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6114B - 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系統 - Google Patents

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6114B
TWI476114B TW100131804A TW100131804A TWI476114B TW I476114 B TWI476114 B TW I476114B TW 100131804 A TW100131804 A TW 100131804A TW 100131804 A TW100131804 A TW 100131804A TW I476114 B TWI476114 B TW I4761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upply device
cam
liquid supply
relativ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1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9232A (en
Inventor
Taku Ishizawa
Yoshiaki Shimizu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19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9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6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61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7/00Inking apparatus
    • B41J27/02Inking apparatus with ink applied by pads or rotary discs
    • B41J27/04Pads or discs; Ink supply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Description

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用以對液體噴射裝置供給液體之液體供給裝置者。
先前,於液體噴射裝置上設有用以自外部供給液體之液體供給裝置(專利文獻1)。液體噴射裝置接收來自液體供給裝置之液體之供給,將該液體從開口之噴嘴噴射。使用如此之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裝置時,液體噴射裝置之噴嘴與液體供給裝置之垂直方向之位置關係大致保持固定。因此,噴嘴與液體供給裝置內之液體之水位差在預先設想之範圍內。其結果,液體不會從液體流路之一端之開口的噴嘴漏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19483號公報
但,保持將液體供給裝置與液體噴射裝置連接之狀態下,使液體供給裝置對液體噴射裝置可相對移動之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裝置中,使液體噴射裝置及液體供給裝置移動時,或修理該等時,噴嘴與液體供給裝置之垂直方向之位置關係會從設想範圍偏離。如此情形中,液體供給裝置配置於比噴嘴某程度以上高之位置之情形中,液體可 能會從噴嘴漏出。先前技術中如此問題未作考慮。如此問題廣泛存在於保持將液體供給裝置與液體噴射裝置連接之狀態下,使液體供給裝置對液體噴射裝置可相對移動之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裝置中。
本發明係用以處理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其目的係在對液體噴射裝置供給液體之液體供給裝置中,使液體供給裝置對液體噴射裝置相對移動之情形中,降低液體噴射裝置中液體漏出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用以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可作為以下形態或應用例而實現。
[應用例1]
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其係用以對前述液體噴射裝置供給液體者,具備:液體收納室,其用以收納液體;管,其用以將前述液體收納室內之液體輸送至液體噴射裝置,且於至少一部分具備可彈性變形而壓扁之彈性部分;第1與第2構件,該等夾持前述管之前述彈性部分而配置;前述第1構件可配置於:在與前述第2構件之間具有使前述液體可流通於前述彈性部分之內部之間隔之第1相對位置,與比前述第1相對位置更靠近前述第2構件,且前述彈性 部分被前述第1與第2構件夾持而壓扁、使得前述液體無法流通於前述彈性部分之內部之第2相對位置。
若係如此之液體供給裝置,則第1構件配置於第1相對位置,從而可從液體供給裝置向液體噴射裝置供給液體。然後,第1構件配置於第2相對位置,從而可不從液體供給裝置向液體噴射裝置流通液體。因此,藉由第1構件配置於第2相對位置,即使將液體供給裝置移動至比液體噴射裝置高之位置之情形中,液體亦不會從液體噴射裝置中進行液體噴射之部分漏出。
[應用例2]
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其係應用例1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進而具備:操作部,其露出於前述液體供給裝置外部,且用以將前述第1構件選擇性配置於至少前述第1相對位置與前述第2相對位置;在前述液體供給裝置對前述液體噴射裝置供給液體時之姿勢下,前述操作部設於與前述液體噴射裝置送出經噴射前述液體之對象物之側一致之側。
若係如此之液體供給裝置,則使用液體噴射裝置之使用者之眼睛易注意到操作部。因此,使用者可容易確認操作部是否設置在適當位置。又,使用者不遺忘地預先操作操作部之可能性較高。另,所謂液體供給裝置之外部,例如係液體供給裝置之外殼之外側。
[應用例3]
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其係應用例1或應用例2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進而具備凸輪決定前述第1構件相對於前述第2構件之相對位置之凸輪;在第1旋轉位置上,前述凸輪於前述第1相對位置配置前述第1構件,在第2旋轉位置上,前述凸輪於前述第2相對位置配置前述第1構件。
若係如此之液體供給裝置,則藉由使凸輪在第1旋轉位置,而可從液體供給裝置向液體噴射裝置供給液體。然後,藉由使凸輪在第2旋轉位置,而可不會從液體供給裝置向液體噴射裝置流通液體。因此,藉由使凸輪在第2旋轉位置,即使將液體供給裝置移動至比液體噴射裝置高之位置之情形中,液體亦不會從液體噴射裝置中噴射液體之部分漏出。
[應用例4]
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其係限定應用例2之應用例3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係以可將對前述操作部進行之旋轉運動向前述凸輪傳達之方式連接。
如此態樣下,可藉由操作部使凸輪易旋轉。
另,操作部具有向對操作部之旋轉軸垂直之方向突出之部分較佳。如此態樣下,藉由操作從旋轉軸分離之操作部,而可以與不具有操作部之態樣相比較小力,切換凸輪之第1旋轉位置與第2旋轉位置。
[應用例5]
