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0201B - Fishing rod - Google Patents

Fishing r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0201B
TWI260201B TW092114060A TW92114060A TWI260201B TW I260201 B TWI260201 B TW I260201B TW 092114060 A TW092114060 A TW 092114060A TW 92114060 A TW92114060 A TW 92114060A TW I260201 B TWI260201 B TW I2602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ection
main upper
rear end
fishing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4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1606A (en
Inventor
Shotaro Tanigawa
Akira Ot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401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1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0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02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2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 A01K87/025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telescopic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Description

1260201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搭載了所謂的伸縮機構的釣竿,詳細來 說,是關於構成釣竿的主節與主上節的保持機構。 【先行技術】 釣竿,一般來說是由複數的棒狀的釣竿構成構件所構 成。各釣竿構成構件,由外徑較小的構件開始依序稱爲第 一節、第二節。各節一般來說是形成爲具有錐桿的中空管 狀。可是,有時只有第一節或第一節的其中一部分是形成 爲實心棒狀。 第一節的後端部是連結在第二節的前端部,第二節的 後端部是連結在第三節的前端部,以這樣的方式讓各節相 鄰而與其他節互相接續。各節之間的接續形式,有抽出 式、連接式、接續式等各式各樣。這裡特別將外徑最大的 節稱作「主節」,將連結在主節的前端部的節稱作「主上 節」。 有時會由於釣竿的種類具有其規定長度(例如磯釣竿 是變化5 · 3 m的機構(稱作伸縮機構))。該伸縮機構, 是以預定的卡合力讓主上節相對地被卡合保持於主節,當 需要時,會解除其卡合讓主上節成爲拉出於主節的狀態。 藉由該伸縮機構,以主節的長度部份來伸縮釣竿全體的長 度。 第1 〇圖,是具備有一般的伸縮機構的釣竿的後端部 -4- (2) 1260201 份的放大剖面圖,是詳細圖示了主上節對於主節的保持構 造。 伸縮機構’如同圖所示,是具備有主節1與主上節3 的保持機構。也就是說,伸縮機構,具備有環狀的嵌合構 件2,將其嵌入於主節1的後端部的內側。該嵌合構件2 的內徑,是對應於主上節3的後端部的外徑。而參照圖號 4,是顯示嵌入於嵌合構件2的栓構件。 在這種構造中,當主上節3已經收容在主節1內時 (也就是,在實際釣魚時釣竿的全長縮短時),主上節3的 後端部會被壓入嵌合構件2的內部,藉此,是以預定的卡 合力(嵌合力)來把主上節3卡合保持於主節1。而當主上 節3相對於主節1拉出時(也就是,在實際釣魚時釣竿的 全長增長時),藉由將主節1朝軸方向(圖中右側)拉伸讓 兩者的嵌合脫離,相對於主節1將主上節3相對性地拉出 (主上節3與主節1的相對伸縮動作,是藉由釣者來進行 的,這種操作稱爲「伸縮操作」)。 在這種伸縮機構中,由於是把嵌合構件2嵌入到主節 1的內側的構造,所以在主節1與主上節3之間,一定會 產生嵌合構件2的厚度d的尺寸程度的間隙。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第11圖是圖示當主上節3被收容在主節1內時兩者 的位置關係。 -5- (3) 1260201 如同圖所不’當主上節3卡合於主節1時,首先,會 抵接(衝撞)到嵌合構件2的前端。