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5889B - 電源系統,電源板及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電源系統,電源板及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5889B
TWI385889B TW96144283A TW96144283A TWI385889B TW I385889 B TWI385889 B TW I385889B TW 96144283 A TW96144283 A TW 96144283A TW 96144283 A TW96144283 A TW 96144283A TW I385889 B TWI385889 B TW I3858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ttery pack
board
electronic device
c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44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40171A (en
Inventor
Mieko Hara
Yoichi Miyajima
Hiroaki Sato
Yoshihito Tamesue
Mitsuo Yamaguchi
Shoichi Shintani
Shinji Suzuki
Masashi Kumada
Ryoichi Nakashima
Jiro Moriya
Hisashi Aok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40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0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5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58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8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Description

電源系統,電源板及電子設備
本發明係關於經由連接至可被安裝於電池組驅動式電子設備的電池組殼體部位之板主體的電纜供應電力之電源系統、構成電源系統的電源板、及被供自電源板的電力所驅動之電子設備。
於使用諸如乾電池組的主要電池或諸如鋰離子電池組的蓄電池之數位相機及其它電子設備,除了主要電池或電池組以外,電源板已被使用於電池組殼體部位。電源板被設計成經由設在電池組殼體部位上的端子自家用電源供應電力,且長時間被使用於家庭與商店(見日本專利先行公開案第2006-229357號(專利文件1))。
再者,在這些件的設備中,有些已被建議包括具有標準形狀的鋰離子電池組及電源板以及能夠容納鋰離子電池組或電源板之共用殼體部位。具有此種共用殼體之電子設備無需DC電源輸入端子被設在除了電池組殼體部位外之任一外殼區上,因此允許外殼的尺寸縮小及成本降低。
以具有共用殼體部位之此種電子設備,這是需要決定電源板的板主體或電池組是否被安裝。有以下現有方法讓電子設備決定電池組及電源板的一者被安裝於共用殼體部位。
第一方法包含在電池組及電源板的每一者的外殼上設 置用於辨別其本身的識別溝。替代地,設置用於在電池組及電源板被安裝時分別按壓之開關。此容許電子設備決定電池組及電源板的一者被安裝。
第二方法包含在相互不同位置將輸出端子設置在電池組及電源板上。然後,藉由在與輸出端子的位置關聯的位置配置電子設備的共用殼體部位的輸入端子,電子設備可決定電池組及電源板的一者被安裝。
另一方面,鑑認已被實施在數位靜態相機或其它電子設備及電池組之間,該電池組用於供應電力至電子設備以確認是否該電池組為相較於特定電子設備之真正一者。因為有些非真正電池組不包括防止過充電或過電流的保護電路,此鑑認被實施。
為此理由,除了用於電源的目的之正及負端子,真正且專用電池組已包括用於輸出它們辨別資訊之資訊輸出端子。此種電子設備實施鑑認過程基於來自資訊輸出端子的電池組辨別資訊以確認所裝設的電池組是否為真正的。
再者,實施鑑認在可攜式電子設備及電池組之間已成為平常,該電池組用於供應電力至電子設備以確認是否該電池組為相較於特定電子設備之真正一者。因為有些非真正電池組不包括防止過充電或過電流的保護電路,此鑑認被實施。
為此理由,除了用於電源的目的之正及負端子,真正且專用電池組已包括用於輸出它們辨別資訊之資訊輸出端子。此種電子設備實施鑑認過程基於來自資訊輸出端子的 電池組辨別資訊以確認所裝設的電池組是否為真正的。
相關技術中的電子設備基於識別溝或輸出端子位置而決定電源板被安裝於共用殼體部位。在此,如果假設電池組被安裝於電子設備的共用殼體部位以及電池組在相似於電源板的位置具有相似於電源板或輸出端子的識別溝,電子設備決定電源板被安裝。結果,自電池組供應電力。亦即,即使非真正電池組被安裝,電子設備決定電源板被安裝。因此,單獨提供特定形狀給電子設備的共用殼體部位不可能於所安裝電池組的真正性確認中確保高準確性。
依據以上問題,本發明已被建議。於本發明,令人合意地,提供以高準確性確認電池組真正性且將來自外部電源的電力供應至電池組驅動式電子設備之電源系統、安裝於電源系統的電源板及藉由電源系統所啟動之電子設備。
作為解決以上問題的機構,本發明的實施例為電源系統。該電源系統包括用於基於來自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的電池組之電池組辨別資訊來控制電源之電子設備。電源系統另包括電源板。該電源板包括:板主體,其安裝於電子設備的電池組殼體部位。電源板另包括電纜。電纜的一端係連接至板主體。其另一端係經由電池組殼體部位的引出孔自電子設備而引出。該另一端亦具有形成在其上的連接器,該連接器係連接至電源。電源系統供應電力自連接至電源板的連接器之電源供應至電子設備。電源板的板主 體具有資訊輸出部位,用於自儲存媒體讀取電源板的辨別資訊,且將資訊輸出至安裝有板主體之電子設備。電子設備包括鑑認過程部位及控制部位。鑑認過程部位係用於基於來自板主體的資訊輸出部位及來自電池組的電池組辨別資訊,決定電池組及板主體的一者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控制部位係用於依據鑑認過程部位的鑑認結果來控制自電池組或電源板之電源。
本發明的實施例亦為可操作來自連接至電源板的連接器的電源之電力供應至電子設備之電源板。該電源板包括:板主體,其安裝於電子設備的電池組殼體部位,電子設備用於基於來自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的電池組之電池組辨別資訊而控制電源。電源板另包括電纜。電纜的一端係連接至板主體而該電纜的另一端係自該電子設備經由電池組殼體部位的引出孔而引出。另一端亦具有形成在上而連接於電源之連接器。電力係自連接於連接器的電源供應至電子設備。資訊輸出部位,其用於自儲存媒體讀取電源板的辨別資訊,且將資訊輸出至安裝有板主體的電子設備。資訊輸出部位亦用於使電子設備基於電源板的輸出辨別資訊而控制電源。
本發明的實施例亦為操作基於來自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的電池組之電池組辨別資訊而控制電源之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鑑認過程部位及控制部位。鑑認過程部位,其基於來自具有安裝於電子設備的電池組殼體部位之板主體之電源板辨別資訊及來自電池組之電池組辨別資訊而 決定電池組及板主體的一者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電子設備係經由電纜而連接至連接於電源的連接器。控制部位,其用於依據鑑認過程部位的鑑認結果而控制來自電源板或電池組之電源。
