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3294B - Optical encoder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encod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83294B
TWI283294B TW093127406A TW93127406A TWI283294B TW I283294 B TWI283294 B TW I283294B TW 093127406 A TW093127406 A TW 093127406A TW 93127406 A TW93127406 A TW 93127406A TW I283294 B TWI283294 B TW I2832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cident
inclined surface
reflected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7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9357A (en
Inventor
Toru Oka
Yoichi Ohmura
Hajime Nakajima
Masahiko Sakamoto
Toshikazu Kitagak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19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9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3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32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2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D5/3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 G01D5/3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the beams of light being detected by photocells
    • G01D5/36Forming the light into pul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2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D5/3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 G01D5/3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the beams of light being detected by photocells
    • G01D5/347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the beams of light being detected by photocells using displacement encoding scales
    • G01D5/34707Scales; Discs, e.g. fixation, fabrication,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Transform (AREA)

Description

128329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光學式刻度(scale)的光學式編碼 裔’尤其疋關於降低檢測誤差的光學式編碼器。 【先前技術】 光學式編碼器一般係藉由將從光源射出的平行光束照 射在父互配置有透光部與非透光部的光學式刻度 (scale),將之轉換成調變信號,並利用受光元件將該調變 化號轉換成電信號而檢測出旋轉軸的旋轉角度、旋轉速度 或直線移動物體的位置、速度的裝置。 以低價格化、高精度化為目的的光學式編碼器的習知 例中,可列舉例如專利文獻i。依據該專利文獻1,習知作 法係藉由例如「在玻璃板上實施鉻的蒸鍍,再蝕刻鉻層以 加工為透明部與非透明部」來作成圖案以製作光學式刻 度’、故有成本尚等之問題,而為解決該項問題,文獻中工 記載有在透光部間藉由例如樹脂成形,而設置具備有對於 入射光線而言入射角會在臨界角以上的傾斜部之遮光部 (非透光部)’並記載著若交互具備該遮光部與透光部的 話,可形成與利用蒸鍍鉻所作的縫列一樣的光學式刻度, 而此,成運用樹脂成形的低成本化。在該專利文獻i之顯 不。一貫施例的第2圖的說明中,記載著··「將臨界角設在 45以下,並將形成光學格子中的一個凸部的例如像 1〇3、。1〇卜般的傾斜面彼此間的延長面±所形力的角度設 為90 ,且使射入例如9a與9b般的平坦面之光的入射角 316285 5 1283294 設為〇。。」、「因射入傾斜面10a的光其入射角變成45。, 所以被全反射,呈直角反射,而與另一個傾斜面丨〇b呈45 的角度而射入,再被全反射而呈直角反射而回到原來的 入射側」。 再者,於其他習知例方面,可列舉專利文獻2及3。 一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於由聚碳酸脂構成的透 光性構件的表面,交互形成透光部,及非透光部的光學式 刻度,該非透光部係由相對於人射光線設定成使入射光線 ^入射角在臨界角以上的傾斜面所構成,#使用聚碳酸脂 時’因全反射的入射角的範圍較廣,所以即使在入射光斜 射入光學式刻度的場合,也較能使光全反射而回到先前射 來的方向,而難以產生雜散光(Stray Light)。 再者,於專利文獻3中記载有,光路變更功能係包含 相對於可動被覆板的厚度而言充分小的凹凸形狀,並將該 凹凸升/狀至)形成在上述區域的一方,且至少形成Η固以 上而《又置複數個凹凸構造來抑制凹凸構造的厚度。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昭6G-14G119號公報(第i至2 頁,第1、2圖) 專利文獻2:曰本特開昭62一5131號公報(第丄至 第1至3、5圖)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平1卜287671號公報(第4頁, 弟1至3圖) 【發明内容】 316285 1283294 習知之光學式編碼器其構成因如 以下之 問題。 於入射到光學式刻度之相鄰的傾斜面間形成㈣。之 光P的光王反射而回到原來的入射側之情況,因反射所 致的光損失理想上為0,錢射方向與人射光的向量完全 平打。亦即,該反射光追循人射絲跡的反對方向到達光 源不過,構成上述傾斜面的角度因成形精度等常會從90 。稍微偏移,所以到達光源的反料位置很有可能入射到 光源兀件的電極與晶片肖墊等成為光學上的反射膜的部 位。當來自刻度遮光部的反射光線人射到上述反射膜時, 將以從入射位置拉出的反射膜的垂直線為對稱軸而再反 射0 通常,光學式刻度係由複數個執構成,而從光源射出 的光束係經透鏡等轉換成大略平行的光,而照射在上述複 數個軌。亦即,光源被配置在複數個軌所佔寬度的大略中 央。 因此,來自某條執(假定稱為第丨軌)的刻度遮光部之 反射光線在上述反射膜再被反射,而入射至位在相對於上 述反射膜的垂直線之對稱位置的其他軌(假定稱為第2 軌)。 入射到該對稱位置的光束之光量依第丨軌的刻度圖案 而被調變’使得經第1軌調變的調變光重疊在本來废接二 經第2軌的光學式刻度調變的穿透光之受光元件上。 it Li 時,來自第1執的反射光所形成的調變信號,係與穿透第 316285 7 1283294 1軌的穿透光所形成的調變信號呈相反相位。上述第^九 的反射光所形成的調變信號,會給利用第2軌進行的檢測 帶來誤差。 上述現象在來自第2軌的刻度遮光部之反射光也產生 同桉的h形,會使利用第1軌進行的檢測產生誤差。 再者,於執只有1條之情況也是一樣,會有來自自執 的反射光形成檢測誤差的情形。 “如上所述,於具備有相鄰的傾斜面間呈9〇。的遮光部 之光學式刻度的情況,入射到光學式刻度的光線之中入射 到遮光部的光係朝向與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前進的反射 光,且該入射方向與反射方向大致平行。 此種現象,在入射光的光軸相對於光學式刻度大致為 垂直的Μ況下,對於在玻璃等的透明基板上具有藉由蒸鐘 鉻與蝕刻加工等而形成的透明部(相當於透光部)與不透 明部(相當於遮光部)之光學式刻度而言亦相同。亦即,入 射於某執的光線之一部分由蒸鍍有鉻等的遮光部所反射, 再於發光點周圍的電極或晶片焊墊(diepad)入射、反射, 而與上述習知例一樣有入射到其他執以致發生檢測誤差的 可能性。 又’於上述專利文獻1至3的任一文獻中,均未有關 於來自遮光部(非透光部)的反射光引起誤差之記載或暗 示0 本舍明係為解決上述習知技術的問題點而研發者,其 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從光學式刻度的非透光部反射 8 316285 1283294 將上述晶片焊墊的面積設成與該晶月焊墊和上述光源的接 觸面積大致相同。 1個以上接受上述輸出圖案的光之受光元件之受光部的光 學式編碼器中,前述光源係接合在基板上的晶片焊墊,並 、再者’於具備:具有配置有透光部與非透光部的丨個 以上的執,並藉由照射輸入光使其輸出圖案形成光學式符 號的光學式刻度;設有“固以上用以照射上述輸入光二光 源之光源部;及設有丨個以上接受上述輸出圖案的光之受 光元件之受光部的光學式編碼器中,在以上述光源的光轴 為對稱軸而與來自上述光源的輸入光之照射區域内的上述 非透光部對稱之位置配置上述光學式刻度之無執的部分。 根據本發明,非透光部係由至少!組傾斜面構成,該 組傾斜面係相對於來自切、的輸人光設定成使該輸入光的 光軸的入射角在臨界角以上,且呈向上述輸人光的入射側 擴展之八字狀而相向,並構成為入射於一方的傾斜面之入 2光全反射而朝另一方的傾斜面入射,且至少一部份在另 :方的傾斜面反射,而且構成為在上述另—方的傾斜面反 士的反射光不會入射到上述光源的發光部及發光部周圍的 :射部,所以來自光學式刻度上的某執的非透光部之反射 ,不會入射至光源的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而被吸收或散 射’故幾乎不會再射入他執或自執之任何一方。並社果 =制從非透光部反射的光線再人射到他執或自軌㈣起 的决差。 316285 10 1283294 射部,:以::以反射防止膜被覆光源的發光部周圍之反 即使入射财刻度上的某執之非透光部的反射光 膜:Γ 的發光部周圍之反射部,也因被反射防止 斧收’而幾乎不會再入射到他軌及自執的任何一方。其 所引起從非透光部反射的光線再入射到他軌或自執
