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0708B - Absorbent items - Google Patents

Absorbent item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0708B
TWI450708B TW096128437A TW96128437A TWI450708B TW I450708 B TWI450708 B TW I450708B TW 096128437 A TW096128437 A TW 096128437A TW 96128437 A TW96128437 A TW 96128437A TW I450708 B TWI450708 B TW I4507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akage preventing
sheet
side leakage
portions
w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8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24657A (en
Inventor
Hiroyuki Yokomatsu
Hironori Kawasaki
Shinsuke Nagahara
Yasuhiro Yamamoto
Mayumi Kimura
Haruo S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390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305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77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8422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772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09312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042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3627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129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3054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169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3055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24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4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0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07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2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male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5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61F13/4751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 A61F13/4756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the means consisting of grooves, e.g. channels, depressions or embossments, resulting in a heterogeneous surface lev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5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5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61F13/4751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 A61F13/4752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the means being an upstanding barrier
    • A61F13/4753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the means being an upstanding barrier the barrier being not integral with the topsheet or backshe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5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61F13/4751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 A61F13/475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the means being located outside the perimeter of the absorbent c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6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ncircling the crotch region of the undergar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吸收性物品,如生理用衛生棉、衛生護墊(嬰兒紙尿褲)、失禁墊等。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吸收性物品,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帶翼狀側翼部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之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有設置有一對側防漏部者。此種吸收性物品中,為防止自具有吸收層以及防漏層之吸收性本體之兩側部的側漏,而將一對側防漏部設置於吸收性本體的皮膚抵接面側之兩側部。藉此,於吸收性物品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形成抑制液體擴散之區域,有時形成立體狀之壁,從而防止液體橫向移動。
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1-245927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生理用衛生棉,其具有透液性之正面薄片、背面薄片、以及夾持於正面薄片與背面薄片之間的吸收芯體,並且,於生理用衛生棉之表面的包括吸收芯體及正面薄片的整個吸收區域之寬度方向的中央,設置有主吸收區域,於寬度方向較該主吸收區域更外側處,設置有吸收芯體及正面薄片形成為凹狀的槽溝部,並且,於槽溝寬度方向較槽溝部更外側處,設置有沿生理用衛生棉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側防漏部,位於主吸收區域之正面薄片之纖維密度、槽溝部之正面薄片之纖維密度、與側防漏部之纖維密度的關係為槽溝部>側防漏部>主吸收區域的順序。該生理用衛生棉之側防漏部係將一片不織布翻折而形成,並且具有翻折之不織布之相對向的內面之間相互離開的中空立體形狀。
又,於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1-252306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生理用衛生棉,其具備具有吸收層以及防漏層之吸收性本體,實質上為縱長形,一對側防漏部設置於吸收性本體之皮膚抵接面側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部,側防漏部具有由熱可塑性纖維所形成之不織布或包含熱可塑性纖維之不織布、以及沿縱方向發揮彈性收縮力之彈性構件,於構成側防漏部之不織布中設置有剛性區域,該剛性區域中,成形有波形之頂部及底部自基端朝向自由端延伸且波形沿縱方向規則重複的凹凸褶皺,並且,於側防漏部之基端與自由端之中間區域,凹凸褶皺不連續之剛性分界部以沿縱方向延伸之方式形成。
又,於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表平7-502438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生理用衛生棉,其具備具有吸收層以及防漏層之吸收性本體,實質上為縱長形,且一對側防漏部設置於吸收性本體之兩側,側防漏部具有環形狀,防漏層延伸出至該環形狀之內部。
另一方面,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有設置有一對翼形部者,該一對翼形部分別自具備正面薄片、背面薄片以及插入配置於兩薄片間之吸收體的吸收性本體之兩側部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出。設置有如此之翼形部之吸收性物品,可藉由下述方式防止吸收性物品之位置移位:將吸收性本體配設於短褲褲襠部(以下,亦稱為胯下部)之上面(內面),並將翼形部翻折至褲襠部之下面(外面)側,從而利用設置於翼形部之防止移位劑將翼形部固定於褲襠部。
又,於吸收性物品中,有為提昇自吸收性本體之兩側部之側漏防止性而設置有一對側防漏部者,該一對側防漏部分別被覆吸收性本體之皮膚抵接面側之兩側部。於設置有如此之側防漏部之吸收性物品中同時設置翼形部之情形時,採用例如下述構成:使形成側防漏部之側部薄片向吸收性本體之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出,利用側部薄片之延伸區域而形成翼形部[參照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2-272786號公報)]。又,採用有下述構成:分別使形成側防漏部之側部薄片以及吸收性本體之背面薄片向吸收性本體之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出,利用兩薄片之延伸區域之積層體而形成翼形部。
另一方面,利用側部薄片以及背面薄片之延伸區域的積層體而形成之翼形部具有例如剛性較高、對身體之合身性較差,並且由於背面薄片之存在而使皮膚觸感(柔軟度)較差的缺點。
為解決如此之缺點,開發出利用側部薄片之延伸區域之單層而形成翼形部的吸收性物品(生理用衛生棉)[參照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2-272786號公報)]。根據專利文獻4中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可消除翼形部對身體之合身性、以及翼形部之皮膚觸感(柔軟度)等較差等上述缺點。
又,先前,眾所周知有具備翼狀側翼部的生理用衛生棉。此種生理用衛生棉包括吸收性本體以及一對翼狀側翼部,該一對翼狀側翼部係設置於該吸收性本體之長度方向之兩側緣部。
此種生理用衛生棉之翼狀側翼部係如下所述者:於其單面上設置有側翼黏著部,當使用衛生棉時,沿短褲等內褲(以下,亦簡稱為短褲)之胯下部的緣部彎折該翼狀側翼部,從而藉由該側翼黏著部而將其固定於該內褲之外面。
例如,眾所周知有利用一片不織布形成側防漏部及翼狀側翼部的生理用衛生棉[參照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2-272786號公報)]。
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一種吸收性物品,於透液性正面薄片與不透液性背面薄片之間插入有吸收體,並且於兩側部,分別形成有為固定於內褲上而向側方突出的1個以上之翼狀側翼部,不透液性背面薄片以於吸收性物品之兩側部略微超出吸收體側緣之位置作為薄片端部,於吸收性物品之表面側兩側部,分別沿長度方向,且一直延伸至吸收性物品之大致全長而設置有側部不織布,並藉由使側部不織布之一部分於側方延伸而形成翼狀側翼部,於翼狀側翼部之非皮膚抵接面側形成有側翼黏著部。根據專利文獻4中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不會存在由於翼狀側翼部之存在而帶來不舒服感之狀況,並且使皮膚觸感及透氣性提昇。於側部不織布係以伸縮性不織布而構成之情形時,即便藉由翼狀側翼部而固定於內褲上,亦可充分追隨身體之活動。
又,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實開平5-65319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生理用衛生棉,其具有吸收性本體以及一對翼狀側翼部,該吸收性本體包含透液性正面薄片、不透液性背面薄片以及插入於兩薄片之間之吸液性吸收體,該一對翼狀側翼部係自該吸收性本體之長度方向之兩側緣延伸出,於該翼狀側翼部之非皮膚抵接面側,具有側翼黏著部,翼狀側翼部由自吸收性本體之側緣延伸出之背面薄片以及上面薄片、及插入於兩薄片之間的補強層而形成。根據專利文獻5中所記載之生理用衛生棉,可防止由於翼狀側翼部之剛性較低而引起翼狀側翼部起皺,且可防止側翼黏著部彼此相互黏接。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1-245927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1-252306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表平7-502438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2-272786號公報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實開平5-65319號公報
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生理用衛生棉之側防漏部,其中空之立體形狀有可能會由於個別包裝,或者由於穿戴衛生棉時受到壓損而產生液體滲漏。又,並未對側防漏部之形狀進行提高柔軟性、身體追隨性以及穿著感之研究。
又,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生理用衛生棉之側防漏部,由於當穿戴衛生棉時,主要於中間區域彎折,故而無法充分追隨穿戴者之各種活動或姿勢之變化,因此認為其身體追隨性以及穿著感較差。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4中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中,於吸收體之寬度方向外側位置,背面薄片與側部薄片藉由沿長度方向之線狀之熱密封線而相互接合。因此,翼形部容易由於上述熱密封線之損壞而斷裂。又,由於線狀之熱密封線容易成為翻折引導線,故而翼形部之翻折位置受到限制,難以將翼形部自由地捲入短褲之褲襠部。進而,由於熱密封線之剛性,吸收性本體之長度方向之剛性增加,穿著時吸收性本體不易追隨身體。
又,根據專利文獻4中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由於翼形部係由側部薄片單層構成,故而翼形部容易拉伸,當將個別包裝狀態之吸收性物品自包裝材中取出時,難以自被覆設置於翼形部之防止移位劑的被覆薄片撕離翼形部。又,由於翼形部之剛性(硬度)較低,故而當穿著於短褲上時,翼形部之翻折操作性較差。進而,使用後,當欲將吸收性物品自短褲撕離而將其廢棄時,由於翼形部之翻折部附近的強度較低,有時翼形部會於其基端部附近斷裂,形成翼形部之一部分附著於短褲上之狀態。
又,專利文獻4中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中,由於其翼狀側翼部係由一片不織布所形成,故而當自藉由側翼黏著部而固定之短褲等內褲去除翼狀側翼部時,翼狀側翼部有可能會破損。
又,專利文獻5中所記載之生理用衛生棉中,由於翼狀側翼部之非皮膚抵接面側之面係由不透液性背面薄片所形成,故而於該背面薄片由樹脂薄膜形成之情形時,有時穿著感以及操作性會較差。
因此,本發明(第1發明)係關於一種吸收性物品,該吸收性物品具有柔軟性以及身體追隨性優異、穿著感以及防漏性較高之側防漏部。又,本發明(第1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合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物品之包裝構造。
又,本發明(第2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該吸收性物品具有身體追隨性以及穿著感優異、防漏性較高之側防漏部。
又,本發明(第3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該吸收性物品具有穿著感以及防漏性優異之側防漏部。
又,本發明(第4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具有吸收性本體、翼形部以及側防漏部,且翼形部係由形成側防漏部之側部薄片所形成的吸收性物品,其翼形部不易斷裂,易於將翼形部自由地捲入短褲之褲襠部,且穿著時吸收性本體容易追隨身體。
又,本發明(第5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該吸收性物品具備具有特定強度且穿著感以及操作性優異之翼狀側翼部。
又,本發明(第6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具有翼形部以及側防漏部,且翼形部係由形成側防漏部之側部薄片所形成的吸收性物品,其翼形部對身體之合身性以及皮膚觸感優異,且易於自被覆防止移位劑之被覆薄片撕離翼形部,翼形部之翻折操作性較高,翼形部不易於其基端部附近斷裂。
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具備具有吸收層以及防漏層,且實質上為縱長之吸收性本體,且藉由一對側防漏部覆蓋上述吸收性本體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一對上述側防漏部分別包含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而構成,於該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壓花部。
又,本發明之第1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如下所述:於上述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中,上述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係以使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寬度方向內側具有翻折端部之方式,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向該寬度方向外側翻折而形成。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上述寬度方向之外側部設置有多個上述壓花部。於一對上述側防漏部各自之上述翻折端部附近,具有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未彼此接合之非接合區域。
又,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包裝構造如下所述:包含上述第1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以及將其個別包裝之內面經剝離處理的包裝材,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本體黏著部,該本體黏著部以接觸上述包裝材之內面之方式而剝離自如地黏著於該包裝材上。上述吸收性物品及上述包裝材,係自該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之一方之端緣側,以皮膚抵接面側為內側,依次彎折2次以上而摺疊,藉由該彎折,於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形成有複數條摺線。位於最靠近上述吸收性本體的排泄部對向區域之長度方向之中央之位置上的2條上述摺線間的上述非接合區域之寬度,大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前後各端部與分別位於最靠近該前後端部之位置上的上述摺線之間的上述非接合區域之寬度。
又,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包裝構造如下所述:包含上述第1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以及將其個別包裝之內面經剝離處理的包裝材,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本體黏著部,該本體黏著部以抵接上述包裝材之內面之方式而剝離自如地黏著於該包裝材上。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上述吸收層上,形成有一直延伸至上述吸收性本體之排泄部對向區域之前後端部間的中高部。上述吸收性物品及上述包裝材,係自該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之一方之端緣側,以皮膚抵接面側為內側,依次彎折1次或2次以上而摺疊。上述吸收性物品之包裝構造,且藉由上述彎折而形成之摺線以跨越上述中高部之方式形成。
又,本發明之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如下所述:於上述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中,上述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係以使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寬度方向內側具有端部之方式,將複數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重疊而形成。於上述端部處,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各自之薄片端部彼此間至少具有非接合部。於上述側防漏部之上述寬度方向之外側部,形成有多個上述壓花部。
又,本發明係一種製造上述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方法,其具備下述步驟。
開捲送出步驟,分別自複數個捲繞成輥狀之長條狀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坯布,開捲送出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
熱風處理步驟,分別對所開捲送出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吹附熱風。
壓花步驟,分別將該經熱風處理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以使其長度方向之一方之側緣實質上一致之方式重疊,並於重疊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之另一方之側緣側形成多個壓花部,從而製作出側防漏部連續構件。
接合步驟,於另外製作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以使上述側緣位於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寬度方向內側的方式,接合一對該側防漏部連續構件,從而製作出吸收性物品連續體。
切斷步驟,將該吸收性物品連續體切斷成一個個吸收性物品。
又,本發明係一種製造上述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方法,其具備下述步驟。
開捲送出步驟,自捲繞成輥狀之長條狀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坯布,開捲送出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熱風處理步驟,對所開捲送出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吹附熱風。
翻折步驟,將該經熱風處理的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之長度方向之一方之側部,向與該長度方向相正交之方向翻折,形成對折。
壓花步驟,於經翻折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上之藉由對折而形成之翻折端部之相反側的端部側,形成多個壓花部,從而製作出側防漏部連續構件。
第1切斷步驟,對該側防漏部連續構件之上述翻折端部,沿上述長度方向連續或不連續地進行切斷。
接合步驟,於另外製作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長度方向之兩側部,以使上述翻折端部位於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寬度方向內側的方式,接合經切斷之一對上述側防漏部連續構件,從而製作出吸收性物品連續體。
第2切斷步驟,將該吸收性物品連續體切斷成一個個吸收性物品。
又,本發明係一種製造上述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方法,其具備下述步驟。
開捲送出步驟,分別自複數個捲繞成輥狀之長條狀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坯布,開捲送出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
壓花步驟,分別將所開捲送出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以使其長度方向之一方之側緣實質上一致之方式重疊,並於重疊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的另一方之側緣側,形成多個壓花部,從而製作出側防漏部連續構件。
熱風處理步驟,對該側防漏部連續構件吹附熱風。
接合步驟,於另外製作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以使上述側緣位於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寬度方向內側的方式,接合該經熱風處理之一對上述側防漏部連續構件,從而製作出吸收性物品連續體。
切斷步驟,將該吸收性物品連續體切斷成一個個吸收性物品。
又,本發明係一種製造上述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方法,其具備下述步驟。
開捲送出步驟,自捲繞成輥狀之長條狀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坯布,開捲送出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
翻折步驟,將所開捲送出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之長度方向之一方之側部,向與該長度方向相正交之方向翻折,形成對折。
壓花步驟,於經翻折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上之藉由對折而形成的翻折端部之相反側的端部側,形成多個壓花部,從而製作出側防漏部連續構件。
第1切斷步驟,對該側防漏部連續構件之上述翻折端部,沿上述長度方向連續或不連續地進行切斷。
熱風處理步驟,對經切斷之上述側防漏部連續構件吹附熱風。
接合步驟,於另外製作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以使上述翻折端部位於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寬度方向內側的方式,接合該經熱風處理之一對上述側防漏部連續構件,從而製作出吸收性物品連續體。
第2切斷步驟,將該吸收性物品連續體切斷成一個個吸收性物品。
又,本發明之第3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如下所述:於上述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中,上述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係以使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寬度方向內側具有翻折端部的方式,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向該寬度方向之外側翻折而形成。於翻折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間配置有中間層。上述中間層至少與由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中之形成上述側防漏部之皮膚抵接面側的部分構成之上層或由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中之形成非皮膚抵接面側的部分構成之下層相接合。
又,本發明之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具有:具備正面薄片、背面薄片以及插入配置於兩薄片間之吸收體的吸收性本體;分別自該吸收性本體之兩側部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出的一對翼形部;以及分別被覆該吸收性本體之皮膚抵接面側之兩側部的一對側防漏部。上述吸收性本體沿其長度方向而劃分為:於兩側部具有上述翼形部的排泄部對向部;位於該排泄部對向部前方的前方部;以及位於該排泄部對向部後方的後方部。上述側防漏部係由斥水性側部薄片所構成,該側部薄片分別自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兩側部延伸出,形成上述翼形部之全部或一部分。上述側部薄片與上述背面薄片,於較上述吸收體寬度方向更外側之區域中藉由熱密封線而接合。該熱密封線係自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前端部側一直延伸至上述翼形部之前側根部附近,並且自該吸收性本體之後端部側一直延伸至該翼形部之後側根部附近,而於兩根部附近之間,未設置該熱密封線或沿長度方向非連續地設置該熱密封線。
又,本發明之第5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本體以及一對翼狀側翼部,該吸收性本體具備吸收層以及防漏層且實質上為縱長,該一對翼狀側翼部自該吸收性本體之長度方向的兩側緣部延伸出。一對上述翼狀側翼部分別係利用不織布以於厚度方向上具有層構造的方式而形成,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寬度方向較其基部更外側的位置處,具有不織布之層數多於該基部的部分,且該部分與形成於非皮膚抵接面側之側翼黏著部重疊。
又,本發明係一種製造上述第5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方法,其具備下述步驟。
開捲送出步驟,自捲繞成輥狀之長條狀不織布之坯布開捲送出該不織布連續體。
翻折步驟,分別將所開捲送出之上述不織布連續體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以使該兩側部彼此重疊之方式,於其寬度方向翻折三折。
壓花步驟,對經翻折之上述不織布連續體,以包含上述兩側部相互重疊的部分之方式,且於經翻折之該不織布連續體之兩側部以外之部份,以特定寬度形成多個壓花部,從而製作出長條狀構件。
塗佈步驟,對上述長條狀構件之一方之面中的上述兩側部相重疊的上述部分,以形成連續體之方式塗佈黏著劑。
第1切斷步驟,對塗佈有上述黏著劑之上述長條狀構件,以沿其寬度方向且於形成有上述壓花部之上述特定寬度內擺動的方式,沿其長度方向進行切斷,從而製作出間歇形成有翼狀側翼部形成部之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
接合步驟,於另外製作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的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以使上述翼狀側翼部形成部自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長度方向兩側緣部延伸出且使所塗佈之上述黏著劑朝向非皮膚抵接面側的方式,接合一對上述側防漏部連續構件,從而將該一對上述側防漏部連續構件接合於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上,製作出吸收性物品連續體。
第2切斷步驟,將上述吸收性物品連續體切斷成一個個吸收性物品。
又,本發明之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具有:具備正面薄片、背面薄片以及插入配置於兩薄片間之吸收體的吸收性本體;分別自該吸收性本體之兩側部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出的一對翼形部;以及分別被覆該吸收性本體之皮膚抵接面側之兩側部的一對側防漏部。上述翼形部由翼形部上層以及翼形部下層所構成。上述側防漏部由斥水性側部薄片所構成,該側部薄片分別自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兩側部延伸出,形成上述翼形部上層。上述背面薄片分別自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兩側部延伸出,形成上述翼形部下層。上述翼形部中,其基端部即翼形部基端部由上述翼形部上層與上述翼形部下層之積層體所構成,該翼形部基端部以外之部分即翼形部前端部由該翼形部上層所構成。
以下,對本發明(第1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根據其較佳實施形態並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1為生理用衛生棉,如圖1至圖4所示,其具有吸收性本體10,且藉由一對側防漏部5、5而覆蓋吸收性本體10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其中,該吸收性本體10具備液體保持性之吸收層11以及液體不透過性之防漏層12,且實質上為縱長。衛生棉1中之吸收層11由液體透過性之正面薄片2以及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4所構成,防漏層12由具有透氣性以及液體不透過性之背面薄片3所構成。
又,於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中,一對側防漏部5、5分別包含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而構成,於該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兩者上,形成有壓花部52。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係以使吸收性本體10之寬度方向內側具有翻折端部51之方式,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向吸收性本體10之寬度方向外側翻折而形成。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吸收性本體10之寬度方向外側部,設置有多個壓花部52、52…,於一對側防漏部5、5各自之翻折端部51附近,具有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未彼此接合之非接合區域5A。
進一步詳細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以下,亦簡稱為衛生棉)。衛生棉1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吸收性本體10之長度方向(以下,亦稱為本體長度方向)一致。正面薄片2以及背面薄片3分別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吸收體4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並夾持固定於正面薄片2與背面薄片3之間。正面薄片2之寬度與吸收體4之寬度大致相同,且窄於背面薄片3之寬度。正面薄片2覆蓋吸收體4之皮膚抵接面側之整個區域。正面薄片2以及背面薄片3分別自吸收體4之長度方向兩端延伸出,並於其延伸出部分中,彼此藉由熱封、利用黏接劑之黏接等公知之接合方法而接合。