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其係應用例4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前述液體供給裝置之外殼在設有前述操作部之側,具備:平板狀之第1部分;與第2部分,其在與前述第1部分垂直之方向上,設於比前述第1部分更靠近前述凸輪之位置;前述操作部經由設於前述第2部分之孔而與前述凸輪連接,且於與前述第1部分垂直之方向上,位在比前述第1部分更靠近前述凸輪之位置。
如此之態樣中,操作部全體設於比第1部分深處之部分。因此,操作部不會比液體供給裝置之外殼向外側突出,或可縮小突出量。使液體供給裝置與其他結構物碰撞之情形中,第1部分與其他結構物碰撞之可能性較高,操作部與其他結構物碰撞之可能性較低。即,凸輪經由操作部接收自外部之衝擊之可能性較低。藉此,操作部及凸輪因自外部之衝擊而受破壞之可能性較低。
另,「液體供給裝置之外殼」只要至少覆蓋設有液體供給裝置之操作部之側即可,無需覆蓋液體供給裝置之上下前後左右全部。
[應用例6]
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其係應用例4或5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前述操作部與前述凸輪設置為分開之構件。
如此之態樣中,製造液體供給裝置時,可夾持液體供給裝置之外殼,於相反側配置操作部與凸輪,並將兩者連 接。因此,可容易製造具備配置於液體供給裝置內部之凸輪與配置於外部之操作部之液體供給裝置。
[應用例7]
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其係應用例4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具備複數組前述液體收納室與前述管;一組前述第1與第2構件夾持前述複數之管之前述各彈性部分而配置;在前述凸輪位在前述第1旋轉位置時,前述第1構件配置於前述第1相對位置,允許前述液體流通於前述複數之管之前述各彈性部分之內部,且在前述凸輪位在前述第2旋轉位置時,前述第1構件配置於前述第2相對位置,與前述第2構件一同夾持並壓扁前述彈性部分,成為前述液體無法流通於前述彈性部分之內部之狀態。
若係如此之態樣,則移動一個凸輪,從而對複數之管可停止或允許液體之流通。即,與複數之各管上設置前述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情形相比,可削減零件件數,降低成本。
[應用例8]
一種液體噴射系統,其具備:應用例1至7中任一項之液體供給裝置;與液體噴射裝置,其與前述液體供給裝置連接,且包含將從前述液體供給裝置供給之液體噴射於對象物之噴頭。
另,本發明可以如下所示之各種態樣實現。(1)流體容 器、液體供給裝置、液體供給方法。(2)流量控制裝置、流量控制方法。(3)墨水收納器、墨水供給裝置。(4)液體耗散裝置、噴墨印表機。
A.第1實施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印刷系統1之立體圖。另,圖1中顯示用以特定方向而互相正交之X軸、Y軸、Z軸。圖2之後之圖中亦圖示X軸、Y軸、Z軸。各圖所示之X軸、Y軸、Z軸分別表示相同方向。本說明書中,將Z軸之正朝向稱作「上」。將Z軸之負朝向稱作「下」。將X軸之正朝向稱作「右」。將X軸之負朝向稱作「左」。將Y軸之正朝向稱作「前」。將X軸之負朝向稱作「後」。
如圖1所示,印刷系統1具有墨水匣單元10與印表機單元20。墨水匣單元10收納墨水。墨水匣單元10經由軟管15(圖1中未圖示)與印表機單元20連接,對印表機單元20供給墨水。印表機單元20將該墨水噴射於印刷媒體,實行印刷。噴射有墨水之印刷媒體從送出口20o送出。另,圖1中用以對印表機單元20投入印刷媒體之投入口20i關閉。
將實行印刷時印刷媒體從送出口20o送出之側稱作印表機單元20之「正面」。墨水匣單元10以對印表機單元20供給墨水時之姿勢配置時,將與印表機單元20之具有送出口20o之側(正面)一致之側稱作墨水匣單元10之「正面」。本說明書之各圖中,墨水匣單元10及印表機單元20以一貫姿勢放置。即,墨水匣單元10以從墨水匣單元10對印表機單 元20供給墨水時之姿勢表示。本說明書之各圖中,墨水匣單元10及印表機單元20之「正面」係Y軸之正側。
另,本說明書中,在未特別明示下,則以在上下左右或X軸Y軸Z軸等朝向描述時,墨水匣單元10及印表機單元20以從墨水匣單元10對印表機單元20供給墨水時之姿勢放置為前提。
墨水匣單元10具備覆蓋其外側之殼體10c。更具體言之,殼體10c覆蓋墨水匣單元10之X軸之正側、Y軸之正側及負側、Z軸之正側及負側。墨水匣單元10之X軸之負側(圖1之左側)不藉由殼體10c覆蓋,內部之結構露出。
殼體10c於正面側(Y軸之正側)具備第1平面部分12。並且,殼體10c於相同正面側具備第2平面部分13。第2平面部分13從正面觀察係殼體10c之右下側之部分。第2平面部分13係比第1平面部分12窄之平面。殼體10c之正面側中平面部分13以外之部分以第1平面部分12、以及連接於第1平面部分12之左右端之傾斜部11R、11L構成。傾斜部11R、11L位於殼體10c之正面側之部分與側面側之部分之交界。第1平面部分12與第2平面部分13與以Z軸及X軸伸展出之平面平行。但第2平面部分13位於比第1平面部分12更靠近Y軸之負側。
於第2平面部分13之大致中央設有孔13h。並且,墨水匣單元10具備通過該孔13h與內部連接之把手14。把手14在Y軸方向之負側之端部14e1,與設於墨水匣單元10內部之凸輪173(圖1中未顯示)連接。若把手14旋轉,則該旋轉運動 傳達至凸輪173。
把手14作為用以停止從墨水匣單元10向印表機單元20之墨水供給之操作部而發揮功能。如圖1所示,把手14設於墨水匣單元10之正面側。因此,把手14易受使用者之眼注意。藉此,使用者可容易確認把手是否設置於適當位置。又,變更墨水匣單元10及印表機單元20之設置場所之情形等,需要預先停止從墨水匣單元10向印表機單元20之墨水供給之情形中,使用者遺忘把手14之操作之可能性較低。
把手14之Y軸方向之正側端部14e2之沿著Y軸方向之位置,位在比第1平面部分12更靠近Y軸方向之負側。即,把手14全體配置於比第1平面部分12更深處之位置。本實施例中由於採取如此構成,故可縮小墨水匣單元之最外尺寸。又,在墨水匣單元10與其他結構物碰撞,或墨水匣單元10在輸送時掉落之情形中,不是把手14而是第1平面部分12與其他結構或地板等碰撞之可能性較高。因此,經由把手14對墨水匣單元10之內部結構傳遞來自外部之衝擊之可能性較低。藉此,因與其他構件之碰撞而使得墨水匣單元10故障之可能性較低。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印刷系統1,即拆下印表機單元20之殼體21之狀態之立體圖。印表機單元20具備用以搭載子匣24之托架22。於托架22之下面(Z軸之負側之面),設有具備複數之噴嘴之印刷頭23。托架22藉由環狀帶傳遞托架馬達之驅動力,而於X軸方向往返移動。圖2係顯示托架22之往返移動之行程中從正面觀察托架22位於右 端之狀態。
托架22上之子匣24藉由可彈性變形之軟管15而與墨水匣單元10之墨水收納部16連接。當從印刷頭23噴出墨水時,則子匣24對印刷頭供給墨水。子匣24是從墨水匣單元10之墨水收納部16經由軟管15供給墨水。另,墨水匣單元10之墨水收納部16、軟管15、子匣24、印刷頭23按每個墨水顏色獨立設置4個系統。即,印刷系統1使用青色、洋紅色、黃色、黑色之4色墨水。
圖3係從X軸正、Y軸正且Z軸負之方向觀察墨水匣單元10之內部結構之立體圖。墨水匣單元10具備分別收納有青色、洋紅色、黃色、黑色墨水之4個墨水收納部16。又,墨水匣單元10具備用以停止從墨水匣單元10向印表機單元20供給墨水之開閉部17。
於各墨水收納部16之下端設有送出墨水收納部16內之墨水之送出部16o。該送出部16o上連接有軟管15之一端。4條軟管15從墨水收納部16分別接收青色、洋紅色、黃色、黑色之墨水,使各墨水於其內部流通。軟管15之另一端連接於前述托架22上之子匣24(參照圖2)。連接於各個墨水收納部16之送出部16o之4條軟管15如圖3所示,通過開閉部17後經捆束而與印表機單元20連接。
開閉部17內之凸輪173(圖3中未圖示)上連接有把手14之Y軸方向之負側之端部14e1。另,從墨水匣單元10拆下殼體10c時,把手14預先從開閉部17拆下。但圖3中為容易理解技術而顯示把手14安裝於開閉部17之狀態。
