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8817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8817B
TWI308817B TW095114963A TW95114963A TWI308817B TW I308817 B TWI308817 B TW I308817B TW 095114963 A TW095114963 A TW 095114963A TW 95114963 A TW95114963 A TW 95114963A TW I308817 B TWI308817 B TW I3088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voltage
output
vector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14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1283A (en
Inventor
Katsutoshi Yamanaka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filed Critical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711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1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8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88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2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5/27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29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2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5/27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29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for conversion of frequ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308817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可從交流電源輸出轉換 電力變換裝置;尤其有關使用了脈衝寬度調 制或直接轉矩控制的電力變換裝置或電力變 【先前技術】 直接型交流電力變換裝置,係將交流電 側各相之間,以雙向開關的電路構造來連接 源可直接變換爲任意電壓•頻率。但是爲了 於開關之電流,必須有獨自的切換程序。以 序稱爲整流程序。PWM頻率轉換器之切換 於專利文件1或專利文件2。 作爲整流程序之製作方法,可舉出使用 兩端電壓之極性的電路,依據藉此所得到之 性訊號來製作的方法;和依據判定從切換元 電流方向之輸出電流方向檢測電路所得到的 訊號,來製作的方法(例如專利文件3、專 整流程序,通常係依據所輸出之PWM訊號 中製作,而必須考慮切換元件之切換時間, 來進行。因此原本要輸出之輸出電壓的電壓 實際輸出的電壓之間產生誤差。該誤差係關 準電壓狀態,或作爲整流程序之資訊源之切 電壓極性或輸出電壓方向等,來產生。更且 爲任意頻率的 變(PWM)控 換方法。 源各相與輸出 ,而使交流電 強制切換流動 下將此切換程 程序,係揭示 判定切換元件 開關間電壓及 件流出之輸出 輸出電流方向 利文件4 )。 而在邏輯電路 花上一定時間 指令値,會與 聯於電源之基 換元件的兩端 若對雙向開關 -4 - (2) 1308817 流動電流’則會產生半導體元件之特性上的電壓下降,而 產生輸出電壓誤差。專利文件5對於此種問題,係以預先 對指令修正此誤差來避免;專利文件6中,則使用不會產 * 生誤差之整流程序來避免。又,直接型交流電力變換裝置 _ 中’爲了降低切換損失,一般係作爲停止一相切換的 PWM脈衝(非專利文件1 第2圖,及非專利文件2 第8圖)。又’以非專利文件3揭示使用了直接轉矩控制 φ 的矩陣換能器。 專利文件1 :曰本特開平1 1 -3 4 1 807 專利文件2:日本特開2〇〇〇_139〇76 專利文件3:日本特開2000-2724 專利文件4 :日本特開2 〇 〇丨_ 1 6 5 9 6 6 ' 專利文件5:日本特開2003-309975(第6圖、第7 圖) 專利文件 6: EP1306964 (Fig. 5) • 非專利文件1 :直接型交流電力變換電路與其關聯技 術的現狀與課題 矩陣換能器(PWM控制頻率轉換器) 平成16年電氣學會產業應用部門大會i_S3_2 非專利文件2 :直接型交流電力變換電路與其關聯技 ‘術的現狀與課題 矩陣換能器 平成16年電氣學會產業 應用部門大會1-S3-3 非專利文件 3 : 「The Use of Matrix Converters in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Induction Machines」Domenico
Casadei 等人,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3) 1308817 ELECTRONICS, VOL. 48, NO. 6, DECEMBER 200 1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先前之直接型交流電力變換裝置中,係成爲停止 切換的PWM脈衝,更且依據輸入電源之狀態來改變 脈衝的圖案。第9圖及第1〇圖係表示輸入狀態不 PWM脈衝例。第9圖係輸入電源之中間電壓Em在接 時的PWM脈衝,其停止U相切換;第10圖係輸入電 中間電壓Em在接近EP時的PWM脈衝,其停止W 換。此等停止切換之相,並不關聯於以輸入電源狀態 定的輸出電壓指令。 輸出電壓係以PWM之脈衝寬度來決定,故例如 相成爲P、V相成爲N、W相成爲N狀態的脈衝寬度 窄時,就第9圖之PWM脈衝來說,此脈衝會只因爲 切換而產生,故藉由V相整流程序所需之時間寬度或 延遲等影響,會有U相成爲P、V相成爲N、W相成 狀態之脈衝無法輸出的問題。但是第1 0圖之PWM 中’因爲U相成爲P、V相成爲N、W相成爲N狀態 衝寬度會被輸出爲U相與V相之脈衝的差分,故不 生此問題’但是有關U相成爲p、v相成爲p、w相 N狀態之脈衝寬度就會產生此問題。更且,構成爲要 整流程序或半導體元件之特性上的電壓下降時,無法 述較窄之脈衝寬度作修正’故有無法修正輸出電壓及 一相 PWM 同的 近E n 源之 相切 來決 當U 非常 V相 切換 ,爲N 脈衝 之脈 會產 成爲 修正 對上 輸出 -6 - (4) 1308817 電流之歪曲的問題。 又’先前之直接型交流電力變換裝置的PWM脈衝圖 案運算方法,係進行輸入電流控制且進行輸出電壓控制, 更且同時進行輸出PWM脈衝或輸出電壓向量的決定,故 有無法將輸入電流控制或輸出電壓向量之關聯加以分離的 問題。又,如非專利文件 3般假設分成 AC/DC變換+ DC/AC變換裝置,在控制上分成AC/DC變換裝置之輸入 電流向量與DC/AC變換裝置之輸出電壓向量的方法中, 其想像方法較複雜,更且’還有無法取得將輸入交流電源 之各相全部連接到輸出各相之向量狀態的問題,此方式中 也有輸出電壓歪曲較大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種問題點而成者,其目的爲提供一 種即使PWM脈衝較窄,也可減少輸出電壓與輸出電流之 歪曲,運算處理較簡單而廉價且高性能的電力變換裝置與 電力變換方法。 更且本發明,其目的係使用空間向量之思考方法適 用以輸出填壓爲基本之思考’而提供一種運算確實且容 易’可減少輸出電壓之脈衝歪曲與輸入電流歪曲,小型且 低成本的電力變換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係如以下來構成。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發明,係一種電力變換 裝置’其將交流電源各相與輸出側各相,以具有自我消弧 (5) 1308817 能力之雙向開關來連接,藉由將交流電源電壓作PWM控 制來輸出任意電壓;其特徵係具備在PWM週期中,不切 換輸出相之1相而固定爲特定狀態,而切換其他相的1相 固定切換模式;和在PWM週期中,切換全相的全相切換 模式;並具有切換上述全相切換模式與上述1相固定切換 模式的模式切換部。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 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上述模式切 換部係在輸出脈衝寬度爲特定値以下時,從上述1相固定 切換模式切換到上述全相切換模式。