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5645B - High-density dual-layer optical disc - Google Patents

High-density dual-layer optical disc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5645B
TWI305645B TW092115326A TW92115326A TWI305645B TW I305645 B TWI305645 B TW I305645B TW 092115326 A TW092115326 A TW 092115326A TW 92115326 A TW92115326 A TW 92115326A TW I305645 B TWI305645 B TW I3056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substrate
layer
recording
transparen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5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3662A (en
Inventor
Kim Jin-Yong
Kyung Chan Park
Yun Jeong Seong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200317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30093857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200317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30093856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403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3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5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56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Description

130564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具有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之高密度 光碟,該二層位於平分該碟片厚度之中央平面的一側 靠近一碟片表面。 【先前技術】 第1圖顯示一般DVD(數位多功能碟片)之結構。 1圖所示,該DVD(如參考號碼10所示)具有120毫米 徑與1.2毫米之厚度,且係形成有一直徑為1 5毫米之 孔,與一直徑為44毫米之夾持區域,且適於由包括在 碟裝置内之轉台與夾持器加以夾持。 DVD 1 0具有一記錄層,其中資料是以一種凹坑 而記錄。D V D 1 0之記錄層係位於離面對一光學檢取 之物鏡1(包括在該光碟裝置中)的碟片表面約0.6毫米 度。DVD 1 0之光學檢取元件的物鏡1具有之數值孔 NA等於0.6。 第2圖顯示一高密度單層DVD之結構。如第2 示,該高密度單層DVD(如參考號碼20所示)具有120 之直徑與1.2毫米之厚度,且係形成有一直徑為1 5毫 中心孔,與一直徑為44毫米之夾持區域,且適於由包 一光碟裝置内之轉台與夹持器加以夾持。高密度單層 2 0具有一記錄層,該記錄層係位於離面對一光學檢取 之物鏡2(包括在該光碟裝置中)的碟片表面約0.1毫米 雙層 ,且 如第 之直 中心 一光 模式 元件 之深 徑比 圖所 毫米 米之 括在 DVD 元件 之深 1305645 度。 高密度單層DVD 20之光學檢取元件的物鏡2具有 數值孔徑比NA等於0.85,其值比DVD 10之物鏡1相 較大。該光學檢取元件之物鏡2採用一波長比DVD 10 於再生或記錄高密度資料之波長要短之短波雷射光束。 意即對於高密度資料之再生或記錄,DVD 1 0會使 具有650奈米波長的一雷射光束,而高密度單層DVD 使用具有405奈米波長的一雷射光束。 藉由放射該短波雷射光束且達到增加該物鏡之數值 徑比(特別是在配置該光學檢取元件之物鏡2使其靠近 密度單層DVD20記錄層之情形下),此可以藉著在強度 集中雷射光束而在一高資料密度之凹坑上形成一小光 點,且可使該短波雷射光束之透明層長度最小。結果該 射光束效能之變動與像差之發生現象即可減至最低。 近年來,許多公司已開發高密度雙層光碟,例如高 度雙層 DVD或高密度雙層藍光雷射光碟(以下稱為“高 度雙層 BD”),以取代該高密度單層 DVD。該高密度雙 光碟可長時間記錄且儲存大量視頻與聲頻資料,具有約 高密度單層DVD二倍容量。 然而在上述高密度雙層光碟之情形中,無法有效地 制一在整個光碟各處不可避免產生之波前誤差,此係由 從一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與各個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之 材厚度所產生之球面像差,也由於包括在該光學檢取元 内之物鏡傾斜所產生的慧差。因此,在高密度雙層光碟 之 對 用 用 20 孔 南 上 束 雷 密 密 層 為 限 於 基 件 之 6 1305645 領域中急需能夠解決此波前誤差之方法。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一第一與一第二 錄層之新穎高密度雙層光碟,該光碟經配置使得因為從 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各個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的基 厚度所產生之波前誤差減至最小。該高密度雙層光碟的 實例為一高密度雙層DVD或高密度雙層藍光碟片。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一第一舆一第二 錄層之新穎高密度雙層光碟,該光碟經配置使得因為從 透明基材(覆蓋層)之光入射表面到各個第一與第二記錄 間的基材厚度變化所產生之球面像差,及因為包括在該 學檢取元件内之物鏡傾斜所產生的慧差而在整個光碟上 造成之波前誤差減至最小。 