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9489B - Metal back layer form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etal back layer form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9489B
TWI259489B TW094100161A TW94100161A TWI259489B TW I259489 B TWI259489 B TW I259489B TW 094100161 A TW094100161 A TW 094100161A TW 94100161 A TW94100161 A TW 94100161A TW I259489 B TWI259489 B TW I2594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ransfer
adhesive
metal
metal ba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0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27470A (en
Inventor
Yasunori Gamo
Hajime Tanaka
Masayuki Yoshii
Masaaki Inamura
Takeo Ito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27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7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9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94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02Electrodes; Screens; Mounting, supporting, spacing or insulating thereof
    • H01J29/10Screens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29/18Luminescent screens
    • H01J29/28Luminescent screens with protective, conductive or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0Manufacture of screens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Applying coatings to the vess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0Manufacture of screens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Applying coatings to the vessel
    • H01J9/22Applying luminescent co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05Lamina transferred to base from adhered flexible web or sheet type carr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05Lamina transferred to base from adhered flexible web or sheet type carrier
    • Y10T156/1707Discrete spaced laminae on adhered carrier
    • Y10T156/171Means serially presenting discrete base articles or separate portions of a single art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ormation Of Various Coating Films On Cathode Ray Tubes And Lamps (AREA)

Description

1259489 •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形成具有金屬背面的螢光面所用的 、 裝置,又更具體地,是關於一種在場致放射顯示器[以下 、 ,稱爲「FED」)等的平面型畫像顯示裝置中,在螢光面 形成金屬背面層所用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 【先前技術】 習知,在陰極射線管(CRT )或FED等的畫像顯示裝 置的螢光面,銘(A1 )等金屬膜形成於螢光體層的內面( 與螢光屏相反側的一面)的金屬背面方式的構造廣泛地被 採用。 該金屬背面方式是反射從藉由電子源所放出的電子所 激磁的螢光體層朝金屬膜(金屬背面層)側所發出的光線 ’而將發光能更有效率地傳送至螢光屏前面,或是在螢光 φ 面賦予導電性而將此也功能作爲電極爲其目的者。在此, 作爲簡單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方法,提案一種在施以脫模 劑的薄膜上形成金屬蒸鍍膜,並將該金屬膜使用黏接劑轉 印在螢光體層上的轉印方式(例如參照日本特開昭6 3 一 102139 號)c 在此些轉印方式,是在螢光屏周邊部的非顯示領域, 以黏貼掩蔽帶等的方法施以掩蔽之後,加熱轉印薄膜之狀 態下進行施以熱壓印法所致的轉印。如此,在該熱壓印法 中’大都使用在被截斷成所定尺寸的基薄膜形成金屬膜而 -5- (2) (2)^1259489 製作,將黏接劑以專用塗布裝置塗布在該轉印薄膜的金屬 膜,再將此進行乾燥的方式。 【發明內容】 但是在上述轉印方式中,需要較多勞力與時間,而在 生產效率上具有課題。 又’在塗布黏接劑之際有綴紋發生在轉印薄膜時,黏 接劑的塗布不均會發生在該縐紋的發生部分。該情形,在 此後的轉印工程中,黏接劑的塗布不均會直接出現作爲金 屬背面層的不均勻,因此具有無法形成均質的金屬背面層 的缺點問題。 如此,在轉印薄膜不會發生縐紋,而在黏接劑的塗布 工程中,成爲需要緊張轉印薄膜的工夫等,惟採用例如使 用掩蔽帶等,一面引拉薄膜邊緣一面固定轉印薄膜的方法 等時。因應於作業人員的熟練度而在緊張作業上發生參差 不齊,很難在轉印薄膜上確保一定以上的品質。又,未解 決發生轉印薄膜的縐紋而仍實施轉印時,則有龜裂發生在 金屬背面層的縐紋發生部分,或是無法端正地形成金屬背 面層等不良,而成爲降低良率的主要原因。 又$處理對象的轉印薄膜在初期狀態形成滾動片狀時 ,而由滾子拉出轉印薄膜時,或是在轉印滾子所致的加熱 推壓時·大都發生靜電的情形’而在轉印薄膜有帶著靜電 ,則也會將周邊環境中的異物附著於轉印薄膜,而也有該 異物成爲原因會發生黏接劑的塗布不均或金屬膜的轉印不 ⑧ -6 - (3) (3)Ί259489 良的缺點問題。 本發明是爲了解決此些問題而創作者,其目的是在於 提供一種可提高在形成金屬背面層的工程的生產效率的金 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 ,其特徵爲具備:從在基薄膜上至少形成有金屬膜的轉印 薄膜的捲繞體,將該轉印薄膜由一端部側拉出的薄膜拉出 機構;將藉由上述薄膜拉出機構由一端部側所拉出的上述 轉印薄膜搬運至下游側的薄膜搬運機構;將藉由上述薄膜 搬運機構所搬運的上述轉印薄膜,推向設於螢光屏的螢光 面的狀態下施以加熱,經由黏接劑層來轉印上述金屬膜的 轉印機構;以及由藉由上述轉印機構轉印有上述金屬膜的 轉印薄膜,剝離上述基薄膜的狀態下施以捲取的薄膜捲取 機構。 又,本發明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是在上述轉印 機構的前段,又可具備:在上述轉印薄膜的上述金屬膜上 塗布黏接劑的黏接劑塗布機構,及將藉由上述黏接劑塗布 機構所塗布的黏接劑加以乾燥的黏接劑乾燥機構。又在上 述薄膜拉出機構近旁的下游側位置及上述轉印機構的設置 位置近旁,又可具備可除去發生在上述轉印薄膜上的縐紋 的縐紋除去機構。又·在上述薄膜拉出機構近旁的下游側 位置,及與上述黏接劑塗布機構的下游側的上述轉印薄膜 的黏接劑塗布面相反側的基薄膜表面劑,以及上述轉印機 構的設置位置近旁,又具備除去帶電於上述轉印薄膜的靜 -7 - (4) (4)1259489 電的靜電除去機構。 依照該發明,對於螢光屏的螢光體轉印著轉印薄膜上 的金屬膜及黏接劑層就可大致自動化能實現的金屬背面層 的形成工程,可提高生產效率。 【實施方式】 以下,依據圖式說明爲了實施本發明的最佳形態。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 裝置的槪略圖,第2圖是模式地表示在FED的非顯示領域 施以掩蔽之同時,在螢光面(螢光體螢幕)上,配置轉印 薄膜的狀態的斷面圖;第3圖是表示具備具金屬背面的螢 光面的FED的斷面圖。 如此些圖所示地,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1是形成例 如FED 21的金屬背面層29所用者,搬運長邊地所形成的 轉印薄膜F的狀態下,進行轉印的裝置。該金屬背面層的 形成裝置1是具備在搬運轉印薄膜F所用的各種滾子賦予 驅動力的馬達,而具有在搬運中的轉印薄膜F給予張力的 反張力功能。 在第2圖中,表示在螢光體螢幕2 2上配置轉印薄膜 F的狀態。在同圖中,符號2 7是螢光屏· 2 2是螢光體螢 幕,2 3是周邊黑基質,2 4是外框部,而2 5是掩蔽帶。又 •符號F是表示轉印薄膜;2 6b是轉印薄膜F的基薄膜; 2 6 a是表示金屬膜。轉印薄膜F的脫模劑層及薄膜黏接劑 層·是省略其圖示。 -δ- (5) (5)1259489 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1是主要由薄膜拉出滾子2 ; 配置於上游側的薄膜縐紋除去滾子3及配置於下游側的薄 膜總紋除去滾子5 ;黏接劑塗布裝置6 ;送風機7與乾燥 機8 ;折回轉印薄膜F的搬運方向的轉動滾子9 ;靜電除 去裝置1 0,Π,1 9 ;在金屬背面層加熱轉印薄膜F的狀 態下進行推壓的橡膠製轉印滾子]2 ;滑動台1 4 ·’配置於 上游側的薄膜推壓滾子1 5與配置於下游側的薄膜推壓滾 子1 6 ;拉緊滾子1 7 ’以及薄膜捲取滾子1 8所構成。 