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84606B - Scooter model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Scooter model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84606B
TW584606B TW092106987A TW92106987A TW584606B TW 584606 B TW584606 B TW 584606B TW 092106987 A TW092106987 A TW 092106987A TW 92106987 A TW92106987 A TW 92106987A TW 584606 B TW584606 B TW 5846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case
shield
air filter
le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6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1729A (en
Inventor
Yoichi Inayama
Masahiko Takenaka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1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1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84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846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6Leg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5/00Foot-rests; Knee grips; Passenger hand-g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584606
CD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具備有:腿部護罩、配置在 置物箱、以及在進氣裝置具有空氣濾淸器的內 達型車輛。 【先前技術】 以往的速克達型車輛例如第5圖所示的構 克達型機車a,用來收容安全帽等物品的置物: c是配置在座墊d的正下方,設置在內燃機的 空氣濾淸器e是配置在,在腿部護罩f的前方 護罩f而形成於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空間,在 前方到後方與頭管g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在 下車時,讓腳放置的空間,是形成在腿部護罩 之間。 在日本實公昭63 —12〇74號公報中,是揭 車,雖然不是速克達型車輛,構成腿部護罩的 的護罩車殼是設置成從上方跨越主管,空氣濾 配置在:護罩車殼的內側,在左右方向的中央 於主管的下方的死角。 在日本特開昭62一2 0 7 76號公報中,是揭 克達型車輛,置物箱是配置在座墊的正下方, 置在:在腿部護罩的前方,在利用腿部護罩所 ,從頭管的前方到後方與該頭管大致相同高度 把空氣爐淸器配置在置腳台的正下方。跨越空 座墊下方的 燃機的速克 造。在該速 箱b與油箱 進氣裝置的 ,利用腿部 從頭管g的 騎士上車及 f與座墊d 示有一種機 其中一部分 淸器,則是 部,在形成 示有一種速 油箱則是配 形成的空間 的位置,且 間則是形成 -6 - (2) (2)584606 在腿部護罩與座墊之間。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針對把空氣濾淸器配置在腿部護罩的前方的速克達型 《 車輛,是把空氣濾淸器配置在僅利用腿部護罩的左右方向 的中央部所形成的空間,當要在該空間再配置其他零件、 ' 或要藉由搭載大排氣量的內燃機來增加空氣濾淸器的進氣 容量時,則很難保有跨越空間。 · 如第5圖所示的先前的速克達型車輛,是在座墊的正 下方配置有置物箱及油箱,藉由油箱來限制置物箱的前後 方向的寬度,而無法大幅增加置物箱的收容量。 本發明鑒於這種情形,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申請專 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速克達 型車輛,是藉由更加有效地應用利用腿部護罩所形成的空 間,除了可確保跨越空間之外,還可將其他零件配置在腿 部護罩的前方所配置的空氣濾淸器的附近、且可增加空氣 φ 濾淸器的進氣容量。