依據本發明,上述與其他目的之達成可藉由提供一 具有一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位於平分該碟片厚度之中央 面的一側且靠近一碟片表面)之高密度雙層光碟,一從一 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記錄層之第一基材厚度, 對應於將從一高密度單層光碟之一透明基材的光入射表 到一記錄層之基材厚度,減去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距 之半所獲得的一值;及一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 第二記錄層之第二基材厚度,會對應於將從該高密度單 光碟内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記錄層之基材厚度 上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距離之半所獲得的一值。 記 該 材 記 該 層 光 所 種 平 透 面 離 該 層 加 7 1305645 依據本發明,上述與其他目的之達成可藉由提供一種 具有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位於平分該碟片厚度之中央平面 的一側且靠近一光入射表面)之高密度雙層光碟,一從該透 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記錄層之第一基材厚度具有 多於7 0微米(最小值)之值,及一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 面到該第二記錄層之第二基材厚度具有少於 1 0 8微米(最 大值)之值,且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距離具有在1 9微米土 5微米範圍内的一值。 較佳的是在該高密度單層光碟内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 射表面到該記錄層之基材厚度可為0.1毫米。該第一與第 二記錄層間之距離可為0.02毫米。該第一與該第二基材厚 度可分別為〇. 0 9毫米與0.11毫米。 較佳的是,該第一基材厚度與第二基材厚度可變動地 設定至一限度,使得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η係在 1.4 5至 1.7 0之範圍内。當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η等於1 . 6時,該 第一基材厚度與第二基材厚度可分別設定為 7 9.5微米± 5 微米與9 8.5微米± 5微米。 【實施方式】 在說明依據本發明的一新穎高密度雙層光碟前,首先 將說明一般高密度雙層DVD或高密度雙層BD。 一般高密度雙層 DVD(如參考號碼30所指)具有120 毫米之直徑與1.2毫米之厚度,且形成有一直徑為15毫米 之中心孔,與一直徑為44毫米之夾持區域且適於由包括在 8 1305645 一光碟裝置之轉台與夾持器加以夾持。高密度雙j 至少包含一第一記錄層,其係依據一般高密度, 之記錄層而形成;及一與該第一記錄層隔開0.0 2 之第二記錄層。詳言之,如第3圖所示,高密度 3 0之第一記錄層係位於距離面對一光學檢取元 2(包括在該光碟裝置中)之一碟片表面約 0.1毫 處,而該第二記錄層係位於距離該碟片表面約0. 深度處。 該高密度雙層光碟之光學檢取元件的物鏡2 於0.85的數值孔徑比NA,且採用波長為405奈 光束4,用於將高密度資料再生自或記錄至該第 記錄層,舆高密度單層DVD 20係相同方式。 當該光學檢取元件採用〇. 8 5之數值孔徑比與 之波長用於將高密度資料再生自或記錄至該記錄 為從一透明基材之該光入射表面到記錄層間之基 成之離焦裕度係可依據下列方程式1而明顯地減 DFM= Λ /((ΝΑ)4 Δ t).................方程式(1) 其中2為波長、ΝΑ為數值孔徑比,而At為 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記錄層間基材厚度之變量。 應注意與一般DVD比較下,增加物鏡之數值 減低波長可導致由於從一透明基材之該光入射表 記錄層間之基材厚度變化所造成離焦裕度的明顯 離焦裕度之明顯減少極端地造成系統雜訊增加。 同時,在該第一記錄層係形成於離該基材0 | DVD 30 L 層 DVD 毫米距離 雙層DVD 件之物鏡 米之深度 12毫米之 具有一等 米之雷射 一與第二 .405奈米 層時,因 材厚度造 低。 從一透明 孔徑比與 面到該等 減少。此 .1毫米處 9 1305645 而該第二記錄層係位於離該基材Ο · 0 8毫米處之情形時,此 配置比該第一記錄層離0.1毫米而該第二記錄層離0.1 2毫 米之情形,可提供較佳之DFM(離焦裕度)保證。 因此基於DFM之考量,需求該第二記錄層之厚度少於 該第一記錄層。 意即,該第二記錄層係位於〇 · 1毫米之厚度内。 除DFM外,在考慮各層之厚度時同時須考慮一球面像 差、慧差與該等WFE。 首先,當假設從一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第一記錄 層之基材厚度係〇 · 1毫米而形成在該記錄層上一光束點之 波前誤差為 〇,則隨著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第二 記錄層之基材厚度而變化的波前誤差如第 4圖之圖表所 示。例如,當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第二記錄層之 基材厚度為〇 · 〇 8毫米或0 · 1 2毫米時,該波前誤差具有約 0.18又 rms之值。 一般而言,全像差應具有低於0.07又rms之值,以免 在一光學系統中產生大量之誤差。在實驗中,其顯示如果 在一真實系統中檢取系統之全像差具有低於 0.0 7 5 λ rms 之值,則該檢取系統將沒有問題。 本發明現將考慮低於0.075 λ rms之情況。 如第4圖所示,在從基材至第二記錄層之厚度係0. 〇 8 毫米或0.1 2毫米時,此值超過真實系統中可接受之0.0 7 5 λ rms甚多。 如上述,當分別設定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第 10 1305645 一與第二記錄層之基材厚度為0.1毫米與0.12毫米,或分 別設定為0.1毫米與0.0 8毫米時,該波前誤差約是真實系 統中無法接受之〇.18λ rms。 