如圖1所示,衛生棉1可沿其長度方向劃分為前方部A、該長度方向中央區域即排泄部對向部B(於寬度方向中央具有主要與穿或者之液體排泄部對向配置之排泄部對向區域的部分)以及後方部C(主要與穿或者之臀部對向配置的部分)。上述排泄部對向區域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前方部A係當穿戴衛生棉時,位於穿戴者之最前側的部位,後方部C係位於穿戴者之最後側的部位。
進一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中的一對側防漏部5、5,如圖1所示,一對側防漏部5、5分別形成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一對側防漏部5、5分別具有大致相同之寬度,並係一直延伸至本體長度方向之兩端部間而配置。
如圖2所示,側防漏部5於吸收性本體10之側緣部,藉由密封部8而與背面薄片3相接合。側防漏部5係,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以自吸收性本體10之側緣部朝向吸收性本體10之寬度方向(以下,亦簡稱為本體寬度方向)內側延伸,形成作為翻折端部51之內側緣部的方式,朝向吸收層11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翻折後,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延伸。經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前端部再次於密封部8處,與背面薄片3相接合。密封部8可藉由熱封、利用黏接劑之黏接等公知之接合方法而形成。
於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中,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係由不織布所形成。
其次,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
如圖1至圖3所示,於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不織布中,藉由壓花而設置有多個凹部52a、52a…。
如圖1所示,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中,凹部52a係以所謂鋸齒狀之圖案而配置,並且,各凹部52a分別係以俯視圓形而不連續地形成。凹部52a中,不織布之纖維經壓密化,故而密度較大。
如圖2及圖3所示,凹部52a係藉由自側防漏部5之外面50c側朝向內面50a、50b側延伸出之不織布所形成。凹部52a於側防漏部5之外面50c上具有開口。較好的是,各凹部52a之尺寸相同。
此處,側防漏部5之外面50c係側防漏部5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面,側防漏部5之內面50a、50b係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相對向的面。再者,側防漏部5之外面50c中,由於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翻折,其一部分與正面薄片2相對向。
作為凹部52a之態樣,例如可列舉圓筒狀、或凹部52a之直徑自外面50c側朝向內面50a、50b側逐漸增加之錐台狀等形狀,但就凹部52a之立體形狀之穩定性的觀點考慮較好的是,如圖2及圖3所示,凹部52a之直徑自外面50c側朝向內面50a、50b側逐漸減小之倒錐台狀之形狀。第1實施形態中,凹部52a具有倒圓錐台狀之形狀。凹部52a包括底面部56a及與該底面部56a之周圍連設之壁部57。底面部56a之外面係側防漏部5之內面50a、50b之一部分。
對於凹部52a中之側防漏部5之外面50c的開口直徑而言,於獲得側防漏部5之良好皮膚觸感以及緩衝性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1~8 mm,特別好的是1.5~6 mm。
如圖1及圖3所示,凹部52a之底面部56a具有俯視為圓形,形成為平板狀,且薄膜化。底面部56a薄膜化之部分,於獲得側防漏部5之立體形狀之穩定性的方面考慮,較好的是,相對於俯視底面部56a之面積,為20~90%,特別好的是30~80%。第1實施形態中,底面部56a全部薄膜化。
本說明書中,薄膜化係指不織布之構成纖維之構成樹脂中的至少熔點最低之樹脂軟化(較好是熔融固化),構成纖維密著成薄膜狀的狀態,較好的是,該薄膜化之部分幾乎失去纖維形狀。薄膜化之底面部56a與凹部52a之未薄膜化之部分相比較,厚度更薄,密度更高,又,其表面更平滑。
另一方面,側防漏部5之非壓花部以及非凹部之不織布由於未施加有壓花加工,亦未薄膜化,故而具有柔軟之質感,且由凹凸所造成之段差感減輕,故較好。與衛生棉穿戴者之皮膚直接觸之側防漏部5之外面,由於由未施加有不織布之壓花加工之部分形成,故而皮膚觸感良好。
如圖1所示,一對側防漏部5、5分別於翻折端部51附近,具有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相對向之內面50a、50b未相互接合之非接合區域5A,於較該非接合區域5A更靠本體寬度方向之上述外側部處,具有相對向之內面50a、50b相互接合之接合區域5B。
以下,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5之非接合區域5A。
非接合區域5A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非接合區域5A具有特定寬度,並係一直延伸至側防漏部5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間而形成。於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中,排泄部對向部B中之非接合區域5A的寬度大於前方部A以及後方部C中之非接合區域5A的寬度。又,前方部A以及後方部C中之非接合區域5A的寬度大致相同。非接合區域5A之寬度係指非接合區域5A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長度。
於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中,非接合區域5A之寬幅部分於本體長度方向上之位置與排泄部對向部B一致,上述寬幅部分可以包含排泄部對向部B之方式而形成,可以自排泄部對向部B朝向前方部A延伸之方式而形成,可以自排泄部對向部B朝向後方部C延伸之方式而形成,或者亦可以自排泄部對向部B分別朝向前方部A以及後方部C延伸之方式而形成。
如圖2所示,非接合區域5A中,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相對向之內面50a、50b彼此至少局部分離,側防漏部5具有中空部,穿戴衛生棉時顯示出良好之緩衝性。
又,非接合區域5A中,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上,藉由壓花而設置有相互分離之多個凹部52a、52a…,且形成有突出部,該突出部係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一部分向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相對向之內面50a、50b側突出而形成。詳細而言,如圖2及圖3所示,底面部56a向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的相對向之內面50a、50b側突出,上述突出部係由底面部56a以及壁部57之一部分所形成。
較好的是,於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展開成平面狀之狀態下,相互分離之多個凹部52a、52a…分別以相對於翻折端部51成為線對稱之位置之方式而形成。至少,於使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內面50a、50b彼此接近之情形時,較好凹部52a、52a…係以凹部52a之底面部56a彼此會局部鄰接之方式配置。
於非接合區域5A中,凹部52a以上述方式形成,故而若穿戴衛生棉時,側防漏部5被穿戴者之皮膚按壓,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內面50a、50b彼此接近,則如圖3所示,形成凹部52a之底面部56a彼此鄰接之狀態。底面部56a之外面為平面狀,底面部56a彼此係面與面鄰接,故而底面部56a彼此具有相對較大之接觸面積。
較好的是,凹部52a之底面部56a彼此大致整體相互重疊,於此情形時,一對倒圓錐台形狀形成為以底面(直徑較小之底面)相互鄰接之形狀。
具有上述構成之側防漏部5之非接合區域5A,於衛生棉被穿戴時,亦較蓬鬆且具有緩衝性,穿著感優異,並且立體形狀之穩定性優異。
尤其是,由於排泄部對向部B中之非接合區域5A的寬度,寬於前方部A以及後方部C中之非接合區域5A的寬度,故而於側防漏部5中可形成更寬闊之中空空間,因此,緩衝性以及防漏性得到提高。
又,根據製造步驟之加工精度的不同,當翻折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而形成側防漏部5時,會有自本來翻折之位置移位而翻折之情形,於第1實施形態之側防漏部5中,若實際之翻折位置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移位相對於本來之翻折位置,為底面部56a之直徑之一半以下,則可獲得底面部56a彼此至少局部鄰接的狀態。
較好之底面部56a之直徑亦取決於製造步驟之加工精度,但於獲得底面部56a彼此鄰接之狀態之方面,通常較好的是以下之範圍。凹部52a之底面部56a之直徑較好的是0.5~7 mm,特別好的是1~5 mm。
又,對於互相重疊之底面部56a之比例而言,於獲得側防漏部5之立體形狀之穩定性方面考慮,較好的是相對於俯視底面部56a之面積,為10~90%,特別好的是20~80%。
又,根據相同之理由,處於最接近距離之凹部52a彼此間的間隔(例如中心間之間隔)較好的是,於本體長度方向上為1~10 mm,特別好的是2~7 mm,於本體寬度方向上為1~10 mm,特別好的是2~7 mm。再者,由於壓花之配置之不同,亦有中心間之間隔並非在長度方向以及寬度方向之情況,故而亦有藉由假想設定壓花彼此連接之長度方向線、寬度方向線,並藉由該假想線與最接近距離的凹部52a之中心的間隔而求出本體長度方向以及本體寬度方向的間隔之情況。
非接合區域5A之本體寬度方向之一端部為作為內側緣部之翻折端部51。翻折端部51較好的是,以於至少吸收性本體10之上述排泄部對向區域之兩側,即於排泄部對向部B中,不會形成折痕之方式,翻折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而形成。
此處,所謂「折痕」,係指於翻折端部51處,未形成2個面相交之直線狀折痕,於圖2所示之剖面圖中,係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以具有特定角度之方式而對折,未形成翻折端部51。
如圖2所示,由於上述翻折端部51具有帶圓度之形狀,可與衛生棉穿戴者之皮膚柔軟地接觸,故而側防漏部5之合身性優異。
以下,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5之接合區域5B。
接合區域5B係側防漏部5之上述外側部。接合區域5B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接合區域5B具有特定之寬度,且係一直延伸至側防漏部5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間而形成。接合區域5B係側防漏部5之除非接合區域5A以外之部分,於圖1中,以斜線表示。於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中,於排泄部對向部B之接合區域5B之寬度,小於前方部A以及後方部C之接合區域5B之寬度。又,於前方部A以及後方部C之寬度大致相同。接合區域5B之寬度係指接合區域5B於本體寬度方向之長度。
如圖4所示,於側防漏部5之上述外側部即接合區域5B中,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上,設置有多個壓花部52、52…,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相對向之內面50a、50b彼此藉由各個壓花部52、52…而相互接合。
各個壓花部52、52…分別形成為接合區域5B中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的凹部52a以及非該凹部之部分。
由於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內面50a、50b於接合區域5B中彼此接合,故而可防止由於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移位而導致的中空狀態消失或易折區域向內端部移動,故上述非接合區域5A中之中空狀態以及翻折端部51之帶圓度之形狀可穩定地予以維持。
如圖4所示,接合區域5B中之壓花部52係以所謂鋸齒狀之圖案而配置,各壓花部52分別以俯視圓形而不連續地形成。
壓花部52之直徑較好是小於凹部52a之直徑,具體而言,就側防漏部5之皮膚觸感、柔軟性以及強度之觀點考慮,較好的是0.1~5 mm,特別好的是0.3~3 mm。
又,自相同觀點考慮,處於最接近之距離之壓花部52彼此間的間隔(例如中心間之間隔)較好的是,於本體長度方向上為1~5 mm,特別好的是2~4 mm,於本體寬度方向上為1~5 mm,特別好的是2~4 mm。
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5,側防漏部5較好的是,較密封部8於本體寬度方向更靠內側的部分,未與正面薄片2接合。但是,較好的是,於本體長度方向之兩端部,翻折端部51與密封部8之間的部分於一直延伸至本體寬度方向上或於翻折端部51附近與正面薄片2相接合。
當將側防漏部5與吸收性本體10接合時,較好的是一面分別對側防漏部5之長度方向兩端部,朝向本體長度方向之外側施加張力,一面將側防漏部5與吸收性本體10接合。其結果,於衛生棉1之自然狀態下,可獲得側防漏部5之翻折端部51自正面薄片2分離之狀態,從而使側防漏部5之防漏性提高。
又,側防漏部5之翻折端部51,於側防漏部5形成立體障壁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至少局部離開正面薄片2。上述內側緣部中,藉由形成有下述槽溝7,而使正面薄片2於槽溝7周圍下陷,故而側防漏部5相對於正面薄片2之立體度增加,可有效地防止體液於正面薄片2上自本體寬度方向內側朝向外側流動。
上述一對側防漏部5、5之寬度,於獲得良好之防漏性以及穿著感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分別具有如下所述之尺寸。於本體長度方向上之設置有一對翼形部6、6(下述)的部分中,於該翼形部6之長度方向中心線上,於本體寬度方向上沿側防漏部5之表面,對密封部8與本體寬度方向之內側邊緣之間加以測定所得的長度較好的是10~30 mm,特別好的是15~25 mm。
就排泄部對向部B中之非接合區域5A之寬度而言,於獲得側防漏部5之優異柔軟性、不易破損性以及身體追隨性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3~15 mm,特別好的是5~10 mm。
又,前方部A以及後方部C中亦可實質上不形成非接合區域5A,但對於前方部A以及後方部C中之非接合區域5A的寬度而言,於獲得側防漏部5之優異柔軟性及不易破損性的方面考慮,較好的是2~7 mm,特別好的是3~5 mm。
進而,由於與前方部A以及後方部C相比,排泄部對向部B中之形成非接合區域5A之寬度較寬,故而於下述個別包裝形態下,(由於摺疊)朝向外側移動之力會作用於排泄部對向部B之非接合區域5A的上面。因此,翻折端部51於個別包裝形態下,其位置移動,不會形成彎折。
進一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如圖1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具有一對翼形部6、6,該一對翼形部6、6自吸收性本體10之長度方向兩側緣延伸出,並且,一對該翼形部6、6分別由自吸收性本體10延伸出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所形成。一對翼形部6、6係形成於排泄部對向部B中。
一對翼形部6、6分別與本體長度方向之同側側防漏部5由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一體形成。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可以密封部8為分界,而劃分為側防漏部5及翼形部6。至於密封部8之形狀,其於長度方向之中央部,具有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縮窄之形狀,以使得當將連設之翼形部6沿短褲胯下部之緣部彎折時,容易適合該短褲胯下部之緣部。
非接合區域5A於排泄部對向部B中,其本體寬度方向內側之邊緣具有追隨密封部8之形狀而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縮窄的形狀。又,於排泄部對向部B中,與翼形部6連設之接合區域5B之部分具有追隨密封部8之形狀而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縮窄的形狀。
於構成一對翼形部6、6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單面上,分別設置有翼形部黏著部6a(未圖示),該翼形部黏著部6a係用以將沿短褲胯下部之緣部彎折之翼形部6固定於該短褲之外面上。
又,如圖1所示,於衛生棉1之吸收性本體10的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槽溝7。槽溝7係由沿本體長度方向延伸之一對壓花槽溝、以及於該壓花槽溝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沿本體寬度方向延伸的壓花槽溝所形成。槽溝7形成為一直延伸至排泄部對向部B之前後端部間而延伸。沿本體長度方向延伸之一對上述壓花槽溝分別具有沿本體長度方向連續排列有3個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彎曲成凸狀的部分之形狀。
又,沿本體寬度方向延伸之上述壓花槽溝具有朝向本體長度方向外側之凸形狀。正面薄片2以及吸收體4藉由槽溝7而接合。如圖2所示,側防漏部5之翻折端部51位於緊靠槽溝7之外側。
配置於槽溝7內側之吸收體4之部分的基重,大於槽溝7外側部分的基重,於吸收性本體10之吸收層11中,形成有一直延伸至排泄部對向部B之前後端部間的中高部13。中高部13之俯視形狀與槽溝7之形狀相同。
吸收體4之厚度較好的是,位於槽溝7內側之部分以及外側之部分大致固定。配置於槽溝7內側的吸收體4之部分的厚度較好的是,相對於配置於外側的吸收體4之部分的厚度,朝向穿著面側突出1~10 mm,特別好的是2~8 mm,詳細理由如下所述,如此般,則於衛生棉之包裝構造中,不易由於包裝而於衛生棉1之側防漏部5中形成折痕,並且就液體吸收保持性之觀點考慮為較好。再者,對於槽溝7內側,係以寬度方向中央,對於槽溝7之外側,以自槽溝7離開10 mm左右之不易受到槽溝7影響的部位作為計測基準。計測中,使用Kato Tech製造之「KES-G5」,並以T0值(0.5 g/cm2 )作為厚度。(測定條件:「SENS」為2、「SPEED RANGE」為0.1、「DEF感度」為5)
以下,就形成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的材料進行說明。
首先,作為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不織布,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公知之不織布。例如,可使用對藉由梳棉法所製造之熱熔融纖維網進行熱風處理後所獲得的通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水刺不織布以及針刺不織布等各種不織布。對該等不織布中之纖維的黏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採用利用黏合劑之黏合或利用熱熔融之黏合。又,亦可如水刺不織布等利用纖維之機械交織,代替纖維之黏合。為使側防漏部5實現顯著的光滑之皮膚觸感、柔軟度,作為不織布,最好的是使用對藉由梳棉法所獲得之熱熔融纖維網進行熱風處理,不施加強力壓縮而不織布化的通風不織布。
對於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不織布的基重而言,於提高側防漏部5之立體性從而提昇防漏性,並且獲得側防漏部5之良好穿著感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10~100 g/m2 ,尤其好的是15~50 g/m2 ,更好的是20~50 g/m2
關於基重之測定,例如可以下述方式進行測定。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裁剪成10 mm×10 mm以上,較好的是30 mm×30 mm以上之大小,自一片衛生棉中取出總面積為250 mm2 以上的測定片,使用最小顯示為1 mg之電子天平測定該測定片之重量,並換算成基重即可。為提高基重之測定精度,較好的是自複數片衛生棉中取出測定片,求出5次以上之計測值的平均值。
又,作為正面薄片2、背面薄片3或吸收體4之形成材料,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使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的各種材料。
第1實施形態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例如可藉由下述方法而較好地製造。將通風不織布插入通過形成有多個凹凸且相互嚙合之形狀的金屬製造之一組輥間,施加鋼對鋼壓花加工,獲得賦予有凹狀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此時,為使凹部52a之底面部56a薄膜化,較好的是使一組輥間之間隙部分充分小於上述不織布之厚度,且使上述輥之一者或兩者溫度成為構成該不織布之樹脂中熔點最低之樹脂的軟化點或熔點以上。
以下,參照圖5至圖9,說明本發明(第1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關於第2實施形態未進行特別說明之方面,可適當參照對上述實施形態所進行之詳細說明。又,於圖5至圖9中,對與圖1至圖4相同之構件標註有相同之符號。
本發明(第1發明)之較好第2實施形態的衛生棉1,如圖5至圖9所示,非接合區域5A中,形成有突出部,該突出部係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一部分向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的相對向之內面50a、50b側突出而形成。詳細說明如下,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上,設置有多個脊部(ridge parts)58、58…,該多個脊部58、58…朝向翻折之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的相對向之內面50a、50b側突出,上述突出部係由該脊部58、58…所形成。
進一步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如圖6(a)所示,於形成側防漏部5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上,交替排列有多個脊部58、58…及溝部59、59…,而不存在平面部。脊部58彎曲成凸狀且溝部59彎曲成凹狀。脊部58以及溝部59分別形成為直線狀。
脊部58與溝部59交替排列,且溝部59係由自脊部58之連續面所形成。相鄰之脊部58間之間隔較好的是0.5~5 mm,特別好的是1~3 mm。又,同樣地,相鄰之溝部59間之間隔較好的是0.5~5 mm,特別好的是1~3 mm。
第2實施形態之側防漏部5係以如下所述之方式翻折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而形成:如圖6(b)所示,沿與脊部58及槽溝部59之排列方向傾斜交叉的假想線L,以不形成折痕之方式翻折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
如圖7以及圖8所示,於側防漏部5之翻折端部51處,脊部58以及溝部59分別形成為與本體長度方向傾斜交叉。
非接合區域5A中,設置有多個脊部58、58…,該多個脊部58、58…朝向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的相對向之內面50a、50b側突出,因此穿戴衛生棉時,當側防漏部5被穿戴者之皮膚按壓,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內面50a、50b彼此接近時,會形成脊部58彼此局部鄰接之狀態,故而非接合區域5A不易受到壓損。因此,不會產生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重疊而導致緩衝性降低的狀況,於翻折端部51處,由於脊槽溝構造而形成條紋狀圖案,故而不易形成摺線。
具有上述構成之側防漏部5之非接合區域5A,於衛生棉被穿戴時,亦較蓬鬆且具有緩衝性,穿著感優異,並且立體形狀之穩定性優異。又,如圖7以及圖8所示,於側防漏部5之皮膚抵接面側亦同樣地形成有與多個脊部58、58…及溝部59、59…相對應的多個溝部及脊部,故而皮膚觸感優異。脊部58於側防漏部5之皮膚抵接面側,朝向皮膚抵接面側彎曲成凹狀,溝部59則朝向皮膚抵接面側彎曲成凸狀。
又,接合區域5B中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如圖9所示,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中設置有多個壓花部52、52…,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相對向的內面50a、50b藉由各壓花部52、52…而彼此接合。壓花部52分別形成於脊部58以及溝部59。
根據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可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相同的效果。
以下,對本發明(第1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包裝構造,使用上述本發明(第1發明)之衛生棉並根據其較好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如圖10至圖12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之包裝構造20包括衛生棉1、以及將其個別包裝之內面經剝離處理的包裝材21,於吸收性本體10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本體黏著部10a(未圖示),該本體黏著部10a以接觸包裝材21之內面的方式而剝離自如地黏著於該包裝材21上。
進一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的包裝構造20。
衛生棉1為上述本發明(第1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的衛生棉。
於吸收性本體10之非皮膚抵接面側的本體長度方向的兩側部,形成有一對本體黏著部10a、10a(未圖示)。一對本體黏著部10a、10a分別為縱長,且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
本體黏著部10a係穿戴衛生棉時黏著於短褲內側,從而固定吸收性本體10者,即所謂防止移位材料。
又,於一對翼形部6、6各自之非皮膚抵接面側,形成有上述翼形部黏著部6a(未圖示)。
繼而,如圖12所示,一對翼形部6、6係以使翼形部黏著部6a、6a朝向上方之方式,翻折至吸收性本體10上,並且,將一片離型紙(未圖示),以使其剝離處理面朝向翼形部黏著部6a、6a側之方式而剝離自如地黏著於翼形部黏著部6a、6a上。再者,圖12中,一對翼形部6、6係以點線加以表示。又,衛生棉1中,未記載有凹部52a、或脊部58以及溝部59。
以下,進一步說明包裝材21。
包裝材21如圖12所示,其展開平面為縱長矩形。包裝材21係其內面整個面或者與衛生棉1相接觸之部分及其周邊施加有剝離處理,而具有剝離性者。再者,本發明(第1發明)中,無須對內面整個面進行剝離處理,亦可使用僅其一部分,例如僅內面之周邊部以外之部分經剝離處理而形成者。進而,僅對與衛生棉1所具有之黏著部相接觸之包裝材21的內面部分實施剝離處理即可。
又,如圖12所示,於包裝材21之前端部,設置有短突帶22。
如圖12所示,衛生棉1位於包裝材21之大致中央,並且以使衛生棉1之長度方向與包裝材21之長度方向大致一致,且本體黏著部10a、10a與包裝材21之內面相接觸之方式,而將衛生棉1剝離自如地黏著於該包裝材21上。
如圖12所示,包裝材21之長度及寬度,大於衛生棉1之長度及寬度。
繼而,如圖11所示,將衛生棉1與包裝材21,自該衛生棉1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邊緣之後端邊緣側,以皮膚抵接面側作為內側而依次彎折2次而摺疊,藉由該彎折,於衛生棉1上形成2條摺線S1、S2,位於最靠近吸收性本體10之上述排泄部對向區域之長度方向中央的位置處的2條摺線S1、S2間的非接合區域5A之寬度,大於吸收性本體10之前後各端部與分別位於最靠近該前後端部之位置上的摺線S1、S2之間的非接合區域5A之寬度。圖12中,吸收性本體10之上述排泄部對向區域的長度方向中央係以中央線CL加以表示。
又,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之包裝構造20中,衛生棉1與包裝材21係以於吸收性本體10之上述排泄部對向區域中不形成彎折之方式而彎折。
摺線S1形成於前方部A與排泄部對向部B之分界處,摺線S2形成於排泄部對向部B與後方部C之分界處。2條摺線S1、S2位於衛生棉1之吸收性本體10的上述排泄部對向區域之長度方向中央的前後。
再者,於2條摺線S1、S2中之任一者,與上述排泄部對向區域之長度方向中央一致而形成之情形時,與該中央一致之摺線,成為位於最靠近該中央之摺線之一。
如上所述般,衛生棉1之排泄部對向部B中之非接合區域5A的寬度,大於前方部A以及後方部C中之非接合區域5A的寬度。因此,2條摺線S1、S2間之非接合區域5A之寬度,大於吸收性本體10之前端部與摺線S1之間的非接合區域5A之寬度。同樣地,2條摺線S1、S2間之非接合區域5A之寬度,大於吸收性本體10之後端部與摺線S2之間的非接合區域5A之寬度。
又,如圖12所示,摺線S1、S2形成為沿本體寬度方向跨越中高部13。衛生棉1,如圖11所示,於摺線S1、S2處,由於中高部13之厚度而變得難以彎折,故而側防漏部5不易因包裝而形成折痕,並且即便因包裝而形成有折痕之情形時,其程度亦較弱。尤其是,由於翻折端部51附近與中高部13接近,故而非接合區域5A中不易因包裝而形成折痕。
繼而,如圖10所示,進而對包裝材21,於其左右兩側緣部以及前端緣處進行密封。於左右兩側緣部,係藉由熱封而密封,於前端邊緣處,係使用短突帶22進行密封。又,上述左右兩側緣部係經熱封,而為使得開封更容易,沿該經熱封之部分設置縫紉孔亦較好。
根據第1實施形態之包裝構造20,於自包裝構造20取出之衛生棉1的排泄部對向部B中,不會形成摺線引起之折痕,故而排泄部對向部B之側防漏部5之非接合區域5A中,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相對向之內面50a、50b彼此至少局部分離,使得側防漏部5具有中空部,且翻折端部51具有帶圓度之形狀。
又,於自包裝構造20取出的衛生棉1之排泄部對向部B之前後形成的摺線S1、S2所引起之折痕,其程度較弱。因此,自第1實施形態之包裝構造20取出的衛生棉1之側防漏部5的穿著感以及防漏性較高。
以下,參照圖13,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之包裝構造20。關於第2實施形態,未進行特別說明之方面,可適當參照關於第1實施形態所進行之詳細說明。又,圖13中,對與圖10至圖12相同之構件標註有相同之符號。
本發明(第1發明)之較好之衛生棉的包裝構造之第2實施形態如下所述:如圖13所示,於吸收性本體10之吸收層11中,形成有中高部13,該中高部13一直延伸至吸收性本體10之上述排泄部對向區域的前後端部間,衛生棉1與包裝材21,自作為該衛生棉1之長度方向之一端邊緣的後端邊緣側,以皮膚抵接面側為內側,彎折1次而摺疊,並且,藉由上述彎折而形成之摺線S3以跨越中高部13之方式形成。
進一步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包裝構造20,摺線S3與吸收性本體10之上述排泄部對向區域之長度方向的中央線CL大致一致。如圖13所示,摺線S3沿本體寬度方向跨越中高部13。衛生棉1,於摺線S3處,由於中高部13之厚度而變得不易彎折,故而側防漏部5中不易因包裝而形成折痕,並且,即便因包裝而形成有折痕,其程度亦較弱。尤其是,由於翻折端部51附近與中高部13接近,故而非接合區域5A中不易因包裝而形成折痕。
根據第2實施形態之包裝構造20,可發揮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本發明(第1發明)並非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宗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中,一對側防漏部5、5較好的是一直延伸至吸收性本體10之總長而形成,但一直延伸至至少排泄部對向部B之前後端部而形成即可。又,上述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中,經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前端部係於吸收性本體10之長度方向側緣部,藉由密封部8而與背面薄片3相接合,但經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前端部亦可位於較上述側緣部於本體寬度方向更靠內側的位置處。於此情形時,上述前端部較好的是與正面薄片2或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之部分相接合。又,第一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中,凹部52a之俯視形狀為圓形,然除圓形以外,亦可為楕圓形、三角形、矩形或其等之組合等。
又,本發明(第1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包裝構造之第1實施形態中,係將衛生棉1彎折2次,然亦可彎折3次以上。又,第2實施形態之包裝構造20中,係將衛生棉1彎折1次,然亦可依次彎折2次以上。又,摺線S3亦可不與中央線CL一致。
本發明(第1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可為生理用衛生棉,亦可為衛生護墊、失禁墊等。
僅為上述之一實施形態所具有之部分,均可適當地相互利用。
以下,對本發明(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根據其較好之實施形態,並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200為生理用衛生棉,如圖14至圖16所示,其具備具有液體保持性之吸收層211以及液體不透過性之防漏層212,且實質上為縱長的吸收性本體210,並藉由一對側防漏部205、205覆蓋吸收性本體210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衛生棉200之吸收層211由液體透過性之正面薄片202以及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204所構成,防漏層212由具有透氣性及液體不透過性之背面薄片203所構成。
又,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200中,一對側防漏部205、205分別包含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而構成,於該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之兩者上,形成有壓花部252。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係以使吸收性本體210之寬度方向內側具有端部251之方式,將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重疊而形成,於端部251處,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之薄片端部251A、251B彼此至少具有非接合部,於側防漏部205之吸收性本體210之寬度方向外側部,形成有多個壓花部252、252…。
進一步詳細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200(以下,亦簡稱為衛生棉)。衛生棉200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吸收性本體210之長度方向(以下,亦稱為本體長度方向)一致。正面薄片202以及背面薄片203分別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吸收體204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且夾持固定於正面薄片202與背面薄片203之間。正面薄片202之寬度與吸收體204之寬度大致相同,且窄於背面薄片203之寬度。正面薄片202覆蓋吸收體204之皮膚抵接面側之整個區域。正面薄片202以及背面薄片203分別自吸收體204之長度方向兩端延伸出,並且,於該延伸出之部分藉由熱封、利用黏接劑之黏接等公知之接合方法而相互接合。
