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7451B - 按摩機 - Google Patents

按摩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7451B
TWI387451B TW100109722A TW100109722A TWI387451B TW I387451 B TWI387451 B TW I387451B TW 100109722 A TW100109722 A TW 100109722A TW 100109722 A TW100109722 A TW 100109722A TW I387451 B TWI387451 B TW I3874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state
holding
footrest
hol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9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3752A (en
Inventor
Yousuke Kurata
Nobuyuki Nishitani
Rie Ima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43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3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7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74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0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61Size reducing arrangements when not in use, for stowing or trans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10Leg
    • A61H2205/106Leg for the lower le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按摩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座席部的前部具備足台部的按摩機。
至今為止,已知有一種按摩機,於使用者可就座的座席部的前部設置足台部,其足台部中內藏有按摩使用者的腳,可膨漲收縮動作的氣囊。
如此,設於按摩機的足台部,除了於以其足台部按摩時以外,大多被認為佔用空間,其情況下,皆期望可收納足台部。對此,例如專利文獻1的按摩機中揭示有利用例如座席部下部的收容空間,收容足台部的構成。另外,專利文獻1的按摩機所具備的足台部中,如同文獻的圖1所示,設有使用者的足部可獨立插入配置的一對剖面呈L字形的足部保持部,其保持部的側壁內置有氣囊,可分別以氣囊的膨漲收縮動作,個別地擠壓使用者的兩腳進行按摩地構成。
然而,如上述按摩機一般地,足台部具有僅對腳進行按摩的足部保持部的情況時,因足台部整體的大小較小,容易將足台部收納於座席部下方。但近年的按摩機所具備的足台部中,除了足部保持部之外,已開發出有別於足部保持部而個別設置的可支持使用者的腿(小腿)的腿部保持部的構成。因此,與僅有足部保持部的構成相較,容易導致足台部整體較大型化,收容足台部之際,期望能將足台部小型化。對此,已思及於收容足台部之際,例如,將各保持部獨立以座席部的左右方向作為可轉動的軸,例如,使其不互相干涉地重疊從各保持部的保持面突出的各側壁,以達成足台部的小型化的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7-75590號
然而,具備如上所述的足台部的按摩機中,雖可達成足台部的小型化,但不僅是作為按摩機,亦希望可將腳載於足台部來使用,然上述足台部中,因各保持部設有側壁,難以輕鬆的狀態來使用,而期望能有對此的改善。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係提供一種按摩機,足部保持部與腿部保持部可轉動的足台部中,可於可按摩狀態與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
本發明係一種按摩機,其係具備:可供使用者就座的座席部;一足台部,其係配置於該座席部的前部,可載置使用者的腳,包含可插入配置前述使用者的腳的第一保持部,以及,可從足底支持前述使用者的足部的第二保持部,該第二保持部係具有可保持前述使用者的足底部分的足底保持面,以及,設於該足底保持面的相反側,可載置使用者的腳的載腳面;至少設於前述第一保持部與前述第二保持部之一側,以按摩前述使用者的腳的按摩裝置;可於該足台部收納於前述座席部的下部之收納狀態,以及該足台部露出於前述座席部的前方之使用狀態之間,於前述座席部的前後方向滑移前述足台部的滑移機構;以及,具有可轉動地支持前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轉軸,以及可轉動地支持前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轉軸,於前述足台部的前述使用狀態下,可於藉由前述按摩裝置進行按摩的可按摩狀態,以及前述載腳面露出的可載腳狀態之間,以前述第一與第二轉軸為中心,連動轉動前述第一與第二保持部的連動銜接機構。