同時,如上述可有數種解決方案以補償該波前誤差。 意即,藉由精細地調整包括在該光碟裝置内之準直鏡3位 置,或藉由額外地安裝一液晶元件與其類似者至該光碟裝 置,當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第二記錄層之基材厚 度為 0.0 8毫米或 0.1 2毫米時,該波前誤差會減低至約 0.045 λ rms。 第5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高密度雙層光碟的構造。如 第5圖中所示之高密度雙層DVD(如參考號碼40所指)具有 第一與第二記錄層。從一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 記錄層之第一基材厚度‘ t Γ,會對應於將從在一般高密度 單層光碟内之一透明基材的光入射表面到一記錄層之基材 厚度,減去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距離之半所獲得的一值。 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二記錄層之第二基 材厚度‘ t2 ’,會對應於將從在該一般高密度單層光碟内該 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記錄層之基材厚度,加上該第 一與第二記錄層間距離之半所獲得的一值。 意即,本發明之高密度雙層DVD或高密度雙層BD具 有120毫米之直徑與1.2毫米之厚度,且形成有一直徑為 1 5毫米之中心孔與一直徑為4 4毫米之夾持區域,及適於 由包括在一光碟裝置内之轉台與夾持器加以夾持。本發明 之高密度雙層DVD 40係設置有一第一記錄層,該第一記 11 1305645 錄層係位於距離面對一光學檢取元件之物鸯 光碟裝置中)的一碟片表面約0.09毫米之深 二記錄層係位於距離該光學檢取元件之物鏡 約0.11毫米之深度處。 因此,在上述參考第4圖之情況下,當 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第一與第二記錄層 〇. 〇 9毫米與0.1 1毫米時,該波前誤差只有約 接近在真實系統中可接受之 〇_〇75λ rms。 細地調整準直鏡3之位置與安裝一額外之液 前誤差會減低至約 〇 . 〇 2 5又r m s。以此方式 限制由於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記錄 度產生之波前誤差。 第6 A至6 C圖係係用於比較因物鏡傾斜 差變化,與該高密度雙層光碟内從該透明基 面到記錄層間基材厚度之變化的圖表。請參 圖,在一包括於一光學檢取元件内之物鏡未 由於從一透明基材(即覆蓋層)的光入射表面 基材厚度變化所產生的球面像差,定義了分) 至6 C圖中之線①。
而在該光學檢取元件内之物鏡具有少於 角的狀態下產生之慧差,定義了分別顯示在: 中之線②。由於該球面像差與慧差在整個光 之波前誤差,定義了分別顯示於第6A與6C 在第6A與6C圖中,線①是應用第4圖 L 2 (包括在該 度處,而該第 2的碟片表面 分別設定從該 之基材厚度為 0.0 8 λ rm s, 再者,藉著精 晶元件’該波 >即可有效地 層間之基材厚 造成之波前誤 材之光入射表 考第6A至6C 傾斜之狀態, 到記錄層之間 ί>]顯示在第6 A 〇 . 6度之傾斜 第6A與6C圖 碟各處所造成 圖中之線③。 中之圖表所繪 12 1305645 出,而線②是由下列方程式(2)所獲得。 ② =t(n2-l/2n2)NA3a...............方程式(2) 其中‘t’為厚度、‘η’為折射率、NA為物鏡之數 比,‘ a ’為傾斜量。 通常,考慮一般光學系統之最大傾斜量為 0.6 該慧差係根據該值應用於方程式。 意即,該波前誤差之值係根據方程式(3)計算出 ③ =/"(①2 +②2).........................方程式(3) 其中,①:在物鏡未傾斜之狀態下由於從一透 的光入射表面到記錄層之間基材厚度變化所產生的 差,②:在少於0 · 6度(最大值)傾斜角之狀態下所 慧差,及③:由於該球面像差與慧差對整個光碟所 波前誤差。 因此,如第 6 A圖所示,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 分別到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之基材厚度必須設定在if 微米至1 0 8微米間,以滿足真實系統中可接受之最 誤差值 〇·〇75λ rms。 此結果係考慮了表示光碟折射性之折射率而 值。 特別的是,該結果是根據1.6 0之折射率。 再者,如第6B圖所示,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 分別到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之基材厚度必須設定在介 微米至1 06.5微米間,以滿足真實系統中可接受之 前誤差值0.075 λ rms。 值孔徑 ,因此 明基材 球面像 產生之 造成之 射表面 r於 7〇 大波前 獲得的 射表面 於 68.5 最大波 13 1305645 因此,如第 6 C圖所示,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 分別到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之基材厚度必須設定在介於7 1 微米至1 1 0.5微米間,以滿足真實系統中可接受之最大 前誤差值0.075 λ rms。 以下將詳加說明之。 第 7圖係顯示應用至依據本發明之高密度雙層光 時,從一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 基材厚度的範圍表。如第6 A至6 C圖所示,從該透明基 之光入射表面到記錄層之基材厚度,係依據該透明基材 一折射率而變動地設定。 例如,當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η為1.6 0時,從該透 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該等記錄層之基材厚度,必須設 在介於約70微米至108微米間,以滿足0.075 λ rms之 大波前誤差值。 如果對其他折射率考慮相同之情況件,當該透明基 之折射率η等於1.4 5時(如第5 B圖所示),從該透明基 的光入射表面到該等記錄層之基材厚度必須設定在介於 6 8.5微米至106.5微米間,以滿足0.075又rms之最大 前誤差值。 