薄膜拉出滾子2是將金屬膜2 6 a經由剝離層形成於基 薄膜26b上的轉印薄膜F滾狀地捲繞的捲繞體,由一端部 側抽出該轉印薄膜F的滾子。薄膜縐紋除去滾子3、5是 將搬運中的轉印薄膜F拉向其寬度方向,俾除去縐紋的滾 子,例如擴張滾子等。在此,薄膜縐紋除去滾子3是設在 薄膜拉出滾子2近旁的下游側位置,又薄膜縐紋除去滾子 5是設在轉印滾子1 2的設置位置周緣。 _占胃齊彳塗布裝置6是在轉印薄膜F的金屬膜塗布黏接 劑所用的裝置;具有棒型塗料滾子6 a等。送風機7是在 被塗布黏接劑的轉印薄膜F,噴上常溫(2 0。(:)的風。乾 燥機8是在被塗布黏接劑的轉印薄膜ρ,噴上溫風使之乾 燥°轉動 '爱子9是反轉(折疊)轉印薄膜F的搬運方向。 包含該轉動滾子9的各種滾子,是將藉由薄膜拉出滾子2 而由一端部側拉出的轉印薄膜ρ,搬運至下游側。靜電除 去裝置]〇 ’】1,是以非接觸除去發生在搬運中的轉印薄膜 F的靜電°在此,靜電除去裝置1 0是設在薄膜拉岀滾子2 -9- (6) (6)1259489 近旁的下游側位置;而靜電除去裝置]9是設在黏接劑塗 布裝直6的卜游側而與轉印薄膜的黏接劑塗布面相反側 的基薄膜表面側。又,靜電除去裝置Π是設在轉印滾子 ]2的設置位置周緣。 轉印滾子1 2是在螢光屏2 7的螢光面(螢光體螢幕) 2 2加熱轉印薄膜F的狀態下加以推壓的橡膠製滾子。滑 動台】4是設在隔著轉印薄膜F而與轉印滾子1 2相對向的 位置,載置有螢光體螢幕22所形成的螢光屏27。又,滑 動台1 4是功能作爲轉印滾子1 2所致的轉印薄膜F的推壓 時的支持台,能朝轉印薄膜F的順搬運方向及其反方向移 動。薄膜推壓滾子1 5,1 6是朝搬運導件側(未圖示)推 壓搬運中的轉印薄膜F,就可規制轉印薄膜F的厚度方向 的搬運位置。拉緊滾子1 7是將所定張力賦予搬運中的轉 印薄膜F。薄膜捲取滾子〗8是從施以轉印處理的轉印薄 膜F剝離基薄膜2 6 b的狀態下’從其搬運方向的前端側依 次進行捲取。 以下,說明在本實施形態所製作的F E D 2 1的槪略構 成。 該F E D 2 1是具備具金屬背面的螢光面;從形成具金 屬背面的螢光面,首先在螢光屏2 7內面,藉由微影成像 法形成黑色顏料所成的如條狀的光吸收層(遮光層)。之 後,塗布Z n S系、Y 2 〇 3糸、^ 2 0 2 S系等包含各色的螢光體 的膏劑並加以乾燥,使周微影成像法來進行圖案化。如此 ,將紅(R )、綠(G )、監(B )的三色螢光體層形成在 -10- (7) (7)1259489 光吸收te的W条Z間,形成螢光體螢幕2 2。又,以丨齊_ :十 或印刷法也可進行各色螢光體層的形成。又,在螢光屏2 ] 的內面,將黑色顏料所成的周邊黑色基體23,及銀膏膜所 成的外框部24分別形成在此種螢光體螢幕22周圍的非顯 示領域。 之後’在形成有周邊黑色基體2 3及外框部2 4的非_ 示領域,黏貼掩蔽帶2 5成爲覆蓋螢光體螢幕2 2的外周緣 部。然後,在如此地經掩蔽的螢光體螢幕2 2上,將依次 地層積脫模劑層,A 1等的金屬膜2 6 a及薄膜黏接劑層的轉 印薄膜F配置於聚酯樹脂等所成的基薄膜2 6 b上,而轉印 金屬膜26a。 作爲轉印薄膜的脫模劑,有醋酸纖維素、蠟、脂肪酸 、脂肪酸醯胺、脂肪酸酯、松香、丙烯樹脂、矽酮、氟樹 脂等,由此些中,因應於基薄膜及下述的保護膜等之間的 剝離性,適當選擇加以使用。又,作爲薄膜黏接劑,使用 醋酸乙烯樹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苯乙烯、丙烯 酸樹脂、乙烯-醋酸乙烯-丙烯酸三維聚合物樹脂等。又 ,在脫模劑層與金屬膜之間,以熱硬化性樹脂、熱可塑性 樹脂、光硬化性樹脂等作爲基準也可設置調配有柔軟劑的 保護膜。 以下,說明藉由本實施形態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 1,將轉印薄膜F配置成爲從螢光體螢幕2 2上橫跨在非顯 示領域的掩蔽帶2 5,轉印金屬膜26a而形成金屬背面層的 方法。 -11 - (8) 1259489 y儿主屬腠2 6 a經由脫模劑層形成於基薄膜2 6 b上 的轉印薄H F ’滾狀地捲繞於薄膜拉出滾+ 2,而對於從 該薄膜拉出滾子 2被拉出的p Fn 1 _ r ^ f/又U山丨:U輅卬_ _ F,從非接觸式靜電 除去裝置1 0,n,] 9噹丨—月盼年所田"门 ^ &丄π丨承「毛效果的風,俾除去或減 低帶電於轉印薄膜F的靜雷。女# /Α ^ 1 fl大 W畔电在此,作爲靜電帶電於轉印
_膜F日寸的弊害·’有將職的浮游物(塵埃等)吸附於轉 印薄膜F,而在其後的黏接劑塗布之際含有附著物誘起黏 接劑塗布不均自’在黏接劑層產生缺陷而無法得到正常的 黏接劑層的情形。此種弊害藉由靜電除去裝置丨〇,1 1,】9 被抑制。 巾电的raf㊆被除去的轉印薄膜F,是與薄膜縐紋滾子 3、5滑動,而除掉該薄膜表面的縐紋。通過薄膜縐紋除去 饭子3的轉印薄膜F的金屬膜26a所形成的一面,藉由轉 印薄膜塗布裝置6塗布有黏接劑。作爲黏接劑塗布裝置6 所致的塗布方法,除了經由本實施形態的棒型塗布輥以 的塗布方法之外,還可採用使用凹版滾子的塗布方法等。 如此藉由黏接劑塗布裝置6形成於轉印薄膜F的金屬膜 2 6 a上的黏接劑,利用送風機7及乾燥機8進行乾燥。這 時候,從乾燥機8吹出熱風。如此,減低送風機7的風速 ,而將乾燥機8的風速設定較高較理想。 