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0670B - 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微細有機顏料及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微細有機顏料及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0670B
TWI440670B TW098109336A TW98109336A TWI440670B TW I440670 B TWI440670 B TW I440670B TW 098109336 A TW098109336 A TW 098109336A TW 98109336 A TW98109336 A TW 98109336A TW I440670 B TWI440670 B TW I4406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gment
organic pigment
meth
fine
fine orga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9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0570A (en
Inventor
Takuya Kotani
Masatoshi Momose
Hajime Yamagishi
Yasushi Ariyoshi
Joji Mikami
Natsuko Matsushita
Yuki Saito
Original Assignee
Toyo Ink Mf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Ink Mfg Co filed Critical Toyo Ink Mfg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00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0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0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06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6Preparation of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33Blends of pigments; Mixtured crystals; Solid solu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96Purification; Precipitation; Filt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微細有機顏料及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依據該方法而得之微細有機顏料、以及含有該微細顏料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此外,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膠版印墨、凹版印墨、噴墨印刷用印墨、彩色濾光片用阻劑與印墨、以及塗料用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
在有機顏料中已知亦有例如:如偶氮顏料在合成時經由選擇合適的反應條件,即可得到經微細整粒之顏料粒子;另一方面,如銅酞菁綠顏料,係將合成時生成之以極微細凝聚而成的粒子在下述步驟中經由粒子成長、整粒而作成顏料者。而且,已知有如銅酞菁藍顏料或二酮吡咯並吡咯顏料,將合成時所生成粗大且形狀不均之粒子在下述步驟中經由微粒化並整粒而作成顏料者。
將粗大之粗製顏料粒子作成顏料之方法,於目前廣泛使用之方法有溶劑-鹽之研磨方法、乾式粉碎法等。
乾式粉碎法係將粗大之粗製顏料粒子經球磨機、磨碎機、振動研磨機等以乾式進行粉碎而作成顏料之方法,相較於溶劑-鹽之研磨方法,每單位能量之生產效率較佳。然而,粒徑多為參差不齊且粒子間之凝聚力極強,因而僅能獲得多數之微細一次粒子以極強力量結合的巨大凝聚體。因此,對於乾式粉碎法雖有對於各種改善方法之研討,但卻不易獲得高品質之顏料。
另一方面,溶劑-鹽之研磨方法係將粗大之粗製顏料粒子,在氯化鈉或硫酸鈉等無機鹽類與乙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等高黏性的水溶性有機溶劑之存在下,經捏合機等機械性磨碎而作成顏料之方法。混練時,經由溶劑量的調節而使混練物成為緊密塊狀物(團),經由以任意的溫度、時間處理即可獲得所需微細度之顏料。
高微細度顏料之使用用途,其例可列舉如:彩色濾光片。
彩色濾光片於彩色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係在玻璃等透明基板表面將2種以上不同色相之微細帶(條)狀物以平行或交叉配置者;或將微細像素以長寬固定之排列配置而成。經由使用高微細度顏料,即可實現彩色液晶顯示裝置之高對比與透明性。
然而,通常在將高微細度之顏料粒子分散在如清漆之顏料載體時,難以獲得安定之分散體。此種分散體往往經時地由於顏料粒子之凝聚等而高黏度化,進而呈現觸變性(Thixotropic)。如此分散體之黏度上升、流動性不良會引發彩色濾光片製造作業上的問題及製品價值的各種問題。例如:彩色濾光片之濾區的形成,通常係將顏料分散於含有單體以及樹脂之載體而得的著色組成物塗佈在玻璃等透明基板上而進行。此時,如使用高黏度、流動性不佳之著色組成物時,會因塗佈性不良、流平性不良等而無法得到膜厚均勻之塗膜,因而不佳。而且,使用顏料粒子凝聚之分散體所形成之彩色濾光片,其對比明顯地降低。因而, 期望顏料係粒子不會凝聚之安定微細粒子,且為易於處理之性狀。
為了開展彩色液晶顯示裝置在大螢幕電視或監視器之用途,除了對比、透明性等之外,視角特性亦為重要項目,而推展廣視角化之技術。
通常,高分子膜具有雙折射性,在雙折射性大的情形下,經由在與膜面平行之方向以及與膜面垂直之方向產生折射率差而形成偏光。由於偏向使彩色濾光片之延遲值(retardation)大增,而在穿透光中產生相位差,因此視角依存性變大而降低顯示特性。特別是,已知經由使高分子膜內含有延遲值大的結晶,而增加高分子膜之延遲值。
二酮吡咯並吡咯系顏料隨著以溶劑-鹽之研磨方法等而進行微細化,特別是延遲值(取正值)之增加顯著,而有視角特性變差之問題。因此,為了不使二酮吡咯並吡咯系顏料增加延遲值並提高對比與透明性等,必須使其微細化。
當喹酞酮系顏料作為彩色濾光片之材料使用時,會有與延遲值大的顏料或其分散體合併使用的情形。因此,必須使喹酞酮系顏料本身的延遲值降低。
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使著色膜之延遲值降低的技術,該著色膜係使用於像素,且為平均折射率在1.60以上1.90以下且雙折射率之絕對值在0.01以下之著色高分子薄膜。
專利文獻2中揭示一種經由使著色膜中含有具2個以上平面構造基之化合物,另含有具喹啉基類或茀基類之化 合物的延遲值降低粒子而降低延遲值之技術。
專利文獻3中揭示一種將有機顏料、水不溶性之合成樹脂、水溶性無機鹽以及水溶性有機溶劑進行機械性混練之技術。專利文獻4中揭示一種將二酮吡咯並吡咯系顏料、色素衍生物、水溶性無機鹽以及水溶性有機溶劑進行機械性混練之技術,並記載可使用樹脂型分散劑。
[先前技術之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3625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18711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7-1301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1-220520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其係鑑於以往技術之缺點創設而成者,該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係將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微細化之有機顏料在顏料載體、非水系溶劑所組成之著色組成物塗成薄膜狀時所得的著色膜之對比高、延遲值低,且視角依存性優異且透明性高者。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係有關一種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將有機顏料、水溶性無機鹽、水溶性有機溶劑以及樹脂(A)進行機械性混練而得到混練組成物,然後在水中去除水溶性無機鹽與水溶性有機溶劑,其中,該 樹脂(A)係在25℃下對該水溶性有機溶劑每100重量份之溶解度為1重量份以上且含有胺基及/或4級銨鹽基者。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係有關一種上述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其中,樹脂(A)係丙烯酸系樹脂。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係有關一種上述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丙烯酸系樹脂係經無規聚合所合成之丙烯酸系樹脂。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係有關一種上述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其中,樹脂(A)並不溶於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係有關一種上述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其中,有機顏料係至少一種選自二酮吡咯並吡咯系有機顏料、喹酞酮系有機顏料、二系有機顏料以及酞菁系有機顏料所成組群之有機顏料。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係有關一種微細有機顏料,其特徵係:依上述之製造方法而得者。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係有關一種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上述微細有機顏料以及顏料載體。
另外,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係有關一種上述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非水系溶劑。
將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塗成膜狀時,由於顏料之微細度高且延遲值低,因而可得到透明性高且視角依存性優異之著色膜。藉由此而提供一種在液晶電視等中可發揮呈現鮮豔色彩及視角依存性少之優異效果的彩色 濾光片。
[實施發明用之型態]
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係將有機顏料、樹脂(A)、水溶性無機鹽以及水溶性有機溶劑進行混練而得混練組成物,然後在水中去除水溶性無機鹽與水溶性有機溶劑而製造。
混練組成物中所使用之有機顏料係至少一種選自二酮吡咯並吡咯系有機顏料、喹酞酮系有機顏料、二系有機顏料以及酞菁系有機顏料所成組群之有機顏料。
二酮吡咯並吡咯系有機顏料係紅色至橙色之顏料,具有優異之耐光性與耐熱性。二酮吡咯並吡咯系有機顏料之具體例以色素索引編號表示時,可列舉如:C.I.Pigment Red 254、255、264或272,以及C.I.Pigment Orange 71、73或81等。
喹酞酮系有機顏料係黃色之有機顏料,具有優異之耐光性與耐熱性。喹酞酮系有機顏料之具體例以色素索引編號表示時,可列舉如:C.I.Pigment Yellow 138等。
系有機顏料係紫色之有機顏料,具有優異之耐光性與耐熱性。二系有機顏料之具體例以色素索引編號表示時,可列舉如:C.I.Pigment Violet 23、34、35或37等。
酞菁系有機顏料係藍色或綠色之有機顏料,具有優異之耐光性與耐熱性。藍色用酞菁系有機顏料之具體例以色素索引編號表示時,可列舉如:C.I.Pigment Blue 15:1、 2、3、4、5、6、16或17等;綠色用酞菁系有機顏料之具體例以色素索引編號表示時,可列舉如:C.I.Pigment Green 7、36或58等。
混練組成物中所使用之水溶性無機鹽係發揮粉碎助劑之作用者,鹽磨時利用無機鹽之高硬度將顏料粉碎,而使顏料之一次粒子微細化。只要為溶解於水中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惟其例可列舉如:食鹽(氯化鈉)、氯化鉀、硫酸鈉、氯化鋅、氯化鈣、氯化鎂或該等之混合物等,然而以價格面而言,宜使用氯化鈉。
混練組成物中之水溶性無機鹽之量並無特別限制,惟相對於顏料重量,以1至30倍重量之範圍為佳,以5至20倍重量之範圍更佳,可因應目的硬度而選擇。由於在1倍重量以上時,微細化與整粒容易進行,而在30倍重量以下時,混練物中之顏料處理量較多,因此生產性高而利於工業化。
水溶性無機鹽之粒徑並無特別限制,惟體積基準之中位粒徑(medium particle size)(D50)宜為1至50μm。D50在50μm以下時,粗製有機顏料進行微細化所耗費之處理時間較短,D50在1μm以上時,以低能量即可獲得水溶性無機鹽。水溶性無機鹽之粒徑可使用乾式形態之激光衍射粒度分佈測定儀求得。
混練組成物中所使用之水溶性有機溶劑係用於使有機顏料、樹脂(A)以及水溶性無機鹽成為均勻塊狀物而添加者,期待為可與水自由混合者、或雖為無法自由混合但具 有可經工業水洗而去除之程度的溶解度者。另外,混練時,因混練組成物之溫度上升而使水溶性有機溶劑成為易蒸發之狀態,因此就安全性而言以高沸點溶劑為佳。
具體上,水溶性有機溶劑之例可列舉如:2-甲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醇、2-(異戊氧基)乙醇、2-(己氧基)乙醇、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三乙二醇、三乙二醇單甲醚、液態聚乙二醇、1-甲氧基-2-丙醇、1-乙氧基-2-丙醇、二丙二醇、二丙二醇單甲醚、二丙二醇單乙醚、低分子量聚丙二醇、苯胺、吡啶、四氫呋喃、二烷、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丙醇、異丁醇、正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丙酮、甲基乙基酮、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或N-甲基吡咯烷酮等。另外,亦可因應必要而混合2種以上溶劑使用。
混練組成物中之水溶性有機溶劑之量並無特別限制,惟期望在混練組成物中之比例為3至40重量%,可依水溶性無機鹽之量與混練組成物之硬度而選擇。水溶性有機溶劑不足時,因混練組成物不能成塊而無法賦予能量,故難以微細化、或因混練組成物太硬而有難以維持穩定運行狀態之情形。又,若添加過量,則會使混練組成物太軟而有難以獲得所期望之微細度及整粒度的情形。
混練組成物中所使用之樹脂(A),在25℃下對混練組成物中使用之水溶性有機溶劑每100重量份之溶解度需為1重量份以上,溶解度以3重量份以上為更佳。溶解度為1 重量份以上時,由於與水溶性有機溶劑之相溶性高而使樹脂均勻地吸附在顏料表面,因此易於獲得所期望之微細度以及延遲值降低等效果。
再者,樹脂(A)必須具有選自胺基以及4級銨鹽基之基。咸認藉由該等基之存在而提高對有機顏料之親和性,進而可呈現微細度以及雙折射性等效果。胺基係指選自一級胺基、二級胺基以及三級胺基所成組群之官能基。其中,樹脂(A)以具有三級胺基或4級銨鹽基為佳。
此處,4級銨鹽係如下述通式(1)或下述通式(2)所示。
通式(1):-N+(-R1)(-R2)(-R3).Z1-(通式(1)中,R1、R2各自獨立,係碳數1至9之烷基或碳數1至9之羥基烷基;R3係氫原子、碳數1至9之烷基或可具有碳數1至9之烷基的苄基;Z1係鹵原子、R4SO3 -或R4OSO3 -;R4係碳數1至20之烷基或可具有碳數1至20之烷基的苯基。)
通式(2):-N+(-R5)(-R6)(-R7-COO-)(通式(2)中,R5以及R2各自獨立,係碳數1至9之烷基或碳數1至9之羥基烷基;R7係碳數1至6(以1至5為佳,以1至3更佳)之伸烷基。)
樹脂(A)之主要骨架並無特別限制,惟以丙烯酸系樹脂者為佳。丙烯酸系樹脂係指以具有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作為必要成分,並視需要與前述之 外的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聚合而得者。
當使用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作成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物而呈現作為彩色濾光片之特性時,所使用之樹脂以與構成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之樹脂相同者為佳。由於本發明中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宜使用丙烯酸系樹脂,因此期望樹脂(A)為丙烯酸系樹脂。在得到本發明之較佳態樣的具有胺基之丙烯酸系樹脂中,只要單體之部分或全部具有胺基及/或4級銨鹽基即可。較佳可列舉如:使具有胺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與其它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共聚之方法。
