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2938B - Thermosetting liquid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aluminum wheel and method of coating aluminum wheel - Google Patents

Thermosetting liquid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aluminum wheel and method of coating aluminum whe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2938B
TWI262938B TW093111432A TW93111432A TWI262938B TW I262938 B TWI262938 B TW I262938B TW 093111432 A TW093111432 A TW 093111432A TW 93111432 A TW93111432 A TW 93111432A TW I262938 B TWI262938 B TW I2629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coating composition
primer
baking
proced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11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4274A (en
Inventor
Atsuya Kato
Toshio Ohkoshi
Hiroki Takeda
Original Assignee
Kansai Pa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sai Pa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sai Pai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24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4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2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29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2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D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D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D133/06
    • C09D133/066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D133/06 containing -OH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202/00Metallic substrate
    • B05D2202/20Metallic substrate based on light metals
    • B05D2202/25Metallic substrate based on light metals based on 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9/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61/00 - C08L77/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Description

1262938 玖、發明說明: t 今貝】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鋁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 物及使用該塗料組成物之銘輪圈之塗覆方法。 C先前3 背景技術 為内胎、輪胎等之安裝構件之車輛用輪圈係使用鋼輪 圈、鋁輪圈等,特別是多半使用輕量性、防蝕性、設計性 等優異之铭輪圈。 為了保護與美觀,通常於鋁輪圈上塗覆底漆塗料組成 物後再塗覆1次或2次以上之透明、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 面塗料組成物。 因此,鋁輪圈用底漆塗料組成物需要對該輪圈基材及 著色塗膜等之面塗膜皆具有優異之附著性。又,為了改良 該輪圈基材之平滑性,有時會塗覆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且 進步塗覆液狀底漆塗料組成物,此時之液狀底漆塗料組 成物則需要具有對粉體底漆塗膜之優異附著性。 另一方面,於鋁輪圈之底漆塗膜上所形成之面塗膜需 要具有優異之平滑性、光澤等之塗膜外觀,以及用以防止 因車輛行駛時之飛石等而造成之損傷之耐擦傷性。又,於 該輪圈之塗覆線中,在面塗膜上附著有灰塵等時,必須將 該部分擦掉後再塗覆相同之塗料以進行修補,此時就必須 具有優異之再塗覆之塗膜密著性,即,重塗附著性。再者, 5 1262938 為了提昇鋁輪圈之面塗膜之外觀而增加膜厚時,亦必須為 不易產生下陷、凸起等塗膜缺陷者。 於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1 — 62391號公報中揭示 一種塗膜形成方法,該方法係於鋁輪圈上形成底漆塗膜 層、光亮性透明塗膜層及頂層透明塗膜層者,其特徵在於 使用熱硬化性丙烯酸樹脂系塗料組成物來形成頂層透明塗 膜層。然而,該方法所使用之以往公知之熱硬化性丙烯酸 樹脂系塗料組成物不易形成塗膜外觀、耐擦傷性及重塗附 著性皆優異之頂層透明塗膜。 【發明内容】 發明之揭示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鋁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塗料 組成物,該鋁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於作為鋁輪 圈用之底漆塗料組成物使用時可形成對該輪圈基材'粉體 底漆塗膜及面塗膜皆具有優異之附著性之底漆塗膜。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係提供一種鋁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 塗料組成物,該铭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於作為 銘輪圈用之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使用時可於鋁輪圈上形成 塗膜外觀、耐擦傷性及重塗附著性優異之透明塗膜,且在 增加膜厚時亦不易產生下陷等塗膜缺陷。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係提供一種使用前述鋁輪圈用熱硬 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之鋁輪圈之塗覆方法。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發明人特別針對熱硬化性丙稀酸 樹脂系塗料組成物之基體樹脂銳意研究。結果發現,若某 6 1262938 體树知使用共聚合單體混合物而得且經基值與酸值位於特 疋範圍内之丙稀酸樹脂之液狀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前 述單體混合物包含有特定量之(甲基)丙烯酸之長鏈烷基 酯、特疋量之含有第2級羥基之不飽和單體及含有羧基之不 飽和單體,則可完全滿足作為鋁輪圈用之底漆塗料組成物 及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所要求之性能,且可達成前述目的。 本發明係依據前述新見識而完成者。 本發明係提供下述鋁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 及使用該塗料組成物之鋁輪圈之塗覆方法。 1·一種鋁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包含有:(A) 丙稀酸樹脂,係共聚合單體混合物而得,且經基值為90〜 150mgKOH/g及酸值為1〜30mgKOH/g之含有羥基及叛基 者,又,前述單體混合物包含有:(甲基)丙烯酸之碳數6〜 18之烷基酯、含有第2級羥基之不飽和單體及含有羧基之不 飽和單體,且(甲基)丙浠酸之破數6〜18之烧基酯之含有量 為10〜50重量%,含有第2級羥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含有量為 8〜40重量% ;及⑺)胺基樹脂。 2·如前述第1項之塗料組成物,其中以固體成分計,前 述胺基樹脂(B)之摻合比例相對於丙烯酸樹脂(A)100重量份 為胺基樹脂(B)5〜70重量份。 3.如前述第1項之塗料組成物,其中前述含有第2級羥 基之不飽和單體係選自於由2—羥丙基丙烯酸酯、2—羥丙 基甲基丙烯酸酯及使含有環氧基之化合物於含有羧基之不 餘和單體中進行S旨化反應而得之不飽和單體所構成之群中 7 1262938 之至少1種者。 4·如岫述第1項之塗料組成物,更包含有環氧樹脂(C)。 5·如4述第1項之塗料組成物,係鋁輪圈用底漆塗料組 成物。 6·如丽述第1項之塗料組成物,係鋁輪圈用頂層 料組成物。 , 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1)於鋁輪圈上塗 覆如刚述第5項之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 序’及(2)於程序⑴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熱硬化 性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8·—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〇)於鋁輪圈上塗 覆如刚述第5項之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 序,⑺於程序⑴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亮性 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3)於程 序(2)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透明塗料組成物 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9·一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1)於鋁輪圈上塗 覆液狀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〇於程 序(1)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 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3)於程序(2)中所得 到之著色或光壳性塗膜上塗覆如前述第6項之頂層透明塗 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10·—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1)於鋁輪圈上塗 覆如别述弟5項之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 8 1262938 序;(2)於程序(1)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亮性 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3)於程 序(2)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如前述第6項之 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11.-種IS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⑴於雜圈上塗 覆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2)於程序(1)中 所得到之粉體底漆塗膜上塗覆如前述第5項之底漆塗料組 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3)於程序(2)中所得到之底 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 進行燒固之程序;及(4)於程序(3)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 塗膜上塗覆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I2·-種純ffl之塗覆方法,包含有:⑴純輪圈上塗 覆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2)於程序(1)中 所得到之粉體底雜膜上塗覆錄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 要進行燒固讀序,·⑺於料(2)巾所得狀猶塗膜上塗 覆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 程^ ;及(4)於程序(3)中所得狀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 如前述第6項之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13·-齡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⑴於雜圈上盡 覆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⑺於程序⑴中 所付到之粉體底漆塗膜上塗覆如前述第5項之底漆塗料組 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之㈣;(3)於程序⑺中所得到之底 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 進行燒固之程序;及⑷於程序(3)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 9 1262938 塗膜上塗覆如前述第6項之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掉 固之程序。 鋁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 本發明之鋁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係含有特 疋之丙稀酸树月曰(A)、胺基樹脂(B)及依需要含有之環氧樹月匕 (C)。 丙烯酸樹脂(A) 丙烯酸樹脂(A)係本發明塗料組成物之基體樹脂,且為 共聚合單體混合物而得之含有羥基及羧基之丙烯酸樹脂, 而前述單體混合物包含有:(甲基)丙浠酸之礙數6〜18之燒 基酯、含有第2級經基之不飽和單體及含有魏基之不飽和單 體,且(甲基)丙稀酸之碳數6〜18之娱:基酯之含有量為1〇〜 50重量%,含有第2級羥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含有量為8〜4〇 重量%。 前述單體混合物中,若由防止塗覆時產生下陷、塗膜 平滑性等之觀點來看,則(甲基)丙烯酸之碳數6〜18之烷基 酯之含有量必須為10〜50重量%。 前述單體混合物中,若由塗膜與鋁輪圈素材間之附著 性、與粉體底漆塗膜間之附著性、與面塗膜間之附著性及 重塗附著性優異之觀點來看,則含有第2級羥基之不飽和單 體之含有量必須為8〜40重量%。 前述單體混合物中,較為理想的是(甲基)丙稀酸之碳數 6〜18之烷基酯之含有量為15〜4〇重量%,且含有第2級羥 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含有量為10〜3〇重量%者。 1262938 又,若由塗料組成物之硬化性、塗膜之耐擦傷性與重 塗附著性間平衡良好且優異之觀點來看,則丙烯酸樹脂(A) 必須是髮基值為90〜i5〇mgK〇H/g且酸值為1〜 30mgKOH/g者。丙烯酸樹脂⑷係以羥基值為1〇〇〜 140mgKOH/g且酸值為2〜20mgKOH/g者為佳。 箣述單體混合物中之(甲基)丙烯酸之碳數6〜18之烧基 酯可列舉如·己基(甲基)丙烯酸酯、2一乙基己基(甲基)丙 烯酸酯、η—辛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基(甲基)丙浠酸酯、 硬脂醯基(甲基)丙烯酸醋等,且可單獨使用丨種或混合2種以 上。 含有第2級羥基之不飽和單體可列舉如:2—羥丙基(甲 基)丙烯触、使含有環氧基之化合物於含有絲之不飽和 早體中進行S旨化反應而得之補和單料,且可單獨使用】 種或混合2種以上。 前述含有環氧基之化合物可列舉如:柯赫酸縮水甘油 酯、三級脂肪酸縮水甘油酯、p—ter卜丁基苯甲酸縮水甘 油i飽和脂肪酸縮水甘油酉旨等縮水甘油酿類;烧基縮水 甘油醚、苯基縮水甘油醚等縮水甘油醚類。 前述縮水甘油醋類可使用市售品。柯赫酸縮水甘油醋 可列舉如:「卡杜拉(力〜E」(商品名,曰 ==«公司製造’碳原子^〜u之分支高級脂肪酸之 "「油醋)等。三級脂肪酸縮水甘油醋之市售品可列舉 二:快塔特(工夕行一卜)9G」(商品名,出光化_ 卜咏―丁基苯μ縮水甘油酯之市售品可列舉 11 1262938 如· PES—1〇」(商品名,扶桑化學(股)製造)等。 含有羧基之不飽和單體可列舉如··丙烯酸、甲基丙烯 酉欠亞甲基丁二酸、順丁烯二酸等,且可單獨使用1種或混 合2種以上。 於前述單體混合物中,除了(甲基)丙烯酸之碳數6〜18 之烷基酯、含有第2級羥基之不飽和單體及含有羧基之不飽 和單體外,亦可依需要併用其他不飽和單體。 前述其他不飽和單體可列舉如:含有第丨級羥基之不飽 和單體、(甲基)丙烯酸之碳數丨〜5之烷基酯、(甲基)丙烯酸 之碳數2〜18之烷氧基烷基酯、乙烯醚及烯丙醚類、芳香族 乙烯基單體、脂環族聚合性不飽和單體、含有氮之不飽和 單體、含有磷酸基之不飽和單體等。 含有第1級經基之不飽和單體可列舉如:2一羥乙基(甲 基)丙烯酸酯、3 —羥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_羥丁基(甲基) 丙浠酸酯等。 (甲基)丙烯酸之破數1〜5之烧基酯可列舉如:甲基(曱 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 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甲基)丙烯酸之碳數2〜18之烷氧基烷基酯可列舉如: 曱氧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甲氧乙基(曱基)丙烯酸酯、乙氣 丁基(甲基)丙稀酸S旨等。 乙烯醚及烯丙醚類可列舉如:乙基乙烯醚、n—丙基乙 烯醚、異丙基乙烯醚、丁基乙烯醚、tert一丁基乙烯醚、戊 基乙烯醚、己基乙烯醚、辛基乙烯醚、環戊基乙烯醚、枣 12 1262938 己基乙烯醚、苯基乙烯醚、甲苯基乙烯醚、爷基乙烯醚、 笨乙基乙浠醚、烯丙基縮水甘油醚、烯丙基乙基醚等。 芳香族乙烯基單體可列舉如:苯乙烯、α一甲基苯乙 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 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乙基(甲 基)丙烯酸酯等。 脂環族聚合性不飽和單體可列舉如:環己基(甲基)丙浠 酸酯、4一曱醇環己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異冰片基(曱基) 丙烯酸酯、二環戊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含有氮之不飽和單體可列舉如:Ν,Ν—二甲胺基乙基 (甲基)丙烯酸酯、Ν,Ν—二乙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ν 一tert—丁胺基乙基(曱基)丙烯酸酯、丙烯醯胺、甲基丙稀 醯胺、N—甲基(曱基)丙稀醯胺、N—乙基(曱基)丙烯醯胺、 N,N—二曱基(曱基)丙烯醯胺、N,N—二甲胺基丙基(曱基) 丙烯酸胺、N,N—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浠酿胺、2 —乙烯 基°比咬、1 —乙浠基一2 — ^比哈酮、4 —乙烯基吨u定、丙烯腈、 甲基丙烯腈、烯丙胺等。 