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976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9769B
TWI379769B TW094110098A TW94110098A TWI379769B TW I379769 B TWI379769 B TW I379769B TW 094110098 A TW094110098 A TW 094110098A TW 94110098 A TW94110098 A TW 94110098A TW I379769 B TWI379769 B TW I3797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fractive index
group
low refractive
index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0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4006A (en
Inventor
Toshio Yoshihara
Norinaga Nakamura
Koichi Mikami
Midori Nakajo
Seiji Shinohara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04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4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9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97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4Polymeric or resinous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9Silicic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137976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具有優良耐水性、耐濕性及耐鹼 防反射層合體。 【先前技術】 針對液晶顯示器(LCD)及陰極管顯示裝置( φ 等畫面顯示裝置之顯示面,要求能減少來自螢光燈 光源所照射光線之反射率,以提高其識別性。因此 利用透明物體表面被覆低折射率之透明被膜以減少 之現象的防反射膜,以降低畫面顯示裝置之顯示面 而提高識別性。 先前防反射膜形成(低)折射率層之方法如, 微粒子及光硬化型樹脂與黏合劑之塗佈液,塗佈於 面上再光硬化等,但所形成之折射率層的機械強度 φ 配備於畫面顯示裝置之表面時耐摩擦性差,故常看 〇 因此特開2002-79600號公報曾提案,採用由二 溶膠粒子及多官能丙烯基單體所形成,具有將表面 控制於納規格之納微孔構造的低折射率層,以同時 折射率化及塗膜強度,但該防反射膜之最表面的耐 耐水性不足。又,特開2003-202406號曾提案,使 射率之二氧化矽微粒子的低折射率層表面,備有疏 排油性之防污層而可達成低折射率及防污性,但該 劑性之 CRT ) 等外部 具備, 反射率 反射性 將混合 基材表 差,且 到傷痕 氧化矽 粗細度 達成低 鹼性及 用低折 水性/ 防反射 -5- 1379769 膜對存在於低折射率層之最表面附近的親水性二氧化矽微 粒子之耐鹼性,及對塗膜之耐水性均不足。 故仍需求開發具有低折射率及機械強度,且兼具低折 射率層之耐鹼性及耐水性的防反射層合體。 本申請說明書係以特願2 004-105739號(日本)及特 願2004-285050號(日本)之優良權主張爲基礎,且申請 說明書中包含該專利申請之內容。 【發明內容】 發明之揭示 本發明者們針對形成防反射層合體時構成低折射率層 之材料硏究後發現,採用具有特定平均粒徑,且經疏水處 理之微粒子作爲低折射率層構成材料時,可顯著改善使用 其之防反射層合體最表面的耐水性、耐鹼性及耐濕性。因 此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能明顯改善耐水性、耐鹼性及耐 濕性,且提升識別性及耐摩擦性之防反射層合體。 即,本發明之防反射層合體爲,備有透光性基材及形 成於該透光性基材上之低折射率層, 該低折射率層係形成於該透光性基材表面上,或該透 光性基材上所形成之一或二以上任意層的最表面上, 且該低折射率層係由平均粒徑5至300 nm之經疏水處 理的微粒子,及黏合劑所形成。 因本發明係以含有經疏水處理之微粒子的低折射率層 作爲防反射層合體之必須層構造,故可提供能實現低折射 -6- 1379769 率、耐水性、耐鹼性及耐濕性,而明顯改善識別性及耐久 性(耐摩擦性、高硬度、高強度)之防反射層合體。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本發明之防反射層合體可爲,直接於透光性基材上形 成低折射率層之物,或透光性基材上所形成的一或複數任 意層之最表面上形成低折射率層之物》 1.低折射率層 低折射率層可由疏水化微粒子、黏合劑及任意成分所 形成。又,低折射率層可爲含有微粒子及黏合劑之組成物 所形成的單層構造,或變更添加量而得之組成物層合複數 層的構造。. 本發明較佳態樣之低折射率層可爲,以微粒子及黏合 劑形成層(第1層)後,於該層上形成僅使用該黏合劑之 φ 層(第2層),而使低折射率層之最表面平滑。此時第2層 之膜厚較佳爲3 0 nm以下。該膜厚下既使折射率高於低折 射率層,也幾乎不會影響分光曲線,且可充分實現平坦性 〇 又,第2層較佳爲,能覆蓋吐出於第1層表面之微粒子 ,且能得到所希望之低折射率層膜厚。具體而言,第1層 與第2層之厚度比爲3 : 2 ( 120 nm: 80 nm),較佳爲2: 1 (1 00 nm : 50 nm ) ’ 更佳爲 3:l(99nm:33nm)。 1379769 微粒子之疏水化 本發明係使用疏水化微粒子。該疏水化用之微粒子本 身可爲疏水性、非疏水性或兩者。又,疏水性可於微粒子 之全部表面或至內部構造。將微粒子疏水化之處理方法如 下列方法。 1 )利用低分子有機化合物之疏水化處理 將微粒子(例如二氧化矽微粒子)分散於有機溶劑溶 解低分子有機化合物而得之溶液中,再完全蒸發去除有機 溶劑,而以低分子有機化合物處理(被覆)微粒子之疏水 化方法。 該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如,分子量(聚苯乙烯換算之數 平均分子量)5千以下,較佳爲3千以下之物,具體例如, 硬脂酸、月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低分子有機羧 酸或低分子有機胺等。 2 )利用高分子化合物之表面被覆的疏水化處理 至少部分微粒子表面被覆高分子化合物之方法。具體 方法如,微粒子表面選擇性吸附單體而高分子量化之方法 ’或存在微粒子下之乳化聚合法、微囊化方法、分散聚合 法、懸浮聚合法、種子聚合法、噴霧乾燥法 '冷卻造粒法 、使用超臨海流體之方法 '雜凝聚法、乾式微粒子凝聚法 、相分離法(凝聚法)、表面聚合法、液中乾燥法(表面 沈澱法)、噴嘴法、界面無機反應法、超音波法等。即, -8 - 1379769 可使用前述任何方法以所希望之高分子化合物被覆於至少 部分表面。 所使用之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聚苯乙烯換算之數 平均分子量)5千以上’較佳爲1萬以上,又以疏水性高爲 佳。該高分子化合物之具體例如,聚烯烴系樹脂、聚苯乙 烯、含氟原子等之鹵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含氮系樹脂 、聚乙烯醚、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 φ 脂、矽樹脂、PPO樹脂、苯酚樹脂、二甲苯樹脂、胺基樹 月旨、縮醛樹脂、聚醚樹脂、環氧樹脂、聚氯醚樹脂、天然 橡膠、合成橡膠單獨及/或複合化合物(摻混或共聚), 或下列3)所示偶合劑高分子量化之物,有機一無機混合 型高分子化合物。該有機-無機混合聚合物之單體具體例 如’烷氧基矽烷等有機金屬化合物類,又,可組合下列4 )所示單體或聚合物使用。較佳之有機一無機混合聚合物 的具體例如,市售品空波歇及尤里阿(商品名:荒川化學 φ 工業股份公司製)。 3 )利用偶合劑之疏水化處理 除了以偶合劑取代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外,其他同1) 之處理方法,使微粒子疏水化。所使用之偶合劑可爲多種 多樣物,但較佳爲具有烷基鏈之矽烷偶合劑、含氟原子之 矽烷偶合劑(氟系矽烷偶合劑)。利用該偶合劑使微粒子 (較佳爲無機微粒子)表面疏水化後,特別是對含氟黏合 劑可得優良相溶性,而有效防止低折射率層白化。 1379769 具有烷基鏈之矽烷偶合劑的具體例如,甲基三乙氧基 矽烷、三甲基三氯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氯矽 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苯基三氯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 矽烷、二甲基二氯矽烷、3 -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 烷' 3 —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_ (3,4 — 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 基矽烷、3 —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 (2 -胺基乙基 )3_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锍基丙基三甲氧基 矽烷、乙烯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 三(2_甲氧基乙氧基)矽烷、3_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甲 氧基矽烷等。 