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2955B -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 Google Patents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2955B
TWI422955B TW099139597A TW99139597A TWI422955B TW I422955 B TWI422955 B TW I422955B TW 099139597 A TW099139597 A TW 099139597A TW 99139597 A TW99139597 A TW 99139597A TW I422955 B TWI422955 B TW I4229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s
original
disposed
opening device
suppor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9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8500A (en
Inventor
Keizo Kumazawa
Hiroaki Hosaka
Original Assignee
Kem Hong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m Hongkong Ltd filed Critical Kem Hongkong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18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8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2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29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32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 G03B27/52Details
    • G03B27/62Holders for the original
    • G03B27/6207Holders for the original in copying cameras
    • G03B27/6221Transparent copy platens
    • G03B27/6228Platen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5Holders for originals or exposure plat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04N1/00554Latches or hinge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應用此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之事務機器,係應用於影印機、印刷機、傳真機及掃描機等的事務機器,適合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應用此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之事務機器。
一直以來,如圖21所示,以這種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100開闔附有原稿自動輸送裝置,大型且具有重量的原稿壓合板,大多具有組裝元件101及支撐元件102。組裝元件101藉由壓縮加工金屬製板製成,具有底板101a及二側板101b、101b,二側板101b、101b從底板101a的二側部彎折形成。同為壓縮加工金屬製板製成的原稿壓合板的支撐元件102,具有天板102a及二側板102b、102b,二側板102b、102b從支撐元件102本體的天板102a的二側部彎折形成,藉由圖未顯示的轉軸桿組裝於組裝元件101的二側板101b、101b,為可轉動。其中,於此支撐元件102與組裝元件101間設有支撐元件102的轉矩控制手段106,轉矩控制手段106係由滑件103、彈性手段104及凸輪滑件105構成,滑件103或彈性手段104以一對夾持片102c、102c夾持固定著,夾持片102c、102c係從支撐元件102的二側板102b、102b往內側彎折。
凸輪滑件105具有舌片105a。又,標示符號107係指 升降元件,標示符號108係指連結桿,標示符號109係指作動元件,而標示符號110則係指受壓元件。
相關構成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尤其係指原稿壓合板開啟時,轉矩控制手段從支撐元件的前面一側露出,不利於外觀上,對原稿壓合板的裝置本體組裝或修理時,開闔操作原稿壓合板更有被彈性手段夾手,或者原稿沾到潤滑油而弄髒等問題,因此,如日本特開2007-212910號公開特許公報所記載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之構成正被開發中。
日本特開2007-212910號所記載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係設有一彈簧外殼於轉矩控制手段的滑件,以此彈簧外殼覆蓋隱藏彈性手段。
當開啟上述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設置於滑件的彈簧外殼可覆蓋隱藏轉矩控制手段中由壓縮螺旋彈簧形成的彈性手段部分,但構成此彈簧外殼部分突出於支撐元件的外部,因此,尤其係從正面看過去的情況下,夾持此彈簧外殼部分或支撐元件的滑件的夾持片部分露出於外部,給人粗糙、雜亂的印象,再度產生設計上不佳之問題。