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上述模式切換部 係在輸出電壓相位爲特定範圍時,從上述1相固定切換模 式切換到上述全相切換模式。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上述模式切換部 係在上述交流電源電壓相位爲特定範圍,且輸出電壓相位 爲特定範圍時,從上述1相固定切換模式切換到上述全相 切換模式。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上述模式切換部 係在上述交流電源電壓爲特定範圍時,且輸出電壓相位爲 特定範圍的情況下,從上述1相固定切換模式切換到上述 全相切換模式。 -8 - 1308817 ⑹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上述模式切換部 係在輸出電壓爲特定範圍時,從上述1相固定切換模式切 換到上述全相切換模式。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發明,係一種電力變換 方法’其將3相交流電源之各相與3相輸出側之各相,以 具有自我消弧能力之雙向開關來連接,藉由將上述3相交 流電源電壓作PWM控制來輸出任意電壓;其特徵係具 備:檢測上述3相交流電源之3相電源電壓的步驟;和從 假設中性點電壓來看上述3相電源電壓,而-分配最大電壓 與中間電壓與最小電壓的步驟;和針對每個控制取樣週 期,從輸出電壓指令與上述3相電源電壓,來決定是在 PWM週期中不切換輸出相之1相而固定爲特定狀態,而 切換其他相之1相固定切換模式,或是在PWM週期中切 換全相之全相切換模式的步驟;和從所選擇之切換模式, 與上述輸出電壓指令,與上述3相電源電壓,來決定雙向 開關之開關模式的步驟;和依據上述開關模式來開關雙向 開關的步驟。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發明,係一種電力變換 裝置,其將交流電源各相與輸出側各相,以具有自我消弧 能力之雙向開關來連接,藉由控制上述開關之開關狀態, 使交流電源電壓輸出任意電壓;其特徵係具備依據從交流 電源中性點來看之各相電壓値,進行具有交流電源最高電 壓値之P相、具有中間電壓値之Μ相、具有最低電壓値 1308817 ⑺ 之N相之分類,使輸出側之相與交流電源之連接狀態所決 定之電壓向量,對應六角形空間向量圖,並由上述六角形 空間向量圖來選擇與要輸出之瞬間電壓向量相同之電壓向 量,而運算上述瞬間電壓向量之向量成份的向量成分運算 器;和以上述向量成分,來運算電壓向量之輸出時間的輸 出時間運算器;並依據上述時間運算裝置之運算結果,來 開關控制電力變換裝置的開關。 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專利 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上述向量成分運 算器及上述輸出時間運算器,係於每個一定週期反覆進行 運算。 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專 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複數存在有具 有相同向量成分之電壓向量時’係於每個特定時間依序選 擇複數電壓向量’來將交流電源之輸入電流加以正弦波 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專 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具備pwM脈 衝模式切換器;其藉由將3相交流輸出之各相電氣連接於 3相乂 k笔源之p相、N相、Μ相’來得到c m向量,而 切換將其加以輸出的PWM脈衝圖案,與不輸出的pwM脈 衝圖案。 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專 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上述PWM脈 -10- 1308817 ⑹ 衝模式切換器,係依據輸入電流之相位與輸出電壓之相位 來動作。 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專 ,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僅使用將3相 , 交流輸出之各相連接於交流電源之Μ相及P相或N相之 任一邊的 ap、an、bp、bn向量與零向量的PWM脈衝圖 案。 # 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申請專 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中當輸出電壓爲 取輸入電壓之線間電壓最大値之1 / 3左右以下數値的第1 設定値以下時’則僅使用將3相交流輸出之各相連接於交 流電源之Μ相及P相或N相之任一邊的ap、an、bp、bn 向量與零向量的PWM脈衝圖案。 發明效果 Φ 若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2項所記載的發明,則 具備不切換輸出相之1相而固定爲特定狀態,而切換其他 相的1相固定切換模式,和在PWM週期中,切換全相的 «r 全相切換模式:故PWM脈衝寬度較窄時,可消除較窄的 PWM脈衝寬度’降低輸出電壓及輸出電流的歪曲,而確 實進行整流程序或半導體元件之特性上的電壓降低修正。 又,若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及第4項所記載的發 明’則依據上述交流電源電壓之相位,或電壓,或所輸出 之電壓的相位,來切換1相固定切換模式或全相切換模 -11 - 1308817 ⑼ 式;故不用進行PWΜ脈衝寬度之監控,就可消除較窄的 PWM脈衝寬度,並以簡單的控制來降低輸出電壓及輸出 電流的歪曲’而確實進行整流程序或半導體元件之特性上 的電壓降低修正。 若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及第6項所記載的發明,則 可依據所輸出之電壓,不用進行PWM脈衝寬度之監控, 就可消除較窄的PWM脈衝寬度,並以簡單的控制來降低 輸出電壓及輸出電流的歪曲,而確實進行整流程序或半導 體元件之特性上的電壓降低修正。 若依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發明,則具備不切 換輸出相之1相而固定爲特定狀態,而切換其他相的1相 固定切換模式,和在PWM週期中,切換全栢的全相切換 模式;故PWM脈衝寬度較窄時,會從1相固定切換模式 切換到全相切換模式,故可消除較窄的PWM脈衝寬度, 降低輸出電壓及輸出電流的歪曲,而提供確實進行整流程 序或半導體元件之特性上之電壓降低修正的電力變換方 法。 若依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發明,則因爲利用 空間向量來進行運算處理,故輸出電壓之運算處理較容 易。 若依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的發明,則可藉由 PWM控制來減少輸出電壓之歪曲。 若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記載的發明,則藉由向 量選擇•調整來進行輸入電流的控制,而使輸入電流控制 -12 - (10) 1308817 的運算處理較簡單。 若依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所記載的發明,則藉由進 行所輸出之PWM脈衝圖案的變.更,可以切換輸入電流與 輸出電壓的歪曲。 若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的發明,則藉由在 運轉中進行所輸出之PWM脈衝圖案的變更,可以在運轉 中調整輸入電流與輸出電壓的歪曲。 若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所記載的發明,則可確實 輸出較低的輸出電壓,且降低輸入電流與輸出電壓的歪 曲。 又’若依本發明’因爲運算係確實且容易,故可用廉 價裝置來控制’並可做到電力變換裝置的高性能化、低成 本化、小型化。 【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圖示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電力變換裝置之構造例的 圖。圖中’1係3相電源,2係直接型電力變換裝置的主 電路’ 3係負載(馬達等等),4係直接型電力變換電路 的控制裝置。 有關3相之笔源電壓與相位,係如弟6圖所不般將最 大電壓相作爲Ρ、最小電壓相作爲Ν、中間電壓相作爲Μ -13- (11) (11)