本發明基於來自其板主體安裝於電子設備的電池組殼體部位之電源板的電源板辨別資訊而實施鑑認以決定電池及電源板的哪一者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電源依據此鑑認結果而控制,因此確定連接於電子設備之電池及電源板的真實性驗證中之高準確度。
以下將參照附圖詳述應用本發明之電源板。應用本發明的電源板具有與安裝於電子設備的電池組殼體部位之蓄電池大致相同的形狀及尺寸。電源板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以取代蓄電池來使用。於本實施例,將說明應用本發明之電源板的形狀的實例。接著,將說明實施於電源板與電子設備之間之鑑認過程,以來自安裝於其中之電源板的板主體之電力而供應。
<電源板形狀>
電源板1包括整體上形成為矩形平板的形狀之板主體2、及自板主體2引出之電纜3,用於與電源的連接如圖1所示。電纜3具有形成在其接頭之連接器5,連接器5連接至AC/DC轉換器4。
如圖2所示,電源板1係經由連接器5連接至 AC/DC轉換器4。同時,連接至家庭插座之軟線6係連接至AC/DC轉換器4。結果,電源板1係連接至電源。此允許電源板1將電力自家庭電源供應至電子設備,因此容許電子設備被連續驅動而無保留電池組電力之考量。
電源板1的板主體2係以大致矩形平板的形狀而形成為一對上與下半部10及11,上與下半部10及11相互接合如圖3至5所示。上半部10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前壁10a,前壁10a供作為對電子設備的電池組殼體部位41之插入端。前壁10a具有數個其形成至其上之端子孔12,其分別使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1、32及33正對前方。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1、32及33來與設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之電子設備的電源端子接觸。再者,當上半部10於其兩側的後面上升於厚度方向時之上半部10形成薄狀。結果,上半部10構成電纜3的引出區24(將後述)。注意到,上半部10具有未顯示的突起。藉由螺釘13允許上半部10連接至下半部11,螺釘13自下半部11的側插入並旋入。
再者,下半部11具有形成至其上之固持部位15及引出部位17。固持部位15藉由夾緊電纜3保持電纜3連接至電源。引出部位17具有用來限制電纜3引出的方向之引出路徑16。更者,下半部11具有形成在其上之前壁11a供作為對電池組殼體部位的插入端如同上半部10。連接至電纜3的引線之正及負垂片18及19被插入下半部11。下半部11支承端子板20,端子板20具有形成至其 上之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1、32及33。
固持電纜3之固持部位15大致設在下半部11的主表面的中心。固持部位15具有U形支承壁22,兩個U形支承壁22直立設置以使相互對置。裝配至電纜3的外周部上之裝配件23被形成以夾緊在該等支承壁22之間。當裝配件23被夾在該等支承壁22之間時,固持部位15將電纜3固持在板主體2內側。固持部位15防止電纜3由於諸如拉力的外力而破裂或分開。
引出部位17係設於板主體2的後面以限制引出固持部位15所固持的電纜3之方向。比下半部11的後壁11b更後面之引出部位17的區域被形成低於如圖3及4所述之主表面。此允許引出區24形成於引出部位17。於引出區24,自後壁11b拉出之電纜3被引出至外部。尤其,引出部位17具有形成在其上之分支部位26。於分支部位26,自設在下半部11的後壁11b上的開口部25拉出之電纜3被導引至板主體2的後面之角部2a及2b的任一者。
開口部25大致位在後壁11b的中央。開口部25被形成為正對前壁11a的大致V的形狀。開口部25被形成在後壁11b的最前位置。固持部位15所固持之電纜3自開口部25引出至引出區24。
分支部位26比下半部11的後壁11b形成在更後面。分支部位26被形成為大致矩形形狀。其頂部正對開口部25。再者,分支部位26具有兩個延伸自頂部之傾斜表面。傾斜表面的一者被形成朝向角部2a延伸於板主體2的 後面。另一傾斜表面被形成朝向角部2b而延伸於板主體2的後面。注意到,分支部位26的矩形的基部供作為下半部11的後側緣。當上與下半部10及11接合一起時,矩形形狀的基部與上半部10的後壁變成連續。
結果,引出部位17與分支部位26的傾斜表面及下半部11的後壁11b一起形成用於將電纜3引至角部2a及2b的任一者之引出路徑16a及16b。引出部位17限制自開口部25向外拉出電纜3,以使電纜經由分支部位26導引至引出路徑16a或16b。此允許電纜3自板主體2的後面之角部2a及2b的任一者而引出。
注意到,電纜3係撓性。因此,即使當電纜3被固持部位15所固持時,電纜3自開口部25引出的部分可改變其左至右或自右至左的方向。至於引出電纜3的方向,電纜3被引出部位17所限制。因此,電纜3可被引出至板主體2的後面之角部2a或2b。角部2b與角部2a分開大致90度如圖5所述。再者,電纜3可被引出於任何方向,其包括相對至板主體2之向後、側向及對角方向,如於角部2a及2b的兩者中之想要方向。
引出路徑16具有直立設置之定位件27a及27b,其用於夾緊電纜3。至於引出電纜3的方向,定位件27a及27b夾緊被分支部位26所限制的電纜3,因此防止電纜3擺動。定位件27a及27b被設置於引出路徑16a及16b的每一者。如圖6所示,定位件27a被設在分支部位26的側壁26a及26b的每一者上。定位件27b係分別在正對分 支部位26的側壁26a及26b的位置而設在後壁11b上。第一及第二定位件27a及27b直立設置以使相互正對。
第一定位件27a自下半部11的引出區24直立設置。定位件27a具有形成在其上部之膨脹部28。膨脹部28朝向第二定位件27b膨脹以防止電纜3滑出。凹部以圍繞第一定位件27a的方式而形成在分支部位26的側壁26a上。此允許電纜3擺動。第二定位件27b具有形成在其上之膨脹部29。膨脹部29自後壁11b朝向第一定位件27a而膨脹。
當電纜彎曲而被壓合時,第一定位件27a夾緊電纜3。當被第一定位件27a夾緊時,電纜3被引出至板主體2的後面之角部2a及2b的任一者而無擺動。
插入孔係形成在下半部11的前壁11a上。正及負垂片18及19被插入並固持於插入孔。固持在前壁11a上之正及負垂片18及19係以鎳(Ni)或其它金屬製成之薄板。正及負垂片18及19分別具有接合板部18a及19a,其接合至配置於下半部11之正及負引線。正及負垂片18及19另分別具有焊接板部18b及19b,焊接板部18b及19b突穿前壁11a的插入孔且被焊至端子板20。焊接板部18b及19b每一者先接合至端子板20。然後,它們被導引穿過前壁11a的插入孔且大致在90度彎曲,以沿著前壁11a而配置。最後,端子板20被致使與前壁11a接觸。
下半部11的前壁11a亦具有形成在其前側上之支撐凹部30。支撐凹部30支撐端子板20。當端子板20被帶 至與前壁11a的側緣部接觸時,安裝於端子板20之半導體晶片以及焊接至正及負垂片18及19之焊接板係配置於支撐凹部30。
前壁11a所支撐之端子板20係所謂的剛性印刷電路板。端子板20具有形成至其上之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1、32及33。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1、32及33自上半部10的端子孔12向前正對。正轉移端子部位31係經由設於後面的焊接板與形成在電路板上的配線圖案而連接至正垂片18。同樣地,負轉移端子部位32係連接至負垂片19。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3係用來輸出例如,電源板1的辨別資訊之資訊輸出端子。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3係連接安裝至端子板20之半導體晶片。再者,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3將電源板辨別資訊輸出至電子設備,因此允許鑑認過程被實施在電源板及電子設備之間(將後述)。