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發明,其目的 : 是要大幅度地增加配置在座墊下方的置物箱的收容容量, .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發明,是要可增加油箱的容量,並 且可容易進行空氣濾淸器的濾心的交換。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及發明的效果】 第1項發明,是具備有:構成車體車殼並且用來支承 騎士的腳的地板部、在其前方覆蓋騎士的腳部的腿部護罩 (3) (3)584606 、配置在座墊下方的置物箱、以及具有構成進氣裝置的空 氣濾淸器的內燃機,上述空氣濾淸器是配置在上述腿部護 罩的前方,在上車及下車時用來讓騎士的腳通過的跨越空 間是形成在上述腿部護罩與上述座墊之間的速克達型車輛 ,上述腿部護罩,是具有分別連接於上述地板部而位於騎 . 士的左右腳部的前方的左右的側部護罩,上述空氣濾淸器 ,具有形成第一進氣室的第一箱體與形成第二進氣室的第 : 二箱體,上述第一箱體,是配置在利用至少其中一方的上 述側部護罩的下部所形成的第一空間。 φ 藉此,把空氣濾淸器分割成第一、第二箱體,第一箱 體是配置在:在腿部護罩前方,形成在該腿部護罩側部的 下部的前方的第一空間,所以該部分,在腿部護罩的前方 第二箱體所佔的空間則變得很小,則可容易地確保形成於 腿部護罩與座墊之間的跨越空間。 結果,藉由第1項所記載的發明,可達到如下的效果 。也就是說,具備有:地板部、腿部護罩、配置在座墊下 方的置物箱、及內燃機,讓跨越空間形成在腿部護罩與座 · 墊之間的速克達型車輛,內燃機的空氣濾淸器具有第一、 · 第二箱體,第一箱體,是配置在:腿部護罩的前方,利用 : 位於騎士的左右腳部的前方的側部護罩的下部所形成的第 一空間,則將空氣濾淸器的其中一部分也就是第一箱體配 置在側部護罩的下部的前方的部分’會讓在腿部護罩的前 方第二箱體所佔有的空間變小’則可容易確保形成在腿部 護罩與座墊之間的跨越空間,所以除了可確保跨越空間之 外,則可在空氣濾淸器的第一箱體附近配製其他零件、或 -8- (4) (4)584606 可增加第二進氣室的容積而增加空氣濾淸器的進氣容量。 第2發明,是針對第1發明的速克達型車輛,上述腿 部護罩’是在左右方向的上述兩側部護罩之間具有中央護 罩部,上述第二箱體,是配置在利用上述中央護罩部所形 成的第二空間,油箱是配置在上述第二空間的上述第二箱 體的上方,上述跨越空間則是位於上述油箱與上述座墊之 間。 藉此,把空氣濾淸器的第一箱體配置在第一空間的結 果,藉由讓空氣濾淸器的第二箱體在第二空間所佔的空間 變小,利用多出的空間來配置油箱。 結果,藉由第2發明,除了第1發明的效果之外,還 可達到如下的效果。也就是說,第二箱體,是配置在利用 腿部護罩的中央護罩部所形成的第二空間,油箱是在第二 空間配置在第二箱體的上方’藉由讓跨越空間位於油箱與 座墊之間,且把第一箱體配置在第一空間的結果,藉由讓 第二箱體再第二空間所佔據的空間變小,利用多出來的空 間來配置油箱,所以能容易確保位於油箱與座墊之間的跨 越空間。並且,與上述先行技術不同,由於油箱不是配置 在座墊的正下方,所以置物箱的容量不會被油箱所限制, 則可以大幅地增加置物箱的容量。 第3發明,是針對第2發明的速克達型車輛,上述空 氣濾淸器的濾心是配置在上述第一箱體內。 藉此,藉由把濾心配置在第一箱體內,則可以將配置 在油箱下方的第二箱體小型化,且由於第一箱體是配置在 利用側部護罩的下部所形成的第一空間,所以濾心的交換 -9 - (5) (5)584606 ,不用將油箱卸下,只要將構成腿部護罩的車體車殻卸下 則可進行。 結果,藉由第3發明,除了第2發明的效果之外,還 可達到如下的效果。也就是說,藉由把空氣濾淸器的濾心 配置在第一箱體內,則可以讓配置於油箱下方的第二箱體 更小型化,利用該部分則可以增加油箱的容量。藉由把第 一箱體配置在第一空間,濾心的交換,不用將油箱卸下, 只要將車體車殻卸下則可進行,讓濾心的交換變得更容易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第1圖〜第4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第1圖〜第3圖是顯示本發明的速克達型車輛的第一 實施例,參照該速克達型車輛也就是速克達型機車的槪略 左側面圖的第1圖,機車V1的車體框架F,是具備有: 主要支承著具有轉向機構與內燃機12的動力裝置P和油 箱1 4的主框架F 1、以及主要支承著配置在結合於主框架 F1的雙人式的座墊S的下方最好是正下方的置物箱15及 後避震器1 1的左右的後框架F 2。 