具有胺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例可列舉如:具有三級胺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以及具有4級銨鹽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
具有三級胺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乙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丙酯或(甲基)丙烯酸N,N-二乙胺基丙酯等含有N,N-二烷胺基之(甲基)丙烯酸酯類;或者N,N-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或N,N-二乙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有N,N-二烷胺基之(甲基)丙烯醯胺類等。該等之中以(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為佳。
具有4級銨鹽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例可列舉如:於上述具有三級胺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加成4級化劑者。
4級化劑之例可列舉如:二甲基硫酸、二乙基硫酸或二丙基硫酸等烷基硫酸;對甲苯磺酸甲酯或苯磺酸甲酯等磺酸酯;氯甲烷、氯乙烷、氯丙烷或氯辛烷等烷基氯;溴甲烷、溴乙烷、溴丙烷或溴辛烷等烷基溴;或者苄基氯或苄基溴等。
具有三級胺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與4級化劑之反應一般係將相對於胺基為等莫耳以下之4級化劑滴入具有三級胺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溶液中即可進行。4級化反應時之溫度約為90℃以下,特別是在使乙烯單體進行4級化反應時,以約30℃以下為佳,反應時間為約1至4小時。
另外,4級化劑亦可使用烷氧羰基烷基鹵化物。烷氧羰基烷基鹵化物係以下述通式(3)表示。
通式(3):Z2-R8-COOR9(通式(3)中,Z2為氯或溴等鹵素,以溴為佳;R8為碳數1至6(以1至5為佳,以1至3更佳)之伸烷基;R9為碳數1至6(以1至3為佳)之低級烷基。)
具有三級胺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與烷氧羰基烷基鹵化物之反應係使相對於胺基為等莫耳以下之烷氧羰基烷基鹵化物與上述4級化劑進行相同反應後,經由將-COOR9水解轉換成羧酸根離子(-COO-)即可獲得。藉此而可獲得具有通式(3)所示之羧基甜菜鹼構造且具有4級銨鹽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
其他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可列舉如丙烯酸系單體與丙 烯酸系單體以外之單體。
本申請案中,記述為「(甲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酸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醯氧基」或「(甲基)丙烯醯胺」時,如無特別說明,則分別表示為「丙烯醯基及/或(甲基)丙烯醯基」、「丙烯酸基及/或(甲基)丙烯酸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醯氧基及/或(甲基)丙烯醯氧基」或「丙烯醯胺及/或(甲基)丙烯醯胺」。
丙烯酸系單體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四氫呋喃甲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二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酯或(甲基)丙烯酸乙氧基聚乙二醇酯等(甲基)丙烯酸酯類;或(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雙丙酮(甲基)丙烯醯胺或丙烯醯基嗎啉等(甲基)丙烯醯胺類。
此外,亦可使用含有羧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含有羧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例可列舉如:可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ε-己內酯加成丙烯酸、ε-己內酯加成甲基丙 烯酸、依康酸、馬來酸、富馬酸以及巴豆酸所成組群選擇1種或2種以上。
而且,亦可使用含有羥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含有羥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例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2或3-羥丙酯、(甲基)丙烯酸2或3或4-羥丁酯、或環己烷二甲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羥烷基酯類。另外,亦可使用在上述(甲基)丙烯酸羥烷基酯加成聚合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及/或環氧丁烷等而得之聚醚單(甲基)丙烯酸酯;或加成(聚)γ-戊內酯、(聚)ε-己內酯及/或(聚)12-羥基硬脂酸等而得之聚酯單(甲基)丙烯酸。
而且,亦可使用含有磷酸酯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含有磷酸酯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係例如使上述含有羥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羥基與例如五氧化磷或多磷酸等磷酸酯化劑反應即可獲得。
上述丙烯酸系單體以外之單體之例可列舉如: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類;乙基乙烯醚、正丙基乙烯醚、異丙基乙烯醚、正丁基乙烯醚或異丁基乙烯醚等乙烯醚類;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脂肪酸乙烯酯類。亦可將丙烯酸系單體以外之上述單體與上述丙烯酸系單體併用。
得到本發明適用之樹脂(A)的方法,可使用陰離子聚合、活性陰離子聚合、陽離子聚合、活性陽離子聚合、自由基聚合以及活性自由基聚合等習知方法。其中,以自由 基聚合或活性自由基聚合為佳。
如為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宜使用聚合起始劑。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使用偶氮系化合物以及有機過氧化物。偶氮系化合物之例可列舉如:2,2’-偶氮二異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二(環己烷1-甲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二甲基2,2’-偶氮二(2-甲基丙酸酯)、4,4’-偶氮二(4-氰基戊酸)、2,2’-偶氮二(2-羥甲基丙腈)或2,2’-偶氮二[2-(2-咪唑啉-2-基)丙烷]等。有機過氧化物之例可列舉如:過氧化苯甲醯、過氧化苯甲酸第三丁酯、氫過氧化異丙苯、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過氧化二碳酸二(2-乙氧基乙酯)、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過氧化新戊酸第三丁酯、過氧化(3,5,5-三甲基己醯)、過氧化二丙醯或過氧化二乙醯等。該等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反應溫度宜為40至150℃,以50至110℃為更佳;反應時間宜為3至30小時,以5至20小時為更佳。
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可抑制一般自由基聚合所引起的副反應,尤其是聚合的成長係均一產生,因而可易於合成嵌段聚合物或分子量齊整之樹脂。
其中,以有機鹵化物或磺醯鹵化合物為起始劑並以過渡金屬錯合物為觸媒之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法,就可適應廣範圍單體之點、可採用可適應既有設備之聚合溫度之點上較佳。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法可依下述參考文獻1至8 等所記載之方法進行。
(參考文獻1)Fukuda等,Prog.Polym.Sci.2004,29,329
(參考文獻2)Matyjaszewski等,Chem.Rev.2001,101,2921
(參考文獻3)Matyjaszewski等,J.Am.Chem.Soc.1995,117,5614
(參考文獻4)Macromolecules 1995,28,7901,Science,1996,272,866
(參考文獻5)WO96/030421
(參考文獻6)WO97/018247
(參考文獻7)日本特開平9-208616號公報
(參考文獻8)日本特開平8-41117號公報
上述聚合宜使用溶劑(本文中亦有稱為溶媒之情況)。溶劑雖無特別限制,惟可使用例如: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甲苯、二甲苯、丙酮、己烷、甲基乙基酮、環己酮、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或二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等。該等聚合溶媒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另外,本發明適用之樹脂(A)中,具有作為官能基之4級銨鹽基者之製造方法,不僅係使作為單體成分之上述具有4級銨鹽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進行共聚而得,亦可使作為單體成分之上述具有三級胺基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進行共聚而得到具有三級胺基的丙烯酸系樹脂後,與上述4級化劑反應而得。
存在於本發明適用之樹脂(A)中之胺基以及4級銨鹽基之量並無特別限制,惟樹脂之胺值與4級銨鹽值之總和以1至300mgKOH/g為佳,以10至200mgKOH/g為更佳。胺值與4級銨鹽值之總和在1mgKOH/g以上時,呈現顯著效果,而在300mgKOH/g以下時,於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之相溶性高並成為低黏度。此外,胺基之構造並無特別限制,能以各種官能基取代而使用。
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A)的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惟經凝膠滲透層析(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pahy)測定之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以1000至500000為佳,以5000至15000為更佳。
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A)以具有不溶於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所泛用之溶劑之特性為佳。依此,即可得到高對比(High Contrast Ratio)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樹脂(A)以不溶於分子量為118至133之酯系溶劑者為佳,其中以不溶於分子量為132.16之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者為更佳。
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A)即使使用經嵌段聚合而得之樹脂亦可獲得微細有機顏料以及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且即使係製法容易之無規聚合所得之樹脂亦可獲得同等之微細有機顏料以及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
嵌段聚合係指:預先僅將某種單體聚合,並將其他單體另行聚合,分別預備各聚合物之嵌段,然後使其反應之方法。
混練組成物中之樹脂(A)之量並無特別限制,惟相對於有機顏料1重量份,以0.01至1.0重量份為佳,以0.03至0.3重量份為更佳。樹脂(A)之量在0.01重量份以上時,可容易得到微細化效果,且在1.0重量份以下時,可於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成為較佳黏度。又,以依據樹脂(A)與顏料載體之相溶性調整樹脂(A)之量為佳。亦即,相溶性高時,宜將樹脂(A)之量限制在最小以降低對顏料載體物性之影響,另一方面,相溶性高時,宜增加樹脂(A)之量以充分發揮分散效果。
在混練組成物中可併用:各種樹脂、分散助劑、塑化劑、分散劑、界面活性劑等添加劑;於有機顏料分子中導入取代基之化合物的色素衍生物;或一般作為體質顏料使用之碳酸鈣、硫酸鋇以及二氧化矽等無機顏料。亦可混合其他顏料並進行處理以調整色調。
特別是,為了防止有機顏料之結晶成長以及結晶轉移並有效率地製造微細之有機顏料,宜使混練組成物中含有選自色素衍生物、蒽醌衍生物、吖啶酮衍生物或三衍生物中之至少一種衍生物。上述各衍生物係在有機顏料、蒽醌、吖啶酮或三中導入鹼性取代基、酸性取代基或酞醯亞胺甲基之化合物。酞醯亞胺甲基亦可具有取代基。其中以色素衍生物,尤其以與微細化之有機顏料相同之構造作為主體骨架之色素衍生物,由於其抑制顏料之結晶成長的效果極高,因而較佳。
此處之色素衍生物係於有機色素中導入取代基之化合 物,以接近所使用顏料之色調者為佳,如添加量少則亦可使用不同色調者。有機色素中亦包含通常不稱為色素之萘系等淺黃色芳香族多環化合物。色素衍生物可使用日本特開昭63-305173號公報、日本特開昭52-132031號公報、日本特開昭54-062227號公報、日本特開昭56-061461號公報或日本特開昭60-088185號公報等記載者。特別是,具有鹼性基之色素衍生物,由於顏料之分散效果大因而適用。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色素衍生物係下述通式(4)所示之化合物。
通式(4):A-B(通式(4)中,A為有機顏料殘基;B為鹼性取代基、酸性取代基或酞醯亞胺甲基。)
通式(4)中,構成A之有機顏料殘基的有機顏料可列舉如:二酮吡咯並吡咯系顏料;偶氮、雙偶氮(disazo)或多偶氮等偶氮系顏料;銅酞菁、鹵化銅酞菁或無金屬酞菁等酞菁系顏料;胺基蒽醌、二胺基二蒽醌、蒽嘧啶、黃士酮、嵌二蒽酮、陰丹酮、芘蒽酮或紫蒽酮等蒽酮系顏料;喹吖啶酮系顏料;二系顏料;苝酮系顏料;苝系顏料;硫靛系顏料;異吲哚啉系顏料;異吲哚啉酮系顏料;喹酞酮系顏料;苯並咪唑酮系顏料;士林(threne)系顏料或金屬錯合物系顏料等。
通式(4)中,B之鹼性取代基可例舉如下述通式(5)、通式(6)或通式(7)所示之取代基,酸性取代基可例舉如下 述通式(8)、通式(9)或通式(10)所示之取代基。
[通式(5)至(7)中,X為-SO2-、-CO-、-CH2-、-CH2NHCOCH2-、-CH2NHSO2CH2-或直接鍵結;Y為-NH-、-O-或直接鍵結;n為1至10之整數;Y1為-NH-、-NR22-Z-NR23-或直接鍵結;R22以及R23各自獨立、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至36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至36之烯基、可 具有取代基之苯基;Z為可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伸芳基;R10、R11各自獨立,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至30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至30之烯基、或R10、R11成為一體而為包含氮、氧或硫原子,且可具有取代基的雜環;R12、R13、R14以及R15各自獨立,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至20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至20之烯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至20之伸芳基;R16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至20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至20之烯基;R17為上述通式(5)所示之取代基或上述通式(6)所示之取代基;Q為羥基、烷氧基、上述通式(5)所示之取代基或上述通式(6)所示之取代基]。