此外,當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η等於1 · 7 5時(如第 圖所示),從該透明基材的光入射表面到該等記錄層之基 厚度必須設定在介於約1 1 〇 . 5微米至7 1.4微米間,以滿 0.075 λ rms之最大波前誤差值。 結論是,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記錄 面 .4 波 碟 之 材 之 明 定 最 材 材 約 波 5C 材 足 層 14 1305645 之基材厚度係在約108微米+2.5(或-1 .5)微米(最大值)之範 圍内,而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二記錄層之基 材厚度係在約7 〇微米+ 1.4 (或-1 · 5 )微米(最小值)之範圍内。 因此參考第8圖所示,依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之高 密度雙層光碟構造,從該透明基材的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 記錄層之基材厚度係設定在一 7 0微米值(最小值),而從該 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二記錄層之基材厚度係設定 為一 1 0 8微米值(最大值),同時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之 距離係設定在1 9微米± 5微米之範圍内。 現在,將在下文更詳細加以說明。 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可用該等值的一平均加以區分, (意即以89微米(=70+ 1 08/2)當作一界線),例如當第一記錄 層具有7 0微米之最小值時,該第二記錄層必須具有一 8 9 微米之界線值,而當第二記錄層具有1 0 8微米之值時,該 第一記錄層必須具有一 8 9微米之界線值。 因此,該第一記錄層與第二記錄層間之距離可被設定 為1 9微米。且如果考慮製造誤差裕度,其可被設定成現行 系統中可接受之1 9微米± 5微米之值。 雖然可考慮比上述之值的範圍較寬之厚度,然在考慮 用於製造該記錄層之技術時,需求其誤差裕度為± 5微米。 因此,如果企求各層間距離係以1 9微米為代表時,各層間 之平均值將最為穩定。意即,8如果分別計算各層之平均 值,該平均值分別為7 9.5微米與9 8.5微米"依據此結果, 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各個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之基 15 1305645 材厚度可分別設定在7 9.5微米± 5微米與9 8.5微米± 5微米。 因此,如第8圖所示,當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η等於 1.6 0時,從該透明基材的光入射表面分別到第一與第二記 錄層之基材厚度,係分別設定在7 9.5微米與9 8.5微米, 而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之距離係設定在1 9微米± 5微米之 範圍内。在此情形下,依據所許可± 5微米之距離限制,從 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分別到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之基 材厚度,係分別設定在7 9 · 5微米± 5微米與9 8.5微米± 5微 米。 依據該高密度雙層光碟之組態,可以有效地限制由於 從該透明基材的光入射表面分別到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之基 材厚度變化所產生的球面像差,及由於該物鏡之傾斜產生 之慧差在整個光碟各處所造成之波前誤差。 雖然本文所揭示之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例僅供示範目 的,熟知本項技術人士應瞭解各種修改、增加與替代均係 可行且不脫離本發明揭示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與精 神。 由以上說明可明顯得知,本發明提供一種高密度雙層 光碟,用於最小化由於從一透明基材的光入射表面分別到 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之基材厚度變化所產生的球面像差,及 由於該物鏡之傾斜產生之慧差在整個光碟各處所造成之波 前誤差,及能夠更準確地將信號記錄至或再生自該光碟。 【圖式簡單說明】 16 1305645
本 發 明 上 述 與 其 他 g 的、 特 色 與 其他 優 勢 可 從 下 列 結 合 隨 附 圖 式 之 詳 細 說 明 中 清楚 地 瞭 解 ,其 中 » 第 1 圖 顯 示 一 普 通 DVD之構造; 第 2 圖 顯 示 一 般 兩 密 度單 層 DVD 丨之樟 P造, 第 3 圖 顯 示 可 說 明 本 發明 的 一 兩 密度 雙 層 光 碟 之 構 造 範 例 第 4 圖 係 用 於 比 較 因 球面 像 差 造 成之 波 前 誤 差 變 化 , 與 該 密 度 雙 層 光 碟 内 從 一透 明 基 材 之光 入 射 表 面 到 記 錄 層 間 基 材 厚 度 之 變 化 的 圖 式; 第 5 圖 顯 示 依 據 本 發 明之 — 密 度雙 層 光 碟1 的; 溝: 造 > 第 6A至< 5C 圖 係 用 於 比較 因 物 鏡 傾斜 造 成 之 波 前 誤 差 變 化 J 與 該 1¾ 密 度 雙 層 光 碟内 從 一 透 明基 材 之 光 入 射 表 面 到 記 錄 層 間 基 材 厚 度 之 變 化的 圖 式 J 第 7 圖 係 顯 示 應 用 於 依據 本 發 明 之該 1¾ 密 度 雙 層 光 碟 時 5 從 一 透 明 基 材 之 光 入 射表 面 到 第 一與 第 — 記 錄 層 間 之 基 材 厚 度 的 範 圍 圖 表 > 第 8 圖 顯 示 依 據 本 發 明一 具 體 實 施例 之 兩 密 度 雙 層 光 碟 的 構 造 〇 [ 元 件 代 表 符 號 簡 單 說 明 ] 1 物 鏡 2 物 鏡 3 準 直 鏡 4 雷 射 光束 10 數 位 多 功 能 光 碟 20 r§3 密 度單 層 DVD 30 密 度 雙 層 DVD 40 1¾ 密 度雙 層 DVD 17

Claims (1)

