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3250B -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yester resin molded article, a resin crystallization inducing agent, a masterbatch and a polyester resin molded product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yester resin molded article, a resin crystallization inducing agent, a masterbatch and a polyester resin molded product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53250B TWI453250B TW097142590A TW97142590A TWI453250B TW I453250 B TWI453250 B TW I453250B TW 097142590 A TW097142590 A TW 097142590A TW 97142590 A TW97142590 A TW 97142590A TW I453250 B TWI453250 B TW I45325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n
- crystallization
- agent
- polylactic acid
- polyester resi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0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2—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 C08J3/226—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using a polymer as a carri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22—Mixtures comprising a continuous polymer matrix in which are dispersed crosslinked particles of another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聚酯樹脂成型物的製造方法,其使用之結晶化誘導劑、母粒(masterbatch)、及聚酯樹脂成型物,進而詳細地係關於一種作為用於提高原料聚酯樹脂,尤其是脂肪族聚酯樹脂,其中尤以將來源於植物的原料為主要成分之聚酯樹脂成型物的物性之結晶化誘導劑,而使用含有形成有交聯點之結晶化誘導性聚酯樹脂之母粒,且於成型階段中保持聚酯樹脂之結晶形成條件,促進聚酯樹脂之結晶化,藉此而獲得之,提高物性之聚酯樹脂成型物的製造方法,用於該方法之結晶化誘導劑、其母粒、及聚酯樹脂成型物。
近年來,由於化石資源之枯竭問題和對環境的影響而替代來源於石油的高分子材料,作為可再生的高分子材料使用來源於植物之原料的高分子材料,所謂的生物質塑膠(biomass plastic),作為一種可降低環境負荷的材料備受關注。其代表性的有聚乳酸,該聚乳酸具有如下缺陷:儘管其本身是結晶性高分子,但是其成型物之耐熱性較低,為50℃~55℃,若超過該溫度加熱該成型物,則該成型品會變形。
上述現象的理由如下:因熔融成型後聚乳酸之結晶化速度極慢,故成型機中熔融的聚乳酸於成型後脫模狀態下,該聚乳酸成型物之結晶化幾乎沒有進行。作為其改良方法,將滑石等無機物質微粉作為結晶成核劑添加至聚乳酸來促進聚乳酸的成型、脫模後的聚乳酸結晶化的方法(專利文獻1、2、3、4)。然而,因其等之結晶成核劑為無機物質,故具有降低聚乳酸成型物之透明性等缺陷。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410,07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30109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26958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4-352908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藉由相對於成型加工時結晶化慢的聚乳酸等聚酯樹脂,不使用於成型物中引起白濁的無機結晶成核劑,不損害透明性的結晶化聚酯樹脂成型物的製造方法,其使用之相溶性優異的聚酯樹脂之結晶化誘導劑、其母粒、及聚酯樹脂成型物。
本發明者們為了達成上述本發明之目的,精心研究之結果是發現,將交聯的聚酯樹脂(樹脂A)、或者其母粒M作為結晶化誘導劑與原料聚酯樹脂進行混煉,於成型時保持特定的結晶化條件,藉此而使含有該原料聚酯樹脂的樹脂組合物整體的結晶化顯著地進行,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結晶化聚酯樹脂成型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下述(a)或(b)之混合物(compound)於金屬模具內熔融射出並保持於金屬模具內,其後冷卻,於不使用無機質結晶成核劑之條件下,使構成成型物之聚酯樹脂結晶化。
(a)藉由交聯形成劑於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交聯點之結晶誘導性交聯聚酯樹脂A(以下有時會單獨稱為“樹脂A”或“結晶誘導劑”)與非交聯聚酯樹脂C(以下有時會單獨稱為“樹脂C”)之混合物。此處,樹脂C係構成成形物之主要成分。
(b)含有較多上述樹脂A之該樹脂A與非交聯聚酯樹脂B(以下有時會單獨稱為“樹脂B”)的混合物(結晶誘導性母粒M)(以下有時會單獨稱為「母粒M」)與樹脂C的混合物。此處,樹脂B係母粒M之載體樹脂。
本發明中,“結晶誘導性交聯聚酯樹脂A”、“結晶誘導性母粒M”或者“成型物用組合物或混合物”之表達,並非意指將樹脂A、母粒M、混合物自擠出機等混煉加工機中,例如作為繩吐出於水中,經切斷之顆粒狀態等中,上述樹脂A等完全結晶之情形。而是意指具有如下功能作為上述樹脂A、母粒M或者混合物之保有功能之樹脂A、母粒、混合物,即,於各種階段與原料之非交聯聚酯樹脂C配合,於射出成型機中之最終成型加工階段中,以適當的金屬模具溫度和保持於金屬模具中之時間等成型條件下進行成型,藉此於樹脂C中誘導結晶化,可達成成型物整體結晶化。
較理想的是,上述本發明中,上述樹脂A之交聯前之樹脂A’、上述樹脂B及上述樹脂C,各自亦可相同亦可不同,或亦可為其等之混合物;上述樹脂A’、B或C係至少1種之羥基羧酸縮聚物(hydroxycarboxylic acid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至少1種之內酯開環聚合物;或至少1種之脂肪族多羧酸、脂環式多羧酸或芳香族多羧酸與至少1種之脂肪族多元醇、脂環式多元醇或芳香族多元醇縮聚物;或者其等之無視共縮聚合(random co-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嵌段共縮聚合(block co-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及/或接枝共縮聚合(graft co-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聚酯樹脂。
較理想的是,上述本發明中,上述羥基脂肪族羧酸之碳原子數為1~18,上述脂肪族內酯之碳原子數為3~6,上述脂肪族多羧酸之碳原子數為2~10,脂環式多羧酸之碳原子數為4~10,上述芳香族多羧酸之碳原子數為6~12,上述脂肪族多元醇之碳原子數為2~6,上述脂環式多元醇之碳原子數為4~10,芳香族多元醇之碳原子數為6~12;上述樹脂A’、B或C係將乳酸、丁二酸、羥基丁酸及/或羥基己酸作為構成成分之聚酯樹脂。