主框架F 1,是具備有:構成其前端部的頭管1、從結 合於頭管1的上部的前端部朝斜後下方延伸的左右的一對 主管2、以及從結合於頭管1的下部的前端部在各主管2 的更下方朝斜後下方延伸的左右的一對下管3。 該說明書,「前後左右」,是代表以速克達型車輛的 「前後左右」,所謂的「側部」,是在左右方向的側邊的 -10- (6) (6)584606 口β分’也就是說是代表「右側部」或「左側部」。 在結合於可轉動地被支承在頭管1的桿軸(沒有圖示 )的上架橋部4及下架橋部5,是結合著以下端部可旋轉 地支承前輪WF的一對前叉6,且在上架橋部4結合著車 把7。藉由這些桿軸、兩架橋部4、5、兩前叉6及車把7 ’構成了可轉向地支承前輪WF的轉向機構。 各主管2,是由:從前端部朝斜後下方延伸的前部2a 、連接於前部2 a朝後方大致水平延伸的中央部2 b、以及 連接於中央部2b的結合了大致朝下方延伸的樞支板8的 後部2 c所構成。在兩樞支板8固定著樞支軸9,在該樞 支軸9,是可轉動地支承著以後端部可旋轉地支承後輪 W R的左右一對搖臂1 〇的前端部。兩搖臂1 〇 ,是經由後 避震器1 1被支承在兩後框架F2,可將樞支軸9在中心朝 上下方向擺動。 配置在左右的主管2及左右的下管3的左右方向之間 且被支承在主框架F1的動力裝置P,是具備有:V型雙 汽缸的水冷式內燃機1 2、及收容於變速箱1 3內的離合器 及變速器。而儲存著供給到內燃機1 2的燃料的油箱1 4, 是被左右的主管2所支承,被配置在兩主管2的上方。並 且,用來收容安全帽等物品的置物箱1 5,是藉由螺栓被 結合在相互結合左右的後框架F2的橫構件(沒有圖示) 而被後框架F2所支承。 在內燃機1 2,在各氣缸內可往復移動的活塞,是以 藉由供給到燃燒室的混合氣體的燃燒所產生的燃燒壓力所 驅動,來將連結於該活塞的曲柄軸旋轉驅動。從該曲柄軸 -11 - (7)584606 所 軸 速 其 脂 具 車 車 下 、 刖 的 的 該 護 騎 兩 下 殻 的 車 是 取出的內燃機12的動力,是傳達到上述變速器的輸 1 6,且從輸出軸1 6經由具備有循環式的鏈條1 7的 裝置傳達到後輪WR,來將後輪WR旋轉驅動。 車體框架F、動力裝置P、油箱14及置物箱15, 外側,是藉由在緣部可相互裝卸地結合的複數的合成 製的車殼所構成的車體車殼C所覆蓋。車體車殼C, 備有:由上車殼21及左右一對的下車殼22所構成的 殼、內車殻23、地板部24、左右一對的側車殼25、 殼26、及後車殻27。 上車殻2 1是覆蓋頭管1的前部,結合於上車殼2 1 緣部的左右的下車殼22,是覆蓋著··頭管1的兩側 一對前叉6的兩側部及前擋泥板28的兩側部。在上 車殼的後面側結合於上車殼2 1的後緣部及兩下車殼 後緣部的內車殼23,是覆蓋著:頭管1的後部、主管 前部2a的上部及兩側部、及下管3的上部及兩側部 內車殼23,是在其前方覆蓋騎士的腳部,構成了腿 罩29。 結合於內車殻23的下緣部的地板部24,是用來支 士的腳部,並且覆蓋著:主管2的中央部2 b的上部 側部及機關主體1 2a及變速箱1 3的上部。分別結合 車殼2 2的後緣部及地板部2 4的左右的側緣部的兩側 25 ’是覆蓋著:一對主管2的後部&的兩側部、一 後框架F 2的兩側部及動力裝置p的兩側部。結合於 殼22的下緣部及兩側車殻25的下緣部的下車殼26 覆蓋著地板部24的下面部及動力裝置p的下部。接 出 減 在 樹 是 刖 下 的 部 述 22 2 〇 部 承 及 於 車 對 下 , 合 -12- (8) (8)584606 於地板部2 4的前緣部及兩側車殼2 5的後緣部的後車殼 2 7,是覆蓋著一對後框架F2的兩側部及置物箱1 5。 並且,地板部24,是具有:形成在其左右的側部, 用來放置乘坐於前座墊SF的騎士及乘坐於後座墊SR的共 乘者的腳部的載腳部24a、以及用來覆蓋內燃機1 2的兩 側部及上部,從兩載腳部24a向上方隆起且朝前後方向延 伸的中央部24b。 在該實施例中,藉由內車殼23所構成的腿部護罩29 ,是具有:連接於載腳部2 4 a的前端延伸的左右的一對側 部護罩3 0、以及位於兩惻護罩3 0的左右方向之間的中央 護罩3 1。中央護罩3 1,是從兩側部護罩3 0朝上方且朝後 方隆起,來覆蓋後述的空氣濾淸器42的其中一部分也就 是第二箱體42b及油箱1 4的兩側部及上部。 腳部放置於載腳部24a的騎士的左右腳部的前方,最 好是位於至少包含各腳部的正前方的各側部護罩3 0,是 由··位於在上下方向較頭管1的下端部1 a更上方的上部 3 〇a、以及位在該下端部1 a更下方的下部3 Ob所構成。下 部3 Ob,具有從載腳部24a的前端朝斜前上方延伸的傾斜 部3 0 b 1,在該傾斜部3 0 b 1,形成有連接於地板部2 4的載 腳部24a可讓騎士放置腳部的載腳部32。 另一方面,內燃機12的進氣裝置,是由:具有朝前 方開放的空氣取入口 41a的左右的一對空氣取入口 41、 連接於兩空氣取入口 4 1的空氣濾淸器42、以及上流端連 接在空氣濾淸器42,下端部連接在具有上述燃燒室的機 關主體12a的一對進氣管43所構成,在各進氣管43的上 -13- (9)584606 流部設置有節流閥。 