹽、鈣鹽、鋁鹽、鋯鹽及鋅鹽。有機酸鹽之實例包括諸如乙酸、去水乙酸、檸檬酸、蘋果酸、丁二酸、抗壞血酸及硬脂酸之有機酸之鹽。胺鹽之實例包括諸如三乙醇胺之胺之鹽。胺基酸鹽之實例包括諸如麩胺酸之胺基酸之鹽。其他可使用之鹽包括玻糖醛酸及軟骨素硫酸之鹽、鋁鋯甘胺酸錯合物、及由化妝品調配物中之酸鹼中和產生之鹽。
抗氧化劑之實例包括生育酚、對第三丁基苯酚、丁基羥基苯甲醚、二丁基羥基甲苯及植酸。
pH值調節劑之實例包括乳酸、檸檬酸、羥乙酸、丁二酸、酒石酸、dl-蘋果酸、碳酸鉀、碳酸氫鈉及碳酸氫銨。
螯合劑之實例包括丙胺酸、乙二胺四乙酸鈉、聚磷酸鈉、偏磷酸鈉及磷酸。
清涼劑之實例包括L-薄荷腦及樟腦。
消炎劑之實例包括尿囊素、甘草酸及其鹽、甘草次酸及甘草次酸硬脂基酯、胺甲環酸(tranexamic acid)及甘菊環(azulene)。
美膚組分之實例包括增白劑,諸如胎盤萃取物、熊果苷、麩胱甘肽及虎耳草花萃取物(Yukinoshita extract);細胞活化劑,諸如蜂王漿、光敏劑、膽固醇衍生物及小牛血液萃取物;粗糙皮膚改良劑、血液循環促進劑,諸如壬酸香草基醯胺、菸鹼酸苄酯、菸鹼酸β-丁氧基乙酯、辣椒鹼(capsaicin)、薑油酮(zingerone)、斑蝥酊(cantharis tincture)、魚石脂(ichthammol)、咖啡鹼、鞣酸、α-冰片、生育酚菸鹼酸酯、六菸鹼酸肌醇酯、環己杏仁酸鹽、辛那伶(cinnarizine)、妥拉唑林(tolazoline)、乙醯膽鹼、維拉帕米(verapamil)、金線吊烏龜鹼(cepharanthine)及γ-阿魏酸酯(γ-orizanol);皮膚收斂劑,諸如氧化鋅及鞣酸;及抗溢脂劑,諸如硫及二甲噻蒽(thianthol)。
維生素之實例包括維生素A,諸如維生素A油、視黃醇、視黃醇乙酸酯及視黃醇棕櫚酸酯;維生素B,包括諸如核黃素、丁酸核黃素及腺苷酸黃素之維生素B2 ,諸如鹽酸吡哆醇、吡哆醇二辛酸酯及吡哆醇三棕櫚酸酯之維生素B6 ,維生素B12 及其衍生物,及維生素B15 及其衍生物;維生素C,諸如L-抗壞血酸、L-抗壞血酸二棕櫚酸酯、L-抗壞血酸-2-硫酸鈉及L-抗壞血酸二鉀二磷酸酯;維生素D,諸如麥角鈣化醇及膽鈣化醇;維生素E,諸如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dl-α-生育酚乙酸酯、dl-α-生育酚菸鹼酸酯及dl-α-生育酚丁二酸酯;菸鹼酸,諸如菸鹼酸、菸鹼酸苄酯及菸鹼酸醯胺;維生素H;維生素P;泛酸,諸如泛酸鈣、D-泛醯醇、泛醯乙醚及乙醯基泛醯乙醚;及生物素。
胺基酸之實例包括甘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絲胺酸、蘇胺酸、苯丙胺酸、精胺酸、離胺酸、天冬胺酸、麩胺酸、胱胺酸、半胱胺酸、甲硫胺酸及色胺酸。
核酸之實例包括脫氧核糖核酸。
激素之實例包括雌二醇及乙烯基雌二醇。
晶籠化合物之實例包括環糊精。
頭髮定型劑之實例包括兩性、陰離子、陽離子及非離子聚合物化合物,包括基於聚乙烯吡咯啶酮之聚合物,諸如聚乙烯吡咯啶酮及乙烯吡咯啶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基於酸性乙烯醚之聚合物化合物,諸如甲基乙烯基醚/順丁烯二酸酐烷基半酯共聚物;基於酸性聚乙酸乙烯酯之聚合物化合物,諸如乙酸乙烯酯/巴豆酸共聚物;酸性丙烯酸系聚合物化合物,諸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及(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烷基丙烯醯胺共聚物;及兩性丙烯酸系聚合物化合物,諸如N-甲基丙烯醯基乙基-N,N-二甲銨α-N-甲基羧基甜菜鹼/(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及(甲基)丙烯酸羥丙酯/甲基丙烯酸丁胺基乙酯/辛基醯胺丙烯酸酯共聚物。此外,使用天然存在之聚合物化合物亦可為有利的,諸如纖維素或其衍生物、角蛋白或其衍生物、及膠原蛋白或其衍生物。
實施例
下文基於一系列實施例及比較實施例提供對本發明之更詳細描述,但本發明決不受該等實施例限制。在實施例中,除非另外說明,否則表示濃度或含量之「%」值係指「質量%」。此外,「二甲基矽氧烷單元含量」係指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相對於相當於組分(A)或組分(B)之聚矽氧烷內的所有非終端矽氧烷比例(mol%)。
[製造實施例1]製造聚矽氧微粒-1
向具有1公升容量之玻璃燒杯中裝入350 g由下文所示之式(3)表示且具有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含量為100mol%、分子量為13,524及乙烯基之含量為0.015莫耳/100克以及160克由下文所示之式(4)表示且具有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含量為98.7mol%、分子量為11,369且SiH基團之含量為0.035mol/100克黏度為10 mm2 /s的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B1(等同於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中之每個乙烯基對應於甲基氫聚矽氧烷B1中之1.07個SiH基團之量),且使用均質混合器在2,000 rpm下進行攪拌及混合。向所得混合液體中添加1.2 g聚氧乙烯月桂基醚(所添加環氧乙烷之莫耳數=9 mol)及100 g水,且隨後使用均質混合器在6,000 rpm下攪拌產生黏度增加之O/W型乳液。繼續再攪拌15分鐘。隨後,在2,000 rpm下繼續攪拌下,添加385 g水,產生均勻白色乳液。將該乳液轉移至裝備有具有錨形攪拌槳葉之攪拌裝置的1公升容量玻璃燒瓶中,且在將溫度調整至15℃至20℃之值後,在恆定攪拌下向燒瓶中添加含有0.8g氯鉑酸-烯烴錯合物之甲苯溶液(鉑含量:0.5%)、1.5 g聚氧乙烯月桂基醚(所添加環氧乙烷之莫耳數=4 mol)及1.5 g聚氧乙烯月桂基醚(所添加環氧乙烷之莫耳數=23 mol)之混合溶液。接著在相同溫度下繼續攪拌12小時,由此形成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水分散液。在光學顯微鏡下檢查該等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形狀揭示該等顆粒為球形,且使用粒度分佈量測設備「Multisizer 3」(產品名稱,由Beckman Coulter公司製造)量測體積平均粒徑,獲得12 μm之結果。
將882 g由此獲得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水分散液轉移至裝備有具有錨形攪拌槳葉之攪拌裝置的3公升容量玻璃燒瓶中,且向該燒瓶中添加2,003 g水及57 g 28%氨水。此時液體之pH值為11.2。在使溫度降至5℃至10℃之後,經25分鐘之時間向燒瓶中逐滴添加含有58 g甲基三甲氧基矽烷(此量在水解及縮合反應後產生每100質量份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6.3質量份聚甲基倍半矽氧烷)之混合溶液,且接著再繼續攪拌1小時。在此期間,液體溫度維持在5℃至10℃。隨後,加熱反應混合物至55℃至60℃,且在該溫度下繼續攪拌1小時以完成上述甲氧基矽烷之水解-縮合反應。
使用壓力過濾裝置將所獲得之甲基三甲氧基矽烷水解-縮合反應液體過濾-脫水。將經脫水產物轉移至不鏽鋼托盤上且在105℃之溫度下於熱空氣循環乾燥器中乾燥。在噴射研磨機中粉碎所得乾燥產物,產生具有良好流動性之微粒。使用電子顯微鏡檢查該等微粒揭示為球狀顆粒,其表面塗有顆粒直徑為約100 nm之顆粒物質,證實已獲得包含塗有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的聚矽氧微粒。使用界面活性劑將由此獲得之聚矽氧微粒分散於水中,且隨後使用Multisizer 3量測體積平均粒徑,獲得12 μm之結果。所獲得之聚矽氧微粒稱為聚矽氧微粒-1。
將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甲基氫聚矽氧烷B1及氯鉑酸-烯烴錯合物之甲苯溶液(鉑含量:0.5%)以與上述用於製備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相同之比例混合在一起,且將所得混合物以足以產生10 mm厚度之量傾入鋁製皮氏皿(Petri dish)中。混合物在25℃下靜置24小時,且接著在50℃下於恆溫室中加熱1小時,由此形成非黏性聚矽氧彈性體。使用JIS K 6253中規定之A型硬度計量測該聚矽氧彈性體之硬度,揭示結果為22。
將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甲基氫聚矽氧烷B1及氯鉑酸-烯烴錯合物之甲苯溶液(鉑含量:0.5%)以與上述用於製備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相同之比例混合在一起,且將所得混合物以足以產生約1 mm厚度之量傾入Teflon(註冊商標)托盤中。混合物在25℃下靜置24小時,且接著在50℃下於恆溫室中加熱1小時,由此形成聚矽氧彈性體薄片。藉由將所得薄片切成邊長度為約30 mm之方形片來製備測試片,且在量測該等測試片之質量後,將各測試片於一種表1中所示之聚甲基矽氧烷中浸沒24小時。此舉使測試片吸收聚甲基矽氧烷且膨脹。隨後自聚甲基矽氧烷移除各測試片,且在藉由用棉紙擦拭移除測試片表面上之任何聚甲基矽氧烷之後,再次量測測試片之質量。表1列出聚矽氧彈性體薄片之每1 g聚矽氧彈性體所吸收之聚甲基矽氧烷的量(油吸收量)。
將表1中所示5.0 g聚矽氧微粒-1及50 g之聚甲基矽氧烷置放於100 mL玻璃瓶中,且在震盪30分鐘後,在室溫下靜置該瓶3天。隨後使用壓力過濾進行固液分離,量測所得濾餅狀固體部分之質量。表1列出每5 g聚矽氧微粒之油吸收量,其係使用下式計算:[固液分離後固體部分之質量(g)]-5.0(g)。
