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7775B - 插座以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 - Google Patents

插座以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7775B
TWI437775B TW100110577A TW100110577A TWI437775B TW I437775 B TWI437775 B TW I437775B TW 100110577 A TW100110577 A TW 100110577A TW 100110577 A TW100110577 A TW 100110577A TW I437775 B TWI437775 B TW I4377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lug
support plate
protruding
fix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0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2410A (en
Inventor
Ryota Tomiyama
Noboru Hashimoto
Maki Kondou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12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2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7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77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Description

插座以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具備插座主體的插座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該插座主體具有插入著插頭上的插片的插片插入口。
以往,作為插座,專利文獻1所述的裝置已為眾所周知。這種插座有的在房屋的牆面上外露以進行安裝,有的被裝入到配電盤等的盤的內部。
另外,這種插座近年來也有時被裝入電動汽車充電座中,該電動汽車充電座藉由經由電纜而連接於電動汽車上來實施電動汽車的充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2-134216號公報
但是,在上述插座上連接有插頭的情況下,因為在插座中沒有抑制插頭從插座脫落的機構,所以在掛上插頭的電纜等無意中對插頭施加了力時存在插頭從插座脫落的可能。為了防止這種插頭從插座脫落的狀況,考慮在插座的表面設置用來固定插頭的固定部。
但是,對於在插座上設置門體的結構而言,在裝入配電盤或電動汽車充電座那樣的設備中的情況下,因為存在固定部和內部設備的結構部件產生干擾的可能,所以插座相對於內部設備的定位較為困難。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實際情況而做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可以抑制插頭無意中脫落,並且易於裝入設備中的插座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
本發明的插座的特徵為,具備插座主體,該插座主體具有插入著插頭上的插片的插片插入口;在上述插座主體上設置從上述插座主體的前面朝向前方突出的突狀部和從上述突狀部朝向前方突出的固定部,在上述突狀部的前面設置上述插片插入口,上述固定部在插片被插入到插片插入口內的狀態下,藉由固定該插頭上所設置的突起部,來防止上述插片從上述插片插入口脫落。
在該插座中優選的是,在上述固定部上設置抵接部,該抵接部在插片被插入到上述插片插入口內的狀態下,從上述固定部的與插頭相對的面朝向插頭突出;上述固定部以和上述突狀部之間的連接位置為支點而發生彈性形變,在上述突起部越過上述抵接部之後,藉由上述抵接部與上述突起部進行抵接,使上述突起部被固定。
在該插座中優選的是,上述固定部能夠在遮蓋上述插片插入口的閉合位置和使上述插片插入口向外部露出的開啟位置之間轉動。
在該插座中優選的是,上述固定部的一端安裝於上述突狀部上,並且上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能夠以上述固定部的一端為轉動中心,在從上述突狀部向前方突出的狀態和抵接到上述突狀部的前面的狀態之間轉動,在上述固定部抵接到上述突狀部的前面的狀態下,上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側的端部從上述突狀部向另一端側突出。
在該插座中優選的是,上述固定部能夠在至少一部分被收容於上述插座主體內部的收容位置和上述固定部的整體從上述插座主體向前方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間滑動。
在該插座中優選的是,在上述插座主體的內部設置著用來開閉上述插片插入口的內門。
在該插座中優選的是,在上述突狀部上設置外門,該外門至少能夠在由前方遮蓋上述插片插入口的閉合位置和使上述插片插入口向外部露出的開啟位置之間進行位移。
在該插座中優選的是,在上述突狀部的前面設置朝向後方凹進的凹進處,在上述凹進處的底面設置上述插片插入口。
在該插座中優選的是,在上述插座主體上,安裝著藉由遮蓋上述突狀部而使插座主體的前面變得平滑的蓋體。
在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中優選的是,藉由經由電纜而與具備電池的外部設備進行連接,來實施對該電池的充電。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插座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該插座能夠抑制插頭無意中脫落,並且易於裝入設備中。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第一實施方式)
參照圖1(a)、圖1(b)~圖7(a)、圖7(b),來說明把本發明的插座具體化為設置於充電座中的插座的第一實施方式。
如圖1(a)、圖1(b)所示,充電座(stand)1是一種充電裝置,藉由經由電纜而連接於電動汽車來對電動汽車中所搭載的電池進行充電。充電座1例如設立在室外的停車場。
充電座1包括以縱向長的長方體形狀所形成的座主體2和設置於座主體2的規定高度的位置上的橫向開閉式的門3。門3形成為大致四方形狀,並且在圖1(a)所示的閉合位置和圖1(b)所示的開啟位置之間可開閉地進行位移。如圖1(b)所示,在座主體2的與門3對應的部位上,設有凹進處4。在構成凹進處4的裏側的壁體5大致的中央部上安裝有插座10。也就是說,插座10被裝入到充電座1內。