氟系矽烷偶合劑之具體例如,GE東芝聚矽氧烷(股 )製之氟烷基矽烷偶合劑(商品名:TSL 8262、TSL 8257 、丁31^8233、丁31^8231等),或具有全氟聚醚基之烷氧基 矽烷。又,不影響折射率之範圍內,可使用其他具有矽以 外之元素的偶合劑,其具體例如,味之素(股)市售品鈦 酸鹽偶合劑(商品名:普連特KR— TTS、KR— 46B、 KR - 55、KR - 41B、KR — 38S、KR - 138S、KR - 238S、 KR-338X、KR— 44、KR-9SA、KR— ET等);四甲氧基 鈦、四乙氧基駄 '四異丙氧基駄、四-n_丙氧基駄、四η -丁氧基鈦、四sec — 丁氧基鈦、四tert—丁氧基鈦等金屬 烷氧化物。 4 )接枝疏水性聚合物而疏水化 -10- 1379769 具體上該方法可大致區分爲下列三種方法。 4a)以微粒子補足聚合物之成長末端的方法 因存在於微粒子表面之親水性基(例如存在於二氧化 砂表面之羥基(一 0H))具有補足自由基等活性種之作 用,故存在該微粒子下進行多官能單體或低聚物之聚合反 應,或將無機超微粒子加入多官能單體或低聚物之聚合系 中,可使微粒子表面鏈結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單體,低聚 物或聚合物,而使微粒子疏水化之方法。 4b)由微粒子表面開始聚合反應之方法 預先於微粒子(例如二氧化矽)表面形成自由基聚合 引發劑等聚合引發活性種,再利用多官能單體或低聚物由 微粒子表面使聚合物成長之方法。利用該方法易得高子量 之聚合反應性聚合物鏈。 4c)鏈結微粒子表面之親水性基及具有反應性基之聚合物 的方法 使用具有二官能以上反應性基之聚合物的方法,即, 直接鏈結微粒子之羥基(例如二氧化矽表面之羥基)與聚 合物末端之反應性基的方法,或聚合物末端之反應性基及 /或微粒子之親水性基鍵結其他反應性基後再鍵結兩者之 方法。 4c)之方法可使用多種多樣物,且操作簡便及鍵結效 -11 - 1379769 率良好而爲佳。因該方法係利用微粒子表面之羥基與具有 反應性基之聚合物間的脫水聚縮合反應,故需適當溫度及 加熱時間,使微粒子分散於聚合物及其溶液中。例如粒子 爲二氧化矽時雖受其與聚合物量影響,但一般較佳爲,以 80°C以上加熱3小時以上。 上述1)至4)之方法可使微粒子疏水化,但本發明之 較佳具體例如下所示。即,將二氧化矽表面疏水化時,對 二氧化矽每100重量份之疏水性化合物使用量較佳爲1重量 份以上。又,存在二氧化矽表面之聚合物接枝部分的數平 均分子量較隹爲300至20 000。鍵結於二氧化矽之聚合性官 能基量可由元素分析法測定。 微粒子 微粒子可爲無機物或有機物,例如金屬、金屬氧化物 、塑料所形成之物,較佳爲氧化矽(二氧化矽)微粒子》 二氧化矽微粒子可抑制黏合劑之折射率上升,及賦予所希 望之折射率。二氧化砂微粒子可爲結晶性、溶膠狀或凝膠 狀等狀態。又,可使用市售之二氧化矽微粒子,例如艾隆 吉(德庫撒公司製)、膠態二氧化矽(日產化學工業製) 等。 本發明較佳態樣爲利用「具有空隙之微粒子j 。該「 具有空隙之微粒子」可保持低折射率層之層強度,及降低 其折射率。本發明中「具有空隙之微粒子」係指,微粒子 內部形成充氣構造及/或含氣體之多孔質構造體,而使微 1379769 粒子原有折射率下之微粒子中氣體佔有率爲反比例以降低 折射率之微粒子。又,本發明可依微粒子形態、構造、凝 聚狀態、塗膜內部微粒子之分散狀態,而含有於至少部分 內部及/或表面形成納微孔構造之微粒子。 具有空隙之無機系微粒子的具體例較佳如,利用特開 2001 -2 33611號公報所揭示之技術調製而得的二氧化矽微 粒子。其因易製造具有二氧化矽微粒子及本身之硬度較高 φ ,故混合黏合劑形成低折射率層時可提升層強度,及將折 射率調製爲1.2 0至1.45。具有空隙之有機系微粒子的具體 例較佳如,利用特開2002-80503號公報所揭示之技術調製 而得的中空聚合物微粒子。 可於塗膜之至少部分內部及/或表面形成納微孔構造 的微粒子如’製造目的係增加原先二氧化矽微粒子之比表 面積的塡充用之柱,及表面多孔質部分吸附各種化學物質 的除放劑,或觸媒固定用之多孔質微粒子,或目的係組合 φ隔熱劑及低介電材料用的中空微粒子分散物及凝聚物。具 體而言可利用,市售品曰本二氧化矽工業股份公司製之商 品名Nip si 1及Nip gel所形成的多孔質二氧化矽微粒子之集 合物’或具有日產化學工業(股)製之二氧化矽微粒子繫 成鏈狀構造之膠態二氧化矽U P系列(商品名)所形成符 合本發明較佳粒徑之物。 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爲5 nm以上300 nm以下,較佳之下 限爲8 run以上,上限爲1 〇〇 nm以下,更佳之下限爲1〇 nm 以上’上限爲80 nm以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爲該範圍時 -13- 1379769 ,可賦予低折射率層優良之透明性。 黏合劑 黏合劑爲,含有1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電離放射線硬化 用之官能基的單體。又,本發明所使用之單體具有能以電 離放射線硬化的官能基(以下可稱爲「電離放射線硬化性 基j ),及以熱硬化的官能基(以下可稱爲「熱硬化性基 」)。因此將含有該單體之組成物(塗佈液)塗佈於被塗 佈物之表面上,乾燥後照射電離放射線或照射電離放射線 及加熱時,易於塗膜形成交聯鍵等化學鍵,而有效率使塗 膜硬化。 該單體所具有之「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基」爲,照射電 離放射線可進行聚合或交聯等大分子量化反應,而使塗膜 硬化之官能基,例如可進行光自由基聚合、光陽離子聚合 、光陰離子聚合等聚合反應、或經由光二聚化而進行附加 聚合、縮聚合等反應形式進行反應之物。其中又以丙1¾ ( 酸)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乙烯性不飽和鍵結基可直接照 射紫外線、電子線等電離放射線、或接受引發劑作用而間 接產生光自由基聚合反應,而於包含光硬化之過程中較易 處理者爲佳。 單體成分中可含有之「熱硬化性基」爲,加熱時能於 同一官能基或與與其他官能基之間,進行聚合或交聯等大 分子量化反應而硬化之官能基。其具體例如,烷氧基、羥 基 '羧基、胺基、環氧基、氫鍵基形成等。該官能基中又 -14 - 1379769 以氫鍵形成基於微粒子爲無機超微粒子時,對存在於微粒 子表面之羥基具優良親和性,而可提升無機超微粒子及其 集合體於黏合劑中之分散性而爲佳。氫鍵形成基中又以易 導入黏合劑成分中,且可提升塗佈組成物之保存安定性, 及熱硬化時易與存在於其空隙之無機系微粒子表面上的羥 基形成共鍵,而對該具空隙微粒子具有交聯劑作用,可加 強塗膜強度之羥基爲佳。爲了使塗膜具有充分之低折射率 φ ,單體成分之折射率較佳爲1.65以下。 本發明形成防反射層合體之低折射率層用的塗佈組成 物中,黏合劑較佳如,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電離放射線硬 化性基之單體成分,其可提升塗膜之交聯密度,故可提升 膜強度或硬度。 爲了降低塗膜之折射率及具有防水性,分子中又以具 有氟原子爲佳》本發明較佳爲,組合使用含有氟原子且數 平均分子量爲2萬以上之電離放射線硬化性聚合物,及1分 φ 子中具有2個以上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官能基之含氟及/或 非含氟的單體。又,該組合方式之組成物含有賦予低折射 率組成物之成膜性(被膜形成能)及低折射率用,黏合劑 用之含有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氟原子的單體及/或聚合物。 分子中具有及/或非含有氟原子之單體及/或低聚物 時,具有提高塗膜之交聯密度的效果,且因分子量小而爲 流動性高之成分,故具有提升塗佈組成物之塗佈適性的效 果。 因含氟原子之聚合物具有足夠分子量,故成膜性高於 -15- 1379769 含有或非含有單體及/或低聚物。因此該含氟原子之聚合 物組合使用上述含有及/或非含有氟原子之單體及/或低 聚物時,可提升流動性而改善塗佈液適性,及提高交聯密 度而增加塗膜之硬度或強度。 含氟原子單體之具體例如,氟烯烴類(例如氟乙烯、 亞乙烯基氟化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丁二烯、全 氟一 2,2—二甲基一 1,3—二噁茂等)、丙烯酸或甲基丙 嫌酸之部分或完全氟化烷基、鏈烯基、芳基酯類(例如下 列式(III )或下列式(IV ):
Rf 2 13 RICIR I 1 \o RICIC^ II / _2 C 〔式中,R1爲氫原子、碳數1至3之烷基或鹵原子; R2及R3各自獨立爲氫原子、烷基、鏈烯基、雜環、芳基或 Rf所定義之基;
Rf爲完全或部分氟化烷基、鏈烯基、雜環或芳基; R1、R2 ' R3及Rf可各自具有氟原子以外之取代基; R2、R3及Rf中2個以上之基可相互鍵結成環構造〕 1379769 化 H2: c ο / 4RICIC. 、o ο
A 〔式中,A爲完全或部分氟化之η價有機基; ® R4爲氫原子 '碳數1至3之院基或鹵原子,且R4可具有氟原 子以外之取代基: 0爲2至8之整數〕 所示化合物)、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醚類、完全或部分氟 化乙烯酯類、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酮類等。 非含有氟原子單體之具體例如,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烧 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 四醇四丙烯酸酯衍生物、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等多官能 ® (甲基)丙烯酸酯;該自由基聚合性單體聚合而得之低聚 物。又,該非含有氟原子之單體或低聚物可二種以上組合 使用。 由具有可相互聚合之聚合性官能基的含氟原子聚合物 ’與含有或非含有氟原子之單體組合而得的組成物,可利 用含氟原子聚合物提升塗佈用組成物之成膜性,及利用含 有及/或非含有氟原子之單體提高交聯密度,而提升塗佈 適性’又,均衡之兩成分可賦予塗膜優良之硬度及強度而 爲佳。此時組合使用數平均分子量爲2〇,〇0〇至5 00,000之 -17- 1379769 含氟原子聚合物,及數平均分子量爲20,000以下之含有及 /或非含有氟原子之單體時,易調整塗佈適性 '成膜性、 膜硬度、膜強度與諸物性而爲佳。 所使用之分子中含氟聚合物可爲,上述含氟原子單體 中任意選出之1或2個以上含氟原子單體的單獨聚合物或共 聚物’及1或2個以上含氟原子單體與1或2個以上非含氟單 體之共聚物。其具體例如,聚四氟乙烯1,4 —氟乙烯一6 -氟丙烯共聚物、4 一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4 -氟乙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氟化物、聚亞乙烯基氟化 物 '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之部分及完全氟化烷基、鏈烯基 、芳基酯類(例如上述式(111 )或(IV )所示化合物) 之(共)聚合物、氟乙烯-烴系乙烯醚共聚物或環氧、聚 尿烷、纖維素、苯酚、聚亞胺、聚矽氧烷等各樹脂之氟改 性物等。其他如,市售品賽得普(商品名:旭硝子(股) 製)。 本發明又以下列式(V ): 〔化3〕 「F R5]