1305645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高密度雙層光碟,至少包含一第一記錄層與一第二 記錄層,該等層均位於一平分該碟片厚度之中央平面的 一側,且靠近一光入射表面;其中 一從一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記錄層之第一 基材厚度具有多於70微米(最小值)之值;及 一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二記錄層之第二 基材厚度具有少於1 〇 8微米(最大值)之值,分別在該透明 基材之折射率為η之情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該 第一基材厚度與該第二基材厚度會被設定至一限度,使 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η為1.6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該 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之距離係在1 9微米± 5微米之範圍 内。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該 第一基材厚度與該第二基材厚度會被變動地設定至一 限度,使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η在1.45至1.70範圍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分 18 1305645 別設定該第一基材厚度與第二基材厚度為 79.5微米±5 微米與9 8.5微米± 5微米,當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η係 等於1.60。 6. —種用於記錄至或再生自一光學記錄媒體之裝置,至少 包含: 將一資料記錄至或再生自該光學記錄媒體之光學檢取 器,該光學記錄媒體包括二記錄層,該第一記錄層具有多 於7 0微米(最小值)的一厚度而該第二記錄層具有少於1 0 8 微米(最大值)的一厚度(分別離一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 面),且分別在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為η之情況;及 控制該檢取器將資料記錄至或再生自該光學記錄媒體 之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層的控制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裝置,其中一從一透明基 材之該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記錄層之第一基材厚度具 有多於7 0微米(最小值)之值,及一從該透明基材之該 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二記錄層之第二基材厚度具有少於 108微米(最大值)之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基材厚 度與第二基材厚度會被設定至一限度,使得該透明基材 之折射率η為1.60。 19 1305645 9. 一種高密度雙層光碟,至少包含一第一記錄層與一第二 記錄層,該等層均位於一平分該碟片厚度之中央平面的 一側,且靠近一光入射表面;其中 一從一透明基材之該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記錄層之第 一基材厚度具有多於68.5微米(最小值)之值;及 一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二記錄層之第二 基材厚度具有少於1 1 〇 · 5微米(最大值)之值, 其中該6 8 · 5微米至1 1 0.5微米之範圍是根據一折射率 比值為1.45至1.6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一 從一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記錄層具有多於 6 8 · 5微米值(最小值)之第一基材厚度會被設定至一限 度,使得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η為1.4 5。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一 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二記錄層具有少於 110.5微米值(最大值)之第二基材厚度會被設定至一限 度,使得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η為1.7 0。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該 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之距離係在1 9微米± 5微米之範圍 20 1305645 内。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 其中該第一基材厚度與該第二基材厚度被分別設定為 7 9.5微米± 5微米與9 8 · 5微米± 5微米,當該透明基材之 折射率比係等於1.6 0。
14. 一種用於記錄至或再生自一光學記錄媒體之裝置,至少 包含: 將一資料記錄至或再生自該光學記錄媒體之光學檢取 器,該光學記錄媒體包括二記錄層’該第一記錄層具有多 於68.5微米(最小值)的一厚度及該第二記錄層具有少於 1 1 0.5微米(最大值)的一厚度(分別離一透明基材之光入射 表面),且分別在該透明基材之折射率為η之情況;及
控制該檢取器將資料記錄至或再生自該光學記錄媒體 之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層的控制器。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折射率比 係 1 · 4 5 至 1 · 7 0。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之裝置,其中一從一透明 基材之該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記錄層之第一基材厚度 具有多於7 0微米(最小值)之值,及一從一透明基材之 21 1305645 該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二記錄層之第二基材厚度具有少 於1 0 8微米(最大值)之值,係分別在該透明基材之折射 率為1 . 6 0之情況。