1308817 來進行分配,若利用空間向量槪念,則直接 路之輸出電壓空間向量可以寫成如第7圖之 常在電力變換裝置中,因爲中性點電壓不可 故會如第1 2圖般將3相電源之各相以相同 連接爲星形,將連接點電壓使用爲假設中性 由線間電壓計算式來求出相電壓(例如R牛丨 以使用R相與S相之線間電壓ERS,和T : 間電壓ETR,來計算爲ER= (ERS—ETR) 中,分類爲 a、ap、an、b、bp、bn的電壓 入電源的電壓狀態來變動長度;而分類爲c 藉由輸入電源的電壓狀態,來變動長度及角 裝置所輸出之電壓指令,在電壓向量爲(Θ 如第8圖所示般將輸出電壓指令之a向量成 量成分 Vb,藉由分類爲 a、ap、an、b、bp Op、Om、On之向量的組合,來以PWM (脈 輸出。作爲PWM脈衝圖案,一般是作爲第ί 所示之停止1相的2相調變。 PWM脈衝寬度如第8圖所示,配合輸出 向量成分乂3或b向量成分Vb來輸出,故若 在a向量之角度附近,則對應b向量成分V, 會變窄,若輸出電壓指令在b向量之角度附 向量成分Va之PWM脈衝會變窄。又,輸出 時,對應a向量成分Va與b向量成分Vb的 —起變窄。實際所輸出之PWM脈衝寬度, 型電力變換電 —例所示。通 能直接觀測, 阻抗値的阻抗 點電壓;或是 3電壓ER,可 泪與R相之線 /3 )。第7圖 向量係藉由輸 之電壓向量係 度。電力變換 、k )時,則 分Va與b向 ' bn 、 c以及 衝寬度調變) )圖、第10圖 ί電壓指令之a 輸出電壓指令 3之PWM脈衝 近,則對應a 電壓指令較低 'PWM脈衝會 係依據輸入電 -14- (12) (12)1308817 源之狀態而關聯於要利用Op、On的哪一邊,當輸入電源 之相電壓絕對値的最大値爲正時會變化爲第9圖,爲負時 會變化爲第10圖;如第9圖般利用Op時,表現b向量成 分之PWM脈衝雖然不會有因爲〇p而延長脈衝寬度的問 題,但a向量成分之PWM脈衝會有變窄的問題。又如第 10圖般利用On時,表現a向量成分之PWM脈衝雖然不 會有因爲〇n而延長脈衝寬度的問題,但b向量成分之 PWM脈衝會有變窄的問題。 本發明中,具備切換模式切換部,其切換在PWM週 期中,不切換輸出相之1相而固定爲特定狀態,而切換其 他相的1相固定切換模式(在3相輸出之情況下則稱爲2 相調變PWM ):和在PWM週期中,切換全相的全相切換 模式(稱爲3相調變PWM )。亦即作爲第1圖所示之構 造,將控制運算電路所運算之各向量的PWM脈衝寬度, 交給3相PWM調變脈衝產生器和2相PWM調變脈衝產生 器,藉由來自控制運算電路之切換訊號,以切換模式切換 電路選擇各個PWM調變脈衝產生器的輸出。控制運算電 路在第9圖之例子中,a向量成分之PWM脈衝寬度比預 先設定之値更窄時,則從不切換輸出相之1相而固定爲特 定狀態,而切換其他相的1相固定切換模式,切換到在 p W Μ週期中切換全相的全相切換模式,藉此確保P W Μ脈 衝寬度;在第1〇圖之例子中’ b向量成分之PWM脈衝寬 度比預先設定之値更窄時,則從停止1相切換之2相調 變,切換到第3圖之例子所示之全相切換模式,藉此確保 -15- (13) 1308817 PWM脈衝寬度。另外,預先設定之値係關聯於直接 力交流電力變換裝置之動作狀態或整流程序、開關元 性等,故配合該等來設定。 若如此確保PWM脈衝寬度,則整流程序所需之 寬度或切換延遲等影響就不會造成PWM脈衝無法輸 故會減少輸出電壓歪曲,也減少輸出電流歪曲。更且 流程序或半導體元件特性上之電壓下降的修正,也可 保PWM脈衝寬度,故可更加減少輸出電壓與輸出電 歪曲。PWM脈衝之切換係由進行修正之控制運算電 進行,故可進行配合切換的修正。 第2圖及第3圖之例子中,雖例舉利用Op、On 一邊的例子,但例如第5圖般平均分配等,利用Op 雙方的PWM脈衝亦可。但是第2圖及第3圖的方法 換次數較少,故在切換損失方面較有利。 實施例2 PWM脈衝在輸出電壓指令位於a向量或b向量 度附近時,會變窄。直接型電力變換裝置中,因爲a 與b向量的角度不會變動,故輸出電壓指令之相位成 近a向量或b向量之角度時,會以第1圖之控制運算 來產生切換訊號,切換爲3相調變,藉此不用監控 脈衝寬度就可確保PWM脈衝寬度。另外切換之角度 度,係關聯於整流程序方法、開關元件特性等,故配 等來設定。 型電 件特 時間 出, ,整 以確 流的 路來 之任 、On 其切 之角 向量 爲接 裝置 PWM 的寬 合該 -16 - (14) (14)
1308817 實施例3 若依據輸出電壓指令之相位進行切換,貝lj 衝寬度沒有變窄問題時也會進行切換,而增加 第9圖之PWM脈衝與第1〇圖之PwM脈衝的 聯於輸入電源的電壓狀態,故從輸入電源之· 壓指令之相位來預測PWM脈衝寬度變窄的傾 第9圖之情況下,只有在輸出電壓指令之相位 之角度的情況下才2相調變切換到3相調變, 切換損失。另外,切換之角度的寬度,係關職 方法、開關元件特性等,故配合該等來設定。 實施例4 當輸出電壓較低,PWM脈衝之a向量成 成分都會變窄,故輸出電壓指令較低時,則將 寬度確保爲如第5圖般一起使用〇p與〇n的 或是如第2圖例子所示之pwM脈衝。第3圖 PWM脈衝因爲有脈衝寬度較窄的部分,故無 出電壓較低的情況。第2圖之例子中,PWM 有從P到N或從N到P直接切換,故每1個 損失較少’而也可減低雜訊、突波電壓等。又 成爲(Μ、Μ、M)的零向量,只要兩個相之 造成的電壓誤差或突波爲可容忍者,就可以省 第1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電力變換方法的 在P W Μ脈 切換損失。 變化,係關 壓與輸出電 件,例如在 接近a向量 藉此可抑制 於整流程序 分與b向量 PWM脈衝 PWM脈衝, 、第4圖之 法利用在輸 脈衝因爲沒 丨切換之切換 ,第4圖之 同時切換所 略。 流程圖,於 -17- (15) 1308817 每個取樣周期進行。第1 1圖中,以步驟ST 1檢測出3相 交流電源的3相電源電壓。其次以步驟S T2,從假設中性 點電壓看3相電源電壓,來分配最大電壓與中間電壓與最 小電壓。其次以步驟ST3,從輸出電壓指令和3相電源電 壓’來決定是1相固定切換模式或全相切換模式。其次以 步驟ST4’從切換模式、輸出電壓指令、3相電源電壓, 來決定雙向開關的開關模式。其次以步驟S T 5,依據開關 模式來開關雙向開關。 實施例5 關於3相電源電壓與相位,如第6圖所示般,將從中 性點看去之最大電壓相作爲P、最小電壓相作爲n、中間 電壓相作爲Μ來進行分配。做爲輸入電源相位,以R相 電壓最高點爲基準(0i=z〇)時R、s、Τ與Ρ、Μ、Ν的 分配,係在第1表中整理成p、M、N與R、S、T之電源 電壓相位所造成的對應。 -18- 1308817 (16) [第1表]
電壓相位6> i [deg] P相 Μ相 Ν相 0~60 R S Τ 60-120 S R Τ 120-180 S Τ R 180-240 T S R 240-300 T _ R S 300-360 R Τ S
如此定義假設DC電壓之情況,直接型電力變換電路 可以輸出之電壓向量’可以寫成如第7圖所示。直接型電 力變換電路係如圖所示輸出27=33的向量,將此等向量 分類爲零向量(op、om、on),相之順方向向量(a、 aP、an )與反方向向量(b、bp、bn ),中間向量(cm ) 等。 除了零向量之各向量,係藉由電壓之相位狀態而變動 長度’ cm向量則更在連接鄰接之a向量與b向量前端的 線(第7圖之點線)上移動。圖形上,Cm向量之a向量 成分等效於ap向量,b向量成分等效於bn向量。向量會 如第13圖所示般移動,藉由以下所示之條件而一致於其 他向量。 (1 )相當於Μ之輸入相電位與相當於N之輸入相電 位相等時,會是 N=M,故 cm(PMN) = a(PNN) =ap (Ρ Μ Μ )。(此時 an=bn=on) -19 - (17) 1308817 (2)相當於Μ之輸入相電位與相當於P之輸入相電 位相等時,會是 P=M’ 故 cm(PMN) = b ( PPN ) = bn (MMN )。(此時 ap=bp=〇p) . (3)相當於M之輸入相電位,成爲相當於P之輸入 相和相當於N之輸入相的電位中間値時,會對a向量具有 30° 夾角,長度成爲3) /2。(此時 ap=an=a/2,bp = b η = b/2 ) • 考慮直接型交流電力變換裝置之輸出向量的順序後, 一般會設置以下限制。 (I)在Ρ、Μ、N之切換時,P與Μ之間、Μ與N之 間可互相自由切換,但是Ρ與Ν之間無法直接移動。 (Π ) 2相之同時切換,原則上是不允許的。 直接型電力變換電路更且 (ΠΙ)不使輸入線間短路。 (IV )不開放輸出線之間。 # 藉由此種限制,可以具有安全性,並降低輸出電壓、 輸入電流的歪曲。具有第7圖之條件之空間向量槪念中, 因爲已經加入此限制,故此等並不需要特別考慮。 ' 馬達驅動用直接型電力變換電路係控制AC輸入電 * 流,藉此將輸入電流加以正弦波化,將輸入電力因數作爲 1。輸入電流之控制係將負載馬達想成爲電流源,藉由輸 出電壓向量之選擇將負載電流分配到輸入端子來實現。 例如第7圖之Α範圍中,輸出構成範圍之向量時,輸 入相電流Ip、IM、In與輸出相電流I(u)、I(v)、I(w)的關 -20- (18) 1308817 係,會變成第2表之輸出向量與輸入相電流---輸出相電流 的關係(A範圍)。 [第2表] 向量 P相電流(Ip) M相電流(IM) N相電流(IN) op(PPP) 〇 m (Μ Μ Μ) οη(ΝΝΝ) 0 0 0 ap(PMM) If u ) I(v) + I( w) 0 an(MNN) 0 I (in I(v) + I(w) bp(PPM) I(U) + I(V) If w) 0 bn(MMN) 0 I(U) + I( v) If w) cm(PMN) If u) I( v) I (w) a(PNN) I(U) 0 I(v> + I( w> b(PPN) I(U) + I( v) 0 I( w)