I I —c-C— F R6 p (V) 〔式中,R5爲氫原子、碳數1至3之烷基或鹵原子; R6爲直接或介有完全或部分氟化之烷基鏈、鏈烯鏈、酯鏈 、醚鏈的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 1379769 環氧基、環氧丙烷基、芳基、馬來醯亞胺、羥基、羧基、 胺基、醯胺基、烷氧基; P爲100至10萬〕 所示聚亞乙烯基氟化物衍生物,可降低折射率及導入硬化 性官能基,且對其他黏合劑、具空隙微粒子具優良相溶性 而特佳。 該式(V)所示聚亞乙烯基氟化物衍生物之具體例如 Φ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 丙烯酸酯-硬脂酸酯等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 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 四醇四丙烯酸酯衍生物或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等多官能 (甲基)丙烯酸酯、或其聚合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之低聚物 。該非含氟單體及/或低聚物可二種以上組合使用。 適當組合屬於黏合劑成分之單體、低聚物、聚合物及 不屬於黏合劑成分之單體、低聚物、聚合物、可調節成膜 Φ 性、塗佈適性、電離放射線硬化之交聯密度、氟原子含量 、具熱硬化性之極性基含量等諸性質。例如,單體及低聚 物可提升交聯密度及加工適性,聚合物可提升塗佈組成物 之成膜性。 本發明適當組合黏合劑成分之數平均分子量(以GPC 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平均分子量)2 0,000以下的單體,及 數平均分子量2〇, 00 0以上之聚合物時,易調節塗膜之諸性 質。 -19- 1379769 任意成分 低折射率層係由經疏水處理之微粒子及黏合劑所形成 ’但必要時可另含有氟系化合物及/或矽化合物、分子中 含有氟原子之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以外的黏合劑 等。另外形成低折射率層用之塗佈液可含有溶劑、聚合引 發劑、硬化劑、交聯劑、紫外線遮斷劑、紫外線吸收劑、 表面調整劑(塗平劑)或其他成分》 1)氟系化合物及/或矽系化合物 低折射率層可含有,對分子中含氟原子之電離放射線 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微粒子均具有相榕性之氟系化合物及 /或矽系化合物’又以含有爲佳。含有氟系化合物及/或 矽系化合物時,具有提升最表面之塗膜表面平坦化、防反 射層合體所需防污性及耐擦傷性之效果,且可賦予平滑性 0 本發明較佳爲,至少部分氟系化合物及/或矽系化合 物固定於,利用化學反應與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 形成共鍵之塗膜最表面上,如此可具有提升防反射層合體 製品化後所需防污性及耐擦傷性之效果,且可長時間安定 保持平滑性。 氟系化合物之具體例較佳如,具有 全氟院基〔式:CdF2d+1所示,d較佳爲1至2之整數〕 全氟伸烷基〔式:—(CF2CF2) g所示,g較佳爲1至 -20- 1379769 50之整數〕' 全氟烷基醚基〔式:F— ( — CF(CF3) CF20 — ) e-C F ( C F3 )所不,e較佳爲1至50之整數〕、 全氟鏈烯基〔例如式:CF2=CFCF2CF2—、式: (CF8) 2C=C(C2F8)—及式:((CFS) 2CF) 2C = ' C(CF3) —等所示之基〕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該化合物含有上述官能基時,氟系化合物之構造並無 Φ 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含氟單體之聚合物、或含氟單體與 非氟單體之共聚物等。其中特佳爲含氟單體之單獨共聚物 ,或含氟單體與非氟單體之共聚物中任何一種所構成的含 氟系聚合物節’及非氟系聚合物節所形成的嵌段共聚物或 接枝共聚物。 該共聚物中’含氟系聚合物節主要具有提升防污性及 防水防油生之機能’又,非氟系聚合物節具有提高對黏合 劑之相溶性的固定機能。因此既使重覆擦拭使用該共聚物 Φ之防反射層合體’也可防止氟系化合物剝離,而有長時間 維持防污性等諸性能之效果。 所使用之氟系化合物可爲市售製品,例如曰本油脂製 模提帕下系列(商品名)、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公司製提 凡撒MCF系列(商品名)等, 氟系化合物及/或矽系化合物較佳爲,具有下列式( -21 - I): 1379769 〔化4〕
Si—0-4-Si——Rb Rb /n Ra (式中,Ra爲碳數1至20之烷基;
Rb爲非取代之碳數1至20的烷基、胺基、環氧基、羧基、 羥基、全氟烷基、全氟伸烷基、全氟烷基醚基或受(甲基 )丙烯醯基取代之碳數1至20的烷基、碳數1至3之烷氧基 或聚醚改性基;
Ra及Rb可相同或相異: m爲0至200之整數; η爲0至200之整數) 所示構造。 已知一般具有式(I)所示基本骨架之聚二甲基聚矽 氧烷的數面張力較低,而具有優異防水性及離模性,但將 各種官能基導入支鏈或末端時可更進一步提升效果》例如 導入胺基、環氧基、羧基、羥基、(甲基)丙烯醯基、烷 氧基等可賦予反應性,而利用化學反應與分子中含氟原子 之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形成共鍵。又,導入全氟 烷基、全氟伸烷基、全氟烷基醚基時可賦予耐油性或潤滑 性等。另外導入聚醚改性基時可提升塗平性及潤滑性^ 該化合物可爲市售品,例如具有氟烷基之聚矽氧烷油 FL 1 00 (商品名: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聚醚改性聚矽 氧烷油TSF 446 0(商品名:GE東芝聚矽氧烷公司製)等 -22- 1379769 ,又’可因應目的使用各種改性聚矽氧烷油。 本發明較佳態樣爲,氟系及/或矽系化合物具有下列 式(II):
RckSiX4 - k (II) 〔式中,Rc爲含有全氟烷基、全氟伸烷基或全氟烷基醚基 之碳數3至1 000的烴基; X爲相同或相異之碳數1至3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 基或丙氧基)、甲氧基甲氧基或甲氧基乙氧基等氧烷氧基 、鹵基(例如氯基、溴基、碘基)等加水分解性基; k爲1至3之整數〕 所示構造。 特別是使用無機成分之微粒子時,含有該加水分解性 基易與微粒子表面之經基形成共鍵或氫鍵,而有保持密合 性之效果。具有上述構造之化合物如氟烷基矽烷等,或市 售品TSL 82 5 7 (商品名:GE東芝聚矽氧烷公司製)等。 氟系化合物及/或矽系化合物之含量,對分子中含氟 原子之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微粒子的總重量爲 0.01至10重量%,較佳爲0.1至3重量%。含量爲該範圍時 可賦予防反射層合體充分防污性及平滑性,且使塗膜具有 充分強度。 氟系化合物及/或矽系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二種以上 混合使用。適當選用該化合物時可調節防污性、疏水/排 油性、平滑性、耐擦傷性、耐久性等諸性質,而得目的性 機能。 -23- 1379769 2 )聚合引發劑 當主體爲含氟原子成分之黏合劑、賦予電離放射線硬 化性能用之微粒子.,及任意成分用其他黏合劑成分之電離 放射線硬化性基,不易以照射電離放射線產生直接聚合反 應時等,可配合黏合劑成分及微粒子之反應形式適當添加 聚合引發劑。 例如,主體爲含氟原子成分之黏合劑的電離放射線硬 化性基爲乙烯性不飽和鍵時,可使用光自由基聚合引發劑 〇 光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之具體例如,苯乙酮類.、二苯甲 酮類、縮酮類、蒽醌類、噻噸酮類、偶氮化合物、過氧化 物、2,3-二烷基二酮化合物類、二硫化物化合物類、秋 蘭姆化合物類、氟胺化合物等。其具體例如,1_羥基一 環己基一苯基一嗣、2 -甲基一 1〔4~ (甲基硫)苯基〕 —2 —嗎啉基丙院一 1 一酮 ' 节基二甲基嗣、ι_ (4 —十二 院基苯基)_2_經基—2—甲基丙院~ι —酮' 2一經基— 2_甲基一 1_苯基丙院—1—酮、1— (4 一異丙基苯基) 一 2 —經基一 2-甲基丙烷—1—酮、二苯甲酮等,較佳爲1 一羥基_環己基一苯基—酮及2 —甲基—丨〔4一 (甲基硫 )苯基〕-2—嗎琳基丙院一 1_酮,其因爲,既使少量也 可於照射電離放射線時促進聚合反應開始。 該化合物物可單獨或二種以上組合使用,且可利用市 售品,例如1 -經基_環己基-苯基_酮之伊路卡( -24- 1379769