用於形成通式(5)至(7)所示之取代基所使用之胺成分,可列舉如:二甲胺、二乙胺、甲乙胺、N,N-乙基異丙胺、N,N-乙基丙胺、N,N-甲基丁胺、N,N-甲基異丁胺、N,N-丁基乙胺、N,N-第三丁基乙胺、二異丙胺、二丙胺、N,N-第二丁基丙胺、二丁胺、二第二丁胺、二異丁胺、N,N-異丁基-第二丁胺、二戊胺、二異戊胺、二己胺、二環己胺、二(2-乙基己基)胺、二辛胺、N,N-甲基十八胺、二癸胺、二烯丙胺、N,N-乙基-1,2-二甲基丙胺、N,N-甲基己胺、二油胺、二硬脂胺、 N,N-二甲基胺基甲胺、N,N-二甲基胺基乙胺、N,N-二甲基胺基戊胺、N,N-二甲基胺基丁胺、N,N-二乙基胺基乙胺、N,N-二乙基胺基丙胺、N,N-二乙基胺基己胺、N,N-二乙基胺基丁胺、N,N-二乙基胺基戊胺、N,N-二丙基胺基丁胺、N,N-二丁基胺基丙胺、N,N-二丁基胺基乙胺、N,N-二丁基胺基丁胺、N,N-二異丁基胺基戊胺、N,N-甲基-月桂基胺基丙胺、N,N-乙基-己基胺基乙胺、N,N-二硬脂基胺基乙胺、N,N-二油基胺基乙胺、N,N-二硬脂基胺基丁胺、哌啶、2-甲基哌啶、3-甲基哌啶、4-甲基哌啶、2,4-二甲基哌啶、2,6-二甲基哌啶、3,5-二甲基哌啶、3-哌啶甲醇、哌啶甲酸、4-哌啶甲酸甲酯、4-哌啶甲酸乙酯、2-哌啶乙醇、吡咯啶、3-羥基吡咯啶、N-胺基乙基哌啶、N-胺基乙基-4-甲基哌啶、N-胺基乙基嗎啉、N-胺基丙基哌啶、N-胺基丙基-2-甲基哌啶、N-胺基丙基-4-甲基哌啶、N-胺基丙基嗎啉、N-甲基哌、N-丁基哌、N-甲基高哌、1-環戊基哌、1-胺基-4-甲基哌或1-環戊基哌等。
通式(8):-SO3 M/i
通式(9):-COOM/i
[上述通式(8)至(10)中, M為氫原子、鈣原子、鋇原子、鍶原子、錳原子或鋁原子;i為M之價數;R18、R19、R20以及R21各自獨立,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1至36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2至36之烯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苯基或聚氧伸烷基]。
用以形成通式(10)之磺酸胺鹽所使用之胺成分可為一級、二級、三級或4級之任一種胺。
一級胺之例可列舉如:具有側鏈之己胺、庚胺、辛胺、壬胺、癸胺、十一胺、十二胺(亦即月桂胺)、十三胺、十四胺、十五胺、十六胺、十七胺、十八胺、十九胺或二十胺等飽和胺;或對應上述飽和胺碳數的不飽和胺。
二級胺之例可列舉如:二油胺或二硬脂胺等。
三級胺可列舉如:二甲基辛胺、二甲基癸胺、二甲基月桂胺、二甲基硬脂胺、二月桂基單甲胺或三辛胺等。
4級胺可列舉如:二甲基二月桂基氯化銨、二甲基二油基氯化銨、二甲基二癸基氯化銨、二甲基二辛基氯化銨、三甲基硬脂基氯化銨、二甲基二硬脂基氯化銨、三甲基癸基氯化銨、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銨、三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銨、二甲基月桂基十四烷基氯化銨或二甲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氯化銨等。
通式(10)中之R18、R19、R20以及R21之任一者表示聚氧伸烷基時,其例可列舉如:聚氧伸乙基或聚氧伸丙基等。
混練組成物中之色素衍生物之調配量,相對於有機顏 料100重量份,以1至30重量份為佳,以5至20重量份更佳。衍生物之調配量為1重量份以上時,易於獲得添加效果,如在30重量份以下時,則剩餘之衍生物對分散無影響。
特別是喹酞酮系黃色顏料在微細化時之色素衍生物的添加量,相對於有機色素總成分100重量份,以0.005至0.1重量份為佳,以0.01至0.02重量份更佳。
將混練混合物進行機械性混練之裝置可列舉如:捏合機、行星式攪拌器、三臂行星攪拌機(tri-mix;井上製作所公司製造)、二軸輥、三軸輥、多軸輥、擠壓機(Extruder)、KRC捏合機(栗本鐵工所公司製造)或混練擠出機(MIRACLE KCK;淺田鐵工公司製造)等,並無特別限制,只要可對混練物賦予效率佳的機械性剪切力者,無論間歇式或連續式均可使用。
將混練混合物進行機械性混練時之溫度並無特別限制,惟以在20至80℃下處理為佳,以在30至65℃下處理更佳。在20℃以上80℃以下之混練條件下,不需減少混練物處理量或降低混練混合物黏度等處置;亦不需併用該等處置,即容易控制將有機顏料粒子粉碎並使微細化之速度與有機顏料粒子之結晶成長速度,而可獲得所需之微細度。
混練後之微細有機顏料係依常法處理。亦即,將混練組成物以水或無機酸水溶液處理並經過濾、水洗而去除水溶性無機鹽以及水溶性有機液體,使微細有機顏料分離。具體而言,係將混練後之微細有機顏料投入水中,攪拌而 成為漿液,接著,將該漿液經由過濾、水洗而去除水溶性無機鹽與水溶性有機溶劑,即可製造微細有機顏料。該等步驟可多次反覆進行。無機酸水溶液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如:含有鹽酸、硫酸、硝酸、磷酸等無機酸的水溶液。攪拌方面可使用例如:高速攪拌機。過濾方面可使用例如:壓濾機。微細顏料可直接以溼潤狀態使用,亦可經乾燥、粉碎而以粉末狀態使用。
所得微細有機顏料之平均一次粒徑以40nm以下為佳,以30nm以下更佳,又以20nm以下為特佳。平均一次粒徑以5nm以上為佳。顏料之平均一次粒徑大於上限值時,著色膜之透明性等會降低。小於下限值時,則顏料難以分散,而在保持著色組成物之安定性,確保流動性方面變得困難。並且,一次粒徑之求算方法,其例係如以下所列舉者。以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所攝影之微細有機顏料之影像經由影像處理等,求出各個粒子之投影面積並算出相當於投影面積之圓的直徑。算出之各個粒子之圓的直徑總和除以個數所得之值可作為平均一次粒徑使用。
可使用所得微細有機顏料作為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含有微細有機顏料以及顏料載體。
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所含有的顏料載體係將微細有機顏料分散之物,由樹脂、其前驅物或該等之混合物所構成。樹脂在可見光領域之400至700nm之全波長領域中,穿透率以80%以上為佳,95%以上更佳。樹脂 包括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以及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其前驅物包括經活性能量線照射而硬化並生成樹脂文單體或寡聚物,該等可單獨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相對於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之微細有機顏料100重量份,顏料載體可使用之量為30至700重量份,以60至450重量份為佳。而且,以樹脂與其前驅物之混合物作為顏料載體使用時,相對於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之微細有機顏料100重量份,樹脂可使用之量為20至400重量份,以50至250重量份為佳。此外,相對於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之微細有機顏料100重量份,樹脂之前驅物可使用之量為10至300重量份,以10至200重量份為佳。
熱塑性樹脂可列舉如:丁醛樹脂、苯乙烯-馬來酸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酯樹脂、丙烯酸系樹脂、醇酸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醯胺樹脂、橡膠系樹脂、環化橡膠系樹脂、纖維素類、聚乙烯(HDPE、LDPE)、聚丁二烯或聚醯亞胺樹脂等。
熱硬化性樹脂可列舉如:環氧樹脂、苯並胍胺樹脂、松香改質馬來酸樹脂、松香改質富馬酸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脲樹脂或酚樹脂等。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係可使用:使具有羥基、羧基或胺基等之反應性取代基的高分子與具有異氰酸基、醛基或環氧基等反應性取代基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或肉桂酸 反應,再導入(甲基)丙烯醯基或苯乙烯基等光交聯性基者。並且,亦可使用:將含有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或α-烯烴-馬來酸酐共聚物等酸酐之線性高分子以具有羥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羥基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進行半酯化而得者。
樹脂之前驅物的單體及寡聚物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鯨蠟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異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或(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等直鏈或分支的(甲基)丙烯酸烷酯類;(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等(甲基)丙烯酸環狀烷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四氟丙酯等(甲基)丙烯酸氟烷酯;(甲基)丙烯醯氧基改質聚二甲基矽氧烷(聚矽氧烷大 分子單體)類;(甲基)丙烯酸四氫呋喃甲酯或(甲基)丙烯酸3-甲基-3-氧雜環丁酯等具有雜環的(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對枯基苯氧基乙酯、對枯基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或壬基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丙酯、二乙二醇單甲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單乙醚(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單甲醚(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單乙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單-2-乙基己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單甲醚(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單月桂基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乙二醇單硬脂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烷二醇單烷基醚(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二聚物、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酞酸酯、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酞酸酯、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酞酸酯、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六氫酞酸酯、環氧乙烷改質琥珀酸(甲基)丙烯酸酯、β-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 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丙烯醯氧基乙基-2-羥基乙酯、二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丁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丁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丁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等具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類;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2-乙基-2-丁基-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聚)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類;二羥甲基二環戊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酸改質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質雙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烷改質雙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丁烷改質 雙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質雙酚F型二(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烷改質雙酚F型二(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丁烷改質雙酚F型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酸鋅、環氧乙烷改質磷酸三丙烯酸酯或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二(甲基)丙烯酸酯類;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乙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二乙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三級胺基之(甲基)丙烯酸酯類;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或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三官能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類;甘油三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甘油二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聚甘油聚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1,6-丁二醇二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烷基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烯丙基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苯基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苯基環氧乙烷-(甲基)丙烯酸加成物、雙酚A型二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環氧丙烷改質雙酚A型二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雙酚F型二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環氧氯丙烷改質酞酸-(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環氧氯丙烷改質六氫酞酸-(甲基)丙烯酸加成物、乙二醇二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聚乙二醇二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丙二醇二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 聚丙二醇二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加成物、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甲基)丙烯酸加成物或其他環氧樹脂-(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等環氧基(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醯基改質三聚異氰酸酯、(甲基)丙烯醯基改質聚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改質聚酯、(甲基)丙烯醯基改質三聚氰胺、(甲基)丙烯醯基改質聚矽氧、(甲基)丙烯醯基改質聚丁二烯或(甲基)丙烯醯基改質松香等(甲基)丙烯醯基改質樹脂寡聚物類;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等乙烯類;羥乙基乙烯醚、乙二醇二乙烯醚或季戊四醇三乙烯醚等乙烯醚類;(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或N-乙烯基甲醯胺等醯胺類;或者,丙烯腈等。