圖4係開閉部17之分解圖。圖4係從X軸正且Y軸正且Z軸正之方向觀察構成開閉部17之各構件之立體圖。開閉部17具備滑件171、支持構件172、凸輪173、構件174、175。另,把手14亦係開閉部17之一部分。
滑件171係兩端及中央具有凸條171r之大致板狀構件。滑件171以於通過開閉部17內部之4條軟管15上對其等可垂直移動之方式配置。支持構件172固定於墨水匣單元10之框架上,支持開閉部17之其他構件,以及通過開閉部17內之軟管15。滑件171與支持構件172夾持通過開閉部17內部之軟管15而配置。
軟管15具有可彈性變形而壓扁之彈性部分151。軟管15以在開閉部17內,以彈性部分151位於滑件171與支持構件172間之方式配置。軟管15之彈性部分151具有2層結構。彈性部分151之內側層以EPDM(三元乙丙橡膠)構成。並且,彈性部分151之外側層以矽橡膠構成。
凸輪173從上下方向被夾持且可旋轉地被支持於支持構件172與構件174。將凸輪173之旋轉軸之方向在圖中作為Ac顯示。凸輪173之旋轉軸方向Ac在從墨水匣單元10對印表機單元20供給墨水時之姿勢下與Y軸方向一致。藉此,凸輪173根據其旋轉位置而決定滑件171之Z軸方向之位置。另,把手14之旋轉軸方向與凸輪173之旋轉軸方向Ac一致。又,凸輪173之旋轉軸方向Ac及把手14之旋轉軸方向相對於第1平面部分12垂直。
構件175安裝於構件174上。構件175將通過支持構件172 之4條軟管15保持於特定位置(參照圖3)。4條軟管15通過構件175後被捆束。
把手14具有於對凸輪173之旋轉軸方向Ac垂直之方向Dp突出之部分14p1、14p2。以下,將部分14p1稱作「第1部分14p1」,將部分14p2稱作「第2部分14p2」。於第1部分14p1設有成為使用者握持把手14之旋轉位置時之標記之凹部14r。
如圖4所示,把手14設置為與凸輪173分開之構件。因此,在製造墨水匣單元10時,把手14夾持墨水匣單元10之殼體10c之第2平面部分13,從相反側對凸輪173連接。另,把手14中連接於凸輪173之部分設為可通過孔13h之大小。
把手14與凸輪173一體設置之情形中,為製造墨水匣單元10,需要將殼體10c之第2平面部分13設為以通過孔13h之線分割出之2個構件。並且,需要以該等2個構件夾持並保持作為一體設置之把手及凸輪。此時,在殼體10c之內側,需要以凸輪為中心組裝其他的滑件171、支持構件172、凸輪173、構件174、175。又,需要設置用以將構成第2平面部分13之二個構件互相固定之凹部與凸部等結構。
但,本實施例中,把手14與凸輪173設置為分開之構件。因此,從下起依次組裝配置於殼體10c內側之支持構件172、凸輪173、構件174、175,其後組合作為一體設置之殼體10c之正面側之部分,再者,可從殼體10c(第2平面 部分13)之外側經由孔13h組裝把手14。即,墨水匣單元10之組裝容易。
又,本實施例中,由於把手14與凸輪173設置為分開之構件,因此可一體設置該等貫通之殼體10c之第2平面部分13。因此,可使墨水匣單元10之正面側較美觀。再者,可減少構成殼體10c之構件之數量,因此可更強固地設置易受來自外部衝擊之殼體10c。
圖5係顯示凸輪173之旋轉位置位在第1旋轉位置rp1時之把手14之狀態與軟管15之狀態之圖。圖5之左側顯示開閉部17之側視圖。圖5之右側顯示左側之側視圖中之A-A剖面圖。凸輪173於其表面具備夾持旋轉軸Ac而配置之二個平面173a、173c,及具有連結該等二個平面173a、173c之大致半圓狀剖面之曲面173b。
凸輪173之平面173a、173c皆與旋轉軸Ac平行,且互相平行。曲面173b係與旋轉軸Ac平行且從旋轉軸Ac向外之凸曲面。平面173a與曲面173b之交界上存在與旋轉軸Ac平行之稜線(角)。平面173c與曲面173b之交界上亦存在與旋轉軸Ac平行之稜線(角)。另,旋轉軸Ac在與平面173a、173c垂直之方向上,位在比平面173a更靠近平面173c之位置。
把手14之第1部分14p1朝向上(Z軸之正朝向)時,凸輪173之旋轉位置位在圖5之右側所示之旋轉位置。將該旋轉位置稱作「第1旋轉位置rp1」。此時,滑件171位在通過開閉部17內部之4條軟管15與凸輪173之間,被支持於4條軟 管15。然後,4條軟管15幾乎不彈性變形。另,此時凸輪173之平面173a、173c與X軸及Y軸平行。並且,滑件171與凸輪173之平面173c相接。將此時之滑件171之位置稱作「第1位置p1」。滑件171位在第1位置p1時,墨水可在開閉部17中流通4條軟管15之內部。
圖6係顯示凸輪173位在遷移狀態rp12時之把手14之狀態與軟管15之狀態之圖。圖6之左側係顯示開閉部17之側視圖。圖6之右側係顯示左側之側視圖之B-B剖面圖。
把手14從圖5之狀態繞反時鐘方向旋轉90度,把手14之第1部分14p1朝向左(X軸之負朝向)時,凸輪173之旋轉位置位在圖6之右側所示之旋轉位置rp12。此時,滑件171被凸輪173推出,陷入於通過開閉部17內部之4條軟管15。然後,4條軟管15其上部一部分彈性變形。滑件171位在圖6之位置p12時,墨水仍可在開閉部17中流通4條軟管15之內部。另,凸輪173位在旋轉位置rp12時,滑件171與凸輪173之曲面173b相接。如圖6所示,此時滑件171在從位於旋轉位置rp12之凸輪173之最低部分稍右側部分與凸輪173相接。
圖7係顯示凸輪173之旋轉位置位在第2旋轉位置rp2時之把手14之狀態與軟管15之狀態之圖。圖7之左側係顯示開閉部17之側視圖。圖7之右側係顯示左側之側視圖之C-C剖面圖。
把手14從圖5之狀態繞反時鐘方向旋轉180度,把手14之第1部分14p1朝向下(Z軸之負朝向)時,凸輪173之旋轉位 置位在圖7之右側所示之旋轉位置。圖7之右側所示之凸輪173之旋轉位置與圖5之右側所示之凸輪173之旋轉位置180度不同。將該旋轉位置稱作「第2旋轉位置rp2」。此時,滑件171被凸輪173推出,壓扁通過開閉部17之內部之4條軟管15。然後,4條軟管15在特定區間其內面中上面與下面接觸。將此時之滑件171之位置稱作「第2位置p2」。滑件171位在第2位置p2時,墨水在開閉部17無法流通4條軟管15之內部。另,此時凸輪173之平面173a、173c與X軸及Y軸平行。然後滑件171與凸輪173之平面173a相接。
把手14從圖7之狀態繞時鐘方向旋轉180度,如圖5所示,把手14之第1部分14p1朝向上(Z軸之正朝向)時,將滑件171從第2位置p2向第1位置p1回壓者係4條軟管15之彈性部分151之彈性力。
凸輪173位在第2旋轉位置rp2(參照圖7)時,滑件171被設於凸輪173之平面173a推壓。使凸輪173從第2旋轉位置rp2向第1旋轉位置rp1(參照圖5)移動之情形中,凸輪173與滑件171之接觸點從平面173a上向曲面173b上移動(參照圖6)。
滑件171位於最下方係凸輪173與滑件171之接觸點位於平面173a與曲面173b之交界上(平面173a之端)時。使凸輪173從第2旋轉位置rp2(參照圖7)向第1旋轉位置rp1(參照圖5)移動之情形中,滑件171被凸輪173之平面173a之端部推壓,一旦向下方移動後,藉由軟管15之復原力向上方向移動。即,為使凸輪173從第2旋轉位置rp2(參照圖7)向第1旋 轉位置rp1(參照圖5)移動,需要一度使滑件171與軟管15之彈性力對抗而下降。因此,需要對凸輪173賦予規定值以上之旋轉力。藉此,凸輪173位在第2旋轉位置rp2時,可防止藉由輸送時之振動或掉落等之衝擊,而不注意移動至第1旋轉位置rp1。
另一方面,使用者操作把手14,使凸輪173從第1旋轉位置rp1(參照圖5)向第2旋轉位置rp2(參照圖7)改變時,旋轉方向之操作力在凸輪173與滑件171之接觸點從曲面173b上向平面173a上移動時,在曲面173b與平面173a之交界變化。因此,使用者可在凸輪173即將變成第2旋轉位置rp2(參照圖7)之前感覺到咔嚓感,可直感地感覺把手14變成正規位置。
本實施例之墨水匣單元10中,以印表機單元20進行印刷時,可將把手14操作成圖5之狀態,使凸輪173成為第1旋轉位置rp1,從墨水匣單元10向印表機單元20供給各墨水。
然後,使印表機單元20與墨水匣單元10移動時等,墨水匣單元10可能位於比印表機單元20之印刷頭23之噴嘴上方之情形中,可預先將把手14操作成圖7之狀態,使凸輪173成為第2旋轉位置rp2。該狀態下,不從墨水匣單元10對印表機單元20供給所有墨水。因此,墨水匣單元10即使位於比印表機單元20之印刷頭23之噴嘴上方,墨水亦不會從印刷頭23之噴嘴漏出。