Irgacure) —184(商品名:吉巴斯(股))。 光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之添加量對主體爲含氟原子成分 之黏合劑的總重量(1〇〇重量份)爲3至15重量份。 3)硬化劑 爲了促進主體爲含氟原子成分之黏合劑中熱硬化性極 性基的熱硬化反應,可添加硬化劑。熱硬化性極性基爲羥 ^ 基時,硬化劑如,具有羥甲基三聚氰胺等鹼性基之化合物 、金屬烷氧化物等加水分解後可產生羥基之具加水分解性 基化合物。其中「鹼性基」較佳爲胺、腈、醯胺及異氰酸 酯基,「加水分解性基」較佳爲烷氧基。 主體爲含氟原子成分之黏合劑中熱硬化性極性基爲環 氧基時,一般塗佈用組成物中,硬化劑爲多價羧酸酐或多 價羧酸。多價羧酸酐之具體例如,酞酸酐、衣康酸酐、琥 珀酸酐、檸康酸酐 '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丙三羧酸酐、馬 φ 來酸酐、六氫酞酸酐、二甲基四氫酞酸酐、雙環庚烯二甲 酸酐、裸酸酐等脂肪族或脂環族二羧酸酐;1,2,3,4一 丁烷四羧酸二酐、環戊烷四羧酸二酐等脂肪族多價羧酸二 酐;均苯四酸酐、偏苯三酸酐、二苯甲酮四羧酸酐等芳香 族多價羧酸酐:乙二醇雙偏苯三酸酯、甘油三偏苯三酸酯 等含酯基酸酐,其中較佳爲芳香族多價羧酸酐。又,適用 市售之羧酸酐所形成的環氧樹脂硬化劑。 本發明所使用之多價羧酸的具體例如,琥珀酸、戊二 酸、己二酸、丁烷四羧酸、馬來酸、衣康酸等脂肪族多價 -25- 1379769 羧酸;六氫酞酸、1,2 —環己烷二羧酸、1,2,4 —環己 烷三羧酸、環戊烷四羧酸等脂肪族多價羧酸;酞酸、間苯 二酸、對苯二酸、均苯四酸、偏苯三酸、1,4,5,8 —萘 四羧酸 '二苯甲酮四羧酸等芳香族多價羧酸,其中較佳爲 芳香族多價羧酸。硬化劑之添加量,對主體爲含氟原子成 分之黏合劑的總重量(100重量份)爲0.05至30.0重量份 低折射率層之物性 1 )對水之接觸角 本發明,較佳態.樣爲,低折射率層對水之接觸角爲 90°以上,較佳爲100°以上。對水之接觸角爲該値時,可 實現耐水性、耐鹼性及耐濕性,而長期維持低折射率層之 機械性能。對水之接觸角較大時塗膜表面將不沾水,即含 水之鹼等不會浸漬於塗膜內部。具體上可依據 JIS R 3 25 7 : 1 999「基板玻璃表面之濕性試驗方法」,使 φ 用協和界面科學(股)製顯微鏡式接觸角計CA- QI系列 測定。 2 )折射率 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爲1.4 5以下,較佳爲1.4 2以下。 3 )平均粗細度 低折射率層最表面上5ym2之平面領域中,10點平均 •26- 1379769 粗細度(Rz )爲1 00 nm以下,較佳爲80 nm,算術平均粗 細度(Ra )爲1 nm以上30 nm以下,又以上限2 nm以下及 下限25 nm以上爲佳。 平均粗細度之測定方法爲,以2次元或3次元縱切面測 定表面形狀之方法。困難客觀比較曲線,故由其縱切面曲 線數據計算各種粗細指數。 10點平均粗細度(Rz)係指,來自平均値之偏差値中 ,最大値前5位之偏差平均値及最小値前5位之偏差平均値 的和,算術平均粗細度(RO係指,對算術平均値之偏差 絕對値的平均値。 實際上可使用掃描型探針顯微鏡或原子間力顯微鏡測 定。 4)評估耐水性 依據JIS K 6902試驗方法,使用試驗用紅茶液利用反 φ 射率差測定。 2.透光性基材 透光性基材可爲透明、半透明、無色或有色之透光物 ,但以無色透明爲佳。透光性基材之具體例如,玻璃板; 三乙酸酯纖維素(TA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二乙醯基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纖維素、聚醚碼、丙 烯酸系樹脂、聚尿烷系樹脂、聚酯、聚碳酸酯、聚碾、聚 醚、三甲基戊烯、聚醚酮、(甲基)丙烯腈等所形成之薄 -27- 1379769 膜等。 透光性基材之厚度爲30/zm至300/zm,較佳爲50/zm 至2 0 0从m。 3.任意層 本發明之防反射層合體至少需備有透光性基材及低折 射率層,但可另備有任意層。 1 )硬塗層 形成硬塗層之目的爲,提升防反射層合體之耐擦傷性 、強度等性能。該「硬塗層」係指,依JIS 5600-5-4 : 1999所規定之鉛筆硬度試驗爲「H」以上硬度之物。硬塗 層較佳由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更佳爲使 用具有(甲基)丙烯酸酯系官能基之物,例如,較低分子 量聚酯樹脂、聚醚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尿烷樹 脂、醇酸樹脂、螺縮醛樹脂、聚丁二烯樹脂、聚硫醇聚醚 樹脂、多價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酸酯等二(甲基)丙烯酸酯:三 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 烯酸酯等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 酸酯衍生物、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化 合物之單體類,或環氧丙烯酸酯、尿烷丙烯酸酯等之低聚 物。 硬塗層之膜厚(硬化時)爲0·1至100/zm,較佳爲0.8 -28- 1379769 至20//m。膜厚爲該範圍時,可充分發揮硬塗層之機能。 硬塗層之折射率爲1.57至1.70時,本身可兼具中折射率層 或高折射率層之其他折射率層機能,且可更進一步提升防 反射性。 本發明較隹態樣爲,以下列方法形成硬塗層。 樹脂 φ 樹脂較佳爲透明性之物,具體例如,以紫外線或電子 線硬化之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 與溶劑乾燥型樹脂之混合物或熱硬化型樹脂三種,較佳爲 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 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之具體例如,具有丙烯酸酯系 官能基之物’例如較低分子量之聚酯樹脂、聚醚樹脂、丙 烯酸樹脂、環氧樹脂、尿烷樹脂、醇酸樹脂、螺縮醛樹脂 、聚丁二烯樹脂、聚硫醇聚烯樹脂、多價醇等多官能化合 φ物之(甲基)丙烯酸酯等低聚物或預聚物,及反應性稀釋 劑’其具體例如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己基(甲基 )丙烯酸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 等之單官能單體及多官能單體,例如聚羥甲基丙烷三(甲 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 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1’ 6 —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 )丙烯酸酯等。 -29- 1379769 以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作爲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用時 ,較佳爲使用光聚合引發劑》光聚合引發劑之具體例如, 苯乙酮類、二苯甲酮類類、米蚩苯醯苯甲酸酯、0: _戊氧 酯、一硫化四甲基秋蘭姆、噻噸酮類。又以混合光增敏劑 使用爲佳,其具體例如,η — 丁基胺、三乙基胺、聚_n_ 丁基膦等。 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混合使用之溶劑乾燥型樹脂主 要爲熱塑性樹脂。所使用之熱塑性樹脂可爲一般例《添加 溶劑乾燥型樹脂時,可有效防止塗佈面之塗膜缺陷。本發 明較佳態樣爲,所使用之透光性基材材料爲TAC等纖維素 系樹脂時,熱塑性樹脂之具體例較佳爲纖維素系樹脂,例 如硝基纖維素、乙醯基纖維素、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乙 基羥基乙基纖維素等。 熱硬化性樹脂之具體例如,苯酚樹脂、尿素樹脂、二 烯丙基酞酸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鳥糞胺樹脂、不飽和 聚酯樹脂、聚尿烷樹脂、環氧樹脂、胺基醇酞樹脂、三聚 氰胺一尿素共縮合樹脂、矽樹脂、聚矽氧烷樹脂等。使用 熱硬化性樹脂時,必要時可另添加交聯劑、聚合引發劑等 硬化劑及聚合促進劑、溶劑、黏度調整劑等。 溶劑 形成硬塗層係使用上述成分混合溶劑而得之硬塗層用 組成物。溶劑之具體例如,異丙基醇、甲醇、乙醇等醇類 :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酮類;乙酸乙醋 -30- 1379769 、乙酸丁酯等酯類;鹵化烴;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 其混合物等,較佳爲酮類及酯類。 任意成分 (1 )聚合引發劑 形成硬塗層時可使用光聚合引發劑,具體例如1-羥 基一環己基一苯基-嗣。該混合物可爲市售品,例如商品 名伊路卡184(吉巴斯公司製)。硬塗層可含有防靜電劑 (導電劑)及/或防眩性劑。該防靜電劑及防眩劑可同後 述。 (2 )防靜電劑及/或防眩劑 硬塗層較佳爲含有防靜電劑及/或防眩劑。該防靜電 劑及防眩劑可同後述防靜電層及防眩層所說明。 0 形成硬塗層 硬塗層可由將混合上述樹脂、溶劑及任意成分而得之 組成物塗佈於透光性基材而形成。本發明較佳態樣爲,該 組成物中添加氟系或聚矽氧烷系等塗平劑。添加塗平劑之 液體組成物於塗佈及乾燥時,對塗膜表面可有效防止因氧 而阻礙硬化,且可賦予耐擦傷性。 塗佈組成物之方法如,滾筒塗佈法、條列塗佈法、照 相凹版法等塗佈方法。塗佈液體組成物後可進行乾燥及紫 外線硬化。紫外線源之具體例如,超高壓水銀燈、高壓水 -31 - 1379769 銀燈、低壓水銀燈.、碳電弧燈、黑光螢光燈、金屬鹵素燈 之光源。所使用之紫外線波長可爲190至380 nm之波長域 。電子線源之具體例如,科克羅夫特型、范德(Van de Graaf)型、共振變壓器型、絕緣芯變壓器型或直線型、 高頻高壓(dynamitron)型、高周波型等各種電子線加速 器。 2 )防靜電層 對防反射層合體設置防靜電層之目的爲,抑制靜電產 生、排除沾塵及抑制來自外部之靜電障礙。防靜電層之作 用較佳爲,使防反射層合體之表面電阻値爲1012Ω/ □以 下,但可設置既使表面電阻値爲1012Ω / □以上,也能發 揮前述抑制靜電產生等諸機能之防靜電層。 形成防靜電層用防靜電劑之具體例如,4級錢鹽;吡 啶鎰鹽;具有第1至第3胺基等陽離子性基之各種陽離子性 化合物;具有磺酸鹽基、硫酸酯鹽基、磷酸酯鹽基、磺酸 鹽基等陰離子性基之陰離子性化合物;胺基酸系、胺基硫 酸酯系等兩性化合物;胺基醇系、甘油系、聚乙二醇系等 非離子性化合物;錫及鈦之烷氧化物般有機金屬化合物及 其乙醯丙烯酸酸酯鹽般金屬螯合化合物等,或該化合物高 分子量化之化合物。又,可使用具有3級胺基、4級銨基或 金屬螯合部,且可以電離放射線聚合之單體及低聚物、或 具有能以電離放射線聚合之官能基的偶合劑般有機金屬化 合物等之聚合性化合物》 -32- 1379769 另外粒徑1 〇〇 nm以下之超微粒子,例如氧化錫、錫膠 氧化銦(ITO)、銻膠氧化錫(ΑΤΟ)、銦膠氧化鋅( ΑΖΟ )、氧化銻、氧化銦等可作爲防靜電劑用。因該化合 物之粒徑爲可視光線波長以下之100 nm以下,故製膜後塗 膜爲透明狀而無損防反射層合體之性能。 本發明另一態樣可爲,上述硬塗層、防眩層及其他折 射率層添加防靜電劑,而賦予該層防靜電能力。 3 )防眩層 防眩層可形成於透光性基材與硬塗層或低折射率層之 間。防眩層可由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微粒子所 形成,該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可適當選自上述硬 塗層所說明之物。其中微粒子可爲無機系或有機系,但以 樹脂珠爲佳。 本發明較隹態樣爲,以下列方法形成防眩層。該防眩 φ 層較佳爲,以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爲R ( /z m ),以防眩層 凹凸面之凸部分的垂直方向中距離基材面之最大値爲 Hamx ( μ m),以防眩層之凹凸平均間隔爲Sm( /zm)及