該等可單獨或混合二種以上使用。
本發明之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於該組成物以紫外線照射使硬化時,可添加光聚合起始劑等。
可使用之光聚合起始劑,其例可列舉如: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第三丁基-二氯苯乙酮、二乙氧基苯乙酮、1-(4-異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酮、2-苄基-2-二甲胺基-1-(4-N-嗎啉基苯基)-丁烷-1-酮或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N-嗎啉基丙烷-1-酮等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 苯偶因、苯偶因甲醚、苯偶因乙醚、苯偶因異丙醚或苄基二甲基縮酮等苯偶因系光聚合起始劑;二苯甲酮、苯甲醯基苯甲酸、苯甲醯基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羥基二苯甲酮、丙烯醯化二苯甲酮或4-苯甲醯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等二苯甲酮系光聚合起始劑;噻噸酮、2-氯噻噸酮、2-甲基噻噸酮、異丙基噻噸酮或2,4-二異丙基噻噸酮等噻噸酮系光聚合起始劑;2,4,6-三氯-s-三、2-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2-(對甲氧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2-(對甲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2-胡椒基-4,6-雙(三氯甲基)-s-三、2,4-雙(三氯甲基)-6-苯乙烯基-s-三、2-(萘-1-基)-4,6-雙(三氯甲基)-s-三、2-(4-甲氧基-萘-1-基)-4,6-雙(三氯甲基)-s-三、2,4-三氯甲基-胡椒基-6-三或2,4-三氯甲基(4’-)-6-三等三系光聚合起始劑;硼酸酯(borate)系光聚合起始劑;咔唑系光聚合起始劑;或者,咪唑系光聚合起始劑等。
相對於著色組成物中之微細有機顏料100重量份,上述光聚合起始劑可使用之量為5至200重量份,以10至150重量份為佳。
上述光聚合起始劑可單獨或混合二種以上使用,亦可併用如下之增敏劑:α-醯氧基酯、醯基膦氧化物、苯甲醯甲酸甲酯、苄基-9,10-菲醌、樟腦醌、乙基蒽醌、4,4’- 二乙基異酞酚酮、3,3’,4,4’-肆(第三丁基過氧羰基)二苯甲酮或4,4’-二乙胺基二苯甲酮等化合物。相對於著色組成物中之光聚合起始劑100重量份,增敏劑可使用之量為0.1至60重量份。
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可依溶劑顯影型或鹼顯影型之彩色阻劑(color resist)型態而調整。彩色阻劑係在含有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或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與單體之顏料載體中使顏料分散而得者。將1種或2種以上的上述微細有機顏料與因應必要之光聚合起始劑同時在顏料載體中使用三軸輥研磨機、二軸輥研磨機、砂磨機、捏合機或磨碎機(attritor)等各種分散手段即可製造。而且,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亦可分別使數種上述微細有機顏料分散在顏料載體中並加以混合而製造。
當微細有機顏料分散在顏料載體中時,可適當地使用樹脂型顏料分散劑、界面活性劑以及色素衍生物等分散助劑。由於分散助劑可使顏料的分散優異並對分散後顏料的再凝聚之防止效果大,因此,當使用以分散助劑將顏料分散在顏料載體中而成之著色組成物製作著色膜時,其透明性優異。相對於著色組成物中之顏料100重量份,分散助劑可使用之量為0.1至40重量份,而以0.1至30重量份為佳。
其中,色素衍生物係防止微細有機顏料凝聚,且使有機顏料維持微細分散狀態的功能優異,經由使用含有該等 衍生物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即可製造高對比且色純度高的著色膜,故宜作為分散助劑。
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所添加的樹脂型顏料分散劑係具有吸附顏料特性的顏料親和性部位、以及與顏料載體有相溶性之部位,且發揮吸附顏料並使顏料穩定地分散在顏料載體之功能者。
樹脂型顏料分散劑可列舉如:聚乙烯系、聚胺基甲酸酯系、聚酯系、聚醚系、嗎啉縮合系、聚矽氧系或該等之複合系聚合物。
顏料親和性部位可列舉如:羧基、羥基、磷酸基、磷酸酯基、磺酸基、羥基、胺基、4級銨鹽基或醯胺基等極性基;以及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或該等之複合系等親水性聚合物鏈等。
與顏料(色素)載體有相溶性部位可列舉如:長鏈烷基鏈、聚乙烯鏈、聚醚鏈或聚酯鏈等。
樹脂型顏料分散劑可列舉如: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烯烴-馬來酸酐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鹽、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聚乙烯系大分子單體共聚物、含磷酸酯基之丙烯酸樹脂、含芳香族羧基之丙烯酸樹脂、聚苯乙烯磺酸鹽、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羧甲基纖維素、具有羧基之聚胺基甲酸酯、萘磺酸鹽之甲醛縮合物或藻酸鈉等陰離子系樹脂型顏料分散劑; 聚乙烯醇、聚伸烷多胺、聚丙烯醯胺或聚合物澱粉等非離子系樹脂型顏料分散劑;或聚乙烯亞胺、(甲基)丙烯酸胺烷酯共聚物、聚乙烯咪唑啉、具有胺基之聚胺基甲酸酯、聚(低級伸烷亞胺)與具有游離羧基之聚酯的反應物,或甲殼素等陽離子系樹脂型顏料分散劑。該等可單獨或混合二種以上使用。
市售之樹脂型顏料分散劑可列舉如:Disperbyk-101、103、107、108、110、111、116、130、140、154、161、162、163、164、165、166、170、171、174、180、181、182、183、184、185、190、2000、2001、2020、2090、2091、2164或2163;或者Anti-Terra-U、203或204;或者BYK-P104、P104S或220S;或者Lactimon或Lactimon-WS;或者Bykumen等BYK公司製造的樹脂型顏料分散劑;SOLSPERSE-3000、9000、13240、13650、13940、17000、18000、20000、21000、24000、26000、27000、28000、31845、32000、32500、32600、34750、36600、38500、41000、41090或53095等日本Lubrizol公司製造的樹脂型顏料分散劑;或者,EFKA-46、47、48、452、LP4008、4009、LP4010、LP4050、LP4055、400、401、402、403、450、451、453、4540、4550、LP4560、120、150、1501、1502或1503等汽巴精化(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的樹脂型顏料分散劑等,惟並未限定於該等,可使用任一種樹脂型顏料分散劑,該等可單獨或混合二種以上使用。
界面活性劑可列舉如: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鹽、月桂基苯磺酸鈉、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之鹼性鹽、硬脂酸鈉、烷基萘磺酸鈉、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鈉、月桂基硫酸單乙醇胺、月桂基硫酸三乙醇胺、月桂基硫酸銨、硬脂酸單乙醇胺、硬脂酸鈉、月桂基硫酸鈉、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之單乙醇胺或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等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聚氧乙烯油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或聚乙二醇單月桂酸酯等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烷基4級銨鹽或該等之環氧乙烷加成物等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烷基二甲基胺基乙酸甜菜鹼等烷基甜菜鹼;或烷基咪唑啉等兩性界面活性劑。該等可單獨或混合二種以上使用。
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可含有非水系溶劑。藉此,將微細有機顏料充分地分散在顏料載體中並將其塗佈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上使乾燥後之膜厚成為0.2至5μm,即可輕易地形成著色膜。
非水系溶劑可列舉如:1,2,3-三氯丙烷、1,3-丁二醇、1,3-丁二醇二乙酸酯、1,4-二烷、2-庚酮、2-甲基-1,3-丙二醇、3,5,5-三甲基-2-環己烯-1-酮、3,3,5-三甲基環己酮、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基-1,3-丁二醇、3-甲氧基-3-甲基-1-丁醇、乙酸3-甲氧基-3-甲基丁基酯、3-甲氧 基丁醇、乙酸3-甲氧基丁基酯、4-庚酮、間-二甲苯、間-二乙基苯、間-二氯苯、N,N-二甲基乙醯醯胺、N,N-二甲基甲醯胺、正丁醇、正丁基苯、乙酸正丙酯、N-甲基吡咯烷酮、鄰-二甲苯、鄰-氯甲苯、鄰-二乙基苯、鄰-二氯苯、對-氯甲苯、對-二乙基苯、第二丁基苯、第三丁基苯、γ-丁內酯、異丁醇、異佛爾酮、乙二醇二乙基醚、乙二醇二丁基醚、乙二醇單異丙基醚、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第三丁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丙基醚、乙二醇單己基醚、乙二醇單甲基醚、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二異丁基酮、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單異丙基醚、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甲基醚、環己醇、環己醇乙酸酯、環己酮、二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乙基醚、二丙二醇單丁基醚、二丙二醇單丙基醚、二丙二醇單甲基醚、二丙酮醇、三乙酸甘油酯、三丙二醇單丁基醚、三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苯基醚、丙二醇單乙基醚、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丁基醚、丙二醇單丙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甲基醚丙酸酯、苄醇、甲基異丁基酮、甲基環己醇、乙酸正戊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戊酯、乙酸異丁酯、乙酸丙酯或二元酸酯等,該等可單獨或混合二種以上使用。
相對於顏料分散體以及著色組成物中之顏料100重量 份,溶劑之使用量可為800至4000重量份,以1000至2500重量份為佳。
另外,使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可含有用以使組成物的經時黏度安定化之貯存安定劑。貯存安定劑可列舉如:苄基三甲基氯化銨等4級氯化銨類或二乙基羥基胺等三級胺類;乳酸或草酸等有機酸類;上述有機酸之甲酯類;第三丁基焦性兒茶酚等兒茶酚類;三苯基膦、四乙基膦或四苯基膦等有機膦類;或亞磷酸鹽類等。
相對於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之微細有機顏料100重量份,貯存安定劑之使用量可為0.1至10重量份。
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可依凹版膠印用印墨、無水膠印用印墨、絲網印刷用印墨、溶劑顯影型或鹼顯影型著色阻劑之型態進行調製。
鹼顯影型著色阻劑係使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分散於含有黏結劑樹脂、單體及/或低聚物、光聚合起始劑以及有機溶劑之組成物中而成者。黏結劑樹脂係由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以及感光性樹脂所成之組群所選擇之1種以上之樹脂,且為至少含有鹼可溶性樹脂者。
作為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而調整鹼顯影型著色阻劑時,係將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分散於含有黏結劑樹脂、單體及/或低聚物、光聚合起始劑以及有機溶劑之組成物中;或者是,先將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分散在含有黏結劑樹脂以及有機溶劑之組成物中而調整成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再將該分散體與單體及/或低聚物以及光聚合起始 劑混合,即可調製。
由塗膜之顏色特性、顏料之分散安定性以及配方調整之簡便性等之觀點而言,以後者之調整法為佳,然而並非僅限於此。
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其本身為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可因應必要而含有部分之單體及/或低聚物,亦可將部分之黏結劑樹脂及/或有機溶劑在著色阻劑之調整時進行混合。
以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之固形分總量為基準(100重量份),微細有機顏料所含比例以5至70重量%為佳,以20至50重量%為更佳。
而且,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中,為了調色可在不使耐熱性減低之範圍內含有染料。
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係以離心分離、燒結過濾、膜過濾等手段,去除5μm以上之粗粒(較佳為1μm以上之粗粒,更佳為0.5μm以上之粗粒)以及塵土者為佳。
[實施例]
以下係依實施例而更詳加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之權利範圍並不受限於以下之實施例。另外,實施例中之「份」以及「%」分別表示「重量份」以及「重量%」。
(測定法)
<顏料之粒徑>
首先,以穿透型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公司製造)拍攝 顏料之一次粒子而得到影像。再以影像解析型粒度分佈測定軟體(MOUNTECH公司製造)求取所得影像之各粒子的投影面積,由粒子之投影面積的總和除以粒子個數,藉此而算出顏料粒子之平均粒徑。
<樹脂之胺值>
樹脂之胺值係使用0.1N鹽酸水溶液並依電位差滴定法求得後,換算為氫氧化鉀之當量。下述樹脂溶液之胺值表示固形分之胺值。
<樹脂之4級銨鹽值>
樹脂之4級銨鹽值係以5%鉻酸鉀水溶液作為指示劑,以0.1N硝酸銀水溶液滴定求得後,換算為氫氧化鉀之當量。下述樹脂溶液之4級銨鹽值表示固形分之4級銨鹽值。
<樹脂之酸值>
樹脂之酸值係使用0.1N氫氧化鉀‧乙醇溶液並依電位差滴定法求得。下述樹脂溶液之酸值表示固形分之酸值。
<樹脂(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樹脂(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東曹公司製造)測定。以GPC測定時,具有胺基之樹脂溶於四氫呋喃時,使用於四氫呋喃中添加三乙胺者作為洗提溶媒,並使用東曹公司製造之TSK-GEL Super MultiporeHZ-M 2串管柱,以標準聚苯乙烯換算而測定,不溶於四氫呋喃而溶於甲醇/水之50/50溶媒時,則使用東曹公司製造之TSK-GEL G5000PWx1-CP管柱,並以標準聚環氧乙烷換算而測定。
<丙烯酸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作為黏結劑樹脂使用之丙烯酸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以設有RI檢測器之凝膠滲透層析儀(GPC;東曹公司製造)測定。在GPC測定時,以TSKgel管柱(東曹公司製造),使用THF作為展開溶媒並以標準聚苯乙烯換算而測定。
<著色膜之形成方法>
