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9781B - Automotive vehicle having engine air guide passage - Google Patents

Automotive vehicle having engine air guide passa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9781B
TWI379781B TW097130368A TW97130368A TWI379781B TW I379781 B TWI379781 B TW I379781B TW 097130368 A TW097130368 A TW 097130368A TW 97130368 A TW97130368 A TW 97130368A TW I379781 B TWI379781 B TW I3797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od
passage
air guiding
eng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0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5011A (en
Inventor
Miyuki Ohzono
Kenji Koga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25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5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9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97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95Damping means, e.g. tranquillising chamber to dampen air oscill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inta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91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intake ducts: shapes; connections; arrangements
    • F02M35/10144Connections of intake ducts to each other or to another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1Arrangement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e.g. with respect to the bonnet or the vehicle front 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Description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以發動機罩覆蓋之引擎室内配置有引擎之 汽車,詳細地說,係關於將形成引擎用空氣引導通路之通 路形成部件(譬如空氣管道)一體地設置於發動機罩之汽 車,别述引擎用空氣用引導通路係將流入於引擎室内之空 氣導入引擎之進氣裝置者。 【先前技術】 眾所周知’汽車具備有配置於以發動機罩覆蓋之引擎室 内之引擎,及一體地安裝於發動機罩之内面之空氣管道, 且形成有該空氣管道將流入引擎室内之空氣導向引擎之進 氣裝置之空氣引導通路(專利文獻1參考)。 專利文獻1 :曰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n_294279號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將流入引擎室内之空氣導向進氣裝置之空氣引導通路, 係由安裝於覆蓋引擎之發動機罩部件,即發動機罩的空氣 管道單體形成時,該空氣引導通路與發動機罩之間係介在 有空氣管道、發動機罩旁之管道壁,有時該管道壁與發動 機罩之間形成有未加以利用之空間,從讓與發動機罩為一 體之空氣管道緊密地配置於引擎室内之觀點考慮,尚有改 善之餘地。且’從需確保降低進氣裝置之進氣脈動而產生 的空氣流變動導致之管道振動的剛性來考量,空氣管道之 輕量化亦有限度。 133702.doc 又,為確保發動機罩所需的剛,性,其内面係具有於隆起 之部分設置複數個凹部的凹凸構造。然而,當空氣引導通 2係以空氣管道單體形成時,由上述凹部形成之空間將與 空氣引導通路無關,故不能活用該空間,如此不僅妨礙空 氣管道之緊密的配置,且為形成具有所需之通路面積之空 氣引導通路而導致空氣管道大型化。 再者,謀求引擎室之小容積化時,冑上述空氣管道之小 型、輕量化及引擎室内之配置的緊密化要求係更加強烈。 