此外,較理想的是,上述本發明中,上述交聯形成劑係自由基產生劑及/或多官能性交聯劑;上述自由基產生劑係選自過氧化碳酸酯類(peroxy carbonate)、過氧酯類(peroxyester)、過氧化雙乙醯基類(diacyl peroxide)、過氧化二烷基類(dialkyl peroxide)、過氧縮酮類(peroxy ketals)及氫過氧化物類(Hydroperozide)中之至少1種過氧化物;上述自由基產生劑係選自1,1’-偶氮雙環烷烴甲腈(1,1’-azobiscyclo alkane carbonitrile)、2-(胺基甲醯基偶氮)烷腈(2-(carbamoyl azo)alkylnitrile)、2-苯偶氮基-4-烷氧基-2,4-二烷腈(2-phenylazo-4-alkoxide-2,4-dialkylnitrile)中之至少1種偶氮類自由基產生劑;上述多官能性交聯劑係選自聚環氧化合物(polyepoxy compound)、聚異氰酸脂化合物(polyisocyanate compound)、聚羥甲基化合物(polymethylol compound)及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polycarbodiimide)中之至少1種多官能化合物(polyfunctional compound)。
此外,較理想的是,上述本發明中,上述樹脂A與上述樹脂B之混合比例係相對於1質量份之樹脂A,樹脂B為0.05~10質量份,上述母粒M與上述樹脂C之混合比例係相對於1質量份之母粒M,樹脂C為1~100質量份;上述樹脂A與上述樹脂C之混合比例,相對於1質量份之樹脂A,樹脂C為3~100質量份。
此外,較理想的是,上述本發明中,上述成型時之金屬模具溫度為熔融樹脂之結晶化溫度Tc±30℃,金屬模具內樹脂之保持時間為5~240秒。
此外,上述本發明中,於上述樹脂A之調製步驟、上述母粒M之調製步驟、上述混合物(a或b)之調製步驟及混合物(或b)之成型步驟之任一步驟中,添加選自著色劑、分散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阻燃劑、抗靜電劑、填充劑、加成聚合性單體及鏈延長劑中之至少1種添加劑。
此外,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非結晶化誘導劑A(樹脂A),其特徵在於,藉由使交聯形成劑作用於樹脂A’,而於至少其中一部分形成有交聯點;一種聚酯樹脂用結晶誘導性母粒M,其特徵在於,將該結晶化誘導劑A擴散於樹脂B中。
此外,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聚酯樹脂成型物用混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係使上述母粒M與樹脂C混煉而成(但除了含有無機質結晶成核劑之情形);一種聚酯樹脂成型物用混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係將上述樹脂A作為結晶化誘導劑添加於樹脂C(但除了含有無機質結晶成核劑之情形);一種結晶化聚酯樹脂成型物D,其特徵在於,其係將上述母粒M添加於樹脂C而成型(但除了含有無機質結晶成核劑之情形);一種結晶化聚酯樹脂成型物E,其特徵在於,其係將上述樹脂A添加於樹脂C而成型(但除了含有無機質結晶成核劑之情形)。
上述本發明中,於上述成型物中可含有自包括著色劑、分散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阻燃劑、抗靜電劑、填充劑、加成聚合性單體及鏈延長劑之群組中選擇之至少1種添加劑。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結晶化誘導劑(樹脂A)及其母粒M,其係將相對於成型加工時結晶化慢的聚酯樹脂,尤其是對來源於植物的生物質塑膠即聚乳酸等聚酯樹脂,將形成交聯點之聚酯樹脂(樹脂A)作為誘導聚酯樹脂結晶化之結晶化誘導劑,或者將該結晶化誘導劑加工成母粒,於不使用造成成型物白濁的無機結晶成核劑之條件下,不損害成型後的成型物之透明性,相對於原料聚酯樹脂(樹脂C)相溶性優異。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聚酯樹脂成型物D或E,其係於成型加工時將上述樹脂A或者母粒M,添加於樹脂C進行熔融混煉,於成型階段中保持特定的結晶形成條件,藉此,利用樹脂A誘導一部分樹脂C結晶化,該結晶化進而傳播至樹脂C之整體,從而使樹脂C之整體結晶化,於耐熱性等樹脂物性方面優異,不損害樹脂原來的透明性。
將本發明之樹脂A與樹脂C進行混煉,作為成型加工條件保持特定溫度及特定時間來促進樹脂C之結晶化,藉此,誘導樹脂C之結晶化,結晶化傳播至樹脂C整體,其機理係根據熱分析和X射線衍射的結果等設想如下。
首先,藉由使樹脂A’與交聯形成劑於擠出成型機中進行熔融混煉,交聯形成劑作用於樹脂A’分子,於樹脂A’中至少一部分的分子間,利用點交聯而形成交聯結構,從而形成樹脂A。但是,擠出機中之樹脂A整體上沿著螺旋旋轉方向流動,會產生相當的剪切。故可推測為,首先,交聯的樹脂A分子將交聯點作為結點藉由流動之樹脂A的張力(tension)彎折,進而經彎折之樹脂A分子沿著流向(flow direction)拉伸而伸長,結果是樹脂A分子相互重疊,樹脂A分子形成特有的分子排列。進而,可推測為,首先藉由將上述樹脂A保持於結晶化形成溫度,重疊樹脂A之分子排列本身進行結晶化,進而,其成為範本(template)依次誘導相鄰樹脂A分子結晶化,從而引起樹脂A整體向結晶排列轉變。
進而,可推測,本發明中使用樹脂A,於調製結晶聚酯樹脂成型物(D、E)的步驟之結晶形成機理(mechanism)亦為,與上述相同樹脂A作為樹脂C之結晶化誘導劑而發揮功能,於射出成型機中,樹脂A和其母粒M與樹脂C之熔融混煉物於樹脂成型階段保持結晶形成的特定溫度及時間,藉此,形成結晶之樹脂A分子依次成為相鄰樹脂C分子之範本而傳播結晶化,從而引起成型物整體向結晶排列狀態轉變。
與使用上述樹脂A作為樹脂C之結晶化誘導劑時,將樹脂A直接混煉於樹脂C形成成型物之方法相比,由於上述樹脂A係利用交聯形成劑於樹脂A’中之至少一部分具有藉由點交聯的交聯結構的樹脂,故預先將樹脂A與樹脂B進行加熱混煉,將樹脂A用作於樹脂B中均勻擴散及稀釋之母粒M的方法,於可更好地均勻發揮樹脂C之結晶化誘導及結晶化傳播效果方面較為理想。此外,即使於不將樹脂A進行母粒化而直接使用之情形,同樣地將樹脂A與樹脂C以擠出機進行充分混煉,製成樹脂混合物後,以成型機成型該混合物的方法較為理想。
如上述專利文獻中所揭示的,先前眾所周知之滑石等固體狀無機物質的微粉末用作結晶成核劑的樹脂C結晶化機理可推定為,將經熔融之樹脂C緩慢冷卻,形成准穩定結晶化狀態,於該樹脂C中所存在之結晶成核劑等成為種子(seed),從而形成樹脂C之結晶。因此,可認為上述本發明之利用結晶誘導性樹脂A或母粒M之樹脂C結晶化機理係與上述無機物質結晶成核劑完全不同的結晶化機理。
下面列舉較理想的實施形態對本發明進而進行詳細說明。
將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酯樹脂以其加工步驟進行區分,分別為聚酯樹脂A’、聚酯樹脂B、或聚酯樹脂C,其等之各樹脂係於其結構中含有多數個酯鍵,進而具有熱塑性之先前眾所周知之聚酯樹脂。較理想的樹脂,尤其是結晶化速度極慢的脂肪族聚酯樹脂,其中可列舉將來源於植物的原料作為主要成分之聚酯樹脂。此外,上述樹脂A’、樹脂B、樹脂C各自亦可相同亦可不同,或亦可為其等之混合物。此外,作為原料之樹脂A、B、C之顆粒有時會根據製造條件以非晶質狀態、半結晶狀態、或者結晶狀態供應,但是任一種均會作為樹脂原料於擠出機和成型機等加工機械中經熔融形成非晶質狀態。以下,有時會將該些樹脂原料(聚酯樹脂A’、聚酯樹脂B、聚酯樹脂C)進行總稱而單獨稱為“原料樹脂”。
作為上述原料樹脂,可列舉:至少1種之羥基羧酸縮聚物;至少1種之內酯開環聚合物;或至少1種之脂肪族多羧酸、脂環式多羧酸或芳香族多羧酸與至少1種之脂肪族多元醇、脂環式多元醇或芳香族多元醇之縮聚物;或者其等之無視共縮聚合、嵌段共縮聚合及/或接枝共縮聚合聚酯樹脂等。