在此,P相電流Ip、Μ相電流IM、N相電流iN係如第 6圖所示,可對應實際之輸入電壓相(R、S、T)。 a、ap、an向量及b、bp、bn向量係具有相同方向之 向量,而cm向量也可組合a、b向量來輸出,PWM脈衝 之組合係有冗長性,故可藉由輸出向量組合選擇與第2表 的對應,來進行輸入電流控制。若將第2表在各範圍展 開,則可整合成爲第3表之輸出向量與輸入相電流---輸出 相電流的關係。在此,變數PI、P2、P3係依據範圍,而 變化爲第4表之PI、P2、P3與U、V、W相的對應。 -21 - (19) 1308817 [第3表]
向量 P相電流(I p) M相電流(I m ) N相電流(I N ) op 0 0 0 〇 m on ap I( p n I(P2) + I(P3) 0 an 0 I(p l) I(P2) + I(P 3) bp I ( P 1 ) + I ( P 2 ) I(P3 ) 0 bn 0 I( P 1 ) + I ( P 2 ) I(P3) cm I( p n I(P2) I(P3) a I( p n 0 I ( P 2 ) + I ( P 3 ) b I ( P 1 ) + I ( P 2 ) 0 If P3 ) [第4表]
範圍 PI P2 P3 A U V w B V u w C V w u D w V u E w u V F u w V 其次,說明輸入電流控制與PWM脈衝圖案的關係。 將第6圖之P相電壓作爲ΕΡ、Μ相電壓作爲Em、N相電 -22- (20) 1308817 壓作爲EN,而由以下數式定義輸入線間電壓之最高値 dEmax與中間値dEmid、最低値dEmin。 dE max —E . P —E N ⑴ dE = mid =E - P -E M if E = base :E P =E M —E N if E : base =E N (2) dE = min =E M -E N if E = base =E P =E p —E M if E : base =E N (3)
Ebase係相電壓之絕對値爲最大的相,成爲如第6圖的 對應。 [第5表]
0i [d e g] 〇〜 30 3Q〜 90 90〜 15 0 1 5 0〜 2 10 2 1 0〜 2 70 2 70〜 3 30 3 3 0〜 360 E fc>.a s e EP en EP En EP En EP 在此,、dEmid、dEmin與空間向量的對應如以下 所示。 [數學式1]亚繼=卜|=.卜卜你.卜丨 -*mid ’ = an| = =¾ an - bn =EP r—· ap = bp --en (4) (5) ⑹
Rr係關聯於0 i,而取1~2/,3的値。 輸出電壓隻電鴨指令Vo若在極座標取(0 , k ),則 -23- (21) 1308817 輸出電壓指令向量與空間向量圖的關係會如第1 4圖所 示。在此,0來自U相a向量的夾角,又將來自鄰接於輸 出電壓指令之a向量的夾角作爲 輸出電壓指令向量V〇( 0,k)之a向量方向成分Va 與b方向向量成分Vb’可以由以下數式來計算。 V =k.sin(7u/3— 0 ’) a V =k.sin( θ ’) b (7) (8)
然後若將該等長度va、Vb與3相輸出電壓指令之對 應,寫成2階換流器之3相調變PWM的產生方式,則如 第21圖所示。第21圖,係將載波振幅作爲1,將3相輸 出電壓指令規格化的例子。也就是 | V I =V -V (9) a max mid I v I =v -v do) b mid min
也可使用此數式來計算va、vb。 又,輸出線間電壓之最高値dVmax與中間値dVmid會 如以下數式一般。 dv =v -v = I V I + I v I (11) max max min a b dV =V -V = I V I if 0’<=3〇。 mid . max mid a =v -v . = I V I if θ,>30。 (12) -24- (22) 1308817 以構成範圍之向量來將輸出電壓指令向量加以輸出 時,若將各向量之每單位時間的輸出時間定義爲:
Ta : a向量之輸出時間 , Tb : b向量之輸出時間 T c m : c m向量之輸出時間 i
Tap : ap向量之輸出時間 Tan : an向量之輸出時間 φ Tbp : bp向量之輸出時間
Tbn : bn向量之輸出時間 Top : op向量之輸出時間 T。™ : om向量之輸出時間 T〇n : on向量之輸出時間 貝(I Va爲以各向量之a向量成分來合成,vb爲以各向 量之b向量成分來合成,故丨Va|、|Vb|可以用以下數式來計 算。 I v | = a I a | .T + I. ap | ·Τ + | an | ·Τ + 丨 ap | ·Τ (13) a ap an cm IV I = b ! b I -T + I bp I -T + I bn I *T + I bn | -T (14) b bp bn cm 更且,直接型電力變換電路之輸入電流可以藉由第3 表以下面數式來計算。 -25 - (23) 1308817 I =1 · (T +T +T +T +T ) +Γ · (T +T ) P (PI) ap bp cm a · b (P2) b bp (15) I =1 -(T +T )+1 .(T +T +T ) M (PI) an bn (P2) ap bn cm +1 .(T +T ) (16) (P3) ap .bp i =ι *(τ +τ)+ι *(τ +τ +τ +τ +τ) f N (P2) an a (P3) an bn cm a b (在此,3相交流電流之輸入輸出都平衡,故Ι(Ρ1)+ ϊ(ι>2) + Ι(Ρ3)=〇’ Ιρ+Ιμ+Ιν=〇) • 將輸入電流作爲正弦波,進行輸入電源電力因數41 之控制時,會成爲IP >IM> In,故將輸入電流之分配率 i。定義爲 :
a =1 /1 if E =E ic Μ N base p =1/1 if E =E (18)
Μ P base N 若如此定義a i。,則因爲輸入電流會3相平衡’故 φ a ie係取〇~1的値。 直接型電力變換電路之 2相調變 PWM係僅使用 dEmax、dEmid,而不輸出dEmin之相電壓,故進行不使用 < ap、an、bp、bn向量中長度較短之向量的控制。此種 PWM脈衝圖案與向量之輸出時間會如以下所示。 -26- 1
Ebase=EP 之情況 由數式(5) ’因爲 dEmid=|ap|=|bp|’ 故取 dEmin 之 値之an、bn向量的輸出時間爲零,Tan = Tbn = 0。此時’ 若考慮PWM半週期中的脈衝順序例,則成爲op - bp - b (24)1308817 cm 以及 op — bp — ap — c m 而成爲第1 (b )所示的脈衝。 在此PI、P2、P3係藉由輸出電壓指令向I 範圍,而如第4表所示般切換爲U、V、W相。 藉由數式(13) 、(14),輸出電壓與向1 間的關係會成爲數式(19) 、(2〇)。 | V I =.dE ·Τ + dE . (T +丁 (19) I V I =dE ·Τ +dE . -T +(iE .T (20) b max b mid bp min cm 藉由數式(15) 、(16) 、(17),輸入獨 之輸出時間的關係會成爲數式(21) 、(22)、 4 圖(a ) :所存在之 :之輸出時 :流與向量 (23 ) ° Ιρ=Ι(ρι) · (Tap+Tbp+Tcm+Ta+Tb) +I(p2)-(Tb+Tbp) (21) I =1 -(T +T )+1 *(T +T ) (22) Μ (P2) ap cm (P3) ap bp I =1 ,-(T)+I *(T +T +T) (23) N (P2) a (P3) cm a b · 輸入電流之分配率,係= Im/In,故若考 I(P3)項之比値,則a ic與輸出時間之關係會如以 慮I ( P 2 )與 下所示。 [數學式2] _ Tap + Tcm _ Tap + Tbp ^ Ta Ttm+Ta + Tb 從而藉由數式(19 會是 -27- (24) (25) 1308817 (25) (26) T = I V I /(dE +dE ·α ) a a max mid ic
T = α -T -T cm ic a ap 又是
|y I + |v I a b
=dE .(T+T)+dE .(T +T +T )+dE .T max a b mid. ap bp cm min cm
=dE -(T +T) +dE .(T +T ) + (dE +dE ) .T max a b mid ap bp mid min cm =dE .(丁+T+T )+dE -(T +T ) (27) max a b cm mid ap bp (T +T +T ) a b cm =(I V I + I V I )/(dE +dE · a ) (28) a b max mid ic 故其他向量之輸出時間可以由以下數式來計算。 T =( | V 丨 + 丨 V i )/(dE +dE · α )-Τ -τ b a b max mid ic a cm