又在與轉印薄膜F的黏接劑塗布面相反側的基薄膜側 ’利用促祥電除去裝置1 9噴上具除電效果的風,而在黏 接劑乾燥過程中防止將周邊浮游物(塵埃等)吸附在轉印 _ fe F的黏接劑塗布面,而可抑制發生附著物起因的黏接 ⑧ -12 - (9) 1259489 劑塗布小均勻° 又,從轉印薄膜F的拉出至黏接劑塗布、 串工程,是成爲速動,而轉印薄膜F的搬運速 在每分鐘〇 . ] m單位,而1^調整在每分鐘0.1 1 〇 m的範圍°又’黏接劑塗布時間是可設定在 。又,對於黏接劑F的黏接劑的塗布長度,是 的搬運速度與黏接劑塗布時間的關係式(黏接 ;〔薄膜搬運速度〕X〔黏接劑塗布時間〕) 劑塗布時間設定在任意數値而可加以調整。 之後,將具有光吸收層(遮光層)及條紋 紅、綠、藍的螢光體層的螢光體螢幕22的螢Μ 以螢光體螢幕2 2面爲上面地載置在滑動台1 4 螢光體螢幕2 2周圍的非顯示領域’形成有黑 的周邊黑基體23,及銀膏膜所成的外框部24 有該周邊黑基體23及外框部24的非顯示領域 帶2 5成爲覆蓋螢光體螢幕2 2的外周緣部。又 ]4 ’裝備有螢光屏2 7的偏位防止機構’成爲 2 7的尺寸可變更其位置的構造。 然後,如此地將黏接劑層形成於金屬膜2 t 鴻膜 F,搬運至滑動台1 4上的所定位置,並 礙子1 5朝下方下降。這時候,轉印薄膜F的 缚膜椎壓滾子15,16對於地板面成爲水平。 轉印滾子1 2 —面加熱轉印薄膜F —面推壓螢ί 面之後,剝下轉印薄膜F的基薄膜2 6 b。 乾燥的一 _ 度是可設 m 至每分鐘 一秒鐘單位 從黏接劑F 劑塗布長)¾ ,可將黏接 狀地排列有 f屏2 7作成 上。在此種 色顏料所成 。對於形成 、黏貼掩蔽 ,在滑動台 藉由螢光屏 丨a上的轉印 將薄膜推壓 方向是藉由 之後,藉由 电體螢幕22 1259489 . do) 在此,作爲轉印滾子]2,在鐵製等金屬製芯材的外周 面,適用形成天然橡膠或矽酮橡膠的被覆層的橡膠滾子等 。橡膠被覆層的硬度是作爲7〇至】〇〇度,厚度是作爲5 ' 至。0 m m較理想。又,將該轉印滾子U加熱成推壓部的 h Μ層表面的溫度成爲]5 0 °c至2 4 0 ,一面推壓一面以 每分鐘1 . 0m至每分鐘8 . 〇m的速度移動轉印薄膜F的基薄 膜2 6b的表面上,而黏接金屬膜26a。又,推壓力是作成 k J 0 0 k g f / c m 2 至 1 5 0 0 k g f / c m 2 的範圍(例如 5 〇 〇 k g f / c in 2 ) 較理想。 對於轉印滾子1 2的表面溫度與推壓力及推壓速度的 上述範圍,是藉由接觸於轉印滾子1 2 ,轉印薄膜F充分 地被加熱的狀態下推壓所需要且充分的條件,若偏離該範 圍,則表不於第2圖的螢光體螢幕2 2與金屬膜2 6 a之間 的密接性會不足,有產生金屬膜2 6 a的轉印不良或是在烘 乾後發生龜裂之虞。亦即,若轉印滾子1 2的表面溫度過 高,則橡膠因熱而受損而無法發揮推壓功能,又著推壓速 度過慢,則基薄膜2 6b被過度加熱而軟化或熔融,在剝下 •時會斷裂而不理想。又,若轉印滾子]2的表面溫度過低 .或是推壓速度過快,則薄膜黏接劑的加熱成爲不充分,金 ' 屬膜2 6 a的黏接成爲不充分,而局部性地產生轉印不良, 或是降低良率,因此較不理想。 又,轉印滾子〗2是具備上下地移動滾子本體的昇降 機構,推壓値可調整在0至]5 0 0k gf/cm2的範圍。又,滑 動台1 4是如上述地具備朝轉印薄膜F的搬運方向的前後 ⑧ -14- (11) 1259489 方向移動的滑動機構,滑動台〗4的移動速度,亦即轉印 速度是在每分鐘〇 . 1 m至每分鐘]0.0 m的範圍,且以每分 鐘0 ·] m單位可任意地設定變更設定値。 若在存在多數縐紋的狀態強制轉印至轉印薄膜F,則 在金屬背面層發生龜裂或綴紋狀的缺陷,無法施行正常的 金屬背面’顯著損及所定功能。然而,在本實施形態的金 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1,藉由轉印滾子1 2 —面加熱一面施 _ 以推壓之際’藉由薄膜縐紋除去滾子3、5的作用可除去 轉印薄膜F的縐紋,結果,所得到的金屬背面層2 9的品 質成爲良好。 又’剝離轉印薄膜F的基薄膜26b之際,藉由朝剝離 面從靜電除去裝置1 1噴上具除電效果的風,可抑制發生 靜電。這時候,若不願發生靜電,有將周邊浮游物等會附 著於經轉印的金屬背面層之虞,而若直接移至下一沖壓過 程’則在金屬背面層發生龜裂或開孔等缺陷,而成爲顯著 φ 損及所定功能的情形。 完成轉印處理的轉印薄膜F的基薄膜26b,是完成轉 印之後’在搬運方向的後部與進行黏接劑塗布作業運動而 通過薄膜推壓滾子〗6之同時,又通過拉緊滾子1 7,藉由 薄膜捲取滾子18進行捲取。該薄膜捲取滾子18是具備馬 達等的驅動功能,具有在待機時保持張力成不會搬運薄膜 的反張力功能。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此將轉印薄膜F配置於螢光體螢 相"2 2上之後,藉由轉印滾子]2 —面加熱一面推壓而將薄 ⑧ -15- (12) (12)1259489 膜黏接劑層黏接於螢光體螢幕2 2上面。如此將A1等金屬 膜2 6 a從掩蔽帶2 5上轉印至螢光屏2 7的螢光體螢幕2 2 上之後’形成於上面的金屬膜2 6 a別地剝下掩蔽帶2 5,而 僅在掩蔽帶2 5的非形成領域殘留金屬膜2 6 a ^ 有效率地進行黏接劑的塗布或其乾燥作業,又抑制產 生於轉印薄膜上之虞的縐紋發生,又,減低異物附著於靜 電所致的轉印薄膜上,就可提高形成金屬背面層的工程的 生產性。 