若進一步對上述原料樹脂加以說明,則作為上述羥基脂肪族羧酸,可列舉碳原子數為1~18之羥基羧酸,例如乳酸、羥基丁酸、3-羥基吉草酸之共聚物等;作為上述脂肪族內酯,可列舉碳原子數為3~6之脂肪族內酯,例如丁內酯、己內酯等;作為脂肪族多羧酸,可列舉碳原子數為2~10之脂肪族多羧酸,例如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等飽和二羧酸,順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酐、反丁烯二酸、衣康酸、衣康酸酐等不飽和二羧酸;作為脂環式多羧酸,可列舉碳原子數為4~10之脂環式多羧酸,例如環己二羧酸、環己二羧酸酐等。
此外,作為芳香族多羧酸,可列舉碳原子數為6~12之芳香族多羧酸,例如鄰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酐、異鄰苯二甲酸、對鄰苯二甲酸等;作為脂肪族多元醇,可列舉碳原子數為2~6之脂肪族多元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等;作為脂環式多元醇,可列舉碳原子數為4~10之脂環式多元醇,例如,環己烯二醇等;作為芳香族多元醇,可列舉碳原子數為6~12之多元醇,例如苯二甲醇、伸苯基二丙醇、雙酚(bisphenol)A-雙(羥基乙醚(hydroxyethyl ether))、雙酚A-雙(羥基丙醚)等。
特別理想的是,作為原料樹脂,可列舉來源於植物的羥基羧酸、內酯、多羧酸、多元醇等原料作為主要成分進行縮聚合或開環聚合反應而獲得之聚酯樹脂。例如,可列舉:將乳酸、乳酸寡聚物(Lactic Acid oligomer)、丙交酯(lactide)作為主要成分聚合之聚乳酸和乳酸共聚物等聚乳酸類樹脂,使用丁二酸、丁二酸酐之聚丁二酸類樹脂,進而於其上含有羥基丁酸、羥基己酸等作為原料之共縮合聚酯樹脂等。
此外,可列舉脂肪族聚酯與芳香族聚酯之二元、三元嵌段共聚合樹脂或者相互的接枝共聚合樹脂。例如,可列舉聚乳酸-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聚乳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琥珀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己二酸丁二酯(polytetramethylene adipate)-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tetram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己二酸丁二酯-1,4-伸環己基二甲基己二酸(cyclohexylene dimethyl)等二元、三元嵌段共聚合樹脂或者相互的接枝共聚合樹脂。作為於末端具有脂肪族聚酯鏈之二元、三元嵌段共聚合樹脂或者接枝鏈的接枝共聚合樹脂於相溶性方面較為理想。
此外,本發明中作為於樹脂A’上形成交聯結構而使用之交聯形成劑,可使用熱分解形成自由基(free radical),使樹脂A’發生自由基偶合反應(radical coupling reaction)或者與加成聚合性單體進行加成聚合之眾所周知之自由基產生劑和與樹脂之反應性基產生交聯反應之眾所周知的官能性交聯劑。
使交聯形成劑作用於樹脂A’,形成形成有交聯點之樹脂A時,樹脂A’與交聯形成劑之反應亦可於溶液或者樹脂分散液之狀態下實行,最好的方法是於熔融狀態下於樹脂A’中形成交聯之方法。該方法中,以擠出機混煉樹脂A’而交聯之情形時,較理想的是使用於混煉溫度下分解的自由基產生劑和產生交聯反應的多官能性交聯劑。自由基產生劑之選定係根據擠出機內所設定之樹脂A’的混煉溫度,不能統一地規定,例如,樹脂A’之混煉溫度大約為190℃至210℃之情形時,作為基準,較理想的是獲得1分鐘半衰期之分解溫度為130℃~210℃左右的自由基產生劑。
具體而言,作為有機過氧化物,可列舉:選自過氧化異丙基碳酸叔丁酯(t-butyl peroxy isopropyl carbonate)等過氧化碳酸酯類,過氧化乙酸叔丁酯(t-butyl peroxy acetate)、過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t-butyl peroxy-2-ethylhexanoate)、過氧化月桂酸叔丁酯(t-butyl peroxy laurate)、過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utyl peroxy benzoate)等過氧酯類,過氧化苯甲醯(benzoyl peroxide)等過氧化雙乙醯基類,二叔丁基過氧化物(di-t-butyl peroxide)、過氧化二異丙苯(di-cumyl peroxide)等過氧化二烷基類,2,2-雙(叔丁基過氧化)丁烷等過氧縮酮類,二異丙基苯氫過氧化物等氫過氧化物類過氧化物等中之至少1種有機過氧化物。
此外,作為偶氮類自由基產生劑,可列舉:選自1,1’-偶氮雙環烷烴甲腈(1,1-azobiscyclo alkane carbonitrile)、2-(胺基甲醯基偶氮)烷腈、2-苯偶氮基-4-烷氧基-2,4-二烷腈中之至少1種偶氮類自由基產生劑。
進而,作為多官能性交聯劑,可列舉:選自樹脂A’所具有的反應性基,例如,於分子中具有兩個以上與羧基(carboxyl)或羥基反應所獲得的反應性基的化合物、眾所周知之聚環氧化合物、聚異氰酸脂化合物、聚羥甲基化合物、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
作為聚環氧化合物,可列舉:甘油(二、三)縮水甘油基醚、季戊四醇(三、四)縮水甘油基醚、山梨糖醇聚縮水甘油基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styrene-glycidyl methacrylate)(莫耳比為1:1)共聚合體等;聚異氰酸脂化合物、三羥甲基丙烷-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加成物、三羥甲基丙烷-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加成物等;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聚(六亞甲基碳化二醯亞胺)-雙(聚丙二醇單丁醚胺基甲酸酯)、聚(六亞甲基碳化二醯亞胺)-雙(十八烯醇胺基甲酸酯)等。
相對於樹脂A’之交聯形成劑之使用量係藉由於樹脂A’之聚合物分子間形成交聯點,而於混煉機中之熔融狀態下形成交聯聚合物鏈之分子排列,且於樹脂A之母粒化步驟及成型物之成型步驟中,可使樹脂A混煉於樹脂B之熔融物中並均勻擴散,必須以充分發揮功能之方式用作結晶化誘導劑。如下文所述,於樹脂A中之交聯點較少之情形時,樹脂A不能表現出結晶化誘導劑之功能。此外,樹脂A中之交聯點較多之情形時,交聯過度進行,生成較多膠體狀聚合體(樹脂A),使樹脂A之熔融性、流動性、添加劑之混和性等降低,此外,損害最終所獲得之聚酯樹脂成型物D、E之外觀、物性等。
於表1中,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相對於聚L-乳酸(樹脂A’)作為過氧化物改變叔丁基過氧化異丙基碳酸酯(純度95%)之添加量而獲得之樹脂A的示差掃描熱量分析儀所測定之降溫時的峰溫度揭示於第4行。於100g之樹脂A’中使0.4g(0.0022莫耳)過氧化物進行反應的A-1顆粒係於實施例1(1)中所獲得,該A-1顆粒之示差掃描熱量(DSC)分析圖表表示於圖1。以示差掃描熱量分析所測定的降溫時之發熱峰溫度錶示本次測定條件(升溫速度為10℃/分鐘、冷卻速度為10℃/分鐘)下的樹脂樣品所示之結晶化溫度。此外,由所獲得之A-1顆粒所成型的板(plate)的X射線衍射圖表示於圖2。表示衍射角2θ為17.2°時,具有衍射强度大、尖的峰,板整體上呈結晶化
