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9351B - 套筒连接式钓竿 - Google Patents

套筒连接式钓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9351B
CN1799351B CN2005100660962A CN200510066096A CN1799351B CN 1799351 B CN1799351 B CN 1799351B CN 2005100660962 A CN2005100660962 A CN 2005100660962A CN 200510066096 A CN200510066096 A CN 200510066096A CN 1799351 B CN1799351 B CN 1799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side rod
rod body
mentioned
sleev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660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9351A (zh
Inventor
松本圣比古
谷川尚太郎
谷口一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799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9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99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9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2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4Fishing-line guides on rods, e.g. ti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60Fishing; Aquaculture; Aquafarm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00Fishing, trapping, and vermin destroy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套筒连接式钓竿,在谋求减少连接部的抗压感和紧固现象的同时,可以有助于钓竿的轻型化。将套筒芯材(5)固定在底竿(4)的圆口内,与此同时,使套筒芯材(5)从该底竿(4)向三号竿(3)凸出,并使该凸出部分可以自如地插入和脱离于三号竿。在套筒芯材(5)的突出部分的轴线方向中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缩小套筒芯材(5)的外径的小径部(5A),从而构成减薄部。

Description

套筒连接式钓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梢合模口连接式钓竿(以下简称套筒连接式钓竿),所述钓竿构成为,将套筒芯材固定在竿前侧竿体和竿尾侧竿体这两者之一的竿体内,与此同时从该竿体内向与其相对一侧的竿体凸出,并可以将该凸出部分向与其相对一侧竿体内自如地进行插入和拆卸。
背景技术
在套筒连接式钓竿中,套筒芯材被形成为圆柱状(参见日本专利文献1《特开2002-119184号公报》(段落序号:【0016】及图2、3;日本专利文献2《特开2000-32881号》段落序号:【0010】及图1)
由于套筒芯材被形成为圆柱状,所以如果是套筒芯材被插入在相对一侧的竿体内而与相对侧竿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了的连接状态,那么由于该连接部分(连接部分)的相对侧竿体与套筒芯材为双重结构,所以该部分的断面惯性矩将局部性地增大,在进行钓鱼操作之际,在该连接部分,钓竿形不成平滑曲率的曲线,并感觉到很大的抗压感。
另外,由于套筒芯材被插入到与其相对一侧的竿体内而成为与相对侧竿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连接状态,所以在进行钓鱼操作过程中,套筒芯材和相对一侧竿体之间的连接状态会出现更坚固的紧固现象,在将套筒芯材从相对侧竿体抽出来之际使人感到吃力难为。
另外,上述钓竿也是与之轻型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连接式钓竿,该钓竿通过在套筒芯材的外周面上增加一些简单的结构,可以减轻连接部上的抗压感、减少紧固现象、实现竿的轻型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套筒芯材的上述凸出部分中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外周面上,形成有缩小上述套筒芯材外径的减薄部,其作用效果如下。
即,通过在套筒芯材的凸出部分上形成的减薄部,在该凸出部分被插入到与其相对一侧竿体内时,由于减薄部位被形成为小径,所以其部位不与相对侧竿体的内周面接触。
另一方面,减薄部之外的部分与相对侧竿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
因此,竿前侧竿体与竿尾侧竿体的连接状态,以通过套筒芯材的减薄部分之外的部分的紧密接触状态而得到实现。
由此,连接部中的双重结构导致的断面惯性矩较大的状态,通过减薄部的作用而得到减弱,从而可以使抗压感得到减轻。
由于通过形成减薄部而可以将套筒芯材和与其相对侧竿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所以可以减轻套筒芯材与相对侧竿体之间的粘结现象。
通过减薄部而实现套筒芯材的该材径部减小,所以可以谋求减轻套筒芯材,实现钓竿的轻型化。
