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8734B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8734B
TWI228734B TW093107726A TW93107726A TWI228734B TW I228734 B TWI228734 B TW I228734B TW 093107726 A TW093107726 A TW 093107726A TW 93107726 A TW93107726 A TW 93107726A TW I228734 B TWI228734 B TW I2287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iobi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solid electrolytic
dielectric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7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5191A (en
Inventor
Mutsumi Yano
Kazuhiro Takatani
Mamoru Kimoto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TW200425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5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8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87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2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G9/0032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formation of the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4Electrodes or formation of dielectric layers thereon
    • H01G9/042Electrodes or formation of dielectric layers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4Electrodes or formation of dielectric layers thereon
    • H01G9/048Electrodes or formation of dielectric layers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 H01G9/052Sintered electrodes
    • H01G9/0525Powder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olid-Phase Diffusion Into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s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Description

1228734 ί久、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固態電解電容器(solid eleetfQlytie capacitor)及其製造方法者。 【先前技術】 鈮(niobium)乃因為在相較於習知固態電解電容器材 料的鈕(tantalum),其介電常數率約大18倍,因而已然成 為新一代高電容量固態電解電容器的材料,並備受矚目。 但是,當固態電解電容器在迴流製程中曝曬於高熱之 情況時,由氧化鈮所構成之介電層中的氧將部分擴散於陽 極而減少介電層的厚度。結果,在介電層中便較容易發 生漏電流的現象。 在固態電解電容器構裝時的迴流步驟中,為抑制因氧 擴散而造成靜電容量的變化,因而便有提案在介質的鈮氧 化物層中升》成鈮氮化物區域的固態電解電容器(參照曰本 專利特開平11-329902號公報 但疋’即便如上述形成有氮化物的習知固態電解電容 器中,仍無法充分地降低漏電流的現象。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降低漏電流的固態電解 電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依照本發明一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係具備有由: I成於基體表面上的氮化鈮層、及形成於氮化鈮層表面, 且由氧化銳所構成介電層。 5 315667 1228734 在此種固恐電解電容器中 .^ 係於由銳所構成之基體盥 由虱化鈮所構成之介電声 π ^ > 存在有氮化鈮層。氮化銳層 乃口為化學性安定且耐敎性 ^ ^ 了”、、性狻越,因而即便在構裝步驟中 被加熱的情況下,仍可阻止介 # , 安層的部分氧擴散於基體。 藉此,便可防止因氣擴散 彳,、政而&成介電層厚度減少的現象發 生。