交聯形成劑之使用量係根據應交聯的樹脂A’之種類、分子結構、分子量和分子量分佈等,交聯形成劑之種類、反應性、反應條件、反應率等而改變,不能統一地加以決定,但是,作為每100g之樹脂A’的使用量基準,較理想的是約0.0015莫耳以上,此外,上限係樹脂A’過剩之交聯形成的樹脂A之原料即不損害樹脂A’中樹脂A之擴散之範圍,較理想的是,每100g之樹脂A’交聯形成劑為約0.04莫耳以下,特別理想的是0.02莫耳以下。
如上所述,該情形時,為了藉由因過氧化物和偶氮類自由基產生劑之分解引起的自由基,而有效地實行樹脂A’之交聯,於樹脂A’之合成時加成聚合性之原料,例如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衣康酸等加成聚合性二羧酸,其等之酸酐,烷基(碳原子數為1~6)酯等反應性衍生物,亦可於樹脂A’中導入加成聚合性。此外,亦可於樹脂A’中添加自由基產生劑之同時,添加先前眾所周知之加成聚合性單體和加成聚合性寡聚物等交聯促進成分。作為上述交聯促進成分,例如可列舉:聚伸烷基(碳原子數為2~6)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氰尿酸三烯丙酯(triallyl cyanurate)等多官能性單體和二烷基(碳原子數1~7)衣康酸(itaconate)等單官能性單體等。
於本發明中之結晶誘導性樹脂組合物即母粒M之調製步驟中,樹脂A與樹脂B之混合比例係相對於1質量份之樹脂A,樹脂B為0.05~10質量份,較理想的是樹脂B為0.5~5質量份。此時,若樹脂B之使用量未滿0.05質量份,則無法獲得樹脂A經充分稀釋擴散之母粒M,此外,於加熱熔融性方面,母粒M與樹脂A幾乎沒有變化,故較不理想。此外,若樹脂B之使用量超過10質量份,則雖然所獲得之母粒M之加熱熔融性良好,但是不符合作為高濃度稀釋樹脂組合物之母粒M之目的。
於實施例1(2)中,以樹脂A與樹脂B之品質對比為1:1來調製母粒M-1。圖3係母粒M-1之示差掃描熱量分析(DSC)圖表,126℃表示結晶化溫度。圖4係由M-1颗粒所成型之板的X射線衍射圖,於17.1°顯示出衍射强度大、尖的峰。
此外,最終產品之成型物D之調製係以母粒M於樹脂C中稀釋時之混合比例為相對於1質量份之母粒M,樹脂C為1~100質量份來進行調製,如下所述,較理想的是,相對於1質量份之樹脂A,樹脂C之總計量(亦含有母粒中之樹脂B)為100質量份以下。
本發明中,用於成型樹脂A、母粒M或者成型物D之混合物(顆粒),必須具有於成型物D之成型步驟中引發樹脂C之結晶化的功能,於此,以前之顆粒自身不必完全進行結晶化。例如,於製造上述樹脂A、母粒M或者成型物D用之混合物的步驟中,自擠出機吐出的熔融樹脂之繩通常於冷卻條件下於水中切斷,樹脂於結晶化不完全狀態下固化之顆粒亦具有潛在性的結晶化誘導功能,可用於本發明。
成型物D之成型步驟中,為了完全實行樹脂C之結晶化,將母粒M與樹脂C進行混合,以射出成型機進行成型時,作為成型條件,必須設定適合於樹脂C之結晶化的金屬模具溫度與金屬模具內保持時間。作為金屬模具溫度,樹脂C之結晶化溫度及熔融溫度可設為樹脂熔點以上之溫度。
於實施例1中將聚乳酸A-1(樹脂A)與非晶質聚乳酸(樹脂C)以1:1進行混合,以25mm之二軸擠出機將缸溫度設定為200℃,進行混煉,從而獲得母粒M-1顆粒。將所獲得之母粒M-1顆粒與聚乳酸顆粒(樹脂C)以2:8之質量比進行混合,使用2o z射出成型機,改變金屬模具溫度與成型板之冷卻條件進行成型試驗。
將由各自之冷卻條件導致之成型板結晶化度的差異表示於表2。將成型板自設定的金屬模具內保持時間的各自之秒數自金屬模具取出,立即放於水中進行急速冷卻,使由餘熱導致之結晶化停止,而進行調製。樹脂成型板之結晶化度係由DSC升溫時之結晶化卡路里(caloria)進行計算而獲得的結晶化進行率之數值作為基準進行評價,進而,根據實用的觀點,評價起因於成型板之結晶化之霧(haze)之程度及耐熱性提高的程度,以下述4個階段之符號進行表示。
金屬模具溫度較理想的是聚乳酸中的Tc即110℃~120℃。如表2所示,為了使金屬模具內之成型物結晶化,與金屬模具溫度相適應,以及足夠之金屬模具內保持時間十分重要。雖然根據金屬模具溫度之設定而改變,但是金屬模具內保持時間有必要為約10秒~240秒。聚酯樹脂整體而言,較理想的是,金屬模具溫度約為以結晶化溫度(Tc)為中心上下30℃之範圍(Tc±30℃),金屬模具內保持時間約為5~240秒之範圍內進行成型。作為期望,以結晶化完全進行為前提,由省能源與短時間成型引起之生產性提高乃成為課题。因此,較理想的是將其預先進行試做來決定最佳條件。
進而,對製造成型物D時,母粒M與聚乳酸C之稀釋比進行研究。基於上述成型條件,以4種水準之比率將上述母粒M-1與聚乳酸進行配合,以射出成型機於190℃之缸溫度下進行混煉的樹脂組合物進而藉由2種成型條件形成結晶之差異表示於表3。表3表示由成型板之示差掃描熱量測定的結晶化溫度及X射線衍射圖。此外,以與表2相同的基準來評價樹脂成型板之結晶化進行率。測定試驗片之熱變形溫度(Heat Distortion Temperature,荷重為0.46MPa)。其表示以3點針之彎曲強度試驗在一定負重下、以油浴保持一定升溫狀態下實行,對至一定變形為止的耐熱性進行評價的實際使用上的耐熱變形溫度。再者,非晶質的聚乳酸成型板的熱變形溫度為53℃。
作為上述表3之結果,令人驚訝的是,為了獲得成型物D,為了誘導樹脂C之結晶化,以母粒M的形式所添加的樹脂A之含量範圍並非係根據作為物件的樹脂C之性狀,例如,於樹脂C的方面分子結構、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佈等,物性方面的熔點、熔融粘度等,進而添加劑之種類和量或者成型加工條件等主要因素統一地進行決定,若成型條件適當,則藉由大約使用樹脂C的1質量%以上的樹脂A,誘導樹脂C之結晶化,即可使樹脂C整體結晶化。
調製樹脂A-1時,過氧化物之使用量係相對於100g之聚乳酸(樹脂A’)為0.4g(0.0022莫耳),使用樹脂C之1質量%的所獲得之樹脂A可將聚乳酸(樹脂C)整體進行結晶化。當然樹脂A中過氧化物因分解而不存在,作為其作用效果,若計算過氧化物之使用量,則相對於100g之成型物過氧化物量為0.004g(0.000022莫耳)。如上述表1所示,由過氧化物導致的交聯樹脂,只要過氧化物之使用量為0.1g(0.0005莫耳),則與未顯示出結晶化溫度相比,作為交聯樹脂A之結晶化誘導功能是令人驚訝的。
進而,本發明之包含樹脂A與樹脂C之組合物(混合物)具有如下優異特長,如上所述,由於樹脂A以實質上非常少的量可達成樹脂C之結晶化,故上述混合物熔融時之流動特性,與樹脂C熔融時之流動特性變化不大,亦可容易進行上述混合物之成型加工,進而可容易進行成型物使用後之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加工等二次加工。
接著,就不使用母粒M將樹脂A作為結晶化誘導劑,使樹脂C結晶化形成成型物E之方法加以敍述。如上所述,較理想的是,以擠出機將樹脂A與樹脂C充分混煉,形成樹脂混合物後以成型機進行成型,形成成型物E之方法。該方法中之混合物之混合比例係相對於1質量份之樹脂A,樹脂C為3~100質量份。該混合物及成型物之性狀、物性等與使用上述母粒M所製造之成型物D之性狀及物性等相同。
此外,本發明之成型物D、E中,較理想的是根據其目的配合至少1種添加劑。作為添加劑,例如,可列舉選自著色劑、分散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阻燃劑、抗靜電劑、填充劑、加成聚合性單體及鏈延長劑中之至少1種。
上述添加劑等係根據添加目的、添加劑功能,例如,於形成成型物D、E之步驟中提高樹脂C之附加價值者,與樹脂C之反應相關,或者以物理的作用提高樹脂C之物性者等,根據各自之添加劑目的,於適當的步驟進行添加。例如,於樹脂A之調製步驟,母粒M之調製步驟,成形物D、E用混合物之調製步驟,成型物D或者E之成型步驟中之任一步驟中,配合於各自樹脂A’、A、B、C或混合物中,藉由混煉機進行熔融、混煉,均勻分散於成型物D、E中。
作為所使用之著色劑,係自染料、有機顏料、無機顏料、碳黑顏料及體質顏料等眾所周知之顏料中所選擇的色素、體質顏料。作為有機顏料、無機顏料、體質顏料,可列舉:先前眾所周知之有彩色、黑色或白色的顏料,體質顏料,例如,可列舉:偶氮類、聚縮合偶氮類、偶氮次甲基類(methane)、蒽醌類(anthraquinone)、酞菁類(phthalocyanine)、呱瑞酮‧苝類(perinone perylene)、二吡咯並吡咯類(dipyrrolopyrrole)、靛藍‧硫代靛藍類(indigo thioindigo)、二噁嗪類(dioxazine)、喹吖啶酮類(quinacridone)、不同吲哚啉酮類(isoindolinone)、喹酞酮類(quinophthalon)等顏料及氧化鐵類顏料,碳黑類顏料、氧化鈦類顏料、碳酸鈣、矽等。