含有磷酸基之不飽和單體可列舉如:2—甲基丙烯醯氧 基乙基磷酸酯、正磷酸或酸性磷酸酯中等莫耳添加縮水甘 油基(曱基)丙烯酸酯等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單體等。 藉由將前述單體混合物共聚合,可調製丙烯酸樹脂 (Α)。共聚合方法可使用一般之乙烯基單體之聚合法,但考 慮泛用性、成本等後,以有機溶劑中之自由基聚合法最為 適合。舉例言之,於有機溶劑中,在偶氮二異丁腈、過氧 13 1262938 化苯甲醯等聚合引發劑之存在下,通常藉由於6〇〜17代之 溫度範圍内進行共聚合反應,可輕易地得到目的之聚合物。 丙烯酸樹脂(A)之數量平均分子量宜為丨,〇㈧〜 100,000,且以3,000〜5〇,〇〇〇為佳。 胺基樹脂(B) 本發明組成物中之胺基樹脂(B)係具有作為對丙烯酸 樹脂(A)之交聯劑之機能。 胺基樹脂(B)可列舉如··利用胺基成分與醛之反應而得 之羥甲基化胺基樹脂、利用適當之醇將該羥甲基化胺基樹 脂醚化之樹脂等。 前述胺基成分可列舉如:三聚氰胺、尿素、苯胍胺、 乙酸脈胺、留胍胺、螺脈胺 '雙氰胺等。駿可列舉如:甲 醛、三聚甲醛、乙醛、苯甲醛等。又,前述醚化中所使用 之醇可列舉如:甲醇、乙醇、n—丙醇、丨一丙醇、n 一 丁醇、 丁醇、2—乙基丁醇、2—乙基己醇等。 若由組成物之硬化性及塗膜與面塗膜、重塗膜等之間 之附著性平衡良好且優異之觀點來看,則以固體成分計, 本發明組成物中之胺基樹脂(B)之摻合比例宜為相對於丙 烯酸樹脂(A)100重量份為胺基樹脂(B)5〜70重量份。更為理 想的是,相對於丙烯酸樹脂(A)100重量份,胺基樹脂為 1〇〜50重量份。 環氧樹脂(C) 於本發明之塗料組成物中,除了丙稀酸樹脂(A)及胺基 樹脂(B)外,亦可依需要含有環氧樹脂(C)。藉由含有環氧樹 1262938 曰()可提昇塗膜之耐钱性。 每氧樹脂(C)可列舉如··雙酚 樹脂、將雔酪俨〆士 衣虱枒脂、酚醛型環氧 、又酚衣虱树脂或酚醛環氧樹脂 脂等。蠻枓俨气也^ 日夂性之變性%氧樹 環氧基或絲巾反應來·。 祕知中之 環氧樹脂⑹讀量平均奸量宜輪q〜6,麵 800〜5 50(1 炎 /土 XT ^ ’ 且以 500為‘。又,該樹脂之環氧當 且以250〜4,500為佳。 ,〇0〇, =又_環氧樹脂可列舉如:依需要於驗性 觸媒存在下使表纽與雙料縮合而高分子量化之樹炉專 依需要於難卿_媒存在下使表纽㈣_合而曰播 成低分子量之環氧樹脂,且使該低分子量環氧樹脂與雙 加成聚合反應而得之樹脂等。 前述雙齡可列舉如··雙(4—絲基)甲烧〔雙_〕、^ -雙(4-經苯基)乙燒、2,2 —雙(4—經苯基)丙燒〔雙齡q、1 2,2-雙(4—羥苯基)丁烷〔雙_〕、雙(4—羥苯基)叫,= 異丁烧、雙(4—歸―㈣—丁基-苯基)-2,2〜丙烧、卜 (4-羥苯基)苯紛、氧代雙—(4_經苯基)、石黃酿基雙(々、舞 苯基)、4,4,-二歸二苯甲嗣、雙(2_輕萘基)甲燒等,= 中係以雙酚A、雙酚F等為佳。前述雙酚類可單獨丨種或構成 2種以上之混合物使用。 雙酚型環氧樹脂可使用市售品。市售品可列舉如:「戸 氧樹脂1001」、「環氧樹脂10〇4」、「環氧樹脂1〇〇7」、「環氣 樹脂1009」、「環氧樹脂1010」(以上為日本環氧樹脂公司= 15 1262938 造’商品名);「顧6097」、「AER6099」(以上為旭化成環 氧公司製造,商品名);「艾朋米克(工求〇罐一309」(三 井化學公司製造,商品名)等。 又,紛酸型!哀氧樹脂可列舉如:苯紛祕型環氧樹脂、 甲本紛雜型魏樹脂、分子内具有多數環氧基之苯紛乙 二醛型環氧樹脂等。 、、前述變性環氧樹脂可列舉如··將如乾性油脂肪酸於前 ㈣紛型環氧樹脂或祕型環氧樹脂巾反應之環氧_ 脂;使含有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等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成 分反應之環氧_酸_脂;使異氰酸自旨化合物反應之胺 基甲氧树脂,使胺化合物於前述雙齡型環氧樹 脂、祕型環氧樹脂«述各種變性環氧樹脂中之環氧基 中反應而導人胺基或4級銨鹽之胺龍環氧樹脂等。 於本發明組成物中摻合環氧樹脂(c)時,若由提昇塗膜 之而描性之觀點來看,職摻纽射為相對於丙稀酸樹 脂⑷灣量份為環氧樹脂(c)1〜5Q重量份。環氧樹脂⑹ 之摻合比例係以相對於丙烯酸樹脂(Α)ι〇〇重量份為$〜% 重量份更為理想。 本發明之塗料組成物可依需要含有顏料、有機樹脂、 防堵孔劑 '句染劑、潤滑劑、黏性調整劑、紫外線吸收劑、 光安定劑等各種添加劑。有機樹脂可列舉如:胺基甲酸醋 樹脂、聚醋樹脂等。又,顏料可列舉如:I色顏料、光亮 性顏料、底質顏料、防鏽顏料等。 使用本發明之塗料組成物作為銘輪圈用底漆塗料組成 16 1262938 物時,宜含有著色顏料、底質顏料、防鏽顏料等顏料◦又, 作為鋁輪圈用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使用時,可在無損於所 得到之塗膜透明性之範圍内含有著色顏料、光亮性顏料等。 著色顏料可列舉如:氧化鈦、水鋅礦、錯白、驗性硫 酸鉛、硫酸鉛、辞鋇白、硫化辞、銻白等白色顏料;碳黑、 乙炔黑、燈黑、骨黑、黑鉛、鐵黑、苯胺黑等黑色顏料; 萘紛黃s、漢沙黃、色素黃、聯苯胺黃、永久黃等黃色顏料; 鉻橙、鉻銀朱、永久橙等橙色顏料;氧化鐵、琥珀等褐色 顏料;紅鐵粉、鉛丹、永久紅、喳吖啶酮系紅顏料等紅色 顏料;鈷紫、堅牢紫、甲基紫色澱等紫色顏料;群青、普 魯士藍、姑藍、酜菁藍、彀藍等藍色顏料;絡綠、色素綠B、 酞菁綠等綠色顏料等。 光亮性顏料可列舉如:鋁片顏料、著色鋁片顏料、雲 母顏料、鍍銀玻璃片、氧化鋁片、二氧化矽片、不鏽鋼片、 板狀氧化鐵、玻璃片等。 底質顏料可列舉如:鋇氧粉、沈澱性硫酸鋇、碳酸鋇、 碳酸鈣、石膏、黏土、二氧化矽、白碳、矽藻土、滑石、 碳酸鎂、氧化鋁白、亮白、雲母粉等。 防鏽顏料可列舉如:鉻酸辞、鉻酸勰、鉻酸鈣、氰基 化錯、錯酸#5、鱗酸鋅、填酸铭等。 本發明之液狀塗料組成物可為有機溶劑型塗料組成 物,亦可為水性塗料組成物。又,塗料組成物之固體成分 含量通常宜為10〜80重量%。 本發明塗料組成物為有機溶劑型塗料組成物時,可藉 17 1262938 由其本身已知之方法’將前述各成分溶解或分散於有機溶 劑或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物之介質中而調製。所使用之有 機溶劑可列舉如:芳香族系溶劑、醋系溶劑、醚系溶劑、 酮系溶劑、_溶劑、脂肪㈣系溶劑等。該等有機溶劑 可使用1種或組合2伽上。又,有機_亦可直接使用於 各成分製造時所使用者。 芳香族系溶劑可列舉如:曱苯、二甲苯等。 醋系溶劑可列舉如:醋酸乙_、醋酸丙醋、醋酸丁酉旨、 醋酸甲氧丁自旨、醋酸戊g旨、醋酸f s旨溶纖劑、乙酸醋溶纖 劑、醋酸一縮二乙二醇單甲醚、醋酸卡必醇、3一甲氧丁基 乙酸酯、丙二醇單曱醚乙酸酯、二鹽基酸酯等。 乙一醇二乙1¾、乙二醇 醚系溶劑可列舉如:二嚼烧 二丁醚、乙二醇單丁醚等。 酮系溶劑可列舉如:丙酮、甲基乙基酮、曱基異丁美 酮、環己酮、異佛爾_等。 醇系〉谷劑可列舉如··異丙醇、n一丁醇、異丁醇等。 脂肪族烴系溶劑可列舉如:己烷、庚烷、辛烷等。 本發明塗料組成物為水性塗料組成物時,可藉由其本 身已知之方法,將前述各成分溶解或分散於水或水與前述 有機溶劑之混合物之水性介質中而調製。溶解或分散於水 性介質中時,亦可利用氨、胺化合物等中和劑。又,水性 介質亦可直接使用於各成分製造時所使用者。 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宜作為紹輪圈用底 漆塗料組成物或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使用。 18 1262938 鋁輪圈之塗覆方法 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可作為底漆塗料組 成物直接塗覆於鋁輪圈上,亦可作為第2底漆塗料組成物塗 覆於塗覆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且燒固後所得到之粉體底漆 塗膜上。 又,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亦可透過底漆 塗膜及著色塗膜或透過底漆塗膜及光亮性塗膜而作為頂層 透明塗料組成物塗覆於鋁輪圈上。該底漆塗膜亦可由粉體 底漆塗膜與依據液狀底漆塗料組成物之第2底漆塗膜之2層 所構成。 本發明塗料組成物之塗覆方法可採用公知塗覆方法, 例如,可採用無氣喷霧、空氣喷霧、靜電方式等方法。塗 覆膜尽以硬化塗膜計通常為〜,且以Η〜仙卜㈤為 佳。又,燒固時之加熱條件通常宜設為於1〇〇〜18(rc進行 10〜40分鐘,且以於11〇〜16〇〇c進行15〜3〇分鐘為佳。 使用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之鋁輪圈之塗 覆方法係以藉由下述塗覆方&ϊ〜νιι於鋁輪圈上形成複層 塗膜之方法為佳。 