=I V I /(dE +dE ·α )-T b max mid ic cm
=(I V I - α I V I >/(dE +dE · a )+T b ic a max mid ic ap (29) 從而,
T —T b ap =(I V I - α I V I )/(dE +dE .a) (30) b ic a max mid ic 在此,因爲 Tb 2 0、Tap g 0,故如果(|Vb| ic|Va|) 20貝IJ當做Tap=0來求出Tb,輸出第14圖 -28- (26) 1308817 之P w Μ脈衝圖案;若如果(IV b I — a: i e I v a丨)< 〇則當做 Tb=0來求出Tap,輸出第14圖(b)之PWM脈衝圖案。 Tap= 0 時: Τ=( I Vb | -α I V I )/(dE +dE . · α.) (31) b ic a max mid ic T =α·Τ=α*|ν|// (dE +dE . * ck. ) (32) cm ic a ic a max mid ic τ =a -(|V I + |V |)/(dE +dE *a ) (33) .bp ic a b max mid ic
Tb= 0 時: Τ -(α I V I - I V I )/(dE +dE , · a ) (34) ap ic a b max mid ic T = I V I /(dE +dE ·α ) (35) cm b max mid ic T =(1+a )· I V I /(dE +dE .a ) (36) bp ic b ' max mid ic T =1-(T +T +T+T +T) (37) op ap bp b cm a T =T =0 (38) an bn (2) Ebase= En 之情況 由數式(5),因爲 dEmid=|an|=|bn|,故取 dEmin 之 値之ap、bp向量的輸出時間爲零,Tap=Tbp=〇。此時, 若考慮脈衝順序,則成爲b — c m _ a — a η — ο η以及b — c m -bn_an-on,而成爲第14圖(c) (d)所示的脈衝。 在此PI、P2 ' P3係藉由輸出電壓指令向量所存在之 範圍,而如第4表所示般切換爲u、V、W相。 藉由數式(13) 、(14),輸出電壓與向量之輸出時 間的關係會成爲以下所示。 -29 - (27) (27)
(44) T = I V I /(dE +dE ·α ) b b max mid ic T = a -T -T cm ic b bn 1308817 I V I =dE -Ta + dE .T +dE ..T (39) a max mid an min cm I V I =dE .T+dE .(T +T ) (40) b max b mid bn cm 藉由數式(15) 、(16) 、(17),輸入電流與向量 之輸出時間的關係會成爲數式(41) 、 (42) 、 (43)。 I =1 · (T +T +T ) +1 · (T ) (41) P (PI) cm a b (P2) b I =1 *(T +T )+1 -(T +T ) (42) M (PI) an bn (P2) bn cm I =1 . (T +T ) +1 . (T +T +T +T +T ) N (P2) an a (P3) an bn cm a b (43) 輸入電流之分配率,係aie=IM/IP,故若考慮I(pu與 1(1>2)項之比値,則a ic與輸出時間之關係會成爲數式 (44 )。 [數學式3] _ Tan + Tbn _ Tl?n+Tcra atc — Tcm+ Ta + Tb ~ ~Tb~ 從而藉由數式(4〇),會是 (45) (46) 又是 -30- (28) 1308817
I V I + I v I a b
=dE · (T +T ) +dE . (T +T +T ) +dE .T max a b mid an bn cm min cm =dE -(T +T )+dE .(T +T ) max a b mid an bn
+ (dE +dE )-T mid min cm =dE .(T+T+T )+dE. .(T +T ) (47) min a b cm mid an bn (T +T +T ) a b cm =(I v I + I V I )/(dE +dE ·α ) (48) a b max mid ic
故其他向量之輸出時間可以由數式( 4 9 )來計算。 T =(丨 v I + I V I )/(dE x+dE ·α )-Τ -τ a a b ma mid ic b cm
=I V I /(dE +dE · a )-T a max mid ic cm
=(I V I - α I V |.)/(dE +dE · a )+T a ic b max mid ic bn (49) 從而, T -T = ( I V I - α 丨,V|)/(dE +dE -a ) a bn a ic b max mid ic
(50) (|Va|- a,輸出第14圖 a ic|Vb| ) < 0 則 )之P W Μ脈衝圖 在此,因爲Tag 0、Tan3 0,故如果 a i(:|Vb| ) 2 0則當做Tbn = 0來求出T (c)之PWM脈衝圖案;若如果(|Va丨一 當做Ta=0來求出Tbn,輸出第14圖(d 案。
Tbn = 〇 時: -31 - (29) 1308817 T = ( I V I - α I V I )/(dE +dE · a.) (51) a a ic b max mid ic T =α -T (52) cm ic b T =a ·( I V I + I v I )/(dE +dE · a: ) (53) an ic a b max mid ic
Ta= 0 時: T =(α 1 ν 1 - 1 V 1 )/(dE +dE 丨(54) bi η ic b a max mid ic τ α =1 ν ι ώ a /(dE +dE ./ a.) max mid (55) τ ai =(1+ α 1 )· | V 1 /(dE +dE * a.) jc _ a max mid ic (56) Τ。 = 1-(Τ [j 2 +T +T+T +T) tn bn b cni a (57) Τ =Τ =0 (58) bp
實施例6 電路與 輸出2 出具有 爲不使 。此時 直接型電力變換電路中’分離爲AC/DC變換 DC/AC變換電路來處理的情況下,因爲對輸出只肯g 配線份量的DC,故第7圖之空間向量中’無法輸 Ρ、Μ、N等3個値的cm向量。從而,此時藉由作 用cm向量的運算,可以選擇使用·不使用cm向量 各向量之輸出時間運算,可以如以下來運算。 • E b a s e = E P之情況 I =1 -(T +T )+1 .(T. +T )+.1, .(T +T ) M (PI) an bn (P2) ap bn (P3) ap bp (59) I =1 -(T +T)+I · (T +T +T +T ) N CP2) an a (P3) an bn a b (60)
由I (PI) ;_(I(P2, + 1(P3)) -32- (61) 1 =1 *(T -T )+1 · (T +T -T -T ) Μ (P2) ap an (P3) ap bp an bn (62) (30) 1308817 [數學式4]
Tap - Tan Tap + Tbp - Tan - Tbn -= —^-;-
Tan + Ta Tan 十 Tbn + Ta + Tb
Ebase=EP 之情況下,因爲 |ap|=|bp|>|an|=|bn|,故 右作爲Tan=Tbn=〇’則成爲· [數學式5] (63) (64)
_ Tap 一 Tap+Tbp au:~la~ Ta + Tb 而藉由作爲: [數學式6] = Tap = Tbp
K T'U 則可以進行輸入電源電力因數4 1的控制。 鲁 藉由 Tap=〇!iC.Ta、Tbp=<2iC.Tb,則: | V | = | a | *T + | ap | -T = ( | a | + α · | ap | ) ·Τ a a ap ic a . (65)
I V I = I b I -T + I bp I -T = ( I b I + a · | bp | ) -T b b bp ic b (66) T = I V I /(dE + a -dE ) (67) a a max ic mid T = I V I /(dE +a -dE ) (68) b b max ic mid • E b a s e = E n之情況 -33- (31) 1308817 I =1 -(T +T +T+T) +I · (T +T ) (69) P (PI) ap ' bp a b (P2) b bp I =1 -(T +T )+1 .(T +T )+1 *(T +T ). M (PI) an bn (P2) ap bn (P3) ap bp (70) 由 I = —(I +1 ) (P3) (PI) (P2) I =1 · (Tan+Tbn—Tap—Tbp)+1 · (Tbn—Tbp) M (PI) (P2) (71) [數學式7]
Tan 4- Tbn - Tap - Tbp Tbn - Tbp ~-」--=-— (72)
Tap + Tbp + Ta + Tb Tb+Tbp
Ebase=En 之情況下,因爲 |an|=|bn|>|ap|=|bp|,故 右作爲Tap=Tbp=〇,則成爲.