[製造實施例2]製造聚矽氧微粒-2
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水分散液,例外的是用將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的量從350 g改為270 g以及用240 g由下文所示之式(5)表示且具有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含量為99.3 mol%、分子量為22,484且SiH基團之量為0.018 mol/100 g的甲基氫聚矽氧烷B2(等同於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中之每個乙烯基對應於甲基氫聚矽氧烷B2中之1.07個SiH基團之量)。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檢查該等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形狀,揭示為球狀顆粒,且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量測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體積平均粒徑,獲得12 μm之結果。
使用882 g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所得水分散液作為原料,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水解-縮合反應及後續脫水,由此形成具有良好流動性之微粒。在此過程中,添加2,003 g水及57 g 28%氨水後液體之pH值為11.2,且在水解-縮合反應後每100質量份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中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量為8.7質量份。使用電子顯微鏡檢查所得微粒揭示為球狀顆粒,其表面塗有顆粒直徑為約100 nm之顆粒物質,證實已獲得包含塗有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的聚矽氧微粒。將由此獲得之聚矽氧微粒分散於水中且隨後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體積平均粒徑之量測,獲得12 μm之結果。所得聚矽氧微粒稱為聚矽氧微粒-2。
除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B2替代甲基氫聚矽氧烷B1外,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非黏性聚矽氧彈性體。使用JIS K 6253中規定之A型硬度計量測該聚矽氧彈性體之硬度,獲得結果為20。
除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B2替代甲基氫聚矽氧烷B1外,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聚矽氧彈性體薄片之製備及該薄片油吸收量之量測。表1中所列之油吸收量表示每1 g聚矽氧彈性體之吸收量。
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量測5.0 g聚矽氧微粒-2之油吸收量。表1列出油吸收量,其係使用下式計算:[固-液分離後固體部分之質量(g)]-5.0(g)。
[製造實施例3]製造聚矽氧微粒-3
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水分散液,例外的是350 g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被170 g由下文所示之式(6)表示且具有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量為98.9 mol%、分子量為13,696且乙烯基之量為0.029 mol/100 g的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2以及160 g甲基氫聚矽氧烷B1被340 g由下文所示之式(7)表示且具有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量為100 mol%、分子量為14,954且SiH基之量為0.013 mol/100 g的甲基氫聚矽氧烷B3(等同於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2中之每個乙烯基對應於甲基氫聚矽氧烷B3中之0.90個SiH基團之量)。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檢查該等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形狀,揭示為球狀顆粒,且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量測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體積平均粒徑,獲得11 μm之結果。
使用882 g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所得水分散液作為原料,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水解-縮合反應及後續脫水,由此形成具有良好流動性之微粒。在此過程中,添加2,003 g水及57 g 28%氨水後液體之pH值為11.2,且在水解-縮合反應後每100質量份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中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量為6.3質量份。使用電子顯微鏡檢查所得微粒揭示為球狀顆粒,其表面塗有顆粒直徑為約100 nm之顆粒物質,證實已獲得包含塗有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的聚矽氧微粒。將由此獲得之聚矽氧微粒分散於水中且隨後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體積平均粒徑之量測,獲得11 μm之結果。所得聚矽氧微粒稱為聚矽氧微粒-3。
除使用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2替代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以及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B3替代甲基氫聚矽氧烷B1外,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非黏性聚矽氧彈性體。使用JIS K 6253中規定之A型硬度計量測該聚矽氧彈性體之硬度,獲得結果為22。
除使用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2替代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以及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B3替代甲基氫聚矽氧烷B1外,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聚矽氧彈性體薄片之製備及該薄片油吸收量之量測。表1中所列之油吸收量表示每1 g聚矽氧彈性體之吸收量。
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量測5.0 g聚矽氧微粒-3之油吸收量。表1列出油吸收量,其係使用下式計算:[固-液分離後固體部分之質量(g)]-5.0(g)。
[比較製造實施例1]製造聚矽氧微粒-4
向具有1公升容量之玻璃燒杯中裝入500 g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及19 g由下文所示之式(8)表示且具有二甲基矽氧烷單元含量為75 mol%、分子量為2,393且SiH基含量為0.418 mol/100 g的甲基氫聚矽氧烷B4(等同於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中之每個乙烯基對應於甲基氫聚矽氧烷B4中之1.06個SiH基團之量),且使用均質混合器在2,000 rpm下進行攪拌及混合。向所得混合液體中添加1.2 g聚氧乙烯月桂基醚(所添加環氧乙烷之莫耳數=9 mol)及100 g水,且隨後使用均質混合器在6,000 rpm下攪拌產生黏度增加之O/W型乳液。繼續再攪拌15分鐘。隨後,在2,000 rpm下繼續攪拌下,添加377 g水,產生均勻白色乳液。將該乳液轉移至裝備有具有錨形攪拌槳葉之攪拌裝置的1公升容量玻璃燒瓶中,且在將溫度調整至15℃至20℃之值後,在恆定攪拌下向燒瓶中添加含有0.8 g氯鉑酸-烯烴錯合物之甲苯溶液(鉑含量:0.5%)及1.8 g聚氧乙烯月桂基醚(所添加環氧乙烷之莫耳數=9 mol)之混合溶液。接著在相同溫度下繼續攪拌12小時,由此形成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水分散液。在光學顯微鏡下檢查該等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形狀揭示該等顆粒為球形,且使用Multisizer 3量測體積平均粒徑,獲得12 μm之結果。