通常,在嵌合構件2的 前端面,形成有如圖所示的導引面5。藉此,主上節3 , 會被導引到嵌合構件2的內部,會與主節1卡合。 可是,在製造嵌合構件方面,其前端部要形成爲完全 尖狀的形狀非常的困難,通常要設定〇 . 5 m m左右程度 的厚度t 。 因此,在把主上節3收容在主節1時,有時主上節3 的後端面6會衝撞到嵌合構件2的前端面7。特別是在主 節1的錐度較大的情況(也就是說,主節的前端部外徑與 後端部外徑的差異很大,上述尺寸d很大的情況),兩者 會非常容易產生衝撞。 主上節3的後端面6與嵌合構件2的前端面7的衝 撞,雖然不會對釣竿的機能產生不好的影響,而如果從釣 竿的使用者方面來看,在進行伸縮操作時,會讓衝擊傳達 到手上,會成爲具有不調和感的操作。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沒有不調和感且可進 行順暢的伸縮操作的釣竿。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1)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釣竿,是具備有: 設置成可在主上節被收容於主節的收容位置與突出的突出 位置之間相對性地變化位置,且在各位置主上節是相對性 地被保持於主節的伸縮機構之釣竿,在該主上節的後端部 -6 - (4) 1260201 是設置有用來覆蓋上述主上節的後端面的衝擊吸收構件。 藉由該構造,當主上節變化位置到收容位置時,(釣 魚者使位置變化的操作,特別稱作「收縮操作。」)即使 主上節的後端部抵接(衝撞)到主節的後端部的內側一定的 部位,由於衝擊吸收構件是覆蓋著主上節的後端面,所以 會緩和衝擊時的衝擊。 在上述主上節的後端面外緣部,形成有C面也可以。 在該構造中,即使當進行收縮操作時主上節的後端部 衝撞到主節的上述的一定的部位,也可藉由C面更緩和該 衝擊力。 (2)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釣竿,是具備有: 設置成可在主上節被收容於主節的收容位置與突出的突出 位置之間相對性地變化位置,且在各位置主上節是相對性 地被保持於主節的伸縮機構之釣竿,在上述主節的後端部 設置有當上述主上節變化位置到上述收容位置時會插入嵌 合該主上節的後端部的嵌合構件,該嵌合構件,具備有用 來導引上述主上節的嵌合的嵌合導引面,上述主節,具備 有:當上述主上節變化位置到收容位置時,用來將上述主 上節的後端面導引至上述嵌合導引面的滑動導引面。 藉由該構造,由於主節具備有滑動導引面,所以當主 上節變化位置到收容位置時,主上節的後端部,會被嵌合 構件的嵌合導引面導引。被該嵌合導引面所導引的主上節 的後端部,會藉由嵌合導引面順暢地嵌合於主節。也就是 說,當進行收縮操作時,即使主上節的後端部抵接(衝撞) 1260201
丨A I 至丨主的後:端咅G ::Λ;嗤丨等,一足巴街:ΛΙΖ. :ΖΞ:衝突時1:2,;!:、會量 ,二::泪.nc丨種種刁一’: 述涫動導y ® 籍田二逃.土節5 1壁面π構或也可 苎該構造二::ΕΒ於主節的內壁面是兼作丄.述滑動導弓:; 面、所.以不需要構成滑動導引面的特別的構#。藉此’能 將釣$簡化則可實現釣竿的輕量化,及廉價化'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根據較佳的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發 明。 <第一實施方式> 第1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釣竿1 0的正面 圖。釣竿1 0的槪略構造如下述。 該釣竿1 0 ,是所謂的內導引式的抽出式釣竿。釣竿 1 0 ,是藉由第一節1 1〜第五節1 5所構成,是搭載有 第四節1 4 (也就是主上節1 4 )相對於第五節1 5 (也就 是主節1 5 )進行伸縮的伸縮機構。各節1 1〜1 5 ,是 將碳纖維當作材料形成爲中空管狀,是藉由習知的製造方 法所構成。 第一節1 1是可自由抽出地被收容在第二節1 2的內 部。在第一節1 1的前端,是設置有用來導出釣線的頂導 座1 6 。第一節1 1的外徑是形成爲錐桿狀,相較於前端 -8- (6) 1260201 直徑,後端直徑是設定成較大。第一節1 1的後端直徑, 是設定成較第二節1 2的前端直徑更大,當將第一節1 1 從第二節1 2抽出時,第一節1 1的後端部分會與第二節 1 2的則牺部分_合讓兩者被固定在一^起。 第二節1 2與第三節1 3的關係以及第三節1 3與主 上節1 4的關係是同樣的。在第二節1 2〜主節1 5的前 端部,是安裝有:用來提升該部分的剛性,讓相鄰的節部 的嚙合更確實的環部R 1〜R 4。 在主上節1 4的前端部分是設置有沒有圖示的釣線導 入孔,安裝有用來將釣線導入該釣線導入孔的導入導座 1 7。上述頂導座1 6及導入導座1 7 ,由於是習知的構 造,所以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主節1 5 ,是一體地形成有捲線器座1 8。