空氣濾淸器42及油箱14,在腿部護罩29 也就是在腿部護罩29的前方,在上述前車殼與 29之間,配置在利用該前車殼及腿部護罩29所 具體來說,合倂參照第2圖、第3圖’空 42,是由:分別連接著兩空氣取入管4 1的下流 一進氣室的左右的一對第一箱體42a、形成有相 一進氣室位於進氣下流端的第二進氣室的單一的 42b、形成有分別連接兩第一箱體42a與第二箱' 使第一進氣室及第二進氣室相互連通的連通路的 管42c、以其配置在第二箱體42b內的濾心42d 而濾心4 2 d的交換,是先將內車殼2 3、油箱1 4 ,將用來封蓋設置於第二箱體42b的上部的開 42e (參照第2圖)卸下,經由開口來進行。 爲了要抑制內燃機1 2的運轉期間所產生的 變動或減低進氣聲音,具有對應內燃機1 2的排 定所需要的進氣容量的空氣濾淸器42,是如上 第一、第二箱體42a、42b,所以與先前技術由 構成空氣濾淸器42的情況相比,第一、第二箱 42b的個別大小變得較小。 各第一箱體42a,在利用各側部護罩3 0的 與下車殼22所形成的作爲第一空間的各空間3 3 部護罩30的下部30b,更具體來說,在上下方 與前擋泥板28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的載腳部32 的前面側 腿部護罩 形成的空 氣濾淸器 端形成第 對於兩第 第二箱體 42b 來 一對連通 所構成。 卸下之後 口的蓋子 進氣量的 氣量來設 述分割成 單一箱體 體 42a、 下部30b ,在各側 向上位於 的前方, -14- (10) (10)584606 是配置在至少包含載腳部3 2的正前方的前方。另一方面 ,第二箱體42b,是配置在頭管丨的更後方且在兩第一箱 體42a的斜後上方,並且是配置在左右的一對主管2的前 部2 a之間且在左右的一對下管3之間。 在利用中央護罩31與上車殼21及下車殼22所形成 的作爲第二空間的空間3 4,配置在頭管1的更後方的油 箱14,是配置成:接近第二箱體42b的上方,覆蓋第二 箱體42b的上部,最好是接近至少包含第二箱體42b的正 上方的上方。在油箱1 4,是從設置於腿部護罩29的貫穿 孔設置有朝外部的供油口,用來關閉該供油口的蓋子14a ,是在腿部護罩2 9的後面側,露出於外部。 在機車V 1的行駛過程中從朝向前方開口的各空氣取 入口 4 1 a流入的空氣,會流入到上述第一進氣室、上述連 通路及上述第二進氣室,以濾心42d除去了灰塵等雜質的 淸淨空氣會流入兩進氣管4 3。此時,在以高車速行駿時 ,來自於朝向前方開口的各空氣取入口 4 1 a的空氣,會被 衝壓壓縮而流入上述第一進氣室,讓充塡效率提昇,而可 以增大內燃機1 2的輸出。 油箱1 4的燃料,會經由燃料泵浦被供給到作爲供給 燃料供給裝置的燃料噴射閥。從設置於各進氣管43的上 述燃料噴射閥所噴射的燃料,會與流動於各進氣管43的 空氣混合成爲混合氣體,再被吸入到上述燃料室進行燃燒 。而燃燒氣體,會通過沒有圖示的排氣管及具備有滅音器 的排氣裝置排出到大氣中。 參照第1圖,形成於後車殻27的內側的空間3 5,配 -15- (11)584606 置在座墊S的下方的置物箱1 5,是通過朝上方開放 由其上緣部27a形成在後車殼27的上部的開口來收 述物品或將其取出。而且,是從前座墊SF涵蓋到後 S R,也就是涵蓋座墊S在前後方向的大致全部長度, 在該座墊S的下方的置物箱1 5,是具有從座墊S的 部附近或後車殻27的前端部附近到達後車殻27的後 附近的前後方向的長度。 配置在後車殼27的上方的座墊S,在其前端部 著鉸鏈而被安裝在置物箱15的前端部,用來覆蓋藉 物箱1 5的上緣部1 5a所形成的開口及後車殻27的上 口,並且可以將開口予以開閉。 爲了讓騎士容易上車和下車,在上車和下車時讓 的腳通過,作爲用來跨越地板部24的中央部2朴的 的跨越空間36,是藉由腿部護罩29、地板部24、以 車殼2 7所形成。而且,跨越空間3 6的前部,是藉由 護罩3 1所限定,其後部是藉由後車殼2 7的前部所限 其底部是藉由地板部24的中央部所限定。 並且,跨越空間3 6,在前後方向,是位於油箱1 第二箱體42b、與座墊S之間,並且在上下方向,是 機關主體12a及變速箱13的上方。 接下來,針對上述構造的實施例的作用及效果來 說明。 內燃機12的空氣濾淸器42具有第一、第二箱體 、42b,各第一箱體42a,在腿部護罩29 (內車殼23 前方,是配置在利用位於騎士的左右腳部的前方的各 且藉 容上 座墊 配置 丄山 刖_ 端部 中介 由置 述開 騎士 空間 及後 中央 定, 4及 位於 加以 42a )的 側部 -16- (12) (12)584606 護罩3 0的下部3 Ob所形成的各空間3 3,空氣濾淸器42 的其中一部分也就是兩第一箱體42a被配置在側部護罩 3 〇的下部3 Ob的前方的部份,在利用中央護罩3 1所形成 的空間,第二箱體42b所佔的空間變得較小,而容易確保 形成在腿部護罩29與座墊S之間的跨越空間3 6,除了可 確保跨越空間36之外,還可在空氣濾淸器42的第二箱體 42b附近配置其他零件、或爲了增大上述第二進氣室的容 積而將第二箱體42b增大而可增加空氣濾淸器42的進氣 容量。 