結果,便可降低漏電流。 〃陽極亦可由基體及氮化銳層構成。介電層最好未含有 虱。此情況下’介電層的氧化物區域與氮化鈮層的氮化物 區域便可明確地隔離。藉此,氮化鈮層將緻密且均勾地形 成’可利用氮化鈮層確實地阻止介電層之部分的氧擴散於 基體。因m確實地防止因氧擴散而造成介電層厚度 減少的情形,並且更加降低漏電流。 氮化鈮層最好係由實質的Nb2N構成。此情況下,將 可利用氮化鈮層中的NhN,確實地阻止介電層之部分氧擴 散於基體的現象。因此,將確實地防止因氧擴散而造成介 電層厚度減少的現象,而可判斷將充分地降低漏電流。 氮S里相對於基體、氮化銳層及介電層的總量,最好 為0.001重量%以上且0.2重量%以下。此情況下,由於在 氮化鈮層中將緻密且均勻地形成Nb2N,因而可充分地降低 漏電流。 其中,尤以氮含量相對於基體、氮化鈮層及介電層的 總量為0.001重量%以上且〇·08重量%以下為佳。此情況 下’由於在氮化銳層中將更緻密且均勻地形成Nb2N,因而 可更加降低漏電流。 6 315667 1228734 依照本發明另一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係具備有由: 由虱化鈮所構成的陽極、及由形成於陽極表面上的氧化鈮 所構成的介電層。 在此固悲電解電容器中,陽極係由氮化鈮構成。氮化 鈮乃因為化學性安定且耐熱性優越,目而即便在構裝步驟 中被加熱的情況下,仍可阻止介電層的部分氧擴散於基 體。藉此,便可防止因氧擴散而造成介電層厚度減少的現 象。結果,便可降低漏電流。 身鼠化銳係由NbNx構成,X最好為〇 〇5以上且1以下。 當X低於0.05之情況時’因為此氮化鈮組成變成接近金屬 鈮的組成’因而當在構裝步驟中被加熱時,將無法阻止介 電層的部分氧擴散於陽極。反之,另一方面,χ超過“更 無鈮的氮化物。因必匕,藉由將χ設定在〇 〇5以上,即便在 構步驟中被加勃i ήί]杳、、V? l-ei J- 邱T做加熱的&况下,仍可阻止介電層的部分氧擴 散於基體。 〃 虱化鈮係由NbNx構成,尤以X設定在0.05以上且0.75 :下為更佳。此情況下,將可更確實地阻止介電層的部分 氧擴散於陽極。葬士卜,/由》^ $ 错此便了更加抑制漏電流。此外,χ值 可隨處理時間而變化。 、陽極亦可由氮組成比不同的複數種氮化銳混合物構 成此N況下’仍可確實地阻止介電層的部分氧擴散於陽 法 依照本#明另一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 系備有·藉由使由銳所構成的基體表面進行氧化之方 315667 7 1228734 式,形成由氧化鈮所構成的介電層的步驟;藉由將已形成 電層的基體在氮氣環境中施行熱處理的方式,而在基體 與介電層之間形成氮化鈮層的步驟;以及施行陽極氧化的 步驟。 根據此固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係在由鈮所構成 的基體與由氧化鈮所構成的介電層之間,將形成氮化鈮 層。氮化鈮層係乃因為化學性安定且耐熱性優越,因而即 便在構裝步驟中被加熱時,仍可阻止介電層的部分氧擴散 於基體。藉此,便可防止因氧擴散而造成介電層厚度減少 的現象。結果,便可降低漏電流。 熱處理的溫度最好在300°c以上且920°c以下。此情 況下,因為在氮化鈮層中將可緻密且均勻地形成Nb2N,因 而可充分地降低漏電流。 其中,尤以熱處理溫度在300°C以上且800X:以下為 更佳。此情況下,因為在氮化鈮層中將可緻密且均勻地形 成Nt^N,因而可更加降低漏電流。 依照本發明其他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 法係具備有’藉由使由氮化銳所構成之陽極的表面進行 氧化之方式,而在陽極的表面形成由氧化鈮所構成介電層 的步驟。 根據此固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係藉由使由氮化 錕構成的陽極表面進行氧化之方式,而在陽極表面上形成 介電層。 氮化銳層係乃因為化學性安定且耐熱性優越,因而可 315667 8 1228734 止介電層的部分氧擴散於陽極。藉此,便可防止因氧擴 散而造成介電層厚度減少的現象發生。結果,便可降低漏 電流。 (發明之效果) 依照本發明,因為可阻止介電層的部分氧的擴散,俾 可防止介電層厚度減少現象,所以可降低固態電解電容器 的漏電流現象。 【實施方式】 (最佳實施形態的說明) 以下根據實施形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並不 僅限於下述實施形態,在未變更其主旨之範疇内,可適當 地變更而實施者。 (第一實施形態) 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構造 圖。 如第1圖所示,在固態電解電容器100中,於陽極i 表面上依序形成有,介電層2、導電性高分子層3、碳層4、 一、> k料層5。陽極1係由鈮所構成的基體(以下稱「鈮基 體」)h、及由NhN所構成氮化物層卟所形成。 在銀塗料層5上透過導電性黏接劑6而連接於陰極端 子8在鈮基體la則連接著陽極端子7。將塑模外裝樹脂 9形成陽極端子7與陰極端子8之端部朝外部的被拉出狀 態。 鈮基體la係由鈮粒子的多孔質燒結體所構成。因為鈮 315667 9 1228734 粒子的多孔質燒結體具有較大的表面積,目而可大旦 化。2層2係由絕緣性的較高氧化鈮⑽2〇摘構二里 子槿r’t高分子層3係由應、聚噻吩等導電性高分 3作為電^ 本實施形態中,雖採用導電性高分子層 == 並不僅限定於此,亦可採用二氧化-等 ,、他材料作為電解質。碳層4係由碳糊構成,銀塗料声$ 係由將銀粒子、保護膠體、及有機溶媒進行混合而形成的 銀塗料構成。 ^风的 其次,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 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 首先,藉由使鈮粒子之粉體進行燒結而形成由多孔質 燒結體㈣成的錕基體la。此情況下,令鈮粒子間炫接。 其次,藉由使鈮基體13在磷酸水溶液中進行氧化之方 式,而在銳基體la的表面,形《由氧化鈮⑽2〇5)所構成 的介電層2。 一其次,將已形成介電層2的銳基體la,在氮環境中施 仃加熱。藉此,介電層2將被還原,@氮氣將擴散於鈮基 體/a内。結果,在鈮基體la的表面上將形成氮化鈮層卟。 =後,將已形成氮化鈮層lb的鈮基體la,在置於磷酸水 溶液中進行再氧化。 接著,以藉由電解聚合等,將由聚吡咯或聚噻吩等之 導電性高分子所構成導電性高分子層3被覆著介電層2的 夺面此h况下,導電性高分子層3係以嵌埋於多孔質燒 結體表面的介電層2之間隙的方式形成在介電層2的表 315667 10 1228734 面。 之後藉由在導電性高分子層3上塗布碳糊之方式, 而在導電性鬲分子層3上形成碳層4。再者,於碳層4上 布銀k料,並藉由在既定溫度中施行乾燥之方式,而在 厌層4上形成銀塗料層5。銀塗料層5則透過導電性黏接 4 6連接於陰極端子8。另外,在鈮基體丨&則連接著陽極 端子 7 〇 然後’將塑模外裝樹脂9形成陽極端子7與陰極端子 8之端部朝外部的被拉出狀態。並藉由上述方法,而製作 固態電解電容器100。 在第一實施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丨〇〇中,於鈮基體 ia與;丨電層2之間形成氮化銳層ib。因為氮化銳層ib呈 化予性女定且耐熱性優越,因而即使在迴流製程等的熱處 理中’仍可阻止介電層2之部分氧擴散於鈮基體1 a。因此, 不致減少介電層2的厚度,並可降低漏電流。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採用鈮之多孔質燒結體作 為固態電解電容器之鈮基體la,惟本實施形態不僅限於 此’亦可採用如鈮箔。 (第二實施形態) 第2圖係第二實施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的構造圖。 第2圖所示固態電解電容器10〇a不同於第}圖所示固 恶電解電容器1 00之處,係如下述。陽極1係由氮化鈮所 幵乂成。並在陽極1的表面形成由氧化銳(Nb2〇5)所構成的介 電層2。 11 315667 1228734 其次,針對第二實施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丨〇〇a之製 造方法進行說明。 百先,將鈮粒子粉體在氮環境中施行加熱。藉由使此 已加,的銳粒子粉體進行燒結’而形成由多孔質燒結體構 成的陽極1。此情況下,令鈮粒子間熔接。 曰/、人藉由使陽極1在磷酸水溶液中進行氧化,而在 陽極1 ^表面’形成由氧減(Nb2Q5)所構成的介電層2。 接著,以藉由電解聚合等,而由聚0比嘻或聚嚷吩等之 導電性高分子所構成的導電性高分子層3, 的表面。此情況下,導電 电層2 摔㈣本; ,電 層係以肷埋於多孔質 體表面的介電層2之間隙的方式形成在介電層2的表 -’精由在導電性高分子層3上塗布碳糊之方式, 而“電性高分子層3上形成碳層4。再者,於碳層4上 塗布銀塗料’並藉由在預定溫度中施行乾燥之 碳層4上形成銀塗料層5。於銀塗料層5透過導電性:: 劑6^陰極端子8。另外,於陽極i則連接著陽極端“ ,、、、、後’將塑模外裝樹脂9形成使陽極端子7食陰 Β Μ部朝外部的被拉出狀態。並藉由上述方法^ 固態電解電容器1〇〇a。 衣作 在第二實施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丨中, 係由氮化铌形成。因為氮化錕呈化學性安極1 越,因*即使在迴流製程等之熱 ,‘、、、優 ^ τ 仍可阻止公带a 2之部分氧擴散於陽極卜因此,不致減少介電層^度电層 315667 12 1228734 並可降低漏電流。 (實施例) 在以下的實施例1至15中’係根據第一實施形態,製 作固態電解電容器並施行評估;在實施例16至26中,則 根據上述第二實施形態,製作固態電解電容器並施行評 估。 (實施例1) 在實施例1中,係依照下述方法,製作第3圖所示固 態電解電容器。 (氧化步驟1) 首先’採用厚度0.1mm的能箔作為銳基體ia。將此銳 基體1 a在保持於60 C的0 · 5重量%的碟酸水溶液中,依 45V的定電壓施行30分鐘氧化,而在鈮基體ia的表面形 成由氧化鈮所構成介電層2。 (氮化步驟) _其次,將已形成介電層2的鈮基體la,置於在〇.丨氣 [的II % i兄中,保持於6G(rc的電爐内放置5分鐘。藉此, 在銳基體13與介電層2之間形成氮化鈮層心 (氧化步驟2) 接著,將此鈮基體]彳 。 玄 保持於60 C的0.5重量磷酸水 /奋液中,再度施行氯 (比較例υ 如此’便製得實施例丨的電容器。 在比較例1中 的相同厚度〇 j 采用由與貫施例1中所使用之銳基體 之起巧所構成鈮基體,並僅施行實施 315667 1228734 例1的氧化步驟1。並依此製得比較例1的電容器。亦即, 比較例1的電容器並不具有氮化鈮層。 (比較例2) 在比較例2中,係依照下述方法製得電容器。 (鼠化步驟) 將與實施例1所使用之鈮基體la,由相同厚度〇.lmm 之由鈮箔所構成鈮基體,在氮環境中,於6〇(TC的溫度下 施行5分鐘熱處理,而在銳基體的表面形成銳層。 (氧化步驟) 其次,將此鈮基體在保持於60°C的0.5重量%碟酸水 溶液中,依45V定電壓施行30分鐘氧化,而在鈮基體的 表面形成由氧化鈮所構成的介電層。