在下文中,將設置著門3的一側設為“前方”,將設置著插座10的一側、也就是充電座1的裏側設為“後方”,並且將作為充電座1的設立的方向的長邊方向設為“上下方向Z”,將充電座1的左右方向設為“左右方向Y”,將與上下方向Z及左右方向Y的雙方正交的方向、也就是充電座1的前後方向設為“前後方向X”。
參照圖2及圖3(a)~圖3(c),來說明插座10的結構。
如圖2所示,在壁體5上,設有用來使插座10露出的開口部5A和在開口部5A周圍的4個安裝孔5B。插座10通過各安裝孔5B用螺釘6而安裝於壁體5上。
插座10包括插座主體20,在前面形成插入著插頭50上的插片52(參見圖4(a)~圖4(b))的插片插入口25。
在插座主體20上,設有採用樹脂材料所成形的長方體形狀的殼體(case)21。在殼體21內,收容有藉由連接著插片52而對插片52供應電力的插片承受部件(未圖示)。
在殼體21的前面22的左右方向Y的中央部上,設有由前面22朝向前方突出的突狀部23。在殼體21的前面22的4角上,分別設有用來固定螺釘6的螺釘孔26。在突狀部23的前面23A的下端部,設有由前面23A朝向前方突出的作為固定部的支承板30。
突狀部23在由前方觀察到的平面視圖上形成為,上方為彎曲形狀並且下方為矩形形狀。另外,突狀部23的突出量,也就是殼體21的前面22和突狀部23的前面23A之間的前後方向X的距離,較作為壁體5的前後方向X的厚度的板厚度稍大。
在突狀部23上,設有從突狀部23的前面23A朝向後方凹進的凹進處24。該凹進處24在由前方觀察到的平面視圖上形成為圓形。凹進處24的內徑和插頭50的插頭體51(參見圖4(a)~圖4(b))前端部的外徑大致相等。具體而言,凹進處24的內徑較插頭體51的外徑稍大。
在凹進處24的底面24A上設有插片插入口25。插片插入口25包括按左右方向Y而排列的電源用插入口25A和配置於2個電源用插入口25A之間且在電源用插入口25A下方的接地用插入口25B。
支承板30是在從上方觀察到的平面視圖上前後方向X為長邊的長方形平板。在支承板30的前方設有作為抵接部的2個抵接突起部31,使該2個抵接突起部31按左右方向Y而鄰近地排列著。
抵接突起部31在從左右方向Y觀察到的平面視圖上形成為從支承板30的上表面32朝向上方突出的三角形狀。在抵接突起部31上設有隨著接近後方而朝向上方傾斜的傾斜部33以及連結傾斜部33的頂部和上表面32並且沿著上下方向Z而延伸的接觸部34。
如圖3(a)所示,在插座主體20(參見圖3(b))內部,設有用來開閉電源用插入口25A的電源用內門41和用來開閉接地用插入口25B的接地用內門42。電源用內門41對應於各電源用插入口25A而設置有2個。
如圖3(b)及圖3(c)所示,在該主體20內部,設有收容左方電源用內門41的第一凹進部27、收容右方電源用內門41的第二凹進部28及收容接地用內門42的第3凹進部29。
在第一凹進部27內,設有隨著接近電源用插入口25A而向左方傾斜的傾斜部27A和從傾斜部27A的後端部朝向右方延伸的底部27B。在第二凹進部28內,設有隨著接近電源用插入口25A而向右方傾斜的傾斜部28A和從傾斜部28A的後端部朝向左方延伸的底部28B。在第3凹進部29內,設有隨著接近電源用插入口25B而向下方傾斜的傾斜部29A和從傾斜部29A的後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底部29B。
在各傾斜部27A~29A上,以壓縮後的狀態分別配置板簧43~45。板簧43~45對各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分別施加力,以使各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成為閉合位置。另外,在底部27B、28B上,分別抵接有電源用內門41的後端部。在底部29B上,抵接有接地用內門42的後端部。
在電源用內門41上,設有朝向前後方向X延伸的基底部41A和從基底部41A的前端部朝向在左右方向Y上相鄰的電源用插入口25A而延伸的開閉部41B。在開閉部41B上,設有插頭50的插片52(參見圖4(a)與圖4(b))可進行抵接的抵接部41C。抵接部41C形成為隨著接近相鄰的電源用插入口25A而向後方傾斜的傾斜面。
在接地用內門42上,設有朝向前後方向X延伸的基底部42A和從基底部42A的前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開閉部42B。在開閉部42B上,設有插片52可進行抵接的抵接部42C。抵接部42C形成為隨著接近上方而向後方傾斜的傾斜面。
對與插片52的插拔相伴的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的動作作說明。
在插片52向插片插入口25插入的情況下,插片52與各抵接部41C、42C抵接。在從該狀態下將插片52朝向後方插入時,利用底部27B~29B上所分別設置的卡定部(未圖示),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的後端部各自被固定於各傾斜部27A~29A和各卡定部之間,借助於板簧的作用力,不向左方及右方(接地用內門42的情況下是上方及下方)移動。結果為,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分別以底部27B~29B為中心,以抵抗板簧43~45的作用力,像附圖中的雙點劃線那樣進行轉動。也就是說,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分別向開啟位置進行位移。與之相伴,插片52能夠插通至較開閉部41B、42B更後方。
另一方面,在將插片52從插片插入口25拔掉的情況下,隨著附圖中插片52的後端部從開閉部41B、42B接近前方,借助於板簧43~45的作用力,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分別朝向閉合位置進行位移。然後,在插片52的後端部從開閉部41B、42B的前端面向前方進行了移動時,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向附圖中實線的閉合位置分別進行位移。
參照圖4(a)~圖4(b),來說明插頭50的結構。
如圖4(a)所示,插頭50包括:插頭體51,前後方向X成為長邊的圓筒形狀,且由使用者把持;插片52,從插頭體51朝向後方突出;電纜53,連接於插頭體51的前端部上。插片52包括按左右方向Y排列的一對電源用插片52A和在左右方向Y上配置於2個電源用插片52A之間且配置在插片52A下方的接地引腳(pin)52B。電源用插片52A形成為平板形狀。接地引腳52B形成為圓形銷形狀。
在插頭體51的後端部上方,設有表示電源用插片52A和接地引腳52B之間的位置的位置指示部54。在插頭體51的前後方向X的中央部的兩個側面上,設有由使用者的手指捏住的平面形狀的把持部55。在插頭體51的前後方向X的中央部的下方,設有朝向下方突出為球面狀的突起部56。
位置指示部54是沿著前後方向X而延伸的長方形狀的突起。而且,在位置指示部54位於插頭50上方的情況下,電源用插片52A按左右方向Y排列,並且在其下方配置接地引腳52B。
