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5572B - 插頭、插座、以及含插頭及插座的組件 - Google Patents
插頭、插座、以及含插頭及插座的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05572B TWI505572B TW099143510A TW99143510A TWI505572B TW I505572 B TWI505572 B TW I505572B TW 099143510 A TW099143510 A TW 099143510A TW 99143510 A TW99143510 A TW 99143510A TW I505572 B TWI505572 B TW I50557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socket
- sealing member
- tip end
- plug body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插頭(plug)以及一種插座(receptacle),其藉由將插頭的插腳(plug pin)經由插座的插入口插入插座的插腳收納器(pin receiver)中而電性連接。
插頭通常用於插入至插座中。已知一種具有門體(door body)之插座,所述門體能夠樞轉以覆蓋插座之插入口,從而防止灰塵沈積在插入口上且保護插入口免受外部環境影響(例如,見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告第11-185861號)。
順便言之,在此種插頭以及插座中,插頭之插腳分別插入至插座之插腳收納器中而與插座之接線板(terminal plate)接觸,以便在插頭與插座之間進行電性連接。然而,在此種插頭以及插座中,難以防止水滲入插頭之插腳之間。
鑒於上述內容,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藉由防止水滲入插頭之插腳之間而確保防水效能之插頭以及插座。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插頭,其包括:插頭本體;多個插腳,其自所述插頭本體之尖端表面(tip end surface)突出,所述插腳用以插入至形成於插座之插腳插入表面上的各別插入口(insertion ports)中;以及防水密封構件,其設置至所述插腳延伸而穿過之尖端表面,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所述插頭本體,其中在將所述插腳插入至插座之各別插入口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插座之插頭插入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
所述插頭本體可包括尖端罩蓋(tip end cover)以及本體部分,所述尖端罩蓋界定插頭本體之尖端表面,所述本體部分耦接至所述尖端罩蓋,且所述防水密封構件可突出而超出所述插頭本體之尖端表面且夾置於所述尖端罩蓋與所述本體部分之間。
藉由此種組態,在將所述插腳插入至插座之各別插入口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所述插頭本體以及插座之插頭插入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因此,所述防水密封構件防止水朝所述插腳滲透。因此,由於防止水滲入插頭之插腳之間,故可確保防水效能。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提供一種插頭,其包括:插頭本體,其待插入於形成於插座中之凹座(recess)中;多個插腳,其自所述插頭本體之尖端表面突出,所述插頭藉由將插腳插入於各別插入口中而連接至所述插座,所述各別插入口形成於插座之凹座之底面中;以及防水密封構件,其設於所述插頭本體之外周邊表面上以接觸所述插頭本體,在將所述插頭本體插入至所述插座之凹座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插座之凹座的內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
所述插頭本體可包括尖端罩蓋以及本體部分,所述尖端罩蓋界定插頭本體之尖端表面,所述本體部分耦接至所述尖端罩蓋,且所述防水密封構件可突出而超出所述插頭本體之外周邊表面且夾置於所述尖端罩蓋與所述本體部分之間。
藉由此種組態,在將所述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於插座單元之凹座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達成插頭本體之尖端表面與凹座之間的防水。此外,所述防水密封構件防止水經由尖端罩蓋與本體部分之間而滲入所述插頭本體中。此外,在將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至插座單元之凹座中之前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亦防止水經由尖端罩蓋與本體部分之間而滲入所述插頭本體中。
所述防水密封構件可突出而超出插頭本體之尖端表面而突出至尖端側。
藉由此種組態,即使水滴被阻留在尖端罩蓋之尖端表面上,所述防水密封構件亦防止水滴朝插頭本體側流動。因此,可防止在使用者握持插頭本體時水滴阻留在使用者之手上。因此,可避免使用者在其手上阻留有水滴的狀態下將插頭連接至插座以及使插頭自插座解除連接。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提供一種插座,其包括:插座單元,其具備供插頭之尖端部分插入之凹座,所述插座藉由將自插頭之尖端表面突出的插腳插入於各別插入口中而連接至所述插頭,所述各別插入口形成於所述凹座之底面中;以及防水密封構件,其設於所述插座單元之凹座的底面及/或側面上以接觸所述插座單元,在將所述插頭之尖端部分插入至所述插座單元之凹座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所述插頭且圍繞所述插頭之插腳。
藉由此種組態,在將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於插座單元之凹座中的狀態下,於凹座之內表面與插頭本體之間產生間隙,使得水將經由所述間隙滲透至插腳。而在夾置於凹座之開口與插腳之間的同時,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插頭本體以及插座單元且圍繞所述插腳。因此,所述防水密封構件防止自凹座之開口流動之水滲透至插腳。因此,由於防止水滲入插頭之插腳之間,故可確保防水效能。
插座單元可具備可在關閉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樞轉的門體,在所述關閉位置中,凹座之開口關閉,且在所述打開位置中,凹座之開口暴露於外。在此種情況下,在所述門體處於打開位置時,在將插頭之尖端部分插入於插座單元之凹座中的狀態下,插頭之插腳保持處於插座單元之各別插入口中。
藉由此種組態,在將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於插座單元之凹座中時,處於打開位置之門體保持將插腳插入於插座之各別插腳收納器中的狀態。自確保防水效能之觀點觀之,此是較佳的。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態樣,提供一種插頭以及插座,其包括:插頭,其包括插頭本體以及自所述插頭本體突出之多個插腳;以及插座,其包括插座單元,所述插座單元具備供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之凹座,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座藉由將插頭之插腳插入於各別插入口中而連接至彼此,所述各別插入口形成於凹座之底面中;以及防水密封構件,其設置至所述插頭之插腳所延伸而穿過之尖端表面,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所述插頭本體,其中在將所述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於插座單元之凹座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插座單元之凹座的內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