本發明中具備滑移機構,可於足台部收納於座席部下部的收納狀態,以及足台部露出於座席部前方的使用狀態之間,使足台部於座席部的前後方向滑移。藉此,未使用足台部的情況時,可使足台部收納於座席部的下部,使用足台部時,可藉由滑移機構從其收納狀態,使其向座席部前方露出。另外,第一保持部與第二保持部係以個別的轉軸可轉動地設置,且使第一保持部與第二保持部轉動,於按摩裝置側露出於座席部的前方之可按摩狀態,以及使可載置使用者的腳之載腳面露出的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地構成。藉此,可於可按摩狀態以及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足台部。再者,因設置有使各保持部轉動,於可按摩狀態與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之際,使各保持部的轉動連動的連動銜接機構之銜接構件,如此,使各保持部轉動,於可按摩狀態與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之際,其轉動係藉由連動銜接機構之銜接構件連動,因此,可更確實地於可按摩狀態與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
以下,依據圖式說明將本發明具體化之一實施型態的按摩機。
圖1係表示按摩機的側面。椅子型按摩機10的椅子本體10a係具備組裝於以左右一對的支持腳部11支持的座席部12之後端的靠背部13,以及,組裝於座席部12前端的足台部14。另外,可放置就座的使用者腕部的扶手16係設於座席部12的左右。
靠背部13中係內置具有施療部17a的按摩機構17,且按摩機構17(施療部17a)可於靠背部13的上下方向與左右方向移動預定量而構成。
足台部14係分別具備用以保持使用者的腳的小腿部之腿部保持部21,以及用以保持足前端部的足底部分之足部保持部22。在此的「小腿部」係意指膝部至踝部的部分,「足前端部」係踝部以下的部分。
如圖6所示,足台部14的腿部保持部21係具有可從使用者的小腿部的反面側(肌脛部)來保持之二小腿保持面21a(圖1等中僅圖示一個),以及從各小腿保持面21a的左右兩側延伸出之側壁21b。因此,使用者的腳(小腿)可插入各側壁21b間。另外,足台部14的足部保持部22係具有可保持使用者的足底部分之一足底保持面22a,從此足底保持面22a的左右方向兩側延伸出之側壁22b,以及位於足底保持面22a的反面之具有緩衝性的載腳面22c。腿部保持部21的側壁21b與足部保持部22的足底保持面22a裡設有可膨漲收縮動作的氣囊23、24。
另外,本實施型態的按摩機10的足台部14係藉由滑移機構30使足台部14可向前後方向移動地構成,且可於收納於座席部12的下部之收納狀態(參照圖1與圖2),以及足台部14露出於座席部12的前方而可使用足台部14之使用狀態(參照圖4與圖5)之間切換。
如圖2所示,滑移機構30係具有軌道構件31以及滑移架32。構成滑移機構30的軌道構件31係左右成對地固定於支持腳架12b,其支持腳架12b係支持構成座席部12的座席框架12a而分別立設於前後左右。
構成滑移機構30的滑移架32係分別對應於左右成對的軌道構件31而配置,可藉由滾動構件33相對於軌道構件31向前後方向移動。然後,各滑移架32係於個別的前端側,以向座席部1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轉軸35a,可轉動地連接一對銜接構件35。
左右一對的銜接構件35係如圖6所示,以連結構件36連結,一體地轉動。然後,形成前述足台部14的腿部保持部21與足部保持部22,分別以轉軸35b、35c,可轉動地設於銜接構件35
再者,按摩機10係具有於足台部14收納於座席部12的下部的前述收納狀態下,用以鎖定足台部14向前後方向的滑移移動之收納狀態鎖定機構40,以及於足台部14露出於座席部12前方的前述使用狀態下,用以鎖定足台部14向前後方向的滑移移動之使用狀態鎖定機構50。另外,按摩機10係具備解除各鎖定機構40、50的鎖定之解除機構60,以及藉由此解除機構解除各狀態下的鎖定時,使足台部14移動預定量之施力機構。
收納狀態鎖定機構40係如圖2所示,包含固定於支持腳架12b的軌道構件31一側上設置的停止器41,以及與足台部14連結的滑移架32一側上固定的停止器承受部42。停止器41係經由轉動臂43安裝於軌道構件31。其轉動臂43係設於軌道構件31,且以延伸於與軌道構件31的長方向垂直之上方的支持部31a上的轉軸31b為中心轉動。停止器41係藉由轉動臂43的轉動,於接觸停止器承受部42的下方位置,以及不接觸停止器承受部42的上方位置之間,自由切換。又,轉動臂43係藉由扭力線圈彈簧45施力,使停止器41保持於下方位置。