進一步說明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之一對側防漏部205、205,如圖14所示,一對側防漏部205、205分別形成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一對側防漏部205、205分別具有大致相同之寬度,且係一直延伸至本體長度方向之兩端部間而配置。
如圖15及圖16所示,一對側防漏部205、205分別係將位於皮膚抵接面側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及位於非皮膚抵接面側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以使本體寬度方向內側之薄片端部251A、251B實質上一致之方式重疊而形成。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分別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俯視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之形狀與側防漏部205之形狀相同。俯視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之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重疊之部分的形狀,與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之形狀相同。
於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中,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分別由不織布所形成。
於端部251處,上述非接合部以沿吸收性本體210之長度方向連續延伸之方式而設置。第1實施態樣中,薄片端部251A、251B並非一直延伸至側防漏部205之長度方向之大致兩端部間而接合。
薄片端部251A、251B分別沿本體長度方向呈直線狀,且如圖16所示,係由切斷不織布所得之切斷面所形成。
側防漏部205中,如圖15所示,作為本體寬度方向內側之端部251的內側緣部係薄片端部251A與薄片端部251B上下重疊而形成。端部251沿本體長度方向形成為直線狀。又,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分別於吸收性本體210之側緣部,藉由密封部208而與背面薄片203相接合。
第1實施態樣之衛生棉200中,如圖15所示,薄片端部251A、251B彼此於吸收性本體210之寬度方向上的位置實質上一致。
所謂薄片端部251A、251B實質上一致,係指包含下述情形:薄片端部251A及薄片端部251B在本體寬度方向上相互位置略微偏移之情形;以及薄片端部251A及薄片端部251B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位置相互一致,未產生偏移之情形。
於薄片端部251A及薄片端部251B在本體寬度方向上相互位置略微偏移之情形時,對於其偏移長度而言,於獲得側防漏部205之防漏性以及緩衝性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0~5 mm,特別好的是0~3 mm。
又,於側防漏部205係將3片以上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重疊而形成之情形時,根據相同之理由,較好的是,至少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薄片端部的偏移長度在上述範圍內。
再者,對於上述偏移而言,就使觸感及緩衝感良好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最上層之薄片位於寬度方向內端。
如圖14所示,一對側防漏部205、205分別於端部251附近,具有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未接合之非接合區域205A,較該非接合區域205A於本體寬度方向更靠上述外側部處,具有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相互接合之接合區域205B。接合區域205B中,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藉由各壓花部252、252…而相互接合。
非接合區域205A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非接合區域205A具有特定之寬度,且係一直延伸至側防漏部205之長度方向兩端部間而形成。又,接合區域205B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接合區域205B係側防漏部205之除非接合區域205A以外之部分。接合區域205B亦同樣地具有特定之寬度,且係一直延伸至側防漏部205之長度方向兩端部間而形成。
以下,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205之非接合區域205A。
如圖15所示,非接合區域205A包含端部251,且其係側防漏部205中本體寬度方向內側之區域。
如圖15所示,於端部251處,該薄片端部251A、251B分別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之厚度方向上展開,較膨鬆。因此,非接合區域205A中,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局部相互分離,故而當穿戴衛生棉時,側防漏部205顯示出良好之緩衝性。
詳細而言,如圖15所示,展開之薄片端部251A、251B分別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內側膨脹成喇叭狀。於端部251處,膨脹成喇叭狀之薄片端部251A、251B之內側相互接觸,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之間,局部地形成空間。
薄片端部251A、251B分別展開之理由如下所述。
理由之一,非接合區域205A,與藉由多個壓花部252、252…而接合之接合區域205B相比,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不織布之厚度較大。關於不織布,於接合區域205B中,構成不織布之纖維藉由壓花部252而壓密化,包含壓花部252之附近之厚度變小。另一方面,於非接合區域205A中,由於不具有壓花部252,故而不織布處於纖維之自由度較高之狀態,薄片端部251A、251B之不織布之厚度,分別為接合區域205B中形成壓花部252之前之厚度或與其相接近之厚度的狀態。若將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不織布的坯布以捲繞狀態進行保存,則有時不織布之厚度會減小,此情形時,詳細內容下述,較好的是,於衛生棉200之製造步驟中對不織布進行熱風處理,從而使不織布之厚度恢復。
其他理由在於,藉由於接合區域205B中設置多個壓花部252、252…,薄片端部的皮膚抵接面側之面以及非皮膚抵接面側之面分別受到朝向本體寬度方向外側之拉伸,故薄片端部251A、251B分別展開,該薄片端部251A、251B之厚度,分別大於接合區域205B中形成壓花部252之前之不織布的厚度。薄片端部251A、251B之厚度,可分別藉由上述熱風處理而進一步增加。
如上所述般,形成端部251之薄片端部251A、251B較膨鬆,柔軟且緩衝性優異,並且防漏性較高。
又,自上述觀點考慮,當非接合區域205A之寬度相對於側防漏部205之寬度為5~70%,尤其是為20~50%時,則與接合區域205B同時具有較好之寬度,故較好。對於非接合區域205A之寬度而言,於獲得側防漏部205之防漏性以及緩衝性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2~10 mm,特別好的是3~7 mm。
以下,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205之接合區域205B。
如圖14所示,於接合區域205B之側防漏部205中,設置有多個壓花部252、252…,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藉由各壓花部252、252…而局部接合。
如圖14所示,接合區域205B中之壓花部252係以所謂鋸齒狀圖案而配置,各壓花部252分別以俯視圓形而不連續地形成。
側防漏部205於接合區域205B中設置有多個壓花部252、252…,故而與衛生棉穿戴者皮膚的接觸面積減小,皮膚觸感良好。
又,如圖14所示,側防漏部205中,形成有多列壓花部252及非壓花部分交替排列之列,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易於沿多個上述行列彎曲或彎折,故側防漏部205之身體追隨性優異。
對於壓花部252之直徑而言,自側防漏部205之皮膚觸感、柔軟性以及強度之觀點考慮,較好的是0.5~5 mm,特別好的是1~3 mm。
又,自相同之觀點考慮,處於最接近距離之壓花部252彼此間的間隔(例如中心間之間隔)較好的是,於本體長度方向上為1~5 mm,特別好的是2~3 mm,於本體寬度方向上為1~8 mm,特別好的是2~5 mm。再者,根據壓花之配置之不同,亦有中心間之間隔並非長度方向以及寬度方向之情況,因此,亦有藉由假想設定壓花彼此連接之長度方向線、寬度方向線,並藉由該假想線與處於最接近距離的壓花部252之中心的間隔而求出本體長度方向以及本體寬度方向的間隔之情況。
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205,側防漏部205較好的是,其較密封部208於本體寬度方向更靠內側的部分,並不與正面薄片202相接合。但較好的是,於本體長度方向之兩端部,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於一直延伸至本體寬度方向上或在端部251附近與正面薄片202相接合。
於側防漏部205形成立體障壁之方面考慮,端部251較好的是至少局部離開正面薄片202。又,端部251,由於形成有下述槽溝207,正面薄片202於槽溝207周圍下陷,故而側防漏部205相對於正面薄片202之立體度增加,可有效地防止體液於正面薄片202上自本體寬度方向內側朝向外側流動。
上述一對側防漏部205、205之寬度,於獲得良好之防漏性以及穿著感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分別具有如下所述之尺寸。本體長度方向上之設置有一對翼形部206、206(下述)的部分中,於該翼形部206之長度方向中心線上,於本體寬度方向上沿側防漏部205之表面,對密封部208與本體寬度方向之內側邊緣之間加以測定所得的長度較好的是10~30 mm,特別好的是15~25 mm。
進一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如圖14所示,其具有一對翼形部206、206,該一對翼形部206、206自吸收性本體210之長度方向兩側緣延伸出,且一對該翼形部206、206分別由自吸收性本體210延伸出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所形成。一對翼形部206、206係形成於吸收性本體210之排泄部對向區域的兩側。
一對翼形部206、206分別與本體長度方向之相同側之側防漏部205由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一體形成。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可以密封部208為分界,而劃分為側防漏部205及翼形部206。至於密封部208之形狀,其於長度方向之中央部,具有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縮窄之形狀,以使得當將連設之翼形部206沿短褲胯下部之緣部彎折時,容易適合該短褲胯下部之緣部。
又,與翼形部206連設之接合區域205B之部分具有追隨密封部208之形狀而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縮窄的形狀。
於構成一對翼形部206、206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的單面上,分別設置有翼形部黏著部(未圖示),該翼形部黏著部係用以將沿短褲胯下部之緣部彎折之翼形部206固定於該短褲之外面上。
又,如圖14所示,於衛生棉200的吸收性本體210之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槽溝207。槽溝207係由沿本體長度方向延伸之一對壓花槽溝、以及於該壓花槽溝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沿本體寬度方向延伸的壓花槽溝所形成。槽溝207形成為一直延伸至排泄部對向部B之前後端部間。沿本體長度方向延伸之一對上述壓花槽溝分別具有沿本體長度方向連續排列有3個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彎曲成凸狀的部分之形狀。
又,沿本體寬度方向延伸之上述壓花槽溝具有朝向本體長度方向外側之凸形狀。正面薄片202以及吸收體204藉由槽溝207而相互接合。如圖15所示,端部251位於緊靠槽溝207之外側。
其次,就形成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之材料進行說明。
首先,作為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之不織布,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公知之不織布。例如,可使用對藉由梳棉法所製造之熱熔融纖維網進行熱風處理後所獲得的通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水刺不織布以及針刺不織布等各種不織布。對該等不織布中之纖維的黏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採用利用黏合劑之黏合或利用熱熔融之黏合。又,亦可如水刺不織布等利用纖維之機械交織,代替纖維之黏合。為使側防漏部205,實現顯著的光滑之皮膚觸感、柔軟度,作為不織布,最好的是使用對藉由梳棉法所獲得之熱熔融纖維網進行熱風處理,不施加強力之壓縮而不織布化的通風不織布。
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之不織布之基重,於提高側防漏部205之立體性從而提昇防漏性,並且獲得側防漏部205之良好之穿著感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8~30 g/m2 ,特別好的是10~25 g/m2
又,作為正面薄片202、背面薄片203或吸收體204之形成材料,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使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的各種材料。
以下,參照圖17至圖20,說明本發明(第2發明)之第2以及第3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關於第2以及第3實施形態未進行特別說明之方面,可適當參照關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進行之詳細說明。又,圖17至圖20中,對與圖14至圖16相同之構件標註有相同之符號。
如圖17至圖19所示,本發明(第2發明)之較好之第2實施形態的衛生棉200,各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之薄片端部251A、251B彼此局部接合,並且,藉由該薄片端部251A、251B彼此之局部接合,於端部251處,以沿吸收性本體210之長度方向延伸之方式而形成有作為上述非接合部之虛線狀開縫251a。
進一步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的側防漏部205。
如圖18所示,側防漏部205係利用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以使本體寬度方向內側具有作為翻折端部之端部251之方式,將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向本體寬度方向外側翻折而形成。
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部分對應為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該薄片250之非皮膚抵接面側之部分對應為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
於提高側防漏部205之緩衝性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於非接合區域205A中,於薄片端部251A、251B彼此接合之部分之本體寬度方向內側,如圖18所示,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之內面側形成局部中空之狀態。於端部251處,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之不織布膨鬆地膨脹,形成為帶圓度之端部251。
如圖17及圖19所示,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於端部251處被局部切斷。如圖17所示,切斷所形成之虛線狀之開縫251a為縱長,並沿端部251而於本體長度方向上延伸。
於薄片端部251A、251B未彼此接合之部分(上述非接合部)中,如圖19所示,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各自之薄片端部251A、251B實質上彼此一致。薄片端部251A、251B分別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之厚度方向上展開,較膨鬆。
虛線狀之開縫251a係特定長度之開縫251a'沿本體長度方向等間隔排列而形成。開縫251a'為開口狀態。
第2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於端部251處,自具有上述非接合部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的切斷面產生的纖維脫落或纖維起絨減少,故而質感優異。
自上述觀點以及側防漏部205之緩衝性之觀點考慮,構成虛線狀之開縫251a之開縫251a'的長度較好的是2~10 mm,特別好的是3~5 mm。
又,自相同之觀點考慮,構成虛線狀之開縫251a之開縫251a'彼此於本體長度方向上之間隔較好的是1~10 mm,特別好的是2~7 mm。又,為防止使用時自開縫處因側部薄片散開等而產生絨毛,從而導致觸感降低之狀況,並且使皮膚觸感及緩衝感良好,較好的是開縫於長度方向上之間隔並非相同長度,而是複數個長度同時存在於上述間隔中。
又,如圖17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具有被覆薄片250C,端部251由被覆薄片250C所覆蓋。
被覆薄片250C較好的是以下述方式配置:被覆端部251,並且,於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至少覆蓋至形成有接合區域205B之部分為止。第2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中,於側防漏部205之皮膚抵接面側以及非皮膚抵接面側,被覆薄片250C覆蓋著整個本體寬度方向。
如圖18以及如圖19所示,被覆薄片250C於吸收性本體210之側緣部,藉由密封部208而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一同接合於背面薄片203上。被覆薄片250C以自吸收性本體210之側緣部朝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覆蓋側防漏部205之皮膚抵接面側之方式延伸,朝向吸收層211向本體寬度方向外側翻折,形成翻折端部後,朝向本體寬度方向外側延伸,覆蓋側防漏部205之非皮膚抵接面側。經翻折之被覆薄片250C之前端部再次於密封部208處與背面薄片203相接合。
第2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中,被覆薄片250C由不織布所形成。
作為形成被覆薄片250C之不織布,可使用與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相同者。
對於形成被覆薄片250C之不織布之基重而言,就側防漏部205之質感之觀點考慮,較好的是8~30 g/m2 ,特別好的是10~25 g/m2
於本發明(第2發明)之較好之第3實施形態的衛生棉200中,如圖20所示,側防漏部205係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與插入於該兩薄片間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重疊而形成。側防漏部205係積層3片薄片而形成。
如圖20所示,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各自之薄片端部251A、251B實質上彼此一致。又,薄片端部251A、251B由於該兩薄片間插入有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而相互分離。
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之薄片端部251D位於較薄片端部251A、251B靠本體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處。
進一步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側防漏部205。
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由不織布所形成,於提高側防漏部205之緩衝性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其基重大於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第3實施形態中,形成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的不織布之基重相同,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之不織布的基重,於側部薄片之內側末端部可良好地展開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較形成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的不織布之基重大20~100%,特別好的是大30~80%。
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之本體長度方向之長度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相同,本體寬度方向之長度小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
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之薄片端部251D沿本體長度方向呈直線狀,由切斷不織布所得之切斷面所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於吸收性本體210之側緣部,藉由密封部208而與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一同接合於背面薄片203。
又,接合區域205B中,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藉由多個壓花部252、252…而與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相接合。
除此以外之構成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本發明(第2發明)並非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宗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中,一對側防漏部205、205較好的是一直延伸至吸收性本體210之全長而形成,然一對側防漏部205、205一直延伸至至少排泄部對向區域之前後端部而形成即可。
又,第2實施形態中,於端部251上形成有虛線狀之開縫251a,該開縫251a係複數個縱長之開縫251a'等間隔排列而形成,但亦可並非等間隔排列,又,亦可局部地切斷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之端部251,開縫251a'之形狀可為圓形、矩形、多邊形,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又,第2實施形態中,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之間可具有1片或複數片其他側防漏部形成薄片。
進而,第3實施形態中,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D的不織布之基重係大於形成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的不織布之基重,然亦可為相同。又,第3實施形態中,於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之間係具有1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然亦可具有2片以上之其他側防漏部形成薄片。
本發明(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可為生理用衛生棉,亦可為衛生護墊、失禁墊等。
僅為上述之一實施形態所具有之部分,均可適當地相互利用。
以下,根據上述生理用衛生棉之較好製造方法的實施態樣,並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作為製造本發明(第2發明)之衛生棉的較好第1實施態樣,例如可列舉下述方法。
如圖21(a)至圖21(c)所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的製造方法之第1實施態樣包括:開捲送出步驟,分別自2個捲繞成輥狀的長條狀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坯布100A、100B,開捲送出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熱風處理步驟,分別對所開捲送出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吹附熱風;壓花步驟,分別將該經熱風處理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以使其等之長度方向之一方之側緣50Aaa、50Baa實質上一致的方式重疊,於重疊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之另一方之側緣側,形成多個壓花部252、252…,從而製作出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接合步驟,將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5a,以使側緣50Aaa、50Baa位於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之寬度方向內側的方式,接合於另外製作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未圖示)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部,從而製作出吸收性物品連續體1a(未圖示);以及切斷步驟,將吸收性物品連續體1a切斷成一個個吸收性物品即衛生棉200。
又,第1實施態樣中,長條狀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係由具有透氣性之不織布所形成,於上述熱風處理步驟中,以通氣方式(air through)對該不織布吹附熱風,從而增加該不織布之蓬鬆度(厚度)。作為使捲繞之不織布之蓬鬆度恢復的方法,例如有日本專利特開2004-137655號公報之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方法。
首先,參照圖21(a)以及圖22,說明上述熱風處理步驟中所使用之熱處理裝置101A、101B。由於熱處理裝置101A、101B係相同之裝置,故而以下對熱處理裝置101A進行說明。
如圖22所示,熱處理裝置101A具備金屬絲網傳送帶1012、加熱區域H及冷卻區域C。傳送帶1012係環形者,其由一對支持軸1013、1013所支持並向特定方向旋轉。於傳送帶1012之旋轉方向之相對上游側,設置有加熱區域H,於相對下游側,設置有冷卻區域C。傳送帶1012由金屬或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樹脂所形成。就加熱區域H以及冷卻區域C中之放熱效率的方面考慮,較好的是傳送帶1012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樹脂所形成。
於傳送帶1012之上側,與傳送帶1012對向地設置有第1吹風機1014。加熱至特定溫度之熱風自第1吹風機1014朝向傳送帶1012吹出。於夾持傳送帶1012且與第1吹風機1014對向之位置處,設置有第1吸入箱1015,吸引自第1吹風機1014吹出之熱風。並且,第1吹風機1014及第1吸入箱1015構成加熱區域H。第1吸入箱1015所吸引之熱風,通過導風管(未圖示)送入至第1吹風機1014中。即,熱風循環於第1吹風機1014與第1吸入箱1015之間。
於傳送帶1012之旋轉方向的緊靠第1吹風機1014之下游側,與傳送帶1012對向地設置有第2吹風機1016。特定溫度之冷風自第2吹風機1016朝向傳送帶1012吹出。於夾持傳送帶1012且與第2吹風機1016對向之位置處,設置有第2吸入箱1017,吸引自第2吹風機1016吹出之冷風。並且,第2吹風機1016及第2吸入箱1017構成冷卻區域C。第2吸入箱1017所吸引之冷風通過導風管(未圖示)排出至裝置外部。
以下,進一步說明第1實施態樣。
首先,上述開捲送出步驟中,如圖21(a)所示,分別自坯布100A、100B開捲送出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捲繞成輥狀之狀態的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由於捲繞壓力而使之蓬鬆度減小。藉由使該狀態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通過裝置101A、101B,而使其蓬鬆度恢復。
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之寬度較好的是,具有可形成衛生棉200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包含翼形部206)的尺寸。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Ba之寬度較好的是,窄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之寬度,且具有可形成衛生棉200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的尺寸。
將所開捲送出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分別送至上述熱風處理步驟。
於上述熱風處理步驟中,分別對所開捲送出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吹附熱風,從而使其蓬鬆度恢復。以下,就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之熱風處理進行說明,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Ba之熱風處理亦與此相同。
將自坯布100A開捲送出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與傳送帶1012一同搬送。將所搬送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送至加熱區域H中。於加熱區域H中,將加熱至特定溫度之熱風自第1吹風機1014朝向傳送帶1012吹出。於加熱區域H中,以通氣方式而將熱風吹附至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上。即,熱風吹附至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上,且所吹附之熱風貫通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藉由該熱風吹附之操作,為蓬鬆度減小狀態之不織布的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之蓬鬆度增加,恢復為與捲繞前之蓬鬆度相同之程度。
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的不織布之蓬鬆度恢復的較好之各熱處理條件如下所述。
傳送帶1012之搬送速度根據不織布之材質、蓬鬆度之減小程度等之不同而不同,於不織布包含熱可塑性纖維之情形時,較好的是40~350 cm/秒,特別好的是80~250 cm/秒。
熱風溫度根據不織布之材質、蓬鬆度之減小程度等之不同而不同,於不織布包含熱可塑性纖維之情形時,較好的是90~120℃,特別好的是100~110℃。又,於不織布中含有熱熔融性纖維之情形時,熱風溫度較好的是,較該熱熔融性纖維之熔點低5~30℃之溫度,特別好的是低10~20℃之溫度。
熱風之吹附時間為短時間即足夠,具體而言,藉由0.05~3秒,較好的是0.05~1秒,更好的是0.05~0.5秒左右之極短時間的熱風吹附,不織布之蓬鬆度即可得到恢復。此方面對於生產效率之提昇以及裝置之小型化具有較大之幫助。作為吹附時間為短時間即可之理由,可認為係由於通氣方式之作用較大之緣故。
當將藉由吹附熱風而使蓬鬆度得到恢復之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的不織布立即搬送至加工步驟中,並對該不織布施以各加工(例如使用夾壓輥之夾壓加工)時,有時費力恢復之不織布的蓬鬆度會再次減小。繼而,為防止該狀況,有效的是於藉由吹附熱風而使得不織布之蓬鬆度得到恢復後,立即以通氣方式對該不織布吹附冷風。藉由吹附冷風,蓬鬆狀態之不織布冷卻,其蓬鬆度得到維持,即便其後利用夾壓輥而施加夾壓加工等,亦可防止蓬鬆度減小。因此,於圖22所示之裝置101A中,於不織布之搬送方向之緊靠加熱區域H的下游側,與該加熱區域H相鄰地設置有冷卻區域C。
冷卻區域C中,特定溫度之冷風自第2吹風機1016朝向傳送帶1012吹出。於冷卻區域C中,以通氣方式於不織布上吹附冷風。即,於冷卻區域C中,冷風吹附於不織布上,且所吹附之冷風貫通該不織布。
冷風之溫度亦取決於構成不織布之纖維種類,但只要為50℃以下,特別好的是30℃以下,則可獲得充分之冷卻效果。對冷風溫度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就能量成本及裝置101A之簡單化之方面考慮,20~25℃左右之室溫較適當。
自使藉由吹附熱風而變成高溫之不織布充分冷卻之觀點考慮,冷風之風速較好的是1~10 m/秒,特別好的是1~5 m/秒,尤其好的是1~3 m/秒。只要為該範圍之風速,則可表現出充分之冷卻效果。又,因風速較高而導致不織布之穩定搬送受到妨礙的可能性減小。
與熱風之吹附時間同樣地,冷風之吹附時間亦為短時間即足夠。具體而言,藉由0.01秒以上,特別好的是0.02~1秒,尤其好的是0.05~0.5秒左右之極短時間的冷風吹附,即可使不織布充分冷卻。作為吹附時間為短時間即可之理由,可認為係由於通氣方式之作用較大之緣故。
將以如上所述之方式經熱風處理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分別送至上述壓花步驟中。
於上述壓花步驟中,如圖21(b)所示,分別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以使其長度方向之一方之側緣50Aaa、50Baa實質上一致的方式重疊,從而製作出積層體連續體,並將該積層體連續體送至壓花裝置102中。
壓花裝置102具備一對壓花輥,於該一對壓花輥之圓周面上,規則地配置有壓花用凸部。其中之一壓花輥之壓花用凸部,以與另一壓花輥之壓花用凸部對向之方式而全面配置於各壓花輥圓周面之特定寬度中。又,於配置有壓花用凸部之特定寬度中,一對壓花輥間之間隙小於重疊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的厚度。另一方面,於與配置有壓花用凸部之特定寬度相鄰的部分中,一對壓花輥間之間隙大於重疊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的厚度。
將上述積層體連續體,以使自側緣50Aaa、50Baa向該積層體連續體之寬度方向內側離開之部分,可受到壓花輥圓周面之規則地配置有壓花用凸部之部分的壓花加工的方式,送至壓花裝置102中,於重疊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上形成多個壓花部252、252…,將重疊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彼此接合,並將上述積層體連續體送至旋切機103處。詳細而言,上述積層體連續體較好的是,從自側緣50Aaa、50Baa向該積層體連續體之寬度方向內側離開之部分一直延伸至相反側之側緣,形成多個壓花部252、252…。