本發明解決相關問題,以其為目的提供一種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在原稿壓合板開啟時,覆蓋轉矩控制手段中由壓縮螺旋彈簧等形成的彈性手段,或此彈性手段與滑件或此彈性手段與凸輪滑件的全部 或一部分,於外觀上給予簡潔的印象。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包括一組裝元件、一支撐元件及一轉矩控制手段。組裝元件設置於一事務機器的一裝置本體,具有底板與二側板,組裝元件的二側板係為將組裝元件之底板的二側端部彎折所形成。支撐元件直接或間接支撐原稿壓合板,具有上板與二側板,支撐元件的二側板係為將支撐元件之上板的二側端部彎折所形成,支撐元件的二側板藉由一轉軸桿可轉動地設置於組裝元件的二側板。轉矩控制手段設置於支撐元件的活動端側與組裝元件一側設置的一受壓元件間,以轉動牽引支撐元件往原稿壓合板的開啟方向,且轉矩控制手段具有容置於支撐元件的一彈性手段。其中支撐元件的前端部設有一外殼部,外殼部至少覆蓋轉矩控制手段的彈性手段,轉矩控制手段更包括一滑件及一凸輪滑件,滑件係容置於支撐元件,且滑件係壓觸設置於支撐元件之活動端側的一作動元件,凸輪滑件係容置於支撐元件,且凸輪滑件係壓觸設置於組裝元件一側的受壓元件,彈性手段係彈性地設置於凸輪滑件與滑件間,外殼部係為將支撐元件的二側板往彼此面對的方向彎折至支撐元件的二側板各自的端部相互接觸所形成。
此時,本發明係組裝元件具有設置於組裝元件的一底板的一組裝腳部,組裝腳部係插入於裝置本體上所設置的一插通孔,使於上下方可滑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更包括 一升降元件,藉由一連結桿設置於支撐元件的二側板的活動端側,使得升降元件的二側板於支撐元件轉動方向相反方向為可轉動。其中,一作動元件設置於升降元件,且轉矩控制手段藉由一滑件及一凸輪滑件設置於作動元件與受壓元件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更包括一升降元件,藉由一連結桿設置於支撐元件的二側板的活動端側,使得升降元件的二側板於支撐元件的轉動方向相反方向為可轉動;其中,以環繞於連結桿的一壓縮螺旋彈簧牽引升降元件,使得升降元件於支撐元件轉動方向相反方向轉動,且轉矩控制手段設置於支撐元件的頂板與受壓元件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作動元件係呈桿狀設置於升降元件的側板間,或係獨立設置於升降元件的頂板或係設置於頂板。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受壓元件設置於組裝元件的二側板間,係呈桿狀體、凸輪狀體、轉動的桿狀物或是滾輪狀體其中之一。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支撐元件的外殼部係為從支撐元件的二側板其中之一朝向支撐原件的二側板之另一彎折形成。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支撐元件的外殼部更覆蓋轉矩控制手段的全部。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一事務機器係利用上述原稿 壓合板開闔裝置,將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設置於事務機器的裝置本體與原稿壓合板間。
承上所述的構成,將具有轉矩控制手段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設置於事務機器的裝置本體與原稿壓合板間,即使開啟原稿壓合板,藉由外殼部覆蓋轉矩控制手段的彈性手段(其中外殼部是透過將支撐元件的二側板往彼此面對的方向彎折至支撐元件的二側板各自的端部相互接觸所形成,支撐元件構成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或此彈性手段與滑件或此彈性手段與凸輪滑件的全部或一部分,因此,開啟原稿壓合板,從正面一側觀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時,轉矩控制手段部分的外觀變得簡潔,且在操作時或保養、檢查裝置本體時,可避免被彈性手段夾手,弄髒原稿等問題。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
[第一實施例]
圖1至圖7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一例的圖。根據圖示,關於此第一實施例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1係由組裝元件3、支撐元件5、升降元件8、作動元件9、受壓元件10及轉矩控制手段11構成。組裝元件3設置於裝置本體2。支撐元件5支撐原稿壓合板6,藉由轉軸桿4連接組裝元件3為可轉動。升降元件8設置於原 稿壓合板6的後端部側,藉由連結桿7連結支撐元件5的活動端側,於支撐元件5轉動方向相反轉動。作動元件9藉由連結桿7設置於升降元件8轉動一側。受壓元件10同為桿狀,裝置於組裝元件3的二側板3b、3b間。轉矩控制手段11設置於受壓元件10與作動元件9間。
此轉矩控制手段11由凸輪滑件12、滑件13及彈性手段14構成。凸輪滑件12維持在支撐元件5內的組裝元件3側,為可滑動,其凸輪部12a側壓觸受壓元件10。同樣地,滑件13一端部側壓觸作動元件9,作動元件9係連結於支撐元件5的連結桿7一側。彈性手段14由壓縮螺旋彈簧形成,彈性設置於支撐元件5內容置的滑件13與凸輪滑件12間。
組裝元件3具有底板3a、二側板3b、3b、後板3c及彎曲凹部3d、3d。底板3a設置於裝置本體2。二側板3b、3b分別從底板3a的二側端部相對底板3a往垂直方向(亦包含略垂直方向)彎折。後板3c略呈矩形,從底板3a的後端部相對底板3a於垂直方向(亦包含略垂直方向)延伸。彎曲凹部3d、3d形成於二側板3b、3b的前端部側。其中,制動元件3e以組裝螺絲3f組裝於後板3c。底板3a形成於略矩形,為了藉由組裝螺絲2a及段付螺絲2b組裝於裝置本體2,底板3a設有組裝孔3g、3h。
