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9795B - 防震裝置 - Google Patents

防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9795B
TWI439795B TW096124972A TW96124972A TWI439795B TW I439795 B TWI439795 B TW I439795B TW 096124972 A TW096124972 A TW 096124972A TW 96124972 A TW96124972 A TW 96124972A TW I439795 B TWI439795 B TW I4397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unit
time
mirror
vibration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4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9390A (en
Inventor
Yukio Uenaka
Original Assignee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927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6388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928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8972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09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9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9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97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防震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照相設備的防震裝置,尤其係關於將可移動單元移動至一位置,如此可消弭該可移動單元與停止其移動的接觸點間之衝擊所引起的震動。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照相設備的防震裝置。拍照中發生手震時,該防震裝置在成像時會利用相對於手震量來移動手震修正鏡頭或位於與光學軸垂直的平面上之成像裝置,以修正手震的影響。
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KOKAI)第2005-292799號公佈一種防震裝置,其具有一導引物來支撐會移動用於防震操作的可移動單元。
不過,此防震裝置並不具有固定式定位機構來在未驅動可移動單元時(驅動OFF狀態)將可移動單元維持在靜止位置。因此,當防震操作已完成並且在可移動單元的驅動狀態設定為OFF狀態而終止驅動時,可移動單元會根據重力自由移動,只有在其接觸到移動範圍末端上的部分時才會停止。在可移動單元高速與此部分接觸的情況下,可移動單元與該部分之間的衝擊會大到足以讓接觸部分破裂,或導致包含此防震裝置的照相設備之操作者因為接觸部分震動感覺不舒服。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震裝置(影像穩定裝置),其在控制裝置驅動該可移動單元將防震操作設定呈OFF狀態之後,限制該不具有固定式定位機構的可移動單元與其移動範圍末端接觸時產生之震動。
根據本發明,防震裝置(影像穩定裝置)包含可移動單元以及控制器。該可移動單元可移動用於防震操作。該控制器在曝光時間之後停止防震操作,並在防震操作之後將該可移動單元移動至第一位置。該第一位置為曝光之前以及防震操作之前的可移動單元位置。控制器以減速度、低速將可移動單元移到該第一位置。
此後將參考圖式內顯示的第一和第二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在第一和第二具體實施例內,照相設備1為數位相機。照相設備1的相機鏡頭67具有光學軸LX。
為了解釋第一和第二具體實施例內的方向,因此定義第一方向為x、第二方向為y以及第三方向為z(請參閱第一圖)。第一方向x為與光學軸LX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y為與光學軸LX和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第三方向z為與光學軸LX平行並且與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的方向。
第一具體實施例解釋如下:照相設備1的成像部分包含PON按鈕11、PON開關11a、測光開關12a、快門按鈕13、快門開關13a、防震按鈕14、防震開關14a、顯示單元17像是LCD監視器等等、反射鏡光圈快門單元18、DSP 19、CPU 21、AE(自動曝光)單元23、AF(自動對焦)單元24、防震裝置30內的成像單元39a以及相機鏡頭67(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與第三圖)。
PON開關11a是處於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這取決於PON按鈕11的狀態,如此照相設備1的ON/OFF狀態可對應於PON開關11a的ON/OFF狀態。
照相物體影像為通過相機鏡頭67由成像單元39a所擷取的光學影像,並且所擷取的影像會顯示在顯示單元17上。從光學觀景窗(未顯示)可觀看到該照相物體影像。
當操作者將快門按鈕13按一半,測光開關12a會改變成開啟狀態,如此會執行測光操作、AF感光操作以及聚焦操作。
當操作者完全按下快門按鈕13,快門開關13a會改變成開啟狀態,如此由成像單元39a(成像設備)執行成像操作,並且儲存所擷取的影像。
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只有當在曝光時快門開關13a設定至開啟狀態時才會執行防震操作。可移動單元30a在經過成像操作的曝光時間之後一段預定時間長度(耗費這段時間)之後移動至第一位置P1。
反射鏡光圈快門單元18連接至CPU 21的連接埠P7,並且執行反射鏡的上/下操作(反射鏡上升操作與反射鏡下降操作)、光圈的開/關操作以及對應至快門開關13a開啟狀態的快門開/關操作。
DSP 19連接至CPU 21的連接埠P9,並且其連接至成像單元39a。根據來自CPU 21的指令,DSP 19在由成像單元39a成像操作所獲得的影像信號上執行計算操作,像是成像處理操作。
CPU 21為控制裝置,控制照相設備1中有關成像操作和防震操作的每個部分(即是成像穩定操作)。防震操作包含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以及位置偵測效果。
進一步,CPU 21儲存決定照相設備1是否在防震模式內的防震參數IS之值、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反射鏡向下時間參數MRDN之值、第一先前的曝光位置參數RLSPx之值、第二先前的曝光位置參數RLSPy之值、第一目前位置參數PPx之值以及第二目前位置參數PPy之值。
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會隨著快門順序操作來改變。當執行快門順序操作時,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設定為1(請參閱第四圖內的步驟S22至S32),並且當完成快門順序操作時,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設定為(重設)為0(請參閱第四圖內的步驟S13和S32)。
當在成像操作的曝光時間之後執行反射鏡下降操作,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設定為1(請參閱第四圖內的步驟S26);否則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設定為0(請參閱第四圖內的步驟S28)。
照相設備1的反射鏡上升操作是否完成由偵測機械開關(未說明)的開/關狀態來決定,照相設備1的反射鏡下降操作是否完成由偵測快門改變是否完成來決定。
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為量測執行反射鏡下降操作時時間長度的參數(請參閱第五圖內的步驟S60)。
CPU 21在成像操作的曝光時間之後停止驅動可移動單元30a繼續進行防震操作(設定為關閉狀態)。若用於防震操作的可移動單元30a移動已經停止(設定為關閉狀態),並且未執行可移動單元30a的其他驅動操作,則可移動單元30a會根據重力掉落至移動範圍末端(下降移動)。
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在用於防震操作的可移動單元30a之移動設定為關閉狀態,CPU 21驅動可移動單元30a一段預定時間長度(90ms)。
尤其是,在反射鏡狀態參數MP設定為1之後,CPU 21耗費預定時間長度期間(90ms)將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一位置P1。第一位置P1為可移動單元30a就在驅動關閉狀態之前狀態內的位置,換言之,就是可移動單元30a在快門開關13a設定為開啟狀態之後,在曝光時間之前以及在執行防震操作之前的位置。
在曝光時間之前但是在快門開關13a設定為開啟狀態之後的時間點上,防震操作尚未執行,驅動可移動單元30a進行防震操作的控制設定為關閉狀態,並且可移動單元30a根據重力位於移動範圍的末端上。因此,第一位置P1位於移動範圍末端的某處上。
不過,在重力之下可移動單元30a移動幅度不大的情況下,像是照相設備1面向上或向下等等時,第一位置P1可為移動範圍內非端點的任何地方。
在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一位置P1當中,在可移動單元30a就在完成移動之前(當可移動單元30a靠近第一位置P1時)會以低速移動。
或在可移動單元30a完成移動之前,其減速(慢下來)然後停止來完成移動。
尤其是,在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距離與以可移動單元30a開始移動為開始的時間週期之間關係由正弦波形表示的情況下(請參閱第七圖),CPU 21從可移動單元30a開始移動(MRDN=0,經過時間t=0)到可移動單元30a完成移動(MRDN=90,經過時間t=90ms)都控制著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
換言之,在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速度與對應時間週期之間關係由餘弦波形表示的情況下(請參閱第八圖),CPU 21從可移動單元30a開始移動(MRDN=0,經過時間t=0)到可移動單元30a完成移動(MRDN=90,經過時間t=90ms)都控制著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
當快門開關13a設定為開啟狀態並且在曝光時間之前的時間點上(請參閱第四圖內的步驟S21),第一先前的曝光位置參數RLSPx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方向x內的位置(第一位置P1)。
類似地,當快門開關13a設定為開啟狀態並且在曝光時間之前的時間點上,第二先前的曝光位置參數RLSPy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二方向y內的位置(第一位置P1)。
在對應至可移動單元30a經過預定時間長度(90ms)開始移動至第一位置P1之時間點上,第一預設位置參數PPx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方向x內的位置(請參閱第五圖內的步驟S57)。
類似地,在對應至可移動單元30a經過預定時間長度(90ms)開始移動至第一位置P1之時間點上,第二預設位置參數PPy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二方向y內的位置。
進一步,CPU 21儲存第一數位角速度信號Vxn 之值、第二數位角速度信號Vyn 、第一數位角速度VVxn 、第二數位角速度VVyn 、第一數位置換角度Bxn 、第二數位置換角度Byn 、第一方向x內位置Sn 的座標:Sxn 、第二方向y內位置Sn 的座標:Syn 、第一驅動力量Dxn 、第二驅動力量Dyn 、在第一方向x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的座標:pdxn 、第二方向y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的座標:pdyn 、第一減法值exn 、第二減法值eyn 、第一比例係數Kx、第二比例係數Ky、防震操作的取樣循環θ、第一整數係數Tix、第二整數係數Tiy、第一差異係數Tdx以及第二差異係數Tdy之值。
AE單元(曝光計算單元)23根據要照相的物體來執行測光操作,然後計算測光值。AE單元23也計算光圈值以及對應至測光值的曝光時間長度,這些都是成像所需。AF單元24執行AF感光操作以及對應的聚焦操作,這些都為成像所需。在聚焦操作中,相機鏡頭67沿著光學軸在LX方向內重新定位。
照相設備1的防震部分(防震裝置)包含防震按鈕14、防震開關14a、顯示單元17、CPU 21、角速度偵測單元25、驅動器電路29、防震單元30、霍爾元件信號處理單元45(磁場改變偵測元件)以及該相機鏡頭67。