本發明係鑑於前述問題而創作完成者,(1)〜(5)所載之發 明,目的係對於將形成引擎用空氣引導通路之通路形成部 件’-體地設置於發動機罩之内面之汽車,謀求通路形成 部件之小型、輕量化及引擎室内之該通路形成部件之配置 的緊密化,前述引擎用空氣引導通路係將流入於引擎室内 之空氣導向引擎之進氣裝置者。1,⑺所載之發明之目 的,係進而藉由利用設置於發動機罩之凹部,謀求通路形 成部件之小型、輕量化及其配置之緊密化;(3)所載之發明 之目的,係進而使空氣引導通路内之空氣之流動方向的設 定容易化,且與發動機罩之凹部共同運作,加大形成空氣 引導通路之空氣管it配置的自自度,並同時謀求通路形成 部件之空氣管道之小型、輕量化及其配置之緊密化;㈠)所 載之發明之目的,係進而利用發動機罩來抑制通路形成部 件或空氣管道之振動,並謀求其輕量化;(5)所載之發明之 目的,係進而藉由於空氣引導通路設置增速部,提高進氣 裝置之空氣之引導效率。 133702.doc 1379781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係藉由下述之構成而達致。 —⑴-種汽車’係包含有配置於以發動機罩覆蓋之引擎 =引擎’及-體地設於上述發動機罩之内面之通路形 成4件,且,上述通路形成 |成* 件形成弓丨擎用空氣引導通 路,其係將流入上述引擎室内 费罢去.竽至内之工虱導入上述引擎之進氣 裝置者,上述料形成料係將上料動機罩之-部分之 發動機罩料作為上述空氣料料之通路壁,且於與上 述發動機罩部分之間形成上述空氣引導。 ⑺⑴之汽車之上述發動機罩部分具有凹部,該凹部係 設於上述發動機罩之上述内面且朝上述發動機罩之外面凹 陷。 二(=2上述通路形成部件係空氣管道,該空氣 官道女裝於上述發動機罩,且盥 且與上述發動機罩部分抵接之 緣部形成沿上述空氣引導通路 道配置於上述凹部内。 ㈣口,且’上述空氣管 (4) (1)至(3)之任一汽車 、 皁之上述通路形成部件係挾有上 述空氣引導通路’且於上诚私叙拖 X動機罩口p分相對之位置形成 上述空氣引導通路之出口,且 上迷發動機罩部分係使上 述空氣引導通路内之空氣的流動偏向上述出口。 (5 ) (1)至(4)之任一汽車之叶、g妨 早之上述通路形成部件具有彎曲 部,該彎曲部係隨著朝向 将而向靠近上述進氣裝置之上 述空氣引入口之方向彎曲;上述發 4發動機罩部分具有向上述 彎曲部隆起之隆起部;上述空氣 虱導通路具有由上述彎曲 133702.doc •10- ⑸9781 隆=抉持形成之增速部’·上述增速部係藉由減 厂弓丨導通路之面積,使靠上述隆 ^曲部流動之空氣的流速增加。 上 發明之效果 根據(1)所載之發明,路 構成形M 與料形成部件共同 、“ 引導通路之通路壁,故空氣引導通路係科由 機罩之共同運作而形成社果,相 加斤 通路形成部件單體形成之情形,令 二軋引導通路之通路壁之— 通路形成料小型、輕量化藉由發動機罩構成,可使 發動機罩而^ ’且可使該通路形成部件接近 t動機罩而配置,故可將—體 部件緊密地配置於引擎室内。 ; 之通路形成 根據(2)所載之事項,拉 π』 藉由设於發動機罩内面之凹部所 形成之空間係成為空氣引邕囬dP所 勹工軋卩丨導通路,故可使通 型化,且可確保空氣引 ㈣成。P件小 導通路所需之通路面積。其社果, 藉由利用設於發動機罩之 具、,Ή果 ±曰 。卩,可使通路形成部件小型、 輕1化,且使其配置緊密化。 孓 根據⑴所載之事項’作為為形成空氣 道,係使用具有沿空“丨導通路之開放口 $ 斷面之空氣管道,故可讓介* 明,、有開口 工軋引導通路内之空氣 向的設定變得W,且與發動機罩之凹部㈣運作1加大 形成空氣㈣通路之空㈣心^自^ 空氣管道係設置於凹部,舲π虚 亚立由於該 之空氣管道之小型、輕量作 於發動機罩 量化,以及引擎室内之空氣管道之 133702.doc • 11 - 1379781 配置的緊密化。 根據(4)所載之事項’由於空氣引導通路内使空氣偏向 出口而讓空氣相碰撞之部分,係剛性較高之發動機罩之一 部分’胃卩_機罩部分’故無須提高空氣管道之剛性,且 可降低因進氤裝置之進氣脈動而使空氣引導通路内之空氣 壓變動所產生的振動。其結果,可利用發動機罩而構成使 空氣之流動偏向之偏向部,故可抑制通路形成部件或空氣 管道之振動,並使空氣管道輕量化。 根據(5)所載之事項,空氣引導通路中,藉由彎曲部與 隆起部而形成之增速部,係藉由向彎曲部隆起之隆起部, 沿著向靠近進氣裝置之空氣引下游口之方向彎曲的彎曲部 而讓空氣之流速增加,故可提高導向空氣引導通路之進氣 裝置之空氣的引導效率》 【實施方式】 以下茲佐參考圓1〜圖6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參考圖卜圖3 ’本發明所適用之汽車具備:作為引擎之 内燃機關20 ’係配置於以其車身之前部,即正前部1而形 成之引擎室2内;作為機罩部件之發動機罩1〇,其係可開 閉地設於正前部1且由上方覆蓋引擎室2 ;及通路形成部件 之空氣管道40,其係形成有可將由前護栅3流入引擎室2内 之空氣導入内燃機關20之進氣裝置20i的空氣通路。 引擎室2内,變速機6係配置於引擎本體21之左方,該變 速機6係結合於引擎本體21,且構成將内燃機關2〇產1< 動力傳達至作為驅動輪之前輪的動力傳達裝置之八 133702.doc 12 1379781 正前部1具備:支撐内燃機關20及變速機6之架體構造 (無圖示);將外部空氣導入引擎室2内之導入部,即前護拇 3 ;及前大燈4 » 發動機罩10係以將連結其左端部及右端部之各後端部與 正前部1之鉸鏈(無圖示)為中心,而可於上下方向旋動地安 裝於正前部1。 