如圖4(b)所示,突起部56包括隨著接近前方而向下方傾斜的傾斜部57、從傾斜部57的下端部朝向前方延伸的頂部58以及從頂部58的前端部隨著接近前方而向上方傾斜的抵接部59。在傾斜部57的左右方向Y的中央部,設有朝向上方凹進的後方凹進部57A。在抵接部59的左右方向Y的中央部,設有朝向上方凹進的前方凹進部59A。這些凹進部57A、59A由頂部58進行了劃分。
後方凹進部57A包括隨著接近後方而傾斜以使左右方向Y的寬度增大的一對後方側面57B以及在後方側面57B的前端部上在左右方向Y連結後方側面57B並且沿著上下方向Z延伸的連結面57C。
前方凹進部59A包括:在左右方向Y上相互相對並且沿著上下方向Z延伸的一對前方側面59B以及在前方側面59B的後端部上在左右方向Y連結前方側面59B並且沿著上下方向Z延伸的抵接面59C。
參照圖5(a)~圖5(c)及圖6(a)~圖6(b),來說明將插頭50與插座10連接的狀態。
如圖5(a)所示,使用者在調整插頭50的朝向以使位置指示部54成為上方之後,使插頭50朝向插座10移動。然後,如圖5(b)所示,在插頭50的突起部56與支承板30的抵接突起部31抵接時,支承板30以插座主體20和支承板30之間的連接位置CP為支點,產生彎曲以便支承板30的前端部朝向下方進行位移。也就是說,支承板30以連接位置CP為支點向下方發生彈性形變。若從該狀態進一步插入插頭50,則如圖5(c)所示,在突起部56越過抵接突起部31的頂部之後,支承板30借助於復原力的作用朝向上方進行位移。此時,成為插片52被插入插片插入口25(參見圖2)內的狀態,並且插頭50與插座10連接完成。
在該狀態下,在凹進處24的內周面和插頭體51的外周面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這裏,所謂的“微小的間隙”指的是,小到使用者的手指無法伸入的程度的間隙。因此,在插入插頭50以便從圖5(b)變為圖5(c)的狀態之時,抑制使用者的手指伸入凹進處24內。
如圖6(a)~圖6(b)所示,在插座10中連接有插頭50的狀態,也就是圖5(c)的狀態下,抵接突起部31被收容于前方凹進部59A內。具體而言,如圖6(a)所示,抵接突起部31的接觸部34抵接到抵接面59C上。加之,如圖6(b)所示,抵接突起部31配置于一對前方側面59B的左右方向Y之間,並且與各前方側面59B鄰近。具體而言,前方側面59B的左右方向Y的寬度T1和2個抵接突起部31的左右方向Y的寬度T2大致相等。詳細來說,前方側面59B的寬度T1比抵接突起部31的寬度T2稍大。因此,支承板30將插頭50固定。詳細來說,通過抵接突起部31和突起部56相互固定,防止了插片52從插片插入口25(參見圖2)脫落。
參照圖7(a)~圖7(b),來說明從插座10拔掉插頭50的狀態。
如圖7(a)所示,使用者將支承板30的前端部向下方按壓。在該狀態下,成為突起部56與抵接突起部31的卡合大致上脫開的狀態。然後,藉由由使用者將插頭50向前方拔出,而成為圖7(b)所示的那種從插座10拔出插頭50後的狀態。此時,若使用者從支承板30放開手指,則借助於復原力,支承板30朝向上方進行位移。
根據本實施方式,可以產生下面的效果。
(1)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插頭50連接到插座10中的狀態下,插頭50的突起部56和支承板30的抵接突起部31抵接。借此,即使因掛上插頭50的電纜53等而向從插座10拔掉插頭50的方向無意地施加了力,也可以防止插頭50從插座10脫落。
於是,作為防止插頭從插座脫落的固定部,考慮以下結構,藉由在將插片連接到插片承受部件上之後使之旋轉規定角度而在插片上所設置的穿透孔中插入插片承受部件上所設置的突起,來防止插頭從插座脫落。
上述結構假定了一般插頭的插拔的次數較少的情形,所以大多保證例如插拔插頭的次數為百次左右。具體而言,藉由插入插片,插片承受件發生彈性形變,並且在插片的穿透孔中插入插片承受件的突起。若反復該插片承受件的彈性形變,則插片承受部件的彈性下降,因而不再向插片的穿透孔插入插片承受部件的突起。其結果為,有時在反復插頭插拔的時候不再實現防止使插頭從插座脫落的功能。從而,在插拔插頭的次數較多的用途中為不適合的結構。
這一點,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在支承板30上設置抵接突起部31,並且在抵接突起部31上固定插頭50的突起部56,來防止插頭50從插座10脫落。因此,與上述插片和插片承受部件之間的防脫結構進行比較,可以增大能防止插頭從插座脫落的保證次數。
另外,在從插座主體20省略了突狀部23的結構中,因為存在壁體5和支承板30產生干擾的可能,所以插座10相對於壁體5的定位較為困難。這一點,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將突狀部23插通於壁體5的開口部5A內,就可以容易進行插座10相對於壁體5的定位,因此可以抑制壁體5和支承板30產生干擾的狀況。從而,可以將插座10容易地安裝於壁體5上。
(2)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突起部56抵接到抵接突起部31上時,支承板30以連接位置CP為中心而朝向下方產生彎曲。因此,抵接突起部31向遠離突起部56的方向進行位移。從而,因為突起部56可以容易地越過該抵接突起部31,所以能夠容易進行插頭50對插座10的插入作業。
又,由於在插頭50連接到插座10中的狀態下,使用者用手指將支承板30朝向下方按壓,因而支承板30以連接位置CP為中心向下方產生彎曲。借此,因為支承板30的抵接突起部31朝向遠離插頭50的突起部56的方向進行移動,所以能夠抑制在從插座10拔掉插頭50時抵接突起部31和突起部56相互產生干擾的狀況。借此,因為可以省略在支承板30上設置用於使抵接突起部31朝向遠離突起部56的方向移動所用的專用機構,所以能夠謀求支承板30的簡單化。
(3)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插座50未連接到插座10中時由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分別遮蓋插片插入口25。從而,可以抑制蟲等異物經由插片插入口25進入插座10內部的狀況。
(4)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在突狀部23的內部設置凹進處24,可以抑制在使用者將插頭50與插座10連接時使用者的手伸入凹進處24內的狀況。
(5)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由突狀部23插通於壁體5的開口部5A內,來進行插座10相對於壁體5的定位。也就是說,開口部5A產生進行插座10的定位和使插片插入口25向外部露出的兩個作用。從而,因為可以省略用於在壁體5上插通突狀部23的專用開口孔,所以能夠謀求壁體5的形狀的簡單化。
(6)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由前方觀察到的平面視圖上形成為:突狀部23的上方為彎曲形狀,並且下方為矩形形狀。也就是說,突狀部23的形狀形成為上下非對稱。因此,可以在上下方向Z上容易地以視覺來識別插座10的朝向。從而,作業人員可以容易地實施將插座10安裝於壁體5上的作業。