將由此獲得1,155 g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水分散液轉移至裝備有具有錨形攪拌槳葉之攪拌裝置的3公升容量玻璃燒瓶中,且向燒瓶中添加1,734 g水及60 g 28%氨水。此時液體之pH值為11.3。在使溫度降至5℃至10℃後,經20分鐘之時間向燒瓶中逐滴添加51 g甲基三甲氧基矽烷(該量使得在水解及縮合反應後每100質量份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對應於4.2質量份聚甲基倍半矽氧烷),且接著再繼續攪拌1小時。在此期間,液體溫度維持在5℃至10℃。隨後,加熱反應混合物至55℃至60℃,且在該溫度下繼續攪拌1小時以完成上述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之水解-縮合反應。
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使由此獲得之甲基三甲氧基矽烷水解-縮合反應液體脫水,產生具有良好流動性之微粒。使用電子顯微鏡檢查該等微粒揭示為球狀顆粒,其表面塗有顆粒直徑為約100 nm之顆粒物質,證實已獲得包含塗有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的聚矽氧微粒。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將由此獲得之聚矽氧微粒分散於水中且隨後進行體積平均粒徑之量測,獲得12 μm之結果。所得聚矽氧微粒稱為聚矽氧微粒-4。
除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B4替代甲基氫聚矽氧烷B1外,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非黏性聚矽氧彈性體。使用JIS K 6253中規定之A型硬度計量測該聚矽氧彈性體之硬度,獲得結果為29。
除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B4替代甲基氫聚矽氧烷B1外,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聚矽氧彈性體薄片之製備及該薄片油吸收量之量測。表1中所列之油吸收量表示每1 g聚矽氧彈性體之吸收量。
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量測5.0 g聚矽氧微粒-4之油吸收量。表1列出油吸收量,其係使用下式計算:[固-液分離後固體部分之質量(g)]-5.0(g)。
[比較製造實施例2]製造聚矽氧微粒-5
以與比較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水分散液,例外的是19 g甲基氫聚矽氧烷B4被17 g由下文所示之式(9)表示且具有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量為66.7 mol%、分子量為10,577且SiH基團之量為0.473 mol/100 g(等同於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中之每個乙烯基對應於甲基氫聚矽氧烷B5中之1.07個SiH基團之量)以及將在得到均勻白色分散液之前立即添加的水量從377 g改為379 g。以與比較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檢查該等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形狀,揭示為球狀顆粒,且以與比較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量測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體積平均粒徑,獲得12 μm之結果。
例外的是使用所得1,161 g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水分散液作為原料,以及將添加水量從1,734 g改為1,729 g,以與比較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水解-縮合反應及後續脫水,由此形成具有良好流動性之微粒。在此過程中,添加1,729 g水及60 g 28%氨水後液體之pH值為11.3,且在水解-縮合反應後每100質量份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中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量為4.2質量份。使用電子顯微鏡檢查所得微粒揭示為球狀顆粒,其表面塗有顆粒直徑為約100 nm之顆粒物質,證實已獲得包含塗有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的聚矽氧微粒。將由此獲得之聚矽氧微粒分散於水中且隨後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體積平均粒徑之量測,獲得12 μm之結果。所得聚矽氧微粒稱為聚矽氧微粒-5。
除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B5替代甲基氫聚矽氧烷B1外,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非黏性聚矽氧彈性體。使用JIS K 6253中規定之A型硬度計量測該聚矽氧彈性體之硬度,獲得結果為31。
除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B5替代甲基氫聚矽氧烷B1外,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聚矽氧彈性體薄片之製備及該薄片油吸收量之量測。表1中所列之油吸收量表示每1 g聚矽氧彈性體之吸收量。
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量測5.0 g聚矽氧微粒-5之油吸收量。表1列出油吸收量,其係使用下式計算:[固-液分離後固體部分之質量(g)]-5.0(g)。
[比較製造實施例3]製造聚矽氧微粒-6
以與比較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水分散液,例外的是500 g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l被500 g由下文所示之式(10)表示且具有二甲基矽氧烷單元之量為100 mol%、分子量為33,531且乙烯基之量為0.006 mol/100 g,將甲基氫聚矽氧烷B4之量從19 g改為8 g(等同於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3中之每個乙烯基對應於甲基氫聚矽氧烷B4中之1.11個SiH基團之量)以及將在得到均勻白色分散液之前立即添加的水量從377 g改為388 g。以與比較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檢查該等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形狀,揭示為球狀顆粒,且以與比較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量測聚矽氧彈性體微粒之體積平均粒徑,獲得13 μm之結果。
例外的是使用所得886 g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水分散液作為原料,以及將添加水量從2,003 g改為1,999 g,以與比較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水解-縮合反應及後續脫水,由此形成具有良好流動性之微粒。在此過程中,添加1,999 g水及57 g 28%氨水後液體之pH值為11.2,且在水解-縮合反應後每100質量份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中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量為6.3質量份。使用電子顯微鏡檢查所得微粒揭示為球狀顆粒,其表面塗有顆粒直徑為約100 nm之顆粒物質,證實已獲得包含塗有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的聚矽氧微粒。將由此獲得之聚矽氧微粒分散於水中且隨後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體積平均粒徑之量測,獲得13 μm之結果。所得聚矽氧微粒稱為聚矽氧微粒-6。
除使用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3替代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以及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B4替代甲基氫聚矽氧烷B1外,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非黏性聚矽氧彈性體。使用JIS K 6253中規定之A型硬度計量測該聚矽氧彈性體之硬度,獲得結果為21。
除使用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3替代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A1以及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B4替代甲基氫聚矽氧烷B1外,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聚矽氧彈性體薄片之製備及該薄片油吸收量之量測。表1中所列之油吸收量表示每1 g聚矽氧彈性體之吸收量。