而且,竿前侧竿体与竿尾侧竿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即使通过未实施减薄部的紧密接触状态也可以充分地得以实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将套筒芯材固定在竿前侧竿体和竿尾侧竿体这两者之一的竿体内,与此同时将套筒芯材从该竿体内向与其相对一侧竿体凸出,并使其凸出部分可以自由地插入和脱离于该相对侧竿体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套筒芯材的上述竿体之一内固定有基准部分,在该基准部分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直径较其他部分小的减薄部,其作用效果如下。
虽然在技术方案1中,在被插入在套筒芯材的相对侧竿体内的突出部分上形成了减薄部,但是在技术方案2中,套筒芯材自身在被固定在一根竿体内的基准部分上设有减薄部。因此,将减小套筒芯材的基准部与一根竿体之间的断面惯性矩,并减轻上述的抗压感,与此同时实现钓竿的轻型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套筒芯材的上述凸出部分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缩小上述套筒芯材的外径的减薄部,与此同时,在上述套筒芯材的上述一根竿体内固定有基准部分,在该基准部分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直径较其他部分小的减薄部,其作用效果如下。
即,通过在套筒芯材的凸出部分上形成减薄部,在该凸出部分被插入到了与其相对一侧竿体内的时候,由于减薄部位形成为小径,所以其不与相对侧竿体的内周面接触。
另一方面,减薄部位之外的部分与相对侧竿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
因此,竿前侧竿体与竿尾侧竿体的连接状态,以套筒芯材的减薄部之外部分的紧密接触状态而得以实现。
而且,在基准部分上也设有减薄部位。
因此,连接部的双重结构的状态通过减薄部而得到减小,并可以使抗压感减轻。尤其是,由于在一根竿体和相对侧竿体这两部分上有助于减小断面惯性矩,所以可以进一步使抗压感减轻。
由于通过形成减薄部可以减小套筒芯材与相对侧竿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所以可以减少套筒芯材与相对侧竿体之间的紧固现象。
由于通过减薄部而使套筒芯材小径化,所以可以谋求减轻套筒芯材,实现钓竿的轻型化。
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上述减薄部为螺旋切槽,其作用效果如下。
即,通过在套筒芯材的凸出部分上形成螺旋切槽,在该突出部分被插入到了与其相对一侧竿体内的时候,由于螺旋切槽的部分被形成为小径,所以不与相对侧竿体的内周面接触。
另一方面,螺旋切槽之外的部分与相对侧竿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
因此,竿前侧竿体与竿尾侧竿体之间的连接状态,以螺旋切槽之外的部分的紧密接触状态而得以实现。
而且,在基准部分上也设有螺旋切槽。
因此,连接部的双重结构的状态通过螺旋切槽而得到减小,并可以使抗压感减轻。尤其是,由于有助于在一根竿体与相对侧竿体这部位上减小断面惯性矩,所以可以进一步使抗压感减轻。
由于通过形成螺旋切槽可以减小套筒芯材与相对侧竿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所以可以减少套筒芯材与相对侧竿体之间的紧固现象。
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上述减薄部位为滚花加工面,其作用效果如下。
其与技术方案4的发明所起的作用效果相同。
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于:上述减薄部为凹切口部,该凹切口部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个部位上、在圆周方向的一定范围内、且在跨越轴线方向的一定范围上形成,其作用效果如下。
其与技术方案4的发明所起的作用效果相同,特别是,由于减薄部为凹切口部,该凹切口部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个部位上、在圆周方向的一定范围内、且在跨越轴线方向的一定范围上形成,所以可以减小套筒芯材与相对侧竿体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可以提高使紧固现象减少的效果。
技术方案7的特征在于,上述减薄部为沿着轴线方向形成的多个环状槽,其作用效果如下。
其与技术方案4的发明所起的作用效果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套筒连接式钓竿的分解侧视图。
图2是表示将套筒芯材安装到竿体上的侧视图,其中,套筒芯材上形成作为减薄部的小径部,(A)是表示连接前状态的纵剖视图,(B)是表示连接后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套筒芯材安装到竿体上的剖视图,其中,套筒芯材的两个部位上形成作为减薄部的小径部,(A)为表示连接前状态的纵剖视图,(B)为表示连接后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套筒芯材安装到竿体上的剖视图,其中,套筒芯材上形成作为减薄部的螺旋切槽,(A)为表示连接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B)为表示连接后的纵剖视图。