又’本實施形態中,上下方向為垂直方向,前後及左右 分別與汽車之前後及左右一致。且左右方向亦為車寬度方 向,將右方及左方之一方作為左右方向之一個方向時,右 方及左方之另一方則為左右方向之另一方向。又,上游及 下游係關於空氣引導通路6〇内之空氣的流動。 内燃機關20為多氣筒4衝程内燃機關,具備有:引擎本 體21 ;進氣裝置20i,係將吸於入内燃機關20之空氣導入 上述燃燒室;及排氣裝置2〇e,係將上述燃燒室辨出之燃 燒氣體作為排氣氣體而導出於内燃機關20之外部;前述引 擎本體21係由具有氣缸之缸體、結合於上述缸體且連通上 述燃燒室進氤口及設有排氣口之缸蓋等構成,而上述氣缸 係嵌合藉由於燃燒室内燃燒混合氣體產生之燃燒氣體的壓 力而加以驅動之活塞者。上述活塞係可轉動地支撐於引擎 本體21且連接於轉動中心線指向左右方向之彎曲軸藉由 上述氣缸内之燃燒氣體而驅動並作反復運動之該活塞係旋 轉驅動於該彎曲軸’其旋轉藉由變速機6變速且傳達於前 輪。 進氣裝置20i具備:具有空氣引入管道22a之空氣淨化器 133702.doc 13 1379781 :2 ’該空氣引入管道仏係形成引入引擎室2内之空氣的空 . ^引人口⑽;具有節流蝶形閥之節流蝶形閥裝置23 ,該 即流蝶形閥係控制通過空氣淨化器22且加以淨化之空氣的 流里,及進氣歧營24,其係將通過節流蝶形間裝置^之空 乳加以分歧且導人對應上述各職室之上述錢σ。且, • $氣管裝置之進氣歧管24,係配置於引擎本體21之前側並 . 安裝於上述缸蓋。 排氣裝置20e具備:#氣歧管25,係集合由上述燃燒室 # 經由上述排氣口而排出之排氣氣體;排氣管26,係將通過 排氣歧管25之排氣氣體導入内燃機關2〇之外部;排氣淨化 裝置及排氣消音器(皆無圖示)。 排氣歧管2 5係配置於引擎本體2丨之後側並安裝於上述缸 蓋。 發動機罩10具備形成該發動機罩1〇之外面1〇〇之外板 11,及設於外板11之内側(即引擎室2側)且結合於外板丨丨的 内板12。金屬製之内板12係藉由結合其周緣部12&之折邊 鲁 加工專之塑性變形加工,及結合散佈於上述周緣部12a以 外之部分的部分之黏著劑等之結合手段而與金屬製之外板 . 11結合。 發動機罩10之内面l〇i(即發動機罩10中面向引擎室2之部 分)係由内板12及外板11形成,且該内面i〇i具有用以賦與 發動機罩10剛性之凹凸構造。由外板丨丨、與具有經曲折加 , 工而形成之隆起部13之内板12的共同運作所形成之該凹凸 構造’係由隆起部1 3及由隆起部1 3向外面1 〇〇凹陷之複數 133702.doc 1379781 個凹部構成,前述隆起部13係由内板12形成且從周緣部 12a隆起而在其與外板11之間形成空間;。圖i中表示有該 等複數之凹部中之2個凹部14、15。 各凹部14、15係由沿外板11之形狀的底部14a、15a及周 圍部14b、15b構成’前述周圍部14b、15b係由底部14a、 15a之全周向隆起部13之頂面13a延伸且由外板11分離。由 周圍部14b、15b所包圍之底部14a、15a,係由外板11之露 出部lie及於内板12規定貫通孔16之周緣部12e構成,前述 外板11之露出部11 e係經由設於内板12之貫通孔1 6而露出 於引擎室2。該周緣部12 e係抵接於或結合於外板11之部 分。又,各周圍部14b、15b係由底部14a、15a向頂面13a 傾斜,或相對於頂面13a位於靠底部14a、15a之部分。 又,當凹部14、15未形成有貫通孔16時,亦可僅由内板 12形成。 參考圖1~圖6,一體地設於發動機罩10之内面1〇丨之空氣 管道40,係將作為發動機罩1 〇之一部分之發動機罩部分的 發動機罩部分30作為空氣引導通路60之通路壁,且於與該 發動機罩部分30之間形成空氣引導通路60。發動機罩部分 30具有1個以上之上述凹部,本實施形態中係由兩凹部 14、15及隆起部13構成。 因此,空氣引導通路60之通路壁係由發動機罩部分30及 空氣管道40構成。 又’空氣管道40係由具有橡膠狀彈性之材料之彈性體, 例如軟質之合成樹脂一體成形而形成。且,外板Η及内板 133702.doc •15· 1379781 12係由彈性係數大於空氣管道4〇之形成材料或強度大的材 料形成。又,形成空氣管道40之材料為抑制空氣引導通路 6〇内之空氣溫度上升,可使用隔熱性優良者。 藉由固定手段之夾件(無圖示)而可裝卸地安裝於發動機 罩10之空氣管道40,係具有形成空氣引導通路6〇之通路部 41 ’及用以將空氣管道4〇安裝於隆起部13之1個以上之安 裝部’此處為4個安裝部40a〜40d。於各安裝部40a〜40d設 有插通上述夹件之孔。 大致具有一定厚度之通路部41具有:入口緣部42,其與 發動機罩部分30共同運作而形成空氣引導通路6〇之入口 61 ;出口緣部43,其係形成空氣引導通路6〇之出口 62 ;及 緣部44,其具有與發動機罩部分3〇抵接之抵接面。 如圖1〜圖3所示,空氣管道40在引擎室2内,於使通路部 41在左右方向由引擎本體21向左方離開之位置,且位於變 速機6之上方而加以配置。且,以平面觀察,空氣淨化器 22之一部分及通路部41之一部分係與變速機6重疊。 位於空氣引導通路60(或通路部41)之前端部之入口 61, 於左右方向係與前護柵3之一部分為相同位置,且位於空 氣引導通路60(或通路部41)之後端部之出口62,於左右方 向係與空氣引入口 22b為相同位置,且在前後方向,係與 發動機罩ίο之左右方向之中央部的後端部1〇a為大致相同 之位置°因此’空氣引人口 22b在左右方向係位於出㈣ 之左右方向之形成範圍内。 