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8803B - Blow-molded container - Google Patents

Blow-molded contain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8803B
TWI238803B TW091133628A TW91133628A TWI238803B TW I238803 B TWI238803 B TW I238803B TW 091133628 A TW091133628 A TW 091133628A TW 91133628 A TW91133628 A TW 91133628A TW I238803 B TWI238803 B TW I2388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band
patent application
restriction
b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33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1735A (en
Inventor
Masashi Yoneyama
Hiroyuki Nakamura
Masato Seguchi
Takayuki Goto
Original Assignee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356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5816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356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711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238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013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1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1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8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88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07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 B65D1/0215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15/00Bottles and jars
    • Y10S215/902V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20/00Receptacles
    • Y10S220/913Ventilated contai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1238803 A7 ____B7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在形成定形外殼之外層內上,可自由 剝離地層疊形成構成可自由變形之內袋的內層,使外觀形 狀沒有變化,且可作爲內容液之注出使用之層疊剝離合成 樹脂製之吹製成型容器。 又,本發明亦有關於在可自由擠壓變形之外部容體內 ,可自由剝離地層疊可自由減容變形之內部容體,不會吸 入外氣,且可入爲內容液反覆注出使用之合成樹脂製之吹 製成型容器。 先行技術 於形成定形外殼之外層內,將形成可自由變形之內袋 的內層可自由剝離地層疊後加以構成,一般而言,被稱爲 層離瓶之吹製成型瓶體,也就是層疊剝離合成樹脂製容器 係爲眾所皆知的。 該被吹製成型之層疊剝離合成樹脂製容器雖然利用共 同押出幾乎不相溶之外層半成品及內層半成品,押出成形 層疊半成品,再將該層疊半成品吹製成型而得到,但是利 用吹製模具之壓緊部所擠扁成形之底密封部分,係於基本 上由於爲幾乎不相溶之外層部分及內層部分的層疊構造所 構成,因此於外層部分上容易發生底部破裂之不滿。 就消除該不滿之先行技術而言’係有將利用吹製模具 之壓緊部所擠扁爲扁平而成形之底密封部’重疊壓合一對 肋片後而成形爲順著分開線的突條狀’並於該突條狀物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 1238803 Μ Β7 五、發明説明(2 ) ,設置了多個由一對肋片之一方朝向另一方嚙入之嚙入部 所構成之技術(參考日本特開平8 - 2 1 6 2 3 8號公報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而 設置 大, 藉此 部。 了後 底部 下倒 之問 就是 有頗 費長 問題 該先行技術係藉由使底密封部成爲具有高度之突條狀 使於底密封部之外層與內層的壓著面積變大,且藉由 了多個嚙入部,不只使外層與內層之壓著面積變得更 且大大地提高了對於與壓著面平行之剪斷力的阻力, 不易發生底部破裂,並可以得到機械強度高之底密封 然而,於上述之先行技術中,係根據容器吹製成型完 之底部時效收縮的影響,而會造成於底密封部上發生 破裂的情況,尤其是於大型的容器中,當於充塡狀態 入內容液、或施予衝擊之時,會再三地發生底部破裂 因此,該種吹製成型容器雖然必須於模具內收縮,也 必須使冷卻收縮完成不可,但是因爲底密封部係爲具 大的高度及厚度,才可使其體積爲大,爲此而必須耗 時間冷卻,因此會造成大大地減低容器的生產效率之 0 又,於日本實開昭5 7 — 440 6 3號公報及日本實 7 - 2 2 9 5 1號公報中,係記載了針對由內部容體 收納內部容體之外部容體所構成之擠壓型注出容器之 開平 、及 先行技術。 於被記載於日本實開昭5 7 - 4 4 0 6 3號公報中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I n n m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6-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先行技術,係藉由於容器本體之底部上設置排氣孔,利用 容器本體之擠壓,注出內容液後,再將外部空氣導入於外 部容體及內部容體之間,使內部容體保持於變形後的形狀 ,且容器本體係藉由該回復力,而回復到原來的形狀。 於被記載於日本實開平7 - 2 2 9 5 1號公報中之先 行技術,係將外部容體與內部容體結合固定後,並設置了 准許由內部容體之內容液的通過,但阻止外氣朝內容液的 進入之第一逆止閥、及准許朝外部容體及內部容體之間的 外氣通過,但阻止已進入外部容器及內部容器之間的外氣 排出之第二逆止閥加以構成。 又,藉由設置一對跨越容器本體之整個高度範圍而接 著固定外部容體及內部容體之縱帶狀接著帶,將內部容體 之減容變形限制於不會於高度方向縮小的一定形態,藉此 可以確保內容液之流動通路,且一般而言亦被使用於使注 出操作達到平順之方法,在對於胴部之中心軸呈軸對稱之 位置上,配置一對接著帶的方法既簡單且有效。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然而,爲了於接著帶上使內部容體之減容變形的控制 機能得以發揮,而必須爲具有一定寬幅之接著帶,但是因 爲接著帶所形成的部分成爲較厚的狀態,且爲了使外部容 體之胴部具有作爲擠壓容器之可撓性而被成形爲較薄的狀 態,因此使該接著帶部分成爲骨狀,而會妨礙均勻擠壓變 形之問題,且會造成使用者之手的觸感不舒服之問題、及 形成接著帶之接著性樹脂爲高價位物品等問題。 又,通常容器之胴部外表面雖然利用黏貼標籤、印刷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漦) -7- 1238803 A 7 B7 五、發明説明(4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等,以顯示、裝飾商品名而成爲商品之外觀上重要的部分 ,但是由於接著帶之形成,而使胴部之外表面成凹凸狀, 因此造成於工程上或外觀上之問題,再者骨狀之接著帶本 身也會造成顯著之外觀問題。 因此,本發明主要係爲根據接著固定外層(外部容體 )及內層(內部容體)之縱帶狀接著帶的形成數量、形成 位置之構造,以消除上述之於先行技術中的問題點而被發 明出來。 本發明案之第1發明係以不會增大底密封部之體積, 且達成於底密封部上之內層及外層或是介由內層之外層等 的堅固接著爲技術上的課題,因此以提供不會使底部強度 及座機能降低,且生產性、經濟性優之層疊剝離合成樹脂 製的吹製成型容器爲目的。 本發明案之第2發明係以可均勻的擠壓變形,且於外 觀之影響爲小的接著帶之形成爲技術上的課題,因此以提 供可以平順地完成注出操作直至最後,且低成本、外觀優 之擠壓型合成樹脂製的吹製成型容器爲目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發明內容 發明開示 本發明中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手段係由 利用吹製成型而形成定形外殻之合成樹脂製的外層、及與 該外層可自由剝離地層疊而形成內袋之可撓性合成樹脂製 的內層、及跨越整個高度範圍而接著固定外層及內層,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8-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針對容器中心軸略呈對稱,且位於避開被形成於外層上之 使外氣進入到外層及內層之間的吸氣孔位置之一對縱帶狀 限制帶所構成, 並至少使一方之限制帶利用多條相互平行之縱細帶狀 接著帶所構成。 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上述構造中,係藉由跨越整 個高度範圍而接著固定外層及內層,並針對容器中心軸略 呈對稱之一對縱帶狀限制帶、及一對位於限制帶之間的吸 氣孔,可以進行根據內容液注出之利用內層所形成的內袋 之減容變形的形狀控制,並可以平順地達成注出操作。 於容器之底部上可以利用限制帶以接著固定底密封部 之外層及內層,因此可以提高該底密封部之強度。 因此,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構造中·,係因爲 利用多條縱細帶狀接著帶形成限制帶,因此可以使接著帶 本身之寬幅不會變寬地將限制帶的寬幅成爲如上述所述之 對於內層減容變形之控制、或是底密封部之強度提高之充 分必要的寬幅,因此可以消除由於使接著帶本身寬幅變寬 而造成的外觀不良之問題、妨礙均勻的擠壓變形之問題、 及使用者之手的觸感不舒服之問題、形成接著帶之接著性 樹脂爲高價位等之問題。 