以與製造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量測5.0 g聚矽氧微粒-6之油吸收量。表1列出油吸收量,其係使用下式計算:[固-液分離後固體部分之質量(g)]-5.0(g)。
由表1中之結果顯而易知,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顯示優良的聚矽氧油的吸收。
[實施例1至15及比較實施例1至15]油性凝膠組成物
使用上述製造實施例1中獲得之聚矽氧微粒-1、上述製造實施例2中獲得之聚矽氧微粒-2及上述製造實施例3中獲得之聚矽氧微粒-3,以表2中所列之組成比率(質量%)製備油性凝膠組成物,且隨後使用表4中所示之評估準則評估。另一方面,使用上述比較製造實施例1中獲得之聚矽氧微粒-4、上述比較製造實施例2中獲得之聚矽氧微粒-5及上述比較製造實施例3中獲得之聚矽氧微粒-6,以表3中所列之組成比率(質量%)製備油性凝膠組成物,且隨後使用表4中所示之評估準則評估。評估結果記錄於表5中。
<組成比率>
在該表中,數值表示組成比率(質量%)。
在該表中,數值表示組成比率(質量%)。
<評估可用性之準則>
將各油性凝膠組成物塗覆於皮膚上且使用下表4中概述之準則由10名成員評估塗敷性(延展性及延伸性)、油膜感(黏附)及細粉狀態(僅評估彼等包含揮發性油性組分之組成物;敘述油性組分蒸發後之細粉狀感覺)。根據以下準則對所獲得之平均數進行評級。結果列於表5中。
平均分數之等級評定:
獲得4.5分或更高之平均分數:OO
獲得至少3.5分但小於4.5分之平均分數:O
獲得至少2.5分但小於3.5分之平均分數:Δ
獲得至少1.5分但小於2.5分之平均分數:X
獲得小於1.5分之平均分數:XX
由表5明顯可見,實施例1至15之組成物與比較實施例1至15之組成物相比顯示類似的塗敷性,但是在使用時的油膜觸感方面,實施例1至15的組成物相對地較不濕潤且在使用期間傾向於賦予更絲滑觸感。實施例1至15之組成物亦在油性組分蒸發後產生美觀佁人的成品而無細粉觸感。
[實施例16至18,及比較實施例16]護膚霜
使用上述製造實施例1中獲得之聚矽氧微粒-1、上述製造實施例2中獲得之聚矽氧微粒-2、上述製造實施例3中獲得之聚矽氧微粒-3,以及上述比較製造實施例3中獲得之聚矽氧微粒-6以下文表6中所列之組成比率(質量%)製備護膚霜。
<調配物>
(註釋3)交聯二甲基聚矽氧烷:KSG-16(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註釋4)經聚醚改質之分支聚矽氧:KF-6028(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化妝品之製備>
將組分1至10在燒杯中攪拌及混合。向所得混合物中添加分別將組分11至13溶解於組分14中所獲得之溶液,且隨後繼續攪拌以完成護膚霜之製備。如下所述對所獲得之護膚霜進行評估。
<評估使用期間的可用性及觸感>
將各護膚霜塗覆於皮膚且使用下表7中概述之準則由20名專家女性成員評估塗敷性(延展性及延伸性)、皮膚親和性(黏附性及均質性)及皮膚上之殘餘油膜感(塗覆後之感覺)。根據以下準則對所獲得之平均數進行評級。結果列於表8中。
平均分數之等級評定:
獲得4.5分或更高之平均分數:OO
獲得至少3.5分但小於4.5分之平均分數:O
獲得至少2.5分但小於3.5分之平均分數:△
獲得至少1.5分但小於2.5分之平均分數:X
獲得小於1.5分之平均分數:XX
由表8明顯可證實實施例16至18之護膚霜與比較實施例16之護膚霜相比顯示優良程度之可用性。換言之,顯然可藉由納入本發明中所用之聚矽氧微粒獲得塗覆後不顯示黏性、具有極佳塗敷性及黏附性且塗覆後不在皮膚上留下不快殘餘油膜感之化妝品。
[實施例19]粉底
(註釋1)三乙氧基矽烷基乙基聚二甲基矽氧基乙基己基二甲聚矽氧烷:KF-9909(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將組分4至10置放於亨舍爾混合器(Henschel mixer)中且充分混合。
B:加熱且溶解組分1至3,且所得溶液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充分混合。
C:使用錘磨機粉碎所得混合物,且加壓成形至預定鋁盤中,產生粉底。
以此方式獲得之粉底經證實具有細膩質地、易用的塗敷性且無黏性或油膩性,以及提供極佳的化妝品保留性質。
[實施例20]水包油型乳霜
(註釋1)交聯二甲基聚矽氧烷:KSG-16(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甲基纖維素:Metolose SM-4000(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3)基於聚丙烯醯胺之乳化劑:Sepigel 305(由Seppic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4至10。
B:混合組分1至3,且所得混合物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隨後攪拌並乳化。
以此方式獲得之水包油型乳霜經證實具有細膩質地、易用的塗敷性且無黏性或油膩性以及提供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21]油包水型乳霜
(註釋1)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F-6012(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均勻混合組分1至6。
B:混合組分7、8及10且溶解。
C:在恆定攪拌下,將B中獲得之混合物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在乳化後,添加組分9以完成乳霜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油包水型乳霜經證實具有細膩質地、易用的塗敷性且無黏性或油膩性以及提供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22]油包水型乳霜
(註釋1)經烷基改質之交聯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SG-310(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經烷基聚矽氧/聚醚共改質之聚矽氧:KF-6038(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3)混雜聚矽氧複合粉末:KSP-100(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6。
B:混合組分7至10及組分12且溶解。
C:在恆定攪拌下,將B中獲得之混合物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在乳化後,添加組分11以完成乳霜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油包水型乳霜經證實具有細膩質地、易用的塗敷性且無黏性或油膩性以及提供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23]油包水型乳霜
(註釋1)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F-6017(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黃芩根萃取物:含50%萃取物之1,3-丁二醇水溶液
(註釋3)龍膽萃取物:含20%萃取物之乙醇水溶液
(製造方法)
A:均勻地混合且分散組分1至8。
B:混合組分9至13及組分15,且隨後添加A中獲得之混合物且乳化。
C:添加組分14至B中獲得之乳液中以完成乳霜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油包水型乳霜經證實不僅具有細膩質地及無黏性,而且亦提供極佳塗敷性及黏附性,並顯示極優良之化妝品保留性。另外,該乳霜亦顯示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24]眼線
(註釋1)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F-6017(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有機聚矽氧樹脂:KF-7312J(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4,且隨後添加組分5及6並均勻分散。
B:混合組分7至10。
C:B中獲得之混合物逐步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乳化,由此完成眼線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眼線容易塗敷且易於繪製,產生清爽且新鮮的感覺,且在使用期間顯示優良的觸感,無黏性。另外,眼線亦顯示極佳的可用性及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顯示極佳防水性及防汗性且亦提供極有利的化妝品保留性。
[實施例25]粉底
(註釋2)三乙氧基矽烷基乙基聚二甲基矽氧基乙基己基二甲聚矽氧烷:KF-9909(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4,且添加組分5至7並均勻混合。
B:溶解組分8、9及11。