支撐元件5,特別係如圖8A及圖8B所示,係由上板5a、二側板5b、5b及外殼部5d構成。二側板5b、5b分別從上板5a的二側端部相對上板5a於垂直方向向下彎 折。外殼部5d具有一對外殼片5c、5c,外殼片5c、5c係分別從二側板5b、5b的前端部於互相相對側上90度彎折形成。又,二側板5b、5b更設有轉軸桿4用的組裝孔5e、5e、連結桿7用的組裝孔5f、5f、組裝時插通用以阻止凸輪滑件的制動桿(圖未顯示)的插通孔5g、5g及原稿壓合板6上升時使得作動元件9進入的缺口部5h、5h。支撐元件5藉由轉軸桿4設置其二側板5b、5b於組裝元件3的二側板3b、3b,為可轉動。又,特別係圖6所示,組裝元件3的二側板3b、3b的外側與支撐元件5的二側板5b、5b的內側間設有間隙,此間隙設有圖未顯示的間隔物。
升降元件8係由上板8a、二側板8b、8b及組裝板8c、8c形成的略凸狀物。上板8a以螺釘等組裝於原稿壓合板6的後端側。二側板8b、8b分別從此上板8a的二端部相對上板8a於垂直下方(亦包含略垂直方向)彎折形成。組裝板8c、8c係從二側板8b、8b往外側彎折的部分,組裝於原稿壓合板6。其中,二側板8b、8b藉由連結桿7裝置於支撐元件5的二側板5b、5b活動端側的外側,於支撐元件5轉動方向相反方向轉動,藉此,覆蓋支撐元件5。
轉矩控制手段11的凸輪滑件12及滑件13分別設有收容部12b、13a,以收容彈性手段14的二端部,凸輪滑件12的轉軸桿4側設有凸輪部12a,且如上所述的,設有舌片12c,以將受壓元件10塗有潤滑劑的部分從外部覆蓋隱藏,特別係彈性手段14的前面部側被外殼部5d覆蓋。外殼部5d的外殼片5c、5c的寬度相同,使得外殼片5c、 5c於中央部互相靠近相對,但長度相異。然而,外殼片5c、5c的寬度與長度不限於此。
彈性手段14係推壓壓觸滑件13為可滑動的作動元件9,將升降元件8以連結桿7為支點於與支撐元件5重合方向轉動牽引的同時,轉動牽引支撐元件5往原稿壓合板6的開啟方向。又,凸輪滑件12係藉由滑壓其凸輪部12a於受壓元件10,在支撐元件5隨著原稿壓合板6的開闔動作而轉動動作的同時,滑動受壓元件10的表面,控制支撐元件5的轉動動作,並控制原稿壓合板6的開闔動作。
因此,為了使得此滑動壓觸可以順暢,受壓元件10的表面與凸輪部12a的表面上,圖未顯示,塗有潤滑劑,此外,彈性手段14與收容部12b、13a間亦塗有潤滑劑。彈性手段14係實施例中的一條,但亦可將此彈性手段以複數條並列,或者於軸方向重疊使用,係可根據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原稿壓合板6的負荷量而任意選擇。又,標示符號17係調整高度用的調節螺絲。
接著,針對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1的作用說明。如圖2及圖3所示,原稿壓合板6相對裝置本體2為閉闔狀態時,轉矩控制手段11的彈性手段14被壓縮於最大界限的狀態,若藉由壓觸滑件13的作動元件9,升降元件8往與支撐元件5重合方向轉動牽引。此時,原稿壓合板6藉由彈性手段14往開啟方向牽引,但原稿壓合板6的重量較重,因此,保持於閉闔狀態壓觸接觸玻璃2c。因此,在薄原稿的情況下,原稿因原稿壓合板6的重量, 被壓合在接觸玻璃2c上。
從此閉闔狀態開啟原稿壓合板6時,原稿壓合板6係以轉軸桿4為支點與支撐元件5同時轉動而開啟,但在開啟之際,原稿壓合板6給予支撐元件5的負荷量減少,因此,藉由彈性手段14的彈力,原稿壓合板6輕輕開啟,在30度至35度的開啟角度時,載置原稿於接觸玻璃2c上,再加上滑動部分的摩擦,若將手從原稿壓合板6放開,原稿壓合板6也不會自然落下。
如此一來,在薄原稿15的情況下,可載置薄原稿15於接觸玻璃2c上,或者相反地,閉闔原稿壓合板6,藉由按下開關以手動影印亦可。在進行自動影印的情況下,使用圖未顯示的附有原稿自動輸送裝置進行影印時,不需要開啟原稿壓合板6。
如圖7所示,若原稿是像書本般厚的厚原稿16時,開啟原稿壓合板6至必要的開啟角度,放置此厚原稿16於接觸玻璃2c上,當閉闔原稿壓合板6,原稿壓合板6的下面碰觸厚原稿16的後端部,因此,若更施予一力往下壓,原稿壓合板6與升降元件8同時抵抗轉矩控制手段11的彈性手段14的彈力而反轉,形成平行地覆蓋厚原稿16的上面,因此,外面光線不會進入裝置本體2的曝光裝置妨礙影印。
此時,原稿壓合板6比平常的薄原稿15時開的更大,因此,轉矩控制手段11的部分往外方露出,但如圖1所示,此轉矩控制手段11的彈性手段14的部分被外殼部5d 覆蓋,因此,從外部來看的印象變好,也不再發生夾手、原稿被塗抹於彈性手段14的潤滑劑或其他防鏽油等弄髒的問題。
原稿壓合板6在裝置本體2的修理,檢查等時,如圖4及圖5所示,開啟至最大角度90度,藉由支撐元件5的後端部壓觸制動元件3e而停止,此時為了與上述相同,以外殼部5d覆蓋從外部露出的轉矩控制手段11,特別係彈性手段14的部分。且,轉矩控制手段11的凸輪滑件12在到達最大開啟角度前,其壓觸部12d壓觸轉軸桿4,滑動動作停止,凸輪滑件12與受壓元件10間產生空隙。
[第二實施例]
圖9至圖11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另一實施例。根據圖示,關於第二實施例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20,只有支撐元件21的構成與第一實施例相異,其他構成相同,因此,省略詳細說明。同樣標示符號代表與第一實施例的元件相同。根據圖示,特別係如圖11A及圖11B所示,覆蓋支撐元件21的轉矩控制手段11的彈性手段14的外殼部21a係以底板形成,二側板21b、21b從此底板的二端部往上方彎折形成。從此二側板21b、21b的上端緣往內側彎折設有一對上板片21c、21c。因此,以此外殼部21a覆蓋著轉矩控制手段11的彈性手段14。又,此支撐元件21的標示符號21d、21d係轉軸桿用的組裝孔,21e、21e係連結桿用的組裝孔,21f、21f係插通孔,21g、21g係缺口部,各標示符號即使相異,也與第一實施 例中的構成相同。此外,此第二實施例的支撐元件21恰好使用圖21中的習知支撐元件102相反的形狀。以此實施亦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第三實施例]