(7)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插座10中連接有插頭50的狀態下,在插頭50的突起部56的前方凹進部59A內收容支承板30的抵接突起部31。因此,可以限制插頭50的向左右方向Y的移動。
(8)根據本實施方式,藉由在插頭50上設置位置指示部54,而可以確認插片52的配置位置。因此,可以省略:藉由由作業者直接觀察插片52來確認插片52的配置位置的作業。
(第二實施方式)
參照圖8~圖11(a)~圖11(c),來說明將本發明的插座具體化為設置於充電座中的插座的第二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實施方式進行比較,不同之處為支承板30能夠轉動。下面,以與第一實施方式之間的不同之處為中心進行說明。另外,在相同結構上附上相同符號,省略其說明。
參照圖8及圖9(a)~圖9(c),來說明插座10的結構。
如圖8所示,在突狀部23的前面23A下端部,設有由前面23A朝向前方突出的支承部21A。在該支承部21A上安裝有支承板開閉機構60。
支承板開閉機構60包括:軸61,插入將支承部21A朝向左右方向Y貫通的貫通孔21B中;螺旋彈簧(下面稱為“彈簧部件62”),卡合於軸61和支承板30之間。
在作為固定部的支承板30的左右方向Y的中央部,設有朝向下方凹進的凹進處71。凹進處71形成為,朝向前後方向X延伸並且後方部位的左右方向Y的寬度變得比前方部位的左右方向Y的寬度大。另外,在凹進處71前方的底面71A上,設有作為抵接部的抵接突起部31。
在支承板30的前端部設有彎曲凹進部72。彎曲凹進部72以朝向該凹進部72的前方並且向下方凹進的彎曲形狀來形成。
在支承板30的後端部設有用來插通軸61的一對軸插通部73,該一對軸插通部73在左右方向Y上挾著凹進處71。
支承板30能夠在如圖9(a)所示用於使抵接突起部31與插頭50的突起部56卡合的第二位置和如圖9(b)所示用於使支承板30的表面與突狀部23的前面23A抵接的第一位置之間進行位移。也就是說,支承板30能夠以軸61為轉動中心而在開啟位置和閉合位置之間轉動。在下面,將支承板30的轉動方向設為“開閉方向W”,將支承板30開啟的方向設為“開啟方向”,將支承板30閉合的方向設為“閉合方向”。
如圖9(c)所示,支承板30在閉合位置上,能夠以安裝於突狀部23的支承部21A上的支承板30的一端為轉動中心而進行活動的支承板30的另一端即前端部74比突狀部23更向另一端側突出。也就是說,支承板30處於閉合位置上,支承板30的上端部比突狀部23的上端部更向上方突出。
參照圖10(a)~圖10(d),來說明將插頭50與插座10連接的狀態。還有,在圖10(a)~圖10(d)中,將省略插座10的內部結構來表示,並且作為剖面結構僅示出門體31。另外,還省略插頭50的電纜53來表示。
如圖10(a)所示,使用者使支承板30從支承板30為閉合位置的狀態進行位移以成為開啟位置(下面稱為“開啟操作”)。在該支承板30的狀態下,如圖10(b)所示,使插頭50抵接于支承板30上,以便插頭50的突起部56收容于支承板30的凹進處71內。
在該狀態下,插片52配置於前後方向X與插片插入口25(參見圖3)對應的位置上。具體而言,接地引腳52B的前端部成為插入到接地用插入口25B(參見圖3(a)~圖3(c))內的狀態。另一方面,電源用插片52A配置到電源用插入口25A(參見圖3(a)~圖3(c))的前方。而且,在該狀態下,若將插頭50朝向後方插入,則插片52被插入到插片插入口25內。
又,突起部56的左右方向Y的寬度與凹進處71的比抵接突起部31更靠前方的部位的左右方向Y的寬度大致相等。具體而言,凹進處71的上述部位的寬度較突起部56的寬度稍大。因此,在突起部56收容到凹進處71內的狀態下,插頭50要相對于支承板30向左右方向Y移動時,突起部56與凹進處71的左右方向Y的側面進行接觸。其結果為,插頭50的相對于支承板30的左右方向Y的移動被限制。
如圖10(c)所示,藉由使插頭50向後方移動,使突起部56和支承板30的抵接突起部31進行抵接,支承板30就從圖10(b)所示的位置向開啟方向進一步轉動。如圖10(d)所示,在突起部56越過抵接突起部31的頂部之後,支承板30借助於彈簧部件62(參見圖8)的作用力朝向閉合方向進行轉動,並且在抵接突起部31抵接到插頭體51的狀態下轉動停止。此時,成為插片52插入到插片插入口25(參見圖2)內的狀態,並且插頭50與插座10連接完成。
參照圖11(a)~圖11(c),來說明從插座10拔掉插頭50的狀態。還有,在圖11(a)~圖11(c)中,將省略插座10的內部結構進行表示,並且作為剖面結構僅示出門體31。另外,還省略插頭50的電纜53進行了表示。
如圖11(a)所示,使用者使支承板30向開啟方向移動。在該狀態下,成為突起部56與抵接突起部31之間的卡合脫開後的狀態。然後,如圖11(b)所示,藉由使用者將插頭50向前方拔出,而成為圖11(c)所示的那種從插座10拔出插頭50後的狀態。此時,若使用者從支承板30放開手指,則借助於彈簧部件62(參見圖8)的作用力,支承板30進行轉動以便成為閉合位置。
根據本實施方式,除了第一實施方式的效果(1)~(8)之外,還可以產生以下的效果。
(9)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支承板30能夠在閉合位置和開啟位置之間進行轉動,所以在未將插頭50插入到插座10中的情況下,可以折疊支承板30。從而,可以抑制因無意地對支承板30施加外力而使支承板30破損的狀況。
(10)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在支承板30處於閉合位置時,支承板30的前端部74比突狀部23更向上方(離心側)突出,所以在使用者進行開啟操作時,易於將使用者的手指搭在前端部74上。從而,使用者可以容易進行開啟操作。
(11)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支承板30的前端部74上設置彎曲凹進部72。因此,使用者的手指易於搭在彎曲凹進部72上。從而,使用者可以更加容易地進行開啟操作。
(12)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支承板30上設有凹進處71。從而,由於在插座10中插入插頭50時插頭50的突起部56被收容於凹進處71內,因而可以進行插片52相對於插片插入口25在左右方向Y的定位。
(13)在本實施方式中,軸61位於突狀部23的前面23A的前方,也就是說,支承板30的轉動中心位於突狀部23的前方。因此,可以省略用於支承板30的表面和突狀部23的前面23A進行抵接的專用形狀。從而,可以謀求支承板30的形狀的簡單化。
(14)如圖19所示,未在插座主體110上設置突狀部的情況下,難以進行插座100相對於壁體5的定位。從而,在將插座100安裝到相對於壁體5的預期安裝位置成向上方偏移後的位置上的情況下,支承板120與壁體5進行接觸。其結果為,插座100安裝到壁體5上的狀態下插座100的美觀度下降。
另外,在將插座100安裝到相對於壁體5的預期安裝位置向下方偏移後的位置上的情況下,在插座100上作為使支承板30轉動的中心的安裝部130和壁體5接觸。其結果為,支承板120無法從閉合位置朝向開啟位置進行轉動。