並且,在第5圖所示的傳統的速克達型車輛,空氣濾 淸器e是配置在從頭管g的前方到側方,所以安裝於頭管 g的零件或配置在頭管g的附近的燈裝置等的零件的設計 會被限制,會有這樣的問題,而在該第一實施例中,各第 一箱體42a,是配置在:較頭管1的下端部1 a更下方, 也就是在上下方向位在與前擋泥板28相同高度位置的載 腳部3 2的前方,能避免該第一箱體42a限制了頭管1周 圍的零件的設計,而可以增加這些零件的設計的自由度。 在配置著第二箱體42b的空間34,藉由讓油箱14配 置在第二箱體42b的上方,且跨越空間36位於油箱14與 座墊S之間,讓各第一箱體42a配置在各空間33的結果 ’利用第二箱體42b在空間34所佔的空間變小所多出來 的空間來配置油箱1 4,所以容易確保位於油箱1 4與座墊 S之間的跨越空間3 6。並且,與上述習知技術不相同的是 ,油箱1 4並沒有配置在座墊S的正下方,則置物箱15的 容量不會被油箱1 4所限制,而可大幅地增加置物箱1 5的 -17- (13)584606 容量。 接著,參照第4圖,來說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 第二實施例,主要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油箱50 空氣濾淸器5 2,其他則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構造。因此 針對相同的部份則省略其說明,以不同之處爲中心來說 。對與第一實施例的構件相同的構件或對應的構件,是 用相同的圖號。 該第二實施例的機車V2,空氣濾淸器52,是由: 成有分別連接著具有空氣取入口 51a的兩空氣取入管 的下流端的第一進氣室的左右的一對第一箱體5 2 a、形 有相對於兩第一進氣室位於進氣下流側的第二進氣室的 一的第二箱體52b、形成有分別連接兩第一箱體52與 二箱體52b來使第一進氣室及第二進氣室相互連通的連 路的一對連通管52c、以及配置在第一箱體52b內的濾 5 2 d所構成。 上述各第一進氣室的容積是比上述第二進氣室的容 更大,濾心5 2 d,是配置在分別位於藉由兩側部護罩 與兩下車殼2 2所形成的兩空間3 3的兩第一箱體5 2 a內 配置於空間3 4的第二箱體5 2b的大小,是比到達前叉 的最側邊的各第一箱體52a更小,該部份,可以使油 5 0的容量增加。而濾心5 2 d的交換,是藉由將內車殼 或下車殼22卸下之後,將第一箱體52a開啓所進行的 藉由該第二實施例,除了能達到與第一實施例同樣 作用及效果之外,還能達到如下的作用及效果。也就是 ,藉由把空氣濾淸器52的濾心52d配置在兩第一箱 該 及 明 使 形 5 1 成 單 第 通 心 積 30 〇 6 箱 23 的 說 體 -18- (14) (14)584606 5 2 a內,將配置在油箱5 0的下方,最好是至少包括油箱 5 0的正下方的下方的第二箱體5 2b作得更小型,例如作 得比收容濾心52d的各第一箱體52a更小型,該部份,可 以使油箱5 0的容量增加。而各第一箱體5 2 a,則藉由配 置在利用各側部護罩3 0的下部3 Ob所形成的各空間3 3, 則濾心52d的交換,不用將油箱50卸下,可藉由將車體 車殼C卸下來進行,而讓濾心52d的交換容易進行。 以下,針對變更了上述第一、第二實施例的局部構造 的實施例,來說明所變更的構造。 腿部護罩29,在上述各實施例中,雖然是藉由內車 殼23所構成,而也可以藉由內車殼23以外的車體車殼C 所構成。例如,也可藉由地板部24的其中一部分來構成 包括載腳部32的各側部護罩3〇的至少其中一部分,並且 也可藉由地板部24的其中一部分來構成中央護罩3 1的至 少其中一部分。 用來限定跨越空間3 6的後部的車體車殻C ’在上述 各實施例中是後車殼2 7,而也可以藉由朝上方延伸的地 板部2 4的其中一*部分所構成。並且’與各側部護罩3 〇共 同形成於各空間3 3的車體車殼C,在上述實施例中’是 下車殻22,而也可以是朝前方延伸的側車殼25的其中一 部分,也可以是其他車體車殼C。 腿部護罩2 9的中央護罩3 1,雖然是藉由與兩側部護 罩3 0 —體成形的構件所構成,而用來覆蓋油箱1 4、5 0的 上部及兩側部的中央護罩3 1,也可以用與兩側部護罩3 〇 不同的車殼來構成。 -19- (15) (15)584606 第一箱體42a、52a,也可以配置在兩空間33的其中 一方,在這種情況,可以將沒有配置第一箱體4 2 a、5 2 a 的空間3 3利用爲讓冷卻水管或電線通過的空間。