塗覆方法I : 一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於鋁 輪圈上塗覆本發明之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 轾序,及(2)於程序〇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熱硬 化性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塗覆方法II : 一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於 紹輪圈上塗覆本發明之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 19 1262938 之私序’⑺於私序⑴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 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3) 於程序⑺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透明塗料組 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塗覆方法III :-種銘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⑴於 銘輪圈上塗覆餘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 序;(2)於程序⑴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亮性 熱硬化性塗·成物絲需要進行燒@絲序;及(3)於程 序(2)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本發明之頂層透 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塗覆方法IV : —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1)於 铭輪圈上塗覆本發明之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 之程序;⑺於程序(1)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 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3) 於耘序(2)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本發明之頂 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塗覆方法V : —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1)於 崔呂輪圈上塗覆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2) 於耘序(1)中所得到之粉體底漆塗膜上塗覆本發明之底漆塗 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3)於程序(2)中所得到 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 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4)於程序(3)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 亮性塗膜上塗覆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塗覆方法VI : —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1)於 20 1262938 輪圈上塗覆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且崎制之程序;⑺ :序⑴巾所糾之粉體底漆塗膜上塗覆錄底漆塗料組 ==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3)於程序(2)中所得到之底 ^ 、上錢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倾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 2燒固之程序;及⑷於料(3)巾所得狀著色或光亮性 塗膜上錢本發日月之頂層透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 序。 塗覆方法VII :-種銘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⑴ 於銘輪圈上塗覆浦底漆塗料組成物⑽行燒固之程序; (2)於程序⑴巾所得狀㈣底漆塗膜上塗覆本發明之底 =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料;(3)於程序⑺中所 付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紐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 且依需要騎燒目之程序;及⑷於程序(3)巾所得到之著色 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本發明之頂層透_料組成物且進行 燒固之程序。 鋁輪圈 本發明塗覆方法之被塗物係轎車、機車、卡車、貨車 等車輛關胎、輪胎等之安裝構件之銘輪圈。_圈之材 質通常以IS作為主成分,且由更含有鎂、料之合金所構 成。 以輕量性、設計性等為目的,銘輪圈可使用成型加工 為任意形狀者。又,亦可使用混合有業經珠擊之凹凸狀禱 件表面、業經切削之平滑面等者。 又,銘輪圈宜先進行塗覆且藉由鉻酸鹽系表面處理 21 1262938 背J染S欠鹽系表面處理劑、錯系表面處理劑等預先將其夺 面進行轉化處理。 又 2塗塗覆方法 本發明塗覆方法1可藉由下述方式進行,即:於!呂輪圈 上塗覆本發明之底漆塗料組成物且燒固後,塗覆著色熱硬 化性塗料組成物並燒固之2塗2烤方式;或於銘輪圈上塗覆 該底漆塗料組成物及著色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並同時燒固 兩塗膜之2塗1烤方式。若為靡烤時,於塗覆底漆塗料組 成物後,通常宜於室溫下靜置1〇秒〜1〇分鐘後塗覆著色熱 硬化性塗料組成物。 、 於2塗塗覆方法中,底漆塗膜之硬化膜厚宜為15〜 35μιη。又,著色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宜藉由無氣喷霧、空 氣喷務、靜電方式等公知塗覆方法,通常以硬化塗膜為⑺ 〜40μπι來塗覆。 又,著色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塗覆後之燒固條件在2 塗1烤及2塗2烤中通常皆以於13〇〜16(rc進行1〇〜3〇分鐘 者為佳。 前述著色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可使用作為面塗用著色 塗料之其本身公知之塗料組成物之任一者。舉例言之,宜 使用·將具有髮基等父聯性官能基之丙烯酸樹脂、聚醋樹 脂、醇酸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等基體樹脂; 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嵌段化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三聚氰胺 樹脂、尿素樹脂等交聯劑;及著色顏料等溶解或分散於水 及/或有機溶劑中而得到之塗料組成物。 22 1262938 3塗塗覆方法 本發明塗覆方法II、III及IV係於銘輪圈上塗覆本發明 或公知之液狀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燒固後塗覆著色 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並依需要進行燒固,再塗 覆本發明或公知之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3塗塗覆 方法。 3塗塗覆方法可藉由下述方式進行,即:依序塗覆各塗 料組成物後同時燒固3層塗膜之3塗1烤方式;於塗覆底漆塗 料後燒固,接著於依序塗覆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 成物及透明塗料組成物後燒固之3塗2烤方式A;於依序塗覆 底漆塗料組成物及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後燒 固’接著於塗覆透明塗料組成物後燒固之3塗2烤方式B ;或 於塗覆各塗料組成物後分別燒固之3塗3烤方式。 於3塗1烤或3塗2烤中,在塗覆液狀底漆塗料組成物或 塗覆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後,若不進行燒 固,則通常宜於室溫下靜置10秒〜1〇分鐘後塗覆著色或光 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或透明塗料組成物。 於3塗塗覆方法中,利用本發明塗料組成物之底漆塗膜 硬化膜厚宜為15〜35μπι。又,使用公知液狀底漆塗料組成 物時,宜藉由無氣噴霧、空氣喷霧、靜電方式等公知塗覆 方法,通常以硬化塗膜為15〜35μιη來塗覆。 3塗塗覆方法中所使用之公知液狀底漆塗料組成物可 使用通常作為鋁輪圈用底漆使用之其本身公知之塗料組成 物之任一者。舉例言之,宜使用:將具有羥基等交聯性官 23 1262938 能性基之聚酯樹脂、醇酸樹脂、丙烯酸樹脂、胺基甲酸醋 樹脂、環氧樹脂等基體樹脂;三聚氰胺樹脂、尿素樹脂、 本盼樹脂、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等交聯劑;著色顏料、底質 顏料、防鏽顏料等顏料;及硬化觸媒、勻染劑、凸起防止 劑等添加劑等溶解或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中而得到之 液狀塗料組成物。 又,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宜藉由無氣喷 霧、空氣喷霧、靜電方式等公知塗覆方法,通常以硬化塗 膜為10〜30μπι來塗覆。 前述著色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可使用藉由前述2塗之 塗覆方法中所說明者。又,前述光亮性塗料組成物可使用 作為面塗用光亮性塗料之其本身公知之塗料組成物之任一 者。舉例言之,宜使用:將具有羥基等交聯性官能基之丙 烯酸樹脂、聚酯樹脂、醇酸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 樹脂等基體樹脂;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嵌段化聚異氰酸酯 化合物、三聚氰胺樹脂、尿素樹脂等交聯劑;鋁片顏料、 雲母顏料等光亮性顏料;及著色顏料等溶解或分散於水及/ 或有機溶劑中而得到之塗料組成物。 該塗覆方法中’利用本發明塗料組成物之透明塗膜硬 化膜厚宜為15〜35μιη。又,公知透明塗料組成物宜藉由無 氣喷霧、空氣喷霧、靜電方式等公知塗覆方法,通常以硬 化塗膜為15〜35μιη來塗覆。 前述公知透明塗料組成物可使用其本身公知之塗料組 成物。