於如上述之電源板1,插穿開口部25之電纜3係藉由固持部位15所固持。然後,插入且固持於下半部11的前壁11a之正及負垂片18及19的接合板部18a及19a係藉由焊接或其它手段而接合至電纜3的正及負引線。接著,朝向前壁11a的前面突起之正及負垂片18及19的焊接板部18b及19b係與端子板20的焊接板重疊,然後,它們係藉由點焊或其它類型的焊接而焊接一起。此確保端子板20的正轉移端子部位31及正垂片18間之連接,以及其負轉移端子部位32及負垂片19間之連接。
接著,焊接板部18b及19b被彎曲以使端子板20與前壁11a的前側接觸。最後,上與下半部10及11係以螺釘13連接一起。於電源板1,因此,端子板20的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1、32及33自形成在上半部10上的端子孔12向前正對。另一方面,端子板20被夾緊在下半部11的前壁11a及上半部10的前壁10a之間,因此允許端子板20被定位於適當位置。再者,因為壓力被下半部11的前壁11a接收,端子板20的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1、32及33在被壓下時不會移位。
接著,將說明使用電源板1之電子設備的電池組殼體部位。電子設備例如為圖7A及7B所示之數位靜態相機40。數位靜態相機40具有形成在其側面上之電池組殼體部位41如圖8所示。蓄電池或電源板1被插至電池組殼體部位41。電池組殼體部位41具有形成在數位靜態相機40的一側上之凹表面部43。凹表面部43具有形成至其上之殼體凹部44及引出孔45。殼體凹部44具有符合蓄電池及電源板1的尺寸之大致正方形狀。引出孔45係用來引出電纜3。
與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以及用來彈出蓄電池或電源板之偏移構件被設在殼體凹部44的最深位置。另一方面,殼體凹部44係藉由電池蓋42而開啟及關閉。
引出孔45係以鄰接設置於凹表面部43的殼體凹部44之蓋子46而關閉。蓋子46係以彈性構件製成,且以懸臂樑方式藉由數位靜態相機40而支撐在一側上。結果 ,蓋子46側之電池蓋42係自由端。至於引出孔45,當電源板1安裝於殼體凹部44時(參照圖2),蓋子46向外彎曲而開啟。此允許電纜3向外引出。
當蓄電池被使用於數位靜態相機40時,蓄電池首先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藉由鎖固件將電池固持其中(省略其細節),然後,電池蓋42被關閉。此時,數位靜態相機40由於蓋子46的關閉而與電池蓋42齊平。因此,殼體凹部44被完全關閉。
另一方面,當電源板1的板主體2被安裝於數位靜態相機40的電池組殼體部位41時,引出部位17依據引出孔45形成在電池組殼體部位41上之方向而改變引出電纜3之方向。尤其,當板主體2安裝於數位靜態相機40的電池組殼體部位41時,電纜3被引出至如圖2及9所示的角部或角部2a的一者。
電源板1的板主體2係安裝於殼體凹部44,且自引出孔45引出電纜3。此時,數位靜態相機40的蓋子46向外彎曲。此允許電纜3引出至外部。然後,電源板1係經由連接器5連接至AC/DC轉換器4。同時,連接至家庭插座之軟線6係連接至AC/DC轉換器4。結果,電源板1係連接至電源。此允許電源板1將來自家庭電源的電力供應至數位靜態相機40,因此允許數位靜態相機40被連續地驅動而無保留電池組電力之考量。
藉由引出部位17限制電源板1的電纜3,以使電纜3依據數位靜態相機40的引出孔45的位置而引出於角部 2a的方向。結果,即使電源板1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電纜3可被引出至外部而無任何捲曲或彎曲。因此,電源板1允許電力自家庭電源供應,同時防止對於電纜3及電池組殼體部位41之損壞或過度負載。
另一方面,如果電源板1被使用於以相同規格形成其電池組殼體部位41之其它電子設備,引出電纜3之方向被改變以適合形成在其它電子設備上之引出孔。例如,如果電源板1被安裝於如圖11所示的數位靜態相機47的電池組殼體部位,電纜3被引出至如圖12所示的另一角部2b以適合電纜3的引出孔48。此容許電源板1安裝於數位靜態相機47的電池組殼體部位而無電纜3的任何捲曲或彎曲。
因此,電源板1可被安裝於其它機型的電池組殼體部位。再者,電源板1允許於自板主體2引出電纜3之方向之改變以適合設在每一機型上之電纜的引出孔。結果,不需有為每一機型準備之專用電源板。因此,如果在數個不同機型顯示於量販店時需要長時間電源供應,不需準備每一機型的專用電源板。並且,這係可能防止錯誤類型電源板的安裝。
注意到,於本發明,電纜3的引出部分不僅被導至板主體的後面之角部2a及2b的任一者,而且例如,藉由如圖13所示的分支部位向後引出。
於此例中,引出路徑16a及16b被形成在分支部位及下半部11的後壁11b之間。再者,第三引出路徑16c被 形成以正對開口部25。定位件27a或27b可被形成在第三引出路徑16c上。
由於具有第三引出路徑16c之引出部位17,應用本發明之電源板具有關於引出電纜3的方向之更多選擇。再者,數件具有形成在電池組殼體部位的不同位置的電纜引出孔之電子設備間可共用電源板。
<電源板及電子設備間之鑑認>
接著,將說明實施在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源板及被供以來自安裝於其中之電源板的板主體之電力的電子設備間之鑑認過程。
為進行鑑認過程,將電源板1及數位靜態相機40架構如圖14所示。
亦即,電源板1的板主體2包括資訊輸出部位60,用於將電源板的辨別資訊輸出至數位靜態相機40。在此,電源板的辨別資訊指的是預先記錄於例如,在運送時能夠接達資訊輸出部位60的記憶體61之資訊。此資訊係與特定機型的電子設備關聯。注意到,於本實施例,與電源板關聯之電子設備例如,為數位靜態相機40或47。換言之,電源板的辨別資訊對數位靜態相機40或47指示電源板係確實的。
資訊輸出部位60及儲存電源板的辨別資訊之記憶體61被結合於裝在端子板20之半導體晶片。當半導體晶片被供以例如來自家庭電源的電力時,資訊輸出部位60被啟動。
資訊輸出部位60自記憶體61而讀取電源板的辨別資訊,且自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3將此資訊輸出至外部。
更特別,板主體2包括將後述之電路。注意到,在板主體2的說明之前,將說明連接至數位靜態相機40的電池組殼體部位41之電池組包100的電源電路的架構作為參照圖15A之相關技術的實例。
電池組包100包括用於藉由化學反應產生電動力之電池組電池101、用於控制電池組電池101的充電及放電且將電池組的辨別資訊及剩餘電力輸出至數位靜態相機40之電池組控制部位102、作為電池組電池101的正外部輸出端子之正端子103、及作為電池組電池101的負外部輸出端子之負端子104。電池組包100亦包括用於將來自電池組控制部位102的資訊輸出至外部之資訊輸出端子105、用於防止電池組電池101的過放電之放電控制電路106、及用來防止電池組電池101的過充電之充電控制電路107。
電池組電池的正側係經由分叉A連接至電池組控制部位102及正端子103。電池組電池的負側經由分叉B連接至電池組控制部位102及負端子104。
放電控制電路106係串聯連接在分叉B及負端子104之間。放電控制電路106包括其接通/斷開被電池組控制部位102所控制之開關106a及與開關106a並聯連接之二極體106b。二極體106b被配置成相對於電池組電池101的放電方向之反向偏壓。
於正常條件下之放電控制電路106,當電池組電池101在開關106a被電池組控制部位102接通之後接近過放電狀態時,開關106a被電池組控制部位102斷開,藉此防止電池組電池101的過放電。再者,甚至在開關106a被斷開之後,放電控制電路106可致使電流於充電方向流經二極體106b以防止過放電。這使其可能自幾乎過放電條件而充電電池組電池101,因此使電池組電池101恢復而回到正常操作。