藉由此種組態,在將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於插座單元之凹座中的狀態下,於凹座之內表面與插頭本體之間產生間隙,使得水將經由所述間隙朝插腳滲透。而在夾置於凹座之開口與插腳之間之同時,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插頭本體以及插座單元之凹座的內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因此,所述防水密封構件防止自凹座之開口流動之水滲透至插腳。因此,由於防止水滲入插頭之各插腳之間,故可確保防水效能。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提供一種插頭以及插座,其包括:插頭,其包括插頭本體以及自所述插頭本體突出之多個插腳;以及插座,其包括插座單元,所述插座單元具備供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之凹座,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座藉由將插頭之插腳插入於各別插入口中而連接至彼此,所述各別插入口形成於凹座之底面中;以及防水密封構件,其設於所述插頭本體之外周邊表面上以接觸所述插頭本體,在將所述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於插座單元之凹座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插座單元之凹座的內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
藉由此種組態,在將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於插座單元之凹座中的狀態下,於凹座之內表面與插頭本體之間產生間隙,使得水將經由所述間隙滲透至插腳。而在夾置於凹座之開口與插腳之間之同時,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插頭本體以及插座單元之凹座的內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因此,所述防水密封構件防止自凹座之開口流動之水滲透至插腳。因此,由於防止水滲入插頭之各插腳之間,故可確保防水效能。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水滲入插頭之各插腳之間且確保防水效能之插頭以及插座。
自結合附圖給出之對實施例之以下描述,本發明之目標以及特徵將變得顯而易見。
(第一實施例)
參看圖1至圖13C,將描述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插頭以及插座。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以及圖2所示,例示安裝於房屋外牆壁上的插座A以及待插入於插座A中的插頭B。圖1以及圖2展示插頭B插入於插座A中的狀態。
如圖3所示,防水插座(下文中稱為「插座A」)包括:插座單元1A,其具備供插頭B之插腳91(見圖7)插入之插入口75(見圖4A以及圖4B);以及門打開/關閉機構1B,其用於在設於插座單元1A中時打開以及關閉插入口75。
下文中,將指示牆壁的牆面之前側以及後側的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X」,將垂直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Z」,且將正交於前後方向X與上下方向Z兩者之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Y」。另外,在前後方向X上,向著牆面前側之方向定義為「向前」,且向著牆面後側之方向定義為「向後」。
插座單元1A具備:插座區塊2,其連接至電線且用以將電力自電線供應至相連接之插頭;以及本體3,插座區塊2容納於其中。
在本體3之後側,防水墊圈(下文中稱為「墊圈(packing)4」)在前後方向X上夾置於牆面與本體3之間。本體3以及墊圈4皆緊固至安裝框架5,安裝框架5使用螺釘SC1安置於牆面後側上。插座區塊2使用螺釘SC2固定至本體3。另外,裝飾性罩蓋6附接至本體3之正面(front face)。
本體3包括作為實質上矩形框架之本體部分20以及自本體部分20向前突出之握持區段21。插座區塊2容納於握持區段21中。另外,用於插入螺釘SC1之通孔22在左右方向Y上形成於本體3之中央部分的上端以及下端處。在下端的通孔22上,附接用於覆蓋螺釘SC1之罩蓋23。
墊圈4包括作為實質上矩形框架之本體部分30以及覆蓋本體部分30之前表面之蓋(lid)部分31。在蓋部分31之上部部分中,設有在前後方向X上穿過蓋部分31而形成的具有實質上矩形形狀之走線開口(wire opening)32。電線自牆面之後側插入至走線開口32中。在蓋部分31之外周邊與本體部分30之間的接合(joint)部分中,階梯(step)部分33形成於所述接合部分上。墊圈4與本體3藉由階梯部分33而與彼此嚙合。另外,用於插入螺釘SC1之通孔34設於墊圈4之對應於本體3之通孔22的位置處。
安裝框架5包括被組態為實質上矩形框架之本體部分40,本體部分40中形成有具有大致矩形形狀之開口41。在所述開口於上下方向Z上之兩側中,設有在前後方向X上穿過本體部分40而形成之安裝孔42,以使得將螺釘構件(圖中未示)插入其中,進而將本體部分40附接至安置於牆面後側中的開關盒(switch box)(圖中未示)。此外,在各別安裝孔42之上側以及下側,設有通孔43,通孔43是在前後方向X上穿過本體部分40而形成且對應於墊圈4之通孔34。
裝飾性罩蓋6包括:側壁部分50,其自前側覆蓋握持部分21且具有曲面;以及上壁51,其覆蓋側壁部分50之上部部分且隨著向後行進而向上傾斜。裝飾性罩蓋6由側壁部分50以及待向下打開之上壁51構成。
門打開/關閉機構1B包括:門體7,其用於打開以及關閉插入口75;軸桿8,其附接至門體7;以及軸桿支撐體9,其用於容納並固持軸桿8。軸桿支撐體9藉由螺釘SC3而附接至本體3。另外,用於將門體7偏置至插入口75之一對螺旋彈簧(下文中稱為「彈簧10」)附接至軸桿8。
在門打開/關閉機構1B中,軸桿8插入至形成於軸桿支撐體9中之軸桿通孔9a中,且接著多個彈簧10附接至在左右方向Y上自軸桿通孔9a突出之軸桿8之兩外側。在此狀態下,門體7在左右方向Y上於比彈簧10更靠外之部分處附接至軸桿8,以使得門體7可繞軸桿8樞轉。因此,可藉由使門體7繞軸桿8樞轉而進行打開以及關閉門體7之操作。
如圖4A所示,在插座區塊2中,充當由本體3所固持之殼體(case)(見圖3)的插座本體11以及插座罩蓋12是藉由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而由合成樹脂模製而成。在由插座本體11以及插座罩蓋12所界定之內部空間中,收納有三個接線板13、四個鎖定彈簧14以及兩個釋放按鈕15。另外,插座本體2包括用於收納插腳91(見圖7以及圖8)之插口罩蓋16,插口罩蓋16為與插座本體11以及插座罩蓋12不同之構件。
插座本體11以及插座罩蓋12分別具有待與插口罩蓋16配合之固定部分11a以及固定部分12a。在插座本體11之底壁11b中,設有走線通孔11c,走線通孔11c是在前後方向X上穿過底壁11b而形成以與上部內部空間連通。電線插入至走線通孔11c中。另外,在底壁11b中,設有用於操縱各釋放按鈕15之操作孔11d,操作孔11d是在前後方向X上穿過底壁11b而形成。
接線板13是由在左右方向Y上配置的兩個電力接線板13A以及13B以及在前後方向X上鄰近於電力接線板13A以及13B的一個接地接線板13C構成。
電力接線板13A以及13B中之每一者包括:平板底座60,其在上下方向Z以及左右方向Y上延伸;插腳收納器61,其自底座60向下延伸;一對(pair)鎖定彈簧接觸部分62,其自底座60之下端向後延伸;以及一對(pair)線接觸部分63,其自底座60之上端向後延伸。鎖定彈簧14在與底座60接觸之同時在上下方向Z上容納於鎖定彈簧接觸部分62與線接觸部分63之間。釋放按鈕15在左右方向Y上夾置於彼此相鄰地安置的鎖定彈簧14之間。插腳收納器61具備一對第一握持件64A以及在左右方向Y上鄰近於第一握持件64A而安置之第二握持件64B。
類似於電力接線板13A以及13B,接地接線板13C具備底座(圖中未示)、插腳收納器65、一對鎖定彈簧接觸部分66以及一對線接觸部分67。在接地接線板13C中,設有兩個彈簧接觸部分66以及兩個線接觸部分,其在左右方向Y上分別彼此分離。另外,鎖定彈簧14容納於鎖定彈簧接觸部分66與線接觸部分67之間,且釋放按鈕15夾置於在左右方向Y上彼此相鄰地安置之鎖定彈簧14之間。
插口罩蓋16包括本體部分70,本體部分70在上下方向Z上檢視時具有實質上正方形形狀。在本體部分70之上部部分中,設有用於與固定部分11a以及固定部分12a配合之側壁表面71。另外,在本體部分70之下部部分中,設有凹座73,其在上下方向Z上檢視時形成為圓形形狀且自下表面72向上凹入。在凹座73之底面(插頭插入表面)73a中,設有插入口75。