又,於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構造中,就至少 使一方之限制帶利用多條相互平行之縱細帶狀接著帶加以 構成而言,因爲即使利用多條接著帶形成一對限制帶中之 一方限制帶,亦可以使上述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作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I u u m n HI m -H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8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 - 1238803 A7 __ B7 五、發明説明(6 ) 效果得以發揮,因此對應於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構 造中之容器的使用目的等,可以利用多條接著帶形成雙方 之限制帶,亦可以利用多條接著帶只形成一方之限制帶。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之發明中,將一對限制帶以分開線作爲界線,使其 相互位於相反側,且將於容器底部之利用吹製對開模具之 壓緊部被擠扁成形爲扁平的底密封部中之兩限制帶的下端 緣相互位於對向位置。 因爲容器通常是利用具有壓緊部構造之吹製對開模具 所吹製成型的,因此被形成於底部之咬斷部,也就是底密 封部係與一般的吹製成型品相同,使突出高度小之一對肋 條片重疊而成爲突條狀,且兩肋條片係堅固地接合重疊之 內層。 如此一來,該底密封部之體積,係與一般的吹製成型 品的底密封部相同,因爲十分地小巧,因此針對在容器之 離型時候的底密封部之冷卻,可以相當迅速且充分地達成 〇 以分開線爲界線而相互位於相反側之之兩限制帶,係 因爲將其下端緣位於在分開線上之底密封部的各肋條片之 前端部(咬斷部)的位置,因此該限制帶之下端緣所處位 置之肋條片部分係於限制帶之下端緣寬幅的範圍下,使外 層及內層達到被堅固地接著固定之狀態。 將如上述所示之利用限制帶下端緣使外層及內層被堅 固地接著固定之部分、及底密封部之左右端部的三處,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公釐) n m n n n m m m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0-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7 ) 於由外層及內層所構成之層疊體的底密封部中之變形達到 結節點之機能,即使於底密封部之沒有限制帶之部分中, 亦可以控制外層及內層單獨之變形,而其結果係即使於底 密封部上負荷到些許力量之狀態下,亦可以阻抗該力量, 而達到防止底密封部破裂之情況。 同樣地,藉由使構成限制帶之多條接著帶隔有間隔, 可以使限制帶之寬幅範圍變寬,藉此可以確實地發揮作爲 結節點之機能,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外層及內層單獨之變形 ,充分地得到防止破裂之效果。 又,因爲至少使一方的限制帶利用多條細的接著帶加 以構成,因此對於構成所寄望寬幅之限制帶所消耗之高價 位的接著性合成樹脂材料的使用量可以大幅地減少,又於 底密封部中之兩限制帶下端緣的對向位置關係並不一定要 位於相當嚴格的位置,可以自由地設定。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第 2項之發明構造上,將兩限制帶各自利用多條的接著帶加 以構成。 記載於該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中,因爲將兩限 制帶各自利用多條的接著帶加以構成,因此可以利用少量 的接著性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寬幅大之限制帶,且可以簡單 地變更設定限制帶之寬幅。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第 3項之發明構造上,將兩限制帶各自利用多條且數量相同 之接著帶加以構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χ297公f )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1 - 1238803 A7 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8 ) 記載於該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中,因爲將兩限 制帶各自以多條且數量相同之接著帶加以構成,因此可以 利用少量的接著性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寬幅大之限制帶,又 可以簡單地變更設定限制帶之寬幅,再者因爲可以將兩限 制帶之各接著帶的下端緣以一對一的狀態相對向著,因此 可以使兩限制帶下端緣之對向姿勢的設定變得容易。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第 2、3或4項之發明構造上,將構成一方限制帶之各接著 帶的下端緣之整個領域對接於構成另一方限制帶之接著帶 的下端緣上並使其相對向地加以構成。 記載於該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中,因爲至少使 一方限制帶的下端緣之整個領域,對於另一方限制帶而言 ,介由已接合之內層而位於極爲接近的位置,因此可以使 兩限制帶之下端緣係幾乎成爲直接接著結合的狀態,並得 到限制帶下端緣所處位置的底密封部部分之堅固的接著結 合。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第 2、3或4項之發明構造上,將構成一方限制帶之各接著 帶的下端緣對於構成另一方限制帶之接著帶的下端緣而言 ,挪移到最大且幾乎沒有彎曲變形空間程度之內層部分所 處位置並使其相對向地加以構成。 記載於該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中’係於相對向 之接著帶的下端緣間,即使發生了最大且幾乎沒有彎曲變 形空間程度之內層部分所處位置的滑移’因爲位於兩下端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M,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〆297公釐) -12-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緣間之內層部分幾乎不會彎曲變形,因此利用各接著帶力口 以接著固定外層及內層之肋條片部分係利用該幾乎不會彎 曲變形之內層部分而略爲不動地被結合著,且使限制帶下 端緣所處位置的兩肋條片部、及相對鄰接於該肋條片部之 另一方的肋條片部所處位置之底密封部部分無法隨便變形 而保持於安定且一定的狀態。 如此一來,因爲使限制帶下端緣所處位置之底密封部 部分的姿勢被保持於安定且一定的狀態,因此於該底密封 部部分上,使接合著的外層及內層剝離的外力幾乎沒有作 用,且可以使外層及內層的接合狀態被保持於比較安定的 狀態。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第 2項所記載之發明中,將一對限制帶各自利用一對接著帶 加以構成,並將各接著帶之下端緣的整個寬幅與相反側之 接著帶的下端緣以一對一呈對接狀地使其相對向。 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上述構造中,將構成一 個限制帶之一對接著帶的每2條以分開線作爲界線,而相 互位於相反側上,且將於底密封部中之各接著帶的下端緣 之整個寬幅與相反側之接著帶的下端緣以一對一呈對接狀 使其相對向,而該2個對接部分係於接著帶下端緣之寬幅 範圍下,使分開線之兩側的外層與該兩外層所挾持之內層 介由接著帶達到被堅固地接著固定的狀態。 又,2處接著帶之對接狀部分之間的領域雖然沒有接 著帶存在,但因爲於其兩側之外層及內層係介由接著帶被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口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3-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1〇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堅固地接著,因此顯示了外層與內層成爲一體之變形’而 該結果係使兩接著帶之寬幅及加上接著帶間部分之寬幅, 也就是限制帶之寬幅範圍可以成爲使外層及內層堅固地接 著之接著固定部分。 雖然將上述之限制帶及底密封部之左右端部的三處, 對於由外層及內層所構成之層疊體的底密封部中之變形達 到結節點之機能,即使於底密封部之沒有限制帶之部分中 ,亦可以控制外層及內層單獨之變形,而其結果係即使於 底密封部上負荷到些許力量之狀態下,亦可以阻抗該力量 ,而達到防止底密封部破裂之情況,但是因爲可以將限制 帶的寬幅成爲接著固定部,而更確實地發揮作爲結節點之 機能,進而更有效地控制外層及內層單獨之變形,因此可 以充分地達到防止破裂的效果。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上所述地,因爲將兩接著帶寬幅及加上接著帶間部 分寬幅的寬幅,也就是於限制帶的寬幅領域中,顯示了使 外層與內層成爲一體化的情況,因此可以將接著帶本身的 寬幅設定爲狹小,而可以減少材料成本高之接著性材料的 使用量。 位於跨越整個高度範圍之限制帶係達到限制內層之萎 縮變形的機能,因而可以平順地達成內容液之注出。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第 2、3、4、5、6或7項所記載之發明中,將於胴部中 之限制帶的寬幅設定爲使可萎縮變形之內層部分於內容液 使用完了之階段下,剛好可以塞滿容器胴部之平面剖面。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Χ297公釐) -14 -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上述構造,可以防止內容 液於尙有殘存之狀態下的胴部平面剖面之完全擠壓變形, 又於內容液約略使用完了之狀態下,因爲胴部平面剖面完 全地被壓扁,因此可以確保內容液之流動通路,保持良好 的注出性,且幾乎可以將內容液整個容量使用完了。 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第 2、3、4、5、6、7或8項所記載之發明中,將吸氣 孔對於容器中心軸略呈軸對稱地設置於分開線附近之2處 的外層部分上。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上述構造,因爲外氣由被 設置於分開線附近之吸氣孔進入,因此可以使內層之萎縮 變形更爲對稱地加以進行,且可以平順地達成內容液之注 出。 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之發明中,將外層形成爲具有可擠壓變形且可自由 回復之可撓性的外部容體,並將內層形成爲將內容液收納 於其內部,且藉由內壓減小而可自由減容變形之內部容體 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且一對限制帶各自利用一對接著帶加以構成。 就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上述構造中的容器作爲容 器本體而言,可以提供擠壓型之注出容器。