C:在恆定攪拌下,將B中獲得之混合物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在乳化後,添加組分10以完成粉底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粉底經證實具有細膩質地、易用的塗敷性、無黏性或油膩性及有利的化妝品保留性以及提供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26]眼影
(註釋1)經聚醚改質之分支聚矽氧:KF-6028(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4且添加組分5及6並均勻分散。
B:均勻溶解組分7至9及組分11。
C:在恆定攪拌下,將B中獲得之混合物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在乳化後,添加組分10以完成眼影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眼影在使用期間顯示易用的塗敷性及宜人的觸感,無油膩性或細粉。另外,防水性、拒水性及防汗性良好,保留性良好,充分防止化妝品分解,且眼影亦顯示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27]唇膏
(註釋1)含有長鏈烷基之丙烯酸系聚矽氧樹脂:KP-561P(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甲基苯基聚矽氧烷:KF-54(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6及一部分組分7且在加熱下溶解。
B:均勻混合組分8及9及剩餘組分7,且添加所得混合物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並均勻分散。
C:添加組分10至B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以完成唇膏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唇膏顯示易用的塗敷性、無油膩性或細粉,顯示有利的防水性及拒水性,提供良好的化妝品保留性且亦顯示極佳穩定性。
[實施例28]眼線
(註釋1)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F-6017(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經烷基聚矽氧/聚醚共改質之聚矽氧:KF-6038(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3)丙烯酸系聚矽氧樹脂:KP-545(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6,且隨後添加組分7及8並均勻分散。
B:攪拌且溶解組分9至11。
C:在恆定攪拌下,添加B中獲得之混合物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乳化,由此完成眼線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眼線容易塗敷,無油膩性或細粉,顯示有利的防水性、拒水性及防汗性,提供良好化妝品保留性且防止化妝品分解。另外,眼線亦經證實具有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29]液體乳化粉底
(註釋1)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F-6017(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經烷基聚矽氧/聚醚共改質之聚矽氧:KF-6038(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在加熱下混合組分1至9,且隨後添加組分10及11並均勻分散。
B:加熱組分12、13及15且溶解。
C:在恆定攪拌下,添加B中獲得之混合物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乳化,並在冷卻後,添加組分14以完成液體乳化粉底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液體乳化粉底經證實具有低黏度及細膩質地、易用的塗敷性,無黏性或油膩性,且具有有利的皮膚修正效果,以及提供有利的化妝品保留性及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30]粉底液
(註釋1)經氟改質之聚矽氧:FL-50(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經氟烷基/聚醚共改質之聚矽氧:FPD-4694(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3)球狀聚甲基倍半矽氧烷粉末:KMP-590(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將組分7至10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B:在70℃下加熱混合組分1至6,且隨後添加A中獲得之混合物並均勻分散。
C:將組分11至14及組分16加熱至40℃,添加B中獲得之混合物且乳化,並在冷卻後,添加組分15以完成粉底液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粉底液經證實無黏性,具有有利的塗覆性,且提供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31]眼線
(註釋1)有機聚矽氧樹脂:KF-7312J(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F-6017(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2及5至9,且隨後添加組分3及4並均勻分散。
B:混合組分10至13。
C:在恆定攪拌下,B中獲得之混合物逐步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乳化,由此完成眼線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眼線容易塗敷且易於繪製,產生清爽及新鮮的感覺,在使用期間顯示優良觸感,無黏性,提供極佳防水性及防汗性,且亦提供極佳化妝品保留性。另外,該眼線不隨溫度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32]粉底
(註釋1)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F-6017(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5且溶解,並隨後使組分6至8均勻地分散於其中。
B:混合組分9至11及組分13且隨後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乳化。
C:添加組分12至B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以完成粉底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粉底經證實無黏性、具有易用的塗敷性、極佳黏附感及優良保留性。另外,該粉底亦顯示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33]油包水型止汗劑
(註釋1)交聯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SG-210(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經苯基改質之混雜聚矽氧複合粉末:KSP-300(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3。
B:混合組分4至10。
C:將B中獲得之混合物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乳化所得混合物。
以此方式獲得之油包水型止汗劑顯示良好塗敷性且無黏性或油膩感,且亦展示極優良的可用性及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34]走珠型止汗劑
(註釋1)交聯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SG-210(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交聯二甲基聚矽氧烷:KSG-15(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4。
B:添加組分5至7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均勻分散。
以此方式獲得之走珠型止汗劑顯示良好塗敷性且無黏性或油膩感,且亦展示極優良的可用性及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35]防曬乳
(註釋1)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F-6015(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鹽:X-21-5250(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在加熱下混合組分1至6,且隨後將組分7及8均勻地分散於其中。
B:在加熱下混合組分9至11及組分13。