如圖4B所示,插入口75包括:電力插腳插入口75a,其具有實質上矩形形狀,自上下方向Z檢視時其長邊在左右方向Y上延伸;電力插腳插入口75b,其具有實質上L形形狀;以及接地插腳插入口75c,其具有實質上圓形形狀。電力插腳插入口75a、75b是在左右方向Y上配置,且接地插腳插入口75c在左右方向Y上定位於電力插入口75a、75b之間且位於電力插入口75a、75b之後方。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可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且插腳91經由插入口75可分開地插入。
下文中,將示意性地描述連接電線與插座區塊2以及使其解除連接之方式。在將電線連接至插座區塊2時,經由走線通孔11c插入電線。接著,電線將與鎖定彈簧14接觸,且藉由鎖定彈簧14而被壓抵於線接觸部分63。如此,即完成電線與接線板13之連接。當將電線與插座區塊2解除連接時,將諸如平頭螺絲刀(flat-blade screwdriver)之工具插入操作孔11d中,以向前推動該釋放按鈕15。因此,該釋放按鈕15推動鎖定彈簧14,以減小鎖定彈簧14按壓電線之力。在此狀態下,向後拉動電線以與插座區塊2解除連接。
如圖5A所示,門體7具有形成為平板之底座80。在底座80中,設有自其中心部分之表面80a向下凹入之凹座81。在底座(base)80之後端,設有一對軸桿支撐部分82,軸桿支撐部分82具有通孔以供插入軸桿8(見圖3)。在底座80於左右方向Y上的前端以及中心部分處,設有向下彎曲之凹部(depression)83。
凹座81包括形成凹座81之下部部分的底部84以及接合底部84與底座80之表面80a的接合部分85。接合部分85包括前斜面85a以及一對側斜面85b,前斜面85a在前後方向X上接合底部84與底座80之表面80a且隨著向下行進而向後傾斜,所述一對側斜面85b則在左右方向Y上接合底部84與底座80之表面80a且隨著向下行進而逐漸靠近彼此。
在凹座81於前後方向X上之中央部分中,設有分隔壁86,其自底部84向上突出且在左右方向Y上接合彼此相對之側斜面85b。分隔壁86之後表面86a(見圖5B)形成為沿左右方向Y以及上下方向Z延伸之平面形狀。此外,分隔壁86將凹座81劃分為定位於分隔壁86前方之限制部分87以及定位於分隔壁86後方之固定部分88。
在對應於限制部分87之底部84處,設有沿前後方向X以及左右方向Y延伸之平面84a。在對應於固定部分88之底部84處,設有類似於平面84a之平面84b(見圖5B)以及隨著向後行進而向上傾斜之斜坡84c。斜坡84c形成為具有小於前斜面85a以及側斜面85b之傾斜角的傾斜角。
在分隔壁86之正面86b上,設有(例如)兩個斜坡部分89,所述兩個斜坡部分89接合分隔壁86之頂面86c與平面84a且隨著自正面86b向前行進而向下傾斜。斜坡部分89在左右方向Y上配置為彼此隔開。
如圖6所示,插座區塊2配合至設於握持區段21之下端部分中的配合部分24,以確定其相對於握持區段21之位置。具體言之,插座區塊2插入於設於配合部分24中的開口25中且圍繞開口25之周邊邊緣而與接觸面26接觸,以使得形成有插入口75之插口罩蓋16的底面73a定位於插座A之開口25內側。在將插座區塊2固定至本體3之狀態下,凹座73經配置以在向下打開時向下且向後傾斜。因此,凹座73之底面73a以及插入口75向下暴露。
對於插座A,「關閉狀態」是由以下狀態界定:門體7接觸裝飾性罩蓋6中的側壁部分50之底端表面52(門體7在圖6中由實線繪示)。處於關閉狀態的門體7之位置稱為「關閉位置」。另外,底端表面52被形成為平行於插口罩蓋16中的凹座73之底面73a。
軸桿8靠近開口25而安置,以使得門體7可自關閉位置向下樞轉。另外,如由長虛線雙短劃線所指示,「打開狀態」由以下狀態界定:門體7與底端表面52分離。處於打開狀態的門體7之位置稱為「打開位置」。下文中,將門體7操作至關閉狀態或打開狀態之方向定義為「打開/關閉方向W」。打開/關閉方向W對應於彈簧10偏置該門體7時之方向。在打開/關閉方向W上,向著關閉位置之方向定義為「關閉方向」,且向著打開位置之方向定義為「打開方向」。另外,在關閉位置中,底座80藉由彈簧10(見圖3)而保持壓抵裝飾性罩蓋6之底端表面52。
如圖5A所示,裝飾性罩蓋6之底端表面52被形成為圍繞凹座73。具體言之,裝飾性罩蓋6向下暴露凹座73之底面73a,且自前側、左側以及右側覆蓋插座區塊2,僅露出底面73a。另外,在關閉位置中,門體7自下部覆蓋插入口75(形成於底面73a中)。此時,凹座81被定位成對應於插入口75,且底座80將沿其圓周接觸底端表面52。
將參看圖7至圖11來描述插頭B之結構。
如圖7以及圖8所示,插頭B包括:插頭本體90,其具有實質上圓柱形狀以供使用者握持;以及插腳91,其自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向前突出。另外,在插頭本體90之後側中,設有電纜92,其用於將插腳91所接收之電力供應至設備(圖中未示)。插頭本體90以及尖端罩蓋140是藉由射出成型而由合成樹脂模製而成。另外,尖端罩蓋140以及防水密封構件97藉由螺釘SC10以及SC11而附接至插頭本體90。
插頭本體90包括:握持部分93,其具有扁平形狀,在前後方向X上在中心部分中設於插頭本體90之左側以及右側上且由使用者之手指握持;突出部分94,其自插頭本體90之下部部分向下突出;以及位置指示器95(見圖1),其設於插頭本體90之上部部分中,用於允許使用者以視覺方式辨識插頭B之定向。另外,在插頭本體90中,設有尖端罩蓋140,尖端罩蓋140具有實質上圓盤(disc)形狀,且接合至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
插腳91包括:第一電力插腳91a以及第二電力插腳91b,其待插入於電力插腳插入口中;以及接地插腳91c,其待插入於接地插腳插入口中。接地插腳91c比電力插腳91a、91b更加向前突出。另外,電力插腳91a形成為實質上矩形形狀,自前後方向X檢視時其長邊在左右方向Y上延伸,電力插腳91b在自前後方向X檢視時形成為實質上L形,且接地插腳91b形成為圓插腳形狀。
位置指示器95(見圖1)為(例如)矩形突起。在將位置指示器95安置於插頭B之上部部分中的情況下,電力插腳91a、91b配置於左右方向Y上。
突出部分94包括:下端部分94a;前部斜坡部分94b,其隨著在前向方向上自下端部分94a向前行進而向上傾斜;以及側部斜坡部分94c,其隨著在左右方向Y上自下端部分94a側向行進而向上傾斜。另外,在下端部分94a之後端處,設有向上延伸之握持面94d。自突出部分94向後延伸之平坦接觸面96設於插頭本體90之突出部分94的後方。插頭本體90之對應於接觸面96之部分的外徑小於其他圓柱形部分之外徑。前部斜坡部分94b被形成為隨著其向前行進而在左右方向Y上具有較大寬度。前部斜坡部分94b具備凹座部分94e,凹座部分94e向上凹入且自下方檢視時具有實質上三角形形狀(見圖8)。凹座部分94e用以減小突出部分94之厚度,從而防止在突出部分94中以及環繞突出部分94形成收縮或空隙(void)。
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具備防水密封構件97。防水密封構件97是由橡膠或其類似物製成。如圖9A至圖10B所示,防水密封構件97具有:密封構件本體98,其具有環形形狀;周邊壁部分99,其形成為實質上圓柱形;以及底板100,且此等構件是形成為一體。密封構件本體98被設置成環繞周邊壁部分99之一個開口端,且底板100設於周邊壁部分99之另一開口端中。在底板100中,形成有螺釘插入孔100a以及100b,分別供螺釘SC10以及螺釘SC11插入。將防水密封構件97之周邊壁部分99與圓柱形插頭本體90嚙合,且接著將螺釘SC10以及SC11經由螺釘插入孔100a以及100b旋入插頭本體90中,以便將防水密封構件97固定至插頭本體90。在此狀態下,如圖7以及圖8所示,防水密封構件97之密封構件本體98向前突出於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之整個圓周之上。防水密封構件97接觸插頭本體90。
如圖9A以及圖9B所示,在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處,設有與防水密封構件97之底板100接觸之內部突起90d。內部突起90d具備:環狀突起90e,其延伸於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之整個內圓周90g之上;以及三個延伸突起90f,其向內突出且在內圓周90g之圓周方向上彼此分離。