[數學式8] (73)
Tan + Tbn Tbn α =--=--—
Ta + Tb; Tb 而藉由作爲: [數學式9]
Tan Tbn
(74) 則可以進行輸入電源電力因數4 1的控制。 藉由 T a n = a i c · T a、T b n = a i c · T b,貝[J : -34- (32) (32)1308817 |v a 1 = 丨 a 丨·Τ + 1 an 丨·Τ = a an (1 a | + i a · 1 an | ) ·Τ ic a (75) |v b 1 = | b | *T + | bn I *T = b bn ;(|b| + a * | bn | ) *T ic 1 (76) T = a 1 V a | /(dE + a .dE ) max ic. mid (77) τ = b | / (dE + a · dE ) max ic mid (78) 此時所輸出之脈衝例係以第1 9圖表示。 若思考使用cm向量之脈衝與不使用之脈衝的比較, 則使用cm向量時,輸出電壓之切換時的變化較少(不產 生PN間切換),故輸出電壓歪曲會減少,但會有於輸入 電流脈衝產生不連續之情況(第14圖(a )的EM相,第 14圖(c)的EM相),而輸入電流的歪曲較大。 不使用cm向量時,在輸出電壓之切換時的變化較多 (會產生PN間切換),故輸出電壓之歪曲較多,但輸入 電流之脈衝就沒有發生不連續的情況,而輸入電流之歪曲 較少。 實施例7 因爲如此配合所輸出之脈衝列會產生輸入電流與輸出 電壓的歪曲,故配合使用狀況,具備切換此等脈衝之 PWM脈衝圖案切換器,可藉此選擇重視輸入電流品質 (對系統之不良影響較少)或重視輸出電壓品質(輸出雜 訊較少)的電力變換裝置。又,若如此利用空間向量,則 只要以運算演算法與PWM脈衝圖案之變更就可以切換, 而不需要複雜硬體,故可廉價構成變換裝置。又雖然會變 -35- (33) 1308817 的些許複雜,但從輸入電流相位與瞬間輸出電壓相 運轉中來判斷有無第14圖(a)、第14圖(c)的 生’而作爲切換到第1 5圖之脈衝的構造,則可以 ♦ 輸入電流與輸出電壓之歪曲不那麼糟的第14圖、 . 圖’與僅取第16圖之情況的中間,而配合所使用 或負載之狀況,作爲可選擇此3者之通用性較高的 換裝置。 實施例8 上述PWM脈衝圖案係利用停止一相切換的 變,故輸出電壓較低時,有時空白時間或切換元件 時間會非常短,而微小電壓無法出來。輸出電壓較 藉由利用較短之電壓向量,可以加長脈衝之時間, 輸出電壓。此時脈衝時間之運算方法,因爲不使用 量的a、b、cm,故可以作爲 |Ta|= |Tb|= |TC|= Ο 來導出數式(79 )〜(83 )。 I V I = I ap I ·Τ + I an I ·Τ (79) a ap an I V I = I bp I ·Τ 4- I bn I ·Τ (80) b bp bn I =1 *(T +T )+1 -(T ) (81)
.P (PI) ap bp (P2) bp K J I =1 -(T +T )+1 .(T +T )+1 .(T +T ) M (PI) an bn (P2) ap bn (P3) ap bp (82) Γ =1 .(T )+1 *(T +T ) (83)
N (P2) an (P3) an bn J 位,在 脈衝產 僅取使 第15 之電源 電力變 2相調 之導通 低時, 來確保 較長向 -36- (34) 1308817 (在此,因爲3相交流電流之輸入輸出都平衡,故 I(P1) + I(P2) + I(P3) = 0 ' Ιρ + Ιμ+ Ιν = 〇) 將ap、an向量之合計輸出時間作爲Tax,bp、bn向量 之合計輸出時間作爲Tbx,若把各輸出比作爲: Τ =α1·Τ ,Τ =(1~α1)·Τ (84) ap ax an ax Τ =α2·Τ , Τ =(ΐ-α2)·Τ (85)
bp bx bn bx 則可以將數式(7 9 ) ~ ( 8 3 )改寫爲以下所示。 I V I = I ap I · α 1 ·Τ + I an I . (1 — α 1) ·Τ (86) a ax ax |V | = |bp.i-a2-T + I bn I--(1-a 2)-T (87) b bx bx I =1 ·α1·Τ -I ·α2.Τ (88) P (PI) ax (P3) bx
I =1 -(1-2-α 1)-T +1 -(2- a2-l)-T M (PI) ax (P3) bx (89) I =-1 *(l-al)*T +1 .(1—a2).T (90) N (PI) ax (P3) bx 若將輸入電源電力因數之控制所需的輸入電流分 配率a U作爲 [數學式10] (91)
α =M.K if £b„t=£pl Ι-ΙμΑ·.辽五b«e =左nJ 貝[J ( 1 ) E b a s e = E p 之情況下,成爲 a i c = ( 1 — 2 · a 1 ) / a 1 = (2· a 2 — 1 ) /( — a 2 ),而 al=a2=l/ -37- 1308817 P5) (α ί〇 + 2 )。 aic係取〇~1的値’故α 1= α2取l/3~l/2的値。 (2) Ebase=EN 之情況下,成爲 〇:ie= (1— 2· αΐ)丨 (-(1 - α 1 ) ) = ( 2 . a 2 - \ ) / (1- αΐ) ’而 αΐ =(1 + a ic) / ( a ic + 2 ) 。係取 〇~1 的値,故《1 = α 2 取 1/2~2/3 的値。 當α 1 = α 2決定後,Tax、Tbx會由數式(86 )、
(87 )決定爲 T = |V l/i.lapl ·α1+ |an| *(l—αΐ)} (92) ax a T = I Vb I /{ I bp I · a 2+ I bn I · (l- a 2)} (93) bx 而 Tap、Tan、Tbp、Tbn 可以由數式(84) 、 (85)來 求出。 藉由此種運算,若將第16圖之3相調變的脈衝例加 以輸出,則即使較低電壓也可確實輸出。但是’此時因爲 a、b、cm向量,故可以輸出之最大電壓會產生限制。其 大槪計算在數式(92) 、( 93)中:
Tax = 1、Tbx = 0之情況下,可輸出之|Va|之最低値, 在 |ap|=dEmax — |an| 時,|an|會變化爲 0~ dEmax,而 α 1 取 1 / 3 ~ 2 / 3的値,故成爲: | V | = {dE · a 1+ | an | . (1 —2. α 2)} (94) a max 若將此作圖表化則成爲第17圖一般,而|va|/ dEma, -38- (36) 1308817 取1 / 3〜2 / 3的値。 τ3Χ = 〇、Tbx = 1之情況下也做相同考察,丨Va|/ dEmax 係依據a u之條件而取1 /3〜2/3的値。從而,得知此調變 在進行輸入電源電力因數之控制的情況下,輸出電壓若沒 有在dEmax的1/3以下,則輸出電壓之歪曲會變大。本發 明中,3相調變脈衝與2相調變脈衝,係配合將輸出電壓 向量之長度取dEmax之1/3以下之値的第1設定値來切 換’藉此可作爲從低電壓到高電壓都可平順且減少歪曲的 電力變換裝置。 又’第16圖之脈衝例,係輸出電壓之切換時的變化 較少(不產生P-N之間的切換也沒有於輸入電流脈衝 產生不連續的情況,故輸出電壓爲dEmax之1/3以下時, 彙成爲輸入電流、輸出電壓同樣歪曲較少的脈衝。 實施例9 Φ 也可以不運算輸出電壓向量之輸出時間,而如直接轉 矩控制般來決定。此時’將依據輸出電壓之向量狀態來輸 出之向量的遷移,選擇爲成爲第14圖、第15圖、第16 * 圖例子所示的遷移’並藉由切換此等,可作爲降低輸入電 流或輸出電壓之歪曲的電力變換裝置。 第20圖係表示本發明構造之方塊圖。第2〇圖中,η 係控制電路’ 1 2係PWM脈衝圖案切換器,1 3係向量成分 運算器’ 14係輸出時間運算器,15係PwM脈衝圖案運算 器’ 1 6係驅動電路。控制電路係從速度指令,或負載亦即 •39- (37) 1308817 馬達之速度訊號來產生電流指令,隨著從電流指令與馬達 電流訊號產生電壓指令,將交流電源之各相電壓進行具有 最高電壓値之P相與具有中間電壓値之Μ相、具有最低 電壓値之Ν相的分類。PWM脈衝切換器1 2,係從電源電 壓之相位關係來決定是否使用cm向量,來選擇PWM脈衝 圖案。向量成分運算器1 3,係將輸出側之相與交流電源之 連接狀態所決定的電壓向量,對應於六角形空間向量圖, 藉由上述六角形空間向量圖來選擇與要輸出之瞬間電壓向 量相同的電壓向量,而運算上述瞬間電壓向量的向量成 分。輸出時間運算器14係從電壓向量成分,來運算電壓 向量的輸出時間。PWM脈衝圖案運算器15係從向量成分 之輸出時間,合成PWM脈衝圖案而產生閘訊號。驅動電 路1 6係放大閘訊號來驅動雙向開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 若依本發明,則可減少輸出電壓或輸出電流之歪曲, 切換也簡單化,切換損失也較少,故可實現控制裝置的高 性能化、低成本化、小型化。由此,亦可適用於進行馬達 驅動、或系統電源之頻率•電壓變換的電力變換裝置等用 ’途。 更且若依本發明,則可利用空間向量,輕易進行直接 型電力變換電力之輸出電壓向量時間的運算,而可實現控 制裝置的高性能化、低成本化、小型化。又因爲可進行輸 入電流•輸出電壓之歪曲所造成的選擇或調整,故可實現 -40- (38) 1308817 可對應電源或負載等各種狀況之可靠度較高的電力變換裝 置。由此,亦可適用於進行馬達驅動、或系統電源之頻率 •電壓變換的電力變換裝置等用途。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例之電力變換裝置的 方塊圖 φ 〔第2圖〕表示本發明之電力變換裝置之PWM脈衝 模式切換例的圖 〔第3圖〕表示本發明之電力變換裝置之pWM脈衝 模式切換例的圖 〔第4圖〕表示本發明之電力變換裝置之pWM脈衝 模式切換例的圖 〔第5圖〕表示本發明之電力變換裝置之PWM脈衝 模式切換例的圖 # 〔第6圖〕表示輸入電源之狀態與空間向量圖之符號 其對應的圖 〔第7圖〕空間向量圖 * 〔第8圖〕表示輸出電壓指令與空間向量之對應的圖 '〔第9圖〕先前之2相調變的P W Μ脈衝例1 〔第1 0圖〕先前之2相調變的P W Μ脈衝例2 〔第1 1圖〕表示本發明之電力變換方法的流程圖 〔第1 2圖〕說明假設中性點的圖 〔第1 3圖〕表示輸入電源相位變動所形成之空間向 -41 - (39) 1308817 量圖變化的圖 〔第1 4圖〕表示所輸出之脈衝列之例子的圖 〔第1 5圖〕表示所輸出之脈衝列之例子的圖 ,〔第16圖〕表示所輸出之脈衝列之例子的圖 _ 〔第17圖〕表示可以用第16圖之脈衝列來輸出之電 壓之向量成分變化的圖 〔第18圖〕表示直接型交流電力變換裝置之電路構 φ 造的圖 〔第19圖〕表示直接型交流電力變換裝置之電路構 造的圖 〔第20圖〕表示本發明之構造的方塊圖 〔第21圖〕表示3相瞬間電壓指令與向量成分之關 係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 1 :系統電源 2 :電力電路 3 :負載器 » 4 :控制電路 5 :模式切換電路 1 1 :控制電路 12 : PWM脈衝圖案切換器 1 3 :向量成分運算器 I 4 :輸出時間運算器 -42- (40) 1308817 15 : PWM脈衝圖案運算器 1 6 :驅動電路 S U R :連接U相與R相的雙向開關 S U S :連接U相與S相的雙向開關 S UT :連接U相與T相的雙向開關 SVR :連接V相與R相的雙向開關 S V S :連接V相與S相的雙向開關 # s VT :連接V相與T相的雙向開關 SWR :連接W相與R相的雙向開關 SWS:連接W相與S相的雙向開關 SWT:連接W相與T相的雙向開關 E N :假設中性點電壓 -43 -

Claims (1)