又,通路部41在左右方向係與空氣淨化器22之左部為相 133702.doc -16 · 1379781 同位置’且在前後方向係與空氣淨化器22之前部為相同位 置。:者,通路部41之全體,進而空氣管道4〇之全體係配 置於則後方向之前大燈4的範圍内。 參考圖卜圖6,緣部44係形成沿空氣引導通路⑽之開放 口 45。該開放口 45在空氣管道4〇安裝於内板12之狀態(以 下稱為「安裝狀態」),藉由發動機罩部分3〇而由上方加 以覆蓋。因此,空氣管道40係於形成有入口緣部42及緣部 44之範圍,具有橫截面(即通路剖面)於入口 61及開放口 Μ 打開之開口斷面的部件。 通路部41係由具有開口斷面之開口斷面部41 a、及具有 橫截面未開放之閉鎖斷面之閉鎖斷面部4丨b構成。且,空 氣引導通路60係由開口斷面部41&與發動機罩部分3〇所形 成之上游側通路6〇a,以及僅由閉鎖斷面部4丨b形成之下游 側通路60b構成。 開口斷面部41a具有底壁46及一對立起於底壁46之側壁 47、48 ’前述底壁46係於上下方向挾住空氣引導通路6〇且 與發動機罩部分30相對。因此,開口斷面部41 a之橫截面 呈〕字狀。1對側壁47、48係於左右方向挾空氣引導通路 60且相對。 各側壁47、48及後述流出部49之上端,即緣部44為凸緣 狀’且於上述安裝狀態,係以由空氣管道4〇與發動機罩部 分30之間流經空氣引導通路60之空氣的洩漏減少之方式, 更好的是以使空氣管道40與發動機罩部分30之間大致呈氣 密方式,而彈性變形並抵接於發動機罩部分3〇。因此緣部 133702.doc 17 1379781 44亦為空氣管道40之密封部。 入口緣部42係隨著朝向前方而為向下方平滑脊曲之漏斗 形狀’且於其與含有底部14a及周圍部⑽、…之發動機 罩部分30之間形成入口 61(圖2參考 兩側壁47、48係使由入口 61流入上游側通路—之空氣 的流動,於左右方向中朝向出口 62及空氣引入口⑽且偏 向左方。
具有出口緣部43之閉鎖斷面部仙,係以令來自上游側 通路術之空氣指向空氣引人D22b之方式,而構成朝向 下方排出之流出部49。藉由具有閉鎖斷面,於空氣管道4〇 中,剛性大於開口斷面部41a之部分的流出部49,係形成 大致四角形狀之出口 62及下游側通路6〇b。出口 62位於與 隆起部13相對之位置,該隆起部13係於上下方向挾空氣引 導通路60,且為發動機罩部分30之一部分(圖2參考)。
且,隨著向下游而靠近出口 62,通路面積變小之尖細形 狀之流出部49之4個角部49a〜49d中的3個角部49a〜49c,當 於空氣管道40而由前方使空氣管道4〇發生較大變形之大負 荷作用時’係形成易於使流出部49於前後方向磨損變形之 細縫49e。如此’藉由不使細縫49e形成於複數個角部 49a〜49d中之一部分之角部49d ’可謀求空氣管道4〇之輕量 化且易於綠保閉鎖斷面部41 b(或流出部49)之剛性,抑制由 於空氧引入口 22 b傳達之進氣脈動而使空氣引導通路6〇内 之空氣壓變鲂所導致之閉鎖斷面部41b之振動,並抑制由 於該振動而產生之噪音0 133702.doc -18· 1379781 藉由從入口緣部42向前方突出之1對安裝部40a、40b, 可提高入口緣部42之剛性,抑制由於經由正前部1而傳達 之振動,以及空氣引導通路60内之空氣壓的變動所導致之 入口緣部42、甚至開口斷面部41a之振動,並抑制噪音。
比前後方向之1對安裝部40a、40b更靠近流出部49之1對 安裝部40c、40d,係分別由1對側壁47 ' 48而突出於右方 及左方。底壁46之外面’加強肋55係分別於前後方向及左 右方向延伸且設置成格子狀,於各侧壁47、48之外面,加 強肋55係於上下方向延伸而設置。 空氣管道40係其一部分,即開口斷面部4丨a為部分地配 置於凹部1 4、1 5内。各側壁47、48之高度係與凹部14、1 5 之深度成比例。因此,側壁47或侧壁48中,具有抵接於底 部14a或底壁15a之緣部44的部分,係高於具有抵接於周圍 邰14b或周圍部1 5b之緣部44的部分。故,由於發動機罩部 分30之凹部14、15構成上游側通路6〇a之通路壁,因此空
1 5而形成之空間, 氣引導通路60之一部分係藉由凹部i 4 故利用該空間來形成空氣引導通路6〇。 又,開口斷面部4U之底壁46具有:f曲部51,其係位 於流出部49旁之料,且隨朝肖下游而靠近出π 62,且於 靠近空氣引入口 22b之方向而向下方變曲;及平坦部5〇, 其係由入口緣部42至脊曲部51之大致為平面狀。彎曲糾 之下游部係與流出部49之彎曲部的平滑連接。 另一方面,構成發動機罩部分3〇之周 部15a更為下游且位於靠出口62之部分 圍部14b中,比底 ’係構成偏向部 I33702.doc •19· 1379781 31,該偏向部31係使上游側通路6〇a内之空氣的流動朝向 出口 62及空氣引入口 22b且偏向下方。偏向部^係伴隨朝 。下游而於上下方向以朝向含有彎曲部51之底壁46逐漸 靠近之方式,平滑地隆起之隆起部。 且,上游惻通路60a具有藉由偏向部31與底壁46挾持而 形成之增速邹63(圖1、圖2參考位於入口61與出口 62之 間之增速部63,係將上游側通路6〇a於左右方向橫切,並 跨上游側通路60a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全體,或跨兩側壁 47、48之左右方向之間的全體而延伸。