尖端罩蓋140包括:插腳插入孔141、142、149,其被形成為在前後方向X上穿過尖端罩蓋140,以分別用於插入電力插腳91a、91b以及接地插腳91c;以及螺釘插入孔143、144,其被形成為在前後方向X上穿過尖端罩蓋140,用於插入螺釘SC10、SC11。螺釘插入孔143、144形成於對應於防水密封構件97之底板100中的螺釘插入孔100a、100b的部分處。電力插腳91a、91b以及接地插腳91c在分別通過插腳插入孔141、142以及149時自尖端罩蓋140之尖端表面147(意即,插頭本體90之尖端表面)向前突出。
如圖11所示,在將尖端罩蓋140裝配於插頭本體90中之狀態下,防水密封構件97之周邊壁部分99在夾置於尖端罩蓋140之外周邊表面145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的內圓周90g之間時受到尖端罩蓋140之外周邊表面145以及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的內圓周90g之壓縮。此外,防水密封構件97之底板100在夾置於尖端罩蓋140之後表面146與內部突起90d之間時受到尖端罩蓋140之後表面146以及內部突起90d之壓縮。
另外,在此狀態下,防水密封構件97之密封構件本體98安置於尖端罩蓋140之尖端表面147(意即,插頭本體90之尖端表面)的前部。因此,密封構件本體98被形成為在安置於尖端90a之前部時自前側覆蓋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
此外,如圖2所示,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防水密封構件(墊圈)97安置於凹座73之內表面與插頭本體90之間。
參看圖12A至圖14B,將描述將插頭B連接至插座A的過程以及使插頭B與插座A解除連接的過程。圖12A至圖12D展示插頭B打開門體7以被容納於限制部分87中的過程。圖13A至圖13C展示插頭B之突出部分94攀升且通過分隔壁86上方以被容納於固定部分88中、且接著完成與插座A之連接的過程。圖14A以及圖14B展示使插頭B與插座A解除連接之過程。注意,在圖12A至圖14B中省略插頭B之電纜92。
對於處於關閉位置之門體7,如圖12A所示,門體7之自裝飾性罩蓋6突出之部分由插頭本體90之前端鉤住,且門體7樞轉至打開位置。作為打開門體7之另一方式,使用者可藉由其手指來打開門體7。
如圖12B所示,在插腳91位於對應於窗口罩蓋16中的凹座73之底面73a的位置之狀態中,插腳91指向窗口罩蓋16以插入其中。下文中,插入插腳91之方向稱為「插腳插入方向V」。在插腳插入方向V上,將插頭B連接至插口罩蓋16之方向稱為「連接方向」,且使插頭B與插口罩蓋16解除連接之方向稱為「解除連接方向」。
如圖12C所示,當在連接方向上插入插頭B時,插頭B之突出部分94將與門體7之前端接觸。當自此狀態在連接方向上進一步插入插頭B時,門體7因突出部分94之前部斜坡部分94b而在打開方向上進一步樞轉。因此,下端部分94a將與門體7接觸。
如圖12D所示,當自下端部分94a接觸門體7之狀態下在連接方向上進一步插入插頭B時,突出部分94容納於限制部分87中。具體言之,突出部分94被門體7之前斜面85a導入至限制部分87中,且接著與限制部分87之底部84接觸。因此,隨著將突出部分94導入至限制部分87中,門體7在關閉方向上樞轉。
此外,在此狀態下,插腳91被定位成在插腳插入方向V上對應於插入口75。具體言之,接地插腳91c之尖端91c1得以插入至對應的插入口75(接地插腳插入口75c)中。另一方面,電力插腳91a、91b在插腳插入方向V上定位於對應的插入口75之前方。
如圖13A所示,當自突出部分94容納於限制部分87中的狀態下在插腳插入方向上進一步插入插頭B時,突出部分94之前部斜坡部分94b將與凹座81之斜坡部分89接觸。接著,突出部分94在斜坡部分89上滑動時移動至頂面86c。突出部分94與斜坡部分89之接觸使得門體7在打開方向上移動。另外,將電力插腳91a、91b插入於對應的插入口75(電力插腳插入口75a、75b)中。
如圖13B所示,當在突出部分94之下端部分94a與頂面86c接觸之同時將插頭B插入於插座A中時,門體7將移動至最大打開位置。如圖13C所示,在通過頂面86c上之後,突出部分94容納於固定部分88中。此時,門體7樞轉至關閉方向。使突出部分94之握持面94d接觸分隔壁86,且接觸面96接觸頂面86c。如此一來,即完成插頭B至插座A之連接。換言之,插腳91由插腳收納器61、65固持著(見圖4)。
如上所述,插座單元1A具備能夠在關閉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樞轉的門體7,在關閉位置中,凹座73之開口被覆蓋,而在打開位置中,凹座73之開口暴露於外。在門體7處於打開位置時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插頭B之個別插腳91保持處於插座A之插腳收納器61、65中。
另外,在此狀態下,尖端部分91c(其為插頭本體90之待插入於凹座73中的部分)具有與凹座73之內徑實質上相同的外徑。因此,插頭本體90與凹座73之間具有輕微之間隙。本文中,「輕微之間隙」意謂間隙不允許使用者將其手指放入其中。
此時,如圖2所示,設於插頭B中的防水密封構件(墊圈)97之密封構件本體98被按壓至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底面73a,使得其彼此緊密接觸。另外,防水密封構件(墊圈)97之密封構件本體98亦與插頭本體90緊密接觸。因此,防水密封構件97與插頭本體90以及插座單元1A兩者皆緊密接觸以變得不透水,藉此提供防水密封。詳言之,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凹座73之內表面與插頭本體90之間會產生間隙。經由所述間隙,形成使水自凹座73之開口滲透至插腳91之路徑,且接著水將滲入所述路徑中。本文中,設於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處且與插頭本體90接觸之防水密封構件97將與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內表面接觸,且圍繞插腳91。此外,防水密封構件97定位於凹座73之開口與插腳91之間。因此,防水密封構件97防止水自凹座73之開口滲透至插腳91。因此,可防止水滲入插頭B之插腳之間。藉此,確保具有防水效能。
如圖14A所示,當使用者將插頭B與插座A解除連接時,使用者在打開方向上推動底座80之近端部分,以使得突出部分94在插腳插入方向V上不與分隔壁86重疊。換言之,握持面94d不接觸分隔壁86。在此種狀態下,藉由在解除連接方向上拉動插頭B,使用者可將插頭B與插座A解除連接。
如圖14B所示,在使插頭B與插座A解除連接之後,藉由彈簧10(見圖3)之偏置(biasing)力,門體7樞轉至裝飾性罩蓋6之底端表面52,意即,樞轉至關閉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可預期得到以下效果。
(1)在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處,設有與插頭本體90接觸之防水密封構件97。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至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防水密封構件97在夾置於凹座73之開口與插腳91之間時將與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內表面接觸且圍繞插腳91。因此,防水密封構件97防止水滲入插頭B之插腳之間,藉此確保防水效能。
(2)在門體7處於打開位置時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插頭B之插腳保持處於各別插腳收納器61、65中,自藉由防水密封構件97確保防水效能之觀點觀之,此情形是所期望的。
(3)在本發明中,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防水密封構件98可確保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與凹座73之間的防水效能。另外,周邊壁部分99防止水經由插頭本體90與尖端罩蓋140之間滲入插頭本體中。
此外,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至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以前的狀態下,周邊壁部分99亦防止水經由插頭本體90與尖端罩蓋140之間滲入插頭本體中。
此外,密封構件本體98、周邊壁部分99與底板100形成為一體。意即,密封構件本體98、周邊壁部分99與底板100形成為單一構件。因此,與密封構件本體98、周邊壁部分99與底板100分別地形成之情況相比,可減少組件之數目。