而縱帶狀之限 制帶雖然由一對接著帶及被該接著帶所挾持之使外層及內 層沒有接著的部分(以下記載爲接著帶間部)所構成,但 是於該一對接著帶及加上接著帶間部之整個寬幅中,可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5-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 發揮限制內層之減容變形的作用效果。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呈该限制帶係約略跨越容器本體之整個高度範圍,且 對於外部谷體之中心軸略爲軸對稱地呈一對狀態地被形成 之時”使內部容體之可自由減容變形被限制,由胴部之平 面剖面看來,將以該限制帶作爲界線而位於兩側之一對沒 有被接者的內層部分(以下記載爲內層變形部)之中央部 呈扁平狀變形’且隨著由於擠壓操作之內容液注出的進行 ,而使內部容體之減容變形進行著。 因此,雖然形成限制帶之一對縱細帶狀接著帶係利用 吹製成型工程加以形成的,但是因爲在該工程中,可以使 其達到由技術、生產性等觀點看來之容許範圍內的細小寬 幅,因此使限制帶的整個寬幅不會成爲有厚度的骨狀,並 跨越容器胴部整體而可以確保均勻的擠壓變形性,且於壓 擠時不會產生由於骨狀的縱帶所造成的觸感不舒服。 又’雖然也可以使形成接著帶之接著性樹脂的使用量 減少,但是因爲通常該接著性樹脂係爲高價位,所以可以 抑制材料成本的提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 第1 0項之發明中,將設置了防止朝內部容體之內容液的 逆流及外部空氣的進入之第1逆止閥部之注出蓋體安裝固 定於口筒部上,並設置了無法使由吸氣孔之空氣排出的開 關該吸氣孔之第2逆止閥部來作爲注出容器地加以使用。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上述構造,特別是可以 提供防止外部空氣進入之擠壓型注出容器。換言之,藉由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0X29*7公釐) -16 - 1238803 A7 ____B7_ 五、發明説明(1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容器之擠壓,將內容液注出後,當停止擠壓,解除押壓之 時,外部容體係利用彈性的回復力開始回復到原來的形狀 ,藉由設置於注出蓋體之第1逆止閥部的機能,使內容液 之注出停止,且使朝內部容體之內容液逆流及外氣進入被 阻止,又因爲內部容體係保持於減容變形後之狀態,因此 由吸氣孔使外部空氣被導入於外層及內層之間,且使外部 容體回復到原來的形狀。 於外部容體回復到原來形狀的狀態之後,當再一次地 擠壓時,因爲藉由第2逆止閥部將層間的空氣被密封著, 該空氣被加壓後,會使壓力被加壓於內部容體上而使內容 液被注出。 藉由第1逆止閥部,因爲不會使外氣朝內部容體內流 入,因此於內部容體內不會造成空氣積存,所以內容液係 會經常位於臨近開口筒部之位置,因此無論以何種姿勢使 用注出容器,皆可以簡單俐落將內容液注出’且亦可以防 止由於空氣所造成之內容液分解、氧化惡化等問題。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又,第2逆止閥部之設置位置雖然沒有特別的限定’ 還有例如於口筒部上形成吸氣孔之情況下,將此設置於注 出蓋體之與該吸氣孔相對向之位置等方法。 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 第1 0或1 1項之發明中,於容器之左右分開線的附近設 置一對限制帶地加以構成。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上述構造,藉由將限制 帶位於分開線之附近’因此可以使通常於谷裕之正面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7- 1238803 A 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说明(14) 貼、印刷標籤之與分開線呈直角的胴部前後面成爲沒有凹 凸之平坦狀態,因而可以提供外觀良好且商品性高之容器 〇 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 第1 2項之發明中,將限制帶之左右中心線位於分開線上 〇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上述構造,由容器之正 面所視可以使限制帶剛好位於呈9 0 °之位置,因此可以 使外觀上更爲良好,且可以使內層變形對於接合左右分開 線的線而言呈對稱進行,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操作性、注 出性。 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 第1 2項之發明中,將限制帶之左右中心線位於由分開線 上挪移的位置。 容器係因爲通常利用具有壓緊部構造之吹製成型對開 模具所吹製成型的,於利用底部壓緊部所構成之容器的底 密封部,係將內層利用外層由兩側所挾持而呈夾心狀,因 此外層及內層係爲可以剝離。 因此,上述底密封部雖然從對於分開線的方向爲直角 方向,將圓筒狀的半成品利用對開模具之壓緊部由兩側挾 入而被壓扁爲扁平狀地加以構成,但是根據申請專利範圍 第1 4項之上述構造’將於谷窃上之限制帶的左右中心線 由分開線上挪移而加以構成之情況下,在構成該限制帶之 一對接著帶中之位於離分開線較遠位置的接著帶係於底密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8- 1238803 A7 __ B7 五、發明説明(15) 封部中成爲位於左右長度方向之中央較近部分的位置。 爲此,可以位於底密封部之中央較近的2處位置上, 形成使外層及內層接著之部分,且該接著部分及底密封部 之左右端部的4處係對於由外層及內層所構成之層疊體之 底密封部的變形達到結節點的效果,即使於底密封部上負 荷了某些力量之狀態下,亦可以阻抗該力量,而可以更確 實地防止底密封部的破裂。 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 第1 0、1 1、1 2、1 3或1 4項之發明中,使胴部成 爲圓形狀之平面剖面形狀。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上述構造,若使胴部成 爲圓筒狀,可以不必注意握持方向地使用擠壓容器,又雖 然通常於圓形狀之情況下,與具有橢圓狀或長圓狀之扁平 的剖面形狀相較後,爲了得到良好的注出操作,而必須將 限制帶的寬幅設定爲寬,但是於本構造中,因爲利用一對 縱細帶狀接著帶構成限制帶,因此寬幅大之限制帶係不會 阻礙擠壓變形的均勻性,而可以提供無論由任何方向都有 相同的擠壓性之具備圓筒狀胴部之擠壓容器。 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圍 第10、 11、 12、13、14或15項之發明中,當 將胴部成爲圓形狀、及橢圓形狀、及長圓形狀之任何一種 平面剖面形狀之時,則將限制帶之寬幅設定於(1 / 4 ) (L 一 2D1) ’ (其中L;平面剖面之周長,D1;平 面剖面之長徑)。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慶)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_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9-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當將限制帶之寬幅設定爲寬之時,在內容液還殘留相 當多之狀態下,由於內層變形部之周方向長度的尺寸限界 ,而使可變形部分幾乎沒有,爲此即使利用手押壓外部容 體,亦難以使內容液注出。 又,當限制帶設定爲窄之時,由於內層變形部之長度 有充分的空間,就容器整體而言,即使在還有很多內容液 殘留之狀態下,根據容器之注出或保管的狀態下,在於容 器內,內容液容易變少的部分係造成爲使內部容體之平面 剖面形狀幾乎阻塞了內容液之流動通路的狀態,因而無法 進行以後內容液的平順注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在圓形狀之情況下長徑係等於直徑,橢圓形狀及長圓 形狀之情況下雖然考量了利用手握持之擠壓性而通常於長 徑方向上具有分開線,並使限制帶位於其上,但是其中根 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上述構造,利用將限制帶之寬 幅設定於(1 / 4 ) ( L - 2 D 1 ),而使內層變形部之 周方向長度係根據由於減容變形之壓扁,而剛好成爲塞住 胴部之平面剖面的長度。換言之,若是跨越整個高度方向 進行理想的變形,則約略於與內容液之注出完了之同時, 可以使於內部容體之整個高度範圍中的平面剖面約略成爲 完全壓扁的狀態,因而可以使良好的注出性、擠壓操作性 約略維持至最後。 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發明手段,係於申請專利範 圍第1、2、3、4、5、6、7、8、9、1〇、11 、1 2、1 3、1 4、1 5或1 6項之發明的構造上,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20- 1238803 A 7 B7 五、發明説明(17) 置吸氣孔於口筒部之外層部分。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發明中,因爲將吸氣孔 開設於利用蓋體所覆蓋之口筒部上,因此使該吸氣孔不會 造成外觀惡化,且在利用後加工切取成形該吸氣孔之時, 因爲於口筒部中之內層部分具有厚度,因此該吸氣孔之切 取成形不會於內層部分上開設洞孔,而易於進行。 實施方式 爲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加以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圖至第5圖係顯示了本發明之容器1的第1實施 例之基本構造,該容器1係爲將利用聚乙烯、聚丙烯等合 成樹脂材料,被成形爲必須具備自我形狀保持能力之外殻 體的外層1 1、及利用尼龍、乙烯乙烯醇共聚合體、聚對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之對於外層1 1爲相溶性低的合成樹 脂材料,被成形爲可自由彎曲變形之袋狀的內層1 2、及 利用對於外層1 1及內層1 2可發揮充分的接著性之接著 性合成樹脂材料所成形,並跨越容器1之整個高度範圍所 設置之縱帶狀接著帶1 4加以層疊而成之吹製成型容器, 且利用接著帶於容器1之前後上使一對限制帶1 5被形成 〇 該容器1之胴部3係爲圓筒形狀,並於被直立連設於 胴部3上端,且於外周面上刻有螺紋之口筒部2的左右外 層1 1部分上,使爲了將外氣導入外層1 1及內層1 2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im· ί . I m n^i n^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1 - 1238803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8) 間的吸氣孔7被開設著’而兩限制帶1 5係對稱地位於對 於該吸氣孔7略呈中心角9 0 °變位的位置,而胴部3下 端上,係使呈球弧狀凹陷之具有底壁的底部4被連設著。 