舉例言之’宜使用:將具有羥基等交聯性官能基之 24 1262938 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醇酸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環 氧樹脂等基體樹脂;及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嵌段化聚異氮 酸酯化合物、三聚氰胺樹脂、尿素樹脂等交聯劑等溶解戋 分散於水及/或有機溶劑中而得到之塗料組成物。又, 損於所得到之塗膜透明性之範圍内,亦可含有著色顏料、 銘片顏料、雲母顏料、底質顏料等。 利用前述3塗1烤方式、3塗2烤方式或3塗3烤方式之塗 覆方法中之各燒固條件通常皆以於130〜16〇。(:進行1〇〜3〇 分鐘者為佳。 3塗塗覆方法中,於利用前述3塗2烤方式B或3塗3烤方 式之塗覆方法中,在塗覆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 物並燒固後,亦可依需要在進行鋁輪圈之一部分之切削程 序及轉化處理後塗覆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 又’於前述3塗2烤方式A之塗覆方法中,亦可於著色為 黑色等之底漆硬化塗膜上以硬化膜厚為(U〜2μιη來塗覆光 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於室溫下靜置1〇秒〜1〇分鐘 後塗覆透明塗料組成物並燒固兩塗膜。若依據該實施難 樣,則藉由使光亮性塗膜之膜厚構成極薄,可控制銘片顏 料、备母顏料專鱗片狀光党性顏料之配置而提昇光亮减, 因此較為理想。 4塗塗覆方法 本發明塗覆方法V、VI及VII係利用4塗之塗覆方法, 即··於鋁輪圈上塗覆公知之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且於進 行燒固後塗覆本發明或公知之液狀底漆塗料組成物,並依 25 1262938 需要進行燒固,又,塗覆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 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再塗覆本發明或公知之透明塗料 組成物且進行燒固。該塗覆方法除了在最初於鋁輪圈上塗 覆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並燒固者以外,其他係與前述3塗塗 覆方法相同。 4塗塗覆方法中,首先,於鋁輪圈上塗覆公知之粉體底 漆塗料組成物並進行燒固。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係於藉由 被塗物之鋁輪圈表面之珠擊處理等使該輪圈基材之凹凸不 明顯時用以提昇其平滑性而塗覆者。 粉體底漆塗料組成斗勿宜藉由靜電粉體塗覆等公知塗覆 方法,通常以硬化塗膜為5〇〜15〇μηι來塗覆。又,燒固 件通常宜於Μ0〜180°C進行1〇〜4〇分鐘。 前述公知之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可使用通常作為鋁 圈用粉體底漆使用之其本身公知之塗料組成物之任—者^ 若由塗膜之_性優異之觀點來看,驗體底漆塗料 物宜使賴硬化性環氧樹料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成 熱硬化性環氧樹脂系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可藉由以少 公知之方法來調製。舉例言之,可藉由將雙紛^氯^ 環氧樹脂、祕_氧樹脂等環氧樹脂;聚羧酸、聚= 之酐、聚羧酸之二酿肼等交聯劑;著色顏料、底質:料釀 防鏽顏料等顏料;及硬化觸媒、勻染劑、凸起防止、 加背!等’⑨展合機中乾摻合後進行加熱熔融混練,且冷各乂 粉碎並依需要進行過濾來製造。 7部、 其-人,於粉體底漆硬化塗膜上,可與利用前述3塗之塗 26 1262938 覆方法相同地塗覆本發明或公知之液狀底漆塗料組成物, 並依需要進行燒固,且塗覆著色或光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 成物並依需要進行燒固,再塗覆本發明或公知之透明塗料 組成物且進行燒固而進行利用4塗之塗覆方法。 依此’藉由本發明塗覆方法,可於鋁輪圈上形成由2 塗膜、3塗膜或4塗膜所構成之複層塗膜。 【實施^方式】 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 以下列舉製造例、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具體說明本發 明。各例中’「份」及「%」皆依據重量基準。 製造例1〜10:丙烯酸樹脂(Α)之製造 於具有授拌機、回流冷卻管、氮吹入管及滴定裝置之 四口燒瓶中加入100份之丁基溶纖劑及30份之異丁醇,且於 氮氣流中加溫至115°C,並利用3小時以相同溫度加入由藉 表1所示之摻合組成形成之不飽和單體混合物(合計100份) 與2份之偶氮二異丁腈所構成之混合物。然後,以相同温度 熟成30分鐘,並花費1小時加入1份之偶氮二異丁猜與20份 之丁基溶纖劑之混合物,且熟成30分鐘後,以200網眼尼龍 四通管進行過濾,並得到固體成分40%之各丙烯酸樹脂溶 液。 製造例1〜4及6/ ^ 10中所得到之各丙婦酸樹脂之數里 平均分子量皆為5,000。又,製造例5中所得到之丙烯酸樹 脂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為4,500。 表1分別顯示製造例1〜1 〇之各不飽和早體混合物之換 27 1262938 合組成(份)及所得到之各丙烯酸樹脂之羥基值及酸值。 表1 製造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内、只 呀as:研月日浴?RiNO. 1 A-2 A-3 A — 4 A-5 A— 6 A-7 A- 8 A-9 A- l〇 本乙稀 30 30 30 30 10 30 30 30 30 30 曱基曱基丙烯酸酯 10 10 8 10 10 10 10 7 Π — 丁基丙烯酸酯 22 8 2 月桂基甲基丙烯酸 酯 15 15 10 —8 15 15 15 15 15 不 飽 2_乙基己基甲基丙 烯酸酯 15 15 15 60 15 15 15 15 15 和 單 2 —經乙基曱基丙埽 酸酯 5 5 5 5 22 5 5 5 — 體 混 輕丙基丙烯酸 1) 13 14 15 10 10 6 10 13 13 13 合 物 羥丙基甲基丙 酯(木2) 10 14 13 13 10 20 10 10 阿克利特(了夕^17 卜)M201(* 3) 15 丙烯酸 2 2 2 2 2 2 2 2 ~5~ 羥j t 值(mgKOH/g) 117 115 113 117 117 121 82 156 117 117~~ 酸值(mgKOH/g)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0 39 表1中,(*〇〜(* 3)分別為下述内容者。 (* 1)羥丙基丙烯酸酯:2級羥基/1級羥基=約75/25(莫 耳比)。 (* 2)羥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級羥基/1級羥基=約 75/25(莫耳比)。 (* 3)「阿克利特M201」:商品名,大同化成(股)製造, 於甲基丙烯酸中將「卡杜拉E」(商品名,日本環氧樹脂公 司製造,碳原子數9〜11之分支高級脂肪酸之縮水甘油酯) 進行酯化反應而得之不飽和單體。 實施例1〜3及比較例1〜7 :透明塗料組成物之調製 依據表2所示之摻合比例,得到各透明塗料組成物。表 2中之摻合量係以固體成分(份)表示。 28 1262938 表2
實施例 1 2 3 1 2 ' 丙烯酸樹脂溶液A— 1 100 ----- 丙烯酸樹脂溶液八一2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 3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 4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5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6 丙烯酸樹脂溶液A—7 丙烯酸樹脂溶液A — 8 丙烯酸樹脂溶液A—9 — 丙稀酸柄·脂溶液A — 10 — 甲基·丁基混合醚化三 聚氰胺樹脂4) 43 43 43 43 43' 雙酚A型環氧樹脂(* 5) 17 17 17 17 IT 紫外線吸收劑(* 6) 0.7 0.7 0.7 0.7 〇J 表2中,(* 4)〜(* 6)分別為下述内容者
(* 4)甲基·丁基混合醚化三聚氰胺樹骑: •两品名「龛 梅耳(廿彳夕少)232」,三井赛特克(廿彳于 > 々聲 夕夕)(股)製造。 (* 5)雙酚Α型環氧樹脂:商品名「環氣樹脂1〇〇1」,曰 本環氧樹脂公司製造,數量平均分子量約9〇〇,環氧當量約 490 〇 (* 6)紫外線吸收劑·商品名「欽諾比(于5<匕、y)9〇〇」, 千葉蓋吉(千八力'彳年一)公司製造。 實施例4〜6及比較例8〜14 :複層塗膜之形成 於藉由重鉻酸鹽(商品名「AL—1〇〇〇」,日本帕卡賴精 (八一力歹彳夕^夕)公司製造)施行轉化處理之鋁鑄造板 (ACMC,10mmx7〇mmxl5〇mm)上,將黏度調整為15秒/福特 杯#4/20°C之鋁輪圈用熱硬化性環氧樹脂系有機溶劑型塗 29 1262938 料(商品名「# 550底漆」,關西塗料(股)製造),以硬化膜厚 為40μιη來進行空氣噴霧塗覆且於20°C靜置3分鐘。 於未硬化之底漆塗膜上,將調整為塗覆黏度10秒/福特 杯#4/20°C之熱硬化性丙烯酸樹脂系有機溶劑型光亮性發 色母體塗料(商品名「馬次庫龍(7夕夕口 ^)AL2500銀」, 關西塗料(股)製造),以硬化膜厚為15μιη來進行空氣喷霧塗 覆且於20它靜置1分鐘。 再者,於未硬化之光亮性發色母體塗膜上,將調整為 2 5秒/福特杯# 4 / 2 〇之實施例1〜3及比較例1〜7中所得到 之各透明塗料組成物,以硬化膜厚為4〇μιη來進行空氣喷霧 塗覆’且於20°C靜置5分鐘後,以14(TC加熱20分鐘,以同 時燒固由底漆塗膜、光亮性發色母體塗膜及透明塗膜所構 成之三層塗膜。 依此’藉由3塗1烤方式,形成業已硬化之複層塗膜。 其次,針對實施例4〜6及比較例8〜14中所得到之各複 層塗膜’調查塗膜外觀、耐擦傷性及塗膜硬度之塗膜性能。 減驗方法如下。 、塗膜外觀:以目測觀察複層塗膜表面之平滑性及光澤 且5平^外觀。A表示平滑性及光澤良好且外觀優異,B表示 平滑性或/及光澤不良且外觀差。 $擦傷性:耐擦傷性試驗機係使用染色物堅牢度摩擦 4驗機(商品*「FR-H」,須贺力、)試驗機(股)製造)。