(4)在本實施例中,即使水滴阻留至尖端罩蓋140之尖端表面147,密封構件本體98亦防止水滴朝向插頭本體90流動,且當使用者握持插頭本體時,防止水滴阻留於使用者之手上。因此,可避免使用者在其手上阻留有水滴的狀態下將插頭連接至插座以及使插頭自插座解除連接。
(5)在本實施例中,亦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至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以前的狀態下,由內部突起90d以及尖端罩蓋140壓縮底板100。因此,可抑制水經由內部突起90d與尖端罩蓋140之間而滲入插頭本體90中。
(第二實施例)
下文中,將主要針對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的區別來描述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
替代圖2所示之組態,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5所示,防水密封構件(墊圈)110設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底面73a上。詳言之,環形凹座111沿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底面73a之周邊而形成於底面73a上。在凹座111內,安置諸如O形環之防水密封構件110。防水密封構件110在夾置於凹座73之開口與插腳91之間的同時接觸插座單元1A且圍繞各插腳91。
另外,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防水密封構件110接觸插頭本體90。換言之,設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底面73a上的防水密封構件110受到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按壓,使得防水密封構件110與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彼此緊密接觸以變得不透水。另外,防水密封構件110亦與凹座111之內表面緊密接觸以變得不透水。
因此,在將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於插座單元之凹座中的狀態下,會於凹座73之內表面與插頭本體之間產生間隙,使得水將經由所述間隙而自凹座73之開口滲透至插腳。現在,設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底面上的防水密封構件110與插座單元1A接觸,且圍繞插腳91。此外,防水密封構件110夾置於凹座73之開口與插腳91之間,且接觸插頭本體90。因此,防水密封構件110防止水自凹座73之開口滲透至插腳91。因此,可防止水滲入插頭之插腳之間,並確保具有防水效能。
(第三實施例)
下文中,將主要針對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的區別來描述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
替代圖2所示之組態,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6所示,防水密封構件(墊圈)120設於插頭本體90之外周邊表面90b上。詳言之,凹座121形成於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的外周邊表面90b中,以具有在其整個圓周上延伸之環形形狀。在凹座121內,安置諸如O形環之防水密封構件120。防水密封構件120接觸插頭本體90。
另外,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防水密封構件120在夾置於凹座73之開口與插腳91之間之同時接觸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內表面,且圍繞插腳91。換言之,設於插頭本體90之外周邊表面90b上的防水密封構件120被壓抵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側面73b,使得防水密封構件120與凹座73之側面73b彼此緊密接觸以變得不透水。另外,防水密封構件120亦緊密接觸凹座121之內表面以變得不透水。
因此,防水密封構件120在夾置於凹座73之開口與插腳91之間之同時接觸插頭本體90以及插座單元1A兩者並環繞插腳91。因此,防水密封構件120防止自凹座73之開口流動之水滲透至插腳(可阻斷水流動至插腳)。因此,可防止水滲入插頭之插腳之間,並確保具有防水效能。
(第四實施例)
下文中,將主要針對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間的區別來描述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
替代圖2所示之組態,在本發明中,如圖17所示,防水密封構件(墊圈)130設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側面73b上。詳言之,凹座131形成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側面73b中以具有在其整個圓周上延伸之環形形狀。在凹座131內,安置諸如O形環之防水密封構件130。防水密封構件130在夾置於凹座73之開口與插腳91之間之同時接觸插座單元1A,且圍繞插腳91。
另外,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防水密封構件130接觸插頭本體90。換言之,設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側面73b上的防水密封構件130受到插頭本體90之外周邊表面90b按壓,使得防水密封構件130與插頭本體90之外周邊表面90b彼此緊密接觸以變得不透水。另外,防水密封構件130亦緊密接觸凹座131之內表面以變得不透水。
因此,防水密封構件130在夾置於凹座73之開口與插腳91之間之同時接觸插頭本體90以及插座單元1A兩者並環繞插腳91。因此,防水密封構件130防止自凹座73之開口流動之水滲透至插腳(可阻斷水流動至插腳)。因此,可防止水滲入插頭之插腳之間,並確保具有防水效能。
本發明並不限於以上實施例,且可如下修改以上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儘管底板100是設於防水密封構件97中,但可省略底板100。在此情況下,尖端罩蓋140之後表面146與內部突起90d將彼此接觸。
在第一實施例中,儘管防水密封構件97形成為單一構件,但其組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密封構件本體98、周邊壁部分99與底板100可分別形成。或者,密封構件本體98與周邊壁部分99可形成為單一構件,而底板100可形成為單獨構件。或者,周邊壁部分99與底板100可形成為單一構件,而密封構件本體98可形成為單獨構件。
在第一實施例中,防水密封構件97之密封構件本體98安置於尖端罩蓋140之尖端表面147的前部。然而,密封構件本體98可在前後方向X上與尖端罩蓋140之尖端表面147安置於相同位置或安置於其後部。
在第三實施例中,儘管具有環形形狀之防水密封構件120設於插頭本體90之外周邊表面上,但防水密封構件120之形狀不限於此。例如,如圖18所示,可提供一種防水密封構件150,其包括:周邊壁部分151,其附接於插頭本體90之外周邊表面上;以及密封構件本體152,其覆蓋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且自前側覆蓋尖端罩蓋140之尖端表面147的外周邊表面。周邊壁部分151與密封材料本體152形成為單一單元。意即,防水密封構件150是由單一構件形成。因此,可預期得到第一實施例之效果(3)。此外,由於密封構件本體152覆蓋尖端罩蓋140與插頭本體90之間的間隙,可抑制水經由尖端罩蓋140與插頭本體90之間的間隙滲入至插頭本體中。此外,由於密封構件本體152自前側覆蓋尖端罩蓋140之尖端表面147的外周邊,所以可預期得到第一實施例之效果(4)。
另外,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防水密封構件150夾置於凹座73之內表面與插頭本體90之間。因此,防水密封構件150與凹座73之內表面彼此緊密接觸以變得不透水。