且,增速部63係其 面積朝向下游而逐漸減少,藉此使空氣之流速增加β尤 其’增速部63中,藉由偏向部31與彎曲部51形成之部分 63a(圖2參考),係由於藉由偏向部3丨而偏向,且沿彎曲部 5 1而使朝向出口 62及空氣引入口 22b旁流動之空氣的流速 增加,故可有效地將出口 62流出之空氣導入空氣引入口 22b。且,該部分63a藉由於增速部63中係位在最靠近出口 62之最下游端部,而可更加有效地將該部分63a所增速之 空氣導入空氣引入口 22b。 且’若内燃機關20運轉,引擎室2内之空氣將由空氣引 入口 22b引入内燃機關20,而由於引擎室2内之空氣壓降 低,引擎室2外之空氣,即外氣係由前護柵3及發動機罩10 與正前部1之間流入引擎室2内。 流入引擎室2内之空氣,係由入口 61流入空氣引導通路 60,再流經空氣引導通路60而由出口 62向空氣引入口 22b 流出。此時,行車中,由前護柵3流入引擎室2内之行車風 133702.doc •20· 1379781 係從入口 61流入空氣引導通路60。 空氣引導通路60内之空氣係藉由增速部63及尖細形狀之 流出部49,而使於出口 62之流速加速。且,空氣引入口 22b之指向性較高的空氣,係朝向空氣引入口 22b而由出口 62流出,該空氣係經由進氣裝置2〇i而吸入至上述燃燒 室。 其次’說明如上述構成之實施形態之作用及效果。 形成將流入引擎室2内之空氣引入進氣裝置20i之引擎用 空氣引導通珞60的空氣管道4〇,係一體地安裝於發動機罩 10之内面10i之汽車中,空氣管道4〇係將發動機罩1〇之一 部分’即發動機罩部分30作為空氣引導通路60之通路壁, 且於其與發動機罩部分30之間形成空氣引導通路60。藉 此,發動機罩10係與空氣管道4〇一同構成形成空氣引導通 路60之通路壁’故空氣引導通路60係藉由空氣管道40及發 動機罩10之共同運作而形成。其結果,與空氣引導通路6〇 由空氣管道單體形成之情形相比,空氣引導通路6〇之通路 壁之一部分係藉由發動機罩1〇構成,而可使空氣管道4〇小 里、輕量化’且進而可讓該空氣管道4〇更靠近發動機罩1〇 g? 罢 • ’故可將一體地設於發動機罩10之空氣管道40緊密配 置於弓丨擎室2内。 發動機罩部分30因具有設於發動機罩1〇之内面1〇丨且向 發動機罩10之外面10〇凹陷之凹部14、15,為提高發動機 軍10之剛性’而使藉由設於發動機罩1〇之内面1〇丨之凹凸 構1^的凹部14、15所形成之空間成為空氣引導通路60,因 !337〇2.d, -21 - 1379781 此’可將空氣管道40小型化,且確保空氣引導通路6〇所需 的通路面積。其結果,藉由利用設於發動機罩10之凹部 14、15,可使空氣管道40小型、輕量化,且使其配置緊密 化。 空氣管道40係安裝於發動機罩1〇,且形成與發動機罩部 分30抵接之緣部44沿空氣引導通路60之開放口 45,並將該 空氣管道40之一部分配置於凹部14、15内,藉此,作為用 以形成空氣引導通路60之管道,可使用具有沿空氣引導通 路60之開放口 45 ’所謂之具有開口斷面之空氣管道4〇,故 可讓用以將空氣引導通路60内之空氣靠近空氣引入口 22b 之空氣流向的設定變得容易化,且與發動機罩10之凹部 14、15共同運作而形成空氣引導通路60之空氣管道40的配 置自由度增大。再者’由於該空氣管道40係配置於凹部 14、15,故可實現一體地安裝於發動機罩1〇之空氣管道4〇 的小型、輕量化,及於引擎室2内之空氣管道40之配置的 緊密化。 空氣管道40係於挾空氣引導通路60且與發動機罩部分3〇 相對之位置形成空氣引導通路60之出口 62,且發動機罩部 分3 0係藉由具有使空氣引導通路60内之空氣的流動偏向出 口 62之偏向部31,因此於使空氣引導通路60内,為讓空氣 朝出口 62偏向而使空氣相碰撞之部分的偏向部3 1,係剛性 較高之發動機罩1〇之一部分’即發動機罩部分30,故無需 提高空氣管道40之剛性,便可降低因進氣裝置20i之進氣 脈動而使空氣引導通路60内之空氣壓變動所產生之振動。 133702.doc 22· 其結果,由於利用發動機罩10而構成使空氣之流動偏向之 偏向部3丨,故可抑制空氣管道4〇之振動且使空氣管道4〇 量化。 空氣管道40具有彎曲部51,其係隨著朝下游而向靠近進 氣裝置20i之空氣引入口 22b之方向彎曲;發動機罩部分π 具有偏向部31,其係隨著朝下游而向彎曲部51隆起之隆起 邛,空氣引導通路60具有增速部63,其係由彎曲部5丨與偏 向部31挾持而形成;增速部63係藉由使空氣引導通路的之 面積向下游減少,而增加藉由偏向部31偏向並沿彎曲部51 机動之空氣的流速。藉此,於空氣引導通路6〇中,由彎曲 部51與偏向部31形成之增速部63之部分63a,係藉由隨著 朝下游而向彎曲部51隆起之偏向部31 ,可沿著向靠近進氣 裝置之空氣引入口 22b之方向彎曲的彎曲部51而使空氣 之流速增加,故可使藉由空氣引導通路6〇進行之向進氣裝 置2〇i引導空氣的效率提高。 彈性製之空氣管道40之緣部44,係藉由兼作為該空氣管 道4〇與發動機罩部分3〇間之密封,而使來自空氣引導通路 60之空氣的洩漏減少,故無須與空氣管道4〇及發動機罩部 刀開地再6史其他密封部件,因而有助於降低成本。 X下就更改上述實施形態之一部分之構成的形態,說 明其變更後之構成。 通路形成部件亦可為具有口字狀以外之橫截面的管道, 又可為平板狀之部件。 通路形成部件亦可一體地成形於發動機罩10或内板12 , l337〇2.d〇c •23· 也可一體地設於發動機罩10。 機罩部件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為發動機罩10,但亦可為由 上方以外之方向覆蓋引擎之機罩部件。 可於發動機罩部分30與空氣管道4G之間分開地配置另一 密封部件,此時該密封部件係發動機罩部分3〇之一部分、 或空氣管道40之緣部44的一部分。 又,本申請案係根據2007年8月9曰申請之曰本專利申請