C:在恆定攪拌下,B中獲得之混合物逐步添加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乳化,並在冷卻後,添加組分12以完成防曬乳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防曬乳具有細膩質地,顯示易用的塗敷性且無黏性。此外,化妝品保留性良好,意謂有利於保留紫外線阻斷效果,且該乳液亦顯示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36]防曬霜
(註釋1)丙烯酸系聚矽氧樹脂:KP-545(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交聯經聚醚改質之聚矽氧:KSG-210(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3)經烷基聚矽氧/聚醚共改質之聚矽氧:KF-6038(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添加組分2至一部分組分1中且均勻混合,隨後添加組分8且使用珠磨機分散。
B:將剩餘組分1及組分3至7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C:混合組分9至11及組分13且溶解。
D:添加C中獲得之混合物至B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乳化,隨後添加A中獲得之混合物且分散,且隨後添加組分12以完成防曬霜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防曬霜無黏性,顯示良好塗敷性及極佳黏附感,顯示皮膚修正效果且亦顯示極佳化妝品保留性。另外,該霜亦證實具有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37]指甲油
(註釋1)丙烯酸系聚矽氧樹脂:KP-549(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甲基三甲聚矽氧烷:TMF-1.5(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7至9,且隨後添加組分4至6並均勻混合於其中。
B:添加組分1至3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充分混合。
C:添加組分10至B中獲得之混合物中,產生指甲油。
以此方式獲得之指甲油顯示易用的塗敷性,產生平滑外觀,顯示有利的防水性、防油性及保留性,且顯示極佳穩定性,對指甲無壓迫感,不使指甲變黃且該化妝品膜不隨溫度或隨時間而變化。
[實施例38]腮紅
(註釋1)交聯二甲基聚矽氧烷:KSG-16(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烷基聚矽氧分支聚矽氧:KF-9909(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5且加熱至80℃以獲得均勻分散液。
B:添加組分6至11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加熱所得混合物至80℃以獲得均勻分散液。
C:冷卻B中獲得之混合物至室溫,產生腮紅。
以此方式獲得之腮紅為海綿狀,容易拾取,顯示良好塗覆性,且在使用時顯示有利觸感,無油膩性或細粉。另外,防水性、拒水性及防汗性良好,保留性良好,且該腮紅防止化妝品分解且顯示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39]彩色眼影
(註釋1)交聯二甲基聚矽氧烷:KSG-16(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烷基聚矽氧分支聚矽氧:KF-9909(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3)化妝用玻璃鱗片粉:玻璃鱗片(由NSG公司製造)
(註釋4)化妝用氧化鐵塗佈之玻璃鱗片粉:Metashine(由NSG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組分1至5且加熱至90℃以獲得均勻分散液。
B:添加組分6至11至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且加熱所得混合物至90℃以獲得均勻分散液。
C:冷卻B中獲得之混合物至室溫,產生彩色眼影。
以此方式獲得之彩色眼影為膠凍狀,容易拾取,顯示良好塗敷性,且在使用時顯示宜人的觸感,無油膩性或細粉。另外,防水性、拒水性及防汗性良好,保留性良好,且該彩色眼影防止化妝品分解且顯示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實施例40]粉底
(註釋1)有機聚矽氧樹脂:KF-7312L(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2)烷基聚矽氧分支交聯二甲基聚矽氧烷:KSG-048Z(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3)二苯基矽烷氧基苯基三甲聚矽氧烷:KF-56A(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註釋4)烷基聚矽氧分支聚矽氧:KF-9909(由Shin-Etsu Chemical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A:混合一部分組分1及組分2至8且均勻分散。
B:使用組分9至14及剩餘組分1,使用輥筒研磨機形成均勻分散體。
C:將B中獲得之混合物均勻地分散於A中獲得之混合物中,完成粉底之製備。
以此方式獲得之粉底為舒服利(souffle)狀,容易拾取,顯示良好塗敷性,且在使用時顯示宜人的觸感,無油膩性或細粉。另外,防水性、拒水性及防汗性良好,保留性良好,且該粉底防止化妝品分解且顯示極佳穩定性,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且不隨時間變化。

Claims (5)

  1. 一種包含聚矽氧微粒之化妝品,其中:聚矽氧微粒包括100質量份具有體積平均粒徑在0.1至100μm範圍內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及0.5至25質量份塗佈於該等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表面上之聚有機倍半矽氧烷,且該聚矽氧彈性體能夠每100質量份該聚矽氧彈性體吸收不小於200質量份在25℃具有不大於100mm2 /s黏度的聚甲基矽氧烷以及該聚矽氧彈性體為包含以下組分(A)、(B)及(C)之液體聚矽氧組成物之固化產物:(A)(A1)由如下所示之平均組成式(1)表示之有機聚矽氧烷:R1 a R2 b SiO(4-a-b)/2 (1)其中R1 表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具有1至30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但排除脂族不飽和基團,且R2 表示具有2至6個碳原子之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且a及b為滿足0<a<3、0<b3且0.1<a+b3之正數,其限制條件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之比例小於所有R1 基團的5mol%,其中位於分子末端之不小於90mol%之不為矽氧烷單元之所有矽氧烷單位係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其具有不小於5,000的分子量、每個分子內具有二個單價烯系不飽和基團且具有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的含量 不大於0.04mol/100g,(A2)由平均組成式(1)表示之有機聚矽氧烷,其中位於分子末端之不小於90mol%之不為矽氧烷單元之所有矽氧烷單位係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其具有不小於5,000的分子量、每個分子內具有至少三個單價烯系不飽和基團且具有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的含量不大於0.06mol/100g,或組分(A1)與組分(A2)之組合,(B)(B1)由如下所示之平均組成式(2)表示之有機氫聚矽氧烷:R3 c Hd SiO(4-c-d)/2 (2)其中R3 表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具有1至30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但排除脂族不飽和基團,且c及d為滿足0<c<3、0<d3且0.1<c+d3之正數,其限制條件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之比例小於所有R3 基團的5mol%,其中位於分子末端之不小於90mol%之不為矽氧烷單元之所有矽氧烷單位係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其具有不小於5,000的分子量、每個分子內具有二個氫原子鍵結至矽原子且具有矽原子-鍵結氫原子的含量不大於0.04mol/100g,(B2)由以上平均組成式(2)表示之有機氫聚矽氧烷,其中位於分子末端之不小於90mol%之不為矽氧烷單元之所 有矽氧烷單位係由式-(CH3 )2 