另外,如圖19所示,可提供一種防水密封構件160,其包括:密封構件本體161,其自插頭本體90之外周邊表面向外突出;頂板162,其夾置於插頭本體90之尖端90a與尖端罩蓋140之間;周邊壁部分163,其夾置於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的內圓周與尖端罩蓋140之間;以及底板164,其夾置於內部突起90d與尖端罩蓋140之間。密封構件本體161、頂板162、周邊壁部分163與底板164形成為單一單元。意即,防水密封構件160是由單一構件形成。因此,可預期得到第一實施例之效果(3)。
另外,在將插頭本體90之尖端部分90c插入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中的狀態下,防水密封構件160安置於凹座73之內表面與插頭本體90之間。因此,防水密封構件160與密封構件本體161彼此緊密接觸以變得不透水。
在各別實施例中,僅提供一個防水密封構件。然而,可藉由組合根據各別實施例之防水密封構件而提供多個防水密封構件。例如,可設置所述防水密封構件中之每一者於插頭之尖端處以及插座之凹座的側面上。提供多個防水密封構件將增強防水效能。
如上所述,與插頭本體90接觸之防水密封構件可設於插頭本體90之尖端處及/或外周邊表面上。另外,防水密封構件可設於插座單元1A之凹座73的底面及/或側面上,以使得防水密封構件在夾置於凹座73之開口與插腳91之間之同時接觸插座單元1A且圍繞插腳91。
在以上各別的實施例中,插座A被例示為室外插座。然而,插座A亦可為室內插座。另外,插座A可應用於電動車輛(E.V.)之二次電池(secondary battery)的充電系統。意即,插座A可應用於藉由將連接至電動車輛之充電裝置的插頭連接至插座來為車輛之二次電池充電的系統。
雖然上文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來顯示及闡述本發明,然熟習此技藝者將理解,可在不背離下文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範圍之條件下作出各種更動与潤飾。
1A...插座單元
1B...門打開/關閉機構
2...插座區塊
3...本體
4...墊圈
5...安裝框架
6...裝飾性罩蓋
7...門體
8...軸桿
9...軸桿支撐體
9a...軸桿通孔
10...彈簧
11...插座本體
11a...固定部分
11b...底壁
11c...走線通孔
11d...操作孔
12...插座罩蓋
12a...固定部分
13...接線板
13A...電力接線板
13B...電力接線板
13C...接地接線板
14...鎖定彈簧
15...釋放按鈕
16...插口罩蓋
20...本體部分
21...握持區段
22...通孔
23...罩蓋
24...配合部分
25...開口
26...接觸面
30...本體部分
31...蓋部分
32...走線開口
33...階梯部分
34...通孔
40...本體部分
41...開口
42...安裝孔
43...通孔
50...側壁部分
51...上壁
52...底端表面
60...平板底座
61...插腳收納器
62...鎖定彈簧接觸部分
63...線接觸部分
64A...第一握持件
64B...第二握持件
65...插腳收納器
66...鎖定彈簧接觸部分
67...線接觸部分
70...本體部分
71...側壁表面
72...下表面
73...凹座
73a...底面/插頭插入表面
73b...側面
75...插入口
75a...電力插腳插入口
75b...電力插腳插入口
75c...接地插腳插入口
80...底座
80a...表面
81...凹座
82...軸桿支撐部分
83...凹部
84...底部
84a...平面
84b...平面
84c...斜坡
85...接合部分
85a...前斜面
85b...側斜面
86...分隔壁
86a...後表面
86b...正面
86c...頂面
87...限制部分
88...固定部分
89...斜坡部分
90...插頭本體
90a...尖端
90b...外周邊表面
90c...尖端部分
90d...內部突起
90e...環狀突起
90f...延伸突起
90g...內圓周
91...插腳
91a...第一電力插腳
91b...第二電力插腳
91c...接地插腳
91c1...尖端
92...電纜
93...握持部分
94...突出部分
94a...下端部分
94b...前部斜坡部分
94c...側部斜坡部分
94d...握持面
94e...凹座部分
95...位置指示器
96...接觸面
97...防水密封構件
98...密封構件本體
99...周邊壁部分
100...底板
100a...螺釘插入孔
100b...螺釘插入孔
110...防水密封構件
111...凹座
120...防水密封構件
121...凹座
130...防水密封構件
131...凹座
140...尖端罩蓋
141...插腳插入孔
142...插腳插入孔
143...螺釘插入孔
144...螺釘插入孔
145...外周邊表面
146...後表面
147...尖端表面
149...插腳插入孔
150...防水密封構件
151...周邊壁部分
152...密封構件本體
160...防水密封構件
161...密封構件本體
162...頂板
163...周邊壁部分
164...底板
A...插座
B...插頭
SC1...螺釘
SC2...螺釘
SC3...螺釘
SC10...螺釘
SC11...螺釘
圖1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插頭以及插座之透視圖。
圖2為第一實施例之插頭以及插座的縱截面圖。
圖3為第一實施例之插座的分解透視圖。
圖4A為展示第一實施例之插座區塊的分解透視結構之透視圖,且圖4B為展示插腳插入口之前部結構的平面圖。
圖5A為展示第一實施例中之門體自上方檢視時之透視結構的透視圖,且圖5B為展示沿圖5A中之線A-A截取之門體之橫截面結構的橫截面圖。
圖6為展示第一實施例之插座的橫截面結構之橫截面圖。
圖7為用以連接至第一實施例之插座的插頭之透視圖,其是自下方檢視。
圖8為用以連接至第一實施例之插座的插頭之底視圖,其是自下方檢視。
圖9A為展示用以連接至第一實施例之插座之插頭的分解透視結構之分解透視圖,且圖9B為自前側檢視時之插頭本體之平面圖。
圖10A以及圖10B展示用以連接至第一實施例之插座之插頭,其中圖10A為展示防水構件之前部結構的平面圖,且圖10B為展示防水構件之側部結構的側視圖。
圖11為第一實施例之插頭的尖端部分之橫截面圖。
圖12A至圖12D為用於解釋將插頭插入至第一實施例之插座中的過程之視圖,其中圖12A為展示在門體處於關閉狀態時,門體與插頭之間關係的示意圖,圖12B為展示在門體處於打開狀態時,門體與插頭之間關係的示意圖,圖12C為展示自圖12B之狀態插入插頭之狀態的示意圖,且圖12D為展示突出部分容納於限制部分中的狀態之示意圖。
圖13A至圖13C為用於解釋將插頭插入至第一實施例之插座中的過程之視圖,其中圖13A為展示握持部分與突出部分嚙合之狀態的示意圖,圖13B為展示突出部分停留於握持部分之頂面上的狀態之示意圖,且圖13C為展示突出部分容納於嚙合部分中的狀態之示意圖。
圖14A以及圖14B為用於解釋使插頭與第一實施例之插座分開的過程之視圖,其中圖14A為展示使用者向下推動門體之狀態的示意圖,且圖14B為展示使插座分開後門體之移動的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插頭以及插座之縱截面圖。
圖16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插頭以及插座之縱截面圖。
圖17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的插頭以及插座之縱截面圖。
圖18為展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插頭本體的尖端部分之橫截面結構的橫截面圖,其展示本發明之插頭以及插座之外觀。
圖19為展示根據又一實施例之插頭本體的尖端部分之橫截面結構的橫截面圖,其展示本發明之插頭以及插座之外觀。
1A...插座單元
2...插座區塊
3...本體
4...墊圈
5...安裝框架
6...裝飾性罩蓋
7...門體
8...軸桿
9...軸桿支撐體
11...插座本體
12...插座罩蓋
16...插口罩蓋
21...握持區段
23...罩蓋
50...側壁部分
65...插腳收納器
73...凹座
73a...底面/插頭插入表面
73b...側面
75...插入口
75c...接地插腳插入口
86...分隔壁
86c...頂面
90...插頭本體
90a...尖端
90c...尖端部分
91...插腳
91a...第一電力插腳
91b...第二電力插腳
91c...接地插腳
92...電纜
94...突出部分
94d...握持面
96...接觸面
97...防水密封構件
98...密封構件本體
A...插座
B...插頭
SC1...螺釘
Claims (6)