图5为表示将套筒芯材安装到竿体上的剖视图,其中,套筒芯材上形成作为减薄部的滚花加工部,(A)为表示连接前状态的纵剖视图,(B)为表示连接后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为表示将套筒芯材安装到竿体上的剖视图,其中,套筒芯材上形成作为减薄部的凹切口部,(A)为表示连接前状态的纵剖视图,(B)为表示套筒芯材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将套筒芯材安装到竿体上的剖视图,其中,套筒芯材上形成作为减薄部的环状槽,(A)为表示连接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B)为表示套筒芯材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形成作为减薄部的小径部和滚花加工部的套筒芯材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形成作为减薄部的环状槽和凹切口部的套筒芯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由梢尖竿1、二号竿2、三号竿3、四号竿4构成套筒连接式钓竿,其中,梢尖竿1具有梢尖导向环1A和中间导向环1B,二号竿2具有中间导向环2A,三号竿3具有中间导向环3A、底竿4具有中间导向环4A和渔线轮座4B。在二号竿2、三号竿3、底竿4的圆口上,分别凸出地设有套筒芯材5,使得可以实现套筒连接。
与竿体同样,套筒芯材5是呈实心状或筒状的柱状体的芯材,是由使碳纤维等强化纤维浸含环氧等热固化性树脂后的预浸渍材形成的。
下面就套筒芯材5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套筒芯材5被固定在相互连接的竿前侧竿体和竿尾侧竿体中的竿尾侧竿体的圆口上。在此,为了方便起见,以底竿4作为竿尾侧竿体,以三号竿3作为竿前侧竿体来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作为套筒芯材5,采用具有一定长度的圆柱状部件,在该圆柱状部件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跨越其轴线方向一定范围内形成小径部5A,设置减薄部。剩余的部分作为维持圆柱状部件本身的外径的基准部5B。
如图2(A)所示,将采用这样形状的套筒芯材5的基准部5B插入到底竿4的圆口内,并进行紧固固定。底竿4按规定的制造方法制造,圆口部分在跨越轴线方向一定长度上形成一定内径的圆口。使紧固固定在底竿4上的套筒芯材5凸出于竿前侧,并使上述的小径部5A位于凸出部分。在比小径部5A更靠前的前端侧上留有大径部5C,如图2(B)所示,将该大径部5C和小径部5A插入到三号竿3的竿尾部内,然后将大径部5C压接在三号竿3的内周面上,即成了维持连接状态的结构。
上述的套筒芯材5,虽然以用一定的外径形成的外周面的情况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外周面形成为倾斜面,使越靠近插入固定在底竿4上的基准部侧其直径越大。在这样形成倾斜部分的套筒芯材5上,如上所述形成小径部5A。由此,套筒芯材5则变为沿着将预浸渍材缠绕到具有规定的倾斜面的芯轴上而制成的竿体的内周面的形状。因此,套筒芯材5的大径部5C相对于三号竿3的内周面的吻合性很好。
(第二实施方式)
在此将进行说明的情况是,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套筒芯材5,进而在其基准部5B上也设置小径部5A。即,如图3所示,在位于底竿4的圆口内的基准部5B上也形成小径部5A,主要是谋求使其抗压感降低。这样,通过将小径部5A设置在两个部位,大径部将在3个部位形成,前端部的大径部5C压接在三号竿3的竿尾侧的内周面上而维持连接状态;基准部的大径部5C被连接固定在底竿4的圆口侧的内周面上;作为中间大径部的基准部5B的一部分被固定在底竿4的圆口上,而其前端侧的一部分以插入状态被压接在三号竿的竿尾部上,该前端侧的一部分相对于三号竿的竿尾部可以插入和脱离。
(第三实施方式)
在此,对形成作为减薄部的螺旋切槽5D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如图4所示,使被紧固固定在底竿4上的套筒芯材5凸出于竿前侧,并使上述的螺旋切槽5D位于凸出部分。在比螺旋切槽5D更靠前的前端侧上,留有大径部5C,将该大径部5C和螺旋切槽5D插入三号竿3的竿尾部内,使未设螺旋切槽5D的大径部5C压接在三号竿3的内周面上,即成为维持连接状态的结构。
另外,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如第二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在位于底竿4内的基准部5B的外周面上设置螺旋切槽5D。
(第四实施方式)
在此,对形成作为减薄部的滚花加工部5E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如图5所示,使被紧固固定在底竿4上的套筒芯材5凸出于竿前侧,并使上述的滚花加工部5E位于突出部分。在比滚花加工部5E更靠前的前端侧上,留有大径部5C,将该大径部5C和滚花加工部5E插入三号竿3的竿尾部内,使未实施滚花加工的大径部5C压接在三号竿3的内周面上,即成为维持连接状态的结构。
另外,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如第二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在底竿4内的基准部5B的外周面上形成滚花加工部5E。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作为套筒芯材5采用具有一定的长度的圆柱状部件,并且在该圆柱状部件的外周面上设有向上述圆柱状部件的中心凹入的凹切口部5F、5F。凹切口部5F、5F是在圆柱状部件的轴线方向的一定范围内、且跨越圆周方向的一定范围地被切下的,并形成减薄部。凹切口部5F虽然设置在180°对角位置上,但是也可以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或也可以在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