片焊it光源係接合在基板上的晶片料,且將上述晶 乎相门P積设成與該晶片焊墊和上述光源的接觸面積幾 :相::所以來自光學式刻度上的某執之非透光部的反射 率變低,=為光源的發光部周圍之反射部的W谭塾機 S低’而幾乎不會再入射到他軌及自軌的任何一方。並 ;引起L抑制從非透光部反射的光線再入射到他軌或自軌 所w起的誤差。 白本、、β ’由於構成為在以光源的光轴作為對稱軸而與來 η 2人射光照射區域内之非透光部對稱的位置配置光 無軌的部分,所以即使來自光源的輸入光變成 部、1反射的反射光,並在光源的發光部周圍之反射 再度人射至光學式刻度,也幾乎不會再入射 Α自軌的任何—方。其結果’可抑制從非透光部反 、白、〜、’泉再入射到他軌或自軌所引起的誤差。 【實施方式】 ' (第1實施形態) 在說明實施形態之前,首先根據圖式說明在專利文獻 3所不之*知光學式編碼器中,從光學式刻度的非透 316285 11 1283294 光部反射的光線再入射到他軌或自執所引起的誤差。第^ 圖係顯示上述習知之光學式編碼器的代表性構成,更具體 而言,(a)為切斷包含各軌之面的光學式編碼器之剖面 圖,(b)為從光學式刻度側看光源部的平面圖,(c)為從與 (a)的剖面垂直之面切開所見的光學式刻度之剖面圖。 如第1圖(a)、(b)所示從基板116上所具備的例如led 等發光兀件(光源)1〇1的發光點射出的光線1〇3經透鏡 形成平行光,而入射於由光學式刻度1〇5的透光部與遮光 部(非透光部)構成的軌106。如第i圖&)所示,執1〇6係毫P 由V犬起1 〇 7 (相當於成為非透光部的傾斜面)與平坦部(相 當於成為透光部的平坦面)構成,v突起1〇7的頂角的設計 值為9 0 光學式刻度1 〇 5的折射率,係選擇使由與空氣 等外圍部的折射率差所決定的臨界角在45。以下。 入射於軌106的光線(輸入光)103中,入射於突起1〇7 的光因以45。入射角入射於v突起的斜面(傾斜面),所以 在V突起107的斜面全反射2次,形成朝與入射方向相反鲁鲁 的方向前進的反射光1〇8。反射光1〇8於透鏡1〇4進行折 射,而再回到發光元件1〇1。 通常會因製造誤差而使突起107的頂角角度從設計值 ^ 90°稍微偏離,或者光線1〇3對v突起1〇7的入射角稍 =攸45偏離,因此,反射光1〇8的一部分或大半部不會 回到發光點1 02,而入射到其周圍的電極i 〇9或晶片焊墊 11 〇。在此,雖就反射光丨〇8入射到電極丨09的情形加以敘 述,但入射到晶片焊墊110的情況也會產生相同現象。又 316285 12 1283294 在第1圖中,為容易理解起見係在電極1〇9及晶 施加陰影線。 一作為電極109的材料-般係使用金屬,而因為其反射 率南’所以反射光!08將以入射於電極1〇9的地點延伸的 電極109的垂直線110當作對稱軸而再度反射。之後,入 射於透鏡1G4並折射,而人射於與執⑽$同的執112。 由於執112也是由透光部與遮光部構成,故反射幻⑽的 。”刀通過執112的透光部,而由設在與光學式刻度服 的光源1相反側(第i圖中為在光學式刻度1〇5的上方< 受光元件113受光。 通過軌⑽的光係被設計成藉由透光部與遮光部的配 列圖案而變成接受某種強度調變的調變信號。 反射光1G8雜受與上述調變信號相反相位的調變。因 此,在受光元件113入射有:從發光元件101射出,於透 鏡104形成平行光,而通過幸九112的透光部直接入射之光 線114’以及經執106調變且與軌1〇6的穿透光為相反相 位之反射光108中通過執112的透光部之光線115的兩 者。亦即,光學式刻度1〇5若在與第i圖(&)之紙面垂直的 方向移動的話,受光元件113因輪出重疊了反映軌ιΐ2的 透光部的配列圖案之本應檢測出的輸出,與反映執ι〇6的 遮光部的配列圖案之輸出的信號,故產生檢測誤差。 當然,來自執112的遮光部的反射光也經由電極1〇9 或晶片焊墊110入射到軌106,故在受光元件11?的輸出 也含有檢測誤差。 316285 13 1283294
第2圖及第3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 光學式編碼器的構成,第2圖(a)係整體的剖面圖,第2 圖(b)係放大顯示第2圖(a)的v突起附近(以圓圈所圍的部 为)之剖面圖,第3圖(a)係從受光部來看的平面圖,第3 圖(b)係放大顯示第3圖(a)的一部分(以圓圈所圍的部分) 平面圖又’弟2圖係顯示弟3圖(b)的A-A線之剖面。 例如像LED般的光源1,係配置在設於基板2的晶片 知墊3上。作為晶片焊墊3的材料,與電極一樣一般係使 用金屬故其反射率高。又,基板2具備吸收光或使其散射 的極少有正反射光的表面。從光源丨射出(照射)的光線(輸 入光)4係於透鏡5使其折射成與透鏡5的光軸6大致平行 的光,光線4於透鏡5被折射後,入射到光學式刻度7。
如第3圖所示,光學式刻度7係由複數條的軌丨4^ 5 (在第3圖中為施加以斜影線)構成,在各執14、15以周 期P、寬度P/2並排V突起8。在第3圖係顯示線式刻度之 一例,光學式刻度7係相對於光源丨、晶片焊墊3及透鏡5 而相對地在第3圖(a)中的箭頭方向移動。 光學式刻度7係由V突起8(相當於呈向輸人光4的入 射側擴展的人字狀而相向之至少丨組傾斜面所構成的非透 光部)與平坦部9(相當於由平坦部構成的透光部)構成,V 突起8的傾斜面8a、8b的傾斜角如第2圖③)所示,相對 於平坦部9(平坦面)呈(451)。。不過,α“<α<45 之數值。又,傾斜面8a、8b所形成的角度為(9〇 + 2“)。, 亦即(90+7)° 。不過,〇<γ<9〇。 316285 14 1283294 圍部的折射率差係選擇使由與空氣等外 輸入二t: 對於來自光源1的輸入光4設定成使 4入射軸6的入射角在臨界角以上,且呈向輸入光 U弟2圖中的下側)擴展之八字狀而相向之至少! 組傾斜面8 a、只h 慧Ο·、 π 斤構成。因此,入射到V突起8的光線4 口:到王反射’故不會入射到受光元件山,而僅使入射 並牙透平坦部9的光線入射到受光部11的受光元件lla, 並加以檢測。 再者於此,平坦部9與V突起8的寬度比並益 定,有時平坦部9的寬度也會有成為〇的情況。;:受光元 件lla並不限定為單一元件,也會有由複數個元件構成的 情況。 在苐2圖中,係顯示行進於光轴6的左側之光線4入 射於V突起8的右斜面(右側的傾斜面)8a之情況。光線* 的行進方向平行於光軸6的場合,因入射角為(45_α)Γ故 會全反射,而入射於左斜面(左側的傾斜面)8b。因朝向左 斜面8b的入射角成為(45 + 3 α)。,所以在此也全反射而被 反射成為反射光1 0。此時反射光1 〇的行進方向與光轴6 所形成的角度變為4 α。傾斜面8a、8b形成的角度為(9〇 + 2 α )。,亦即從90°偏離,故反射光不與入射光4平行。 反射光1 〇係於光學式刻度7和外圍部的交界折射,與 光軸6形成的角度成為Θ後,雖會藉由透鏡5折射而到達 光源部C基板2)’不過在依據本貫施形態之光學式列戶 3]6285 15 1283294 中,反射光10入射於基板2的位置係m 的外側(不入射於光源丨 ,°成在晶片焊墊3 片焊墊3盥命& Λ 、 、X、’邛及發光部周邊的例如晶 上述”寺的反射部),亦即以滿足下式的方式設定 X > W ( 1 ) 2之H反射光1G在基板2上的人射位置與光源1的發 之2 1係從晶片焊塾3的端部到光源1的發光點
射,=ί實施形態中,基板2雖具有吸收光或使光散 射㈣tt極t的表面、’、但若有與晶片焊墊3 -樣正反 η沪:至丨:知之丨月況’上述w只要變更從正反射率高的區 域编部到光源1的發光點距離即可。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況,X可寫成如下式。 [數式1] ah
X X tan((9) (2)
Θ ^sin'1 (nsin(4 a )) (3) 在此,f為透鏡5的焦距、h為光源丨的厚度、a為光 線4入射於光學式刻度7的位置與光軸6的距離、L是透 鏡主面與光學式刻度7下面的距離,n代表光學式刻度7, 的折射率。又在此,係假定,光線4與反射光1〇於左斜面 8b的反射點之距離s、反射光! 〇於左斜面8b的反射點與 反射光10和光學式刻度7的下面之交叉點的距離s2,及 透叙5的像差’係均可加以忽視程度的非常小。再者,光 316285 16 1283294 學式刻度7的外部係設為折射率1的空氣。 於可寫成 tan(0 )=θ、siw 4、Sin(4a )=4α 時’ 由(1)式、(2)式、(3)式可得 [數式2] M +ah a>MTIWl^) (rad) (4) 例如於:w=0. 5mm、f = 5mm、h=〇. 25mm、a=2mm、L=5mm 及 η=1· 5 時,計算(4)式,則可求出。 α > 0. 02(rad)= 1. 15(deg) 又在本實施形態,係將α設定成對於表示光線4相對 於光學式刻度7的入射位置的所有的a或大部分a的值, 均能滿足(4)式。當設定a為從—2麵到+2匪之值時,a;= + 2mm 枯(4)式的右邊成為最大值。不過,關於a係將第2圖的 左方向設為+,而其他的變數則為無向量(不具方向之正 值)在本只施形悲,係設定為上述的1 · 15 (deg)以上的 a ° 再者,如上述光學式刻度7的臨界角0 c為未滿(45 -α 0 c < 45- α )。 亦即,由 α <45-^ c(deg) (5) n-1. 5 可得 ck <3.19(deg)。 又,本實施形態中係以(2)式及(4)式分別表示x及 α ’不過光學系的構成若改變,式子當然也有改變的可能。 316285 17 1283294 又,上述α之值可不依據光學式刻度7的臨界角 而設在3。