SiO-代表的二甲基矽氧烷單元,其具有不小於5,000的分子量、每個分子內具有至少三個氫原子鍵結至矽原子且具有矽原子-鍵結氫原子的含量不大於0.06mol/100g,組分(B1)與組分(B2)之組合,(C)基於鉑族金屬之催化劑,其限制條件為當組分(A)為組分(A1)時,組分(B)為組分(B2)或組分(B1)與組分(B2)之組合,及組分(A)與(B2)之量為使得組分(A)內每個單價烯烴系不飽和基團產生組分(B)內0.5至2個鍵結於矽原子之氫原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妝品,其中該等聚矽氧微粒係藉由包含以下步驟之製造方法來獲得:在具有體積平均粒徑在0.1μm至100μm範圍內之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及鹼性物質存在下,在水介質中對有機三烷氧基矽烷進行水解及縮合,由此使該等聚矽氧彈性體球狀微粒之表面經聚有機倍半矽氧烷塗佈,其中該聚矽氧彈性體能夠每100質量份該聚矽氧彈性體吸收不小於200質量份在25℃具有不大於100mm2 /s黏度的聚甲基矽氧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妝品,其進一步包含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化妝品,其中該等聚矽氧微粒及該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係以包含該等聚矽氧微粒及 該基於聚矽氧之油性組分之油性凝膠組成物的形式納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化妝品,其進一步包含化妝上可接受之載劑,其中將該油性凝膠組成物與該載劑混合。
TW099138426A 2009-11-18 2010-11-09 包含聚矽氧微粒之化妝品 TWI480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3413A JP5532845B2 (ja) 2009-11-18 2009-11-18 化粧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7411A TW201127411A (en) 2011-08-16
TWI480059B true TWI480059B (zh) 2015-04-11

Family

ID=43738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8426A TWI480059B (zh) 2009-11-18 2010-11-09 包含聚矽氧微粒之化妝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93366B2 (zh)
EP (1) EP2356969B1 (zh)
JP (1) JP5532845B2 (zh)
KR (1) KR101699552B1 (zh)
CN (1) CN102058492B (zh)
TW (1) TWI4800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4467B2 (ja) * 2008-10-31 2014-03-0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エラストマー球状微粒子をポリオルガノシルセスキオキサンで被覆したシリコーン微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93603B2 (ja) 2009-02-06 2011-10-1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撥水性微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26263A (ja) * 2009-07-28 2011-02-10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シリコーン変性ワックス含有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含む化粧料
JP5596065B2 (ja) * 2011-03-28 2014-09-2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DE102011085586A1 (de) * 2011-11-02 2013-05-02 Beiersdorf Ag Verwendung von Zingeron zur verbesserten Hautkonturierung bzw. gegen Cellulite
CN103120625B (zh) * 2011-11-21 2016-08-10 花王株式会社 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及护肤方法
JP5741519B2 (ja) * 2012-04-25 2015-07-0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油性メイクアップ化粧料
JP5749680B2 (ja) * 2012-04-26 2015-07-1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ペリクル
WO2013179074A1 (en) * 2012-05-28 2013-12-05 ICC S.r.l. Cosmetic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ands and/or feet
US10154954B2 (en) * 2012-06-06 2018-12-18 L'oreal Liquid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wo organopolysiloxane elastomers, a wax and a non-volatile oil
JP6006101B2 (ja) * 2012-11-30 2016-10-12 株式会社ナリス化粧品 紫外線吸収剤含有皮膚外用剤
JP6061737B2 (ja) * 2013-03-11 2017-01-18 株式会社ファンケル 油中水型乳化化粧料
US9672952B2 (en) 2013-08-14 2017-06-0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olymer and conductive composition
FR3021527B1 (fr) * 2014-06-02 2019-03-22 L'oreal Composition cosmetique coulee a chaud
FR3025102B1 (fr) * 2014-08-28 2018-03-30 L'oreal Compositions comprenant un tensioactif silicone, une poudre d'elastomere de silicone et une argile organo-modifiee
JP6285381B2 (ja) * 2015-03-13 2018-02-2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ゲルペースト組成物及び該ゲルペースト組成物を用いた化粧料
US20180028416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L'oreal Cosmetic compositions with sensorial and aesthetic benefits and having enhanced stability
TW201825072A (zh) * 2016-11-14 2018-07-16 日商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皮膚外用劑組成物
JP7218993B2 (ja) 2017-12-20 2023-02-07 ダウ・東レ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樹脂被覆シリコーンエラストマー粒子および有機樹脂添加剤その他の用途
CN108014050A (zh) * 2018-01-04 2018-05-11 湖北瑞晟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控油型迷迭香乳
WO2019189394A1 (ja) 2018-03-27 2019-10-03 ダウ・東レ株式会社 油剤含有シリコーンエラストマー粒子および化粧料組成物その他の用途
WO2020137913A1 (ja) 2018-12-27 2020-07-02 ダウ・東レ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樹脂被覆シリコーンエラストマー粒子および有機樹脂添加剤その他の用途
CN110200853A (zh) * 2019-07-12 2019-09-06 瑞希(重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包油型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230125001A (ko) 2020-12-25 2023-08-28 다우 도레이 캄파니 리미티드 신규 실리콘 엘라스토머 입자 및 화장료 조성물 그 외의 용도
JP2023175309A (ja) * 2022-05-30 2023-12-12 日信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シロキサン複合粒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化粧料