以凹凸部之平均傾斜角爲0a時,同時符合下列式之物。 8R^ Sm ^ 30R R< Hzmx< 3R 1.3^ θ Άύ 2.5 1 ^ 8 本發明另一較佳態樣中,防眩層較佳爲,各自以微粒 -33- 1379769 子及透明樹脂組成物之折射率爲nl及n2時’符合△:!= I nl-n2| <0.1之物,且防眩層內部之霧化値爲55%以下 防眩劑 防眩劑如微粒子,該微粒子之形狀可爲真球狀、橢圓 狀等,但以真球狀爲佳。又,微粒子可爲無機系或有機系 ,但以有機系材料所形成爲佳。微粒子爲發揮防眩性之物 ,較佳爲透明性。微粒子之具體例如塑料珠,更佳爲具有 透明性。塑料珠之具體例如,苯乙烯珠(折射率1.59)、 三聚氰胺珠(折射率1.5 7)、丙烯酸珠(折射率1.49)、 丙烯酸-苯乙烯珠(折射率1.54)、聚碳酸酯珠、聚乙烯 珠等。微粒子添加量對透明樹脂組成物1〇〇重量份爲2至30 重量份,較佳爲10至25重量份。 調整防眩層用組成物時又以添加防沈澱劑爲佳。添加 防沈澱劑可抑制樹脂珠沈澱,及均勻分散於溶劑中。防沈 澱劑之具體例如,粒徑0.5 /z m以下,較佳爲0.1至0.25 M m 之二氧化矽珠。 防眩層之膜厚(硬化時)爲0.1至100/zm,較佳爲0.8 至10/zm。膜厚爲該範圍時,可充分發渾防眩層機能。 4)其他折射率層(高折射率層及中折射率層) 爲了更進一步提升防反射性,本發明較佳態樣爲設置 其他折射率層(高折射率層及中折射率層),又以設於硬 -34- 1379769 塗層及低折射率層之間爲佳。該折射率層之折射率可設定 爲1.46至2.00。本發明中,中折射率層係指折射率爲1.46 至1.80之物,高折射率層係指折射率爲1.65至2.00之物。 該折射率層可由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及粒徑1Q0 nm以下具有一定折射率之超微粒子形成。該微粒子之具 體例(括弧內爲折射率)如,氧化鋅(1.90 )、氧化鈦( 2.3至2_7)、二氧化铈(1.95)、錫膠氧化銦(1.95) ' φ 銻膠氧化錫(1.80)、三氧化二釔(1.87)、氧化锆(2.0 )° 超微粒子之折射率較佳爲高於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 ,一般折射率層之折射率係由超微粒子含量設定,故超微 粒子之添加量較多量會提高折射率層之折射率。因此調整 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與超微粒子之添加比,可使折射率 層爲1·46至1.80,而形成高折射率層或中折射率層。 超微粒子具有導電性時,使用該超微粒子形成之其他 φ 折射率層(高折射率層或中折射率層)可兼具防靜電性。 高折射率層或中折射率層可爲,利用化學蒸鍍法( CVD)、物理蒸鍍法(PVD )等蒸鍍法所形成之氧化鈦或 氧化锆般折射率高的無機氧化物蒸鍍膜,或分散氧化鈦般 折射率高之無機氧化物微粒子的塗膜。 5)防污層 爲了防止低折射率層之最表面污染,本發明較佳態樣 爲設置防污層,又以形成低折射率層之透光性基材面的相 -35- 1379769 反面設置防污層爲佳。防污層可更進一步改善防反射層合 體之防污性及耐擦傷性。 防污層用劑之具體例如,對分子中具氟原子之電離放 射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的相溶性較低’而難加入低·折射率 層中之氟系化合物及/或矽系化合物,或對分子中具氟原 子之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微粒子具有相溶性之 氟系化合物及/或矽系化合物。 防反射層合體之製造方法 形成低折射率層 爲了於透光性基材或任意層之最表面形成低折射率層 ,而調製低折射率層用塗佈液。 調製塗佈液 可依一般調製法混合微粒子、黏合劑及其他成分後分 散處理,而得塗佈液。混合分散時可適當使用漆振動器或 球磨機等進行分散處理。 溶劑 調製低折射率層用塗佈液時,爲了提升固體成分之溶 解分散性、濃度及塗佈適性,必要時可使用溶劑。該溶劑 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各種有機溶劑,其具體例如,異丙 基醇、甲醇、乙醇等醇類;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 環己酮等酮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類; -36- 1379769 鹵化烴;甲苯' 二甲苯等芳香族烴;其混合物,其中又以 酮類爲佳。 使用由酮類調製而得之塗佈液時,易均勻薄塗於基材 表面,且有效抑制塗佈後適當之溶劑蒸發速度下產生乾燥 斑等,而易形成均勻薄化之大面積塗膜。特別是硬塗層塗 佈防眩層或防眩劑後塗佈折射率層時,使用由酮系溶劑調 製而得之塗佈液,可均勻塗佈於微細凹凸之表面而防止塗 Φ 佈斑產生》· 所使用之酮系溶劑可爲一種酮所形成的單獨溶劑、二 種以上酮所形成之混合溶劑、及一種或二種以上酮含有其 他溶劑但不失酮溶劑性質之物。較佳爲溶劑之70重量%以 上,特別是80重量%以上爲一種或二種以上酮之酮系溶劑 。又,溶劑量可適當調整爲,能均勻溶解分散各成分及調 製後保存時不凝聚,且塗佈時不會太稀之濃度。符合該條 件下又以溶劑使用量少而可得高濃度塗佈用之低折射率的 φ 塗佈液下,保存時不佔空間且使用時取所需量稀釋爲適合 塗佈作業之濃度爲佳。 以固體成分及溶劑之合計量爲100重量份時,對全部 固體成分0.5至50重量份之溶劑量爲50至95.5重量份,較 佳爲對全部固體成分1〇至30重量份,使用70至9 0重量份之 溶劑下可得特別優良分散安定性,及適合長期保存之低折 射率層用塗佈液。 塗佈 -37- 1379769 低折射率層用塗佈液係塗佈於透光型基材或任意層之 最表面上。塗佈法之具體例如,旋轉塗佈法、浸漬法、噴 霧法、滑動塗佈法、棒塗佈法、滾筒塗佈法、彎月塗佈法 、彈性印刷法、網印法、計步塗佈法等各種方法。 形成任意層 防反射層合體可形成透光型基材及低折射率層以外之 任意層,且可同形或低折射率層之方法,調製各層形成用 塗佈液後形成任意層。 【實施方式】 實施例 下面將以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內容,但本發明 之內容非限於該實施例。 1.微粒子之非水化處理 1 )偶合劑處理 將異丙基醇分散鏈狀膠態二氧化矽(IPA— ST— UP: 日產化學工業(股)製,固體成分15%,1次粒徑9至15 nm二氧化矽鏈狀連結)導入旋轉蒸發器中,以甲基異丁 基酮取代異丙基醇溶劑後,將二氧化矽微粒子20重量%之 分散液。將3-甲基丙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5重量 份加入所得甲基異丁基酮分散液100重量份中,50 °C下加 熱處理1小時後,得疏水化處理之鏈狀二氧化矽微粒子20 -38- 1379769 重量%的甲基異丁基酮分散液。 2)聚合物接枝處理 將多孔質二氧化矽微粒子(Nipsil SS50F:商品名, 曰本二氧化矽工業(股)製,一次粒徑20 nm,折射率 1.38,比表面積82 m1/g) 5_0 g、兩末端具有〇H基之聚 二甲基矽氧烷(HK — 20,數平均分子量6000,東亞合成 | 股份公司)ΐ〇·〇 g及甲基異丁基酮4〇.〇 g放入攪拌容器中 ,利用媒體用混合物4倍量之氧化锆珠(0 0.3 mm),以 漆振動器振動3小時後得分散溶液。將所得分散溶液移入 附冷卻管之燒瓶中,l〇〇°C下攪拌5小時使部分反應性聚合 物與多孔質二氧化矽形成共鍵。 結束反應後將反應液導入離心分離裝置中,使微粒子 沈澱後去除上層澄清液,再加入甲基異丁基酮進行超音波 處理,最後分散超微粒子後以離心分離機處理,重覆該步 φ 驟至確認超微粒子沈澱後之上層澄清液無聚合物爲止,結 果最終分散液之固體成分爲2 0重量%。 室溫下減壓乾燥洗淨後之二氧化矽微粒子,得鏈結聚 合物之二氧化矽微粒子,以熱重量分析鍵結於超微粒子表 面之加熱分解的聚合物量,結果爲15重量%。 -39 - 1 .調製低折射率層用塗佈液 混合下列組成物調製塗佈液。 1379769 塗佈液1 含氟原子黏合劑樹脂 20質量份 (歐普斯JM5010:商品名,傑艾斯(股)製,折射率1.41 ,固體成分10重量%,甲基乙基酮溶液) 光聚合引發劑 0.1質量份 (伊路卡907 :商品名,吉巴斯製) 1.1)偶合劑處理之微粒子分散劑 2.5重量份 氟系添加劑 0.4質量份 (模提巴F3 03 5 :商品名,日本油脂(股)製,固體成分 30重量% ) 塗佈液2 1·-2)除了使用聚合物接枝處理之微粒子分散液外, 其他同塗佈液1調製塗佈液2。
塗佈液3 除了未添加F3035外,其他同塗佈液1調製塗佈液3。 塗佈液4 除了未添加F3035外,其他同塗佈液2調製塗佈液4。 塗佈液5 除了使用未經偶合劑處理之異丙基醇分散鏈狀膠態二 氧化矽外,其他同塗佈液1調製塗佈液5。 -40- 1379769 塗佈液6 除了使用未經聚合物接枝處理之多孔質二氧化矽微粒 子外,其他同塗佈液2調製塗佈液6。 3.對透光性基材形成硬塗層 混合下列成分調製硬塗層用塗佈液。