本發明中,作為樹脂A之調製步驟、母粒M、各混合物之調製步驟中所使用的混煉機,可列舉:單軸擠出機、二軸擠出機、多軸擠出機等擠出機和三根輥、二根輥、加壓混煉機、班伯里混煉機(Banbury mixer),開放型二軸連續混煉機等,特別理想的是擠出機。此外,於成型物D、E的成型步驟中,可使用螺旋式單軸擠出成型機、同方向或者不同方向旋轉二軸擠出成型機、多軸擠出成型機、射出成型機或者轉子式混煉機,或者單軸、多軸連續式混煉機等。
該等混煉機、成型機可根據樹脂混煉、樹脂成型之通常方法單獨或者組合而使用。該等混煉機係根據混煉目的、材料種類、配合,可自由組合更換螺旋、捏合碟片(Kneading Disk)、轉子等各種部分(segment)。此外,亦可自由組合更換擠出機等缸的長度和形狀。此外,根據目的適當地設定材料供應量、螺旋或者轉子旋轉數、混煉機械溫度等混煉條件係因導致交聯形成反應、結晶化誘導劑之均勻混煉、添加劑均勻分散效果等,故重要。尤其必要的是設定用於成型物結晶化之金屬模具溫度、金屬模具內保持時間作為射出成型機等成型機中之成型條件。
由於聚乳酸等生物可降解性樹脂係剛性分子結構,故具有耐衝擊性差且脆的缺點。因此,使用樹脂改性材料賦予柔軟性的方法提出有利用自由基產生劑導致交聯鍵合的方法。國際公開第03/066733號小冊子中揭示有,於聚乳酸與樹脂改性材料的一者或兩者導入不飽和鍵,藉由利用自由基產生劑之樹脂改性材鏈與聚乳酸鏈進行交聯鍵合來提高相溶性,從而賦予聚乳酸以柔軟性與透明性。
日本專利特開2001-64379號公報揭示有,藉由利用自由基產生劑使聚乳酸與其他脂肪族聚酯進行交聯反應而使之相溶化,從而賦予透明性高、優異之機械特性。日本專利特開2003-171544號公報揭示有,藉由利用有機過氧化物使聚乳酸與其他脂肪族聚酯變性,使之熔融張力上升,而顯現出畸變硬化性,賦予良好的成型性。
該等專利文獻雖然提出有向聚乳酸導入交聯鍵合,但是未揭示如本發明之樹脂A促進聚乳酸等聚酯樹脂結晶化之作用,此外,亦沒有相關記載。
此外,日本專利特開2005-220171號公報揭示有可藉由於聚乳酸中含有具有交聯結構之聚乳酸,而加快聚乳酸組合物之結晶化速度之情形,其結果,可獲得更高耐熱性之成型物,但是未揭示聚乳酸之結晶化係利用眾所周知之結晶成核劑滑石的作用,具有交聯結構的乳酸(樹脂A)對原料聚乳酸之結晶化有貢獻的效果。
因此,該專利文獻中,未揭示本發明之不使用無機物質結晶成核劑,將形成有交聯點的樹脂A或者將其均勻擴散的母粒M作為結晶化誘導劑而使樹脂C結晶化,並獲得結晶化聚酯樹脂成型物之情形,此外,亦沒有相關暗示之記載。
本發明之結晶化聚酯樹脂成型物係因耐熱性等物性提高,且不含有無機物質等,故可比較地保持成型物之透明性。其結果是,由於包含先前耐熱性較低而不可使用的用途,故可廣泛用於先前聚酯樹脂成型物之用途。例如,可用於薄板(sheet)類、薄膜(film)類、網(net)類;容器類,託盤(tray)類;發泡材料類;食品包裝容器類;水產品、農產品用箱類、包裝用箱類、運輸用箱類;電器產品、精密機器等緩衝材料;建築用、道路用防音(acoustic insulation)、隔熱材(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等廣泛用途。
下面列舉具體的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加以詳細說明。再者,文中“部”及“%”若無特別規定,則係質量基準。
實施例1
(1)樹脂A-1(結晶化誘導劑)之調製
於100g之聚L-乳酸(樹脂A’)(以下稱為“聚乳酸”)之粉末中,作為自由基交聯形成劑,添加0.4g(0.0022莫耳)之叔丁基過氧化異丙基碳酸酯(純度95%),充分混合後,以25mm之二軸擠出機(L/D=42,混煉溫度為200℃)進行混煉,成股(strand)狀吐出於水中冷卻,以切粒機(pelletizing)進行切割,調製樹脂A-1顆粒。
連續測定2次上述所獲得之樹脂A-1顆粒之示差掃描熱量。圖1表示樹脂A-1顆粒之圖表。第一次升溫時樹脂A-1顆粒顯示出熔解的169℃處有峰,顯示出快速的吸熱,於降溫時樹脂A-1顆粒顯示出結晶化的125℃處有鋒利的發熱峰。第二次,於升溫時同樣地於168℃處有快速吸熱,於降溫時,同樣地於124℃處有峰的結晶化發熱。結晶化溫度第一次測定為125℃,第二次為124℃,表示樹脂A-1之結晶化具有優異再現性。圖2表示由所獲得之樹脂A-1顆粒而成型之板的X射線衍射圖。衍射角2θ於17.2°處顯示出衍射强度大、有尖的峰、板整體結晶化之情形。
(2)母粒M-1之調製
於50份之聚乳酸(樹脂B)之顆粒中混合50份之上述樹脂A-1顆粒後,以二軸擠出機進行混煉,成股狀吐出於水中進行冷卻,以切粒機進行切割,調製母粒M-1顆粒。
與上述(1)相同,測定上述顆粒M-1之示差掃描熱量。於圖3中表示測定圖表。於降溫時表示顆粒M-1之結晶化的126℃處有鋒利的發熱峰。接著,第二次測定,亦於降溫時同樣地表示顆粒M-1之結晶化的125℃處有峰,顯示出快速發熱。第二次與第一次有1℃的差異,表現出優異的結晶再現性。圖4表示於上述所獲得之母粒M-1以以射出成型機加以成型的板的X射線衍射圖。2θ為17.1°處顯示出衍射强度大、有尖的峰,由母粒M-1成型之板整體的結晶化之情形。
(3)成型品D-1之調製
於48份之聚乳酸(樹脂C)之顆粒中混合2份之上述(2)中所獲得之母粒M-1,以射出成型機將缸溫度設定為190℃,以120℃的金屬模具溫度、90秒金屬模具內保持時間的成型條件進行成型,獲得成型板D-1。成型板D-1顯示出起因於樹脂結晶之半透明,厚度較薄的薄膜狀時顯示出幾乎透明。
與上述(1)相同,圖10表示上述所獲得的板D-1的X射線衍射圖。2θ為17.1°處顯示出衍射强度大、有尖的峰,板D-1整體上結晶。此外,圖11表示測定上述板D-1的示差掃描熱量的測定圖表。於降溫時表示板結晶化的119℃處表示鋒利的發熱峰。接著,第二次測定亦與降溫時相同,表示板D-1的結晶化的119℃處,顯示出峰的快速發熱。第一次與第二次溫度相同,表示優異的結晶再現性。
實施例2~4
與實施例1(3)相同,於表4所示之聚乳酸(樹脂C)顆粒中混合母粒M-1顆粒,以射出成型機進行成型,獲得聚乳酸之成型板D-2~D-4。測定所獲得之成型板的示差掃描熱量及X射線衍射。表4表示於降溫時發熱峰溫度、及X射線衍射圖之2θ之峰的角度。
比較例1(僅樹脂C之成型物)
僅將聚乳酸(樹脂C)之樹脂粉以二軸擠出機(混煉溫度為200℃)進行混煉,形成樹脂顆粒,實行該顆粒之熱分析。圖14表示上述顆粒之示差掃描熱量的測定圖表。於升溫時表示顆粒熔解的172℃處有峰的快速吸熱,但是沒有顯示出於實施例1、2、3所示之降溫時起因於結晶化的發熱現象而冷卻。接著,再次升降溫,但是僅同樣地表示顆粒熔解的吸熱。圖15表示上述顆粒的X射線衍射圖。衍射圖中沒有峰,顯示出顆粒係無定形(amorphous)狀態。
比較例2(由無機結晶成核劑引起之樹脂結晶化)
於100份之聚乳酸(樹脂C)樹脂粉中,作為無機結晶成核劑添加11份之滑石及1份之碳酸鈣,充分混合後,以二軸擠出機(混煉溫度為200℃)進行混煉,以股狀吐出於水中冷卻,以切粒機進行切割,調製含有結晶成核劑的樹脂顆粒。將該顆粒以190℃之射出成型機之缸溫度、105℃之金屬模具溫度、150秒之冷卻時間的條件下進行成型,獲得白色板。該板的白色係所添加的無機結晶成核劑。
圖16表示上述板的示差掃描熱量測定圖表。表示板的結晶化的峰溫度為110℃。圖17係X射線衍射圖,2θ為10.1°、17.1°、及29.2°處有尖的峰(相對強度的比率為75:100:73)。滑石及碳酸钙的X射線衍射為10.1°與29.2°,17.1°表示由聚乳酸之结晶化引起之衍射。
實施例5
將97份之聚乳酸顆粒與2份之實施例1(2)之母粒M-1顆粒與1份之含有10%酞菁藍色顏料之顏料聚乳酸母粒進行混合,以二軸擠出機(L/D=52、混煉溫度200℃)進行混煉,形成樹脂顆粒。其次,所獲得之顆粒於射出成型機金屬模具溫度為115~117℃,冷卻時間為120秒之條件下進行成型,獲得充分結晶之淡藍色成型板。成型板顯示出優異之耐熱性。