相 對於3g之研磨粉(商品名「達梅清潔劑(夕 」山三商店公司製造),以水2g之比例混合以作成研磨 30 1262938 劑。於法蘭絨上附著3滴該研磨劑,且藉由試驗機端子按壓 該法蘭絨,並施加500g之負載,且往返摩擦複層塗膜面25 次。然後,以流水洗淨塗面,且自然乾燥後以目測觀察塗 膜之光澤,並藉由下述基準評價财擦傷性。 A:塗面之光澤沒有變化且耐擦傷性優異。 B:塗面上有些許光澤麻點且耐擦傷性稍差。 C ·塗面上光澤麻點顯著且耐擦傷性差。 塗膜硬度:藉由JISK—5400 8.4.2(1990)中所規定之鉛 筆刮痕試驗,對複層塗膜測定硬度。 重塗附著性之性能試驗 (1) 於實施例4〜6及比較例8〜14中,除了將三層塗膜之 燒固條件設為140。(:進行60分鐘外,其他同樣地藉由 方式形成業已硬化之各複層塗膜。 (2) 於前述所得到之各複層塗膜上,將與用以作成各塗 膜者相同之透明塗料組成物,以硬化膜厚為仂卜❿來進行空 氣喷霧塗覆,且於2〇。(:靜置5分鐘後,以l4(rc燒固2〇分鐘 並形成重塗膜。使用該試料,並藉由下述方法調查重塗附 著性。 重塗附著性··於試料之重塗膜面上,依據JISK—5400 8.5.2(1990),以lmm之間隔藉由切刀以到達基材來畫出正交 之縱橫各11條平行直線,並作成1〇〇個之圍棋盤 格。使黏著膠帶黏合於其表面,並計算急速剝離該勝帶時 圍棋盤格之重塗膜殘存個數,且以下述基準評價附著性。 A ·殘存個數1〇〇個且重塗附著性優異。 31 1262938 B •殘存個數8〇〜99個且重塗附著性稍差。 C •殘存個數小於80個且重塗附著性差。 及凸起之塗膜缺陷之防止性 (1) 於業經磷酸鋅轉化處理之軟鋼板 (OJmmxi〇〇mmx45〇mm)上,將黏度調整為15秒/福特杯# 4/20 C之銘輪圈用熱硬化性環氧樹脂系有機溶劑型塗料(商 口口名# 550底漆」,關西塗料(股)製造),以硬化膜厚為4〇陣 來進行空氣喷霧塗覆且於20°C靜置5分鐘。 於未硬化之底漆塗膜上,將調整為塗覆黏度1〇秒/福特 杯#4/20 C之熱硬化性丙烯酸樹脂系有機溶劑型光亮性發 色母體塗料(商品名「馬次庫龍AL2500銀」,關西塗料(股) 製造),以硬化膜厚為15μιη來進行空氣喷霧塗覆,且於2〇 C靜置5分鐘後,以14〇χ:燒固底漆塗膜及光亮性發色母體 塗膜20分鐘並得到塗覆板。 (2) 使用前述塗覆板,如下述般對實施例1〜3及比較例i 〜7之各塗料組成物調查產生下陷及凸起之塗膜缺陷之最 小膜厚。 即,於前述塗覆板之長向端部貼附l〇mm寬之封口膠帶 後’以硬化膜厚於長向構成1〇μπι〜7〇μηι之坡度來將各塗料 組成物進行空氣喷霧塗覆。直接剝下封口膠帶,且使其端 部在下而傾斜成自水平起之傾斜角度為6〇度,並於2〇°c靜 置5分鐘後,以140°C燒固20分鐘而得到下陷及凸起之試驗 用試料。 依據後述試驗方法,對前述各試驗用試料測定產生下 32 1262938 陷及凸起之塗膜缺陷之最小膜厚,以調查塗膜缺陷之防止 性。 下陷防止性:觀察試料之塗膜,並測定自剝離該膠帶 之塗漆部產生下陷處之面塗料之最低膜厚,且以下述基準 進行評價。 A ·最低膜厚為45μιη以上且下陷防止性優異。 Β ·最低膜厚為30μιη以上、小於45μηι,且下陷防止性 稍差。 C :最低膜厚小於3〇μπι且下陷防止性差。 凸起防止性:觀察試料之塗膜,並測定產生凸起處之 面塗料之最低膜厚,且以下述基準進行評價。 A :最低膜厚為45μιη以上且凸起防止性優異。 Β :最低膜厚為3〇μηι以上、小於45μιη,且凸起防止性 稍差。 C :最低膜厚小於30μηι且凸起防止性差。 表3顯示實施例4〜6及比較例8〜14之各複層塗膜之試 驗結果,及形成複層塗膜時實施例1〜3及比較例1〜7之各 塗料組成物性能試驗結果。 表3
1 Γ施例 比較例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塗膜外觀 A A A C A A A C A C 耐擦傷性 A A A A A B C A C A 塗膜硬度 HB HB HB HB HB HB B H 2B H 重塗附著性 A A A A A C C A C C 下陷防止性 A A A A B C A C A C 凸起防止性 A A A A B C A C A C 33 1262938 實施例7〜9及比較例15〜21 :底漆塗料組成物之調製 依據表4所示之摻合比例,得到各底漆塗料組成物。表 4中之摻合量係以固體成分(份)表示。 表4 實施例 比較例 7 土 9 15 16 17 lT 19 20 21 丙烯酸樹脂溶液A—1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 — 2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 3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 4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5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 6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7 Too 丙烯酸樹脂溶液A— 8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 9 100 丙烯酸樹脂溶液A — 10 100 甲基·丁基混合醚化三 聚氰胺樹脂(* 4) 33 33 33 33 33 33 3F 33 33 33 雙酚A型環氧樹脂(* 5)__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紫外線吸收劑(* 6) 0.7 0.7 0.7 0.7 0.7 0.7 o.T 0.7 0.7 0.7 黑顏料(* 7) 6.6 6.6 6.6 6.6 6.6 6.6 6^6 6.6 6.6 6.6 於表4中,(* 4)〜(* 6)係如前所述。又,(* 7)係下述 内容者。 (* 7)黑顏料:商品名「碳MA— 100」,三菱化學(股) 製造。使用丙烯酸樹脂溶液之一部分且藉由搖動器分散後 混合。 實施例10〜12及比較例22〜28 :複層塗膜之形成 於藉由重鉻酸鹽(商品名「AL— 1000」,日本帕卡賴精 公司製造)施行轉化處理之鋁鑄造板(AC4C, 10mmx70mmxl50mm)上,將黏度調整為15秒/福特杯#4/2〇 34 1262938 °(:之實施例7〜9及比較例15〜21之各底漆塗料組成物,以 硬化膜厚為40μηι來進行空氣噴霧塗覆且於2〇°c靜置3分 鐘。 於未硬化之底漆塗膜上,將調整為塗覆黏度1〇秒/福特 杯# 4 / 2 0 °C之熱硬化性丙烯酸樹脂系有機溶劑型光亮性發 色母體塗料(商品名「馬次庫龍AL2500銀」,關西塗料(股) 製造),以硬化膜厚為15μιη來進行空氣喷霧塗覆且於2(rc靜 置1分鐘。 再者,於未硬化之光亮性發色母體塗膜上,將調整為 25秒/福特杯# 4/20°C之熱硬化性丙烯酸樹脂系有機溶劑型 透明塗料(商品名「馬次庫龍ALC — 2透明」,關西塗料(股) 製造),以硬化膜厚為40μιη來進行空氣喷霧塗覆,且於2〇 C靜置5分鐘後,以140°C加熱20分鐘,以同時燒固由底漆 塗膜、光亮性發色母體塗膜及透明塗膜所構成之三層塗膜。 依此,藉由3塗1烤方式,形成業已硬化之複層塗膜。 其次,針對實施例10〜12及比較例22〜28中所得到之 各複層塗膜,調查塗膜外觀及底漆塗膜之附著性。試驗方 法如下。 塗膜外觀·以目測觀察複層塗膜表面之平滑性及光澤 且5平偏外觀。A表示平滑性及光澤良好且外觀優異,b表示 平滑性或/及光澤不良且外觀差。 底漆塗膜之附著性:如下述般調查素材與底漆塗膜間 之附著性及底漆塗膜與母體塗膜間之附著性。依據JISK— 5400 8·5·2(1990)之圍棋盤格一膠帶法,以lmm之間隔藉由 35 1262938 切刀以到達基材來晝出正交之縱橫各11條平行直線,並作 成100個lmmxlmm之圍棋盤格◦使黏著膠帶黏合於其表 面,並於急速剝離該膠帶時計算透明塗膜尚且殘存之圍棋 盤格之個數,且以下述基準評價附著性。 A :殘存個數100個且附著性優異。 B :殘存個數95〜99個且附著性稍差。 C :殘存個數為94個以下且附著性差。 表5顯示實施例10〜12及比較例22〜28之各複層塗膜 之性能試驗結果。 表5
實施例 比較例 10 11 12 22 23 24 25 26 27 28 塗膜外觀 A A A C A B A A B A 底漆塗膜之附著性 A A A A C A C A B B 實施例13〜15及比較例29〜35 :複層塗膜之形成 於藉由重鉻酸鹽(商品名「AL— 1000」,日本帕卡賴精 公司製造)施行轉化處理之鋁鑄造板(AC4C, 10mmx70mmxl50mm)上,將熱硬化性粉體底漆塗料(商品 名「愛巴克拉度(工八夕歹V Κ)Ν〇·3600」,關西塗料(股)製 造,將十二碳二元酸二醯肼作為硬化劑之環氧樹脂系塗 料),以硬化膜厚為70μιη來進行靜電粉體塗覆後,以160°C 燒固15分鐘,並使粉體底漆塗膜硬化。 於粉體底漆硬化塗膜上,將黏度調整為15秒/福特杯# 4/20X:之實施例7〜9及比較例15〜21之各底漆塗料組成 物,以硬化膜厚為40μιη來進行空氣喷霧塗覆,且於20°C靜 置3分鐘後,以140°C燒固20分鐘,並使第2底漆塗膜硬化。 36 1262938 於業已硬化之第2底漆塗膜上,將調整為塗覆黏度8秒/ 福特杯# 4/20°C之熱硬化性丙烯酸樹脂系有機溶劑型光亮 性發色母體塗料(商品名「馬次庫龍AL2500銀」,關西塗料 (股)製造),以硬化膜厚為Ιμηι來進行空氣喷霧塗覆且於2〇 °C靜置1分鐘。 再者,於未硬化之光亮性發色母體塗膜上,將調整為 25秒/福特杯# 4/20七之熱硬化性丙烯酸樹脂系有機溶劑型 透明塗料(商品名「馬次庫龍ALC —2透明」,關西塗料(股) 製造),以硬化膜厚為40μπι來進行空氣喷霧塗覆,且於2〇 °C靜置5分鐘後,以140°C加熱20分鐘,以同時燒固由光亮 性發色母體塗膜及透明塗膜所構成之二層塗膜。 依此,藉由4塗3烤方式,形成業已硬化之複層塗膜。 其次,針對實施例13〜15及比較例29〜35中所得到之 各複層塗膜,調查塗膜外觀及第2底漆塗膜之附著性。試驗 方法如下。 塗膜外觀:以目測觀察複層塗膜表面之平滑性及光澤 且評價外觀。A表示平滑性及光澤良好且外觀優異,b表示 平滑性或/及光澤不良且外觀差。 第2底漆塗膜之附著性:如下述般調查粉體底漆塗膜與 弟2底漆塗膜間之附者性及弟2底漆塗膜與母體塗膜間之附 著性。依據JIS K—54〇0 8·5·2(199〇)之圍棋盤格一膠帶法, 以1mm之間隔藉由切刀以到達基材來晝出正交之縱橫各η 條平行直線,並作成1〇〇個lmnixlmm之圍棋盤格。使黏著 膠帶黏合於其表面’並於急速剝離該膠帶時計算透明塗膜 37 1262938 尚且殘存之圍棋盤格之個數,且以下述基準評價附著性。 