使用狀態鎖定機構50係如圖4所示,由固定於支持腳架12b的軌道構件31一側上設置的停止器51,以及與足台部14連結的滑移架32的後端部上固定的停止器承受部52所構成。停止器51係經由轉動臂53安裝於軌道構件31。其轉動臂53係以延伸於與軌道構件31上方而設置的支持部31a的轉軸31b為中心轉動。停止器51係藉由轉動臂53的轉動,於接觸停止器承受部52的下方位置,以及不接觸停止器承受部52的上方位置之間,自由切換。另外,具有停止器承受部52的轉動臂53係藉由扭力線圈彈簧45彈性施力,以保持停止器51於下方位置。又,此扭力線圈彈簧45係與施力於前述收納狀態鎖定機構40的停止器41之線圈彈簧45相同。亦即,各鎖定機構40、50的轉動臂43、53係以相同的轉軸31b為中心轉動,且藉由設於其轉軸31b的扭力線圈彈簧45對於各轉動臂43、53向下方施力,對於停止器41、51向下方位置施力。
解除機構60係具有前述轉動臂43、53,設置於座席框架12a的解除桿61,以及解除桿61分別與各轉動臂43、53連接的二線材62。解除桿61係具有可相對於座席框架12a以轉軸63a為中心轉動的解除板件63,以及設於此解除板件63,且從前述座席部12與前述扶手部16之間外露一部分的柱狀的拉引構件64。然後,若將拉引構件64向上方拉引,則解除板件63轉動,經由線材62,使二轉動臂43、53向預定方向(本實施型態係上方)搖動,使停止器41、51向不接觸停止器承受部42、52的上方位置移動。
施力機構70係由介於軌道構件31與滑移架32之間的拉引線圈彈簧71所形成。拉引線圈彈簧71係於足台部14於座席部12的下部之收納狀態時,賦予滑移架32向前方的施力,且於足台部14於使用狀態時,賦予滑移架32向後方的施力。更具體地,拉引線圈彈簧71係連接於在前述收納狀態與使用狀態之間相對地變化相互的位置關係之前述支持部31a與前述停止器承受部42後部之間。
足台部14於圖2所示的收納狀態時,藉由停止器41與停止器承受部42的耦合,鎖定滑移架32與足台部14向前後方向的移動。此時,腿部保持部21與足部保持部22所成的足台部14中,腿部保持部21的一部分(使用狀態下成為上端側的部分)收納於足部保持部22的左右側壁22b之間,以小型化的狀態,收納於座席部12下部的收容空間,保持於收納狀態。此收納狀態中,腿部保持部21係其小腿保持面21a位於向下方的姿勢(以下稱為「向下姿勢」),足部保持部22係其足底保持面22a向後方,且位於足底保持面22a反面的載腳面22c位於向前方的姿勢(以下稱為「向後姿勢」)。又,將各保持部21、22保持於各姿勢的方法係如圖2所示,藉由將腿部保持部21向滑移架32一側施力的彈簧80與線圈彈簧81的施力,保持成為前述收容狀態下的向下姿勢與向後姿勢。然後,將此向下姿勢的腿部保持部21的前端部分(使用狀態下成為上端側的部分)收納於足部保持部22的左右側壁22b之間,將整體小型化。
另一方面,將足台部14從收納狀態或使用狀態轉移為其他狀態時,如圖3所示,前述拉引線圈彈簧71的施力成為最小的鎖定解除狀態之後,轉移為其他狀態。此時,拉引構件64因被使用者向上方拉引,使解除板件63轉動,因各轉動臂43、53的前端亦向上方轉動,而解除停止器41、51與停止器承受部42、52的耦合。與此解除動作連動地,藉由拉引線圈彈簧71的施力,使足台部14整體向前方或後方滑移移動。
另外,足台部14於圖4或圖5所示的使用狀態時,使停止器51與停止器承受部52耦合,以鎖定滑移架32與足台部14向前後方向的移動。在此,從前述鎖定解除狀態轉移為如圖4所示的使用狀態中的可載腳的狀態之際,足台部14整體更向前方推出。如此,足台部14係保持收納狀態下的各姿勢,藉由將腿部保持部21向滑移架32一側施力的彈簧80,以轉軸35a為中心轉動銜接構件35,以使足部保持部22的載腳面22c露出座席部12前方,成為可載腳的狀態。從圖4所示的可載腳的狀態轉移為圖5所示的使用狀態中的可按摩的狀態之際,例如,以對抗線圈彈簧81施力的力,使足部保持部22向前方轉動,藉由銜接構件35而連動地,將連接的腿部保持部21以轉軸35b為中心,向與足部保持部22相反方向轉動。如此,因各保持部21、22連動地轉動,小腿保持面21a與足底保持面22a所呈的角度略為90度,成為可載置使用者的腿部,藉由各氣囊23、24按摩的可按摩的狀態。
如上述而構成的按摩機10係可如以下所述,將足台部14設定於使用狀態來使用,而於使用後,容易且小型化地將足台部收納於座席部12下,成為收容狀態。
使用本按摩機10之際,首先,使用者就座於足台部14於收納狀態的按摩機10座席部12上。解除機構60的拉引構件64係從座席部12的側方露出(參照圖2),將此拉引構件64向上方拉引,以解除停止器41的鎖定,藉由拉引線圈彈簧71的施力,使足台部14整體僅向前方推出預定距離至成為圖3所示的解除狀態的位置。又,足台部14的腿部保持部21,特別是外力未作用的情況時,藉由彈簧80向滑移架32一側施力,以維持前述向下姿勢。另外,足部保持部22係於與銜接構件35的連接部位之轉軸35c設有線圈彈簧81,特別是不發生外力時,賦予其指尖一側向接近座席部12的方向旋轉的施力。因此,若以足底押抵足部保持部22具有的足底保持面22a,則足部保持部22係以指尖一側向前方傾倒而旋轉,若足底的押抵回復,則伴隨地,足部保持部22係以指尖一側仰起而回復。此時,足部保持部22係因使用者的腳的押抵而向前方旋轉位移,以合適於使用者的踝部角度。
在此,若使用者依原樣將足底向前方推出,則腿部保持部21與足部保持部22係經由滑移架32同時向前方移動。腿部保持部21係藉由中途與座席框架12a連結的連結構件(省略圖示),其前端一側被拉引向座席部12一側,被賦予旋轉驅動力而轉動,將前端部分向上方抬起(參照圖4)。伴隨此,足部保持部22係經由銜接構件35,以前述銜接構件35的轉軸35a為中心,保持各姿勢的狀態,向座席部12一側轉動,而足部保持部22的載腳面22c成為使用者就座的狀態下,例如可適當地保持肌脛的位置之可載腳狀態。