該捲線 器座1 8 ,是可自由裝卸地保持捲線器(沒有圖示)的構 造,是具備有用來收容保持捲線器的腳部的其中一方的罩 部1 9以及用來收容捲線器腳部的另一方的罩構件2 〇。 罩構件2 0 ,是可沿著載置捲線器的載置面2 1朝圖中& 右滑動,會被固定在與罩部1 9之間挾持捲線器腳部的位 置。而針對捲線器座1 8是已知的構造,所以省略其_細 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是揭示安裝著捲線器的形式% 釣竿,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這種形式的釣竿,當然也適用 於溪流用釣竿等的所謂的延伸竿。 接著,上述伸縮機構,如前述是用來使主上節1 4 _ -9- (7) 1260201 對於主節1 5進行伸縮的構造。具體來說,主上節1 4, 可在:相對於主節1 5的收容位置(第1圖所示的位置)、 以及從該收容位置突出到圖中左側的突出位置之間變化位 置。在各位置中,主上節1 4 ,是以預定的保持力相對性 地被保持於主節1 5。藉此,釣者則可以在主上節1 4在 收容位置的狀態或突出位置的狀態使用釣竿1 0。而用來 保持第四節1 4的保持機構2 2如後述。 在主上節1 4的中間部分,是嵌入有覆蓋其外周的環 部構件2 3。該環部構件2 3,當主上節1 4位於收容位 置時,用來防止主上節1 4與主節1 5之間產生晃動,當 主上節1 4在收容位置時,會進入主節1 5的前端內部 (環部R 4的內側)。 如前述,上述的伸縮機構具備有上述保持裝置2 2, 本實施方式的特徵,就是該保持機構2 2的構造。藉由該 保持機構2 2,來進行主上節1 4的保持及解除保持,也 就是順暢地進行主上節1 4相對於主節1 5的伸縮動作 (伸縮操作)。以下’針對保持機構2 2來詳細敘述。 第2圖,是第1圖的釣竿1 0的後端部分(主節1 5 的後端部)的構造,也就是上述保持機構2 2的構造的詳 細顯示圖。 該保持機構2 2 ,是具備有:嵌入於主節1 5的後端 部內側的嵌合構件2 4、設置於主節1 5的後端的尾栓 2 5、以及設置於主上節1 4的後端的衝擊吸收構件 -10- (8) 1260201 嵌合構件2 4,當主上節1 4成爲收容位置時,會與 主上節1 4的後端部嵌合,以預定的保持力保持住主上節 14。 弟3圖’是肷合構件2 4的立體圖。 嵌合構件2 4,例如,是藉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_ (P B T )(也含有玻璃纖維)等所構成,全體是形成爲圓筒 狀。嵌合構件2 4的外徑,是對應於主節1 5的後端部的 內徑,是緊緊地嵌入於主節1 5的後端部的內側。嵌合構 件2 4的後端,如第3圖所示,是配置成與主節1 5的後 端一致(所謂的面與面相接成爲一體的狀態)。嵌合構件 2 4,例如是藉由黏接劑等被固定在主節1 5。 在嵌合構件2 4的內側,是設置有嵌合片2 7。在本 實施方式,嵌合片2 7,是與嵌合構件2 4 —體地形成。 嵌合片2 7 ’也可以用其他構件構成,藉由已知的固定手 段來固定在嵌合構件24。嵌合片27 ,如同圖所示,是 藉由板狀構件所構成。 在本實施方式中,是設置有6枚嵌合片2 7,是沿著 嵌合構件2 4的內壁面的圓周方向均勻地配置成放射狀。 嵌合片2 7的個數,並沒有特別限定,是設置在3枚〜 1 6枚的範圍。 各嵌合片2 7,是呈現相同的形狀,是立起設置爲突 出於嵌合構件2 4的直徑方向內側。各嵌合片2 7 ,如第 2圖所示,是形成爲略梯形。具體來說,各嵌合片27, 是平滑地連續於嵌合構件2 4的前端2 8的內壁面,是延 -11 - 1260201 (9) 伸設置成朝向嵌合構件2 4的直徑方向內側其高度尺j漸 漸增大,然後,會維持一定的高度尺寸延伸設置向嵌合構 件2 4的軸方向。 也就是說,各嵌合片2 7,是具有:連續於嵌合構件 2 4的前端2 8的縮徑部2 9、以及連續於該部的定徑部 3 0。縮徑部2 9,是從嵌合構件2 4的前端2 8朝向軸 方向後方,將該嵌合構件2 4的內徑逐漸縮小所形成,藉 此,縮徑部2 9的上面部形成有傾斜面3 1。該傾斜面 3 1 ,當主上節1 4嵌入於主節1 5時,有作爲用來導引 兩者的嵌合的嵌合導引面的機能。 而定徑部3 0,是連續於縮徑部2 9 ,是將嵌合構件 2 4的內徑保持爲一定地形成。定徑部3 0的上面部 3 2,是形成爲平行於嵌合構件2 4的軸方向。定徑部 3 0的軸方向尺寸,是設定爲預定尺寸,是作成能確實地 嵌入上述尾栓2 5。 在本實施方式中,嵌合片2 7的全長L 1爲5mm〜 3 0mm,嵌合構件2 4的最大內徑D爲1 0mm〜3 5 m m,最小內徑d則是設定爲3 m m〜3 3 m m °而嵌合 片2 7的全長L 2爲5 mm〜3 0 mm ’定徑部3 0的軸 方向尺寸L 3則是設定爲4mm〜3 〇mm。