A:殘存個數100個且附著性優異。 B ··殘存個數%〜99個且附著性稍差。 C殘存個數為94個以下且附著性差。 下陷及凸起之塗膜缺陷之防止性 (1) 於業經鱗酸鋅轉化處理之軟鋼板 (OimxlOOn^^mm)上,將熱硬化性粉體底漆塗料(商 口口名夂巴克拉度No.3600」,關西塗料(股)製造,將十二碳 -兀— 肼作為硬化劑之環氧樹脂系塗料),以硬化膜厚 為70μπι來進仃靜電粉體塗覆後,以⑽。〇將粉體底漆塗膜 燒固15分鐘,並得到塗覆板。 (2) 使用前述塗覆板,如下述般對實施例7〜9及比較例 15〜21之各底漆塗料組成物調查產生下陷及凸起之塗膜缺 陷之最小膜厚。 即,於前述塗覆板之長向端部貼附1〇mm寬之封口膠帶 後以硬化膜厚於長向構成1〇^m〜7〇^m之坡度來將各塗料 、、且成物進仃空氣喷霧塗覆。直_下封口膠帶,錢其端 邛在下而傾斜成自水平起之傾斜角度為60度 ,並於20。(:靜 置5刀鐘後,以140°C燒固20分鐘而得到下陷及凸起之試驗 用試料。 依據下述試驗方法,對前述各試驗用試料測定產生下 及凸起之塗膜缺陷之最小膜厚,以調查塗膜缺陷之防止 性。 下防止性··觀察試料之塗膜,並測定自剝離該膠帶 38 1262938 之塗漆部產生下陷處之面塗料之最低膜厚,且以下述基準 進行評價。 A·最低膜厚為45μηι以上且下陷防止性優異。 Β •最低膜厚為30μπι以上、小於45μιη,且下陷防止性 稍差。 C :最低膜厚小於30μιη且下陷防止性差。 凸起防止性:觀察試料之塗膜,並測定產生凸起處之 面塗料之最低膜厚,且以下述基準進行評價。 Α:最低膜厚為45μπι以上且凸起防止性優異。 Β ·隶低膜厚為30μιη以上、小於45μπι,且凸起防止性 稍差。 C ·最低膜厚小於3〇gm且凸起防止性差。 表6顯示實施例13〜15及比較例29〜3 5之各複層塗膜 之性能試驗結果,及形成複層塗膜時實施例7〜9及比較例 15〜21之各底漆塗料組成物之性能試驗結果。 表6 外觀 1¾漆塗膜 著性 方止性 方止性 發明之效果
戈施例 J4X X
15XX A ~κ
AX 29 ~C~ 30 "a" "c"
AI 31 比較例 ~32 33 ~a" "a"
B c
C ~C 34 "b" 了
AT 35X "B~ 若藉由本發明之鋁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 則可得到如下述之顯著效果。 (1)使用本發明塗料組成物作為鋁輪圈用之底漆塗料組 39 1262938 成物時,可形成對該輪圈基材、粉體底漆塗膜及面塗膜皆 具有優異之附著性之底漆塗膜。 (2) 使用本發明塗料組成物作為鋁輪圈用之頂層透明塗 料組成物時,可形成塗膜外觀、耐擦傷性及重塗附著性優 異之透明塗膜。 (3) 本發明塗料組成物即使在增加膜厚時亦不易產生下 陷等塗膜缺陷,因此,特別是作為鋁輪圈用頂層透明塗料 組成物使用時,可藉由增加膜厚進一步提昇平滑性、光澤 等塗膜外觀。 【圖式簡單說明3 (無) 40

Claims (1)

1262938」拾、申請專利範圍·· 第93111432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95· 1 1. 一種鋁輪圈用熱硬化性液狀塗料組成物,包含有·· (A)100重量份之丙烯酸樹脂,係共聚合單體混合物 而得,且羥基值為90〜i5〇mgK〇H/g及酸值為1〜 5 30mSKOH/g之含有羥基及羧基者,又,前述單體混合物 包含有:(甲基)丙烯酸之碳數6〜18之烷基酯、含有第2 級每基之不飽和早體及含有魏基之不飽和單體,且(甲 基)丙烯酸之碳數6〜18之烧基醋之含有量為〜重 量%,含有第2級羥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含有量為8〜4〇重 10 量 % ; (B) 5〜70重量份之胺基樹脂;及 (C) l〜50重量份之環氧樹脂。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塗料組成物,其中前述含有第2 15 級羥基之不飽和單體係選自於由2—羥丙基丙烯酸酯、2 一經丙基甲基丙稀酸酯及使含有環氧基之化合物於含 有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中進行酯化反應而得之不飽和單 體所構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者。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塗料組成物,係鋁輪圈用底漆 2〇 塗料組成物。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塗料組成物,係鋁輪圈用頂層 透明塗料組成物。 5· —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 (1)於鋁輪圈上塗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底漆 41 1262938 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 ⑺於程序⑴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熱硬 化性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6· —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 ⑴於紹輪圈上塗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底漆 塗料組成物且依f要進行義之程序; (2)於私序⑴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 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 ()於各序(2)巾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 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7· 一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 ⑴於銘輪®上塗覆液狀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 進行燒固之程序; 15 20 古⑺於私序⑴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 U生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 (3)於私序⑺巾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 固之程序。 一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 ⑴於紹輪圈上塗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底漆 塗枓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 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 、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 (3)於程序(2)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 42 1262938 如申明專利範圍第4項之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 固之程序。 9· 一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 (1) 於紹輪圈上塗覆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 固之程序; (2) 於程序(”中所得到之粉體底漆塗膜上塗覆如申 明專利|&圍第3項之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 之程序; 10 15 20 (3) 於程序⑺巾所得狀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 冗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 (4) 於私序(3)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 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固之程序。 1〇· —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 ⑴於銘輪圈上塗覆粉體底漆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 固之程序; ⑺於私序⑴中所得到之粉體底漆塗膜上塗覆液狀 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 ▲ ;私序(2)中所传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 冗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 如申序(3)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 固2序專利範圍第4項之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 11· 一種鋁輪圈之塗覆方法,包含有: ⑴於銘輪紅賴粉體树塗料組絲且進行燒 43 1262938 固之程序, (2)於程序(1)中所得到之粉體底漆塗膜上塗覆如申 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底漆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 之程序; 5 (3)於程序(2)中所得到之底漆塗膜上塗覆著色或光 亮性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且依需要進行燒固之程序;及 (4)於程序(3)中所得到之著色或光亮性塗膜上塗覆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頂層透明塗料組成物且進行燒 固之程序。 44