如同放電控制電路106,充電控制電路107係串聯連接在分叉B及負端子104之間。充電控制電路107包括其接通/斷開被電池組控制部位102所控制之開關107a及與開關107a並聯連接之二極體107b。二極體107b被配置成相對於電池組電池101的放電方向之正向偏壓。換言之,二極體107b係配置相對於電池11的充電方向之反向偏壓。
於正常條件下之充電控制電路107,當電池組電池101在開關107a被電池組控制部位102接通之後接近過充電狀態時,開關107a被電池組控制部位102斷開,藉此防止電池組電池101的過充電。再者,甚至在開關107a被斷開之後,充電控制電路107可致使電流於放電方向流經二極體107b以防止過充電。這使其可能自幾乎過充電條件而使電池組電池101放電,因此使電池組電池101恢復而回到正常操作。
相比之下,如圖15B所示,依據本實施例之電源板1 的板主體2包括用於控制對數位靜態相機40的電源之板控制部位62及連接至AC/DC轉換器4的正端子之正連接端子63。板主體2另包括連接至AC/DC轉換器4的負端子之負連接端子64及放電控制電路65。
板控制部位62係包括資訊輸出部位60及記憶體61的功能之過程部位。板控制部位62將諸如板辨別資訊之資訊經由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3輸出至數位靜態相機40。
於板主體2,正連接端子63係經由分支C連接至板控制部位62及正轉移端子部位31。亦於板主體2中,負連接端子64係經由分支D連接至板控制部位62及負轉移端子部位32。
放電控制電路65係串聯連接在分支D及負轉移端子部位32之間。放電控制電路65包括其接通/斷開被板控制部位62所控制之開關65a及與開關65a並聯連接之二極體65b。在此,二極體65b被配置成反向偏壓。於正常條件下之放電控制電路65中,當AC/DC轉換器4在開關65a被接通之後接近過電流或過電壓狀態時,開關65a被板控制部位62斷開。注意到,如果放電控制電路被結合於AC/DC轉換器4,不需於板主體2設置放電控制電路65以防止過電流或過電壓。
相較於相關習知實例的上述電池組包100,不需於板主體2設置任何電路以防止電池組電池的過放電或過充電,因此允許電路的簡化且降低成本。
接著將說明關於數位靜態相機40用於相機及電源板 1之間的鑑認過程之每一過程部位的架構。安裝有板主體2之數位靜態相機40具有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部位51、52及53,其形成在如上述的電池組殼體部位41中之殼體凹部44的最深位置。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連接部位51、52及53用來分別地電連接至形成在板主體2的端子板20上之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1、32及33。
當板主體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時,數位靜態相機40被供以來自正及負轉移端子連接部位51、52之電力。再者,電源板辨別資訊自資訊轉移端子連接部位53送至數位靜態相機40。
數位靜態相機40另包括電力控制部位54,其被供以來自正及負轉移端子連接部位51、52的電力以控制對將後述的主相機過程部位56之電源。數位靜態相機40另包括鑑認過程部位55,其基於送至資訊轉移端子連接部位53的電源板辨別資訊而操控的鑑認過程。數位靜態相機40另包括用來操控數位靜態相機40的主要操作之主相機過程部位56。
當電源板1的板主體2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時,電力控制部位54被供以來自板主體2的電力,因此啟動鑑認過程部位55。電力控制部位54控制是否將電力供應至主相機過程部位56。
當被電力控制部位54啟動時,鑑認過程部位55基於送至資訊轉移端子連接部位53的電源板辨別資訊進行鑑認過程。鑑認過程部位55將鑑認結果供應至電力控制部 位54。鑑認過程部位55係可接達地連接至儲存電子設備的辨別資訊之記憶體55a。在此,電子設備的辨別資訊指的是例如,在運送時預先記錄於記憶體55a之資訊。於將後述的鑑認過程中針對鑑認電源板的辨別資訊檢查該資訊。
主相機過程部位56包括數個過程部位,用來操控數位靜態相機40的主要操作。尤其,主相機過程部位56包括用來捕獲物件的影像之影像捕獲機構、用來將所捕獲影像轉換成影像資料之影像處理機構、用來儲存影像資料之儲存機構、用來顯示影像資料之顯示機構及將被使用者使用以發出指令給過程機構之使用者介面機構。
接著將說明關於參照圖16主要被電力控制部位54及鑑認過程部位55實施之鑑認過程的各別過程步驟。
作為下述之鑑認過程的先決條件,我們假設,電源板1的板主體2被安裝於數位靜態相機40的電池組殼體部位41。進一步假設,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部位31、32及33分別地電連接至形成在電池組殼體部位41上之正、負及資訊轉移端子連接部位51、52及53。
當被供以來自電源板1的電力時,電力控制部位54被啟動。然後,電力控制部位54將電力供應至鑑認過程部位55,啟動鑑認過程部位55且開始下述之鑑認過程。
注意到,以設於數位靜態相機40的處理器實施電力控制部位54及鑑認過程部位55。當處理器基於以下所給定的流程運轉程式時,鑑認過程被實施。
於步驟S11,鑑認過程部位55檢測是否已自資訊轉移端子連接部位53供應電源板的辨別資訊。尤其,鑑認過程部位55在其啟動之後的預定期間內決定是否已供應電源板的辨別資訊。如果是的話,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2。如果不是,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4。
於步驟S12,鑑認過程部位55基於電源板所供應的辨別資訊來實施以下鑑認過程。亦即,鑑認過程部位55自記憶體55a讀取電子設備的辨別資訊。然後,鑑認過程部位55針對電源板的辨別資訊檢查此資訊且前進至步驟S13。
於步驟S13,鑑認過程部位55基於電子設備的辨別資訊及電源板的辨別資訊間的比較結果而決定鑑認是否成功。當鑑認是成功時,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5。如果鑑認未成功,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4。
於步驟S14,鑑認過程部位55將指示鑑認未成功之鑑認結果供應至電力控制部位54。電力控制部位54例如,藉由顯示該結果在主相機過程部位56的顯示機構上將鑑認結果提供給使用者。然後,電力控制部位54切斷對主相機過程部位56之電源。
注意到,假設電源板1的板主體2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來實施以上過程步驟。當電池組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時,實施相同鑑認過程。亦即,鑑認過程部位55針對電池組的辨別資訊來檢查電子設備的辨別資 訊。當鑑認是成功時,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5。如果鑑認未成功,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4。
於步驟S15,鑑認過程部位55基於電子設備的辨別資訊及電池組的辨別資訊來決定板主體2是否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如果是的話,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7。如果不是,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6。亦即,於本過程中,當板主體被安裝於數位靜態相機40的電池組殼體部位41時,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7。當電池組被安裝其中時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6。