以下。其理由為,可使在右斜面8a反射的光線 4不朝左斜面8b入射而朝不可預期的方向前進,而成為漫 射光的機率很小的緣故。 ' 如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構成為入射於—方的傾 斜面8a的入射光4全反射而朝另一方的傾斜面肋入射,' 再在另一方的傾斜面8b全反射,而且構成為在於另—方 傾斜面8b反射的反射光10不會入射到光源i的發光部及 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光源!(發光元件)的電極和晶片p 塾3等的反射部),使從光學式刻度7上的錄(例如執〔 =非透光部σ突起8)反射的光線10不會入射到光源“勺 %極和晶片焊塾3等的反射部而被吸收或散射,故幾 不會入射到他軌(例如幸九15)及自軌(例如幸九14)的任何一 $。其結果,可抑制從非透光部(ν突起8)反射的光線再入 射到他執或自執所引起的檢測誤差。 又在上述中,係針對構成為入射於-方的傾斜面8a 、入射光4全反射而朝另一方的傾斜面肋入射,再 :的傾斜面此全反射之情況加以說明。藉由如此之構成: 广、了上述效果之外’因輸入光確實地在非透光部(傾斜面 \8b)被全反射而不會漏到受光元件…的配置側,'所以 可獲得能抑制成為誤差要因 另-方的傾斜面8b全反射的情二:二=在 ^傾斜面处反射的情況也—樣,藉由構成為在另一 ^ 傾斜面8b反射的W不會入射到光源!的發光部及 316285 18 1283294 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光源1(發光元件)的電極和晶片焊 等的反射部),即可抑制從非透光部(v突起8)反射的 光線所引起的檢測誤差。 =光泉4相對&光轴6僅傾斜4而人射於光學式刻度 二,亦即平坦面(平坦部9)的垂直線與來自光源! 的輪入光4的光轴6所开彡# μ a ώ: 4Λ 少成的角度為0的情況,只要將(3 ) 嶋即可。但是,在"以第2圖中的光轴6 ::ΤΓ向為正,其他則與(3)式的場合-樣為無 =里广然’在下式藉由使0為零,也可適 光軸6平行入射的情況。 Κ ^lsin-(nsin(4a-0)) | (3a) 對於表示光線4的人射位置之所有的3或大部分 的a之值,α只要設定為: 即可。 /…5-一 c雜g) (5a) 不過,於滿足: ,亦即 q — 0 /4 ㈣況’使α滿足將(5a)式與㈤式—起代人⑵式及 式而獲得的條件式及〇< α <45 ; 於滿足: 0 > 4α ,亦即 α < 0 /4 使α滿足將(5a)式與⑶)式代人後述⑹式及⑴ 式而獲付的條件式及〇< α <45即可。 再者方;上述中,係針對行進於光軸6左側的光線4入 3】6285 19 1283294 m起8的右斜面⑸的情況加以說明,但是在行進於 呈現與上述為左右㈣的現象:起8左4面8b的情況,係 :::上述中如第3圖所示’係說明了先學? =情況’但並不受此所揭限,例如亦可為第4圖和 果。圖所不的圓環(r〇tary)式’在此情況也可獲得相同效
弟4圖及第5圖分別顯示光學式刻度為圓環式的光學 (b;^ , 疋文大顯不(a)的一部分(以圓圈所圍的部分)之平面 圖。又在第4圖及第5圖中,於夂鉍1yl m “ 4、15施加陰影線。 :弟4圖中,於各軌14、15以周期2卜寬度纽排 大巳8 ’先學式刻度7相對於光源卜晶片焊墊3、透 ‘ 5而相對地在第4圖中的箭 ^ 口 T妁則碩方向移動(以光學式刻度7 的中心軸為旋轉軸進行旋轉)。
^在弟5圖中,於各軌14、15並排有ν突起% 弟4圖的V突起8,係= , 上人·, 大起8的頂邊為沿著光學式刻度7 的半徑方向延伸,相對於此,第 ^ 弟b圖的V突起8之頂邊係 朝正交於光學式刻度7的半徑 的移動方向平行)延伸之方向(與光學式刻度7 , 狎在各軌W、15上5個V突起8 形成1組,該組以周期9 ,Λ、命ώ:, 门J 20、見度0並排。光學式刻度7 :對於光源卜晶片焊墊3、透鏡5而相對地在第5圖中的 :頭方向移動(以光學式刻度7的中心軸為旋轉 轉)。 3】6285 20 1283294 再者’在第5圖中係顯示5個V突起8那Λ、, r 7 ^成1組的情 形,但並不受限於此,構成丨組的v突起8數亦可為數個。 此外在第3圖所示的線式光學式刻度7 + έ ° 4又I甲,V突起 亦可配置成其頂邊為與光學式刻度7的移動方一 態。 问平行的形 入隹弟3圖 ^ ^ ^ τ 诉頒示於光學式j 度7配置有2個轨14、15的情況,但並不受此侷限,= 亦可為维袖,告缺1 An丄_ · : 亦可為幾個,當然1個也行 (弟2貫施形態)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光學式編碼哭之 構成’(a)為整體的剖面圖,(b)是放大顯示(&)的v突起 近(以圓圈所圍的部分)之剖面圖。 、 在第1實施形態中,係說明了行進於光軸6左側的光 線4入射在V突起8的右斜面8&的情況,但在本實施形能, 將針對行進於妹6左側的光線4人射在v突起8的^斜 面8b的情況加以說明。此呈現與行進於光軸6右侧的光線 4入射於/突起的右斜面8a的情況左右對稱的現象。 、,與第1實施形態-樣’光學式刻度7係由v突起8與 平坦部9構成,v突起8的傾斜面8a、仙的傾斜角係相對 平坦。P 9(平坦面)呈(45_α )。。不過,α係具有〇〈 α〈 45的數值。又傾斜面8a、8b所構成的角度為)。, 亦即⑽+ r )。不過,〇〈 r〈 9〇。又光學式刻度7的折 射率,係4擇使由與空氣等外圍部的折射率差所決定的臨 界角Θ c未滿(45-α )。 〇 °° 316285 21 1283294 如第6圖所示,於光線4的行進方向平行於光轴6的 情況,因入射角為(45-α:)。故全反射而朝右斜面8&入 射。因對右斜面8a的入射角為(45 + 3 α )。,所以在此也全 反射而反射變成反射光1 〇。此時,反射光1 〇的行進方向 與光軸6形成的角度為4α。 反射光10係於光學式刻度7的下面折射,與光軸6 形成的角度為0後,雖會藉由透鏡5折射而到達基板2,
但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以反射光丨〇入射於基板2的位置在 晶片焊墊3外側(不入射到光源丨的發光部及發光部周邊的 例如晶片焊墊和電極等的反射部)的方式設定上述^。 於本實施形態的情況,反射光10的方向相對光軸6 因與弟1貫施形態相反故可將X寫成下式。 [數式3] X - ah + h χ tan(^) (6)
^在此,光線4與反射光10在右斜面8a的反射點之距 離s、反射光10在右斜面8a的反射點與反射光和光學 式刻度7下面的交叉點之距離s2,及透鏡5的像差,均假 定為可忽視程度的極小。 當能寫成 、sin(4a )=4α 時,由 (1)式、(3)式、(6)式可得 [數式4] 316285 22 1283294 a > y^f -ah
Mf2^hf^Lh) (rad) (7) 例如,w=〇.5mm、f=5_、h ⑴時,計算⑺式,則可求出G.:25mm、a=2_、L=5_、 α >0. 〇13(rad) = 〇. 76(deg) 又在本實施形態,基板 射的極少正反射光的夺面 假政具有吸收光或使光韵 1+ . ^ A 勺表面,但若有與晶片焊墊3 —樣正及 射率咼的區域之情況,卜;十、 上述w只要更換成從正反射率高的 域多而衫·1光源1的發光點之距離即可。 於光形態’係將㈣^成對於表示光線4相對 子工一的入射位置的所有a或大部分a之值,均 能滿足(1)式。當a設定成從一2_到+2mm的值時,於卜 2:時’⑺式右邊的值成為最大,其值成為與第1實施形 態一樣的 > 0. 02(rad)= 1. 15(deg) 不過關方;a係將第β圖的左方向設為+,而其他的變 數係為無向里(不帶方向的正值)。亦即,光線4不管從右 斜面8a及左斜面肋的任何一方的斜面射入,只要將α設 疋成比令(4)式或(7)式中的a變化時的右邊最大值還大即 可。 再者’ α的值係被設定成能滿足式,且由5 可得: α < 3· 19(deg) 23 316285 1283294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係分別以(6)式及(7)式表示χ 及《,不過光學系的構成若改變的話,式子當然也有改變 的可能。 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α之值可不依據光學式刻度7 的臨界角Θ c而設成最大到3。程度。其理由為··可使於左 斜面8b反射的光線4不朝右斜面8a入射而朝不可預期的 方向前進,而成為漫射光的機率很小的緣故。
如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入射於一方的 倾斜面8b的入射光4全反射而朝另一方的傾斜面入、 射,再於另一方的傾斜面8a全反射,而且構成為在另—方 的傾斜面8a反射的反射光1 〇不會入射到光源丨的發光部 及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光源丨(發光元件)的電極與^片。 烊墊3等的反射部),使從光學式刻度7上的某執之^曰透光 β (V犬起8)反射的光線1 〇不會人射到光源i的電極與晶 片焊墊3等的反射部而被吸收或散射,故幾乎不合入::: 他:或自軌的任何一方。其結果’可抑制從非透⑽突 =反射的光線H)再人射到他軌或自執所引起的檢測誤 =士述中,係針對構成為入射於一方的傾斜面扑 先王反射而朝另-方的傾斜面8a入射,再在 的傾斜面8a全反射之情況加以說明。 方 透光部(傾斜面8a、8b)被全反射而x人,石只地在非 n s ^ 射而不會洩漏到受光元侔 la配置側,所以也可獲得能抑制成 光。不過,並不限定於在另一方 要口的度射 面8a全反射的情 3]62以 24 1283294 =對於至少一部份在另一方的傾斜面8a反射的情況也一 ^由構成為在另一方的傾斜面8a反射的反射光1 〇不 二入射到光源丨發光部及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光源1 (發 光元件)的電極與晶片焊墊3等的反射部),即可抑制從非 透光。卩(V突起8)反射的光線1〇所引起的檢測誤差。 又,於光線4相對於光軸6只傾斜0而入射在光 刻度7的情況,亦~,平坦面(平坦部9)的垂直線與來自 光原1的幸則入光4之光軸6所形成的角度為0的情況,只 要將(3)式作以下的變形即可。不過,在0中係將第6圖中 的光軸6作為基準設逆時鐘方向為正,其他則為無向量。 θ = I sin'1(nsin(4 α \ φ )) | (3b) 又,對於表示光線4的入射位置的所有a或大部份& 之值,α係設定成如下式即可: (5b)