如圖21(c)所示,旋切機103以使側防漏部形成部5a5為連續、翼形部形成部5a6為非連續之方式,對上述積層體連續體,於其寬度方向上擺動地進行切斷,藉此,自上述積層體連續體製作出分別具有多個側防漏部形成部5a5及翼形部形成部5a6的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側防漏部形成部5a5係形成側防漏部205之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之部分,翼形部形成部5a6係形成翼形部206之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之部分。作為用於切斷之裝置,可使用除旋切機以外之先前用於切斷吸收性物品之裝置。
再者,圖21(c)中並未記載有壓花部252。
以相同之方式製作出另一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並將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5a送至上述接合步驟中。
於上述接合步驟中,於另外製作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的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以使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Ba側與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對向且使側緣50Aaa、50Baa位於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之寬度方向內側的方式,接合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5a,並且,以與衛生棉200之長度相對應之特定間隔,於寬度方向上接合上下面形成密封部,從而製作出吸收性物品連續體1a。
詳細而言,沿側防漏部形成部5a5與翼形部形成部5a6之分界,以使側防漏部形成部5a5覆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之長度方向側部的方式,將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接合於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上。又,藉由上述密封部,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5a與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於長度方向以特定間隔接合。
其後,將吸收性物品連續體1a送至上述切斷步驟中,於該切斷步驟中,對吸收性物品連續體1a,於沿長度方向間歇形成之被切斷部即上述密封部處一直延伸至寬度方向進行切斷,獲得一個個吸收性物品即本發明之衛生棉200。作為該切斷裝置,可使用先前用於切斷吸收性物品之各種裝置,特別好的是切斷輥與支承輥之組合或對切斷輥加熱之方法。
再者,本實施態樣中,包括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之未加以特別說明之衛生棉200的部位,可根據常法進行製造。
根據上述第1實施態樣,可獲得本發明(第2發明)之衛生棉200。又,藉由於上述壓花步驟之前,設置上述熱風處理步驟,可使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250B各自之蓬鬆度恢復至捲繞前之狀態。因此,薄片端部251A、251B膨鬆地展開,可獲得側防漏部205之柔軟性以及緩衝性優異的衛生棉200。
以下,作為本發明(第2發明)之衛生棉的較好之製造方法,說明第2實施態樣。關於第2實施態樣未進行特別說明之方面,可適當參照關於第1實施態樣所作之詳細說明。
作為製造本發明(第2發明)之衛生棉的較好之第2實施態樣,例如可列舉以下之方法。
如圖23(a)至圖23(b)所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200之製造方法的第2實施態樣包括:開捲送出步驟,自捲繞成輥狀之長條狀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坯布100A,開捲送出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翻折步驟,將所開捲送出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的長度方向之一方之側部,向與該長度方向相正交之方向翻折,形成對折;壓花步驟,於經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的藉由對折而形成之翻折端部251的相反側之端部側,形成多個壓花部252、252…,從而製作出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第1切斷步驟,沿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之長度方向,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之翻折端部251進行連續切斷;熱風處理步驟,對切斷出之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吹附熱風;接合步驟,於另外製作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以使翻折端部251位於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之寬度方向內側的方式,接合經上述熱風處理之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5a,從而製作出吸收性物品連續體1a;以及第2切斷步驟,將吸收性物品連續體1a切斷成一個個吸收性物品。
第2實施態樣中,與上述第1實施態樣不同,係使用一卷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坯布,又,上述熱處理步驟係位於上述壓花步驟之後。
以下,進一步說明第2實施態樣。
首先,於上述開捲送出步驟中,自一卷之坯布100A開捲送出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之寬度較好的是,具有沿衛生棉200之寬度方向可形成並排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A(包含翼形部206)以及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的尺寸。
將所開捲送出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送至上述翻折步驟中。
於上述翻折步驟中,如圖23(a)及圖23(b)所示,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之長度方向之一方之側部,向與該長度方向相正交之方向翻折,形成對折。當翻折上述側部時,較好的是,以不於翻折端部251處形成折痕之方式翻折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之一方之側部。該被翻折之部分將來將成為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故而該被翻折之部分的寬度較好的是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250B之長短相同。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中,藉由對折而形成翻折端部251。
將經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送至上述壓花步驟中。
於上述壓花步驟中,如圖23(c)所示,將經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以使自翻折端部251向內側離開之部分,可受到壓花輥圓周面的規則地配置有壓花用凸部之部分之壓花加工的方式而送至壓花裝置102中,於經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上形成多個壓花部252、252…,使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之內面彼此接合,送至旋切機103處。詳細而言,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較好的是,從自翻折端部251向內側離開之部分一直延伸至相反側之端部,形成有多個壓花部252、252…。
旋切機103以使側防漏部形成部5a5為連續、翼形部形成部5a6為非連續之方式,對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於其寬度方向上擺動地進行切斷,藉此,利用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製作出分別具有多個側防漏部形成部5a5及翼形部形成部5a6的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
詳細而言,側防漏部形成部5a5係形成側防漏部205之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中的經翻折之部分,翼形部形成部5a6係形成翼形部206之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中的未經翻折之部分。
其次,將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送至上述第1切斷步驟中。
於上述第1切斷步驟中,使用切斷裝置104,沿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之長度方向呈直線狀且連續地切斷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之翻折端部251。作為切斷裝置104,可使用先前用於切斷吸收性物品之各種裝置,特別好的是切斷輥與支承輥之組合或對切斷輥加熱之方法。
將翻折端部251經切斷之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送至上述熱處理步驟中。
如圖23(c)所示,於上述熱處理步驟中,具備一台熱處理裝置101A,將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送至該熱處理裝置101A中,並對該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吹附熱風,藉此,使形成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之不織布的蓬鬆度得到恢復。
同樣地,製作出另一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將蓬鬆度得到恢復之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5a送至上述接合步驟中。
於上述接合步驟中,於另外製作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的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以使作為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Ba之側與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對向且使翻折端部251位於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10a之寬度方向內側的方式,接合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a、5a,並且,以與衛生棉200之長度相對應之特定間隔,於一直延伸至寬度方向上接合上下面形成密封部,製作出物品連續體1a。
其後,將收性物品連續體1a送至上述第2切斷步驟中,於第2切斷步驟中,對吸收性物品連續體1a,於沿長度方向間歇形成之被切斷部即上述密封部處一直延伸至寬度方向進行切斷,獲得一個個吸收性物品即本發明(第2發明)之衛生棉200。
根據上述第2實施態樣,可獲得本發明(第2發明)之衛生棉200。又,藉由於上述壓花步驟之後,設置上述熱風處理步驟,可提昇製造時之操作性,且製造之穩定性優異。例如,易於使各上述連續體之位置對準。又,於上述熱處理步驟中,容易控制不織布之厚度。又,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坯布為一卷,故可降低製造成本。
本發明(第2發明)並非限制於上述實施態樣,於不脫離本發明之宗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的第1實施態樣中,係將上述壓花步驟設置於上述熱風處理步驟之後,然亦可將上述熱風處理步驟設置於上述壓花步驟之後。又,第1實施態樣中,係使用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而製作衛生棉200,然亦可使用3片以上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而製造衛生棉200。又,第1實施態樣中,係使用2台熱風處理裝置101A、101B對2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50Ba進行上述熱風處理,然亦可使用一台熱風處理裝置進行該熱風處理。
又,第2實施態樣中,係將上述翻折步驟、上述壓花步驟以及第1切斷步驟設置於上述熱風處理步驟之後,然亦可將上述熱風處理步驟設置於上述翻折步驟、上述壓花步驟以及第1切斷步驟之後。又,於第2實施態樣之上述第1切斷步驟中,係連續切斷翻折端部251,然亦可不連續地切斷翻折端部251。又,第2實施態樣中,可於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50Aa中,使用一個或複數個其他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進而,僅為上述一實施態樣所具有之部分均可適當地相互利用。
以下,對本發明(第3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根據其較好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300為生理用衛生棉,如圖24至圖26所示,其具備具有液體保持性之吸收層311以及液體不透過性之防漏層312,且實質上為縱長的吸收性本體310,並藉由一對側防漏部305、305覆蓋吸收性本體310的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衛生棉300中之吸收層311由液體透過性之正面薄片302以及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304所構成,防漏層312由具有透氣性及液體不透過性之背面薄片303所構成。
又,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300中,一對側防漏部305、5分別包含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而構成,並且於該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之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壓花部352。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係以使吸收性本體310之寬度方向內側具有翻折端部351之方式,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向吸收性本體310之寬度方向外側翻折而形成。於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間,配置有中間層350C,該中間層350C與下層350B相接合,該下層350B由形成側防漏部305之非皮膚抵接面側的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之部分所構成。
進一步詳細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300(以下,亦簡稱為衛生棉)。衛生棉300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吸收性本體310之長度方向(以下,亦稱為本體長度方向)一致。正面薄片302以及背面薄片303分別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吸收體304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且夾持固定於正面薄片302與背面薄片303之間。正面薄片302之寬度與吸收體304之寬度大致相同,並窄於背面薄片303之寬度。正面薄片302覆蓋吸收體304之皮膚抵接面側之整個區域。正面薄片302以及背面薄片303分別自吸收體304之長度方向兩端延伸出,並且,於該延伸出之部分藉由熱封、利用黏接劑之黏接等公知之接合方法而相互接合。
如圖24所示,衛生棉300可沿其長度方向劃分為前方部300A、為該長度方向中央區域之排泄部對向部300B(於寬度方向中央具有主要與穿戴者之液體排泄部對向配置之排泄部對向區域的部分)以及後方部300C(主要與穿戴者之臀部對向配置的部分)。前方部300A係當穿戴衛生棉時,位於穿戴者之最前側的部位,後方部300C係位於穿戴者之最後側的部位。吸收性本體310之上述排泄部對向區域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
進一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300中的一對側防漏部305、305,如圖24所示,一對側防漏部305、305分別形成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一對側防漏部305、305分別具有大致相同之寬度,並係一直延伸至本體長度方向之兩端部間而配置。
如圖25所示,形成側防漏部305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於吸收性本體310之側緣部,藉由密封部308而與背面薄片303相接合。側防漏部305係,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以自吸收性本體310之側緣部朝向吸收性本體310之寬度方向(以下,亦簡稱為本體寬度方向)內側延伸,並形成作為翻折端部351之內側緣部的方式,而朝向吸收層311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翻折後,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延伸。經翻折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之前端部再次於密封部308處,與背面薄片303相接合。密封部308可藉由熱封、利用黏接劑之黏接等公知之接合方法而形成。再者,密封部308並不包含於側防漏部305中。
於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300中,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係由不織布所形成。
如圖25所示,側防漏部305可劃分為本體寬度方向之內側之內側部305A及外側之外側部305B。中間層350C係一直延伸至側防漏部305之吸收性本體310之寬度方向的兩端部間而配置,並一直延伸至內側部305A以及外側部305B而延伸。中間層350C係介於上層350A與下層350B之間。於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300中,中間層350C由不織布所形成。
如圖25所示,中間層350C於吸收性本體310之側緣部,藉由密封部308而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一同接合於背面薄片303上。中間層350C自吸收性本體310之側緣部朝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延伸,並延伸至翻折端部351附近為止。
中間層350C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俯視中間層350C之形狀與側防漏部305大致相同。
如圖25所示,於側防漏部305之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部305B中,中間層350C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藉由多個壓花部352、352…而相接合,於側防漏部305之本體寬度方向的內側部305A中,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並未形成壓花部352,中間層350C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並未接合。
上層350A與中間層350C於側防漏部305中並不相接合,並且,就側防漏部305之緩衝性之觀點考慮,較好的是,上層350A與中間層350C之間至少局部分離。
以下,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305之內側部305A。
內側部305A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內側部305A具有特定之寬度,並一直延伸至側防漏部305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間。
內側部305A中並未形成有壓花部352,與形成有多個壓花部352、352…之外側部305B相比,其剛性較低。
內側部305A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一端部為翻折端部351。翻折端部351較好的是以不形成折痕之方式翻折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而形成。如圖25所示,翻折端部351具有帶圓度之形狀,可柔軟地接觸衛生棉穿戴者之皮膚,故而側防漏部305之合身性優異。
內側部305A具有由3層不織布(上層350A、下層350B以及中間層350C)所構成之積層構造,較蓬鬆,且緩衝性提高。又,藉由該蓬鬆度,內側部305A相對於正面薄片302之立體度較高,側防漏部305之防漏性提高。
又,由於內側部305A中未形成有壓花部352,且相對向之上層350A與下層350B至少局部相互分離,故而側防漏部305之柔軟性、身體追隨性以及緩衝性優異。
以下,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305之外側部305B。
如圖24所示,外側部305B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外側部305B具有特定之寬度,並一直延伸至側防漏部305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間。外側部305B係側防漏部305之除內側部305A以外之部分。
如圖25及圖26所示,外側部305B中,中間層350C與下層350B藉由多個壓花部352、352…而相接合,側防漏部305之剛性得到提高。即便於穿戴衛生棉時內側部305A捲縮之情形時,剛性較高之外側部305B亦難以產生變形,故可防止側防漏部305於一直延伸至本體寬度方向之整體上產生捲縮。
如圖26所示,外側部305B之壓花部352係以所謂鋸齒狀之圖案而配置,各壓花部352分別為俯視圓形且不連續地形成。
自側防漏部305之皮膚觸感、柔軟性以及強度之觀點考慮,壓花部352之直徑較好的是0.5~10 mm,特別好的是1~5 mm。
又,自相同之觀點考慮,處於最接近距離之壓花部352彼此間的間隔(例如中心間之間隔)較好的是,於本體長度方向上為1~10 mm,特別好的是2~5 mm,於本體寬度方向上為1~10 mm,特別好的是2~5 mm。再者,根據壓花之配置之不同,有中心間之間隔並非為長度方向以及寬度方向之情況,故而有亦可藉由假想設定壓花彼此連接之長度方向線、寬度方向線,並藉由該假想線與處於最接近距離的壓花部352之中心的間隔而求出本體長度方向以及本體寬度方向之間隔之情況。
若側防漏部305之內側部305A之寬度為2~20 mm,尤其是為5~10 mm,則與外側部305B同時具有較好之寬度,於獲得側防漏部305之優異之柔軟性以及身體追隨性之方面考慮較好。
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305,側防漏部305較好的是,其較密封部308於本體寬度方向更靠內側的部分,並不與正面薄片302相接合。但是,較好的是,於本體長度方向之兩端部,翻折端部351與密封部308之間之部分於一直延伸至本體寬度方向上或在翻折端部351附近與正面薄片302相接合。
側防漏部305之翻折端部351,於側防漏部305形成立體障壁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與正面薄片302至少局部分離。又,作為內側緣部之翻折端部351處,由於形成有下述槽溝307,而使正面薄片302於槽溝307周圍下陷,故而側防漏部305相對於正面薄片302之立體度增加,可有效地防止體液於正面薄片302上自本體寬度方向內側朝向外側流動。
上述一對側防漏部305、305之寬度,於獲得良好之防漏性以及穿著感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分別具有如下所述之尺寸。本體長度方向上之設置有一對翼形部306、306(下述)的部分中,於該翼形部306之長度方向中心線上,於本體寬度方向上沿側防漏部305之表面,對密封部308與本體寬度方向之內側邊緣之間加以測定所得的長度較好的是10~30 mm,特別好的是15~25 mm。
進一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300,如圖24所示,其具有一對翼形部306、306,該一對翼形部306、306自吸收性本體310之長度方向兩側緣延伸出,且一對該翼形部306、306分別由自吸收性本體310延伸出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所形成。一對翼形部306、306係形成於排泄部對向部300B中。
一對翼形部306、306分別與本體長度方向之相同側之側防漏部305由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一體形成。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可以密封部308為分界,而劃分為側防漏部305及翼形部306。詳細而言,上層350A自吸收性本體310延伸出,一對翼形部306、306分別由上層350A所形成。
至於密封部308之形狀,其具有於長度方向之中央部,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縮窄之形狀,以使得當將連設之翼形部306沿短褲胯下部之緣部彎折時,容易適合該短褲胯下部之緣部。又,排泄部對向部300B中,與翼形部306連設之外側部305B之部分具有追隨密封部308之形狀而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縮窄的形狀。
於分別構成一對翼形部306、306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之單面上,設置有翼形部黏著部306a,該翼形部黏著部306a係用以將沿短褲胯下部之緣部彎折之翼形部306固定於該短褲之外面。
又,如圖25所示,中間層350C自吸收性本體310之長度方向兩側緣延伸出,一對翼形部306、306分別與中間層350C藉由壓花加工而形成之多個接合部359、359…而相接合。於翼形部306之本體寬度方向之內側部,中間層350C形成翼形部306之非皮膚抵接面側。
如此般,中間層350C於吸收性本體310之內側一直延伸至外側,並跨越密封部308而延伸,形成翼形部306之一部分,藉此,翼形部306之基部附近的強度提高,穿戴衛生棉時,可防止當翼形部306受到拉伸時,翼形部306之基部附近破損等。
另一方面,如圖25所示,中間層350C於吸收性本體310之寬度方向未延伸出形成於翼形部306之非皮膚抵接面之翼形部黏著部306a之外側。翼形部黏著部306a係將黏著劑塗佈於中間層350C之非皮膚抵接面而形成,翼形部黏著部306a以及中間層350C個別的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之邊緣一致。
翼形部306之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部僅由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所形成,故而柔軟性較高,且翼形部306之操作性優異。
如圖26所示,翼形部306之接合部359係以所謂鋸齒狀之圖案而配置,各接合部359分別以俯視圓形不連續地形成。
接合部359之直徑,就翼形部306之強度以及皮膚觸感之觀點考慮,較好的是大於壓花部352,具體而言,較好的是1~15 mm,特別好的是1.5~10 mm。
自相同之觀點考慮,處於最接近距離的接合部359彼此間之間隔(例如中心間之間隔)較好的是,於本體長度方向上為1~10 mm,特別好的是2~5 mm,於本體寬度方向為1~10 mm,特別好的是2~5 mm。
又,排泄部對向部300B中之側防漏部305的壓花部352之壓花面積率,就柔軟感覺之皮膚觸感之觀點考慮,較好的是小於翼形部306中之接合部359的壓花面積率,就翼形部之黏著劑之固著性的觀點考慮,較好的是翼形部之壓花面積率較大,具體而言較好的是10~50%左右。
此處,壓花面積率意指壓花之底部面積,可使用NEXUS製造之圖像分析系統(Ver.4.2)加以計測。
具體而言,就上述觀點考慮,排泄部對向部300B中,側防漏部305之壓花面積率較好的是,較翼形部306之壓花面積率5~50%,特別好的是10~少於30%。
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300中,側防漏部305之壓花部352、以及翼形部306之接合部359,處於最接近距離的壓花部352或接合部359彼此間的間隔(例如中心間之間隔)於本體寬度方向以及本體長度方向上相等,且壓花部352之直徑小於接合部359之直徑,故而排泄部對向部300B之側防漏部305的壓花面積率小於翼形部306的壓花面積率。又,如圖24所示,於衛生棉300的吸收性本體310之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槽溝307。槽溝307係由沿本體長度方向延伸之一對壓花槽溝、以及於該壓花槽溝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沿本體寬度方向延伸的壓花槽溝所形成。槽溝307形成為一直延伸至排泄部對向部300B之前後端部間。沿本體長度方向延伸之一對上述壓花槽溝分別具有沿本體長度方向連續排列有3個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彎曲成凸狀的部分之形狀。
又,沿本體寬度方向延伸之上述壓花槽溝具有朝向本體長度方向外側之凸形狀。正面薄片302以及吸收體304藉由槽溝307而相互接合。如圖25所示,側防漏部305之翻折端部351位於緊靠槽溝307之外側。
其次,就形成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300之材料進行說明。
首先,作為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之不織布,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公知之不織布。例如,可使用對藉由梳棉法所製造之熱熔融纖維網進行熱風處理後所獲得的通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水刺不織布以及針刺不織布等各種不織布。對該等不織布中之纖維的黏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採用利用黏合劑之黏合或利用熱熔融之黏合。又,亦可如水刺不織布等般利用纖維之機械交織,代替纖維之黏合。為使側防漏部305,實現顯著的光滑之皮膚觸感、柔軟度,作為不織布,最好的是使用對藉由梳棉法所獲得之熱熔融纖維網進行熱風處理,不施加強力之壓縮而不織布化的通風不織布。
對於形成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之不織布之基重而言,於提高側防漏部305之立體性從而提昇防漏性,並且獲得側防漏部305之良好之穿著感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20~100 g/m2 ,特別好的是25~50 g/m2
關於基重之測定,例如可以下述方式進行測定。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裁剪成10 mm×10 mm以上,較好的是30 mm×30 mm以上之大小,自一片衛生棉中取出總面積為250 mm2 以上的測定片,使用最小顯示為1 mg之電子天平測定該測定片之重量,並換算成基重。為提高基重之測定精度,較好的是自複數片衛生棉中取出測定片,求出5次以上之計測值的平均值。
作為形成中間層350C之不織布,可使用與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相同者。如第1實施形態般,於將中間層350C用作黏著有翼形部黏著部306a之部位之情形時,於防止當將翼形部306自短褲等取下時,產生所謂之黏著劑殘留(adhesive deposit),即翼形部黏著部306a之一部分殘留於短褲側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選擇與翼形部黏著部306a之黏著性較高的材料,作為形成中間層350C之不織布。就如此之觀點考慮,較好的是使用紡黏不織布作為不織布。
又,使用藉由梳棉法製造之熱熔融纖維網作為中間層350C之形成材料亦較好。
作為正面薄片302、背面薄片303或吸收體304之形成材料,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使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的各種材料。
以下,參照圖27,說明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的變形例。關於變形例未進行特別說明之方面,可適當參照關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進行之詳細說明。又,圖27中,對與圖24至圖26相同之構件標註有相同之符號。
圖27所示之變形例之生理用衛生棉300中,中間層350C並非係設置於側防漏部305之翻折端部351附近。本變形例中之中間層350C的本體寬度方向之長度短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中間層。
中間層350C的本體寬度方向內側之端部351C,位於將側防漏部305於本體寬度方向上分為兩部分之情形時的靠外側部分。另一方面,中間層350C之本體寬度方向外側之端部,延伸出至翼形部306之基部附近,與翼形部黏著部306a之本體寬度方向內側之端部相鄰。
本變形例中之翼形部黏著部306a,係於側防漏部形成薄片350之非皮膚抵接面上塗佈黏著劑而形成。
根據本變形例,儘管中間層350C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長度較短,但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翼形部306之基部附近的強度得到提高。
本發明(第3發明)並非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宗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中,一對側防漏部305、305較好的是一直延伸至吸收性本體310之總長而形成,然一對側防漏部305、305一直延伸至至少排泄部對向區域之前後端部而形成即可。上述實施形態中,側防漏部305之中間層350C係與下層350B相接合,但亦可為與上層350A相接合。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一對翼形部306、306分別包含上層350A,但其等可僅由中間層350C所形成,亦可由上層350A以及中間層350C所形成。
本發明(第3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可為生理用衛生棉,亦可為衛生護墊、失禁墊等。
僅為上述之一實施形態所具有之部分,均可適當地相互利用。
以下,就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根據其較好之一實施形態(第1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本發明(第4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為生理用衛生棉400,如圖28至圖31所示,其具備:具有正面薄片402、背面薄片403以及插入配置於兩薄片402、403間之吸收體404的吸收性本體410;分別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兩側部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出的一對翼形部405、405以及一對後部側翼407、407;以及分別覆蓋吸收性本體410的皮膚抵接面側之兩側部的一對側防漏部406、406。