  1. (1) 130881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電力變換裝置,係將交流電源各相與輸出側各 相,以具有自我消弧能力之雙向開關來連接,藉由將交流 .電源電壓作PWM控制來輸出任意電壓;其特徵係具備: 在PWM週期中,不切換輸出相之1相而固定爲特定 狀態,而切換其他相的1相固定切換模式; 和在PWM週期中,切換全相的全相切換模式, φ 並具有切換上述全相切換模式與上述1相固定切換模 式的模式切換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 中,上述模式切換部係在輸出脈衝寬度爲特定値以下時, 從上述1相固定切換模式切換到上述全相切換模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 中,上述模式切換部係在輸出電壓相位爲特定範圍時,從 上述1相固定切換模式切換到上述全相切換模式。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 中,上述模式切換部係在上述交流電源電壓相位爲特定範 圍,且輸出電壓相位爲特定範圍時,從上述1相固定切換 模式切換到上述全相切換模式。 ’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 中’上述模式切換部係在上述交流電源電壓爲特定範圍 時’且輸出電壓相位爲特定範圍的情況下,從上述1相固 定切換模式切換到上述全相切換模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 -44- (2) 1308817 中,上述模式切換部係在輸出電壓爲特定範圍時,從上述 1相固定切換模式切換到上述全相切換模式。 7 · —種電力變換方法,係將3相交流電源之各相與3 相輸出側之各相,以具有自我消弧能力之雙向開關來連 接,藉由將上述3相交流電源電壓作PWM控制來輸出任 意電壓;其特徵係具備: 對每個控制取樣週期,檢測上述3相交流電源之3相 電源電壓的步驟; 和從假設中性點電壓來看上述3相電源電壓,而分配 最大電壓與中間電壓與最小電壓的步驟; 和從輸出電壓指令與上述3相電源電壓,來決定是在 PWM週期中不切換輸出相之1相而固定爲特定狀態,而 切換其他相之1相固定切換模式,或是在PWM週期中切 換全相之全相切換模式的步驟; 和從所選擇之切換模式,與上述輸出電壓指令,與上 述3相電源電壓,來決定雙向開關之開關模式的步驟; 和依據上述開關模式來開關雙向開關的步驟。 8 · —種電力變換裝置,係將交流電源各相與輸出側之 各相,以具有自我消弧能力之雙向開關來連接,藉由控制 上述開關之開關狀態,使交流電源電壓輸出任意電壓;其 特徵係具備: 依據從交流電源之中性點來看之各相電壓値,進行具 有交流電源最高電壓値之P相、具有中間電壓値之M 相、具有最低電壓値之N相之分類,使輸出側之相與交流 -45- (3) 1308817 電源之連接狀態所決定之電壓向量,對應六角形空間向量 圖’並由上述六角形空間向量圖來選擇與應輸出之瞬間電 壓向量相同之電壓向量,而運算上述瞬間電壓向量之向量 .成份的向量成分運算器; 和以上述向量成分,來運算電壓向量之輸出時間的輸 出時間運算器, 並依據上述時間運算裝置之運算結果,來開關控制電 Φ 力變換裝置的開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其 中,上述向量成分運算器及上述輸出時間運算器,係於每 個固定週期反覆進行運算。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 其中,複數存在有具有相同向量成分之電壓向量時,係於 每個特定時間依序選擇複數電壓向量,來使交流電源之輸 入電流加以正弦波化。 #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 其中,具備PWM脈衝模式切換器,其藉由將3相交流輸 出之各相電氣連接於3相交流電源之P相、N相、Μ相, ♦ 來得到cm向量,而切換將其加以輸出的PWM脈衝圖案, ’與不輸出的PWM脈衝圖案。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 其中,上述PWM脈衝模式切換器,係依據輸入電流之相 位與輸出電壓之相位來動作。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 -46- (4) 1308817 其中’僅使用將3相交流輸出之各相連接於3相交流電源 之Μ相及P相或N相之任一邊的ap、an' bp、bn向量與 零向量的PWM脈衝圖案。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力變換裝置, 其中,當輸出電壓爲取輸入電源之線間電壓最大値之1/3 左右以下數値的第1設定値以下時,則僅使用將3相交流 輸出之各相連接於3相交流電源之Μ相及P相或N相之 任一邊的 ap、an、bp、bn向量與零向量的P WM脈衝圖 案。
    -47-
TW095114963A 2005-04-27 2006-04-26 Power transforming apparatus and power transforming method TW20071128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28915 2005-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1283A TW200711283A (en) 2007-03-16
TWI308817B true TWI308817B (zh) 2009-04-11

Family

ID=37307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4963A TW200711283A (en) 2005-04-27 2006-04-26 Power transforming apparatus and power transform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701740B2 (zh)
JP (1) JP4626651B2 (zh)
KR (1) KR100949639B1 (zh)
CN (1) CN101171741B (zh)
DE (1) DE112006001095T5 (zh)
TW (1) TW200711283A (zh)
WO (1) WO20061180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4023B2 (ja) * 2004-03-31 2009-06-03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Pwmサイクロコ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JP4957303B2 (ja) * 2007-03-14 2012-06-20 株式会社明電舎 交流−交流直接変換装置の空間ベクトル変調方法
US7920392B2 (en) * 2007-05-11 2011-04-05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ynamic voltage sag correction
JP5126550B2 (ja) * 2007-07-20 2013-01-23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
JP5012310B2 (ja) * 2007-08-13 2012-08-29 株式会社明電舎 交流−交流直接変換装置のスイッチングパターン切替方法
JP5012309B2 (ja) * 2007-08-13 2012-08-29 株式会社明電舎 交流−交流直接変換装置のスイッチングパターン切替方法
JP5012311B2 (ja) * 2007-08-13 2012-08-29 株式会社明電舎 交流−交流直接変換装置のスイッチングパターン切替方法
JP2010239765A (ja) * 2009-03-31 2010-10-21 Panasonic Corp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4687824B2 (ja) * 2009-06-26 2011-05-2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3相整流器
US9071159B2 (en) 2009-07-31 2015-06-30 Daikin Industries, Ltd. Power converter
CN102959841B (zh) * 2010-06-29 2016-01-13 伊顿工业公司 循环变流器的功率因数控制
JP4877411B1 (ja) * 2010-09-30 2012-02-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リンク電圧測定方法
JP5329587B2 (ja) * 2011-03-07 2013-10-3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力変換装置
JP5377604B2 (ja) * 2011-09-06 2013-12-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5377603B2 (ja) * 2011-09-06 2013-12-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5437334B2 (ja) * 2011-09-06 2014-03-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EP2728729A2 (en) * 2012-10-30 2014-05-07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Matrix converter
KR20140074849A (ko) * 2012-12-10 2014-06-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야스카와덴키 매트릭스 컨버터 및 매트릭스 컨버터의 제어 방법
JP5569583B2 (ja) * 2012-12-21 2014-08-13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
JP5672319B2 (ja) * 2013-01-23 2015-02-1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マトリックスコンバータ
JP6165470B2 (ja) * 2013-03-04 2017-07-19 株式会社東芝 モータ制御装置,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空気調和機
JP5962591B2 (ja) * 2013-06-03 2016-08-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5854017B2 (ja) * 2013-09-26 2016-02-09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
JP2015096019A (ja) * 2013-11-14 2015-05-1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および出力電圧誤差の補償方法