又,本實施例中,於軟管15上設置彈性部分151,以凸 輪173對彈性部分151推出滑件171,藉此達成上述功能。即,根據本實施例,可以簡易結構低價地達成上述功能。
再者,本實施例中,彈性部分151之內側層以EPDM構成。並且彈性部分151之外側層以矽橡膠構成。由於EPDM氣體截斷性優良,因此可抑制墨水中之水分透過軟管15而蒸發。又,由於壓扁時互相充分密接,因此彈性部分151因滑件171與支持構件172而被壓扁時(參照圖7),不易流出墨水。另一方面,矽橡膠之氣體截斷性不如EPDM般優良。但矽橡膠與EPDM相比壓扁後之復原性佳(參照圖5)。
因此,本實施例中,藉由採用使用具有如上述不同特性之二個素材之2層結構,而在軟管15之彈性部分151可達成如下效果。即,抑制彈性部分151之墨水中之水分蒸發、防止墨水停止供給時之墨水漏出(參照圖7)、確保墨水重新開始供給時之墨水供給性能(參照圖5),任一者都可高度達成。
圖5~圖7中,以一點鏈線表示殼體10c之第1平面部分12與第2平面部分13之位置。如圖5~圖7所示,把手14之Y軸方向正側之端部14e2之沿著Y軸方向之位置位在比第1平面部分12更靠近Y軸方向之負側,即靠近凸輪173(因被構件174覆蓋而圖5~圖7中未圖示)之位置。因此,如前述,將墨水匣單元10與其他結構物碰撞,或輸送時使墨水匣單元10掉落之情形中,經由把手14對墨水匣單元10之內部結構傳遞來自外部之衝擊之可能性較低。
另,本實施例之墨水匣單元10相當於「解決問題之技術 手段」中之「液體供給裝置」。本實施例中之印表機單元20相當於「液體噴射裝置」。本實施例中之墨水收納部16相當於「液體收納室」。本實施例中之軟管15相當於「管」。本實施例中之滑件171相當於「第1構件」。本實施例中之支持構件172相當於「第2構件」。本實施例中之凸輪173相當於「凸輪」。
本實施例之把手14中向第2平面部分13之外側露出之部分14ex(參照圖5~圖7)相當於「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中之「操作部」。本實施例中之「正面」相當於「液體噴射裝置送出噴射液體之對象物之側」。本實施例中之第1平面部分12相當於「第1部分」。本實施例中之第2平面部分13相當於「第2部分」。本實施例中之印刷系統1相當於「液體噴射系統」。
B.變形例:
另,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或實施形態,可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之各種態樣中實施,例如亦可如下變形。
B1.變形例1:
上述實施例中,與支持構件172一起壓扁軟管15之彈性部分151之滑件171係板狀構件。但,壓扁作為管之軟管之構件亦可為其他態樣。例如亦可為與管相對之部分為平面之態樣。又,亦可為與管相對之部分分成二股之態樣。即,若壓扁管之第1構件係相對靠近第2構件,壓扁管之彈性部分,使液體在管之彈性部分內部無法流通者,則可採取任意態樣。但第1構件與第2構件,與管之彈性部分相比 以楊氏係數較高之素材構成較佳。
又,根據上述實施例,一組滑件171與支持構件172壓扁整個軟管15之彈性部分151,對整個軟管15停止墨水之流通。但,對於具備複數組作為第1構件之滑件171與作為第2構件之支持構件172,以該等分擔之複數之管,亦可停止液體之流通。又,亦可藉由一個第1構件與複數之第2構件之組合,而停止管內之液體之流通。再者,亦可藉由複數之第1構件與一個第2構件之組合,而停止管內之液體之流通。
B2.變形例2:
上述實施例中,凸輪173朝向軟管15之彈性部分151僅推出滑件171。但決定作為壓扁管之第1構件之滑件171之位置之凸輪可成除第1構件外,亦使插著管配置於第1構件相反側之第2構件移動之態樣。
又,上述實施例中,決定作為壓扁管之第1構件之滑件171之位置之凸輪係直接按壓第1構件。但亦可成凸輪經由連桿或皮帶、彈簧、齒輪或其他凸輪等可傳達變位或力之其他構件,使第1構件或第2構件移動之態樣。
即,凸輪在特定之旋轉位置,將第1構件與第2構件配置於特定之相對位置,其結果,若係壓扁管無法使液體流通之態樣,則可成各種態樣。
B3.變形例3:
上述實施例中,軟管15之彈性部分具有矽橡膠與EPDM之2層結構。但被第1與第2構件壓扁之管之部分亦可採用 其他結構。又,被第1與第2構件壓扁之管之部分亦可採用與管之其他部分相同之結構,亦可採用與管之其他部分不同之結構。
但,被第1與第2構件壓扁之管之部分與其他部分相比壓扁之內面易密接,其結果,採用易停止液體之流通之素材較佳。又,除去壓扁該部分之外力之情形中,採用與其他部分相比易進而恢復至原來形狀之素材較佳。並且,具有以第1素材設置之部分與以第2素材設置之部分,第1素材係比第2素材更易被壓扁且內面易密接之素材,第2素材係比第1素材在除去壓扁該部分之外力之情形中,進而易恢復至原來形狀之素材較佳。
B4.變形例4:
上述實施例中,操作部與凸輪直接連接。並且,上述實施例中,把手14以其旋轉軸與凸輪173之旋轉軸Ac一致之方式與凸輪173連接。但,作為操作部之把手14之旋轉軸與凸輪之旋轉軸亦可不一致。又,操作部與凸輪亦可不直接連接。例如操作部與凸輪亦可經由連桿或皮帶、彈簧、齒輪或其他凸輪等可傳達變位或力之其他構件連接。例如亦可為操作部以將變位轉換成旋轉運動而可傳達之方式連接於凸輪之態樣。但操作部與凸輪以可將旋轉運動從操作部傳達至凸輪之方式連接較佳。
再者,亦可成凸輪與馬達連接,操作部為控制馬達而與馬達電性連接之態樣等,操作部不與凸輪機械連接之態樣。
B5.變形例5:
根據上述實施例,從墨水匣單元10對印表機單元20供給墨水時之姿勢下,作為操作部之把手14係設在與印表機單元20之送出口20o相同側,即正面。但操作部亦可在液體供給裝置中設於正面以外之側。
又,上述實施例中,把手14具有沿著對凸輪173之旋轉軸方向Ac垂直之方向Dp突出之二個部分14p1、14p2。但作為操作部之把手14亦可成其他態樣。例如亦可具有向對旋轉軸方向垂直之3方向或其以上數量之方向突出之部分。又,全方向亦可均等地具有即突出成圓形之部分。即,操作部只要向液體供給裝置之外部露出,具備向與該旋轉軸垂直之方向突出之部分即可。
B6.變形例6:
上述實施例中,第1平面部分12與凸輪173之旋轉軸方向Ac垂直。但第1平面部分之法線方向與凸輪之旋轉軸方向亦可不一致。
又,上述實施例中,作為第1部分之第1平面部分12為平面。但第1部分亦可至少一部分包含曲面。「平面狀」第1部分亦可在厚度方向具有左右方向之尺寸之1/5以下且上下方向尺寸之1/5以下之變位。如此態樣中,藉由最小平方法決定與第1部分之表面形狀最一致之平面,將與該平面垂直之方向作為與第1部分垂直之方向。
B7.變形例7:
上述實施例中,設有連接凸輪與操作部之孔13h之部分 係第2平面部分13。但設有連接凸輪與操作部之孔13h之部分亦可成凹陷成球面狀等非平面之態樣。
再者,根據上述實施例,設有作為操作部之把手14之第2平面部分13在與第1平面部分12垂直之方向,位於比第1平面部分12更靠近凸輪173等之墨水匣單元10之內部結構側。又,對於與第1平面部分12垂直之方向,把手14之端部14e2(頭頂部)之位置位在比第1平面部分12更靠近墨水匣單元10之內部結構之側。
但,作為液體供給裝置之墨水匣單元10之外殼中,設置操作部之部分亦可對於與第1平面部分12垂直之方向,位於比第1平面部分12更靠近墨水匣單元10之內部結構之側。又,對於與第1平面部分12垂直之方向,把手14之端部14e2之位置亦可不在比第1平面部分12更靠近墨水匣單元10之內部結構之側。例如亦可於第1平面部分12配置操作部。
B8.變形例8:
圖8至圖12係顯示變形例8之液體供給裝置之開閉部37及把手34。第1實施例中,使用者操作把手14而使凸輪173旋轉,藉此使滑件171向Z軸方向移動(參照圖5~圖7)。相對於此,本變形例中,不經由凸輪使把手34向Z軸方向移動,藉此使滑件371向Z軸方向移動。
變形例8之開閉部37不具備凸輪173及與凸輪173連接之把手14。變形例8之開閉部37取代該等構成,具備設於滑件371一端之扣止銷371e、經由連結軸371p與滑件371之另 一端連接之把手34、以及分別設於支持構件372、構件374且支持扣止銷371e之軸承部372e、374e。變形例8之其他點與實施例相同。