在釣竿 10,是設定成:Ll = 10 · 0mm,· 〇 mm,L3 = 7 · 〇mm,D = 21 · 4mm,d 二 17.27mm。 尾栓2 5 ,是形成爲具有段部的圓柱狀’具有小直徑 -12- (10) 1260201 部3 3與大直徑部34。尾栓25 ,是藉由樹脂、金屬等 所構成。小直徑部3 3的外徑,是對應於上述嵌合構件 2 4的最大外徑D,是緊緊地嵌入於嵌合構件2 4的後端 部c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小直徑部3 3的外周面形成有公 螺紋部’在嵌合構件2 4的後端部內側形成有母螺紋部, 讓尾栓2 5嵌入於嵌合構件2 4。而在小直徑部3 3與大 直徑部3 4的交界部分(具有段部的部分)配設有〇形環 3 5 ,藉此,尾栓2 5,能確實地鎖入於嵌合構件24, 並且能防止水從外部侵入到釣竿1 〇的內部。 上述小直徑部3 3的軸方向尺寸,是設定爲預定尺 寸。因此,小直徑部33的軸方向端面36,是在主節 1 5的內部配置在預定位置,當主上節丨4嵌入主節1 5 時(收容位置),來進行主上節1 4的定位。 衝擊吸收構件2 6 ,是嵌入到主上節1 4來覆蓋主上 節1 4的後端面。衝擊吸收構件2 6 ,例如,藉由N B R (丙烯腈一 丁二烯橡膠)等所構成。 第4圖,是衝擊吸收構件2 6的立體圖,是顯示嵌入 於主上節1 4的狀態。 衝擊吸收構件2 6 ,如同圖所示,是形成爲具有段部 的筒狀,具有嵌入部37與凸緣部38。嵌入部37,是 呈現圓筒狀,其外徑是對應於主上節1 4的後端部的內 徑。因此,嵌入部3 7,是緊緊地嵌入於主上節1 4的內 部。凸緣部3 8,其剖面是形成爲略门字形,是連續於嵌 -13- (11) 1260201 入部3 7 —體地形成。凸緣部3 8 ,如第2圖所示,是配 置成圍繞主上節1 4的後端部,以預定的卡合力卡合在該 後端部。 在本實施方式中,衝擊吸收構件2 6 ,厚度尺寸t是 設定爲0 · 5 ni m〜1 . 〇 ni ηι。因此’當衝擊吸收構件 2 6被安裝在主上節1 4時,凸緣部3 8的緣部,如第2 圖所示,是從主上節1 4的周面朝向直徑方向突出尺寸 t ° 在本實施方式的釣竿1 0,當釣魚者進行收縮操作讓 主上節1 4變化位置到收容位置時,即使主上節1 4的後 端部衝撞到配置於主節1 5內的嵌合構件2 4的前端 2 8,而由於在主上節1 4設置有上述衝擊吸收構件 2 6 ,藉此來覆蓋主上節1 4的後端面,所以會緩和衝擊 力。特別是主節形成爲具有大錐度的形狀的釣竿,由於主 上節會有與嵌合構件劇烈衝突的傾向,所以效果非常大。 於是,在該釣竿1 0,讓釣魚者可進行不會有不調和 感的伸縮操作。 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衝擊吸收構件2 6,是從主上 節1 4的周面朝向直徑方向突出尺寸t 。因此,當主上節 1 4嵌合於嵌合構件2 4,不會產生間隙。因此,當主上 節1 4變化位置到收容位置時,則主節1 5與主上節1 4 之間不會產生搖晃情形,可以實現剛性感覺的伸縮機構。 另一方面,由於主上節1 4與嵌合構件2 4是經由衝 擊吸收構件2 6嵌合,所以防止兩者固定。於是,釣魚者 -14- 1260201 (12) 能順暢地進行伸縮操作。 接下來,針對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來說明。 第5圖,是本實施方式的第一變形例的釣竿1 0的主 要部分放大剖面圖’是詳細顯示主上節1 4的後端部的構 造。 本變形例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之處,在上述實施方 式,在主上節1 4的後端部,是嵌入有藉由NBR —體形 成的衝擊吸收構件2 6 ,相對的,在本變形例,則是讓栓 構件3 9螺合到主上節1 4的後端部。而針對其他構造, 則是與上述實施方式的釣竿1 〇相同。 栓構件3 9 ,如第5圖所示,具有小直徑部4 0與大 直徑部4 1。栓構件3 9,例如是藉由N B R等所構成。 小直徑部4 0,是形成爲圓筒狀,其外徑,是對應於 主上節1 4的後端部的內徑。在小直徑部4 0的周面,形 成有公螺紋部。而大直徑部4 1 ,是連續於小直徑部4 0 來形成。 在主上節1 4的後端部的內面形成有母螺紋部,藉由 讓該母螺紋部與上述公螺紋部螺合,則栓構件3 9會螺合 入主上節1 4。可是,不一定要在小直徑部4 〇與主上節 1 4形成上述公螺紋及母螺紋,讓小直徑部4 〇嵌入到主 上節1 4的後端部當然也可以。 在大直徑部4 1的外周面及端面,是安裝有衝擊吸收 構件4 2。該彈性吸收構件4 2,是藉由與上述實施方式 的衝擊吸收構件2 6同樣的材料所構成。衝擊吸收構件 -15- (13) 1260201 4 2 ’也可藉由塗敷彈性塗料(例如,senosefi(商品名))所 構成。 錯由安裝衝擊吸收構件4 2 ,來用衝擊吸收構件4 2 覆蓋主上節1 4的後端面。 