著色膜之製作,係使用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並以旋轉塗佈器任意變更旋轉數使乾燥之膜厚成為2.0μm。塗佈後,於80℃之熱風烘箱中乾燥30分鐘。
<對比>
分別將偏光板重疊在形成著色膜之基板的兩面,使兩偏光板之偏光軸互呈平行,並從一偏光板側射入背光,穿過另一偏光板之光的亮度(Lp)以亮度計測定。接著,將重疊在基板兩面之偏光板以使兩偏光板之偏光軸互呈垂直之方式配置,並從一偏光板側射入背光,穿過另一偏光板之光的亮度(Lc)以亮度計測定。使用所得之測定亮度值求出對比值Lp/Lc。測定係在基板的法線方向中進行。另外,兩片偏光板均使用「NPF-SEG1224DU」(日東電工公司製造)。亮度計係使用「BM-5A」(Topcon公司製造),在2°視野的條件下測定亮度。另外,對比愈高,著色膜(著色組成物)之透明性愈優異。
<半峰寬>
乾燥顏料以80mesh金屬網粉碎後,施行X射線測定。 X射線繞射光譜係依下述條件施行測定。
.裝置:Rigaku Ultima2001
.X射線光源:CuK α
.電壓:40kV
.電流:40mA
.測定範圍:5.0°至35.0°
.步距角:0.01°
經此測定結果以下述條件進行數據處理而求得半峰寬(△2 θ°)。此處,半峰寬係指在任意2 θ°之波峰中,以成為該X射線繞射強度之1/2強度的強度位置的波峰寬所定義之布拉格角(Bragg angle)值。
以喹酞酮系顏料之2 θ°11.0至13.7°、24.5至27.0°、27.0至29.3°;二系顏料之2 θ°4.0至7.0°、8.0至12.0°、15.5至18.5°、24.5至27.5°;酞菁系顏料之2 θ° 5.0至12.7°;鹵化銅酞菁系顏料之2 θ° 15.5至18.3°、21.6至22.7。所連接之直線作為底線(baseline),進行背景(background)去除。本數據處理後,選擇各範圍內的最大強度而求得半峰寬。具有複數處波峰時以算得之平均值做為半峰寬。此處所求得之半峰寬咸認為應係對應粒子的大小。亦即,半峰寬大時,則粒子小。
<延遲(retardation)>
由形成著色膜之基板的法線方向以及傾斜45°方位射入橢圓偏光,對於穿透光係使用穿透光譜型橢偏儀(Spectroscopic Ellipsometer)「M-220」(日本JASCO Corporation公司製造),在紅色基板為575至635nm、綠色基板為535至560nm、藍色基板為410至520nm、黃色基板為535至635nm、紫色基板為410至520nm之波長範圍中,測定每1nm之△(單位nm)。當此△=0時,經由算出與各自波長範圍之△的光譜所形成之領域的面積(單位nm2)而求得。延遲值如增大,則穿透光產生相位差而表示視角特性低劣,因此以30以下為佳,20以下更佳。
<樹脂之合成方法>
[合成例1]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甲乙酮62.4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75℃。另一方面,於滴液漏斗(dropping funnel)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19.5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1.7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1.7份、二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日本油脂公司製造;商品名稱:Blenmer PE-90)7.8份、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27.3份、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4.7份以及甲乙酮15.6份,使其均勻後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2小時滴入結束後,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7130之事實,冷卻至50℃。對此,追加苄基氯22.0份、乙醇22.0份,於50℃下使其反應2小時後,以1小時升溫至80℃,再使其反應2小時。其後,添加二乙二醇150份,於100℃下減壓,餾除乙醇以及甲乙酮,並將溶媒取代為二乙二醇。如此操作而得到樹脂成分為40重量%之樹 脂溶液1(胺值為3mgKOH/g、4級銨鹽值為97mgKOH/g)。
[合成例2]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甲乙酮80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75℃。另一方面,於滴液漏斗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0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5份、Blenmer PE-90 16份、Kayamer PM-21(日本化藥公司製造:ε-己內酯1莫耳加成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之磷酸酯)10份、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25份、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6份以及甲乙酮20份,使其均勻後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2小時滴入結束後,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7320之事實,冷卻至50℃。對此,追加苄基氯13.8份、乙醇13.8份,於50℃下使其反應2小時後,以1小時升溫至80℃,再使其反應2小時。將樹脂溶液濃縮,並將溶媒取代為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而得到固形分比率為50重量%之樹脂溶液2(胺值為29mgKOH/g、4級銨鹽值為62mgKOH/g)。
[合成例3]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甲乙酮80份、丙烯酸丁酯92.0份、司巴丁(Sparteine)2.8份以及溴化異丁酸乙酯1.9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40℃。投入氯化亞銅1.1份,升溫至75℃後開始聚合。聚合3小時後,以聚合溶液作為試樣,由聚合之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5%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 6860之事實,添加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8.0份以及MEK20.0份而再進行聚合。2小時後,由聚合溶液之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7%以上,冷卻至室溫並停止聚合。將所得樹脂溶液100份以甲乙酮100份稀釋,添加陽離子交換樹脂「Diaion PK228LH(三菱化學公司製造)」60份並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再添加作為中和劑之「Kyoward 500SN(協和化學工業公司製造)」6份後攪拌30分鐘。過濾除去陽離子交換樹脂與吸附劑以去除聚合觸媒的殘渣。進一步濃縮樹脂溶液並將溶媒以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取代而得到固形分比率為50重量%之樹脂溶液3(胺值為29mgKOH/g、4級銨鹽值為0mgKOH/g)。
[合成例4]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80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90℃。另一方面,於滴液漏斗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40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37份、甲基丙烯酸10份、Placcel FM5(Daicel化學工業公司製造:ε-己內酯5莫耳加成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10份、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3.0份、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6份以及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0份,使其均勻後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同溫度下持續攪拌2小時後,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790之事實,其後加入適量的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而得到固形分比率為50重量%之樹脂溶液4(胺值為11mgKOH/g、4 級銨鹽值為0mgKOH/g)。
[合成例5]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80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90℃。另一方面,於滴液漏斗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40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0份、甲基丙烯酸10份、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30份、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6份以及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20份,使其均勻後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滴入結束後在同溫度下持續攪拌2小時,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7050之事實,其後加入適量的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而得到固形分比率為50重量%之樹脂溶液5(胺值為0mgKOH/g、4級銨鹽值為0mgKOH/g)。
[合成例6]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甲乙酮62.4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75℃。另一方面,於滴液漏斗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19.5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5.6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5.6份、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27.3份、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4.7份以及甲乙酮15.6份,使其均勻後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滴入結束2小時後,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7380之事實,冷卻至50℃。對此追加苄基氯22.0份以及乙醇22.0份,於50℃下使其反應2小時後,耗費1小 時升溫至80℃,再使其反應2小時。其後,添加二乙二醇150份,在100℃及減壓下餾除乙醇及甲乙酮,並以二乙二醇替代溶媒。如此進行而得到樹脂成分為40重量%之樹脂溶液6(胺值為3mgKOH/g、4級銨鹽值為97mgKOH/g)。
[合成例7]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甲乙酮57.0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75℃。另一方面,於滴液漏斗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14.3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0.7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0.7份、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35.6份、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4.7份以及甲乙酮14.3份,使其均勻後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滴入結束2小時後,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7090之事實,冷卻至50℃。對此追加苄基氯28.7份以及乙醇28.7份,於50℃下使其反應2小時後,耗費1小時升溫至80℃,再使其反應2小時。其後,添加二乙二醇150份並在100℃及減壓下餾除乙醇及甲乙酮,並以二乙二醇替代溶媒。如此進行而得到樹脂成分為40重量%之樹脂溶液7(胺值為5mgKOH/g、4級銨鹽值為127mgKOH/g)。
[合成例8]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甲乙酮62.4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75℃。另一方面,於滴液漏斗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9.8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6.6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6.6份、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42.7份、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4.7份以及甲乙酮13.1份,使其均勻後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滴入結束2小時後,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480之事實,冷卻至50℃。對此追加苄基氯34.4份以及乙醇22.0份,於50℃下使其反應2小時後,耗費1小時升溫至80℃,再使其反應2小時。其後,添加二乙二醇150份並在100℃及減壓下餾除乙醇及甲乙酮,並以二乙二醇替代溶媒。如此進行而得到樹脂成分為40重量%之樹脂溶液8(胺值為3mgKOH/g、4級銨鹽值為152mgKOH/g)。
[合成例9]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甲乙酮62.4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75℃。另一方面,於滴液漏斗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6.1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3.0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3.0份、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48.7份、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4.7份以及甲乙酮12.2份,使其均勻後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滴入結束2小時後,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7140之事實,冷卻至50℃。對此追加苄基氯39.2份以及乙醇39.2份,於50℃下使其反應2小時後,耗費1小時升溫至80℃,再使其反應2小時。其後,添加二乙二醇150份並在100℃及減壓下餾除乙醇及甲乙酮,並以二乙二醇替代溶媒。如此進行而得到樹脂成分為40重量%之樹脂 溶液9(胺值為3mgKOH/g、4級銨鹽值為174mgKOH/g)。