然後,如圖4所示,使用者於足台部14可載腳的狀態時,若更將足部保持部22從圖4所示的狀態向遠離座席部12的方向轉動至合適於本身的足底的角度,則銜接構件35連動的腿部保持部21係向與足部保持部22相反方向(座席部12一側)轉動。藉此,腿部保持部21係其小腿保持面21a露出於座席部12的前方,成為使用者的腳(小腿)可載置於其保持面21a的可按摩狀態(參照圖5)。又,此可按摩狀態係如前所述,設定為各保持部21、22的保持面21a、22a所呈的角度略為90度,因此,使用者的膝部以下至足前端部可容易地載置於各保持面21a、22a。如此的狀態下,可藉由配置於例如腿部保持部21、足部保持部22的氣囊23、24,對於腳施以按摩。
接著,記載本實施型態的特徵性作用效果。
(1)具備滑移機構30,可於足台部14收納於座席部12下部的收納狀態,以及足台部14露出於座席部12前方的使用狀態之間,使足台部14於座席部12的前後方向滑移。藉此,未使用足台部14的情況時,可使足台部14收納於座席部12的下部,使用足台部14時,可藉由滑移機構30從其收納狀態,使其向座席部12前方露出。另外,腿部保持部21與足部保持部22係以個別的轉軸35b、35c可轉動地設置,且使腿部保持部21與足部保持部22轉動,於作為按摩裝置的氣囊23、24側露出於座席部12的前方之可按摩狀態,以及使可載置使用者的腳之載腳面22c露出的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地構成。藉此,可於可按摩狀態以及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再者,因設置有使各保持部21、22轉動,於可按摩狀態與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之際,使各保持部21、22的轉動連動的連動銜接機構之銜接構件35,如此,使各保持部21、22轉動,於可按摩狀態與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之際,其轉動係藉由連動銜接機構之銜接構件35連動,因此,可更確實地於可按摩狀態與可載腳狀態之間切換。
(2)設有足台部14因滑移機構30成為使用狀態的情況時,使足台部14成為可載腳狀態地施力之彈簧80,如此,可藉由彈簧80般的簡易構成,使足台部14成為可載腳狀態。
(3)於足台部14的兩側具備一對銜接構件35,以連結構件36互相連結,一體動作地構成。如此,因連結位於足台部14左右的一對銜接構件35,因此,藉由各銜接構件35使各保持部21、22的轉動連動之際,可左右均等地實施。
又,本發明的實施型態可如以下般地變化。
‧上述實施型態中,雖未特別提及,但如圖7所示,亦可採用設有於足台部14的腿部保持部21的轉動途中,使其轉動停止的單向離合器等所成的轉動鎖定機構90的構成。在此,配合以可按摩狀態使用按摩機10的使用者中,體格最大(身高最高)的使用者來設定各保持部21、22的轉動量的情況時,若使用其按摩機10的使用者體格小的情況時,使足底用的氣囊24膨漲,則其膨漲造成的按壓力係使足底保持面22a向遠離使用者的腳的方向移動。因此,無法適當地將氣囊24的膨漲動作造成的按壓力賦予使用者。對此,藉由鎖定機構90預先鎖定從其腳遠離的足底保持面22a的移動,更適當地賦予前述氣囊24的膨漲造成的按壓力,以可適當地進行按摩。
‧上述實施型態中,採用足台部14的足部保持部22與腿部保持部21的兩者皆設有按摩裝置之氣囊23、24的構成,但不限於此,亦可採用設於任一者的構成。
‧上述實施型態中,採用靠背部13中內藏具有施療部17a的按摩機構17的構成,但亦可採用省略前述按摩機構17的構成。
10...按摩機
10a...椅子本體
11...支持腳部
12...座席部
12a...座席框架
12b...支持腳架
13...靠背部
14...足台部
16...扶手
17...按摩機構
17a...施療部
21...腿部保持部
21a...小腿保持面
21b...側壁
22...足部保持部
22a...足底保持面
22b...側壁
22c...載腳面
23...氣囊
24...氣囊
30...滑移機構
31...軌道構件
31a...支持部
31b...轉軸
32...滑移架
33...滾動構件
35...銜接構件
35a...轉軸
35b...轉軸
35c...轉軸
36...連結構件
40...收納狀態鎖定機構
41...停止器
42...停止器承受部
43...轉動臂
45...線圈彈簧
50...使用狀態鎖定機構
51...停止器
52...停止器承受部
53...轉動臂
60...解除機構
61...解除桿
62...線材
63...解除板件
63a...轉軸
64...拉引構件
70...施力機構
71...拉引線圈彈簧
80...彈簧
81...線圈彈簧
90...轉動鎖定機構
圖1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型態中的按摩機的概略構成的側面圖。
圖2係用以說明足台部的收納狀態的側面圖。
圖3係用以說明收納狀態鎖定機構及使用狀態鎖定機構的側面圖。
圖4(a)係用以說明足台部使用狀態下的可載腳狀態的側面圖,(b)係用以說明使用狀態鎖定機構的重點擴大圖。