17. —種高密度雙層光碟,至少包含一第一記錄層與一第二 記錄層,該等層均位於一平分該碟片厚度之中央平面的 一側,且靠近一光入射表面;其:中 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位於離該透明基材之該光入射表 面6 8.5微米至1 1 0.5微米的一範圍内,係在該透明基材之 折射率η為1.4 5至1.7 0之情況。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 從一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具 有68.5微米至106.5微米範圍之第一與第二基材厚度 會被設定至一限度,使該折射率η等於1.4 5。
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 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具 有70.0微米至108.0微米範圍之第一與第二基材厚度 會被設定至一限度,使得該折射率η等於1.6 0。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 從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具 22 1305645 有7 1.4微米至1 1 0.5微米之範圍的第一與第二基材厚 度會被設定至一範圍,使得該折射率η等於1 · 7 0。 21. —種高密度雙層光碟,至少包含一第一記錄層與一第二 記錄層,該等層均位於一平分該碟片厚度之中央平面的 一側,且靠近一光入射表面,其中;
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位於離該透明基材之該光入射表 面7 0.0微米至1 0 8.0微米的一範圍内,係在該透明基材之 折射率η為1 _ 6 0之情況。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 該第一基材厚度與該第二基材厚度被設定為79.5微米土 5微米與9 8.5微米± 5微米。
23. —種用於記錄至或再生自一光學記錄媒體之裝置,至少 包含: 將一資料記錄至或再生自該光學記錄媒體之光學檢取 器,該光學記錄媒體包括具有第一記錄層與第二記錄層的 二記錄層,該第一記錄層舆第二記錄層位於距離一透明基 材之該光入射表面6 8.5微米至1 1 0 · 5微米之範圍内,在該 透明基材之一折射率η範圍為1.4 5至1 · 7 0之情況;及 控制該檢取器將資料記錄至或再生自該光學記錄媒體 之該第一或第二記錄層的控制器。 23 1305645 2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所述之裝置,其中一從一透明 基材之該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記錄層之第一基材厚度 具有多於7 0微米(最小值)之值,及一從一透明基材之 該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二記錄層之第二基材厚度具有少 於1 0 8微米(最大值)之值,分別在該折射率η為1.6 0 之情況。
25. —種高密度雙層光碟,至少包含一第一記錄層與一第二 記錄層,該等層均位於一平分該碟片厚度之中央平面的 一側,且靠近一光入射表面,其中; 一從一透明基材之一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一記錄層的第 一基材厚度,會對應於將從在一高密度單層光碟内一透明 基材的光入射表面到一記錄層之一基材厚度,減去該第一 與第二記錄層間距離之半所獲得的一值;及
一從該透明基材之該光入射表面到該第二記錄層的第 二基材厚度,會對應於將從在該高密度單層光碟内該透明 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該記錄層之基材厚度,加上該第一與 第二記錄層間距離之半所獲得的一值。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 從在該高密度單層光碟内該透明基材之光入射表面到 該記錄層之基材厚度係0.1毫米。 24 1305645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 該第一與第二記錄層間之距離係〇 . 〇 2毫米。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5項所述之高密度雙層光碟,其中 該第一與該第二記錄基材厚度分別係0 . 〇 9毫米與0 · 11 毫米。
25 1305645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5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 2 物鏡 3 準直鏡 4 雷射光束 40 高密度雙層DVD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 特徵的化學式:
TW092115326A 2002-06-05 2003-06-05 High-density dual-layer optical disc TWI30564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20031742A KR20030093857A (ko) 2002-06-05 2002-06-05 고밀도 듀얼 레이어 광디스크
KR1020020031741A KR20030093856A (ko) 2002-06-05 2002-06-05 고밀도 듀얼 레이어 광디스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3662A TW200403662A (en) 2004-03-01
TWI305645B true TWI305645B (en) 2009-01-21

Family