並依此製得比較例2 之電容器。 依此方法’在由氧化銳所構成的介電層中將形成氮化 鈮(參照曰本特開平U_329902號公報)。 (評估) 首先’針對實施例1的電容器之氮濃度,利用熱傳導 法(JIS G 1 20 1)進行定量分析。結果,在實施例i的電容器 中含有0.02重量%的氣。 接著,採用粉末X線繞射施行實施例1之電容器的鑑 定’結果發現鈮與的繞射圖案。另外,同樣的施行 比較例2的電容器鑑定,結果發現鈮與Nb2N的繞射圖案。 其次’針對實施例1與比較例1、2的電容器,採用 ESCA(Electr〇n Spectr〇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化學分 14 315667 1228734 析電子能譜儀),確認氧及氮的分布狀態,並剛定了漏電 第4圖、第5圖、及第6圖所示分別係針對實施例工、 比杈例1及比較例2的電容器,採用ESCA進行測定的鲈 果圖。在第4圖、帛5圖、及第6圖中,縱軸係指電容哭 中的兀素含S,橫軸係指濺鍍時間,且濺鍍時間係對廡於 電谷态的厚度方向的位置。 “ 如第4圖所示,實施例丨的電容器之介電層2,係含 有乳與銳’但未含有氮。另一方面,氮化鈮層lb係含有銳 與氮,但未含有氧。依此在實施例1的電容器中,便將明 確地隔離由氧化鈮所構成介電層2與氮化鈮層丨匕。 如第5圖所示,比較例丨的電容器之介電層,係含有 氧及銳,但未存在有氮化銳層。亦即,介電層係直接形成 於妮基體的表面。 其次,測定實施例1與比較例卜2之電容器在熱處理 後的漏電流。帛7圖所示係實施例i之電容器的漏電流測 定方法模式圖。 如第6圖所示,比較例2的電容器之介電&,係含有 氧、乳及銳。且將從表面朝向内側,減少氧的含有量,並 將增加氮的含有量。亦即,纟比較例2的電容器,係存在 有氧與氮的共存區域,俾使氧化鈮與氮化鈮混合存在。 首先,將實施例i的電容器在3〇〇t中施行熱處理3〇 分鐘。 接著,如第7圖所示 在容器42中儲存著保持於60 315667 15 1228734 。(:的0.5重量%的磷酸水溶液40,並在此磷酸水溶液40中 浸潰經施行熱處理過的實施例1之電容器。且在此狀態下 施加1 0V的定電壓,並測定20秒鐘後的漏電流。 相關比較例1、2的電容器,亦採依相同的方法,測定 熱處理後的漏電流。該等測定結果,係如表1所示。此外, 在表1中,乃以實施例1之測定結果為100,將實施例1 與比較例1、2的電容器之漏電流測定結果格式化,並表示 出經格式化後的漏電流值。 [表1] 漏電流 實施例1 100 比較例1 1000 比較例2 600 如表1所示,比較例1的電容器,將產生實施例1之 電谷益的1 0倍的漏電流。而比較例2的電容器,則產生實 施例1之電容器的6倍的漏電流。由以上得知,在實施例 1的電容器中,藉由在鈮基體la與介電層2之間所形成的 氮化鈮層1 b,將可降低漏電流。 (實施例2至15) 其次,在實施例2至15中,就相關氮含量與漏電流之 相關性施行驗證。 在這裡,在實施例2至15中,將實施例丨的電容器製 作程序中,氮化步驟之處理溫度在12〇t:至1〇〇〇。匸間進行 變化,而製得電容器。將實施例2至15的氮化步驟之處= 315667 16 1228734 溫度,分別設為 120°C、200°C、250°C、300°C、600°C、 700°C、800°C、850°C、870°C、900°C、920°C、940°C、970 °c、及1 〇〇〇°C。其他的製作條件均如同實施例1。此外, 貫施例6的電谷器乃如同在實施例1所製得的電容器。 (評估) 相關實施例2至1 5之電容器的氮含量、漏電流、及利 用粉末X線繞射進行鑑定的化合物,係如表2所示。 此外’在表2中,亦如同表1,以實施例1之電容器 的漏電流測疋結果為1 〇 〇,將實施例2至1 5之電容器的漏 電流測定結果格式化,並表示出經格式化後的漏電流值。 [表2]
漏電流 處理溫度 rc) 氮含量 (重量%) 所鑑定到的化合物 實施例2 450 120 0.0005 Nb 實施例3 350 200 0.00075 Nb 實施例4 300 250 0.00085 Nb、Nb2N 實施例5 120 300 0.001 Nb、Nb2N 實施例6 100 600 0.02 Nb、Nb2N 實施例7 105 700 0.05 Nb、Nb2N 實施例8 110 ~ 800 0.08~~ Nb、Nb2N 實施例9 170 850 —~ 0.09 Nb、Nb2N 實施例10 180 870 0.12 Nb、Nb2N 實施例11 195 900 0.17 Nb、Nb2N 實施例12 200 920 0.20 Nb、Nb2N 實施例13 400 940 0.22 Nb、Nb2N、NbN 實施例14 450— 970 0.25 Nb、Nb2N、NbN 實施例15 550 1000 0.45 Nb、Nb2N、NbN 如表2所示,隨處理溫度的上升,氮含量將增加。因 17 315667 1228734 此,藉由調整處理溫度便可控制氮含量。 且氮含里在0.001重量%至0·20重量%的範圍,漏電 流將充分地減少。而且,氮含量在0 001重量%至0 08重 量%的範圍’則漏電流將明顯地減少。 所以,氮含Ϊ最好為0 001重量%以上且〇·2〇重量〇/〇 以下,而氮含里尤以〇·〇01重量%以上且〇 〇8重量%以下 為更佳。另外,處理溫度最好為3〇〇。〇以上且92〇t:以下, 而處理溫度尤以30(TC以上且8〇〇t:以下為更佳。 而且,氮含量可從〇·〇〇〇85重量%至〇·2〇重量%的範 圍内,檢測出Nb或Nb2N。反之,當氮含量為〇·22重量% 以上之情況時,則檢測出Nb、Nb2N及NbN。 因此,得知當氮化鈮層lb由Nb2N構成之情況時,則 漏電流將降低,而當氮化鈮層lb含有NbN之情況時,則 漏電流的降低效果較小。