當操作者按下防震按鈕14,防震開關14a會改變成開啟狀態,如此執行防震操作,其中以預定時間間隔驅動角速度偵測單元25以及防震單元30,此獨立於包含測光操作等等的其他操作之外。當防震開關14a位於開啟狀態,換言之在防震模式內,防震參數IS設定為1(IS=1)。當防震開關14a位於關閉狀態,換言之在非防震模式內,防震參數IS設定為0(IS=0)。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預定時間間隔之值設定為1ms。
對應於這些開關輸入信號的許多輸出指令都受到CPU 21的控制。
有關測光開關12a位於開啟或關閉狀態的資訊會輸入到CPU 21的連接埠P12,當成1位元數位信號。有關快門開關13a位於開啟或關閉狀態的資訊會輸入到CPU 21的連接埠P13,當成1位元數位信號。有關防震開關14a位於開啟或關閉狀態的資訊會輸入到CPU 21的連接埠P14,當成1位元數位信號。
AE單元23連接至CPU 21的連接埠P4,用於輸入與輸出信號。AF單元24連接至CPU 21的連接埠P5,用於輸入與輸出信號。顯示單元17連接至CPU 21的連接埠P6,用於輸入與輸出信號。
接下來,將說明CPU 21與角速度偵測單元25、驅動器電路29、防震單元30以及霍爾元件信號處理單元45之間的輸入與輸出關係細節。
角速度偵測單元25具有第一角速度感應器26a、第二角速度感應器26b、第一高通濾波器電路27a、第二高通濾波器電路27b、第一放大器28a以及第二放大器28b。
第一角速度感應器26a偵測照相設備1繞著第二方向y軸旋轉的旋轉動作(搖擺)角速度(照相設備1角速度的第一方向x內之速度分量)。第一角速度感應器26a為偵測搖擺角速度的陀螺感應器。
第二角速度感應器26b偵測照相設備1繞著第一方向x軸旋轉的旋轉動作(上下)角速度(偵測照相設備1角速度的第二方向y內之速度分量)。第二角速度感應器26b為偵測上下角速度的陀螺感應器。
第一高通濾波器電路27a減少從第一角速度感應器26a輸出的信號之低頻分量,因為從第一角速度感應器26a輸出的信號之低頻分量包含根據空電壓以及搖擺動作的信號元件,這些都與手震有關。
第二高通濾波器電路27b減少從第二角速度感應器26b輸出的信號之低頻分量,因為從第二角速度感應器26b輸出的信號之低頻分量包含根據空電壓以及搖擺動作的信號元件,這些都與手震有關。
第一放大器28a放大有關擺動角速度的信號,該信號的低頻分量已經減少,並且將類比信號輸出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0當成第一角速度vx。
第二放大器28b放大有關上下角速度的信號,該信號的低頻分量已經減少,並且將類比信號輸出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1當成第二角速度vy。
低頻信號元件的減少為兩步驟處理:類比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這個主要部分首先由第一和第二高通濾波器電路27a和27b執行,接著數位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這個次要部分由CPU 21執行。
數位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這次要部分的停止頻率高於類比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這主要部分的停止頻率。
在數位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當中,時間常數值(第一高通濾波器時間常數hx以及第二高通濾波器時間常數hy)可輕易變更。
在將PON開關11a設定至開啟狀態之後(主電源供應設定至開啟狀態),開始供電給CPU 21以及角速度偵測單元25的每個部分。在PON開關11a設定至開啟狀態之後開始計算手震量。
CPU 21將輸入至A/D轉換器A/D 0的第一角速度vx轉換成第一數位角速度信號Vxn (A/D轉換操作);藉由降低第一數位角速度信號Vxn 的低頻分量(數位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來計算第一數位角速度VVxn ,因為第一數位角速度信號Vxn 的低頻分量包含根據空電壓與搖擺動作的信號成分,而且也都與手震有關;以及利用整合第一數位角速度VVxn (整合處理操作)來計算手震量(手震置換角度:第一數位置換角度Bxn )。
類似地,CPU 21將輸入至A/D轉換器A/D 1的第二角速度vy轉換成第二數位角速度信號Vyn (A/D轉換操作);藉由降低第二數位角速度信號Vyn 的低頻分量(數位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來計算第二數位角速度VVyn ,因為第二數位角速度信號Vyn 的低頻分量包含根據空電壓與搖擺動作的信號成分,而且也都與手震有關;以及利用整合第二數位角速度VVyn (整合處理操作)來計算手震量(手震置換角度:第二數位置換角度Byn )。
因此,CPU 21與角速度偵測單元25具有計算手震量的功能。
"n"為大於零的整數,代表當計時器的中斷處理開始時的點(t=0,並且請參閱第四圖內的步驟S12)至執行最後一次防震操作時的點(t=n)之時間長度(ms)。
在有關第一方向x的數位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內,利用將在1ms預定時間間隔之前(執行防震操作之前)利用計時器中斷操作所計算的第一數位角速度VVx0至VVxn-1之總合除以第一高通濾波器時間常數hx,然後用第一數位角速度信號Vxn減去商,來計算出第一數位角速度VVxn(VVxn=Vxn-(ΣVVxn-1)÷hx,請參閱第六圖內的(1))。
在有關第二方向y的數位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內,利用將在1ms預定時間間隔之前(執行防震操作之前)利用計時器中斷操作所計算的第二數位角速度VVy0至VVyn-1之總合除以第二高通濾波器時間常數hy,然後用第二數位角速度信號Vyn減去商,來計算出第二數位角速度VVyn(VVyn=Vyn-(ΣVVyn-1)÷hy)。
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計時器中斷處理內(部分)的角速度偵測操作包含角速度偵測單元25內的處理,以及將來自角速度偵測單元25的第一和第二角速度vx和vy輸入至CPU 21的處理。
在有關第一方向x的整合處理操作內,利用加總從計時器中斷處理開始點t=0,(請參閱第四圖內的步驟S12)上的第一數位角速度VVx0 到執行最新防震操作(t=n),(Bxn =ΣVVxn ,請參閱第六圖內的(3))上的第一數位角速度VVxn 來計算出第一數位置換角度Bxn
類似地,在有關第二方向y的整合處理操作內,利用加總從計時器中斷處理開始點上的第二數位角速度VVy0 到執行最新防震操作上的第二數位角速度VVyn 來計算出第二數位置換角度Byn (Byn =ΣVVyn)。
CPU 21根據位置轉換係數zz(第一方向x的第一位置轉換係數zx以及第二方向y的第二位置轉換係數zy),計算出成像單元39a(可移動單元30a)應該移動的位置Sn ,對應至從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計算出來的手震量(第一和第二數位置換角度Bxn 和Byn )。
位置Sn 在第一方向x內的座標定義為Sxn ,並且位置Sn 在第二方向y內的座標定義為Syn 。利用電磁力執行包含成像單元39a的可移動單元30a之移動,稍後將做說明。
驅動力量Dn 驅動驅動器電路29,以便將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位置Sn 。驅動力量Dn 在第一方向x內的座標定義成第一驅動力量Dxn (D/A轉換之後:第一PWM責任dx)。驅動力量Dn 在第二方向y內的座標定義成第二驅動力量Dyn (D/A轉換之後:第二PWM責任dy)。
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成像單元39a(可移動單元30a)在完成防震操作之後具有預定時間長度的預定期間內應該移動到的位置Sn 並未設定成對應至手震量之值,而是設定成在經過預定時間期間之後將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一位置P1之值(請參閱第五圖內的步驟S59)。
在有關第一方向x的定位操作當中,位置Sn 在第一方向x內的座標定義成Sxn ,並且為最新的第一數位置換角度Bxn 與第一位置轉換係數zx的乘積(Sxn =zx×Bxn ,請參閱第六圖內的(3))。
在有關第二方向y的定位操作當中,位置Sn 在第二方向y內的座標定義成Syn ,並且為最新的第二數位置換角度Byn 與第二位置轉換係數zy的乘積(Syn =zy×Byn )。
防震單元30為在曝光期間以及當執行防震操作時(IS=1),利用將成像單元39a移動至位置Sn 、利用取消成像單元39a的成像裝置之成像表面上照相物體影像的遲滯,以及利用將照相物體影像穩定顯示在成像裝置的成像表面,來修正手震影響之設備。
防震單元30具有固定單元30b,以及包含成像單元39a並且可在xy平面上移動的可移動單元30a。
在不執行防震操作(IS=0)的曝光時期,可移動單元30a固定至(維持在)預定位置。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預定位置位於移動範圍的中央。
在曝光時間之後的預定期間,會驅動(移動)可移動單元30a至第一位置P1;否則(曝光期間以及曝光期間之後的預定期間除外),不會驅動(移動)可移動單元30a。
防震單元30並不具有固定式定位機構來在未驅動可移動單元30a時(驅動OFF狀態)將可移動單元30a維持在固定(靜止)位置。
防震單元30的可移動單元30a之驅動(包含移動至預定的固定(靜止)位置)透過驅動器電路29利用線圈單元用於驅動以及磁鐵單元用於驅動的電磁力來執行,其中該驅動器電路具有來自CPU 21的PWM 0輸入之第一PWM責任dx,並且具有來自CPU 21的PWM 1輸入之第二PWM責任dy(請參閱第六圖內的(5))。
霍爾元件單元44a與霍爾元件信號處理單元45可偵測到由驅動驅動器電路29所導致的移動之前與之後可移動單元30a的偵測位置Pn
有關偵測位置P在第一方向x內第一座標之資訊,換言之就是第一偵測位置信號px,會輸入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2(請參閱第六圖內的(2))。第一偵測位置信號px為類比信號,透過A/D轉換器A/D 2轉換成數位信號(A/D轉換操作)。在A/D轉換操作之後,偵測位置Pn 在第一方向x內的第一座標定義為pdxn ,對應於第一偵測位置信號px。
有關偵測位置Pn 在第二方向y內第二座標之資訊,換言之就是第二偵測位置信號py,會輸入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3。第二偵測位置信號py為類比信號,透過A/D轉換器A/D 3轉換成數位信號(A/D轉換操作)。在A/D轉換操作之後,偵測位置Pn 在第二方向y內的第二座標定義為pdyn ,對應於第二偵測位置信號py。
PID(比例整合差異)控制根據偵測位置Pn (pdxn ,pdyn )以及移動之後的位置Sn (Sxn ,Syn )之座標資料,來計算第一和第二驅動力量Dxn 和Dyn
第一驅動力量Dxn 係根據第一減法值exn 、第一比例係數Kx、取樣循環θ、第一整數係數Tix以及第一差異係數Tdx來計算得出(Dxn =Kx×{exn +θ÷Tix×Σexn +Tdx÷θ×(exn -exn-1 )},請參閱第六圖內的(4))。第一減法值exn 利用將A/D轉換操作後第一方向x內偵測位置Pn 的第一座標pdxn 減去第一方向x內位置Sn 的座標Sxn 計算得出(exn =Sxn -pdxn )。
第二驅動力量Dyn 係根據第二減法值eyn 、第二比例係數Ky、取樣循環θ、第二整數係數Tiy以及第二差異係數Tdy來計算得出(Dyn =Ky×{eyn +θ÷Tiy×Σeyn +Tdy÷θ×(eyn -eyn-1 )})。第二減法值eyn 利用將A/D轉換操作後第二方向y內偵測位置Pn 的第二座標pdyn 減去第二方向y內位置Sn 的座標Syn 計算得出(eyn =Syn -pdyn )。
取樣循環θ之值設定為1ms的預定時間間隔。
當照相設備1在防震模式內(IS=1)而防震開關14a設定至開啟狀態時,會執行將可移動單元30a驅動到對應至PID控制的防震操作之位置Sn ,(Sxn ,Syn )。
當防震參數IS為0,會執行對應至防震操作的PID控制,如此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移動範圍的中央(預定位置)。
可移動單元30a具有一個用於驅動的線圈單元(由第一驅動線圈31a和第二驅動線圈32a所構成)、具有成像裝置的成像單元39a以及當成磁場改變偵測元件單元的霍爾元件單元44a。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成像裝置為CCD;不過,成像裝置可為其他成像裝置,像是CMOS等等。
固定單元30b具有用於驅動的磁鐵單元,該單元由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1b、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2b、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軛431b以及第二位置與驅動軛432b所構成。
固定單元30b可在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內移動支撐可移動單元30a。
當成像裝置的中心區域位於相機鏡頭67的光學軸LX上,將排列出可移動單元30a位置其固定單元30b位置之間的關係,如此可移動單元30a位於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內其移動範圍的中心,以便利用到完整的成像裝置之成像範圍大小。