圖8係變形例8之開閉部37之分解圖。開閉部37之各構成要素中,對於具有對應於實施例之開閉部17之各構成要素中之構成要素者,附加對應於附加於實施例之各構成要素之符號之符號。具體言之,將附加於對應於實施例之各構成要素之符號之第1位數從「1」置換成「3」之符號附加於開閉部37之各構成要素中。開閉部37之構成要素中,對於奏效與實施例之開閉部17之對應之構成要素相同構成及功能者,由於容易理解技術而省略說明。
於滑件371之一端設有扣止銷371e。於支持構件372上設有接受扣止銷371e而支持之軸承部372e。在與支持構件372組合之構件374上,設有接受扣止銷371e之軸承部374e。
扣止銷371e從上下方向被夾持於支持構件372之軸承部372e與構件374之軸承部374e而可旋轉地被支持(參照箭頭CL1)。將扣止銷371e之旋轉CL之旋轉軸之方向在圖中作為AL表示。扣止銷371e之旋轉軸方向AL,在從墨水匣單元10對印表機單元20供給墨水時之姿勢下與X軸方向一致。藉由以旋轉軸AL為中心旋轉之旋轉位置,而決定滑件371之Z軸方向之位置。另,軟管35與實施例相同,以彈性部分351位於滑件371與支持構件372間之方式配置。
又,扣止銷371e亦以在Z軸方向可旋轉之方式被支持於 軸承部372e與軸承部374e(參照箭頭CL2)。扣止銷371e在Z軸方向可旋轉之角度範圍比扣止銷371e在X軸方向可旋轉之角度範圍小。
於滑件371之另一端經由連結軸371p連接有把手34。把手34與實施例之把手14相同,配置於墨水匣單元10之殼體10c之外部之正面側(參照圖1及圖2)。連結軸371p以通過設於墨水匣單元10之殼體10c之第2平面部分33之引導孔33h之方式配置。第2平面部分33係與實施例之第2平面部分13對應之構成,位於比第1平面部分32更靠近Y軸之負側。連結軸371p與位於殼體10c外部之把手34及位於內部之滑件371連接。把手34作為用以停止從墨水匣單元10向印表機單元20之墨水供給之操作部發揮功能。
圖9係變形例8之殼體10c之正視圖。使連結軸371p通過之引導孔33h設成與X軸方向相比於Z軸方向較長之形狀。並且,引導孔33h在其下端具有向X軸正方向延伸之扣止部分33s。使用者藉由將把手34向上下(Z軸方向)操作,使連結軸371p在引導孔33h內上下移動(參照箭頭CL1)。其結果,殼體10c之內部,連接於連結軸371p之滑件371以扣止銷371e為中心上下旋動(參照圖8)。圖8及圖9之箭頭CL1表示以扣止銷371e為中心之把手34、連結軸371p、及滑件371之旋轉方向。
圖10係顯示對於在圖9所示位置時之把手34之開閉部37之姿勢與軟管35之狀態之圖。圖10之左側顯示開閉部37之側視圖。圖10之右側顯示左側之側視圖之D-D剖面圖。把 手34位在圖9之位置時,滑件371如圖10之右側所示,被支持於4條軟管35上。並且,4條軟管35幾乎不彈性變形。另,滑件171位在圖10之位置(稱作「第1位置p31」)時,墨水在開閉部37可流通於4條軟管35之內部。即,滑件371以不閉塞整個軟管35之任一流路般之姿勢存儲於開閉部37。另,此時滑件371及連結軸371p成為相對於Y軸或Z軸傾斜之狀態。
圖11係變形例8中,停止從墨水匣單元10向印表機單元20之墨水供給之狀態之殼體10c之正視圖。此時,連結軸371p位於設於第2平面部分33之引導孔33h中之扣止部分33s內。如前述,滑件371之扣止銷371e以在Z軸方向亦可旋轉之方式,被支持於軸承部372e與軸承部374e(參照圖8之箭頭CL2)。因此,連接於滑件371之連結軸371p可位於引導孔33h中之扣止部分33s。圖8、圖9及圖11中之箭頭CL2表示連結軸371p在扣止部分33s內時之以扣止銷371e為中心之把手34、連結軸371p、及滑件371之旋轉方向。
圖12係顯示相對於在圖11所示位置時之把手34之開閉部37之姿勢與軟管35之狀態之圖。圖12之左側顯示開閉部37之側視圖。圖12之右側顯示左側之側視圖之E-E剖面圖。在圖12之狀態時,滑件371壓扁通過開閉部37內部之4條軟管35。然後,4條軟管35在特定區間與其內面中上面與下面接觸。將此時之滑件371之位置稱作「第2位置p32」。
滑件371位在第2位置p32時,墨水在開閉部17中無法流通4條軟管35之內部。該狀態下,滑件371及連結軸371p變 成與Y軸大致平行之狀態。並且,該狀態下,以按壓4條軟管35之滑件371之下端部成大致水平之方式,構成滑件371(參照圖8及圖12)。成如此態樣從而對於在水平方向並列配置之所有軟管35,可謀求同等之可靠性,並停止墨水之流通。
使用者藉由從圖9及圖10之狀態將把手34向Z軸負方向壓下後向X軸正方向移動,而可停止從墨水匣10向印表機單元20之墨水供給。
另,位在圖11及圖12之狀態時,滑件371藉由4條軟管35之彈性部分351之彈性力,而在Z軸正朝向受力。其結果,與滑件371連接之連結軸371p在扣止部分33s內,被按壓於扣止部分33s之上端。因此,藉由構成扣止部分33s之上端之構件與連結軸371p之摩擦力,可防止在使用者不意圖之情況下,連結軸371p於扣止部分33s內移動之事態。又,扣止部分33s向與從軟管35接收之反力方向(Z軸正之朝向)垂直之方向(X軸方向)延伸。藉此,藉由從軟管35接收之反力,而防止在使用者不意圖之情況下,連結軸371p於扣止部分33s內移動之事態。
把手34從圖11及圖12之狀態向左(X軸負之朝向)操作,連結軸371p露出扣止部分33s時,滑件371藉由4條軟管35之彈性部分351之彈性力,從第2位置p32回壓至第1位置p31(參照圖9及圖10)。即,使用者藉由將把手34從圖11及圖12之狀態向X軸負方向移動,而可重新開始從墨水匣單元10向印表機單元20之墨水供給。另,任一狀態下,把手 34之Y軸方向正側之端部之沿著Y軸方向之位置都位於比殼體10c之第1平面部分32更靠近滑件371之側,即Y軸方向之負側(參照圖10及圖12)。
根據變形例8,可省略實施例所使用之凸輪173。並且,可以比第1實施例簡單之構成進行軟管35之流路之開閉。
B9.變形例9:
根據上述實施例及變形例,針對作為噴墨印表機之印表機單元20與墨水匣單元10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亦可用於噴射或噴出墨水以外之其他液體之液體噴射裝置,又,亦可應用於收納有如此液體之液體供給裝置。本發明之液體供給裝置可應用於具備噴出微小量液滴之液體噴射頭等之各種液體噴射裝置。另,所謂「液滴」,是指從上述液體噴射裝置噴出之液體之狀態,包含將尾拉伸成粒狀、淚狀、線狀者。又,此處所言之「液體」,只要係液體噴射裝置可噴射般之材料即可。例如只要係物質為液相時之狀態者即可,不僅包含粘性高或低之液體狀態,如溶膠、凝膠水、其他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溶液)般之流體狀態,又作為物質之一狀態之液體,亦包含含有顏料或金屬粒子等之固形物之功能材料之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於溶媒中者等。又,作為液體之代表例,可舉出如上述實施例之形態所說明之墨水或液晶等。此處,墨水係包含一般之水性墨水及油性墨水以及凝膠墨水、熱金屬墨水等各種液體組成物者。作為液體噴射裝置之具體例,例如亦可為噴射將液晶顯示器、EL(電致 發光)顯示器、面發光顯示器、彩色濾光片之製造等上所使用之電極材料或有色材料等材料以分散或溶解之形態所包含之液體之液體噴射裝置、噴射生物晶片製造所使用之生體有機物之液體噴射裝置、作為精密移液管使用之噴射成試料之液體之液體噴射裝置。再者,亦可採用以針點對時鐘或相機等精密機械噴射潤滑油之液體噴射裝置、為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之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將紫外線硬化樹脂等透明樹脂液噴射於基板上之液體噴射裝置、為蝕刻基板等而噴射酸或鹼等蝕刻液之液體噴射裝置。並且,該等中任一種噴射裝置及液體供給裝置都可適用本發明。
B10.變形例10:
根據以上,參照較佳例示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申請發明。但本申請發明不限於以上說明之實施例或構成。並且,本申請發明係包含各種變形或均等之構成者。再者,所揭示之發明之各種要素係以各種組合及構成揭示,但該等係例示者,各要素可更多或更少。並且,要素亦可為一個。該等態樣係包含在本申請發明之範圍內者。