於步驟S16,鑑認過程部位55將指示電池組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之鑑認資訊供應至電力控制部位54。為回應指示電池組被安裝之鑑認資訊,電力控制部位54依據下述的電池組模式將電力供應至主相機過程部位56。
於本實施例,電池組模式係適於以電池組驅動數位靜態相機40之操作模式。尤其,主相機過程部位56的過程機構依據電池組模式操作如下。如圖17A所示,數位靜態相機40包括作為顯示機構之顯示器70及數個在其外殼上作為主相機過程部位56中的使用者介面機構之操作輸入部位80。以下將參照此圖式說明依據電池組模式之操作。
作為第一操作,如果沒有使用者在預定待命時間內自任一操作輸入部位輸入,電力控制部位54依據電池組模 式致能用來停止驅動相機之自動、電力斷開功能。在此,假設,自動、電力斷開功能的過程機構於本實施例被建入電力控制部位54作為依據本發明之停止控制機構。
作為第二操作,電力控制部位54依據電池組模式例如,將剩餘電池組電力資訊顯示在顯示器70的右上角部71。在此,剩餘電池組電力資訊指的是來自設在電池組上的資訊端子之資訊。此資訊係經由形成在電池組殼體部位41上的資訊轉移端子連接部位53送出且藉由主相機過程部位56所顯示。
作為第三操作,電力控制部位54將顯示器70的顯示輸出設定至省電模式。於本實施例,省電模式係用來降低電力消耗之操作模式以確定數位靜態相機40的長期操作。尤其,也就是說,顯示器70依據省電模式在降低的色度及光度位準輸出低亮度的影像。再者,顯示器70會如此作如果沒有自任一操作輸入部位80在預定待命時間內而輸入。
於步驟S17,鑑認過程部位55基於電源板的辨別資訊決定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之電源板1的板主體2是否為擴充型的電源板(將後述)。如果不是,亦即,如果電源板係一般型電源板,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8。如果是,亦即,電源板係擴充型的電源板,鑑認過程部位55前進至步驟S19。
於步驟S18,鑑認過程部位55將指示一般電源板的板主體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之鑑認資訊供應至電 力控制部位54。為回應所供應的鑑認資訊,電力控制部位54依據下述的電源板模式啟動對主相機過程部位56之電源,且基於電源板的辨別資訊終止鑑認過程。
於本實施例,電源板模式係用來消耗電力的操作模式,而無在數位靜態相機40中保留電池組電力之考量。尤其,主相機過程部位56的過程機構依據電源板模式操作如下。注意到,數位靜態相機40包括作為顯示機構的顯示器70及數個在其外殼上的操作輸入部位80,如圖17B所示。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依據電源板模式之操作。
作為第一操作,電力控制部位54依據電源板模式使自動、電力斷開功能失效。
作為第二操作,電力控制部位54依據電源板模式不會顯示其顯示於電池組模式之剩餘電池組電力資訊。
作為第三操作,電力控制部位54依據電源板模式例如,將顯示器70設定在高亮度模式。在此,高亮度顯示模式係用來顯示影像在顯示器70上而不會降低電力消耗之操作模式。亦即,顯示器70依據高亮度顯示模式在比電池組模式更高的色度及光度位準而輸出影像。再者,即使沒有自操作輸入部位80的任何一者輸入,顯示器70隨時保持高的色度及光度位準。於高亮度顯示模式,當數位靜態相機40被展示於店家時,例如,顯示器70比電池組模式中的低亮度可提供更容易看且更美觀的影像給使用者及客戶。
於步驟S19,鑑認過程部位55將指示擴充型電源板 的板主體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之鑑認資訊供應至電力控制部位54。為回應所供應鑑認資訊,電力控制部位54依據下述的擴充型電源板模式啟動對主相機過程部位56之電源,且基於電源板的辨別資訊決定鑑認過程。
於本實施例,擴充型電源板模式係用於依據不僅電源板的辨別資訊還有送至資訊轉移端子連接部位53的擴充型功能資訊來操作數位靜態相機40之操作模式。電力控制部位54依據擴充型電源板模式而操作主相機過程部位56。尤其,電力控制部位54藉由致能以下擴充功能來如此作。
作為第一操作,電力控制部位54重寫主相機過程部位56的韌體以回應擴充型功能資訊來升級韌體功能。
作為第二操作,為回應擴充型功能資訊,電力控制部位54致能在包括電池組模式中的操作之正常操作期間由於極高耗電而未被啟用之高耗電影像捕獲功能。電力控制部位54如此作來控制主相機過程部位56的影像捕獲機構。在高耗電影像捕獲功能中為閃光燈的快速充電、使用閃光燈之連續快閃照明功能、低照度攝影功能、長期計時器影像捕獲功能及長期閃光燈曝光功能。低照度攝影功能藉由施予其中的更高電壓而提供增強的光子接收靈敏度給固態影像拾取裝置,因此容許低照度的影像捕獲。長期計時器影像捕獲功能容許移動影像的捕獲達數個小時。
除了電源板的辨別資訊外,擴充型電源板供應擴充型功能資訊給數位靜態相機40。此容許數位靜態相機40致 能當被電池組驅動時由於其極高耗電通常會未被啟用之高耗電影像捕獲功能,因此允許使用這些功能之影像捕獲。
如上述,本實施例基於來自電源板1的電源板辨別資訊來決定電池組及電源板1的板主體2的哪一者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電源板1的板主體2被安裝於數位靜態相機40的電池組殼體部位41。依據此決定結果,電源被控制,因此確保連接至數位靜態相機40或其它電子設備之電池組及電源板的鑑認驗證中之高準確度。
於習知技術中,另一方面,識別溝被設在電池組及電源板的每一者的外殼上以分辨每一者。替代地,當安裝電池組及電源板時,分別設置用於被按壓的開關。相比之下,基於電池組的辨別資訊及電源板的辨別資訊,本實施例決定電源板1的電池組及板主體2的哪一者被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41。此減緩在電池組、電源板1的板主體2及電池組殼體部位41的形狀上之限制。因此,本實施例藉由增加電池組尺寸提電源池組的更高電容量。本實施例亦提供可分辨之電池組類型的增加數目。
再者,只要電源板1具有用於將電源板的辨別資訊輸出至數位靜態相機40之資訊輸出部位60,依據本實施例之電源板1可具有任何形狀。然而,如果電源板1具有該數個用於依據形成在數位靜態相機40上的引出孔的位置來改變引出電源板1的電纜3的引出方向之引出路徑16可提供以下優點。
具有引出路徑之引出部位提供依據本發明之電源板, 其具有更多關於引出電纜3的方向之選擇。此允許於數件在電池組殼體部位上的相互不同位置具有電纜引出孔的電子設備之間共用電源板。然而,即使在數件在不同位置具有電纜引出孔的電子設備之間可共用此種電源板,這是不可能使用電源板於更大量的機型,除非外殼部位的形狀在不同機型中被標準化。
在此,依據本實施例之電源板容許電子設備依據電源板的辨別資訊來實施鑑認過程。因此,即使外殼部位的形狀在不同機型中被標準化,電源板允許不會減小安全性的電源,使得電子設備可依據電源板的辨別資訊而實施鑑認過程。
亦即,依據本實施例之電源板具有用於輸出電源板的辨別資訊之資訊輸出部位及該數個用於改變引出電纜的方向之引出路徑。此確保鑑認驗證中的高準確性,且允許對更大量電子設備機型之電源。
雖然已使用特定用辭來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此種說明僅用於解說目的,且應瞭解到,修改及變化可被製作而不離開以下申請專利範圍的精神及範圍。
1‧‧‧電源板
2‧‧‧板主體
2a‧‧‧角部
2b‧‧‧角部
3‧‧‧電纜
4‧‧‧AC/DC轉換器
5‧‧‧連接器
6‧‧‧軟線
10‧‧‧上半部
10a‧‧‧前壁
11‧‧‧下半部
11a‧‧‧前壁
11b‧‧‧後壁
12‧‧‧端子孔
13‧‧‧螺釘
15‧‧‧固持部位
16‧‧‧引出路徑
16a‧‧‧引出路徑
16b‧‧‧引出路徑
16c‧‧‧第三引出路徑
17‧‧‧引出部位