而第一 箱體42a、5 2a,雖然是由個別的構件來構成下車殼22及 腿部護罩29,而也可以利用下車殼22及腿部護罩29的 至少其中一方來構成第一箱體42a、52a。而在這種情況 ,配置在第一箱體52a內的濾心52d的交換就更加容易了 〇 油箱14、50的上部,除了蓋子部14a、50a之外,不 是藉由腿部護罩29的中央護罩3 1來全體性地覆蓋,也可 以讓油箱1 4、5 0的其中一部分露出於外部。油箱1 4、5 0 也可以配置在空間3 4以外的空間,在該情況,則可以更 加大跨越空間3 6。 在上述各實施例中,雖然在側部護罩3 0的下部3 Ob 設置有載腳部3 2,而載腳部3 2不設置在下部3 Ob也可以 。第一箱體42a、52a的其中一部分,也可以位於側部護 罩3 0的上部3 0 a的正前方。 速克達型車輛,在上述各實施例中雖然是機車,而也 可以是三輪車。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是速克達型車輛 也就是速克達型機車的槪略左側面圖。 第2圖是搭載於第i圖的速克達型機車的內燃機的空 氣濾淸器在第1圖的II端視圖。 -20- (16) (16)584606 第3圖是搭載於第1圖的速克達型機車的內燃機的空 氣濾淸器在第1圖的III端視圖。 第4圖是顯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是速克達型車輛 也就是速克達型機車的槪略左側面圖。 第5圖是以往的速克達型機車的槪略左側面圖。 【主要元件對照表】 1 :頭管 2 :主管 3 :下管 4 :上架橋部 5 :下架橋部 6 :前叉 7 :車把 8 :樞支板 9 :樞支軸 I 0 :搖臂 II :後避震器 1 2 :內燃機 1 3 :變速箱 1 4、5 0 :油箱 1 5 :置物箱 1 6 :輸出軸 1 7 :鏈條 21 :上車殼 -21 - (17) (17)584606 22 :下車殼 23 :內車殼 2 4 :地板部 24a :載腳部 2 5 :側車殼 26 :上車殼 27 :後車殼 28 :前擋泥板 29 :腿部護罩 3 0 :側部護罩 30b :下部 3 1 :中央護罩 3 2 :載腳部 33、 34、 35:空間 3 6 :跨越空間 41、 51 :空氣取入管 42、 52 :空氣濾淸器 42a、52a:第一箱體 42b、52b :第二箱體 4 2 d、5 2 d :濾心 43 :進氣管 VI 、 V2 :機車 F :車體框架 WF :前輪 WR :後輪 -22- (18)584606 P :動力裝置 C :車體車殼 S :座墊 -23-

Claims (1)

  1. (1) (1)584606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速克達型車輛,是具備有:構成車體車殻並 且用來支承騎士的腳的地板部、在其前方覆蓋騎士的腳部 的腿部護罩、配置在座墊下方的置物箱、以及具有構成進 氣裝置的空氣濾淸器的內燃機,上述空氣濾淸器是配置在 上述腿部護罩的前方,在上車及下車時用來讓騎士的腳通 過的跨越空間是形成在上述腿部護罩與上述座墊之間的速 克達型車輛,其特徵爲: 上述腿部護罩,是具有分別連接於上述地板部而位於 騎士的左右腳部的前方的左右的側部護罩,上述空氣濾淸 器,具有形成第一進氣室的第一箱體與形成第二進氣室的 第二箱體,上述第一箱體,是配置在利用至少其中一方的 上述側部護罩的下部所形成的第一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速克達型車輛,其中上 述腿部護罩,是在左右方向的上述兩側部護罩之間具有中 央護罩部,上述第二箱體,是配置在利用上述中央護罩部 所形成的第二空間’油箱是配置在上述第二空間的上述第 二箱體的上方’上述跨越空間則是位於上述油箱與上述座 墊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速克達型車輛,其中上 述空氣濾淸器的濾心是配置在上述第一箱體內。 -24-
TW092106987A 2002-05-10 2003-03-27 Scooter model vehicle TW58460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36267A JP4052873B2 (ja) 2002-05-10 2002-05-10 スクータ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1729A TW200401729A (en) 2004-02-01
TW584606B true TW584606B (en) 2004-04-21

Family