(特願2007-208219)者,其内容於本說明書中予以參考並加 以引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所適用之汽車之正前部附近的要部平面 圖,概略地顯示除空氣淨化器外,配置於引擎室内靠右之 内燃機關。 圖2係圖1之Π-Π線之要部剖面圖。 圖3係圖1之ΙΙΙ-ΠΙ線之要部刮面圖。
圖4係圖1之汽車所具備之空氣管道之立體圖。 圖5係圖2之V箭頭所示視之的空氣管道圖。 圖6係圖5之VI箭頭所示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 引擎室 10 發動機罩 14,15 凹部 20 内燃機關 201 進氣裝置 133702.doc •24- 221379781
22b 30 31 40 60 61 62 空氣淨化器 空氣引入口 發動機罩部 偏向部 空氣管道 空氣引導通路 入口 出口 增速部 133702.doc •25-

Claims (1)

137978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汽車’係包含配置 第097130368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 1 ο ι 年 4 月) |〇产4月丨3曰修(零)正替換声季 於以發動機罩覆蓋之引擎室内的 引擎、及一體地設於上述發動機罩之内面之通路形成部 件;且’上述通路形成部件係形成引擎用空氣引導通 路,而該引擎用空氣引導通路係將流入上述引擎室内之 空氣導入上述引擎之進氣裝置者,該汽車之特徵在於: 上述通路形成部件係將上述發動機罩之一部分,即發 動機罩部分作為上述空氣引導通路之通路壁,且於與上 述發動機罩部分之間形成上述空氣引導通路;且上述通 路形成部件具有彎曲部,該彎曲部係隨著朝向下游而向 靠近上述進氣裝置之空氣引入口之方向彎曲; 上述發動機罩部分具有向上述彎曲部隆起之隆起部; 上述空氣引導通路具有失於上述彎曲部與上述隆起部 而形成之增速部; 於上述增速部係藉由減少上述空氣引導通路之面積,
使靠上述隆起部偏向且沿上述彎曲部流動之空氣的流速 增加。 2. 如請求…之汽車,其中上述發動機罩部分具有凹部, 該凹部係設於上述發動機罩之上述内面且朝上述發動機 罩之外面凹陷。 3. 如請求項2之汽車,其中t诎、s站 、 攻通路形成部件係空氣管 :, 道安裝於上述發動機罩,且與上述發動機 罩部分=緣部形成沿上述空氣弓丨導通路之開放口, 且上述工氣官道配置於上述凹部内。 I33702-1010413.doc 1379781 4.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汽車,其中上述通路形成部件 係隔著上述空氣引導通路而於與上述發動機罩部分相對 之位置形成上述空氣引導通路之出口,又,上述發動機 罩部分係使上述空氣引導通路内之空氣的流動偏向上述 出口0 133702-1010413.doc
TW097130368A 2007-08-09 2008-08-08 Automotive vehicle having engine air guide passage TWI37978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8219A JP4616867B2 (ja) 2007-08-09 2007-08-09 エンジン用空気案内通路が形成された自動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5011A TW200925011A (en) 2009-06-16
TWI379781B true TWI379781B (en) 2012-12-21

Family

ID=40341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0368A TWI379781B (en) 2007-08-09 2008-08-08 Automotive vehicle having engine air guide passag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205699B2 (zh)
EP (1) EP2107232B1 (zh)
JP (1) JP4616867B2 (zh)
CN (1) CN101589221B (zh)
AR (1) AR067796A1 (zh)
CA (1) CA2675005C (zh)
TW (1) TWI379781B (zh)
WO (1) WO20090199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1465B2 (en) * 2008-11-13 2011-09-06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Air intake plenum for air induction channel