此現象可推測乃因為二的耐 熱性較優於NbN,所以可充分地阻止介電層2中的氧擴散 於銳基體1 a之緣故。 ’ (實施例16;) ’製得第2 其次,在實施例1 6中,係依照下述方法 圖所示固態電解電容器。 (銳粉末之製作步驟) 氣壓的氮 首先,將平均粒徑為1 μηι的鈮粉末,在〇 環境中,於100(rc下施行加熱處理1小時。 (氮化銳之製作步驟) 其次,藉由將經熱處理過的鈮粉束進行燒結,而形成 315667 18 1228734 由氮化鈮所構成陽極i。 (氧化步驟) 接著,將陽極1在保持於6(rc的〇 5重量%的磷酸水 /合液中依1 〇V定電壓施行10小時氧化,而在陽極J的 表面形成由氧化鈮所構成介電層2。 (固態電解電容器之製作步驟) 其次,將利用電解聚合、或氣相聚合等方法,而生成 之由聚吡咯構成的導電性高分子層3,被覆於介電層2的 矛面幻月況下,導電性高分子層3係以嵌埋於多孔質燒 結體表面的介電層2之間隙的方式形成在介電層2的表 面。之後,藉由在導電性高分子層3上塗布碳糊之方式, 而在導電性高分子層3上形成碳層4。再者,於碳層4上 土布銀塗料’經乾燥而形成銀塗料層5。而使銀塗料層$ 透過導電'_接劑6連接於陰極端子8。另外,在陽才:丄 則連接著陽極端子7。並藉由上述方法,便製 示固態電解電容器1〇〇a。 ^所 (比較例3) 電容器。 在未施行 形成陽 電解電容 在比較例3中,係依下述方法製作固態電 >在比較例3中,將平均粒徑⑽的鈮粉末 鼠環境中的熱處理之情況下,便逕行進行燒結 極。之後’如同實施例16,施行氧化步驟及固 器製作步驟,而製得目態f解電容器。 (比較例4) 在比車父例4中 係依下述方法製作固態電解電容器 315667 19 1228734 在比較例4中’將平均粒徑⑽的鈮粉末,在未施行 氮環境中的熱處理之情況下,便逕行進行燒結而形成陽 極。之後,將陽極在30(TC中、於氮氣壓力3〇〇 T〇rr環境 下,保持5分鐘,然後如同實施例16,施行氧化步驟及固 態電解電谷為製作步驟,而製得固態電解電容器。 (評估) 首先,從貫施例1 6中,計算出經熱處理過的鈮粉末之 熱處理前後的重量變化之生成物的組成比。氮含量係相當 於熱處理前後的鈮粉末的重量變化量。另外,生成物之組 成比係以’熱處理前的銳粉末的重量除以銳的原子量之除 算結果,與氮含量除以氮的原子量的除算結果之比值表 示。 氮含量=熱處理後之鈮粉末的重量-熱處理前之銳粉末 的重量…(1) 生成物的組成比=(熱處理前之鈮粉末的重量+鈮的原 子量):(氮含量+氮的原子量)···(2) 由上述(1)與(2)所求得實施例16中,經熱處理過之銳 粉末(NbNx)的組成比X,為Χ = 〇·2。 另外,利用電子能量損失譜儀法(EELS法),分析銳粉 末的粒子截面,結果確認到於粒子内部均勻地分布著氮。 又,利用電子能量損失譜儀法(EELS法),分析比較例 4中,鈮粉末的粒子截面,結果確認到僅在粒子表面有分 布著氮。 接著,針對實施例16、比較例3及比較例4的固態電 20 315667 1228734 解電各器,測定熱處理後的漏電流。且該等測定結果,如 表3所示。此外,漏電流係將實施例16、比較例3及比較 例4的固態電解電容器,在25(TC中施行10分鐘的熱處理 之後’施加5V的電壓,經20秒後所測定的電流。另外, 將比較例3的漏電流測定結果設為100而格式化,並表示 出經袼式化後的漏電流值。 [表3] —-- - ------ 漏電流 貫施例16 ------ 50 比較例3 100 比較例4 90 币:士 3所示,比較例3的電容器,係產生有實施例16 :“态# 2倍之漏電流。另外’比較例4的電容器則 發生了實施例16之電容器,18倍之漏電流。 由以上得知’採用氮化鈮作為陽極】的實施例Μ之固 =電解電容器’將可阻止介電層2的部分氧擴散於陽極卜 =因氧擴散而造成介電層2之厚度減少的現象發生。 (貝施例1 7至2 5) 作牛=在/施例17至25中,將實施例16之銳粉末製 並二別制作,、、、處理時間,在5分鐘至4小時間進行變化, 時二 =態電解電容器。實施例17至25中之熱處理 ?為5分鐘、3。分鐘、45分鐘、2小時、2.5小 门^ 3.5小時、及4小時。而其他的製作侔件均如 同實施例16。 衣木仔q讲 315667 21 1228734 (實施例26) :實施例26中,係採用將實施例16中經熱處理過的 ,“末、與實施例20中經熱處理過的鈮粉末(χ=〇 ”,依 1:ι進行混合的混合物。而其他事項則均如同實施例: 並製得固態電解電容器。 (評估) 在實施例17至25中,經熱處理過的鈮粉末 成比 X,分別為 0.025、0.05、0.1、0.2、0.50、0.65、〇 75、 〇·9 及 i 。 另外’於實施例1 7至26中,利用電子能量損失譜儀 去(eels法)’分析經熱處理過的銳粉末(NbNx)之粒子截 面’結果確認到粒子内部均勻地分布著氮。 以下’亦針對實施例17至26的固態電解電容器,測 定熱處理後的漏電流。該等測定結果,係如表4所示。此 外’將實施例1之漏電流測定結果設為丨〇〇而格式化,並 表示出經格式化後的漏電流值。 22 315667 1228734 [表4] 組成比(X)之值 漏電流 實施例17 0.025 170^ 實施例1 8 0.05 110^ 實施例19 0.1 105^ 實施例20 0.2 100〜 實施例2 1 0.5 …· --.— 96 實施例22 0.65 110~ 實施例23 0.75 115〜 實施例24 0.90 150^ 實施例25 1.0 160〜 實施例2 6 將貫施例20與實施例2 1,依1:1混合 9 8〜 如表4所示’藉由採用鈮粉末(NbNx)i組成比χ為 0.05至1.0鈮粉末,便可抑制漏電流。另外,藉由採用鈮 粉末(NbNx)之組成比χ為〇 〇5至〇·75鈮粉末,便可更加 抑制漏電流。 