屬於成像裝置的成像表面形狀的矩形具有兩條對角線。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成像裝置的中心為兩條對角線的交叉點。
第一驅動線圈31a、第二驅動線圈32a以及霍爾元件單元44a都附加至可移動單元30a。
第一驅動線圈31a形成一基座以及螺旋形狀線圈圖樣。第一驅動線圈31a的線圈圖樣具有與第二方向y平行的直線,如此建立第一電磁力來在第一方向x內移動其中包含第一驅動線圈31a的可移動單元30a。
根據第一驅動線圈31a的電流方向,以及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1b的磁場方向,而發生第一電磁力。
第二驅動線圈32a形成一基座以及螺旋形狀線圈圖樣。第二驅動線圈32b的線圈圖樣具有與第一方向x平行的直線,如此建立第二電磁力來在第二方向y內移動其中包含第二驅動線圈32a的可移動單元30a。
根據第二驅動線圈32a的電流方向,以及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2b的磁場方向,而發生第二電磁力。
第一與第二驅動線圈31a與32a與驅動器電路29連接,該電路將第一與第二驅動線圈31a與32a驅動過彈性電路板(未說明)。第一PWM責任dx從CPU 21的PWM 0輸入至驅動器電路29,並且第二PWM責任dy從CPU 21的PWM 1輸入至驅動器電路29。驅動器電路29將對應至第一PWM責任dx值的電源供應給第一驅動線圈31a,並且對應至第二PWM責任dy值的電源供應給第二驅動線圈32a來驅動可移動單元30a。
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1b附加至固定單元30b的可移動單元側,其中該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1b面對第三方向z內的第一驅動線圈31a以及水平霍爾元件hh10。
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2b附加至固定單元30b的可移動單元側,其中該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2b面對第三方向z內的第二驅動線圈32a以及垂直霍爾元件hv10。
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1b在N極與S極安排在第一方向x內的情況下,附加至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軛431b。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軛431b附加至第三方向z內,可移動單元30a側邊上的固定單元30b。
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2b在N極與S極安排在第二方向y內的情況下,附加至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軛432b。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軛432b附加至第三方向z內,可移動單元30a側邊上的固定單元30b。
第一與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軛431b、432b由軟磁性材料製成。
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軛431b避免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1b的磁場逸散至四周,並提升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1b與第一驅動線圈31a之間,以及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1b與水平霍爾元件hh10之間的磁通量密度。
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軛432b避免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2b的磁場逸散至四周,並提升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2b與第二驅動線圈32a之間,以及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2b與垂直霍爾元件hv10之間的磁通量密度。
霍爾元件單元44a為包含兩電磁轉換元件(磁場改變偵測元件)的單軸單元,其利用霍爾效應偵測分別指定可移動單元30a目前位置Pn的第一方向X內的第一座標和第二方向內的第二座標之第一偵測位置信號px和第二偵測位置信號py。
兩霍爾元件之一為水平霍爾元件hh10,用於偵測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方向x內的位置Pn 之第一座標,並且另一個為垂直霍爾元件hv10,用於偵測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二方向y內的位置Pn 之第二座標。
在水平霍爾元件hh10面對第三方向z內固定單元30b的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1b之情況下,水平霍爾元件hh10會附加至可移動單元30a。
在垂直霍爾元件hv10面對第三方向z內固定單元30b的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2b之情況下,垂直霍爾元件hv10會附加至可移動單元30a。
當成像裝置的中心與光學軸LX交叉,則要讓水平霍爾元件hv10位於霍爾元件單元44a的位置上,從第三方向z看起來,面對第一方向x內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1b的N極與S極間之中間區域。在此位置內,水平霍爾元件hh10利用全部範圍,其中可根據該單軸霍爾元件的直線輸出變更(線性)來執行精確位置偵測操作。
類似地,當成像裝置的中心與光學軸LX交叉,則要讓垂直霍爾元件hv10位於霍爾元件單元44a的位置上,從第三方向z看起來,面對第二方向y內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412b的N極與S極間之中間區域。
霍爾元件信號處理單元45具有第一霍爾元件信號處理電路450以及第二霍爾元件信號處理電路460。
該第一霍爾元件信號處理電路450根據水平霍爾元件hh10的輸出信號,偵測水平霍爾元件hh10輸出端之間的水平電位差x10。
第一霍爾元件信號處理電路450根據水平電位差x10,將第一偵測位置信號px(用於指定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方向x內位置Pn 的第一座標)輸出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2。
該第二霍爾元件信號處理電路460根據垂直霍爾元件hv10的輸出信號,偵測垂直霍爾元件hv10輸出端之間的垂直電位差y10。
第二霍爾元件信號處理電路460根據垂直電位差y10,將第二偵測位置信號py(用於指定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二方向y內位置Pn 的第二座標)輸出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3。
接下來,將使用第四圖內的流程圖來解釋第一具體實施例內照相設備1的主要操作。
當照相設備1設定至開啟狀態,電源會供應至角速度偵測單元25,如此角速度偵測單元25會在步驟S11內設定至開啟狀態。
在步驟S12內,開始預定時間間隔(1ms)上計時器的中斷處理。在步驟S13內,快門狀態參數RP的值設定為0。稍後將使用第五圖內的流程圖來解釋第一具體實施例內計時器的中斷處理細節。
在步驟S14內,判斷測光開關12a是否設定在開啟狀態。當判斷測光開關12a並未設定在開啟狀態,則操作回到步驟S14並重複進行步驟S14內的處理。否則,操作繼續步驟S15。
在步驟S15內,判斷防震開關14a是否設定在開啟狀態。當判斷防震開關14a未設定至開啟狀態,則在步驟S16內將防震參數IS之值設定為0。否則,在步驟S17內將防震參數IS之值設定為1。
在步驟S18內,驅動AE單元23的AE感應器、執行測光操作,並且計算出光圈值以及曝光時間。
在步驟S19內,分別驅動AF單元24的AF感應器與鏡頭控制電路來執行AF感應以及聚焦操作。
在步驟S20內,判斷快門開關13a是否設定在開啟狀態。當快門開關13a並未設定在開啟狀態,則操作回到步驟S14並重複處理步驟S14至S19。否則,操作繼續步驟S21。
在步驟S21內,指定第一位置P1。尤其是,第一先前的曝光位置參數RLSPx之值設定為在第一方向x內的A/D轉換後位置Pn 之座標值:pdxn ,第二先前的曝光位置參數RLSPy之值設定為在第二方向y內的A/D轉換後位置Pn 之座標值:pdyn ,然後開始快門順序操作。
在步驟S22內,快門狀態參數RP的值設定為1。
在步驟S23內,由反射鏡光圈快門單元18執行對應至預設或計算出的光圈值之反射鏡上升操作與光圈關閉操作。
在反射鏡上升操作完成之後,在步驟S24上開始快門的開啟操作(快門內的前捲簾移動)。
在步驟S25內,執行曝光操作,換言之就是成像裝置(CCD等等)的電子電荷累積。在經過曝光時間之後,在步驟S26內將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設定為1,並且將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設定為0。
在步驟S27內,由反射鏡光圈快門單元18執行快門的關閉操作(快門內後捲簾移動)、反射鏡下降操作以及光圈開啟操作。在步驟S28內,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設定為0。
在曝光時間之後,防震操作完成,並且可移動單元30a用於防震操作的移動終止,直到快門開關13a再度設定為開啟狀態。換言之,在曝光時間之後直到下次快門開關13a設定為開啟狀態之前,在未執行步驟S61至S63的動作之下執行第五圖內的中斷處理。
從反射鏡下降操作開始到結束所經過的時間大約是120ms。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一位置P1會在反射鏡下降操作結束之前(或同時)完成。
進一步,當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一位置P1與反射鏡下降操作同時完成時,停止可移動單元30a移動造成的震動時機與根據反射鏡下降操作完成時的震動時機一致。因此,照相設備1操作者感覺到的不舒服可受到抑制,因為可消除可移動單元30a停止移動造成的震動。
在步驟S29內,讀取曝光期間累積在成像裝置內的電荷。在步驟S30內,CPU 21與DSP 19通訊,如此根據從成像裝置讀取到的電荷執行成像處理操作。其上執行成像處理操作的影像儲存在照相設備1的記憶體內。在步驟S31內,儲存在記憶體內的影像會顯示在顯示單元17上。在步驟S32內,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設定為0,如此完成快門順序操作,然後操作回到步驟S14,換言之照相設備1設定成可執行下個成像操作的狀態。
接下來,使用第五圖內的流程圖解釋第一具體實施例內計時器的中斷處理,其開始於第四圖內的步驟S12,並且獨立於其他操作之外在每個預定時間間隔(1ms)上執行。
當計時器的中斷處理開始時,由角速度偵測單元25輸出的第一角速度vx輸入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0,並且在步驟S51內轉換為第一數位角速度信號Vxn 。也由角速度偵測單元25輸出的第二角速度vy輸入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1,並且轉換為第二數位角速度信號Vyn (角速度偵測操作)。
第一和第二數位角速度信號Vxn 和Vyn 的低頻會在數位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當中減少(第一和第二數位角速度VVxn 和VVyn )。
在步驟S52內,判斷出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是否設定為1。當判斷出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未設定為1,則可移動單元30a的驅動設定為關閉狀態,或在步驟S53內將防震單元30設定為不執行可移動單元30a的驅動控制之狀態。否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54。
在步驟S54內,霍爾元件單元44a偵測可移動單元30a的位置,並且利用霍爾元件信號處理單元45計算第一與第二偵測位置信號px和py。然後將第一偵測位置信號px輸入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2並轉換成數位信號pdxn ,在此第二偵測位置信號py輸入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3並也轉換成數位信號pdyn ,然後這兩者決定可移動單元30a的目前位置Pn (pdxn ,pdyn )。
在步驟S55內,判斷出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是否設定為1。當判斷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並未設定為1,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70。否則,操作繼續步驟S56。