底部4 (參照第3圖、第4圖、第5圖)係於底壁的 周圍上形成容器1之腳機能部,並該底壁之下面中央上, 形成了位於分開線2 1上之約略橫斷底壁、且利用吹製對 開模具之壓緊部所壓扁嚙斷成形之使一對肋條片2 3重疊 之底密封部2。 容器1之吹製成型係將形成外層1 1之外層半成品、 及位於該外層半成品之內側的形成內層1 2之內層半成品 、及位於外層半成品及內層半成品之間的位置之細縱帶狀 或縱帶狀之接著帶1 4共同押出後,而使對於中心軸之略 呈對稱位置之一對限制帶1 5被形成之半成品押出成形, 再將該半成品利用吹製對開模具吹製成型爲容器1。 在該容器1之吹製成型之時,因爲半成品係使一對, 也就是兩條限制帶1 5位於由其中心軸約略朝吹製對開模 具之合模方向地被設定爲對於吹製對開模具的姿勢,因此 如第3圖所示,兩限制帶1 5係一直達到位於底部4之分 開線2 1上之底密封部2 2,爲此如第4圖、第5圖所示 ,嚙斷部,也就是構成底密封部2 2之兩肋條片2 3的限 制帶所處位置之中央部分上的外層1 1及內層1 2係利用 限制帶1 5被堅固地接著固定。 第6圖係顯示了第1實施例中之兩限制帶1 5之組合 的一例。一方的限制帶1 5係由一條縱帶狀接著帶1 4所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M.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I0X 297公釐) -22-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19) 構成,而另一方的限制帶1 5係由二條縱細帶狀接著帶 1 4所構成,一方之限制帶1 5的接著帶1 4係於另一方 之限制帶1 5之兩接著帶1 4之間成爲將兩端部呈對接狀 地使其相對向的姿勢。 因此,底密封部2 2中之兩限制帶1 5之下端緣係在 利用其對接側端部而堅固地接著結合外層1 1之狀態下’ 於另一方之限制帶1 5之整個寬幅範圍下,使外層1 1及 內層12之接合安定保持著。 第7圖係顯示了第1實施例中之兩限制帶1 5之組合 的其他例。於第6圖之圖示例中之兩限制帶1 5的構造中 ,使幾乎沒有彎曲變形程度之內層部分1 9位於底密封部 2 2中之一方限制帶1 5之接著帶1 4的下端緣、及另一 方限制帶1 5之接著帶1 4的下端緣之間地加以構成。 於底密封部2 2中,因爲位於各接著帶1 4之下端緣 間的內層部分1 9係幾乎沒有彎曲變形,因此使外層1 1 及內層1 2利用接著帶1 4所接著固定之兩肋條片2 3部 分係藉由該幾乎沒有彎曲變形之內層部分1 9,而略呈一^ 體地被連接著,藉此使無法隨意彎曲變形之底密封部2 2 之寬幅成爲另一方限制帶1 5之大的寬幅範圍。 換言之,於第7圖之圖示例的情況下,兩限制帶1 5 係如第6圖之圖示例所示,因爲不是介由不動地溶著,結$ 之內層1 2直接地結合,而是介由幾乎沒有彎曲變形$ @ 層1 2部分加以連接,因此限制帶1 5之不動結合程度雖 然與第6圖之圖示例相比爲差,但是可以得到較大的無法 冢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_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1 .趣-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3-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20) ' 隨意彎曲變形之範圍。 第8圖係顯不了第1實施例中之兩限制帶1 5之組合 的另一例。於5亥例之情況下,將兩限制帶1 $利用同一寬 幅尺寸及被配置於相同間隔之一對接著帶i 4同樣地加以 構成,因爲將各接著帶i 4之整個下端緣領域呈對接狀地 使其相對向於另一方限制帶丨5之接著帶丨4之下端緣, 因此相對向之接者帶1 4的結合係變得極強,而可以使底 密封部2 2中之外層1丨及內層i 2之結合達到維持最強 的程度。 吸氣孔7係爲順著周方向,且約略位於由兩限制帶 1 5成等距離之分開線2 1上,此係有利於使內層1 2之 萎縮變形可以圓滑且良好地進行。 又’於第6圖及第7圖之圖示例中,雖然利用一條接 著帶1 4構成一方之限制帶1 5,並利用兩條接著帶1 4 構成另一方之限制帶1 5爲例,但是對於構成限制帶1 5 之接著帶1 4之數量沒有特別的限定,構成限制帶1 5之 接著帶1 4之數量係因應其必要而可以適當地加以選擇設 定,此於第8圖之圖示例中亦也相同。 又,本發明之構造中,至少使一方的限制帶1 5爲利 用相互平行之多條縱細帶狀接著帶1 4所構成,此係即使 一對限制帶1 5中之一方限制帶1 5爲利用多條接著帶 1 4所構成,由於也可以發揮本發明之作用效果,而如上 述之兩限制帶1 5之組合例(參照第6圖〜第8圖)所示 ,係因應容器之使用目的,而可以將兩方限制帶1 5爲利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4 - 123880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1) 用多條接者帶1 4加以構成,亦可以只有一方的限制帶 1 5爲利用多條接著帶1 4加以構成。 又,於上述之實施例中,雖然以外層1 1及內層1 2 之兩層構造作爲容器1加以說明,但是內層1 2係沒有特 別限定爲單層構造,例如於外側上層疊與外層1 1之具有 剝離性之合成樹脂製層,再於內側上層疊耐內容液性優之 合成樹脂製層而成者爲佳更是不用說。 第9圖至第1 5圖係爲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容器1的第 2實施例,該容器1係爲利用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樹脂 材料,被成形爲必須具備自我形狀保持能力之外殻體的外 層1 1、及利用尼龍、乙烯乙烯醇共聚合體、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等之對於外層1 1爲相溶性低的合成樹脂材料 ,被成形爲可自由彎曲變形之袋狀的內層1 2、及利用對 於外層1 1及內層1 2可發揮充分接著性之接著性樹脂所 成形,並跨越容器1之整個高度範圍所設置之2對,計4 條的縱細帶狀接著帶1 4加以層疊而成之吹製成型容器, 且利用一對2條接著帶於容器1之前後上使一對限制帶 1 5被形成。 該容器1之胴部3係爲圓筒形狀,並於被直立連設於 胴部3上端,且於外周面上刻設螺紋之口筒部2的左右分 開線2 1之位置的外層1 1部分上,使爲了導入外氣於外 層1 1及內層1 2之間的吸氣孔7被開設著。 挾持在對於上述吸氣孔7略呈中心角9 Q °變位的位 置,而使 4 條(14al、14a2、14bl 、14b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5- 1238803 _____ _B7_ 五、發明説明(22) 2 )接著帶1 4位於其上,其中1 4 a 1及1 4 b 2與 1 4 a 2及1 4 b 1係爲軸對稱的位置,並將於胴部3中 以分開線2 1爲界線之位於同側的2條接著帶1 4 ( I4al 及 14bl 與 I4a2 及 14b2)、及被該 2 條接著帶1 4所挾持的部分所合倂之領域(以下被記載爲 限制帶1 5 )的寬幅係設定爲(1 / 4 ) ( L 一 2 D 1 ) ,(其中L ;胴部平面剖面之周長,D ;胴部平面剖面之 直徑)。 於胴部3下端上,係使具有呈球弧狀凹陷之底壁的底 部4被連設著,而該底部4 (參照第1 1圖、第1 2圖) 係於底壁之周圍上形成容器1之腳部,並於該底壁之下面 中央上,使位於分開線2 1上之約略橫斷底壁之利用吹製 對開模具之壓緊部所壓扁嚙斷成形之底密封部2 2被形成 之構造。 容器1之吹製成型係爲共同押出構成外層1 1之外層 半成品、及位於該外層半成品內側的構成內層1 2之內層 半成品、及位於外層半成品及內層半成品之間的細縱帶狀 接著帶1 4,而使於針對中心軸略呈對稱位置上將一對縱 帶狀限制帶1 5被形成之半成品押出成形,再將該半成品 利用吹製對開模具吹製成型爲容器1。 在本第2實施例之容器1的吹製成型之時,半成品係 使兩對,也就是4條接著帶1 4位於由其中心軸約略朝吹 製對開模具之合模方向附近地被設定爲對於吹製對開模具 的姿勢’並如第1 1圖所示,接著帶1 4係一直達到位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周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n - I I -1 I 111 -I --- -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趣-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6- 123880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3) 底部4之分開線2 1上之底密封部2 2上。 又’以分開線2 1爲界線之位於相反側的接著帶1 4 之14al及I4a2與14bl及14b2係如第11 圖及第1 4圖所示,於底密封部2 2中使其一方的下端緣 的整個寬幅以一對一呈對接狀地位於相反側的下端緣上。 (以下將該2條接著帶之位於對接狀的部分記載爲對接部 2 4) 爲此如第1 3圖及第1 4圖所示,使嚙斷部也就是底 密封部2 2之對接部2 4所處位置部分中的分開線2 1兩 側之外層1 1及被該兩外層1 1所挾持之內層1 2係藉由 接著帶1 4而更堅固地被接著固定著,再者即使針對該兩 對接部2 4之間的接著帶間部分1 8,其兩側亦利用對接 部2 4而被固定著,因此使內層1 1或是外層1 2之單獨 變形被抑制,而其結果,在兩接著帶1 4之寬幅及加上接 著帶間部分1 8之寬幅,換言之也就是限制帶1 5之寬幅 領域下,使外層1 1及內層1 2之堅固結合被達成。 第1 5圖係爲第1 0圖中之平面剖面圖,並顯示了內 層之變形推移的說明圖。於本第2實施例中,因爲將吸氣 孔7設置於口筒部2之分開線上,因此使由於內壓減小、 或內容液3 1減少等之內層1 2的萎縮變形,係使被形成 在對於分開線2 1略呈中心角9 0 °變位位置之一對限制 帶1 5達到限制變形的機能,且於接著帶1 4 a 1及接著 帶1 4 a 2之間、與接著帶1 4b 1及接著帶1 4b 2之 間的2個內層變形部1 7範圍進行。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7- 1238803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24) 隨著內容液3 1之注出進行,當看到於胴部3平面咅fJ 面內之內層變形部1 7之變形進行之時,首先該左右之內 層變形部1 7的中央部係變形爲扁平狀,再繼續進行變形 ,則於約略中央部加以接觸,再強擠內容液3 1於周方向 上之限制帶1 5被形成的部分地使該接觸部伸展,且在理 想上爲左右對稱之形狀下,使萎縮變形被進行著。 再者當進行內容液3 1之注出,進行萎縮變形之時, 於內容液3 1幾乎沒有殘留的狀態下,雖然使平面剖面約 略接近成爲完全壓扁的狀態,但是其中藉由將內層變形部 之長度設定成爲等於胴部3之平面剖面的直徑D及限制帶 1 5的寬幅之和,換言之將限制帶1 5之寬幅設定爲等於 (1/4) (L — 2D),可以確保內容液3 1之流動通 路,且可以大約地將內容液3 1使用完了。 