(-45+0c-0)/3< a <45-^c-0(deg)
不過,於滿足 0 4α ,亦即 α 2 — 的情=,使α滿足將(5b)式與(3b)式一起代入(6)式及( 式而狻得的條件式及〇 < α < 45 ; 而於滿足 0 < —4α ,亦即 α < 一$ /4 的情況,使α滿足將(5b)式與(3b)式一起代入(2)式及( 式而獲得的條件式及0< α <45即可。 又於第1及2實施形態中,雖分別顯示在光線4相對 於光軸6只傾斜0而人射在光學式刻度了的情況,光線4 316285 25 1283294 入射在右斜面8a及左斜面8b時的。設定範圍,但於實p 設計時,只要將α設定成滿足第丨及第2的杏 '二 的兩方的設定範圍條件即可。 、声、& /心所不 光學式刻度7當然也可為例如第3圖所示的線式 者’例如第4圖、帛5圖所示的圓環式的任何一種。 (第3實施形態)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光學式編碼器之 構成,(a)為整體的剖面圖,⑻為放大顯示⑷的ν突起附 近(以圓圈所圍的部份)之剖面圖。 與第1、第2實施形態-樣,光學式刻度7係由ν突 =12與平坦部9構成,但與第丨、第2實施形態不同,ν 犬起12的傾斜面12a、12b的傾斜角相對於平坦部9(平坦 面)呈(45+α)。。不過,^係〇<“<45的數值。而且, 傾斜面12a、12b所形成的角度為(9〇 —2α)。,亦即(9〇一 7)。不過,〇< τ <90。 再者光i式刻度7的折射率,係選擇使由與空氣等 外圍部的折射率差所決定之臨界角0 c未滿(45-3 α )。。 因此,入射於V突起12的光線4因受到反射,而不會入射 到受光兀件11,只有入射、穿透平坦部9的光線入射到受 光元件11並被檢測。 第7圖係顯示行進於光軸6左側的光線4入射到V突 赵12的右斜面(右側的傾斜面)1 2 a的情況。光線4的行進 方向與光軸6平行時,因入射角為(45+ύ;)。所以會全反射 而朝左斜面(左侧的傾斜面)12b入射。因對左斜面12b的 26 316285 1283294 入射角變成(45-3α)。,所以在此也全反射而反射變成反 射光10。此時反射光10的行進方向與光軸6形成的角戶 為4«。因傾斜面12a、12b形成的角度為(9〇_2α)β ,: 即偏離90 ° ,故反射光丨〇不與入射光4平行。
反射光10係於光學式刻度7與外圍部的交界折射,而 與光軸6形成的角度變為θ後,雖會藉由透鏡5折射而到 達基板2’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係使反射光1〇入射於基板 2的位置在晶片谭墊3外側(不會人射到光源μ發光料 發光部周邊之例如晶片焊墊與電極等的反射部),亦即以滿 足下式的方式設定上述q。 X > W (]) ^此,X為反射光10在基板2上的人射位置與光源i的發 先點的距離’ W為從晶片焊墊3的端部到光源i的發光點 的距離。 ”
女下=實施例的場合,χ係與第2實施形態一樣,可寫成 [數式5] X - (ah Θ rrsin'1(nsin(4 a )) (3) 在此,f為透鏡5的焦距,h為光源!的厚度,a為光 二4對光學式刻度7的人射位置與光軸6的距離,l為透 、兄主面與光學式刻度7下面的距離,n為光學式刻度了的 316285 27 1283294 折射率。在此,係假定光線4與反射光1 〇在左斜面12b 的反射點之距離s,反射光1 〇在左斜面12b的反射.點與反 射光1 〇和光學式刻度7下面交叉點之距離s2,及透鏡5 的像差皆為可加以忽視程度的非常小。又,光學式刻度7 的外部係設為折射率1的空氣。 於可舄成 tan0 = 0、Sin0 = 0、sin(4a ) = 4α 時,由 (1)式、(3)式、(β)式可得。 [數式6] m M-ah 4λ(/2+Α/-ΖΑ) (rad) (7)
例如,w=〇· 5mm、f = 5_、h = 〇· 25_、a= —2 至+2_、卜5匪、 η-1· 7日可,叶算(7)式,則a= —2_時右邊的值為最大,而 算出 a > 0. 018(rad)= l. 〇i(deg)
而:定滿足此條件的α。不過,關於a係將第7圖的左方 向設為+’、而其他的變數則為無向量(不纟方向的正值)。在 此光子式刻度7的折射率n與第i實施形態不同,為n 纟““八% ’也假设基板2為具有吸收光或使光 政射之正反射光極少的表面,但若有與晶 反射率高的區域之愔汐,μ、+、 σ亦 私 、之h况,上述w只要更換為從正反射率高 勺£或而邛到光源1的發光點的距離即可。 ::上述光學式刻度7的臨界角0C未滿(45 —3 ) (0 c< 45-3α ) 〇 316285 28 1283294 亦即,由 a < (45~ Θ c)/3(deg) (8) n = l. 7 可得 α < 2·99(deg)。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以⑹式及⑺式分別表示乂及 α ’但光學系的構成若改變的話,式子當然也有改變的可 能0 如上述,依據本實施形態,構成為入射到一方的傾斜 面12a的入射光4全反射而朝另—方的傾斜面l2b入射, 再者,於上述中,係針對構成為入射於—方的傾斜 12a的入射光4全反射而朝另一方的傾斜面2仏入射,j 在另一方的傾斜面12b全反射之情況加以說明。因衿入 石t實地在非透光部(傾斜面12a、12_全反射而不^ 到受光元件11a配置側,所以也可獲得能抑制成為^差 因之漫射光。不過,並不限定在另—方傾斜面 再在另-方的傾斜面12b全反射,而且構成為在另一方的 傾斜面12b反射的反射光10不會入射到光源」發光部及發 ,部周圍的反射部(光源1(發光元件)的電極與晶片焊塾3 等的反射部)’且光學式刻度中’從某執的非透光部(乂突 起^12)反射的光線10不會入射到光源丨的電極與晶片焊墊 3等的反射部而被吸收或散射,故幾乎都不會人射到他干軌 及自執的任何一方。其結果,可抑制從非透光部”突起! 反射的光線再入射到他軌或自執所引起的檢測誤差。 316285 29 1283294 射的情況,對於至少一 情況也θ 一样刀在另一方的傾斜面12b反射的 反射光Γο不稭由構成為在另一方的傾斜面12b反射的 以元件)的電極與晶片焊墊3等的反射部),即 差。P制從非透光部(V突起12)反射的光線所引起的檢測誤 到於光線4相對於光轴6僅朝外側傾斜0而入射 】先予式刻度7的情況,亦即,平坦面(平坦部9)的垂直 秦/、來自光源1的輸入光4之光軸6所形成角度為必的情 況、’與第2實施形態—樣只要將⑶式作以下的變形即可。 不過’在0中以第7圖#光轴6為基準設逆時鐘方向為正, 而其他則與(3)式的場合一樣為無向量。 ^ ^ I sin 1(nsin(4a+0)) | (3b) 又,對於表示光線4的入射位置的所有a或大部份a 之值,α只要設定為下式即可·· -45+6» c-0 < α < (45-Θ c-0 )/3(deg) (5c) 不過,於滿足 必 4α ,亦即 α 0 /4 的情況,使α滿足將(5c)式與(3b)式一起代入(6)式及(1) 式而獲得的條件式及〇 < 〇; < 45 ; 而於滿足 必<—4α ,即 α< — 0 /4 的情況’使α’滿足將(5c)式與(3b)式一起代入(2)式及(1) 式而援得的條件式及〇 < α < 4 5即可。 30 316285 1283294 又於上述中,係針對行進於光軸6左側的光線4入射 在V突起12的右斜面12a的情況加以說明,但是在行進於 光轴6右側的光線4入射尤v — + , 入射在V突起12的左斜面12b時的愔 況,係呈現與上述左右對稱的現象。 再者,行進於光軸6左側的光線4人射在v突起12 的左斜面12b之情況,只要滿足 0 < α < 45,且由 π、. ^ ϋ)式、(2)式、(3)式所獲得的條件 式及以下的(5d)式即可。
-45+_<a<(45__)/3(deg) (5d) 不過,此為 0 $4α ,亦即α -必 時的條件。 0 >4α ,亦即 α < 0 /4 時二只要滿足0< α <45 ’且由⑴式、(6)式、㈤式所 獲得的條件式及(5d)式即可。
卜在本貝轭形恶中,雖分別顯示在光線4相對於 光軸6僅傾斜W人射於解式刻度7的情況,光線*入 射到右斜面12a及左斜面12b時的㈣定範圍,然而在實 際設計時’只要將α設定成能収本實施形態所示的兩方 的設定範圍條件即可。 光學式刻度7當然也可為例如第3圖所示的線式,或 者’例如第4圖、第5圖所示的圓環式的任何一種。 (弟4貫施形態)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的光學式編碼器的 316285 31 1283294 構成之剖面圖。 光學式刻度7為由V突 樣 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 (8吳平坦部9構成,v突起8的傾斜面8a、处的傾斜角 係相對於平坦部9(平坦面)呈(45—α)。。不過,“〇< α <。45的數值。而且,傾斜面8心处所形成的角度為(9㈣ α },亦即(9〇+r )。。不過,0< γ <9〇。 在本見施幵/恶,係顯不行進於光轴6左側的光線4入 射到左斜面8 b的情況。
%子式刻度7的折射率係選擇使由與空氣等外圍 邛的折射率差所決定的臨界角未滿(45_α)。。 在本實施形態,係將α設定成在光線4 刻度7之位置a的所有範圍,反射弁10又厶 』九子式 m汉射光10不會入射到透鏡5 直徑D内。亦即’以滿^下式的方式設定上述α, 但是,關於a係將第8圖的左方向設為+。 a-Ltan θ < -D/2 (9)
點之= 與反射光1G在右斜面8a的反射 先ΓΛ::及反射光10在右斜面83的反射點與反射 先10和光4·式刻度7下面之交叉點的距離s2,皆為可兔 視程度的非常小。 一 ^ )=4 α 時, 5 N L=1 〇_ 又,於可寫成 、sin(9=0、sin(4a 由(3)式、(9)式可得 a > (2a+D)/8nL(rad) (10) 例如,設定成 a=-D/2 至+D/2、D=2mm、n=h 時,能滿足下式: 316285 32 1283294 α > 0. 03(rad)= 1. 91(deg) 此外,設定α的值使之滿足(5)式。 則由n=l. 5,可得 α < 3.19(deg)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 學系的構成改變的話,式子當然也有改變的可能