在步驟S56內,判斷出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是否設定為0。
當判斷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設定為0,在步驟S57內第一預設位置參數PPx之值設定為A/D轉換之後在第一方向x內位置Pn 的座標值pdxn ,並且第二預設位置參數PPy之值設定為A/D轉換之後在第二方向y內位置Pn 的座標值pdyn 。然後操作繼續步驟S58。否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58。
在步驟S58內,判斷出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是否設定為90。
當判斷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設定為90,則操作直接回到步驟S53;否則操作繼續步驟S59。
在步驟S59內,根據第一和第二預設位置參數PPx和PPy、第一和第二先前的曝光位置參數RLSPx和RLSPy以及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來計算出可移動單元30a(成像單元39a)應該移動到的位置Sn (Sxn ,Syn )(Sxn =PPx+(RLSPx-PPx)X sin(MRDN×90degrees÷90),Syn =PPy+(RLSPy-PPy)×sin(MRDN×90degrees÷90))。
在步驟S60內,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加1,然後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64。
因為當CPU 21執行三角函數處理操作來計算「sin(MRDN×90degrees÷90)」之值而造成負擔過大時,其要將來自當MRDN=0到MRDN=90時「sin(MRDN×90degrees÷90)」中百分之91不同樣板儲存起來,以便增加處理速度。
在步驟S70內,判斷出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是否設定為90。當判斷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並未設定為90,則操作回到步驟S53。否則,操作回到步驟S61。
在步驟S61內,判斷防震參數IS的值是否為0。當判斷防震參數IS的值為0(IS=0),換言之照相相設備在非防震模式中,則在步驟S62內會將可移動單元30a(成像單元39a)應該移動至的位置Sn (Sxn ,Syn )設定為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範圍中心。當判斷防震參數IS的值不為0(IS=1),換言之照相設備在防震模式中,則在步驟S63內會根據第一與第二角速度vx和vy計算出可移動單元30a(成像單元39a)應該移動至的位置Sn (Sxn ,Syn )。
在步驟S64內,根據步驟S59、S62或步驟S63內決定的位置Sn (Sxn ,Syn )以及預設位置Pn (pdxn ,pdyn ),計算出將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位置Sn 的驅動力Dn 之第一驅動力量Dxn (第一PWM責任dx)以及第二驅動力量Dyn (第二PWM責任dy)。
在步驟S65內,將第一PWM責任dx施加於驅動器電路29上來驅動第一驅動線圈單元31a,並且將第二PWM責任dy施加於驅動器電路29上來驅動第二驅動線圈單元32a,如此可移動單元30a就會移動至位置Sn (Sxn ,Syn )。
步驟S64與S65內的處理為自動控制計算,運用PID自動控制來執行普通(正常)比例、積分與微分計算。
在不具有固定式定位機構讓未驅動可移動單元30a時可移動單元30a保持靜止的防震裝置內,像是第一具體實施例,當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在防震操作之後設定為關閉狀態,則根據重力允許可移動單元30a自由移動,直到接觸到其移動範圍末端而停止。在可移動單元30a與接觸部分之間撞擊劇烈的情況下,接觸部分會破裂並且照相設備1操作者會因為可移動單元30a的衝擊而感到不舒服。
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當防震操作已完成並且驅動可移動單元30a的控制設定為關閉狀態,則可移動單元30a經過預定時間長度(90ms)移動至第一位置P1。第一位置P1根據曝光時間之前操作者握住照相設備1的位置來決定,如此在曝光時間結束時(防震操作完成)操作者握住照相設備1的位置大致上與曝光開始之前操作者握住照相設備1的位置相同。
因此,在防震操作完成而驅動可移動單元30a的控制設定為關閉狀態時,可移動單元根據重力移動到的位置(屬於移動範圍末端上某處)幾乎與第一位置P1相同。
進一步,可移動單元30a至第一位置P1的移動以相對低速通過預定時間長度(90ms)來執行(請參閱第七圖)。特別在完成移動時(當可移動單元30a接近第一位置P1時),會以低速執行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如此可抑制移動造成的震動。
進一步,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為了將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一位置P1,並不需要指定移動方向。因此,相較於利用偵測重力方向等等指定可移動單元30a移動方向的情況,此計算可以簡化。
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經過防震操作之後,在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距離與以可移動單元30a開始移動為開始的時間週期之間關係由正弦波形表示的情況下(請參閱第七圖),CPU 21從可移動單元30a開始移動(MRDN=0,經過時間t=0)到可移動單元30a完成移動(MRDN=90,經過時間t=90ms)都控制著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
換言之,在經過防震操作之後,在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速度與對應時間週期之間關係由餘弦波形表示的情況下(請參閱第八圖),CPU 21從可移動單元30a開始移動(MRDN=0,經過時間t=0)到可移動單元30a完成移動(MRDN=90,經過時間t=90ms)都控制著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
根據可移動單元30a的位置偵測操作以及決定可移動單元30a應該移動到的位置之定位操作,以1ms這個比預定週期還要短的預定時間間隔,來執行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一位置P1。
因此,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可穩定減速,如此當可移動單元30a到達第一位置P1時可移動單元30a的速度幾乎為0。
不過,代表經過時間與可移動單元30a開始移動點上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距離之間關係的波形並不限制為正弦波形。
例如:代表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距離與從可移動單元30a開始移動點上對應經過時間之間的波形可為彩度曲線,此曲線為可移動單元30a在可移動單元30a移動完成之前以低速移動的曲線(MRDN=90)。
進一步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照相設備1為執行反射鏡上升/下降操作的單鏡頭反射式相機,不過照相設備1可不用執行反射性上升/下降操作。
在使用不執行反射鏡上升操作的照相設備1當成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情況下,可移動單元30a會在防震操作完成之後開始移動至第一位置P1,並且在次要處理,像是成像處理操作等等,完成之前完成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一位置P1。
進一步,預定週期的長度並不受限為90ms。當防震操作完成到反射鏡下降操作已完成的點上(或當像是成像處理操作等等已完成的次要處理點上),預定時間長度會設定成比來自該點的時間長度還要短的時間長度。因此,在完成反射鏡下降操作之前(或次要處理完成的時間點上),只需要經過預定的時間長度(預定週期已經完成)。
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預定的時間長度設定為90ms,這比從反射鏡下降操作開始的點到反射性下降操作完成的點之時間長度(大約120ms)來得短(請參閱第四圖內的步驟S27)。進一步,在反射鏡下降操作(或次要處理完成的時間點上)完成之前(或同時),要經過預定的時間長度(預定週期結束)。
接下來,將說明第二具體實施例。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在防震操作之後,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一位置P1,此為驅動防震操作的控制狀態關閉之前的可移動單元30a位置。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在防震操作之後,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以可移動單元30a根據重力的移動方向為基礎所計算出來之第二位置。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差異點解釋如下:當操作者將快門按鈕13按一半,測光開關12a會改變成開啟狀態,如此會執行測光操作、AF感光操作以及聚焦操作。
當操作者完全按下快門按鈕13,快門開關13a會改變成開啟狀態,如此由成像單元39a(成像設備)執行成像操作,並且儲存所擷取的影像。
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只有當在曝光時快門開關13a設定至開啟狀態時才會執行防震操作。可移動單元30a在經過成像操作的曝光時間之後第二時間長度並且完成第一週期之後移動至第二位置P2。
CPU 21為控制裝置,控制照相設備1中有關成像操作和防震操作的每個部分及防震操作(即是成像穩定操作)。防震操作包含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以及位置偵測效果。
進一步,CPU 21儲存決定照相設備1是否在防震模式內的防震參數IS之值、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反射鏡向下時間參數MRDN之值、第一結束位置參數RFSPx之值、第二結束位置參數RFSPy之值、第一目前位置參數PPx之值以及第二目前位置參數PPy之值。
CPU 21在成像操作的曝光時間之後停止驅動可移動單元30a繼續進行防震操作(設定為關閉狀態)。當用於防震操作的可移動單元30a移動已經停止(設定為關閉狀態),並且未執行可移動單元30a的其他驅動操作,則可移動單元30a會根據重力掉落至移動範圍末端(下降移動)。
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即使在用於防震操作的可移動單元30a之移動設定為關閉狀態,CPU 21並不會立即驅動可移動單元30a。取而代之,根據具有第一時間長度的第一週期內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方向,CPU 21會在驅動可移動單元30a經過第二時間長度(90ms)(耗費此時間)之前暫停第一時間長度(30ms)。
尤其是,在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設定為1並且經過第一時間長度之後,CPU 21根據第一週期內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方向來計算第二位置P2。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方向係根據第一時間長度開始之前(就在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設定為1之後)可移動單元30a的位置與第一時間長度結束之後可移動單元30a的位置間之改變量來決定。之後,CPU 21經過第二時間長度(90ms)將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二位置P2。
在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二位置P2當中,在可移動單元30a就在完成移動之前(當可移動單元30a大約在第二位置P2上時)會以低速移動。
換言之,在可移動單元30a完成移動之前,其減速(慢下來)然後停止來完成移動。
尤其是,在防震操作設定為關閉狀態期間用於驅動可移動單元30a的控制之後,CPU 21並不會在第一週期內控制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
CPU 21在經過時間與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距離間之關係用正弦波形表示的情況下繼續控制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請參閱第十一圖)。尤其是,在CPU 21的控制之下,可移動單元30a在發出第一時間長度結束並且第二時間長度開始(MRDN=30,經過時間t=30)信號的時間點上開始移動,並且在發出第二時間長度結束(MRDN=120,經過時間t=120)信號的時間點上完成移動。