圖12顯示支撐元件另一實施例。關於此第三實施例的支撐元件25係由天板25a、二側板25b、25b及外殼部25c構成。二側板25b、25b從此天板25a的二側部彎折。外殼部25c從二側板25b、25b其中之一側板25b彎折,其前端側往另一側板25b壓觸固定。其他構成與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以此實施亦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在這種情況下,更可將外殼部25c於上下方向分開,一邊係從一側板往另一側板,另一邊係從另一側板朝向一側板,各自互相錯開彎折。又,此支撐元件25的標示符號25d、25d係轉軸桿用的組裝孔,25e、25e係連結桿用的組裝孔,25f、25f係插通孔,25g、25g係缺口部,各標示符號即使相異也與第一實施例之構成相同。
[第四實施例]
圖13顯示支撐元件又另一實施例,關於此第四實施例的支撐元件26係由天板26a、二側板26b、26b及外殼部26c構成。二側板26b、26b由天板26a的二側部彎折。外殼部26c從二側板26b、26b其中之一側板26b彎折,其前端側往另一側板26b壓觸固定,外殼部26c的長度延長,設有一舌片26d,以此舌片26d覆蓋第一實施例的受壓元件10。若依此構成,可省略第一實施例的凸輪滑件 12的舌片12c。又,同時地,也覆蓋第一實施例中的滑件13的前面部,也可使得轉矩控制手段全部被覆蓋。又,此支撐元件26的標示符號26e、26e係轉軸桿用的組裝孔,26f、26f係連結桿用的組裝孔,26g、26g係插通孔,26h、26h係缺口部,各標示符號即使相異也與第一實施例之構成相同。若依此構成,彈性手段、滑件及凸輪滑件在原稿壓合板開啟時,不會露出於外部,因此,外觀上具有變得更加簡潔之效果。
[第五實施例]
圖14及圖15顯示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另一實施例,關於此第五實施例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30,係作動元件31、受壓元件32及彈性手段33的構成不同。此第五實施例的作動元件31係合成樹脂製成,設置於升降元件34的天板34a的前端側彎折的頂板34b與二側板34c、34c間,且夾在連結桿31a與頂板34b間。受壓元件32在此第五實施例係合成樹脂製的凸輪元件,藉由固定桿38及轉軸桿39,固定於二側板40b、40b間,且壓觸凸輪滑件41,此二側板40b、40b係從組裝於裝置本體43的組裝元件40的底板40a往上形成。此外,以複數外徑且寬度相異的壓縮螺旋彈簧為共通軸心,且重合的一對彈性手段33、33組裝並置於凸輪滑件41及滑件42間。此對彈性手段33、33為一對,與第一實施例相異,係使用於圖未顯示的原稿自動輸送裝置一側負荷量增加的一側。其他構成只有大小或形狀相異,但實質與第一實施例之構成相同。即使在此 第五實施例之構成的情況下,藉由升降元件34,支撐原稿壓合板44的支撐元件35上也設有一對外殼片36a、36a,外殼片36a、36a形成外殼部36,覆蓋轉矩控制手段37的彈性手段33、33、滑件42及凸輪滑件41的一部分,使其從外部無法辨識。
即使以此構成,以第一實施例的作動元件或受壓元件亦可運作,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第六實施例]
圖16顯示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又另一實施例,關於此第六實施例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45也是作動元件46的構成不同。此第六實施例的作動元件46係側面略呈U字形狀,藉由組裝螺絲或組裝桿46a固定裝置於升降元件47的天板47a的前端側彎折的頂板47b裏側。即使在此第六實施例之構成的情況下,支撐元件48的正面側也設有外殼部49,覆蓋轉矩控制手段50,特別係彈性手段51、滑件52a及凸輪滑件52b的一部分,使其從外部無法辨視。在關於此第六實施例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45的情況下,受壓元件53係合成樹脂製,以固定桿53a及轉軸桿54a固定裝置於組裝元件54的凸輪元件。
即使依此構成,亦可實施第一實施例中的作動元件或受壓元件的機能,達到本發明之目的。
[第七實施例]
圖17及圖18顯示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又另一實施例,關於此第七實施例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55係將升 降元件56往與支撐元件57重合方向轉動牽引的牽引手段58及轉矩控制手段59的構成不同。根據圖示,升降元件56係藉由牽引手段58於與支撐元件57重合方向轉動牽引,牽引手段58係環繞連結桿60,且彈性設置於支撐元件57的頂板57c與升降元件56的頂板56c間的旋轉螺旋彈簧,其中連結桿60將升降元件56的天板56a垂下彎折的二側板56b、56b組裝於從支撐元件57的天板57a的二側垂下彎折的二側板57b、57b為可轉動。此外,轉矩控制手段59係省略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及第五實施例中的滑件,且彈性手段62的端部直接壓觸支撐元件57的頂板57c。支撐元件57上設有從其二側板57b、57b彎折的一對外殼片63a、63a,此對外殼片63a、63a形成外殼部63,藉由此外殼部63,覆蓋轉矩控制手段59的彈性手段62及凸輪滑件64的一部分,使其從外部無法辨視。關於此第七實施例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受壓元件68更構成一筒狀的滾輪67,裝置於從組裝元件65的底板65a往上的二側板65b、65b間的固定桿66,為可轉動。又,關於此第七實施例的受壓元件68亦可架設固定桿66為支軸,於二側板65b、65b間為可轉動。在關於此第七實施例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55的情況下,支撐元件57的外殼部63更可能係從頂板57c朝向凸輪滑件64一側一體彎折。
[第八實施例]