- 一種插頭,包括:插頭本體;多個插腳,其自所述插頭本體之尖端表面突出,所述插腳用以插入於各別插入口中,所述各別插入口形成於插座之插頭插入表面上;以及防水密封構件,其設置至所述插腳所延伸穿過之所述尖端表面,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所述插頭本體,其中在將所述插腳插入至所述插座之所述各別插入口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所述插座之所述插頭插入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其中所述插頭本體包括:本體部分,其尖端部分具有開口;及尖端罩蓋,耦接至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尖端部分,且界定所述尖端表面,所述插腳插入所述尖端罩蓋,其中所述防水密封構件包括:密封構件本體,圍繞所述插腳於所述插頭本體的所述尖端表面;及周邊壁部分,夾置於所述尖端罩蓋與所述本體部分之間於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開口的整個圓周之上,以確保所述插頭本體的防水效能,所述密封構件本體與所述周邊壁部分形成為單一單元。
- 一種插頭,包括:插頭本體,其待插入於形成於插座中之凹座中;多個插腳,其自所述插頭本體之尖端表面突出,所述插頭藉由將所述插腳插入於各別插入口中而連接至所述插 座,所述各別插入口形成於所述插座之所述凹座之底面中,當所述插頭本體的尖端部分插入於所述凹座中;以及防水密封構件,其設於所述插頭本體之外周邊表面上以接觸所述插頭本體,在將所述插頭本體的所述尖端部分插入至所述插座之所述凹座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所述插座之所述凹座的內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其中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比所述插頭本體之所述尖端表面更加地突出至尖端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插頭,其中所述插頭本體包括:本體部分,其尖端部分具有開口;及尖端罩蓋,耦接至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尖端部分,且界定所述尖端表面,所述插腳插入所述尖端罩蓋;且其中所述防水密封構件包括密封構件本體,圍繞所述插腳於所述插頭本體的所述尖端表面;及周邊壁部分,夾置於所述尖端罩蓋與所述本體部分之間於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開口的整個圓周之上,以確保所述插頭本體的防水效能,所述密封構件本體與所述周邊壁部分形成為單一單元。
- 一種含插頭及插座的組件,包括:插頭,其包括插頭本體以及自所述插頭本體突出之多個插腳;以及插座,其包括插座單元,所述插座單元具備供所述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之凹座,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座藉由將所述插頭之所述插腳插入於各別插入口中而連接至彼此,所述各別插入口形成於所述凹座之底面中;以及 防水密封構件,其提供至所述插頭之所述插腳所延伸而穿過之尖端表面,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所述插頭本體,其中在將所述插頭本體之所述尖端部分插入於所述插座單元之所述凹座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接觸所述插座單元之所述凹座的內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其中所述插頭本體包括:本體部分,其尖端部分具有開口;及尖端罩蓋,耦接至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尖端部分,且界定所述尖端表面,所述插腳插入所述尖端罩蓋,其中所述防水密封構件包括:密封構件本體,圍繞所述插腳於所述插頭本體的所述尖端表面;及周邊壁部分,夾置於所述尖端罩蓋與所述本體部分之間於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開口的整個圓周之上,以確保所述插頭本體的防水效能,所述密封構件本體與所述周邊壁部分形成為單一單元。
- 一種含插頭及插座的組件,包括:插頭,其包括插頭本體以及自所述插頭本體的尖端表面突出之多個插腳;以及插座,其包括插座單元,所述插座單元具備供所述插頭本體之尖端部分插入之凹座,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座藉由將所述插頭之所述插腳插入於各別插入口中而連接至彼此,所述各別插入口形成於所述凹座之底面中;以及防水密封構件,其設於所述插頭本體之外周邊表面上以接觸所述插頭本體,在將所述插頭本體之所述尖端部分插入於所述插座單元之所述凹座中的狀態下,所述防水密 封構件接觸所述插座單元之所述凹座的內表面且圍繞所述插腳,其中所述防水密封構件比所述插頭本體之所述尖端表面更加地突出至尖端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含插頭及插座的組件,其中所述插頭本體包括:本體部分,其尖端部分具有開口;及尖端罩蓋,耦接至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尖端部分,且界定所述尖端表面,所述插腳插入所述尖端罩蓋,其中所述防水密封構件包括:密封構件本體,圍繞所述插腳於所述插頭本體的所述尖端表面;及周邊壁部分,夾置於所述尖端罩蓋與所述本體部分之間於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開口的整個圓周之上,以確保所述插頭本體的防水效能,所述密封構件本體與所述周邊壁部分形成為單一單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82927 | 2009-12-14 | ||
JP2010043314 | 2010-0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36046A TW201136046A (en) | 2011-10-16 |
TWI505572B true TWI505572B (zh) | 2015-10-21 |
Family
ID=44166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9143510A TWI505572B (zh) | 2009-12-14 | 2010-12-13 | 插頭、插座、以及含插頭及插座的組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966405B2 (zh) |
KR (1) | KR101347464B1 (zh) |
CN (1) | CN102725917B (zh) |
TW (1) | TWI505572B (zh) |
WO (1) | WO201107375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109981A (ja) * | 2011-11-22 | 2013-06-06 | Panasonic Corp | 給電制御装置 |
JP5796779B2 (ja) * | 2012-01-25 | 2015-10-21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コンセント |
DE102013111696A1 (de) | 2013-10-23 | 2015-04-23 | Endress + Hauser Flowtec Ag |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ein Feldgerät sowie Feldgerät mit einer solchen Anschlussvorrichtung |
JP6455712B2 (ja) | 2015-02-03 | 2019-01-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ンセント |
SG10201912795UA (en) * | 2015-06-24 | 2020-02-27 |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td | Breath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