又,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一樣,α值可不依據光學 式刻度7的臨界角θ C而設成最大到3。程度。其理由為: 可使在左斜面8b反射的光線4不朝右斜面仏入射而朝不 可預期的方向前進,而成為漫射光的機率报小的緣故。 如上述,依I本實施形態,構成為入射於一方的傾斜 面8b的入射光4全反射而朝另—方的傾斜面^入射,再 =一方的傾斜面8a全反射,而且構成為在另—方的傾斜
^圍反的^=錢不會人射到光源1的發光部及發光 =圍的反射部(光源1(發光元件)的電極與晶片焊塾3等 =部),使從光學式刻度之中某軌的非透光部(v突起 =:Γ10不會入射到光源1的電極與晶片焊墊3 η:心而幾乎不會入射到他軌或自軌的任何一方。 射到他執或自軌所引起的檢測誤差。)反射的光線10再入 射光t 對構成為入射於-方的傾斜面处的入 傾斜二方的傾斜面仏入射,再在另-方的 光部(傾斜面8a、口輪入先確貫地在非透 8b)被全反射而不料漏到受光元件m 316285 33 1283294 配置側,故也可獲得能抑制成為誤差要因的漫射光之效 果。不過’並不限於在另一方的傾斜面8a全反射之情況, 至少一部份在另一方的傾斜面8a反射的情況也一樣,藉由 構成為在另一方的傾斜面8a反射的反射光不會入射到光 源1的發光部及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光源丨(發光元件)的 電極與晶片焊墊3等的反射部),即能抑制從非透光部(v 突起8)反射的光線所引起之檢測誤差。 於光線4相對於光軸6僅朝外側傾斜0而入射於光學 式刻度7的情況,亦即,平坦面(平坦部9)的垂直線與來 自光源1的輸入光之光軸6所形成的角度為0的情況,與 第2實施形態一樣,只要將(3)式作以下變形即可。不過, 在0中將逆時鐘方向設為正,而其他為無向量。 Θ = | sinM(nsin(4 a + 0 )) | (3b) 又,對於表示光線4的入射位置的所有a或大部分a 之值,只要將α設定成下式即可: (-45+Θ c-0 )/3< α <45-0 c- $ (deg) (5b) 不過,於滿足 0 2 -4 α ,亦即 α 2 - 0 /4 的情況’使α滿足將(5b)式與(3b)式一起代入(9)式而獲得 的條件式及0 < α < 4 5 ;而於 0 < -4 α ,即 α < — 0 /4 的情況,使α滿足將(5)式與(3b)式一起代入以下的(9b) 式而獲得的條件式及0 < α < 45即可。 a+Ltam θ > ϋ/2 (9b) 316285 34 1283294 線實施形態,係針對行進於光軸6左側的光 V大起8的左斜面8b的情況加以說明,作對於 6右側的光線4入射於V突起8的右斜面8a 的h況係呈現與上述左右對稱的現象。 又,在行進於光軸6左側的光線4入射於v突起8的 ^斜?的情況,只要滿足〇<α <45,且由⑽式、⑽ 式所獲得的條件式及(5a)式即可。 不過,此為
0$4α ,亦即 時的條件。 0>4α ,亦即 α<0/4 日寸,只要滿足〇 < α < 45,且由(3a)式、 件式及㈤;切可。 ⑼得的條 在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係針對V突起8的傾斜面8a、 扑之傾斜角相對於平坦部9(平坦面)呈(45-α)。的情= 加以說明,但在V突起8的傾斜面8a、8b之傾斜角相月對於 2部9(平坦面)呈(45+α)。時,只要以同樣的手法將严 設定成在光線4入射於光學式刻度7的位置a的可取得之 所有範圍,反射光10不會入射到透鏡5的有效直徑^ 可。 卫丨即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係分別顯示在井岣 果4相對於 尤釉6只傾斜0而入射於光學式刻度7的情況,光線4 射於右斜面8a及左斜面8b時的α設定範圍,但於實際μ 計時’只要將α設定成滿足本實施形態所示的 τ < J网万的設定 316285 35 1283294 範圍條件即可。 又光學式刻度7當然可為例如第3圖所示的線式, 或者,例如第4圖與第5圖所示的圓環式之任何一種。 (第5實施形態)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的光學式編碼器之 構成,(a)為整體的剖面圖,(b)為放大顯示(a)的梯形突起 附近(以圓圈所圍部分)之剖面圖。 在第卜第2、第3及第4實施形態中,係使用v突起 8或V突起12 ’並藉由其傾斜面8a、8b或12a、⑽反射· 光線4,但在本實施形態係使用梯形突起13,並藉由其傾 斜面13a、1 3b反射光線4。 在本只施形悲的場合也和第1、第2、第3及第4實施 形怨一樣,將傾斜面13a、13b的傾斜角度相對於平坦部(平 坦面)9設為(45-α)。或(45+α)。,藉由將α設定成與第 1、第2、第3及第4實施形態一樣,而使反射光1〇不會 入射到光源1的電極與晶片焊墊3的反射部。在此情況, 傾斜面13a、13b形成的角度為(90 + 2α)。『 亦即⑽或⑽-r)。。不過’。〈/:广) 又在弟9圖中,係代表性地顯示將傾斜角度相對於平 坦部(平坦面)9設為(45-α )。,且行進於光軸6左側的光 線4入射於梯形突起13的右斜面13a的情況。 如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構成為入射於一方的傾 斜面13a(或傾斜面13b)的入射光4全反射而朝另一方的傾 斜面13b(或傾斜面13a)入射,再在另一方的傾斜面以匕(或 316285 36 1283294
4貝科面13a)全反射,而且構成為在另一方的傾斜面igb(或 傾斜面13a)反射的反射光1〇不會入射到光源丨的發光部 及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光源1 (發光元件)的電極與晶片 焊墊3等的反射部),使從光學式刻度7上某軌之非透光部 (梯形突起13的傾斜面13a、i3b)反射的光線1〇不會入射 到光源1的電極與晶片焊墊3等的反射部而被吸收或散 射,故幾乎不會入射到他軌及自軌的任一者。其結果,可 抑制從非透光部(梯形突起13的傾斜面13a、13b)反射的 光線10再入射到他執或自執所引起的檢測誤差。
又於上述中,係針對構成為入射於一方的傾斜面工 (或傾斜面13b)的入射光4全反射而朝另一方的傾斜面13b (或傾斜® 13a)入射,再在另一方的傾斜面咖(或傾斜面 13a)王反射的情況加以說明。由於輸入光確實地在非透光 部(傾斜面13a、l3b)被全反射而沒有洩漏到受光元件ιι& 配置側’所以也可獲得能抑制成為誤差要因的漫射光。不 過’並不限於在另—方的傾斜面13b(或傾斜面叫全反射 的情況’至少-部份在另—方的傾斜面⑽(或傾斜面⑽ 反射的^況也-樣’藉由構成為在另一方的傾斜面^ 3匕(或 傾斜面13a)反射的反射光不會入射到光源1的發光部 及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光源1(發光元件)的電極金晶片 焊墊3等的反射部),而能抑制從非透光部(梯形突起13 的傾斜面13a、13b)反射的光線10所引起之檢測誤差。 於光線4相對於光軸6僅朝外側傾斜0而入射於光學 式刻度7的情況’亦即,平坦面(平坦部9)的垂直線與來: 316285 37 1283294 自光源1的輸入光之来紅β 第2、第3及第4實施二6,的 (⑷式或⑽式、將(5^、:^,只要分別將(3)式變形為 式或⑽式即可。()式爾㈤式、⑽式、⑽ 又,光學式刻度7當然 或者,例如第4圖與第5圖 (第6實施形態) 了為例如第3圖所示的線式 所示的圓環式之任何一種。 弟1 0圖係顯示本於明楚β者 Φ M . , 本表明弟6貫施形態的光學式編碼器.二 構成,⑷為整體的剖面圖,⑻為放大顯示⑷的梯形突式 附近(以圓圈所圍的部分)之剖面圖。 在第5實施形態中,光學式刻度7係交互並排梯形突 (13,、平坦σρ 9而構成。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係益平 坦部9而連續地並排梯形突起13,梯形的上底部(平坦面) 13c成為透光部。 在本實施形態中也與第5實施形態一樣,係將傾斜面 13a。、13b的傾斜角度相對於上底部(平坦面)丨%設為(Μα ) 或(45+ c〇。,藉由將α設定成與第丄、第2、第3及 第4實施形態一樣,而使反射光1〇不會入射到光源i的電 極與晶片焊墊3的反射部。在此情況,傾斜面i3a、i3b 所升> 成的角度為(90 + 2α)。或(90 - 2α)。,亦即(90+τΟ。 或(90-τ )。不過,0< 7 <90。 又在第10圖中,係代表性地顯示將傾斜角度設為(45一 « ) ° ,且行進於光軸6左側的光線4入射於梯形突起13 右斜面13 a的情沉。 316285 38 1283294 a如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構成為入射於一方的傾 斜面13a(或傾斜面13b)的入射光4全反射而朝另一方的傾
2⑽(或傾斜面13a)人射,再在另—方的傾斜面⑽(或 傾斜面1⑻全反射,而且構成為在另—方的傾斜面】%(或 傾斜面13a)反射的反射光1〇不會入射到光源j的發光部 及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光源!(發光元件)的電極與晶片 焊塾3等的反射部),使從光學式刻度7上某執之非透光部 (梯形突起13的傾斜面13a、13b)反射的光線⑺不會入射 到光源1的電極與W焊塾3等的反射部而被吸收或散 射’故幾乎不會入射到他執及自軌的任一者。宜处果,可 抑制從非透光部(梯形突起13的傾斜面13a、13b)°反射的 光線10再人射到他執或自執所引起的檢測誤差。 於上 < 中係'針對構成為人射於-方的傾斜面j 3 (或傾斜面13b)的入射本4人q u I 士 勺射先4全反射而朝另一方的傾斜面l3b (或傾斜面13a)入射,再在另 . 1Q 6 * 再在另一方的傾斜面13b(或傾斜面