18‧‧‧正垂片
18a‧‧‧接合板部
18b‧‧‧焊接板部
19‧‧‧負垂片
19a‧‧‧接合板部
19b‧‧‧焊接板部
20‧‧‧端子板
22‧‧‧U形支承壁
23‧‧‧裝配件
24‧‧‧引出區
25‧‧‧開口部
26‧‧‧分支部位
26a‧‧‧側壁
26b‧‧‧側壁
27a‧‧‧定位件
27b‧‧‧定位件
28‧‧‧膨脹部
29‧‧‧膨脹部
30‧‧‧支撐凹部
31‧‧‧正轉移端子部位
32‧‧‧負轉移端子部位
33‧‧‧資訊轉移端子部位
40‧‧‧數位靜態相機
41‧‧‧電池組殼體部位
42‧‧‧電池蓋
43‧‧‧凹表面部
44‧‧‧殼體凹部
45‧‧‧引出孔
46‧‧‧蓋子
47‧‧‧數位靜態相機
48‧‧‧引出孔
51‧‧‧正轉移端子連接部位
52‧‧‧負轉移端子連接部位
53‧‧‧資訊轉移端子連接部位
54‧‧‧電力控制部位
55‧‧‧鑑認過程部位
55a‧‧‧記憶體
56‧‧‧主相機過程部位
60‧‧‧資訊輸出部位
61‧‧‧記憶體
62‧‧‧板控制部位
63‧‧‧正連接端子
64‧‧‧負連接端子
65‧‧‧放電控制電路
65a‧‧‧開關
65b‧‧‧二極體
70‧‧‧顯示器
71‧‧‧右上角部
80‧‧‧操作輸入部位
100‧‧‧電池組包
101‧‧‧電池組電池
102‧‧‧電池組控制部位
103‧‧‧正端子
104‧‧‧負端子
105‧‧‧資訊輸出端子
106‧‧‧放電控制電路
106b‧‧‧二極體
106a‧‧‧開關
107‧‧‧充電控制電路
107a‧‧‧開關
107b‧‧‧二極體
圖1為解說應用本發明的電源板之示意圖;圖2為解說應用本發明之使用中的電源板之示意圖;圖3為解說應用本發明的電源板之分解圖;圖4為自其底側解說應用本發明的電源板之示意圖; 圖5為解說引出電纜的方向之底視圖;圖6為解說定位件之示意圖;圖7A及7B為解說使用應用本發明的電源板之數位靜態相機的示意圖;圖8為解說電池組殼體部位之示意圖;圖9為解說具有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的電源板之數位靜態相機的示意圖;圖10為解說電纜自其一角部引出電源板之底視圖;圖11為解說使用應用本發明的電源板之另一數位靜態相機的示意圖;圖12為解說電纜自其另一角部引出電源板之底視圖;圖13為解說具有引向板主體的後側的第三引出路徑的電源板之底視圖;圖14為說明用於進行鑑認過程之數位靜態相機及電源板的架構之示意圖;圖15A為解說包括於存在電池組的電源電路之示意圖,圖15B為解說包括於應用本發明之電源板的板主體的電源電路之示意圖;圖16為解說主要藉由鑑認過程部位及電力控制部位所實施之鑑認過程的步驟之流程圖;及圖17A為說明主相機過程部位於電池組模式的操作之示意圖,而圖17B為說明主相機過程部位於電源板模式的操作之示意圖。
2‧‧‧板主體
31‧‧‧正轉移端子部位
32‧‧‧負轉移端子部位
33‧‧‧資訊轉移端子部位
40‧‧‧數位靜態相機
51‧‧‧正轉移端子連接部位
52‧‧‧負轉移端子連接部位
53‧‧‧資訊轉移端子連接部位
54‧‧‧電力控制部位
55‧‧‧鑑認過程部位
55a‧‧‧記憶體
56‧‧‧主相機過程部位
60‧‧‧資訊輸出部位
61‧‧‧記憶體

Claims (7)

  1. 一種電源系統,包含:電子設備,其基於來自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的電池組之電池組辨別資訊來控制電源;及電源板,該電源板包括:板主體,其安裝於該電子設備的該電池組殼體部位,及電纜,該電纜的一端係連接至該板主體而該電纜的另一端係經由該電池組殼體部位的引出孔而自該電子設備引出,該另一端亦具有形成在其上的連接器,該連接器係連接至電源,其中電力自連接至該電源板的該連接器之該電源而供應至該電子設備,其中該電源板的該板主體具有資訊輸出部位,其自儲存媒體讀取該電源板的辨別資訊,且將該資訊輸出至安裝有該板主體之該電子設備,其中該電子設備具有鑑認過程部位及控制部位,其中該鑑認過程部位係基於來自該板主體的該資訊輸出部位之電源板辨別資訊及來自該電池組的電池組辨別資訊,決定該電池組及該板主體的一者被安裝於該電池組殼體部位,以及其中該控制部位係依據該鑑認過程部位的該鑑認結果而控制來自該電池組或該電源板之電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系統,其中 該電子設備具有用於顯示影像之顯示部位,以及其中如果該鑑認過程部位決定該板主體被安裝於該電池組殼體部位,該電子設備的控制部位將該顯示部位的該顯示輸出的至少光度或色度設定至比該電池組被安裝於其中時之更高位準以顯示影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系統,其中該電子設備具有能夠顯示剩餘電池組電力資訊之顯示部位,且其中如果該鑑認過程部位決定該板主體被安裝於該電池組殼體部位,該電子設備的該控制部位不會顯示該剩餘電池組電力資訊在該顯示部位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系統,其中該電子設備具有停止控制機構,如果在預定待命時間內沒有操作輸入該電子設備,該停止控制機構停止驅動該電子設備,其中如果鑑認過程部位決定該電池組被安裝於該電池組殼體部位,該電子設備的該控制部位致能該停止控制機構的操作,以及其中如果該鑑認過程部位決定該板主體被安裝於該電池組殼體部位,該電子設備的該控制部位使該停止控制機構的該操作失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系統,其中該板主體具有用於固持該電纜的該一端之固持部位及數個形成於該板主體的該外周方向之來自該固持部位的引 出路徑,該引出路徑依據形成在該電子設備上之該引出孔的位置而改變引出該電纜的方向。
  6. 一種電源板,包含:板主體,其安裝於電子設備的電池組殼體部位,該電子設備基於來自安裝於該電池組殼體部位的電池組之電池組辨別資訊來控制電源;及電纜,該電纜的一端係連接至該板主體而該電纜的另一端係自該電子設備經由該電池組殼體部位的引出孔而引出,該另一端亦具有形成在上之連接器,該連接器連接於電源,其中電力係自連接於該連接器的該電源供應至該電子設備,其中該板主體具有資訊輸出部位,其自儲存媒體讀取該電源板的辨別資訊,且將該資訊輸出至安裝有該板主體的該電子設備,該資訊輸出部位亦用於使該電子設備基於該電源板的該輸出辨別資訊來控制電源。
  7. 一種電子設備,其基於來自安裝於電池組殼體部位的電池組之電池組辨別資訊來控制電源,該電子設備包含:鑑認過程部位,其基於來自具有安裝於該電子設備的該電池組殼體部位之該板主體之該電源板辨別資訊及來自該電池組之電池組辨別資訊而決定該電池組及板主體的一者被安裝於該電池組殼體部位,該電子設備係經由電纜而連接至連接於電源的連接器;及 控制部位,其依據該鑑認過程部位的該鑑認結果而控制來自該電池組或該電源板之電源。
TW96144283A 2006-12-06 2007-11-22 電源系統,電源板及電子設備 TWI385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9758A JP4264664B2 (ja) 2006-12-06 2006-12-06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源プレート、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0171A TW200840171A (en) 2008-10-01
TWI385889B true TWI385889B (zh) 2013-02-11

Family

ID=39497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44283A TWI385889B (zh) 2006-12-06 2007-11-22 電源系統,電源板及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43164B2 (zh)
JP (1) JP4264664B2 (zh)
CN (1) CN101197936B (zh)