[合成例10]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異丙醇108.9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75℃。在別的容器中預備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5份溶解於甲乙酮20份之起始劑溶液。其後,於滴液漏斗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19.5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5.6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5.6份、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49.3份以及甲醇21.1份,使其均勻後將該滴液漏斗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同時,每隔10分鐘將起始劑溶液1/13之量加入燒瓶中,共添加13次。滴入結束2小時後,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之事實。對此追加二乙二醇150份並在100℃及減壓下餾除甲醇、異丙醇以及甲乙酮,並以二乙二醇替代溶媒。如此進行而得到樹脂成分為40重量%之樹脂溶液10(胺值為0mgKOH/g、4級銨鹽值為97mgKOH/g)。
[合成例11]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異丙醇93.9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75℃。在別的容器中預備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5份溶解於甲乙酮20份之起始劑溶液。其後,於滴液漏斗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11.1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1.1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1.1份、甲基丙烯酸苄酯30.6份、甲基丙烯醯氧基三甲基氯化銨36.1份以及甲醇36.1份, 使其均勻後將該滴液漏斗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滴入之同時,每隔10分鐘將起始劑溶液1/13之量加入燒瓶中,共添加13次。滴入結束2小時後,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之事實。對此追加二乙二醇150份並在100℃及減壓下餾除甲醇、異丙醇以及甲乙酮,並以二乙二醇替代溶媒。如此進行而得到樹脂成分為40重量%之樹脂溶液11(胺值為0mgKOH/g、4級銨鹽值為97mgKOH/g)。
[合成例12]
在備有溫度計、攪拌器、蒸餾管以及冷卻器之四口分離式燒瓶中饋入異丙醇93.9份並於氮氣流下升溫至75℃。在別的容器中預備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5份溶解於甲乙酮20份之起始劑溶液。其後,於滴液漏斗中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24.6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9.7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9.7份、甲基丙烯醯氧基三甲基氯化銨36.0份以及甲醇36.0份,使其均勻後將該滴液漏斗裝置在四口分離式燒瓶上並耗費2小時滴入。滴入之同時,每隔10分鐘將起始劑溶液1/13之量加入燒瓶中,共添加13次。滴入結束2小時後,由固形分確認聚合收率為98%以上之事實。對此追加二乙二醇150份並在100℃及減壓下餾除甲醇、異丙醇以及甲乙酮,並以二乙二醇替代溶媒。如此進行而得到樹脂成分為40重量%之樹脂溶液12(胺值為0mgKOH/g、4級銨鹽值為97mgKOH/g)。
<丙烯酸樹脂溶液之調製>
在反應溶液中饋入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800份,一邊將氮氣注入到容器中一邊加熱至100℃,同溫度下,費時1小時滴入甲基丙烯酸80.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5.0份、甲基丙烯酸丁酯85.0份以及2,2’-偶氮二異丁腈10.0份之混合物使其進行聚合反應。滴入後再於100℃下反應3小時後,添加以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50份溶解之偶氮二異丁腈2.0份,再於100℃下繼續反應1小時,得到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40000之丙烯酸樹脂溶液。
<色素衍生物>
實施例中所使用之色素衍生物係使用下述通式(11)至通式(15)所示之色素衍生物。
.二酮基吡咯並吡咯系色素衍生物
.喹酞酮系色素衍生物
.苯並咪唑酮系色素衍生物
.銅酞菁系色素衍生物
Cu-Pc:銅酞菁殘基
.二烷系色素衍生物
[實施例1]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Tri-mix)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4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8小時。
由70℃之1%硫酸溶液30000份中份中取出以上所得混練物,經1小時保溫攪拌後,進行過濾、水洗、乾燥以及 粉碎後,得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
接著,將含有所得之上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的下述組成之混合物均勻攪拌後,使用直徑1mm之氧化鋯珠,在珠磨機中分散5小時後,以5μm濾器過濾,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
再將含有所得之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的下述組成之混合物進行攪拌混合使呈均勻後,以1μm濾器過濾,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1(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
[實施例2]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35℃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2。接著,除了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以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2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2,再者,除了以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2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2(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2)。
[實施例3]
除了將樹脂溶液2之投入量改為45份之外,進行與實施例2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3。接著,除了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以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3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3,再者,除了以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3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 物3(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3)。
[實施例4]
除了將樹脂溶液2之投入量改為180份之外,進行與實施例2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4。接著,除了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以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4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4,再者,除了以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4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4(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4)。
[實施例5]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35℃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5。接著,除了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以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5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5,再者,除了以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5替代 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5(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5)。
[比較例1]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35℃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6。接著,除了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以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6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6,再者,除了以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6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6(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6)。
[比較例2]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4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7。接著,除了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以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7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7,再者,除了以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7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7(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7)。
[比較例3]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20000容量份之雙臂捏合機(double arm kneader)中,以30rpm之旋轉數在35℃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8。接著,除了微細二酮基 吡咯並吡咯顏料1以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8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8,再者,除了以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8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8(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8)。
[比較例4]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20000容量份之雙臂捏合機中,以30rpm之旋轉數在35℃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9。接著,除了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以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9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9,再者,除了以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9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9(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9)。
[比較例5]
將含有比較例3所得之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8的下述組成之混合物均勻攪拌後,使用直徑1mm之氧化鋯 珠,在珠磨機中分散5小時後,以5μm濾器過濾,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0。
再者,除了以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0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10(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0)。
[比較例6]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35℃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0。接著,除了微細二酮基 吡咯並吡咯顏料1以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0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1,再者,除了以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1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11(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1)。
對依上述例之方法所製作之微細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1至10以及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11(紅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至11),分別測定各顏料之平均粒徑、對比、延遲值並示於表1。
[實施例6]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由70℃之1%硫酸溶液32000份中份中取出以上所得混練物,經1小時保溫攪拌後,進行過濾、水洗、乾燥以及粉碎後,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1。
接著,將含有所得之上述微細喹酞酮顏料1的下述組 成之混合物均勻攪拌後,使用直徑1mm之氧化鋯珠,在珠磨機中分散5小時後,以5μm濾器過濾,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
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1(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
[實施例7]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2。接著,除了微細喹酞酮顏料1以微細喹酞酮顏料2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 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2,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2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2(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2)。