又’在沖壓工程,將經轉印的金屬膜2 6 a藉由推壓輥 等一面加熱一面可推壓。之後,在45 0 °C左右的溫度下分 別燒成(烘乾)螢光屏2 7俾分解及除去有機成分。如此 可得到螢光體螢幕2 2與金屬背面層2 9的密接性優異的具 金屬背面層的螢光面。 以下’依據桌3圖說明將如此所形成的具金屬背面層 的螢光面作爲陽極的FED 21。 在該FED 2 1中,經由數mm左右的窄小間隙相對向 配置具有以上述實施形態所形成的具金屬背面層的螢光面 的室先屏2 7 ’及具泪炬陣狀地排列的電子放出元件2 8 a的 後面板2 8,螢光屏2 7與後面板2 8之間,構成能施加$至 ]5KV的高電壓。又,圖中符號22是表示具有條紋狀光吸 收層及螢光體層的螢光體螢幕;29是表示金屬背面層。又 ,符號3 1是表示支持框(側壁)。 $光屏’ 7與该回板2 8的間隙極窄小,而在此此間 容易產生放電(破壞絕緣),惟在該F E D 2 1中,並沒有 -16 - 1259489 , (13) 凹凸或龜裂,縐紋等具有平滑又平坦的金屬背面層2 9,而 金屬背面丨曾2 9與下層的螢光體螢幕2 2之間的密接性較高 。又,可實現高亮度,高色純度又可靠性優異的顯示。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述本發明。又,本發明是並不 被限定於以下的實施例者。在此,形成金屬背面層,使用 表示於上述的第1圖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 首先’藉由微影成像將黑色顏料所成的條紋狀的光吸 收層(遮光層)形成於螢光屏2 7的內面之後,塗布包括 2 n S系、Y 2 0 3系、Y 2 0 2 S系等各色的螢光體的膏劑並經乾 燥,使用微影成像法進行圖案化。又,在與遮光部之間, 條紋狀地分別相鄰形成紅(R )、綠(G )、藍(Β )的三 色螢光體層,而製作螢光體螢幕22。又,在螢光屏27的 內面,將黑色顏料所成的周邊黑基體2 3及銀糊膜所成的 外框部2 4依次地形成於此些隹:光體螢幕周圍的非顯不領 域。 然後,在表示於第2圖的轉印薄膜F,亦即薄膜厚度 2 〇 " m的聚酯製基薄膜2 6 b上形成厚度〇 . 5 " m的脫模劑 層,而將在其上面蒸鍍錦(A1 )形成有厚度8〇nm的金屬 膜(A1膜)2 6 a的滾狀轉印溥驗F,安裝於表示於第1圖 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偉1的取上游側的溥_拉出滾子2 。然後,將該轉印薄膜F .避搏膜纖紋除去滾子3、’’轉 動滾子9,薄膜推壓滾孑]5,]6,拉緊滾子]7,通過至最 -17 > (14) (14)1259489 下游側的薄膜捲取滾子]8,而經上述拉緊滾子〗7施加張 力°然後,將甲苯9 〇部、醋酸乙烯〗0邰所成的樹脂組成 物,經黏接劑塗布裝置6的精製塗布滾子6 a塗布在該轉 印薄膜F的金屬膜(A I膜)2 6 a上。之後’將常溫((2 〇‘c )的風從送風機7送風至經塗布的黏接劑,再從乾燥機8 送風溫風(溫度8 0 °C )俾形成黏接劑膜。 然後,將該轉印薄膜F搬運至滑動台】4,配置成接 觸於被載置在該滑動台】4的螢光屏2 7內面的螢光體螢幕 (螢光體層)22。然後,藉由橡膠硬度爲80度,而表面 溫度加熱成2 0 0。(:的橡膠製轉印滾子1 2,以每分鐘4 . 〇 m 的速度,及5 〇 〇 k g f / c ηι2的壓力施以推壓及壓接,之後剝離 基薄膜26b。如此,在螢光屏27的螢光體螢幕22上形成 金屬背面層(A1膜層)29。 然後,藉由橡膠硬度爲8 0度,而表面溫度加熱成1 7 5 c的橡膠製推壓滾子(未圖示),以每分鐘1 · 0 m的速度 ’及9 0 0 k g f/ c m 2的壓力施以推壓,俾密接於被轉印在螢光 屏27內面的螢光體層22上的金屬背面層(A1膜層)29。 又’如此將金屬背面層(A1膜層)2 9利用轉印所形成的 ®光屏2 7 ’在4 5 〇 t加熱(烘乾)以分解有機成分並加以 除去’形成具金屬背面的螢光靣。然後,使用具有如此所 形成的具金屬背面的螢光面的螢光屏2 7,藉由常法來製作 F E D 2 1。 列、即’將在基板上矩陣狀地形成表面傳導型電子放出 元件的多數電子發生源,固定在玻璃基板,來製作後面板 -18 - (15) (15)1259489 2 8 ^ 後’經由支持框2 6及間隔體相對向配丨冒該後面板 2 8與上述螢光屏2 7,利用玻璃料施以密封。然後施以密 封及排氣等所需處理而製作型彩色fed。對於如此所 製作的FED 2 ],在電子線加速電壓5kV進行〗〇()〇小時驅 動試驗,結果未發生放電現象° 以上,藉由實施形態(及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 ,惟本發明是並不被限定於此者,在不超越其要旨的範圍 可做各種變更。 例如構成在金屬膜2 6 a上事先形成黏接劑層,將如此 地形成有黏接劑層的轉印薄膜F以夾入剝離紙等的方法捲 繞在捲繞層間,一面由拉出滾子2拉出,一面轉印在螢光 體螢幕上也可以。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依照本發明,對於螢光屏的螢光體層,可大致自動化 將轉印薄膜上的金屬膜及黏接劑層加以轉印就可實現的金 屬背面層的形成工程,可提高生產效率。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 裝置的槪略圖。 第2圖是模式地表示在FED的非顯示領域施以掩蔽之 同時,配置轉印在螢光體螢幕上的狀態的斷面圖。 第3圖是表不具備藉由圖示於第1圖的金屬背面層的 -19 - 1259489 ^ (16) 形成裝置的具金屬背面的螢光面的FED的斷面。 【主要元件之符號說明】 _ ]: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 2 :薄膜拉出滾子 6 :黏接劑塗布裝置 7 :送風 '機 8 :乾燥機 ® 9 :轉動滾子 1 0,1 1,1 9 :靜電除去裝置 1 2 :轉印滾子