另外,可知即便將鈮粉末(NbNx)之組成比χ,在〇·Μ 至1.0内之不同的複數種類的混合物,使用作為陽極丨之 情況下,仍可獲得相同的效果。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構造 第2圖係第二實施形態的固態電解電容器構造 第3圖係實施例1之電容器的陽極及介 第4 』万位及,丨電層的剖視圖 回係相關實施例1之電容器,利用 的測定結果圖。 W ESCA所貫, 弟5圖係相關比較例1之電容器,利用ESca所實衣 315667 23 1228734 的測定結果圖。 第6圖係相關比較例2之電容器,利用ESCA所實施 的測定結果圖。 第7圖係貫施例1之電容為的漏電流測定方法核式 圖。 (元件符號說明) 1 陽極 la 鈮基體 lb 氮化铌層 2 介電層 3 導電性高分子層 4 碳層 5 銀塗料層 6 導電性黏接劑 7 陽極端子 8 陰極端子 9 塑模外裝樹脂 40 礎酸水溶液 42 容器 100 ^ 100a 固態電解電容器 24 315667

Claims (1)

1228734 修正 補充 第93 107726號專利申請案 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93年6月28日) 1 · 一種固態電解電容器,係具備有: 基體,其係由鈮所構成; 氮化銳層,其係形成於前述基體的表面;以及 介電層,係由形成於前述氮化鈮層表面之氧化起所 構成。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電解電容器,其中,陽極 係由前述基體與該氮化鈮層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電解電容器,其中,前迷 介電層係未含有氮。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電解電容器,其中,前述 氮化鈮層係實質的由Nb2N構成。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電解電容器,其中,氮含 量,係相對於前述基體、前述氮化鈮層及前述介電層的 總量’為0 · 0 〇 1重量%以上且〇 · 2重量%以下。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電解電容器,其中,氮含 量’係相對於前述基體、前述氮化鈮層及前述介電層的 總量’為0 · 0 〇 1重量。/。以上且0 0 8重量%以下。 7. —種固態電解電容器,係具備有: 陽極’其係由氮化鈮所構成;以及 介電層,其係由形成於該陽極表面上的氧化鈮所構 成0 315667修正本 1228734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固態電解電容器,其中,前述 氮化鈮係由NbNx構成,且前述X為〇·〇5以上且1以 下。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固態電解電容器,其中,前述 氮化鈮係由NbNx構成,且前述X為〇·〇5以上且0 75 以下。 10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固態電解電容器,其中,前述 陽極係由氮組成比不同的複數種類的氮化鈮混合物構 成0 11 · 一種固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係具備有: 藉由使由铌所構成之基體的表面進行氧化,而形成 由氧化銳所構成介電層的步驟; 藉由將已形成前述介電層的前述基體,在氮氣環境 中施行熱處理之方式,而在前述基體與前述介電層之間 形成氮化銳層的步驟;以及 施行陽極氧化的步驟。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n項之固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 300°C以上且920°C以下。 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 法’其中’前述熱處理溫度為 1 3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1項之固 法,其中,前述熱處理溫度為30(rc以上且800t以下。 14.-種固態電解電容器之製造方法,係具備,藉由使由氮 化銳所構成陽極表面進行氧化之方式,而在前述陽極的 表面形成由氧化鈮所構成介電層的步驟。 315667修正本 2
TW093107726A 2003-03-28 2004-03-23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22873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91398 2003-03-28
JP2004043598A JP4131709B2 (ja) 2003-03-28 2004-02-19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5191A TW200425191A (en) 2004-11-16
TWI228734B true TWI228734B (en) 2005-03-01

Family