ID=297385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07565A TWI345236B (en) 2002-06-05 2003-06-05 High-density dual-layer optical disc
TW092115326A TWI305645B (en) 2002-06-05 2003-06-05 High-density dual-layer optical disc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07565A TWI345236B (en) 2002-06-05 2003-06-05 High-density dual-layer optical disc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2) US20040246870A1 (zh)
EP (2) EP1509914A4 (zh)
JP (2) JP2005529445A (zh)
CN (1) CN100541626C (zh)
AU (1) AU2003232662A1 (zh)
BR (1) BR0305025A (zh)
CA (1) CA2455889A1 (zh)
HK (1) HK1069473A1 (zh)
MX (1) MXPA04001183A (zh)
RU (1) RU2284590C2 (zh)
TW (2) TWI345236B (zh)
WO (1) WO2003105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33091A1 (en) * 2005-04-01 2006-10-19 Schut David M Storage device having storage cells having a size less than a write light wavelength
HU0501203D0 (en) * 2005-12-23 2006-02-28 Lako Sandor Dezsoe Dr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oring and reading-out information
JP2008243305A (ja) * 2007-03-28 2008-10-09 Tdk Corp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
JP5167735B2 (ja) * 2007-09-12 2013-03-21 Tdk株式会社 光再生方法、光再生システム
JP5191857B2 (ja) * 2008-10-08 2013-05-0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方法,基板処理装置,記憶媒体
US20100118685A1 (en) 2008-11-12 2010-05-13 Yoshiaki Komma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WO2010055646A1 (ja) 2008-11-12 2010-05-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光情報装置
US20110075534A1 (en) * 2008-11-13 2011-03-31 Yoshiaki Komma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device
DE212009000091U1 (de) 2009-02-18 2011-03-17 Ermakov, Pavel Vladimirovich Warenausgabesystem
DE212009000230U1 (de) 2009-08-26 2012-04-11 Pavel Vladimirovich Ermakov System in einem Verkaufsautomaten zur Ausgabe von Waren oder Zugaben zu Waren von beliebiger For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58306B2 (ja) * 1994-07-26 2004-08-2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多層記録ディス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US5540966A (en) * 1994-08-05 1996-07-3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ual layer optical medium having partially reflecting thin film layer
JPH08220657A (ja) * 1994-12-15 1996-08-30 Nikon Corp 投射装置
KR100199298B1 (ko) * 1995-06-08 1999-06-15 모리시따요오이 찌 한면 판독형 2층식 광디스크 및 재생헤드
JPH10134487A (ja) * 1996-10-29 1998-05-22 Alpine Electron Inc デジタル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002175646A (ja) * 2000-09-28 2002-06-2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スク作製方法及びディスク転写方法
JP3919661B2 (ja) * 2000-10-03 2007-05-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2170276A (ja) * 2000-12-01 2002-06-1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学式多層情報記録媒体
TW583660B (en) * 2001-01-25 2004-04-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edium
US20020197441A1 (en) * 2001-03-29 2002-12-26 Ramesh Hariharan Storage medium for data