換言之,CPU 21在經過時間與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速度間之關係用餘弦波形表示的情況下繼續控制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請參閱第十二圖)。尤其是,在CPU 21的控制之下,可移動單元30a在發出第一時間長度結束並且第二時間長度開始(MRDN=30,經過時間t=30)信號的時間點上開始移動,並且在發出第二時間長度結束(MRDN=120,經過時間t=120)信號的時間點上完成移動。
第一結束位置參數RFSPx設定為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方向x內的位置(第二位置P2)。
類似地,第二結束位置參數RFSPy設定為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二方向y內的位置(第二位置P2)。
第二位置P2為以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根據重力的掉落移動方向為基礎,所計算出經過第二時間長度之後可移動單元30a應該移動到的位置。
在可移動單元30a於第一週期內根據重力的移動幅度大於或等於參考移動量ZA的幅度之情況下,第二位置P2設定在移動範圍的末端(請參閱第十三圖內的步驟S87、S88、S90、S91、S94、S95、S97和S98)。
在可移動單元30a於第一週期內根據重力的移動幅度不大於和等於參考移動量ZA的幅度之情況下,如此當照相設備1面朝上或下等等時,第二位置P2設定成與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時間長度結束時所佔用的位置相同(請參閱第十三圖內的步驟S99)。
CPU 21儲存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值以及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值。
第一移動量參數XX設定成等於第一方向x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座標pdxn 之值與第一預設位置參數PPx之值間之差異(請參閱第十三圖內的步驟S81)。
類似地,第二移動量參數YY設定成等於第二方向y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座標pdyn 之值與第二預設位置參數PPy之值間之差異。
第一預設位置參數PPx設定成等於防震操作完成時在第一方向x內可移動單元30a所佔用之位置(請參閱第十圖內的步驟S157)。
類似地,第二預設位置參數PPy設定成等於防震操作完成時在第二方向y內可移動單元30a所佔用之位置。
用於計算第二位置的參考移動量ZA之值、第一水平末端位置X LMT之值、第二水平末端位置X LMT之值、第一垂直末端位置Y LMT之值以及第二垂直末端位置Y LMT之值都儲存在CPU 21內。
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成像單元39a(可移動單元30a)在完成防震操作之後具有第二時間長度的第二週期內並且已經經過具有第一時間長度的第一週期時應該移動到的位置Sn 會設定成關於在第二週期期間將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二位置P2,並且不對應於手震量(請參閱第十圖內的步驟S163)。
接下來,將使用第九圖內的流程圖來解釋第二具體實施例內照相設備1的主要操作。
當照相設備1設定至開啟狀態,電源會供應至角速度偵測單元25,如此角速度偵測單元25會在步驟S111內設定至開啟狀態。
在步驟S112內,開始預定時間間隔(1ms)上計時器的中斷處理。在步驟S113內,快門狀態參數RP的值設定為0。稍後將使用第十圖內的流程圖來解釋第二具體實施例內計時器的中斷處理細節。
在步驟S114內,判斷測光開關12a是否設定在開啟狀態。當判斷測光開關12a並未設定在開啟狀態,則操作回到步驟S114並重複進行步驟S114內的處理。否則,操作繼續步驟S115。
在步驟S115內,判斷防震開關14a是否設定在開啟狀態。當判斷防震開關14a未設定至開啟狀態,則在步驟S116內將防震參數IS之值設定為0。否則,在步驟S117內將防震參數IS之值設定為1。
在步驟S118內,驅動AE單元23的AE感應器、執行測光操作,並且計算出光圈值以及曝光時間。
在步驟S119內,分別驅動AF單元24的AF感應器與鏡頭控制電路來執行AF感應以及聚焦操作。
在步驟S120內,判斷快門開關13a是否設定在開啟狀態。當快門開關13a並未設定在開啟狀態,則操作回到步驟S114並重複處理步驟S114至S119。否則,操作繼續步驟S122,並開始快門順序操作。
在步驟S122內,快門狀態參數RP的值設定為1。
在步驟S123內,由反射鏡光圈快門單元18執行對應至預設或計算出的光圈值之反射鏡上升操作與光圈關閉操作。
在反射鏡上升操作完成之後,在步驟S124上開始快門的開啟操作(快門內的前捲簾移動)。
在步驟S125內,執行曝光操作,換言之就是成像裝置(CCD等等)的電子電荷累積。在經過曝光時間之後,在步驟S126內將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設定為1,並且將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設定為0。
在步驟S127內,由反射鏡光圈快門單元18執行快門的關閉操作(快門內後捲簾移動)、反射鏡下降操作以及光圈開啟操作。在步驟S128內,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設定為0。
在曝光時間之後,防震操作完成,並且可移動單元30a用於防震操作的移動終止,直到快門開關13a再度設定為開啟狀態。換言之,在曝光時間之後直到下次快門開關13a設定為開啟狀態之前,在未執行步驟S165至S167的動作之下執行第十圖內的中斷處理。
從反射鏡下降操作開始到結束所經過的時間大約是120ms。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二位置P2(RFSPx,RFSPy)會在反射鏡下降操作結束之前(或同時)完成。
進一步,當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二位置P2與反射鏡下降操作同時完成時,停止可移動單元30a移動造成的震動時機與根據反射鏡下降操作完成時的震動時機一致。因此,照相設備1操作者感覺到的不舒服可受到抑制,因為可消除可移動單元30a停止移動造成的震動。
在步驟S129內,讀取曝光期間累積在成像裝置內的電荷。在步驟S130內,CPU 21與DSP 19通訊,如此根據從成像裝置讀取到的電荷執行成像處理操作。其上執行成像處理操作的影像儲存在照相設備1的記憶體內。在步驟S131內,儲存在記憶體內的影像會顯示在顯示單元17上。在步驟S132內,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設定為0,如此完成快門順序操作,然後操作回到步驟S114,換言之照相設備1設定成可執行下個成像操作的狀態。
接下來,使用第十圖內的流程圖解釋第二具體實施例內計時器的中斷處理,其開始於第九圖內的步驟S112,並且獨立於其他操作之外在每個預定時間間隔(1ms)上執行。
當計時器的中斷處理開始時,由角速度偵測單元25輸出的第一角速度vx輸入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0,並且在步驟S151內轉換為第一數位角速度信號Vxn 。也由角速度偵測單元25輸出的第二角速度vy輸入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1,並且轉換為第二數位角速度信號Vyn (角速度偵測操作)。
第一和第二數位角速度信號Vxn 和Vyn 的低頻會在數位高通濾波器處理操作當中減少(第一和第二數位角速度VVxn 和VVyn )。
在步驟S152內,判斷出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是否設定為1。當判斷出快門狀態參數RP之值未設定為1,則可移動單元30a的驅動設定為關閉狀態,或在步驟S153內將防震單元30設定為不執行可移動單元30a的驅動控制之狀態。否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154。
在步驟S154內,霍爾元件單元44a偵測可移動單元30a的位置,並且利用霍爾元件信號處理單元45計算第一與第二偵測位置信號px和py。然後將第一偵測位置信號px輸入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2並轉換成數位信號pdxn ,在此第二偵測位置信號py輸入至CPU 21的A/D轉換器A/D 3並也轉換成數位信號pdyn ,然後這兩者決定可移動單元30a的目前位置Pn (pdxn ,pdyn )。
在步驟S155內,判斷出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是否設定為1。當判斷反射鏡狀態參數MP之值並未設定為1,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170。否則,操作繼續步驟S156。
在步驟S156內,判斷出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是否設定為0。
當判斷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設定為0,在步驟S157內第一預設位置參數PPx之值設定為A/D轉換之後在第一方向x內位置Pn 的座標值pdxn ,並且第二預設位置參數PPy之值設定為A/D轉換之後在第二方向y內位置Pn 的座標值pdyn 。然後操作繼續步驟S158。否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158。
在步驟S158內,判斷出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是否設定為低於30之值。當判斷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並未設定為低於30之值,則操作繼續步驟S159。否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160。
在步驟S159內,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加1。然後,操作回到步驟S153。
在步驟S160內,判斷出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是否設定等於30。
當判斷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設定等於30(即是已經經過第一時間長度),則操作繼續步驟S161。否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162。
在步驟S161內,執行第二位置(RFSPx,RFSPy)的計算,此位置就是可移動單元30a經過第二時間長度之後移動到的位置。稍後將使用第十三圖內的流程圖來解釋步驟S161內的計算細節。
在步驟S162內,判斷出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是否設定為120。
當判斷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設定為120(即是已經經過第一時間長度),則操作回到步驟S153。否則,操作繼續步驟S163。
在步驟S163內,根據第一和第二預設位置參數PPx和PPy、第一和第二末端位置參數RFSPx和RFSPy以及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來計算出可移動單元30a(成像單元39a)應該移動到的位置Sn (Sxn ,Syn )(Sxn =PPx+(RFSPx-PPx)×sin{(MRDN-30)×90degrees÷90},Syn =PPy+(RFSPy-PPy)×sin{(MRDN-30)×90degrees÷90})。
在步驟S164內,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加1,然後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168。
因為當CPU 21執行三角函數處理操作來計算「sin{(MRDN-30)×90degrees÷90}」之值而造成負擔過大時,其要將來自當MRDN=30到MRDN=120時「sin{(MRDN-30)×90degrees÷90}」中百分之91不同樣板之值儲存起來,以便增加處理速度。
在步驟S170內,判斷出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是否設定為120。當判斷反射鏡下降時間參數MRDN之值並未設定為120,則操作回到步驟S153。否則,操作回到步驟S165。
在步驟S165內,判斷防震參數IS的值是否為0。當判斷防震參數IS的值為0(IS=0),換言之照相相設備在非防震模式中,則在步驟S166內會將可移動單元30a(成像單元39a)應該移動至的位置Sn (Sxn ,Syn )設定為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範圍中心。當判斷防震參數IS的值不為0(IS=1),換言之照相相設備在防震模式中,則在步驟S167內會根據第一與第二角速度vx和vy計算出可移動單元30a(成像單元39a)應該移動至的位置Sn (Sxn ,Syn )。