這一點,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利用突狀部23來進行插座10相對於充電座1的壁體5的定位,所以可以容易地將插座10定位於壁體5的預期安裝位置上。因此,可以抑制插座10相對於壁體5的錯位。其結果為,可以抑制插座10安裝到壁體5上的狀態下插座10的美觀度下降。
又,因為插座10相對於壁體5而進行定位,所以能夠將支承部21A及軸插通部73配置於壁體5的開口部5A內。從而,可以抑制因支承部21A及軸插通部73與壁體5接觸而支承板30不能從閉合位置朝向開啟位置進行轉動的狀況。
(其他的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插座不限於上述各實施方式,例如可以進行以下的變更。另外,以下的變形例並不是僅僅針對上述各實施方式而適用,也可以將不同的變形例之間相互組合加以實施。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雖然能夠由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分別開閉電源用插入口25A及接地用插入口25B,但是分別開閉電源用插入口25A及接地用插入口25B的機構不限定於此。例如圖12(a)~圖12(b)所示,也可以將門體開閉機構80安裝於插座主體20上。門體開閉機構80包括開閉插片插入口25及凹進處24的矩形形狀的外門81、作為外門81的轉動中心軸的軸82和對外門81加力的螺旋彈簧(未圖示)。外門81能夠在圖12(a)所示的將插片插入口25及凹進處24向外部露出的開啟位置和圖12(b)所示的遮蓋插片插入口25及凹進處24的閉合位置之間進行轉動。另外,螺旋彈簧對外門81朝向閉合位置加力。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將插座10安裝於充電座1的壁體5上的形式,但是插座10的使用形式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作為固定於房屋牆面上的外露插座來使用。這種情況下,如圖13所示,要在插座主體20的前面用螺釘(未圖示)來安裝蓋體90。在蓋體90上,設有與突狀部23嵌合的開口部91。在蓋體90安裝到插座主體20上的狀態下,突狀部23的前面23A和蓋體90的前面變得平滑。也就是說,插座10的前面變得平滑。這裏,所謂突狀部23的前面23A和蓋體90的前面較為平滑是指,突狀部23的前面23A和蓋體90的前面同樣平滑地連續即可,也可以在前後方向X稍微錯開。另外,該蓋體90在第二實施方式的插座10中也可以適用。
據此,可以提高將插座10作為外露插座來使用時插座10的美觀度。又,還可以將插座10的插座主體20及支承板30作為公共部件,兼用作作為設備內部的插座和外露插座。因此,與將作為設備內部的插座和外露插座當作各自不同的專用部件來形成插座主體20及支承板30的情況進行比較,可以省略用於專用部件的模具。其結果為,可以謀求製造成本的降低。
另外,突狀部23的前面23A和蓋體90的前面也可以形成為一面。據此,可以進一步提高將插座10作為外露插座來使用時插座10的美觀度。
另外,蓋體90對插座10的安裝形式不限定為螺釘。例如,也可以在蓋體90上設置卡合爪,並且在插座主體20上設置卡合凹部之後,藉由使卡合爪和卡合凹部卡合,將蓋體90安裝於插座主體20上。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14所示,也可以從殼體21省略凹進處24。這種情況下,插片插入口25形成於突狀部23的前面23A上。另外,該結構在第二實施方式的插座10中也可以適用。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雖然支承板30能夠以軸61為轉動中心進行轉動,但是支承板30的位移形式不限定於此。例如圖15所示,支承板30還能夠在前後方向X可滑動地進行位移。具體而言,支承板30在收容於插座主體20內部的收容位置和支承板30的全部從插座主體20向前方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間進行滑動。這種情況下,在未將插頭50連接到插座10中的狀態下,將支承板30設為收容位置,在要將插頭50與插座10進行連接時將支承板30設為突出位置。還有,作為使支承板30滑動的機構,使用已知的機構。另外,作為上述機構,例如還考慮藉由在收容位置上對解除支承板30收容於插座主體20內部的狀況的按鈕進行按下操作,使支承板30自動向突出位置移動的機構。另外,在圖15中,雖然作為收容位置,支承板30的整體收容到插座主體20的內部,但是也可以把收容支承板30的一部分的位置設為收容位置。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從支承板30省略凹進處71。這種情況下,支承板30的表面形成為平面形狀。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雖然支承板30的前端部74是沿著上下方向Z延伸的形狀,但是前端部74的形狀不限定於此。例如圖16(a)所示,支承板30處於閉合位置上,在前端部74上也可以設置朝向前方延伸的前端突出部75。另外,該前端突出部75如圖16(b)所示,也可以形成為隨著接近前方而朝向上方傾斜的形狀。因為藉由形成為這種形狀,更易於對支承板30搭上使用者的手指,所以使用者可以更加容易地進行開啟操作。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雖然支承板30的前端部74從突狀部23向上方突出,但是前端部74也可以設計為,在上下方向Z上與突狀部23處於同一位置或者下方。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雖然是支承板30遮蓋凹進處24一部分的結構,但是如圖17(a)~圖17(b)所示,作為支承板30也可以形成為遮蓋凹進處24整體的結構。也就是說,支承板30起到作為外門的作用。這種情況下,如圖17(b)所示,在支承板30為閉合位置時,支承板30抵接於突狀部23的前面23A上的凹進處24的邊緣。據此,因為利用支承板30來遮蓋凹進處24,所以能夠在支承板30為閉合位置時抑制異物經由凹進處24內及插片插入口25進入插座主體20內部。又,可以省略插座主體20內部的電源用內門41及接地用內門42和板簧43~45。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雖然如圖8所示,其結構為藉由在突狀部23的下端部設置支承部21A,支承板30以支承部21A上所安裝的軸61為轉動中心進行轉動,但是支承板30進行轉動的結構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通過在突狀部23的上端部設置支承部21A,使支承板30以支承部21A上所安裝的軸61為轉動中心進行轉動。也就是說,支承板30的一端為上端部,支承板30的另一端為下端部。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雖然如圖9(a)~圖9(c)所示,支承板30設置在突狀部23的前面23A上,但是支承板30可以設置於突狀部23的左右方向Y的兩個側面中的至少一方上。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雖然其結構為,藉由支承板30向下方產生彎曲,或者藉由支承板30向閉合方向進行轉動,抵接突起部31離開突起部56,但是抵接突起部31離開突起部56的結構不限定於此。例如圖18(a)~圖18(c)所示,也可以形成為抵接突起部31能夠相對于支承板30按上下方向Z進行位移的結構。具體而言,如圖18(a)所示,在支承板30前方的部位上,設有朝向下方凹進的凹進處76。在該凹進處76內,收容著設置有抵接突起部31的可動部件35和對可動部件35朝向上方加力的盤簧36。在可動部件35的上方,限制可動部件35向上方移動的框狀蓋體部件37用螺釘38固定在支承板30上。此時,盤簧36以壓縮後的狀態被收容。借此,在插頭50插入插座10中之前的狀態下,以可動部件35抵接到蓋體部件37上的狀態來維持。