圖19顯示支撐元件又另一實施例,關於此第八實施 例的支撐元件70可利用第七實施例中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55之構成,而外殼部71從支撐元件70的天板70a彎折的頂板70b,又從頂板70b彎折,固定於二側板70c、70c,且覆蓋其前面部。依此亦可構成外殼部。
[第九實施例]
圖20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又另一實施例,從關於此第九實施例的原稿壓合板開開闔裝置75的組裝元件76的底板76a,垂直設置一組裝腳部77,此組裝腳部77設置於底板76a,且此組裝腳部77設置於裝置本體78的後部上端形成的插通孔78a,於上下方向可滑動。接著,外殼部79與支撐元件80一體設置於支撐元件80的二側板80b的下部側,覆蓋轉矩控制手段81的彈性手段82及凸輪滑件83。此外,關於此第九實施例中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75,原稿壓合板84係組裝於支撐元件80的天板80a。彈性手段82彈性設置於支撐元件80的頂板80c及凸輪滑件83間。又,關於此第九實施例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75在原稿如書本般厚的厚原稿的情況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75本體從裝置本體78於上下方向移動,可水平覆蓋載置於接觸玻璃78b的厚原稿上面。
如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可廣泛地實施於具有組裝元件、支撐元件及轉矩控制手段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組裝元件組裝於各種事務機器的裝置本體,各事務機器係具有至少代表影印機的原稿壓合板。支撐元件直接或間接支撐原稿壓合板,藉由轉軸桿相對此組裝元件為可轉動。轉 矩控制手段具有容置於此支撐元件內部,將支撐元件於原稿壓合板的開啟方向轉動牽引的彈性手段。其他構成則非限定於上述實施例之構成。
另外,關於在支撐元件設置外殼部,總而言之,從支撐元件一體設置即可,此亦非限定上述實施例。
本發明因如以上之構成,為簡單之構成,藉由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支撐元件上設置的外殼部,在原稿壓合板開啟時,覆蓋容置於支撐元件內部的轉矩控制手段的彈性手段,或此彈性手段與滑件,或此彈性手段與凸輪滑件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使其從外部看來無法辨視,因此,使用或修理、檢查時,不擔心會夾手之外,原稿壓合板開啟時,外形良好,更不用擔心弄髒原稿,因此,特別適用於影印機、印刷機、傳真機及掃描機等的事務機器中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20、30、45、55、75、100‧‧‧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
2、43、78‧‧‧裝置本體
2a‧‧‧組裝螺絲
2b‧‧‧段付螺絲
2c、78b‧‧‧接觸玻璃
3、40、54、65、76、101‧‧‧組裝元件
3a、40a、65a、76a、101a‧‧‧底板
3b、5b、8b、21b、25b、26b、34c、40b、56b、57b、65b、70c、80b、101b、102b‧‧‧側板
3c‧‧‧後板
3d‧‧‧彎曲凹部
3e‧‧‧制動元件
3f‧‧‧組裝螺絲
3g、3h‧‧‧組裝孔
4、39、54a‧‧‧轉軸桿
5、21、25、26、35、48、57、70、80、102‧‧‧支撐元件
5a、8a‧‧‧上板
5c、36a、63a‧‧‧外殼片
5d、21a、25c、26c、36、49、63、71、79‧‧‧外殼部
5e、5f、21d、21e、25d、25e、26e、26f‧‧‧組裝孔
5g、21f、25f、26g、78a‧‧‧插通孔
5h、21g、25g、26h‧‧‧缺口部
6、44、84‧‧‧原稿壓合板
7、31a、60、108‧‧‧連結桿
8、34、47、56、107‧‧‧升降元件
8c‧‧‧組裝板
9、31、46、109‧‧‧作動元件
10、32、53、68、110‧‧‧受壓元件
11、37、50、59、81、106‧‧‧轉矩控制手段
12、41、52b、64、83、105‧‧‧凸輪滑件
12a‧‧‧凸輪部
12b、13a‧‧‧收容部
12c、26d、105a‧‧‧舌片
13、42、103‧‧‧滑件
14、33、51、62、82、104‧‧‧彈性手段
15‧‧‧薄原稿
16‧‧‧厚原稿
17‧‧‧調節螺絲
21c‧‧‧上板片
25a、26a、34a、47a、56a、57a、70a、80a、102a‧‧‧天板
34b、47b、56c、57c、70b、80c‧‧‧頂板
38、53a、66‧‧‧固定桿
46a‧‧‧組裝桿
58‧‧‧牽引手段
67‧‧‧滾輪
77‧‧‧組裝腳部
102c‧‧‧夾持片
圖1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斜視圖;圖2為圖1顯示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原稿壓合板閉闔時的側面圖;圖3為圖2顯示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4為說明圖1顯示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動作的側面圖;圖5為圖4顯示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縱剖面圖;圖6為圖2之A-A線剖面圖;圖7為說明圖1顯示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動作的縱剖面圖;圖8A及圖8B為顯示圖1顯示的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支撐元件,其中圖8A係從其一側看到的斜視圖,圖8B係從其另一側看到的斜視圖;