ID=32852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7726A TWI228734B (en) 2003-03-28 2004-03-23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38903B2 (zh)
EP (1) EP1465219A3 (zh)
JP (1) JP4131709B2 (zh)
CN (1) CN100587870C (zh)
TW (1) TWI2287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9931U (ja) * 1992-12-14 1994-07-08 株式会社光陽 凹凸測定用ゲージ
US7461437B2 (en) 2004-11-15 2008-12-09 Velcro Industries B.V.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their formation
JP4781115B2 (ja) * 2005-02-23 2011-09-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89669B2 (ja) * 2005-06-10 2013-09-11 ローム株式会社 Nb化合物の微粉末の製造方法、Nb化合物の微粉末を用いた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4566077B2 (ja) * 2005-06-30 2010-10-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177141B1 (en) * 2005-07-28 2007-02-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JP4804235B2 (ja) * 2005-08-29 2011-11-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07266573A (ja) * 2006-02-28 2007-10-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US20080174939A1 (en) * 2007-01-19 2008-07-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Niobiuim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0245113A (ja) * 2009-04-01 2010-10-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09659B (de) * 1964-10-01 1966-01-27 Horst Rochow Dipl Phy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interanode fuer einen Kondensator mit festem Elektrolyten
JP2901285B2 (ja) 1989-10-18 1999-06-07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3254163B2 (ja) * 1997-02-28 2002-02-0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JP3196832B2 (ja) 1998-05-15 2001-08-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82899A (ja) * 1998-12-15 2000-06-30 Showa Denko Kk 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EP1158552B2 (en) * 1998-12-15 2011-05-18 Showa Denko K.K. Niobium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6515846B1 (en) * 1999-02-08 2003-02-04 H.C. Starck, Inc. Capacitor substrates made of refractory metal nitrides
JP2001085273A (ja) * 1999-09-10 2001-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ップ形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BR0113215A (pt) * 2000-08-10 2005-02-01 Showa Denko Kk Pó de nióbio, corpo sinterizado e capacitor usando o corpo
US6504705B2 (en) * 2000-10-12 2003-0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circuit board containing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100812687B1 (ko) * 2000-11-30 2008-03-13 쇼와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커패시터용 니오브 분말, 그 소결체 및 소결체를 이용한커패시터