硬塗層用塗佈液 5質量份 0.25質量份 94.75質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 光聚合引發劑 (伊路卡1 8 4 :商品名,吉巴斯製) 甲基異丁基酮 塗佈 以棒塗佈法將硬塗層用塗佈液塗佈於厚80//m之三乙 酸酯纖維素(TAC )薄膜上,乾燥去除溶劑後,利用紫外 線照射裝置(融解UV系統日本(股),光源Η燈泡)以照 射量180 mJ/cm2進行紫外線照射使硬塗層硬化,得膜厚2 /zm之基材/硬塗層的層合體。 4.調製防反射層合體 實施例1 將低折射率層用塗佈液1棒塗佈於上述3.所得之基材 -41 - 1379769 /硬塗層的層合體上,乾燥去除溶劑後,利用紫外線照射 裝置(融解UV系統日本(股),光源Η燈泡)以照射量 200 mJ/cm2進行紫外線照射使塗膜硬化,得基材/硬塗 層/低折射率層之防反射層合體。將所得膜厚調整爲,反 射率之極小値位於波長55 0 nm附近。 實施例2 除了使用低折射率層用塗佈液2外,其他同實施例1調 製防反射層合體。 實施例3 除了使用低折射率層用塗佈液3外,其他同實施例1調 製防反射層合體,其次於最表面塗佈厚30 nm的下列組成 之塗佈液,70 °C下熱硬化形成超塗層,得防反射層合體。 塗佈液(超塗層用) 6.7重量份 氟改性聚矽氧烷 (KP— 801M:商品名,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固體成分3 重量% ) 氟系溶劑 93.3重量份 (FC — 40:商品名,住友3M公司製) 實施例4 除了使用低折射率層用塗佈液4外,其他同實施例3調 -42- 1379769 製防反射層合體。 比較例1 除了使用低折射率層用塗佈液5外,其他同實施例1調 製防反射層合體。 比較例2 除了使用低折射率層用塗佈液6外,其他同實施例1調 製防反射層合體。 評估試驗 將弱鹼性清潔劑〔清潔劑ic- l〇〇S (獅子事務器·股份 公司)〕浸漬於葉片床後,以荷重1 kg測定實施例1至比 較例2之各防反射層合體重覆3 0次前後的下列物性,試驗 前後之結果如表1(試驗前)及表2 (試驗後)所示。 評估1 :測定表面粗細度 使用原子間力顯微鏡AFM ( Nano Scope STM/AFM :數 據道具公司製)測定掃描範圍內,防眩性層合體最表面( 5// m2之平面領域)的10點平均粗細度(Rz )及算術平均 粗細度(Ra)。 評估2 :測定反射率及透光率
使用島津製作所(股)製分光光度計(UV- 3100PC -43- 1379769 )測定防眩性層合體最表面之絕對反射率。 評估3 :測定霧化値 依據JIS K 7105: 1981「塑料之光學特性試驗方法」 測定防眩性層合體最表面之霧化値》 評估4 :密合性評估試驗 依據JIS K 5600-5-6: 1999「塗料一般試驗方法一第5 部:塗膜之機械性質-第6節:附著性(十切法)之十切 密合試驗方法」,目測防眩性層合體最表面之塗膜是否剝 離再以下列基準評估。 »ct 離 離 剝剝 未全 全完 完未 膜 膜 塗塗 塗膜完全剝離 評估基準 評估〇 評估△ 評估X = 評估5 :測定接觸角 依據JIS R 3257: 1 999「基板玻璃表面之濕性試驗方 法」測定防眩性層合體最表面之接觸角。 評估6:耐擦傷性評估試驗 使用#0000號之鋼絲棉以一定摩擦荷重( 200至1000 g 範圍內每200 g變化)重覆10次摩擦防反射層合體表面, -44 - 1379769 再測定霧化値。比較摩擦前防反射層合體之霧化値,調查 變化3%以上時之最低荷重以評估防反射層合體之耐擦傷 性。 評估7:低折射率層微粒子耐水性評估試驗 以下列方法評估低折射率層之微粒子的耐水性,結果 如表3所示。 評估方法 依據JIS K 6902試驗方法製作試驗用紅茶液。具體而 言即,將水5 00 ml沸騰後加入5 g紅茶茶葉,攪拌下萃取5 分鐘後,以上層澄清液作爲試驗用紅茶。 將試驗用紅茶2 ml滴在各防反射層合體表面上,以玻 璃計時皿覆蓋滴液部分作爲資料1,及以未滴落試驗用紅 茶作爲資料2(空白)。各自放置24小時後以乙醇或甲醇 φ擦拭資料1滴液部分,再以乾燥棉布擦拭並放置1小時。 評估方法 以JIS K 69〇2之評估方法(將JIS Z 8 720標準光放置 於試料正上方’以目視觀察試料表面之方法)因無法確認 變化’故以獨自評估方法測定反射率。具體而言即,測定 資料1及2之反射率,再由差値以下列基準評估。 評估基準 -45- 1379769 評估◎:兩者反射率差爲〇· 0以上低於0.2% 評估〇:兩者反射率差爲0.3%以上0.6以下 評估X:兩者反射率差爲0.8%以上 表1:(鹼性清潔劑處理前) 表面粗細度 Rz(nm) Ra(nm) 反射率 透光率 (%) 霧化値 密合性 接觸角 (。) 耐擦傷性 (g) 實施例1 70 1.2 0.5 〇 110 600 3 97.8 實施例2 40 0.9 0.7 〇 120 400 5 98.3 實施例3 35 1.2 0.3 〇 130 800 2 98.0 實施例4 18 0.9 0.4 〇 140 600 3 98.85 比較例1 120 — 1.8 Δ 80 200 15 65.0 比較例2 150 - 2.2 Δ 不能測 200 12 53.7 定(”) * 1 :浸染無法測定 Φ -46- 1379769 表2:(鹼性清潔劑處理後) 表面粗細度 Rz(nm) Ra(nm) 反射率 透光率 (%) 霧化値 密合性 接觸角 (。) 耐擦傷性 (g) 實施例1 60 1.2 0.5 〇 110 600 3 97.8 實施例2 30 0.9 0.7 〇 120 400 5 98.3 實施例3 30 1.2 0.3 〇 130 800 2 98.0 實施例4 15 0.9 0.4 〇 140 600 3 98.5 比較例1 200 — 3.5 X 不能測 < 200 30 35.0 定(”) 比較例2 200 — 4.3 X 不能測 < 200 35 28.0 定(”)
1 :浸染無法測定
-47- 1379769 表3 評估7
實施例1 ◎ 實施例2 ◎ 實施例3 ◎ 實施例4 ◎ 比較例1 X 比較例2 X -48-

Claims (1)

137976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防反射層合體,其爲備有透光性基材,及形 成於透光性基材上之低折射率層的防反射層合體, 其中低折射率層具有1.45以下之折射率,
前述低折射率層係由,平均粒徑5 nm以上3 00 nm以下 之經疏水化處理的微粒子及黏合劑所形成之第1層,與於 該層上再形成僅使用前述黏合劑之第2層所形成,且前述 低折射率層之最表面爲平滑化。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中前述 黏合劑爲,含有1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以電離放射線硬化的 官能基的單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中低折 射率層最表面之5从m2平面領域中, 10點平均粗細度(Rz )爲100 nm以下, 算術平均粗細度(Ra )爲1 nm以上30 nm以下。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中前述 透光性基材與前述低折射率層之間,另備有硬塗層、防靜 電層’及防眩層所成群所選擇之一或二層以上之層。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中硬塗 層之折射率爲1 . 5 7以上1 . 7 0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中硬塗 層另含有防眩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中前述 透光性基材與前述低折射率層之間,備有前述硬塗層與前 -49- 1379769 述防靜電層, 前述防靜電層係形成於前述透光性基材與前述硬 之間,或前述硬塗層與前述低折射率層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中 透光性基材與前述低折射率層之間,備有前述硬塗層 述防眩層, 前述防眩層係形成於前述透光性基材與前述硬塗 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中 透光性基材與前述低折射率層之間,備有前述硬塗層 述防眩層, 前述低折射率層、前述硬塗層,與前述防眩層所 中所選出之至少一層爲含有防靜電劑所形成者。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 述黏合劑爲含有1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經電離放射線而 之官能基,與具有熱硬化性基的單體,前述以電離放 硬化的官能基爲由丙烯酸基、乙烯基,與烯丙基所成 所選出之官能基,前述以熱硬化的官能基爲由烷氧基 基、羧基、胺基與環氧基所成群中所選出之官能基》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 述以熱硬化的官能基爲羥基。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反射層合體,其 述第2層具有30 nm以下之膜厚度,且前述黏合劑具有 以下之折射率。 塗層 前述 與前 層之 前述 與前 成群 中前 硬化 射線 群中 、羥 中則 中前 1.65 -50-
TW094110098A 2004-03-31 2005-03-30 Anti-reflective laminated body TW20060400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5739 2004-03-31
JP2004285050A JP4544952B2 (ja) 2004-03-31 2004-09-29 反射防止積層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4006A TW200604006A (en) 2006-02-01
TWI379769B true TWI379769B (zh) 2012-12-21

Family

ID=35124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0098A TW200604006A (en) 2004-03-31 2005-03-30 Anti-reflective laminated body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38606A1 (zh)