GB201004451D0 (en) * 2010-03-17 2010-05-05 Trysome Ltd Air intake structure
JP5916704B2 (ja) * 2010-04-06 2016-05-11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空気濾過装置
BR112014031141B1 (pt) 2012-06-11 2021-12-21 Brian E. Butters Sistema de descontaminação para remover um contaminante proveniente de um fluido de ingresso que compreende o contaminante e método para separar um fluido de ingresso
JP6246009B2 (ja) * 2014-02-13 2017-12-1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エンジンフード
US9211791B2 (en) 2014-03-31 2015-12-15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obile over-bulkhead air intake system
US9248866B2 (en) * 2014-06-13 2016-02-02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Hood assembly
US11391253B1 (en) * 2015-08-17 2022-07-19 Arctic Cat Inc. Vehicle intake
US9764776B2 (en) 2015-12-18 2017-09-19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 vehicle engine room air and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JP6456991B2 (ja) 2017-02-27 2019-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エアクリーナの吸気構造
JP6527551B2 (ja) * 2017-06-14 2019-06-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ダクトモジュール
US10514007B2 (en) * 2017-06-22 2019-12-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engine
US11060490B2 (en) 2017-06-22 2021-07-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engine
US10975813B2 (en) 2019-07-15 2021-04-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eng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01024A (en) * 1947-10-01 1955-02-01 Ford Motor Co Resonator mounting on underside of hood
US3800910A (en) * 1972-08-02 1974-04-02 Massey Ferguson Inc Apparatu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and sound waves
JPS5437787B2 (zh) 1973-05-25 1979-11-16
JPS5010914U (zh) * 1973-05-29 1975-02-04
JPS61134432U (zh) 1985-02-12 1986-08-21
US4646864A (en) * 1985-10-07 1987-03-03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Integral silencer pad and water deflector
US4778029A (en) * 1987-04-29 1988-10-18 General Motors Coporation Engine air inlet and silencer for motor vehicle
DE4006208A1 (de) * 1990-02-28 1991-08-29 Audi Ag Anordnung zur zufuehrung von frischluft zum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H049329U (zh) 1990-05-16 1992-01-28