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謂「皮膚抵接面側」,係指吸收性本體等各構件之表背兩側(面)中,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的皮膚側之側(面)。又,所謂「非皮膚抵接面側」,係指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皮膚側的相反側之側(面)。只要未加以特別說明,所謂「長度方向」,係指沿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之方向,而所謂「寬度方向」,係指沿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的方向。
又,吸收性本體410中,所謂排泄部對向部400A,如圖28所示,係指與穿戴者之排泄部對向之區域,於如本發明(第4發明)之具有翼形部405之吸收性物品中,係指於兩側部具有翼形部405之部分。將較排泄部對向部400A靠前方的區域稱為前方部400B,將較排泄部對向部400A靠後方的區域稱為後方部400C。
進一步詳細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吸收性本體410如圖28至圖31所示,具有液體透過性之正面薄片402、液體不透過性或斥水性之背面薄片403、以及插入配置於兩薄片402、403間的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404。於俯視下,吸收體404具有前後緣部帶圓度之大致長方形狀。
如圖28、圖30以及圖31所示,正面薄片402被覆吸收體404之上面之整個區域。正面薄片402之前後緣部帶有圓度,並分別自吸收體404之前後緣部於長度方向上延伸出。如圖30以及圖31所示,正面薄片402之兩側緣部係沿長度方向之直線狀,分別自吸收體404之兩側緣部於寬度方向上略微延伸出,並離開背面薄片403。
如圖29至圖31所示,背面薄片403被覆吸收體404之下面之整個區域。背面薄片403之前後緣部帶有圓度,並分別自吸收體404之前後緣部於長度方向上延伸出。背面薄片403之兩側緣部分別自吸收體404之兩側緣部於寬度方向上延伸出。
如圖29至圖31所示,於吸收性本體410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詳細而言,於背面薄片403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防止移位劑411,該防止移位劑411係用以將吸收性本體410與短褲之胯下部的上面(內面)固定。防止移位劑411包含黏著劑等(下述防止移位劑455、475亦相同)。
作為正面薄片402、背面薄片403以及吸收體404,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之各種材料。例如,作為正面薄片402,可使用具有液體透過性之不織布或開孔薄膜等。作為背面薄片403,可使用液體不透過性或斥水性之薄膜等。作為吸收體404,可使用先前使用之將以紙漿纖維或短纖維或者長纖維之纖維網等纖維集合體為主體之吸收性芯體,以被覆薄片被覆所形成者。吸收性芯體可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
背面薄片403,就降低吸收性本體410之悶熱感之觀點考慮,較好的是具有透濕性(透氣性)。作為透濕性薄片,例如,可列舉將於熱可塑性樹脂中添加無機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填充料所得者,自T模或圓形模熔融擠出形成薄膜,繼而,對該薄膜進行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而獲得的樹脂薄片;紡黏不織布(S)與熔噴不織布(M)複合化之複合不織布(例如SM、SMS、SMMS等);通風不織布或上述SMS等複合不織布與上述樹脂薄片之複合薄片。
當使用上述樹脂薄片作為背面薄片403時,於設置於背面薄片403之非皮膚抵接面側的防止移位劑411的固定性良好之方面考慮較好,又,當使用上述複合不織布時,於透濕性以及柔軟性良好之方面考慮較好。
如圖30所示,吸收體404具有由上部吸收體441以及下部吸收體442所構成之雙層構造。於俯視下,上部吸收體441具有長度以及寬度短於下部吸收體442,且亦小於下述中央第1密封線412的形狀,並且不與下部吸收體442相接合。又,上部吸收體441位於下部吸收體442之長度方向以及寬度方向上之靠近中央的位置,進而,位於吸收性本體410之長度方向以及寬度方向上之靠近中央的位置。因此,上部吸收體441形成吸收性本體410之所謂中高區域。
如圖28、圖30以及圖31所示,於正面薄片402上,設置有中央第1密封線412以及中央第2密封線413,其等係正面薄片402與下部吸收體442一體地壓密化而形成。於俯視下,中央第1密封線412係於正面薄片402之上面的未由側防漏部406所被覆之區域中,以包圍上部吸收體441之方式而設置成環狀。前後一對中央第2密封線413、413為大致半圓弧狀,且係與中央第1密封線412連續地設置於分別較中央第1密封線412之前部及後部更靠前方側以及後方側的位置處。
中央第1密封線412以及中央第2密封線413將正面薄片402與下部吸收體442接合,但正面薄片402與上部吸收體441並不接合。因此,上部吸收體441係封入於由正面薄片402與下部吸收體442所構成之封閉空間中。
如圖28以及如圖30所示,翼形部405於排泄部對向部400A中,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兩側部延伸出。翼形部405係翻折至短褲等內褲之胯下部的下面(外面)側而加以使用者。如圖28所示,於俯視下,翼形部405具有下底(長於上底之邊)位於吸收性本體410之側部側的大致梯形形狀。
如圖29以及如圖30所示,於翼形部405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防止移位劑455。藉由防止移位劑455,使用時可將翻折至短褲之胯下部之下面(外面)側的翼形部405固定於胯下部。
如圖28以及圖31所示,於後方部400C中,後部側翼407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兩側部延伸出。後部側翼407無須於自吸收性本體410延伸出之狀態下翻折,係穿著於短褲等內褲上而加以使用。但是,後部側翼407於個別包裝形態等中,為實現緊密化,亦可翻折至吸收性本體410之皮膚抵接面側或非皮膚抵接面側。如圖28所示,於俯視下,後部側翼407具有朝向寬度方向外側彎曲成凸狀的形狀。
如圖29以及圖31所示,於後部側翼407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防止移位劑475。藉由防止移位劑475,使用時可將後部側翼407固定於短褲上。
本發明(第4發明)中,連接翼形部405之兩根部之直線成為吸收性本體410與翼形部405之分界線。吸收性本體410與後部側翼407之分界線,係自吸收性本體410與翼形部405之分界線之最靠近後方部400C的位置,沿長度方向朝向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延伸的直線。
如圖28、圖30以及圖31所示,側防漏部406係分別被覆吸收性本體410之皮膚抵接面側之兩側部的構成部位,且係以沿吸收性本體410之長度方向且一直延伸至其大致全長的方式,分別設置於吸收性本體410之皮膚抵接面側的兩側部。
側防漏部406由斥水性側部薄片461所構成。於寬度方向上將側部薄片461摺疊成對折,於側防漏部406之內側緣部形成翻折部,從而形成雙層區域。第1實施形態中,側防漏部406之俯視面積之80%以上成為雙層區域。側防漏部406之內側緣部形成為沿吸收性本體410之長度方向的直線狀。當以如此之方式而構成時,穿著時側防漏部406之內側緣部側容易向吸收性本體410之寬度方向內側開口,形成收液袋。
作為斥水性側部薄片461,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的斥水性之各種材料,更好的是具有透濕性。側部薄片461可為液體不透過性。作為側部薄片461之材料,例如,可列舉紡黏不織布、紡黏不織布(S)與熔噴不織布(M)複合化之薄片(例如SM、SMS、SMMS等)、熱輥不織布、通風不織布等斥水性(疏水性)不織布。當使用SM、SMS、SMMS等複合化薄片時,由該薄片表面之平滑性所帶來之光滑觸感以及該薄片之物性(強度等)良好,故而翼形部405之抗撕裂性及防止移位劑455之轉黏性良好,因此較好。又,當使用藉由通風法所製作之不織布時,則即便為低基重亦易於獲得厚度,質感(緩衝感)及皮膚觸感良好,故而較好。
作為側部薄片461,較好的是於不織布上,散布有多個大致圓形、楕圓形、邊角帶圓度之矩形等無角的壓花凹部的壓花薄片。藉由形成壓花凹部,可減小與皮膚之接觸面積,又,針對不織布特有之絨毛的問題,藉由形成無角之壓花凹部,具有可防止(主要由纖維破損所引起之)起絨,且提昇皮膚觸感的優點。
側部薄片461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兩側部分別延伸出,形成翼形部405以及後部側翼407。
如此般,翼形部405與後部側翼407,其等之設置位置(排泄部對向部400A/後方部400C)、使用方法(翻折使用/無須翻折而使用)等不同,然基本構成(尤其是厚度方向之構成)本身相同。因此,上述或下述之關於翼形部405的說明,亦可適當應用於後部側翼407。
側防漏部406如圖28以及圖29所示,於前方部400B中,其前端部側以及外側緣部側藉由前方部密封線484而與吸收性本體410之正面薄片402或背面薄片403相接合。前方部密封線484係藉由熱封而形成。再者,下述各密封線481以及483亦同樣藉由熱封而形成。
又,側防漏部406如圖28至圖32所示,於翼形部405前側之根部附近與翼形部405後側之根部附近之間,其外側緣部側藉由沿長度方向非連續地設置之熱密封線,與吸收性本體410之背面薄片403相接合。該熱密封線係藉由於長度方向上,間歇地設置複數根之沿寬度方向延伸的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而形成。「翼形部405之根部附近」,係指距離翼形部405之根部半徑為6 mm以內的區域,因此,以翼形部405之根部為基準,可位於吸收性本體410側,亦可位於翼形部405側。
又,如圖32所示,複數根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係以下述方式設置,即,使翼形部405側之外端部形成向吸收性本體410之寬度方向內側凸出的彎曲線(圖32中以二點鏈線表示)。
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並非限制為連續線狀,亦可為虛線狀(包括點線狀)。又,對於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而言,為形成向寬度方向內側凸出之彎曲形狀,其寬度方向之長度可為相同,然如圖32所示,當寬度方向之長度於前方附近以及後方附近較長,而於中央附近較短,則於前方附近以及後方附近(面積/強度)可緊密接合,且密封線481不易變硬,於此方面考慮,較好。
又,側防漏部406如圖28以及圖29所示,於後方部400C中,其外側緣部側以及後端部側藉由後方部密封線483而與吸收性本體410之背面薄片403或正面薄片402相接合。後方部密封線483係藉由於長度方向上相互分離之方式,而設置位於後方部400C中之側防漏部406的前端部側以及後端部側。
根據其他觀點,說明將側部薄片461與背面薄片403接合之熱密封線。側部薄片461與背面薄片403,於較吸收體404於寬度方向更靠外側之區域中藉由熱密封線(前方部密封線484、後方部密封線483、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而相接合,上述熱密封線係於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前端部側一直延伸至翼形部405前側之根部附近之間(前方部密封線484),並且於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側一直延伸至翼形部405後側之根部附近之間(後方部密封線483),而於兩根部附近之間,係沿長度方向非連續地設置(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
再者,所謂「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前端部側」以及「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側」,係指熱密封線(前方部密封線484以及後方部密封線483)之起始點的方向,而並不表示熱密封線之起始點位於「吸收性本體410之前端部」以及「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因此,本發明(第4發明)中,例如,如第1實施形態中的於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側一直延伸至翼形部405後側之根部附近之間的後方部密封線483,並不排除起始點並非位於「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之形式的熱密封線。
如圖28所示,正面薄片402於俯視下之與側防漏部406重疊之區域中,藉由設置於側防漏部406中之各密封線484、481以及483,介隔側防漏部406而與吸收性本體410之背面薄片403相接合。又,正面薄片402於俯視下之不與側防漏部406重疊之區域中,亦藉由前方部密封線484以及後方部密封線483而與吸收性本體410之背面薄片403相接合。前方部密封線484自吸收性本體410的前方部400B之左側緣部開始,經由前端緣部一直延伸至右側緣部,呈大致半圓弧狀地連續延伸。後方部密封線483於吸收性本體410的後方部400C之後端緣部連續延伸。
後部側翼407藉由分別自側防漏部406之前端部側以及後端部側延伸之後方部密封線483而接合。後方部密封線483係以於長度方向上相互分離之方式而設置於側翼基端部473之前端部側以及後端部側。
如圖28所示,於一對側防漏部406中,分別設置有側防漏部密封線462,該側防漏部密封線462包含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463以及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464。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463係設置於排泄部對向部400A中,向寬度方向外側彎曲成凸狀並沿長度方向延伸。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463之長度與沿吸收性本體410之長度方向的翼形部405之基端部的長度大致相同。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464係以相互分離之方式而分別設置於前方部400B以及後方部400C中,且沿長度方向具有鋸齒形狀。
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463接近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之寬度方向內側,將側防漏部406接合於正面薄片402上。
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463以及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464,以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464、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463以及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464之順序,而連續於自前方部400B開始,經由排泄部對向部400A一直延伸至後方部400C的區域中。藉由側防漏部密封線462,側防漏部406接合於吸收性本體410之正面薄片402的上面。
再者,側防漏部密封線462可設置為將側防漏部406與正面薄片402一同固定於吸收體404上,又,可不使正面薄片402介於其間,而將側防漏部406直接固定於吸收體404上。
側防漏部406之內側緣部與側防漏部密封線462之間的區域並不與正面薄片402相接合,而與正面薄片402之間形成收液袋。該收液袋於穿戴時開口,可將朝向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之體液捕捉於該開口的收液袋中,故可提昇防漏性。又,於視覺上,亦可容易地使穿戴者明白寬度方向之防漏性較高,故而於帶給穿戴者以安心感方面亦較好。
對於側防漏部密封線462而言,於使捕捉於上述收液袋中之體液順利地由吸收體404吸收,從而進一步提昇防漏性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於俯視下,其全部或一部分與吸收體404重疊。捕捉於上述收液袋中之體液會於自該收液袋之近前方向內部移動期間由吸收體404吸收,或於到達該收液袋之內部後,返回吸收體404側而被吸收。
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的各構成構件,除藉由上述各密封線481、483、484以及462以外,亦藉由熱熔型黏接劑等各種黏接劑(未圖示)而進一步接合。設置黏接劑之主要目的在於增強藉上述各密封線481、483、484以及462之接合,次要目的在於提昇防止吸收體404中所保持之體液,由於穿戴者之活動等所產生壓力而滲出從而所導致之滲漏的效果。
黏接劑例如可設置於吸收體404與背面薄片403之間、側防漏部406與正面薄片402之間。黏接劑特別好的是,設置於翼形部405之兩根部間的側部薄片461與背面薄片403之間。黏接劑可連續(面狀)塗佈(所謂滿塗),然考慮到所塗佈之區域的透氣性,較好的是間歇塗佈。作為間歇塗佈形態,例如,可列舉螺旋狀、沿寬度方向延伸之條紋狀、Ω狀、點狀。
再者,第1實施形態中,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係藉由熱封而形成,除此以外,例如,亦可藉由超音波密封、高頻密封、黏接劑而形成。
吸收性本體410的厚度於排泄部對向部400A中,較好的是5 mm以下,更好的是3.5 mm以下。又,吸收性本體410的厚度於前方部400B以及後方部400C中,較好的是3 mm以下,更好的是2 mm以下。當將吸收性本體410之厚度設定為上述範圍內時,穿著時不易產生不舒適感,沿身體之前後方向更加合身,且穿著時上述收液袋容易開口,側漏防止性進一步提昇,故而較好。
吸收性本體410之厚度可藉由下述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厚度之測定方法]
將製品(吸收性物品整體)以不產生摺皺或彎折之方式靜置於平坦處,於配置有吸收性本體之排泄部對向部或者前方部或後方部之吸收體的區域之上面,施加5 cN/cm2 之荷重,測定該狀態下之厚度。穿著製品時之穿著壓力根據身體部位、個人差異、狀態(坐著/活動)等的不同而不同,然於除穿戴短褲等衣物以外未施加有外壓力之狀態下,排泄部對向部之中央區域(排泄點附近)為無荷重~5 cN/cm2 之荷重,故於該荷重(5 cN/cm2 )下進行測定。厚度之測定中,使用厚度計PEACOCK DIAL UPRIGHT GAUGES R5-C(OZAKI MFG.CO.LTD製造)。此時,於厚度計之前端部與製品之間的測定部分中配置薄板(厚度為5 mm左右之壓克力板),並對薄板之大小進行調整,以使荷重達到5 cN/cm2 。設薄板之形狀為圓形或正方形。
又,翼形部405之根部之撕裂強度較好的是500~1000 cN,為更確實地實現當使用後將翼形部405之防止移位劑455自短褲之胯下部撕離時,亦不易產生以翼形部405之根部為起點的撕裂,更好的是650 cN以上。
翼形部405之撕裂強度可藉由下述測定方式進行測定。
[撕裂強度之測定方法]
參照JIS K7128(塑料-薄膜以及薄片之撕裂強度試驗方法)中所規定之A法(褲形撕裂法),使用Tensilon拉伸試驗機(A&D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TC-1210A),於上下夾盤間之距離調整為5 mm(可插入試片之程度的間隔)之夾盤的上側夾持製品之吸收性本體,於下側夾持翼形部,使夾持於上側夾盤中的製品之吸收性本體以固定速度500 mm/min上升,讀取沿製品長度方向撕裂試片時的最高值(cN)。進行5次測定,計算出其平均值作為撕裂強度。
再者,以下述方式製作出試片:以將製品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長度方向之翼形部中心作為基準,使前後達到75 mm(總計150 mm:翼形部之根部部分確實存留之長度)的方式,沿寬度方向裁剪製品形態之吸收性物品作為樣品,進而,以長度方向上之15 mm之長度,自翼形部之根部部分沿長度方向切出切口,將其作為試片。
將所獲得之試片之吸收性本體部分夾持(不夾持翼形部)於Tensilon拉伸試驗機的上側夾盤中,將切出切口而翻折至下方的翼形部之翻折部夾持於下側之夾盤中,進行測定。
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將吸收性本體410配設於短褲之胯下部(未圖示)的上面(內面),並藉由防止移位劑411固定於胯下部。又,將後部側翼407配設於短褲之上面(內面),並藉由防止移位劑475固定於短褲上。繼而,如圖33所示,將翼形部405翻折至胯下部之下面(外面)側,並藉由防止移位劑455將翼形部405固定於胯下部之外面,藉此,可於防止位置移位之狀態下穿著該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
於具有上述構成的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中,側部薄片461與背面薄片403於較吸收體404於寬度方向更靠外側之區域中,藉由熱密封線(前方部密封線484、後方部密封線483、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而相互接合,該熱密封線係於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前端部側一直延伸至翼形部405之前側根部附近之間(前方部密封線484),並且於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側一直延伸至翼形部405之後側根部附近之間(後方部密封線483),而於兩根部附近之間,係沿長度方向非連續地設置(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因此,翼形部405不易由於上述熱密封線之損壞而斷裂。又,翼形部405之翻折位置並不受限制,易於將翼形部405自由捲入短褲之胯下部。進而,由於熱密封線之剛性所引起的吸收性本體410之長度方向之剛性的增加較少,故而吸收性本體410容易追隨身體,穿著性優異。
非連續地設置於兩根部附近之間的上述熱密封線,係藉由於長度方向上間歇地設置複數根之沿寬度方向延伸的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而形成。因此,可同時實現翼形部405之斷裂防止效果以及吸收性本體410之剛性增加防止效果。
又,由於複數根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係以使翼形部405側的外端部形成向吸收性本體410之寬度方向內側凸出之彎曲線的方式而設置,故而當將翼形部405翻折至吸收性本體410之背面薄片403側時,翼形部405之翻摺線會沿上述彎曲線彎曲。因此,翼形部405可沿短褲之胯下部之側緣部形狀(通常,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凹進)而翻折,故生理用衛生棉400對短褲之穿著穩定性較高。
進而,於側防漏部406中,設置有側防漏部密封線462(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463),其向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之寬度方向內側接近,將側防漏部406接合於正面薄片402上。因此,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之寬度方向內側之區域的剛性較高,可明確地形成翻摺線,其結果,翼形部405之翻折操作性得到提昇。
再者,第1實施形態中,複數根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可如圖32所示,以沿吸收性本體410之寬度方向平行延伸之方式排列,亦可如圖34所示,以使翼形部405側之外端部向吸收性本體410之長度方向外側傾斜之方式排列。若為圖34中所示之排列形態,則於利用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之接合較緊密之方面,密封線481之硬度方面,以及由於密封線481係沿與施加於翼形部405之力之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故而力可均等分散之方面為較好。
詳細而言,如圖34所示,複數根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中,位於吸收性本體410的前端部側者的翼形部405側之外端部向吸收性本體410之前端部側傾斜,並且,其中,越靠近吸收性本體410之前端部的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的傾斜角度越大。同樣地,複數根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中,位於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側者的翼形部405側之外端部,向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側傾斜。
根據如此之構成,當將翼形部405翻折至吸收性本體410之背面薄片403側時(翻摺線形成為向寬度方向內側凸出之彎曲線),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形成為沿相對於短褲之胯下部的側緣部形狀(通常,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凹進)呈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配置,故而翼形部405之斷裂防止效果極高。
以下,說明本發明(第4發明)以外之實施形態。關於其他實施形態,主要說明其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方面,而對相同之方面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未進行特別說明之方面可適當參照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
圖35表示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405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400A。與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相比較,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於下述各方面不同,即,未設置有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以及前方部密封線484之後端部及後方部密封線483之前端部係朝向吸收性物品400的寬度方向外側彎曲,並位於翼形部405。
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中,於較吸收體404於寬度方向更靠外側之區域中將側部薄片461與背面薄片403相接合的上述熱密封線,並非設置於翼形部405之前側根部附近與翼形部405之後側根部附近之間。因此,可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相同之效果。
又,前方部密封線484之後端部及後方部密封線483之前端部,係朝向吸收性物品400之寬度方向外側彎曲,並位於翼形部405中。因此,翼形部405之斷裂防止效果特別高,並且當穿著時將翼形部405翻折至吸收性本體410之背面薄片403側時,側防漏部406之內側緣部側容易向吸收性本體410之寬度方向內側開口,形成收液袋,故而側漏防止效果較高。
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36(a)以及圖36(b)所示,翼形部405可由翼形部上層451與翼形部下層452之積層體所構成。翼形部上層451係由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兩側部延伸出的側部薄片461所形成,翼形部下層452係由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兩側部延伸出的背面薄片403所形成。翼形部405中,其基端部即翼形部基端部453由翼形部上層451與翼形部下層452之積層體所構成,而翼形部基端部453以外之部分即翼形部前端部454僅由翼形部上層451所構成。翼形部上層451與翼形部下層452較好的是,亦藉由黏接劑而相互接合。
圖37表示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第3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405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400A。第3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與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相比較,前方部密封線484之後端部以及後方部密封線483之前端部的彎曲方向不同。具體而言,前方部密封線484之後端部以及後方部密封線483之前端部朝向吸收性物品400的寬度方向內側彎曲,並位於吸收性本體410之排泄部對向部400A中。
第3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中,於較吸收體404於寬度方向更靠外側之區域中,將側部薄片461與背面薄片403相接合之上述熱密封線,並非設置於翼形部405之前側根部附近與翼形部405之後側根部附近之間。因此,可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400相同的效果。
又,前方部密封線484之後端部以及後方部密封線483之前端部朝向吸收性物品400的寬度方向內側彎曲,並位於吸收性本體410中。因此,翼形部405之翻摺線容易形成向寬度方向內側凸出之彎曲線,翼形部405可沿短褲之胯下部的側緣部形狀(通常,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凹進)翻折,故生理用衛生棉400對短褲之穿著穩定性較高。又,尤其是,由於熱密封線之剛性而引起的吸收性本體410之長度方向之剛性的增加較少,吸收性本體410容易追隨身體,穿著性優異。
第3實施形態中,如圖38所示,前方部密封線484之後端部係朝向吸收性物品400之寬度方向內側彎曲,進而,其亦可朝向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彎曲。同樣地,後方部密封線483之前端部係朝向吸收性物品400之寬度方向內側彎曲,進而,其亦可朝向吸收性本體410之前端部彎曲。當前方部密封線484之後端部以及後方部密封線483之前端部具有如此之彎曲形狀時,翼形部405之翻摺線容易形成更接近短褲之胯下部之側緣部形狀的形狀。
又,第3實施形態中,如圖39所示,前方部密封線484之後端部以及後方部密封線483之前端部可於其寬度方向上相互分離地排列成2列。當前方部密封線484之後端部以及後方部密封線483之前端部如此般排列成2列時,易於對應於穿戴者之體型及短褲之胯下部之寬度,而形成與其相適合之翼形部405之彎曲的翻摺線。
圖40表示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第4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405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400A。如圖40所示,第4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較,於未設置有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之方面不同。又,如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般,前方部密封線484之後端部以及後方部密封線483之前端部並不朝向寬度方向外側或內側彎曲。
根據第4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除可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以外,並且由於翼形部405之翻折位置幾乎不受限制,故而易於將翼形部405自由捲入短褲之胯下部的效果進一步提高。
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並非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宗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後方部密封線483可自吸收性本體410之後端部一直延伸至翼形部405之後側根部附近而設置。
側部薄片461可形成翼形部405以及後部側翼407之全部,亦可形成一部分。翼形部405以及後部側翼407之一部分可由背面薄片403所形成。
如第1實施形態般,藉由於長度方向上間歇地設置複數根之沿寬度方向延伸的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於形成有非連續地設置於翼形部405之兩根部附近之間的上述熱密封線的形態中,可將複數根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481以下述方式設置,即,使其翼形部405側之外端部形成沿吸收性物品400之長度方向延伸的直線。
側防漏部406之雙層區域並非限制為如上述實施形態般之將1片側部薄片461沿寬度方向翻折而形成者,亦可將2片薄片積層而形成。又,側防漏部406亦可不具有雙層區域。即,側防漏部406亦可由未翻折之1片側部薄片461所形成。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各構成,可適當組合於其他實施形態中。
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並非限制為生理用衛生棉,亦可應用於衛生護墊(嬰兒紙尿褲)、失禁墊等中。所穿著之內褲並非限制為短褲。
以下,對本發明(第5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根據其較好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500為生理用衛生棉(以下,亦簡稱為衛生棉),如圖41至圖43所示,其具備具有液體保持性之吸收層511以及液體不透過性之防漏層512且實質上為縱長的吸收性本體510,並且具有自該吸收性本體510之長度方向兩側緣部510a延伸出的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衛生棉500之吸收層511由液體透過性之正面薄片502以及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504所構成,防漏層512由具有透氣性以及液體不透過性之背面薄片503所構成。
又,於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中,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係分別利用不織布以於厚度方向上具有層構造之方式而形成,於較其基部562靠吸收性本體510之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處,具有中央部M,該中央部M係不織布之層數多於該基部562的部分,並且,該中央部M與形成於非皮膚抵接面側之側翼黏著部561重疊(於中央部M之非皮膚抵接面側形成有側翼黏著部561)。
以下,進一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
衛生棉500,其長度方向可劃分為前方部500A、長度方向中央區域即排泄部對向部500B(於寬度方向中央具有與穿戴者之液體排泄部對向配置的排泄部對向區域的部分)以及後方部500C。
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吸收性本體510之長度方向(以下,亦稱為本體長度方向)一致。正面薄片502以及背面薄片503分別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吸收體504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且夾持固定於正面薄片502與背面薄片503之間。正面薄片502之寬度與吸收體504之寬度大致相同,且窄於背面薄片503之寬度。正面薄片502覆蓋吸收體504之皮膚抵接面側的整個區域。正面薄片502以及背面薄片503分別自吸收體504之長度方向兩端延伸出,並且,於該延伸出之部分藉由熱封、利用黏接劑之黏接等公知之接合方法而相互接合。
再者,本說明書中,皮膚抵接面係指展開成平面狀之吸收性物品的兩面中,穿戴時朝向穿戴者之皮膚側的面,非皮膚抵接面係指展開成平面狀的吸收性物品之兩面中,穿戴時朝向短褲等內褲側(穿戴者之皮膚側之相反側)的面。皮膚抵接面包含吸收性本體510之正面薄片502側之面及翼狀側翼部506之正面薄片502側之面,非皮膚抵接面包含吸收性本體510之背面薄片503側之面及翼狀側翼部506之背面薄片503側之面(側翼黏著部561之形成面)。
又,如圖41所示,衛生棉500具有一對側防漏部505、505,並藉由一對該側防漏部505、505,覆蓋吸收性本體510之皮膚抵接面側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分別與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一體形成。