JP (1) JP4544952B2 (zh)
KR (1) KR101159826B1 (zh)
TW (1) TW200604006A (zh)
WO (1) WO20050974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6297B (zh) * 2023-03-28 2023-12-11 賴銘德 模板連接裝置及其模板總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24241B1 (ko) * 2005-03-30 2013-01-18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
JP2007185824A (ja) * 2006-01-12 2007-07-2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積層フィルム
KR100838345B1 (ko) * 2006-02-17 2008-06-13 에스케이씨하스디스플레이필름(유) 표면보호용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면보호필름
JP2007229999A (ja) * 2006-02-28 2007-09-13 Jsr Corp 反射防止積層体
JPWO2007119566A1 (ja) * 2006-03-28 2009-08-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低屈折率層を備えてなる光学積層体
JP5081479B2 (ja) * 2006-03-29 2012-11-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023561B2 (ja) * 2006-06-06 2012-09-1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積層体
KR100981018B1 (ko) * 2006-07-10 2010-09-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Uv 경화형의 디스플레이 반사 방지용 코팅 조성물
KR100857373B1 (ko) * 2006-11-06 2008-09-0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반사방지 필름 코팅용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반사 방지 필름및 반사 방지 필름을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JP5160550B2 (ja) 2006-10-16 2013-03-13 チェイル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低屈折率層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反射防止膜および前記反射防止膜を含む画像表示装置
JP5262066B2 (ja) * 2007-10-31 2013-08-1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含む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US20090142561A1 (en) * 2007-12-04 2009-06-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Antireflection laminated body
JP5369494B2 (ja) * 2008-05-21 2013-12-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を有する偏光板
JP5304111B2 (ja) * 2008-09-01 2013-10-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1058847A1 (ja) * 2009-11-12 2011-05-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11005B1 (ko) * 2009-12-31 2014-06-23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하드코팅필름
JP5692094B2 (ja) * 2010-01-22 2015-04-0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97619B2 (ja) * 2012-04-06 2017-03-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5850165B2 (ja) * 2012-08-31 2016-02-03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印刷用シート、加飾シート、および粘着性加飾シート
JP2014085383A (ja) * 2012-10-19 2014-05-12 Cheil Industries Inc 樹脂膜及び樹脂膜の製造方法
JP6184676B2 (ja) * 2012-10-31 2017-08-23 テルモ株式会社 透明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なる内視鏡
JP2014213318A (ja) * 2013-04-30 2014-11-17 チェイル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改質シリカ膜の製造方法、塗工液、及び改質シリカ膜
JP5903527B2 (ja) * 2013-05-20 2016-04-13 コーロン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ク ポリイミド樹脂から製造された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含む表示素子用基板
JP2015067682A (ja) * 2013-09-27 2015-04-13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膜、プラスチック基材、ハードコート膜形成用組成物、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108733A (ja) * 2013-12-05 2015-06-11 チェイル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樹脂膜及び樹脂膜の製造方法
US10338276B2 (en) 2014-09-12 2019-07-02 Fujifilm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cover glass,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tireflective film
JP6343540B2 (ja) * 2014-09-30 2018-06-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カバーガラス、及び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2302500B1 (ko) * 2014-11-28 2021-09-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라스틱 기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6384394B2 (ja) * 2015-04-22 2018-09-0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フルオロオキシアルキル基含有ポリマーを含む表面処理剤及び該表面処理剤で処理された物品
JP2016219545A (ja) * 2015-05-18 2016-12-22 旭化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コーティング膜
WO2017022848A1 (ja) * 2015-08-05 2017-02-0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KR101807208B1 (ko) * 2015-08-18 2017-12-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저굴절층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사 방지 필름
CN108431639B (zh) * 2016-03-09 2020-08-18 株式会社Lg化学 抗反射膜
WO2017155336A1 (ko) * 2016-03-09 2017-09-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KR101889955B1 (ko) * 2016-03-14 2018-08-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JP2018040940A (ja) * 2016-09-07 2018-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積層体、表示装置用前面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8066697A1 (ja) * 2016-10-07 2018-04-12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部材
JP6799850B2 (ja) * 2016-11-15 2020-12-16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