於是’即使是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本變形例的釣竿 1 0 ’當釣魚者進行收縮操作讓主上節1 4變化位置到收 容位置時,即使主上節1 4的後端部衝撞到配置於主節 1 5內的嵌合構件2 4的前端2 8 ,也可緩和該衝擊力。 結果,讓釣魚者可進行沒有不調和感的伸縮操作。 接下來,針對上述實施方式的第二變形例來加以說 明。 第6圖是上述實施方式的第二變形例的釣竿1〇的重 要部位放大剖面圖,是詳細地顯示了主上節1 4的後端部 的構造。 本變形例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之處在於,C面4 4是 形成在主上節1 4的後端面外緣部4 3 ,以及衝擊吸收構 件4 6,是沿著C面4 4形成。 而在本變形例,衝擊吸收構件4 5 ,希望是藉由塗敷 彈性塗料(例如,senoseft(商品名))所構成。 而針對其他構造’是與上述實施方式的釣竿1 0相 同。 即使在本變形例,當釣魚者進行收縮操作時’即使主 上節1 4的後端部衝撞到配置於主節1 5內的嵌合構件 24的前端28 ,也能緩和該衝擊力。並且,由於在主上 •16- 1260201 (14) 節1 4形成有上述C面4 4,能更加緩和衝擊。結果,讓 釣魚者可進行更加沒有不調和感的伸縮操作。 <第二實施方式> 接下來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來加以說明。 第7圖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釣竿的主要部位放 大剖面圖,第8圖是一部分缺口的狀態的主要部分放大立 體圖。這些圖面詳細顯示了釣竿的伸縮機構所具備的保持 機構2 2的構造。 本實施方式的特徵,相對於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在 主上節1 4設置有衝擊吸收構件2 6,在本實施方式中, 在主節1 5形成有當主上節1 4變化位置到收容位置時’ 用來將主上節1 4的後端導引至傾斜面2 1的滑動導引面 47。而針對其他構造,是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在本實施方式中,上述滑動導引面4 7 ’是藉由主節 1 5的內壁面所構成。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中’主節 1 5的後端部的內側,如第7圖所示’形成有段部4 8 ° 該段部4 8 ,是藉由在主節1 5的後端部的內側形成大直 徑部4 9與小直徑部5 0所構成。 第9圖,是第7圖的主要部位放大圖’詳細顯示了段 部4 8的部份。 如第9圖所示,雖然在嵌合構件2 4設置有嵌合片 2 7,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在嵌合片2 7形成有傾斜 面3 1 。該傾斜面3 1 ’是連繪於肷合構件2 4形成’因 -17- 1260201 (15) 此,嵌合構件2 4的前端部2 4 a ,是傾斜地被截斷成連 續於傾斜面3 1。 段部4 8的落差部尺寸,是設定爲與嵌合構件2 4的 前端部2 4 a的厚度尺寸T相同或較厚度尺寸T更大。 於是,小直徑部5 0的內徑,是設定爲與上述嵌合構 件2 4的前端部內徑也就是嵌合構件2 4的最大內徑D相 同或較最大內徑D更小。 該段部4 8 ,當將主節1 5成型時,藉由在芯部的芯 軸形成段部則可容易形成。 在本實施方式中,當釣魚者進行收縮操作將主上節 1 4變化位置到收容位置時,主上節1 4,會被滑動導引 面4 7所導引。此時,上述小直徑部5 0的內徑,是設定 爲與上述嵌合構件2 4的最大內徑D相同或較最大內徑D 更小,所以當主上節1 4的後端部,藉由滑動導引面4 7 所導引時,一定會抵接於嵌合片2 7的傾斜面3 1。該傾 斜面3 1 ,如前述,會有作爲用來導引主上節1 4與主節 1 5的嵌合的嵌合導引面的機能,所以主上節1 4的後端 部,會藉由傾斜面3 1而順暢地嵌合於主節1 5側。 也就是說,當釣魚者進行收縮操作時,即使主上節 1 4的後端部衝撞到嵌合構件2 4的前端部2 8 ,該衝撞 力也不會很大。特別是形成爲主節具有很大的錐度的形狀 的釣竿,主上節會有與嵌合構件劇烈衝撞的傾向所以效果 非常大。則可以讓釣魚者進行沒有不調和感的伸縮操作。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滑動導引面4 7是藉由主節 -18- (16) 1260201 1 5的內壁面所構成,則不需要另外在主節1 5的內部配 置用來構成滑動面4 7的構件。藉此,能讓主節1 5的構 造簡化,優點是不會提昇釣竿全體的製造成本。 滑動導引面4 7 ,當然也可以藉由將所需要的導引構 件安裝在主節1 5內來構成。 在本實施方式,也可以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所示的c 面形成在主上節1 4的後端面外緣部4 3 。