TW (1) TWI3858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84080A1 (ja) * 2007-12-27 2009-07-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プラグイン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プラグインモジュールの電源制御方法
US20100121498A1 (en) * 2008-05-08 2010-05-13 Gable Kirkland R System for collecting energy to identify with an object of interest
WO2010092885A1 (ja) * 2009-02-10 2010-08-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2011093374A (ja) * 2009-10-28 2011-05-12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電子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CN101778208B (zh) * 2009-12-31 2015-06-03 马宇尘 快速粘附型投放式监控装置
JP2011187227A (ja) * 2010-03-05 2011-09-22 Sony Corp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電子機器、機器システム、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冷却部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836287B2 (en) 2011-05-03 2014-09-16 Apple Inc. Time-domain multiplexing of power and data
KR101872472B1 (ko) * 2011-11-04 2018-06-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배터리 관리부, 및 배터리 시스템
KR101728197B1 (ko) * 2013-07-22 2017-04-18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휴대용 충전기
KR102255456B1 (ko) * 2014-11-07 2021-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면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6553986B2 (ja) * 2015-08-21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11551028B2 (en) 2017-04-04 2023-01-10 Hailo Technologies Ltd. Structured weight based sparsity i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US11544545B2 (en) 2017-04-04 2023-01-03 Hailo Technologies Ltd. Structured activation based sparsity i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US11238334B2 (en) 2017-04-04 2022-02-01 Hailo Technologi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input alignment for efficient vector operations i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US11615297B2 (en) 2017-04-04 2023-03-28 Hailo Technologies Ltd. Structured weight based sparsity i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ompiler
US10387298B2 (en) 2017-04-04 2019-08-20 Hailo Technologies Lt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ncorporating emphasis and focus techniques
US11237894B1 (en) 2020-09-29 2022-02-01 Hailo Technologies Ltd. Layer control unit instruction addressing safety mechanism i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rocessor
US11263077B1 (en) 2020-09-29 2022-03-01 Hailo Technologies Ltd. Neural network intermediate results safety mechanism i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rocessor
US11221929B1 (en) 2020-09-29 2022-01-11 Hailo Technologies Ltd. Data stream fault detection mechanism i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rocessor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6920A (ja) * 1988-12-28 1990-07-10 Canon Inc 電子機器
JPH05204485A (ja) * 1992-01-29 1993-08-13 Toshiba Corp 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
US5420496A (en) * 1992-01-07 1995-05-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device
JPH11275768A (ja) * 1998-03-23 1999-10-08 Canon Inc 電力授受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ビデオカメラ
JP2004023682A (ja) * 2002-06-20 2004-01-22 Ricoh Co Ltd 擬似電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小型機器
US20040150944A1 (en) * 2003-02-03 2004-08-05 Byrne Daniel J. Docking station adapted to accept multiple different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40239291A1 (en) * 2003-05-06 2004-12-02 Kouji Watanabe Identifier for batterry, batterry and battery pack