在步驟S168內,根據步驟S163、S166或步驟S167內決定的位置Sn (Sxn ,Syn )以及預設位置Pn (pdxn ,pdyn ),計算出將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位置Sn 的驅動力Dn 之第一驅動力量Dxn (第一PWM責任dx)以及第二驅動力量Dyn (第二PWM責任dy)。
在步驟S169內,將第一PWM責任dx施加於驅動器電路29上來驅動第一驅動線圈單元31a,並且將第二PWM責任dy施加於驅動器電路29上來驅動第二驅動線圈單元32a,如此可移動單元30a就會移動至位置Sn (Sxn ,Syn )。
步驟S168與S169內的處理為自動控制計算,運用PID自動控制來執行普通(正常)比例、積分與微分計算。
接下來,將使用第十三圖內的流程圖來解釋第十圖內步驟S161中用於指定第二位置P2之計算細節。
在第十三圖的流程圖當中,解釋形成方形的可移動單元30a移動範圍之情況下第二位置之計算處理。吾人應該注意,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範圍也可形成矩形。在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範圍形成矩形之情況下,第十三圖每個步驟內的條件值都對應至矩形的長寬比例來調整。
當開始計算第二位置P2時,根據第一週期結束時(防震操作之後第一時間長度結束時)第一方向x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的座標pdxn ,以及第一預設位置參數PPx來計算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值(XX=pdxn -PPx)。類似地,在步驟S81內,根據第一週期結束時(防震操作之後第一時間長度結束時)第二方向y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的座標pdyn ,以及第二預設位置參數PPy來計算出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值(YY=pdyn -PPy)。
在步驟S82內,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是否小於參考移動量ZA。
當判斷第一移動量參數XX的絕對值小於參考移動量ZA,則在步驟S83內判斷第二移動量參數YY的絕對值小於參考移動量ZA。
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不小於參考移動量ZA,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84。
當判斷出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小於參考移動量ZA,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99。
當判斷出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不小於參考移動量ZA,則操作繼續步驟S84。
在步驟S84內,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是否等於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
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等於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92。
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不等於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則操作繼續步驟S85。
在步驟S85內,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是否大於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
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大於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89。
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不大於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則操作繼續步驟S86。
在步驟S86內,判斷出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是否小於0。當判斷出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小於0,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88。當判斷出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不小於0,則操作繼續步驟S87。
在步驟S87內,第一末端位置參數RFSPx之值設定等於在第一週期結束時(防震操作之後第一時間長度結束時)第一方向x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座標pdxn 之值,並且第二末端位置參數RFSPy之值設定等於第一垂直末端位置Y LMT之值。
換言之,第一方向x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第一週期完成(在防震操作完成後經過第一時間長度之後)的時間點上第一方向x內位置座標之值,並且第二方向y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二方向y內位置座標之值。
在步驟S88內,第一末端位置參數RFSPx之值設定等於在第一週期結束時(防震操作之後第一時間長度結束時)第一方向x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座標pdxn 之值,並且第二末端位置參數RFSPy之值設定等於第二垂直末端位置Y LMT之值。
換言之,第一方向x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第一週期完成(在防震操作完成後經過第一時間長度之後)的時間點上第一方向x內位置座標之值,並且第二方向y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二方向y內位置座標之值。
在步驟S89內,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是否小於0。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小於0,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91。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不小於0,則操作繼續步驟S90。
在步驟S90內,第一末端位置參數RFSPx之值設定第一水平末端位置X LMT之值,並且第二末端位置參數RFSPy之值設定等於等於在第一週期結束時(防震操作之後第一時間長度結束時)第二方向y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座標pdyn 之值。
換言之,第一方向x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一方向x內位置座標之值,並且第二方向y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第一週期完成(在防震操作完成後經過第一時間長度之後)的時間點上第二方向y內位置座標之值。
在步驟S91內,第一末端位置參數RFSPx之值設定第二水平末端位置X LMT之值,並且第二末端位置參數RFSPy之值設定等於在第一週期結束時(防震操作之後第一時間長度結束時)第二方向y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座標pdyn 之值。
換言之,第一方向x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一方向x內位置座標之值,並且第二方向y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第一週期完成(在防震操作完成後經過第一時間長度之後)的時間點上第二方向y內位置座標之值。
在步驟S92內,判斷出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是否小於0。當判斷出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小於0,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96。當判斷出第二移動量參數YY之絕對值不小於0,則操作繼續步驟S93。
在步驟S93內,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是否小於0。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小於0,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95。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不小於0,則操作繼續步驟S94。
在步驟S94內,第一末端位置參數RFSPx之值設定等於第一水平末端位置X LMT之值,並且第二末端位置參數RFSPy之值設定等於第一垂直末端位置Y LMT之值。
換言之,第一方向x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一方向x內位置座標之值,並且第二方向y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二方向y內位置座標之值。
在步驟S95內,第一末端位置參數RFSPx之值設定等於第二水平末端位置X LMT之值,並且第二末端位置參數RFSPy之值設定等於第一垂直末端位置Y LMT之值。
換言之,第一方向x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一方向x內位置座標之值,並且第二方向y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二方向y內位置座標之值。
在步驟S96內,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是否小於0。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小於0,則操作直接前往步驟S98。當判斷出第一移動量參數XX之絕對值不小於0,則操作繼續步驟S97。
在步驟S97內,第一末端位置參數RFSPx之值設定等於第一水平末端位置X LMT之值,並且第二末端位置參數RFSPy之值設定等於第二垂直末端位置Y LMT之值。
換言之,第一方向x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一方向x內位置座標之值,並且第二方向y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二方向y內位置座標之值。
在步驟S98內,第一末端位置參數RFSPx之值設定等於第二水平末端位置X LMT之值,並且第二末端位置參數RFSPy之值設定等於第二垂直末端位置Y LMT之值。
換言之,第一方向x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一方向x內位置座標之值,並且第二方向y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可移動單元30a在第一週期內所移動到的側邊之移動範圍末端上第二方向y內位置座標之值。
在步驟S99內,第一末端位置參數RFSPx之值設定等於在第一週期結束時(防震操作之後第一時間長度結束時)第一方向x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座標pdxn 之值,並且第二末端位置參數RFSPy之值設定等於在第一週期結束時(防震操作之後第一時間長度結束時)第二方向y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座標pdyn 之值。
換言之,第一方向x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第一週期完成(在防震操作完成後經過第一時間長度之後)的時間點上第一方向x內位置座標之值,並且第二方向y內第二位置P2的座標設定等於第一週期完成(在防震操作完成後經過第一時間長度之後)的時間點上第二方向y內位置座標之值。
在不具有固定式定位機構讓未驅動可移動單元30a時可移動單元30a保持靜止的防震裝置內,像是第二具體實施例,當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在防震操作之後設定為關閉狀態,則根據重力允許可移動單元30a自由移動,直到接觸到其移動範圍末端而停止。在可移動單元30a與接觸部分之間撞擊劇烈的情況下,接觸部分會破裂並且照相設備1操作者會因為可移動單元30a的衝擊而感到不舒服。