如圖18(b)所示,在將插頭50插入插座10中的情況下,插頭50的突起部56抵接于支承板30的抵接突起部31上時,可動部件35抵抗盤簧36的作用力而朝向下方移動。在該狀態下,藉由使插頭50朝向後方移動,突起部56就越過抵接突起部31。隨後,如圖18(c)所示,借助於盤簧36的作用力,可動部件35朝向上方移動。其結果為,在插頭50的前方凹進部59A(參見圖4(a)~圖4(b))內收容抵接突起部31。因此,插頭50被固定于支承板30上。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只要是藉由電源用內門及接地用內門伴隨插頭50的插片52的抵接而轉動來開閉插片插入口25的結構即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結構。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雖然如圖2所示,在從前方觀察到的平面視圖上,突狀部23形成為,上方為彎曲形狀並且下方為矩形形狀,但是突狀部23的形狀不限定於此。例如,在由前方觀察到的平面視圖上,突狀部23也可以形成為矩形形狀(參見圖12(a)~圖12(b))或者圓形形狀。總而言之,突狀部23只要是可以藉由插通於壁體5的開口部5A內來進行插座10相對於壁體5的定位的形狀就可以。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雖然如圖1(a)~圖1(b)所示,藉由突狀部23插通於壁體5的開口部5A內,來進行插座10相對於壁體5的定位,但是突狀部23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在壁體5的和開口部5A不同的地方形成用於插通突狀部的貫通孔,在與該貫通孔對應的插座主體20的前面的位置上設置突狀部。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如圖2所示,插座主體20的前面固定在充電座1的壁體5上,但是插座主體20對於壁體5的安裝形式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將插座主體20的後面或者側面固定於壁體5上。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藉由將圖13所示的蓋體90安裝於插座主體20上,來提高插座10的美觀度。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如圖1(a)~圖1(b)所示,將插座10安裝到充電座1內,但是插座10的適用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在房屋等建築物的屋外側牆面上安裝插座10。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牆面上所安裝的控制盤內安裝插座10。另外,只要其結構為,在具有插座主體及固定部(支承板)的插座上,在插座主體上插片插入口形成於前面並且設置配置有固定部的突狀部,則不限定為充電座1。只要是藉由將插座10的前面側安裝於面板等上進行裝入的設備,則可以產生和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效果(1)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作為充電裝置,具體化為藉由經由電纜而連接於電動汽車上來對電動汽車的電池進行充電的充電座1,但是充電裝置的種類不限定於此。只要是藉由經由電纜而連接於具備電池的外部設備上來對該電池進行充電的裝置,也可以適用於其他的裝置。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充電座
2...座主體
3...門
4...凹進處
5...壁體
5A...開口部
5B...安裝孔
6...螺釘
10...插座
20...插座主體
21...殼體
22...殼體的前面
23...突狀部
23A...前面
24...凹進處
24A...凹進處的底面
25...插片插入口
25A...電源用插入口
25B...接地用插入口
26...螺釘孔
30...支承板(固定部)
31...抵接突起部(抵接部)
32...上面(與插頭相對的固定部的面)
33...傾斜部
34...接觸部
41...電源用內門(內門)
42‧‧‧接地用內門(內門)
50‧‧‧插頭
52‧‧‧插片
56‧‧‧突起部
74‧‧‧前端部(門體另一端側的端部)
81‧‧‧外門
90‧‧‧蓋體
CP‧‧‧連接位置(支承板與插座主體之間的連接位置)
圖1(a)~圖1(b)是針對本發明的插座的一實施方式,圖1(a)及圖1(b)是具備該插座的充電座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插座的立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3(a)~圖3(c)是針對該實施方式的插座,圖3(a)是表示插片插入口的正面結構的正面圖,圖3(b)是表示沿著圖3(a)的A-A的剖面結構的剖面圖,圖3(c)是表示沿著圖3(a)的B-B的剖面結構的剖面圖。
圖4(a)~圖4(b)是針對與該實施方式的插座進行連接的插頭,圖4(a)是表示從上方觀察插頭的立體結構的立體圖,圖4(b)是表示從下方觀察插頭的立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5(a)~圖5(c)是表示在該實施方式的插座中連接插頭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6(a)~圖6(b)是針對該實施方式的插座及插頭,圖6(a)及圖6(b)是表示在插座中連接有插頭的狀態下插座的突起部與插頭的突起部之間的位置關係的俯視圖。
圖7(a)及圖7(b)是表示從該實施方式的插座拔掉插頭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8是針對本發明的插座的第二實施方式,其表示插座的分解立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9(a)~圖9(c)是針對該實施方式的插座,圖9(a)是表示插座立體結構的立體圖,圖9(b)是表示支承板為閉合位置的狀態的插座立體結構的立體圖,圖9(c)是將支承板為閉合位置的狀態的支承板前端部分放大後的放大圖。