圖5係用以說明足台部使用狀態下的可按摩狀態的側面圖。
圖6係用以說明連結銜接構件的連結構件的立體圖。
圖7係用以說明於任意位置鎖定足台部的轉動之轉動鎖定機構的側面圖。
12a...座席框架
12b...支持腳架
14...足台部
21...腿部保持部
21a...小腿保持面
21b...側壁
22...足部保持部
22a...足底保持面
22b...側壁
22c...載腳面
30...滑移機構
31...軌道構件
31a...支持部
31b...轉軸
32...滑移架
33...滾動構件
35...銜接構件
35a...轉軸
35b...轉軸
35c...轉軸
36...連結構件
40...收納狀態鎖定機構
41...停止器
42...停止器承受部
43...轉動臂
45...線圈彈簧
51...停止器
53...轉動臂
60...解除機構
61...解除桿
62...線材
63...解除板件
63a...轉軸
64...拉引構件
70...施力機構
71...拉引線圈彈簧
80...彈簧
81...線圈彈簧

Claims (8)

  1. 一種按摩機,其係具備:一座席部,可供使用者就座;一足台部,其係配置於該座席部的前部,可載置使用者的腳,包含:一第一保持部,可插入配置前述使用者的腳;以及一第二保持部,可從足底支持前述使用者的足部,該第二保持部係具有:一足底保持面,可保持前述使用者的足底部分;以及一載腳面,設於該足底保持面的相反側,可載置使用者的腳;一按摩裝置,至少設於前述第一保持部與前述第二保持部之一側,以按摩前述使用者的腳;一滑移機構,可於該足台部收納於前述座席部的下部之收納狀態,以及該足台部露出於前述座席部的前方之使用狀態之間,於前述座席部的前後方向滑移前述足台部;以及一連動銜接機構,具有一第一轉軸,可轉動地支持前述第一保持部;以及一第二轉軸,可轉動地支持前述第二保持部,於前述足台部的前述使用狀態下,可於藉由前述按摩裝置進行按摩的可按摩狀態,以及前述載腳面露出的可載腳狀態之間,以前述第一與第二轉軸為中心,連動轉動前述第一與第二保持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係具備一施力裝置,連結於前述滑移機構與前述第一保持部之間,前述足台部於使用狀態的情況時,使前述足台部成為前述可載腳狀態地對前述第一保持部向前述滑移機構側施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前述連動銜接機構係包含:一對銜接構件,藉由前述第一與第二轉軸而連結於前述第一與第二保持部的兩側部;以及一連結構件,連結該一對銜接構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係具備一轉動鎖定機構,於前述第一與第二保持部轉動,使得前述可載腳狀態轉移至前述可按摩狀態的途中,限制前述第一保持部的轉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前述滑移機構係具有一第三轉軸,於前述可按摩狀態與前述可載腳狀態之間,可轉動地支持前述連動銜接機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前述足台部的前述使用狀態中,前述連動銜接機構係以前述第三轉軸為中心向前述座席部轉動,以使前述第一與第二保持部保持於與前述足台部的前述收納狀態相同狀態,而轉移至前述可載腳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前述足台部從前述可載腳狀態轉移至前述可按摩狀態之際,前述第二保持部係以前述第二轉軸為中心,向遠離前述座席部的方向轉動,前述第一保持部係以前述第一轉軸為中心,向前述第二保持部轉動方向的相反方向轉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按摩機,其中係具備一轉動鎖定機構,於前述第一與第二保持部轉動,使得前述可載腳狀態轉移至前述可按摩狀態的途中,限制前述第一保持部的轉動。
TW100109722A 2010-03-26 2011-03-22 按摩機 TWI3874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2299A JP5456533B2 (ja) 2010-03-26 2010-03-26 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3752A TW201143752A (en) 2011-12-16
TWI387451B true TWI387451B (zh) 2013-03-01

Family

ID=44673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9722A TWI387451B (zh) 2010-03-26 2011-03-22 按摩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456533B2 (zh)
CN (1) CN102781394B (zh)
TW (1) TWI387451B (zh)