實施例6
(1)準備聚乳酸-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嵌段共聚合聚酯樹脂(PBT部分之平均分子量約3000、含有率:約20質量%、樹脂A’)粉末,於其100部中添加0.4份之叔丁基過氧化異丙基碳酸酯,充分混合後,同樣地以二軸擠出機進行混煉,調製樹脂A-2顆粒。
(2)接著,於50份之聚乳酸(樹脂B)顆粒中,充分混合50份之上述樹脂A-2顆粒後,同樣地以二軸擠出機進行混煉,調製母粒M-2顆粒。
(3)接著,同樣地將母粒M-2之顆粒與聚乳酸(樹脂C)之顆粒以實施例1(3)、實施例2~4之稀釋比進行混合,以射出成型機加以成型,分別獲得聚乳酸成型板D。各自之成型板D亦同樣地顯示出優異結晶性。
實施例7~9
(1)母粒M之調製
根據實施例1,作為樹脂A’使用下述表5之第1欄所揭示的聚琥珀酸丁二酯(PBS)、聚琥珀酸丁二酯、己二酸(PBSA)及聚(ε-己內酯)(PCL),作為過氧化物同樣地使用叔丁基過氧化異丙基碳酸酯(過氧化物-1)來調製樹脂A-3~A-5顆粒。
(2)母粒M之調製與成型物D之調製
接著,於50份之PBS、PBSA及PCL之樹脂顆粒中分別添加50份之上述樹脂A-3~A-5顆粒,充分混合後,同樣地以二軸擠出機進行混煉,調製母粒M-3~M-5顆粒。
(3)接著,同樣地以母粒M-3~M-5顆粒分別與PBS、PBSA及PCL顆粒以實施例1(3)、實施例2~4之稀釋比進行混合,以射出成型機加以成型,分別獲得聚酯成型板D。任一成型板亦同樣地顯示出優異結晶性。
實施例10
將1份之於實施例1(1)中所獲得之樹脂A-1顆粒分別混合於19份、49份及99份之聚乳酸A(樹脂C)顆粒中後,分別以二軸擠出機(L/D=52、混煉溫度為200℃)進行混煉,以股狀吐出於水中進行冷卻,以切粒機加以切割形成樹脂顆粒。接著,將所獲得之顆粒分別以射出成型機於金屬模具溫度為115~117℃、冷卻時間為120秒之條件下進行成型,獲得成型板E-1~3。任一成型板亦顯示出優異耐熱性。
實施例11
將1份之樹脂A-1顆粒與1份之含有10%酞菁藍色顏料之顏料聚乳酸母粒分別與18份、48份及98份之聚乳酸(樹脂C)顆粒混合後,分別以二軸擠出機(L/D=52、混煉溫度為200℃)進行混煉,以股狀吐出於水中進行冷卻,以切粒機進行切割形成樹脂顆粒。接著,將所獲得之顆粒分別以射出成型機於金屬模具溫度為115~117℃、冷卻時間為120秒之條件下進行成型,獲得成型板E-4~6。任一成型板顯示出優異耐熱性。
近年來,作為生物質塑膠代表例的聚乳酸等成型品具有結晶性非常慢、耐熱性低的缺點。作為結晶成核劑,若使用先前眾所周知之滑石等無機物質微粉使樹脂結晶化,則具有成形物變成白濁不透明的缺點。
本發明中,發現以交聯形成劑之作用於聚合物分子間形成點交聯的聚酯樹脂A,可有效地作為非晶質聚酯樹脂C之結晶化誘導劑而起作用,於成型加工時,為了使其結晶誘導性有效地起作用,預先調製將該樹脂A於樹脂B中高濃度地且充分地稀釋、擴散的母粒M,並將其添加於非晶質聚酯樹脂C中進行混煉,保持結晶形成溫度、時間,使成型樹脂整體結晶化,藉此來提高耐熱性等物性,並可提供優異的成型加工物品D。
同樣地,將樹脂A與聚酯樹脂C以擠出機等充分混煉後,以成型機加以成型,可提供成型加工物品E。而且,由於該成型物不含無機物質等,可相對地保持成型物透明性。其結果是,本發明之成型品可用於包括先前由於耐熱性低而不能使用之用途,例如,薄板、薄膜類、網類;容器、託盤類;發泡材料類;食品包裝容器類;水產品、農產品用箱、包裝用箱、運輸用箱類;電器產品、精密機器等緩衝材;建築用、道路用防音隔熱材等廣泛的用途。
圖1係於實施例1(1)中所獲得之樹脂A-1顆粒之示差掃描熱量測定圖表。
圖2係於實施例1(1)中所獲得之樹脂A-1板之X射線衍射圖表。
圖3係於實施例1(2)所獲得之稀釋比(樹脂A:樹脂B)1:1的母粒M-1顆粒的示差掃描熱量測定圖表。
圖4係於實施例1(2)所獲得之稀釋比(樹脂A:樹脂B)1:1的母粒M-1板的X射線衍射圖表。
圖5係M-1:樹脂B為2:8,成型條件為40℃、30秒的板的X射線衍射圖表。
圖6係於實施例2的M-1:樹脂C為2:8,成型條件為110℃、120秒的板D-2的X射線衍射圖表。
圖7係M-1:樹脂C為2:18,成型條件為40℃、30秒的板的X射線衍射圖表。
圖8係於實施例3的M-1:樹脂C為2:18,成型條件為110℃、120秒的板D-3的X射線衍射圖表。
圖9係M-1:樹脂C為2:48,成型條件為40℃、30秒的板的X射線衍射圖表。
圖10係於實施例1(3)的M-1:樹脂C為2:48,成型條件為110℃、120秒的板D-1的X射線衍射圖表。
圖11係於實施例1(3)的M-1:樹脂C為2:48,成型條件為110℃、120秒的板D-1的示差掃描熱量測定圖表。
圖12係M-1:樹脂C為2:98,成型條件為40℃、30秒的板的X射線衍射圖表。
圖13係於實施例4的M-1:樹脂C為2:98,成型條件為110℃、120秒的板D-4的X射線衍射圖表。
圖14係於比較例1所獲得之樹脂顆粒的示差掃描熱量測定圖表。
圖15係於比較例1所獲得之樹脂成型板的X射線衍射圖表。
圖16係於比較例2所獲得之樹脂顆粒的示差掃描熱量測定圖表。
圖17係於比較例2所獲得之成型板的X射線衍射圖表。
Claims (5)
- 一種結晶化聚乳酸樹脂成型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下述混合物(a)或(b):;(a)藉由選自於自由基產生劑及/或多官能性交聯劑之交聯形成劑於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交聯點之結晶誘導性交聯聚乳酸樹脂A與非交聯聚乳酸樹脂C之混合物,在此,上述樹脂A與上述樹脂C之混合比例係相對於1質量份之樹脂A,樹脂C為3~100質量份;(b)含有較多上述樹脂A之該樹脂A與非交聯聚乳酸樹脂B之結晶誘導性母粒M與非交聯聚乳酸樹脂C的混合物,在此,上述樹脂A與上述樹脂B之混合比例係相對於1質量份之樹脂A,樹脂B為0.05~10質量份,上述母粒M與上述樹脂C之混合比例係相對於1質量份之母粒M,樹脂C為1~100質量份,於金屬模具內熔融射出並保持於金屬模具內,其後冷卻,於不使用無機質結晶成核劑之條件下,使構成成型物之聚乳酸樹脂結晶化,其中,上述成型時之金屬模具溫度為熔融樹脂之結晶化溫度Tc±30℃,金屬模具內樹脂之保持時間為5~240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自由基產生劑係選自過氧化碳酸酯類、過氧酯類、過氧化雙乙醯基類、過氧化二烷基類、過氧縮酮類、及氫過氧化物類中之至少1種過氧化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自由基產生劑係選自1,1’-偶氮雙環烷烴甲腈、2-(胺基甲醯基偶氮)烷腈、2-苯偶氮基-4-烷氧基-2,4-二烷腈中之至少1種偶氮類自由基產生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多官能性交聯劑係選自聚環氧化合物、聚異氰酸脂化合物、聚羥甲基化合物及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多官能化合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樹脂A之調製步驟、上述母粒M之調製步驟、上述混合物a或b之調製步驟及混合物a或b之成型步驟之任一步驟中,添加選自著色劑、分散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阻燃劑、抗靜電劑、填充劑、加成聚合性單體及鏈延長劑中之至少1種添加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90505A JP2008138192A (ja) | 2006-11-09 | 2007-11-08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用結晶化促進剤および成型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40641A TW200940641A (en) | 2009-10-01 |