[實施例8]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3。接著,除了微細喹酞酮顏料1以微細喹酞酮顏料3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3,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3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3(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3)。
[實施例9]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 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4。接著,除了微細喹酞酮顏料1以微細喹酞酮顏料4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4,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4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4(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4)。
[實施例10]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5。接著,除了微細喹酞酮顏料1以微細喹酞酮顏料5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5,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5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5(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5)。
[實施例11]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6。接著,除了微細喹酞酮顏料1以微細喹酞酮顏料6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6,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6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6(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6)。
[實施例12]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7。接著,除了微細喹酞酮顏料1以微細喹酞酮顏料7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7,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7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7(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7)。
[實施例13]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8。接著,除了微細喹酞酮顏料1以微細喹酞酮顏料8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8,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8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8(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8)。
[實施例14]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9。接著,除了微細喹酞酮顏料1以微細喹酞酮顏料9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 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9,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9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9(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9)。
[比較例7]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10。接著,除了微細喹酞酮顏料1以微細喹酞酮顏料10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0,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0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10(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0)。
[比較例8]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喹酞酮顏料11。接著,除了微細喹酞酮顏料1以微細喹酞酮顏料11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1,再者,除了以黃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1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黃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11(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1)。
測定依上述例之方法所製作之微細喹酞酮顏料1至11之半峰寬、黃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至11之對比以及延遲值並示於表2。
[實施例15]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10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由70℃之1%硫酸水溶液32000份中份中取出以上所得混練物,經1小時保溫攪拌後,進行過濾、水洗、乾燥以及粉碎後,得到微細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1。所得顏料經X射線繞射測定(CuK α 1射線)為在布拉格角2 θ(容許範圍±0.2度)=22.3度具有波峰之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
接著,將含有所得之微細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1的下述組成之混合物均勻攪拌後,使用直徑1mm之氧化鋯珠,在珠磨機中分散5小時後,以5μm濾器過濾,製成綠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
再者,除了以綠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綠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1(綠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
[實施例16]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10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鹵化銅酞菁顏料(C.I.Pigment Green 36;東洋印墨製造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15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2。所得顏料經X射線繞射測定(CuK α 1射線)為在布拉格角2 θ(容許範圍±0.2度)=22.3度具有特殊波峰之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
接著,除了將微細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1以微細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2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5相同之處理,製成綠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2。再者,除了以綠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2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綠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2(綠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2)。
[比較例9]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15000容量份之三臂行星攪拌機(Tri-mix;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公轉19rpm、自轉57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12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15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3。所得顏料經X射線繞射測 定(Cuk α 1射線)為在布拉格角2 θ(容許範圍±0.2度)=22.3度具有波峰之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
接著,除了將微細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1以微細鹵化銅酞菁綠色顏料3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5相同之處理,製成綠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3。再者,除了以綠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3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綠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3(綠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3)。
測定依上述例之方法所製作之各綠色顏料的半峰寬、綠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之對比以及延遲值並示於表2。
[實施例17]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3000容量份之捏合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24.5rpm之旋轉數在7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由70℃之1%硫酸水溶液8700份中份中取出以上所得混練物,經1小時保溫攪拌後,進行過濾、水洗、乾燥以及粉碎後,得到微細酞菁顏料1。所得顏料經X射線繞射測定(Cuk α 1射線)為在布拉格角2 θ(容許範圍±0.2度)=9.1度具有最強波峰之ε型銅酞菁顏料。
接著,將含有所得之微細ε型銅酞菁顏料1的下述組成之混合物均勻攪拌後,使用直徑1mm之氧化鋯珠,在珠磨機中分散5小時後,以5μm濾器過濾,製成藍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
再者,除了以藍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藍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1(藍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
[比較例10]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3000容量份之捏合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24.5rpm之旋轉數在7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由70℃之1%硫酸水溶液8600份中份中取出以上所得混練物,經1小時保溫攪拌後,進行過濾、水洗、乾燥以及粉碎後,得到微細酞菁顏料2。所得顏料經X射線繞射測定(Cuk α 1射線)為在布拉格角2 θ(容許範圍±0.2度)= 9.1度具有最強波峰之ε型銅酞菁顏料。
接著,除了將微細銅酞菁綠色顏料1以微細銅酞菁綠色顏料2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7相同之處理,製成藍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2。再者,除了以藍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2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藍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2(藍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2)。
測定依上述例之方法所製作之微細銅酞菁顏料1及2之半峰寬、藍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及2之對比以及延遲值並示於表2。
[實施例18]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3000容量份之捏合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24.5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由70℃之1%硫酸水溶液8800份中取出以上所得之混練物,經1小時保溫攪拌後,進行過濾、水洗、乾燥以及粉碎後,得到微細二紫顏料1。
接著,將含有所得之微細二紫顏料1的下述組成之混合物均勻攪拌後,使用直徑1mm之氧化鋯珠,在珠磨 機中分散5小時後,以5μm濾器過濾,製成紫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
再者,除了以紫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紫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1(紫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
[比較例11]
將下述組成之混練物投入3000容量份之捏合機(井上製作所製造)中,以24.5rpm之旋轉數在60℃之處理溫度下混練6小時。
將如此所得之混練物進行與實施例6相同之處理,得到微細二紫顏料2。接著,除了微細二紫顏料1以微細二紫顏料2替代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8相同之處理,製成紫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2。再者,除了以紫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2替代紅色微細有機顏料分散體1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處理,製成紫色微細有機顏 料組成物2(紫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2)。
測定依上述例之方法所製作之微細二紫顏料1及2之半峰寬、紫色鹼性顯影型阻劑材1及2之對比以及延遲值並示於表2。
將上述實施例、比較例之方法中,於顏料微細化時所使用之樹脂對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或二乙二醇之溶解性綜合歸納於表3。
本發明之樹脂(A)為樹脂溶液1至3、6至12,以及市售品的Disperbyk-2000。