ID=29416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6987A TW584606B (en) 2002-05-10 2003-03-27 Scooter model vehicl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4052873B2 (zh)
KR (1) KR100455352B1 (zh)
CN (1) CN1305728C (zh)
ES (1) ES2259487B1 (zh)
IN (1) IN2003DE00366A (zh)
IT (1) ITTO20030245A1 (zh)
TW (1) TW5846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8339B2 (ja) * 2004-08-17 2008-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型車両の防音構造
JP4458991B2 (ja) * 2004-09-03 2010-04-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06096117A (ja) * 2004-09-29 2006-04-13 Honda Motor Co Ltd 低床式車両
JP4076530B2 (ja) * 2004-09-29 2008-04-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取付構造
JP4414316B2 (ja) * 2004-09-29 2010-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563883B2 (ja) * 2005-07-14 2010-10-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2007137408A (ja) * 2005-10-17 2007-06-07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JP5041439B2 (ja) * 2008-09-30 2012-10-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220701B2 (ja) * 2009-07-08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式鞍乗り型車両
JP5453127B2 (ja) * 2010-01-22 2014-03-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N103097235B (zh) * 2010-03-25 2015-10-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电池的配置结构
JP5291832B2 (ja) * 2010-03-25 2013-09-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バッテリの配置構造
JP5564308B2 (ja) * 2010-03-31 2014-07-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12201242A (ja) * 2011-03-25 2012-10-22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07264691B (zh) * 2017-05-09 2022-12-09 广州市腾昶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骑行车辆的踝关节稳定型辅助脚踏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5977A (en) * 1981-01-17 1984-01-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cleaner system for motorcycle engine
JPS588477A (ja) * 1981-07-06 1983-01-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前面覆い