JPH06255538A (ja) 1993-03-01 1994-09-13 Kubota Corp トラクタの吸気装置
US5660243A (en) * 1995-02-13 1997-08-26 Chrysler Corporation Air flow, atmospheric particle, and environmental element diverter system
JP3676566B2 (ja) 1998-04-08 2005-07-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吸気ダクト構造
US6056075A (en) * 1999-05-26 2000-05-02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Hood with integrated cooling duct
JP2005029028A (ja) * 2003-07-04 2005-02-03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の外気取入構造
JP2007208219A (ja) 2006-02-06 2007-08-16 Fujifilm Corp 半導体デバイスの研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16867B2 (ja) 2011-01-19
EP2107232A4 (en) 2010-07-14
EP2107232B1 (en) 2012-06-20
US20100140004A1 (en) 2010-06-10
CA2675005A1 (en) 2009-02-12
CN101589221B (zh) 2012-01-11
TW200925011A (en) 2009-06-16
JP2009041475A (ja) 2009-02-26
AR067796A1 (es) 2009-10-21
EP2107232A1 (en) 2009-10-07
US8205699B2 (en) 2012-06-26
WO2009019996A1 (ja) 2009-02-12
CA2675005C (en) 2012-01-10
CN101589221A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9781B (en) Automotive vehicle having engine air guide passage
JP4847073B2 (ja) トラクタ
JP5864264B2 (ja) 過給機の吸入ダクト
JP2009012609A (ja) トラクタの原動部構造
JP2015217829A (ja) 車両の冷却構造
JP4578511B2 (ja)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US7614379B2 (en) Air horn for efficient fluid intake
US11591948B2 (en) Vibrating plate with hood optimized for noise reduction
JP6500646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6350256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08062742A (ja) 作業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吸気ダクト構造
JP5252306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7049481B2 (ja) エアクリーナー
JP2012081946A (ja) フード
JP2001020813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口構造
JP6625577B2 (ja) エアクリーナー装置
JP7212712B2 (ja)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2005127218A (ja) 二次空気供給装置及び自動二輪車
JP3601640B2 (ja) 多気筒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5146200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12180804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排気浄化装置
JP4274000B2 (ja) 操作用のケーブルの配索構造
JP4679557B2 (ja) 吸気部品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JP2020050098A (ja) 車両の吸気導入装置
JP4103750B2 (ja) V型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