圖10(a)~圖10(d)是表示在該實施方式的插座中連接插頭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11(a)~圖11(c)是表示從該實施方式的插座拔掉插頭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12(a)~圖12(b)是針對本發明的插座的其他實施方式,圖12(a)是表示門體為開啟位置時的插座立體結構的立體圖,圖12(b)是表示門體為閉合位置時的插座立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13是針對本發明的插座的其他實施方式,其表示該插座立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14是針對本發明的插座的其他實施方式,其表示該插座立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15是針對本發明的插座的其他實施方式,其表示該插座側面結構的側面圖。
圖16(a)~圖16(b)是針對本發明的插座的其他實施方式,圖16(a)及圖16(b)是將門體的前端部周邊放大後的放大圖。
圖17(a)~圖17(b)是針對本發明的插座的其他實施方式,圖17(a)是表示門體為開啟位置時的插座立體結構的立體圖,圖17(b)是表示門體為閉合位置時的插座立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18(a)~圖18(c)是針對本發明的插座的其他實施方式,圖18(a)是表示支承板分解立體結構的立體圖,圖18(b)及圖18(c)是表示在插座上連接插頭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19是示意地表示比較例的插座剖面結構的示意剖面圖。
5...壁體
5A...開口部
5B...安裝孔
6...螺釘
10...插座
20...插座主體
21...殼體
22...殼體的前面
23...突狀部
23A...前面
24...凹進處
24A...凹進處的底面
25...插片插入口
25A...電源用插入口
25B...接地用插入口
26...螺釘孔
30...支承板(固定部)
31...抵接突起部(抵接部)
32...上面(與插頭相對的固定部的面)
33...傾斜部

Claims (9)

  1. 一種插座,具備插座主體,該插座主體具有插入著插頭上的插片的插片插入口,該插座的特徵為,在上述插座主體上設置從上述插座主體的前面朝向前方突出的突狀部和從上述突狀部朝向前方突出的固定部,在上述突狀部的前面設置上述插片插入口,在上述固定部上設置抵接部,該抵接部在上述插片被插入到上述插片插入口內的狀態下,從上述固定部的與插頭相對的面朝向上述插頭突出,上述固定部以與上述突狀部之間的連接位置為支點而發生彈性形變,上述插頭上所設置的突起部與上述抵接部抵接時,藉由上述固定部發生彈性形變,上述突起部越過上述抵接部,上述固定部在上述突起部越過上述抵接部之後,在上述插片被插入到上述插片插入口內的狀態下,藉由上述抵接部與上述突起部進行抵接,使上述突起部被固定,來防止上述插片從上述插片插入口脫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插座,其中,上述固定部能夠在遮蓋上述插片插入口的閉合位置和使上述插片插入口向外部露出的開啟位置之間轉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插座,其中,上述固定部的一端安裝於上述突狀部上,並且上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能夠以上述固定部的一端為轉動中心,在從上述突狀部向前方突出的狀態和抵接到上述突狀部的前面 的狀態之間轉動,在上述固定部抵接到上述突狀部的前面的狀態下,上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側的端部從上述突狀部向另一端側突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插座,其中,上述固定部能夠在至少一部分被收容於上述插座主體內部的收容位置和上述固定部的整體從上述插座主體向前方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間滑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插座,其中,在上述插座主體的內部設置用來開閉上述插片插入口的內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插座,其中,在上述突狀部上設置外門,該外門至少能夠在由前方遮蓋上述插片插入口的閉合位置和使上述插片插入口向外部露出的開啟位置之間進行位移。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插座,其中,在上述突狀部的前面設置朝向後方凹進的凹進處,在上述凹進處的底面設置上述插片插入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插座,其中,在上述插座主體上安裝著蓋體,其藉由遮蓋上述突狀部而使插座主體的前面變得平滑。
  9. 一種充電裝置,裝入著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插座,其特徵為,該充電裝置藉由經由電纜而與具備電池的外部設備進行連接,來實施對該電池的充電。
TW100110577A 2010-04-01 2011-03-28 插座以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 TWI437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5559A JP5891385B2 (ja) 2010-04-01 2010-04-01 コンセン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充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2410A TW201212410A (en) 2012-03-16
TWI437775B true TWI437775B (zh) 2014-05-11

Family

ID=44945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0577A TWI437775B (zh) 2010-04-01 2011-03-28 插座以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91385B2 (zh)
KR (1) KR101227731B1 (zh)
CN (1) CN102255196B (zh)