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當防震操作已完成、驅動可移動單元30a的控制設定為關閉狀態並且已經經過第一時間長度(第一週期已完成),則可移動單元30a經過第二時間長度(90ms)移動至第二位置P2。第二位置P2係根據第一週期內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方向來決定。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方向係根據在發出防震操作結束並且第一時間週期開始的信號之時間點上可移動單元30a的位置與第一週期結束後可移動單元30a的位置間之改變量來決定。
因此,在防震操作完成而驅動可移動單元30a的控制設定為關閉狀態時,可移動單元根據重力移動到的位置(屬於移動範圍末端上某處)幾乎與第二位置P2相同。
進一步,可移動單元30a至第二位置P2的移動以相對低速通過第二時間長度(90ms)來執行(請參閱第十一圖)。特別在完成移動時(當可移動單元30a接近第二位置P2時),會以低速執行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如此可抑制移動造成的震動。
進一步,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因為已經指定防震操作之後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方向,即使曝光時間之後操作者握住的照相設備1之位置與曝光之前握住的照相設備1之位置不同,根據重力還是可計算出第二位置P2。
進一步,並不需要加入個別偵測設備來偵測重力方向,例如重力偵測感應器等等。
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CPU 21在經過時間與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距離間之關係用正弦波形表示的情況下控制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請參閱第十一圖)。尤其是,在CPU 21的控制之下,完成防震操作以及結束第一時間長度之後,可移動單元30a在發出第一時間長度結束並且第二時間長度開始(MRDN=30,經過時間t=30)信號的時間點上開始移動,並且在發出第二時間長度結束(MRDN=120,經過時間t=120)信號的時間點上完成移動。
換言之,CPU 21在經過時間與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速度間之關係用餘弦波形表示的情況下控制可移動單元30a的移動(請參閱第十二圖)。尤其是,在CPU 21的控制之下,完成防震操作以及結束第一時間長度之後,可移動單元30a在發出第一時間長度結束並且第二時間長度開始(MRDN=30,經過時間t=30)信號的時間點上開始移動,並且在發出第二時間長度結束(MRDN=120,經過時間t=120)信號的時間點上完成移動。
不過,代表經過時間與可移動單元30a開始移動點上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距離之間關係的波形並不限制為正弦波形。
例如:代表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距離與從可移動單元30a開始移動點上對應經過時間之間之關係的波形可為彩度曲線,此曲線為可移動單元30a在可移動單元30a移動完成之前以低速移動的曲線(MRDN=120)。
進一步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照相設備1為執行反射鏡上升操作的單鏡頭反射式相機,不過照相設備1可不用執行反射性上升操作。
在使用不執行反射鏡上升操作的照相設備1當成第二具體實施例的情況下,可移動單元30a會在防震操作完成之後並且經過第一時間長度時開始移動至第二位置P2,並且在次要處理,像是成像處理操作等等,完成之前完成可移動單元30a移動至第二位置P2。
進一步,第一週期的長度不受限於30ms,並且第二週期的長度不受限於90ms。當防震操作完成到反射鏡下降操作已完成的點上(或當像是成像處理操作等等已完成的次要處理點上),第一和第二時間長度的總合設定成小於或等於來自該點的時間長度之時間長度。因此,在完成反射鏡下降操作之前(或次要處理完成的時間點上),只需要經過第一和第二時間長度的總合(第二週期已經完成)。
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第一和第二時間長度的總合設定為120ms(30ms+90ms),這等於從反射鏡下降操作開始的點到反射性下降操作完成的點之時間長度(大約120ms)。進一步,在反射鏡下降操作(或次要處理完成的時間點上)完成之前(或同時),要經過第二時間長度(第二週期結束)。
進一步,可解釋成該可移動單元30a具有成像裝置;不過該可移動單元30a可具有手震修正鏡頭取代該成像裝置。
進一步,解釋用於位置偵測的霍爾元件當成磁場改變偵測元件。不過,可使用其他偵測元件、MI(磁性阻抗)感應器,像是高頻載波型磁場感應器、磁性共振型磁場偵測元件或MR(磁阻效果)元件。當使用MI感應器、磁性共振型磁場偵測元件以及MR元件,利用偵測磁場變化,類似於使用霍爾元件,可獲得有關可移動單元位置的資訊。
雖然已藉由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精通此技藝的人士還是可在不悖離本發明領域的前提下進行許多修改與改變。
1...照相設備
11...PON按鈕
11a...PON開關
12a...測光開關
13...快門按鈕
13a...快門開關
14...防震按鈕
14a...防震開關
17...顯示單元
18...反射鏡光圈快門單元
19...DSP
21...CPU
23...自動曝光單元
24...自動聚焦單元
25...角速度偵測單元
26a...第一角速度感應器
26b...第二角速度感應器
27a...第一高通濾波器電路
27b...第二高通濾波器電路
28a...第一放大器
28b...第二放大器
29...驅動器電路
30...防震單元
30a...可移動單元
30b...固定單元
31a...第一驅動線圈
32a...第二驅動線圈
39a...成像單元
44a...霍爾元件單元
45...霍爾元件信號處理單元
67...相機鏡頭
411b...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
412b...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磁鐵
431b...第一位置偵測與驅動軛
432b...第二位置偵測與驅動軛
Bxn ...第一數位置換角度
Byn ...第二數位置換角度
dx...第一PWM責任
dy...第二PWM責任
Dxn ...第一驅動力量
Dyn ...第二驅動力量
exn ...第一減法值
eyn ...第二減法值
hh10...水平霍爾元件
hv10...垂直霍爾元件
hx...第一高通濾波器時間常數
hy...第二高通濾波器時間常數
Kx...第一比例係數
Ky...第二比例係數
LX...光學軸
MP...反射鏡狀態參數
MRDN...反射鏡向下時間參數
pdxn ...在第一方向x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的座標
pdyn ...第二方向y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 的座標
PPx...第一目前位置參數
PPy...第二目前位置參數
px...第一偵測位置信號
py...第二偵測位置信號
RP...快門狀態參數
RLSPx...第一先前的曝光位置參數
RLSPy...第二先前的曝光位置參數
Sxn ...第一方向x內位置Sn 的座標
Syn ...第二方向y內位置Sn 的座標
Tdx...第一差異係數
Tdy...第二差異係數
Tix...第一整數係數
Tiy...第二整數係數
vx...第一角速度
vy...第二角速度
Vxn ...第一數位角速度信號
Vyn ...第二數位角速度信號
VVxn ...第一數位角速度
VVyn ...第二數位角速度
θ...防震操作的取樣循環
從下面的說明並參考附圖,便可更加了解本發明的目的與優點,其中:第一圖為從背面觀看的照相設備第一和第二具體實施例透視圖;第二圖為照相設備的正視圖;第三圖為照相設備的電路構造圖;第四圖為顯示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照相設備主要操作的流程圖;第五圖為顯示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計時器中斷處理細節的流程圖;第六圖為顯示防震操作內計算的圖式;第七圖為顯示在第一具體實施例內可移動單元的移動距離與以可移動單元開始移動為開始的時間週期之間關係的圖式;第八圖為顯示第一具體實施例內可移動單元的時間週期與移動速度之間關係的圖式;第九圖為顯示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照相設備主要操作的流程圖;第十圖為顯示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計時器中斷處理細節的流程圖;第十一圖為顯示在第二具體實施例內可移動單元的移動距離與以可移動單元開始移動為開始的時間週期之間關係的圖式;第十二圖為顯示第二具體實施例內可移動單元的時間週期與移動速度之間關係的圖式;以及第十三圖為顯示在第二具體實施例中第十圖的步驟S161內指定第二位置的計算細節之流程圖。
RP...快門狀態參數
MP...反射鏡狀態參數
MRDN...反射鏡向下時間參數
pdxn ...在第一方向x內A/D轉換之後位置Pn的座標
PPx...第一目前位置參數
RLSPx...第一先前的曝光位置參數
Sxn ...第一方向x內位置Sn的座標

Claims (13)

  1. 一種防震裝置,用於影像穩定,該防震裝置包括:可移動單元,其可移動用於防震操作;控制器,其在曝光時間之後停止該防震操作,並在該防震操作之後將該可移動單元移動至第一位置;該第一位置為曝光時間之前以及該防震操作之前該可移動單元的位置;該控制器會在該可移動單元完全移動至該第一位置之前以減速度、低速率方式移動該可移動單元;以及反射鏡,其執行反射鏡上升操作以及反射鏡下降操作;用於移動該可移動單元至該第一位置的預定時間長度要短於從該防震操作完成的點到該反射鏡下降操作完成的點之時間長度;該反射鏡下降操作係在曝光時間之後被執行;該可移動單元至該第一位置之移動係結束於該反射鏡下降操作完成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震裝置,其中當完成該反射鏡下降操作時會完成具有該預定時間長度的預定週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震裝置,其中用於移動該可移動單元至該第一位置的預定時間長度要短於從該防震操作完成的點到一成像處理操作完成的點之時間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震裝置,其中在以可移動單元開始移動至該第一位置為起始並且以該可移動單元完成移動至該第一位置為結束的預定週期期間,在該移動距離與對應至該移動至該第一位置的經過時間之關係由正弦波形表示之情況下,該控制器控制該可移動單元的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防震裝置,其中該可移動單元用於該防震操作以及該移動至該第一位置的移動控制會以預定時間間隔來執行;以及該預定週期的時間長度要比該預定時間間隔長。
  6. 一種防震裝置,用於影像穩定,該防震裝置包括:可移動單元,其可移動;以及控制器,其控制該可移動單元進行防震操作;當在用於該防震操作的該可移動單元移動之後具有第一時間長度的第一週期已經完成時,該控制器經過第二時間長度之後將該可移動單元移動至第二位置;該第二位置係根據該防震操作已完成之後並且該第一週期開始之前該可移動單元之位置與該第一週期已完成之後該可移動單元之位置間之變更量來決定;以及該控制器以減速度、低速方式將該可移動單元移到該第二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防震裝置,進一步包含執行反射鏡上升操作以及反射鏡下降操作的反射鏡;該第一時間長度與該第二時間長度的總合少於或等於從該防震操作已完成並且驅動該可移動單元 用於該防震操作的一控制設定為關閉狀態的點到該反射性下降操作已完成的點之時間長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防震裝置,其中當完成該反射鏡下降操作時會完成具有該第二時間長度的第二週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防震裝置,其中該第一時間長度與該第二時間長度的總合要短於從該防震操作完成並且驅動該可移動單元用於該防震操作的該控制設定為關閉狀態的點到一成像處理操作完成的點之時間長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防震裝置,其中在具有從當用於該第二位置的該可移動單元開始移動至用於該第二位置的該可移動單元完成移動之該第二時間長度的第二週期內,在一經過時間與當用於該第二位置的該可移動單元開始移動之該可移動單元移動距離間之關係顯示出正弦波形之情況下,該控制器控制該可移動單元的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防震裝置,其中該可移動單元用於該防震操作以及該移動至該第二位置的移動控制會以預定時間間隔來執行;該第一時間長度要比該預定時間間隔長;以及該第二時間長度要比該預定時間間隔長。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防震裝置,其中當該改變量不多時,該第二位置設定成在該第一週期結束時與該可移動單元位置相同的位置;以及當該變更量不小時,該第二位置設定至該可移動單元在該第一時間長度內移動時該可移動單元的移 動範圍末端上。