藉由形成〔 面,則主上節1 4與嵌合構件2 4衝撞時的衝擊力’能更 有效地被抑制,優點是可進行更沒有不調和感的伸縮操 作。 〔發明效果〕 藉由以上的本發明,當釣魚者進行收縮操作時,即使 在主節與主上節產生衝撞時,也不會有衝擊力。於是,讓 釣魚者能進行沒有不調和感的伸縮操作。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釣竿的正面圖。 第2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釣竿的後端部分 (主節的後端部)的構造的詳細顯示圖。 第3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釣竿的嵌合構件 的立體圖。 第4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釣竿的衝擊吸收 構件的立體圖。 -19· (17) 1260201 第5圖’是本發明的第—實施方式的第—變形例的釣 竿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 第6圖’疋本發明的第一貫施方式的第二變形例的釣 竿的重要部位放大剖面圖。 第7圖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釣竿的主要部位放 大剖面圖。 第8圖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釣竿的一部分缺口 的狀態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第9圖,是第7圖的主要部位放大圖。 第1 0圖’是具備有一般的伸縮機構的釣竿的後端部 份的放大剖面圖。 第1 1圖是圖示具備有一般的伸縮機構的釣竿當主上 節被收容在主節內時兩者的位置關係。 〔圖號說明〕 1 0 :釣竿 1 4 :主上節 1 5 :主節 2 2 :保持機構 2 4 :嵌合構件 2 5 :尾栓 2 6 :衝擊吸收構件 2 7 :嵌合片 2 8 :嵌合片的前端 -20- (18) (18)1260201 2 9 :縮徑部 3 0 :定徑部 3 1 :傾斜面 3 8 :凸緣部 3 9 :栓構件 4〇:小直徑部 4 1 :大直徑部 4 2 :衝擊吸收構件 4 3 :後端面外緣部 4 4 ·· C 面 4 5 :衝擊吸收構件 4 6 :凸緣部 4 7 :滑動導引面 4 8 :段部 5 0 :小直徑部

Claims (1)

  1. (1) I26〇2〇i &、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釣竿,是具備有:設置成可在主上節相對於 $ ft被收容著的收容位置與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間相對性地 位置’且在各位置主上節是相對於主節相對性地被保 持著的伸縮機構之釣竿,其特徵爲: #該主上節的後端部是設置有,用來覆蓋上述主上節 的後端面的衝擊吸收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釣竿,其中在上述主上 節的後端面外緣部,形成有C面。 3 · —種釣竿,是具備有:設置成可在主上節相對於 主節被收容著的收容位置與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間相對性地 變化位置,且在各位置主上節是相對於主節相對性地被保 持著的伸縮機構之釣竿,其特徵爲: 在上述主節的後端部設置有··當上述主上節變化位置 到上述收容位置時,會讓該主上節的後端部插入被嵌合的 嵌合構件, 該嵌合構件,具備有用來導引上述主上節的嵌合的嵌 合導引面, 上述主節,具備有:當上述主上節變化位置到收容位 置時,用來將上述主上節的後端面導引至上述嵌合導引面 的滑動導引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釣竿,其中上述滑動導 引面,是藉由上述主節的內壁面所構成。 -22-
TW092114060A 2002-07-29 2003-05-23 Fishing rod TWI26020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0295A JP3980438B2 (ja) 2002-07-29 2002-07-29 釣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1606A TW200401606A (en) 2004-02-01
TWI260201B true TWI260201B (en) 2006-08-21

Family