WO (1) WO20111186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0284B (zh) * 2015-04-10 2017-02-08 上虞市中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螺杆驱动电机移位的腿部矫治用医疗器械
CN112999067B (zh) * 2021-03-06 2023-08-11 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肢按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0956B2 (ja) * 1996-04-05 2007-09-05 九州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
CN2334440Y (zh) * 1998-06-09 1999-08-25 陈朝阳 健身脚踏车
JP4386250B2 (ja) * 2003-08-14 2009-12-16 株式会社プロテックフジ 二重足載台を備えた施療機
JP2007068663A (ja) * 2005-09-05 2007-03-22 Daito Denki Kogyo Kk 下肢用マッサージ装置
JP4752741B2 (ja) * 2006-11-27 2011-08-17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2008245907A (ja) * 2007-03-30 2008-10-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09082324A (ja) * 2007-09-28 2009-04-23 Daito Denki Kogyo Kk 足揉み装置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椅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3752A (en) 2011-12-16
CN102781394A (zh) 2012-11-14
CN102781394B (zh) 2014-10-15
WO2011118675A1 (ja) 2011-09-29
JP5456533B2 (ja) 2014-04-02
JP2011200554A (ja)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006912A1 (ja) 可動ベッド
CN107280869B (zh) 轮椅
JP5508507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TWI387451B (zh) 按摩機
JP3648171B2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
JP4780167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TWI402063B (zh) 按摩機
JP4702420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8272310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27137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9063190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04135928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3601708B2 (ja) 座幅変更機能を有する椅子装置
JP2010227495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314079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4595806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KR101434715B1 (ko) 환자용 목욕 보조구
JP4640005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6224981B2 (ja) 移乗補助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介護器具
JP201317280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619440B2 (ja) 筋力トレーニング椅子
JP584545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1234783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4000679B2 (ja) 車椅子
JP2005152597A (ja) 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