1 4 :滑動台 21: FED 2 2 :螢光體螢幕 2 9 :金屬背面層 2 6 a :金屬膜 26b :基薄膜 1 27 :螢光屏 rs) -20-

Claims (1)

  1. (1) (1)125948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其特徵爲具備: 從在基薄膜上至少形成有金屬膜的轉印薄膜的捲繞體 ,將該轉印薄膜由一端部側拉出的薄膜拉出機構. 將藉由上述薄膜拉出機構由一端部側所拉出的上述轉 印薄膜搬運至下游側的薄膜搬運機構; 將藉由上述薄膜搬運機構所搬運的上述轉印薄膜,推 向設於螢光屏的螢光面的狀態下施以加熱,經由黏接齊彳胃 來轉印上述金屬膜的轉印機構;以及 由黯由上述轉印機構轉印有上述金屬膜的轉印薄膜, 剝離上述基薄膜的狀態下施以捲取的薄膜捲取機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 裝置,其中,在上述轉印機構的前段,又具備:在上述轉 印薄膜的上述金屬膜上塗布黏接劑的黏接劑塗布機構,及 將藉由上述黏接劑塗布機構所塗布的黏接劑加以乾燥的黏 接劑乾燥機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 裝置,其中,在上述薄膜拉出機構近旁的下游側位置及上 述轉印機構的設置位置近旁,又具備可除去發生在上述轉 印薄膜上的纖紋的綴紋除去機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 裝置,其中,在上述薄膜拉出機構近旁的下游側位置及上 述轉印機構的設置位置近旁,又具備可除去發生在上述轉 印薄膜上的縐紋的縐紋除去機構° - 21 - (2) 1259489 5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2項所述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 裝置,其中,在上述薄膜拉出機構近旁的下游側位置’及 與上述黏接劑塗布機構的下游側的上述轉印薄膜的黏接劑 塗布面相反側的基薄膜表面劑,以及上述轉印機構的設置 位置近旁,又具備除去帶電於上述轉印薄膜的靜電的靜電 除去機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金屬背面層的形成 _ 裝置,其中,在上述薄膜拉出機構近旁的下游側位置’及 與上述黏接劑塗布機構的下游側的上述轉印薄膜的黏接劑 塗布面相反側的基薄膜表面劑,以及上述轉印機構的設置 位置近旁,又具備除去帶電於上述轉印薄膜的靜電的靜電 除去機構。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 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其中,上述薄膜搬運機構所致的 上述轉印薄膜的搬運速度,是可調整在每分鐘0 . 1 m至每 ^ 分鐘I 〇m的範圍內,而且可以一秒單位設定黏接劑塗布時 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 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其中,上述轉印機構是對於上述 轉印薄膜的推壓力設定在3 0 0至1 5 0 0 kg/cm2的範圍,且 加熱溫度設定在1 5 0 t:至2 4 0 °C的範圍。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 金屬背面層的形成裝置,其中,除著藉由上述薄膜搬運機 構所搬運的上述轉印薄膜而設於與上述轉印機構相對向的 - 22- (3)1259489 位置,在載置形成有上述螢光面的螢光屏的狀態下具備與 上述轉印薄膜的搬運方向平行地可滑動的滑動台;上述滑 動台的移動速度爲在每分鐘〇 . 5 m至每分鐘]0 m的範圍。
    -23-
TW094100161A 2004-01-13 2005-01-04 Metal back layer forming device TWI25948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06000A JP4068070B2 (ja) 2004-01-13 2004-01-13 メタルバック層の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7470A TW200527470A (en) 2005-08-16
TWI259489B true TWI259489B (en) 2006-08-01

Family