又,於上述之第2實施例中,雖然以外層1 1及內層 1 2之兩層構造作爲容器1加以說明,但是內層1 2係沒 有特別限定爲單層構造,例如於外側上層疊與外層1 1之 具有剝離性之合成樹脂製層,再者於內側上層疊耐內容液 性優之合成樹脂製層而成者爲佳更是不用說。 第1 6圖、第1 8圖、第20圖及第2 1圖係爲顯示 根據本發明之容器1的第3實施例,容器1係由低密度聚 乙烯製樹脂所構成之外層1 1、及與低密度聚乙烯製樹脂 的相溶性低之尼龍製樹脂所構成之內層1 2、及對於低密 度聚乙烯製樹脂及尼龍製樹脂爲可發揮充分接著性之接著 性樹脂所構成之接著帶1 5所構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8- 1238803 A7 五、發明説明(25 ) 容器1係爲由底部4、及圓筒狀之胴部3、及介由肩 部直立連設於該胴部3上端,且於外周面上刻設螺紋之圓 筒狀的口筒部2所構成之瓶體狀。 . 容器1之高度係爲1 6 0 m m,胴部3之圓形狀平面 剖面之直徑係爲6 0 m m (以內徑表示之。)。 形成容器1之外層1 1及內層1 2係除去利用接著帶 1 4被接著固定的部分之外,皆爲可剝離地層疊著,外層 1 1係形成爲具有充分機械強度及擠壓變形性、及可自由 回復之可撓性的外部容體5,而內層1 2係將可發揮可以 自由減容變形之薄的內部容體6形成於外部容體5之內側 上。(參照第16圖、第17圖) 第1 8圖雖然顯示了胴部3之平面剖面圖,但是於胴 部3之圓形狀的平面剖面形狀的左右分開線2 1之位置( 於第1 8圖中被顯示爲上下的位置)上,使一對限制帶 1 5約略跨越了容器1之整個高度範圍地加以形成。 該限制帶1 5係由一對接著帶1 4及位於其間之接著 帶間部1 8所構成,藉由該一對限制帶1 5使內部容體6 之減容變形被限制著,而可以成爲擠壓操作性良好者。 又’於本實施例中,限制帶1 5之寬幅係根據由( 1 / 4 ) ( L - 2 D 1 ),換言之於圓形狀情況下變成( 1 / 4 ) D ( π — 2 )所算出爲1 7 m m,而接著帶1 4 之寬幅爲2 mm。(D表示直徑,;r表示圓周率。) 如此一來,因爲將限制帶1 5配置於分開線2 1上, 因此可以使通常於容器1之正面上黏貼或是印刷標籤之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9- 1238803 A7 ____ B7 五、發明説明(26 ) 分開線2 1呈直角之胴部3的前面後達到沒有凹凸之平滑 狀態。又因爲可以使接著帶1 4爲細,而使限制帶1 5不 會太顯目,因此可以提供外觀良好且商品性佳之容器。 該容器1之吹製成型係如第2 2圖及第2 3圖所示, 將外層半成品6 3、及位於外側半成品6 3之內側的內層 半成品6 2、及位於外層半成品6 3及內層半成品6 2之 間,且位於針對半成品之中心軸爲軸對稱位置之兩對,計 4條的縱細帶狀接著帶1 4共同押出後而形成半成品6 1 ,將該半成品6 1使用吹製成型之對開模具來成形爲容器 1。 於外周面刻設螺紋之圓筒狀的口筒部2上,形成一對 位於針對外部容體5之中心軸,由分開線2 1呈9 0 °位 置爲軸對稱的吸氣孔7。(參照第1 6圖) 第1 7圖及第1 9圖係顯示了於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 容器1上安裝固定注出蓋體4 1之狀態圖。注出蓋體4 1 係爲具有於中央部上形成開口筒部4 4之頂壁,且於內周 面上刻設爲了與容器1之口筒部2螺合之螺紋的有頂圓筒 狀的蓋部本體4 2、及於蓋部本體4 2之頂壁的上面,直 立連設於開口筒部4 4之開口緣部上之注出筒4 8 ,由該 注出筒4 8之前端的注出口 4 3將內容液3 1朝外部注出 地加以構成,並利用蓋夾4 9將注出口 4 3蓋住。 又,注出蓋體4 1係利用螺合而被安裝於容器1之口 筒部2上,並使垂下設置於蓋部本體4 2之頂壁下面的密 封筒片4 8 a、及設置於蓋部本體4 2之筒壁內周面下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g(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0- 123880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7) 的密封周條4 5各自密封接著於容器1之口筒部2的內周 面上端及外周面下端,而緊密地安裝於容器1上。 又,注出蓋體4 1係藉由於蓋部本體4 2之開口筒部 4 4上設置了具有第1閥體4 6 a之第1逆止閥部46, 於平常時可以閉塞開口筒部4 4,並發揮阻止外部空氣進 入之逆止機能,並於容器1擠壓後而注出內容液3 1之時 ,藉由內部容體6之內壓而開啓,發揮開放開口筒部4 4 之機能。 又於注出蓋體4 1中,在蓋部本體4 2之筒壁上,並 且配合被設置於口筒部2上之吸氣孔7的位置之處上,使 構成第2逆止閥部4 7之第2閥體4 7 a被設置著,該第 2閥體4 7 a係具有經過吸氣孔7導入外部空氣於外層 1 1及內層1 2之層間1 6之機能、及反之使層間1 6之 空氣無法排出至外部的逆止機能。 其次,針對在上述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容器1上安裝 注出蓋體4 1之注出容器的使用狀態加以說明。於如前述 所構成之注出容器中,當擠壓容器1之時,第2閥體 4 7 a係爲閉塞狀態,且使收納內容液3 1之內部容體6 內之壓力變大後,開啓第1閥體4 6 a ,利用注出蓋體 4 1之前端的注出口 4 3,使內容液3 1被注出至外部, 且此時內部容體6係爲減容變形。 其中’當限制帶1 5本身爲i 7 m m時則其寬幅廣, 且若於該整個寬幅上層疊接著帶而接著外層1 1及內層 1 2地加以構成,與爲了具有可撓性地使其胴部被形成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31 -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28) 較薄狀態的外部容體5相比,該限制帶1 5係成爲難以變 形之骨狀部分,而無法均勻地擠壓變形,且握持於手中加 以擠壓之時,藉由該骨狀部分而會造成手觸感的不舒服。 然而,於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容器1中,由於該限制 帶1 5係利用寬幅2 m m程度之接著帶1 4加以形成的, 因此無論由任何方向握持擠壓容器1之胴部3,皆可以得 到相同的擠壓變形性,且亦可以使前述之不舒服感蕩然無 存。 當停止容器1之擠壓,解除對於胴部3之押壓時,外 部容體5係藉由彈性的回復力,開始回復到原來的形狀, 且使外部容體5與內部容體6之間,也就是層間1 6的壓 力變小,而其結果,使內部容體6之內壓回到外氣壓力而 使第1閥體4 6 a閉塞,停止內容液3 1之注出。 當更進一步地使外部容體5回復到原來形狀時,內部 容體6係保持在減容變形的形狀的狀態下,使第2閥體 4 7 a開啓,而將外部空氣通過吸氣孔7被吸引至外層 1 1及內層1 2之層間1 6,此時使外層1 1及內層1 2 之剝離得以進行。 第2 0圖係爲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容器1的胴部3平 面剖面圖,且顯示了內層1 2 (內部容體6 )之變形推移 的說明圖。當以平面剖面圖來觀看減容變形之理想的進行 狀況之時,首先利用限制帶1 5被分成左右2分之內層變 形部1 7 a、1 7 b係變形爲扁平狀,再進行該變形,於 結合分開線2 1的線上加以接觸,再使該接觸朝向限制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 沿衣--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J -訂 Μ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8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2-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29) 1 5所處位置的部分繼續進展而使減容變形得以進行。 其中,雖然藉由將限制帶1 5之寬幅設定爲1 7 m m ,使一對內層變形部1 7a、1 7b之各自周方向長度爲 7 7 m m,但是該長度係爲直徑與限制帶1 5之寬幅的總 和。,如此一來,藉由設定限制帶1 5之寬幅,無論使變 形持續進行的狀態下,亦如第2 0圖所示,因爲直至內容 液3 1大約用盡,於限制帶1 5附近仍然可以確保流動通 路,因此可以維持良好的注出操作性直至最後。 第21圖雖然爲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容器1的底面圖 ,但是因爲容器1係利用具有壓緊部構造之吹製成型對開 模具所吹製成型的,因此於利用壓緊部所形成之容器的底 密封部2 2中,利用外層1 1由兩側將內層1 2挾持而呈 夾心狀,因此外層1 1及內層1 2係成爲可剝離狀態。 第2 4圖係顯示了半成品6 1 (左側圖)、及在壓緊 該半成品6 1之狀態(右側圖)的接著帶1 4位置之說明 圖。其中(a )係顯示針對了將限制帶1 5之左右中心線 (寬幅方向的中心)重疊於分開線2 1之情況,(b )係 顯示針對了使其位於由分開線挪開的位置之情況。 與將中心線配置於分開線2 1上之情況下的接著帶 1 4 a 1、1 4 a 2、1 4 a 3、1 4 a 4 相比較後,將 其挪移配置之情況下,在半成品6 1中距離分開線2 1較 遠位置的接著帶1 4 b 1、1 4 b 4係於壓緊狀態下成爲 位於離壓緊部之長度方向中央更近的位置。 爲此,在離容器1之底密封部2 2中央更近位置的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 批衣--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3-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30) 處上可以形成接著固定內層1 2及外層1 1之部分,該接 著部分及底密封部2 2的左右端部之共計4處係對於由外 層1 1及內層1 2所構成之層疊體的底密封部2 2之變形 可以達到結節點的機能,因此無論於底密封部2 2上負荷 些許力量的狀態下,可以阻抗該力量,而可以更確實地防 止底密封部2 2之破裂。 又,胴部3之平面剖面形狀係不限定於在上述第3實 施例中所記載的圓形狀,即使於橢圓狀、長圓狀的平面剖 面形狀、或是被一般使用於其他吹製成型品的形狀中,亦 可以充分地發揮本發明之作用效果。 又,於上述第3實施例中,雖然於口筒部2之外部容 體1 1上形成小圓孔的吸氣孔7以作爲吸氣部7,但是該 吸氣孔7不限定於該例,例如於底密封部2 2、或也可以 於吹製成型時,設置壓緊部於口筒部2上而形成的隙縫來 作爲吸氣孔7。 發明效果 本發明係因爲構成上述構造,因此可以達以下所示之 效果。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因爲利用多條縱細 帶狀接著帶形成限制帶,因此可以使接著帶本身的寬幅不 大地將限制帶的寬幅成爲針對內層之減容變形的控制、或 是底密封部的強度提升之充分必要的寬幅,且可以消除由 於接著帶本身之寬幅爲大所造成之外觀不良的問題,妨礙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4-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31) 均勻擠壓變形的問題、或是使用者之手觸感不舒服的問題 、及形成接著帶之接著性樹脂爲高價位等問題。