在比凹切口部5F更靠前的前端部留有大径部5C,将该大径部5C和凹切口5F插入到三号竿3的竿尾部内,使未实施凹切口加工的大径部5C压接在三号竿3的内周面上,即成为维持连接状态的结构。
另外,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如第二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在位于底竿4内的基准部5B的外周面上形成凹切口部5F。
(第六实施方式)
在此,对形成作为减薄部的多个环状槽5G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如图7所示,使被紧固固定在底竿4上的套筒芯材5凸出于竿前侧,上述的环状槽5G位于凸出部分。在比环状槽5F更靠前的前端侧上留有大径部5C,将该大径部5C和环状槽5F插入到三号竿3的竿尾部内,使未实施环状槽5G加工的大径部5C压接在三号竿3的内周面上,即成为维持连接状态的结构。
另外,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如第二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在位于底竿4内的基准部5B的外周面上形成环状槽5G。
(其他实施方式)
(1)作为套筒芯材5,其采用了从各竿尾侧竿体的圆口凸出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使其从竿前侧竿体凸出的结构。
(2)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内容,也适用于未使用导向环的鲇鱼竿等。
(3)在上述的结构中,在形成减薄部方面虽然对采用小径部5A等的形式进行了叙述,即,作为从底竿4凸出的部分和设置在基准部上的减薄部采用相同的形状,例如只要是小径部5A则任何一部分都采用小径部5A,但是,也可以组合在上述的5种形状的芯材中不同的形状的芯材。
例如,在图8中所示的那样,可以在突出部分上设置小径部5A,在基准部上设置滚花加工部5E。另外,如图9所示,可以在凸出部分上设置环状槽5G,在基准部上设置凹切口5F。
这些组合,根据将重点放在连接部上的紧固情况或抗压感、或轻型化中的哪一方面而可以进行自由地选配。

Claims (7)

1.一种套筒连接式钓竿,所述套筒连接式钓竿将套筒芯材固定在竿前侧竿体和竿尾侧竿体这两者之一的竿体内,与此同时将套筒芯材从该竿体内向与其相对一侧竿体凸出,并使其凸出部分可以自由地插入和脱离于该相对侧竿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套筒芯材的上述凸出部分中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缩小上述套筒芯材外径的减薄部。
2.一种套筒连接式钓竿,所述套筒连接式钓竿将套筒芯材固定在竿前侧竿体和竿尾侧竿体这两者之一的竿体内,与此同时将套筒芯材从该竿体内向与其相对一侧竿体凸出,并使其凸出部分可以自由地插入和脱离于该相对侧竿体内,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芯材上的基准部分固定在上述竿体之一内,在该基准部分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直径较其他部分小的减薄部。
3.一种套筒连接式钓竿,所述套筒连接式钓竿将套筒芯材固定在竿前侧竿体和竿尾侧竿体这两者之一的竿体内,与此同时将套筒芯材从该竿体内向与其相对一侧竿体凸出,并使其凸出部分可以自由地插入和脱离于该相对侧竿体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套筒芯材的上述凸出部分的轴线方向的中间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缩小上述套筒芯材的外径的减薄部,与此同时,上述套筒芯材上的基准部分固定在上述竿体之一内,在该基准部分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直径较其他部分小的减薄部。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套筒连接式钓竿,其特征在于:上述减薄部为螺旋切槽。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套筒连接式钓竿,其特征在于:上述减薄部为滚花加工面。
6.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套筒连接式钓竿,其特征在于:上述减薄部为凹切口部,该凹切口部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个部位上、在圆周方向的一定范围内、且在跨越轴线方向的一定范围上形成。
7.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套筒连接式钓竿,其特征在于:上述减薄部为沿着轴线方向形成的多个环状切槽。
CN2005100660962A 2005-01-06 2005-04-20 套筒连接式钓竿 Active CN1799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01564A JP4530353B2 (ja) 2005-01-06 2005-01-06 印籠継式釣竿
JP001564/2005 2005-0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9351A CN1799351A (zh) 2006-07-12
CN1799351B true CN1799351B (zh) 2010-10-27

Family

ID=36794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660962A Active CN1799351B (zh) 2005-01-06 2005-04-20 套筒连接式钓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530353B2 (zh)