ID=34792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0161A TWI259489B (en) 2004-01-13 2005-01-04 Metal back layer form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63719A1 (zh)
EP (1) EP1705679A4 (zh)
JP (1) JP4068070B2 (zh)
KR (1) KR20060106858A (zh)
CN (1) CN1902722A (zh)
TW (1) TWI259489B (zh)
WO (1) WO20050693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70744A1 (en) * 2004-07-02 2007-04-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lding device and molding method
JP5081404B2 (ja) * 2006-06-23 2012-11-28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塗膜転写装置
US20100307414A1 (en) * 2008-04-14 2010-12-09 Ulvac, Inc. Take-Up Type Vacuum Deposition Apparatus
CN104691080B (zh) * 2015-02-12 2017-03-08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一种可实现金属镀膜贴覆转移的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19302B (zh) * 2016-08-25 2018-03-09 铜陵市超越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静电消除装置的金属化薄膜分切机
DE102017103047A1 (de) * 2016-11-29 2018-05-30 Aixtron Se Aerosolverdampfer
CN114016025B (zh) * 2021-10-29 2024-04-19 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膜转移方法
CN116487597A (zh) * 2022-01-14 2023-07-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集流体组件的设备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2139A (ja) * 1986-10-17 1988-05-07 Toshiba Corp 陰極線管の蛍光面製造方法
JP3310139B2 (ja) * 1995-08-10 2002-07-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転写装置
JP3014979B2 (ja) * 1997-01-21 2000-02-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装置
GB2338434B (en) * 1998-03-23 2001-08-22 Whiley Foils Ltd Hot dieless foiling
US6500291B1 (en) * 1998-09-11 2002-12-31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lamination
JP2001291469A (ja) * 2000-02-03 2001-10-19 Toshiba Corp 転写フィルムとメタルバック層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EP1255275A1 (en) * 2000-02-03 2002-11-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nsfer film, method for forming metal back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JP2001328229A (ja) * 2000-05-23 2001-11-27 Sony Corp 転写フィルム、転写フィルムによる表示装置用パネルの薄膜形成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により形成した薄膜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JP2002141000A (ja) * 2000-10-31 2002-05-17 Toshiba Corp メタルバック付き蛍光体層とその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6906455B2 (en) * 2001-02-26 2005-06-14 Sony