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因爲可以迅速且充 分地達到對於容器之底部的底密封部之冷卻,因此可以使 容器之連續生產提高至與一般的吹製成型製品相同的程度 〇 又,因爲不必使用考量模了具冷卻效率之特殊的模具 ,而可以使用一般的模具,因此可以大幅地減低設備費。 再者,因爲可以不增加高價位之接著性合成樹脂材料 的使用量地將限制帶的寬幅於實質上變大,因此可以在大 寬幅的範圍下達到外層及內層之無法剝離的接著固定,藉 此,可以確實地、充分地、價格低廉地防止由於利用可自 由剝離之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外層及內層之底部機械強度的 低下。 再者,藉由利用多條接著帶構成限制帶,在將兩限制 帶之下端緣之重疊於底部的底密封部之相對向位置時,可 以使容許誤差尺寸變大,藉此可以提高容器之生產性。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可以更經濟地使限 制帶的寬幅變大,又以簡單地變更設定限制帶的寬幅,而 可以輕鬆地設定底部機械強度之補強程度。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與申請專利範圍第 3項所述之發明發揮相同效果之另一點,可以使兩限制帶 之下端緣的相對向姿勢之設定變得容易。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因爲可以將兩限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5-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32) 帶之下端緣間成爲幾乎直接接著的狀態,因此可以確實地 得到限制帶之下端緣所處位置之底密封部部分的極堅固之 接著結合。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因爲使限制帶之下 端緣所處位置之底密封部部分的姿勢爲比較安定且被保持 爲一定,因此於該底密封部部分上,使接合著的外層及內 層剝離的外力幾乎無法作用,而使外層及內層的接合狀態 係於大寬幅範圍下比較安定地被保持。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明,雖然配置了共計4 條的接著帶,但是在也包括接著帶間寬幅之限制帶的寬幅 領域下,達到堅固的結合之構造,因此可以將接著帶本身 之寬幅設定爲小,而可以減少材料成本高之接著性材料的 使用量。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明,確保內容液之流動 通路,並保持良好的注出性,且幾乎可以使內容液全部使 用完了。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發明,因爲使外氣由被設 置於分開線附近之吸氣孔吸入,因此可以使內層的萎縮變 形更對稱地進行,而可平順地達成內容液之注出。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發明,因爲藉由利用一 對細寬幅的接著帶形成限制帶,不會形成骨狀之難以變形 的部分,因此可以提供具有均勻且良好的擠壓變形性,不 會造成觸感不舒服,及不會由於接著帶之形成而使外觀變 差的擠壓型容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I 装--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6- 1238803 A7 ___B7_ 五、發明説明(33)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發明,藉由將設置了第 1逆止閥部之注出蓋體安裝固定於口筒部上後,再作爲注 出容器加以使用,特別是可以提供防止外部空氣進入之擠 壓型的注出容器。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發明,藉由將限制帶位 於分開線附近,可以使通常於容器之正面上黏貼、或印刷 標籤之與分開線呈直角的胴部前後面成爲沒有凹凸之平滑 狀態,而可以提供外觀良好且商品性高之容器。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發明,因爲將限制帶的 左右中心線位於分開線上,因此可以將限制帶剛好位於由 容器之正面看來呈9 0 °的位置,可以使外觀更爲良好, 且對於結合左右分開線的線而言,可以使內層變形呈對稱 進行,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操作性、注出性。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發明,藉由將限制帶之 左右中心線位於由分開線挪開的位置,使在底密封部之接 著帶位於更近中央部的位置,因此可以更確實地防止底密 封部的破裂。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發明,藉由胴部爲圓筒 狀,並與由細寬幅之接著帶所構成之限制帶的作用效果相 輔佐,因此可以提供無論由任何方向都具有相同擠壓性之 擠壓容器。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發明,將胴部之平面剖 面形狀成爲圓形狀、及橢圓形狀、及長圓形狀之任何一種 形狀,利用將限制帶的寬幅設定爲根據該形狀所決定之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I - ϊ lj - - m n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7-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34) 定寬幅,皆可以確保良好的注出操作性直至最後。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針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發明,可以在對於容器 之外觀體裁不會造成不良影響下開設吸氣孔,且可以利用 後加工安全且簡單地開設成形該吸氣孔。 圖面簡單說明 第1圖係爲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一部分切開的 整體立體圖。 第2圖係顯示於第1圖中之實施例的平面剖面圖。 第3圖係顯示於第1圖中之實施例的底面圖。 第4圖係顯示於第1圖中之實施例的底部擴大縱剖面 圖。 第5圖係爲第4圖中之底密封部的擴大圖。 第6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例中之兩限制帶組合之一例 的底面擴大圖。 第7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例中之兩限制帶組合之其他 例的底面擴大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8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例中之兩限制帶組合之另一 例的底面擴大圖。 第9圖係爲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之一部分切開的 整體立體圖。 第1 0圖係顯示於第9圖中之實施例的平面剖面圖。 第1 1圖係顯示於第9圖中之實施例的底面圖。 第1 2圖係顯示於第9圖中之實施例的底部擴大縱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38- !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35) 面圖。 第1 3圖係爲第1 2圖中之底密封部的擴大圖。 第14圖係爲第11圖中之底密封部的擴大圖。 第1 5圖係爲於第1 0圖之平面剖面圖中之顯示內層 變形推移的說明圖。 第1 6圖係爲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之容器一部分 切開的整體立體圖。 第1 7圖係顯示於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之容器上安裝 固定注出蓋體之狀態的半縱剖面側面圖。 第1 8圖係顯示沿著第1 7圖之A - A線的平面剖面 圖。 第1 9圖係顯不第1 7圖之主要部分擴大的半縱剖面 側面圖。 第2 0圖係爲於第1 8圖之平面剖面圖中之顯示內層 變形推移的說明圖。 第2 1圖係顯示將第1 6圖之容器底部一部分擴大之 底面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2 2圖係顯示被吹製成型爲第1 6圖之容器的半成 品之一實施例的側面圖。 第2 3圖係顯示沿著第2 2圖中之B - B線的平面咅[J 面圖。 第2 4圖係顯示半成品、及在壓緊半成品狀態中之接 著帶配置的說明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39· 1238803 A7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 36) 符 號 說 明 1 容 器 2 □ 筒 部 3 胴 部 4 底 部 5 內 部 容 體 6 外 部 容 體 7 吸 氣 孔 1 1 外 層 1 2 內 層 1 4 接 著 帶 1 4 a 、 1 4 b 接著 帶 1 4 a 1 1 4 a 4 接 著 帶 1 4 b 1 1 4 b 4 接 著 帶 1 5 限 制 帶 1 6 層 間 1 7 內 層 變 形 部 1 7 a 1 7 b 內層 變 形 部 1 8 接 著 帶 間 部分 1 9 內 層 部 分 2 1 分 開 線 2 2 底 密 封 部 2 3 肋 條 片 2 4 對接部 I—I . — I I - I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M.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0- 1238803 A7 B7 五、發明説明(37) 3 1 內 容 液 4 1 注 出 蓋 體 4 3 注 出 □ 4 4 開 □ 筒 部 4 5 密 封 周 條 4 6 第 1 逆 止 閥 部 4 6 a 第 1 閥 體 4 7 第 2 逆 止 閥 部 4 7 a 第 2 閥 體 4 8 注 出 筒 4 8 a 密 封 筒 片 6 1 半 成 品 6 2 內 層 半 成 品 6 3 外 層 半 成 品 L 胴部平 面 剖 面 之 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D、D 1 胴部平面剖面之長徑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g(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1 -

Claims (1)