ID=30437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4060A TWI260201B (en) 2002-07-29 2003-05-23 Fishing rod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980438B2 (zh)
KR (1) KR100950893B1 (zh)
CN (1) CN100333639C (zh)
TW (1) TWI2602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6238A (ja) * 2007-10-31 2009-05-21 Daiwa Seiko Inc 釣竿
JP5537167B2 (ja) * 2010-01-15 2014-07-02 積水樹脂株式会社 農園芸用支柱
FR3089752B1 (fr) * 2018-12-18 2021-03-05 Ctfi Canne a peche telescopique fil interieur
JP7378778B2 (ja) * 2019-11-27 2023-11-14 メガバス株式会社 釣り竿
EP4175469A1 (en) * 2020-07-02 2023-05-10 Penicka, Robert Fishing rod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line guides, tip tops and accessories to a rod bla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1468U (ja) * 1992-11-13 1994-06-03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 竿
JP2956818B2 (ja) * 1994-06-10 1999-10-04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中通し釣竿
JP3675580B2 (ja) * 1996-08-09 2005-07-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竿
JP4180197B2 (ja) * 1999-08-23 2008-11-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竿
JP2001128594A (ja) 1999-11-09 2001-05-15 Shimano Inc 竿体の嵌合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33639C (zh) 2007-08-29
KR20040012497A (ko) 2004-02-11
TW200401606A (en) 2004-02-01
JP2004057084A (ja) 2004-02-26
KR100950893B1 (ko) 2010-04-06
JP3980438B2 (ja) 2007-09-26
CN1471815A (zh) 2004-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0201B (en) Fishing rod
CN1799351B (zh) 套筒连接式钓竿
JP2003319738A (ja) 竿体の連結構造
JP6568014B2 (ja) 竿体の継合構造の改善
CN112438238B (zh) 振出竿
JP6462623B2 (ja) 竿体の継合構造の改善
JP4023599B2 (ja) 釣糸ガイド
JP4925182B2 (ja) 伸縮式竿
JP4744378B2 (ja) 瘻孔カテーテル用抜去補助具
JP4111322B2 (ja) 釣竿
JP2001136872A (ja) 釣 竿
JP4736219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3877149B2 (ja) 釣竿
JP4070589B2 (ja) 釣竿
JP2003219768A (ja) 竿体の嵌合構造
JP2009106238A (ja) 釣竿
JP3907043B2 (ja) 釣竿
JP2004187547A (ja) リールシート
JP4024663B2 (ja) 釣竿
JP2006256610A (ja) 伸縮自在シャフトの結合構造
JP2000062383A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10959589A (zh) 钓竿
JP2003102345A (ja) 釣 竿
JPH1056919A (ja) 中通し竿
JP2003339280A (ja) 継合式釣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