13a)王反射料況加以說明。由於輸人 部(傾斜面13a、13b)被全反射而、在非透先 王反射而沒有洩漏到受光元件 1,1a’所以也可獲得能抑制成為誤差要因的漫射光。不過, 並不限於在另一方的傾斜面 情況,至少-部份在另=s:斜面13a)全反射的 在另方的傾斜面13b(或傾斜面13a) 反射的情況也-樣’藉由構成為在另一方的傾斜面) ㈣r3a)反射的反射光10不會入射到光源1的發光部 周圍的反射部(光源1(發光元件)的電極與晶片 焊墊3等的反射部),gp沾纟 P月匕抑制從非透光部(梯形突起13 316285 39 1283294 的傾斜面13a、13b)反射的光線ι〇所引起之檢測誤差。 於光線4相對於光軸6僅朝外側傾斜0而入射於光學 式刻度7的情況,亦即,平坦面(上底部13c)的垂直線與 來自光源1的輸入光之光軸6所形成的角度為0時,與第 1、第2、第3及第4貫施形態一樣,只要分別將⑶式變 形為(3a)式或(3b)式、將(5)式變形成(5a)式、(5b)式、 式或(5d)式即可。
、第7實施形態)
此在第2至第 h是(45-万的情況。不過,q"刀的傾斜面 0< α < 45 曰 0< /9 < 45 光學式刻度7的折射率係選擇… 率差所決定的臨界角0 c成為·人工氣等外圍部的折射 40 1283294 Θ c< 45-α θ c< 45- β 又,傾斜面8a、8b形成的角度為(90+α+/9)。,亦即 (90+7 )° ,不過,0< 7 <9〇。 在V突起8内經2次反射的反射光ι〇於與入射光4 的光軸6形成的角度為0後,雖會再經由透鏡5折射而到 達光源部(基板2),但本實施形態的光學式編碼器,係以 反射光10入射於基板2的位置在晶片焊墊3的外侧(不入 射到光源1的發光部及發光部周圍的例如晶片焊墊3與電 極等的反射部)之方式,亦即以滿足 /、 X > W (1 ) 的方式設定上述α及 Ρ 在此,X為反射光10之在基板ζ 上的入射位置與光源1的發光點之距離,W為從晶片焊墊3 端部到光源1的發光點之距離。 因此,可後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又’在本實施形態,基板2係設成具備有吸收光或使 光散射之極少有正反射光的表面,不過若有與晶片焊塾3 一樣正反射率高的區域之情汉, h况上述w亦可更換成從正反 射率南的區域端部到光源丨的發絲之距離。 止又、,,平坦面(平坦部9)的垂直線與來自光源i的輸入 “4之光軸6所形成的角度為㈣情況,也省略詳細的說 明’不過很顯然地即使2個彳适处二。 定2個傾斜面8a、8b的傾斜角不同, 也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再者,傾斜面8a、8b形成的角度為⑽㈠、i 316285 4] 1283294 亦即偏離9〇。的話,反射光1G即與人射光4不平行,所 以傾斜面8a、8b之中至少一古沾“,丨/ f夕方的傾斜面(例如傾斜面8a) 11ΓΛ^φ'^(45'α)0^(^ 面(例如傾斜面8b)相對於平坦面傾斜45。日寺,或者,一方 的傾斜面(例如傾斜面8a)相對於平坦面傾斜(45_α)。, =方㈣斜面(例如傾斜面8b)相對於平坦面傾斜⑽ 也可以藉由適當地設“及錄,而形成使入射 於一方的傾斜面(可為傾斜面8心之任—者)的入射光全 反射而朝另-方的傾斜面人射’然後至少―部份在另一方 的傾斜面反射,且在另—方的傾斜面反射的反射光10不會 =射到光源1的發光部及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光源K發 光元件)的電極與晶片焊墊3等的反射部)之構成。 (第8實施形態)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的光學式編碼器之 重要部位’更具體而言為從光學式刻度側來看光源部的平 面圖。 般而5,在LED與面發光型雷射二極體等光源^上 具有電極19’經由金屬線21供給驅動電流,並從發光點 2 〇射出光。又’光源i係配置在基板2上的晶片焊塾3。 在第1實施形態也說明過,一般係使用金屬來作為電 極19及晶片焊墊3的材料’由於其反射率高,所以在電極 19及晶片焊墊3上會牽涉到來自光學式刻度7的反射光1〇 再反射的習知課題。 在本實施形態,電極19及晶片焊墊3上,係具有降低 316285 42 1283294 Ϊ 率Λ例如黑色阻劑⑽31⑷膜般的反射防止膜22(在 圖中為易於分辨係以施加格子狀的 =心金屬線21的接合部附近,二^ 未具有反射防止膜22。 电性¥通並 例如,在切割前之已形成好複數個LE 光點以外之部分以旋轉塗覆法等塗布黑色阻劑^ = f與所希望之反射防止膜相同位置、相同大 : 線的遮光部之遮罩,藉由對上述晶圓進行曝光、 ,備作為反射防止膜22之所希望位置及所希望大小^的里 阻=’在基板2上也可具備反射防止膜2;、。 ^ 6、反射防止膜22也可在例如將形成好命搞 9的光源1接合到基板2的晶料3 ±° :合金屬線21後才具備。例如可以手工作業 射防止膜22的黑墨汁等。再者,此時若使用二: 緣性反射防止膜22的話,也可用反射防止膜^覆蓋電= 1 9與金屬線21的接合部附近。 甩° 如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由於藉反射防止膜 光源1的發光部周圍之反射部(光源!的電極19與晶: 墊3等的反射部)的至少一部分,所以即使來自光學式^ 上的某軌之非透光部的反射光人射到光源i的發光部^ 之反射部(光源1的電極19與晶月焊墊3等的反射部), 於大部分的反射光在反射防止膜22被吸收,故幾乎不I 入射到他軌及自軌的任—方。其結果,可抑制從非透^部 反射的光線再入射到他軌及自軌所引起的檢測誤差。 316285 43 1283294 再者,晶片焊墊上的反射 反射防止馭22不僅可覆蓋在晶片 墊3上,也可覆蓋所有的基板2上。 又’光學式刻度7去妙'μα / t 戋者 u了為例如第3圖所示的線式, -乂考,例如第4圖與第R岡仏一; + — 5圖所不的圓環式之任何一種。
本貫施形態可單獨眚L 早獨κ轭,也可和第1至第7實施形態 的任何一者同時實施。 戶 又,本實施形態在輩猸垂Α。士 ,_ 早獨貝知日守,非透光部並不限定於 由傾斜面構成的情況,也可遣
j k用在例如於玻璃等的透明基 板上设置絡層等不透明邱 ,, ^ ^ 猎此而構成非透光部的情況, 如此可抑制從鉻層等不透明邱 个边5 °卩反射的光線再入射到他執或 所引S的#差。又’非透光部由不透明部構成之光學 度的製造方法,有在金屬板上進行㈣來加工孔隙的 方法等。 (弟9貫施形態)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9實施形態的光學式編碼器之
重要部位’更具體而言為從光學式刻度來看光源部的平面 圖0 一般而言,LED與面發光型雷射二極體等光源i上的 電極19,係具有較與金屬線21的接觸面積更大許多的面 積,而且晶片谭墊3的面積也具有與光源!的接觸面積的 數倍面積。 在本實施形態,係分別將電極1 9及晶片焊墊3的面積 極力作小到與必要之金屬線21及光源1的接觸面積為相^ 之程度,而減小反射部的面積。 316285 44 1283294 因此’從光學式刻度上的竿軌的k ]呆軌的非透光部反射的光線 入射到光源1的電極19及晶片焊墊3等反射部(光源j之 發光部周圍的反射部)之機率變低,而幾乎不會入射到他執 及自軌的任何一者。其結果,抑 j 制攸非透光部反射的光 線再入射到他軌或自軌所引起的檢測誤差。 …又,晶片焊塾3的面積最好以比光源1之與晶片焊墊 3接觸之面的面積大的方式你本店 的万式仗先源1之與晶片焊墊3接觸
=的外周均㈣A。其大小係從光源丨之與^焊塾3 面的外周擴大斷m以内,最好在心㈣内,更 仏為在1 〇 m以内。 =,亦可將晶片焊墊3之面積設定成和光源i之與 曰曰片知墊3接觸之面的面積相同或較其更小。 又,關於電極19雖難以提出具體的數據,但例如第
2圖心’並非設置在整個光源i,而只是設在發光 的一側。 U
不過,即使不將電極19及晶片烊塾3雙方的面積極力 =’使至少其中-方’例如僅將晶片焊墊3的面積設成 ”光源1的接觸面積大致相同,也可獲得相對應的效果。 又’光學式刻度7當然可為例如第3圖所示的線式, 或者’,如第4圖與第5圖所示的圓環式之任何一種。 本只施形悲可單獨實施,也可和第1 的任何-者同時實施。 施形態 去-又,本貫施形態在不與第1至第7實施形態的任何一 同守男'轭日$,非透光部並不限定於由傾斜面構成的情 316285 45 1283294 况,例如也可適用在於玻璃板等的透明基板上設置鉻層等 之不透明部而構成非透光部的情況,如此可抑制從鉻層等 之不透明部反射的光線再入射到他軌或自執所引起的誤 差。 (第10實施形態) 、第13圖及第14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0實施形態的光學 ^扁碼态之構成,第13圖為剖面圖,第丨4圖(a)為從受光 冲來看之平面圖,第圖(b)為放大顯示第14圖(^)之一 部分(以圓圈所圍的部分)的平面圖。 · 本實施形態係將光源1的光軸6設為對稱軸,在與來 2光源1的光線(輸入光)的照射區域内的非透光部(例如V 突起8)對稱的位置配置光學式刻度7之無執的部分。 從光源1射出的光線23係在執14的非透光部反射而 成為反射光24,再在光源1的發光部周圍之反射部(例如, 光源1上的電極(未圖示))反射,而再度入射到光學式刻度 7,然因在反射力24白勺位置未配置有幸九,而不會成為誤差 要因。在其他軌15也-樣,從光源1射出的光線25係在 執15的非透光部反射’成為反射光26❿再在光源i的發 先部周圍之反射部(例如’光源ljL的電極)反射,而入射 到光學式刻度7’然在反射光26人射的位置並未 故不會成為誤差要因。 如此,依據本實施形 、 , /、1的无釉β設為對 私軸’在與來自光源!的光線的照射區域 稱的位置配置光學式刻度7之無軌14、15的部;:= 316285 46 1283294 學式刻度7上的某執(例如軌⑷之非透光部反射的光線 24,即使在光源Μ發光部周圍之反射部(電極與晶片焊塾 3等的反射部)再度反射,並再度人射到光學 乎都不會入射到他軌(例如軌15)及自軌(例如牵九⑷的任 何-方。其結果,可抑制從非透光部反射的光線…% 再入射到他軌或自軌所引起的檢測誤差。 *在第14圖中係顯示光學式刻度7為圓環式,而且,v 大起8的頂邊為沿著光學式刻度7的半徑方向延伸的情 $,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第5圖所示,v突起8的頂邊 亦可與光學式刻度7的移動方向平行而延伸,再者,當然 也可為例如第3圖所示的線式。 本實施形態可單獨實施,也可和第1至第9實施形態 T的至少任何一者同時實施。 二本實施形態在不與第i至第7實施形態的任何一 同和貝施時、’非透光部並不限定於由傾斜面構成的情 Η也可適用在於玻璃板等的透明基板上設置絡層等 不透明部而構成之非透光部的情況,如此可抑制從絡層 莫之不透明部反射的光線再入射到他軌或自執所引起的誤 【圖式簡單說明】 A+ f 1圖係顯示習知之光學式編碼器的代表性構成,(a) 邛::包含各軌之面的光學式編碼器之剖面圖,⑻為光源 二平面圖,(C)為從與⑷的剖面垂直之面切開所見的光 予式刻度之剖面圖。 316285 47 1283294 剖面圖。)為一剖面圖,⑻為放大顯示U)的一部分之 弟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i實 構成,(a)為狁成土仓+ 只她肜心之先學式編碼器的 又光。卩來看之平面圖,(b )為放大顯千r、 的-部分之平面圖。 勹双大顯不(a) 另 第4圖係顯示本發垂& 構成,㈤A "… 光學式編碼器的