EP3721507A1 (de) * | 2017-12-06 | 2020-10-14 | Hirschmann Automotive GmbH | Steckverbindung für einen akku-ladeanschluss ohne formschlüssige gehäuseverrastung |
DE102022129673A1 (de) | 2022-11-10 | 2024-05-1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tecker und Lademulde für einen elektrisch antreibbaren Kraftwagen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99610A (ja) * | 1997-01-06 | 1998-07-3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防水コネクタ |
JPH11233189A (ja) * | 1998-02-13 | 1999-08-27 | Shonan Giken:Kk | 配線接続装置 |
JP2000252010A (ja) * | 1999-02-26 | 2000-09-14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コネクタ装置の抜け止め構造 |
TWM241831U (en) * | 2003-04-10 | 2004-08-21 | Yu-De Lin | Waterproof socket |
TW200723618A (en) * | 2005-10-06 | 2007-06-16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Waterproof outlet |
JP2007294257A (ja) * | 2006-04-25 | 2007-11-08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プラグ受用カバー、及びテーブルタッ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006959A2 (en) * | 2006-04-13 | 2008-12-24 | Temco Japan Co., Ltd. |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cable of hand microphone with antenna to portable radio machine body |
CN200976425Y (zh) * | 2006-11-29 | 2007-11-14 | 浙江康泰电气有限公司 | 防水插头插座 |
-
2010
- 2010-12-10 WO PCT/IB2010/003180 patent/WO201107375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2-10 CN CN201080056556.2A patent/CN10272591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10 KR KR1020127018060A patent/KR10134746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12-13 TW TW099143510A patent/TWI50557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12-14 JP JP2010278240A patent/JP496640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99610A (ja) * | 1997-01-06 | 1998-07-3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防水コネクタ |
JPH11233189A (ja) * | 1998-02-13 | 1999-08-27 | Shonan Giken:Kk | 配線接続装置 |
JP2000252010A (ja) * | 1999-02-26 | 2000-09-14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コネクタ装置の抜け止め構造 |
TWM241831U (en) * | 2003-04-10 | 2004-08-21 | Yu-De Lin | Waterproof socket |
TW200723618A (en) * | 2005-10-06 | 2007-06-16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Waterproof outlet |
JP2007294257A (ja) * | 2006-04-25 | 2007-11-08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プラグ受用カバー、及びテーブルタッ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36046A (en) | 2011-10-16 |
KR20120097398A (ko) | 2012-09-03 |
CN102725917B (zh) | 2015-10-14 |
JP4966405B2 (ja) | 2012-07-04 |
WO2011073758A1 (en) | 2011-06-23 |
CN102725917A (zh) | 2012-10-10 |
JP2011198745A (ja) | 2011-10-06 |
KR101347464B1 (ko) | 2014-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05572B (zh) | 插頭、插座、以及含插頭及插座的組件 | |
US8277234B2 (en) | Interface between connectable electrical devices | |
JP4818679B2 (ja) | 防水コンセント | |
JPH09219256A (ja)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
JP4877414B2 (ja) | コンセント、接続装置 | |
JPH1032037A (ja) | コネクタカバー | |
WO2018105362A1 (ja) | ゴム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 |
US9800032B2 (en) | While-in-use outdoor cover with recessed electrical device | |
JP2002033159A (ja) |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 |
TWI426665B (zh) | 插頭 | |
TWI437775B (zh) | 插座以及具備該插座的充電裝置 | |
TWI414110B (zh) | 插頭與插座以及包含該插頭與插座的連接裝置 | |
JP5834172B2 (ja) | コンセント用プレート及びこれを含む埋込コンセント | |
JP2011124179A (ja) | コンセントブロック | |
CN210112247U (zh) | Tws耳机充电盒 | |
KR20220158005A (ko) | 벽에서 케이블의 접합부를 밀봉하기 위한 조립체 | |
EP3251176B1 (en) | Snap-on edge assembly | |
JP2003187899A (ja) | 電気機器の給電安全装置 | |
KR102183345B1 (ko) | 멀티탭 | |
JP6944385B2 (ja) | 配線コネクタ | |
JP2000252012A (ja) |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 |
JP5796779B2 (ja) | コンセント | |
JP3857511B2 (ja) | コネクタ取付構造 | |
JP2006172754A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JPH08236212A (ja) | コンセン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