WO2024058171A1 (ja) * 2022-09-16 2024-03-2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化粧料用シリコーン粒子及び化粧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8793A (en) * 1993-12-28 1996-07-23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e rubber particles coated with silicone resin
EP0958805A2 (en) * 1998-05-20 1999-11-24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Makeup cosmetic composition
US20100112074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e microparticles comprising silicone elastomer spherical microparticles coated with polyorganosilsesquioxa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20100112023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e microparticles comprising silicone elastomer spherical microparticles coated with polyorganosilsesquioxa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9662A (en) 1962-07-02 1964-12-01 Gen Electric Addition reaction
US3220972A (en) 1962-07-02 1965-11-30 Gen Electric Organosilicon process using a chloroplatinic acid reaction product as the catalyst
US3159601A (en) 1962-07-02 1964-12-01 Gen Electric Platinum-olefin complex catalyzed addition of hydrogen- and alkenyl-substituted siloxanes
US3775452A (en) 1971-04-28 1973-11-27 Gen Electric Platinum complexes of unsaturated siloxanes and platinum containing organopolysiloxanes
JPH0660286B2 (ja) * 1989-02-15 1994-08-1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油性ペースト組成物
JP3001779B2 (ja) * 1994-09-19 2000-01-2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JP3086629B2 (ja) * 1995-07-10 2000-09-1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化粧料
JP3143377B2 (ja) * 1995-11-02 2001-03-0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合成樹脂フィルム
JP2000038317A (ja) * 1998-05-20 2000-02-08 Shin Etsu Chem Co Ltd メークアップ化粧料
JP2000038316A (ja) * 1998-05-20 2000-02-08 Shin Etsu Chem Co Ltd メ―クアップ化粧料
US7713520B2 (en) * 2004-03-31 2010-05-11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Cosmetic comprising a silicone polymer
US20050220745A1 (en) * 2004-04-01 2005-10-06 L'oreal S.A. Cosmetic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welled silicone elastomer powders and gelled block copolymers
JP5046366B2 (ja) * 2005-10-20 2012-10-1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接着剤組成物及び該接着剤からなる接着層を備えたシート
FR2918562B1 (fr) * 2007-07-13 2009-10-16 Oreal Composition cosmetique anhydre comprenant un copolymere silicone adhesif sensible a la pression, une silicone volatile et une silicone fluide particulie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8793A (en) * 1993-12-28 1996-07-23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e rubber particles coated with silicone resin
EP0958805A2 (en) * 1998-05-20 1999-11-24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Makeup cosmetic composition
US20100112074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e microparticles comprising silicone elastomer spherical microparticles coated with polyorganosilsesquioxa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20100112023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e microparticles comprising silicone elastomer spherical microparticles coated with polyorganosilsesquioxa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7411A (en) 2011-08-16
EP2356969A3 (en) 2015-08-26
CN102058492B (zh) 2014-05-07
JP5532845B2 (ja) 2014-06-25
US8293366B2 (en) 2012-10-23
EP2356969A2 (en) 2011-08-17
JP2011105663A (ja) 2011-06-02
KR101699552B1 (ko) 2017-01-24
EP2356969B1 (en) 2018-02-21
CN102058492A (zh) 2011-05-18
US20110117146A1 (en) 2011-05-19
KR20110055445A (ko) 201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0059B (zh) 包含聚矽氧微粒之化妝品
TWI510254B (zh) 化妝品
TWI495481B (zh) Polysiloxane composite p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smetic materials
EP2266532B1 (en) Composite particles,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cosmetic compositon
US20120251598A1 (en) Organopolysiloxane elastomer composition and cosmetic containing the same
JP5491540B2 (ja) 化粧料の製造方法
US9205031B2 (en) Composite particles,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cosmetic composition
KR20120092040A (ko) 페이스트상 조성물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화장료
JP5682662B2 (ja) 複合粒子の製造方法
JP5754866B2 (ja) 化粧料
TW201318640A (zh) 複合粒子的製造方法、化妝材料的製造方法及化妝材料
JP2020100565A (ja) マイクロエマルション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並びに、それを含んだ化粧料
WO2019044391A1 (ja) 水中油型乳化組成物及び化粧料
JP4993509B2 (ja) 粉体表面処理剤、該処理剤で処理された粉体、及び該粉体を含む化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