(a)的一部分之平面圖。 )為放大緘示 再另1^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光學式編碼哭的 一 Γ ^ ’ U)為從受光部來看之平面圖,(b)A姑Γ 不(a)的一部分之平面圖。 ()為放大顯 弟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 :成,㈣整體的剖面圖,(b) :扁碼器的 剖面圖。 K 1的一部分之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 =⑷為整體的剖面圖,為放大=編碼器的 剖面圖。 」的一部分之 弟8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 構成之剖面圖。 子式編碼器的 弟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 構成’⑷為整體的剖面圖,為放 2編碼器的 剖面圖。 Μ的一部分之 弟1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6實施 尤子式編碼器的 316285 48 1283294 構成’(a)為整體的剖 ― 剖面圖。 α)為放大喊不U)的一部分 主要顯示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之光學式編碼器的 玍妥邛分之平面圖。 主要顯示本發明第9實施形態之光學式編物 王要邵分之平面圖。 弟1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〇實施形態之 的構成之剖面圖。 予%、、扁石馬益 第"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〇實施形態 的構成’⑷為從受光部來看之平面圖,㈦為放;^ 的一部分之平面圖。 人‘、、、員不(a)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01光源 9 之
110 104 6 7 2、116 晶片焊墊 4、10 3 透鏡 來自光源1的射出光之光軸 基板 輸入光 光學式刻度 、12 、 107 8a、 8b、 12a 、 12b 、 13a 、 13b 9 平坦面 10 ^ 108 11 受光部 11a 14、 15 > 113 、 117 轨 19 ^ 109 20、 102 發光點 21 反射防止膜 22 v突起 傾斜面 反射光 受光元件 電核金屬線 Φ 316285 49

Claims (1)

1283294 第931274说域:笨翁洚霉 申睛專利範圍修正本 1. (95年11月24曰)
?之 案 一種光學式編碼器,係具備:光學式刻度,配置有由平 坦面構成的透光部與由傾斜面構成的非透光部,藉由照 射輸入光使其輸出圖案形成光學式符號;光源部,設有 1個以上用以照射前述輸入光的光源;以及受光部,設 有1個以上接受前述輸出圖案的光之受光元件,其中, 月’J述非透光部係由至少丨組傾斜面所構成,該至少 1組傾斜面相對於來自前述光源的輸入光係設定成使 該輸入光的光軸的入射角在臨界角以上,且該至少1 組傾斜面呈向前述輸入光的入射侧擴展的八字狀而相 向’而構成為入射於一方的傾斜面的入射光全反射而朝 另一方的傾斜面入射,且至少一部份在另一方傾斜面被 反射’而且前述1組傾斜面所形成的角度為(90+r )度 或(90- 7〇度,且〇< τ < 90,其中前述7係設定成, 使在前述另一方的傾斜面反射的反射光不會入射到前 述光源的發光部及發光部周圍之反射部。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光學式編碼器,其中,前述1 組傾斜面之中至少一方的傾斜面係相對於平坦面傾斜 (45-α )度或(45+α )度,且 〇< α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中任一項的光學式編碼 為’其中’非透光部係構成為使入射於一方的傾斜面的 入射光全反射而朝另一方的傾斜面入射,再在另一方的 1 316285修正本 1283294 傾斜面全反射。 4· 一種光學式編碼器,係具備:光學式刻度,配置有透光 部與非透光部,藉由照射輸入光使其輸出圖案形成光學 式符號,光源部,設有1個以上用以照射前述輸入光的 光源,以及文光部,設有1個以上接受前述輸出圖案的 光之受光元件,其中, 係以反射防止膜被覆於至少前述光源的電極上及 配置有前述光源之焊墊上。 5 · 種光學式編碼器,係具備··光學式刻度,配置有透光籲 部與非透光部,藉由照射輸入光使其輸出圖案形成光學 式付號;光源部,設有1個以上用以照射前述輸入光的 光源;以及受光部,設有丨個以上接受前述輸出圖案的 光之受光元件,其中, 月’J述光源係接合於基板上的晶片焊墊,並將前述晶 片焊墊的面積設成和該晶片焊墊與前述光源的接觸面 積大致相同。 6. 一種光學式編碼器,係具備:光學式刻度,具有配置有_ 透光部與非透光部的〗個以上之軌,藉由照射輸入光使 其輸出圖案形成光學式符號;光源部,設有丨個以上用 以妝射前述輸入光的光源;以及受光部,設有丨個以上 接受前述輸出圖案的光之受光元件,其中, 二係構成為,以前述光源的光軸為對稱軸,而在來自 前述光源的輸入光的照射區域内之與前述非透光部對 稱的位置,酉己置前述光學式刻度之無軌的部分。 316285修正本 2
TW093127406A 2003-11-20 2004-09-10 Optical encoder TWI28329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91219 2003-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9357A TW200519357A (en) 2005-06-16
TWI283294B true TWI283294B (en) 2007-07-01

Family

ID=3461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7406A TWI283294B (en) 2003-11-20 2004-09-10 Optical encode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285769B2 (zh)
JP (1) JP4252578B2 (zh)
KR (1) KR100867053B1 (zh)
CN (1) CN100535606C (zh)
DE (2) DE112004003077B4 (zh)
TW (1) TWI283294B (zh)
WO (1) WO20050501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6027A (ja) * 2005-09-12 2007-03-29 Seiko Epson Corp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の位置検出装置を備える液体吐出装置
JP2009236854A (ja) * 2008-03-28 2009-10-15 Olympus Corp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TWI416082B (zh) 2008-06-05 2013-1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學式編碼器
US8476577B2 (en) * 2010-03-29 2013-07-02 Mitutoyo Corporation Optical encoder
US9222808B2 (en) * 2011-06-09 2015-12-29 Kodenshi Corporation Scale for rotary encoder, method of injection-molding same, and rotary encoder using same
US20130001412A1 (en) * 2011-07-01 2013-01-03 Mitutoyo Corporation Optical encoder including passive readhead with remote contactless excitation and signal sensing
JP5108165B1 (ja) * 2011-07-29 2012-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ンコーダ
TWI504862B (zh) * 2012-04-10 2015-10-21 Cal Comp Electronics & Comm Co 光學解碼器及使用此光學解碼器的多功能事務機
CN102788602B (zh) * 2012-08-09 2015-03-25 上海微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准绝对式光学编码器
CN104180827A (zh) * 2013-05-23 2014-12-03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光学式编码器的代码板