TWI453250B true TWI453250B (zh) | 2014-09-21 |
Family
ID=4062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42590A TWI453250B (zh) | 2007-11-08 | 2008-11-05 |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yester resin molded article, a resin crystallization inducing agent, a masterbatch and a polyester resin molded product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92412A1 (zh) |
EP (1) | EP2208759B1 (zh) |
JP (1) | JP5478054B2 (zh) |
KR (1) | KR101212356B1 (zh) |
CN (1) | CN101855295B (zh) |
TW (1) | TWI453250B (zh) |
WO (1) | WO20090609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93945B2 (ja) * | 2010-02-08 | 2014-05-1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乳酸系樹脂成形体 |
BE1019340A3 (fr) * | 2010-05-18 | 2012-06-05 | Futerro Sa | Procede pour nucleer et accelerer la cristallisation du polylactide. |
TWI410459B (zh) * | 2010-09-01 | 2013-10-01 | Minima Technology Co Ltd | Heat - resistant lightweigh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ackage and its composition |
CN104822752B (zh) | 2012-12-05 | 2017-04-19 | 阿克佐诺贝尔化学国际公司 | 包含环酮过氧化物的母体混合物 |
CN104822751B (zh) | 2012-12-05 | 2017-05-10 | 阿克佐诺贝尔化学国际公司 | 基于生物树脂的过氧化物母体混合物 |
KR101587187B1 (ko) * | 2014-04-25 | 2016-01-21 | 주식회사 휴비스 | 난연성 폴리에스테르 발포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20171A (ja) * | 2004-02-03 | 2005-08-18 | Mitsui Chemicals Inc | 乳酸系ポリマー組成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66848B2 (ja) * | 2000-08-31 | 2009-11-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架橋型軟質乳酸系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組成物 |
CN1272391C (zh) * | 2000-09-27 | 2006-08-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用于喷墨记录的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材料 |
JP3410075B2 (ja) | 2000-11-17 | 2003-05-26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結晶性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シート |
JP4120776B2 (ja) * | 2001-07-09 | 2008-07-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生分解性プラスチック素材及び生分解性プラスチック成形物、並びにこの生分解性プラスチック成形物の製造方法 |
JP3824547B2 (ja) * | 2001-08-10 | 2006-09-20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より得られる発泡体、成形体 |
JP4306258B2 (ja) | 2002-02-07 | 2009-07-29 | 東レ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
JP4808367B2 (ja) | 2003-03-06 | 2011-11-02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系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JP2004352908A (ja) | 2003-05-30 | 2004-12-16 | Mitsui Chemicals Inc | 乳酸系ポリ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
EP1640406A4 (en) * | 2003-06-27 | 2008-01-23 | Unitika Ltd | ALIPHATIC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RESIN COMPOSITION, MOLDED ARTICLE, AND EXPANDED ARTICLE COMPRISING THE RESIN COMPOSITION |
DE102004005657A1 (de) * | 2004-02-04 | 2005-08-25 | Basf Ag | Fließfähige Polyesterformmassen |
JP4238174B2 (ja) * | 2004-04-19 | 2009-03-11 | 住友電工ファイン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製透明材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乳酸製透明材料 |
DE102004038979A1 (de) * | 2004-08-10 | 2006-02-23 | Basf Ag | Schlagzähmodifizierte Polyester mit hyperverzweigten Polyestern |
JP4654737B2 (ja) * | 2005-04-04 | 2011-03-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成形物及び成形物の製造方法 |
US7964210B2 (en) * | 2006-03-31 | 2011-06-21 |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 Degradable polymeri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with a continuous phase and discrete phase |
JP5200208B2 (ja) * | 2006-06-30 | 2013-06-05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脂肪族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及び樹脂組成物 |