TW (1) TWI4377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48625A (zh) * 2012-05-22 2013-12-01 shi-an Gao 電源座固定板結構
JP2016032365A (ja) * 2014-07-29 2016-03-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充電器具ホルダ、充電器、および、充電器具ホルダの製造方法
JP6589618B2 (ja) * 2015-12-15 2019-10-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パック
CN110635321B (zh) * 2018-06-21 2021-05-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枪支撑结构及充电口结构
CN109050286A (zh) * 2018-07-13 2018-12-21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1407A (en) * 1976-03-18 1977-12-06 Samuel Moore And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S601500Y2 (ja) * 1979-03-15 1985-01-1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扉付コンセント
JPS5675485U (zh) * 1979-11-15 1981-06-19
JPH0424275U (zh) * 1990-06-20 1992-02-27
DE9205811U1 (de) * 1992-04-30 1992-08-13 Erich Jaeger GmbH & Co KG, 6380 Bad Homburg Steckverbindung, insbesondere für den elektrischen Anschluß von Anhängerfahrzeugen
KR19980015396U (ko) * 1996-09-09 1998-06-25 김주용 플러그 고정구조
FR2766950B1 (fr) * 1997-07-30 1999-09-10 Herve Borgoltz Dispositif de livraison d'energie electrique
JP2001110510A (ja) * 1999-10-13 2001-04-20 Toshiya Kito 収納式トラッキング防止装置
US6520792B2 (en) * 2000-12-04 2003-02-18 Delta Electronics, Inc. Adjustable securing device
JP3954313B2 (ja) * 2001-01-23 2007-08-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破損防止構造
JP4482249B2 (ja) * 2001-07-19 2010-06-16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抜け防止具
JP2004214064A (ja) * 2003-01-06 2004-07-29 Yoshinobu Ito 電源コンセント・プラグ接続セット
CN2655406Y (zh) * 2003-08-19 2004-11-10 罗伟成 凹槽式插座
KR100760693B1 (ko) * 2005-12-23 2007-09-21 주식회사 모빌일렉트론 충전회로 일체형 매립형 콘센트
CN2896620Y (zh) * 2006-04-02 2007-05-02 任文华 一种组合式开关插座面板
GB0611332D0 (en) * 2006-06-08 2006-07-19 Elektromotive Ltd Charging station
CN201122701Y (zh) * 2007-06-29 2008-09-24 侯凤军 银触点式可自动弹出分断的插头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5196A (zh) 2011-11-23
KR20110110734A (ko) 2011-10-07
TW201212410A (en) 2012-03-16
JP2011216423A (ja) 2011-10-27
JP5891385B2 (ja) 2016-03-23
KR101227731B1 (ko) 2013-01-29
CN102255196B (zh)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7775B (zh) 插座以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
US8696374B2 (en) Power feeding control device
JP5531895B2 (ja) 充電ケーブル接続構造及び車輌の充電口
JP6680278B2 (ja)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雄側コネクタ
JP4877419B2 (ja) プラグ
TWI505572B (zh) 插頭、插座、以及含插頭及插座的組件
JPH08171890A (ja) 電源ユニットの誤装着防止装置
JP5546698B1 (ja) プラグ変換アダプタ
JP5583395B2 (ja) コンセントブロック
TWI414110B (zh) 插頭與插座以及包含該插頭與插座的連接裝置
EP3214766B1 (en) Electric device
TW200843228A (en)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or
TWI436531B (zh) 插座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
JP5834172B2 (ja) コンセント用プレート及びこれを含む埋込コンセント
JP5853168B2 (ja) コードコネクタ並びにプラグおよびコードコネクタ
JP2011124133A (ja) コンセント
JP2013105697A (ja) 収納型接続装置
KR102183345B1 (ko) 멀티탭
WO2021145172A1 (ja) コネクタ
JP6907024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904353B2 (ja) コンセント
JP3040542B2 (ja) フロア用コンセント
JP5796779B2 (ja) コンセント
JP2024078740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KR20140087421A (ko) 레버타입 커넥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