圖9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另一實施例的斜視圖;圖10為說明關於圖9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動作的縱剖面圖;圖11A及圖11B為顯示關於圖9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支撐元件,其中圖11A係從其一側看到的斜視圖,圖11B係從其另一側看到的斜視圖;圖12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支撐元件又另一實施例的斜視圖;圖13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支撐元件又另一實施例的斜視圖;圖14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又另一實施例的正面圖;圖15為關於圖14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16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又另一實施例的縱剖面圖;圖17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又另一實施例的正面圖;圖18為關於圖17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縱剖面圖;圖19為顯示支撐元件又另一實施例的斜視圖;圖20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又另一實施例的側面圖;以及圖21為習知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斜視圖。
1‧‧‧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
3‧‧‧組裝元件
3a‧‧‧底板
3b、5b、8b‧‧‧側板
3c‧‧‧後板
3d‧‧‧彎曲凹部
3g、3h‧‧‧組裝孔
4、39‧‧‧轉軸桿
5‧‧‧支撐元件
5a‧‧‧上板
5c‧‧‧外殼片
5d‧‧‧外殼部
7‧‧‧連結桿
8‧‧‧升降元件
8a‧‧‧上板
8c‧‧‧組裝板
9‧‧‧作動元件
11‧‧‧轉矩控制手段
12‧‧‧凸輪滑件
12c‧‧‧舌片
13‧‧‧滑件

Claims (9)

  1. 一種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包括:一組裝元件,設置於一事務機器的一裝置本體,具有底板與二側板,該組裝元件的該等側板係為將該組裝元件之該底板的二側端部彎折所形成;一支撐元件,直接或間接支撐原稿壓合板,具有上板與二側板,該支撐元件的該等側板係為將該支撐元件之該上板的二側端部彎折所形成,該支撐元件的該等側板藉由一轉軸桿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組裝元件的該等側板;以及一轉矩控制手段,設置於該支撐元件的活動端側與該組裝元件一側設置的一受壓元件間,以轉動牽引該支撐元件往該原稿壓合板的開啟方向,且該轉矩控制手段具有容置於該支撐元件的一彈性手段;其中該支撐元件的前端部設有一外殼部,該外殼部至少覆蓋該轉矩控制手段的該彈性手段,該轉矩控制手段更包括一滑件、一凸輪滑件及一彈性手段,該滑件係容置於該支撐元件,且該滑件係壓觸設置於該支撐元件之該活動端側的一作動元件,該凸輪滑件係容置於該支撐元件,且該凸輪滑件係壓觸設置於該組裝元件一側的該受壓元件,該彈性手段係彈性地設置於該凸輪滑件與該滑件間,該外殼部係為將該支撐元件的該等側板往彼此面對的方向彎折至該支撐元件的該等側板各自的端部相互接觸所形 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該組裝元件具有設置於該組裝元件的一底板的一組裝腳部,該組裝腳部係插入於該裝置本體上所設置之一插通孔,使於上下方滑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包括一升降元件,藉由一連結桿設置於該支撐元件的該等側板的活動端側,使得該升降元件的二側板於該支撐元件轉動方向相反方向為可轉動;其中,一作動元件設置於該升降元件,且該轉矩控制手段係藉由該滑件及該凸輪滑件設置於該作動元件與該受壓元件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包括一升降元件,藉由一連結桿設置於該支撐元件的該等側板的活動端側,使得該升降元件的二側板於該支撐元件的轉動方向相反方向為可轉動;其中,以環繞於該連結桿的一壓縮螺旋彈簧牽引該升降元件,使得該升降元件於該支撐元件轉動方向相反方向轉動,且該轉矩控制手段係設置於該支撐元件的頂板與該受壓元件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該作動元件呈桿狀設置於該升降元件的該等側板間,或獨立設置於該升降元件的一頂板或設置於該頂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 該受壓元件設置於該組裝元件的該等側板間,係呈桿狀體、凸輪狀體、轉動的桿狀物或滾輪狀體其中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該支撐元件的該外殼部係為從該支撐元件的該等側板其中之一朝向該支撐元件的該等側板之另一彎折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該支撐元件的該外殼部覆蓋該轉矩控制手段的全部。
  9. 一種事務機器,係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任一項所述之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其中該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係設置於該裝置本體與該原稿壓合板間。