以下,進一步說明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
第1實施形態之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係設置於衛生棉500的排泄部對向部500B中。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分別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
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其吸收性本體510之寬度方向(以下,亦稱為本體寬度方向)的中央部M由3層不織布所形成,較該中央部M靠該本體寬度方向之內側的內側部I由2層不織布所形成。又,本實施形態中,較該中央部M靠該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的外側部O由2層不織布所形成。如此般,翼狀側翼部506根據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位置的不同,形成翼狀側翼部506的不織布之層數具有不同之層構造。再者,翼狀側翼部506之內側部I係該翼狀側翼部506之基部562。又,翼狀側翼部506之中央部M,如字面般,係以該翼狀側翼部506之寬度方向中央作為中心的特定寬度之區域。
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42所示,翼狀側翼部506係由2片由不織布所構成之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506B所形成。
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自翼狀側翼部506之本體寬度方向外側之邊緣,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內側延伸,形成翼狀側翼部506之非皮膚抵接面側之面。又,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係如下所述:自吸收性本體510之長度方向之側緣部510a,以覆蓋吸收性本體510之皮膚抵接面側之方式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內側延伸,並於吸收性本體之長度方向之側部,以於吸收性本體510之寬度方向內側具有翻折端部551之方式,朝向皮膚抵接面側且朝向本體寬度方向外側翻折後,向本體寬度方向外側延伸。進而,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自吸收性本體510之長度方向之側緣部510a延伸出,並延伸至翼狀側翼部506之中央部M為止,形成翼狀側翼部506之內側部I以及中央部M的皮膚抵接面側之面。
如圖42所示,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B自翼狀側翼部506之本體寬度方向外側之邊緣,延伸至翼狀側翼部506之中央部M為止,該薄片506B之非皮膚抵接面側之面與皮膚抵接面側之面的一部分,由翻折之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所覆蓋。
如上所述般,第1實施形態之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分別於其厚度方向上分別具有層構造。即,內側部I由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的相對向之2層不織布所形成,中央部M由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之相對向之部分所構成的2層、加上介於該2層之間的由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B所構成之一層的3層所形成,外側部O係自由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所構成之一層、與由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B所構成之1層積層所得的2層所形成。
第1實施形態中,於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分別形成有多個壓花部563、563…,且內側部I中,相對向之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彼此接合。又,於中央部M中,相對向之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與介於該薄片間的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B相接合,於外側部O中,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與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B相接合。
又,於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分別的非皮膚抵接面側之面上,設置有側翼黏著部561,用以將沿短褲胯下部之緣部彎折的翼狀側翼部506固定於該短褲之外面上。如圖42所示,側翼黏著部561形成於翼狀側翼部506之中央部M中。側翼黏著部561係將黏著劑塗佈於翼狀側翼部506的非皮膚抵接面側之面上而形成。於使用衛生棉500之前,側翼黏著部561上剝離自如地黏著有保護薄片。
翼狀側翼部506之尺寸較好的是,配合衛生棉500之尺寸以及用途而適當設計,通常,作為生理用衛生棉之翼狀側翼部的尺寸較好的是,本體長度方向之長度為30~100 mm,本體寬度方向之長度為20~40 mm。
並且,翼狀側翼部506之中央部M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長度較好的是2~30 mm,尤其是當為5~20 mm時,於使中央部M具有剛性,且使中央部M具有當自介隔側翼黏著部561而固定之短褲等內褲去除翼狀側翼部506時,翼狀側翼部506不會破損之程度的特定強度方面較好。
又,內側部I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長度較好的是5~30 mm,尤其是當為10~20 mm時,就於基部562處彎折翼狀側翼部506而將其固定於短褲等上時的操作性之觀點考慮較好。
此處,翼狀側翼部506以及其各部位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長度,係指吸收性本體510之排泄部對向部500B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長度為最大時的值。
作為形成翼狀側翼部506之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506B之形成材料之不織布,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公知之不織布。例如,可使用對藉由梳棉法所製造之熱熔融纖維網進行熱風處理後所獲得的通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水刺不織布以及針刺不織布等各種不織布。對該等不織布中之纖維的黏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採用利用黏合劑之黏合或利用熱熔融之黏合。又,亦可如水刺不織布等般利用纖維之機械交織,代替纖維之黏合。為使翼狀側翼部506以及側防漏部505,實現顯著的光滑之皮膚觸感、柔軟度,作為不織布,最好的是使用對藉由梳棉法所獲得之熱熔融纖維網進行熱風處理,不施加強力之壓縮而不織布化的通風不織布。
又,對於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506B而言,同時對於翼狀側翼部506而言,就形成側防漏部505之觀點考慮,較好的是具有伸縮性,又,較好的是具有斥水性。
當形成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之不織布之基重為10~80 g/m2 ,尤其是為20~50 g/m2 時,於使翼狀側翼部506之基部562具有柔軟性,使翼狀側翼部506之操作性良好,並且可對翼狀側翼部506以及側防漏部505賦予特定之強度以及良好之穿著感方面較好。
當形成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B之不織布之基重為10~80 g/m2 ,尤其是為20~50 g/m2 時,於賦予翼狀側翼部506以特定之強度以及良好之穿著感方面較好。
例如,為確保翼狀側翼部506之基部562附近的柔軟性,並且確保中央部M特定之強度,較好的是使形成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的不織布之基重小於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B。
以下,進一步說明一對側防漏部505、505。
如圖41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之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分別形成為縱長,其長度方向與本體長度方向一致。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分別具有大致相同之寬度,且係一直延伸至本體長度方向之兩端部間而配置。
第1實施形態中,側防漏部505由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所形成。如圖42所示,該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於吸收性本體510之側緣部510a處,藉由密封部508與背面薄片503相接合。側防漏部505如下所述,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自吸收性本體510之側緣部510a朝向吸收性本體510之寬度方向內側延伸,並且,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以具有翻折端部551之方式向本體寬度方向外側翻折後,於此狀態下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延伸,並再次於密封部508處,與背面薄片503相接合。密封部508可藉由熱封、利用黏接劑之黏接等公知之接合方法而形成。
排泄部對向部500B中,如圖42所示,背面薄片503之長度方向兩側緣部分別向較密封部508更靠本體寬度方向之外側的方向略微延伸出。該背面薄片503之延伸出之部分,於使翼狀側翼部506之柔軟性以及操作性良好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並不與翼狀側翼部506相接合。
如上所述,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分別與各本體長度方向之相同側的翼狀側翼部506均由一片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一體形成。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可以密封部508為分界,而劃分為側防漏部505及翼狀側翼部506。至於密封部508之形狀,如圖41所示,其具有於長度方向之中央部,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縮窄之形狀,以使得當將連設之翼狀側翼部506沿短褲胯下部之緣部彎折時,容易適合該短褲胯下部之緣部。
第1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如圖42所示,分別由形成翼狀側翼部506之不織布即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所形成。藉由使該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A具有上述範圍之基重,翻折端部551之內面至少局部彼此分離。因此,側防漏部505具有良好之緩衝性。
又,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41以及圖43所示,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分別藉由第1接合線552以及第2接合線553,與該吸收性本體510相接合,該第1接合線552朝向吸收性本體510之寬度方向內側形成凹狀,該第2接合線553在吸收性本體510之長度方向上位於該第1接合線552的前後,且沿與該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於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各自之第1接合線552與翻折端部551之間,形成有穿戴時會開口之收液袋552c,第2接合線553交替具有距離翻折端部551較近之部分553a及距離該翻折端部551較遠之部分553b,相鄰之距離翻折端部551較近之部分553a彼此間的距離L2,短於第1接合線552之長度方向之長度L1。
進一步說明側防漏部505之第1接合線552,如圖41所示,第1接合線552係設置於衛生棉500之排泄部對向部500B中。
如圖41所示,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分別藉由第1接合線552與該吸收性本體510相接合。第1接合線552連續於吸收性本體510之長度方向上。
如圖43所示,第1接合線552沿長度方向延伸成弧狀,具有距離翻折端部551較近之部分552a、552a以及距離翻折端部551較遠之部分552b。較好的是,第1接合線552之長度方向之長度L1(參照圖43)、第1接合線552之距離翻折端部551較近之部分552a與距離翻折端部551較遠之部分552b間的離開距離W1(參照圖43,以下亦稱為擺動寬度)滿足L1>W1之關係。L1較好的是,具有相對於衛生棉500之本體長度方向之長度為10~50%的長度,W1較好的是,具有相對於衛生棉500之本體寬度方向之長度為3~30%的寬度。此處所謂之衛生棉500之本體寬度方向之長度,係指吸收性本體510之排泄部對向部500B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長度最大的值。又,此處所謂「較近」以及「較遠」,表示與較遠之部分相比較近,而與較近之部分相比較遠之相對含義。
又,第1接合線以及第2接合線較好的是,整體上為實質上連續之一條接合線。即,第1接合線及第2接合線較好的是,各自為實質上連續之接合線,且第1接合線與第2接合線之間亦實質上連續。所謂實質上連續,其含義在於,除如第1實施形態之連續之接合線以外,還包含下述者,即,以當假想出與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平行之任意直線之情形時,不存在與該直線不重疊之部分的方式而連續配置有複數個接合部者;以及微觀觀察時,係包含非連續之多個接合部,然當作為整體觀察時,則為線狀之接合部者,並且,亦包含以使接合部彼此之一部分相互重疊之方式,沿衛生棉500之長度方向配置多個而形成的接合線。
如圖41所示,設置於排泄部對向部500B中之第1接合線552的長度L1(參照圖43)與翼狀側翼部506之基部562的長度大致相同。
如圖42所示,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1接合線552係藉由熱壓花加工,使側防漏部505的位於本體寬度方向之中央附近之部分的一部分與正面薄片502相接合而形成。
第1接合線552為如本實施形態般之將側防漏部505僅與正面薄片502相接合而形成者,或儘管亦將側防漏部505與正面薄片502一同固定於吸收體504上,然於該吸收體504之與上述第1接合線相當之部分中未形成有槽溝者之情形時,於使吸收性物品更柔軟,並使其對身體之合身性提昇之方面為較好。
第1接合線552可為將側防漏部505,與正面薄片502以及吸收體504一併進行一體擠壓而形成者。此時,具有可藉由第1接合線552部分中所產生之槽溝,而抑制液體之滲漏或擴散的優點。
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各自中之翻折端部551與第1接合線552之間的部分552d(參照圖43)並不與正面薄片502相接合,於該部分552d與正面薄片502之間形成有收液袋552c(參照圖42,以下亦稱為較大之收液袋)。該收液袋552c於至少穿戴時開口,且由於可將朝向衛生棉500之本體寬度方向移動之體液捕捉於該開口之收液袋552c中,故而可提昇防漏性。又,由於其外觀上亦可容易地使穿戴者明白本體寬度方向之防漏性較高,故而於帶給穿戴者以安心感之方面亦較好。
進而,當第1接合線552之至少一部分於俯視下與吸收體504重疊時,收液袋552c中所捕捉之液體可順利地由吸收體所吸收,防漏性進一步提昇,故而較好。收液袋552c中所捕捉之液體係於自收液袋552c之近前方向內部移動期間由吸收體504,或於到達收液袋552c之內部後,由吸收體504吸收。
所謂於俯視下與吸收體504重疊,係指第1接合線552之整體或一部分,存在於配置有吸收體504之區域內。第1接合線552較好的是,擺動寬度W1之一部分與吸收體504重疊,更好的是,上述擺動寬度W1之整體與吸收體504重疊。第1實施形態中,該第1接合線552於其總長上,上述擺動寬度W1之整體與吸收體504相重疊。
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中,如圖41所示,於第1接合線552之前後,分別連接設置有第2接合線553。第2接合線553形成於前方部500A以及後方部500C之側防漏部505中。
如圖42所示,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分別藉由第2接合線553而與該吸收性本體510相接合。第2接合線553於吸收性本體510之長度方向上連續。
如圖43所示,第2接合線553以交替具有距離翻折端部551較近之部分553a及距離該翻折端部551較遠之部分553b的方式曲折延伸,更具體而言,其沿長度方向具有鋸齒形狀。距離翻折端部551較近之部分553a與距離該翻折端部551較遠之部分553b之間,形成第2接合線553之接合線沿長度方向交叉延伸且相互連接。
若進一步說明,第2接合線553係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中央側凸出之圓弧狀部分、以及朝向本體寬度方向中央側凹進之圓弧狀部分交替連接的形狀,並不具有與本體長度方向平行之部分。
第2接合線553中,如圖43所示,相鄰之距離翻折端部551較近之部分彼此間之距離L2,短於第1接合線552之長度方向之長度L1。上述距離L2係於相鄰之距離翻折端部551較近之部分553a彼此間,沿本體長度方向而測定各個距離翻折端部551最近之點彼此間的距離所得的長度。
又,第2接合線553之距離翻折端部551較近之部分553a與距離翻折端部551較遠之部分553b間的離開距離W3(參照圖43;以下,亦稱為擺動寬度)較好的是,長於藉由熱壓花加工所形成之第1接合線552的密封寬度W2(參照圖43)。第1接合線552具有特定之寬度,並且由於第1接合線552之兩側緣微觀上可視作平行之2根直線,故而密封寬度W2係指平行之上述2直線間之距離。
一對側防漏部505、505各自中之第2接合線553與翻折端部551之間的部分553d(參照圖43)並不與正面薄片502相接合,於該部分553d與正面薄片502之間,形成有收液袋553c(以下,亦稱為較小之收液袋)。較好的是,收液袋553c開口。
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2接合線553與第1接合線552同樣,係藉由熱壓花加工,將側防漏部505之位於本體寬度方向中央附近的部分之一部分與正面薄片502相接合而形成。除此以外,關於第2接合線553與吸收性本體510之接合,可適當參照對上述第1接合線552所作之說明。
進而,當第2接合線553之至少一部分於俯視下與吸收體504相重疊時,收液袋553c中所捕捉之液體可順利地由吸收體吸收,從而使防漏性進一步提昇,故而較好。第1實施形態中,第2接合線553於其總長上,擺動寬度W3之整體與吸收體504相重疊。除此以外,關於第2接合線553與吸收性本體510之重疊,可適當參照對上述第1接合線552所作之說明。
於一對側防漏部505、505之各個中,由第2接合線553所形成之較小之收液袋553c,於較大之收液袋552c之前後分別形成1個即可,較好的是形成複數個。
由第2接合線所形成之較小之收液袋553c之區域較好的是,相對於第一接合線之長度L1,前後分別為10%以上。收液袋553c之長度方向之長度較好的是相對於L1為4%以上。
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中的第1接合線552於本體長度方向上之長度L1較好的是40~100 mm,第2接合線553於本體長度方向上之長度(曲折重複之區域)較好的是4~50 mm,且較好的是L1較長。
又,第2接合線553之上述距離L2較好的是4~30 mm。L2/L1較好的是4~75%。
又,第1接合線552之擺動寬度W1較好的是2~15 mm,第2接合線553之擺動寬度W3較好的是2~15 mm。W1較好的是與W3相同、或大於W3。
進一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
如圖41所示,於衛生棉500之吸收性本體510之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槽溝507。槽溝507係由沿本體長度方向延伸之一對壓花槽溝以及於該壓花槽溝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沿本體寬度方向延伸之圓弧狀之雙重壓花槽溝所形成。又,沿本體長度方向延伸之一對上述壓花槽溝分別具有朝向內側縮窄之形狀。正面薄片502以及吸收體504藉由槽溝507而相互接合。
如圖42所示,側防漏部505之翻折端部551位於緊靠槽溝507之外側。
又,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中,於正面薄片502與吸收體504之間插入配置有聚合物薄片541。作為聚合物薄片541,可使用將高吸收性聚合物混合於短纖漿、以及纖維中並形成為薄片狀之薄片等,作為混合高吸收性聚合物並形成為薄片狀的薄片,可使用將高吸收性聚合物分散為層狀者、以及分散為三維狀者中之任一者。
就構成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的其他形成材料進行說明,作為正面薄片502、背面薄片503、黏著劑、吸收體504或聚合物薄片541之形成材料,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使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的各種材料。
根據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500,翼狀側翼部506之基部562附近較柔軟、操作性優異,並且,形成有側翼黏著部561之中央部M具有剛性,並具有特定之強度,可防止當自藉由側翼黏著部561而固定之短褲等內褲脫掉翼狀側翼部506時,翼狀側翼部506破損。
又,於穿戴時容易產生扭曲之排泄部對向部500B中,具有形成較大之收液袋552c的第1接合線552,並且,於其前後具有第2接合線553、553,故而即便衛生棉500中產生扭曲,亦由於第2接合線553所形成之較小之收液袋553c會產生變形,而將衛生棉500之扭曲吸收。因此,排泄部對向部500B中之較大之收液袋552c不會存在由於扭曲而破損的狀況,且可捕捉於寬度方向上移動的體液。進而,穿戴時,衛生棉500亦容易於臀部處產生扭曲,然於上述後方部500C中亦具有第2接合線553,故而防漏性進一步提高。
以下,參照圖44以及圖45,說明本發明(第5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關於第2實施形態未進行特別說明之方面,可適當參照關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進行之詳細說明。又,圖44以及圖45中,對與圖41至圖43相同之構件標註有相同之符號。
如圖44以及圖45所示,本發明(第5發明)之較好的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500中,翼狀側翼部506由與側防漏部505不同之構件所形成。
翼狀側翼部506由2片由不織布所構成之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C、506D所形成。如圖45所示,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C自翼狀側翼部506之中央部M朝向本體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形成中央部M以及外側部O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面,並以於翼狀側翼部506之本體寬度方向外側形成翻折邊緣部的方式,朝向非皮膚抵接面側且朝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翻折後,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延伸,形成翼狀側翼部506之非皮膚抵接面側之面,並且,於吸收性本體510之側緣部510a處,藉由密封部508而與背面薄片503相接合。
又,如圖45所示,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D自翼狀側翼部506之中央部M朝向本體寬度方向內側延伸,形成內側部I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面,並於吸收性本體510之側緣部510a處,藉由密封部508而與背面薄片503以及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C相接合。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D於中央部M中,由相對向之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C夾持固定。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於翼狀側翼部506之中央部M的非皮膚抵接面側,形成有側翼黏著部561。
如此般,翼狀側翼部506具有下述層構造,即,根據其於本體寬度方向上之位置的不同,形成翼狀側翼部506之厚度方向的不織布之片數不同。第2實施形態中,一對翼狀側翼部506、506分別的吸收性本體510之寬度方向之內側部I由2層不織布所形成,該寬度方向之中央部M由3層不織布所形成,該寬度方向之外側部O由2層不織布所形成。
又,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45所示,側防漏部505由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5A所形成,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5A由一片不織布所構成。於吸收性本體510之側緣部510a處,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5A藉由密封部508而與2片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506C、506D一起接合於背面薄片503上。側防漏部505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5A,自吸收性本體510之側緣部510a朝向吸收性本體510之寬度方向內側延伸,覆蓋吸收性本體510之皮膚抵接面側之側部。側防漏部形成薄片505A之長度方向之一端部藉由密封部508而固定於背面薄片503等上,而另一端部於吸收性本體510之側部形成自由端部。
根據第2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可發揮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本發明(第5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並非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宗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側翼黏著部561僅形成於翼狀側翼部506之中央部M中,但側翼黏著部561亦可形成為自中央部M向內側部I或外側部O延伸出。
又,本發明(第5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可為生理用衛生棉,亦可為衛生護墊、失禁墊等。
僅為上述之一實施形態所具有之部分,均可適當地相互利用。
以下,對製造本發明(第5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方法,根據上述生理用衛生棉之較好之製造方法的實施態樣,並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如圖46以及圖47所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的製造方法之實施態樣具備:開捲送出步驟,自捲繞成輥狀之長條狀不織布之坯布(未圖示)中,開捲送出該不織布連續體560;翻折步驟,將所開捲送出之不織布連續體560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560a、560a,以使該兩側部相重疊的方式,分別於其寬度方向翻折,形成三折;壓花步驟,對經翻折之不織布連續體560',以包含兩側部560a、560a重疊之部分P,且於經翻折之該不織布連續體560'之兩側部560a'、560a'以外之部分之方式,以特定寬度形成多個壓花部563、563…,從而製作出長條狀構件564;塗佈步驟,於長條狀構件564之一方之面中的兩側部相重疊的部分P中,以形成連續體之方式塗佈黏著劑;第1切斷步驟,對塗佈有上述黏著劑之上述長條狀構件564,以沿其寬度方向且於形成有壓花部563、563…之上述特定寬度內擺動的方式,沿其長度方向進行切斷,從而製作出間歇地形成有翼狀側翼部形成部565之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550;接合步驟,於另外製作之吸收性本體連續體的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以使上述翼狀側翼部形成部565自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長度方向兩側緣部延伸出且使所塗佈之上述黏著劑朝向非皮膚抵接面側的方式,接合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550,從而將該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接合於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上,製作出吸收性物品連續體501A;以及第2切斷步驟,將吸收性物品連續體501A切斷成一個個吸收性物品。
進一步加以說明,本實施態樣中,不織布連續體560具有透氣性,並且,於上述開捲送出步驟之後,具有熱風處理步驟,即,以通氣方式對不織布連續體560吹附熱風,從而使該不織布連續體560之蓬鬆度增加。
又,進一步加以說明,本實施態樣如下所述,於上述接合步驟中,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550中之未形成有壓花部563的部分,藉由第1接合線552以及第2接合線553而與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相接合,該第1接合線552朝向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寬度方向內側形成凹狀,該第2接合線553在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之長度方向上位於該第1接合線552的前後,且沿與該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以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態樣。
首先,於上述開捲送出步驟中,自捲繞成輥狀之長條狀不織布之坯布(未圖示)中開捲送出不織布連續體560。
不織布連續體560具有透氣性。詳細內容下述,不織布連續體560之寬度較好的是,具有在於該寬度方向上形成三折之狀態下,可形成衛生棉500之側防漏部505以及翼狀側翼部506的尺寸。
捲繞成輥狀之狀態的不織布連續體560的蓬鬆度(厚度)由於捲繞壓力而減小。為對該狀態之不織布連續體560,利用上述熱風處理步驟而使其蓬鬆度恢復,將所開捲送出之不織布連續體560送至上述熱風處理步驟中。
上述熱風處理步驟中,對所開捲送出之不織布連續體560吹附熱風,使其蓬鬆度恢復。作為使捲繞之不織布之蓬鬆度恢復的方法,例如有日本專利特開2004-137655號公報之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方法。
進一步說明上述熱風處理步驟:對不織布連續體560以通氣方式吹附熱風。即,熱風吹附於不織布連續體560上,且所吹附之熱風貫通不織布連續體560。藉由該熱風之吹附操作,蓬鬆度減小之狀態的不織布連續體560之蓬鬆度增加,恢復為與捲繞前之蓬鬆度相同之程度。
將以上述方式而加以熱風處理之不織布連續體560送至上述翻折步驟中。
於上述翻折步驟中,如圖46(a)所示,將不織布連續體560之長度方向之兩側部560a、560a,以使該兩側部彼此重疊之方式,而於其寬度方向翻折,形成三折。翻折兩側部560a、560a時,較好的是以於翻折端部551處不形成折痕之方式而翻折兩側部560a、560a。
當兩側部560a、560a相重疊之部分P之寬度,相對於不織布連續體560之寬度為1~20%,尤其是為3~13%時,於確保側防漏部505以及翼狀側翼部506之尺寸方面較好。
作為翻折不織布連續體560之兩側部560a、560a的裝置,可使用先前用於吸收性物品之構件之翻折中的各種裝置,特別好的是使用摺疊引導裝置,該摺疊引導裝置可進行吸收體之捲起加工或碎褶不織布等之摺疊加工。
繼而,將經翻折之不織布連續體560'送至上述壓花步驟中。
於上述壓花步驟中,如圖46(b)所示,於經翻折之不織布連續體560'之包含兩側部560a、560a重疊之部分P,且於經翻折之該不織布連續體560'之兩側部560a'、560a'以外的部分中,即,於經翻折之不織布連續體560'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以特定寬度形成多個壓花部563、563…,從而製作出長條狀構件564。於經翻折之不織布連續體560'中,壓花部563形成為帶狀。形成壓花部563之寬度較好的是,相對於經翻折之不織布連續體560'之寬度為20~60%,特別好的是30~50%。又,未形成有壓花部之兩側部560a'、560a'的寬度大致相同。
壓花部563之形成,例如可使用圓周面上規則地配置有壓花用凸部之一對壓花輥而進行。
繼而,將長條狀構件564送至上述塗佈步驟中。
於上述塗佈步驟中,於兩側部相重疊之部分P中,以形成連續體之方式塗佈熱熔黏接劑等黏著劑。所塗佈之面為長條狀構件564之任一側均可,本實施態樣中,係於不織布連續體560的長度方向之兩側部560a、560a無翻折端之側塗佈黏接劑。塗佈有該黏接劑之面,係形成翼狀側翼部506之非皮膚抵接面側的面,塗佈有黏著劑之部分成為側翼黏著部561。作為塗佈黏著劑之裝置,可使用先前用於吸收性物品之黏著劑之塗佈中的各種裝置,特別好的是塗佈於離型紙等上之後轉黏至側翼部的狹縫塗佈方式,或直接塗佈於側翼部上的狹縫噴射方式。
又,將一方之面經剝離處理之長條狀保護薄片(未圖示),以使其經剝離處理之面與黏著劑相接觸之方式,而剝離自如地黏著於塗佈有黏著劑之部分。
繼而,將塗佈有黏著劑之長條狀構件564送至上述第1切斷步驟中。
於上述第1切斷步驟中,如圖46(c)所示,對塗佈有黏著劑之長條狀構件564,以於其寬度方向上且於形成有壓花部563之上述特定寬度內擺動的方式,沿其長度方向進行切斷,從而製作出間歇地形成有翼狀側翼部形成部565的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550。作為該切斷中之裝置,可使用先前用於切斷吸收性物品構件之各種裝置,特別好的是旋切機等。
切斷較好的是,以於形成有壓花部563之帶狀部分之寬度方向的兩端間擺動的方式而進行。再者,同時亦切斷保護上述黏著劑之上述保護薄片。
如此般,利用長條狀構件564而製作出如下所述的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即,如圖46(d)所示,側防漏部形成部554為連續,翼狀側翼部形成部565為非連續,且分別具有多個側防漏部形成部554及翼狀側翼部形成部565。側防漏部形成部554係形成側防漏部505的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之部分,翼狀側翼部形成部565係形成翼狀側翼部506之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之部分。
繼而,將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550送至上述接合步驟中。
於上述接合步驟中,如圖47(a)所示,於另外製作的正面薄片連續體520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以使翼狀側翼部形成部565自該正面薄片連續體520之長度方向的兩側緣部延伸出且使上述黏著劑朝向非皮膚抵接面側的方式,接合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550,從而將該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550接合於正面薄片連續體520上,製作出正面薄片複合連續體520'。作為該接合中之裝置,可使用先前用於接合吸收性物品構件之各種裝置,特別好的是,使用熱熔黏接劑等黏接劑的黏接或熱封等熔融黏接。