Corporation Transfer foil, transfer method, transfer apparatus, flat cathode-ray tub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6654040B2 (en) * 2001-04-26 2003-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for creating durable electrophotographically printed color transparencies using clear hot stamp coa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69338A1 (ja) 2005-07-28
EP1705679A1 (en) 2006-09-27
CN1902722A (zh) 2007-01-24
US20070163719A1 (en) 2007-07-19
KR20060106858A (ko) 2006-10-12
JP2005203149A (ja) 2005-07-28
EP1705679A4 (en) 2007-12-19
JP4068070B2 (ja) 2008-03-26
TW200527470A (en) 2005-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9489B (en) Metal back layer forming device
TWI579060B (zh) 用於透明基板之金屬塗料層的烘乾方法及其裝置
TW565872B (en) Method of forming phosphor screen
JP2005329712A (ja) 転写型の製造方法、転写型製造装置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WO2006003944A1 (ja) 形成装置及び形成方法
KR101809117B1 (ko) 점착용 테이프의 제조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502283B (en) Transfer film, method fabricating thin film for display apparatus panel using the transfer film,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in film fabricated by the method
JP2006049291A (ja) 形成装置及び形成方法
JPH10235833A (ja)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2002231127A (ja) ガス放電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ス放電表示装置製造用シート貼着装置
KR100840759B1 (ko) 실리콘 패드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실리콘 패드
KR100761396B1 (ko) 메탈백이 구비된 형광면의 형성 방법
JP2000309199A (ja) 装飾用貼着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装飾用貼着シートの貼着対象物への接着方法
TWM645614U (zh) 多功能塗佈機
JP3848202B2 (ja) 蛍光面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0190391A (ja) 基板製造方法、基板製造装置及び平面パネル
JP2001079467A (ja) カラー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への感光性樹脂のコー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JP4015102B2 (ja) メタルバック付き蛍光面の形成方法
KR101494656B1 (ko) 알루미늄을 이용한 금속판재와 그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JP2004247200A (ja) メタルバック層の形成方法
CN116394631A (zh) 一种涂布装置及其涂布方法
KR10046573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전사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후면패널 제조방법
JPH0780392A (ja) 長尺シートの表面加工方法
JP4072560B2 (ja) 蛍光面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272625A (ja) シート貼り付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