JPH02293287A (ja) * 1989-05-02 1990-12-04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JPH05131963A (ja) * 1991-11-14 1993-05-28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3586740B2 (ja) * 1996-03-05 2004-11-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アンダー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吸気構造
JP3849738B2 (ja) * 1999-02-12 2006-11-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型自動二輪車
JP4180728B2 (ja) * 1999-03-31 2008-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のレッグシールド
JP4075296B2 (ja) * 2000-08-30 2008-04-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55352B1 (ko) 2004-11-06
ES2259487A1 (es) 2006-10-01
CN1456474A (zh) 2003-11-19
ITTO20030245A1 (it) 2003-11-11
TW200401729A (en) 2004-02-01
IN2003DE00366A (zh) 2015-05-01
JP2003327185A (ja) 2003-11-19
JP4052873B2 (ja) 2008-02-27
KR20030087917A (ko) 2003-11-15
CN1305728C (zh) 2007-03-21
ES2259487B1 (es) 200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84606B (en) Scooter model vehicle
JP6062961B2 (ja) 鞍乗型車両
US7044253B2 (en) Exhaust pipe structure of vehicle with low floor
CN104564327A (zh) 具有涡轮增压器的摩托车
JP5384263B2 (ja) 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2014196672A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5932433B2 (ja) 車両用水冷式内燃機関の冷却系構造
JP2010126057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391004B2 (ja) 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2014065469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JP2011047346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4218949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TWI276568B (en) Motorcycle
JP2004285979A (ja) エンジン
TW486540B (en) Intake structure of air cleaner for motorcycle
JP3941586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JP4180944B2 (ja) 低床式車両
JP4530787B2 (ja) 自動二輪車
JP3941803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JP2023147817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9148235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CN213442892U (zh) 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构造
JP4418446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236160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8082374A (ja) 車両用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