詳細而言,將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550各自中之未形成有壓花部563的部分,即,將側防漏部形成部554,藉由第1接合線552(未圖示)以及第2接合線553(未圖示)而接合於該正面薄片連續體520上,該第1接合線552朝向正面薄片連續體520之寬度方向內側形成凹狀,該第2接合線553在該正面薄片連續體520之長度方向上位於該第1接合線552的前後,且沿與該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第1接合線552係製作於與翼狀側翼部形成部565相鄰的側防漏部形成部554部分中,並且以使將該第1接合線552與位於其前後之第2接合線553相加之長度達到一個衛生棉之長度的方式,形成各第2接合線553。較好的是,第1接合線552以及第2接合線553分別以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衛生棉500相同之方式而形成。
繼而,如圖47(b)所示,將正面薄片複合連續體520'接合於另外製作準備之以特定間隔而載置接合有吸收體504的背面薄片連續體530上,製作出吸收性物品連續體501A。作為該接合中之裝置,可使用先前用於接合吸收性物品構件之各種裝置,特別好的是使用熱熔黏接劑等黏接劑的黏接或熱封等熔融黏接。
正面薄片複合連續體520'係以使翼狀側翼部形成部565自該背面薄片連續體530之長度方向的兩側緣部延伸出且使所塗佈之上述黏著劑朝向非皮膚抵接面側的方式,而接合於背面薄片連續體530上。又,較好的是,於吸收體504上,載置接合有另外製作準備之聚合物薄片541。
詳細而言,將正面薄片複合連續體520',以使側防漏部形成部554沿側防漏部形成部554與翼狀側翼部形成部565之分界,覆蓋背面薄片連續體530之長度方向之側部的方式,而接合於背面薄片連續體530上。又,以與衛生棉500之長度相對應的特定間隔,於寬度方向上接合上下面,形成密封部。如此般,包含正面薄片連續體520、背面薄片連續體530以及介於該兩連續體之間且分離配置的吸收體504的積層體連續體,形成上述吸收性本體連續體。如此般,將一對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550接合於上述吸收性本體連續體上,亦包括下述情形,即,預先將一對該側防漏部連續構件550、550接合於構成上述吸收性本體連續體的構件(正面薄片連續體520)上之後,形成該吸收性本體連續體。
其後,將吸收性物品連續體501A送至上述第2切斷步驟中,於該第2切斷步驟中,如圖47(b)所示,對吸收性物品連續體501A,於沿長度方向間歇形成之被切斷部即上述密封部處,一直延伸至寬度方向進行切斷,獲得本發明之一個個吸收性物品即衛生棉500。作為該切斷中之裝置,可使用先前用於切斷吸收性物品之各種裝置,特別好的是旋切機等。
再者,本實施態樣中,包括正面薄片連續體520等之未加以特別說明的構件,可根據常法而製造。
根據上述本實施態樣,可利用一片長條狀不織布連續體560,分別一體形成側防漏部505以及翼狀側翼部506,故而可使製造步驟簡單化,並且可降低變動成本。
本發明(第5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並非限制於上述實施態樣,於不脫離本發明之宗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以下,對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根據其較好之一實施形態(第1實施形態),並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為生理用衛生棉600,如圖48至圖51所示,其具備:具有正面薄片602、背面薄片603以及插入配置於兩薄片602、603間之吸收體604的吸收性本體610;分別自吸收性本體610之兩側部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出的一對翼形部605、605以及一對後部側翼607、607;以及分別被覆吸收性本體610之皮膚抵接面側之兩側部的一對側防漏部606、606。
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謂「皮膚抵接面側」,係指吸收性本體等各構件之表背兩側(面)中,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的皮膚側之側(面)。又,所謂「非皮膚抵接面側」,係指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皮膚側的相反側之側(面)。只要未加以特別說明,所謂「長度方向」,係指沿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之方向,而所謂「寬度方向」,係指沿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的方向。
又,吸收性本體610中,所謂排泄部對向部600A,如圖48所示,係指與穿戴者之排泄部對向之區域,於如本發明般具有翼形部605之吸收性物品中,係指於兩側部具有翼形部605之部分。將較排泄部對向部600A更靠前方的區域稱為前方部600B,將較排泄部對向部600A更靠後方的區域稱為後方部600C。
進一步詳細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如圖48至圖51所示,吸收性本體610具有液體透過性之正面薄片602、液體不透過性或斥水性之背面薄片603、以及插入配置於兩薄片602、603間的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604。於俯視下,吸收體604具有前後緣部帶圓度之大致長方形狀。
如圖48、圖50以及圖51所示,正面薄片602被覆吸收體604之上面之整個區域。正面薄片602之前後緣部帶有圓度,並分別自吸收體604之前後緣部於長度方向上延伸出。如圖48以及圖50所示,正面薄片602之兩側緣部係沿長度方向之直線狀,分別自吸收體604之兩側緣部於寬度方向上略微延伸出,並離開背面薄片603。
如圖49至圖51所示,背面薄片603被覆吸收體604之下面之整個區域。背面薄片603之前後緣部帶有圓度,並分別自吸收體604之前後緣部於長度方向上延伸出。背面薄片603之兩側緣部分別自吸收體604之兩側緣部於寬度方向上延伸出。
如圖49至圖51所示,於吸收性本體610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詳細而言,於背面薄片603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防止移位劑611,用以將吸收性本體610與短褲之胯下部的上面(內面)固定。防止移位劑611由黏著劑等形成(下述防止移位劑655、675亦相同)。
作為正面薄片602、背面薄片603以及吸收體604,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之各種材料。例如,作為正面薄片602,可使用具有液體透過性之不織布或開孔薄膜等。作為背面薄片603,可使用液體不透過性或斥水性之薄膜等。作為吸收體604,可使用先前使用之將以紙漿纖維或短纖維或者長纖維之纖維網等纖維集合體為主體之吸收性芯體,以被覆薄片被覆所形成者。吸收性芯體可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
背面薄片603,就降低吸收性本體610之悶熱感之觀點考慮,較好的是具有透濕性(透氣性)。作為透濕性薄片,例如,可列舉將於熱可塑性樹脂中添加無機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填充料所得者,自T模或圓形模熔融擠出形成薄膜,繼而,對該薄膜進行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而獲得的樹脂薄片;紡黏不織布(S)與熔噴不織布(M)複合化之複合不織布(例如SM、SMS、SMMS等);通風不織布或上述SMS等複合不織布與上述樹脂薄片之複合薄片。
當使用上述樹脂薄片作為背面薄片603時,於設置於背面薄片603之非皮膚抵接面側的防止移位劑611的固定性良好之方面考慮較好,又,當使用上述複合不織布時,於透濕性以及柔軟性良好之方面考慮較好。
如圖50所示,吸收體604具有由上部吸收體641以及下部吸收體642所構成之雙層構造。於俯視下,上部吸收體641具有長度以及寬度短於下部吸收體642,且亦小於下述中央第1密封線612的形狀,並且不與下部吸收體642相接合。又,上部吸收體641位於下部吸收體642之長度方向以及寬度方向上之靠近中央的位置處,進而,位於吸收性本體610之長度方向以及寬度方向上之靠近中央的位置處。因此,上部吸收體641形成吸收性本體610之所謂中高區域。
如圖48、圖50以及圖51所示,於正面薄片602上,設置有中央第1密封線612以及中央第2密封線613,其等係正面薄片602與下部吸收體642一體地壓密化而形成。於俯視下,中央第1密封線612係於正面薄片602之上面的未由側防漏部606所被覆之區域中,以包圍上部吸收體641之方式而設置成環狀。前後一對中央第2密封線613、613為大致半圓弧狀,且係與中央第1密封線612連續地設置於分別較中央第1密封線612之前部及後部更靠前方側以及更靠後方側的位置處。
中央第1密封線612以及中央第2密封線613將正面薄片602與下部吸收體642接合,但正面薄片602與上部吸收體641並不接合。因此,上部吸收體641係封入於由正面薄片602與下部吸收體642所構成之封閉空間中。
如圖48以及如圖50所示,於排泄部對向部600A中,翼形部605自吸收性本體610之兩側部延伸出,由翼形部上層651以及翼形部下層652所構成。翼形部605係翻折至短褲等內褲之胯下部的下面(外面)側而加以使用者。
翼形部605中,其基端部即翼形部基端部653由翼形部上層651與翼形部下層652之積層體所構成,而翼形部基端部653以外之部分即翼形部前端部654,僅由翼形部上層651所構成。如圖48所示,於俯視下,翼形部605具有下底(長於上底之邊)位於吸收性本體610之側部側的大致梯形形狀。
如圖49以及如圖50所示,於翼形部605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詳細而言係於翼形部上層651上,設置有防止移位劑655。藉由防止移位劑655,使用時可將翻折至短褲之胯下部之下面(外面)側的翼形部605固定於胯下部。
翼形部基端部653較好的是,其沿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的長度為2~30 mm,更好的是3~15 mm。但是,翼形部基端部653位於較防止移位劑655更靠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內側的位置處。當沿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的翼形部基端部653之長度,於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上並不固定時,以最長之長度作為翼形部基端部653之長度。
如圖48以及圖51所示,後部側翼607於後方部600C中,自吸收性本體610之兩側部延伸出,由側翼上層671以及側翼下層672所構成。後部側翼607係穿著於短褲等內褲上而加以使用者,而無須於自吸收性本體610延伸出之狀態下翻折。但是,後部側翼607於個別包裝形態等中,為實現緊密化,亦可翻折至吸收性本體610之皮膚抵接面側或非皮膚抵接面側。
後部側翼607中,其基端部即側翼基端部673由側翼上層671與側翼下層672之積層體所構成,而側翼基端部673以外之部分即側翼前端部674僅由側翼上層671所構成。如圖48所示,於俯視下,後部側翼607具有朝向寬度方向外側彎曲成凸狀的形狀。
如圖49以及圖51所示,於後部側翼607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詳細而言係於側翼上層671上,設置有防止移位劑675。藉由防止移位劑675,使用時可將後部側翼607固定於短褲上。
側翼基端部673較好的是,其沿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的長度為2~30 mm,更好的是3~15 mm。但是,側翼基端部673位於較防止移位劑675更靠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內側的位置處。當沿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的側翼基端部673之長度於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上並不固定時,以最長之長度作為側翼基端部673之長度。
如圖48、圖50以及圖51所示,側防漏部606係分別被覆吸收性本體610之皮膚抵接面側之兩側部的構成部位,且係以沿吸收性本體610之長度方向且一直延伸至其大致總長的方式,分別設置於吸收性本體610之皮膚抵接面側的兩側部。
側防漏部606由斥水性側部薄片661所構成。於寬度方向上將側部薄片661摺疊成對折,於側防漏部606之內側緣部形成翻折部,從而形成雙層區域。本實施形態中,側防漏部606之俯視面積之80%以上形成為雙層區域。側防漏部606之內側緣部形成為沿吸收性本體610之長度方向的直線狀。當以如此之方式而構成時,穿著時側防漏部606之內側緣部側容易向吸收性本體610之寬度方向內側開口,形成收液袋。
作為斥水性側部薄片661,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用於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的斥水性之各種材料,更好的是具有透濕性。側部薄片661可為液體不透過性。作為側部薄片661之材料,例如,可列舉紡黏不織布、紡黏不織布(S)與熔噴不織布(M)複合化之薄片(例如SM、SMS、SMMS等)、熱輥不織布、通風不織布等斥水性(疏水性)不織布。當使用SM、SMS、SMMS等複合化薄片時,由該薄片表面之平滑性所帶來之光滑觸感以及該薄片之物性(強度等)良好,故而翼形部605之抗撕裂性及防止移位劑655之轉黏性良好,因此較好。又,當使用藉由通風法所製作之不織布時,則即便為低基重亦易於獲得厚度,質感(緩衝感)及皮膚觸感良好,因此較好。
作為側部薄片661,較好的是於不織布上,散布有多個大致圓形、楕圓形、邊角帶圓度之矩形等無角的壓花凹部的壓花薄片。藉由形成壓花凹部,可減小與皮膚之接觸面積,又,藉由形成無角之壓花凹部,具有可防止(主要由纖維破損所引起之)不織布之起絨,且提昇皮膚觸感的優點。
側部薄片661自吸收性本體610之兩側部分別延伸出,形成翼形部上層651以及側翼上層671。又,背面薄片603自吸收性本體610之兩側部分別延伸出,形成翼形部下層652以及側翼下層672。
如此般,翼形部605與後部側翼607,其等之設置位置(排泄部對向部600A/後方部600C)、使用方法(翻折使用/無須翻折而使用)等不同,然基本構成(尤其是厚度方向之構成)本身相同。因此,上述或下述之關於翼形部605的說明,亦可適當應用於後部側翼607。
側防漏部606如圖48以及圖49所示,於前方部600B中,其前端部側以及外側緣部側藉由前方部密封線684而與吸收性本體610之正面薄片602或背面薄片603相接合。前方部密封線684例如可藉由熱封、超音波密封、高頻密封而形成。再者,下述各密封線681、682以及683亦可藉由相同之方式形成。
又,側防漏部606如圖48至圖52所示,於排泄部對向部600A中,其外側緣部側藉由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而與吸收性本體610之背面薄片603相接合。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設置為如下,連續自翼形部605之一根部一直延伸至另一根部之間,並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彎曲成凸狀。翼形部605之根部位於吸收性本體610與翼形部605之分界線(詳細內容下述)之前端部以及後端部。
又,側防漏部606如圖48以及圖49所示,於後方部600C中,其外側緣部側以及後端部側藉由後方部密封線683,而與吸收性本體610之背面薄片603或正面薄片602相接合。後方部密封線683以於長度方向上相互分離之方式,而設置於位於後方部600C中之側防漏部606的前端部側以及後端部側。
如圖48所示,正面薄片602於俯視下之與側防漏部606重疊之區域中,藉由設置於側防漏部606中之各密封線684、681以及683,介隔側防漏部606而與吸收性本體610之背面薄片603相接合。又,正面薄片602於俯視下之不與側防漏部606重疊之區域中,亦藉由前方部密封線684以及後方部密封線683而與吸收性本體610之背面薄片603相接合。前方部密封線684自吸收性本體610的前方部600B之左側緣部開始,經由前端緣部至右側緣部,呈大致半圓弧狀地連續延伸。後方部密封線683於吸收性本體610的後方部600C之後端緣部連續延伸。
如圖48至圖52所示,翼形部605中,翼形部上層651與翼形部下層652藉由翼形部基端部密封線682相接合。翼形部基端部密封線682以於長度方向上相互分離之方式而僅設置於翼形部基端部653之前端部側以及後端部側。
後部側翼607中,側翼上層671與側翼下層672藉由後方部密封線683而相接合,該後方部密封線683分別自側防漏部606之前端部側以及後端部側延伸。後方部密封線683係以於長度方向上相互分離之方式,而設置於側翼基端部673之前端部側以及後端部側。
以下,說明翼形部605之翻摺線。第1實施形態中,將翼形部605翻折至吸收性本體610之背面薄片603側時所形成的翻摺線(參照圖53),成為吸收性本體610與翼形部605之分界線。第1實施形態中,於吸收體604之寬度方向外側,設置有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彎曲成凸狀之翻折引導線,當將翼形部605翻折至吸收性本體610之背面薄片603側時,上述翻摺線將沿上述翻折引導線而彎曲地形成。第1實施形態中之翻折引導線為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因此,翻摺線亦為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
另一方面,本發明(第6發明)中,當將翼形部605翻折至吸收性本體610之背面薄片603側時,未明確形成翻摺線時,連接翼形部605之兩根部的直線即為吸收性本體610與翼形部605之分界線。
吸收性本體610與後部側翼607之分界線,係自吸收性本體610與翼形部605之分界線的最靠近後方部600C之位置,沿長度方向朝向吸收性本體610之後端部延伸的直線。
如圖48所示,於一對側防漏部606中,分別設置有側防漏部密封線662,該側防漏部密封線662包含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663以及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664。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663係設置於排泄部對向部600A中,向寬度方向外側彎曲成凸狀並沿長度方向延伸。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663之長度與沿吸收性本體610之長度方向的翼形部基端部653的長度大致相同。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664係以相互分離之方式而分別設置於前方部600B以及後方部600C中,且沿長度方向具有鋸齒形狀。
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663接近作為翻折引導線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之寬度方向內側,並將側防漏部606接合於正面薄片602上。
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663以及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664,以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664、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663以及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664之順序,而連續於自前方部600B開始,經由排泄部對向部600A一直延伸至後方部600C的區域中。藉由側防漏部密封線662,側防漏部606接合於吸收性本體610之正面薄片602的上面。
再者,側防漏部密封線662可設置為將側防漏部606與正面薄片602一同固定於吸收體604上,又,亦可不使正面薄片602介於其間,而將側防漏部606直接固定於吸收體604上。
側防漏部606之內側緣部與側防漏部密封線662之間的區域並不與正面薄片602相接合,而與正面薄片602之間形成收液袋。該收液袋於穿戴時開口,且可將朝向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之體液捕捉於該開口的收液袋中,故可提昇防漏性。又,於視覺上,亦可容易地使穿戴者明白寬度方向之防漏性較高,故而於帶給穿戴者以安心感方面亦較好。
對於側防漏部密封線662而言,於使捕捉於上述收液袋中之體液順利地由吸收體604吸收,從而進一步提昇防漏性之方面考慮,較好的是,於俯視下,其全部或一部分與吸收體604重疊。捕捉於上述收液袋中之體液會於自該收液袋之近前方向內部移動期間由吸收體604吸收,或於到達該收液袋之內部後,返回吸收體604側而被吸收。
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的各構成構件,除藉由上述各密封線681~684以及662以外,亦藉由熱熔型黏接劑等各種黏接劑(未圖示)而進一步接合。設置黏接劑之主要目的在於增強藉上述各密封線681~684以及662之接合。
黏接劑例如可設置於翼形部上層651與翼形部下層652之間、側翼上層671與側翼下層672之間、吸收體604與背面薄片603之間、側防漏部606與正面薄片602之間。黏接劑可連續(面狀)塗佈(所謂滿塗),然考慮到所塗佈之區域的透氣性,較好的是間歇塗佈。作為間歇塗佈之形態,例如,可列舉螺旋狀、沿寬度方向延伸之條紋狀、Ω狀、點狀。
翼形部605中,翼形部基端部653較好的是,伸長性低於翼形部前端部654。翼形部基端部653與翼形部前端部654間的伸長性之差,例如,可藉由下述方式而實現,即,藉由黏接劑、熱封等,將翼形部基端部653中之翼形部上層651與翼形部下層652相接合。所謂翼形部基端部653之伸長性,係指以其整體,即翼形部上層651與翼形部下層652之積層體而加以評估的伸長性。翼形部基端部653以及翼形部前端部654之伸長性之高低,可根據伸長率之大小而評估。翼形部基端部653以及翼形部前端部654之伸長率可藉由下述測定方法而測定。
[伸長率之測定方法]
將翼形部基端部653以及翼形部前端部654,切出長度30 mm以上、寬度10 mm之大小,作為樣品。使用Tensilon拉伸試驗機(A&D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TC-1210A),於夾盤間20 mm握持樣品,將樣品沿其長度方向以100 cN之荷重/10 mm寬度而拉伸,設伸長後之樣品長度為A,則此時之伸長率可作如下定義。
(A/20)×100。
即,伸長率(%)為(伸長後之樣品之長度)/(伸長前之樣品之長度)×100。例如,若伸長後之樣品之長度為30 mm,則伸長率為150%,若伸長後之樣品之長度為40 mm,則伸長率為200%。
於排泄部對向部600A中,吸收性本體610之厚度較好的是5 mm以下,更好的是3.5 mm以下。又,吸收性本體610之厚度於前方部600B以及後方部600C中,較好的是3 mm以下,更好的是2 mm以下。當將吸收性本體610之厚度設定為如此之範圍內時,穿著時不易產生不舒適感,沿身體之前後方向更加合身,並且穿著時上述收液袋容易開口,從而使側漏防止性進一步提昇,故而較好。
吸收性本體610之厚度可藉由下述測定方法而測定。
[厚度之測定方法]
將製品(吸收性物品整體)以不產生摺皺或彎折之方式靜置於平坦處,於配置有吸收性本體之排泄部對向部或者前方部或後方部之吸收體的區域之上面,施加5 cN/cm2 之荷重,測定該狀態下之厚度。穿著製品時之穿著壓力根據身體部位、個人差異、狀態(坐著/活動)等的不同而不同,然於除穿戴短褲等衣物以外未施加有外壓力之狀態下,排泄部對向部之中央區域(排泄點附近)為無荷重~5 cN/cm2 之荷重,故於該荷重(5 cN/cm2 )下進行測定。厚度之測定中,使用厚度計PEACOCK DIAL UPRIGHT GAUGES R5-C(OZAKI MFG.CO.LTD製造)。此時,於厚度計之前端部與製品之間的測定部分中配置薄板(厚度為5 mm左右之壓克力板),並對薄板之大小進行調整,以使荷重達到5 cN/cm2 。設薄板之形狀為圓形或正方形。
又,翼形部605之根部之撕裂強度較好的是500~1000 cN,為更確實地實現當使用後將翼形部605之防止移位劑655自短褲之胯下部撕離時,亦不易產生以翼形部605之根部為起點的撕裂,更好的是650 cN以上。
翼形部605之撕裂強度可藉由下述測定方式進行測定。
[撕裂強度之測定方法]
參照JIS K7128(塑料-薄膜以及薄片之撕裂強度試驗方法)中所規定之A法(褲形撕裂法),使用Tensilon拉伸試驗機(A&D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TC-1210A),於上下夾盤間之距離調整為5 mm(可插入試片之程度的間隔)之夾盤的上側夾持製品之吸收性本體,於下側夾持翼形部,使夾持於上側夾盤中的製品之吸收性本體以固定速度200 mm/min上升,讀取沿製品長度方向撕裂試片時的最高值(cN)。進行5次測定,計算出其平均值作為撕裂強度。
再者,以下述方式製作出試片:以將製品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長度方向之翼形部中心作為基準,使前後達到75 mm(總計150 mm:翼形部之根部部分確實存留之長度)的方式,沿寬度方向裁剪製品形態之吸收性物品作為樣品,進而,以長度方向上之15 mm之長度,自翼形部之根部部分沿長度方向切出切口,將其作為試片。
將所獲得之試片之吸收性本體部分夾持(不夾持翼形部)於Tensilon拉伸試驗機的上側夾盤中,將切出切口而翻折至下方的翼形部之翻折部夾持於下側之夾盤中,進行測定。
將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的吸收性本體610配設於短褲之胯下部(未圖示)的上面(內面),並藉由防止移位劑611固定於褲襠部。又,將後部側翼607配設於短褲之上面(內面),並藉由防止移位劑675固定於短褲上。繼而,如圖53所示,將翼形部605翻折至胯下部之下面(外面)側,並藉由防止移位劑655將翼形部605固定於胯下部之外面,藉此,可於防止位置移位之狀態下穿著該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
具有上述構成之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中,翼形部基端部653由翼形部上層651與翼形部下層652之積層體所構成,而翼形部前端部654僅由翼形部上層651所構成。因此,翼形部605不僅對身體之合身性以及皮膚觸感優異,並且翼形部605不易延伸,當將個別包裝狀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自包裝材中取出時,容易將翼形部605自被覆設置於翼形部605上之防止移位劑655的被覆薄片(未圖示)撕離。
又,後部側翼607亦具有與翼形部605相同之構成,故可發揮相同效果。
又,由於翼形部605之剛性(硬度)較高,故而當穿著於短褲上時,翼形部605之翻折操作性較高。進而,由於翼形部605之翻折部附近的強度較高,故而當使用後,將生理用衛生棉600自短褲撕離而將其廢棄時,翼形部605不會於翼形部基端部653附近斷裂,因此較難形成翼形部605之一部分附著於短褲上之狀況。
又,由於翼形部基端部653不透明,故而當穿著於短褲上時,於翼形部605之翻折部附近,難以透過翼形部基端部653看到短褲,故而翼形部605之視覺防漏效果較高。
由於翼形部基端部653之伸長性低於翼形部前端部654,故可提昇上述翼形部605之斷裂防止效果。
又,於吸收體604之寬度方向外側,設置有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作為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彎曲成凸狀之翻折引導線,當將翼形部605翻折至吸收性本體610之背面薄片603側時,翼形部605之翻摺線沿翻折引導線(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彎曲形成。因此,翼形部605可沿短褲之胯下部之側緣部形狀(通常,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凹進)翻折,故生理用衛生棉600對短褲之穿著穩定性較高。
進而,於側防漏部606中,設置有側防漏部密封線662(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663),其接近翻折引導線(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之寬度方向內側,且將側防漏部606接合於正面薄片602上。因此,翻折引導線之寬度方向內側的區域之剛性較高,可明確地形成翻摺線,其結果,翼形部605之翻折操作性得到提昇。
當將生理用衛生棉600穿著於短褲上時,翼形部605翻折至吸收性本體610之背面薄片603側,而與此相對,後部側翼607並不翻折,故而翼形部605之根部與後部側翼607之根部之間(於本實施形態中,兩根部幾乎存在於相同之位置處)係生理用衛生棉600中最容易產生起皺的位置。而於本實施形態中,翼形部基端部653以及側翼基端部673由側部薄片661與背面薄片603之積層體所構成,剛性較高,故而不易於翼形部605之根部與後部側翼607之根部之間起皺。
翼形部前端部654以及側翼前端部674自由上述壓花薄片所構成之側部薄片661形成,不織布之纖維之集合狀態整體上較緻密,故而翼形部前端部654與防止移位劑655之接合性以及側翼前端部674與防止移位劑675之接合性優異。又,側翼前端部674中,不易由於壓花凹部而產生寬度方向上之滲漏。
以下,說明本發明(第6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關於其他實施形態,主要說明其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方面,對相同之方面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未進行特別說明之方面可適當參照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
圖54表示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中的翼形部605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600A。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與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相比較,作為翻折引導線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的形狀不同。具體而言,第1實施形態中,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為彎曲之連續線狀,與此相對,第2實施形態中,為彎曲之虛線狀(包括點線狀)。宏觀上,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一直延伸至翼形部605之兩根部間。
根據彎曲之虛線狀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翻折引導線),可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彎曲之連續線狀的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同樣地形成彎曲之翻摺線,故而利用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亦可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相同的效果。又,藉由使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為虛線狀,可降低密封線681之剛性,使使用感進一步提昇。
圖55表示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第3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中的翼形部605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600A。第3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與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相比較,作為翻折引導線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的形狀不同。具體而言,於第2實施形態中,當宏觀地觀察時,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係一直延伸至翼形部605之兩根部間,而與此相對,於第3實施形態中,將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僅設置於翼形部605之兩根部附近,於其間並未設置有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
根據如此之構成,亦可藉由設置於翼形部605之兩根部附近的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以圖55中之以二點鏈線表示之向寬度方向內側凸出的彎曲形狀,而形成翻摺線。因此,如此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亦成為翻折引導線。
根據由僅設置於翼形部605之兩根部附近的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所構成之翻折引導線,可與第2實施形態中之一直延伸至翼形部605之兩根部間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同樣地形成彎曲之翻摺線,故而利用第3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亦可發揮與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相同之效果。又,藉由將密封線681僅設置於翼形部605之兩根部附近,可維持捲入短褲之情形時之翼形部605之翻折部分的柔軟性,且亦不易起皺,故而不會損及使用感。
圖56表示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第4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中的翼形部605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600A。第4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與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相比較,作為翻折引導線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的形狀不同。具體而言,於第1實施形態中,彎曲之連續線狀的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之兩端部位於翼形部605之兩根部,而與此相對,於第4實施形態中,其兩端部位於自翼形部605之兩根部向長度方向內側移位後之位置處。
利用如此之構成,亦可沿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而形成翻摺線之一部分,並且沿連接翼形部605之根部與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之端部的線(圖56中以二點鏈線表示)形成翻摺線的剩餘之一部分。因此,如此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亦成為翻折引導線。
根據由與翼形部605之兩根部分離之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681所構成的翻折引導線,可形成大部分為彎曲之翻摺線,故而利用第4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亦可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600相同的效果。又,藉由設置與翼形部605之兩根部分離之密封線681,可減少捲入短褲中之情形時翼形部605之兩根部附近之摺皺,該翼形部605之兩根部附近係翼形部605之翻折部分中最容易產生變形的部分,從而可進一步提昇對短褲之合身性。
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並非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宗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側防漏部606之雙層區域並不限制為如上述實施形態之將1片側部薄片661於寬度方向翻折而形成者,亦可積層2片薄片而形成。又,側防漏部606亦可不具有雙層區域。即,側防漏部606可由未經翻折之1片側部薄片661所形成。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翻摺線以及翻折引導線係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彎曲成凸狀,然亦可使其等為沿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延伸的直線狀(包括連續線狀以及虛線狀兩者)。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各構成,亦可適當地組合於其他實施形態中。