-
2008
- 2008-11-05 TW TW097142590A patent/TWI453250B/zh active
- 2008-11-07 WO PCT/JP2008/070351 patent/WO20090609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1-07 JP JP2008286691A patent/JP5478054B2/ja active Active
- 2008-11-07 EP EP08847939.9A patent/EP220875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11-07 CN CN200880115092.0A patent/CN101855295B/zh active Active
- 2008-11-07 KR KR1020107010041A patent/KR10121235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
- 2010-05-05 US US12/799,950 patent/US2010029241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20171A (ja) * | 2004-02-03 | 2005-08-18 | Mitsui Chemicals Inc | 乳酸系ポリマー組成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212356B1 (ko) | 2012-12-13 |
CN101855295B (zh) | 2013-07-24 |
WO2009060959A1 (ja) | 2009-05-14 |
KR20100080837A (ko) | 2010-07-12 |
CN101855295A (zh) | 2010-10-06 |
EP2208759A4 (en) | 2011-06-15 |
EP2208759A1 (en) | 2010-07-21 |
EP2208759B1 (en) | 2013-04-10 |
JP5478054B2 (ja) | 2014-04-23 |
TW200940641A (en) | 2009-10-01 |
US20100292412A1 (en) | 2010-11-18 |
JP2009132914A (ja) | 2009-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53250B (zh) |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yester resin molded article, a resin crystallization inducing agent, a masterbatch and a polyester resin molded product | |
CA2663336C (en) | Polyeste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rticles by extrusion blow molding | |
US11203676B2 (en) | Heat shrinkable film comprising polyester based copolymer | |
JP6050825B2 (ja) | ポリ乳酸樹脂および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ブレンド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成形製品 | |
JP5565469B2 (ja)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 |
JP2011516670A (ja) | バイオポリマー用の生物由来の可塑剤 | |
JP2011510116A (ja) | 押出ブロー成形物品 | |
TW200932799A (en) | Film | |
JP5339857B2 (ja) | 生分解性難燃ポリエステル発泡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得られる発泡体、その成形体 | |
JP2009040948A (ja) | 射出成形用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4028882A (ja)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 |
KR20130055207A (ko) | 내충격성 및 내열성이 우수한 폴리유산 수지 및 공중합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블렌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제품 | |
JP2014001261A (ja) |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又はシート | |
CN108350254B (zh) |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 |
JP2001064379A (ja) | 相溶性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組成物 | |
JP2022540546A (ja)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混合物 | |
TW201437251A (zh) | 聚乳酸樹脂組成物、成形體及聚乳酸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 |
KR20130055219A (ko) | 내충격성 및 내열성이 우수한 폴리유산 수지 및 공중합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블렌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제품 | |
JP2007211129A (ja) |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 |
KR102041305B1 (ko) | 생분해성 비드 발포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WO2008056737A1 (fr) | Composition de résine polyester,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de la composition, agent favorisant la cristallisation de la résine polyester, et article moulé | |
JP2022550817A (ja)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混合物およびこれから形成された成形品 | |
JP2006517003A (ja) | 押出吹込み成型物 | |
JP2008138192A (ja)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用結晶化促進剤および成型物 | |
JP2000063646A (ja) | 繊維強化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成形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