TW099139597A 2009-11-18 2010-11-17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TWI422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3399A JP2011107485A (ja) 2009-11-18 2009-11-18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8500A TW201118500A (en) 2011-06-01
TWI422955B true TWI422955B (zh) 2014-01-11

Family

ID=44231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9597A TWI422955B (zh) 2009-11-18 2010-11-17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07485A (zh)
KR (1) KR101241616B1 (zh)
CN (1) CN102156397B (zh)
TW (1) TWI4229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1054B2 (ja) * 2011-07-13 2015-11-24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oa機器
JP5900878B2 (ja) * 2011-08-30 2016-04-0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JP5995043B2 (ja) * 2011-12-27 2016-09-2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保持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5995046B2 (ja) * 2012-02-10 2016-09-2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oa機器
JP6210480B2 (ja) * 2013-01-18 2017-10-1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JP6233914B2 (ja) * 2013-01-25 2017-11-22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JP6606731B2 (ja) * 2015-06-22 2019-11-20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6601902B2 (ja) * 2015-07-13 2019-11-0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蓋体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蓋体開閉装置を備えた各種機器
JP6663208B2 (ja) * 2015-11-25 2020-03-11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KR101838643B1 (ko) * 2017-07-14 2018-03-14 피케이텍시스템 주식회사 원고 압착판 개폐용 힌지 장치
JP7133186B2 (ja) * 2017-12-13 2022-09-08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7045690B2 (ja) * 2018-02-22 2022-04-0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蓋体開閉装置並びに各種機器
JP2023019067A (ja) * 2021-07-28 2023-02-09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ヒンジを用いた事務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2539A (ja) * 1990-07-02 1992-0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ンジ機構
US5208945A (en) * 1990-10-17 1993-05-11 Pilkington Plc Mechanism for openable/closeable means
CN101261460A (zh) * 2007-03-08 2008-09-10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CN101290487A (zh) * 2007-04-19 2008-10-22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以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4632B2 (ja) * 1992-09-29 2001-07-30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JP4204161B2 (ja) * 2000-02-04 2009-01-07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体のヒンジ
JP2003295358A (ja) * 2002-04-03 2003-10-15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原稿圧着板の開閉装置