TW093111432A 2003-04-24 2004-04-23 Thermosetting liquid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aluminum wheel and method of coating aluminum wheel TWI26293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19296 2003-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4274A TW200424274A (en) 2004-11-16
TWI262938B true TWI262938B (en) 2006-10-01

Family

ID=33308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11432A TWI262938B (en) 2003-04-24 2004-04-23 Thermosetting liquid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aluminum wheel and method of coating aluminum wheel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44962B2 (zh)
JP (1) JP4641940B2 (zh)
CN (1) CN1777661A (zh)
CA (1) CA2521343C (zh)
TW (1) TWI262938B (zh)
WO (1) WO20040945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40284A1 (ja) * 2005-10-06 2007-04-12 Hitachi Metals, Ltd. 光輝性塗装軽合金ホイール及びその塗膜形成方法
JP5265854B2 (ja) * 2005-12-08 2013-08-1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熱可塑性樹脂溶液および皮膜形成材料ならびにこれらの硬化物
JP2009155396A (ja) * 2007-12-25 2009-07-16 Nippon Paint Co Ltd クリヤー塗料組成物及び複層塗膜形成方法
JP5534998B2 (ja) * 2009-08-31 2014-07-02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塗料組成物及び塗膜形成方法
CN101992180A (zh) * 2010-10-23 2011-03-30 徐州正菱涂装有限公司 金属表面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
CN104395416B (zh) * 2013-05-08 2018-05-22 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用于铝轮毂的底漆涂料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660B2 (zh) * 1972-07-11 1976-02-21
JPS5649759A (en) * 1979-09-29 1981-05-06 Kansai Paint Co Ltd Water-dispersed coating composition
JPS58113260A (ja) * 1981-12-28 1983-07-06 Nippon Polyurethan Kogyo Kk 熱硬化性被覆組成物
JPS63210173A (ja) * 1987-02-26 1988-08-31 Nippon Paint Co Ltd クリヤ−塗料及び積層塗膜の形成方法
JPH03146573A (ja) * 1989-11-01 1991-06-21 Nippon Paint Co Ltd 新意匠色塗膜形成方法
JPH03278868A (ja) * 1990-02-14 1991-12-1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塗膜の形成方法
JPH0466172A (ja) * 1990-07-04 1992-03-02 Kansai Paint Co Ltd エッジ被覆性に優れた塗膜形成方法
US5252399A (en) * 1991-12-20 1993-10-12 Hitachi Metal Ltd. Aluminum member provided with weather-resistant coat
JP3172807B2 (ja) 1992-06-17 2001-06-04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被覆用組成物
JP3283940B2 (ja) * 1993-01-20 2002-05-20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熱硬化被覆用組成物および被膜の形成方法
EP0653468A3 (de) * 1993-11-12 1995-12-13 Herberts & Co Gmbh Überzugsmittel für transparente Decklackschichten und deren Verwendung bei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ehrschichtüberzügen.
DE69615304T2 (de) 1995-04-28 2002-05-02 Basf Nof Coatings Co Ltd Überzugszusammensetzung,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norganischen oxidsoldispersion
JP2001062391A (ja) 1999-08-31 2001-03-13 Nippon Paint Co Ltd 光輝性塗膜形成方法およびアルミホイ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521343A1 (en) 2004-11-04
CA2521343C (en) 2009-04-14
TW200424274A (en) 2004-11-16
WO2004094545A1 (ja) 2004-11-04
CN1777661A (zh) 2006-05-24
US20060276589A1 (en) 2006-12-07
JP4641940B2 (ja) 2011-03-02
JPWO2004094545A1 (ja) 2006-07-13
US7744962B2 (en) 2010-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WO2011125490A1 (ja) 複層塗膜形成方法
TW200914151A (en) Method for forming multi-layered coating film and article coated by the method
WO1998031756A1 (fr) Composition de peinture metallisee a base d'eau et procede de formation d'une couche de finition
US11389830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multilayer coating film
JPS6023792B2 (ja) メタリック塗膜の形成方法
JP2017082197A (ja) 有機溶剤系下塗り塗料組成物
TWI262938B (en) Thermosetting liquid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aluminum wheel and method of coating aluminum wheel
JP2009050807A (ja) 複層塗膜形成方法
TWI483985B (zh) 金屬粉定向樹脂組合物
TW200414940A (en) Method for coating metal materials and coated materials
AU2010302380B2 (en) Method for the spot repair of scratch-resistant paint films
WO2010078799A1 (zh) 一种用于镁铝合金表面喷涂的uv涂料
WO2020202434A1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膜形成方法及び硬化塗膜
JP4139188B2 (ja) 塗装方法
JP2008136961A (ja) 積層塗膜の形成方法
JP3872951B2 (ja) プラスチック成型品の塗装方法
JP2003192980A (ja) アルミニウムホイール用3コート1ベーク仕上げで使用される熱硬化性溶剤型塗料光輝性カラーベース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塗膜形成方法
JP2004002558A (ja) クリヤー塗料組成物、クリヤー積層塗膜、及び、自動車ホイールの防汚処理方法
JPWO2009081943A1 (ja) 複層塗膜形成方法
JP2005087970A (ja) 複層塗膜
JP2017137388A (ja) クリヤーコート塗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複層塗膜形成方法
JPH08120149A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料組成物および塗膜形成方法
JP2003320304A (ja) 複層塗膜
JPS62273083A (ja) 複層塗膜形成法
JP2015067764A (ja) 塗料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塗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