1‧‧‧印刷系統
10‧‧‧墨水匣單元
10c‧‧‧殼體
11R、11L‧‧‧傾斜部
12‧‧‧第1平面部分
13‧‧‧第2平面部分
13h‧‧‧孔
14‧‧‧把手
14e1、14e2‧‧‧把手14之旋轉軸方向之端部
14p1‧‧‧把手14之第1部分
14p2‧‧‧把手14之第2部分
14r‧‧‧凹部
15‧‧‧軟管
16‧‧‧墨水收納部
16o‧‧‧送出部
17‧‧‧開閉部
20‧‧‧印表機單元
20i‧‧‧投入口
20o‧‧‧送出口
21‧‧‧殼體
22‧‧‧托架
23‧‧‧印刷頭
24‧‧‧子匣
32‧‧‧第1平面部分
33‧‧‧第2平面部分
33h‧‧‧引導孔
33s‧‧‧扣止孔
34‧‧‧把手
35‧‧‧軟管
37‧‧‧開閉部
151‧‧‧彈性部分
171‧‧‧滑件
172‧‧‧支持構件
173‧‧‧凸輪
173a‧‧‧平面
173b‧‧‧曲面
173c‧‧‧平面
174、175‧‧‧構件
371‧‧‧滑件
371e‧‧‧扣止銷
371p‧‧‧連結軸
372‧‧‧支持構件
372e‧‧‧軸承部
374‧‧‧構件
374e‧‧‧軸承部
Ac‧‧‧旋轉軸方向
AL‧‧‧旋轉軸方向
CL1‧‧‧表示滑件之移動之箭頭
CL2‧‧‧表示滑件之移動之箭頭
Dp‧‧‧對凸輪之旋轉軸方向垂直之方向
p1‧‧‧第1位置
p2‧‧‧第2位置
p31‧‧‧第1位置
p32‧‧‧第2位置
rp1‧‧‧第1旋轉位置
rp12‧‧‧遷移狀態之旋轉位置
rp2‧‧‧第2旋轉位置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印刷系統1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拆下印表機單元20之殼體21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3係從X軸正且Y軸正且Z軸負方向觀察墨水匣單元10之內部結構之立體圖。
圖4係開閉部17之分解圖。
圖5係顯示凸輪173之旋轉位置位在第1旋轉位置時之把手14之狀態與軟管15之狀態之圖。
圖6係顯示凸輪173位在遷移狀態時之把手14之狀態與軟管15之狀態之圖。
圖7係顯示凸輪173之旋轉位置位在第2旋轉位置時之把手14之狀態與軟管35之狀態之圖。
圖8係變形例之開閉部37之分解圖。
圖9係顯示變形例之滑件371位在第1位置p31時之把手34之位置之圖。
圖10係顯示變形例之滑件371位在第1位置p31時之把手34之狀態與軟管35之狀態之圖。
圖11係顯示變形例之滑件371位在第2位置p32時之把手34之位置之圖。
圖12係顯示變形例之滑件371位在第2位置p32時之把手34之狀態與軟管35之狀態之圖。
12‧‧‧第1平面部分
13‧‧‧第2平面部分
14‧‧‧把手
14e1、14e2‧‧‧把手14之旋轉軸方向之端部
14ex‧‧‧把手14中向第2平面部分13之外側露出之部分
14p1‧‧‧把手14之第1部分
14p2‧‧‧把手14之第2部分
15‧‧‧軟管
17‧‧‧開閉部
151‧‧‧彈性部分
171‧‧‧滑件
172‧‧‧支持構件
173‧‧‧凸輪
173a、173c‧‧‧平面
173b‧‧‧曲面
174、175‧‧‧構件
Ac‧‧‧旋轉軸方向
p2‧‧‧第2位置
rp2‧‧‧第2旋轉位置

Claims (11)

  1. 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其係用以對液體噴射裝置供給液體者,具備:液體收納室,其用以收納液體;管,其用以將前述液體收納室內之液體輸送至液體噴射裝置,且於至少一部分具備可彈性變形而壓扁之彈性部分;第1與第2構件,其等夾持前述管之前述彈性部分而配置;及凸輪,其決定前述第1構件相對於前述第2構件之相對位置;前述第1構件可配置於:在與前述第2構件之間具有使前述液體可流通於前述彈性部分之內部之間隔之第1相對位置,與比前述第1相對位置更靠近前述第2構件,且前述彈性部分被前述第1與第2構件夾持而壓扁、使得前述液體無法流通於前述彈性部分之內部之第2相對位置,前述液體供應裝置進而具備:操作部,其露出於前述液體供給裝置之外部,且用以將前述第1構件選擇性地配置於至少前述第1相對位置與前述第2相對位置;在第1旋轉位置上,前述凸輪將前述第1構件配置於前述第1相對位置,在第2旋轉位置上,前述凸輪將前述第1構件配置於 前述第2相對位置,且前述操作部以可將對前述操作部進行之旋轉運動向前述凸輪傳達之方式與前述凸輪連接。
  2. 如請求項1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在前述液體供給裝置對前述液體噴射裝置供給液體時之姿勢下,前述操作部係設於與前述液體噴射裝置送出經噴射前述液體之對象物之側一致之側。
  3. 如請求項1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前述液體供給裝置之外殼在設有前述操作部之側,具備:平面狀之第1部分;與第2部分,其在與前述第1部分垂直之方向上,設於比前述第1部分更靠近前述凸輪之位置;前述操作部經由設於前述第2部分之孔而與前述凸輪連接,且於與前述第1部分垂直之方向上,位在比前述第1部分更靠近前述凸輪之位置。
  4. 如請求項1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前述操作部與前述凸輪設置為分開之構件。
  5. 如請求項1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具備複數組前述液體收納室與前述管;一組前述第1與第2構件夾持前述複數之管之前述各彈性部分而配置;在前述凸輪位在前述第1旋轉位置時,前述第1構件配置於前述第1相對位置,允許前述液體流通於前述複數 之管之前述各彈性部分之內部,在前述凸輪位在前述第2旋轉位置時,前述第1構件配置於前述第2相對位置,連同與前述第2構件一起一同夾持並壓扁前述彈性部分,成為前述液體無法流通於前述彈性部分內部之狀態。
  6. 一種液體噴射系統,其具備:如請求項1之液體供給裝置;與液體噴射裝置,其與前述液體供給裝置連接,且包含將從前述液體供給裝置供給之液體噴射於對象物之噴頭。
  7. 如請求項1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前述操作部從覆蓋前述液體收納室之至少一部份之外殼之內部向外部延伸而出。
  8. 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其係用以對液體噴射裝置供給液體者,具備:液體收納室,其用以收納液體;管,其用以將前述液體收納室內之液體輸送至液體噴射裝置,且於至少一部分具備可彈性變形而壓扁之彈性部分;及第1與第2構件,其等夾持前述管之前述彈性部分而配置;前述第1構件可配置於:在與前述第2構件之間具有使前述液體可流通於前述彈性部分之內部之間隔之第1相對位置,與 比前述第1相對位置更靠近前述第2構件,且前述彈性部分被前述第1與第2構件夾持而壓扁、使得前述液體無法流通於前述彈性部分之內部之第2相對位置,前述液體供應裝置進而具備:操作部,其露出於前述液體供給裝置之外部,且用以將前述第1構件選擇性地配置於至少前述第1相對位置與前述第2相對位置;及外殼,其具備能讓前述操作部通過之引導孔;前述引導孔係對前述操作部之移動進行引導之孔,其中前述操作部之該移動係為了執行使前述第1構件從前述第1相對位置向前述第2相對位置移動之操作,且前述引導孔包含扣止部分,該扣止部分係在前述第1構件位於前述第2相對位置時前述操作部所在之部分,且利用前述彈性部分壓扁之反力,藉由前述引導孔之端部與前述操作部之摩擦力防止前述操作部之移動。
  9. 如請求項8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在前述液體供給裝置對前述液體噴射裝置供給液體時之姿勢下,前述操作部係設於與前述液體噴射裝置送出經噴射前述液體之對象物之側一致之側。
  10. 一種液體噴射系統,其具備:如請求項8之液體供給裝置;與液體噴射裝置,其與前述液體供給裝置連接,且包含將從前述液體供給裝置供給之液體噴射於對象物之噴 頭。