JP2005251834A (ja) * 2004-03-02 2005-09-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有線接続端末機器
US20060022992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luminance
JP2006114423A (ja) * 2004-10-18 2006-04-27 Sony Corp 電池認証システム、電池パック並びに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機器
JP2006229357A (ja) * 2005-02-15 2006-08-31 Sony Corp 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9811A (ja) * 1989-09-01 1991-04-15 Canon Inc 電子機器
EP1748540A4 (en) * 2004-05-19 2009-11-04 Sony Corp DC ADAPTER AND THIS USING ELECTRONIC DEVICE
JP4389816B2 (ja) * 2005-03-14 2009-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172499B2 (ja) * 2006-05-26 2008-10-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源識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6920A (ja) * 1988-12-28 1990-07-10 Canon Inc 電子機器
US5420496A (en) * 1992-01-07 1995-05-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device
JPH05204485A (ja) * 1992-01-29 1993-08-13 Toshiba Corp 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
JPH11275768A (ja) * 1998-03-23 1999-10-08 Canon Inc 電力授受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ビデオカメラ
JP2004023682A (ja) * 2002-06-20 2004-01-22 Ricoh Co Ltd 擬似電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小型機器
US20040150944A1 (en) * 2003-02-03 2004-08-05 Byrne Daniel J. Docking station adapted to accept multiple different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40239291A1 (en) * 2003-05-06 2004-12-02 Kouji Watanabe Identifier for batterry, batterry and battery pack
JP2005251834A (ja) * 2004-03-02 2005-09-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有線接続端末機器
US20060022992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luminance
JP2006048131A (ja) * 2004-07-30 2006-02-16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表示輝度制御方法
JP2006114423A (ja) * 2004-10-18 2006-04-27 Sony Corp 電池認証システム、電池パック並びに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機器
JP2006229357A (ja) * 2005-02-15 2006-08-31 Sony Corp 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64664B2 (ja) 2009-05-20
CN101197936A (zh) 2008-06-11
US7843164B2 (en) 2010-11-30
CN101197936B (zh) 2010-09-29
TW200840171A (en) 2008-10-01
JP2008146166A (ja) 2008-06-26
US20080136262A1 (en) 200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5889B (zh) 電源系統,電源板及電子設備
JP3280321B2 (ja) 機能拡張装置及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RU2487440C2 (ru) Батарейный блок и подложка со слоем межсоединений
JP2950433B2 (ja) 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TW200820540A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identification method
WO2005112241A1 (ja) Dcアダプ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200534524A (en) Batter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2231613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9278763A (ja) 充電器及び充電方法
TWI242907B (en) Battery pack and cartridge for function expansion
JP2007213557A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40038088A1 (en) Battery loading devic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5055696A (ja) カメラ及び情報機器
JP2004146205A (ja) 電池収納装置
JP2007096883A (ja) 電子機器用クレードル
US20020140846A1 (en) System for supplying backup electricity
JP2005244633A (ja) クレードル
JP2009093955A (ja) 電子機器
JP4879234B2 (ja) 情報端末装置
JP6316132B2 (ja) バッテリ充電システム
JP3797514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電源装置
JP2018074211A (ja) 撮像装置
JP2006147197A (ja) プラグの誤挿入防止構造
KR20060129131A (ko) 전자 기기
JP2002157985A (ja) 電子機器用のバッテリ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