JP2002352469A (ja) * 2001-05-25 2002-12-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995993B2 (ja) * 2001-06-22 2007-10-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フォーカシング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JP2003016691A (ja) * 2001-06-29 2003-01-17 Toshiba Corp 多層構造の情報媒体およびこの媒体を用いる装置
JP3580280B2 (ja) * 2001-10-25 2004-10-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73572A (ja) * 2001-12-06 2003-06-20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とその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46870A1 (en) 2004-12-09
TWI345236B (en) 2011-07-11
RU2004107578A (ru) 2005-04-10
JP2007141453A (ja) 2007-06-07
BR0305025A (pt) 2004-11-09
CA2455889A1 (en) 2003-12-18
MXPA04001183A (es) 2005-02-17
CN1550011A (zh) 2004-11-24
JP2005529445A (ja) 2005-09-29
WO2003105144A1 (en) 2003-12-18
EP1509914A4 (en) 2007-10-31
EP1509914A1 (en) 2005-03-02
TW200403662A (en) 2004-03-01
CN100541626C (zh) 2009-09-16
RU2284590C2 (ru) 2006-09-27
AU2003232662A1 (en) 2003-12-22
EP2015301A1 (en) 2009-01-14
TW200741698A (en) 2007-11-01
HK1069473A1 (en) 2005-05-20
US20070195684A1 (en) 2007-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78786B1 (ko) 광기록매체와 광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US20070195684A1 (en) High-density multi-layer recording medium and an apparatus for writing to or reading from such a recording medium
JP2001209936A (ja) 厚さの相異なるディスクの判別方法、フォーカス検出方法、再生方法、及び記録方法
JPH09237431A (ja) 対物レンズ装置及びそれを適用する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並びに対物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5075681B2 (ja) 対物レンズ
KR20120066050A (ko) 광기록 매체, 광기록 매체의 제조 방법
JP3919661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H09231671A (ja) 厚みが異なるディスクの判別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WO2007108507A1 (ja)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
AU2007200467B2 (en) High-density dual-layer optical disc
JP3567444B2 (ja)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再生方法
JP2002092969A (ja)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TW200912918A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00578629C (zh) 高密度双层光盘
KR100570866B1 (ko) 회절 광학 소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광픽업 장치
KR20030093857A (ko) 고밀도 듀얼 레이어 광디스크
JP2003114383A (ja) 光ディスク用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5166257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H103686A (ja) 情報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その対物レンズ
JPH07272320A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1176134A (ja) 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09251657A (ja) 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記録再生方法
JP2003141773A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2208184A (ja) 光記録媒体、再生ヘッド及び再生装置
JPH08306065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厚み補正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