  11. 如請求項8之液體供給裝置,其中:前述操作部從覆蓋前述液體收納室之至少一部份之外殼之內部向外部延伸而出。
TW100131804A 2010-09-03 2011-09-02 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系統 TWI476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7311 2010-09-03
JP2011161966A JP5861298B2 (ja) 2010-09-03 2011-07-25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9232A TW201219232A (en) 2012-05-16
TWI476114B true TWI476114B (zh) 2015-03-11

Family

ID=44534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1804A TWI476114B (zh) 2010-09-03 2011-09-02 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系統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8807717B2 (zh)
EP (2) EP2684699A3 (zh)
JP (1) JP5861298B2 (zh)
KR (1) KR101432350B1 (zh)
CN (2) CN202283818U (zh)
AR (1) AR082823A1 (zh)
BR (1) BRPI1105905A2 (zh)
ES (1) ES2480283T3 (zh)
PL (1) PL2425979T3 (zh)
RU (2) RU2490139C2 (zh)
TW (1) TWI4761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1298B2 (ja) * 2010-09-03 2016-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US9421781B2 (en) 2012-10-15 2016-08-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4079910A (ja) * 2012-10-15 2014-05-0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6323019B2 (ja) * 2014-01-20 2018-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2015134486A (ja) 2014-01-20 2015-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FR3032134B1 (fr) * 2015-02-03 2017-05-19 Exel Ind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pour un pulverisateur agricole
JP2016168724A (ja) * 2015-03-12 2016-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及び、タンクユニット
CN104807680B (zh) * 2015-04-23 2017-06-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烟气多点取样装置
WO2018052445A1 (en) * 2016-09-19 2018-03-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ermination ring with gapped metallic layer
WO2018147869A1 (en) * 2017-02-10 2018-08-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chanical locking mechanism for fluid ejection
EP3820708A4 (en) 2018-07-13 2022-02-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UPPLIES
JP7251207B2 (ja) * 2019-02-25 2023-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2667A (en) * 1989-08-05 2000-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onstructed to detect a properly mounted ink cartridge
US6599755B1 (en) * 1999-04-27 2003-07-29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ying small quantities of liqui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45372C3 (de) * 1975-10-10 1980-03-20 Olympia Werke Ag, 2940 Wilhelmshaven Vorrichtung zum Abquetschen eines Schlauches
JPH0665493B2 (ja) * 1983-08-09 1994-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546460U (ja) * 1991-11-28 1993-06-22 東京電気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5917513A (en) * 1994-04-20 1999-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recovery pump operated by movement of carrier
JPH08267787A (ja) * 1995-03-31 1996-10-15 Citizen Watc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382495B2 (ja) * 1997-03-27 2003-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767107B2 (ja) * 1997-08-25 2006-04-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操作部カバーパネル装置
JP3618577B2 (ja) * 1999-04-13 2005-02-09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回転つまみの負荷トルク設定機構
JP4552703B2 (ja) 2000-01-18 2010-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並びに同装置における記録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制御方法
JP3674036B2 (ja) 2000-01-18 2005-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並びに同装置における記録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制御方法