KR (1) KR101182109B1 (zh)
CN (1) CN1799351B (zh)
TW (1) TW20062403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2259B2 (ja) * 2007-10-18 2013-02-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竿用竿体及び釣り竿
JP6470072B2 (ja) * 2015-03-10 2019-02-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筒状体の連結構造
US11930798B2 (en) * 2018-10-29 2024-03-19 Globeride, Inc. Fishing rod comprising multiple jointed rod bodies
JP6990168B2 (ja) * 2018-12-28 2022-01-12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複数の竿体が継合される釣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1286Y (zh) * 2000-12-08 2001-11-28 陈光威 插节渔竿
CN2462664Y (zh) * 2001-02-12 2001-12-05 河顺太 端部固定式多级伸缩鱼竿
CN2588767Y (zh) * 2002-11-22 2003-12-03 叶杨秋月 钓竿结构
CN1471816A (zh) * 2002-06-19 2004-02-04 ��ʽ���絺Ұ 钓竿和构成该钓竿的竿体的制造方法
CN2617160Y (zh) * 2003-01-17 2004-05-26 陈慕珊 钓竿多变组合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6827A (ja) * 1982-10-07 1984-04-16 藤井 敏孝 釣り竿
JPH0789812B2 (ja) * 1991-01-07 1995-10-04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75689A (ja) * 1996-09-03 1998-03-24 Shimano Inc 振出式中通竿
KR200196357Y1 (ko) * 1998-05-29 2000-10-02 박보국 낚시대의 낚시대롱간 연결구조
JP2000279063A (ja) * 1999-03-29 2000-10-10 Ryobi Ltd インロー継ぎ釣竿
JP2000295947A (ja) 1999-04-14 2000-10-24 Ryobi Ltd インロー継ぎ竿
JP2001314141A (ja) * 2000-05-09 2001-11-13 Ryobi Ltd 継式釣竿
JP2003265075A (ja) * 2002-03-18 2003-09-24 Daiwa Seiko Inc 釣 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1286Y (zh) * 2000-12-08 2001-11-28 陈光威 插节渔竿
CN2462664Y (zh) * 2001-02-12 2001-12-05 河顺太 端部固定式多级伸缩鱼竿
CN1471816A (zh) * 2002-06-19 2004-02-04 ��ʽ���絺Ұ 钓竿和构成该钓竿的竿体的制造方法
CN2588767Y (zh) * 2002-11-22 2003-12-03 叶杨秋月 钓竿结构
CN2617160Y (zh) * 2003-01-17 2004-05-26 陈慕珊 钓竿多变组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82109B1 (ko) 2012-09-17
CN1799351A (zh) 2006-07-12
JP4530353B2 (ja) 2010-08-25
JP2006187240A (ja) 2006-07-20
TW200624039A (en) 2006-07-16
KR20060080841A (ko) 2006-07-11
TWI345952B (zh) 2011-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9351B (zh) 套筒连接式钓竿
JP2007259741A (ja) 釣竿
US3835569A (en) Fiber reinforced resin fishing rod
JP4066529B2 (ja) 可撓性チューブの端末保持具
JP2011041516A (ja) 釣り竿の合わせ部構造
JP2009178131A (ja) 釣り竿
JP2001231411A (ja) 振出釣竿
JP2005287349A (ja) 釣竿
JP7355595B2 (ja) 並継釣竿
TWI260201B (en) Fishing rod
JP7241657B2 (ja) 釣竿
JP2005229953A (ja) 並継釣竿
JP2006291554A (ja) 管体用ジョイント
CN213122352U (zh) 尾纤
CN211065314U (zh) 伞中棒内限位管定位结构
JP2006075018A (ja) 釣り竿及び釣り竿用竿体
JP6345021B2 (ja) 並継ぎ竿
JP2006154183A (ja) 光コネクタの固定部材
JP2001148970A (ja) インロー継ぎ竿
JP2001299157A (ja) 竿体の嵌合構造
JP4344551B2 (ja) セグメントの連結具
JP2000295946A (ja) 竿体の連結構造
JPH11346607A (ja) 釣竿の連結構造
JP3596823B2 (ja) 中通し竿のトップガイドおよび中通し竿
JPH11113456A (ja) 継式釣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