US7142409B2 (en) * 2003-07-28 2006-11-28 Cabot Corporation Nitrided valve metal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5191A (en) 2004-11-16
EP1465219A3 (en) 2007-04-18
JP2004319970A (ja) 2004-11-11
EP1465219A2 (en) 2004-10-06
US7038903B2 (en) 2006-05-02
US20040190226A1 (en) 2004-09-30
CN100587870C (zh) 2010-02-03
CN1534700A (zh) 2004-10-06
JP4131709B2 (ja) 2008-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94287A (e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conductive polymer as solid electroly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778495B2 (ja) 耐熱性導電性高分子並びにその導電性高分子を用いた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28734B (e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2044141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3202668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2008300463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51667B1 (ja) コンデンサ陽極体、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素子、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コンデンサ陽極体の製造方法
JP5731719B2 (ja) カーボンペーストおよび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素子
WO2001093288A2 (en) Thermal treatment process for valve metal nitride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having manganese oxide cathodes
WO2011013375A1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US20170162336A1 (e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JP2010087014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US970465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ungsten-based capacitor element
JP5798279B1 (ja) タングステン系コンデンサ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547780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4864035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6098871B2 (ja) 燃料電池用触媒及びカソード
JP3365211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4126746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とその製造方法
Reza et al. Microwave-plasma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nanostructured-polyaniline: graphite composite counter electrode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JP2005259759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51193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83877A (ja) 固体電解質とその製造方法
KR20020085537A (ko) 고체 전해 커패시터의 제조방법
JP2006108191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