  13. 一種防震裝置,用於影像穩定,該防震裝置包括:可移動單元,其可移動用於防震操作;控制器,其在曝光時間之後停止該防震操作,並在該防震操作之後將該可移動單元移動至第一位置;在以可移動單元開始移動至該第一位置為起始並且以該可移動單元完成移動至該第一位置為結束的預定週期期間,在該移動距離與對應至該移動至該第一位置的經過時間間之關係由正弦波形表示之情況下,該控制器控制該可移動單元的移動;以及根據該可移動單元的位置偵測操作以及決定該可移動單元應該移動到的位置之定位操作,以比該預定週期還要短的預定時間間隔,來執行該可移動單元移動至該第一位置;以及反射鏡,其執行反射鏡上升操作以及反射鏡下降操作;用於移動該可移動單元至該第一位置的預定時間長度要短於從該防震操作完成的點到該反射鏡下降操作完成的點之時間長度;該反射鏡下降操作係在曝光時間之後被執行;該可移動單元至該第一位置之移動係結束於該反射鏡下降操作完成前。
TW096124972A 2006-07-13 2007-07-10 防震裝置 TWI4397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92712A JP4963885B2 (ja) 2006-07-13 2006-07-13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2006192863A JP4789724B2 (ja) 2006-07-13 2006-07-13 像ブレ補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9390A TW200809390A (en) 2008-02-16
TWI439795B true TWI439795B (zh) 2014-06-01

Family

ID=38948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4972A TWI439795B (zh) 2006-07-13 2007-07-10 防震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764306B2 (zh)
KR (1) KR101297352B1 (zh)
TW (1) TWI4397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5616A (ja) * 2005-06-15 2007-02-01 Pentax Corp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ステ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の像振れ補正装置
TWI422958B (zh) * 2006-07-13 2014-01-11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防震裝置
JP5047553B2 (ja) 2006-07-13 2012-10-10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5123693B2 (ja) * 2007-03-13 2013-01-23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5172390B2 (ja) * 2007-03-13 2013-03-27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5150308B2 (ja) * 2007-03-13 2013-02-20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5439732B2 (ja) * 2008-03-31 2014-03-12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439734B2 (ja) * 2008-03-31 2014-03-12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9244492A (ja) * 2008-03-31 2009-10-22 Hoya Corp 撮像装置
JP5439733B2 (ja) * 2008-03-31 2014-03-12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315751B2 (ja) * 2008-03-31 2013-10-16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260115B2 (ja) * 2008-03-31 2013-08-14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0050745A (ja) * 2008-08-21 2010-03-04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5448800B2 (ja) * 2009-12-25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手段
US8743219B1 (en) 2010-07-13 2014-06-0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Image rotation correction and restoration using gyroscope and accelerometer
JP6540109B2 (ja) * 2015-03-11 2019-07-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13A (en) * 1878-02-26 Improvement in frames for photographs
US265705A (en) * 1882-10-10 Machinery foe manufacturing spring horseshoes
US265704A (en) * 1882-10-10 Half to shebman fletcher
JPH06347879A (ja) * 1993-06-04 1994-12-22 Nikon Corp 可動レンズ付きカメラ
JP3360756B2 (ja) * 1993-09-28 2002-12-24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像ブレ補正装置
US6332060B1 (en) * 1994-02-04 2001-12-18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with vibration compensation device varying the compensating a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cal length of a lens and the distance to the subject
JPH07261233A (ja) 1994-03-17 1995-10-13 Nikon Corp 手ぶれ補正カメラ
US5724616A (en) * 1994-02-04 1998-03-03 Nikon Corporation Lens driving system for camera with anti-vibration function
JPH0887055A (ja) 1994-09-14 1996-04-02 Canon Inc 流し撮り機能付カメラ
JP3414522B2 (ja) 1994-09-29 2003-06-09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ぶれ補正装置
JPH0973109A (ja) * 1995-09-06 1997-03-18 Nikon Corp ブレ検出装置
JP3487040B2 (ja) 1995-09-12 2004-01-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ブレ補正カメラ
US5930531A (en) * 1995-09-12 1999-07-27 Nikon Corporation Image shifting apparatus
JP3800709B2 (ja) * 1997-03-18 2006-07-26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ブレ補正装置、光学装置、及び、ブレ補正方法
JP4013283B2 (ja) * 1997-05-12 2007-11-28 株式会社ニコン 自動合焦機能付きカメラ
US6263162B1 (en) * 1998-08-25 2001-07-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shake preventing apparatus
JP2000250086A (ja) 1999-03-04 2000-09-14 Canon Inc 振れ補正装置
DE10017353A1 (de) * 1999-04-12 2000-11-02 Asahi Optical Co Ltd Einrichtung zur Korrektion des Zitterns eines fokussierten Bildes und mit dieser versehene Kamera
JP2000321612A (ja) 1999-05-11 2000-11-24 Asahi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像振れ補正装置と交換レンズとカメラ本体
JP4700793B2 (ja) 1999-09-24 2011-06-15 Hoya株式会社 ブレ補正装置
JP3689342B2 (ja) * 2001-02-19 2005-08-31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システムの電源制御装置
JP3940807B2 (ja) 2002-02-19 2007-07-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振れ補正光学系のロック装置
WO2005045516A1 (ja) 2003-10-20 2005-05-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224893B2 (en) * 2004-03-08 2007-05-29 Pentax Corporation Anti-shake apparatus
JP4679170B2 (ja) 2004-03-09 2011-04-27 Hoya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
US7528862B2 (en) 2004-03-09 2009-05-05 Hoya Corporation Anti-shake apparatus with magnetic-field change detector arranged in driving coil
JP2005345504A (ja) 2004-05-31 2005-12-15 Pentax Corp 像ブレ補正装置
US7440686B2 (en) 2004-05-31 2008-10-21 Hoya Corporation Anti-shake apparatus
JP4639942B2 (ja) * 2005-05-11 2011-02-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構付き撮像装置
JP2007011140A (ja) * 2005-07-01 2007-01-18 Olympus Imaging Corp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8020664A (ja) 2006-07-13 2008-01-31 Pentax Corp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4859567B2 (ja) 2006-07-13 2012-01-25 Hoya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69485B2 (en) 2012-05-01
KR20080007160A (ko) 2008-01-17
TW200809390A (en) 2008-02-16
KR101297352B1 (ko) 2013-08-19
US7764306B2 (en) 2010-07-27
US20080012947A1 (en) 2008-01-17
US20100208090A1 (en) 201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9795B (zh) 防震裝置
TWI403157B (zh) 防震裝置
TWI416167B (zh) 防震裝置
TWI423665B (zh) 角速度偵測設備
TWI448812B (zh) 防震設備及包含防震設備之照相裝置
TWI440963B (zh) 防震設備及包含防震之照相設備
TWI410126B (zh) 防震裝置
US20080013933A1 (en) Anti-shake apparatus
TWI419554B (zh) 防震裝置及照相設備
TWI422958B (zh) 防震裝置
TWI415451B (zh) 照相設備之除塵設備
TWI440962B (zh) 防震裝置
TWI420897B (zh) 防震裝置
TWI426778B (zh) 照相設備之除塵設備
CN101106650B (zh) 防抖装置
CN101106654B (zh) 防抖装置
JP4789724B2 (ja) 像ブレ補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