<樹脂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
樹脂溶液1至12係將替代成合成時之二乙二醇前的溶液在100℃下減壓使乙醇以及甲乙酮蒸發而得到之固形樹脂。在市售樹脂方面,如為固形樹脂時,則直接採用;如為有機溶劑溶液時,則同樣地使有機溶劑蒸發而得到固形樹脂。將固形份樹脂各採取1份,添加有機溶劑(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或二乙二醇)使全體成為10份,於震盪器中處理5分鐘後,在設定為100℃之烘箱中保存30分鐘後取出冷卻至25℃,其後在biochrom公司製造之spectrawave S1200(二極體陣列可見分光光度計)中測定置入Disposable cell中之各溶液在波長600nm之透光率,評價樹脂之溶解性。
可溶解「○」:透光率在90%以上
不溶解「X」:透光率未滿90%或仍存在未溶解樹脂
表1中,由使用不溶於表3所示之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溶劑之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樹脂並使之微細化的顏料 而成的實施例1至5之微細有機顏料,其粒徑小於比較例1、2以及6者,可知其更為微細化。相較於比較例1、2以及4,實施例1至5之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具有高對比且低延遲之傾向。而且,比較例3以及5雖為高對比,但相較於實施例1至5,卻呈現較大之延遲值,因而其視角依存性低劣。顯然地,經由各自添加如實施例1至5之具有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所記載之構造與性狀的樹脂而製成顏料時,即可提供視角依存性優異、對比高以及顯示特性良好之微細二酮吡咯並吡咯系顏料以及紅色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
表2中,由使用不溶於表3所示之分散體溶劑之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之樹脂並使之微細化的顏料而成的實施例6至14、15至16、17、18之微細有機顏料,各與比較例7至8、9、10、11相比,因半峰寬較大,故粒徑較細、對比高以及延遲值低。顯然地,經由各自添加如實施例6至18之具有本發明之微細有機顏料組成物所記載之構造與性狀的樹脂而製成微細有機顏料,即可提供視角依存性優異、對比高以及顯示特性良好之微細有機顏料以及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

Claims (7)

  1. 一種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將有機顏料、水溶性無機鹽、水溶性有機溶劑以及樹脂(A)進行機械性混練而得到混練組成物,然後在水中去除水溶性無機鹽與水溶性有機溶劑,其中,該樹脂(A)係在25℃下對該水溶性有機溶劑每100重量份之溶解度為1重量份以上且含有選自胺基及4級銨鹽基之基的丙烯酸系樹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丙烯酸系樹脂係經無規聚合而合成之丙烯酸系樹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其中,樹脂(A)並不溶於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其中,有機顏料係至少一種選自二酮吡咯並吡咯系有機顏料、喹酞酮系有機顏料、二系有機顏料以及酞菁系有機顏料所成組群之顏料。
  5. 一種微細有機顏料,其特徵係:經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而獲得。
  6. 一種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微細有機顏料以及顏料載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其中,復含有非水系溶劑。
TW098109336A 2008-03-28 2009-03-23 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微細有機顏料及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 TWI4406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5147 2008-03-28
JP2009052757A JP5597926B2 (ja) 2008-03-28 2009-03-06 微細有機顔料の製造方法、微細有機顔料、及び微細有機顔料着色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0570A TW201000570A (en) 2010-01-01
TWI440670B true TWI440670B (zh) 2014-06-11

Family

ID=41192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9336A TWI440670B (zh) 2008-03-28 2009-03-23 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微細有機顏料及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97926B2 (zh)
KR (1) KR101565034B1 (zh)
CN (1) CN101544847B (zh)
TW (1) TWI4406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1276A (ja) * 2010-07-30 2012-02-16 Dic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5867331B2 (ja) * 2011-09-05 2016-02-24 Jsr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表示素子
CN102532938B (zh) * 2011-12-29 2013-07-03 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超细酞菁颜料颗粒的颜料制备物的制备方法
KR101956565B1 (ko) * 2012-06-08 2019-03-11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컬러 필터용 유기 안료 조성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컬러 필터
WO2014069416A1 (ja) * 2012-10-30 2014-05-08 株式会社Dnpファインケミカル 新規化合物、顔料析出抑制剤、着色組成物、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JP5584847B1 (ja) * 2012-12-28 2014-09-03 花王株式会社 4級アンモニウム塩化合物
JP6167882B2 (ja) * 2013-03-25 2017-07-26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顔料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
CN103753988B (zh) * 2013-12-31 2016-08-24 上海染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色素印刷工艺制备彩色卷烟纸的方法
JP6492379B2 (ja) * 2014-12-26 2019-04-03 花王株式会社 微細有機顔料の製造方法
JP6101325B2 (ja) * 2015-09-02 2017-03-22 株式会社Dnpファインケミカル 顔料分散液、該顔料分散液を用いた感光性着色樹脂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並びに電子写真印刷用トナー、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CN105821706B (zh) * 2015-09-14 2017-07-07 上海洛法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幕帘涂布涂料粘度改进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6243774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山东阳光颜料有限公司 C.i.水性颜料红57:1的制备方法
KR102512672B1 (ko) * 2016-11-16 2023-03-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황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화상표시장치
JP6926913B2 (ja) * 2017-10-03 2021-08-25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顔料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KR20230057909A (ko) * 2020-09-02 2023-05-02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컬러 필터용 안료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03421A (en) * 1976-02-26 1977-08-30 Toyo Ink Mfg Co Ltd Preparation of pigments
JPS61255964A (ja) * 1985-05-10 1986-11-13 Toyo Soda Mfg Co Ltd 有機顔料の製造法
JPH0713016A (ja) * 1993-06-25 1995-01-17 Toyo Ink Mf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
JP4785222B2 (ja) 2000-02-09 2011-10-05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顔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なら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
KR100534008B1 (ko) 2000-07-27 2005-12-0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터용 안료형 잉크 조성물
JP2004027038A (ja) * 2002-06-26 2004-01-2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顔料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68158B2 (ja) * 2002-07-24 2009-11-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感光性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パネル
JP5114020B2 (ja) * 2006-05-26 2013-01-09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顔料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307361B2 (ja) * 2007-06-19 2013-10-02 サカタインクス株式会社 処理有機顔料及びその用途
JP5322426B2 (ja) * 2007-12-18 2013-10-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処理顔料、処理顔料の製造方法、顔料分散組成物、着色感光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65034B1 (ko) 2015-11-02
TW201000570A (en) 2010-01-01
CN101544847B (zh) 2013-08-28
CN101544847A (zh) 2009-09-30
JP5597926B2 (ja) 2014-10-01
KR20090103804A (ko) 2009-10-01
JP2009256615A (ja) 200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0670B (zh) 微細有機顏料之製造方法、微細有機顏料及微細有機顏料著色組成物
TWI466954B (zh) 濾色器用著色組成物及濾色器
TWI445769B (zh) 顏料分散組成物、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JP5662034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赤色顔料分散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レジスト組成物
TWI647284B (zh) 顏料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磨碎混練用的水溶性有機溶劑、以及彩色濾光片用顏料組成物
KR101361859B1 (ko) 녹색안료, 그 제조방법, 그것을 포함하여 이루어지는 착색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착색방법
JPWO2006011467A1 (ja) 顔料
JP2007204658A (ja) 着色組成物
JP3945242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12194526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KR20140011578A (ko) 미세 안료의 제조방법 및 미세안료를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용 안료 분산액 조성물
TWI395797B (zh) 畫素形成用著色劑及其使用
JP2010191304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
JPWO2007142293A1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赤色着色組成物
JP2012032833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7031539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顔料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021057B2 (ja) 赤色カラーレジストインキ
JP5151028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フィルタセグメント形成用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7206483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緑色着色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
JP5651916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緑色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8233620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青色顔料分散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08209804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赤色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604544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緑色顔料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緑色画素部に含有してな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4738214B2 (ja) 画素形成用着色剤およびその使用
JP2005275052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青色顔料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