1238803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1 1 · 一種吹製成型容器,係由利用吹製成型以形成定 形外殼之合成樹脂製的外層(1 1 )、及可與該外層(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1 )自由剝離地層疊而形成內袋之可撓性合成樹脂製的 內層(12)、及跨越整個高度範圍而接著固定前述外層 (11)及內層(12),並針對容器(1)中心軸略呈 對稱,且避開被形成於前述外層(1 1 )上之使外氣進入 於該外層(1 1 )及內層(1 2 )之間的吸氣孔(7 )位 置之一對縱帶狀限制帶(1 5 )所構成, 且至少使一方的該限制帶(1 5 )爲利用多條相互平 行的縱細帶狀接著帶(1 4 )加以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其 中將一對限制帶(1 5 )以分開線爲界線,相互位於相反 側上,且將於容器(1 )之底部(4 )的利用吹製成型模 具之壓緊部被擠壓成形爲扁平的底密封部(2 2 )中之前 述兩限制帶(1 5 )的下端緣相互成爲對向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其 中使兩限制帶(1 5 )各自利用多條的接著帶(1 4 )加 以構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其 中使兩限制帶(1 5 )各自利用多條且數量相同的接著帶 (1 4 )加以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其 中將構成一方限制帶(1 5 )之各接著帶(1 4 )的下端 緣之整個領域對接於構成另一方限制帶(1 5 )之接著帶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1238803 ABCD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1 4 )的下端緣上,並使其相對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其 中將構成一方限制帶(1 5 )之各接著帶(1 4 )的下端 緣的整個領域對接於構成另一方限制帶(1 5 ) $彳妾著帶 (1 4 )的下端緣上,並使其相對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其 中將構成一方限制帶(1 5 )之各接著帶(1 4 )的T端 緣的整個領域對接於構成另一方限制帶(1 5 ) $ j妾著帶 (1 4 )的下端緣上,並使其相對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器,其 中將構成一方限制帶(1 5 )之各接著帶(1 4 ) _下端 緣對於構成另一方限制帶(1 5 )之接著帶(1 4 )的下 端緣而言,挪移至最大且幾乎沒有彎曲變形空間程g之內 層部分(1 9 )所處的位置,並使其相對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其 中將構成一方限制帶(1 5 )之各接著帶(1 4 )的下端 緣對於構成另一方限制帶(1 5 )之接著帶(1 4 )的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端緣而言,挪移至最大且幾乎沒有彎曲變形空間程度之內 層部分(1 9 )所處的位置,並使其相對向。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 其中將構成一方限制帶(1 5 )之各接著帶(1 4 )的下 端緣對於構成另一方限制帶(1 5 )之接著帶(1 4 )的 下端緣而言,挪移至最大且幾乎沒有彎曲變形空間程度之 內層部分(1 9 )所處的位置,並使其相對向。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43- 1238803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3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 其中將一對限制帶(· 1 5 )各自利用一對接著帶(1 4 ) 加以構成’並將各接著帶(1 4 )之下端緣的整個寬幅以 一對一呈W接狀地與相反側之接著帶(1 4 )的下端緣相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對向。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其中將於胴部(3 )中之限制 萎縮變形之內層(1 2 )部分於 的階段下,設定爲剛好可以塞滿 的平面剖面。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其中將吸氣孔(7 )針對容器 地被設置於分開線(2 1 )附近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其中外層(1 1 )係形成爲具有 之可撓性的外部容體(5 ),且 內容液(3 1 )收納於其內部, 由減容變形的內部容體(6 ), 各自利用一對接著帶(1 4 )加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其中將設置了防止朝內部容體 的逆流及外部空氣的進入之第1 蓋體(4 1 )安裝固定於口筒部 由吸氣孔(7 )將空氣排出之開 1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 帶的寬幅(1 5 )在使可 內容液(3 1)使用完了 容器(1 )之胴部(3 ) 1項所述之 (1 )中心 之2處的外 項所述之吹 可擠壓變形 內層(1 2 並利用內壓 且一對限制 以構成。 4項所述之 (6 )之內 逆止閥部( (2 )上, 關該吸氣孔 吹製成型容器 軸略呈軸對稱 層部分上。 製成型容器, 且可自由回復 )係形成爲將 減少而可以自 帶(1 5 )係 吹製成型容器 容液(3 1 ) 4 6 )的注出 並設·置了無法 (7 )的第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44- 1238803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4 逆止閥部(4 7 )以作爲注出容器加以使用。 燊--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存填寫本頁)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 ’其中於容器(1 )之左右分開線(2 1 )附近上設置一 對限制帶(1 5 )。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 ’其中於容器(1 )之左右分開線(2 1 )附近上設置一 對限制帶(1 5 )。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 ’其中將限制帶(1 5 )之左右中心線位於分開線(· 2 1 )上。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 ’其中將限制帶(1 5 )之左右中心線位於分開線(2 1 )上。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 ’其中將限制帶(1 5 )之左右中心線由分開線(2 1 ) 挪移後再加以配置。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所述之吹製成型容器 ’其中將限制帶(1 5 )之左右中心線由分開線(2 1 ) 挪移後再加以配置。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1 6或1 7項所述之 吹製成型容器,其中胴部(3 )之平面剖面形狀爲圓形狀 〇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1 6或1 7項所述之 吹氣:成型谷窃’其中洞部(3 )爲圓形狀、及機圓形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238803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5 及長圓形狀之任一種平面剖面形狀,並將限制帶(1 5 ) 之寬幅設定爲(1/4) (L 一 2D1),(其中L爲平 咅 面 7 ) 3徑、 長 2 之' 面 1 剖第 面圍 、 平範 1 爲利 1 1 專 、 D 請 ο ; 申 1 長如、 周 · 9 之 4 、 面 2 . 8 τ—Η 2 3 4 4 5 6 5 r—I 器 容 、 孔 8 氣 1 吸 。 、 將上 7 中分 1 其部 9 1± 7 型C 成層 製外 吹之 之 } 述 2 所C 項部 1—I 筒 2 P 或於 ο 置 2 設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6-
TW091133628A 2001-10-31 2002-11-18 Blow-molded container TWI23880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35632A JP3858169B2 (ja) 2001-10-31 2001-10-31 ブロー成形容器
JP2001335631A JP3871114B2 (ja) 2001-10-31 2001-10-31 ブロー成形容器
JP2002223859A JP4001367B2 (ja) 2002-07-31 2002-07-31 注出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1735A TW200401735A (en) 2004-02-01
TWI238803B true TWI238803B (en) 2005-09-01

Family

ID=27347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33628A TWI238803B (en) 2001-10-31 2002-11-18 Blow-molded container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976600B2 (zh)
EP (1) EP1449779B1 (zh)
CN (1) CN1247414C (zh)
AU (1) AU2002343802B2 (zh)
CA (1) CA2433407C (zh)
DE (1) DE60237304D1 (zh)
TW (1) TWI238803B (zh)
WO (1) WO20030377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8045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Sonoco Development, Inc. Stackable blow-molded container and cap therefor