JP2015096020A (ja) * 2013-11-14 2015-05-1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および出力電圧誤差の補償方法
CN103812353B (zh) * 2014-03-05 2016-08-24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矩阵变换器输出电压控制方法
KR101666712B1 (ko) * 2014-05-13 2016-10-1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모듈형 멀티레벨 컨버터
JP2016046957A (ja) * 2014-08-25 2016-04-04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
JP2016067168A (ja) 2014-09-25 2016-04-2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変換方法
JP6331925B2 (ja) * 2014-09-25 2018-05-3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変換方法
US10177572B2 (en) * 2015-03-31 2019-01-08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DC/AC system interconnection device and AC/AC system interconnection device
US10063097B2 (en) 2015-10-16 2018-08-28 Kohler Co. Segmented waveform converter on controlled field variable speed generator
US10778123B2 (en) 2015-10-16 2020-09-15 Kohler Co. Synchronous inverter
US10148207B2 (en) * 2015-10-16 2018-12-04 Kohler Co. Segmented waveform converter on controlled field variable speed generator
US10148202B2 (en) 2015-10-16 2018-12-04 Kohler Co. Hybrid device with segmented waveform converter
WO2019187821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制御装置、及び、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CN110571841A (zh) * 2019-07-10 2019-12-13 台州宏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台州经济开发区运检分公司 变频输电系统
US11451156B2 (en) 2020-01-21 2022-09-20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Overvoltage clamp for a matrix conver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7738B2 (ja) * 1987-05-20 1997-0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Pwmインバ−タ装置
JP3865007B2 (ja) 1997-05-30 2007-01-1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Pwmサイクロコンバータ装置
JP3815529B2 (ja) 1998-05-27 2006-08-3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三相/三相pwmサイクロコンバータの制御装置
JP4134380B2 (ja) 1998-06-16 2008-08-2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圧電流極性検出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電力変換装置
JP3864327B2 (ja) 1998-10-30 2006-12-27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Pwmサイクロコンバータ
JP4355873B2 (ja) 1999-12-10 2009-11-04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圧電流極性検出装置
DE10057783A1 (de) * 2000-11-22 2002-06-06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Matrixumrichters
EP1306964A1 (en) 2001-10-29 2003-05-02 Phase Motion Control S.r.l. Control method for an AC-AC matrix converter
EP1311057A1 (en) * 2001-11-08 2003-05-14 Phase Motion Control S.r.l. Control method for a three-phase matrix converter
JP4065727B2 (ja) * 2001-12-27 2008-03-26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多重pwmサイクロコンバータ
US6771524B2 (en) * 2001-12-27 2004-08-03 Otis Elevator Company Multiple PWM cycloconverter
JP3864834B2 (ja) 2002-04-15 2007-01-1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Pwmサイクロコンバータ
JP4029282B2 (ja) * 2002-11-26 2008-01-09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交流/交流直接変換形電力変換装置
JP2005045912A (ja) * 2003-07-22 2005-02-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回路およびモータ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6118026A1 (ja) 2008-12-18
CN101171741B (zh) 2010-06-09
JP4626651B2 (ja) 2011-02-09
CN101171741A (zh) 2008-04-30
KR100949639B1 (ko) 2010-03-26
WO2006118026A1 (ja) 2006-11-09
TW200711283A (en) 2007-03-16
KR20070116271A (ko) 2007-12-07
DE112006001095T5 (de) 2008-03-20
US7701740B2 (en) 2010-04-20
US20090091954A1 (en) 200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8817B (zh)
EP2506420B1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TWI416857B (zh)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9130481B2 (en) Power converting appartatus
US8964424B2 (en)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irect matrix converter
JP4743116B2 (ja) Pwmサイクロコンバータ
WO2010010711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858732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tor emulation
US9312692B2 (en) System for charging an energy stor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charging system
US8730702B2 (en) Very high efficiency three phase power converter
CN108432119B (zh) 电力转换装置
KR20150076113A (ko) 매트릭스 컨버터, 풍력 발전 시스템, 및 매트릭스 컨버터의 제어 방법
EP2924873A1 (en)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for vehicle
JP2011004449A (ja) 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回路
WO2014024460A1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US20150097505A1 (en)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device
JP5362657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3093992A (ja)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JP405908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4995831B (zh) 用于软启动电机和其它应用的ac到ac转换器及其操作方法
JP4178331B2 (ja) 直列多重パルス幅変調サイクロコ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208880B (zh) 用于直流无刷电机的单边矩阵变换器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JP7149770B2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08736754B (zh)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空调机
JP6053448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