BR0102376A (pt) 2000-06-16 2002-02-19 Xerox Corp Mecanismo de tubo de pinçar
JP2003080724A (ja) * 2001-09-11 2003-03-19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供給チューブ
US6886926B2 (en) * 2001-09-11 2005-05-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er with ink path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ink path
JP4419428B2 (ja) * 2003-05-01 2010-0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4925556B2 (ja) * 2003-08-12 2012-04-2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携帯無線機用の回転操作軸の変形防止機構。
JP4003728B2 (ja) * 2003-09-29 2007-11-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固定部材及びチューブ固定構造
CN2691854Y (zh) 2004-02-06 2005-04-1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恒压连续供墨器
JP2006069097A (ja) 2004-09-03 2006-03-1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281785B2 (en) * 2004-09-17 2007-10-16 Fujifilm Dimatix, Inc. Fluid handling in droplet deposition systems
US7568793B2 (en) * 2005-10-28 2009-08-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fluid control in printing device
JP4285554B2 (ja) * 2007-03-23 2009-06-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ポンプ、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チューブポンプの駆動方法
JP2009126116A (ja) 2007-11-27 2009-06-11 Ricoh Co Ltd 液吸引装置と維持回復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92010A (ja) * 2008-06-04 2009-12-1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インク充填装置
JP2010125638A (ja) * 2008-11-26 2010-06-10 Brother Ind Ltd 液体吐出装置
JP5861298B2 (ja) * 2010-09-03 2016-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2667A (en) * 1989-08-05 2000-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onstructed to detect a properly mounted ink cartridge
US6599755B1 (en) * 1999-04-27 2003-07-29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ying small quantities of liqu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1136679A (ru) 2013-03-10
US20140313266A1 (en) 2014-10-23
RU2630632C2 (ru) 2017-09-11
KR101432350B1 (ko) 2014-08-20
EP2684699A3 (en) 2018-03-28
JP5861298B2 (ja) 2016-02-16
CN202283818U (zh) 2012-06-27
US20120056949A1 (en) 2012-03-08
KR20120025420A (ko) 2012-03-15
EP2425979A3 (en) 2012-08-01
RU2013122629A (ru) 2014-11-27
ES2480283T3 (es) 2014-07-25
CN102381044B (zh) 2016-05-25
TW201219232A (en) 2012-05-16
BRPI1105905A2 (pt) 2013-01-15
CN102381044A (zh) 2012-03-21
RU2490139C2 (ru) 2013-08-20
EP2425979A2 (en) 2012-03-07
JP2012071581A (ja) 2012-04-12
US9365042B2 (en) 2016-06-14
EP2684699A2 (en) 2014-01-15
EP2425979B1 (en) 2014-04-23
US8807717B2 (en) 2014-08-19
AR082823A1 (es) 2013-01-09
PL2425979T3 (pl) 2014-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6114B (zh) 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系統
US9682565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US8733915B2 (en) Cartridge
US8915582B2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US10434786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US9522776B2 (en) Fluid container
US9701127B2 (en) Liquid container
TW201718277A (zh) 液體供給單元及液體噴射裝置
JP7388002B2 (ja) 液体容器、装着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28123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EP3354465B1 (en) Liquid container
JP2018008390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US9650202B2 (en) Fluid container and fluid consuming device
JP616186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147448A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16112827A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16159455A (ja) 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