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並非限制為生理用衛生棉,亦可應用於衛生護墊(嬰兒紙尿褲)、失禁墊等中。所穿著之內褲並非限制為短褲。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第1發明)之具有側防漏部的吸收性物品,側防漏部之柔軟性以及身體追隨性優異,且穿著感以及防漏性較高。又,本發明(第1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包裝構造,適合上述吸收性物品之包裝。
根據本發明(第2發明)之具有側防漏部的吸收性物品,身體追隨性以及穿著感優異,且防漏性較高。
根據本發明(第3發明)之具有側防漏部的吸收性物品,穿著感以及防漏性優異。
根據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其係具有吸收性本體、翼形部以及側防漏部,且翼形部由形成側防漏部之側部薄片所形成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翼形部不易斷裂,易於將翼形部自由地捲入短褲之胯下部,且穿著時,吸收性本體容易追隨身體。
根據本發明(第5發明)之具有翼狀側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翼狀側翼部具有特定之強度且穿著感及操作性優異。
根據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翼形部對身體之合身性以及皮膚觸感優異,並且易於將翼形部自被覆防止移位劑之被覆薄片撕離。又,翼形部之翻折操作性較高,且翼形部不易於其基端部附近斷裂。
1、200、300、400、500、600...生理用衛生棉
1a、501A...吸收性物品連續體
2、202、302、402、502、602...正面薄片
3、203、303、403、503、603...背面薄片
4、204、304、404、504、604...吸收體
5、205、305、406、505、606...側防漏部
5a、550...側防漏部連續構件
5a6...翼形部形成部
5A、205A...非接合區域
5B、205B...接合區域
6、206、306...翼形部
6a、306a、561...翼形部黏著部
7、207、307、507...槽溝
8、208、308、508...密封部
10、210、310、410、510、610...吸收性本體
10a...本體黏著部
10a...吸收性本體連續體
11、211、311、511...吸收層
12、212、312、512...防漏層
13...中高部
20...包裝構造
21...包裝材
22...短突帶
50a、50b...內面
50c...外面
50Aa、50Ba...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連續體
50Aaa、50Baa...側緣
51、251、351、551...翻折端部
52、252、352、563...壓花部
52a...凹部
56a...底面部
57...壁部
58...脊部
59...溝部
100A、100B...坯布
101A、101B...熱風處理裝置
102...壓花裝置
103...旋切機
104...切斷裝置
250、250A、250B、250D、350、505A...側防漏部形成薄片
250C...被覆薄片
251A、251B、351D...薄片端部
251a、251a'...開縫
305A、I...內側部
305B、O...外側部
350A...上層
350B...下層
350C...中間層
359...接合部
405、605...翼形部
407、607...後部側翼
411、455、475、611、655、675...防止移位劑
412、612...中央第1密封線
413、613...中央第2密封線
441、641...上部吸收體
442、642...下部吸收體
451、651...翼形部上層
452、652...翼形部下層
453、653...翼形部基端部
454、654...翼形部前端部
461、661...側部薄片
462、662...側防漏部密封線
463、663...側防漏部第1密封線
464、664...側防漏部第2密封線
473、673...側翼基端部
481、681...排泄部對向部密封線
483、683...後方部密封線
484、684...前方部密封線
506...翼狀側翼部
506A、506B、506C、506D...翼狀側翼部形成薄片
510a...側緣部
520...正面薄片連續體
520'...正面薄片複合連續體
530...背面薄片連續體
541...聚合物薄片
552...第1接合線
552a、553a...較近之部分
552b、553b...較遠之部分
552c、553c...收液袋
552d、553d...部分
553...第2接合線
554、5a5...側防漏部形成部
560...不織布連續體
560'...經翻折之不織布連續體
560a、560a'...側部
562...基部
564...長條狀構件
565...翼狀側翼部形成部
671...側翼上層
672...側翼下層
674...側翼前端部
682...翼形部基端部密封線
1012...金屬絲網傳送帶
1013...支持軸
1014...第1吹風機
1015...第1吸入箱
1016...第2吹風機
1017...第2吸入箱
A、300A、400B、500A、600B...前方部
B、300B、400A、500B、600A...排泄部對向部
C、300C、400C、500C、600C...後方部
C...冷卻區域
CL...中央線
H...加熱區域
L...假想線
M...中央部
S1、S2、S3...摺線
圖1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1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第1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2係圖1中之X-X線剖面圖。
圖3係將圖1所示的生理用衛生棉之側防漏部之非接合區域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圖。
圖4係將圖1之生理用衛生棉的側防漏部之接合區域的一部分P放大表示的平面圖。
圖5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1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第2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6(a)係表示圖5之生理用衛生棉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立體圖。
圖6(b)係圖5之生理用衛生棉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平面圖。
圖7係圖5之一部分斷裂Y-Y線剖面圖。
圖8係表示圖5之生理用衛生棉之側防漏部的一部分斷裂立體圖。
圖9係將圖5之生理用衛生棉之側防漏部之接合區域的一部分Q放大表示的平面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第1發明)之生理用衛生棉的包裝構造之第1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圖11係圖10之Z-Z線剖面圖。
圖12係表示使圖10之生理用衛生棉與包裝材相接觸之狀態的平面圖(包裝構造之展開圖)。
圖13係表示本發明(第1發明)之生理用衛生棉的包裝構造之第2實施形態的與圖12相當的平面圖。
圖14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第1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15係圖14之X1-X1線剖面圖。
圖16係圖14之X2-X2線剖面圖。
圖17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第2實施形態的與圖16相當的剖面圖。
圖18係圖17之X3-X3線剖面圖。
圖19係圖17之X4-X4線剖面圖。
圖20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2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第3實施形態的與圖16相當的剖面圖。
圖21(a)係本發明(第2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第1實施態樣的說明圖。
圖21(b)係本發明(第2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第1實施態樣的說明圖。
圖21(c)係本發明(第2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第1實施態樣的說明圖。
圖22係圖21(c)中所示之熱風處理裝置之說明圖。
圖23(a)係本發明(第2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第2實施態樣的說明圖。
圖23(b)係本發明(第2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第2實施態樣的說明圖。
圖23(c)係本發明(第2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第2實施態樣的說明圖。
圖24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3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生理用衛生棉的一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圖25係圖24之X-X線剖面圖。
圖26係將圖24中所示之生理用衛生棉之排泄部對向部的側防漏部以及翼形部放大表示的平面圖。
圖27係表示本發明(第3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變形例之與25相當的剖面圖。
圖28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第1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的平面圖。
圖29係表示圖28中所示之生理用衛生棉的底視圖。
圖30係圖28中所示之III-III線剖面圖。
圖31係圖28中所示之IV-IV線剖面圖。
圖32係表示圖28中所示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
圖33係表示圖28中所示之生理用衛生棉之穿著狀態的立體圖(省略內褲)。
圖34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之變形例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與圖32相對應之圖)。
圖35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第2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與圖32相對應之圖)。
圖36(a)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之變形例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與圖32相對應之圖)。
圖36(b)係圖36(a)中所示之B-B線剖面圖(圖30相對應之圖)。
圖37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第3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與圖32相對應之圖)。
圖38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之第1變形例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與圖32相對應之圖)。
圖39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之第2變形例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與圖32相對應之圖)。
圖40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4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第4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與圖32相對應之圖)。
圖41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5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第1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42係圖41之X-X線放大剖面圖。
圖43係將圖41中所示之生理用衛生棉的側防漏部之接合線放大表示的平面圖。
圖44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5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第2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45係圖44之Y-Y線放大剖面圖。
圖46(a)係本發明(第5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第1實施態樣的說明圖。
圖46(b)係本發明(第5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第1實施態樣的說明圖。
圖46(c)係本發明(第5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第1實施態樣的說明圖。
圖46(d)係本發明(第5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第1實施態樣的說明圖。
圖47(a)係進一步說明圖46之本發明(第5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的圖。
圖47(b)係進一步說明圖46之本發明(第5發明)之較佳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的圖。
圖48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第1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的平面圖。
圖49係表示圖48中所示之生理用衛生棉的底視圖。
圖50係圖48中所示之III-III剖面圖。
圖51係圖48中所示之IV-IV線剖面圖。
圖52係表示圖48中所示之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
圖53係表示圖48中所示之生理用衛生棉之穿著狀態的立體圖(省略內褲)。
圖54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第2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與圖52相對應之圖)。
圖55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第3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與圖52相對應之圖)。
圖56係表示作為本發明(第6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第4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的翼形部以及其附近之排泄部對向部的部分放大平面圖(與圖52相對應之圖)。
1...生理用衛生棉
2...正面薄片
5...側防漏部
5A...非接合區域
5B...接合區域
6...翼形部
7...槽溝
8...密封部
10...吸收性本體
11...吸收層
13...中高部
50...側防漏部連續構件
51...翻折端部
52a...凹部
A...前方部
B...排泄部對向部
C...後方部

Claims (19)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具有吸收層以及防漏層,實質上為縱長的吸收性本體,且藉由一對側防漏部,覆蓋上述吸收性本體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一對上述側防漏部分別包含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而構成,於該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壓花部,上述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係以使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寬度方向內側具有翻折端部的方式,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向該寬度方向外側翻折而形成,於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上述寬度方向之外側部設置有多個上述壓花部,於一對上述側防漏部各自之上述翻折端部附近,具有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未彼此接合之非接合區域,具有自上述吸收性本體之上述長度方向的兩側緣延伸出的一對翼形部,一對該翼形部分別與本體長度方向之同側之側防漏部由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一體形成,上述防漏層由具有透氣性以及液體不透過性之背面薄片所構成,上述側防漏部於吸收性本體之側緣部,藉由密封部而與背面薄片相接合,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可以密封部為分界,而劃分為側防漏部及翼形部,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係由不織布所形成,於該不織布中,藉由壓花而設置有多個凹部,於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中,凹部係以鋸齒狀之圖案而配置,各個上述凹部 分別以俯視為圓形而不連續地形成,該凹部中,不織布之纖維經壓密化使密度變大。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翻折端部係以至少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排泄部對向區域之兩側,不形成折痕之方式翻折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而形成。
  3.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非接合區域中,形成有突出部,該突出部係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一部分向翻折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相對向之內面側突出而形成。
  4.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非接合區域中,形成有突出部,該突出部係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一部分向翻折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相對向之內面側突出而形成。
  5. 如請求項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非接合區域中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中所設置之藉由壓花而形成之多個凹部,包含底面部及連設於該底面部周圍之壁部,上述底面部向翻折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相對向之內面側突出,且上述突出部係由上述底面部以及上述壁部之一部分所形成。
  6. 如請求項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非接合區域中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中所設置之藉由壓花而形成之多個凹部,包含底面部及連設於該底面部周圍之壁部, 上述底面部向翻折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相對向之內面側突出,且上述突出部係由上述底面部以及上述壁部之一部分所形成。
  7. 如請求項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非接合區域中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設置有多個脊部,該多個脊部(ridge parts)朝向翻折之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相對向之內面側突出,上述突出部由上述脊部形成。
  8. 如請求項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非接合區域中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設置有多個脊部,該多個脊部(ridge parts)朝向翻折之該側防漏部形成薄片的相對向之內面側突出,上述突出部由上述脊部形成。
  9.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側防漏部之上述外側部,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藉由上述壓花部而彼此接合。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利用內面經剝離處理的包裝材將上述吸收性物品個別包裝,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本體黏著部,該本體黏著部以抵接上述包裝材之內面之方式而剝離自如地黏著於該包裝材上,上述吸收性物品及上述包裝材,係自該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之一方之端緣側,以皮膚抵接面側為內側,依次彎折2次以上而摺疊,藉由該彎折,於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形成有複數條摺線,位於最靠近上述吸收性本體的排泄部對向區域之長度 方向之中央之位置上的2條上述摺線間的上述非接合區域之寬度,大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前後各端部與分別位於最靠近該前後端部之位置上的上述摺線之間的上述非接合區域之寬度。
  11.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以內面經剝離處理的包裝材將上述吸收性物品個別包裝,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非皮膚抵接面側設置有本體黏著部,該本體黏著部以抵接上述包裝材之內面之方式而剝離自如地黏著於該包裝材上,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上述吸收層中,形成有中高部,該中高部一直延伸至上述吸收性本體之排泄部對向區域之前後端部間,上述吸收性物品及上述包裝材,係自該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之一方之端緣側,以皮膚抵接面側為內側,依次彎折1次或2次以上而摺疊,且藉由上述彎折而形成之摺線以跨越上述中高部之方式形成。
  12. 如請求項10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及上述包裝材,以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排泄部對向區域中不形成彎折之方式而彎折。
  13. 如請求項1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及上述包裝材,以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排泄部對向區域中不形成彎折之方式而彎折。
  14.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具有吸收層以及防漏層,實質 上為縱長的吸收性本體,且藉由一對側防漏部,覆蓋上述吸收性本體之皮膚抵接面側之長度方向的兩側部,一對上述側防漏部係分別包含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而構成,於該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壓花部,上述相對向之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係以使上述吸收性本體之寬度方向內側具有端部之方式,將複數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重疊而形成,於上述端部處,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各自之薄片端部彼此至少具有非接合部,於上述側防漏部之上述寬度方向之外側部,形成有多個上述壓花部,具有自上述吸收性本體之上述長度方向的兩側緣延伸出的一對翼形部,一對該翼形部分別與本體長度方向之同側之側防漏部由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一體形成,上述防漏層由具有透氣性以及液體不透過性之背面薄片所構成,上述側防漏部於吸收性本體之側緣部,藉由密封部而與背面薄片相接合,一片側防漏部形成薄片可以密封部為分界,而劃分為側防漏部及翼形部,上述壓花部係將纖維壓密化而形成。
  15. 如請求項1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非接合部設置為沿上述吸收性本體之上述長度方向連續延伸,並且,上述薄片端部於上述吸收性本體之上述寬度方向上之位置彼此一致。
  16. 如請求項1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薄片端部彼此局部接合,藉由該薄片端部彼此局部接合,於上述側防漏部之上述端部形成虛線狀之開縫,該虛線狀之開縫沿上述吸收性本體之上述長度方向延伸。
  17. 如請求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薄片端部分別於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之厚度方向上展開。
  18. 如請求項14之吸收性物品,其具備被覆薄片,且上述側防漏部之上述端部由上述被覆薄片覆蓋。
  19. 如請求項1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複數片之上述側防漏部形成薄片藉由上述壓花部而接合。
TW096128437A 2006-09-04 2007-08-02 Absorbent items TWI450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9026A JP5030510B2 (ja) 2006-09-04 2006-09-04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包装構造
JP2006277210A JP5084220B2 (ja) 2006-10-11 2006-10-11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2006277209A JP2008093127A (ja) 2006-10-11 2006-10-11 吸収性物品
JP2006304265A JP5036279B2 (ja) 2006-11-09 2006-11-09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2006312935A JP5030548B2 (ja) 2006-11-20 2006-11-20 生理用ナプキ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16906A JP5030554B2 (ja) 2006-11-24 2006-11-24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4657A TW200824657A (en) 2008-06-16
TWI450708B true TWI450708B (zh) 2014-09-01

Family

ID=3915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8437A TWI450708B (zh) 2006-09-04 2007-08-02 Absorbent item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83696B1 (zh)
TW (1) TWI450708B (zh)
WO (1) WO20080295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4413B2 (en) * 2007-08-03 2014-05-2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ackaged body adhering absorbent article
US9173786B2 (en) 2013-05-20 2015-11-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personal care article having wings and protective strips
US9675498B2 (en) 2013-05-31 2017-06-1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non-uniform dimensioned side barriers
AU2015397132B2 (en) 2015-05-29 2020-07-3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Flexible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lobed absorbent layer
USD777910S1 (en) 2015-05-29 2017-01-3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USD789523S1 (en) 2015-05-29 2017-06-1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USD772401S1 (en) 2015-05-29 2016-11-2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USD772403S1 (en) 2015-05-29 2016-11-2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USD772402S1 (en) 2015-05-29 2016-11-2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22598U (zh) * 1976-03-15 1977-09-17
JPH08660A (ja) * 1994-06-20 1996-01-09 Uni Charm Corp 個袋入り生理用ナプキン
WO1997020533A1 (en) * 1995-12-04 1997-06-1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ngled band structural elastic-like film cuffs
JP2006167141A (ja) * 2004-12-15 2006-06-29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6149Y2 (ja) * 1992-04-23 1998-07-09 株式会社資生堂 生理用ナプキン
US5810800A (en) * 1996-06-27 1998-09-2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flexure resistant elasticized cuffs
US6455231B1 (en) * 1999-11-03 2002-09-24 Shipley Company, L.L.C. Dry film photoimageable compositions
JP3859420B2 (ja) * 2000-03-13 2006-12-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090454B2 (ja) * 2004-04-28 2008-05-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22598U (zh) * 1976-03-15 1977-09-17
JPH08660A (ja) * 1994-06-20 1996-01-09 Uni Charm Corp 個袋入り生理用ナプキン
WO1997020533A1 (en) * 1995-12-04 1997-06-1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ngled band structural elastic-like film cuffs
JP2006167141A (ja) * 2004-12-15 2006-06-29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4657A (en) 2008-06-16
KR101383696B1 (ko) 2014-04-09
KR20090054960A (ko) 2009-06-01
WO2008029558A1 (fr) 200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0708B (zh) Absorbent items
JP5309022B2 (ja) シート状部材の積層体
JP505496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030548B2 (ja) 生理用ナプキ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53730B2 (ja) 吸収性物品
KR101766623B1 (ko) 팬츠형 일회용 기저귀
JP3871611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331448C (zh) 吸收性物品
JP609520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6034341A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4104261A5 (zh)
JP2018007954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6239256A (ja) 陰唇間パッド
JP2008173285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30142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4128164B2 (ja) 吸収性物品の個装体
JP4392937B2 (ja)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2006192261A (ja)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構造
JP607361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9136600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6202802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7382239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7406400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541134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4145692B2 (ja) 吸収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