JP4794144B2 (ja) * 2004-06-24 2011-10-19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JP4116992B2 (ja) * 2004-11-11 2008-07-09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この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4947570B2 (ja) * 2006-02-13 2012-06-06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の開閉装置
JP5160959B2 (ja) * 2007-08-21 2013-03-13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原稿圧着板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5312832B2 (ja) * 2008-03-26 2013-10-09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2539A (ja) * 1990-07-02 1992-0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ンジ機構
US5208945A (en) * 1990-10-17 1993-05-11 Pilkington Plc Mechanism for openable/closeable means
CN101261460A (zh) * 2007-03-08 2008-09-10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CN101290487A (zh) * 2007-04-19 2008-10-22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以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6397B (zh) 2015-05-27
JP2011107485A (ja) 2011-06-02
TW201118500A (en) 2011-06-01
KR20110055453A (ko) 2011-05-25
CN102156397A (zh) 2011-08-17
KR101241616B1 (ko) 2013-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2955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TWI412876B (zh) Original press plat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ur) and the original platen of the office equipment
JP4224079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原稿給送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TWI405675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具有此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的事務機器
TWI501881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EP1707390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86333B2 (ja) ヒンジ
KR101245026B1 (ko) 원고 압착판 개폐장치 및 사무기기
JP4898538B2 (ja)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原稿圧着板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2011107485A5 (zh)
TWI696879B (zh) 蓋體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TWI441988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TWI698699B (zh) 蓋體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TWI526138B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KR20080082444A (ko) 원고압착판 개폐장치 및 원고압착판을 구비한 사무기기
TW201702727A (zh) 蓋體開闔裝置及具備此蓋體開闔裝置的設備
US20060152774A1 (en) Cover structure for scan device
TW202217428A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JP2006010979A (ja)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TWI575302B (zh) 開闔支撐裝置及具備此開闔支撐裝置的設備
US8655227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KR100957026B1 (ko) 원고압착판개폐장치 및 원고압착판을 구비한 사무기기
JPH0924416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3470408B2 (ja) ペーパー解除機構
JP6738686B2 (ja) ヒン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