JP7153997B2 (ja) * 2013-10-01 2022-10-17 レニショウ パブリック リミテッド カンパニー 基準マーク検出器配列
JP5943240B2 (ja) * 2013-11-05 2016-07-05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エンコーダ
JP5832562B2 (ja) * 2014-01-24 2015-12-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樹脂製コード板を有する反射型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TWI592637B (zh) * 2014-11-21 2017-07-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光學編碼器
JP5919363B1 (ja) * 2014-11-28 2016-05-18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
CN106248115B (zh) * 2016-09-19 2018-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定光栅、动光栅及光电编码器
JP7102058B2 (ja) * 2017-05-22 2022-07-19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光電式エンコーダ
DE102019109469A1 (de) * 2019-04-10 2020-10-15 Vishay Semiconductor Gmbh Optischer Encoder
CN112304252B (zh) * 2020-10-30 2022-03-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角度确定方法、折叠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12945168B (zh) * 2021-04-25 2023-07-21 沈阳中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厚度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8493A (en) * 1969-06-30 1971-08-10 Ibm Optical graduated rule of transparent material
JPS4942215Y1 (zh) 1970-05-25 1974-11-19
US4536650A (en) * 1983-01-26 1985-08-20 Ing. C. Olivetti & C., S.P.A. Optical transducer with a transparent shutter disk
JPS60140119A (ja) * 1983-12-27 1985-07-25 Canon Inc 光学式エンコ−ダ
GB2178529B (en) * 1985-06-28 1989-12-28 Canon Kk Optical encoder
JPS625131A (ja) * 1985-07-01 1987-01-12 Canon Inc 光学式スケ−ル
JPS6441819A (en) 1987-08-07 1989-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osi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JPH0452584Y2 (zh) 1987-09-07 1992-12-10
DE3833115A1 (de) * 1987-09-30 1989-04-20 Okuma Machinery Works Ltd Optischer codierer
JPH02618U (zh) 1988-06-14 1990-01-05
JPH02161311A (ja) * 1988-12-14 1990-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JPH0727543A (ja) * 1993-07-12 1995-01-27 Canon Inc 光学式変位センサー
JPH11287671A (ja) * 1998-04-01 1999-10-19 Fanuc Ltd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DE19937023A1 (de) * 1999-08-05 2001-02-08 Heidenhain Gmbh Dr Johannes Reflexions-Maßverkörper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Reflexions-Maßverkörperung
JP4280447B2 (ja) * 2001-02-20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反射スケ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変位検出装置
JP2003315101A (ja) * 2002-04-22 2003-11-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JP3730232B2 (ja) * 2003-04-24 2005-12-2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4002244T5 (de) 2006-09-14
US20080277569A1 (en) 2008-11-13
US7285769B2 (en) 2007-10-23
KR100867053B1 (ko) 2008-11-04
CN1882823A (zh) 2006-12-20
JP4252578B2 (ja) 2009-04-08
US20070034786A1 (en) 2007-02-15
US7538313B2 (en) 2009-05-26
KR20060091000A (ko) 2006-08-17
TW200519357A (en) 2005-06-16
JPWO2005050141A1 (ja) 2007-06-07
DE112004003077B4 (de) 2014-09-04
CN100535606C (zh) 2009-09-02
WO2005050141A1 (ja) 2005-06-02
DE112004002244B4 (de)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3294B (en) Optical encoder
JP5085631B2 (ja) 光学結像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結像方法
TW200828093A (en) Planar waveguide lens design
US20120200536A1 (en) Waveguide Configurations for Minimising Substrate Area
RU2317574C2 (ru) Слоистая структура с создающей линзоподобный эффект структурой со свойством оптической дифракции
JPWO2013069249A1 (ja) 光取り込みシートを備える受光装置
JP7016062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投光装置
JP2005156549A (ja)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ES2225949T3 (es) Lente objetivo y dispositivo de exploracion que utiliza una lente de objeto de este tipo.
TW200835929A (en) Optically transparent component with two sets of cells
US20230074490A1 (en) Reflective structure, reflective structure array comprising same, and floating image display device
US7916404B2 (en) Fresnel lens with cavities
CN11303593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512639B2 (ja) 光学走査式導光エンコーダ
JPS6125104A (ja) 複合レンズ
TWI651938B (zh) 光學掃描式雙層導光編碼器
JP4368176B2 (ja) 集光シート
JP2000031526A (ja) 光半導体装置
JPS63191328A (ja) 光ヘツド装置
JPH02112723A (ja)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JPH06258534A (ja) 光デバイス
JPH05100105A (ja) グレーテイングレンズ
US20050117498A1 (en) Compound objective lens with fold mirror
JPH06180399A (ja) X線用多層膜ミラー、反射型x線マスクおよびx線用多層膜ミラーの製造方法
CN111123639A (zh) 掩膜版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