TWI821234B (zh) 2018-01-09 2023-11-11 美商康寧公司 具光改變特徵之塗覆製品及用於製造彼等之方法
JPWO2019139150A1 (ja) * 2018-01-12 2021-01-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220011477A1 (en) 2020-07-09 2022-01-13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region to reduce specular reflectance including a low refractive index substrate with higher elevated surfaces and lower elevated surfaces and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 disposed on the lower elevated surfaces
JP7186333B2 (ja) * 2020-07-13 2022-12-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
WO2022014567A1 (ja) * 2020-07-13 2022-01-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汚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WO2023068152A1 (zh) * 2021-10-18 2023-04-27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3585A (en) * 1989-06-13 1991-05-07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rface-modified silica particles
JP3862413B2 (ja) * 1998-05-12 2006-12-27 富士フイルム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US6791649B1 (en) * 1999-09-28 2004-09-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anti-reflection film or the polarizing plate
JP4271839B2 (ja) * 1999-09-28 2009-06-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4046921B2 (ja) * 2000-02-24 2008-02-13 触媒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カ系微粒子、該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被膜付基材
JP2002055205A (ja) * 2000-08-11 2002-02-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590705B2 (ja) * 2000-09-05 2010-12-0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積層体
JP4918743B2 (ja) * 2001-02-16 2012-04-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WO2003027189A1 (fr) * 2001-09-04 2003-04-0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Composition de revetement, revetement forme a partir de celle-ci, revetement antireflet, film antireflet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d'image
JP4187487B2 (ja) * 2001-09-04 2008-11-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その塗膜、反射防止膜、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3202406A (ja) * 2001-10-25 2003-07-1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3255103A (ja) * 2002-02-28 2003-09-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3732451B2 (ja) * 2002-03-26 2006-01-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透明積層フィルム及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DE60333373D1 (de) * 2002-08-15 2010-08-26 Fujifilm Corp Antireflexfilm, polarisationsplatte und bildanzeigeeinrichtung
JP5064649B2 (ja) * 2003-08-28 2012-10-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積層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6297B (zh) * 2023-03-28 2023-12-11 賴銘德 模板連接裝置及其模板總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34100A (ko) 2006-12-27
JP4544952B2 (ja) 2010-09-15
US20080138606A1 (en) 2008-06-12
WO2005097483A1 (ja) 2005-10-20
JP2005313593A (ja) 2005-11-10
KR101159826B1 (ko) 2012-06-26
TW200604006A (en) 200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9769B (zh)
CN107850693B (zh) 减反射膜
TWI502213B (zh) 抗反射構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358360B (zh)
JP6040936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064649B2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
JP5712100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塗布組成物
WO2014109407A1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層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404336B2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
US20110164322A1 (en) Antireflective film,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v-curable resin material composition coating liquid
CN108027451B (zh) 减反射膜
Ch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polymer/silica hybrid hard coatings with enhanced hydrophobicity on plastic substrates
JPWO2008038714A1 (ja) 光学機能フィルム
JP4404337B2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
JP5125046B2 (ja) 低屈折率層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反射防止膜
JP2007264221A (ja) 低屈折率層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反射防止膜
WO2017095206A1 (ko) 반사 방지 필름
JP2007062101A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
JP5732415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塗布組成物
JP2006106507A (ja) 撥水・撥油性及び耐擦傷性が向上した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5218868B2 (ja) 撥水・撥油性及び耐擦傷性が向上した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6103071A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
TWI362502B (en) Optical laminate
JP2006267556A (ja) 光学積層体
JP2006330397A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