US20080257883A1 (en) 2007-04-19 2008-10-23 Inbev S.A. Integrally blow-moulded bag-in-container having an inner layer and the outer layer made of the same material and preform for making it
US20150266621A1 (en) 2007-04-19 2015-09-24 Anheuser-Busch Inbev S.A. Integrally Blow-Moulded Bag-in-Container Having Interface Vents Opening to the Atmosphere at Location Adjacent to Bag's Mouth, Preform for Making It;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Preform and Bag-in-Container
US9944453B2 (en) 2007-04-19 2018-04-17 Anheuser-Busch Inbev S.A. Integrally blow-moulded bag-in-container having an inner layer and the outer layer made of the same material and preform for making it
DE102010024980B4 (de) 2010-06-24 2012-04-26 Gaplast Gmbh Behälter mit Innenbeutel
JP5979467B2 (ja) * 2011-08-31 2016-08-2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積層ブロー成形容器及び吸気孔の形成方法
US9346600B2 (en) 2011-10-31 2016-05-2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Discharge container
CN105228909B (zh) 2013-03-29 2017-08-08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层叠瓶
JP6345062B2 (ja) 2013-09-30 2018-06-20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積層剥離容器
JP2016540700A (ja) * 2013-12-18 2016-12-28 ネステク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粘性を有する食品を無菌充填するための圧搾可能なボトル
US9815610B2 (en) * 2013-12-27 2017-11-14 Kao Corporation Squeeze container
JP6561442B2 (ja) * 2014-09-10 2019-08-21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被加工物の加工方法、穴あけドリル
JP6489851B2 (ja) * 2015-01-30 2019-03-2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容器
CN106809461A (zh) * 2015-12-01 2017-06-09 威玛精密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层容器及其制法
JP6594771B2 (ja) * 2015-12-25 2019-10-23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容器
DE102016108242A1 (de) * 2016-05-03 2017-11-09 Pi-Design Ag Doppelwandiges Gefäß zum Aufbewahren einer trinkbaren Flüssigkeit
CN105800050A (zh) * 2016-05-31 2016-07-27 上海品冠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便于挤压的塑料瓶和瓶盖组合
CN106115043A (zh) * 2016-08-16 2016-11-16 李克勤 防空气混入瓶装液的双层塑料瓶组件
JP6959498B2 (ja) 2017-01-26 2021-11-02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JP6906844B2 (ja) * 2017-04-28 2021-07-2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積層剥離容器
JP6910735B2 (ja) * 2017-12-28 2021-07-2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容器、プリフォーム、及び合成樹脂製容器の製造方法
JP7072999B2 (ja) * 2018-11-30 2022-05-23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容器、及び合成樹脂製容器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2455A (en) * 1980-01-18 1983-02-08 National Can Corporation Thin walled plastic container construction
JPS5744063U (zh) 1980-08-28 1982-03-10
JPH04267727A (ja) * 1991-02-05 1992-09-24 Keisuke Ito 多層成形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596142B1 (en) * 1992-05-11 2000-10-11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Laminated bottle
JPH0722951U (ja) 1993-09-29 1995-04-25 花王株式会社 注出容器
JP3336351B2 (ja) 1994-07-13 2002-10-2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壜体およびその成形方法
JP3401519B2 (ja) 1995-02-16 2003-04-2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ブロー成形容器およびその成形用金型
JP3373707B2 (ja) * 1995-09-13 2003-02-0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積層ボトル
JP3672163B2 (ja) * 1998-06-30 2005-07-13 花王株式会社 スクイズ容器
JP3497736B2 (ja) * 1998-06-30 2004-02-16 花王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KR100937782B1 (ko) * 2001-10-31 2010-01-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요시노 고교쇼 블로우 성형용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37304D1 (de) 2010-09-23
US20040060889A1 (en) 2004-04-01
CN1481319A (zh) 2004-03-10
TW200401735A (en) 2004-02-01
EP1449779A1 (en) 2004-08-25
AU2002343802A1 (en) 2003-05-12
CN1247414C (zh) 2006-03-29
WO2003037726A1 (fr) 2003-05-08
CA2433407A1 (en) 2003-05-08
AU2002343802B2 (en) 2007-11-22
US6976600B2 (en) 2005-12-20
EP1449779B1 (en) 2010-08-11
EP1449779A4 (en) 2009-04-29
CA2433407C (en) 2010-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8803B (en) Blow-molded container
JP4856853B2 (ja) チャックテープ及びチャックテープ付き包装袋
TW200407221A (en) Blow-molded container
EP2172400B1 (en) A direct blow molding process for forming a double container of synthetic resin
TW555672B (en) Pouring vessel
WO2006035795A1 (ja) ブロー成形容器
JP2004231280A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EP3202678B1 (en) Delamination container
WO1999022996A1 (fr) Stratifie mince en resine synthetique pour la fabrication de contenants de liquid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dit stratifie
JP4224842B2 (ja) ブロー成形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多層押出し成形装置
JP2887016B2 (ja) ラベル付き絞り出し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25040B2 (ja) ブロー成形容器及びブロー成形方法
JP3745897B2 (ja) 積層プリフォームとその成形方法
JP2000238847A (ja) 多層分包容器
JP3907186B2 (ja) ブロー成形容器とその成形方法
JP2004059131A (ja) 注出容器
JP3858169B2 (ja) ブロー成形容器
JP3027032B2 (ja) ラベル付き絞り出し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03072864A (ja) 注出容器
JP2021113076A (ja) チューブ容器
JP4562867B2 (ja) 注出口組合体
JP3406997B2 (ja) 合成樹脂製壜体とその成形方法
KR100915728B1 (ko) 블로우성형 용기
JP2003137241A (ja) ブロー成形容器
JP2003341638A (ja) ブロー成形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